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机械工业论文范文

机械工业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机械工业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机械工业论文

高端制造助力能源装备机械工业论文

一、机械工业是为能源发展提供装备的重要产业

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总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茅,我国发电设备的产量占全球60%左右,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产品技术逐年提高。世界最大的单机容量泰山核电机组1号机组175万千瓦核能发电机成功研发,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充电桩、高压绝缘套管等一大批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我国在能源装备的其他方面这些年也有了长足进步,许多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已经替代了进口。但是,机械工业也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战线长的耗材耗能大户,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还有很多产品能源排放超标、技术改造乏力、工艺水平落后、高效节能等高档产品供给不足。在资源制约、能源安全与环境约束矛盾加剧的形势下,机械工业为能源产业和能源的生产、消费提供高端的产品以及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带头节能减排;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社会提供先进、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设备和产品,为各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十二五”以来,我们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创新驱动、绿色为先的战略推进中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加快发展核能、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设备,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煤炭清洁利用及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并且努力高质量地满足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对高效、节能、低排放产品和装备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节能减排工艺设备,提高设计、制造环节的能源材料利用率等措施,加大推进自身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步伐,促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产品升级,努力为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做出贡献。当前,机械工业正在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在加快推进全行业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升级。

二、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

各行业都处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着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使命,只有加强相关产业间的合作协作,拧成一股绳、一股劲,共同破解难题,实现协同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振兴步伐,共同行使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责任。这次会议就是以能源市场化改革和生产转型发展为主题,邀请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今后能源装备发展如何适应国家能源市场生产、消费方面的需求,从而实能源装备的高端制造化。我们也将广泛听取来自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以全力推进机械行业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王瑞祥 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点击查看全文

谈机械工业厂房地坪

【摘要】在机械工业厂房中,拥有一个理想优质的工业地坪是许多设计者和使用者所期待的。论文对现阶段机械工业厂房中常用的耐磨混凝土地坪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和总结。

【关键词】工业地坪;优质;混凝土;垫层;面层

1引言

在机械工业厂房中,大面积工业地坪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厂房的生产和使用。近年来,随着大量厂房项目竣工和投入使用,由于地坪频频出现问题而带来的困扰,让越来越多的业主和设计者认识到工业地坪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拥有一个理想优质的工业厂房地坪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2拥有一个理想优质工业厂房地坪的必要条件

1)合理的地坪设计方案:合理的地坪方案是保证优质地坪的前提条件。在地坪设计时,应先根据地坪的使用荷载对地坪下的地基和混凝土垫层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说明,然后,根据使用功能对地坪面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地坪方案设计时防潮层的设置经常被忽略,在现行的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06J305《重载地面、轨道等特殊楼地面》和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中也没有对防潮层提出要求,但实际上在混凝土垫层下设置PE防潮膜可以很好地防止混凝土浆水的离析,还可以让混凝土垫层自由伸缩。2)合格的地基:有些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基,还需要根据地勘报告设计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合理,施工到位,才能保证地基的合格。由地基引起的地坪问题往往比较严重,不易修复。3)专业的地坪承包商:(1)保证原材料的质量;(2)专业的设计和施工经验;(3)拥有专业的设备;(4)拥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5)特别的细节处理与经验。4)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地坪在使用的时候还必须做好必要的日常清洁和定期的保养维护。

3机械加工厂房地坪的使用条件和要求

点击查看全文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的再思考

摘要:本文对进行了三年的融入讨论课模式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改造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提出进一步深入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讨论课模式;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

融合讨论课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想法最早形成于2011年,当时本人从德国回国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本门课程的讲授经验。2012年本人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物流信息管理》教材,该教材的结构体现了以讨论课为主线的课程建设思路。2015年融合讨论课(Seminar)教学模式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项目获得校级教改立项,并于2018年完成项目结题工作。虽然项目已经通过结题,但仍然感觉还有更大的建设和改革空间。

一、2015年《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申请课程改革的动因

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以讲解为主的理论知识学生易忘和实践环节少知识不易掌握的缺点。关键解决理论教授内容凝炼、讨论单元模块设定、目标指引的课堂互动设计和有时间刻度的课程整体脚本设计等问题,通过引入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对2015年以前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二、2015年-2018年《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建设的思路及阶段成果

本课程以德国的讨论课模式为主线,融入讲座、论文、陈述展示等多种内容学习方法,以最大的可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推动课程创新乃至思想创新的目的。首先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分解为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业务流程和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四个模块,并以实际应用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其次根据四个课程模块的特点分别设计互动主题和考核的方式及标准;最后以时间为刻度对模块内容进行穿插连接,形成一体的授课脚本。课程改革至今产生了良性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加入了大量新鲜具体的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提升;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机检索的应用;培养了学生数据思维方式。

点击查看全文

合堂大班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从我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物理(近代物理)期末考试中抽出一个合堂班、一个实验班试卷,统计每道题的得分率进行对比,发现只要把握好规律、方法,无论大、小班进行教学改革都能取得积极效果,更多的学生会从中受益。文章介绍如何将小班教学改革取得的经验延伸于合堂大班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大学物理;小班课改革;合堂大班课改革

