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通话测试话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国家实施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的载体,合理而准确的考试内容设计、精确严密的量化计分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何让这种代表着普通话测试发展方向的测试方式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参与度,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测试的效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是否考了它所要考的,是测试最重要的属性。也就是说测试的形式和内容要有代表性,要能够准确、全面、充分地体现要测试所要达到的目的。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四项“命题说话”(以下简称“说话题”)为对象,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度进行分析。
1 说话题的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普通话测试从表面看上去是否有效以及被人接受的程度,表面效度高的测试容易引起应试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参加测试。
“说话题”是普通话测试中唯一没有文字依据的一项,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在脱离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说话题的分值为40分,占普通话水平测试总分的40%,占重要地位,换句话说,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关键就看这一题。测试的表面效度较高。测试评分采用由测试中心将应试人说话题的考试电脑录音通过打分平台随机发给2-3位测试员,这几位测试员采用上网、背靠背打分的方式,在测试评分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取其平均分作为应试人最后的得分。一旦几位测试员的评分差别较大,超出了允许值,则请另外几位测试员再次打分,最大程度避免测试员主观因素对评分的影响,保证了说话题最后得分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保证了测试的有效性。
2 说话题的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准确、全面而充分的展示要测试的内容,从而达到测试目的。
首先,“说话题”的考核内容,《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规定了测试使用的30则话题,其中大部分为叙事类题目,应试人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内容,比如“我的朋友”、“童年记忆”、“我喜欢的节日”等喜闻乐见的话题,便于表达,应试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的普通话水平。因此,“说话”是应试人的个性化行为,话题的范围比较广,表达方式也比较灵活,便于在口语测试中组织语言。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说话题的评分标准,本项是从语音标准程度(25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10分)、自然流畅程度(5分)、缺时扣分等四个方面评分的。从所占分值可以看出,说话题的测试的重点仍然是语音的标准程度,占本题分值的62.5%,其次还要考查词汇语法的规范使用,占25%,使用的是否自然流畅占12.5%,除此之外,还规定了测试规定3分钟的说话时间,这就需要那些平时不注重使用应试人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和训练,并在实际生活中坚持使用,方能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的好成绩。因此,说话题的内容效度较好。
3 说话题的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效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有时甚至用来代替效度本身。是指普通话水平测试所测量的能力是否符合普通话、普通话学习和普通话行为理论中所设定的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的是应试人对普通话语音语调掌握的规范程度和在工作生活中运用的熟练程度,说话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种脱离文字材料,通过思考,连续不断说话3分钟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人们在日常的语言交流的方式,能够完成说话题,说明应试人对于普通话的运用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所预设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说话题的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沟通、交流、互动,语言实际上变成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互动工具,交流思想的方式。所以命题说话虽然能够考查一定的普通话的运用能力,但这种可以提前准备的、相对静态的语言表达方式,已经很难能够测查出考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普通话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因此,说话题的结构效度在当前的测试理论之下有一定的局限性。
4 效度和信度
在语言测试中,信度和效度在某种意义上是两个相互排斥的属性,人们一直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好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语言测试中效度的重要地位,在信度与效度难以兼顾的情况下,语言测试应当把效度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尽可能地追求信度。从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来看,语言测试如果一味地注重信度要求,效度必然会降低,甚至谈不上效度,反之,如果把效度放在第一位,信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弥补。
普通话水平测试从产生开始的人工测试,到现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改变,实际上是首先提升信度,前三项的电脑评分从理论上虽然克服了一些主观因素对测试成绩的干扰,但我们不得不说,语言的微妙并不是死板的电脑就能够区分出的,所以说,电脑对前三项语音的评分可以说其首先考虑的是测试的信度,效度其次。但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推广和发展,在信度提升的同时,效度已经成为一个大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在两者之间必须做出一个选择的话,我认为效度更为重要,为了提高效度而牺牲一定程度的信度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为提高信度而放弃效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就变成了某种工具,某种背离测试目的的测量工具。而第四项命题说话正是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效度的弥补,从我们前面对测试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说话题的除了存在一定程度结构效度的缺陷之外,在我们当今的语言测试中,具有较高的测试效度。
5 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指的是语言测试给教学带来的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旦忽视了反拨效应,必然会使测试远离教学的真正目标,注重反拨效应无疑会给普通话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命题说话”能够最大程度反映应试人实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题型,并努力使之评分尽量客观,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尤其是说话题的信度和效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对于推动普通话教学向培养学生实用语言能力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乃至职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反拨作用。
6 结语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施对普通话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但正如吕叔湘先生说“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自觉规范地使用普通话是有意识、长时间、不间断地实践的结果。指望通过一次测试就能够很好地掌握普通话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试,促使人们普通话使用更加规范,在此基础上多想、多说、多练、多用,持之以恒,普通话必定会说得圆润动听。让我们借用著名学者李筱菊说过的一句话来展望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美好愿景:一个语言测试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能用多少数据去说明什么,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带来好的快乐的结果,有助于使人变得更完美。
【参考文献】
[1]白雅.论多项选择题的测试效度[J].考试周刊,2011(22):13-14.
