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
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8.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现状分析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它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学及管理,加强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500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471份,有效率96.32%。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状况分析
2.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倦怠分布状况
图1数据显示,男生的学习倦怠率为68.89%,女生学习倦怠率为77.42%,男生的学习倦怠率低于女生的学习倦怠率。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男女生社会角色定位和性格上的差异所至。其次,传统观念一直成为影响女大学生的因素,它造成相当一部分女学生缺乏自立、自强、自信等意识,她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低。研究发现,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女生对现有的就业环境缺乏自信,充满危机感,因此,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3.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分析比较
大一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相对较低,占测试年级的57.83%,大二学生占测试年级72.41%,大三、大四占测试年级的74.07%,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使他们对学习的各门功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大二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适应过后产生的迷茫表现出情绪低落、成效感差,产生学习倦怠在所难免。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面临毕业和就业的现实压力,他们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面对“竞争择业”和“毕业即下岗”的巨大压力,许多大学生危机感日趋严重,情绪低落,缺乏学习积极性。
4.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比较分析
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在学习倦怠上的表现反映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喜爱、愿意付出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表现等积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重要的心理基础。统计结果显示:理科学生总体学习倦怠率为76.96%,文科生为71.26%。可能主要是理科相对专业学习任务重、难度大,长时间高负荷的压力势必造成学生耐受力下降,总体学习倦怠现象急剧上升。
5.影响学习倦怠因素的比较分析
影响学习倦怠的五个因素,可划分为自然和社会两个维度,在学习倦怠的表现中,大部分学生的表现集中在自然维度方面。其中,又以意志力差、郁闷、烦躁、缺乏自信、受他人影响、不良作息的频率较高;在社会维度方面,以精神疲乏、精力不济、不愿交际频率较高。图2显示,受影响学习倦怠的五个因素上男女大学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五个因素中行为和意志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程度最高,其他三项差异不明显。
6.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原因分析
(1)抱负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抱负水平一般较高,而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其抱负水平一般很低,有的甚至低于自己的实际成绩。有些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缺乏真正的动力,厌倦、逃避学习也就在所难免。
(2)对自己认识不够,导致学习倦怠。进入大学校园要想保持学习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由于长期处于激烈竞争中,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加重。一旦目标没有达到,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而学习上的失败经历会直接降低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倦怠。
(3)专业困境,学习兴趣减退。专业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分。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不深,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然而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久而久之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抵触心理。表现为学习不认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厌学,经常用逃课的方式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4)网络成瘾,引发学习倦怠。由于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网络上,使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完成学业,造成心情沮丧,精神空虚,转而在网络上寻找精神寄托。因此,迟到、早退、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完不成作业,甚至逃课等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越来越重,调查结果显示,53.08%的大学生对逃课现象感到无所谓。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学习倦怠状况女生高于男生,在影响学习倦怠的五个因素上男女生之间差异较小。(2)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倦怠较低,三、四年级中等以上程度倦怠比例较高。(3)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比较明显,理科类生学生高于文科类学生。(4)学习倦怠的五个因素中个人行为方面影响比较明显,其次是意志力。
2.建议
(1)改变归因方式,对学习倦怠进行正确归因,消除其滋生的主观错误因素。(2)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个体不怕困难和失败、勇于挑战、力图实现成就目标。(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有学习倦怠感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或咨询,引导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做到乐学好学。(4)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程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5)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预防大学生学习倦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拖延 干预调节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及成因
1.1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
