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信息化测绘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测绘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测绘论文

第1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采用社会信息化指数模型对1996年-2000年湖南省信息化水平进行剥算及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湖南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997年,湖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本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了《湖南省信息化“九五”规则和2010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九五”期间湖南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通过、“九五”期间建设,湖南省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本文借助社会信息化指数法,又寸湖南省社会信.自‘化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成因并作出评价,同时提出了加快湖南省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湖南省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定模型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先生提出了社会信息化指数法,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中选出11个因素共4大类指标,分别从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和信息系数等方面来衡量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可操作性较强,且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相对完整性。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侧定,大都应用该方法。本文从湖南省统计数据的实际出发,对模型中的指标体系作了适当的修正(详见图1),以便更为准确地测算湖南省的信息化指数。比如,在信息量方面,采用了人均年通长话次数,人均年通市话次数未选其中,每万人书籍销售网点数由于难以统计到,用人均年图书出版数来代替,这样也能大致反映信息资源储备能力及信息量水平.对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在信息装备率方面。用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和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代替每百人电视机数和每万人计算机数。另外,统计工作者在统计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外杂费的比例时将城镇与农村分开看待,因而本文在测算中相应采用了这两项指标来度量湖南省的信息系数。

由于各三级指标为非同质要素,无法直接进行计算.因而需要先将各自的数据转换成指数后才能求得最终的信息化指数。具体的测算过程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式(1)中,Y1为某二级指标指数;N1为Yi下属的三级指标项数,Xij,代表第i项二级指标中第7项三级指标的测度年绝对值;Xij(基)代表第i项二级指标中第j项三级指标的基年绝对值。式(2)中,Z为信息化指数。

2湖南省杜会倍息化指数的侧定

本文按修正后的社会信息化指数模型指标体系详细收集了1996-2000年湖南省各相关指标的数据。按公式(1)和(2),以湖南省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1996年的数据作为基年标准值,测算湖南省信息化模型中各指标的指数及信息化指数(见表1)。

3测定结果分析

3.1总体情况(信息化指数的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1996-2000年湖南省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的信息化指数为1996年的1.85倍,平均年递增幅度为16.86%,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见图2)。“九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如发展目标中提出2000年电话普及率要达到8-10%,从200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电话普及率为10,67%,已实现发展目标。但由图2可以看出,湖南省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信息量指数出现了负增长,这说明湖南省的信息资源相对短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2二级指标情况分析

(1)信息量指数的情况。在4个二级指标中,信息量指数出现了负增长。究其原因,在信息量指标中,各项指标增速参差不齐、有些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人均年使用函件数和人均年图书出版数,这说明新的用户或读者群没有形成。而原来的部分用户或读者的信息交流方式转向了其它新的形式,如:电话、电子出版物、电子邮件、网上查询等。

(2)信息装备率指数的情况。在4个二级指标中,发展最快的是信息装备率指标,2000年湖南省的信息装备率指数为374.83.是1996年的3.?倍‘其中尤以计算机的普及速度最快,2000年的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为1996年的7.1倍。这说明近几年来湖南省的信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湖南省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硬件水平发展非常迅速。

(3)通信主体水平指数的情况。2000年湖南省的通信主体水平指数为134.28,是1996年的1.3倍,其中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的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为1996年的1.8倍。这说明近几年湖南省人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然而,从事第三产业(包括信息业)的人口比例在近两年出现了负增长。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信息从业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决定了信息化的发展潜力所在。

(4)信息系数指数的情况。在4个二级指标中,增幅较小的是信息系数指数。2000年湖南省的信息系数指数为133.62,是1996年的1.3倍,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外杂费的比例增长速度较慢,2000年的(农)个人消费中杂费的比例仅为1996年的1.3倍。这说明,湖南省人民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信息消费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虽有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处在由温饱向小康型过渡的阶段,对信息的需求还未成为生活需求中的主要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会越来越强‘对信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

4对策及建议

由以上测定分析可见,“九五”期间,湖南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总体来说,尚处于较低阶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湖南省要想在经济上争取领先地位,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此,我们对湖南省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我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有很大发展,但与全国比较,仍然是薄弱环节。如’‘每百人电话机拥有量”,我国2000年为20.1部、而我省2000年仅为10.67部.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相当大。因此、我省应继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把信息产业培育成面向21世纪的支柱产业。21世纪,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将占据主导地位。而湖南省的主要产业为第一、二产业,以资源开发为主、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因此,笔者认为.湖南省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产业,带动湖南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在突出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应加强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搞好再就业工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合理优化配置,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例。

