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幼儿幽默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幽默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幽默故事

第1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关键词 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文献综述

民政部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要使家庭寄养成为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从“重机构发展”到“以人为本”的重大转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对于家庭寄养模式本身的探讨

这类研究主要是围绕家庭寄养模式本身的优势以及如何促进家庭寄养模式进一步发展等方面来对家庭寄养模式本身进行探讨。

周良才《 从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看儿童家庭寄养》中提到儿童家庭寄养是实现儿童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首先,他认为儿童家庭寄养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办法。其次,开展儿童家庭寄养有利于儿童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社会化。最后,开展儿童家庭寄养,较好地实现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儿童社会福利责任主体的社会化。

刘汉山《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的最佳养育模式》中指出,随着孤儿家庭寄养工作在各地的实践,其对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家庭养育模式以儿童为核心,“以人为本”为服务理念,切实保障了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

《调研总报告》指出家庭寄养是一种高效率的照料模式。首先,孤残儿童在家庭寄养中基本都能接受较好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其次,家庭寄养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和寄养家庭都有积极的作用,既促进了孤残儿童的心理发展,又增进了寄养家庭的幸福。

除上述文献之外,崔志娟《家庭寄养儿童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张诚学《从专业社会工作视角看家庭寄养》,施德容《推进专业化发展,提升家庭寄养工作水平》等文献都围绕家庭寄养模式本身进行了探讨。

二、国外的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介绍以及国内外比较

国内学者在对国外家庭寄养模式的探讨中,以英国和香港的家庭寄养模式居多,对我国借鉴意义也很大。

张诚学在《英国、香港、上海家庭寄养比较》(社会福利2003)中通过对三地的服务理念、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的作用、服务的形式和流程、社会工作专业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寻找推动寄养工作发展的有益启示。

林少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香港寄养服务概况》,文章从各方面对香港的家庭寄养模式进行了探讨;2007年11月27日《公益时报》也发表文章《英国和香港家庭寄养模式》对英国和香港的家庭寄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总之,从儿童福利发展阶段角度来讲, 我们正处在向社会化、制度化转折的关键时期,考察和学习其他国家在这个方面的发展过程对于认清我国家庭寄养模式,重新审视该模式的各个方面,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不同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介绍和比较

尚晓援《中国孤残儿童保护模式分析》中指出在非院舍化的过程中,中国孤残儿童保护出现了三种管理模式:在一般的城市家庭中寄养,城市社区寄养和农村社区寄养。文章从政策目标、风险管理、费用成本三个相关因素出发,以上海城市家庭寄养模式、南昌城市社区家庭寄养模式、北京农村社区家庭寄养模式为典型,详细介绍和比较了三种管理模式。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效果的实证研究——对北京大兴区礼贤镇的调查分析》(吴鲁平等,2005)依据2003年7月对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192户寄养家庭的问卷调查和23个寄养家庭及7名家庭寄养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资料, 细致深入地介绍了北京地区家庭寄养模式,从而探讨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效果。

2003年民政部组织的《调研总报告》中提到,从地域的角度出发,国内的家庭寄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城市型、农村型、城乡交界型。

除此之外,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家庭寄养的模式曾经尝试过分类。比如,有研究者(王素英,2002)将家庭寄养分为城市型、农村型、城乡交界型和院舍形态型。还有研究者(尚晓援,2001)比较了我国家庭寄养的“广德模式”、“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等。目前国内各种家庭寄养模式都处于发展并未成熟的阶段,它们之间的比较和相互借鉴有利于我国家庭寄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关于院舍照顾模式向家庭寄养模式转变的探讨

院舍照顾模式是我国传统的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院舍照顾的弊端也逐渐显露,而家庭寄养作为新型的孤残儿童照顾方式, 越来越突显它的重要意义, 开始成为我国儿童福利服务政策改革的重点。

刘继同在《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中对院舍照顾向社区照顾的转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孤残儿童福利事业改革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向是由院舍照顾转向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照顾,这既是孤残儿童福利事业改革方向,又预示中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趋势。

第2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一、对儿童剧的情节、内容进行梳理改编

儿童剧《老鼠嫁女》取材于广为流传的中国民间传说,剧情简单,讲述的是“老鼠国王”为鼠女选女婿,最终把女儿送进了猫嘴巴的故事。怎样把这样一个民俗故事改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童剧呢?

首先,把原有故事中老鼠去求别人娶女儿的故事情节,改编成各位选手比武招亲、选手打擂的情节。其次,整理出清晰合理的情节,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叙述了老鼠选女婿的过程,诠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一深刻含义。最后,在对白的设计上运用了大量童谣,朗朗上口,轻松幽默又逗趣。如鼠王与鼠后之间的对白:“老鼠王国顶呱呱,公主长大美如花”“女儿是我掌中宝,谁最神气就嫁他”,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简短的故事情节,简单的做人道理,童谣与游戏相结合,语言幽默逗趣,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中、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对儿童剧的舞台布景和道具进行创作

除了剧本,舞台灯光、布景、服装、化妆和道具等对孩子的视觉的冲击作用也不可小觑。首先,在服装设计上突出扮演角色的特点。如群鼠的服饰,只要穿上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在色彩搭配上采用强烈对比,大风的银色披风配蓝色条形图案,加上自制飘逸的、白色的编织带头饰,更像是武侠小说中的风神。每个角色的服装都凸显了其身份和特色。其次,在道具的制作上大胆夸张。如媒婆又长又大的烟斗、大红花轿和婚房四周摆设的美丽的大花伞等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后,舞台布景不繁杂、笨重,而是根据剧情需要精心设计,轻巧、简便,适宜拆卸、搬运,如10扇双面屏风,一面为鼠府,另一面为猫府,画面美观、大气,携带和操作起来都很方便。道具制作既忠实原型又适度放大,充分满足了孩子的猎奇心和欣赏习惯。以上优势为《老鼠嫁女》剧的成功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儿童剧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一个好的儿童剧,它的角色定位非常关键,一定要站在和孩子同一欣赏层面和感受维度上,怀揣着一颗童心去研究剧本并揣摩表演。《老鼠嫁女》角色定位中,改变了以往大家都憎恨的老鼠形象,无论是群鼠,还是鼠王、鼠后、鼠公主都显得非常活泼可爱。而且通过剧本的改编,把老鼠求别人娶女儿的情节改编为国王为女儿选女婿,进行比武招亲的情节,使整个剧本的角色形象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角色扮演上也打破传统的好人和坏人二元对立的简单模式,增添一些具有中间色彩的角色,如太阳、大风、乌云、围墙、轿夫、媒婆等,使孩子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观看儿童剧时触动他们的兴趣点,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明白更多的人情世故。

