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语引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数学学科的应用题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题意,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学会“隐”,要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
从现代教育思想来看,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师如何“教”,也要看学生如何“学”,更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一道应用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应用题教学的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练习题:(1)老师将要搬新家了,目前正准备添置一些家电。上星期天,老师带了7000元钱到现代家电城买家电,看见彩电4000元,冰箱的价钱是彩电的60%。洗衣机的价钱比冰箱贵20%。请你们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吗?不够,应怎么办?(2)百货商店同时买出两件衬衫,每件都是120元,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衬衫是赚还是亏?(3)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儿童书籍一律八五折出售,小方的妈妈给她50元去买书,如果买下面书中的两种,小方还剩多少元?请你们为小方作购书参谋。(《小学生优秀作文选》12元,《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举一反三》15元,《格林童话》28元。)以上这些练习题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生活中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经历到的实际情境,学生与其说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件事情。这样教学,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不倦意,还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这就是应用题生活化,也是教师的“隐”为课堂教学带来的“别样的精彩”。
二、新课程理念下老师的“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的结论,而忽略了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只注重传授结论的做法,导致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这不仅让学生出现了严重“消化不良”,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学会“引”,把重点放在提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而且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所体验,以达到对知识的理性理解。这里所谓的“体验”就是指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究、去应用,进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的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并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进而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在互动、交流、合作中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仅仅把数学当作“思维训练的体操”,这样往往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要把这些抽象的、冰冷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操作的、富有生命力的知识。本节课我就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呈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对空的教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语用失误 成因
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分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语境,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为了增强语言理解力,语言的接受者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这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
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语用失误往往比语音、语法等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因为它可能冒犯对方,影响人际关系,导致交际失败。语用知识是伴随词汇、语法知识而发展的,但语用能力的培养需要了解目标语的语言环境和社会文化等信息。因此,培养留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外国人学习汉语中语用失误形成的原因很多,分析如下:
一、主观成因
1.母语文化的干扰
文化具有民族性,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每种文化在其准则、规范、行为模式的表面下,都有整套的价值系统、社会习俗、道德观念、是非标准、心理取向、思维特征等。正是这些因素规约着每一个民族对语言的使用。因此,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前已经有了一个价值体系,以及观察事物的模式方法,有了一套自幼习得的母语语用规则和文化因素,在学习运用汉语时势必与之发生冲突,形成干扰。换言之,只要有文化差异,语用失误就不可避免。
受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外国人在运用汉语时,对符合母语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往往过于依赖而直接套入或过度泛化。比如一次运动会上,一个教师跑完100米,并取得了冠军。回来后,他的学生迎上去夸奖说:“老师,您跑得像狗一样快!”这显然是误用了本族语中的文化观念。在西方,常常将狗视为家庭成员,而岂不知,汉语中狗往往是负向文化倾向,多为贬义意向。
2.文化认同矛盾
正如盛炎所说:“外国人学习中文时,必然要调整自己的文化态度,以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但不管他们怎么调整,总是以自己民族的文化为主,以中国文化为补充,理解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差别,他们的外国人身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除非他们被中国文化所同化。”①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其实有的时候已经完全弄懂了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但是还是会出现语用失误,这就是母语中的潜在文化在起作用。很多西方学生表示,对用“你吃饭了吗?”打招呼很别扭,对汉语的称谓更是觉得太细化,记不住。因此,虽明知这种中国人传统的表达方式,却宁肯采用其母语中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相反,越来越多的和国际接轨或长期和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却基本上接受了外来文化的熏染。这种文化认同的矛盾,或说对中国文化某些方面的不认同虽不普遍,成了部分语用失误的直接成因。
3.外国人语言能力的制约
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第二语言的一方在表情达意时常受制于语言能力。外国人学汉语亦是如此,他们在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往往要使用直译母语的表达方法,有时还要借助夸张的表情手势,情急之下甚至连母语也会脱口而出,造成各种各样的语言偏误。语用方面的错误并不会影响到句子意思的表达,在语言能力没有达到自如表达的程度时,留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表意方面,对语用方面的问题则无暇顾及,由此出现语用失误的机率肯定增多。这类失误是有阶段性的,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因素的逐步渗入,此类失误可以得到纠正。
二、客观原因
1.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相对空白