(3)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中心内容,其程度高低是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总体上看,1996-2000年湖南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处延式硬件水平的拉动,而内涵式软水平的贡献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信息量未能与信息装备率同步增长,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对信息的吸收、利用能力不高。因此,应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2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数字城市的最早概念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据统计,人们的生产生活80%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延伸,同样是一种战略目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数字城市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地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现实虚拟技术,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整合城市数据、分享城市信息、合理规划城市、城市安全建设、城市科学管理、辅助经营管理、便利市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

在数字化城市时代,一个城市的经济和发展已经不再仅仅被纳入整个社会的分工体系当中,并且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竞争力都将和这座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化水平密切相关。不管这个城市愿不愿意,社会的进程都将把城市带入一个没有空间限制,开放的平台中。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进行数字化城市建设。随着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基础测绘部门承担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更新与维护工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和实施保障,在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的最早概念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据统计,人们的生产生活80%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延伸,同样是一种战略目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数字城市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地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现实虚拟技术,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整合城市数据、分享城市信息、合理规划城市、城市安全建设、城市科学管理、辅助经营管理、便利市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基础测绘在数字化城市中的作用

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集成,它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公共设施、环保、消防、防震减灾预测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是数字化城市的基础,没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支持,就谈不到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数字化城市的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设的步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为城市各职能部门和各行业提供统一的、实时的、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设直接影响数字化城市建设。

2、基础测绘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基本特征是空间位置的关联性,它主要表现自然与人文要素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关系,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地图。而基础测绘就是一个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专门从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更新和提供的产业,毫无疑问,基础测绘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主干产业,是数字化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产业。

3、数字城市与基础测绘

近年来,随着以3G技术为代表的测绘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基础测绘得到迅猛的发展,数字化的测绘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的基础与前提,因为,发展数字城市必须首先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共享地理空间数据。

第3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关键词: 地下管线;现状;问题

Abstract: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is the important into urban infrastructure part, is calle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ifelin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meanwhile security is increasingly being city leaders at various levels attention.

Keywords: underground pipeline; The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多数城市由于前期对地下管线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可追踪的管理资料,导致在在市政工程施工时屡屡出现事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将重点阐述地下管线的智能化探测和管理技术:

一、市场需求现状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发展非常迅猛,但随之而来的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北京市在2004年、2005年1~6月、2006年1~10月,因为施工造成的燃气管道泄漏事故分别为63起、23起和71起;2 005年1~11月,发牛了77起由于市政施工不当而造成的水管爆裂事故(平均每5天一起)。还曾出现由于未探明地下管线导致桥梁坍塌的事故,类似的问题让人们认识到,原来我们脚下坚实的大地有时其实很脆弱,地下管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将给城市带来巨大影响,地下管线与百姓的生活原来是那么息息相关。

摸清完整、准确和现势的地下管线信息,为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应急等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已在国内各城市管理者中达成共识。而地下管线探测、检测技术为摸清城市已有地下管线的现状,评估地下管线的风险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和有效的手段,已被国内各城市广泛采用。

为了推进全国各城市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设部颁布了建规[1998]69号文《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 未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应该尽快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弄清地下管线的现状。有条件的城市应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以便更好地对地下管线实行动态管理”。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建设部2005年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进程明显提速。2003~2004年全国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区)仅为30个,2 005~2006年就已达到了49个城市,增幅达63%。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完成普查只占58 %,完成所有城市普查工作任务还很艰巨。

二、存在的问题

(1)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赶不上日益发展的城市建设对地下管线信息的需求

地下管线种类和材质繁多、地下分布错综复杂,探测难度大。目前对于金属管线常采用地下管线探测仪;对于非金属管线和深埋较大管线常采用地质雷达。但是对于近间距离、埋层深、管线交错时很难探测,往往需要开挖。另外对于管道缝隙、破裂更难探测。

(2)地下管线资料离散存储,格式多样,准确性差,利用困难,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分属不同单位建设和管理,其资料分散在城市不同单位和部门管理。由于各管线权属单位对资料管理重视程度的差异,获取和存储地下管线信息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均衡,致使现状地下管线资料具有多源性、多样性、离散性和时空差异性等特点。造成管道资料完整性、准确性及与现状的一致性都存在问题,有时甚至矛盾重重,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3)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信息共享程度低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权属部门化,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信息利用的壁垒,造成信息重复采集、重复进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因此,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将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规划建设,而不应人为地孤立和分割信息,并对已有分布在城市不同单位、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地下空间资料进行整合,建立分布式的城市地下空问数据库。

(4)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缺少长效机制保证为了掌握现势、准确和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目前国内各城市通行的运作模式是:通过前期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其后的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动态更新。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的支撑,以及没有建立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地下管线普查之后,真正做到对地下管线进行动态管理的城市很少,导致几年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原先建立的系统成为一潭死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造成财政投资的浪费。