[2]何山燕.汉语水平考试(高等)口试模式效度问题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0(5):155-158.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打消顾虑,摆脱自卑心理
语言的学习和训练必须敢于开口,勇于实践。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认识活动,主体是学生,中介客体是书本和教师,直接客体是客观世界。从学生的认识过程来看,没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无从开始学习普通话的活动。但是有些学生长期生活在方言区,语音面貌不佳,方言较重,在普通话学习时,他们明显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羞于开口。这种自卑、羞怯的心理会阻挠学生参加多种普通话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也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针对这一心态,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对于那些口语基础差的学生,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尽量减少批评指责,并且不要过早地进行发音和正音训练,因为教师要求越严格,指出的问题越多,学生就越不敢开口,甚至会觉得自己几乎一个音都发不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对这类学生应首先重视其整体语感的培养,以听和读为中心,不纠缠个别字音,使得人人都能大胆开口,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普通话语感之后,再进入发音正音训练。同时教师在纠正学生的语音毛病时,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人人皆具有善言的潜在能力,以此消除学生说普通话时的胆怯、自卑心理,使学生产生表达欲望,提高表达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认识自我,避免自满心理
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自己所具有的、保证完成某项活动的主观条件,特别是具有对自己的力量充分估计和高度自我接纳的态度①。如果人们在从事活动时能够充满自信,便能在各种情境中激发起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良好的自信心无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但在普通话学习和测试时,由于对自我缺乏正确认识,有些学生由自信变成了自满,这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感觉很好,自信心很足,所以在进行普通话的学习时,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短处,并且常常自以为正确,排斥他人的指导,拒绝他人的帮助,也就更谈不上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还有部分学生曾经经过比较严格的普通话训练,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如果正常发挥,应该能够获得较高的普通话等级。但就是因为胜券在握,这类学生往往失去了应有的谨慎细心,出现了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和缺陷,使自己的成绩与预期结果相差甚远。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技术性强、标准明确、要求严格的语言考核,盲目的自信容易导致失败。要想在测试中取得高分,就必须做到这样几点:语音面貌好、言语自然流畅、词汇语法规范程度高。也就是说:在读单音节字时,应掌握声、韵、调的正确发音方法,注意吐字归音;读双音节词语时,要区分好词语的轻重音格式,注意普通话音变现象;在朗读中,应吐字清晰,语气连贯,无方言语调,忠实于朗读作品。在说话时,要自然得体,不夹杂方言词汇,不讲病句,更不能无话可说。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理想的测试等级。
平和心态,克服焦虑心理
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试法,即通过主试人和应试人面对面的口语测试的方法进行,这种考试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心理。所谓焦虑,是指“个体对于面临的某种情境,或将要面临的情境可能出现麻烦,预期目标可能遭致失败的担心”②。过强的焦虑会使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妨碍知识和能力的发挥。在测试中常常有学生表现得过于紧张,或手足无措,汗如雨下;或局促不安,全身颤抖,结果导致了许多不应有的失误,一些常用字词被读错,原本很熟悉的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说话时也是语无伦次、丢三落四,最后测试成绩很不理想。
因此,在测试前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与疏导,以平和心态、减轻焦虑。首先要使学生正确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及性质。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为了加快普通话普及进程,不断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家级口语考试。它不是一测定终身的终极考试,应试者一次测试成绩不理想,可以申请再次测试,所以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非常紧张。其次,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等级目标,既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盲目制定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也不能低估自己,把目标定得过低,没有丝毫的学习动力。最后,要对测试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作客观的估计,要有克服困难或挫折的充分的心理准备。万一出现怯场的现象,可以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调节,如深呼吸、默数数字、自我暗示等,使自己尽量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有一个良好的测试状态。
口语表达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针对学生存在的自卑、自满、侥幸、焦虑等不良心理,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保持积极心态,提高口语表达质量,最终获得满意的测试成绩。
注释:
①彭聃:《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②蒋大鹏、张燮:《教育心理学新系》,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关键词 普通话 计算机智能测试 说话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Speak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Machine Tests of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JIN Xuan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 Lincang, Yunnan 677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as b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now been applied to the National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after test realization machine, talking items, along with the level of increase, test scores getting lower and lower pass rate, you need to arouse sufficient atten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olu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after test drive "speak" qu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Putonghua; computer intelligence test; speaking
在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语言,通过语言,人们才可以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在新时期,要想弘扬民族文化,就需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将规范汉字推行下去。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率,目前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可以将测试员的人为影响因素给有效地排除掉。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1 机测环境下说话项测试出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对前三项进行评分,计算机来录音第四项,也就是说话项,然后测试员结合录音来进行打分,人们的普通话成绩就是这些项目的总分。相较于传统测试员人工测试方法,机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态度不端正:过去采用的是人工测试,虽然被测试人员对于普通话测试有着不同的态度,但是在这样的考场环境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他的过激言行。目前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系统,因为没有工作人员在现场,那么应试人员就是直接表露出来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举动,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说脏话和骂人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二是无效语料: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在说话项方面,要求的时间在三分钟四分钟左右,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挥完了实际准备的有效材料,甚至达不到半分钟。在机测环境下,因为有时钟显示于计算机右下角,应试人员会了解到自己只说了较短的时间,那么为了对剩下的时间进行填充,就会随意发挥,对语音进行拖长等等,甚至是对照机器读秒等等,这些情况都是在人工测试环境下不可能出现的。
三是重复话语:在机测环境下,往往是随机出现说话项的题目,但是因为题库是有限的,那么就经常会出现相同的考题,甚至完成了第一组人员的测试之后,这些第一组人员就会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起来,传播测试题和答案,导致抽考说话项有着相同的题目和内容,这样就给测试员的测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四是背稿现象:说话项主要是对人们的即兴讲说能力进行测试,机测中,应试人通常会背诵那些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以此来促使流畅的目的得以达到,这样就无法对人们的现想现说以及边说边调整语境的能力进行测试。
2 应对策略
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就是对普通话的使用进行推广,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目的在于提高测试效率,而说话项的存在则是对应试人员在没有文字依据的情况,对其说普通话的水平进行测试。那么针对上文出现的几个问题,就需要强化测试前的培训工作,结合评分标准,来更好地培训命题说话项。
