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高效协作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协作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协作方法

第1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实训类型;实训方法

新世纪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面临许多困惑,我们仍不得不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技能低下,难以适应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积弊严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状依然故我,教学改革停滞不前。到底应用写作教学改革路在何方?人们对此感到迷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主持了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确立了以实训教学为中心的基本取向。在前期研究成果中,笔者深入探究了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实训教学改革的系统观,在此,拟就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的类型、实训教学的方法进行专门探讨。

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的科学内涵是:与应用写作理论教学紧密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它注重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仿真的写作情境,以各种单项的、综合的应用写作技能训练为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中所需的应用写作技能,增强其综合素质,发展其健全人格,使之成为应用型的高技术职业人才[1]。了解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各种类型、方法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在实训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各种写作的实训类型和方法,增强写作实训的效果。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可划分不同的类型和形式。

1 按实训教学的场所分

课堂实训:写作实训教学活动主要在教室内进行。通常与理论教学穿插交叉进行,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既可系统、高效地传授写作的理论知识,又可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实际训练;此外,对实训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训练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是单项写作技能的训练,也可以是综合写作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进行写作训练。其不足是虚拟性太强,与社会现实、实际的职业工作尚有较大距离。

校内实训:写作实训活动主要在校园范围内进行。其具体的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如让学生就校园发生的某一热点事件进行采访调查,写作校园新闻或调查报告;介入校园文化建设,编写版报、为广播室、校刊等学校媒体撰写稿件等。这是介于课堂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的训练形式,既贴近学生身边的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为学生所熟悉,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又可补充课堂实训虚拟性强,现实感弱的不足。

校外实训:写作实训活动主要在校外社会环境或职业工作场所中进行。这是真刀真枪、名副其实的实训形式,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技能。校外写作实训教学的理想目标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写作实训基地,但由于写作活动具有智能性、个体性的特征,目前看,这种实训方式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对学生写作活动也难于监控,容易流于“放羊”,但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训形式,是实训教改努力的方向。

2 按实训教学的时间分

课内实训:与课堂实训基本一致,教师对写作实训活动可进行全程监控,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实际的写作案例,指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单项、综合的各种写作训练。

课外实训:既可以是校内的实训,也可以是校外的实训。从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开课情况看,大多在36――60个课时之间。这样有限的教学课时,光靠课内实训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写作实训活动,必须推到课外来完成,这既利于拓展学生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也利于促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课外实训要解决好的问题是,对学生写作活动的有效监控、指导,如何减轻教师对学生习作评改的负担。

3 按实训教学技能的难度分

单项实训:这是把完整的写作技能、写作过程分解为相对简单的技能、写作环节的训练形式,其训练难度相对较小。如阅读分析技能、摄取材料的技能,提炼确立主旨的技能、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技能等等。单项实训可降低训练难度,缓解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为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作好铺垫。

综合实训:这是把各种写作技能、各个写作环节有机结合,协同完成写作任务的训练形式,其训练难度较大。综合实训既可仿真模拟,也可实际操演,如为学生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或布置某个现实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写作知识、所掌握的写作要领,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实训教学的落脚点,所有的理论教学、单项训练,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的写作技能。

4 按实训教学组织的形式分

个人实训:大多数的写作实训都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的,写作活动具有个体性、智能性的特征,写作技能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只有通过激发个体参与写作实训的兴趣欲望,通过个体的心智操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小组实训:这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的训练形式。按建构主义的现代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的互动、协作和交流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在应用写作实训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将学生划分为实训小组,让他们在实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分工合作,协同完成写作任务,这符合现代学习和现代教学理论,既有助于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又利于培养其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按实训教学的方法

病文诊治法:给学生提供存在问题和毛病的应用文章,要求学生运用应用写作知识对病文进行诊断评判,分析指出其毛病和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或对病文进行修改。这是将写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写作技能沟通起来的一道桥梁,学生经常进行病文诊治的训练,对增强其文体感、语感,感悟写作门道大有裨益。

情境创设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真实再现现实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写作某一应用文体解决面临的问题。如公文写作训练,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了某一重大问题,无权擅自作出决定,或遇到某一实际困难需要上级给予支持,要求学生正确选择一种公文文种(请示),写作公文,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角色扮演法:这比情境创设法更进了一步,不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而且还指定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扮演某一角色,设身处地站在这一角色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最终通过写作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如进行经济合同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买卖双方,站在所代表商家的立场上,就合同的条款进行协商交涉,最后将协商结果写成规范的合同文本。

实战演练法:让学生亲临工作现场、实践一线,真刀真枪进行写作活动,其写作行为将直接对现实实践、工作实际产生影响,应用写作的实用价值可以鲜活地表现出来。如物价上涨了,让学生亲临农贸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向物价管理等相关部门提出抑制物价上涨的建议对策。这种抱着实战目的所进行的写作演练将学生置于一定的压力之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实际写作技能的提高。