在我国,针对大学生的学习拖延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学校包括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使用工具为学习拖延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量表:拖延评估量表—学生卷(PASS),该量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测量拖延程度,二是测量拖延原因。后经陈保华根据研究目的,进行了本土化修改,增加了三种学生自己决定的学习任务并自我评定在三种学习任务上的拖延程度。经统计:有41.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拖延现象。在完成作业时,拖延程度最高(59.7%);其次是考前复习拖延(56.5%);相对较低的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37.3%);有50.7%的大学生有要求改变拖延现状的强烈意愿。
1.2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成因
1.2.1 主观人格因素
在影响学习拖延的因素中,时间管理因素最为重要,其次为学习动机、完美主义和无关任务竞争,家庭影响和教师影响比较小。总体上,主观原因占主导地位。“大五”人格中的尽责性因素和神经质的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冲动性、脆弱等与学习拖延呈显著负相关。有的学生可能很努力认真的完成任务,但结果却不太理想,从而自信心受挫,可能造成下一次的拖延;而有的学生可能临时抱佛脚,但取得的成绩也没有显著不理想,从而强化了学习拖延行为。
1.2.2 任务特性
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吸引力、难度等对学习拖延有直接影响。重要的学习任务不太容易被拖延;学习任务过于复杂、工作量大、完成任务的要求不明确,就会使任务难度增加,学生会感到自己难以完成或者害怕遭受失败,从而增加了学习拖延的可能性。
1.2.3 角色冲突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社会角色增多,从而难以坚持最初的学习目标,所以在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角色的时候,自我调节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拖延是自我调节的失败。受到内在动机调节的学习者更愿意按时启动学习任务,体验着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1.2.4 高中向大学的转型失败
大学新生会感到以前在高中时的种种束缚和压力都有所降低,体验到更多的自主和自由。主要表现为:(1)经济支配权的相对自由。(2)行为的相对自由。(3)内心世界的相对自由。这些自由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是第一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社会角色的体验上从而造成学习过程中的拖延。
2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特征及类型
2.1 学习拖延的特征
国内学者李晓东等提出拖延有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自愿是指拖延是个体的自主决定,而不是受他人胁迫而产生的不得已行为,同样也不是因为出现了突发事件;回避性是指拖延者不愿意开始或者说不愿意完成已经打算计划好的事情;非理性是指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尽管拖延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 (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27页)
2.2 学习拖延的类型
2.2.1 行为性拖延和决策性拖延
行为性拖延是指在完成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的行动中拖延的现象,决策性拖延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时间段里对作出决定有意识拖延。学习拖延有可能是开始学习的意图是拖后的,也可能是学习行为与先前的意图不一致造成。
2.2.2 长期拖延和短期拖延
长期拖延是指学习者经常地在学习任务上拖延;短期拖延是指学习者偶尔的拖延行为,或是偶尔在某项特定任务上的拖延。
2.2.3 逃避型拖延和唤起型拖延
逃避型拖延是指在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会体现个人能力大小,学习者在限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可以为自己的不良表现找到借口。唤起型拖延是学习者在冲刺完成任务时,通过暂时拖延使自己各方面的状态达到最佳。唤起型学习者在压力下的表现会更好。
3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危害
消极拖延被认为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业损害。这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学习的拖延会使学习者在最后期限匆匆应付了事,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建树,获得较低的学习成绩。(2)拖延者情绪、情感损害。学习拖延行为会使学习者在短期内减轻焦虑,但从长期看,高拖延倾向的学习者的情绪、情感体验更为沮丧、焦虑和抑郁。(3)对拖延者身心健康的损害。有研究证明,经常性学习拖延的人免疫系统更易患病,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增加躯体上的不良症状。
4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干预方法
对大学生学习拖延主要采取团体干预和个体干预两种形式。
团体干预:对大学生的干预设计可以采取团体干预的方式。具体方法可以是由6~7名学习拖延者组成学生团体小组,他们之间互相监督、记录和评价,通过讨论和量表测评的方式,了解自己拖延产生的原因及程度。
个体干预:主要采用Ellis的ABC理论发展起来的认知-行为技术,使学习拖延者形成以现实为基础的思维,摒弃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意识,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教育工作者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的生活状态中,更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干预,如每天收拾干净书桌,不在书桌上堆砌杂物,保持书桌整洁等,这些都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原因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
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风气、人文氛围和制度环境,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在校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增强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依然是在校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视学习为苦差事,只为应付考试和家长及老师;沉溺于网络,无求知欲、上进心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
二、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
1、学习态度不端正
