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设计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已与国家的经济命运、资源的开发、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问题。从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来看,设计的起源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劳动的分工,其二是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低消耗成为可能。设计的每一次飞跃和进步,都处在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首先,因为社会经济发达,社会需求加大、人类文明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为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时期也是社会观念大变革、大解放时期,为艺术设计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想和思维空间。
当代社会设计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设计也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根本战略和有效途径,作为经济的载体,设计是国家和企业发展最有效的手段。重视与推进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已成为关系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把握。以人为本的智能化生存方式已经逐渐改变了我们以往习惯的学习和工作模式,人性化设计是对这种生存意义的物化诠释。好的艺术设计往往体现了科技人性的一种外化与内涵,因此,科学与艺术的合作与对话就有其更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设计的重要社会价值,从艺术设计是生产力的角度予以关注和扶植,艺术设计就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艺术设计的经济价值
艺术设计的价值必须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实现,社会经济是基础,艺术设计要为发展社会经济服务。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也是一个“循环经济”时代,所谓的“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率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资源高效利用除物质方面的还有知识方面的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而不断地创新设计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内容之一。
设计是科学与应用、技术与生活、企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两个部门的市场竞争中,需要生产、设计和销售三个环节的紧密配合,而设计便是平衡、协调各种制约因素,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达到一个均衡的整体,将我们生活环境按照美和机能的统一进行造物的活动。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巨大进步,提供了批量化生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品的制造者是生产厂家,它们的目的很明确:产品必须具有市场竞争力,对于新商品而言还必须有巨大的市场,不管是设计的还是制造者,驱动他们开发新产品、提高设计质量的最终目的都是经济效益,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惟一途径,就是市场。
艺术设计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是自发的、与生俱来的。正是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在于它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设计是把预期目的和观念具体化、实体化的手段,是人们进行经济建设活动的先期过程。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将要进行的经济建设活动做出艺术化的设想和筹划。总体来看,这种设想和筹划是进步的,发展的,甚至是超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设计就是经济效益”的说法明确了艺术设计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艺术设计作为生产力与市场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新的劳动对象的发现和利用,新的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均须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艺术设计具有科学的属性,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艺术设计,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应该说,在中国,艺术设计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割不断的联系。艺术设计的发展是伴随着现代市场的增大则发展的。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融技术学科、美学、经济学、环境学、人文科学、销售学、市场学、人体工程学、创造学以及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艺术设计的主要功能和使命决定了艺术设计同社会与市场紧密联系,艺术设计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科技、艺术和市场的结合点在设计。
市场原理认为,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哪里有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是人类社会劳动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艺术设计与商品的生产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商品的设计质量、生产质量的好坏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检验;市场及市场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艺术设计的一处重要基础和衡量设计成功与否的尺度;艺术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设计与消费者的关系。艺术设计推动市场竞争,联结技术和市场,创造好的商品和媒介,拉开商品的差别,创造高附加值,创造新市场,促进市场的细分,降低成本。现在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是全方位全层次的,不再局限在技术创新,形象创新上,而是进入了设计创新的时代。谁把握住了设计潮流,谁就掌握了市场,市场的竞争也就是设计的竞争,设计力就是竞争力,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生产力。
艺术设计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艺术设计是高新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桥梁,是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在全球化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设计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设计人员将越来越成为构成利润链不可缺的一部分,好的设计工作越来越被认为是市场中产品的区分者。市场竞争中单单凭借质量取胜已经不够,还要加上出色的设计,设计能够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它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一)主观评价
在传统的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简单地认为艺术设计教学评价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在课堂上,学生一做完作业,教师便主观地给予学生相应的成绩评价,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固然高兴,但是并不清楚自己的作业好在哪里,而得到不好的成绩的学生,灰心丧气,但并不知道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哪里。这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得到准确恰当的学习信息反馈,长此以往,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心理。
(二)传统评价
在传统的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传统的观点及眼光来看待当代学生的作品,往往以单纯的画面干净以及良好比例为标准。这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导致了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这样的传统的评价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利于学生掌握并改进学习方法。
(三)单一评价
现今的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仅重视对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的艺术设计期末成绩评定也仅仅采用单一的“一次性定成绩”的方式。例如,让学生现场临摹一幅画作,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临摹情况给出一个成绩,这样的评价形式并不能体现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能力,以致忽略了艺术设计评价的全面性。因此,现阶段的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应当构建一种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设计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二、艺术设计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现阶段的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应以构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为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以及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那么如何构建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呢?
(一)发展
所谓发展,正是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观念内涵,如有没有形成艺术设计课程标准中提倡的良好的评价体系,那么再好再有效的评价方法以及手段都会因为指导思想的缺乏而达不到应有的评价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这一良好的评价观念呢?
1.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艺术设计课程标准》提出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方面的课程教学目标。当然,这四方面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在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考虑这几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及综合素质。
2.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现阶段的中职艺术设计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当全面地参与到整个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学评价和自我评价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以及自我激励,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价的目标。
(二)协调
协调是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策略之一。因此,在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应当以辩证的方法论为指导,在比较了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劣之后,选择性地将其进行整合并在教学中运用,真正地实现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互补。此外,教师还应根据现阶段的艺术设计学科特征以及评价的目的来进行有效的艺术设计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的评价模式
在中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首先,注重结果的终结评价,这是面对过去的评价,其重点在对管理的评价。其次,注重过程的评价,这是面对未来的评价,其重点在于对发展的评价。只有关注过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艺术设计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真正实现艺术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时,应当使结果终结性评价与过程形成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
2.注重质量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数学;数学开放题;开放题的研究;教育价值与设计艺术。
传统的教师中心“遗传”基因,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数学教师的教
学观念,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学教育改革的亮点,已日益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的注意,逐渐形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199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里“开放题”居然也堂皇入室。
一、何谓开放题?