任务驱动法:先给学生提出一定的写作任务,让其带着写作任务自学教材中写作理论知识,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必具的写作要领,使其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定向于写作活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其写作的问题意识和对象意识,增强其写作的欲望。

各种实训教学方法尽管形态各异,但都应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自觉地将写作理论知识、写作规律、写作要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通过实际的写作训练,最终增强应用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第2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下面是我带领学生在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与学生一起写对联、评对联、修改对联的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展示2008年全国高考重庆语文卷第十九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第19题是: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

参考答案是:

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 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二、学生品评参考答案

学生一致认为参考答案是一个对偶句而不是对联。原因是其平仄为:

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三、板书学生写的对联

1 云追祥云登珠峰 2 祥云圣火登珠峰

虹贺圣火架天空 白云彩虹贺奥运

3 白云留恋祥云圣火 4 白云恭精神永驻

彩虹祝贺奥运吉祥 彩虹贺圣火不熄

5 白云一路随行 陪圣火登峰

彩虹不甘落后 为奥运添彩

四、和同学们一起来品评、修改以上几副对联

第一,品评修改第一、二幅“对联”。

云追祥云登珠峰 虹贺圣火架天空

祥云圣火登珠峰 白云彩虹贺奥运

这两副对联符合题目拟人的要求,但不能把圣火登顶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动感不强。问题在于“登”“架”“追”“天”几个词用得太重太实。所以需要通过“炼字“来解决。将“追”改为“护”,“登”改为“跃”,将“架”改为“舞”,将“天”改为“苍”。再者“圣火”“祥云”意思一样,出现对联“合掌”大忌。可将第一联的“祥云”换为“圣火”。

即为:云护祥云跃珠峰 虹贺奥运舞苍穹

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修改后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但读起来缺少韵律美。问题出在不合对联的平仄规则上。上下联不是“仄起平落”而是“平起平落”。上下联平仄不相对,旬内平仄也不交替。

要使句子符合平仄或押韵的规则,可采用调整词序、调换词语或增加内容的方法。

(一)调整词序

云护圣火珠峰跃 虹贺奥运苍穹舞

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

词序调整后,较前句节奏感更强。但却成了“仄起仄落”,且上下联平仄不相反。读起来不优美。调整词序还没有达到对联“仄起平落”的要求,可以再考虑调换词语的方法。

(二)调换阔语

同学们建议将“珠峰”调换为“珠顶”,并调整语序。

即为:云拥圣火跃珠顶 虹贺五环舞苍穹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平

这时只需将“跃”这个仄声字换为平声字就基本符合对联规则要求了。将“跃”换为“燃”。

即:云拥圣火燃珠顶 虹贺五环舞苍穹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平

这副对联符合写作的要求,有意境,表现力强,虽上下联的第六个字平仄相同,但仍不失为一副好对联。

这时有个学生受到启发送上一联:

珠峰圣火燃 四海无环舞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

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气势,有意境,读来响亮,是一副很好的对联。

(三)增加内容

将上下联增加内容,使之成为长联。长联的韵律要求相对宽松。改写成:

圣火燃球峰 四海同庆 彩虹舞苍穹 五洲共喜

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

长联(八字以上)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平仄应相反。上下联逢双位置的字应尽量平仄相对。这副对联韵律有问题。那么,只需将节奏点上的“峰”改换为“顶”,使其平仄相反。另将“共喜”改为“齐迎”。即为:

圣火燃珠顶 四海同庆 彩虹舞苍穹 五洲齐迎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

分句的尾字平仄相反了,结果却出现了“三平尾”(上下联最后三个字不能均为仄或平,若出现这种现象就叫“三平尾”或“三仄尾”),下联的意思也不明。有同学建议改为:

祥云恋珠顶 四海同庆 归家梦醒

彩虹舞苍穹 五洲共迎 奥运成功

虽然上下联最后一节对仗不好,但内容更丰富,意思更连贯了,也可算是一副较好的对联了。

第二,品评、修改第三副“对联”。

白云留恋祥云圣火 彩虹祝贺奥运吉祥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一联,由于“彩虹”声调是平仄,无法调换,调换就会影响内容,所以不用考虑。只需将“祝贺”调整为仄平的词语“远播”与上联平仄相反即可。即:

白云留恋祥云圣火 彩虹远播奥运吉祥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第三,品评、修改第四副“对联”。

白云恭精神永驻 彩虹贺圣火不熄

这一联内容不具体、不明确,这是对联一大忌。不好修改,就重起炉灶。有同学送上一副对联:

圣母擎圣火 珠峰捧祥云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

这副对联韵律优美,符合对联平仄规则,但上下联意思相同,有“和掌”之嫌。

第四,品评、修改第五副“对联”。

白云一路随行陪圣火登峰

彩虹不甘落后 为奥运添彩

平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

这副对联,一是不符合平仄要求,二是许多词语用得生硬,三是上下联前面部分不对仗。若将上下连对换,其节奏点上的平仄刚好相反。

同学们建议修改为:

天路白云驻 珠峰圣火明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3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教学;方法

英语技能是国际化社会非常重视的一项技能,而高中阶段是培养、发展学生英语技能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如何培养和发展起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是高中英语教学之中的一大难点和一大重点。而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直接关系着高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在高中英语教学之中的实际经验进行简要论述。

一、扭转观念是开始

“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教学培养的四大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英语能力。而由排序我们会发现,英语“写”的能力是最难获取的。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发展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之中,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精力放在英语的语法教学、语篇教学之中,以获取英语高分为最高目标,却往往会忽视占分值较少的写作教学工作。这样的一种情形使得在某一定程度上,教师形成了轻写作的意识,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观念之中的写作教学观念不断被淡化。

因此,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要想做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转变观念。转变观念不仅要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还要转变学生写作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够从思想源头上摆正写作教学的认识。

通过转变观念,教师和学生才会认识到写作能力的发展直接建立在英语其他能力的基础之上,也直接影响着英语综合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取得。因此,写作这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要想取得有效性的教学就一定要转变观念从而为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多阅读勤积累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可以写出优秀的英语文章,就像一个小孩不可能还未学会走就会跑。

所以,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多多进行阅读,并且多多进行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发现别人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别人的文章精彩点在哪里,吸引人的得分点在哪里。在这种分析、辨别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积累,将自己看到的、学到的好东西记录下并且时常拿出来温习。这样才能够为写作的开展和事件积累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此外,通过阅读美文和别人优秀的英语作文,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差距所在,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模仿。在不断的模仿之中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和行文方式,这样才可以从实质的意义上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实现有效性的教学。

三、勤背常写练苦功

我们常说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时这门学科并没有太大的技巧,而需要学生勤加努力。而写作能力的发展则是一个综合了词汇、短语、句式等诸多内容的综合性能力。所以,在英语写作教学之中就一定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多背多写,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够真正地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在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学生要多背,主要是背诵一些高级的词汇、精彩的短语、经典的句式。所以,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

admittedly,应当承认

unshakable duty,不可推卸的义务

a reliable source of information,可靠的信息源

in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环保(的)

to some extent/ degree / in some way,在一定程度上

an irresistible trend of…,……的必然趋势

以上词组是笔者在历次的考试和写作训练之中随意挑选出来的几个词组,而这些词组其实在高中英语写作之中是常用的词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加总结这些内容,并且在总结的基础上勤加背诵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必然能够获得加分。

获得积累还需要将这些积累积极地运用到写作之中,多多运用才能够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在写作教学之中,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去写。在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

英语写作技巧的获得必须要在写作训练不断地获得并强化。所以,在写作训练之中,教师就要注意将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审题—谋篇—写作—检查”,还有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书写整洁、卷面清晰,如何正确分段,区分大小写,注意正确的格式”。

通过这样系统的教学灌输写作的技巧,并且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和点评。学生才能够将写作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而这些写作技巧在训练之中被强化,在教师的点评之中不断获得深化和提升,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小结

英语写作教学无疑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难以攻破的教学难点。当然还有很多有效性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值得探究和寻找。笔者也坚信,只要能够积极地从教学实践之中加以总结,就一定可以获得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饶明汪.新课改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分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J].2013年第8期

[2]雷艳华.三案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课堂写作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J].2013年第1期

第4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这们课程是我院文秘、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新媒体写作及其规律的跨学科、宽领域的新兴交叉课程。(3学分,48课时)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我校文化创意专业群服务,适用于文秘、编导两个专业,属于人才培养模式里的职业基本技能模块,是写作工具课程,为后续写作类、策划类课程,如《应用文写作》《文案写作》《广告策划与传播》等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写作的相关概念和现象,掌握新媒体写作区别于传统写作的特有规律。

2.能力目标:在对新媒体写作熟练认知的基础上,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创新思维,熟练运用新媒体进行写作。

3.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写作职业素养,做遵守网络伦理的高素质新媒体写作者。

二、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11年,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创学院“信息传播与策划”专业成立,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专业教学计划在二年级开设了《新媒体写作实务》课程,并且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打造。第一轮课上完,学生反响良好,于是在2012级学生中,继续开设这门课程;2013年,文化管理系的文秘、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基础写作》课更换为《新媒体写作实务》课程。此课程从2011年开设至今,已有三届学生。课程内容较新,符合时代潮流和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兴趣浓厚;授课地点均安排在机房,理论和实践比例为1∶1,注重学生现场写作能力的培养;每届学生均建立了写作交流平台――课程写作博客、微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强;考核方式以过程式网络考核为主,客观科学,符合课程特点。