(1)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认知因素之一,能够调节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的耐受力,只有态度端正,真正知道是为了学知识、提高技能,才可能在学习活动中拥有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2)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极为普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校大学生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机,许多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利用智能手机的微信、飞聊等各种功能聊天交友,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而课后又忙于各自的一些事情,不注重复习,对学习敷衍应付,加之自控能力不强,经不起外界的各种诱惑,有些同学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迷恋网络游戏,耽误了自身的学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23日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中,学生占比例最高达32.3%,其中大专生占23.3%,本科生占25.8%。
2、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归宿,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应该根据实际的具体目标制定自己相应的学习计划,目标是前提,计划是策略,制定一个好的策略,并好好执行,可以提高我们对时间的利用率,缩短与成功之间的距离。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上大学之前,每个人都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那就是考上大学,而一旦考上大学后则认为目标达到了,而对于大学的学习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动机较为务实和功利,仅仅是为了拿奖学金或者拿文凭而学习。
3、学习方法不科学。良好而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高效的达到学习目标。拥有好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的在校大学生没能够掌握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整天忙忙碌碌,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4、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积极主动的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奥秘。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不了解专业发展背景,对专业的发展前景迷茫。据调查发现:仅有25%的学生是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所学的专业。
三、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因素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大学精神、理想信念、诚信态度。没有具体、长远的人生前景规划,在学习中忙忙碌碌,庸庸无为。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不清楚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不清楚学历、能力、实力、文凭、水平、技能的辩证关系。很多同学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易于满足,往往仅把顺利毕业作为大学阶段的努力目标,而对于如何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则缺乏全面考虑和综合规划,一部分同学出现了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
2、高等院校的原因
(1)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方面一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学生出现的旷课、逃课等问题虽然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却没有严肃的行为进行制止,仅仅靠教师或者班长、学习委员课前点名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学校的制度对学生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特点,重新审视,制定新的条例和奖惩措施。
(2)在课程的设置上,有些课程内容僵硬、与时代的发展不符、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际价值等特点使得学生们厌倦学习,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对于学校来说,设置适合时展的课程、推动大学课程改革,对于培养适合时展的毕业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3)大学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存在教学倦怠的心理,这与当今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科研压力、教学压力过重有关,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心态使得任课教师努力于自己的科研项目而忽视课堂授课的质量。
(4)导师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由于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高校的人事制度、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不能配套跟上,使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以推行。其次,导师们虽对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认同,但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再承担导师工作,尽管许多教师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却难免力不从心。最后,学生缺乏主动性。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还沉浸在喜悦和放松的状态当中,来不及思考大学生活的规划,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还没能适应,更不会主动地利用导师制提供的新学习指导方式,也影响了导师制实际发挥的效果。
3、社会环境的影响
(1)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周围娱乐场所明显增多,多元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侵入大学生的生活,如铺张浪费、沉迷网络、酗酒等。大学生通过网络等载体获取知识和信息渠道多而广,相比之下相对单一的课堂教育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学生在网吧、宿舍通宵玩游戏,上课时间发短消息、接打电话、玩手机游戏等现象,对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教学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2)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不良风气和思想已经是高校泛社会化,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就业是靠关系而不是学习成绩。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结构性过剩,毕业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工资,这种状况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新读书无用论”悄然抬头。许多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持动摇、怀疑的态度,甚至迷惘沮丧,在学习行为上也就表现为动力不足、摇摆不定。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张兴涛.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学生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9-23.
[2]谢惠存.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3(02):85-86.
