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会计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培养全面人才、紧跟社会经济发展
潘序伦先生以会计为终生职业,但他并不局限于狭义的“会计”。其在美国哈佛大学主修会计专业,而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则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学习一些会计课程,这一学习、研究经历,不仅扩展、完善了潘序伦先生的知识结构,也进一步培养、提高了其学术研究素养。他认为,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业务,而且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等知识。他指出,在会计学研究时,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实务知识,“对于和会计学有关系的学问,如理论经济学、经营经济学、法律、金融、财政等等也应有深湛的修养。只有有了这些根基之后,才能明白会计学发展的原因和趋势,才能对于一切大的或小的会计问题有解答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潘序伦先生认为,会计学是“科学中的社会科学”,所以它必须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保持步调一致,不仅会计实务要随社会法律时时变迁,而且会计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习会计者,应抱‘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要。如潘序伦先生所编著的《商业簿记教科书》、《公司会计》等教科书之多次改订就是为了适应民国政府相关法令的变更。1980年代,潘序伦先生已经年届87岁高龄,针对一些基层工厂、商店,尤其农村社队和集体企业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水平不高的现状,他指出必须提高业务技术,虚心学习“过去没有过的……如利润、成本目标管理、价值分析、电子计算技术等”。不仅如此,潘序伦先生对于新技术在会计学的应用、及会计的现代化也是非常关注。同样在1980年代,潘序伦先生严肃地指出“会计是一门应用科学,没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是不行的”,他敏锐地认识到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可能对会计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不应忽略通信新技术的学习”。当时“电子计算技术已应用到算账记账上来”,潘序伦先生认为“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是否要来一个彻底的变革?……,以后是否可以用电脑代替人工”,现在许多会计业务都已经通过由电脑代替人工操作、尽管人工劳动不可完全被替代,但在三十年前就能提出“会计工作是否能完全用电脑来处理”这样大胆的设想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职业道德教育、诚信为本
潘序伦先生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能不能做好,也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和技术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应有的修养,首当其冲的是“守信”。1927年1月,潘序伦先生开设“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次年取“民无信不立”之意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后来创办的的以编辑发行会计图书、会计账册为主要业务的会计图书用品社也以“立信”命名,以“立信”冠名的各类学校更是培养出了大量会计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关于“信”在会计事业中的重要性,潘序伦先生曾于1940年进行过论述,“信为吾人立身之要件,尤为吾会计从业人员之要件,设稍于信字有亏,则不仅本人名裂,亦将贻害社会。故凡会计员必先养成其会计的人格,所谓会计的人格,即可以信之一字概括之。”“立信”不仅是潘序伦先生会计事业的“字号”或“商号”,更是终生坚守的教育理念。潘序伦先生在发展立信会计事业的过程中,更是形成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会计学校24字校训,涵义丰富,沿用至今,成为立信办学的最大特色。潘序伦先生不仅提倡从事财会工作者应当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讲老实话,始终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自己也是如此要求,他在1980年代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时说,自己“过去是为个人的‘立信事业’而奋斗,现在则要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应该做到“忠诚老实,毋忘立信”。而这一原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不仅没有过时之感,反而显得尤为珍贵。
三、人才培养,必须关注教育成本
潘序伦先生在会计教育领域的另一重要思想贡献就是提出了学校培养人才的成本概念问题。早在1934年,潘序伦先生就提出了学校成本的观点,他在浙江省教育厅附属机关会计人员讲习所进行演讲时指出,学校虽然属于非营业牟利机构,但也有必要计算成本,“学校里工作的效能,究竟怎样?总也应该明白了解”。同时,他还认为,“学校对成本会计的需要,实在与营业机关对于成本会计的需要是差不多的。”在演讲中,潘序伦先生不仅阐述了学校成本会计的意义和功用、讨论了学校是否需要成本会计等问题,还以立信会计学校经验详细论述了学校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等实际操作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演讲稿虽然主要论述大学成本,但其中的做法稍加修改,即可用于中小学的成本核算,因此还具有很广的适用性。演讲稿除在期刊发表外,还以《学校成本会计》为名编入1935年5月出版的《各业会计制度》第二集。这些会计制度由各行业富有会计工作实践经验者编撰,以各行业中实行的制度为蓝本,结合学理和撰写人的个人体会而拟订,虽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同一行业间会计核算和成本计算的规范化,为工商各业采用新式会计制度创造条件;不仅可作为各大学商科各业会计制度课程的教材,对于相关行业的会计人员理解会计学原理及实施也具有参考价值。潘序伦先生关于学校成本会计的研究,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从会计学看,潘序伦先生以其办学实践经验拓展了成本会计的应用领域、丰富了会计理论,其中的操作方法并不限于会计教育领域,而是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甚至可以推广至其它事业单位;二是从教育领域看,有了考核学校投入与产出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办法,有利于促进教育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加强成本核算、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功效。除了学校经营成本的考量外,潘序伦先生还较早地提出了“人才的培养成本计算和效益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早地就开始重视人才价值研究,在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是“人才会计” 的思想,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仿效应用的趋势,根据国家、企业、事业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而我国从1949年建国直到1980年代初,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还是粗放型的“大锅饭”公费制,基本上是采取“包下来”的办法,由国家负担大学生就业期间的所有费用,不作经济核算,对于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能为国家社会赚回多少利润、做出多少贡献,则少有考虑、研究,更没有精密的成本计算。潘序伦先生认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尽管基础理论科学的研究,很难用眼前的货币计算来衡量。但国家的长远投资规划,也必须估计到国家对于这些事业的投资。这种投资究竟对国家的长远利润有多少价值,总应当切实估计一下,以避免浪费,增加效果。因此,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秉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和方法,用货币形式来计算国家或某一企业、某项事业对于培训各种所需要的人才所支出的费用(投资) 金额,并计算被培训成材的人,是否能为国家、为某一企业、为某项事业获得若干成果(或称利益),假使所获成果利益超过培训他们的投资,就是国家、某一企业,某项事业的纯收益;否则就是纯损失。事实上,潘序伦先生关于人才成本的考虑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其毕生办学经验的总结。实践表明,自费生的成绩不见得比公费生差,有的在职青年由组织支出培训经费, 其中自有少数学生认为读书并无经济上的损失,往往不甚注重学习,这实在是种浪费,对培养人才不利。他建议有关部门重视“人才会计”的研究,运用会计手段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使人尽其才。这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潘序伦先生还提出了“人才会计”的试行处理办法,以供我国关心教育培训人才的人士参考。后来立信举办走读、收费、不包分配的培训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意义非凡。现在不仅被各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所采用,收费、不包分配也已经成为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潘序伦先生已经逝世20多年,距其初创立信会计事业已有80年之多,但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仍然并不过时,对于现在的会计教育、职业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教育从业者深思。