三、地下管线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地下管线应研究的问题很多,除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外,在技术层面上重点有以下研究内容。

(1)变频式调相地质雷达研究目前国内外地质雷达都是采用单频脉冲式固定天线,只能测浅层、固定深度。采用变频式调相信号可以提高信号质量、抗干扰强,可用于不同深度地下管线的探测。

(2)智能管道机器人将装有裂缝探测功能设备和导航功能的机器人放入管道内,通过图像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图像传到地面,以分析管道裂缝。

(3)加速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进程《城市地下管线条例》 的立法工作已列入建设部、国务院法制办的工作计划。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法规的出台,将促进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进程。近两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政府部门、管线权属单位和建设单位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应将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管线)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统一规划建设,制定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标准、法规。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分布式地下管线集成应用和共享的框架,一方面使得处于异构环境、分布存放的各种专业地下管线数据库协同工作,满足人们对地下管线信息不断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共享,各部门 不需要再对同一目标重复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建库,极大地降低了数据更新的成本。

四、 结束语

第4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关键词: 土地调查; 土地测绘;应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r country city mapping technology has made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Gaoke technology such as GPS technology, RS technology, GIS technology, informatization of new mapping technology will b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o play its leading role.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on land survey process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play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land investigation,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

Land survey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传统的测绘技术存在着更新困难、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而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现代测绘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做到高精度测量,

因而能顺利地完成土地调查并能够保证土地开发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将现代化的测绘方法运用到土地调查当中,是维护土地市场秩序、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快速性,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土地调查当中。

一、土地调查的步骤分析

1.1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路线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流程有现场勘探、平面测量、修测、图片编辑、建筑现状研究、地籍管理信息的建立与完善等。测量的具体方式是将城镇的地籍调查最终数据按照1:500的比例,对不断变化的土地进行修测与补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全站仪解析法进行测绘,将测点的具置明确标注在草图上, 并通过相关软件传输到电脑, 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在调查过程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完整的土地调查体系。

1.2 土地现状的分析技术路线

利用上述方法得出调查技术路线,利用统计学技术分析出待开发土地现状的数据分布、 空间分布,并且通过土地的利用强度、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的利用结构等不同方面对即将开发的土地进行评价。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的开发利用度,是和其他相关区域的比较结果,它既具有时间的可量性,又具有空间的可比性。土地现状的分析可以让土地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对于人类产生较大的效应,从经济、环境、社会等角度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1.3 土地潜力的分析技术路线

在经历过上述两个总体步骤之后, 要进行土地的潜力分析。待开发土地的潜力分析通常采取单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这两种方法, 在土地功能与适宜程度方面进行调查, 采用测绘技术得到高精度的结果,将待开发土地以功能进行分区, 从多种角度反映出土地的实际功能,并且利用电子技术将土地的潜力展现出来。

二、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2.1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技术,其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好、速度快等显著特点,通过提供的三维坐标让土地调查者获得空间数据,以达到空间定位的目的。GPS 技术与掌上电脑的结合,则给土地的野外调查提供了便利。将数码的摄像头与GPS集合到一起,运用到掌上电脑上,最终实现地形的测量的变更,解决变更区域中形状不规则、区域不明显等不良因素,并且利用数码摄像头还可以对野外土地进行拍摄,替代人工绘图不便,减轻工作量。同时,利用掌上电脑与GPS技术结合,还可以满足野外工作中时间长的问题,达到连续工作和数据储存的要求,并且及时满足图形的更新,使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2.2 “3S” 集成技术

“3S” 集成技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者综合而成,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对于土地进行实时的观测、分析和应用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3S技术日渐成熟,其在土地调查中发挥数据采集、处理和产品生成等效用,并且在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中变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相关的影像数据,然后与土地调查的更新技术进行汇总、叠加分类,并让专业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准确的变换范围和数据结果。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调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大大加快了土地调查的速度和效率。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特点的空间信息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的系统支持, 对地球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描绘。具体而言,他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表示结果。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已经成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地理信息系统朝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GIS中,由于所获取的测绘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具有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方案比选, 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 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因而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通过对 GIS的研究和使用,还可增强测绘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协作,使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臻于统一,促进城市规划工作。

2.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高效手段,在我国的土地调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遥感技术对于重点城市的土地勘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对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土地管理。然后,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形图为资料,与原有的土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将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达到更新的效果。

