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合伙人的原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具中国代表性的梦想
但陈可辛导演表示怀旧并不是重点,影片重点在讲三人的美国创业,并展现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30年的变迁。时代变迁的话题很大,但在这个时代中被浪潮推着往前走的人物,却极具代表性,那时许多人都将“去美国”视为自己的梦想,学习英语浪潮席卷而来,陈可辛导演这次以“新东方”创始人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于是画面一转,青春的甜蜜和羞涩被热情和梦想代替,影片里那代人高呼,“我们将改变世界!”“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而如今有多少人敢直面回答,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有一天成为富翁。
陈可辛导演其实很直接,一点都不隐瞒:“这部戏说到底,讲的就是弱者变成强者发财的故事。”三兄弟创业成功后,抽雪茄、喝洋酒、开好车,用麻袋装钱,把钱洒向天空……这些看似暴发户的情节,让不少创业成功的人士心有戚戚焉,“自己当年赚到第一桶金后,就和电影里的德性一样。”这种裸不回避对金钱的渴望,以及得到后的兴奋,从影片中看来还是很接地气的,这亦是证实坚持为了梦想奋斗、永不放弃的信念是正确的,起码在物质上回报了你的付出。而且每个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看了影片中成功后的喜悦,又有谁不去承认那的确激励了自己?
除了这点外,创业过程中合伙人之间出现分歧的情况在影片中也有体现,邓超和黄晓明在经营理念上出现分歧,两人对着对方咆哮,手舞足蹈七情上面。大家共同经历了从贫穷到富有,彼此有着许多青春校园的回忆,但“很多东西都回不去”这种情况将更虐心,兄弟之间的暗战也更具“中国代表性”。
拍完片子佟大为仍心有余悸:“朋友需要可以帮忙,但肯定不会参与,这部戏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无须多言,佟大为已经告诉大家影片值得一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贴近现实,汲取经验,避免重犯。
时代不同梦想依旧
作为一部励志温情的作品,影片中也有不少让人热血沸腾的情节,包括创业成功后黄晓明出场时万众欢呼,以及在众人面前的激情演讲,都让人肾上腺激素飙升。尽管故事的设定对现在的我们来讲有些遥远,中国合伙人里那一代留学生和现在的留学生,那一代创业者和现在的创业者也有不同,但很多东西都是有共通性的,而且影片传达的励志主旨,以及为梦想奋斗的理念,在每一代人身上都不会陌生。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业者的故事,故事背景的时间跨度是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今,片中人物的经历是以中国的创业传奇人物们为原型塑造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合伙中国人的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合伙中国人的观后感范文1周六的晚上,妈妈带我到建文奥斯卡影院去看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令我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中很多地方都是英文的,可却是中国制造,导演是香港的陈可辛,三个主要演员分别是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我都很喜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好朋友的创业故事,虽然中间有些矛盾,可还是化解了,他们互帮互助,把他们创办的英语培训学校推广到美国上市了。
内容是这样的:主角分别是成东青、孟晓俊、王阳,20多年前,成东青考了两次大学都没成功,第三次是父母借了全村的钱才供他上的。孟晓俊的爷爷、爸爸都是留美博士,所以他认为自己也必定要到美国去才行。王阳的身世虽然不太知道,但他很讲义气,也很有头脑。他们三个在燕京大学认识并成为好朋友。成东青想去美国,所以他发誓要在4年内,读八百本书,背完英汉词典。4年后,成东青终于读完了书,英文发音说出来也不像说日语,但他被拒签了,因为他回答问题有移民倾向。王阳决定不出国了,所以故意任意回答问题也被拒签了。只有孟晓俊办完了签证,可以去美国。在机场,三个好朋友拥抱告别,泪流满面。但孟晓俊在美国只做了一阵的实验室助理就被开除了,后来做了一个杂工的工作,连小费都不能收。在孟晓俊在国外期间,成东青和王阳办了一个英语补习班,起初人不多,可独特的教学方式引来了更多的人,每月都得用大麻袋装钱。几年后,孟晓俊回来了,他和成东青他们又聚在一起,专门教大家该怎么填写出国申请表。
当然一个旧工厂是不行的,他们又创办了一个“新梦想”学校,可当美国炸中国大使馆时,大家都说“新梦想”是卖国者。又过了几年,美国考试协会控告他们盗窃自己的考题。他们三个用真诚、友谊和智慧,赢了这场辩论,并取得了让新梦想在美国上市的机会。
看完了这篇电影,我发现我要努力找对方法学英语了,我还懂得了是朋友就要互帮互助,共同打败障碍,还有就是做人要有梦想,并且要坚持不懈努力向前,才能成功。加油!