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交际文化,对其产生兴趣,正努力探索文化和语言两者有机结合的路子时,语用教学领域几乎一片空白。这势必导致教师对语用方面的认识不足和无所适从,和文化一样出现习焉不察,缺乏描述对比。由于长期以来汉语缺乏自己的语用规则和语用策略,因此对汉语语用规则及策略的对比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交际技能与交际策略的训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对词汇还是对语法的讲解,往往都偏重于语言技能本身的操练,而对语用方面的解释可以说是着力甚少甚至忽略,这一教学中的空白地带使学生的语用失误成为可能。
2.中国人对外国人语用失误的容忍
在交际中,本族语者对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水平及文化知识的不足早有一种心理准备,即使对方出现语用失误,违反了各种各样的语用原则或不符合自己的文化规约,他通常也能够宽容或迁就。这种容忍使得外国人的语用失误不能察觉或“屡教不改”。中国人有求和谐、重礼节的心理特点,他在和外国人接触时,虽然彼此用汉语交流,也会产生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心理上做好接受异文化冲击的准备。比如,对外国人的感谢方式、拒绝方式,不管符不符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他都能接受,或者即使接受了外国人作为生日礼物送的“钟”,吃了外国人亲手切好的“梨”也不会有“送终”、“分离”之感。外国人的身份使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被认为是故意挑衅。相反,如果一个外国人过于地道地使用本民族语言,却会令本族语人感到反感。假如一个外国人每天用“二大爷”、“三嫂子”、“铁哥们”这些称呼语;接受礼物后不是如他们习惯似地大呼:“哇,太好了!”而是再三推辞:“我有,你的情我领了,东西我不能要。”我们也会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觉得有点滑稽、别扭。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人放任一些显性的无伤大雅的语用失误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关系深层文化心理并有伤交际目的的语用失误无形中被保存了下来。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师还是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其实都面临如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成功的交际要求语言运用得体。得体性是语言交流的最高原则。这种得体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更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激起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强烈愿望,教学中应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情景下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在汉语交际中的文化适应能力,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注释:
①毛嘉宾.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成因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7.
参考文献:
[1]马冬编著.中西文化交流及语用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2]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3]袁新.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4]毛嘉宾.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成因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7.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比较淡薄,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商业银行发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认识不够充分;二是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关系认识不够充分;三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员工中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够充分。
2 银行风险管理工具十分有限。我国商业银行从事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十分有限,特别是缺乏衍生金融工具,作为目前西方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它的缺乏是我国金融体系不成熟和银行风险管理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大大制约了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
3 基础数据库不完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之间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差。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不足,这使得即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由于数据的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从而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型,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去。
4 评级对象不全面,风险揭示不充分。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评级时基本方法采用的是简单的打分法,缺乏客观依据。二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评级的时间较短,只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未对贷款进行评级。三是与先进的外国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
5 监管机构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信息化工具与手段,无法实现对被监管对象进行持续、全面、有效监管。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与交易量大增,交易信息电子化、无纸化,业务的复杂性、风险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单靠手工方式,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按照传统方式翻阅账本、传票等,难以有效识别金融机构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信用秩序混乱造成的,信用风险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企业或个人失信现象不仅普遍,而且相当严重。
1 社会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风险文化环境。由于我国信用经济发育较晚,社会主体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守信意识和信用风险道德理念,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文化环境并未真正形成,整个社会没有真正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风险道德评价标准和约束机制。
2 缺乏信用风险信息的社会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一方面,信用风险信息数据的市场开放程度低,对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公开的企业、个人资讯没有合法开放,增加了企业和征信机构获取信息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1 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风控制度,改进组织体系。审贷分离制度的构建对银行信用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现实中基层行客户经理部、信用管理部、复核部由于内部组织架构以及人事任免程序的设计尚不能完全在体制上达到客观的相互制衡与监督,上级机构或其他的人为干扰仍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2 学习和借鉴国际性银行内部评级法,充分揭示风险。由于内部评级体系主要应用在贷款决策、资产质量管理、风险准备金管理等方面,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评级方法是充分揭示风险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在长期的内部评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先进、成熟的评级方法。
