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设备研究》创刊于1979年,经国际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太原市重型机械学院主管,太原科技大学、全国(高校)铸造设备教学研究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铸造设备、工艺、合金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及专题论述;铸造工厂(车间)的车间设计、技术改造、工厂经验及经营管理;铸造设备、产品的设计计算,开发应用与实践经验;铸造人才的培养及专业发展方面的文章;报导国内外铸造领域的各种会议及活动消息;同时各种铸造设备、铸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书刊资料的广告和信息。现用名:《铸造设备与工艺》。
专题与综述、设计与计算、试验研究、应用技术、教学研究、信息与动态、科技成果、铸造市场。
地址:太原科技大学240#信箱,邮编:030024。
1.来稿字数不超过7000字(含图、表),文章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英文部分、正文、参考文献等;在文稿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若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请标注通讯作者的对应信息)等。如属基金资助项目也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2.摘要应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一致。摘要正文请用第三人称。
3.稿件正文要求论点明确,文字通顺、精练,数据可靠,量和单位的使用及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4.标题应层次分明、用字规范,分别用1;1.1;1.1.1表示层次号。稿件请用MicrosoftWord软件排版,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同时邮寄1份打印稿到本刊编辑部。稿件中外文字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角标等必须分明。
5.文中图、表应选最必要的,且大小适中。插图尽量用通用的绘图软件绘制,坐标线与标识曲线的线条比为2:3,图中符号、文字要与正文一致。对于由软件形成的图形(如Excle,请将原数据同时发过来,或单独将有关数据作为一个文件发过来);图片必须是.tif等通用格式的灰度图,且要求黑白清晰、层次分明。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图题、表题应中、英文对照,图、表中量与单位不允许使用汉字符号。
6.参考文献务请规范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文献序号以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排。引用电子文献(特别是网络文献)应以可信度高的网站文献为主,尽量不要引用电子公告板、聊天记录等文献。本刊论文参考文献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规定的著录规则,其著录格式如下:
(1)书籍:作者姓名.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2)译著:原作者姓名.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译者姓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3)期刊论文:作者姓名.文章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4)书籍中的析出文献:作者姓名.文章题名[M]//专著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5)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作者姓名.文章题名[C]//论文集责任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学位论文:作者姓名.文章题名[D].保留地:保留单位,答辩年份。
(7)国际或国家标准:制定标准的机构.标准代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8)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9)电子文献:作者姓名.题名[ED/OL].出版时间[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
文献作者为3名以内的,应全部列出,4名及以上的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etal);外文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名可用缩写,不加缩写点;期刊名尽量写全称,不要缩写。
7.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来稿在3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编辑部对稿件有修改权,不同意改动的,请来稿时说明。稿件一经刊用,酌致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
8.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的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所刊文章的全文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入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光盘及上网,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大型铸件多包浇注技术研究
钢管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设计
KW线铸造车间熔炼工部设计
船用球铁活塞裙的铸造工艺研究
浅析消失模铸造中进砂夹渣缺陷的预防措施
振动落砂破碎一体机的应用
温度对PCM法制备大尺寸泡沫铝的影响
MAGMA模拟软件在摇臂壳体铸件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浅谈平/槽轮铸件的试制
泡沫镁CPU散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55t大型锻造用钢锭疏松缺陷的模拟与试验研究
对影响灰铸铁件试棒强度因素的分析
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防锈技术
盒内挤压锁芯成型工艺研究及工装设计
消失模与V法铸造相结合应用研究
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1052) | 6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111040400)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1073) | 4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1047) | 4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3Z113) | 3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ZS031-A25-029-C) | 2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4kj048)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75061)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5085) | 2 |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03001) | 2 |
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6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23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9 |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 | 8 |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 6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5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4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