摘要:在文献研究、小组访谈等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问卷;采用系统随机样本对某大学本科生两次实施问卷调查,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模型包括预先性、任务性、反馈性、拓展性、逃避性、逆向性和非道德性等7个维度,其信度和效度测量指标均达到满意水平,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3)06-0102-07
学习投入是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国外学者Brophy J〔1〕、McIntyre D J〔2〕已从时间指数,Natriello G〔3〕、朱红〔4〕从任务过程,Astin A.W〔5〕、Skinner等人〔6〕、Fredricks J A等人〔7〕从行为科学,NSSE〔8〕,鲍威等人〔9〕、史静寰等人〔10〕和史秋衡等人〔11〕从学情调查等视角构建学习投入评价模型,但是鲜有从课程学习层面研究大学生学习投入。因此,本文试图以行为科学和过程理论为基础,从大学生课程学习过程出发,探讨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概念维度和评价指标,并建立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模型,以期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方法
(一)被试
作者通过系统随机样本对该校大学本科学生进行探索性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11份,有效回收率913%。其中,男生占663%,女生337%;来自农村家庭的占523%,城市(镇)的477%;理工科的学生805%,文科及其他195%;大一学生380%,大二348%,大三248%,大四24%。
验证性研究同样采用系统随机样本,对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1%。其中,男生占692%,女生308%;来自农村家庭的占517%,城市(镇)的483%;理工科的777%,文科及其他223%;大一学生406%,大二337%,大三243%,大四13%。
(二)工具
作者自编5Likert值《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问卷》,调查过程要求被试对各个项目进行评价,评价范围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值相应地从1分到5分。该问卷最后的形成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实地观察
在查阅相关论文和著作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实地观察提纲;然后在该校2011~2012年度第2学期所有本科课程中随机抽取20门课程进行随堂听课,细致观察大学生在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投入情况,将其过程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经过这些初始的观察,提出大学生学习投入可以分为积极投入和消极投入两个基本维度,再针对这两个维度进一步研究出若干相关的项目。
2.小组访谈
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编制访谈提纲,该提纲包括与学习投入相关的20个项目。据此对选修“综合英语”、“公共行政理论与案例”、“近现代史人物专题”、“制造技术”、“数电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土木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等课程的9名学生进行了共约3小时的小组访谈,旨在了解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投入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结构。为确保其结构真实性和具体性,在访谈中要求受访者尽量列举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和支撑自己的观点。
3.实地试验和问卷的初步编制
根据文献研究、实地观察和小组访谈结果,设计了半开放式问卷进行小范围的实地试验。抽取一个教学班学生,请其根据自己情况如实填写问卷,并当堂回收。对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发现:积极投入有四个因素,分别与先期预习、任务控制、信息反馈、拓展学习等因素有关;消极投入有三个因素,分别与逃避学习、违逆控制和违纪投入等因素相关。考虑到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所得到的项目内容并不能保证将学习投入的内容收集全面,笔者借鉴国内外关于学习投入研究的部分项目内容,对问卷加以修改。最后,为了使问卷的项目分布合理、通俗易懂,还请若干教师和大学生仔细审阅各个题项,将不易理解、有歧义或意思相近的项目进行适当的修改或删除,初步得到包含50个项目的评价问卷。
4.再测信度检验
为了进一步确定问卷在表述上是否清楚、是否会产生歧义,措辞是否准确,各个项目是否具有再测信度,向同一个教学班学生发放同一问卷,进行再次测试。经整理后组成配对样本38份,并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其中有14个项目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修改了其中11个项目,并删除3个项目。
5.预试调查与问卷修订
使用初步的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包括47个项目),施测于该校250名本科生,获得有效测试样本224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化法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删除11个项目,对指标分布做出调整,重新定义指标的结构属性。采用的删除标准是:(1)以因子负荷量040作为因子分析时删除的标准;(2)若一个因子只有一个项目,则删除;(3)每一个项目所对应的因子负荷量,必须接近10,但在其他因子之因子负荷量必须接近0,即一个题目在所有因子的因子负荷量小于04,或者该题目因子负荷量有两个以上是大于04(横跨二个因子以上)的,皆删除;(4)一个题目在所有因子的因子负荷量有两个相互之间的差小于01,根据其含义选择性地删除。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积极投入”评价模型包含4个因子、24个项目;“消极投入”评价模型包含3个因子、12个项目;各因子的全部初始特征值均大于1,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06;根据其项目的基本语意,初步将7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预先性投入、任务性投入、反馈性投入、拓展性投入、逃避性投入、逆向性投入和非道德性投入;各因子的可靠性分析结果Cronbach α值均大于06,表明各个潜在变量是可靠的。预试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结构具多维性。
三、讨论与结论