(1)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 (2)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数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数学问题。
一道数学题的开放性(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即使是一道传统的封闭性数学题,也可以通过改变其设问方式而将其改编为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是一种“开放性的解题要求”,通常使用“试尽可能多地……”一类的词语来提出,它对学生具有“鼓励参与,激励优化,追 求卓越”的作用。
二、为何研究开放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题的教育作用:
① 发散性 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② 探索性 因为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 趣味性 开放题独特的叙述方式、宽松的解题环境和极富挑战性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④ 多样性 在开放题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还需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得其最终的解决只靠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⑤ 主体性 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⑥ 竞争性 开放题解答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其有了优与劣、多与少、简与繁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竞争意识悄然地渗入学生的头脑,把竞争机制引入开放题的课堂教学。
⑦ 创造性 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测、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因而开放题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2、开放题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 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① 观念转变的原因:
a.当技术的发展已使社会数学化,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开放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不应满足于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
b.数学不能仅仅理解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即它是一门非逻辑的、生动的、有丰富创造力的科学。
c.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传授,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d.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名副其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② 观念转变的内容:
a.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b.开放题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即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如果教师能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数学,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是启发式的,其教学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在开放题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尤其是进行创造教学的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三、开放题的特点
① 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
② 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
③ 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④ 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
⑤ 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案例:设计花坛。
四、开放题的分类
(1)设计条件的开放 传统的答题模式多数是条件与结论——对应的定式训练,解题时不必考虑条件的由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而言绝大多数是无用的,必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有意设计一些条件过剩或不足的开放题会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若设计成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单位:分米),则效果不大一样。
(2)设计结论的开放 这类题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而结论却不惟一,具有发散性和多面性。例如:将“如一把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单位:厘米)”的常规题去掉图中虚线,则成结论开放题。
(3)设计策略的开放 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开放题的功能
美国加里福尼亚教育部指出了开放性问题的五个功能:
1、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一致的。
2、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映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
3、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
4、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数学概念。
5、开放性问题的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份。
六、开放题的教育价值观
开放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与一般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开放题最突出的、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也是开放题教育价值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体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 入点和突破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放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
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题的特性决定了开放题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装”数学,而是“搞”数学,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灵魂——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成人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准备。
开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机制,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可见开放题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很大。
七、开放题的设计艺术: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需要开放和设计大量的开放性问题,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密切相关且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的开放性问题。 开放题设计模型的优点和误区可由下面的框图描述:
开放题的优点 开放题认识误区