3 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在建设数据仓库时,对于过去保留下来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和清洗,尽量提高其可用性,对于新业务数据,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进行收集和整理,数据库应包括所有客户(包括违约客户)的信贷记录、财务报表、基本面信息等信息。为保证数据的质量,还应在客户提交财务报表时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
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果,也是校内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素质。
一、开放的预设,动态生成新的目标
预设指的是课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产生的基础是提高课前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使学生个体思想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大都在默背已经预设好的教案,常常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展示自己完美教案的过程,学生只好钻教师提前设计的“套子”,而有时非预期的问题可以自动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看,开放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还可生成新的教学目标。
二、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应善于捕捉和运用动态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生成过程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1.学会用心倾听,延迟判断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欣赏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它体现了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作为欣赏者,是具有巨大认识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而且都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时刻注意我们的预设与学生实际情况产生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千万不能对这种资源视而不见,要学会用心倾听,延迟判断,使音乐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课堂。
2.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
不是所有的生成性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不能脱离教学本身。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课堂上就会生成大量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3.合理取舍,正确引导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而忘了我们在做什么。一切的生成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其他的超出音乐范畴的生成,无论多么精彩,教师都应该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音乐上来。同时,教师还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生成新的兴奋点。
鼠年春节刚过,在一个本校强化班的音乐课上,不知从哪儿递过来一张纸条,“老师,能不能放几首流行歌曲啊?我们想听周杰伦的新歌――全体同学”,我哭笑不得,原本想拒绝,最后还是把《青花瓷》打开了。当学生陶醉过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查找有关这首歌的资料,进一步赏析《青花瓷》。结果第二节课,学生并没有完成这项作业。我把媒体对这首歌的全面评价向学生作了介绍,教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识他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的价值,并以此拟定一个命题让大家讨论:音乐课有无必要欣赏流行音乐?立刻全班形成了三种立场:正方、反方和保持中立的三部分。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非常有趣。学生一:通过流行音乐能引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倡流行音乐也无妨。学生二:音乐的时代性决定不同时代音乐的特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学生三:流行音乐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古典音乐也曾是一种流行。学生四:流行不是经典,经典永远流行,流行音乐的美是肤浅的。学生五:我们熟悉流行音乐,我们善于表达,心情不好时,流行音乐能给我们心理上的安慰。学生六:欣赏非流行音乐感觉不一样,只要你投入欣赏,肯定有经典的独到之处,不知不觉提高你的品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别需要。课堂教学生成到这样的环节,收获的岂止是教师能预设的成果。
一、巧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充满兴趣是关键。如我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媒体资料时,先播放情境插图,再播放由情境图中与本节课所学字母相似的事物,再加上朗读,让学生不但记住了它们的音和形,还用编儿歌的形式对字母的音和形加以记忆。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ooo”、“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pp”。“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mmm。”“椰子树上椰子多,左i右e,ieieie.”“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右n,ananan.”等等。这样,巧妙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不仅让学生对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同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发展。
二、巧用远程教育资源,突出拼音教学的重难点。
远程教育资源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小变多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后,便一目了然,毛塞顿开。画面生动形象,再加上图、声、文配合,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效率更高。如我在教“b”和“a”是怎样拼读时,我就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汉语拼音教学“b”和“a”相拼时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再在观察的基础上,说一说“b”和“a”是怎样拼读的,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拼读规律。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jqx的相拼始终是一个难点。特别在教学了整体认读YiWuYu音节后,学生更容易混淆不清,我在上课时又利用媒体资料出示了这样的情景:戴着墨镜的小熊u,遇到了他的好朋友红狐狸j和小白猪q以及小猫x,很懂礼貌的摘下了戴的墨镜和他的朋友们问好。这时画面便出现了有两个小动物组成的音节ju、qu、xu。接着出示儿歌:u是小弟弟,最最懂道理,见了哥哥jqx,总是脱帽敬个礼。这样,让学生明白,u只有和jqx相拼时,才去掉头上的两点,但是它还念u。由于观察的直观,动态的图片及配音,这样使原本难教的拼读方法通过动画效果,让学生自学、自悟,更省去了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读、讲解,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隐性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42-02