(一)评价模型的维度及其算例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模型包含7个维度,分别为预先性投入、任务性投入、反馈性投入、拓展性投入、逃避性投入、逆向性投入和非道德性投入等。其含义分别为:(1)预先性投入,主要反映大学生在课前预习活动中的实际行为投入,具体表现为预习课程教材的内容、查阅课程参考资料、利用课程网络资源预习、与老师和同学预先讨论课程中的问题等。(2)任务性投入,主要反映大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行为投入。包括将教材带入课堂、认真听讲、做课堂笔记、回答老师提问、完成课程作业等。(3)反馈性投入,主要反映大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反馈信息等方面的实际行为投入,包括向老师反馈信息,对课程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通过面谈、电话和网络等方式与授课老师联系等。(4)拓展性投入,指大学生在课程相关内容继续学习、反思和拓展等方面的实际行为投入,包括深入讨论课程相关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反思、提出新观点和思想、运用其他课程的方法思考本课程的问题等。(5)逃避性投入,指大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采取迟到、早退、旷课等方式逃避学习的实际行为投入,包括无故缺课、迟到一会儿和早退一会儿等。(6)逆向性投入,指大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参与学习而做其他事情的实际行为投入,具体表现为上课时分神、开小差、犯困、打瞌睡、看与课程无关的其他书、做其他课程作业、聊天、玩手机等。(7)非道德性投入,指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违反学术道德的实际行为投入,包括抄录他人作业、抄袭论文、考试作弊等。此外,二阶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前四个维度可以归结为“积极投入”,而后三者为“消极投入”。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验证性研究阶段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投入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1)从总体来看,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投入度偏低,反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从积极投入来看,任务性投入和拓展性投入稍高,而预先性投入和反馈性投入偏低,反映学生课
外学习投入度较低;(3)从消极投入来看,逆向性投
入稍高,逃避性投入和非道德性投入偏低,反映出不少学生在上该课时,不认真听课而做其他事情。
(二)评价模型的信度和效度
1.评价模型的信度
数据分析表明,无论是各个可观测变量的信度,还是各个潜在变量的同质信度、建构信度以及平均方差抽取量都是令人满意的。从表1可以看出,在探索性研究中各因子的同质信度最低值为0758,最高值为0898;从表2可以看出,在验证性研究中评价模型各项目的R2最低值为050,最高值为087;建构信度系数最小值为067,最大为086;平均方差抽取量最小值是062,最大为077。这些说明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模型的信度是令人满意的。
2.评价模型的效度
数据分析表明,评价模型的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均比较令人满意。由于评价问卷是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小组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实地试验和预试调查等基础上修改形成的,因此,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保证的。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提取了7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144%,各个项目的共同度均大于04,各个因子载荷均大于040;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二阶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个潜在变量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6,且t值高度显著,这说明评价模型具有收敛效度;积极投入和消极投入各个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分别都介于048~075之间,其置信区间没有包含1,且各个潜在变量所解释的方差均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共同方差,这表明评价模型具有区别效度。
总之,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测量指标均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内容结构均为良好,可靠性较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三)本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展望
当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局限性,有待将来做进一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本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价模型,但未涉及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譬如,今后可以从大学生个人兴趣等角度探索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内在行为动机,还可以从组织影响等视角探索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社会影响因素,甚至还可以从主观行为控制的视角探索学习时间、精力和能力等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第二,在探索性研究中,X10和X21的因子载荷(大于04)横跨两个潜在变量,在区别效度上存在一定问题;尽管验证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模型中的各个变量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是仍然有两个可观测变量因其测量误差大于05而被删去,因此损失了部分内容效度。这表明本研究的计量尺度仍需进一步改进。第三,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本研究仅仅对该校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而没有对专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因此评价模型在专科生和研究生中的普遍适用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Brophy J.Conceptualizing Student Motiva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83,(18),200-215.