作者:李湖生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图书馆
一、课程设置方面尽量合理
会计课程的设置不尽人意,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因此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还应对现行课程进行改革。课程目标是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准,够用为度。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就开设什么课程,而未必要去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只要上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出纳、会计模拟实习和实训。这块实践应加大比重,而不必强求学生再学统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所以对一些课程可作必要的删改。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还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议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教育理论结合实际的客观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大会计实践课程在整个会计教学安排中的比重,所以应建立现代化的会计实验室,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操作台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进行手工模拟教学,使书面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可以与会计事务所、企业联合办学、建议长期的协作联系的机制。加强基地建设,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各期末进行实习。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小型企业。所以在讲解行业标准和会计制度时,以小型企业的会计制度为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向一些小型企业发问卷、做做调查、参照企业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或者聘请小型企业财务人员来给学生授课,指导他们操作技能,谈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理论学以致用。
二、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后方可任职。可是现实是大多数会计专业的老师是从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直接到中职学校任教,甚至有些还是另外专业毕业,只是和会计专业有些相关而已。他们理论实践一肩挑,由于他们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所以可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掌握岗位需要哪些知识,从而掌握课程的设置以及理论与实践如何有机结合。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师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可以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合同。这些老师没有会计从业经历,可把这些教师送到各有关单位的财务部门顶岗实习,可以采取优惠政策聘用有实际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任实习指导老师。积极让专业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二是在假期给会计教师提供每年不少于两次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机会。这些措施要形成制度,制定标准严格考核,作为会计老师上讲台的必备条件。
三、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以学生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吸收知识。所谓以学生为本是指一切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习为主要导向,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强调学生主体性、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需求和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以改善学习方法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满怀信心积极进取地学习。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主动地学,这样不利于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素质教育。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老师就变轻松,反而是向老师提出更高的教育价值观,以及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全面认识到肩负现代育人的使命,怎样有效地传授知识,应该创新新的会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增加和改进案例教学,扩大多媒体教学范围,引入情景教学和互动性教学手段。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性思维和迁移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理论与实践能够真正结合。做到教师与学生真正实现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及其应用。老师要不断地充电,多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地吸收和整合新思想,新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与时俱进的学生。
作者:张媛 单位:山西省襄汾县邓庄职业中学校
本文作者:李婉琼 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校内模拟实验室的设施与条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资料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差距,实训过程中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准则,许多学生认为模拟实训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作业,没有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业务场景中,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由于财务工作保密性要求较高,许多企业不愿接受大批学生同时进入其财务岗位实习,也不愿实习学生过多接触财务信息,学生在实习中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财务工作,甚至被当成整理材料、打字复印、送文件的办公室文员,学生不能真正体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导致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提高毕业生到社会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走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道路,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注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任何一门实践课程、任何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任何一项实践教学活动,都不能孤立地考虑,而要从整体目标出发,从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的要求着眼和入手,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融入实践教学过程,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与效果管理统一起来。