课程根据其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formal curriculum)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通过课程表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学校教育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不是通过课程表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体系、人际环境结合形成的综合教育环境来呈现。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是多方面的、长久的、深远的。
一、隐性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1.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隐蔽性:除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所有物质环境、文化体系、人际环境、活动安排等都是隐性课程的内容。隐性课程不是以直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施教,而是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活动、优美、充满生机、令人愉悦的环境、友好、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一种自然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并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
2.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隐性课程主要注意的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学校的隐性课程主要通过人、事、物、制度和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并最终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判断体系。然而,由于该课程是通过情感融合起作用,其效果可能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显现出来,但更多的则是在在学生就业进入社会后,在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外显出来。虽然,隐性课程并不直接决定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但是通过隐性课程教育所形成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于第三产业,社会的参与程度高,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是他们重要的人生课题。因此,他们在社会和企业中所持有的态度、意识、情感以及价值观等都是隐性课程作用的结果,并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更长久。
3.隐性课程具有多样性。隐性课程的载体广泛而且形式众多,且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给予学生们影响。它既可以表现为看的见的富于特色的校园建筑、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表现为无形的承载着人文价值的校规校级、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二、商务英语隐性课程设置的意义
隐性课程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尤其如此。作为语言学习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而隐性课程对于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效果,它能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形成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积极地落实学习计划和安排,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上的导向功能。隐性课程通过各种复杂多样的因素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校富于现代意识和人文气息的建筑设计、静谧而干净的校园绿地、生动活泼又格调高雅的各种活动都是德育精神的物化体现,引导学生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科学的人生观。
2.情感的陶冶功能。现代社会中不缺乏高智商的人,但缺少高情商的人,无数的实例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在许多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而这种情感是通过隐性课程中的体验、熏陶、感染的作用机制的形成的。积极、和谐、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校园环境与文化能够给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心态,学校文化所内含的价值取向会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学生发展起良好的道德情感。
3.能力的提升功能。学生能够从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制度、先进的文化氛围和各种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鉴赏力、意志力、执行力和实践能力。而隐性课程则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遵从个人意愿有选择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使用
鉴于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习得的特殊特点,我们从物质的、精神的、社会关系的(人际的)和文化的几方面来谈英语隐性课程的利用。
1.建立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物质情境。物质情境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模拟谈判室、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等;购买大量的商务英语类及相关图书、期刊、报纸、光盘、多媒体课件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在教室、走廊、学生宿舍张贴英文标识、海报、手抄报等,制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我们还尽可能设置一些完备的陈列室或展览馆,以对各国的地理、民族、风情、人种、习惯等作一些英文的介绍。这些物质情境的建立有利于隐性课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2.建立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制度环境。定期组织商务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室学习关于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学校的各种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管理制度等,并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切实执行;在教学、考试、教师企业锻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制定相应的规定,并确立实施和监督检查方案;在学生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引进企业文化,制定出既能满足教学管理需要,又能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用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3.建立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的文化环境。就商务英语学习的文化环境来说,它主要指班风学风、文体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各种竞赛活动等,以及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加强学生课外文化生活的指导,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习,既要有英语语言学习技巧,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实务等方面的内容,又要有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等前瞻性的内容;还应该举办多种多样的、广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剧演出、英文歌曲大奖赛、模拟应聘大赛、模拟商品推介等;支持学生成立多种课外活动团体,如英语协会、演讲协会、广播协会、英语剧社等,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青年志愿者爱心活动、产品推销、翻译义工、中小学生英语辅导等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4.