四、儿童剧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以《老鼠嫁女》为素材,开展四个系列活动。一是社会活动。隆重的婚礼是幼儿感兴趣的,但幼儿对传统婚礼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开展此活动旨在在原有的经验上丰富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婚嫁习俗的了解,感受传统式婚礼的氛围,激发幼儿喜欢中国民间文化的情感,为进行阅读活动奠定经验和情感基础。二是阅读活动。通过集体阅读,了解故事中各角色之间一物比一物强的关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长处,欣赏肯定同伴的优点。通过师幼同步阅读感受民间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美术活动。以审美和创造并重的理念,在引导幼儿欣赏民间装饰画风格的同时,鼓励幼儿用连续图案装饰鼠小姐的嫁衣,在《老鼠嫁女》的主题情景中体验创作的快乐。四是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了解不同性质音乐的特点,鼓励幼儿运用声音、表情、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当然,前提是要先选择、确定好音乐。恰当的背景音乐可以渲染气氛,增强舞台表演的效果。例如,为了更加符合《老鼠嫁女》的剧情,我从《京剧猫》中剪辑了一小节锣鼓经作为老鼠出洞的音乐,再连接《小戏迷》中的一小段音乐作为小老鼠们极具特色的舞蹈音乐。再如,当鼠王、鼠后得知宝贝女儿被猫女婿给吃了,双双晕倒在地时,这时《非诚勿扰》栏目中的男嘉宾落败背景音乐响起,传来一首我们自己创编的童谣:“哩哩啦,哩哩啦,鼠王鼠后真糊涂,女儿送进了猫嘴巴!”剧情虽然简单,却因为音乐背景而更加引人入胜,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3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以往较成功的活动:将音乐《动物狂欢节》终曲、社会生活经验“按摩”和影视作品欣赏活动结合创作的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再将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和绘本阅读活动《我的幸运一天》巧妙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配上音乐和动作进行表现,让幼儿获得更加丰满的多种艺术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的经验。此次我们再次尝试将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相整合,用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与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相结合,从绘本中的另一个角色――“狐狸”的视角出发,通过跟随音乐的合作动作表演,生动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再次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绘本、动作、音乐等艺术手段整体地进行艺术理解、感受、表达的机会。

音乐分析

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是由两个乐句短曲连续重复18次,在速度上越来越快,音量上越来越强,最后再加上一个情绪更强烈的尾声构成的作品。其结构中旋律重复所造成的幽默趣味,和《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情节和绘本画面的重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活动目标

1 欣赏乐曲,体验曲调重复和速度、力度变化的趣味。

2 跟随音乐动作表演,尝试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

3 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自我克制和相互配合。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阅读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并已经熟悉故事《倒霉的狐狸》(附后)。

活动过程

1 通过故事线索匹配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部分动作。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线索。

一师:在故事《倒霉的狐狸》中,狐狸都遇到哪些倒霉的事情?

幼:掉进了池塘。

师:狐狸掉进了池塘里。

幼:狐狸掉进了草堆里,狐狸还被钉耙打到了头。

师:他一次说了2件狐狸的倒霉事情。还有吗?

幼:狐狸还被掉下来的面粉埋了起来,狐狸扑过去抓母鸡时被母鸡发现了,母鸡跑了。

师: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掉进了池塘里,又掉进了草堆里,还被面粉埋了,当他向母鸡扑过去时又被母鸡发现了。

(教师一边按顺序指图片一边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

师:母鸡发现狐狸后是怎样回家的?先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谁能连起来说?

幼:母鸡先钻过篱笆,狐狸也钻过篱笆;接着母鸡游过池塘,狐狸也游过、池塘;后来母鸡跑回家,狐狸跟在后面追。

(2)教师随音乐边讲故事边合拍指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狐狸走路时的节拍、遇到倒霉事情时的停顿。

师:这个故事还藏在一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找一找狐狸遇到的倒霉事情。(教师随乐边指图边讲述故事。)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创编部分动作。

师:狐狸一出门就遇到了什么倒霉事情?

幼:被钉耙打到了头。

师:谁能学一学狐狸被钉耙打到头的样子?(幼儿用手捂住了头)

师:接下来又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情?

幼:狐狸掉进了池塘里。(幼儿边说边做了一个向下跳的动作表示狐狸掉进了池塘……幼儿分别又创编了狐狸掉进草堆、被面粉埋、扑向母鸡、钻过篱笆、游过池塘、追母鸡的动作。)

(教师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内容中精选了部分作为音乐表现的重点内容,通过逐层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确了狐狸在跟随母鸡的过程中遇到的倒霉的事,并借助讨论规范了狐狸的系列动作,为下一环节狐狸与母鸡的互动表演打下了基础。)

2 集体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做这只倒霉的狐狸,跟着音乐去捉鸡。

(2)教师随音乐指图,幼儿看图片表演狐狸动作。

师:这次你们来做狐狸,看看你们在这些地方是不是能停住不动,不被母鸡发现。

(教师在对音乐作品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活动的情节和动作,在表现狐狸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随乐模仿狐狸偷偷摸摸跟踪在母鸡后,不断用动作表现慢速、中速时的合拍走,逐渐感受了乐曲的节奏:通过越来越快的追逐、敲门等情节的表现,感受并表现音乐中渐快的速度:通过母鸡向后看的动作、狐狸保持造型不动来感受和表现每个乐段的结束。紧密地抓住音乐特性,借助狐狸与母鸡的动作呼应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是该活动设计的重点。)