论文摘要:推广普通话工作以测试形式出现,在我国刚刚起步,并且正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作为参考。高校要在PSC实践中逐步构建一个集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为一体的科学体系,该文提出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确保测试质量是关键,同时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使PSC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始于1994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下简称PSC)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PSC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PSC与高校的汉语言教学关系密切,也是检验学校规范用语、用字教学水准的全新尺度与手段,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科重大的实践与突破。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测试形式出现,虽已有十四年了,但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地贯彻执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也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作为参考。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工作十多年的测试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工作思路,要在高校推进PSC工作,关键是要在长期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测试工作中,逐步构建起一个集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为一体的科学体系,即:准确定位PSC的性质是前提;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确保测试质量是关键,同时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使PSC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准确定位测试性质是前提
目前,PSC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准确定位PSC的地位和性质,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确认PSC的地位和特点。PSC具有法定地位,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都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一基本语言政策为PSC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确保了测试的政府行为,具有国家法规的尊严性、强制性与严肃性。PSC是在综合吸取测试学与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PSC具有教育测量特性,“属于目前比较通行的标准参照性或者说达标性测试范围”。PSC本质上是一门学科,学术性强,知识体系完整,能力训练要求高,这项工作来自语言统一的必然要求。PSC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并服务于推广普通话工作,是国家新的推广普通话方针“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应用与体现,并已成为全国性推广普通话工作中一个关键性和不可缺少的环节。PSC将推广普通话工作提高了一个层次,改变了过去“标准模糊、界定困难”的评价状态,使得推广普通话工作具有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新特点。
其次,要正确定位PSC与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准确应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规范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但传统的不重视口语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昔日模糊的“开口就好”的评价理论,对于参与言语活动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无法定量、定性辨析的弊端,也随着社会进步而日渐与现代口语教学要求发生矛盾与冲突。PSC正是出于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目的,正确引导、评价、推动口语课的教学与科研,以适应推广普通话工作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顺应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及现代高科技发展的潮流。PSC的口语特性、教育测量特征及语言学科的属性都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当前口语教学的种种弊端。PSC寓测于教,寓测于学。基于这种特性,对PSC工作地位的确认必须高屋建瓴,统摄全局。
二、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
高校要把普通话口语课程纳人教学计划,作为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清楚地认识到PSC和教学的正确关系,PSC只是一种监督和检验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手段。在普通话课程建设上始终强调增加投入力度,提高教学水平,力求让学生自如、自觉地运用普通话,而不是简单地设置成应试性的测前培训课。只有扎实搞好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才能在确保PSC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
1.多学科相融的原则
普通话口语教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边缘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诸如:语言学、口才学、交际学、教育学、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普通话口语的理论建设,而口语课的大量实践经验,又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在教学中加强这些学科与口语课的联系,走多学科融合之路,能更好地共同担负培养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任。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口语训练不可急于求成,要采取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析到综合的“阶梯式”训练方法,按照听说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及提高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化、层次化、序列化的训练。
第一阶段:听说能力的培养阶段。这是口语训练的初级阶段,训练的内容是:(1)以方言辨正为重点的普通话语音训练;(2)发声技能训练;(3)朗读技巧训练;(4)态势语训练。
第二阶段:听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内容是:(1)演讲;(2)辩论(3)情景会话等一般交际口语训练;(4)职业口语训练。
3.精讲多练的原则
提高口语水平关键在于多说多练,口语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
合理分配讲与练的时间。在口语教学中可采用“三三制”的时间分配方法:理论指导+教师示范+多媒体教学占三分之一时间;学生训练+师生评议占三分之二时间。
课上导练与课下自练相结合。仅靠有限的课堂训练是不够的,要将课上导练与课下自练相结合。
积极参加口语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口语表达能力比赛,诸如: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比赛成绩在课程考核中占一定的分值。
4.因材施教的原则
化整为零,实行分组、分层式教学。针对课时少、班级大、学生多、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学现状,可采用分组、分层式教学。
分门别类,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每组同学的情况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和难点。
个性化训练。在训练中要注意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一个模子、一种风格、一味求同。
根据不同的方言特点确定训练重点。根据不同方言的语音错误与缺陷,来确定训练的难点和重点。在进行方言辨正时,把同一方言区的学生划分为一组,指出存在的相同问题。
三、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
I.高度重视测前培训工作
PSC要遵守“以训保测、以测促训”的原则,对考生进行测前培训。一方面,由经验丰富的测试员对考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程序、等级、评分标准、正误界定、测试内容及应试技巧等。另一方面,可以安排推广普通话的辅导员到各班去督促、辅导训练。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测前训练,如利用校园广播台、调频电台、网络电视等在考前滚动播放训练内容,创造一个普通话听、说、读、练的良好环境。
2.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测前培训帮助考生熟悉测试程序,强化针对性训练,掌握应试技巧,有利于正常发挥,取得较好的测试成绩。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1)确定努力方向和训练重点
教师可帮助考生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训练重点。如果考生平时就能够自然流畅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和自由交谈,声、韵、调、词汇和语法基本准确,确定的目标可以是努力进入一级乙等。首先要明确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把训练重点放在纠正语音错误上,在朗读练习中要找准重音,正确使用停连不错读漏读。在说话练习中语言自如流畅,不出现或少出现语音、词汇、语法的失误。
如果考生平时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但声、韵、调不够准确,在朗读和自由交谈时,有方言语调和使用方言词汇、方言语法的情况,确定的目标可以是进入二级。考生要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从词表人手,重点练习声、韵、调,准确掌握语流音变规律,认真辨正方言词汇和语法,纠正交谈中的方言语调,提高认读的准确率和自由表达的流畅度。
如果考生平时基本不讲普通话或讲普通话时基本不准,声、韵、调的错误和缺陷较多,词汇和语法也存在不少问题。这部分考生必须先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基础知识,然后再阅读词表通过练读朗读材料,以读带说,尽量在有文字凭借材料的测试部分少丢分。
(2)把普通话语音作为训练的重点
因为语音“是评定应试人员普通话水平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测试内容中,语音的比重明显大于词汇和语法”。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可以看出,在四项测试内容里,第一、二项读单音节字和多音节词部分是纯粹考察语音标准程度的,占总分的3O;在第三项朗读中,语音考察也是重点,占总分的25;第四项说话中语音面貌占了总分的2O。在全部考察内容里,语音总共占了759/6。因此,要把训练重点放在语音辨正上。
(3)纠正方言语调,改善语音面貌