存在问题:教法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参与度不够;学法方面,课程的新媒体特色体现不足;考法方面,考试使用传统的纸质考试方式,不能凸显课程的网络化特色。

三、教学条件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目前国内尚无新媒体写作实务方面的教材,仅有一本《网络写作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编马宝民)最为贴近,因而本课使用的是这门教材;另外一本学术专著《新媒体写作论》(浙江大学出版社,何坦野主编)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目。因而,本课亟需自编一本《新媒体写作实务》自编教材。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扩充性材料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辅导,作为自学的必要补充;二是开阔学生视野。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课程组还为学生精心选择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写作论》《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等一系列教学参考书目,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阅读范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后扩充阅读为辅的互动循环的良性教学过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在设计之初就将实践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采用理论实践1∶1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引领、能力为本位”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在文科教学实践中独树一帜,教学效果得到了同事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意写作思维、能熟悉运用新媒体进行写作的高素质学生。

课堂教学之外,笔者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与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广电集团、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及无锡几家新媒体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职场模拟写作操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新媒体创作比赛;开通网络写作平台,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在博客、微博、网络文学网站上进行写作,有些学生成为网站的签约,有些学生能够为一些企业进行微博、博客网络营销,培养了一批将文学产业化的学生。

(四)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组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实习指导、练习题及按各章节教学进度书写的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授课用的课件等都上传到天空教室。集多媒体教材、文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为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供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创造条件。

1.建立了班级写作博客,作业、素材、教学资料等都上传到此博客,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是平时成绩考核的一个依据。

2.师生互加微博、互为粉丝,课下能及时交流,实现即时互动。

3.将教学资料上传到学院天空教室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后自学。

(五)拓展教学环境――支撑课程的社团

成立于2010年的享创传媒社团最初创设的初衷就是跟《新媒体写作》课程互为支撑和补充。

1.课程指导社团。用课程理论指导社团学生进行创作,授课学生大多参加享创传媒社,在社团各类创作中,充分使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创作,这样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2.社团反哺教学。社团学生创作的优秀剧本、微电影、微信刊等成为课堂教学的丰富案例资源,学生通过在社团创作实践,进一步加强和升华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

四、改革思路

新媒体写作是主体以新兴媒体为写作载体,在网络、移动、户外虚拟平台上进行互动式的写作行为和活动过程,本课程内容的侧重点是网络写作实务部分。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网络新闻写作、网络新闻评论写作、网络广告写作、网络博客写作、网络文学写作。

课程内容紧扣“网络”二字,改革前,基本还是按照传统写作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也引用了博客等网络教学平台,但是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体系。因而,要想充分体现课程的网络化、互动性特点,必须设置一套健全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因而,将本课程的改革侧重点定为网络化教学方法改革。

五、改革内容

(一)课改重点:网络教学平台和方法的构建

此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进行写作,因而我们的授课方式要体现课程特征,从教法、学法、考法三个方面都要体现网络化,因而要打破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方法。

(二)课改创新点:“平台网络化+交互即时性+资源开放化”的网络教学方法改革

1.平台网络化。

建立网络写作博客、微博作为课程教学平台,学生每次作业、课程教案、ppt、习题、素材都上传到班级写作博客,体现课程的新媒体特点。

2.交互即时性。

师生在博客、微博中互加关注,互为粉丝,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了最新博文,大家在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并且可以马上进行评论。

3.资源开放化。

课程资源平台是建立在全国知名网站新浪网上,因此我们的资源是对外开放的,接受外界的考核和监督,任何人都可以对我们的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学习我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三)具体改革内容

1.教法。

“六步”网络化教学方法: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理论讲解――指导实践――网络评论――总结提升。

案例导入,即每次精心选取一个最新的经典范例,让学生对该文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任务驱动,即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力下,认真听教师讲解理论;理论讲解,即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要点,用来指导学生的写作;指导实践,即学生当场写作,教师巡回解答问题;网络评论,即课后教师、学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网络点评;总结提升,即上课前对上次大家的作品及评论进行系统总结,实现理论升华,并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

以上六步,每一步都简单易行、落到实处,可操作性强。

2.学法。

采用案例思考、任务驱动、理论学习、现场写作、互动交流、理论升华“六步”网络化学法。课后自主学习用好课程博客、微博、网上在线交流、相关网站链接、历届优秀作品、讲课视频、教案课件等多种方式。

3.考法。

建立完善的网络化过程式考核体系。

六、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改革后的该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以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媒体写作技能为根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在教学、学法、考法上都凸显了课程的网络特色。

教法上:“六步网络化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并随时跟师生进行网络交流,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新媒体写作理论素养和实际写作水平。