3 尝试母鸡与狐狸合作表演。

(1)教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

师:这次我来扮演母鸡,你们扮演――(幼儿:狐狸)

当母鸡回头看时,狐狸们――(幼儿: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那当我第一次回头时,狐狸保持什么样的动作不动?(幼儿用被钉耙打到头的动作表示)第二次回头时呢?(幼儿用掉进池塘的动作表示)第三次呢?……当我跑回家关门时,狐狸们做什么呢?(幼儿做使劲的敲门状)关窗户呢?(幼儿做使劲敲窗户状)

(直接针对“母鸡××”与“狐狸××”有趣情节的提问,再次使幼儿明确动作表现的关键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在下面的随乐游戏中更准确地感受和表现乐曲中的乐段。同样重要的是,在幼儿两两结伴表演之前,全体幼儿有和教师配合表演的经验,更有利于降低记忆困难,保障幼儿结伴时的流畅和舒适。)

(2)教师帮助幼儿明确狐狸保持不动的时间。

师:狐狸们,刚才在你们跟在我身后的时候,我这只好心的母鸡悄悄地给了你们一些小提示,你们有没有发现?

(幼儿用手指做出1、2、3、4的动作)

师:我的1、2、3、4手势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帮助呢?

幼:告诉我们1的时候要做狐狸掉进草堆的动作,不能动了。

师:当你们记不得要做什么动作的时候,看到我手中的数字你们就知道要做第几个动作不能动了,是吗?(幼:是的。)

(当幼儿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暗示,有序记忆动作。)

(3)教师扮演母鸡,请一位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其他幼儿欣赏。

师:这次有哪一只狐狸敢上来抓我这只母鸡?

4 幼儿两两结伴,分别轮流扮演母鸡和狐狸的角色。

师:你们也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好吗?一部分小朋友扮演母鸡,一部分小朋友扮演狐狸。(幼儿1、2报数,分别扮演母鸡、狐狸的角色,母鸡坐在椅子上,狐狸蹲在“母鸡”的后面随音乐表演。第二次交换角色、位置游戏。)

(“追与提”的游戏向来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母鸡跑、狐狸追的游戏情节不仅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

也非常符合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结构,特别是乐段结束处,母鸡回头、狐狸停顿的动作,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在整个游戏中,对于扮演母鸡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在固定的音乐中突然回头看狐狸有没有跟在自己身后:对于扮演狐狸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当母鸡回头时立即保持不同的造型不动,跟踪时躲避母鸡的视线,不被发现。这种微秒的关系是激发幼儿一遍遍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原动力。)

5 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合作表演。

师:下面我们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客人老师当母鸡。

请狐狸一定要紧紧盯住自己的鸡。母鸡要在回头看的时候看看后面有没有狐狸跟在身后,最后一定要跑回自己的家。

(充分利用观摩教师的资源,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和客人老师互动游戏,不仅体现了平等对话的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让执教教师更好地观察与了解更多孩子的学习状态。)

附故事:

倒霉的狐狸

第4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伊伊3岁时,我把她送到一家外教英语培训机构。这家英语培训机构比较有特色,不让孩子死记硬背字母、单词,而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孩子创设一个英语交流的环境,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天上完课,伊伊在回家的路上,带着夸张的表情对我说:“妈妈,外国老师太搞笑了。今天,她一直跟我们说,I’m放臭屁。笑死我了,上她的课真好玩!”因为一句搞笑的话,那个外籍老师就赢得了小朋友的喜欢。其实,伊伊平时看到高高大大的老外很害怕,但是就因为这个老师的幽默,伊伊不仅对她不感到害怕,反而每次上完课都对她念念不忘。

我也一直认为,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教的课,就得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自己。很多过来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上学时学得最好的功课,往往是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教的。看来,老师真的有必要学会幽默,如果他能把课本内容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出来,那么学生就接受得快、理解得深,学习成绩自然不差。

其实,不光老师,在家里,我们做父母的同样也需要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调味剂,能在亲子关系需要改善时,调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气氛;幽默也是一种增稠剂,能在欢声笑语中增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幽默更是一种保鲜剂,能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保护父母与孩子的亲情。

一天,伊伊对我说:“妈妈,你是所有小朋友的妈妈中最搞笑的。”这个褒奖让我受宠若惊。开始我还有些不解,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有天晚上,我把加减法的计算融入了一个一家人到动物园去玩的故事中。在这个故事里,这家人坐车、上厕所、看动物,忙得不亦乐乎。而每做一件事,人数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人留在车上,有的人下车,有的人上车。就这样,我把加减运算融合在故事当中,让伊伊学得聚精会神,也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利用到幼儿园的机会,把这个故事又搬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同样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赞我真搞笑。

我想,许多母亲在职场习惯了不苟言笑,在家里也经常一本正经地板着脸,结果家里就少了很多欢声笑语。当然,也有家长认为,生活本身很无聊、乏味,哪里笑得起来呢?其实,生活处处有幽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前段时间,我给伊伊介绍不同银行发行的银行卡。拿出银行卡,我告诉她:“伊伊,快来看,这个是中国‘很行’发行的卡哟。”伊伊看了看,哈哈大笑:“妈妈,你搞错了,这是中国‘银行’发行的卡,不是中国‘很行’发行的卡!”她以为,我是因为不认识那个字才读错的。“是吗?但是有的人,稍微一粗心就会读成中国很行。你看,这两个字的差别是不是不大,要不妈妈怎么读错了呢?”

这次搞笑后,伊伊把“银行”和“很行”分得很清。而且,此后只要在大街上看到银行的招牌,她都会大声地故意读成“某某很行”。

我发现,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带点幽默,效果会更好。

一次,伊伊看电视进入忘我状态,本来应该看两集的动画片,她执意要看3集。这时,外婆在旁边故作慌张地说:“完了,完了,要是伊伊看电视太多,变成了斗鸡眼,怎么办?”