2.5 数据的处理与提取

数据的处理与提取是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利用计算机将土地利用图和遥感技术的影像图相互叠加,按照类别分层处理影像中待检测出的特征值,并且按照特定的规范,选择出与以上数据对应的遥感信息特征值进行对比,检测出变化的区域。然后,通过近年的土地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相关系列的土地变化信息的提取方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测绘行业中测绘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一个国家测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跟国防。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在土地调查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可以改善传统测绘方法更新困难、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实现准确性高、灵活性高的测量。现代化的测绘方法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方式,全面分析土地的类型、数量、现状及分布,利用及时更新的数据解决实际的问题,以起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对土地调查的过程做出简要分析,并指出测绘的几种方法和具体应用。希望全文能够给相关人员一起启发和思考,促进土地市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翔;丘小春;叶科峰;浅谈全州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测绘技术[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年

[2]刘万利;张伟;浅谈 GPS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 年

[3]黄太山; 基于VB与Mapgis SDK开发GIS应用程序[A]; 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王力; 李广云;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拼接方法研究[A];2009 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第5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地管理;测绘技术;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3S技术等新测绘技术的出现,土地管理工作得到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为优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现代测绘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以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3S技术为代表的新测绘技术不断涌现,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信息更新、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土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优势

测绘技术是很多知识的综合体,集多门学科的优点于一身。在土地管理中存在着缺乏规范管理、合理决策等问题,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可以在土地管理中创建决策体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土地管理中测绘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分辨清测绘技术和土地管理工作的关系,测绘技术是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我们要将测绘技术和土地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构建规范管理体系,科学管理土地资源,认真做好土地开发规划、土地税收征集、土地使用信息汇总等工作。

三、土地管理采用测绘新技术必要性分析

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时为了更好的辅助土地管理工作,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土地信息,例如:已经使用的土地面积,未开发的土地面积;地籍管理中的地形图纸绘制、信息系统建立等等。得到测绘技术的支持,土地管理可以制作更具有时效性的土地使用动态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人地矛盾,保护耕地、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合理搭配土地资源很有必要。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土地的使用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需要使用测绘技术搜集更多的信息资源,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制定全面的土地管理使用计划。

四、运用现代测绘手段增强土地管理能力

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就是以GIS、RS、GPS为代表的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与此同时土地管理也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完善土地资源空间基础构架、建立土地资源利用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并且与其他专业进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测绘工作则是确保所有的这些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建立起来的可靠保证和重要基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为国土资源信息获取、处理以及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同时,也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决策以及开发利用方面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服务。总之,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手段,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实现测绘产品信息化以及测绘服务信息化,在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利用的同时也使测绘工作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1、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其特点是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各测量点的物理坐标,改善测绘精度。由于GPS采用静态工作模式完成测量等操作,因此,不需要点与点间的通视条件就可以完成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如果采用GPS-RTK技术,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定位结果,还能够获得厘米级的测绘精度。目前,GPS-RTK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等多个领域,以成为获取土地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大比例尺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运用GPS技术可以实时获得地物信息与地界或权界等信息的准确定位与数据采集工作。由于GPS测量结果是三维地理数据,经坐标变换和数据格式转换后即可很容易的实现数据共享与地理信息的无缝结合,避免了传统测绘方法在多次清绘、转绘中带来的误差。

2、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RS)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的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内容。它具有全天候、信息丰富、信息获取速度快、多光谱特征等优势。其30 m-0.61 m范围内的测绘数据均可在各项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随着遥感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规划管理、居民住房产权调查等工作中。

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将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顺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输出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最初主要用于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开发规划有关的土地信息系统(LIS)。因而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构建的土地开发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地籍管理等各项工作,为土地法律咨询提供资料参考。利用GIS技术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可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整地结合,从而实现图形与数据的一体化和数据的分析、管理与输出操作等。

4、3S技术

3S技术的有效结合,是未来土地开发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目前,3S技术主要是以GPS为数据源,由野外调绘得到的遥感影像为参照,利用GIS平台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出图形,然后对各地状况进行标注,从而直接完成土地资源的调查任务。另外,也可以将遥感资料通过数字化软件处理或直接在GIS中数字化处理后导入到数据库。通过发挥GPS、RS、GIS的各自优势,快速准确地获得土地变化信息和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最终构成完整的、实时的、系统的、动态的土地测绘信息集成系统,保证土地开发管理所使用数据的准确性。3S技术的结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促进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统一化。

五、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发展前景

构建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将城市土地管理工作提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测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为土地管理提供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为建设用地的征用,预审,供地,确权,建设用地批准下达等办理阶段的定位,定量和可视化分析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和高效的指标核算工具,有助于动态把握对土地实施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土地审批与监督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工作效率。

2、巩固技术优势,拓展城市测绘业务。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土地管理类提供全面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丰富了测绘成果的表现形式和技术含量,在基础土建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供定位分析、定量分析、可视化分析的成果,有助于提高测绘工作的社会地位,变政策优势为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