〔2〕McIntyre D J,Copenhaver R W,Byrd D M,Norris W R.A Study of Engaged Student Behaviour within Classroom Activities During Mathematics Clas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3,77(1),55-59.
〔3〕Natriello G.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nd Student Disengagement from Secondary Schools〔J〕.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1984,(17),14-24.
〔4〕朱红.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十年首都大学生发展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35-43.
〔5〕Astin A W.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84,25(4):297-308.
〔6〕Skinner,Belmont.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u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3,85(4):571-581.
〔7〕Fredricks J A,Blumenfeld P C, Paris A H.School Engagement:Potential of the Concept,State of the Evidence〔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74(1):59-109.
〔8〕NSSE(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开发的“全国大学生参与调查”的简称)〔EB/OL〕.(20130206)〔20130906〕.http://nsse.iub.edu/html/about.cfm.
〔9〕鲍威,杨钋,朱红,等.强化教学切适性 提升学生满意度――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3-55.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
一、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
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学习也由他律变成了自律。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容易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所吸引。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是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睡懒觉,耗费了大好时光。到期末考试前,平时不去上课或是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开始借好学生的笔记,甚至是复印下来,考试时带小抄。大学精神的缺失和大学教育的功利化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不知道为什么学,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直到四年后,大学结束的时候才有了片刻的清醒。所以,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1.建立学习情境,使学生体验成功。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与所得收获成正比,则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学生也会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有成效。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就会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所以说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是学习动机。建立情境使学生体验成功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为学生建立成功的情景有以下几方面:
(1)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
(2)课题难度要适用于学生,使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按时正确的完成,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3)课题的提出要由易到难,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感。
(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解决相关的基础问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2.给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具体的、短近的、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具有更大的动机作用。给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例如通过讲座、与学生谈话、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成就动机的重要性,并注意到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让学生进行与学习有关的游戏或其他活动,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特别是获得成功的行为策略。
3.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利用动机转移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直接面临具体问题时,比如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伦理问题、个人问题时,学生会感觉到知识对自己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形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直接面对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发现问题,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进行实用学习,以满足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感和通过知识应用获得的成就感。所以,高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并且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以让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大学的社团活动,利用学生的社会动机来培养学习动机。就参加大学的各种社团活动的学生而言,最初可能并不是由于对某一门学科的爱好,而很可能是追求活动中的娱乐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4.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感觉到自己具有成功学习活动的能力,那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会积极投入,反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几方面:
(1)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学生体验到成功就会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相反失败的经验使人心灰意冷、丧失信心,甚至产生无助感。这种无助感是指当学生接连不断的受到挫折,便会产生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一旦出现这种无助感就会导致学习动机下降,对学习无要求、消极被动、兴趣索然;自惭形秽、丧失信心、对待学习自我放弃等认知障碍和烦躁、冷淡、悲观、沮丧等情绪障碍。所以,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和标准,使学生的学习从成功开始,获得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5.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在失败时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够努力,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不会产生无助感。但是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则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运气不好、任务太难等这些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容易产生无助,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所以,高校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客观归因、积极归因。正确归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参与现状,笔者以钦州学院、玉林师院、河池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本问卷调查、访谈形式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类抽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5份,其中大一学生190名、大二学生255名、大三学生176名、大四学生174名;男生457名、女生338名,样本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因此,本次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学生的学习交往与互动(生生交互、师生交互、生师交互);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每一部分包含多个分维度,共计35个项目。