外婆边说边把自己的眼睛故意做成斗鸡眼状。伊伊被外婆搞笑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于是起身关了电视,和外婆玩起了斗鸡眼比赛的游戏。

每个孩子都喜欢快乐和笑声。在欢笑声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开朗、豁达,人生态度也会更积极乐观。

只要伊伊在家,我们家总是笑声不断。一天,伊伊突发奇想,说:“我长大了,不仅可以教小朋友画画,还可以当一个搞笑的主持人。”我们全家都鼓励她,说这个叫脱口秀,能当这样的主持人那是相当厉害的。同时,我也感觉到大人的幽默已经浸入了孩子的骨髓。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要做到幽默其实并不难,只要多观察孩子。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抓住孩子的兴奋点,不需要太多的刻意和做作,就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第5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从2000年开始,我从上千本中外图画书当中挑选出130本书,然后在台湾和北京的幼儿园分别读给3个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听。最后根据小朋友专注的程度和笑的反应选出了10本书。小朋友反应最热烈的,就是他们最喜爱的图画书。这10本书从大人的角度看起来, 并不见得有什么高深的实力,但是当念给小朋友听的时候,它却可以深深地抓住小孩子的心,吸引他们一念再念。仔细总结,我发现它们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特点1幽默好玩

对于幽默的内容,孩子们比较能够持续长时间的阅读,记忆也会更为深刻。幽默,可以促进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当孩子遭遇一些挫折时,幽默能够使他们从挫折中暂时解脱出来,让潜意识的焦虑和冲动得到抒发。

例如《大象艾玛》这本书,当小朋友读道:艾玛举起他的长鼻子,放声大笑:BOOO,所有的大象都吓一大跳,东倒西歪地叫起来:“哎哟,我的天哪!”许多小朋友都开心地笑了,纷纷发出“哇”的声音,有的孩子站起来,有的孩子还会模仿大象的样子。

跌跌撞撞,这种动作型幽默,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反应和模仿。孩子习惯用感官和肢体来探索图画书的文字、画面,身体动作的幽默有非常强的吸引力,这与大人口语的幽默其实非常不一样。当我读到这个画面时,大象摔得东倒西歪,小朋友也笑得东倒西歪。

特点2以动物为主

孩子非常喜欢动物的故事,他们会有非常亲切的感觉。比如《米米系列》的主角是地鼠,《你看起来很好吃》的主角是霸王龙,《图书馆狮子》的主角是狮子,《吃六顿晚餐的猫》的主角是猫等。

特点3文字叙述精炼

具体、简单的文字,让小小孩可以非常快速地进入故事的情境。比如《好饿的小蛇》有一页这样讲:第5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去散步,他发现一个带刺的菠萝,你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这种拟声字小孩子非常喜欢。

《圆白菜小弟》有一页:“嘣咔――”猪山大哥吓坏了。肚子变成了圆白菜的狸猫,浮在天上。记得在台湾和小朋友看的那本还是没有翻译过来的日文版,我就是直接口头上翻译过来给他们听的。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反应都非常热烈。

特点4贴近生活

6岁以下孩子的思考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到了小学一二年级,才开始能慢慢地有思考能力去思考他自己以外的世界。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提供给他的图画书一定是围绕着他自己本身的生活、熟悉的人和事物,这些最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

特点5有趣的身体话题

和孩子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对大便、尿尿、放屁之类的事,他们会特别感兴趣。有些书光念书名,就能让小朋友眼睛一亮,快乐地哈哈大笑。这些被我们大人认为不雅的题材,往往最受孩子喜爱。

如果想逗孩子笑,只要话题绕着排泄物,或身体发出的声音,一定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当孩子眼前出现一本叫做《大家来大便》的书时,其反应可想而知。这本书在不同年龄的3个班级,念出题目后,就立刻吸引所有孩子的目光,在小小班,甚至一念题目,小朋友们就都笑了。

虽然没有故事情节,但大便这个主题很能吸引小朋友,加上很浅白的文字。因此,整本书听起来却趣味横生,这使得小朋友们可以一直聚精会神地听完整本书,并且还会有很积极的反应。

特点6有趣的声音效果

《丢饭团的笑婆子》里就有很好玩的声音效果,有一页的文字这样写:从前,在古老的日本,有一位个头很小、样子可笑的老婆子。她总爱笑, “咦――嘻――嘻――嘻――” 地笑个不停。她还喜欢做饭团子。中班、大班的孩子听了都有很积极的反应。

还有《米米系列》里的“啪啦、哗啦”的声音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关注,并有时去模仿那个声音。还有与常态不同而让孩子感到好玩的,像《冬冬,等一下》。通常孩子看到谁被谁吃也会觉得很好玩,有个老婆婆吞了一个苍蝇,这样的题材就非常吸引孩子。

还有《蹦!》这本书,那个“蹦――”的字眼,相信翻看多的孩子会很快认得,因为那个声音是他感兴趣的。

特点7节奏与韵律

因为小小孩很容易分心,如果我们能够借着问问题的押韵、节奏、重复关键词句等这些手法,让即使3岁的小孩也可以对读书保持相对多一点的注意力。

问问题

《我不知道我是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在拼命地问问题,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立刻进入书的情景。“我是一只猴子吗?”“我是一只树袋熊吗?”“我是一头豪猪吗?”还有《小便的故事》,猜猜看谁在水里小便?当你这样读的时候,听故事的小朋友会想要立刻回答,猜的对与错还不是第一重要,重要的是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从而产生热烈的互动。

重复

如果故事的每一页都是新的故事情境,是非常困难的,他没有办法从这个故事情境立刻跳到完全新的故事情境中去。所以,必须这一页是这句话,下一句话还是重复上一句的百分之八九十,只是稍有不同。让孩子在熟悉中有能力去一点点地接受故事的变化。到最后,或某个关键的地方,再有一个惊喜,那就更完美了。