多数考生在有文字凭借的测试项中能够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失分比较少,但在说话测试项中却暴露出浓郁的方言语调。测前培训要侧重有效地纠正方言语调,首先,要善于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多说多练,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其次,要强化声调训练,读准四类调值,避免由于语调变化而使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另外,声韵调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要正确,纠正语音错误,克服语音缺陷,把朗读中的一些良好的语音习惯,如停连恰当、重音准确、语言运用妥当等技能转移到说话项中,确保语音标准,自然流畅。
(4)恰当控制语速,准确把握时间
在PSC的评分标准中,都有限时这一项。如果语速过快(超过270个音节/分钟),字词发音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语音缺陷;如果语速过慢(低于150个音节/分钟),影响正常表达,也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考生的普通话水平。准确把握好时间,一是要控制好语速。在备考时,先测出自己的语速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要及时纠正。可以跟读新闻播音,调节词语之间的疏密度,控制好段落之间的空歇。还可以加强唇舌锻炼,多读些短诗或绕口令,使自己口齿清晰,唇舌灵活,语速适当。二是要做到临场不急不慌,从容应战。测出自己的语速后,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一般讲,3分钟的说话时间大约能讲500个音节,至少应准备800~i000字左右的说话材料。
(5)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临场发挥能力
PSC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心理素质的检测。怯场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考生的心理素质缺少锻炼;另一方面是精神压力太大所导致。克服怯场现象,一是要对PSC有正确的认识,如果此次测试成绩不够理想,还可以在3个月后申请复测,争取进入更高的等级。二是要在平时加强锻炼,增强自己面对众人说话的勇气和胆量,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三是要坦然自信、舒缓松弛地参加测试,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才有可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四、确保测试质量是关键
确保高校PSC的质量是测试的关键,也是口语教学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测试作为国家级考试的灵魂。PSC必须严格管理,各项操作也必须规范科学。要把测试质量当作测试工作的生命线,在工作中做到“四严格”:组织管理严格,试题管理严格,测试标准严格,颁发证书严格。要层层把关,确保测试质量。在测试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规范测试操作程序,严格考务管理,严明测试纪律。要能严格执行测试工作规程,规范测试程序,从考生报考一相关信息录入一审核校对一设置考点和考场一安排测试员、考生人数及相关工作人员一认真维护考场纪律一测评、复审测试成绩一上报省测试中心,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条不紊、严密有序,考点布置合理,考场设置规范,要求考生遵照《考生须知》,做到准考证、学生证(身份证)两证齐全,杜绝舞弊现象发生。
高校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语言能力一、存在的问题及学生语言能力的现状
(一)推广普通话屡倡不兴
推广普通话有助于我国各个民族的交流,也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内容,推广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繁荣发展,走向文明之路。现如今,各类学校已经成为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和力量。高等院校也不例外,在现如今的高校中,推广普通话成为了重中之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利于学生毕业。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强化训练两种方式丰富学生的普通话理论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人文气质。但是在高校实际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培养,对普通话没有足够的重视。高校比较忽视推广普通话的实际效用。大大的降低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不能经过训练和学习,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不到提高。在高校中,一些教师没有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一味的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主观性的参与进来,缺乏学习普通话的心理和状态。
(二)普通话测试中学生“说话”存在的问题
1.以“背稿”“读稿”代替“说话”
在普通话测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测试之前看到测试题目时,会提前准备好稿子,将其背熟,在测试的时候通常都是以“背稿”代替“说话”。在人工测试时,由于监考不到位,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趁老师不注意将提前准备的稿子拿出来看,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成绩,词语运用都到位,掩饰了学生的许多错误观点。这样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2.测试中出现无效话语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常会听到学生在考试期间所说的话和题目是没有一点关系的,这样的现象就是无效话语。这种现象往往是在机辅测试中出现。被测试学生在面对电脑时,会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进行说话,在说完之后,为了将时间填满,在剩余的时间学生会说与题目无关的内容。
3.离题与雷同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程中,通过检查人员对学生考试内容进行查看,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遇到相同题目时,所说的内容常常会大致一样,或者不相同的题目,但是说的话是一样的。
以上三种现象都是在普通话测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些常见的问题能够充分的证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不足。我们在教育的环节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普通话教学,更加注重对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正确发音,加强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
二、普通话水平培训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是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方式。语言能力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
(一)高校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高校相关教育部门要结合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充分的发挥人文学科的优点进行教学,突出语言的具体功能。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的总目标是相同的,也都是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的积累,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语音的训练,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语音发声,鼓励学生勤奋练习,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言能力培训的两种途径
1.扩大学生语言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语言能力学习的动力
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普通话是汉语言的共同语,在人文学科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在语言应用上的要求。在平时的考试中加大普通话的测试量。让学生从心底重视普通话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词汇的使用效率,扩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普通话水平测试与高校人文学科课程紧密结合
在通常的普通话测试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在普通话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通过加强学生对普通话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这样从根本上提高说普通话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提供了系统性语言学习的机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通过正确科学的方法去使用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这种实际操作能力是在平时的普通话测试中体现不出来的。在高校中,教师需要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和人文学科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将普通话水平培训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需要在学习人文学科的基础上增加词汇以及语法内容。要求专业的普通话老师示范给学生,帮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更好的掌握普通话。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目前来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不断推动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全力提高普通话教育的工作水平,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自然流畅
“命题说话”是山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最后一个题型,也是占分比重最大、难度最高的一个题型,要求应试者在给定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说话三分钟,做到语音标准,词汇、语法规范,主题集中,自然流畅。考查的是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在给定的语境与限定的范围内普通话口语的表达能力。因此,应试者要完成“命题说话”这一题型,要做到三点:第一,要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第二,要有话可说,自然流畅;第三,要围绕话题,说够三分钟。据多次参与山东省高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评工作的经验,相较于其他三个测试题型,“命题说话”是应试者感觉最为棘手、失分最严重的一个题型。为了提高大学生应试者的“说话”水平,进而提高其测试等级,针对“命题说话”的这三点要求,笔者摸索出了部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
