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本科美术论文范文

本科美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本科美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科美术论文

第1篇:本科美术论文范文

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是高师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当前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适合以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1.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各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虽然针对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制定了管理条例,且总体目标明确、管理严格。但在具体环节实施执行过程中,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管理机制不健全,出现了指导不力、管理不严的现象,缺乏严格的管理体系。在常规教学管理方面,虽然各院校教务部门也针对学生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做了整体要求,如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以及指导教师职责,成绩评定等制定了质量管理要求,但未能根据高师美术专业的特点进行管理。如在毕业创作中,指导教师的选定,构思构图,艺术形式,制作技法指导方面,在毕业论文方面的选题、开题,论文的撰写,论文答辩和成绩评价等方面,从局部到整体都表现出了这一缺陷。

2.缺乏严格有力的质量监控程序和管理过程。由于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质量监控程序不明确,职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教学效果和质量要求没有考核标准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在教务部门关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要求条例中目标是明确的,但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在制定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目标、要求、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缺乏严格有力的质量监控程序和管理要求。

3.缺乏客观的、规范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由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致使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有失客观、规范、公证现象。各指导教师评分标准不统存在着打分不够严格,得过且过,出现了评定成绩与实际水平不符,论文答辩走过场,指导教师护短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对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1.教师方面:由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考核标准弹性较大,缺乏严格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导致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未能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指导、监督不到位,从而存在着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影响了院校教务部门关于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要求,这也是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及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方面:学生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思想不够重视,有应付了事的现象,即认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与就业不能直接挂钩。因此,在创作与写作中过于依赖摄影照片和网络,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尽心尽力地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有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所以出现了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泡沫现象。由于学生的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缺少基本的学术准备,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题材、选题缺乏应有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识。这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3.社会方面: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只侧重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很少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招聘考试中也是以笔试为主,而不对学生所学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进行考察。因此,导致学生对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其创作、写作态度不严谨,得过且过,东拼西凑失范现象严重,造成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缺少必要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学术质量低下。

三、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薄弱

教育学认为,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能否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而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与文理科分数线相差甚远。在对专业的选择上,由于学生是理科不好学文科,文科不好学艺术,对美术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而是通过考前模式化,概念化的强化训练。入学后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不但文化课素质差而且专业学习也难以进步,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和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美术高考的文化分数线,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随课程进度让学生撰写论文,并在专业课实践过程中进行创作构图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彰显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高师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具有课程管理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特点。因此,加强各管理层的基本职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以考察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科研能力为目的,建立健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多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亟待重视的问题。

四、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质量管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高师美术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粗制滥造、整体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毕业创作有的利用现有的摄影照片或从美术作品中东拼西凑“临摹复制”现象严重。在毕业论文写作上有的则是多篇文章的“复制粘贴”甚至抄袭、拼凑也不是个别现象。面对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教学中的消极因素和质量下降问题,指导教师都很无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找不到很好的应对措施。在研究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指导的问题上,不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也在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质量管理这一问题的新思路。由于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撰写具有自身专业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质量管理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创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无疑是一个解决高师美术专业本科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办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应从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体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意义的真实价值。我在《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中提出“关于国外对本科大学生美术毕业创作教学的研究,所能涉猎的文献资料以及对美国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教学的考察来看,美国的大学生不写毕业论文,但是把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创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指导学生毕业创作的教学过程,而且这种指导在表述的内容上同我们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毕业创作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前提,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毕业创作的继续和深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实践环节。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主要是一种形象思维,而论文写作属于抽象思维。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是学生把自己创作的具象思维过程和成果进行理论概括。这种理论概括是学生对自己的毕业创作进行分析和抽象概括”。它包括对创作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构思创意与构图表现,技法语言与材料运用分析,艺术个性、美学思想与文化精神的传达等等,通过论文撰写阐释其审美主张与创作艺术见解在本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意义。是学生通过毕业创作实践环节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是集中体现其综合创作能力、科研水平和审美思想的创作文论,也是呈现毕业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通过本专业领域特定问题研究呈现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一种证明。因此,这样也对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的现象起一定的制约作用。