3、促进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转变。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测绘行业已经在数据采集、辅助成图、数据建库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测绘行业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到现代化作业方式的转变,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基于土地管理的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丰富测绘成果内容与表现形式,促进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形成。

结束语

测绘技术的发展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弥补了传统土地管理技术中的缺陷,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在我国实行科学土地管理、土地资源科学规划、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万利;张伟;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王珊珊.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3]付海民.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1)

第6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关键词:测绘技术;信息系统管理;分析应用研究

一、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优化,我国的测绘技术在信息系统办公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中,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以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能够及时对企业数据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评估。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在企业行政办公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管理,加快企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化管理改革以及企业决策合理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促进现代化办公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二、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简称SMIS。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深化,GPS、RS、GIS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信息测绘中,加快了测绘工程信息系统不断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一体化目标迈进,推动了我国测绘技术的应用发展。目前,在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测绘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渗透到自动化办公中,实现了安全、智能、高效、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办公处理系统。有效的保障了企业发展数据的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信息工程测绘系统在办公开发运营上实现了友好快捷方便化,系统的良好运营以及各个系统功能的不断更新开发,使得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具有商业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

三、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一)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设计时,首先要对使用企业进行生产环节和经营管理环节的数据调查研究。严格根据企业相关的生产流程进行数据设计和规范操作。对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要针对企业的规模、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评估,充分收集企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细化模块设计,然后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流程和方案以及相关的维护系统。在生产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查询系统设计以及后续的系统维护中实现有效统一的设计管理,增强系统在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

(二)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在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任务登记、技术考核、任务分工、质量评估、员工考核等等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模块结构划分设计。同时进行市场调研,针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情况设计资料移交、统计分析模块,针对用户结构方面不断完善用户管理、历史记录以及相关的人事信息等内容。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测绘工程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特色,不断适应环境需求的变化,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意见,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拓宽,不断丰富完善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三)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流程

测绘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流程为任务登记,也就是对生产经营中的项目合同等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上级批准后方可下达生产任务。在质量检测环节,通过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及时总结记录,然后录入测绘系统,进行审计核查。在经过上级领导批准后然后才能将具体的生产日期以及相关的检查日期通知到生产经营环节中,完成任务下达环节。之后的生产安排要根据具体的人员安排设置进行合理的明确的任务分工安排,明确生产与检查的人员分工,确定职责。通过对合同中所涉及的内容,项目经理对于设计的信息技术内容进行细化分工处理,最后以文档形式进行管理。最终在移交客户环节中,需要将完成情况以及完成的相关任务进行数据记录,经领导批准然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资料的移交,最终让客户进行检验。在达到客户的满意度要求后最终实现对档案记录的备案管理,录入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库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四)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目标实现

测绘新技术在自动化软件办公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程度不断升级。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以及高科技设备的应用为测绘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高科技的仪器的投入使用,在数据的测量上更加精确,能够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了资金、物流、数据的统一化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信息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覆盖管理,促进企业在管理体系上更加灵活。测绘新技术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在经营管理上更具可操作性,在测绘数据以及相关的数据整合优化上的结果上的精确度更高。实现数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四、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分析

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传统的管理中,主要是依靠人为主观性进行管。这种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科技信息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飞跃发展的时代,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分工管理的细化,企业管理所涉及的数据信息也越来越细致广泛。通过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有效的管理,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增强员工的办公行政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对软硬件系统的配置要求高、依赖性强,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入发展,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进。为满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数据分析统计,降低企业发展运营成本,实现企业的自动化管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荣;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化工管理;2015年12月11日版

第7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关键词:测量新技术;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32-01

1 引言

地理信息是一切工程建设的基础资料,如何高效获取这一信息是现代测绘技术解决问题,而当今测量技术由传统测绘改变为数字化测绘,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建立的信息化测绘系统,将来要由数字化测绘变为信息化测绘,它全部实现信息化测绘信息网络化,测绘数据服务大众化。测量工作者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为工程项目提供各种地形图,相对于现代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体系结构、教材、实习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人才需要。

2 现代测量新技术及发展

2.1 现代测绘技术概念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而形成的上述技术之集成。现代测绘使手工作业向自动化、系统化作业方向发展,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全站仪一人即可独立操作完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一直到绘制成图。

智能化的测量机器人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秒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能对成百上千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可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和施工测量。3S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北斗导航系统已进入千家万户,渗透到全社会方方面面,正深刻改变当今社会工作和生活方式。

2.2 无人机低空测量

无人机航测具有便捷、高效、低耗、实时性强、易操作、易维护等优点,它能优质、快速地为用户提供了地形图,应用于地形图更新与地籍测量、环境监测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尤其对车船无法到达地带的环境监测、有毒地区的污染监测、灾情监测及救援指挥等突发事件中,无人机低空测量具有快速响应、实时勘查的独特优势。