合伙中国人的观后感范文2梅的人生梦想是去美国。为了她的美国梦,作为一个女孩儿选择深夜独自在图书馆看书,在自己的蜡烛用尽后,有胆量主动与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头碰头地共享灯光。这些细节无不昭显着她去美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为了这个人生目标她早已对任何风险放任不管。对此成东青心知肚明,他也明白想继续和苏梅在一起就必须一同去美国。于是,在努力帮助苏梅去美国的同时,他自己也为了获得美国签证百折不挠,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悲剧的是,苏梅成功了,他却未能如愿。在这样的境况下,唯有苏梅放弃留在美国的梦想,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两人才可能在一起。然而,苏梅尽管对背叛如此真诚而痴情的成东青充满了自责和内疚,却仍未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了实现她的美国梦,坚定地在美国和成冬青之间选择了美国,抛弃了成东青。这不能怪苏梅,毕竟美国才是她的梦想,才是她认定的人生方向和幸福根基,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为了一时之快而作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
其实,理想也好,梦想也罢,都完全是私人事务,谁也不要指望改变别人的理想,因为改变了别人的理想意味着改变了她的一生,改变了她幸福和快乐的标准。成东青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遇到了一个有梦想且对梦想坚定不移的人。
苏梅是只理性的天鹅,不是天鹅肉。成东青的忠诚和真心确实让苏梅感动,但感动作为一种本能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生抉择的依据。
合伙中国人的观后感范文3不得不说成东青的变化非常大,无论是从造型还是言语。片中有一个场景,孟晓骏严肃地问:“Do you have adream?”成东青想了想后开着玩笑说“算吗?”他的梦想说大也不大,他的梦想就是不要回到农村去;可他的梦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个从36块钱到身价63亿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个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背下一本书,不是他面对孟晓骏暴怒时的坦然,不是他面对美国人污蔑时的冷静,而是他敢于去承担的责任感。当无数中国人在中国使馆被美国炸了的时候,站在群众中被骂成“卖国贼”,被打的头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里高声喊着“中国人打中国人算什么本事”的不是王阳,也不是孟晓骏,是他,成东青。新梦想不是他一个人的,但当新梦想面对困难时,他冲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学时替王阳和孟晓骏堵住门免遭暴力时一样。成东青是无数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成功者们的缩影,因为他的坚持、他的踏实努力,所以才有了他们最初的新梦想。在校园时的懵懂和青涩,到为人处事沉着冷静,除了给全村人下跪为了借钱高考和隐私及办学而被校方开除,真的很难想象影片略过的部分他都经历了什么。成东青说,中国学生都很擅长应付考试,美国人很难想象一个中国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而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他说的就是他自己,一个历经艰辛最后成功的年轻人。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严。
成东青是三个人中最朴实、最踏实,也是最艰难的人。他不像孟晓骏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不像王阳有着开朗的性格和“文艺范儿”,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成东青看似“土鳖”,甚至有些唯唯喏诺,可他却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个。孟晓骏有着倔强的性格和精明的头脑,王阳有着不羁的青春和开朗的性格,而成东青,则是一个深藏不漏,永远都那么冷静、淡定的一个。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性格,我希望成为成东青的那种人,至少,我可以向他一样勇敢的面对。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执着不懈,真正的新梦想人。他是成东青。
合伙中国人的观后感范文4三个怀有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在高等学府燕京大学的校园内相遇,成冬青曾两次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跪在母亲面前祈求第三次的高考,这次他成功了,在大学遇上出生于留学世家孟晓骏以及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阳,并以晓骏为目标努力求学,发誓要把图书馆里的书全部读完,在图书馆巧遇了他认为是全校最美的苏梅,一番辛苦追求,却在苏梅拿到美国签证以后,以分手结束。不知道为什么苏梅和成冬青分手,是否因为成冬青是失败者呢?
而成冬青给我的感觉是:他就是一个永远打不死的小强,在高考两次失败、课外补习没有收入、苏梅与他分手、美国签证失败、被学校除名等等挫败面前,他坚强的站起来了,并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每天都贴小广告,在肯德基讲英语,在空旷的场地办学,把所有的英语词典全部背过,他成功了,他成为了大家公认的“留学教父”。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阳,在大学期间一直肆意的挥霍青春,泡洋妞、写情诗、打群架等等,还为洋妞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结果却被洋妞甩掉,从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帮忙,重新振作起来,并与成冬青一起为教学而奋斗,在面对成冬青与孟晓骏争执时,一碗饭唤醒了他的心,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阴影,选择了相貌平平的女职工结婚,因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而一直扬言去美国之后,永远不再回来的孟晓骏,却在美国根本找不着工作,落得在餐馆当侍应助理的命运,迫于无奈的他只能回国,幸运的他遇到成冬青学校有点起色,把自己的理念全部侵入到办学中,学校在他们三个共同努力下,成为中国第一支民办成功学校,而孟晓骏面对自己在美国种种遭遇,在办学理念上与成冬青产生分歧,三个人分道扬镳,却因学校面临倒闭危险时,又重新聚到了一起,为曾经一起奋斗的学校尽最大的努力,最终,他们成功了,他们的学校上市了。
影片的结局很圆满,却让我想到了,可能有很少人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为曾经的梦想打拼失败了,而选择了放弃。成冬青的精神让他成功了,现实生活的我们缺少他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可能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让我们泄气了。《中国合伙人》再次鼓舞青年创业,为心中的梦想打拼,创造属于自己的蓝天,让青春不朽!
