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地理课范文

初中地理课全文(5篇)

初中地理课

第1篇:初中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作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呈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和结构化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深度。初中地理中含有大量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抽象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微课资源对课堂进行翻转,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将对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前景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帮助。

一、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和兴趣爱好,微课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利用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中间穿插一些图片和文字,可以将问题聚焦并突出主体,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可以更快地反映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黄土高原”这节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真正原因。学生在学习中对干湿地区的分布图往往理解得不够深入,对于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的比较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中展示的分布图,通过问题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黄土高原位于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农耕区向农牧区过渡的地带,这样学生就能知道黄土高原是由于所在地区特殊地形导致的水土流失形成的。在微课讲解完成后,再让学生从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大量的水土流失,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创设微课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入性。

(二)使教学变得情景化

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微课一般要求主题突出、结构紧凑、指向明确。在设计微课内容时并不是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加入真实、具体和典型的案例让教学更加情景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教学“区域特征”这节课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熟悉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的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微课设计一个教学案例:将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的山川、湖泊等以三维动态的方式呈现,同时将长江、珠江和澜沧江流经的省份也慢慢地在视频上呈现出来,利用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不同地形区的地形差异和发展情况。展示完成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组员在白板上圈画出地形区,其他组员改正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提高学生准确把握地理位置的能力。因此,利用微视频可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一些抽象的内容动态、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也能让教师了解学情,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初中地理新课改强调指出,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加自主、合作探究在地理课程中的比重,让学生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等多个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基于此,微课在今后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应用方向,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学辅助者和引导者上,通过创设丰富的课堂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根据地理学科发展的特点,微课的应用前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直接感知为主。教师在微课中可以将与地理相关的实物或教具直接展示给学生,通过示范性的演示,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2)以引导探究为主。通过微视频中的动画和图片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运用学过的内容或科学的方法对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在合作探究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自主地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形成地理核心素养。(3)在微课开发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选题进行设计,对课例进行拍摄,同时在微课中增加评价反馈环节,保证微课的质量。综上所述,地理是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微课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逐渐增多,体现出了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作用。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地理教师在创设微课时遇到的问题仍较多,微课形式单一、内容结构不合理等都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地理微课的发展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和学情,创设多元化的微课内容和形式,最终提高地理教学的深入性。

参考文献:

[1]庄云芳,王明坤.初中地理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76(20):21-22.

第2篇:初中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

地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与语文、数学、外语这几门学科的一样的共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改革。教学内容逐渐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学习更加的主动。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1.教学不受重视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受到重视。无论是学校、学生家长还是学生,他们自身认为地理课时一门副科,和主科相比,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学校认为地理课是一门辅助性学科,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师资、科研力量去让开拓。家长认为地理无非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规的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哪些省份、哪些国家等等,学好学不好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无关痛痒。许多学生也受到家长的影响,不重视地理课堂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听讲,还是课后作业完成,都不积极主动,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地理课整体水平发展缓慢。

2.教学设备落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落后。地理是一门文科性学科,但同样有许多理科内容,可以说地理学是一个融汇文理科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要想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精彩的展示给学生,教师需要借助如地质缩微模型等各种教学设备来进行。但由于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设备的投入不够,教师只能将常规的教学设备如地图、地球仪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会感到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对于课本内容掌握的不牢固。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生课中记的教学方法。整个课堂教学方法使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处在被动的受听的模式下。在这个模式下,学生往往不能主动的去学习探索,他们的学习思路一直是跟着教师走。这就丧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无论是学习的效果上,还是主动探索的认知上,都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4.教学内容陈旧

地理是一门在内容上逐渐变化的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影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中总是感到内容滞后,有些内容还往往影响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真正掌握。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的进行地理方面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的陈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钻研地理知识的好习惯。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的转变