2.3 机载激光扫描

机载激光扫描系统通过接收反射激光束可以获取地表、植被及人工建筑物等的高程信息,经处理后可获得测区的地形信息,这些模型数据可用于国土资源调查、洪水等灾害的监测评估及城市三维景观重建等领域。

3 农科院校现代测量教学改革思路

3.1 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技术的发展不但影响着测量的应用,也影响着测量教学改革的开展。测量新技术不仅在整个教学改革体系中影响着教学改革体系内容的安排,而且对于学生对传统测量的认识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测量网络课堂教学能进行工程测量课件下载、网上课堂讨论、网上答疑辅导、实习指导、网上自我测试,它使得文本、图形、动画、视频技术成为一体,达到测量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生动化、形象化。它能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测量教学环境,开发智力,增加讲课信息量,教学手段多样性,测量教学内容丰富,精彩,生动。 以考试为中心、形成高分低能,使学生测量工作岗位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创造能力弱。实现讲课、自学、讨论、实验、集中实习一体化,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师生良好互动,要对传统测量教学思想变革,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省掉大量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运算,强化测量方法定性分析,突出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3.2 突出农科院校测量学实践特色,建立现代化测绘实践教学基地

农科院校测量学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实践教学是学习和巩固农科院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数字测图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和特殊意义。采取学院建设、校企合作、创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形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有一流水平、开放性的工程测量技能实习基地。以真实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建立施工放样场地,把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发给学生,可培养学生根据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放样的能力,同时可以作为其它工种测量实训场地。在校内小流域水工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工程测量施工放样实训场。

3.3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教学信息资源体系

为了有效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促进与国内同行的交流,我们建立了依托互联网建立了农科院校测量学课程网站,实现了课程教案、课件、教学和学术论文的资源共享。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农科院校测量学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测试与提问,教员可以动态地对学生进行答疑,使得农科院校测量学的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研究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在农科院校测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过去测量教学以考试为中心、形成高分低能,使学生测量工作岗位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创造能力弱。要实行讲课、自学、讨论、实验、集中实习一体化,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1 构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体系

新技术不仅对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产生了影响,对整个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也产生了影响。教学改革的体系结构,构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是新形势下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改革教学改革体系,在原有的以传统测量基础理论为核心,4d产品生产为主要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应着重加强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在原有体系中增加新的技术理论,适量简化教学推导,强调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与异同

4.2 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革实践环节把职业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和课堂实验教学相互交叉方式;专项能力的培养,通过认识实习、课堂实验、课程设计、综合练习等环节实现;综合能力培养通过集中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培养“懂测绘、精放样”的一线测量技术人员。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具有承担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的工作能力。

4.3 测量教材紧密结合现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优化了农科院校测量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注重农科院校测量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传统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增加现代测量新技术,体现了高、新、精等特点,以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为导向,紧密结合农林院校专业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测绘技术(“3S”技术)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农业生产,园林工程规划设计,云南城镇规划中的应用特色,使现代测量技术服务于云南边疆农业生产。

5 结语

当今测绘技术正向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的信息化测绘转变。为适应时代需要,农科院校高校测量教学要用现代测绘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为农科院校测量学的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科技技术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会使用现代空间技术(GPS,RS,GIS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现代新型工程复合型人才,使现代测量技术真正服务于云南边疆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军.“测量”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5):435-437.

第8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传输管理

Abst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new situation in modern geodetic sha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n the modern network, make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Keywords: land measurement, data sharing, the environment, the transmis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P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当今,定位技术的大众化和数据共享范围的广泛性, 要求大地测量信息化必须有新的高度。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是涉及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课题, 它不仅是一种技术体系,还是一种观念; 在技术上, 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反映了信息技术、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和用户应用技术的层次关系;而在观念上, 树立大地测量活动的社会化整体性意识是现代大地测量的一个基本要求。

网络时代大地测量数据的档案管理是否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将会成为衡量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鉴于此,在大地测量数据的档案管理中,就必须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

二、大地测量的发展历程

回顾历史, 科技、社会、政治对大地测量都产生了十分重大影响,可以讲大地测量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1、大地测量第一时期( 石器时期, 公元前45000-公元前5000 年)

在《The Songlines》书中描述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作者在与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一起旅游的过程中, 通过口头证据、观察、想象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古人通过了解地形知识, 寻找食物和水; 通过互相惨杀手段划分免费的土地。在那个时候诗歌表达了神话、精神、动物和人类等传说, 在这同时也包含了重要的土地信息。而现在,从大地测量侧面看, 诗歌包涵了物质占有权等信息。