合伙中国人的观后感范文5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关键词】陈可辛;中国合伙人;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92-01
《中国合伙人》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于2013年创作的一部关于青春与创业的励志影片。电影以国内新东方学校的发展历史为蓝本,以真实人物为原型,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位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为梦拼搏,历经重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的动人故事。
一、激昂的叙事主题
当今时代,是一个追逐梦想、敢于创新的时代。作为“香港十佳导演”的陈可辛深谙其中奥秘,影片从故事选材到影像风格都体现年轻人的青春与热血,对梦想的追逐始终是影片传达的主要理念。陈可辛电影中的人物,大多有着与普通大众或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甚至有着来自于性格或心理的重大缺陷,但是他们更多地显现出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与执着乐观的处世态度。影片定位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面对青春的迷茫、社会的变迁,他们不甘平庸,渴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变世界,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通向成功的漫漫道路上荆棘遍野,片中主角成东青出身草根阶层,高考接连失利,签证一再被拒,女友的离去和失业的痛苦并没有使他颓废黯然,反而在朋友的帮助下重新燃起了梦想的火焰,最终大获成功。相对于“潘磕嫦”的成东青来说,邓超所饰演的孟晓骏可谓是时代的骄子、梦想的代言人,他也曾是成东青崇拜的对象和奋斗的目标。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天之骄子,时代的弄潮儿,却在遍地黄金的美国大地上重重跌倒。作为以“以梦想为生”的孟晓骏来说,回国后的经历才是其人生的真正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一度奋力追赶的“美国梦”似乎更像水中月,镜中花,只有中国才能给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阳光和水源。影片一方面赞美年轻人坚持梦想,敢于创业的勇气与魄力,另一方面又从社会学角度隐晦地表达出对美国排外情结的不满。“世界从未拥有公平,只有强者才能制定规则”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遭到极大讽刺,同时也暗合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获得了国内社会和创业阶层的强烈共鸣。
二、娴熟的叙事技巧
电影是由故事构成的,而故事必须有组织地连接在一起才能完成叙事,作为影片的主体框架,叙事结构便很好地承担了这一任务。好莱坞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对电影结构是这样阐释的:“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①影片采用三个主人公旁白的形式结构叙事,彼此相连而又相互独立,共同消解在统一完整的叙事时空内,以现代的视角通过闪回的形式展现那段激动人心的光辉岁月。影片以成东青美国签证遭拒开篇,第一人称旁白夹杂着主人公的回忆带我们进入到20年前的大学时代,开启了一段奇特梦想之旅。在孟晓骏顺利获得美国签证之后,镜头又一次转向当下,这种开放灵活的叙事时空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现实梦境的幻想。影片始终以三人创办“新梦想”学校为主线,在现实与过去的时空中频繁转换,在表现创业梦想主题之下强化了人物的情感诉求。二个主人公不同的人生遭遇代表了影片的三条情节副线,在“新梦想”发展的主线之下相互交融,碰撞出精彩的叙事火花,打破经典叙事结构的平铺直叙和简单因果关系,叙事的时间和空间呈现空前自由状态进行跳跃式前进,精湛的剪辑使看似断裂的情节链以更加鲜活完整的姿态重新集结,很好地弥补了线性叙事结构枯燥呆板的弊端,体现了影片的个性化叙事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参与感。
三、有意味的叙事元素
陈可辛导演的叙事策略,不仅仅体现在别具匠心的叙事结构上,那些富有意味的光影造型也传达出导演独特的创作风格与叙事符码。梦想需要爱情的滋润才更加光彩夺目,影片中成东青为了超越孟晓骏,实现大学读800本书的誓言深夜潜入图书馆偶遇苏梅的场景宛若梦境。在昏暗的阅览室里只有闪闪的烛光微弱而飘渺,拉近了两人的心理距离,浪漫温馨的氛围弥漫其中。在废弃的国企工厂里,鹅毛般的大雪伴着夜色分外妖娆,灰暗的烛光早己被学生的老式电筒所取代,在爱情消逝之后成东青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光明。
