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浅述(9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糖尿病患者护理浅述(9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糖尿病患者护理浅述(9篇)

第一篇: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干预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3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护理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组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羊水过多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早产与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情况,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护理干预

妊娠合并糖尿病即是指孕妇在出现妊娠的同时又患上了糖尿病,若不及时给予控制与管理,将会导致一系列恶性妊娠结果,对孕妇及孕育期的胎儿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主要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7-35.6岁,平均年龄为(27.4±2.0)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孕周为28-40周,平均孕周(36.3±1.2)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4-36.5岁,平均年龄为(28.3±2.3)岁,初产妇8例,经产妇2例,孕周为28-40周,平均孕周(35.4±1.2)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2.7-35.6岁,平均年龄为(27.4±2.0)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孕周为28-40周,平均孕周(36.3±1.2)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入院指导、体格检查、病房巡查、血糖监测、用药操作、生活护理、应急抢救与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产前护理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尽量在满足母婴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孕妇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若需注射胰岛素,可根据孕妇的血糖值来调整其用量。②产时护理为了保证胎儿呼吸顺畅,在分娩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在分娩过程中,产妇极易会出现低血糖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在婴儿出生半小时后可喂服5-10ml葡萄糖水,以起到预防性作用。③产后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在分娩婴儿后,其免疫力会大幅度下降,不利于保障产妇的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方案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若医院设施条件完善的话,可将新生儿送进保暖箱进行取暖,同时做好新生儿各生命体征的记录工作。母体若本身存在高血糖的话,则新生儿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几率会增加,不利于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因此,应严格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获得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孕妇血糖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多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血压、早产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所谓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即是指孕妇在出现妊娠的同时患上了糖尿病,该病症极易导致患者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死胎及低血钙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对孕妇本身及胎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该疾病多是由于孕妇在生活中未重视摄入与运动之间的平衡,造成营养过剩,针对高血糖状态,临床上一般口服降糖药物,但孕妇群体较为特殊,在临床上不建议使用降糖药物作为首要治疗方案,因此,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母婴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同时可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降低巨大儿发生几率的作用,为母婴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但在具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实际身体状况,对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实现对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综上所述,在患者妊娠合并糖尿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金华.妊娠期糖尿病的围产期护理及健康指导[J].现代医院,2010,10(s2):1004-1005.

[2]卢少英.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67-167.

[3]廖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的临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0,21(11):2086-2087.

作者:陈文芬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产科

第二篇: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及观察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以常规的妊娠期糖尿病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进行细致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与2周时的疾病认知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疾病认知度总优良率比较,P>0.05,而护理后1周与2周时观察组的疾病认知度总优良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细致护理可更大幅度地提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疾病认知度,为其治疗的有效配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细致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