节奏韵律、押韵

小小孩接受新的情境或文字有一定的困难度,在节奏上,需要让他有一个规则性与熟悉度,因此,节奏韵律特别重要。比如“小老鼠上灯台”这种有押韵的儿歌,其实就是小小孩最需要与喜欢的,这可以让小孩子感觉朗朗上口。

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幼儿园念书给孩子们听,当你看到他们对这些书的热爱,我想,你也会跟我一样深受感动,毫不犹豫地蹲下来,重新走入孩子的阅读世界。

第6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幼儿的情绪不稳定、理解能力和注意力正开始发展、机体还比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有像孙悟空般的72变。幼儿老师一定要拥有四种角色。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幼儿教师读后感,请您阅读。

幼儿教师读后感1打开一扇窗,让花香散发

前天读了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心爱的小猫死了,透过窗户,看着曾经朝夕相处的小猫突然离去,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时,他的奶奶走过来,轻声地对他说:“宝宝,你为何不打开一扇窗呢?”小男孩听了,一边流泪一边慢慢打开一扇窗户。一刹那,她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窗外多种鲜花竞相开放,蝴蝶在飞舞,蜜蜂在采蜜,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小男孩不禁破涕为笑,心情大为好转。

由此想到了我们老师,面对各个不同的孩子,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教育,尤其是面对家庭离异、身体异常、学习困难、活泼好动等特殊群体的孩子,更应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多看看他们的长处,尽力弥补他们的短处,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在日常活动中,有的老师会数落学习困难的幼儿,如做数学练习时,有的老师当着别的孩子说:“这道题我讲过至少3遍了,你还不会做,真笨!”试想,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人人都有存在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开发这种潜能,就会有无穷的能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和幼儿真诚对话,学会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幼儿的言行,打开另一扇窗去看待他们,或许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在艺术上却意兴盎然呢?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就是挖掘了自己的特长,后来有了杰出的成就,散发出了沁人的芳香。

幼儿教师读后感2本书的核心思想: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幼儿教师读后感3当我拿到这本《做幽默型幼儿教师》时,我就感到很奇怪、很难理解。

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让我知道教师具备良好的幽默感,不仅有助于调整自身专业心态,充分应对专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而且对于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情感和发展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教学艺术和教学幽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进行教育价值追问和反思,在师幼互动中努力构建平等的师往关系,以及在行动研究中积累和升华教学经验等途径逐步培养幽默感。看了中间的几个案例还有几个寓言幽默故事,让我会心一笑。不但我们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幽默,在平时的教学中自我追问。

教师的幽默感往往体现在对各种教学问题和情境进行富有智慧的处理上,而这种教学智慧没有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学实践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价值性活动,教师的教学机智来自于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批判和反思,得益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持续追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教学问题进行反复的价值批判和思考,才有可能从更为多元的价值视角思考教学,而不会使自身固着在特定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中,进而造成教学上的生搬硬套。可见,教师的幽默感是其自我反思能力的自然体现,是教师自然而然地对特定的教学问题从多元视角进行思考的结果,幼儿教师完全可以基于对教学实践的不断价值追问来逐渐形成幽默感。

幼儿教师读后感4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艺术99例》,我利用空闲时间看完了。本书以“幼儿教育的起点是成全每一个儿童”为基本理念,通过具体案例的阐述呈现了教师在案例中的角色定位、行为及思考。读着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由衷地感到亲切,因为书中的许多故事似乎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那些发自内心的感悟,一次次引发了我心灵上的共鸣,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一位老师的行为背后都投射着真实的、自然的教育观念、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读罢此书,让我明白了成功的教育往往是从教会幼儿做好小事、关注细节开始的。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能树立“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家;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的观念,用心关注每个幼儿,关注他们的一切——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情感、态度、习惯、心理变化,等等,从各方面去发现、挖掘、引导和培养,那么,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

本书共六辑99例,通过99个例子讲述幼儿教师在工作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从而得出良好的经验。我认为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教育小语和小贴士,通俗易懂地分析了每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从而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注意。

一、以爱育爱,爱满心田

书中的老师们一个个满怀“爱”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用“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孩子们的心灵是那样的纯洁、善良和乐观;使孩子们的成长是那样的欢乐、健康和积极向上!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做到为人师表。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都要一视同仁,将爱心平分,耐心地、恒心地去教导、灌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开心,无限的关爱。

二、教之有道,专业成长

这辑中的17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教师不是天生的,任何优秀的教师也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教师的有心和自我钻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做个有心人,多动笔记录,多思考解惑。正是自己平时并未局限于开展完活动就抛在一边,而是勤于动笔,对每日活动坚持总结、反思,逐渐地,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反思自己的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反思教育教学只是内容的选取是否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祖师与开展过程是否合理,对于偶发事件,我的处理方法如何?此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又是哪里。通过反思,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学之有方,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学习是每个人的生存之道,幼儿的学习无处不在,作为教师不应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让孩子拥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动力。第36个小故事中的许老师允许孩子失败,鼓励孩子努力去尝试,就是让孩子自己亲身体验,得到直接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之球抛给孩子,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天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认知的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热爱幼儿,善于发现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机教育。

四、教育智慧,无处不在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在这一辑中的老师们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温馨的环境,教师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手段。如对待给小椅子作记号的小“调皮”闹闹,施以合适的方法,接纳孩子的独特言行;老师通过愉快地谈话让尿湿别人鞋子的小雨放下心理负担,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巧妙应对了有着分离焦虑的依依等等。其实,在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苦肉计”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五、教研一体,相得益彰

正如主题阐述中所言:教学与研究分不开。要想教学质量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要开展幼儿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一日生活中。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搜集整理,提出困惑且探讨,尝试刊物上提出的某一策略研究等等,都是通过教促进研,通过研提高教,形成教研一体,共同提高。告诉自己:做反思性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边反思,边进步。