学法上:学生通过课堂听理论、现场写作、课后互动点评等方式不断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考法上:通过过程化、网络化考核能科学客观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对考试结果的有效性、客观性一致认同。

七、下一步改革目标和设想

(一)整体建设目标

通过两年努力,计划将本课程建设成为一门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科学、完整,教学手段与方法先进,课程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校级课改课程。通过主讲教师带领项目团队做课程的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今后冲击校级、市级精品资源库做好准备。

(二)具体目标

1.构建网络化、开放式教、学、考体系。

2.完善教学大纲模块内容,使课程教学大纲与企业用人需求衔接一致。

3.编写《新媒体写作实务》讲义。

4.学生优秀新媒体写作作品汇编成册。

第5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良好的态度能够帮助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潜意识里帮助一个人重视某个事件进而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因此,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都必须要端正态度。

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英语写作这个部分的学习,要树立起正确的认识。这是进行英语有效性写作的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难以用重要两个字来表达。当然,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态度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拿出一些典型的事例,这么做的目的也不仅仅在于刺激他们的神经,关键在于能让学生明白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作是学习的输出环节,也是比较高级的一个环节,可以很好地体现学习的能力、水平以及自我价值。

二、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高中英语的写作中很多的内容都是小细节的内容,如,一个单词的拼法,写作的基本格式,不同题材的处理方法,不同写作要求的细致要求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写作中非常容易忽视的。而这些都和学生既已形成的写作习惯有关系。在面对一个作文题目的时候有下面几个步骤:

1.认真审题,不要怕会花掉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只有认真审题了以后才能准确到位地确定是命题作文还是开放性作文或者是半开放性作文,还有就是较难的就是话题作文和漫画类作文。

2.找出题目中提供的基本信息,有哪些内容是在作文中必须要涉及的词汇,有哪些是不可以出现在作文中的;考卷本身提供了哪些词汇,如何合理地使用。

3.根据题目要求自己清楚地列出一个写作的提纲,包含了作文的题目、作文基本的行文结构。根据所要完成的作文类型,不同程度地细化该提纲。所列的提纲尽量做到清楚、切题,便于自己用句子来表达。

4.根据自己的草稿从自己的词汇库和积累库中找出能够派上用场的词汇、短语、句式、语法结构等,做合理的安排,不滥用某些词汇、句型,不要以为某些句子是万能的,张冠李戴不是高品位。

5.写作文。用心写作文,正视中英文表达的差异,避免母语在写作时可能会带来的干扰,这很重要,也许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也很难做到,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

6.美化作文。通过阅读自己的作文,做反复推敲,尽量使用一些合适的所谓的大词大句,准确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

三、多阅读多积累多练习

要让学生写好英语作文,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多积累多阅读。在阅读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分析别人的行文结构和章法,然后再进行模仿学习。

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读物,此外,也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基本的阅读材料,还可以订阅一些英语杂志,如《英语角》《英语学习报》,放在教室里以供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传阅,并且进行交流。

学生在阅读中看到某一些好的词汇,好的短语甚至是一些句式都可以进行摘录。摘录后学生时不时拿出来翻阅,就可以加深对积累的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了。例如:

1.常用的连接词:first,for one thing……for another……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not only……but also……

2.表示时间顺序:afterward,immediately,at the same time,meanwhile,suddenly,at that moment。

3.常用句型:

A. in order to:Jack got up in order to catch the early bus.

B. so……that:It is so hot that none of us can fall asleep.

C. As far as I can see: As far as I can see,nothing can stop our intention.

第6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01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aspirin clopidogrel in th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with non-atrial fibril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ed 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TIA with non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vided two groups from March 2011 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control group (19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37cases). Control group was administered aspiri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was administered in treatment group.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rate of recurrence of TIA, cerebral infarctio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erythra, and cerebral hemorrhagic during 90 days. Results Rate of recurrence of TIA was 42.1%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P=0.004). Rat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26.3%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5.4% in treatment group(P=0.038). Rate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was 10.5%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57). Rate of erythra was 5.3%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82). There were no occurrence of cerebral hemorrhagic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midst and high-risk TIA patients with non-atrial fibrilation.