① 开放题顺应开放化的社会需要 ②开放题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③开放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美感④开放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⑤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⑥开放题追求卓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⑧学生解答开放题时不但要综合运用、重组已学的知识,而且时常需考虑问题解决的策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进行认识、评价和监控,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⑨教师在研究开放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观念、解题能力、扩大知识面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①开放题在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②开放题教学易受课时的制约,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重复,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 ③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易推广 ④对有些开放题很难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故在用开放题作考试题时困难重重 ⑤现有的适合教学使用的开放题数量太少,开发和设计更多的数学开放题又面临较多困难 ⑥受考试文化的影响,要使更多的教师重视、认识、接受开放题,还有一段艰巨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开放题的编制、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开放题的设问方式。语言的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八、开放题的解题艺术:
1、传统教学法解题摸式
这种解题模式,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没有自我反馈的过程,去发现总练习题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信息。
2、反馈教学法的解题模式
在反馈教学法解题模式别注重解题后的自我反馈和自我小结。引导学生去发现习题中潜在的知识信息,去联想、归纳、类比,以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和发展教学思想方法和处理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
。
【关键词】艺术设计;经济;品牌
一、现代艺术设计有利于品牌和企业形象的提升
现代市场以商品经济为主,现代艺术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与塑造企业形象与商品品牌形象。现代艺术设计大体从三个方面来划分、分别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艺术设计所说的视觉传达设计基本上就是对各种感知符号、信息传播手段以及现代传媒通过统一的设计来提升或塑造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从而提升品牌与企业的关注度,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当代科技不断创新,日新月异,也推动着媒体媒介的不断更迭创新,从传统媒介的路牌、电视台、电台、杂志以及报纸等媒体形式,发展到如今的多媒体传播、网络媒体传播以及公共交通媒体传播等。媒体形式的发展使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塑造更加的方便、多样。同时,对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塑造不能总是利用某种单一的媒体媒介来进行传播。而是要根据本身的资源及能力来综合所有的媒体媒介来进行传播;只有这样才会使其的宣传范围不断扩大,提升公司及品牌的影响力,强化其形象力。公司与品牌在进行品牌信息传播时,聘用设计师利用多样化的媒体媒介来开展设计和组合,以获得最好的传播方案,以达到传播度的最大化;使企业和品牌的信息能够快速且及时的传播,从而增加信息的传播率。比如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由于产品是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产生互动的唯一媒介;包装设计是产品的外衣,其可以展现出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形象、商品品质、管理手段以及经营理念;其不但能够表达产品的详细信息,而且还能够展现生产企业的文化与信息,体现商品企业的商品品质、品牌形象以及经营理念。招贴、杂志与报纸等二维平面信息的媒体媒介,是公司塑造商品形象惯用的传播方式,特别是报纸,由于报纸的覆盖面广、可读性强,被当做是商品宣传与营销最为优秀的媒体传播方式。在二维平面传播媒介以外,还存在着车体、路牌、DM直邮广告以及宣传手册等也同属于二维平面信息传播媒介。所提到的这些二维媒介都是邮色彩、文字、图形等视觉符号组成,设计师通过将这些符号用艺术手法进行不同的组合与选择,设计出唯美的视觉艺术信息,形象且准确的宣传企业信息与商品信息,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以促进受众对商品、品牌以及企业信息的了解与熟悉。当代科技不断发展,企业形象与品牌的宣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且更加快捷。网络与电视媒体,这些打破了时空界限的的媒体技术给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的宣传与塑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公司能够利用这些媒介自由的宣传自身品牌的信息。网页设计与电视广告艺术设计就是利用网络与电视把企业信息设计为视觉符号的方式;其利用动画制作、编辑、摄像、配音等过程设计出精美的画面与生动的形象,利用电视、网络与卫星来将其传播给广大受众,不但给受众带来了详细的产品信息以及美感,同时也宣传了商品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
二、现代艺术设计有利于促进品牌销售
在现代市场的商品经济下,产品利用包装设计改变内外品质,塑造商品品牌形象;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对产品信息进行宣传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的内外品质能够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不同的媒介、甚至是不同的场合中表现出来。而且是通过不同的媒介载体—信息宣传的不同的构成元素、符号以及工具来创造的。媒介形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作用自然也有差异。产品的设计包装主要是把产品的详细信息利用外表的包装设计来体现产品的品质、属性和形象。通过将产品的包装的生产厂家、品牌、色彩等元素和公司的营销手段及策略、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融合到一起进行艺术设计,从而强化品牌形象力与产品的附加值,以达到刺激市场、产品促销的目的。广告设计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促销,主要表现在找寻潜在市场上。由于利用多种媒介使企业的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宣传,能够使广大受众深刻了解产品以及培养对产品的忠诚与信任度,促进潜在消费者的了解与认识。同时,现有消费者在某种程度是能够影响潜在消费者,使其在这种影响下发生购买行为。工业设计就是利用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改善生产环境,减少生产成本。利用对商品包装的设计,完善商品的质量与功能,使产品更加的贴近生活,提高其亲和力,进而使产品更受人欢迎。与此同时,就会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刺激他们的消费。如同我们去到超市购物一样,也许原本只是打算买一两个物品,但是在走出超市后经常会拿着很多的东西。这就是由于超市里的购物环境,不断的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三、现代设计是企业生产与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现代市场的商品经济背景下,产品利用艺术设计来改变包装进而改善产品的内外品质,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利用多种媒体媒介来宣传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力。产品的内外品质能够在不同的文化活动、不同的媒体媒介、不同的场合中表现出来。最为重要的表现就在于公司形象设计上的视觉识别系统,用来塑造与宣传公司文化及信息。视觉识别系统是将公司标识作为核心并以此扩展的视觉形象设计。这种设计的特征大多表现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公司所要表现的文化与精神面貌。对公司职员进行培训与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与信任公司,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以提升公司的向心力。现代企业的经营区域与反正在持续的扩大,因此在交流与管理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现代设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的。国际上有许多的大型企业就是通过现代设计来塑造企业的形象,使其能够在所涉及到的区域范围内有统一的形象,从而强化企业的交流与管理。比如麦当劳公司就是通过塑造麦当劳叔叔的形象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马晓翔.浅谈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J].大众文艺,2016(13).