导演十分善于通过镜而摄影的方式促进叙事与情感的交融。在成东青为了生计兼职家教的镜头中,衣柜的穿衣镜很好地充当了人物的形象表达,透过斑驳的镜面空间,我们看到的是成东青认真的态度和无奈的处境。在成东青送别女友苏梅去美国的场景中,一扇巨大的透明玻璃门将两人远远隔开,镜头巧妙地设置女友苏梅为前景,透过冰冷厚重的玻璃聚焦于成东青不舍而又无奈的表情上,通过穿插主人公频繁的脸部特写,从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了主体人物复杂的心理和失落的情态。镜面摄影不仅在表达人物情感上细腻入微,在突出叙事矛盾与冲突上也别具匠心。影片中为了表现成东青与孟晓骏在公司上市问题上的巨大分歧,选取了一个封闭的乒乓球训练室作为叙事空间,通过快切的镜头,镜像化的影像及瞬间转换的人物来表现情感的疏离与叙事的矛盾。导演通过强烈逼真的感官刺激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观影,引发观众对内心梦想的深刻追问,在现实与梦境之中揭示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我们唯有尽力把新东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电影去宣传自己的功成名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经过艺术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银幕。
《中国合伙人》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三天票房收入已经过亿,很多人在微博发表观后感,大部分人觉得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的好片子。这几天我的手机也收到不少认识的朋友和不认识的朋友发来的短信,祝贺新东方的创业故事被成功地搬上了银幕。
其实这部电影的诞生和我基本上没有关系。很多人都在猜测新东方有没有投资这部电影,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点儿投资都没有。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这是不假的,但电影中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差了很远。电影中人物个性的展示也和现实中我们的个性有很大的不同。
大概一年多前,小平约我见面聊天,见面后很兴奋地告诉我韩三平希望把新东方的故事拍成电影。实际上是小平写了一个剧本,把剧本给了韩三平,韩三平看完后表示了对于剧本的强烈兴趣。小平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到北大文化部担任团委文化部长,在北大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思想新颖、思路敏捷,对于音乐、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有着天生的强烈兴趣。当时北大有一个学生艺术团,我的同班同学王强是艺术团团长,他们俩人一起把艺术团折腾得热火朝天,演出地点远达青海。当时的我,在北大没有任何显山露水的能力,是一个被男同学和女同学都不待见的人物。所以,按照小平的说法,我就是台下的一个普通观众。
小平和我讲完之后,我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的反对意见不是剧本好不好、是不是把我们的形象显示得高大完美,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把新东方搬上银幕(小平写的剧本以及后来陈可辛接手之后改写的剧本,我到今天也一行字都没有读。所以,今天成型的电影是依据哪个剧本拍摄的,我不知道)。我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的理由是:尽管新东方已经经历了创业的风风雨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我们唯有尽力把新东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电影去宣传自己的功成名就。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经过艺术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银幕。如果这个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对于现实中的我是一种伤害,因为现实中的我和被塑造过的形象一定不会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对于我还是一种伤害,因为总会有人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我。而且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成名之后,我已经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名声所累,心里只有退步之思,万无求进之理(当然心灵上的进步是我每天都孜孜以求的)。我和小平讲完这些理由后,小平当时基本同意我的观点,说他会和韩三平传递我的观点。
过了几个月后,小平告诉我电影剧本已经转到了陈可辛手里,并且对电影剧本进行了改编,决定开机拍摄。我问小平有没有可能让对方不拍这部电影,小平说已经不在他掌控的范围之内。小平说新的电影剧本除了留下他当初起的角色名字成东青、孟晓俊、王阳之外,故事情节已经基本被改掉了。我想,既然和新东方没有关系了,也就不用管了。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半年。今年年初,大概2月份的时候,小平打来电话,说陈可辛已经拍完了电影,初剪片已经出来了,他看过之后还是挺受感动的,尽管不能说完全是新东方和我们的故事,但是电影确实值得一看。我想不管怎样,从客观的角度把自己置之度外来评价一下电影本身还是可以的,所以就答应小平一起去看片子。那天晚上,我、小平和王强一起吃了晚饭,我还叫上了另外两个朋友——赛富基金的阎焱和易车网的李斌,都是我们北大的师兄师弟。大家吃完饭后一起去看了初剪片。电影是在一家咖啡厅用投影仪放的,屏幕小、声音差、光线暗,没有真正看电影的感觉。电影刚开始十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会不自觉地把电影的情节和现实中的新东方进行对照,把电影中的人物和我们现实中的三个人进行对照。