妊娠期糖尿病是妇产科常见孕期并发疾病,对孕妇及胎儿的不良影响均较大,而此类孕妇的血糖控制需孕妇对于治疗及饮食等多方面进行有效配合及控制,因此孕妇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极为重要[1],而这也是护理干预的重要方面。本文中我们就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的35例孕妇中,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2.4±5.0)岁,孕周25.5~33.5周,平均(27.3±1.2)周,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7例;文化程度:初中12例,中专15例,高中及以上8例。观察组的35例孕妇中,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2.6±4.8)岁,孕周25.0~34.0周,平均(27.5±1.1)周,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7例;文化程度:初中13例,中专15例,高中及以上7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与文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以常规的妊娠期糖尿病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对孕妇进行相关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治疗配合性护理及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则进行细致护理干预,即将上述常规护理方面均进一步细化,如宣教的内容进一步细化,根据孕妇的理解能力、知识需求程度及需求方面、血糖情况等进行相关知识的制定及实施,而对于护理的其他方面,包括饮食、锻炼等多方面也进行细节方面的讲解,必要者进行示范及多次讲解,另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然后将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与2周时的疾病认知度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疾病认知度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内容均为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危害、治疗、饮食控制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总分设定满分为100分,评估分值在60分以下、60~75分、75~90分及90分以上表示较差、一般、良好及优秀,总优良率为良好率和优秀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将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类,分为两大类,分别涉及计量资料(t检验分析)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分析),检验分析采用软件SPSS17.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疾病认知度较差、一般、良好及优秀者分别为7例、10例、10例及8例,总优良者18例,总优良率为51.43%;观察组疾病认知度较差、一般、良好及优秀者分别为8例、9例、10例及8例,总优良者18例,总优良率为51.43%。护理后1周对照组疾病认知度较差、一般、良好及优秀者分别为5例、7例、13例及10例,总优良者23例,总优良率为65.71%;观察组疾病认知度较差、一般、良好及优秀者分别为2例、3例、15例及15例,总优良者30例,总优良率为85.71%。护理后4周对照组疾病认知度较差、一般、良好及优秀者分别为2例、6例、15例及12例,总优良者27例,总优良率为77.14%;观察组疾病认知度较差、一般、良好及优秀者分别为0例、1例、18例及16例,总优良者34例,总优良率为97.14%。护理前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疾病认知度总优良率比较,P>0.05,而护理后1周与2周时观察组的疾病认知度总优良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羊水过多、巨大儿及三多症状等,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均十分突出,而对于本类妊娠期并发疾病的控制需求也极高[2],而与本病控制相关的因素较多,其中孕妇的治疗效果与孕妇本身对于疾病控制措施的遵循等有密切的关系,而孕妇本身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即是对此方面影响较大的因素,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提升需求极高[3-4]。本文中我们就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结果显示,细致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提升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妊娠期糖尿病护理,表现为患者护理后1周及4周的疾病认知度总优良率明显更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细致护理可更大幅度地提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疾病认知度,为其治疗的有效配合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清.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28-229.

[2]孙旎.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门诊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210.

[3]邓秀容.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认知、血糖控制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826-827.

[4]朱玉芬,赵正清.认知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54-355.

作者:王宏伟 单位:铁岭市中心医院

第三篇: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以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并分别给予两组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景观疗养综合护理、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于干预后的睡眠质量。结果对照组于干预后的睡眠质量明显比实验组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景观疗养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建议推广。

【关键词】景观疗法;综合护理;糖尿病;睡眠质量

社会压力加大、饮食习惯改变等均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1-2]。近年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该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了医学研究学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给予了该疾病患者常规药物联合景观疗养综合护理,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实验组中15例为男性患者,17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8.14±1.07岁),学历:8例为本科,10例为大专,14例为中专以下;对照组中16例为男性患者,15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8.56±1.85)岁,学历:7例为本科,12例为大专,12例为中专以下。将两组的一般资料作比较,发现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如健康宣教、用药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尽景观疗养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疗养因子的相关疗法:利用本市的极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人文景点及我院典型的自然景观作为此次研究的景观疗养点,同时积极组织相关疗养人员对各个景点进行游览,并为其进行专业的导游讲解;景观疗养法不仅有保健的作用,还能促使患者放松心情、消除疲惫、调理身心,并能促使患者寄情于自然风光中陶冶情操等;(2)健康宣教与饮食护理: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为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同时对患者病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如应叮嘱患者选择含钙、高蛋白、低糖等食物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于干预后的睡眠实际状况。其中,睡眠质量有6个条目,满分五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所得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格式进行表示,并用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并用卡方值x2进行检验,若检验后P值结果小于0.05,则说明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2结果

对照组于干预后的睡眠质量明显比实验组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夜间睡眠极容易中断,且睡眠障碍明显比正常人群严重,甚至有相关研究表明,患者慢波睡眠逐渐出现减少等现象,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本文给予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景观疗养综合护理,其中景观疗养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不同,前者所包含的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且极具人性化,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性的影响。同时,护理人员通过疗养因子的具体疗法,利用本市的极具代表性的自然风光景点及我院典型的自然景观作为此次研究的景观疗养场所,并积极地组织相关疗养人员对各个景点进行游览,从而有利于患者寄情于自然风光中调理身心、陶冶情操等;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通过饮食护理,减少食物对患者肠胃的刺激,并降低患者血液中的含糖量;通过运动干预,促使患者多到户外运动,晒太阳等,从而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新陈代谢,并促进了磷、钙以及维生素D合成,进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综上所述,景观疗养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36):121-123.

[2]陈伟婷.景观疗养护理用于离退休干部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7(41):76-78.