课堂参与。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缺课、逃课,8.9%的学生“经常”地参与课堂讨论,3.0%的学生“经常”地在课堂上提出有见识的问题,10.6%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偶尔”和“从未”的学生比例占90%左右。上述统计可以说明,目前,大多数课堂仍然是以知识传递为主,“一人谈”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了被学习,失去了自我体验,学习主体整体迷失,现在让他们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很多同学不乐意参与,也不知道如何参与。
学习交往与互动。调查结果显示:16.5%的学生“经常”在课外和同学一起进行小组学习,4.3%的学生“经常”用电子邮件或面对面的与指导老师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78.6%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思考;在学习小组中,62.7%的学生习惯于被安排任务。以上数据说明:生生、师生、生师在课外交互较少,学生的团队意识薄弱,合作型的学习方式运用得不够充分,个人单打独斗的方式仍然是课后学习的主流。
自主学习。通过调查发现,28.4%的学生阅读了教师指定的部分书籍,13.6%的学生为加深学业主动阅读非指定书籍,9.3%的学生阅读书面论文或报告,38.6%的学生“经常”课前预习或为学习作准备,很少有学生对有见识的问题进行收集、整合资料,进而判断信息、观点、行动、结论的价值,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过于依赖教室、教师以及面授辅导,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志趣及价值观不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只有28.8%的学生表示自己了解所学东西对自己所具有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基本训练,如团队组建、单元组合作、板卡使用、师生约定及运用多种表达呈现方式等。其中,学习品质需要重点训练。
学会关照。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社会性的过程。团队组建或单元组合作,是为完成学习任务或问题,学习者与其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关照学习同伴,特别是学习的边缘人(游离人)。同伴间的相互关照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的重要品质,它使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影响,对学习共同体产生归属感,唤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团队学习的意识。
学会倾听。学习是一种对话性的过程,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述说,而是倾听――无条件地、全身心地、共情地倾听”。中外教育研究都特别强调“听”的重要性,如中国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又如苏格拉底的“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因此,倾听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又一重要品质。
倾听并不等于听,听是听觉器官对声波的单纯感受,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倾听是内化过程,是“眼、耳、口、脑、心”多种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主动获取信息的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倾听获取信息,引发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激发灵感,深化认识,重构知识。为预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假“听”、假“看”、假“议”,可对其进行检测,如请学生对已陈述的观点进行复述、补充、解释、提问或修正等。
学会交互。学习是交互和实践的产物,交互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特殊品质,是知识建构和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本质。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认为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所以,学习同伴通过互教互学,启发思想,习得知识,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多种交互学习的类型,如按活动对象分,可分为学习者与信息资源、学习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等三种交互学习活动。若根据参与互动的人数分,可分为自主交互、一对一交互、一对多交互、多对多交互。每种交互都可以实现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人类正在从信息时代走向知识时代,人们最需要的不是记忆信息,而是整合、分析和处理信息,把信息转化成为知识。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P.Dru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因此,新型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发现、合作型学习等方式)是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获取知识、适应知识时代需求的关键,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使命。
优化课堂环境。一个自然、宽松、民主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他在班级管理上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参与设计。教师遵循以学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感受或体悟。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力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多家境较优越,在受到的家庭教育方面较为偏向物质追求和社会认可度方面,据调查,以物质追求作为学习动机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占比例最大,大学生往往将学习归为“挣钱”、“得到富裕的生活”、“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的手段,反而以求知欲为学习动机的学生较之数量偏少。
一、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独立学院的概念。独立学院也叫独立二级学院,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由普通本科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团体或个人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它是公益性质的公有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俗称“三本”。独立学院以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录取分数线较低,学费较普通本科学校贵。
(二)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行为的推动力,也称为“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包括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的价值认识,对学习的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等,学习动机既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因心理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不稳定,随着心理环境的变化会出现波动,心理动机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学习动机往往具有功利性、直接性等特点。