建立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的人际情境。商务英语教学中人际情境主要指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始终存在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怀能够让学生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师生双方都处于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教师愿教,学生愿学,从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理想教学效果。在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的优势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应巧妙并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地位,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隐性课程的存在是多方面的,且其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运用当中也要注意它的消极功能。因此,隐性课程在商务英语教学利用时,要正确把握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普遍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拓展。商务英语隐性课程是商务英语显性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与显性英语课程相辅相成,协调配合,把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习得转化为丰富且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和意境,隐性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英语语言文字、掌握语言运用技能、熟悉英语国家文化、熟知商务知识、练就商务技能、拓宽思维方式和视野广度、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这些则是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真正目标所在。一个专业办学要有特色,其“特”就应“特”在隐性课程的设置和利用上。只有我们既注重显性课程的正面教育作用,又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商务英语教学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阳春.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结构及其开发利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3]魏贤超.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解决措施
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虽然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了社会各方都在关注的重点问题,并且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现阶段民用建筑工程还是具有很多的问题,目前面临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工程造价超预算,超预算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的投资成本,同时也会对工程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1,2]。之所以出现超预算问题主要是因为某些外部因素影响以及建筑企业预算人员造成的,所以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防止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这对于民用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民用建筑工程超预算的原因所在
1.1造价预算编制缺少合理性
民用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编制较为复杂,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某一种因素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工程造价预算结果出现比较严重的偏差。之所以出现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受到市场竞争激烈、工程建筑过程中不可见因素较多、建筑工程规模比较大以及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的经验不足等等。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一定要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
1.2没有准确判断工程在实施阶段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正是因为民用建筑工程综合性较强,涉及内容较多,所以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很多工程持续的时间较长,有的甚至几年时间。在此阶段很多的因素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民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情况。由于在建筑工程实施阶段没有准确判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这就造成了工程造价预算随着时间的累计偏离实际情况的趋势越来越大,最后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对于民用建筑来说,建筑材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消耗品,同时也是影响工程造价预算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是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的价格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在某些材料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会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施工和工程变更等都可能使得建筑材料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1.3工程建设方发生的工程变更对于工程造价预算具有较大的影响
民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包括很多的阶段,例如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等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重点是在设计阶段,所以对于施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预估的方式进行,只能对施工阶段进行参考性指导[3]。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业主方和设计方由于各自原因经常会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例如设计变更、功能性变更、不可抗力变更等等。这些不确定的内容都会导致工程实际消耗资源超过造价预算。
1.4工程管理方面的原因
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第一,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普遍较长,施工内容繁杂,若施工管理不够完善,往往会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不能及时的进行解决,不能对各施工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方面的监督及调整,这就容易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第二,建设方对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理解的不够深刻,往往将造价预算控制看成是单方面的、静止的情况,只是对招投标阶段以及竣工验收结算阶段的造价预算进行控制,对于施工过程的造价预算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工程造价超过预算[4]。第三,建设方的工程结算资料缺乏完整性以及真实性,使得最终的工程结算审核缺少必要的基础。