[2]王婷婷.从微电影传播看微时代城市文化的构建[J].青年记者,2015(08).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与设计课程,改革
家具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实训课程,家具在空间环境中更有着突出的地位,在满足实用价值的基础上,还能决定一个空间的结构布局和风格流派。伊春市为林业资源丰富的小兴安岭首府,有着极其深厚的木情结。这就为家具课程的发展做了铺垫,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林区交通不环境不够发达,教育制度课程改革思想落后,家具课程与企业的合作不够有序、持续等问题,家具设计课程还需进一步改革。伊春职业学院2003年成立,是由伊春师范学校和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合并成立的学院,隶属于伊春市政府,全日制普通高校。作为伊春市的唯一高等学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做好人才储备。艺术设计系的家具设计课程要想更好的服务地方企业,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课程改革。借鉴是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我校的家具设计课程完全可以在北欧家具设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发展,同时家具企业要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必须与现代职业教育密切结合。
一、北欧如何开设家具设计课程
一九五几年,欧洲北部地区的几个国家,如丹麦、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发展迅速,在世界设计界以有一定的影响,成为设计主流国家。北欧家具的设计造型质朴,突出天然材质,工艺精美,注重环保与生态,具有永恒的魅力。北欧的家具设计成果与北欧设计院校家具课程的开设密不可分,体系完整,结构合理,课程建设与市场紧密结合是成功的重要砝码。
1、家具设计的教学特点
(一)加大实践课程环节。艺术设计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这门学科与实践最为密切。参与实践,最终完成设计作品的制作,是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最终目的。芬兰的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学校,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实践教学。该校设置的实践工作间有木材工作间、金属工作间、玻璃陶瓷工作间、塑料工作间等。其中,对于家具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设置了一个完整设备的家具工厂,实践工场有木工工具、小型电动工具、机床、烘干窑、油漆流水线以及吸尘设备等,此外的数控加工中心这样的领先设备也引入进来。工作间中,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可以亲自对木作、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油漆涂饰等工艺进行全程的训练,并亲自在工厂中完成家具实物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二)设计理论引领设计行业的发展。我国的设计教育对设计理论重视度不高,北欧国家,设计理论是设计行业发展的基础。设计理论发展的是否系统是设计教育的关键因素,世界上发达设计教育院校都有自己一套完善的设计理论,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引领实践活动。
(三)设计师任兼职教师。学生要想设计出与时俱进的好作品就必须了解最新设计动态、开拓眼界、提高创新意识、学院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与业界人士交流,聘请企业一线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设计师在学校里,一般每周到学校授课1~2次,有的是作专题讲座,大多数是以设计项目带领学生进行跟随指导。
二、我国设计教育与北欧的不同
(一)师资取向不同。设计教师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更应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或在业界的公司做兼职,同时在业界是一个有口皆碑的人。我国教师大多数从校门出来又走进校门,一直处于相对封闭、落后和保守的文化与教育环境中,缺乏参与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工作的经验和有关市场、工程、新材科、新技术的知识更是不足。我国的许多设计专业教师从毕业留校任教开始,大半辈子都生活和工作在封闭的大学校园里,这导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设计市场的需求严重脱离。
(二)教学方法不同。北欧的教学形式多为教师尊重学生的设计取向,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主要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的结业作品要求是实物模型。这种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评判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反观我国的设计教育,我国设计教育条件有限,受经费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院校没有工作车间和相应的实训室,对学生的结业作品要求也停留在纸面图纸上。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设计思想也不容易被调动出来。设计思想不能充分的表现从而把学习重点转到了计算机绘图上。把一个工具或者说表现形式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本末倒置,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功能都归结在一张效果图是否好看。这种简单的对设计教育的理解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更没有考虑是否为人类的生活方式提供满足条件、为人类的审美要求提供满足条件以及为加工工艺的环保手段提供满足条件(包括新材料、新工艺的利用和开发)。要实现科学合理的设计内容,把思想转变为图纸,把图纸落实为实物是设计出的实物能有效的为人类生存发展解决问题是关键。
三、启发与具体措施
家具设计教学的核心是创造,家具企业的灵魂也是创造,产品有计划的废止不断的推陈出新,迎合市场,迎合消费者,甚至引领市场是家具企业的最终目标,所以高校应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善于思考、懂得科学原理、具有艺术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发明者。因此,家具设计教育要培养的不只是学生的表现技法,不只停留在3DMAX效果图、cad施工图这些表面图纸上。还应包括创造能力、理论素养、认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设计教育与企业有效的对接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应是有序的、良性的、优化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要能够与时代、社会发展互动,而不是封闭的。家具设计不能重蹈片面追求表面形式的覆辙,要避免陷入单纯强调木材加工的泥潭。因此,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努力将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移植到我们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上。
参考文献:
[1]张继娟.北欧风格与有机现代主义的家具设计[J].中国家具,2004(12):16-18.
关 键 词:传统艺术 价值观 传承借鉴
现代的设计理念提倡文化内涵的表达,提倡抽象的概念性的简洁构成形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得上现代设计。为此,我们在西方人营造的现代设计概念里苦苦探求,面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以现代艺术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绘画和雕塑的早期表现。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之哲学背景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传统艺术中所着力表现的“意兴”和“气韵”,正是西方现代艺术所追求的抽象艺术表现和审美意识。现代艺术的抽象概念恰
恰是通过对客体的形象进行分析后,所达到的形式抽象。
文化特征与历史背景