作者:马阳 张琛 周超 单位:兴城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疗养院

第四篇: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群抽样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开展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患者,开展持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达标率及视力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糖监测、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运动锻炼等健康知识掌握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及视力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持续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同时促进患者血糖达标及视力恢复。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持续健康教育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为40%~45%,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会不断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视力减退或双眼失明[1-2]。药物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糖尿病患者多发生中老年人,其认知能力较低,用药依从性较低,故治疗期间加强健康教育的开展非常重要。我院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持续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入组标准[3]:(1)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经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病变;(3)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者;(2)精神疾病者;(3)资料不全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0~78岁,平均(62.3±2.5)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6.6±1.2)年;其中13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37例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1~78岁,平均(62.8±2.6)岁;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6.9±1.3)年;其中14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36例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视网膜病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控制血糖。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健康教育,具体措施:1.2.1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采取集体健康教育方式,积极组织患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集体授课时间为60min/次,1次/周。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告知患者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以及加强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及预防方法有一定了解[4]。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视网膜病变具有病程进展缓慢的特点,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及体重合理分配营养,严格限制每天摄入热量,以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多饮水,禁忌辛辣食物,戒烟戒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法,如散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注意运动强度适宜。1.2.2院外期间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3个月内,每2周随访1次,3~6个月,每1个月随访1次,随访中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保健工作,告知患者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的重要性,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发生,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与主治医生联系,或来院复诊;同时,不定期开展义诊服务,由糖尿病专家及专科及时举办,在义诊活动中为患者提供免费血糖水平监测,并提供咨询服务,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从而加深患者对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对血糖监测、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及加强运动锻炼等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准确统计所获得数据,选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完成组间临床指标的比较,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完成组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的比较,用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患者对血糖监测、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运动锻炼等健康知识掌握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血糖控制及视力恢复情况

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多由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在长期糖代谢紊乱下,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进而引起视力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5-6],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程进展与血糖控制存在一定联系。而糖尿病的发生,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持续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干预,帮助患者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过程。通过开展住院期间及院外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用药、饮食、运动及出院后自我保健等方面的认识,确保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持续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进而防止疾病恶化[7-8]。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血糖监测、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运动锻炼等健康知识掌握较好,且血糖达标率高,视力恢复率高,这与李琴[9]报道结果相似。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持续健康教育可取得良好效果,加深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有效控制血糖,促进患者视力恢复[10]。

参考文献:

[1]张玉枝,王丽,曹莎.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06-409.

[2]张晋涛,张冬,惠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132-133.

[3]牛林艳,黄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问题及教育管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79-181.

[4]李瑛,杨泉,陈红宇,等.10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2):133-136.

[5]王彩虹,王青,韩琳.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29(6):459-460.

[6]马燕.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的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221-5222.

[7]张晓莉,郑亚华,陈鸿尔,等.出院后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眼底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6,15(2):184-185.

[8]崔丽萍.临床路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3):331-332.

[9]李琴,张明媚,谢婷玉.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29):162-164.

[10]周卫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224-225.

作者:李爱红 周丽萍 王柳茹

第五篇: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7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实施整体护理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按照糖尿病护理质量标准分阶段实施评估、制定计划,落实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按照路径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血糖达标率,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率,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糖尿病;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最新研究[1-2],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糖尿病前期达50.1%,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一。糖尿病是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糖尿病的管理及各项指标的控制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显得尤为重要。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旨在针对单病种、个体化的护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护理和管理,最终提高个体的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效果,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3]。本研究旨在应用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以路径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及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加规范和深入的实施整体护理,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34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4];年龄≥18岁;具备完全的认知、沟通及行为能力。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脑、肾疾病引起的身体活动受限;妊娠期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伴精神病或有精神病史。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7例。观察组男104例,女113例;年龄23~77岁,平均(60.43±11.38)岁;对照组男116例,女101例;年龄31~74岁,平均(60.86±8.8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由医护人员及营养师指导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及记录方法;指导患者口服药的正确服用方法,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等。发放糖尿病健康宣教资料,同时督促患者按时参加每周1次的糖尿病教育讲座,出院后随访6个月。1.2.2观察组:采用糖尿病护理质量标准[5],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负责以路径的方式逐一实施护理及疾病健康教育。入院第1天完成入院宣教,包括人员、环境及安全防范措施;护理评估,包括一般评估、专科评估、并发症及其他方面的评估。2~7d分别完成护理措施,监测血糖,留取各种标本,低血糖预防,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及足部护理方法等;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饮食、用药、各种检查、运动及疾病控制目标、并发症预防等;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低血糖急救与护理、糖尿病足观察及护理等;8~9d完成出院健康指导,包括正确服药及规范胰岛素注射、生活指导、并发症预防、复诊及延伸护理等;效果评价,包括治疗效果、知识知晓及自护能力等,出院后随访6个月。