这是“命题说话”最基本的要求。教授学生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是《普通话》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山东省普通话测试的前三个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字、词、文的识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发音问题所在,并且按照要求采用正确的发音方法不断练习。而在“命题说话”环节中,学生需要将平时所学应用到说话之中,用相对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说话,所以平时上课时指出学生的发音问题并持续关注、不断纠正,是进行“命题说话”的基础,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语言敏感性和耐心,帮助学生通过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提高普通话
水平。
二、有话可说,自然流畅
除了担心自己的语音不够标准,很多应试者面对“命题说话”这一题型时,更多的是担心“无话可说”。普通话测试以往多采用人工测试,考生面对考官时,容易产生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命题说话”这一环节出现思维迟钝、辞不达意,或语言颠三倒四等情况,成绩受到影响。随着科技的普及,大部分测试点开始采用机考的方式,有利于考生消除部分紧张情绪,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在说话时仍然紧张不安,影响发挥。因此,如何运用一定方法,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是做到“有话可说”的一个必然要攻克的难关。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利用好课前十分钟、课时十五分钟。是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准备话题,并于每次下课前十五分钟左右进行相应的练习或表演。为让学生做到面对他人说话不再紧张,采用了各种办法来锻炼学生。如首次课时要求每位学生做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再如每次下课前十五分钟左右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面对全班进行说话训练;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准备一个语言类节目(如小话剧、朗诵等),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然后每次课上选一两个小组进行表演。这样的方式,有一定的娱乐性,增强了《普通话》课的感染力和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保证了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得到两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这样,其胆量锻炼出来了,面对众人甚至是考官时的紧张情绪也就大大缓解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说话”或者“表演”完毕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指出其表现好的一些地方,或者其发音方面的进步,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同时也要对其发音错误或缺陷进行纠正,进一步提高其普通话水平。(二)采用模拟考试的形式进行实战演习。在课程结束时采用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人工测试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加一次模拟考试,教师当面给学生打分。与正式普通话测试不同的是,每位学生考完之后,教师要对其考试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命题说话”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进步,强调不足,以期提高。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后,学生再上考场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怯场,应对“命题说话”这个环节也变得更轻松自如了。
三、围绕话题,说够三分钟
在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的同时,要让学生把内容说好,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命题说话”要求“在给定的语境与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口语表述,所以要求应试者在说话时做到“主题集中”地说够三分钟。为此,笔者采用了如下训练方法: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每次课结束前布置两个话题,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并请几位学生说大纲,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内容,在下次课结束前十五分钟左右,随机请学生到讲台上面进行说话练习。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教师带领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三十个话题一一进行准备,为正式测试做好了铺垫。
具体来说,准备话题内容的过程如下。为了让内容围绕主题进行,学生说话前首先应该有一个说话大纲,即要做到对“开头如何说、中间说几个分主题、如何结尾”心中有数,大纲准备好后,再给大纲填充内容,加上事例等。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用两三句话即进入主要内容部分。如《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这个题目开头可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另一方面也有其不利影响”。因为说话时间有限,所以不主张对开头做太多的揣摩与修饰,只要能把意思说明白即可。
中间部分是主要内容,也是用来占满时间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并在说话过程中注意使用“首先”、“然后”、“再次”等关联词来衔接,这样就可以做到条理清晰。另外,为了说够三分钟,还应该采用事例的方式来进行述说,即注意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相结合。如上文提到《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这个题目,开头部分已经把正文要说的两个主要方面指出来了,所以正文先说“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而这个方面又可以采用举例子的方式,结合感性材料进行述说,如使用洗衣机后如何节省了家里的劳动力,或有了电脑后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等;然后说“科技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利方面”,也要结合相应感性材料进行论说。
在考试过程中,经常因为时间关系,考生不必结尾,但结尾也有练习的必要,可以训练学生采用呼应上文或总结全文的方法来完成。如《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的结尾如下:“总之,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一些困扰,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展其有利方面,减少其不利影响,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摘 要:“说话”项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环节。从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实例入手,围绕词汇、语法、语句、内容组织等方面内容,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非语音失误及教学对策加以探析,以提升高职学生说话策略,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导向。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说话 非语音失误 教学对策
众所周知,“说话”项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提高自身的说话水平,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非语音失误及教学对策两方面加以探析。
一、“说话”项非语音失误分析
所谓非语音失误,是指语音失误(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不准确、语流音变的把握不准确得当等)之外的失误,包括词汇、语法、语句、内容、时间把握等几个方面。
为更好地研究高职学生“说话”项中非语音失误的趋向,笔者以所教的物流管理专业2013级43名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作答作为语料,对学生的非语音失误加以分析比较。
(一)词汇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说话”项中,如果词汇使用得当,容易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对词汇的使用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语气词使用频繁
语气词是虚词的一类,指放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的词。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四类,语气词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
在此次测试中,多数学生都使用了语气词,占总测试人数的86%。在学生选取使用的语气词中,除了因语句表达需要而必须使用的情况之外,其余语气词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依次是:吧(30次)、呃(24次)、呢(18次)、嘛(17次)、啊(12次)、吗(3次)。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语气词的使用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一种说话习惯,大都表示一种陈述语气,没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省去。如:
(1)它,一年四季吧,反正游玩的人都很多。
(2)我的家乡,呃,我从09年来到烟台,06年来到的烟台,然后在烟台生活了8年,把烟台看作自己半个家乡,呃,其实我从小长大是在内蒙古。
(3)我从小呢,就喜欢听歌。
(4)然后,再说一下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属于农村嘛。
(5)常山啊,常山就坐落在我们诸城第一中学的南边。
2.夹杂方言词汇
方言词汇在“说话”项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但高职学生由于习惯或紧张等原因,往往不自觉地表述出来。例如:
(6)我们相处地还是蛮不错的。(蛮=很)
(7)然后他就搁这儿。(搁=放)
(8)即使是中午头,顶着烈日。(中午头=中午)
(9)它真的可劲地往上长。(可劲=使劲)
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不利于语言的有效表达,影响说话的整体水平。
3.重复使用词语
“说话”项中,不少高职学生重复使用词语,其中,“然后、就是、那个”三词使用最为频繁,分别出现了134次、105次、64次。下面以“然后”一词为例加以说明。
一位学生以“我感兴趣的一件事”为题说话,该生连用了10处“然后”。如:
(10)然后我选择青岛吧,因为我觉得青岛可以去玩的地方特别多,去青岛关,然后我们四个就冒雨前行,去了关。然后呢,我们去关用了好久时间才找到那个地方,你知道吗,然后,关,然后一直下雨啊,我们一直在找凉亭,没找到……
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大量重复使用词语已不是个别现象,“然后”等词已成为他们口语表达中的口头禅,说话时承担连接上下句的过渡作用。但频繁使用同一个词语,容易给听者留下词语贫乏、缺少美感的印象。
(二)语法方面