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电影,甚至都没法判断电影中展示的人物个性是否有吸引力。电影中成东青的这个角色应该是以我为原型的,因为三年才考上大学、在大学得肺结核、在大学图书馆追女孩子(尽管实际上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到外面教课被学校处分、出国留学美国被拒签、在破工厂办补习班、三个哥们儿一起创业、和美国人打官司、最后把公司弄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所有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新东方的真实故事,但成东青在电影中展示的个性,包括孟晓俊、王阳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个性,则和现实中的我们大大不同。
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不管怎样,电影中的故事还是离自己太近,所以就真的没法判断这部电影的好坏。看完之后我对小平说,我对电影不发表我的观点,因为我的观点一定不会客观。审美需要距离,我总是不自觉地在对照自己和成东青,所以就没有了审美距离。几天后小平告诉我,陈可辛、黄晓明希望和我见面聊一聊,我说就不聊了,因为我确实不希望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们的判断。其实,我当时的判断是认为这部电影不会有吸引力,没有料到现在这么多人去看,并且说好,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这个时候,因为剧组已经启动了对于《中国合伙人》的宣传,预告片也放上了各视频网站,社会上已经有人在议论新东方和这部电影的关系,包括新东方有没有投资等等。为了澄清这层关系,我发表了一条微博:“最近不少朋友问我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不是以新东方为原型拍摄?新东方有没有参与投资?我到今天也没见过陈可辛或任何演员,所以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有什么关系,当然更没有参与投资。徐小平和我提过这部电影,但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陈可辛在媒体上也做出了回应,也不希望大家把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扯得太近,把成东青看成俞敏洪。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和现实中的任何人都不一定有关系,也不一定没有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想,这样双方一表态,至少新东方和电影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当然,现在看来要想真正保持距离还是挺难的,因为太多的人现在自然认为那就是新东方和我们这帮哥们儿的故事。
近日,一条出处豆瓣网的关于青春记忆的长微博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华谊兄弟旗下的台湾导演陈国富已经买下了这则帖子的电影改编权。陈国富的制片人陶昆已经在媒体面前公开了关于此帖的命运去向:陈国富的确有意把这一热帖搬上大银幕,“当时对这个帖子感兴趣的不止有我们,网帖还在连载时就有其他公司开始联系,我们差不多是在它登大结局篇时才介入,不过最终还是我们谈了下来”。他表示这个电影改编权目前归属于陈国富个人,而不是与陈国富有工作关系的华谊公司,“要合作肯定会优先考虑华谊公司”。目前,该网帖作者已经被请到北京与陈国富的团队商讨剧本创作方向,之后才会具体到剧本写作及选角、拍摄等工作。
比《失恋33天》更高的点击率是吸引陈国富目光的直接原因。此帖一经贴出,先是在豆瓣上迅速蔓延,后来被网友挖到新浪微博,两天时间被转发次数达到了60多万次。帖子的原作者“你本来就很贱”接到陈国富制作团队电话时,显得很茫然,被告知电影改编权的购买意愿时,也表示完全不太清楚“电影圈子”的事儿。在此之前,《失恋33天》的导演滕华涛也曾向作者表示出合作的意愿。现在,网上正针对帖子的真实性展开激烈讨论,原帖作者的身份也遭到质疑,纷纷抛出各种证实帖子真实性或伪造的“证据”。
尽管关于这个恋爱长跑的故事后半段难逃狗血,也脱不了烂俗的网络文学标签,但陈国富还是再度嗅到了青春文学以及网络文学的巨大潜在价值。“15万不是作者所受邀请中最高的价格,但他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了。”原故事拥有的脑残粉读者加上豆瓣热帖搬上大荧幕的噱头,这匹“黑马”至少赢在了起跑线上。
陈国富出生台湾,2002年前在台湾从事电影导演工作,被称为“新主流电影运动”的开创人、启蒙人。后转入内地,兼导演、编剧和监制等多种身份活跃于华语影坛,2006年受到冯小刚的邀请之后,担任了华谊兄弟的电影总监制。随即监制了电影《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星空》等一系列华谊兄弟近年代表作,编剧并监制了《狄仁杰》系列、《太极》系列。2009年,曾以《风声》取得2.3亿的票房成绩。华谊的崛起,如果说只是凭借冯小刚的才华和影响力,未免显得片面了一些。尽管此前在台湾,他的作品红极一时,却并未成为台湾电影的核心和标杆,反而在电影嗅觉和商业监制上显出过人的智慧和敏感。很多年未执导筒的陈国富在《画皮2》的时候曾参与拍摄了很小一部分,当时冯小刚问他要不要再拍电影,他说,拍,只是苦于一直未有好故事让他再有“诚恳”之意来做,他曾开玩笑:“不管是什么题材,估计投资人都以为我会商业,我觉得这个骗局是比较成立。”
三个好友,教育行业,美国上市,这些关键词使得学大教育在表面看起来和新东方有些相似。2001年9月,同在万网工作的李如彬、金鑫、姚劲波共同创立学大教育的前身,一家网上家教中介平台,2004年后转型做线下教辅中心,专注K12领域(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但将近十年的代沟,给新东方和学大教育创造了截然不同的创业氛围。“已经不是一代人了。可能他们(俞敏洪等)那会儿愤青,特想出国,有着美国梦。我们是比较现实的创业青年,受互联网熏陶很厉害。”金鑫 说。