2、大地测量第二时期(机械时期,公元前5000-公元后1500年)

伴随着划分和测量土地边界活动, 人类就能够拥有、交易、征收土地,大地测量者可以根据测绘、地理、天文知识建造规则建筑物。土地法、地理知识、简单测量仪器也就标志着第二时期土地测量活动的开始。

3、大地测量第三时期(光学-机械时期,1500-1950年)

天文望远镜,特别是伽利略的发明促进了测量仪器的发展,在大地测量方面,早期,测地学测量地球的尺寸、形状、重力场,而重力场反之测量超过国际边界的弧线。

在城市的生活当中,大地测量员 生产地形图, 从事地籍测量,架设道路、铁路、灌溉渠道等,在这些活动中,数学家和技术工程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测量员的参与活动随着土地边界、所有权的不同而不同。大量光学-机械测量仪器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欧洲将从主要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4、大地测量第四时期(电子时期, 1950- 2010年)

过去几十年,按照Wild的设计方案,制造了精确稳定型经纬仪, 该仪器尤其是Wild T2标志着光学- 机械大地测量年代的结束。然而,第三时期末的技术变化对测量产生了十分重要影响, 虽然100 年前已经出现了电子型光学- 机械测量仪器, 但20世纪50 年代电子产品尤其是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大地测量技术出现了很大变化。

在当今,人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自动化分析、处理测量数据,也可以通过便携式电子接收器和发射器对地物进行三维绘图。在20 世纪前十年,大地测量一直是作为支柱性经济。

三、大地测量的未来展望

21世纪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科学进步和新技术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传播,不断地改变大地测量的内部结构、方式和格局。未来大地测量学的内部结构是基础研究、应用与发展技术的研究。基础研究旨在增加新的科学知识和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应用与发展研究的目的是在通过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指导产生新的,并且从本质上改进和创新那些已经在应用的材料和产品。

四、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的建立

1、新的大地测量技术体系及其数据共享特征

在新的大地测量技术体系中, 由于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大地测量数据能满足实时和大众化的数据共享的要求。数据共享和技术共享的新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定位技术应用大众化;应用的普及性;应用的实时性和交互性。实现数据共享新特征技术的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传播,这些新特征也是当代大地测量信息化的奋斗目标。

2、网络环境的大地测量

网络环境的大地测量生产和应用也就促使了大地测量活动向电子化方向发展。在面向社会的大地测量应用服务方面,它的功能主要有: 网上咨询和数据处理服务、网上控制点成果查询、网上实地点位状况反馈以及网上测绘管理等方面。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地测量的面貌。其特性主要有: 方便性、作业方式可扩展性、集成性、协作性、安全性、实时性、统一性和高效性等。

3、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及其关键技术

在大地测量数据活动中,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是实现数据共享和大众化应用的有效途径。技术支持是指支持和影响这种活动的周围的技术状况,就如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方面。支持数据共享活动的技术环境被称为数据共享环境。

(1)大地测量元数据技术。作为数据活动的核心,大地测量数据的元数据将渗透在各种大地测量信息过程中。

(2)大地测量数据的接口技术。数据接口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用来实现大地测量数据共享平台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在异构环境下,各系统的集成应用,需要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模型。

(3)大地测量数据的标准化。在大地测量信息化过程中,大地测量数据标准对大地测量数据过程所作的科学描述,还有实现这种描述所应用的理论、方法、程序等,都是信息化不可越界的技术基础。随大地测量信息化的深入而产生的数据标准化,其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将远远超过传统标准化的程度和水平。

(4)大地测量数据的建模技术。大地测量信息化是以大地测量的数据特征及其层次规律为基础的, 与这种相应的任何软件、系统、过程、服务等都与大地测量数据模型的协调与统一相联系。

(5)大地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在当今新技术背景下,因为应用模式的变化,用户对大地测量数据质量的服务需求也就加强,大地测量数据质量特征的概念需要给予某种程度的更新;网络环境下基于数理统计原理的质量控制方法也是现代质量控制技术所关注的。

五、网络时代大地测量数据的档案管理策略

1、建立一个适应大地测量数据现状的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就要从发展的角度根据新的技术要求,来重新制定大地测量数据处理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建设总体规划。①科学性。系统所有的目标和追求都应当在当今可实施的安全、保密、稳定的前提下建立;②合理性。该系统从布局、实现功能、投入资金的大小比例等各个方面都要合理,而且还要在统一性、标准化的原则下,采用统一的标准软件,保证内部数据的统一及顺畅流动。③先进性。在科学前提下好的、先进是作为使用、维护、延长生命期的保障;④节约。选择最合理的软件、硬件技术,做到物尽其用,从而节约财力、人力、物力等诸多资源。对现有的网络、计算机设备和应用系统应在不影响该系统目标的前提下,要尽力加以利用。