1.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更新、发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能源分布这节课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投射出中国的能源分布图,然后把各省份蕴含的丰富的能源在这个模拟地图上展示出来,学生直观的可以了解到中国能源的分布,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学到哪些能源在中国的某些成分分别多,哪些能源在中国的某些省份分布少。教师除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分组、课堂模拟训练等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和谐,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被点燃,兴趣被激发,教学效率大大的提升。

2.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想、所要来自由的寻找自己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相关地理元素,想更进一步的学习世界各国地理风土人情。教师通过网络查询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便于学生更好的对比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提高,使学生无论在学习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汶川地震、雾霾、日本大海啸等常见的问题进行拓展教学,开展专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愿意去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

3.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一个能够反应学生课堂学习好坏,并从中总结课堂经验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反馈不重视,往往对其视而不见,从而无法给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总结和定位。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初中地理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反馈,并对教学反馈中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整个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结语

初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地理教师要不断地将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方位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深入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地理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采用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辅助,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鹏程.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第3篇:初中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地理;渗透

对于问题意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渗透的探讨,不管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初中阶段学习地理这一门科目的学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及作用。首先,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通过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意识,能够让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问题意识的深刻含义,并且提前预想到在向学生介绍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及时找到应对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对于初中阶段学习地理这一门科目的学生来说,教师将问题意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爱提问、爱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对于他们地理学习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成长。

一、发扬民主,融洽师生关系

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提问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并且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以及思想,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来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独断专行,总觉得自己的答案一定是最权威的,这样会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也会让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这样不仅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认识地球”的时候,我为同学展示了一个地球仪,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地球,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仪是倾斜的呢?难道真正的地球也是倾斜的吗?我借这个机会对这位同学进行了大力表扬,表扬他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并且善于思考,而且说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不敢于提出来,表扬之后我又为学生解答了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表扬,能够让班级里面的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上,所以他们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一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科目的学习感兴趣,他们才愿意深入地学习下去。并且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且主动提出来。因此,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时候,因为地图对于地理这一门科目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教师在第1节课就引入了地图的概念,他是用一个谜语引出的,这个谜语是:“容千山万水,纳五洲四海,藏中外名城,装绚丽多彩”,在提出这个谜语之后,他首先让学生以地理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想出这个谜语的谜底,有的学生很聪明,猜出了谜底就是地图,然后他又为学生利用教室里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了几张地图,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地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过程,讲究方法

传统的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地理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而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讲,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很适用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学生养成不爱思考的恶习,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都是很不利的。而且有一句俗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地将课本上的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课下学习也能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但是他们学不到的是学习方法。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世界的人种”的时候,在讲解之前,他让学生先独自预习10分钟,然后找出自己的疑惑,或者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等到10分钟之后,学生可以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求学生在10分钟之内讨论完成,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直接在课上提出来,教师会对他们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思考以及提问[1-2]。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学习地理这一门科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以及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找到比较适合学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提到的三种方法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高玉蕊.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

第4篇:初中地理课范文

初中地理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了解更多知识,增长自身阅历,锻炼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展开效率学习。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提升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应当突出学科的特点,并结合班级的学情以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地理学科学习的热情,并让他们乐于在课堂上跟随老师一起去探索地理的奥秘,感受地理的学科魅力,如此才能够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接收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并在学科学习中取得较大的进步,突破自己的发展区间,收获更多的间接经验,增长阅历和见识,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课堂的评价以及在课堂上的收获就是整个学科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因此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强调课堂教学质量,实质上就是在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与素质,使他们能够获得良性的发展,并不断地进步。教师应当不断钻研,深入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内涵,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保证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不断进步。

2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指标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但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并不是以凸显学校或者教师整体教学质量为目标,而是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满足学生对对知识掌握的需求,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的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形成了学科知识的整体构架,这才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关键。通常来说,学生对课堂知识吸收如何,理解如何,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需要考虑的重点,应当保障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进步,可以利用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方式,探究学科知识,并提升思维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或者不能够将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则可以判定整个学科课堂教学的无效性或者低效性。同时如果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持续性感到课堂的枯燥乏味,甚至对学科知识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也说明学生对学科知识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很低,也不能判定为有效的课堂学习。