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表现在“说话”项测试中出现了一些不合语法的现象。例如:
(11)我的家乡来自浙江嘉兴。
(12)相信大家都看过一期节目,中央电视台做的《舌尖上的中国》,这期节目出来以后,有很多人在追。
(13)之前我还不认识这首歌的。
(14)我的职业是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前3例都属于动词使用不当,“家乡”不能用“来自”,可改为“我来自……”;例(12)的动词“追”与宾语“节目”不搭配,可改为“看”;例(13)中的“认识”与宾语“这首歌”也是不搭配,可改为“知道”或是“熟悉”等。例(14)属于主语与宾语不一致,主语“职业”与宾语“成功人士”不在同一个范围内,“成功人士”并非一个“职业”。
(三)语句重复
在“说话”测试中,很多高职学生心里有些紧张,他们在上下句连接时,经常不由自主地重复语句。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例如:
(15)我们宿舍,在我们宿舍,生活也是非常单调的。
(16)在地铁站,在地铁站等它的主人回家,在地铁站等它的主人回家,就一直等,一直等。
(17)但是应该有这个意识,有这个义务,为有需要者服务。呃,尊敬老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我们新时代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在“说话”项中重复使用某个句子,会给人一种拖沓、不连贯的感觉,影响该项的整体得分。
(四)内容组织方面
在“说话”项的内容组织方面,部分高职学生能较好地表述下来,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内容组织欠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点不突出
“说话”内容不条理主要指学生没能围绕题目展开叙述,融入了与题目无关的其他内容。如有一名高职学生的说话题目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该生的说话思路是:我感觉我比较喜欢出去玩,就是去旅游;到青岛后每个周末都去玩,先后去玩的地方;上周末我到青岛关玩,等等。
可以看出,该生的说话内容基本是记流水账,未能围绕“旅游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来突出重点。
2.离题
“离题”是高职学生在“说话”项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审题时并不细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学生说话时的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位高职学生在以“家乡的风俗”为题说话时,该生不了解“风俗”的意思,她的说话思路依次是:“家乡在哪里——家乡有名的酸菜——有个亲戚爱吃酸菜,妈妈做给她吃——家乡的名胜举例”等。这样的说话内容,很明显偏离了主题。
从参与测试的学生总数来看,说话离题的学生虽不占多数,但仍是“说话”项测试中应着力训练的重点。
3.主题导向不积极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了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不确定性。在对学生进行“说话”项测试中,可以看出,有的高职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仍然存在着误区。例如:一名高职学生以“我的好朋友”为题说话,他说他的好朋友“绝对是一个损友级的人物,经常叫我出去上网、做一些不该是学生做的事情。但是,好朋友非常地讲义气,正由于此,我明知他要把我带进沟里去,也依然愿意与他交朋友”。
这段说话的内容折射出当前高职学生交友的一个取向,那就是“讲义气,不计后果”。这种交友观非常有害,有待于高职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对策分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分钟,却折射出高职学生的言语水平、思维水平、人生导向等多方面内容。由此,“说话”项在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给以高度重视。围绕以上对高职学生“说话”项非语音失误的几点分析,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对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词汇、语法的规范训练
词汇、语法的规范训练指的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高职学生要做到用词准确、表述到位、语法得当,主要解决的是“对不对”的问题。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1.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应整理
在学习《普通话》这门课程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应整理”的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词汇入手,逐一整理。该项任务有助于学生了解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在“说话”项测试中可避免出现频繁使用方言词汇的现象。
2.慎用语气词
对许多高职学生而言,说话时使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语气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时,可让学生结对练习,互相检查对方是否存在语气词滥用的现象,时刻提醒学生慎用语气词。
3.多读现代经典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很多经典作品,高职学生可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训练语感,丰富词汇体系,养成正确的语法习惯,提高说话水平。
(二)多层次练习说话表达能力
为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不再出现语句重复、离题、内容不条理等现象,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练习说话表达能力,可以分别从“听话、朗读、说话”三个层次入手进行训练。
1.在听话中提炼主题
“听话”的状态对每一位心智健全的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每天都要通过“听话”接受大量的信息。在普通话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听话”过程的信息传递,训练学生提炼文章主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朗诵一段美文,要求学生在听完后复述这段文章的大意,同时概述文章主题。这样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并且能迅速抓住文章要点。如此练习,能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式表述。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继“听话”训练后的第二个层次,在“朗读”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感受原文优美的语言、正确的语法以及真诚的感情。此外,跟读的练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原文朗读与自己朗读之间的差距。这样,学生能够在实际练习中掌握内容组织的层次,培养正确的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3.在说话中拓展思维
“说话”训练在这三个层次中难度最大,但是这一训练可以让高职学生从自己的方言思维模式过渡到普通话思维模式,进而拓展思维。“说话”训练可从一问一答的简单训练再到创造性说话的复杂训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项考试形式就属于创造性说话。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即述说类和论说类。从高职学生“说话”项的测试情况来看,述说类话题相对容易,论说类话题较为棘手。对此,教师可辅助学生加大论说类话题的训练力度,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话题,如“论社会道德”“我对网上购物的看法”等等,倡导学生多看一些评论文章,多动脑思考,在此过程中丰富视野,拓展思维。
(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尽管普通话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但高职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职学生在“说话”项中所表现出的不太积极的人生观、学习观、交友观等倾向,如果在大学阶段仍未能得以正确引导,那高职学生的未来前景并不乐观。因此,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说话”这一环节,多介绍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等,以此引导学生在练习说话能力的同时,也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说话内涵,这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所应达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杜宇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应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网络 普通话 队伍 建设
自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启动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普通话测试工作已在各行各业深入展开,伴随着“推普”工作的不断深入,普通话测试范围已不断扩大。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国家级测试,是一种专业性很强、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口语测试,属于主观测试,因此,测试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的评定,影响普通话测试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较强业务能力的测试员队伍是每一位普通话测试管理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浙江省于2006年开始尝试推进网络评测工作以来,如何以此为契机,推进测试员队伍建设新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话题,也是推进测试员队伍建设的新抓手。本文试从网络评测为平台,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建立一支与当前日益扩大的测试规模相吻合的普通话测试员队伍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背景介绍
普通话测试的传统模式:即测试员与应试人面对面测试的测试模式,与“网络评测”相对照,具有管理性较强、测试员间沟通性强的特征,但同时因测试占据了测试员大量的休息时间、固定时间内劳动强度大、费用开支大等弱点,对测试安排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伴随“推普”工作的深入开展,普通话测试人数增多,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强,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为一个难题。