2、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2)注重系统的全面性、实用性,日常工作和测绘档案管理系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相促进,只有做好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现代化大地测量数据档案管理水平。

(3)注重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减少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也便于推广和普及。

(4)必须采取措施及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也就可以有效地维护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的利益。

(5)注重系统的时效性。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在实际运用中,档案管理系统是受控ISO9001标准,也就可以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

(6)要做好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的更新换代,大多数管理系统应该在2-3年进行一次大的升级,不适应时展的软件,就应该及时淘汰,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六、结语

迅猛发展的网络环境是实现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的物质基础: 内部可以实现单位中的资源共享;外部也可实现协作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而互联网也就可以生产单位与大众用户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在大地测量数据档案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也要避开其不足方面,做到趋利避害,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M.A.R.Cooper.《大地测量的发展历程》.《测绘文摘》. 2007年第01期;

[2]刘经南.吕志平.《大地测量数据共享环境的建立》.《测绘通报》. 2003年年04期;

[3]刘敏.《网络时代大地测量数据的档案管理策略》.《陕西档案》. 2010年第01期;

第9篇: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地理系统;城市信息建设;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97-01

1.引言

数字地球(DigitalEarth)这一概念是1998年l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提出的。“数字地球实质上是信息化的地球,包括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部过程。建立数字地球就是采集地球上多层次、多源、多时相和多种格式的空间信息,按照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模型,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在内的多维数字化描述。它的核心是要充分利用全球海量空间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息和物流的中心,它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化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繁多、动态发展的区域空间。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综合运用3S(RS、GPS、GIS)、遥测、模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闭。数字城市是信息社会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数字地球技术的集中表现。

当前,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是城市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城市对UGIS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思路,是UGIS的深化与发展。UGIS要以数字城市思想为指导, 在开发建设中面向UGIS。

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现状

UGIS 主要对城市空间各种信息按地理坐标空间位置的形式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是为城市信息管理、规划、建设、科学决策提供服务的先进的科技手段。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建成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多数城市是首先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然后根据需要建设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如城市规划、地下管线、电信等地理信息系统,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UGIS服务于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需要地理信息数据能共享和互操作;人们对地理信息的认识、理解和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提高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水平,加快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的开发。UGIS 正迫切需要向集成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

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的公益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数字测绘是测绘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服务范围涉及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数字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技术在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一提到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就反射性地想到“规划是龙头”,但很少有人知道和重视,作为规划的必要前提和载体之一的城市地理信息,是“规划设计”的保障。一座城市在编制或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理息数据,测绘部门以目前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基础,进行专题数据分析统计,建设数字城市,为专项规划研究和最终的规划修订提供科学可信的技术支持。

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竞相投资的焦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加快信息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应当看到,目前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要对信息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把信息工作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经济发展越快,对基础测绘需求就越大,要求越高。无论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还是政府宏观管理决策、社会公共服务,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等建设都需要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加快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从而为其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

5.数字城市对UGIS 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字城市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结果,它的建设与实施依赖多项技术作为支撑。首先它需要数字地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如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超媒体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无级比例尺数据库、空间数据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元数据(Metadata)等。此外,它还应侧重于下列技术: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的结构与体系模型、数字城市的运行管理技术、数字城市的功能体系等。就当前来说,数字城市依赖城市信息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技术,如遥感技术、空间定位技术、遥测技术、UGIS 技术等,而且对它们具有新的要求。

6.UGIS建设应具备数字城市的发展思路

在当前UGIS建设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管理立法、标准和规范制定比较落后,UGIS成果难以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实际上,数字城市中的许多思路与工作在UGIS 中已加以考虑或付诸实施,但其中有许多困难,有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数字城市这样的高层次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目前从城市整体的层次上整合城市地理信息的时机已成熟,UGIS在其中充当基础工作,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数字城市的需要,对有些问题应首先考虑解决。

(1) 数据和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

(2)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3) 元数据库的建立。

(4) 历史数据的保存。

7.结束语

UGIS发展至今,在技术与应用方面已逐渐成熟,数字城市为它跃上新台阶提供了契机。建设数字城市是UGIS 发展的必然趋势,是UGIS的深化与提高。探讨数字城市与UGIS的关系,有助于UGIS在开发建设中,面对数字城市提出的新挑战和更高要求,及早具备数字城市这样高层次的思路, 用数字城市整体战略思想指导自己的发展, 并抓住数字城市拓展的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的新机遇, 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求发展、求创新, 为早日建成数字城市, 实现城市信息化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炳贵.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J].测绘科学研究,2002,8(1):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