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德育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问题的提出
1.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无论是对于个体的自我完善,还是在协调人际关系乃至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道德产生角度来考察,道德产生于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需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道德教育是促成个体完善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的总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道德又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主席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幼儿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于人与社会的发展极其重要。幼儿时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基本,它是其它各个阶段教育的基础。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开发人的潜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将持续终身。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幼儿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关键期。幼儿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不论受到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还是不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当前,幼儿教育还存在着否定儿童在道德学习中的主动建构性,采用说教式、灌输式教育的弊端。这违背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儿童品德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幼儿园道德教育形式中还存在着采取封闭式、专门性的道德教育课来进行,割据了德育与其他各学科领域、与儿童生活的有机整合,这样是无法完成对完整人的培养。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游戏、故事等生活情景教育意义,发掘儿童日常交往、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和道德教育意义,建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德育。让幼儿道德教育向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幼儿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道德教育要渗透在教育过程之中,不能把道德教育从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也不能把道德教育从其他诸育中抽离出来。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道德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环境的潜移默化,可见道德环境建设对于幼儿道德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很多道德教育研究者在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教育中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论,使道德教育呈现出了新的走向:
1国学教育能增强学生的道德礼仪修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对于做人,对于成才,都非常有益。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几千年来,不仅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来教育学生。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礼仪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
2国学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国学内容中不乏出现叙述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及描述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这对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有很大帮助。如《二十四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史”,记载了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促进国家发展。
3国学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形式多样,但国学教育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教育很多都是重才轻德,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却不会做人,不会处事。为什么呢?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成为了每所学校不可回避的课题。学校可以将国学课程引入到课堂,开展国学教育,也将国学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线来抓。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编写校本课程《国学》,分阶段推进融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习责任感教育、感恩教育。对国学读本中内容进行精选,去掉一些消极、片面的内容,选出励志、上进的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制作《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国学读本。同时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也体现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如: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学校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计划、总结和备课、评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进行国学教育;在每周星期升旗仪式上或在全校集会上教师讲国学小故事,开展国学教育,如二十四孝的故事。学校还可以利用校报、校园广播开展国学教育,开辟“国学专栏”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的故事和历史的发展变化。图书室也要不断丰富国学书库,设置报架,定期对师生开放。
4结语
一、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
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人也愈来愈变得浮躁,再加上我们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课堂上层出不穷的花哨表演更助推了学生的不良习惯,他们学习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变得急功近利。为此,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适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尤为必要。如在一些计算题训练中,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对小数点的粗心而闹出很多笑话,教师此时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之处,强化教育,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品质。记得在教学比例尺的知识时,我给学生编制了这样一题:“在比例尺是1∶1000的地图上,量得张明同学的家离学校的距离是60厘米,他的家距离学校实际距离是多少?”班级顿时活跃了起来,此时,我让一个马大哈同学上台板演,结果他将结果算成了6000米。对此,我首先并没有让大家去分析他错在哪里,而是让大家来想象一下6000米是多元,是多少里?此时,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你什么时候给张明搬家了,人家就住在学校西边大概一里多一点的地方。”有的抱怨道:“粗心大意,又是小数点让你犯傻了吧。”为了缓和课堂气氛,给他找回自信,我幽默地说:“假如我们国家的科研工作者都这么粗心大意,那我们的‘神七’、‘神八’指不定都落在美国了?!”听了我的话,学生们一个个笑前仰后合,在纯真灿烂的笑容中,他们理解了粗心会出大错,粗心会造成可怕的后果,从而产生了克服粗心大意坏习惯的强烈愿望。
二、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我们观察、分析周围客观世界,科学评价事物的基本思想。数学学科,教师要契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知识的前因后果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全面客观的认识真理。如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内容的教学,我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剪、折、实验,自主验证,探究获取结论,体会“实践中才能获取真理”的道理。再如,对正数与负数、乘方与开方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的教育。借助教材中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等的知识,向学生渗透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彼此依存的等。数学学科,其间充满辩证的观点与事例可谓俯拾皆是,教师要将其梳理整合,适时升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四、对学生进行创新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我国每一项创新发明都离不开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的渗透尤为必要,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应用时,给学生出示有关计算距离、航海判断等问题;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向学生出示求解增长率等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结合实际,通过富有新意的途径解决问题,启迪学生另辟蹊径,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为学生独特的思维喝彩,从而鼓励学生创新,让他们体验创新带来的乐趣。