2民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控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是进行工程实施中造价控制的理论基础,要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第一,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来对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进行约束,来提高编制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其对预算的编制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通过相应的培训制度来提升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最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特别是对于重大建筑工程来说更是如此;第二,预算的编制人员在进行正式编制造价预算之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要充分了解项目的相关特点,同时,要对项目所涉及到的市场情况、国家政策情况、项目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分析;第三,预算编制人员应通过施工图纸等相应内容了解到预算工程量以及定额单价、取费等相关内容,同时要与施工现场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在对工程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进行编制的造价预算才能够相对科学合理;第四,要对市场中建筑材料等对造价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重点了解,在充分了解其价格、规格、性能等相关的内容后才能对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在编制造价预算时才能留有合理的变动空间。
2.2最大程度的减少工程变更
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包括:工程的决策阶段,工程的设计阶段,工程的实施阶段以及竣工验收使用阶段等。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是在设计阶段进行的,这就使得其对实施阶段的具体情况只能采取预期的做法,并不能完全对实施阶段进行指导。这就使得编制的工程预算与设计变更和业主方的项目变更所造成的实际工程造价有较大的出入。减少工程变更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以及减少人力成本的无畏增加。所以,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对于工程的造价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调整时也要进行相应的审批,通过强有力的事前批准、事中监督以及事后审查的相应机制,严格控制工程的造价。
2.3注重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工程招投标工作的造价控制,根本上要遵守公平、公正、公开、诚实守信的原则。首先,在招标前,对于竞标的单位严格审查相应资质的同时,要对其实质性的施工能力进行考核,确定竞标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以防出现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实施的现象,增强项目的投资控制。其次,在进行编制造价预算之前造价预算编制人员应对本工程的相关数据资料等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在确定资料合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编制。再次,对于开标工作要严格监督控制,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防止劣质施工单位由于低价竞标等造成工程的质量低下,出现返工等现象,以防工程造价超出预算。
2.4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但是对于施工企业来讲,要加强自身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应内容就是增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工程的造价,做到工程的效益最大化。所以,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科学合理,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又要使得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要达到此目的,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掌握工程造价方面的相应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综合知识,可以将材料、价格、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机的进行融合。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方要想最大程度上获取经济利益,对于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控制是最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这就要求相关的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人员要深刻的了解所在工程的具体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工程在实施阶段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的因素,市场时时变化的影响等,这就会使得制定的工程造价预算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工程超预算的现象。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工程造价预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合理的市场因素预测与实际工程的各项考察,对工程特点和市场变化做到合理的分析。
(2)提高企业预算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同时做好施工全过程各阶段的预算控制。
(3)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最大程度的减少工程在实施阶段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的发生。
(4)注重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5)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十分重视设计项目前期资料的收集工作,努力提高设计工作深度,优化设计方案,规避由于设计变更增加工程费用。
参考文献
[1] 李崔.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江西建材, 2014(22):15-17
[2] 宋晓蒙. 试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11):18-19
[3] 杨嘉; 张胜军. 浅析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J]. 四川水泥, 2016(03):88-91
关键词:微课;音乐教育;钢琴课程
21世纪以来,我国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因而催生了一种微课这样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在高等教育中,钢琴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在进行基础课程培育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很多学校将微课融入传统的钢琴课程教育。本文将从微课的含义入手,阐释微课在钢琴教学中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微课应用于钢琴课程的可行性,并设计含有微课的钢琴教学模式。
一、微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也令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微课,正是以融入互联网元素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方式为运用互联网技术结合音频视频,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微课以微视频为教育载体,区别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微课往往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设计,避免追求泛而笼统的教学方法。微课之所以能够在钢琴教育中取得应用,得益于其独特的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课堂内容可灵活选择及反馈及时,评价客观等三个特点。