更倾心于互联网的姚劲波从一开始就未介入学大的经营管理,并于2005年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于学大,他是股东加顾问的角色。而以技术见长的李如彬在2008年退出管理层,只任董事长。“俞敏洪到现在,他也是一个人了。”在学大教育现任CEO金鑫看来,和新东方更相似的是,走过十余年创业路,三个人中还留在管理层的只有他自己了。
金鑫曾在微博上三人的旧照,一张是创业之初,面孔透露着朝气和青涩,另一张是在纽交所门口,难掩脸上的兴奋和喜悦。2010年11月2日,创办九年的学大教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是当时中国赴美IPO融资规模最大的教育类公司。在首个交易日,学大教育开盘价达14.3美元,最终以高于发行价33.47%的12.68美元结束首日交易,全天交易非常活 跃。
因为三个人都性格内向,管理模式也比较稳定,金鑫和他的伙伴们并没有遭遇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那般夹杂理性和情感的纠结,但学大和新东方一样,上市之后,在大环境的裹挟下,遭遇了一系列危机。
面对本刊记者,金鑫回忆了上市后的三年时光,学大如何经历和挺过意料之外的困难。他说,花了两年时间,巨额的学费,才弄明白“上市”的含义。
被市场惩罚
金鑫看起来白净斯文,却爱好足球。但他最近一次踢球也已经是3年前。那正是学大卯足马力准备上市的时候,公司空降了一大批的职业经理人,其中包括在学大总裁位子上坐了两年的王钧—他曾代表鼎晖创投对学大进行了投资。在一场同事间举行的足球赛中,金鑫意外受伤,踢断了韧带。他带着旧伤熬过了上市。
2010年,除了学大教育之外,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培训机构也纷纷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接下来的2011年成了近乎疯狂的一年,已上市公司为保持财务增长开始扩张,没上市的公司拿到了融资也跑马圈地,规模更小的公司为避免被淘汰而疲于奔命。
“那真是不计代价的。”金鑫回忆到,学大2011年开6个校区的成本,比2012年开100多个校区的成本还多。烈火烹油似的繁盛之后,留下的是过度扩张和急功近利给学大带来的伤害。“这个蛋糕一年可能增长10%,但是切蛋糕的人一年翻了10倍。”金鑫说。
供大于求,一系列的问题纷纷出现。央视有好几期节目连着曝光教育机构,舆论环境变得恶劣,行业一下了进入冰冻期。撑不下去的机构屡见不鲜。
2011年7月,金鑫韧带康复归来时,发现势头已经不对了。
入不敷出,面对财务压力,学大采取了一系列短期行为。为保利润,在扩建校区上的浪费只能从市场经费中节省,导致在市场上声音势弱,变得更被动。急功近利的销售政策改革让学大雪上加霜。销售从一次性拿提成变成分批拿提成,这本会使销售人员更关注客户服务,维护长期关系,而且会将一次性的成本摊薄。但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却是个挑战,如果试点慢慢铺开,也许会缓解销售人员的不适。但急于看到利润数据的管理层,一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刀切,原本需要八到十个月的时间完成的改革,只用了一个月,给整个销售团队带来巨大的打击,导致销售人员的流失、变动、转岗,直接影响了学大的销售量。
过度扩张带来的沉重包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学大的利润情况。2012年学大的运营利润近乎为零。
除了经营的压力,作为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学大还面临着资本市场的压力。增收不增利,再加上中概股危机的大背景,公司股价大跌。2011年和2012年底,每股只有3.49美金、2.45美金,远低于发行价,学大市值最高时曾超过10亿美金,而2012年年底市值只有1.64亿美金,竟然低于此时1.96亿美元的账面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我们现金在那儿撑着,不能再低了。”尽管公司内部认为自己被严重低估,金鑫还是接受这个现实,他认为学大没有准备好应对上市,犯了太多错误,这是市场的惩罚。
止血疗伤
无论对于金鑫还是曾参与过汉庭上市的王钧来说,都是头一回执掌一家上市公司。“我们当时是蒙的,也看得不是特清楚,结果就越来越不好,越来越不好。”2011年年底,董事会决定调整战略。
2012年年初,学大教育宣布,公司总裁兼董事王均因追求其他个人兴趣辞职,学大教育CEO金鑫承担王均的职责。空降部队全面撤离。“这个时候反正也没人了,只能我来扛这件事情了。”同时兼任CEO和总裁的金鑫开始了一系列的止血举措,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运营效率。
首先,金鑫考察了扩张时期新建的校区,决定稳定数量,增加饱和度。2011年,学大教育的学习中心从2010年年底的207所增加到295所,2012年上半年又新建88所学习中心,总量达到383所。从第三季度开始,金鑫的“疗伤计划”开始见效,学习中心不增反减,回落至379所。除了提高单个校区的饱和度,学大还优化了原本超标的师生配比,把多余的师资力量进行分 流。
针对资本市场的规则,金鑫进行了长时间的反思。美国资本市场要求公司有很强的预测能力,不只是总营收,更细致到运营利润、净利润、每股盈利等。上市之初,学大缺乏对业务的把握能力,导致自我预期过高,达不到目标后,又急于求成,乱了阵脚,跟市场的期望值更不相符。
“你不愿意承认是你的把握、判断、管理上的问题,老说各种各样的原因,时间长了,很多投资者也就对你不信任了。”按照金鑫的话说,学大和他本人都花了两年的时间,到2012年年底才真正把资本市场的规则研究透彻。他开始能够把握节奏。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学大股价上涨了百分之八九十,盈利能力得到良好的改善。因为一对一辅导受季节性影响(班课的旺季在寒暑期,一对一的旺季在中高考前),上市后的三年里,学大第三季度一直是亏损的,而今年很有可能第一次实现盈利,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专注与尝试