1.3评价方法

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6]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血糖达标标准:空腹血糖(FPG)4.4~7.0mmol/L、餐后2h血糖(2hPBG)10.0mmol/L;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7],该量表由5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4个选项(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到、基本做到、完全做到),分别给予1~4分,总分5~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好。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王璟璇[8]等编制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DSCS),包括饮食自我管理、规律锻炼、遵嘱用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高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6个维度,共26个条目(得分范围在26~130分)。得分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1~5分,分别代表完全没有做到、很少做到、有时做到、经常做到和完全做到,所以条目累计为总分。为方便统计分析,将得分换算为百分制(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评价标准为<60%为差,60%~80%为中等,>80%为良好[9-10]。

2结果

2.1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空腹、餐后2h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出院时2组患者血糖均控制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血糖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服药依从性比较出院时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比较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护理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护士工作的指南[11]。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以临床护理路径的形式将规范的护理服务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全过程,体现护理服务的人文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内容上突出了单病种护理措施的落实、疾病健康教育、检查指导、预防并发症及出院指导,体现了护理服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有助于年轻护士更快更好地掌握专科疾病的护理方法及程序,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确保了护理质量及安全;同时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专科单病种护理服务过程中的结构管理、环节质量及结果质量等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3]。研究[12-13]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既要重视血糖水平控制的达标,又要减小血糖波动。控制血糖波动要特别关注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同时要尽可能减少药物治疗引起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以路径方式对患者按计划逐一落实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和效果评价,患者在出院时与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均较好,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但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低血糖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糖尿病单病种质量标准的应用能够使糖尿病患者安全平稳控制血糖,在控制血糖达标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既往研究[15]证实,依从性与慢性病控制有关。据统计[16],因为依从性不佳,至少50%的患者没能从治疗中受益。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以路径的方式对患者按计划逐一落实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和效果评价,患者在出院时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均较好,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显示[17],自我管理水平与血糖控制呈正相关,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显示,217例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指标除监测血糖和高低血糖预防及处理得分指标60%~80%为中等外,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管理及足部护理得分指标均>80%为良好。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及得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有用药管理>80%为良好,运动、足部护理及高低血糖预防及处理得分标准60%~80%为中等。由此可见,实施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综合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张艳 高珊 杨丹 潘燕飞 蒋淑琰 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第六篇: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干预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专科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专科组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干预,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专科组患者头晕及出冷汗等轻度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其平均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其在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

[关键词]专科护理干预;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

近年来,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1]。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不良反应较多等特点,故单纯使用降糖药进行治疗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研究证实,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大大地降低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胰岛β细胞的功能,控制其血糖的水平。不过,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极高[2],故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研究显示,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其在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我们对我院近期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8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且均为初次发病,其平均年龄为(67±5.3)岁。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专科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常规组患者中,有30例男性、10例女性,其平均年龄为(68.3±6.3)岁。在干预组患者中,有32例男性、8例女性,其平均年龄为(67.5±6.7)岁。两组研究对象在病情、既往病史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比如进行病情观察及日常症状(包括感染、肢体麻木及眼部病变等症状)护理,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对专科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科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2.1进行健康宣教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向其详细地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等,以加强其对糖尿病的认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1.2.2进行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保持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其安排好一日三餐,少吃或不吃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规定其每日应摄入的总热量,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分配其主食和副食的量。可指导患者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用粗粮代替细粮,并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告知患者必须禁烟禁酒。1.2.3进行体重干预体重过重可加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症状,增加其心脏的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体重干预,指导其通过进行节食、运动等方法来控制体重。一般情况下,男性患者应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女性患者应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1以下。1.2.4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护理人员应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适合其体质及病情的运动方案,比如散步、慢跑、做广播体操及打太极拳等。可每次运动30min,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的强度,且以不感觉疲劳为宜。建议患者随身携带身份识别卡及高糖食物,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进行自救。嘱患者避免空腹进行运动,以饭后1h左右进行运动为佳。1.2.5进行用药护理及血糖监测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合理地使用非处方药物,同时指导其按时监测餐后血糖水平,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3疗效判定标准