事实上,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启蒙教育包括诸多方面,数学学科,不仅对学生的智力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其中更是富含德育教育的资源,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忌将数学教学演绎成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公式的教学,让数学课堂成为机械训练的所在,而与此相辅相成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品质的教育,一些良好的个人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更可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数学教学成为既培智、又育人的舞台。
作者:刘莉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白鹭湖中学
1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着教育方法单调死板等问题。德育教育应结合新时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寓教于乐,易于被广大90后大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避免说教、硬性灌输等方式。枯燥的教学方法、单调的形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致使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厌烦心理,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次,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等问题。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和关爱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2体育教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2.1体育教育是高校整个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是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在高校的教学中,应将“教书、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及实践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担负起育人的职责。作为高校必修学科的体育课程,同样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肩负起德育教育的任务。大学体育教育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德行、智力、体质以及心理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能掌握相关体育知识、竞技技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品质、与人协作的意识等良好的德育品质,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2.2体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首先,体育教育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完成某项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竞技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以及积极健康的公平竞争的意识。这对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抱负、品德、作风等方面都起着积极地教育作用。其次,体育教育还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教育可以塑造一个勇于拼搏、健康青春、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形象。通过竞技类体育教育方式,还可以展现出高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和集体凝聚力。同时,体育竞赛的氛围、竞赛规则、竞技精神等都会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挖掘教材与德育的结合点
体育教育跟其他课程不一样,它以户外活动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了提升学生体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意志及培养学生品质的目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体育课本里比比皆是。比如,田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英勇、坚强的意志品格;体现集体协作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纪律严明的集体意识和敏锐机灵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能使学生形成勇敢、冷静、灵活、雷厉风行的自我控制力;游泳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奋发向前、奋力向上的开拓进取意识;各式各样的体育教学游戏,如“勇闯封锁线”“奋力炸碉堡”等,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再有,有的体育教育课程还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严格把关。就像长跑时出现了“极点”,是努力跑下去还是知难而退?在比赛过程中遭到对手故意犯规的时候,应该大度宽容还是以暴制暴?团队协作不是很协调最终导至比赛成绩不高的时候,应该彼此激励,还是互相推诿呢?裁判判断失误时,是体谅容忍,还是采取过激行为?比赛得利时,应该乘胜追击,还是骄傲自满?我在体育教学中,常常针对体育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特意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渗透,让学生不只接受到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也获得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品德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亲力亲为的示范作用。身为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品质,为学生确立一个正面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收到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都会成为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并反作用于体育课堂之中。体育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即为室外课堂,因此体育课的教学空间非常大,外界因素对学生的运动量和心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身为体育教师,面对外在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给学生提供安定的课堂德育环境。身教的效果要大于言传,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极深的烙印。就像练习跑步的时候,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教师应参与清扫操场、归拢训练器材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护公共财物、训练场地的优秀品质。在冬天上课的时候,冷风嗖嗖,可是教师却挺立身姿,声音高亢,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学生的心灵;在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教师一丝不苟地传授着每个动作,耐心地不断重复每一个动作,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学生,培养了学生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教师敢为人先的教育态度在体育课堂上一定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目的。
三、结合室内理论课渗透教育
(一)充分关注引导课
引导课经常是在每学期初的第一节室内进行,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内容的讲解,来调动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指导学生明确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作用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对上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本学期体育教育工作的目标、课程标准、考核机制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