2扩充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要得到落实,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下来,形成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中,应该体现实践的特色,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都贯穿实践环节。在学分分配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应给予较大权重的学分,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校的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按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参考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标准,设计出不同的模拟实践案例。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财务软件应用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另还在其他专业课程中采取加大实训课时比例的方法完成不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同样,财务管理专业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其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财务管理实训、纳税筹划实训、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总学时为2740,而实践教学时间所用学时为1381,占教学总学时的50.4%。
一、西方会计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
西方教育还注重改变教学的方法,来提供会计专业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学生不再是接收会计知识的机器,而能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来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法。许多案例都是会计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是不常出现但难度较大、不易解决的情况,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会计岗位上不会因为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变得不知所措。最后,西方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会计实践环节,国外大学往往通过实地训练来实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与企业工厂或事业单位的合作,在会计业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与会计工作者一起努力,增加会计实践经验。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会计岗位不再是新手,而是具有会计经验的好手。
二、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中国会计教育的作用
通过西方会计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对我国的会计教育获得了一些启示,并且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建立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对会计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编制等。一些会计方面的杂志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案例,能够为会计教育提供教学案例。其他杂志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通过提供一些从实际工作中采集到案例,为会计教学做有益的贡献。因为会计教师不可能跑到每个会计岗位上去了解和收集案例,主要就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而会计方面的杂志则是一个非常快捷而方便的途径。我国的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如何使其更加规范,并且具有创新性,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说,我国需要创立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但是我国不能直接把这种模式搬过来就用,而是需要结合本国的特色,创立符合我国情况的杂志。其次,我国的会计教育缺乏案例教学,教师总是给学生教授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但是却很少用案例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案例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应该包括财务、审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如何收集到优秀的案例,并且从案例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就需要会计教师做出不少的努力。除此之外,我国会计教育需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供会计教学的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各个学科教育常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当然,我国会计教育在使用多媒体时,需要考虑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效结合了案例,并且通过反馈来了解教学的效果怎么样。
三、结语
我国越来越关注教育,而在会计界,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会计教育的重要性。会计教育遇到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以及急需克服的困难。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从国外在会计教育的发展方面来看,他们拥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因此,我国会计教育在融合西方元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育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会计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经济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刘佩芝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重视理论教学
会计专业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之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会计准则,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
2.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求其理论知识扎实,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议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课程设置,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会计专业的学习如果只学理论知识,或者实验比重较少,则形成纸上谈兵的状况,学生无法领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结果书本上的知识明白了,但真正的动手技能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势必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开设如《出纳实务实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税法实验》等课程,另外《会计基本技能》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实践课程。即加强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
(2)建立会计综合模拟手工实验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双重模拟实验方案:即采用一套统一的基础数据进行。其中手工实验是理论知识与实务结合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手工实验的操作流程,才能真正体会到会计工作从原始凭证到财务报告的整个操作流程。在完成手工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先进的商业化程度较高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SAP软件等),将手工模拟实验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手工操作与上机实验操作的异同。
(3)设立校外实习基地: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基地,学生将真正走进企业,真正体会实务的操作细节,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目前有的学校校外实习基地不少,但形同虑设,没能真正的让学生走出去,这样实际为资源的浪费。我们应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与利用,有计划地让学生走进实习基地,真正能够学习到实务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