六、家园共育,合力倍增

本辑中的15个小故事也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家园公寓的重要性。鼓励、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巧妙地将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不仅能够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通过沟通,老师可以找到幼儿个性上出现问题的症结,给予家长教育孩子的相应建议,形成有效的家园共育的良好环境,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书中的精彩小故事还有数之不完道之不尽的情节与内容。99例教育艺术并不是99种教育的解决之道,而是99次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也许我们更应该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许我们既活在未来,更活在无限的过去,在这些纷繁复杂却又朴素平凡的场景中,有最乐意的付出,有泪水和智慧,更有日日夜夜用心抒写因而温润无比的爱。

从这本书中,我受到很多启发: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

幼儿教师读后感5教师是一个通向未来的职业,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兴衰。而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每天要面对的`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那我们要怎样才能担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呢?我读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后有了很多领悟,那就是我们首先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其次就是要将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进行实践,然后再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多去思考然后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多学习

继续学习,努力工作,是我当好一名教师的意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一旦停止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工作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我们要主动学习,这不仅是一种技能、能力,更是一种态度、精神和基本素质。学习并不是把经典文字记在大脑里,重要的是要内化、灵活运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理论、实践理论、反思成败,体现教育智慧、教育创新。当一滴社会发展历史长河里的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书中采用理论观点和事例相结合来说服读者的心,用感人的故事事例来帮助读者的我消化理论和吸收知识,激发我“也要这样做个好老师”。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教师自身职业的人格塑造。

二、多实践

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变与创造。我们可以根据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将自己反思、学习、研讨各环节的思考和收获,在教育实践中做出积极应答。只有保持对教育实践现状的不满足,萌生出一个接一个的内心涌动,才能驱使教师于“山重水复”之中,探到“柳暗花明”的盛景。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满足于既成或既得利益,敢于冲破原有的经验和模式,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的道路。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的思考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不断的反思、探索和创造、持续的积累经验,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

三、多反思

善于反思是幼儿教师成长的第一步,它是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改造过程。反思环节要求有志于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幼儿教师在积累大量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能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批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予以理性的升华,这一环节也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关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的思考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不断的反思、探索和创造、持续的积累经验,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

幼儿教师读后感6《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 .凯兹教授写的。她在书中对我们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是以凯兹博士亲身经历的真实问题来撰写的,在阅读过程中引发了我的共鸣,因为我就是一个一线幼儿教师,她的文字触动了我的内心。

第十六章《教学辅导的原则与策略》这一章节的重点在描述负责辅导老师在职进修人员的角色,这让我想到了学校里所进行的师徒结对活动,活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帮助新教师能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在岗位的教师角色。这一章节的内容对像我这样一个承担着带教任务的辅导教师而言,可以说是启发颇大。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辅导的原则里凯兹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师对情况的了解,即最有效的在职辅导课程是能协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更适当、更正确、更深入及更专业的了解,可以协助教师与在职训练结束后,仍能保留并应用所系的的知识、想法与见解。

这一见解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带教工作。在以往的带教工作中,当“徒弟”遇到困难、发生困惑时我经常会直接给予他“药方”,告诉她该怎么做,以解决当时的问题。效果当然很明显,这个“药方”迅速的发挥了作用,帮助其解决了当前的困惑,我也从中感到满足。但是当再次遇到问题时,“徒弟”是否能自行解决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从凯兹博士那里得到的启示,直接的药方虽有价值,未能深植于老师的思想领域中。如果做师傅的能辅导徒弟着重于对情况或问题的剖析与了解,多问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每种方法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问题,则可以引发徒弟的思考,帮助徒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并对事情或问题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看法。那么,长此以往,徒弟便会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后即使师傅不在场,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适当的行事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

1、延缓纠正。

文中提到辅导人员有时在观察教师的行为后,会急着纠正老师,一方面是急于协助老师改进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专业权威。但是这种做法优势过于急躁,因为有时过早地纠正会让受辅导老师和辅导人员疏离,反而会丧失长期辅导该老师的机会。

不错,在带教的过程中,每当发现新老师有做得不妥或不够之处,我总是会及时的给予指正,自以为是给予她帮助,却不知这样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师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凯兹博士告诉了我:延缓对老师的纠正能使辅导人员与老师间建立足够的信任关系,使得辅导人员的建议在老师眼中是一个协助,而不是一个专家所做的批评,这样才能促进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凯兹博士 的提点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带教过程中的错误之处,也让我找到了曾经带教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着实让我欣喜。

2、提出尝试性的建议。

在带教过程中所提的建议最好以尝试性的语气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可以试试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较有效!”这样的技巧除了凯兹博士所说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师在运用此方法失败后的挫败感,更有利于教师实验、创造等特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我觉得这样的说话方式也更容易让受辅导的教师的接受,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不是从上至下的,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伙伴式的建议出现,也更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徒关系。

3、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师工作室活动时,为配合袁晶晶老师的一项任务,我准备了一些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当时袁晶晶老师回复我:“亲爱的,这真是太棒了!”为了这句话我窃喜了很久,能受到这么了不起的老师的称赞,自然是得意的。可见鼓励和赞扬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凯兹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师能力如何,有时勇气和热忱的的过度消耗会导致沮丧,让他们认为不论自己在怎么努力都不会有结果。不错,如果老是听到得是辅导老师的指正,换做是我可能也会认为自己无用,从而对工作缺乏信心和热忱!赞美之言人人爱听,我们要向对待幼儿那样,坚持正面教育,多给新教师鼓励、支持以及激励,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使她们继续维持工作热忱和努力。

第7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一、儿童剧的含义和特点

儿童剧是适合儿童欣赏的诸多剧种(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的剧目统称,包括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从广义上讲,儿童电影、电视剧中还应包括儿童最喜欢的动画片。儿童剧可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也可以取材于童话、神话。通过儿童剧培育儿童,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让孩子在这种艺术表演的形式中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二、儿童剧的娱乐作用

1.儿童剧可以带给孩子快乐,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

在儿童剧场里,孩子的笑声俯拾皆是,创作者借着剧情与技术,引领孩子们的情感自然流露,情绪得到发泄,想象力也得以发挥。这些愉快的经验,对培养儿童健康活泼的人格是相当重要的。