[Key word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ntiplatelet;Therapy

短盒阅匀毖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研究显示,首次发生TIA后,约10%~20%的患者在9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大多数的脑梗死事件发生于48 h以内[1-2]。因此,对于TIA患者及时诊疗在临床上至关重要,该研究组对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中高危TIA非心房纤颤患者做了一次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TIA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收集自2011年3月―2015年5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非心房纤颤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按Johnston 等提出的ABCD2 评分对入选的TIA患者进行评分:①年龄:1分,≥ 60 岁;②血压:1分,TIA发作后首次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③1分,糖尿病;④临床特征:2分:一侧肢体无力,1分:言语障碍、但无肢体无力;⑤症状持续时间:2分,≥ 60 min,1分,10~59 min。ABCD2 评分7分[3]。TIA 患者根据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程度分为:低危组:0~3 分,中高度组:4~7 分,然后对中高度危组56例患者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阿司匹林组(19例)、治疗组(双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37例)。

排除标准:心房纤颤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患者史;出血性疾病、胃溃疡患者;经头颅MRI/CT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

1.2 临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对病因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高血压,血压的控制为收缩压

1.3 疗效评定

观察90 d治疗期间TIA复发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

1.4 安全性评定

观察90 d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皮疹、脑出血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水平、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症病史、吸烟史、房颤史、入院时血糖值、BMI指数、ABCD2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TIA复发、脑梗死事件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对照组TIA复发率为42.1%、治疗组TIA复发率为8.1%,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26.3%、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5.4%,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90 d不良事件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0.5%、治疗组TIA胃肠道发生率为8.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对照组皮疹发生率为5.3%、治疗组皮疹发生率为8.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出血,见表4。

3 讨论

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相关,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TIA在中国的发生率尚未有报道,不过根据国外的研究,预计中国的发生率为2/106,TIA患者增加了随后的脑卒中风险,如果没有预防措施,约10%~20%的患者在9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大多数的脑梗死事件发生于48 h以内[1-2],TIA患者每年发生严重的血管事件的机会是4%~16%[4]。

因此,及早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迅速控制TIA,防止脑梗死发生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则。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心源性栓子卒中二级预防主要措施。目前国内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能够阻断血栓素A2合成,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活性。阿司匹林其他作用包括介导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以及参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过程。故阿司匹林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常规处方用药,在一些二级预防试验中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19%[5]。氯吡格雷作为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协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6-7]。在2014年AHA/ASA指南中,对于微小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已慎重推荐24 h扔杷抗血小板疗法[8];而在2013年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中尚没有推荐双抗血小板治疗[9]。

近期Wang YJ等[10]在国内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高危TIA及微小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前者脑梗死发生率为8.2%,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3%,后者分别为11.7%、0.3%,其结论为对于微小急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减低再次脑卒中的风险,同时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在该研究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组比较,能显著降低TIA的复发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方面:如皮疹、胃肠道反应、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与之相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治疗90 d后,双抗血小板组脑梗死发生率5.4%,阿司匹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为研究对象为中高危TIA非心房纤颤患者所致可能较大。

综上所述,双抗血小板疗法治疗中高危TIA非心房纤颤患者是有效的,且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Redgrave JN,Courts SB, Schulz UG,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acute ischemic 1esions 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clinical predictors of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Stroke, 2007,38:1482-1488.

[2] Kleindorfer D, Panagos P, Pancioli A, et al. Incidence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Stroke, 2005,36:720-723.

[3] Johnston SC.Rothwell PM.Nguyen―Huynh MN,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I.ancet,2007,369:283-292.

[4]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 BMJ,2002,324:71-86.

[5] C Baigent,L Blackwell,R Collins,et al.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09,373(9678):1849-1860.

[6] Wang Z, Xu C, Wang P, et al. Combined clopidogrel-aspirin treatment for high risk TIA or minor stroke does not increase cerebral microbleeds[J]. Neurol Res, 2015,37: 993-997.

[7] Zeus T, Ketterer U, Leuf D, et al.Safet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2016,105:356-363.

[8] Kernan WN, Ovbiagele B, Black HR,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2014,45: 2160-2236.

[9] Kern R, Nagayama M, Toyoda K,et parison of the European and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J]. Cerebrovasc Dis,2013,35: 402-418.

第7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也走过了艰辛的10年。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从最初的没有教材到类似软件说明书的教材再到倡导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材,可以说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质的飞越。但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作者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高效活动的问题越来越被突显出来,一堂优质的、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就是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成果,教师讲得再天花乱坠,如果一堂课学生什么也没学到,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因此,如何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地组织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就成了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一根标尺,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如何高效组织学生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高效组织;建构理念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122-03

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笔者经历了就教材教教材到任务驱动式教学再到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但无论哪种方式,最终教学效果都要落到学生身上,即要看在这堂课上学生活动开展得怎样,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参与并动手上机完成。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在提高课堂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高效方面应把握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的参与、合作、互助,教师与学生的协作,课堂情境的创设、课堂中的分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还体现在一堂课结束后学生是否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并期待下次课很快到来的那种期盼情感。

