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舞蹈教学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教学环境,为舞蹈学习奠定情绪基础
舞蹈来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情绪的艺术加工,与音乐结合的肢体动作能够表达情绪并给人以审美享受,对舞蹈魅力的感知和学习,能够与生活中其他事物给人的情绪感受形成“通感”。因此,教师可以在舞蹈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容易引发这种“通感”的环境,为舞蹈教学奠定情绪基础。我在舞蹈教学中选择视频、音频与图像结合的方式,先提出教学主题“芭蕾舞的基础舞姿”,再叮嘱学生先观看视频、欣赏音乐,而不要急于进行动作的学习。我选择了一些芭蕾舞剧照图片及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还有芭蕾舞常用的舞曲等,播放完这些资料之后,学生已经沉浸在芭蕾舞的美感气氛中,这些资料对每个人的心灵触动完全不同,在这种气氛下,我鼓励学生:将你们所认为的芭蕾舞用几个词语描绘出来,对这些词语进行想象。有的学生认为芭蕾舞是“优雅”的,想到了天鹅、公主等形象;也有些学生认为芭蕾舞是“难度较高”的,他们甚至对那些“难度较高”的动作跃跃欲试。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正式的教学———通过芭蕾舞基础舞姿的学习,实现你们心中的芭蕾舞形象。
(二)加强教学中的情绪情感交流
舞蹈课伊始,教师一定要组织“破冰”活动,让学生没有压力,敢于进行肢体动作的表达。之后,教师再选择合适的音乐及适合性别、年龄特点的动作进行教学,学生就不再觉得舞蹈是难为情的事情,这就为今后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也能够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的态度。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破冰”方法是进行“你做我猜”的游戏,将男生和女生分成一对一的小组,请小组中的一人做出一个舞蹈动作,这个动作可以是表达以前学过的某种舞蹈的,也可以是代表某一首歌的,然后请搭档猜这个舞蹈或者歌曲的名字。游戏限时5分钟,猜对最多的小组,可以共同商议请某一个小组的学生表演一首歌或者一个音乐类节目。学生为了获胜,往往能抛开尴尬心理,甚至敦促搭档:快想、快做动作;或者要求搭档:动作做标准些。他们之间的隔阂自然而然地就消失了。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小学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领会舞蹈的魅力,包括舞蹈动作的美感和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所包含的创造力,以此作为他们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始终使这个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正面情感,通过主动领会,达成情感发展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学习了芭蕾舞基本手位、民族舞的基础动作之后,将全班学生进行均质分组,组成“舞者小分队”,选出小组长并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请他们自行选择音乐,自主编排一组舞蹈并在一周后的舞蹈教学课堂中表演。在舞蹈编排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参与行为和心理感受写出来,并汇总成舞蹈创作心得。我在学生们的舞蹈表演当天负责拍照和摄像,将学生的心得中优秀的内容和照片打印出来,形成展板,作为“舞蹈创作大赛”的报导形式,申请进行在校园文化展示栏中进行展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而舞蹈创作作品展出,则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舞蹈的趣味性、艺术魅力带给他们的心理满足感和自豪感。
一、生动形象的舞蹈教学形式符合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
残疾学生的特殊舞蹈训练可以从单纯的模仿练起,模仿身边的人、事物、动物、花草,丰富自身的肢体语汇。在模仿的过程中,教会他们用肢体抒发内心的感受,并对着镜子修饰自身的动作美感,循序渐进的进行舞蹈训练。通过感受自身的变化和情感流露,把被动的学习转变成边学习边欣赏边提高。单人的模仿训练完毕可以升级为多人的分组性模仿训练,在竞赛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审美情趣。当学生真正投入到舞蹈的氛围中时,可以将教学目标转变为较为专业的舞蹈素质、体能以及表演的训练目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肢体的训练,促进残疾部位的康复与恢复。
二、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意志、开朗性格的培养
当特殊舞蹈学习到达了一定程度时,用来比较的不是舞蹈技术,而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残疾学生的舞蹈教学中也尤为重要,残疾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他们总觉得自己没有健全的身体,在完成舞蹈上也会失去美感,所以作为教师应首先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他们逐步释放自己的情感,教会他们表达中没有过多的对与错,只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其次,有必要时还需要迫使他们完成相对困难的舞蹈动作,在自己克服困难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品格,对他们寻找自身价值也具有积极作用。
三、普及舞蹈课程开创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
每个残疾人都希望自己能同健全人一样,以平等的姿态参与社会,基于此,残疾人利用自身所学才艺,找到一份自给自足的工作,使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才艺创造财富,体现自身价值,赢得尊重,是新世纪新时代下,舞蹈艺术为残疾人带来的新机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于1987年,在他们其中有的肢体残缺不便,有的听不见声音,有的甚至从没看见过他们生活的世界,但是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们在非凡的艺术中共同创造着奇迹。“我的梦”,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用音乐与舞蹈诠释出的别样人生画面。观众观看完演出后,不禁赞叹舞姿与乐曲的美妙,更加动情于演员不屈的意志和震撼生命的力量。踏入文化市场四年来,艺术团巡演了内地28个省市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访国际演出27次,累计四百余场。艺术团发展逐步走向正规与专业化,仅依靠表演收入,就保证了自身的供需和发展,还将积攒下来的资金创立了非凡艺术基金,在非常时期向困难群众伸出援手,在助人中实现人生价值。