大同位于山西北部,毗邻内蒙古,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雕塑绘画都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很大的不同,从建筑的构件形制和雕塑绘画的色彩造型上都散发出北方少数民族(北魏)的文化特征。例如北魏早期的壁画作品,造型和线条都以粗犷硬方的形态为主,流露出北方民族的彪悍和自信,不像后来唐宋的丰满圆柔。又如云冈石窟,它是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初次相融的产物,昙曜五窟中佛像挺拔雄伟、气魄轩昂,键陀罗式的半披肩袈裟和通肩长衣体现出一个伟岸的民族胸怀。大家之所以喜欢云冈、喜欢龙门,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表象的技术风格层面上就能解释的,中华民族最初发展的那种蓬勃生命力,那种自信、洒脱与豪迈的精神在打动着我们。与较少战乱的南方不同,北方的朝代更迭频繁,一个个新崛起的民族或朝代的兴起,产生了一批批充满自信豪迈的艺术杰作,这就是地域文化的不同之所在。中国的南方特别是西南,社会相对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趣味,所以艺术也随之以灵秀见长,这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陶塑说唱俑、重庆大足石刻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这些与北方的地域性差异其根本还是文化上的差异,或者说就是自然形态上的差异。
文化心态与地理环境
在太原市博物馆,陈列着许多乐器、法器、礼器,有青铜的有陶制的。从这些原始的作品中,很难断定这些作品是属于生活器物的手工艺品还是属于为艺术创造的雕塑门类。相对而言,在古代印度或古埃及、古爱琴海到古希腊,原始的器物形体与自然生命物的形态大都呈现出较多的分立状态。在那些地域里,从较早的时候起,原始艺术中的器具与自然生命体形象密切结合的状态便改变了。变动的状态一方面表现为器型趋向单纯洗练和独立;另一方面即使某些器物上仍存有自然生命体形象的表现,那也几乎纯粹成了与器型的抽象化、实用化风格不相干的逼真模仿自然的附加装饰。而这个时期中国的器物给予我们的并不是物的、生理的或机械式的形体印象,而是强烈地渗溢出生命的、情感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光辉。可以说,“既要肖生,又要成器”的创作思想,就是中国远古时代雕塑艺术的一种根性。这种根性牵引着中华民族在造型艺术上对形象施行“意兴”化的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扩张,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丰富自我,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独特的艺术哲学内涵。
价值趋向与审美形态
山西永乐宫,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之地。纵观整个永乐宫壁画,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即中国传统绘画并非像我们常说的只是平面形体的描绘,其实它很注重空间形态的铺陈。壁画对个体的体积塑造也许显得不够厚重,但个体与个体之间倚靠形体的前后叠压、线条的粗细变化、人物的大小高差、形体的虚实对比使空间的透视关系格外清晰和层次分明。壁画人物的整体刻画采用白描手法,面部除五官用线勾勒外其余留白,头发与其他部分采用细繁的线条塑造,衬托出面部的洁净使之成为视觉的中心。为什么古老的中国会形成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视觉意识形态呢?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中那些形象优美、线条刚劲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感受到炎黄子孙们在与大自然相附相生的漫漫长河里,已感悟到了纷繁的自然万物就是意象符号中的线条。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它所提倡的和谐、包容与含蓄,在绘画与雕塑艺术中有直接的体现。双林寺力士、武判官等塑像的气势是靠内含力的表达,与西方雕塑中的《拉奥孔》以及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比较。西方雕塑较张扬粗犷,而力士、武判官则是和谐含蓄中的奔放,更多的是整体“势”的表达。
当代价值与设计借鉴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对绘画以“六法”来论述,其一就讲到了“气韵生动”。五代的邢浩在《笔法记》中说道:“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传统艺术作品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气韵生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其中不仅能体会到“气韵”是宇宙的原始形态和基本的物质构成,又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还是精神文化所赖以产生的基础载体,而这精神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韵。这使得“气韵”的理念在中国的哲学领域中成了最具体而又最玄妙、最可感而又最难诠释,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学术范畴。
西方绘画雕塑中那些传神的写实作品是“以形写神”,而中国绘画雕塑的特点则在“以神写形”。要使山川木石皆成为表现主体性灵的元素,形式不必尽求真确(即形似),但表现的性灵必须有深奥的意境寄托(即神似)。这种抽象的主题表现化的审美意识,乃是中国古典绘画雕塑美学中形神观念的真谛之所在,它也是我们当今现代设计创新理念来源之基石。
(一)苗族室内装饰艺术
苗族室内装饰艺术的特征是,使生活中的物体(材料、色彩、纹样、陈设、植物等等)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其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生活内涵。但是如何才能将代表民族特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室内设计中去?这需要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设计者要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知识(像美学和民族学是最基本要掌握的,才能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风俗特色)。湘西苗族建筑的特色在于将苗族的生活习俗融入到建筑中,使建筑与环境浑然天成,装饰元素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如动植物、器具、纹样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其融入到建筑中并赋予全新的含义。在湘西地区,苗族的装饰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集结了本民族独有的生活和精神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苗族设计师从传统装饰艺术中获得灵感,将传统元素提取出来进行艺术再造,在原有基础上赢得新的审美效果。
苗族度假村是商业和民族文化相碰撞的产物,而它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因地制宜地发挥了本民族的文化成果,将文化气息融入到自然景观中,显示出民族优势。如它不像一般的度假村被浓烈的商业气息所笼罩,而是主打生态、自然的人文情怀,该度假村的外形设计就明显地营造出苗家的民族文化特色,苗家寨门、吊角楼阁、飞檐镂窗、木材、竹材、黑瓦等这些独具苗家特征的物体无不让人们立刻就感受到苗家的民族气息。祥云和龙凤戏珠的图案是吉祥的寓意;墙壁挂牛头有辟邪求福的作用;城墙大多是采用古老历史传承下来的石块堆砌方式等等,这些苗族文化的象征在该度假村都有体现,这样的造型设计不仅能吸引游客的兴趣,同时向游客展现了苗族的风土人情。苗族的建筑装饰元素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凤凰青稞客栈的室内设计既有民族传统装饰的风格又采用了现代的装饰特点,让日式榻榻米的造型与质感纯厚的木材巧妙结合,表现的感觉既有朴素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的浪漫气息。
苗族装饰艺术元素是苗族的象征,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苗族的渠道,其中苗族建筑装饰元素可分为具体元素和抽象元素(彩绘、雕刻、镶嵌等)两方面。同时,苗族元素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经过图像化和符号化的实物,代表苗族人们精神和生活文化的各方面表现内容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室内设计时这些元素的应用需要符合设计方面的规范,还要考虑装修技术的现有水平,需要发挥设计者的才智将其进行再创造,利用现有技术水平使装饰艺术更有审美情趣。
(二)满族室内装饰艺术
满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个较综合的文化载体,融合了女真、蒙古、汉族的文化精髓,最终形成了满族民族共同体(清初时期),像旗袍、坎肩、萨其马等这些都是满族吸收其他民族精华的产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满族的装饰艺术元素很受设计者的喜爱,如萨满面具和图腾柱在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齐康、刘媛作品,2006年)的设计就将满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萨满面具、剪纸、萨满图腾柱等装饰元素应用到博物馆设计中,增添了浓厚的满族文化特色,而博物馆的外形设计更是充满了满族住房的建筑构造模式。馆体的外形(楔形)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要求,实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中庭上空则采用玻璃的建筑材料,使馆体外形更具立体感并且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既表现出庄严肃重的整体形象,又结合了现代的新型材料不会让人觉得古板而缺乏新意,不仅展现了满族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而且将长白山的地域特色具体化,获得了双重的艺术效益。满族传统的室内设计是满足人民根据东北的环境特点为标准的,建筑结构外形看极像一个口袋,屋内都设有炕头,墙壁都是极厚实的,这些特征都是生活在寒冷气候环境下的产物。在今天满族室内设计元素中仍然保留了传统的装饰物体(炕罩、祖宗板、万字炕等),尤其是火炕,是满族室内设计的一大特色,是有别于其他民族室内设计的主要标志。满族的室内装饰讲究实用和简洁,如炕桌、大柜、火盆等都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剪纸、刺绣这些也是满族室内装饰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元素,虽然它的造型简单但却表现出家的温馨,这就是满族室内装饰艺术所追求的境界。