浙江省于2006年4月开始全面推进数码录音工作,并着手开发了“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评测与管理系统”,即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通话测试与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过程是:第一步,以多种采集方式,完成考试信息与语料的打包;第二步,将采集到的语料传送至省测试中心专用管理服务器,待测;第三步,测试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一台与网络连接的电脑,进入该子系统登陆省测中心专用管理服务器,获取分配语料进行评测。这一模式的推广,真正实现了测试语料采集与评测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采用计算机完成简单而烦琐的计分统计工作,降低测试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测试成本;对测试员独立评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普通话测试模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了普通话测试员管理模式的改变,伴随网络评测这一测试模式的运用和推广及在网络评测在测试人数中所点比例的提高,与此相对应,在测试员管理模式也必将发生变化,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进一步深化与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二、伴随网络评测的推广,普通话测试员队伍管理的实践及新问题
杭州自2007年启动网络评测工作以来,推广网络评测及测试员队伍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推动网络评测方式的改进及加强对测试员队伍的管理,主要开展了以下实践工作:
1.加强对网络评测模式的宣传工作。对网络评测这一新生事物,不断加以宣传推广,开展了以下工作:利用面测时机,灌输、宣传“网络评测”这一新生事物,鼓励测试员积极参与网络评测;通过QQ群、校讯通等平台,网络测试信息,使测试员了解网络测试动态,及时参与一到网络测试工作中来;2009年下半年,专门撰写了网络测试操作介绍,介绍软件下载、安装中注意事项,方便测试员学习;将网络测试操作介绍、软件等挂在QQ群共享,方便测试员随时下载;为测试员网络测试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和支持,如利用QQ群,回答测试员测试过程中、软件安装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如利用远程控制,帮助测试员安装软件,如利用上门测试机会,帮助所在单位的所有测试员安装网络测试软件等等。通过种种方式的宣传,让更多的测试员了解网络测试,鼓励更多的测试员投入到网测工作中来,网测工作启动以来,加入网测的测试员呈逐年增加的势态。
表1 历年参加网测测试员人数统计
2.尝试多种语料采集模式,推广网络测试范围。2009年下半年,尝试利用学校现有语音教室设备扩大网络测试的范围。在保证语料采集质量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如订制专用隔音罩;检查耳机质量,保证录音效果;采用座位分隔法,以牺牲效率换取语料质量;每次新场地开辟前做好测试前的语料采集试验,做好语料采集效果检查,为正式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切实保证语料采集效果。从原先杭师大专用测试室采集语料的单一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表2 2008年至2010年杭州网络测试人数统计
3.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开展测试员活动,加强测试员间的沟通,增强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2009年,除加强测试员QQ群建设外,还增强校讯通平台,加强与测试员们的沟通,对于测试工作的安排及情感交流起到积极作用;2009年,还开展了测试员测试奖励活动、新年联谊活动、组织参加省测试员基本功大赛活动,在测试员中反映热烈,效果明显;测试中心还投入相当经费,为测试员提供更好的条件,如:异地测试安排车辆接送、晚上送上小点心,有的安排化费不多,但让测试员们感觉异常温暖,对于测试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在可能的范围内,调整网测设计,既方便测试员网测工作的开展,也进一步规范网测工作。
如:根据测试情况,将部分规模大的语料分批上传,减轻了服务器压力,方便测试员们更快捷取得语料,测试员们反映良好。
如:调整了测试员取料顺序、方式,语料随机取得,即减少几个测试员同时取同一份语料的几率,又增强测试的保密性,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5.加强对测试员测试情况的监控,发生违规行为,及时制止,或中止网测工作,或找测试员谈话,当面指出不足,要求及时改进。
6.形成网测工作常规,草拟网测操作流程,对参测学校、参与网测工作人员明确要求及操作要求,实行规范操作。
网测工作的开展,使测试员队伍管理呈现了新问题:
1.测试员测试状况的管理得以缺失,虽然可监控测试时间,对测试员测试态度、状态缺乏了解,虽说有复测作为测试质量的保证,但软件系统设计缺陷使其成为“软肋”。
2.很多测试员投入测试工作是对源于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热爱及测试员群体间感情的纽带的关联,网测的推广,使测试员情感交流的机会减少,感情纽带缺失,长此以往,对普通话测试员群体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3.复测比率失控。以2010年3月网测为例,4次网测复测数据统计显示说明复测比率高低差异比较大(不含三次测试均错档清空重测),存在复测率无法控制及说明原因的难题。
表3 2010年2月普通话测试复测数据统计
三、新形势下,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考
当前的普通话测试管理者面临这样一个状况:一方面整个社会对普通话测试越来越重视,普通话测试需求日益扩大要求,另一方面普通话测试员们自身工作压力增强、家庭负担越来越重,从事测试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如何协调好这二方面的“天平”是普通话测试管理者要回答的问题,网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抓手,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抓好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提出加强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1.建立、健全普通话测试员考核、聘用制度是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关健”
普通话测试员队伍是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的非职业化的,涉及多层次、多学科、多职业且管理松散型的准专业化队伍。如何管理、考核是一个难题。有些人提出测试量化考核,在“面测”时代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有些测试员的休息时间不在双休日,有些测试员休息日有自己的学习安排、有家庭困难,这时提测试量化任务,是强人所难的要求,强行要求,也只能把测试员“往外推”。伴随着“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并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对普通话测试员测试量的考核才成为可能性,这就要求测试员管理者制订普通话测试员考核细则,既有测试量要求,也有测试“质”的保证,并以此作为普通话测试员聘用依据,这样才能杜绝一批“本本”族的出现(所谓“本本”族,即拥有测试员资格证,从不参加测试,浪费了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管理成本)。打造一支基本功扎实、规范意识强、真正为普通话测试提供优质服务的专业化队伍。
2.重视、落实普通话测试员后期培训是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基石”
无论是省级测试员还是国家级测试员,都经过一个专业培训班,完成了相应的考核,取得相应的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但后期培训却相当缺乏,这里既有客观的因素如:人员分散,组织困难;工作时间不能用,休息时间测试忙;经费紧张;也有主观因素如:重使用,轻培训等等。为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顺利进行,加强测试员后期培训尤其是网测推广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网测对测试员独立评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后期培训内容
后期培训内容应着眼于二方面:一方面,加强“规范”意识的教育。普通话测试是国家级考试,首先是“遵法”意识教育,违反测试违程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警钟长鸣,提醒测试员公正、公平开展普通话评测工作;其次是“遵规”意识,测试人员也应遵守测试纪律要求,维护普通话测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加强业务水平、能力的培养。取得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这只是一位测试员评测生涯的开端,除了在测试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测试水平外,普通话测试员队伍的管理者应该提供、组织各级各类后期业务能力培训,让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与理论更好结合、完善,使得评测能力得以提高,顺利完成评测任务。
(2)后期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应当注重与实际情况结合,可以是全市全体测试员参与的讲座、报告;也可以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小规模的集中培训活动,把讲座办到区、县,方便测试员参加活动;可以组织竞赛活动的形式培训;也可以组织测试员测试能力比赛的形式……
总之,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活动是培养普通话测试员队伍的重要方面,是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3.激发普通话测试员的“情感”是普通话员队伍建设的“纽带”
激发普通话测试员对面普通话测试工作的热爱,增强普通话测试员们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凝聚力,是普通话测试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展开、推进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尝试开展以下活动:优秀测试员评比表彰活动、测试奖励活动、测试员新年联谊活动、小型测试员座谈会、“新年新春送祝福”活动;测试员QQ群的维护和使用也是增进测试员们情感交流的有效平台;面测也是测试员情感交流的时机,当前应形成面测与机测共存的局面。
4.不断改进网测软件是普通话测试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抓手”
网测软件是网测开展的平台,建议网测软件的修改、调整,促进网测效率的提高、管理的加强、规范的提高。
(1)加强管理
表4 建议网测反馈样表(测试中心)
①对测试中心管理层面增加开放管理权限,如开放本级测试员测试员测试情况的监控,包括测试时间、打分情况等等,使测试中心能及进了解测试员测试情况,及时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②增加对测试中心反馈栏目,建议每一次测试后,有发下项目反馈给测试中心,便于测试中心管理测试工作。③增强测试员测试情况的反馈,建议每一次测试后,有发下项目反馈给测试员,有利于测试员了解自己的测试基本情况,从而也促进改进评测能力的提高,也方便测试费用发放及核对。
表5 建议网测反馈样表(测试员)
(2)加强服务方面
①服务器扩容,改变登录人数多,取语料困难的局面,避免因此影响测试员参与评测的积极性。②随着测试量的不断增加,建议设立在线咨询,方便测试员们对于测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馈及软件使用问题的解答。③大批语料分批上传,方便测试员快捷取得语料及测试结果上传。
(3)加强规范性
①取消测试员可以看见另一方测试结果的设计,增强测试员独立评判能力,维护网测的权威性,督促测试员认真评测,并辅助其它管理措施,以保证网测的正确性及其生命力。②改变分发语料的方式,由原先按序、按人分发改为随机分发,这样做改变了几个测试员同时取一个语料的可能性,减少无效工作的几率,同时也让原先等语料,或场外交流控制测试结果的可能性不能发生,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公平性。③设立评测时间警戒提醒,对于评测时间未达标准时间,网上自动提醒或评测成绩做废;或语料必须自动放完,不能拖拉,缩短测试时间。④设立评测时间、人数达到一定数额后,中断评测,强制休息,保证测试员身体健康状况及保证评测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宇明.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思考.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