2.1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情况

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都是通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理解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正确实践,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着重考虑的地方,也是课堂有效性判定的重要指标。学校应当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或者考察,进一步评判教师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若是学生对知识整体掌握情况有待提升,则可以帮助教师分析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而教学的方式方法。

2.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度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在科学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成为教育教学开展的中心。他们是学习的主要执行人,所有的课程环节都应当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也是作为课堂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果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都兴趣缺缺,只是为了考试将一些知识点机械性的背下来,这说明教学没有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仅仅是获得了知识表层的记忆,却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知识并主动探究知识,不利于他们对学科内容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排斥情况。缺乏学习动力,更不会运用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即使能够获得不错的学业成绩,但也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

2.3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也是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既能够提高学生投入课堂的激情,也能够让他们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度和灵敏度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能够放松心态更好的接纳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同时对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排斥抵触以及厌烦学习,而是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乐于探索知识的奥秘,并且将知识的吸收看作是探索的过程。由此让他们养成探索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由此可见,创造舒适的课堂气氛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3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3.1提高教师的语言讲解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讲授法仍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丰富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导,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堂知识,这是教师基础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讲解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做到对学科知识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信手拈来;也要保证整个课堂讲解过程中语言的逻辑性和有序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明白知识的逻辑观念;还要修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可能的有趣幽默直观,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也能够让学生爱上教师的课堂,这是一个优秀的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具备的讲解能力以及课堂语言能力。提高初中课堂纪律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当加强对教师语言能力的训练,让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仔细研究教材,并进行适当延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寻找当学生的乐于接受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解读重点和难点,重点的知识重点讲、重复讲,保证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仍然能够回忆起整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掌握和巩固整个知识的重点。还要注意难点的解析,难点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点存在理解困难,教师更应当仔细耐心有逻辑的讲解,并通过有效方法将难点转变为更为直观的方法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复习地球仪使用时,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感受三维模式下的地球仪,让课程知识更加直观;还可以采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方法,教师在学生接触和了解地球仪的时候,可以对基础的知识进行讲解,并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在地球仪中寻找答案,并引导学生开展联想,回忆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文风俗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地球仪这个教具的辅助使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书面上的地球是二维方式呈现,比较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但是地球仪是一个直观的球状视角,为学生展示了球状的地球,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七大洲、四大洋位于地球的哪个方位,并感受到区域之间的地理位置,明确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界点。当他们学会使用地球仪之后,接下来的一些知识内容,比如经纬度的学习、昼夜更替、时区学习以及气候学习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在经过多次地球仪的使用之后,他们的空间构建能力也会更加强大,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进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3.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更新了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收集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找到更多相关的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与阅历,找到他们的趣味点。多媒体还可以将图片信息以及视频信息直观的传递给学生,提高他们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多媒体设备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多个感官,让他们多个感官同时作用,观看视频、音频资料,了解教学内容和地理的特征,将传统的资料中所不具备的优势,用多媒体完全展现出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现代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营造适合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帮助学生采用多图看图的方式,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识图读图机能,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强化图片判断地理情况的能力,应当强化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思考教学方法,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立体式的灵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地理教师在讲解我国地势部分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屏幕上投放我国主要地区的地形地貌。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解读,还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让学生思维转变更快,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的思想。我国是地势是西高东低,东北、东南方向大部分属于平原,而西南的地势险峻,大多为山地地形,从若是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3D的动态地形地势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地形的落差,进而对平原、盆地、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有更加深刻和直观的理解。