早在学大上市前,董事长李如彬就曾公开表示,学大除了要在美国上市,还要成为融合了线上线下的全国最大的个性化教育培训机构。几年过去,学大的线上板块还未见成果。2012年,有媒体报道称,学大消耗巨资的互联网项目拖累了公司2011年的财报。而这一项目由和王钧相继辞职的前学大首席信息官杨海负责。
面对本刊记者,金鑫否认了这种说法。学大并未在互联网领域投入太多财力,所谓“投入成本过大”的是支持线下几百家学习中心的内部运营系统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因为经验不足走了些弯路。
金鑫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表示,K12领域线上教育受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先天制约,短时间内是无法单独成为一种教育形态的。但他同时认为,教育在线化是毋庸置疑的历史趋势,线上教育依旧是学大必须做的事。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途径,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初级阶段,学大考虑的是线上教育如何成为线下的补充,帮助线下提高效率和教学成果。
2011年,学大曾上线了针对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的网站,市场反应不明显。“学网反正一直在尝试,你可以说它之前的尝试不成功,但是很难讲它下一次的尝试就不会成功。”在金鑫看来,未来在在线教育领域取得成果的一定是既懂互联网,又要懂教育的人,而学大至少是同时具备这两种基因的。
从学大转型线下开始,唱衰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声音就一直存在。相对于班课,一对一的利润较低,新东方和学而思等教育机构都相继缩减了一对一业务。金鑫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很多机构之所以在压缩,主要是他们此前模式的利润率相对较高,毛利率能达到40%至50%,运营利率在20%左右,进入一对一这个低利润率的模式,势必拉低整体利润率水平,遭受资本市场的质疑。因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是盈利能力增强或者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市场份额,如果这两方面都无法达到,公司必然要对其一对一业务进行调整。而学大天生是做一对一的,体系架构都围绕这个模式设计,随着企业的规模化,一对一模式利润率低的现状也会得到改善。先发优势和市场规模,为学大在一对一教辅领域筑造了“护城河”。如今,一对一教辅仍占据学大总业务的98%。
夫妻俩堪称楷模,无论是他们8年恋爱、10年婚龄的稳固,还是小两口共同照顾植物人父亲的坚定,抑或是一夫一妻仨孩子的美满,在这个人心浮躁、感情脆弱的时代,都堪称是一股清流。
关老师的一票否决权
能把婚姻过得如此美满,佟大为将其归功于自己对太太的敬畏之心。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佟大为对太太关悦的称谓都是――关老师。
这个称呼是符合实际的:一是因为关悦来北京前在长春当小学音乐老师,后来从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老师这个头衔实至名归;第二个原因,二人认识时的确是师生关系,那时佟大为的发声不大好,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关悦,每晚跟她学习发声2小时。从第一次见面,佟大为就恭顺地称关悦为关老师,然后就叫顺了口,尽管此后从师生发展到情侣再变成夫妻,但这称呼却没改。
佟大为说,他从骨子里对关悦的那种敬畏与尊重怎么也改不掉,而且他觉得也没有改变的必要。佟大为说,很多男人都喜欢比自己弱势的女性,尤其是那种事业越成功的男士越愿意找个弱女子做太太,这种搭配其实是不妥的。他说他自己也算是个成功男士了,但仅从自己的婚姻分析来看,他觉得大男人恰恰应该配个强势女人才是绝配。
佟大为出名比较早,25岁就拿了金鹰奖,然后一路坦途。他也曾经轻狂过,但幸运的是没有因为一时膨胀而捅出什么娄子,因为他身边有关老师毫不留情的管束与提点。
当佟大为开始赚大钱时,身边就有朋友跟他介绍这项目那投资了,每个蓝图都描绘得完美无瑕,让他觉得不把自己手里这点钱投进去就是在跟钱过不去。这些投资项目他都想参与,但一个都没成功――因为钱虽然是他挣的,但都不在他手上。尽管那时两人还没成家,佟大为却乖乖上缴了财政大权,他的全部收入无条件交给关悦管理,他能支配的只有自己那点儿零花钱和一张透支额度5万元的信用卡。
哪个投资是5万块就能搞定的?有时觉得自己看中的项目没错,佟大为也曾颇费唇舌地去跟关悦争取机会,但关悦一般只回他两个字――不行!理由很简单,如果这项目真的一本万利,根本不需要那些人满世界拉投资,而应该是各个风投机构打破头去争抢这个好项目――送上门的财运不是财运,而是坑。
为此,佟大为很是丢了几次脸,因为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投资的几个项目最后都被关悦否决了,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跟朋友交待。丢脸总比丢钱好,事实证明,关悦的一票否决权使用得恰到好处――那几个佟大为觉得能赚得盆满钵满的项目没多久就变得悄无声息,投资的朋友也都对此讳莫如深。
佟大为心里藏不住事儿,臊眉耷眼跟关悦一五一十汇报了这些失败的投资项目。关悦一点儿没有幸灾乐祸,反倒说她非常理解他想投资的心情,毕竟,钱搁在银行里那点利息还跑不过CPI,让闲置的资金滚动起来是很好的想法。可是,如果事先不经过仔细考察、比较思量,蛋没生了,鸡也没了,那多亏。她之所以否决佟大为想做的投资,不是因为她没兴趣,而是对那几个项目不放心。她也是为了两人的将来着想,才会把稳妥保险摆在第一位,杜绝风险。钱保住了,两人的感情还更近了一步,关悦特别有技巧!