1)轻度低血糖:指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患者的神志清晰,但存在头晕、出冷汗及脸色惨白等低血糖反应。重度低血糖:指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神志模糊、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严重的低血糖反应。2)分别测试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小时血糖值。患者的血糖值若<(3.93.45±1.23)mmol/L,说明其发生了低血糖[3]。

2结果

2.1接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接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神志模糊、昏迷,甚至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在干预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出现头晕及出冷汗等轻度低血糖反应,该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为32.5%。在常规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出现头晕及出冷汗等轻度低血糖反应,该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为52.5%。干预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的对比

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平均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资料显示,约6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发生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甚至出现神志模糊、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低血糖反应[4]。低血糖反应可损害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功能,甚至可导致其死亡。研究证实,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科学的运动及饮食方式,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合理地服用药物等。此外,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欠佳,多存在药物代谢阻滞及胰岛素排泄缓慢等现象,因此更易出现低血糖反应[5]。临床研究显示,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其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更好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专科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科护理干预,包括进行完善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与运动方式,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按时按量进餐等。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专科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其平均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其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控制其血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保应,韩振霞,唐宽晓,等.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8):3260-3262.

[2]管秀静,张忆敬.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安全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186-187.

[3]杨兵.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7):198-199.

[4]何文霞,叶新华,沈默宇,等.住院患者糖尿病低血糖发病状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4):87-88.

[5]郑欣.糖尿病低血糖32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4):319-320.

作者:曹瑜青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第七篇:高龄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高龄糖尿病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效果与特点。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糖尿病患者,并对抽取的68例患者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功能锻炼指导、血糖控制与监测以及避免呼吸系统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避免髋关节脱位等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通过全面性护理后所有抽取研究对象的术后Harris评分。结果:抽取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糖尿病患者全部通过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其Harris评分中优良率高达93.68%,且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6.85%。结论:针对高龄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需要加强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对各项身体指标的监测,避免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高龄糖尿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研究

临床上针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糖尿病患者高度重视,旨在通过加强对高龄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时的护理研究,以提高患者的手术状态,顺利的完成手术,减少并发症等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抽取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性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来消除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易感染现象,减少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糖尿病患者,并对抽取的68例患者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功能锻炼指导、血糖控制与监测以及避免呼吸系统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避免髋关节脱位等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有36例,女性患者有32例,年龄区间在55-78岁,平均年龄为62.9±3.6岁;并且在抽取的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研究对象通过2008年中华医学会WHO提出的《高龄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与护理标准》进行判定,均符合实验研究标准,且研究对象在本次实验中其病情分级、身高、病程长短、性别、体重、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存在较大差异,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患、严重感染、高血压等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抽取的研究对象行皮牵引、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和功能康复锻炼等护理模式。手术后通过Harris评分进行评定。1.2.1术前护理。手术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基本资料与病情进展,并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性格特点等进行明确,为患者讲述关于股骨颈骨折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特点和流程,并要分析其注意事项,讲解停用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的价值所在。加强心理沟通,消除医患之间的隔阂,为患者熟悉手术的目的、方法、器械以及流程,为其提供成功治疗案例,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躁和恐惧心理,并要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等。手术前加强血糖控制,通常空腹血糖值范围5.6-11.0mmol/L,并要稳定血糖值,应用胰岛素强化,控制饮食。用餐前注射诺和灵,用药半小时后进餐。严格按照胰岛素注射流程和剂量进行,血糖过高则选择应用微泵治疗,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慌、乏力、头晕和饥饿感等。1.2.2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伤口形势并要及时上报异常情况等。加强血糖监测,手术后3d左右血糖波动值较大,与患者的麻醉、手术应激以及糖尿病患者本身身体素质相关,并且受精神因素影响,两周血糖值应小于7.8mmol/L。手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神志,关注患者的呼吸节奏、脉搏速度、血压下降以及嗜睡情况,并要及时进行上报处理,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和咳痰,并要进行扩胸和伸展运动,加强牵引。鼓励多饮水,并要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和量,采用夹闭尿管,并要预防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保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同时也要加强肢体外展运动,加强功能康复锻炼,便于伤口愈合,住院后加强指导。