3.3根据学情设置课程内容的难度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主观的问题,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阅历误判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课程内容过难,学生难以理解的结果。在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导致设置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进而让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抗拒抵触的情绪,降低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出发,从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难度,并做到因地制宜,提前了解班级学情,知晓他们地理的知识水平以及接受程度,不能使用过于复杂的地图,延伸和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部分内容的拓展,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或者对知识面要求比较全面的问题,应当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尽量避免学生产生畏惧情绪,降低他们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某地区的复杂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时,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去复习之前的一些知识点,让他们慢慢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如地形地势、人口分布、气候特点、温度带的划分等,让他们在脑海里先将知识进行关联,再根据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多个角度找到产生某种现象的具体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让他们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会慢慢找到思维的方法,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3.4做好单元小结以及定期的教学反思工作

地理是比较综合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涉及到人文地理,也涉及到自然地理,课堂知识有天文知识,地球运动,也让学生了解大陆的分布以及板块的运动等相关的地理知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对他们极度有吸引力,且地理知识前后关联,存在逻辑性和相关性,因此在讲授完一个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应当做好课堂小结工作,带着学生去回顾所学过的重点知识,让他们在脑海里将所有学习的内容进行串联,提高他们灵活记忆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地将知识一股脑地装进脑袋,后期遗忘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近期总结知识和回顾知识,也是提高课堂效果,保障课堂质量的重要方法,能够让学生熟悉和理解内容,掌握知识的全面性,拥有地理综合学习技巧。另外,教师也需要通过总结工作来反思一个阶段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筛查教学纰漏,认真总结和反思,由此来判断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寻找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3.5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初中生有特别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习来看,主要体现在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每个人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不同,学习水平也有所不同,而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学生较多,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此才能兼顾班级所有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及性格特征进行教学目标设置,对于部分地理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及课后作业的练习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地理的学习动力可能会有所欠缺,教师在前期应当注重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主动性。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分层,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才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解答适合自己程度的问题。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收获知识,提高自信,是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也能够反映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第5篇:初中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教育改革

一、研究背景

在初中生学习课程知识时,地理不同于历史政治,更不同与物理等学科,地理是系统学习地质气象、地球上发生的普遍现象的知识导向标,内容涉及广泛,而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打下基础,为以后的知识深入做好铺垫。初中的地理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维,让学生能够打下坚实基础,这时候如果教学环节出现问题,也会与其他环节脱节,这就对教师的能力和校园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堂并不是只存在于一个学科之中,但新课堂运用在初中地理中,也就是帮助学生度过更多困难时期,将复杂的内容积极消化,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新课堂背景下,学生将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致力于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这种要求是基于当前教育的大背景提出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不能发展一个思维灵活、具有创新力的人才,就会有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的风险。这正是课题讨论的基础和目的,教学任务的正当实施应该有学生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进行了相信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来自教师方面的,也有来自学生方面的。为了全面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笔者将问题分为两点:其一,高中地理教学的认识误区;其二,学生学习环境的认知障碍。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认识误区

在教授初中地理的过程中,从课堂设计和教师本身的授课方式来说都不乏问题出现。地理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零散的,并且是复杂多变的。很多教师面对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难以着手,很容易把一些简单的原理延伸到复杂理论,学生本就难以消化一个环节,又出现许多其他知识点,更不容易理解。教师不能合理安排知识讲授的重点,不能将一类归为一类,减去不必要的混淆点,这也是对课堂接受度的认知误区。课堂并不是知识点越多越好,但很多教师的确有这种习惯,无法将地理知识进行有趣的、有逻辑的串联,最后什么也得不到。除了这种情况,目前,一些教师仍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很多学校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并且,在新时期,学生更愿意接触到现代科技,对于地理这样一个要点多的学科来说,学生更需要灵活的思维和立体的教学,太过严肃和拘谨并不利于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学生学习环境的认知障碍

由于初中地理是一个涉及知识内容比较宽泛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零散并且是学生在之前很少接触的,很多学生不懂得理解性记忆,比如一张地形图,或一张地貌图,从学生的思想上就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很多,正是因为这种多而杂的分类,比如利用气候划分世界位置、用山脉和地质地貌来划分位置,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只能靠背诵记忆,不仅印象不深刻,还容易混淆,这种零散的知识片段,实际上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帮助性不大。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有了固定的思维方式,对于地理的学习反而一筹莫展,并且地理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变的,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甚至不同位置根据时间有不同的气候,或是不同的地貌,对于学生来说不能掌握方法,脱节也就越来越大。