二、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
独立学院相比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入学后的学费也较为昂贵。这就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呈现家庭经济条件殷实,家庭环境较宽松,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等特点。由于招生计划面向不同省市有不同的规定,各省市考生数量也不相同,就使得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较好,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所以他们在学校中较为活跃,对文娱活动参与度较高,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很浓。但是也存在纪律涣散,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不扎实的缺点。他们在学习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做学习计划的习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功利主义气氛较浓。丰富的经济条件使他们拥有较多的娱乐选择,往往将时间耽误在游戏、恋爱等活动中,对学习厌倦、逃避,考试时往往通过作弊蒙混过关。优越的家庭还使学生缺乏上进心和危机意识,从小养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动享受习惯一时不能改变,极易在考核成绩等制度下演变为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
现在我国教育体制仍然存在“填鸭式”教育,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掌握主动权,学生被动记忆教师的思想。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不进行引导,而是以自己的思想取代学生自己思考,以使教学更“高效”。教师对学生的特长进行野蛮压制,遏制其个性的发展,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符合一套成绩考核标准的标准件,对学生的差异熟视无睹。这种落后的教育体制使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将学习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也不能得到量身定制的知识教育。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通过逃学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且许多独立学校的校园环境较差,环境建设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没有配套教育设施,不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学习条件。
四、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是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的园丁,对独立学院学生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完善教师所教科目的知识结构,了解所教专业的前沿知识,使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前沿科学知识。并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讨论,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讨论中,各教师可以就专业发展方向、教学经验进行分享、交流,并积极进行学术教研。
(二)建立学习小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动态档案进行信息记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使小组之间形成一个团结的小集体,各成员之间在学习和生活上互帮互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使成绩不好的学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挖掘学习的潜力。
(三)加强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就像学生在学校的家长,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具体的指导,最便于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必要的指导。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的档案资料、出勤情况、课上表现、考试成绩等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可以进行动态档案的整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找到学生的进步和退步,并采取及时沟通和对周边同学进行咨询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不断发展带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社会上渐渐形成了急功近利、追求物质生活的不良氛围。尤其是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都是以“升官发财”、“出人头地”为主要思想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使独立学院的学生价值观错位,没有将学习的价值看作是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途径,而是浅显地将学习作为获得物质生活的手段。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知识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不仅是升官发财的手段,还是实现自我价值,完善自我,为自己营造幸福一生的必要途径。如学校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座谈会,探讨学习对未来工作、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思考中自觉认同学习的价值,增强求知欲。
五、结语
学习动机缺乏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突出特点,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大学时期学到有益于一生的知识,是摆在独立学院创办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订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我高中三年,学得扎实全面的一大因素是学习有明确的目标。高中学习,就是要系统地掌握知识,以迎接高考的检测。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及《考纲》就是学习的指路灯。尽早了解”纲“,学习就能有的放矢。下面和各位朋友谈谈我制订的学习计划。 我的学习计划有两种--长期远景式计划和短期目的性计划。长期远景式计划是指我为高中三年学习制定的总目标,以及每学年开始时为该学年订的计划。制长期远景式目标时要胸怀大志,统筹安排,目标要合理--也就是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量力而为。目标过高,经过努力仍难以达到,就会挫伤积极性;目标过低,极易达到,就起不到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高考是一次全国性的严格检查,目标过低就会在高考中被无情地筛下来。目标不是一伸手就可摘到的果子,而是跳一跳或想办法可以找到梯子攀上去才可获取的果实。我所订的高中三年学习应达到的目的,是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技能,重点抓住考纲,基础要扎实;同时扣住大纲,向课本外,课堂外延展,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深度。
高一,高二学年,我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以语文卷为例,有字,词,拼音等直接用课本语言材料命题的,还有那些名为课外试题,实为课本上知识点的,譬如文言文试题所选的文言文,虽然都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但考查的知识点是我们在课内学过多次的。”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在课本,我仍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
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我在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永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