把美丽的音乐和舞蹈带给世界各地的困难儿童,与世界各地康复中心的患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艺术团的足迹迈向了世界各个地方,成为了传播美与和平的使者。因此,希望社会可以给予残疾人艺术更多发展和施展的空间,创建条件设备优良的培训单位,开发残疾人启发引导的平台,让残疾人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学习环境,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思想,追寻自我的人生价值。残疾学生通过身体创造性潜能的开发,也可以了解世界、价值、人生的意义,从而以自主的方式表现自身特殊的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在作品欣赏中了解文化历史、艺术流派、理论视点、表演技能和风格,辅助文化、矫正、功能课程的培训,全面提高残疾人的素质,塑造残疾人乐观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普及舞蹈教育,使舞蹈艺术教育以其自由、超越的审美活动陶冶人们的心灵,赋予人们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塑造人们一种超越于功利的人生境界,帮助残疾人群平等的参与到社会大家庭中,也让社会更加肯定和认可残疾人,使舞蹈课程赋予更深层的社会意义。
四、结语
一、舞蹈教学理念分析
类推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教学,越发显得重要极了。笔者认为,所谓因人而异,乃指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天赋、智力等等,一切皆从实际出发,具体的学生须具体对待,如分别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方式,进而针对学生优长,科学认真地判断学生的发展趋向,兴许能够事半功倍,势必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想说,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值得提倡,开放教学思维咋看益处多多,我们不能再自以为是,放下身段才是我们赢得舞蹈教学李理想效果的绝佳路径。舞蹈界同仁知道,舞蹈教学有其他自身的规律性、特殊性,尤其招收学生,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按说我们的要求已经够苛刻了,如“三长一小”,以及学生的上半身要比下半身长出12厘米等严格的标准等等。每每招生,为数不少的学子都是望而却步。即便是被选中的学生,我们也还是觉得不尽人意,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纠结遗憾,更不敢说随之时间推移,有的学生渐渐失去了当初仅有的优势条件,反之,那些当初优势不太明显的学生,却反倒优势突然凸显了,甚至还成了十分看好的佼佼者。此后,我们就对最初招收的学生对号入座。首先是通过有意对比每个学生的优势、特点,牢牢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譬如,我们把条件较好、善于展现自我的学生,故意安排在较为显眼的位置,以便更加细心地观察其艺术潜质。然而到在第二学年,我们大幅度改变教学计划和方法,再将条件相对弱势的学生,一对一地“开小灶”,尤其对那些实在赶不上的,采取循循善诱的教学规则,对其进行课后单独加课、补课,同时还不断激励学生“勤能补拙!”,鼓励其增强自信,意在不让差生感觉到老师在有意偏爱“尖子生”。这样一来,先是避免了教育的不公平,再者对于那些后进学生,我们也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因材施教”,由此也使得优生、差生共同进步,一道提升。当下不少院校的办学理念依然显得单调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多有雷同,教师备课也一律千篇,教学内容更是少有更新。事实表明:这届学生走,那届学生来,依旧是老教材,教学还是老办法,周而复始,僵硬死板,老师没有了积极性,学生多也厌学心烦。学生只知道拼命苦练,到头来稀里糊涂,学业成就一般般。一旦走向社会,咋觉无所适从,就业更是重重困难。一句话,还是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着瓶颈障碍。因此说,尽快改变舞蹈教学的陈旧理念,势在必行,迫在眼前。我想再次提醒同行:舞蹈教育亟待创新,课堂教学必须灵活多变。单从教学理念讲,若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精尖舞蹈人才,必须下狠心革除旧的教学圈圈,真该改进舞蹈教学实践了,别在错误地认为专业课好就一好百好,切不可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积累与追求,不能在盲目地满足乐观,只要舞蹈跳得好,那样就是舞蹈艺术家了。这对学生来讲,无疑是大大的误区。我们不妨看看,而今多少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纷纷自觉地加入到了学习舞蹈中来,要得知道,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有学外语、数学的,有学法律、农业的等等。再看他们的业余舞蹈学习,还有他们的舞台呈现,他们与舞蹈专业的同学相比,真的不差上下!这样无形中对我们学习舞蹈专业的师生们,实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言而喻,特别是从事专业教学舞蹈的老师,我们也真该静心、认真思考了。我们在传授单纯舞蹈技能教学当中,务必得考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有意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更多学科以外方方面面的有用知识。再说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因教而学”与“因材施教”的互为关联关系。作为“教”者,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其自身的舞蹈求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创造性,进而转换由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由生硬照搬为善思好学,力求营造求新求美的多于思维型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即兴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引领学生养成乐于求学的还习惯,比如让学生善于自觉体验、自我发现等等,使其在体验中能辨别美与丑,发现中能自然增强自信心等等。我们不难发现“,教”与“学”相辅相成,“学”与“教”相得益彰,时代需要舞蹈“全新美”,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亟待倡导创新性教育,舞蹈界教师同仁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新力,不失为舞蹈教学的出发点及归宿,二者还须娴熟结合,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不愁没有舞蹈精品,就不愁培养不出大批的复合型舞蹈精尖人才。言而总之,舞蹈“教学者”不能再单纯看学生的自然条件而异,一定要探究崭新的舞蹈教学模式,尤其作为专业舞蹈教师,一定要用心开掘学生的隐性优势,虚心倾听学生难得的创造性建议,我们必须放下架子、拉下面子,刻意收回教师的“权威性”,更多地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创造,使其“教”与“学”完美结合,“学”与“教”密切融合,那样势必事半功倍,舞蹈的前景令人欣慰。