(三)蒙古族室内装饰艺术
蒙古族文化与其他的民族文化又有显著的区别,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沉淀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随着蒙古族文化的逐渐成熟,蒙古族传统的装饰艺术也渐渐发展起来,代表着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以内蒙古饭店为例,它是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心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是传统草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的完美作品。在此具体分析内蒙古饭店的大堂设计,大堂的设计可以用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来形容,主要想表现的就是蒙古帝国曾经的辉煌,整个大厅净高9米,室内装修颜色大部分是金色,以蒙古大帐的结构形式呈现,由许多的柱子、墙壁组成,再通过花纹、柱头等装饰物品描绘到柱面和墙面上使其更具欣赏价值,高雅而简洁的表达方式营造出宏伟瑰丽的气势,给人视觉上的极大冲击力。大堂的中心摆放着一座成吉思汗的汉白玉雕塑,在其背后是一副巨大的百鸟朝凤图(象征着成吉思汗名字的由来),明显地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对成吉思汗的崇敬和爱戴。一般接待台的背景大都是以世界主要城市时间为主,但是该酒店却标新立异,将巴尔虎头(蒙古族传统头饰)、蒙古族传统图案作为设计来源,用银座、珊瑚绿松石、玛瑙进行装饰,从而设计出一个民族气息浓厚的接待背景模式。
民族装饰艺术的应用技巧
现今这个多元化因素影响的时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物体仍深受国人的喜爱,当然,完美作品的创造需要发挥设计师们的智慧,让传统的装饰元素与现代装饰巧妙的结合,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观。
(一)传统装饰元素的直接选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设计师有时会直接截取传统装饰艺术中精华的部分,借鉴它的形式和方法,对图案和造型进行加工处理,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从而再创出新的装饰艺术形式。现代室内设计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把传统元素进行再造,形成另一种具有现代韵味的符号化形式,对传统装饰结构进行分解和重组,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新思维,从而创造出新的具有民族寓意的装饰物品。若房子主人想让室内的设计体现出古韵风味,可以利用具有古典象征的实物(明清时的红木家具、中国山水画、文房四宝等),再通过合理的设计安排让其整体上呈现中国古典风格。这种室内设计就是直接选用现成的传统装饰元素的表现,类似的应用也是屡处可见,使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和谐共处。
(二)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
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最重要的就是取其精华,结合现代意识对其进行艺术再造,让其不仅能体现出传统元素的精粹,而且还能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因此,如何提取显得非常的重要,要符合现存的设计规则,根据创作需求进行相关的提取,使之能促进设计者创作的成功。
1.意的提取
所谓意的提取,即提取出传统装饰元素中隐含的意味,使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也能体现它的韵味。这种艺术的提取不是单纯的表面形式的提取,是对意境的提取,精华部分的吸收,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使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室内装饰设计中,让人置身其中就能感受情境。就如被人们所熟知的画家郑板桥,他的墨竹画之所以能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他抓住了竹子的神韵,将月色中竹影的意境提取出来了。这也是对室内设计师的具体要求,另外,还要提取出传统装饰艺术中的隐藏意境。
2.形的提取
传统装饰元素的造型包罗万象,因此对于形的提取更是要谨慎,需要在充分熟识传统装饰特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提取,因为时代不同使用材料也会有所不同,在提取时要考虑其特性和组合方式等相关需求,形的提取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后才能将提取的部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香山饭店(贝聿铭)就是形提取的典型表现,室内的任一物体(门、窗、壁灯、宫灯、茶几、前廊等)都是以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来表现,甚至连这些物体的镂空装饰部分都是采用正方形和圆形来呈现的,让人无不佩服设计者的创作才华。尤其是香山饭店的灯(内圆外方),更是蕴含了中国古人特别是道家派对宇宙的遐想。香山饭店的整体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和西方现代的建筑原则,让其实现和谐共处,表现出浓厚的中国韵味,这就是形的成功提取。
儿童图画书又称绘本,是培养儿童绘画艺术兴趣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读物。儿童绘本历史悠久,其发展一直与印刷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为图画书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使图画书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插图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儿童图画书无论在视觉风格、视觉趣味还是视觉表现力度上都繁荣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新颖的绘画风格、个性的视觉语言在不断地涌现。另一方面,数字媒体的全面普及,也逐渐改变着儿童的阅读世界与阅读心理。儿童终日置身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之中,变幻丰富的交互式媒体令孩子们自身的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已不再愿意自觉、安静地阅读纸质书籍,而更习惯于观看电子书籍,以便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获得更多丰富的阅读体验。
由此观之,面对当今儿童读者的阅读新需求,过去以平面视觉为主的传统图画书创作方法已经遭遇了严重瓶颈,新媒体时代的儿童图画书亟待寻求创意方式的新突破。
二、如何突破创意瓶颈
设计评论家克里斯・福格斯(Chris Foges)认为:“纸质书籍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奢侈品,而数字化媒体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数字媒体的冲击下,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和未来变得十分微妙。书籍传统的平台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何重塑儿童图画书的阅读价值成为当今图画书作者和出版领域人士共同关注的新热点。
其实,要想吸引儿童进行有效阅读,图画书作者和设计师应尊重当代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迎合孩子们的阅读喜好进行设计创新。受网络以及数字化媒体的影响,现代儿童偏爱于体验新奇、互动丰富的阅读方式。因此,传统儿童图画书需要顺应潮流的发展,为儿童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来赢得市场。而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需要更加强大的阅读载体来支撑,所以,印刷工艺当仁不让成为创新儿童图画书阅读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印刷工艺的设计价值
现代印刷工艺包括印刷、印后特效加工以及装订加工等几个主要环节。科学技术的发展令印刷工艺无论在印刷技术、特效加工还是装订形式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同时也为儿童图画书的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新时代的印刷工艺提升了图画书的视觉体验,强化了阅读的触觉体验,塑造了书籍的多维形态,这些特殊阅读体验仅仅依赖图文的设计所无法带来的,必须依托现代印刷工艺的设计价值来实现。