1.3统计学的数据分析。

实验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均通过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版本为SPSS19.0,且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资料通过t值和卡方值进行检验,分别对应组间数据资料和计数资料,实验中以P值小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性显著。

2结果

抽取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糖尿病患者全部通过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其Harris评分中优良率高达93.68%,且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6.85%。

3讨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身体素质较低,生活质量受损,且在长期卧病在床中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通常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容易出现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多种慢性并发症,患者因肌力减退,髋部肌力降低,在长期的卧床中会形成恶性循环,并且会容易产生急性感染,受外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激而产生急性感染或加重糖尿病病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故临床上针对患有糖尿病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需要加强护理干预,通过加强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和功能康复锻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荐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霞,李丽,陈天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整体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63-64.

[2]姜义琴,于忠哲.高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6:353.

[3]李红玲.高龄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年河南省中医护理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0,01:46-47.

[4]单亚楠,董丽.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06:76-79.

[5]李玉,罗斐丹,张玉梅.一例严重老年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12:1150-1151.

作者:王竟茁 燕红伟 孙烨 张贺 张静明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

第八篇: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实施优质的护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化疗护理;效果

妇科肿瘤近几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一般接受化疗进行治疗,化疗过程容易产生不良的的治疗反应,加之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更加需要注意[1]。本文主要观察分析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护理效果,特选取2012年5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无严重障碍;患者无治疗禁忌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收集整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接受全面的检查并积极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改善情况,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分值为0~8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3判定标准

生活质量调查表根据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制订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患者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等进行调查,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功能状态越好、生活质量高。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化疗护理在开始治疗后给予患者认知干预,避免患者认知受限,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讲解发病机制,说明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和治疗要点,提高患者整体认知度;认真回答患者产生的问题,告知积极参与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实施各项操作时应提前向患者解释清楚,告知操作的意义与配合要点,避免患者恐慌。给予患者全程心理干预,保证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对抗疾病、参与治疗[2-4]。患者受到疾病长期消耗,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暴躁等负面情绪,甚至抵触治疗,机体内分泌同样受到影响,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个阶段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原因,利用掌握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指导患者分辨自身存在的非理性情绪,教会其自我放松、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举例说明规范治疗治愈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治疗积极性;也有部分患者害怕将疾病传染给亲友,常存在悲观、失落、自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达和诉求,鼓励患者释放情感,并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给予患者温暖、关心,用家庭的关爱给予患者最大的心理支持。用药、饮食、运动方面给予干预,护理人员需熟知患者应用的化疗药物药理作用与用药禁忌,给予患者用药指导,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适立即采取处理措施[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实施优质的护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芳.40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08):192.

[2]李芳,赵静,李朝霞.宫颈癌并糖尿病患者同步放疗化疗的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0(01):33-34.

[3]陈静,龙德蓉,俞劲.团体心理治疗对妇科肿瘤化疗病人焦虑、抑郁及自尊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05):566-567.

[4]王宇侠,杨超,李红华.妇科肿瘤化疗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02):124-125.

[5]李红艳.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分析[J].内科,2016,11(03):404-406.

[6]李秋华,葛亚楠,刘兆喆,等.乳腺癌辅助化疗诱发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因素及生存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0):84-88.