前言

当前,席卷世界各国的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共同课题:改革不适应时代所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制定一套与之适应的考核改革模式至关重要。在聚焦小班课教改的同时,如何关注合堂大班、破解教改中“不全面、不平衡”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一、在合堂大班教学中,同步改革考核评价学生

(一)小班“刚性”改革向大班“弹性”延伸我校大学物理教改组十多年来以小班为对象,在全方位、“刚性”多元化实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纸质提问[1]、课后练习、复习小结、写小论文”各教学环节[2-4]中,同步考核学生主动性、参与度、完成数量与质量的同时,注意如何个性化、人性化评价,成果已获山西省2018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坚持课堂讨论以“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求解磁场对称分布的载流导线磁场”为例,在要求学生预习以及教师引出定理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首先,以10名学生为一组,分组讨论求解磁感应强度的步骤,分析半径为R均匀无限长载流圆柱体(电流I顺轴线向上,均匀分布在横截面)内外的磁场分布。为此,教师预先指定成绩中等偏上、对物理感兴趣、态度认真、有责任心的学生或班干部为讨论主持人,主持人任务是记录,引导每一位同学发言、讨论,避免偏离主题并维持秩序。鉴于大班课人数多,因此小组讨论主持人的选择非常重要。其次,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巡回在各小组之间,必要时可回答学生遇到的难题,顺势引导学生思路向深度、广度发展,点到为止,并鼓励一些不太活跃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

点击查看全文

控制工程下的对伺服系统研究

摘要:根据目前行业内人们对伺服控制及伺服系统在认识上的一些混乱与偏差,进行了初步的原因剖析。基于伺服技术产生的背景,从自动控制的角度给出了伺服系统的普遍而简洁的定义,并对实际伺服系统界定标准提出一种参考意见。

关键词:伺服系统;随动控制;交流伺服;液压伺服

近年来,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领域中,伺服技术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伺服系统的应用也成为了一种时髦。但不得不说,虽然很多行业与工业技术门类都已经涉及伺服问题,但人们对伺服技术与伺服系统的认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是很混乱的,这在企业基层表现得尤为突出。拟对当下的一些认知混乱现象及根源做一些分析,然后给出对于伺服控制与伺服系统的一点个人见解。

1“伺服系统”的一些认知乱象及根源

当前伺服技术已经渗透到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领域的许多方面,各类精密数控加工机床、高档工业机器人、现代化兵器装备、某些高端医疗设备等等均有所谓“位置伺服技术”、“速度伺服技术”的广泛应用。但现实中被如此广泛应用且影响巨大的一门技术,人们对它的的了解与认识却存在很大反差。这主要表现在:(1)不少相关工业企业现场,人们对“伺服”、“伺服系统”的内涵理解并不到位,常常有现场人员将设备驱动元件是否采用所谓伺服电机、液压伺服马达作为该设备是否具备伺服品质的唯一标准;(2)部分人认为凡是没有精确定位能力的自动控制系统就不能算是伺服系统;(3)各种教科书、技术交流资料、技术文件(包括产品说明书)、网络信息资料、甚至期刊论文上对“伺服系统”、“伺服控制”的定义几乎没有统一的表述,各说各话十分混乱。何以会出现这种乱象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1)基于PMSM(正弦波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当代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影响力非常大,是当今高性能电伺服驱动的主流,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对于我国来讲交流伺服驱动是泊来技术。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量引进的欧、美、日技术及装备,其中包含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对不少中国企业来讲,对相关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改进大部分是滞后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当时大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企业经营自负盈亏,经济效益是首位的,引进的东西需要立竿见影“生蛋”,除非国家有特别安排,自行吸收、改进相关技术并非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也受到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制约,不可能得到完整详尽的技术背景材料;特别是在很多技术(比如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正处于十年动乱举国停滞时期,中国是完全错失了参与机会的,因为整个没有相关研发过程的经历,即使想快速消化吸收、改进也显得力有不逮。由此,全面的“拿来主义”、全盘照搬与山寨成了当时的“路线正确”。(2)另一方面,伺服技术源于自动控制理论这是不争的事实。国内自动控制理论研究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推广其实并不算很晚。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中科院关肇直为首的一批中国数学工作者就已经开展了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且颇具成效。但当时的控制技术(包括伺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领域多是国防高科技领域,由相关技术研发应用而催生的知识传播受众面窄,影响有限。当时虽然对伺服理论及技术已经有所了解,但主要限于高层研究人员和一些有技术保密要求的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这些理论与技术也不会推广普及到一般工业领域,多数理工科高校教科书也很少着墨进行介绍。由此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中(特别是一些非国防军工企业)人们对伺服与伺服技术可以说是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当欧美日的产品大量涌入后,相关技术概念就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对伺服及伺服系统的“第一印象”、“启蒙认知”。再加上前面(1)所提到的一些短视行为,人们对伺服技术在消化吸收应用过程中并未着力追根溯源重建相关的科学认知,只要欧系或日系伺服产品当时使用了什么名词术语,采用了什么规范守则,国内一些引进使用过相关技术的企业就全部沿用,奉为准则,行业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更甭谈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由此导致目前的混乱自然无可避免。

2伺服控制与伺服技术的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