五、制定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

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方式根本转变,就业压力大是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的一个方面。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文化修养薄弱、学风浮躁,创新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文论写作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扭转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趋势,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1.建立健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实践中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对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教学进行质量管理,充分考虑美术专业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的专业特点,在加强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中,促进学生在构思、构图,形式法则,技法语言进行探索;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指导选题、拟定写作提纲、论文撰写一系列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主导作用,确立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机制。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基本主体,根据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确定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方向。在指导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求指导老师建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有效指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教学指导过程和教学管理环节,以及专业教师检测环节。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层次关系的积极作用,确立指导教师职责和质量管理目标,切实提高指导教师履行质量管理工作职能和监督作用,加强质量管理,可以较好地避免学生在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中“临摹或复制”的情况出现。

3.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评价标准。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控机制,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写作的主题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指导学生在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与搜集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切实有效指导学生解决毕业创作创意构思、构图形式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进一步确定创作构图小稿和论文写作提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提高学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是在确定毕业创作定稿和毕业论文撰写提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毕业创作大稿的绘制过程的严格指导。诸如形式美感,造型语言,创新意识,审美特征等。以及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的指导过程中,要以质量管理为准则,把指导工作抓细抓实。第三是对学生毕业创作正稿的艺术效果以及毕业论文定稿的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因此,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和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质量,彰显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的真实价值。

4.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本科美术毕业创作教学经验与理论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学美术教育起步比较早,发展较快,而且毕业创作实践教学比较切合实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国外许多大学对本科学生没有论文写作的要求,但却把毕业创作和创作文论的教学实践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实践环节、指导过程与方法、评价机制与管理模式等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创作与文论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由此可见,完善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构建高师美术毕业创作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5.合理安排艺术实践、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时间并有明确的目标。(1)以提高高师美术专业本科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为目的,从质量监控的视角透视教学环节和质量管理环节,对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构建高师美术专业为特点的毕业创作(设计)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上提前一学期进行安排,周期延长。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进行,从原来的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3)在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毕业创作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论文写作是毕业创作的继续和深化。要求学生根据毕业创作的进度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目标,如毕业创作创意构思、收集素材、构图形式与材料技法分析,绘画思想与艺术精神的表达等。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论文撰写做到有感而发、有悟而写,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创作实践能力与理论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第2篇:本科美术论文范文

问:从华南农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到美国湾区工作的别墅景观设计师,是一段怎样的经历?

李昊洋:很荣幸能够参与这个对话。我从华农本科毕业后就加入了科美景观设计公司,遇到很多很优秀的公司和同事。之后在伊利诺伊州香槟分校修读景观设计学硕士学位,2015年一毕业就加入了Bernard Trainor Associate(BT+ A)这间专门从事别墅景观设计的公司。我们公司在美国西海岸的湾区非常著名,专门为花园预算超过一百万美元的别墅业主提供服务。我接到BT+ A的邀请时,没有太多犹豫就决定加入。一方面是认可公司的理念,对公司的设计能力和出品心悦诚服,每一个项目都是将客户本人的性情和现场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杰作。另一方面是BT+ A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为公司的项目A算一般非常高,从购地阶段起就开始为客户提供服务,景观设计的切入时间很多时候比建筑设计还要早得多,为景观设计师带来很大的话语权。这些条件都非常吸引我。当然,真正工作了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这里的工作模式。有别于我过往工作和所了解的一般大公司以设计团队为单位、分部门的协作模式,BT+ A要求公司每一位设计师去独立完成设计项目大大小小的每一个环节:视察现场,与业主交流并完成设计,与其它不同专业合作,公司内部对设计的审核,修改和深化,选苗,报批,施工图绘制,施工现场监理等,通通都要参与。

问:研究生阶段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你现在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帮助?