2.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滑稽、幽默是儿童剧的基本要素之一。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心态开放的表现,儿童受儿童剧的耳濡目染,就算学不会创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学会了欣赏幽默。幽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压力与痛苦,它在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较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因此,幽默感能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儿童剧的教育作用

除了娱乐性外,具备教育性的功能与价值在儿童剧场的传达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也常常被忽略或扭曲。一出好的儿童剧并不是要去讨观众的掌声或笑闹,也不是要以人多或制作大堆的华丽布景取胜;虽然儿童剧的主要对象是儿童,但也一样可以是呈现真、善、美、爱的精彩精致演出,更可以结合社会现实现象引领孩子们作积极性的思考与讨论。当戏落幕时,留给观众的除了是愉快的经验外,也应该具有更深一层的内涵,就是一种能够省视自身并关怀周遭的人格启示。教育性又包括以下几方面:

1.情绪的疏通及自我的展现

我们时常听到大人们在教训小孩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耳无口,有规有矩等等。这显示了儿童的情绪目前仍被大多数成人所漠视,他们几乎没有生气或不高兴的权利,也很少有高兴时得以手舞足蹈的自由,做任何事总得在大人严厉眼神的监视下进行,致使原本应该活泼天真、充满想象力与行动力的儿童,被迫强颜欢笑迎合成人或正襟危坐故作乖巧。

然而,若透过创造性肢体活动或故事扮演等戏剧活动的进行,儿童便可以舒展平常积存已久的内外在压力,并可以在活动中实现平常所被禁止的童趣行为或天马行空的梦想,进而由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逐渐肯定自我,撇开恐惧与畏缩的藩篱。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观察

观察在儿童剧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仔细敏锐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从这个扮演中认知到将来的社会角色,认知到人际关系的互动,可是在扮演中没有被限制,也不是被要求的,不是自发性的。儿童剧就是这样,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表演者,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各种表演,都充满了童真之美。

(2)模仿

透过观察才能模仿。孩子们通过观察爸爸的口头禅、妈妈的习惯动作才能进行“过家家”,才能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同样,儿童通过这些艺术活动,表现了心灵美、自然美,创造了美的形象,创造性的表现了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想象

孩子们善于想象。他们能够从一个洋娃娃的身上想象出许许多多的事情来,而且一边玩儿一边说。

(4)创造并且进入异想天开的虚拟情境

在平日中,孩子们被现实限制的想象空间得以获得充分的发挥。儿童由此被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摆脱那些明显的单一思考模式和一成不变的规律。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儿童剧本身具有群体性,每一环节都必须由每个参与的孩子共同完成。现在社会中,基本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可能在家里是六个家长围绕着一个小孩,它们不需要“爱”,也不需要“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注意到还有别人。而在儿童剧中,孩子必须学着与人协调、善待别人,尊重别人,并且适时地表达自己,具备合作精神。良好的兴趣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然而,在带领孩子进行儿童戏剧活动之前,身为指导者,也必须先开放自己,尽可能地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活动,抛开平时拘束的自己的面具,真心诚意地陪孩子们抓狂一下,因为只有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将身心灵溶入游戏活动中,去看孩子们在做什么、去听孩子们在说什么、去感受孩子们需要什么,与孩子们合二为一,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避免落入成人版的模式,这样儿童戏剧活动的才能得到完整而完全的发挥。

4.培养儿童自主自立

现代儿童的最大特性就是:极度幸福,却极度缺乏幸福感,每部儿童剧都有一个教育主题,但是这里的教育并不厚重,不是说教。如童话剧《蛀牙虫流浪记》是大多数孩子的启蒙戏,讲的是一个不爱刷牙的孩子和两只蛀牙虫的故事,整个舞台就是一个大大的嘴巴,两只蛀牙虫的家,他们在里面敲敲打打盖房子,最后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去看牙医,蛀牙虫被“赶”了出来,划着小船去流浪,就是告诉孩子们蚜虫对我们的伤害,提醒他们刷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说:“平时他们怎么也不愿意刷牙,可是看儿童剧以后,有的孩子一天刷好几遍。有的儿童还时刻提醒其他人要早晚刷牙。”其实随着时代进步,现如今孩子们的思想比我们想的要成熟的多,要将孩子看成一个自主自立的完整世界,而不是成人居高临下的眼里的孩子的世界。

5.使幼儿增强了自信,敢于表现自己

幼儿模仿能力很强,在他们的眼里,家长、老师的形象非常的高大,无所不能,成人的一举一动是幼儿学习的直接榜样。因此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就是要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困难面前必须冷静,勇敢。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让幼儿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孩子的未来就是人类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我们应当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和孩子的喜好看齐。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进入剧场,建立一种文化氛围,也建立父母与孩子互动的桥梁。让儿童剧成为儿童和成人共享的一门舞台艺术。所以我们有责任为下一代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相信在极度文明的当今社会,独具魅力的儿童剧将会越来越受到儿童和成人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叶涛,张马力.话剧表演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4-25.

[2]高字民.浅谈戏曲进校园[J].当代戏剧,2009(4):7-9.

第8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关键词】交谈;沟通;途径

1.当前成人与幼儿交谈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成人与幼儿在学识、阅历、语言表述、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双方在交谈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障碍。

1.1 成人方面。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和他们没什么好谈的或因身体、工作等原因不会主动与幼儿交谈,甚至用“你真罗嗦”、“我正忙着呢”、“自己玩吧”等语言拒绝与孩子交谈;有的成人与幼儿交谈时感到很吃力,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知该如何告诉孩子;还有的成人在与幼儿交谈时,所用语言平淡、乏味或采用命令、要求等强制性语言,使交谈成为无意义的谈话,往往丧失很好的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这些情况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正是由于缺乏教育意识和对幼儿心理、语言特点不了解而造成的。