二、结语
除此之外,作为专业的舞蹈教师,我们切不能忘记“为人师表”。必须得注重自身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知识,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更得坚持不懈地探究最为前沿的教学之道。同仁们,我国的舞蹈教育有着泱泱几千年历史,谁人不赞美国粹艺术!身为新时期的舞蹈教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勤于动脑,潜心研究,不遗余力地求新、求变、求真、求美,义无反顾地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繁荣,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同时也为舞蹈事业的人才辈出,出力流汗,探究不止。
作者:吴敏 单位:渑池县文化馆
第一篇:民族民间音乐在民族民间舞蹈训练中的作用
【摘要】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族民间舞蹈始终是一门不可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有它特有的规定性、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音乐如同血液一样在舞中流动。从最初以单一的背景音乐形式在舞蹈课堂中的出现,继而有了更多的角色扮演,它可以在舞蹈节奏、动律和风格教学训练中给予学生重要的提示和引导,因而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了舞蹈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训练;风格;作用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特点
(一)舞蹈风格性
它体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舞蹈教材为教学内容,是经过无数艺人和民族民间舞专家、舞蹈教育工作者几十年来的悉心研究、精心磨砺、不断加工、提炼升华、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规范,非常丰富而具代表性,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使之变成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有很大的训练价值和意义。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我们着重要解决学生对固定或特有的地域性、风格性的把握,另外,舞蹈以非文字语言的肢体为特征,它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要通过身体的形态、动作的表现得以实现,着重体现在身体松弛和协调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节奏感和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
(二)音乐独特性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言语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准确,极容易导致学生接受错误的信息。相反,如果教师用准确的言语进行表达,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误解的情况,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当然,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解,也体现在对舞蹈动作要领的传递。在模拟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讲解舞蹈动作,也可以向学生提问动作要领等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准确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动的语言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调节学习气氛,还可以唤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舞蹈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将需要讲解的舞蹈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教幼儿芭蕾舞时,有些幼儿的手型动作不到位,可以提醒幼儿想象一下天鹅挥动翅膀的样子,这时幼儿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手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手型像天鹅的翅膀一样美丽动人,这样更容易使得幼儿记住在舞蹈中正确的手型是如何摆放的。培养学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更提高了幼儿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舞蹈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语言要生动准确,动作也要规范标准。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全面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并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以优美的舞姿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获得学生的尊重。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舞蹈动作的能力可以从动作技能和表现能力两个方面反映出来。动作技能是对舞蹈基础动作的掌握,而表现能力是对舞蹈艺术性的体现。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幼儿舞蹈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示范舞蹈动作能力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和表现能力的学习。不仅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训练,还可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中,增加各个种类舞蹈的动作训练,如芭蕾舞、古典舞等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更大限度地了解以及掌握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动作要领,以便在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为幼儿传播更多不同风格的舞蹈知识,更全面地为幼儿打开舞蹈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