作者:王雷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肿瘤科

第九篇: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人性化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市某社区服务中心的糖尿病患者10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宣教和药物干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积极运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情况,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提高了干预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由此此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社区糖尿病;应用效果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几率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该疾病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合并其他疾病,严重的威胁的患者的身体健康,不但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为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因此,本次主要对人性化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我市某社区服务中心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市某社区服务中心的糖尿病患者106例,所有患者中有男56例,女50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6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2岁,中位年龄为(68.23±2.16)岁,病程2年~25年,中位时间(12.21±2.24)年。本次入选的患者均已经确诊为糖尿病,并且目前正在应用药物;均属于自愿参加研究;本次采取随机数字盲选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不具有对比的价值,但是在护理结果上具有对比价值。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宣教和药物护理,实验组运用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要详对患者细讲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导致发病的因素等,教育方式可以采用发放小手册的方式或者面对面指导的方式,让患者明确疾病的因素,在出院后怎样控制疾病。健康指导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用药、运动、饮食等方面,帮助患者审视目前其生活当中存在问题,以出院后积极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出院后戒除烟酒。运动护理:糖尿病疾病的患者进行运动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宗旨,故医护人员应当积极促进患者进行运动的动能性,告知患者进行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血脂。并且使得血液能够更好的循环,有利于降低血压。因此,医护人员嘱咐患者积极进行运动,并且需要嘱咐其禁止进行剧烈的运动,运动的方法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日运动的时间需要有效把控,一般以半个小时为佳。心理护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等因素,人们长时间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其生活的状态,对其不良情绪的来源明确,并给予鼓励和理解,有效指导患者排解压力,安排生活和工作。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多理解和关心患者,以确保患者情绪的稳定,避免因为情绪波动过大而使得血糖受到影响。饮食护理:医护人员应当积极重视患者的饮食健康,嘱咐患者在饮食方面避免多盐、多糖、腌制、油炸等不健康的食物;嘱咐患者用餐不宜过饱,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干净,营养的丰富,以低盐、低糖、高纤维等为主,食材举例:黄瓜、花菜、韭菜、全麦食品等。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少吃蛋黄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肉类以瘦肉为主,如鱼肉、鸡胸肉等。嘱咐患者高钙高钾饮食,高钾类食物有豆类、土豆、花生、核桃、杏仁等;高钙食物有新鲜蔬菜,比如萝卜叶、芹菜、豆类以及乳制品。另外,坚持每日食用一个新鲜水果,食用优质蛋白食物。用药护理: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每日用药进行记录,以避免患者出现重复用药、错用药、漏用药的情况,使得病情受到影响。为患者的用药进行有效地安排。在给药之后,医护人员应当积极寻房,对于伴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早明确,通知主治医生。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说明及时用药的重要性,避免患者不能及时用药、正确用药,使得治疗的效果不佳。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根据患者空腹血浆葡萄糖和餐后2h血糖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空腹血浆葡萄糖值小于或等于6.39mmol/L,以及患者用餐后2h血糖值小于7.8mmol/L,则代表患者血糖水平得到了理想控制;患者空腹血浆葡萄糖值小于或等于7.8mmol/L,以及患者用餐后2h血糖水平小于11.1mmol/L,则代表血糖水平得到了一般控制;患者的症状无任何改善,同时患者血糖值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代表患者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以P小于或者等于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日渐增加,根据相关研究表示,该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2%。而发病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一般不会有十分明显的疾病症状,所以难以被重视,但是患者可能存在食欲较好,但是其身体消瘦的情况,同时也会有多尿等情况。同时,该疾病的患者一般终身都会伴有,不能够治愈,只能够通过控制病情使得疾病缓解。故积极进行护理对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只要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依然与正常人无差异,寿命也不会缩短。而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了促进融洽的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疾病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疾病的情况,使得其重视自己的疾病,并提高护理的依从性和用药的依从性,从而有效确保患者良好的生活质量。而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控制,同时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达到长久预防疾病的目的[3]。并且,该种护理方式能够积极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提高抵抗病魔的信心。由于糖尿病为终身疾病,患者只能够通过控制病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终身伴有此疾病而出现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故医护人员积极给予心理干预,告知其如果控制好血糖情况,一样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生活[4]。再次,有效地运动和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非药物手段,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增强抵抗病魔的信心[5]。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患者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积极运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情况,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提高了干预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由此此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42-243.

[2]何惠玲.社区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5):394-394.

[3]徐爱红,邢莉云,韩琴,等.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18):2800-2801,2802.

[4]蒋雪梅,游云祥,解清颖,等.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857-1858.

[5]段华芬.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67-68.

作者:袁根娣 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