一、关键是教师能否具备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意识

教师一定要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念,即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其次,应具有分析、研究、巧用教材的方法与能力,也就是以教材为蓝本,灵活使用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设计课堂情景导入、学生活动的技巧等。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家庭电影我编辑》这个单元时,恰巧赶上学校科技文化节,笔者将现场录像截取后利用绘声绘影做成简单的影片后播放给学生观看,当他们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精彩的表演后,立即欢呼雀跃,对绘声绘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可想而知,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又如:在学习《生成家长会请柬》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景环节来导入:在上课开始,将事先准备好的二十张没有姓名的纸质贺卡分给两位写字速度快的学生,然后在电脑上利用本节课即将要学到的“邮件合并”知识与他们进行比赛,看谁先写完二十个学生的姓名,结果可想而知,用电脑没用一分钟就完成了操作,而负责手写的学生还在一笔一划地写着。这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求知欲立即显现出来,这给本节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又让学生分组探究邮件合并的方法,并作提示。看哪一组做到又对又快,最先完成的还颁发“制作小能手”证书,有竞争同时有奖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因此,通过在社会、学校、家庭等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构建任务情境,教师就可以展开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并积极参与到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师还可以建构出更多的诸如游戏情境、生活情境和任务情境等来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更加高效。

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习小组之间能否有效协作互助是学生活动是否高效实施的前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课堂中的协作互助方式始终要贯穿于活动案例的提出与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中。因此,协作互助是基础,是能否实现学生高效活动的前提。

例如:在笔者经历过的一堂信息技术优质课中,教师在布置相关任务后,有几位学生很快完成后开始玩起了游戏,而其他同学却不知从何做起。而在另一课堂上,学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整节课教师都在应付此起彼伏的提问声,一堂课很快就要结束,教师还在不断地为学生的提问而来回奔波。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低下。以上两种现象都体现出教师没有有效开展学生活动,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就是要采用上述的各种协作方式并进行分组,让完成任务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帮助组内不会做的同学或者回答他们的提问。这减少了教师的多余、重复性的工作,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制作我的动画》这节课时,为了提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有效协作,将学生分成五组,同时下发不同类别的动画素材,如:卡通人物、建筑物、汽车等。让每组学生先浏览观察,并进行交流选出本组最喜爱的类别,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内协作操作完成,通过交流后使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学生自然积极主动地协作。作品完成后,又让各组进行评价,说出作品创意和制作过程。同时,认真听取别组的意见,并接受他人的帮助,相互启迪,共同研究,合作探讨,最终在交流合作中让所学知识达到升华。

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协作互助,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利用软件的帮助功能和教材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然后,学生遇到困难再相互协作,教师也可以请较为出色的学生进行演示讲解,这样既帮助了其他同学进一步学习新知,也锻炼了讲解同学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三、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分组能起到实际意义是学生活动实现高效的保障

平等交流不仅体现在生生之间,还体现在师生之间,建构主义理念强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只有通过平等交流,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意义建构,另外,课堂中分组都落到了实处也是教学活动高效的一种保障。

师生、生生间的平等交流可体现在:小组成员的组内汇报交流、小组代表的班内辩论交流、教师向学生进行的总结交流。同样,分组可以是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是将基础、能力、兴趣等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异质分组则相反,目的是同组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笔者在进行分组时通常让每个学习合作小组内的成员都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疑问在组内进行交流,同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接受他人的帮助,互相补充、启迪,共同研究、合作、探讨,形成小组的成果、教师参与并引导。

例如:在教授《快快乐乐去上学》这一课时,笔者重点突出了路径动画的设计和创新。课前下发给学生很多动画素材,学生先观察这些素材,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出它们的运动轨迹。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完成书上的案例后立即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创作中,先按异质分组让学生在制作的同时先组内交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组内评价,选出各小组中认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即组内自评。接着,让小组发言人上台进行投票并且说明理由,即组间互评。这样整个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了。最后,教师做总评。巧妙地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评价和分组合作运用到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创造了丰富的动画效果,实现了学生活动的高效完成。

四、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是学生活动高效的根本

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升入七年级后在实践能力和兴趣方面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教师要通过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设立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一方面为水平高、发展快的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探索实践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基础差、发展慢的学生,可使用学生互助等方法,变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习资源,帮助其逐步适应学习进度,确保所有学生都得到适度的发展,避免“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发生。

例如:课堂上笔者经常对学生采用异质分组并提供难易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在讲《制作运动会会徽》这一课时,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内有好、中、差三种层次的学生,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Photoshop,普遍觉得制作难度大。先引导他们认识界面,并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徽章图案,如:班徽、校徽等,先从简单的入手,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先用绘图软件把会徽画出来,这样可先对Photoshop中图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根据不同图层制作的教学模型,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可独立完成作品,少部分还能完成教师提供的案例。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都有进步。任务的多层次性,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品尝到协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此外,还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无论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都应该让学生的发言进行到底。不要为了节约时间或急于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打断不符合教师意图的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应该耐心地倾听,努力找出他们回答中积极、正面的因素,引导学生加以更正,从而使学生主动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积极主动配合教师高效完成教学活动。

最后,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赏识的评语给学生以反馈,如:鼓励性、赞扬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产生愉快,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幸福快乐的心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高效学习。总结起来就是我校实施的“赏识、引学、互助”的高效课堂模式的精髓:用赏识和智慧开启未来、用引学和方法提升内涵、用互助和自主打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广,杨宏丽.上好课应知应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版社, 2009.