(一)主题突出,短小精悍“微课”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其认为重要的某个知识点或核心授课点,并辅以音频及画面等载体制作成为一个微小的视频。虽然视频内容较少,但其中的知识点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视频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微课不仅是将传统的钢琴教学内容转化为视频,更是将知识点进行浓缩,在短时间内接受钢琴教学的精华。所谓“短”主要是指时间上短,时长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所谓“精”是说微课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精炼性,不拖泥带水。而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音阶等学习要素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使用微课可减少部分学生因忙于进度而潦草学习的情况,使学生扎实的学习基本的钢琴理论。
(二)课堂内容灵活选择性高微课在其内容的选择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视频制作过程中,以单一知识点为讲解的核心,使得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理解消化,教师也可在课程的形式上表里如一。其次,微课的教学内容集中性强,利用微课这个工具可将钢琴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个模块化的分割,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学习进度选取不同模块的微课,对其进行完整而系统的学习,对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部分可反复观看学习,由点及面的对钢琴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微课的教学形式较为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
(三)反馈及时,评价客观由于微课是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授课,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老师和课程。因而,教师也不必要像传统的线下教学一样,在固定的场所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授课,微课是按照课时核心进行授课,其目的性较强,同时教师也能看到学生上课后的评价与想法,及时获取宝贵的教学反馈,利于增强微课的水平和质量。学生在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时,其实是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会选择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微课,学习积极性将明显提高。因此,学生在进行课程评价过程中会更加全面客观。
二、微课教育模式在钢琴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与可行性
(一)微课在钢琴教育中应用的优势首先,微课可实现多种移动设备的支持。由于微课的内容容量较小,且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实现知识的传播。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移动视频播放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可随时随地的进行在线学习。课余时间,学生可利用很少的时间进行较为深入的知识学习,由于老师们已经将钢琴教育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了微课形式,学生们可将视频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登终端设备,根据自己的学习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课下时间对视频进行编辑制作,相对于传统授课方式能够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其次,微课可实现及时的反馈评价。教师们根据不同的钢琴教学特点,设计符合课程实际的评价体系。教授钢琴课程的老师利用微课授课完成后,学生仍旧可进行及时的课后练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最后,微课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伴随着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园的内部环境也开始悄然改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领了知识爆炸的潮流,高校的大学生从此进入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高效时代,但是整个教育机制仍局限于校园内部,大学生还是接受着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方法,而微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能够将传统的要我学模式转化为我要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二)微课在钢琴教育中应用可行性借助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为学生提供了简单便捷的学习资源。随着微课进入传统的钢琴教育领域,将引发钢琴教学的一次革命。由于钢琴教育固有的特点,更利于将其在授课时划分为多个小知识点。而微课这种授课方式正好具有少而精的特点,可使广大学生方便地获取钢琴学习知识,并能够重复学习,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我们的上课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利用这种授课方式将大幅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效果。其次,微课的制作十分便利。大多数的微课都是利用平板电脑,手机或者摄像机等设备,录制授课老师的上课过程。然后利用技术手段对视频进行后期加工,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最后投入实际的教学使用。视频的制作流程较为简单,只需对录制视频的老师做简单的培训,通常教师们不会遇到使用困难的情况,后期只需稍作加工即可。最后,钢琴课程的教学十分有利于微课的推广。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是由授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授课计划亲自录制的。目前,各大高校均具有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微信、QQ以及各类网盘等网络平台十分便于微课的传播与存储。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工具,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微课的价值与力量,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高校钢琴课程使用微课的基础条件若要依托于微课开展高校的钢琴课程,需要高校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从硬件条件上来看,开展微课所需主要的硬件设施有微课课程设计及制作相关的设备,包含录制视频的演播室,视频及录音的录制设备,在便于教师进行微课录制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从软件上而言,学生只要能够使用网络并配有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学习观看微课视频。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将视频提前下载到设备中,便于自己随时学习观看课程。不仅如此,目前的高校教室普遍配备有多媒体设备,所以钢琴教师也可在教室内借助微课进行理论讲解。综上所述,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这些条件相对容易满足,因而可在多数高校开展微课教学活动。
三、钢琴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模式设计