1.2 幼儿方面。

幼儿在与成人交谈时由于受形象思维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多采用描述性的陈述句式,且常有身体动作的说明。由于幼儿的社交语言以自我中心语言为主,因此有些幼儿表现为不会主动与成人交谈;交谈时间短;交谈时以适应性告知为主,还有的幼儿由于性格内向、胆小,在与成人交谈时显得不自在,只用点头、微笑、摇头来回答成人的提问。

2.与幼儿交谈艺术的探索

2.1 话题的选择。

话题的选择对于交谈的双方来说十分重要。幼儿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都比较少,交谈话题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幼儿的内心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了解孩子就不难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2.1.1 影视、文学作品。对童话故事、动画卡通片的喜爱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那奇妙、美好的斑斓世界里埋藏着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烂漫的梦。对英雄的膜拜,对善良的追求,对神秘的向往,对邪恶的憎恨,这些朴素秩拙的情感使孩子们的内心得到满足。当你和男孩子谈起狮子王、葫芦娃、黑猫警长,当你和女孩子谈起白雪公主、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时,你的心与孩子的心已连在了一起,你可以发现这些是孩子们永不枯竭的话题,你可以感受到人类最纯朴的天性。

2.1.2 幼儿的家庭、生活。可以说每一家庭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对幼儿来说家更是他们的自由乐土。和孩子谈谈家里的亲戚朋友,家庭的一次聚会,或者他摔了一跤、生了一次病的经历……他都会有许多话要说。有时,男孩子还很乐意和你谈谈汽车、兵器,女孩子也愿意和你谈谈服装、发饰。只要是孩子们生活中有的都可以成为交谈的话题。

2.2 交谈语言的艺术与技巧。

交谈时语言的运用是交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人在与幼儿交谈时所用的语言应是幼儿喜爱并乐于接受的。

2.2.1 语言形象幽默。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对语言形象化的要求。描述性强的形象化语言往往给孩子带来想象的快乐。也成为他们对语言幽默的最初认识。例如,一次我与一位爱生气的孩子交谈,我告诉他:“上班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红气球,圆鼓鼓的,在天上飘呀飘,突然,'砰'的一声,气球爆炸了,变成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我看你的肚子就有点象那个气球,有那么多的气是不是也想爆炸了?”他笑了起来。我又说:“当然你的肚子不会爆炸,不过有这么多的气在里面,身体就要生病了,快把气吐出来吧。”他接受了我的“治疗”,又高兴起来。简短的一次谈话就这样让孩子情绪由紧张不安得以舒缓。

2.2.2 多用赞美、鼓励的语言。

幼儿需要赞美,喜欢赞美,这并非虚荣而是出于自尊的需要。同时,幼儿对自我的评价很不完善,常常以教师、家长的评价作为对自己行为的判断。教师、家长的赞美、鼓励之词无疑会成为他们交谈的动力。记得一个叫蓓儿的女孩子,第一次见到是一副怯生生的样子,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羞红了脸,轻声说:“蓓儿。”“ 多漂亮的小美女,我们班来了一位小美女。”她偷偷地笑了。又一次,她穿了一条小花裙,见面后我马上赞美道:“你今天真漂亮,象个小公主呢!”她又笑了,高兴地告诉我,这是妈妈给她的生日礼物。以后,我们的交谈多了,当她说话声音大了,句子中出现了一个新词,我都会鼓励她,渐渐地,她喜欢和我交谈了,而且每次都很主动。

2.2.3 “流星战术”的运用。

在与幼儿交谈时,有的时候幼儿的态度十分强硬,甚至无理取闹。如果,我们就事论事地说理往往会激起幼儿的反感和抵抗情绪。这时,我们不妨采用“流星战术”转移交谈的话题。

2.2.4 态势语言的运用。

第9篇:幼儿幽默故事范文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还会把教师的需要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那我们是如何开展幼儿园互动分享阅读教学方式探讨的呢?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每个读本故事中都有极具个性的角色,教师可以从其中一个或多个角色导入,调动幼儿阅读故事的积极性。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好模仿,因此我们在读本的选择上应注意挑选文字描述简单,字体易大不易小,色彩鲜明,内容活泼健康。同时,我们还需根据幼儿的年龄挑选适宜的读物。对于小班,我们选择能够把玩、撕咬的图画书、布书、洞洞书、厚纸板书;具有美丽色彩、线条、图案的图画书。进入中班,我们则选择具有节奏或重复趣味的儿歌、童谣等,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充满想象的故事书和图画书。到了大班,我们选择文字不多、轻松幽默、取材于学校生活或家庭生活的儿童生活故事或情节简单,故事性较强、作品人物性格鲜明、充满人物行动和事件变化的童话。

二、巧妙有趣的导入活动

根据读本的内容、情节,分别以游戏、直接出示书名、看图猜故事等多种形式导入,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捉迷藏》读本中,我首先与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孩子很快就把自己代入到“捉迷藏”的角色中。接着出示大书,再进行猜图活动。这样,使孩子比较自然地衔接到故事的学习中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专注性。《老鼠和蝙蝠》读本中,我们先问幼儿“老鼠和蝙蝠谁厉害?他们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鼠和蝙蝠》这本书吧。”通过提问,直接出示封面,引起幼儿对阅读故事的兴趣。《遛狗》读本中,我分别出现了小小的狗和大大的狗、湿湿的狗和干干的狗、胖胖的狗和瘦瘦的狗等图片,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比较,自编故事内容,和大家分享。在教师出示大书集体阅读时,幼儿非常想知道自己所创编的内容与故事内容是否吻合,阅读图书的兴趣就高涨,阅读时就会特别认真、仔细。

三、多样化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对于分享阅读来说,教师的有效提问和幼儿回答的弹性、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尽量通过有效地提问,鼓励幼儿进行多维思考,而不是对幼儿的回答作出迅速判断。很多时候,幼儿口中得到的答案并不是教师所希望的那个,这时就要求教师灵活地对幼儿的问题作出弹性的反应。《小海龟》读本中,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的蛋呢?”“小海龟出生了,他要去做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回到大海?”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在提问中注意逐层递进,由浅入深,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四、设计丰富的延伸活动,家园合作,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