关键词: 理工科类院校 普通话教学 现状 改革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是汉语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是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信息化时代,普通话表达能力被视为高校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内在素质的体现,对于理工科类院校的学生来说,普通话是学习和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顺应社会的需要,许多理工科类高校也开设了普通话课程,然而,在教学的现实情况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普遍存在。针对这些情况,普通话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符合理工科类院校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新思路。
一、理工科类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分析
1.对普通话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学院的重视程度不够。理工科类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许多理工科类院校不是把普通话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手段,作为一门选修课,而是学生通过普通话测试前的培训课,仅安排二十个课时量。在这么短的课时内,老师要讲授普通话的语音训练、篇章朗读、口头说话等多方面的内容,只能是点到即止,浮光掠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展开教学内容。学校对于普通话课程的投入也极其有限,没有专门的语音教室用于教学,也缺少语言鉴赏型的音像制品。②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教师,因此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是至少达到二甲级别才能毕业,而对理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学生意识不到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起来也缺乏足够的动力。近几年,教师资格证、导游证、公务员招考等把普通话等级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大学生越来越感受到普通话等级证书在就业中的作用,学习目的变得功利和实用,他们将通过普通话测试而不是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来作为学习普通话的目的,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现象。③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理工科类院校的老师们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能做好实验就行。对于学生的普通话是否标准,表达能力强不强则缺少关心。
2.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理工科类的学生本身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较之文科类的学生要差,在学校里重视的课程又都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致使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许多来自方言区的学生,说起普通话来方言方音相当严重。在实际的测试当中,较为常见的字很多同学都有不认识或是音调不准的情况出现,这表明理工科类学生的文字功底较差。
3.师资力量薄弱。理工科类院校里文科类的教师偏少,而专门的普通话语音教师的普通话要达到一乙以上水平,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的普通话授课教师都是由取得资格的其他专业课老师兼任,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4.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缺乏针对性。普通话课程采取大班授课,一位教师要负责一两百的学生,只能采用大课堂集体性训练的授课方式。在教授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发音时,一般都是由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课堂容易感觉枯燥无味。班上学生来自不同的方言区,每个人的语音面貌和难点问题都不一样,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常常是普通话水平高的学生吸取不到新的知识,难以进一步提高,而水平差的学生又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训练,语音问题得不到解决。
5.缺乏良好的普通话氛围。学生一离开课堂,几个老乡聚到一起,就开始说家乡话。学校缺乏一种以说普通话为美的良好氛围。
二、理工科类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探讨
1.丰富普通话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教育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到学生内在的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中”,也就是说,在普通话教学当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了有用,他才会愿意学,想学好。而目前大多数院校使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指导用书作为普通话教材,虽然有针对性,但从内容上来说相对简单枯燥,都是字、词语、句子及短文的训练,学起来很容易失去兴趣。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加入优秀作品鉴赏、经典诵读的内容,如名人的演讲、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华颂》节目的视频等,通过学习优美的文章,播放优秀播音员的朗诵带,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和艺术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在讲到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内容时,可以选用多样化的训练材料,培养普通话语感,改造学生的发音习惯。如讲到鼻音和边音、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难点音时,可以选用绕口令、诗歌、影视经典对白等训练材料,让同学们练习。
2.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收,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的授课中,有些方法被证明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①将大班授课与小班授课结合起来。在讲授语音的基本知识时,采取统一讲授的方式。在做具体的训练时,可以将有共同难点音的学生,如不能区分鼻音和边音或是不能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学生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纠正他们的发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选择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材料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就不会使不具该难点音的同学失去练习的兴趣,发音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指正发音错误,形成探讨学习的良好氛围。②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方式。许多学生在念单字或是词组的时候,能做到发音准确,但一旦开始念句子,开始说话,就不由得将方言发音方言词汇带进来,使人听起来觉得生硬不流畅。因此要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们的语感。在课堂上可以选取某一电影经典片段,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也可以就某一话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还可以就普通话水平测试用的话题,请同学轮流上台讲2至3分钟,讲完后由其他同学来点评存在的语音错误和缺陷。这些方法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能够促使他们将语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语言当中来。③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如在讲到语音时,可以将人的发音器官纵切面图投影,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声韵母有不同的发音部位,以便更好地掌握发音的方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技术手段为一体,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④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经典篇目。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学生将正确的发音牢记于心,也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⑤角色互换,让学生来当普通话测试员。首先介绍普通话测试中的一些基本扣分规则,然后请一位同学到台上读一套样题,其余同学在下面为其打分,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讲解。在为别人评分的过程中,学生能将学到的有关语音、语调、语流音变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3.学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应该加大普通话课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专门的语音室,添置语言学习方面的教材及光碟。在引进人才时,有意识地引进优秀的语音教师。对学院已经取得普通话测试员资格的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提升其演讲、朗诵、辩论等多方面的才艺,以提高普通话教师的综合素质。
4.营造良好的校园普通话氛围。语音的改善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利用课堂内几十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普通话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学院通过开展优秀文学作品诵读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音面貌和语言能力。利用板报、广播站等方式加强普通话的宣传,结合全国的“推普”周开展推普活动,让普通话成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全院的师生员工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地位,以及拥有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得体的谈吐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在理工科院校内进行普通话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通话课程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普通话训练与测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