(一)提升视觉体验
儿童对于颜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悟力,尤其是那些视觉冲击力强,极富感染力的亮丽色彩,往往会迅速地吸引到孩子们的注意力。新媒体儿童电子读物的丰富色彩表现力极大冲击了传统纸质童书,但是新型油墨等印刷工艺的改进使得传统纸媒体在色彩方面迎头赶上。
油墨是影响印刷品色彩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统印刷以平板胶印为主要方式,一般采用常规的四色油墨,对色彩的表现力比新媒体差距较大,而专色油墨等新型油墨的出现将极大改善这种现状。专色油墨是预先调配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蓝、金银金属色等,它颜色传递准确,呈现色彩细腻,表现色域也更宽广,主要应用在对于色彩还原要求较高,或者是画中大面积色块较多的图画书印刷。像从日本引进的幼幼成长系列图画书,便是事先根据插画原稿进行颜色调配,再进行印制的专色油墨印刷作品。由于专色油墨有着其他油墨所不具备的质感光泽和视觉特色,因而一些图画书作者将其作为提升画面“亮点”和实现书籍个性化语言的创意手段,如法国童书《PEAU D’ANE》,便是运用了专色油墨进行局部印刷,让印有金色金属油墨的画面看上去视觉独特、绘画风格别树一帜。高新油墨的优越性已经使其成为提升阅读视觉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儿童图画书书籍凭借新型油墨等技术完全可以在视觉体验上与新媒体儿童图画书相比肩。
(二)拓展触觉体验
儿童常常通过触摸认知新事物,期望以此获得独特的感官体验。在图画书印刷加工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采用印后特效工艺的方式来创造书籍的触觉感受,让小读者们能拥有多元化的感官体验。
印后特效工艺是为书籍增加特殊的肌理效果而衍生出来的工艺手段,它为书籍带来在形态、结构和肌理上的变化,从而丰富书籍整体的视觉感受。其中,UV和植绒是图画书作者进行多样性创意尝试的常用工艺种类。UV是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将UV油墨覆盖在书籍表面的特殊加工手段,分全局UV和局部UV两种。全局覆盖UV的书籍可以减少因翻阅而受到的磨损,局部覆盖UV则会让页面看起来具有特别的视觉效果,这主要是因为UV部分的特殊光泽和肌理,与在同一平面上的单纯纸张材质形成强烈的对比,带来了质感和触感上的微妙变化,并且该变化随着视觉角度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种与阅读行为彼此“互动”的视觉感受也是普通印刷方式所无法带来的。植绒工艺有全植绒和部分植绒两种形式,是指在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平涂胶水,接着用植绒机器将绒毛喷到胶层上,再进行烘干,最后清除浮绒的印后加工过程。在一些描绘动物的儿童图画书中,植绒工艺的使用可以让动物看上去更有真实感,同时也能让小朋友通过触摸书面上的仿真绒毛体会到该动物的触感,如Dk Publishing的《touch and feel babyanimals》系列童书,就是用局部植绒的方式将相应的动物仿皮毛印制在书上,让读者在翻阅时通过触摸感受内容。
(三)丰富空间体验
形态独特的图画书会引起儿童的注意,能让孩子们产生独特的空间体验。书籍形态的创意给读者带来的惊喜和视觉效果是传统图文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而现代印刷工艺令图画书形态的革新具备了可能。
模切技术和装订工艺是让儿童图画书的视觉形态看起来与众不同的技术手段。模切技术即是利用机械模具的压力,利用刀版对印刷物整体或局部表面进行切割、造型。通过模切形成特殊形态的图画或者文字,可以呈现出前后书页之间的空间层次以及在肌理、图形和结构上的对比,从而为书籍塑造出形式独特的艺术感。装订是把印制完成的单张书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册本的加工步骤,它对书籍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舒适程度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对形式和结构的创新使自身成为书籍“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品的《香港弹起》是一本利用模切工艺和装订工艺进行有效创意的图画书,书中使用模切技术切割成的建筑物形态逼真,而立体的翻阅形式则让读者在多个维度上体验香港不同时期的市井风情。
四、探寻儿童图画书与印刷工艺结合的创新之路
如今,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儿童图画书早已实现对现代印刷工艺与材料的创意应用,而现下国内出版社和作者对于儿童图画书印刷质量的要求虽然较之从前有所提高,却鲜有人士去专门研究和探索如何运用新型印刷工艺去展现儿童图画书的创意。这一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我国儿童图画书出版编辑与作者对新型印刷工艺的认知程度不够,致使现代印刷工艺与儿童图画书的结合应用还处在有待开发的阶段。
其实,现代印刷工艺与儿童图画书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有效地传达故事内容的情感,还能带给儿童读者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体验,最终同时实现儿童图画书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作为一名有志于创作出优秀儿童图画书的作者,除了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外,还应该熟悉图画书从创作之初的构思到最终出版的全部流程,并能够依据阅读对象、设计内容、设计构思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印刷材料类型和工艺方法,搭起一座跨越艺术与印刷工业的桥梁,使好的故事、好的图画书作品走进儿童的视野,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参考文献:
[1](英)福塞特-唐编著,黄蔚译,装帧设计:书籍・宣传册・目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张绍军,童书的装帧创意及印刷工艺的实现[J]上海:出版与印刷,2008
[3]吴一帆,基于三维查找表的油墨配色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4]梁徵琳,超越平面的艺术[D]南宁:广西艺术学院,2011
[关键词]民间艺术;当代设计;文化传承;价值研究
一、民间艺术的产生及现状分析
我国最早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俗界,钟敬文先生等一批民俗家在《歌谣周刊》等刊物发表一些关于民间艺术的文章。20世纪80年代张道一先生在“中国民艺学研讨会上指出:“民艺学侧重于研究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同劳动群众的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种种特点及规律。”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人们生存环境也随着改变,一些散落在民间的传统艺术遭到严重的打击。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不管是物质文明的发展,还是精神文明的丰富,都具有延续性,而设计创新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社会发展的转型使得民间艺术的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民间艺术的生存之道与传承发展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1]
二、民间艺术的载体及表现形式
在每个民间艺术种类的内部,统一性之外还存在着多样性的差异,民间艺术不以复制为目的,就算是看似相同也会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民间艺术载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划分为民间雕塑、民间年画、民间剪纸、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2]民间艺术依附于民众阶层,反映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寄托民众的祈福心理。著名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王朝闻先生在《总要选最“趣”的画》中提出,民间艺术的研究对象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只要说是具备审美价值,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从产品中能认识到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除了民间绘画之类具有精神性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作品值得研究和引起重视外,其他如工具、器具、旅游艺术品之类的具有实用功能的生产、生活用品及工艺也都是民间艺术的研究范畴。后来的许多民间艺术家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艺术的概念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不同的认识。王树村先生将民间艺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具有独立欣赏价值,不依附于一些实用器物或建筑上做装饰;第二,附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上或是建筑上做装饰作用;第三,既不是独立欣赏品,也不附属于任何物品上的,这种分类侧重于民间艺术特征。[3](P25-30)还有学者将民间艺术分为“日常活动”“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三类。本文采取后一种分类方法,对民间艺术的性质加以揭示。