投资的事儿都听关老板的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直在花钱方面比较谨慎的关悦在继续教育上却很大方。结婚后,她拿出一笔钱在长江商学院EMBA班为佟大为和自己报了名,跟任泉、李亚鹏成了同班同学。夫妻俩一起学习商业知识,拓展投资眼界,发展商界人}。
佟大为坦言,关悦比他更适合从商。在长江商学院进修的时候,她在与很多高级圈层的互动中交换了许多资源,也为自己带来了多线条合作的机会。当他投资和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在温哥华进行拍摄时,关悦就找到很多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帮忙,有的提供了当地酒店,有的提供了游艇,还有的提供了私人飞机,而这些帮助都是免费的。
投桃报李,当别的同学公司开展商业活动的时候,关悦也绝不让佟大为偷懒,安排他去帮忙站台。一来二去,佟大为就跟商业圈越走越近。在这样的互相帮助中,他也寻获到真正参与投资与合作的机会。
在拍摄《中国合伙人》期间,佟大为结识了电影故事的原型徐小平,徐小平给佟大为讲述了自己当年与俞敏洪、王强的创业甘苦经历。佟大为拜徐小平为智囊,常向他请教如何管理财富、参与互联网投资的心得。
经过系统的学习与深造后,夫妻俩成立了佟悦名新文化传媒公司,主营影视剧投资制作、IP孵化、艺人经纪以及有前景的互联网投资项目。然后,关悦又有了个新称呼――关老板。佟大为主要负责创作的事,至于大方向的决策和资源整合,都是关悦来管。跟人谈合作,两口子一起参加。整个谈判过程中,佟大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投资的事都听关老板的。
一次,关悦的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名为“股权通”的项目――可以帮助投资人在公司上市的股权行权期间提前寻找交易股权的机会。关悦把这个项目告诉了佟大为,佟大为马上请教徐小平,徐小平说这个项目非常好,于是他们一起参与了这个投资。
不仅是靠朋友介绍,有时发现了好项目,佟大为和关悦也会主动出击。徐小平创立了真格基金,经过考察和沟通后,决定投资苗得雨做的一个移动医疗项目OraCleen智能牙刷。苗得雨问徐小平能不能帮忙找个明星来一起推广,于是徐小平就推荐了佟大为。
原本苗得雨只想找个明星刷刷脸以帮助营销,没想到佟大为和关悦对这个项目非常上心,问得特别仔细。苗得雨几乎把产品BP详细介绍了一遍,还讲解了未来一年的发展计划,一聊就是3个多小时。当苗得雨介绍到为牙刷设计的APP上可以看到刷牙时间、目标时长、设置模式、还能观看视频、未来在APP上还能找到周边的牙医推荐时,夫妻俩眼睛都亮了,不约而同地说这真是个好项目。原本只是应邀来帮助营销的佟大为也成了投资人,OraCleen的4000万元估值中,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占股10%,佟大为和关悦占股3%。有趣的是,在这个项目投资之初,关悦就特别强调她不希望佟大为被称作代言人,他是投资人;佟大为也特意向苗得雨强调,在这个项目中,关老板必须是“大股东”。
钱必须得老婆管着
合作达成后,苗得雨由衷地评价关悦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且决策果断的人,而佟大为则是一个对太太的意见非常尊重的人。他还开玩笑说,在某种程度上,佟大为是他们家最重要的产品,而关悦则是产品经理。对于这个说法,佟大为和关悦却都不承认,他们说,在他们家,最重要的产品是他们家的两女一儿三个孩子。
10年婚龄中,佟大为有3年时间基本上没有工作,因为他要在家当奶爸。从太太怀大女儿开始,他就一直沿袭着休产假的习惯,预产期前两个月到孩子8个月之间的10个月他不接任何邀约,全心全意呆在家里陪老婆孩子。
佟大为的父亲因公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他母亲这些年来一直忙着照顾老伴,所以,孕产妇关悦没办法由公公婆婆照顾,孩子也不可能交给爷爷奶奶帮忙带。虽然家里为老人请了护工,也为关悦请了月嫂,但佟大为从不疏于照顾家人。
一家子都是东北人,爱吃面食,佟大为就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面点高手。他可以两只手同时擀饺子皮,包家里人都爱吃的大馅饺子。他专门在屋外的花园里做了个砖土构造的烤箱,然后不辞辛劳拖回来一车椴木、柞木,在家经过3次发酵后,用木头当燃料烘烤出很地道的大列巴面包,而且还能弄出面香、酒香、盐香、果木香等各种不同的风味。
用大列巴当早餐时,佟大为也花样翻新,桌上会备齐奶酪、黄油、鱼子酱、火腿、香肠片……老爷子的那份,他会把列巴撕碎放到汤里泡软;小孩子的那份,则是撕碎放到牛奶里泡软,既可口又容易消化。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而且都需要照顾,所以就连洗洗涮涮都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大活儿。佟大为只要在家,这些活儿是绝不假手他人的。他接受不了那种内衣外套床单被套一股脑塞进洗衣机的做法,他有很多讲究:颜色鲜艳的用护色洗衣粉、素色的用净白洗衣液、纯白的用洗衣皂,能不进洗衣机的绝不进洗衣C,他偏爱手洗。洗后,一定要用威露士浸泡一刻钟,漂干净了再晾出去。
家里有很贵的烘干机,但佟大为基本不用,他决不允许自己辛辛苦苦洗出来的东西辜负阳光,所以逢阳光普照的一天,他就会从床上爬起来,把该洗的各种物件堆进浴室,然后挽起袖子就开工――家里的浴缸就是洗衣盆,人多要洗的东西自然不少,洗完后虽然腰酸背痛,但看到一长溜干干净净的衣服和床品在太阳下随风摇曳,他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财政大权上缴,家务活儿全包,这婚姻还能不好?夫妻和和美美的结果是,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就这样来了。当不少同行爆出这样或那样的负面传闻时,佟大为和关悦的婚姻却很稳固而幸福。
有时,佟大为会被问及为什么要做一个这样的老公,他反问:这不是应当的吗?再追问他为什么心甘情愿把财政大权交给太太,他想了想,说:男人有钱就会变坏,钱必须得老婆管着!
在夫妻俩的公司中,关悦的股权占据绝对优势,而佟大为的股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他开玩笑说,一旦老婆大人对他有啥不满,他就只能出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