李昊洋:研究生阶段让我获益最多的是一个在伊利诺伊州丹维尔市(City of Danville)的河滨设计项目。很荣幸这个项目得到伊利诺伊州景观设计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llinois Chapter)的认可,为我赢得了年度学生设计荣誉奖(IL- ASLA Student Honor Award)。这个项目令我深刻地体会到一点:要做好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师一定要和使用者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这个机制不仅要包含最终设计产品的对话,更重要的是在设计过程间保持不断地对话和互动。要令每一位使用者明白,我们在为他们服务,他们的所有愿望和所有需要都会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得到考虑和反映。没有他们的敞开心扉和帮助,设计将是没有根基的,不仅设计本身无法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我们的专业和付出也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良好的对话机制正好也是我现今从事别墅景观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所以特别想分享给大家。

问: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相关的项目背景?

李昊洋:这个项目是由伊利诺伊州丹维尔市政府的规划部门(City of Danville: Public Works and Urban Services)牵头的河滨公共项目,希望通过新河滨景观的建立以活化正在消亡中的老城区。丹维尔市是一个人口只有33 027人的美国中部小城,位于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的边界处。小城的老城区毗邻一条名叫弗米利恩河的季节性河流(Vermilion River)。历史上,曾经在该河出现过的盐水温泉在1819年吸引来了第一位白人定居者。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小城因为其丰富的煤矿资源得到发展并繁荣起来。但在十九世纪的末期,亦因煤矿资源的消耗殆尽而遇到经济瓶颈。在该市的煤炭产业倒闭后,丹维尔城从1970年的人口高峰42 570人直至今天人口都在流失。超过半个世纪的人口负增长对于在中国长大的我当然难以想象,但这正是很多美国中部小城市正面临的迫切现实。该市老城区的现状就更为棘手了。由于经济活动的持续削弱,老城中,与主街相邻的Walnut街和Hazel街两侧的建筑空置率很高(图1),时常能看到破烂的窗户和日久失修的建筑大门,夜间的治安也很差。

为了寻找合适的途径活化老城区,丹维尔市政府委托了我们学校的应用美术学院(College of Fine and applied arts)成立一个横跨规划、建筑和景观的多专业团队进行综合性的概念设计,希望为丹维尔活化老城区这个长期性目标提供合理的方案,而我当时是景观部分其中一个方案组的组长。

问:你提到的对话机制目的是什么?能否具体说明这一机制的内涵?

对话机制在公共项目方面的建立是为了增加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并把公众带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目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增加公众参与度,完善设计并最终赢得公众对项目的支持。因为在美国,税收分为联邦税、个税、州税和地方税等不同部分。而地方性公共项目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税。要完成一个新的地方性公共项目,政府必须首先提案,并计算下一年因此而需要增加多少地方税税收,再由该区居民投票表决。故公众参与在美国的公共项目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受委托的设计机构一般需要选取并建立合适的对话机制提升公众参与度。

这里必须明确对话机制的实质内涵。建立对话机制,增加公众参与并不意味着设计完全以居民意见为导向。对话机制的核心目标是让公众清晰了解设计机构对项目的整个决策过程。设计机构要大范围地向公众收集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观点,并展示在设计过程中,一部分意见是如何被充分地反映到设计中。另一部分意见又是因为何种原因需要作出妥协。而且,收集意见、展示决策过程和设计成果并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随着项目深入而分阶段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当然,选取不同的对话机制会导致不同的居民参与度。假设某地方政府委托设计机构提供不同的方案供居民选择,这样的居民参与度是很低的,因为居民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没有发声的渠道,也不了解整个决策过程。相比较而言,若设计机构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的公众参与活动,让每位居民和各个相关组织提出自己对项目的意见和观点,公众参与度就会大为提高,很容易赢得当地居民的支持,让项目顺利进行。

问:你们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建立这一个对话机制呢,对话机制又如何影响了你们的设计?