[2]叶金霞.有效上课·问题·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8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当前,全国各地都开展了“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比赛。但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深,缺乏经验,以致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高效课堂、有效课堂”之“高效、有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师生的关系融洽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高效课堂、有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还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有效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效课堂教学应是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教学有效结合。

1 积极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不但是课程内容的革新,也是学习方法的革新,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模式不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而应该探索新型的模式,有关学者提出了新型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革新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与学生能力,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完成,即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这三种方式是教学的三个环节,应合理安排。

1.1 理论课。

1.1.1 重视兴趣培养。成功是兴趣的有力支柱,小学生初学计算机时,因其年龄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师一节课的任务不能太重,任务中牵涉的知识点不能太多或太难。教师要遵循即学即用,一学就会的原则,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一旦获得成功,他们就会激动不已,产生学习动力。

1.1.2 注意复习巩固。在目前信息技术课课时不够的情况下,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回顾上次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

1.2 上机课。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课的课时应占总课时的75%以上,因此要注重讲练结合。

1.2.1 教师演示。由于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教师讲授的方法他们不一定全能照做。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如果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领会。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这时通过教师演示,他们能比较快地接受。如果利用网络教室的“转播示范、同步执行”,效果更好。

1.2.2 因材施教。学生之间总有差异,为避免一些学生吃不饱,无所事事,另一些学生咽不下,望尘莫及,失去信心的情况,可实施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对学生的课堂练习任务分出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教材所要求内容的学习,能够顺利完成老师同样给予表扬,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去做更深层次的任务,从而每节课每位学生都能“吃饱”,还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吃好”。例如,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张贺年卡,教师框框条条不要定的太多,让学生尽情自由地发挥,其结果也许大不一样,好的学生可以精益求精,较差的学生,他完成一幅作品就好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不同学生也可采取一题设置不同任务、不同难度的做法。

1.2.3 实际应用。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信息技术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好条件,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学科进行巩固练习和整合创造。例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办小报,用Internet收发邮件等,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上手。

1.2.4 协作式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如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上的异步性,学生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式”,真正意义上实现“协作式”学习活动。

2 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其它学科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计算机与电子白板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其在整个教育改革中起到制高点和突破口的作用,首要的、最迫切的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变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转变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科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一不存在差别。

2.2 “目标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趣的有效方法之一。“目标驱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价值,点明学习方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第9篇:高效协作方法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和不断深入,打造高质、高效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引入任务驱动法教学,全面助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取得高效素质教育成果的努力方向。

一、高等教育高效课堂的特征

高效课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自主学习的主动。在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得知”,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二是学习环境的构建。高校教学主要包括情景气氛,即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活跃的课堂气氛及和谐互动的课堂关系。精神状态,即教师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受教育者积极的行为表现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能够促使受教育者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产生关联,将知识系统与实践产生关联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的学习质量;三是课堂意愿的激发。要保证受教育者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在高等教育中教师要着力进行特质性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渐进地探究该领域的深度规律,逐渐产生特质性兴趣。

二、任务教学法的构建策略及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高等教育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高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合理的内容组织为依托,以师生的有效参与为核心,以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为保障。

(一)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将受教育者置于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有效地激发联想,唤起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其次,培养创造能力。任务驱动法摒弃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传递―接受”模式,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培养团体协作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同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观点,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增长知识技能,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完善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的高效不是由教学内容的多少决定的,而是受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直接影响。任务教学法主张高校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始终想去完成任务,在这种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综合分析,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打造高校课堂学术共同体,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合而成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团体,它是高校促进知识发展、学术繁荣的新机制,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和完成教学任务。

三、实施任务驱动法的侧重点

1.任务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开展激励性教学评价。美国著名教育评估专家斯韦尔比姆说过:“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未来高效课堂的教学评价要避免以往重量轻质、重结果轻过程的鉴定性评价,而要开展以促进师生发展为主的激励性评价。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生评价方式。“问题解决”是对学生素质结构的综合评价,既涉及知识和技能的成分,也涉及情感或动机的成分,还涉及行为或行动的成分。要以问题意识为先导,以广博的知识体系或情感体验为依托的,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的规律,从大脑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吸纳新的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产生更高级的策略程序;同时,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考察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实践、科学判断的创造性学习成效。

总之,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要统筹兼顾,注重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训练提炼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庆飞.任务驱动法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

[2]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