三、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设计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根据上文所述的一些问题,笔者将设计课堂作为第一项举措。新课堂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活跃课堂气氛的设计性,在传统模式中,教师只需要备课知识内容即可,但是新课堂的理念下,教师需要兼顾的事项会更多,比如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学生如何参与进来,学生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该如何在授课中提高效率并且不使学生感到吃力。因为地理课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记忆力和思维性,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相当棘手的。教师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以趣味性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层面。利用实际问题导入、以身边的现象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小组合作关系,来保证学生的活跃程度。比如,在讲解到“气候”时,就可以用中国的节气歌作为导入,使得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主动意识到身边的气候。这些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再加上其他环节配合,教师把握课堂节奏,一堂初中地理课才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转变师生的观念

新课堂的一大特点是转变师生观念,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坐在教室中汲取知识并且被动学习的群体,教师则是整个课堂的焦点。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课堂模式,并且要具有转换意识,能够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俨然是这样,教师在实践中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起让学生单纯地学习某项知识效果要更好。教师的观念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主宰课堂,而是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所能做的最大的帮助性行为,和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勤于思考的学生,一个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一个能够大胆探究的学生。地理并不是困难学科,甚至是有趣的,但是只有学生找到成就感和价值观念,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挖掘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并且从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观念,这就是转变师生观念举措的可行之处。

(三)明确教学目标,避免杂糅

就像是问题中阐述的那样,许多教师会将知识点扩展,或者是安排许多重点、知识点,供学生记忆。但在新课堂改进中,教学目标应当进行系统改良,避免知识杂糅,给学生带来记忆混淆。一场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总支撑点,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全看如何安排教学目标。学生并不能一口气学会所有的知识,也不能将一整节课都作为娱乐来进行。学习应该是劳逸结合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可以用提前观察的办法来衡量标准,根据标准制订计划。使得教学任务针对性强,可操作,为每一名学生提供理解的空间,也不至于偏离主题。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乐趣和魅力,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授课目标之一,相信新课堂会是学生的发展平台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利用先进设备

部分教师在授课中依旧保持使用黑板、粉笔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恰当的授课方式。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利用可行设备,比如音响、多媒体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教学工具,传递给学生新的信息。在这个信息化社会,视频、音频、图片,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便人们获取知识,也更容易被接受。趣味性较强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立体化,学生有更直接的体验,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季风活动、洋流活动的动画;人造卫星发射后俯瞰地球的短视频;能更接近学生的新闻、纪录片的片段,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阶段,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得教学效率有更明显的提高。

(五)教学与实践结合

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无论是什么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蛛丝马迹,知识正是为了生活存在的,生活也诞生知识。因此,初中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对教学而言,也应当融入实践,使学生有联想和动手的机会。比如,在讲授不同地区的气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指出不同经纬度城市的气候。在讲授地势时,也可以结合当地景区,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启发,在教学中,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地区特性,能够通过切身体会来延伸记忆,记下类似地区的特点。地理的实践还可以从相互交流探讨中获得,由于地理是一门复杂多变的学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拥有较强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进行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思路的探究,促进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教学工具丰富之后,可以利用的器材也增多,利用拼图和地球仪等可操作的仪器,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误区,和学生的学习环境误区,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正常吸收知识,并且进行知识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挥新课堂的优势,本文相对应地提出五种方式,即设计课堂,重要增强教学趣味性、转变师生观点、明确教学目标,避免杂糅、利用先进设备、教学与实践结合。实际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改变,都要求了教师对课堂的创造力,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大胆创新。而学生并非是单一被动的,在新课堂的改革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做出不止以上五种的改进方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