设计还没有开始,市长和政府人员就在政府官网和市里的各个信息传播点向小镇居民传达这个项目的信息,让所有居民都清楚明白这个项目的目的和必要性,受委托的设计师们要来了,设计过程需要大家的通力协助。而且,早在2015年的夏天,三位规划专业的研究生同学已经受邀请到丹维尔市的规划部进行相关工作,并了解政府项目的工作流程。

故项目一开始,规划专业的同学已经为我们做好了一整套关于丹维尔城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在教授Amita Sinha (1989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现为伊利诺伊香槟分校景观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景观)的建议下,我们设计团队开始了与公众第一阶段的对话,目的是希望了解丹维尔居民对河滨区域乃至城市整体的认知情况。当时我和几位同学采取凯文林奇的城市地图研究方式,到老城区采访居民,让居民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城市地图。由于政府的项目信息及时充分,我们非常顺利地采访到十多位有代表性的居民(图2)。通过研究和Ρ雀鞣菔芊谜咚绘画的城市地图,包括城市景物印象的强烈与否,路径长短与否,和针对各种所绘信息的正确性去探讨市民脑里面真实的城市映像(图3)。

经过分析我们总结到,居民对河流南面的城市印象一点也不强烈。结合历史,弗米利恩河虽然在早期养育了丹维尔城,却又因为河流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缺乏过河的通道而阻碍了城市向河流南岸发展,令其城市化不停向北。北面的居民离老城区越来越远,自然就会自建新的社区中心,导致经济活动向北移,最终令老城区出现城市空洞化的现状。如果设计能够合理利用河岸边的自然环境,建立有吸引力的景观带和活动场所,并提供过河通道,将能重新把人流导向老城区,加强经济活跃度。由于市政府在河流两侧拥有大片土地,修复河岸景观一方面能带来地价提升以持续支撑项目支出,另一方面,新建的过河通道能为河南岸的景观和未来居住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第二阶段的对话是和城市的居民代表、各行业的代表,以及感兴趣的居民进行的设计讨论会。在会议中大家畅所欲言,我们在聆听的过程中,现场把大的景观概念勾勒出来作出讨论,尽我们所能把各行业的意见充分考虑并糅合到一起。我们也向各参与者阐述了我们对于城市映像的研究结果,建立河滨景观,过河通道以及未来河流南岸发展的重要性(图4)。

需要着重提出的是,除了通过活动与居民对话,我们还观察项目在网上的舆论导向(图5)。要营造一个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设计师需要尽可能快和全面地把设计想法和决策过程及时地传达开来。虽然无论如何努力,网络上总会有反对的声音,但这也正是完善的对话机制建立后能够为设计师带来的宝贵反馈。通过对话,对项目的误解也能得到消除。

然后是当设计雏形初现的时候与委托方丹维尔市政府进行沟通。市长和相关的政府成员来到设计室,听取了我们在收集了各方意见后所作的设计概念并发表他们的见解(图6)。在综合各市政单位的意见下,我们设计团队再有根据地进行设计调整。

在概念设计经调整成型后,我们开始组织第三阶段的对话。设计团队和市政府通过网络邀请每一位居民参与一次完整的概念设计的展览会(图7)。展览会中,我们设计团队向所有居民展示整个概念设计的意图,解释概念设计背后的整个决策过程,争取得到居民的认可,并收集意见为下一步调整作准备。展览会中,我看到很多之前参加过设计讨论会的居民,也重遇很多因为做城市地图调研而相识、并开始对这个项目产生兴趣的朋友。姑莫论每位到场人士是否认可我们的设计方案,但至少无一不感激我们长时期的付出和努力。整个设计团队所作出的不同设计方案亦在展览会后上传到专门为这个项目而设的网站上供大众阅览。

可以说,从最早期的调研到最终成型的设计作品,丹维尔河滨项目的每一步都按照着计划好的对话机制去进行。我认为,这个机制从两个方面提升了这个设计。一方面,充分地与使用者的对话避免了设计离地,因为设计的每一笔都“画”在了使用者的意见和反馈范围内。好项目与坏项目的区别点并不在项目最终的效果是不是很“酷炫”,而是有没有做到每个位置都设计到受众的心坎里。另一方面,这一机制能够为设计争取到最强大的经济及舆论支持,尤其是当设计作品较具争议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在设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这对设计作品、受众、设计师本人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问:请介绍一下伊利诺伊州丹维尔市的河滨设计项目的思路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