(一)日常活动
民间艺术植根于劳动人民日常的生活之中,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以草编为例,草编是一项古老的技能,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往往离不开草编,最为常见有草帽、草鞋等配饰,篓、筐、垫、席、包等家居用品。除此之外人们的娱乐生活也离不开草编,如蒲草编织的蚂蚱、螳螂等昆虫,惟妙惟肖,深受喜爱。草编堪称中华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2008年草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价值不仅仅是囿于经济实用链条,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愉悦和鉴赏功能。在民间,劳动者更是把美好的愿望和使用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节日活动
民间艺术与传统的节日活动紧密关联,丰富了民族生活,便利了日常生活,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成为中国民间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从传统节日的习俗中,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审美意蕴、生活态度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如民间剪纸。剪纸是婚丧寿宴等节日礼俗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民间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装饰物,有长寿富贵、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等寓意。这与人们当时的生活习惯、民俗习惯、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下,过着苦难的生活,这样的环境使他们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家庭和睦,而民间艺术正是他们所寄托愿望与信念的载体。民间传统的节庆活动折射出淳朴、率直、乐观的思想感情,表现出鲜明、美满、夸张的特点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民间艺术文化传播形式,也体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传播和艺术形态的渗透,而且这种传播也是一种审美形态的培育过程。
(三)祭祀活动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沉淀中,培育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早期的原始社会,巫术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周礼》中有这样的记载:“若国大旱,则巫师而舞雩。”所谓的雩就是一种舞蹈,遇到大旱,便率巫师做舞以求得雨水。至今的贵州东南地区还有古代祭祀的遗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符号,在民间艺术发生之初,继承了原始艺术先前的发展方向,反映了原始初民的思维观念和造物意识。古代神学为民间艺术的创造与发展选择了合适的契机,神仙题材成为民间艺术的普遍题材之一。儒家信奉“天地君亲师”,祭天、祭地、祭国、祭祖是规定的仪式,在这些传统的祭祀节日中劳动人民用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按照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将中国民间传统的信仰观念和造型观念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审美创造,且对中国民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艺术作为传统艺术的一个分支,是服从于人的本性需要而产生的,它表达了质朴勤劳的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在漫长的历史中,民间工艺自然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造型、色彩规律和发展规律。[4]由于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民间艺术的生存延续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能为民间艺术培育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观念出发,使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民间艺术发挥其民族性,更系统地挖掘其发展的价值所在,那么民间艺术的生存之道其实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追求器物的本质美,以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来塑造当下产品的内在美。譬如“铁画”,具有上百年的工艺,它是以低碳钢为原料,按照画稿分别锻打成枝、叶、朵、山等,再焊接在一起,烘漆成画,主要产于中国芜湖等地。铁画采取与中国画同样的构图方法,颜色与国画中浓墨、焦墨的效果近似,具有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同的艺术效果。例如,《金戈舞影铁画瓶》的设计者王小元,致力于传统美学在今天的延续,以繁昌窑青白瓷的烧制技巧巧妙地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技法———铁画,做出了由两种不同材料结合而成的系列装饰瓷瓶,突破铁画单一的装饰功能,将铁画的骨感与瓷器质朴相融合,整体造型风格铿锵有力,柔中有刚、意中有境,设计理念新颖独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金戈舞影铁画瓶》既继承了传统铁画的工艺与技法,又符合当今时代审美需求,同时还唤起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是维系徽州族群存在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5]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创了新的道路。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不是简单地依照传统进行复制,而是要将其与民众的生产方式、文化方式等日常的生活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的亚马逊河流域的民族,由于生活在大山的深处,无人知晓。但族民的编织技术精湛,坚韧的竹藤在他们娴熟的手下变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作品,并体现出了本民族文化。同时,这个地区受到美式文化的冲击,当地人爱上了各式各样的塑料瓶饮料,饮用完的塑料瓶遍布亚马逊河流域,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显得日趋尖锐。西班牙设计师阿瓦罗(Alvaro)知道此情形提出:通过设计的力量可以将废旧物重新利用,同时能拯救即将消失的民间手艺。通过阿瓦罗的的精心设计,一盏盏精美的吊灯,就这样诞生了。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因为它不仅具有民族特色和异国情调,还体现了环保意识,重要的是它能够拯救传统民间艺术,帮助贫穷的原始居民和手艺人。阿瓦罗的设计在资源回收和保护传统手工艺之间搭起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纽带,为传统民间艺术找到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设计作品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价值,而应考虑设计的作品是否对社会有益。而设计的生命力也在此,它解决的问题越多,帮助的人越多,存在的价值就越大。
四、小结
在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设计的创造力,在遵循艺术发展本质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民间艺术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不断地促使民间艺术的完善和发展。只有为民间艺术创造合理适宜的生存空间,把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技术成就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形态相结合,民间艺术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成为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杨秀兰.民间艺术现状分析及传承探索[J].读天下,2016,(15).
[2]刘美英.民间艺术的形态构成[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3.
[3]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4]肖旺群.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的相互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