(一)钢琴课程教学结构钢琴课程教学包括三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分别为一对一课程、小组课程和集体课程。其中,在高校中存在最为广泛的是小组课程和集体课程。集体课程主要讲授的是钢琴的理论知识部分,但是集体课程在授课存在缺陷,其主要表现为不能兼顾多种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此,在集体授课的课堂上一般只教授钢琴学习的基本内容。小组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钢琴在弹奏时往往需要互相协作,并且小组一块学习能够形成特定的学习氛围,相互之间共同进步。钢琴课教学的原则是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三个原则是学好钢琴课程的前提。目前,微课的推广,进一步完善了以往钢琴授课中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过程。在课前,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可提前了解课堂中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预习的效果。在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自己在预习时碰到的难题,如无法解决可向授课老师寻求帮助,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后,学生可利用微课视频回顾上课内容,重点钻研课上没听懂的部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钢琴课程中微课结构的设计根据传统授课方式的多种不足,从微课的结构设计出发提出一些改进建议。第一,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很难准确理解所有知识点,此外,教师每堂课的上课状态也会有所差异。其次,老师只能在课堂上监督学生认真学习,而学生的课下时间不再受老师的监督,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因此,微课的结构设计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课上部分的设计,二是课后部分的时间。在课前,教师先上传课程的难点部分,逐步解析难点,同时提前在微课中向学生讲解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后,教师可提供一些课程巩固性质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钢琴课程教学中微课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微课在钢琴课程设计中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主动性、社会性和系统性。所谓主动性,课程的设计应该以学生能学到知识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兼顾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学生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应该与大家共享学习资源。系统性是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所以,教师在设计课程环节的时候,统筹兼顾从设计到应用的各个环节,保证课程系统的完整性。
四、钢琴课程微课应用案例
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技巧的练习,更要关注个人音乐情感的表达。只有当技巧和音乐相互融合的时候,才能让音乐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就能体现出微课的作用。例如《可惜没有如果》一曲,从音域上来看属于低音区,节奏较为简单,但是曲子存在完整的故事线,曲子开头充满欢乐气氛,逐渐过渡为遗憾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渐进式变化并不是通过技巧变化可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融入自身的情感。虽然微课在应用中存在种种优势,但在实践中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的微课开课规模仍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未实现全面的推广。其次,我国的互联网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微课制作质量不达标甚至出现误导学生的现象出现。最后,很多年纪大的资深教师并不认可互联网教学模式,造成微课在推广阶段遇到了许多障碍。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开始在教育领域渗透,教育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随着钢琴教育需求的提高,将微课应用于钢琴教育的模式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钢琴教育的内涵,而且提高了钢琴教育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但目前微课还存在一些弊端,未来需要不断适应全新的形式,让微课在钢琴教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乃鑫,董蕾.浅析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23:176+179.
[2]王艺霖.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8,07.
[3]钟秋月.微课教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7,15:144.
[4]王晨帆.论学前师范钢琴微课教学的困境与途径[J].求知导刊,2017,04:119-120.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育;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近些年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多教师都对音乐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加以充分的利用,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教学探索,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能够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较为容易地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幼儿能够乐在其中,在愉悦的气氛之中将知识学到,将能力提高。更为可贵的是音乐能够提高教师与幼儿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教师通过音乐的桥梁能够深入的影响幼儿的内心世界,并且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幼儿的内在品质进行良好的塑造。这不仅能将幼儿培养成知识储备合格的优秀学前儿童,同时也让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品质,为他们漫长的一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音乐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美妙的音乐能够舒缓人们的心情,而节奏紧张的音乐能够调动起人们的热情,这些都是音乐对于人们情感方面的影响作用,可见对幼儿的情感进行教育音乐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之选,幼儿的情感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幼儿教育阶段有效的使用音乐教育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在音乐的世界中用心灵去感悟美妙旋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会音乐作者的真实思想,品味音乐之中纯洁而无尚的智慧。
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很多心理学家通过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分析曾经明确地指出,对于儿童的教育最终目标是要让幼儿能够社会化的发展,要让幼儿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并且通过严格的自律性来适应社会秩序,以适应社会之中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我们的幼儿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不是完全地服从就是万人之上的“小皇帝”,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陌生的。而这种关系理念却是社会生活所十分需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教育对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作用来让幼儿从潜意识中种下一个任何活动都是受到活动规则所限制的种子,让这种意识先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待到他们的智力足以理解这个意识的时候,我们种下的种子自然就会发芽、开花和结果。这是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极具规律性的艺术,音符的规律、节奏的规律以及旋律的规律等等,虽然幼儿理解不了这么多,但是他们会从潜意识里培养出这种规则。
三、音乐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我们不能沿用以往“孩子围着教师转”的教学模式,要放开约束,让幼儿自主地去感受音乐的玄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为孩子们做好引导的工作,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作者自身性格和个性的一种宣泄,而幼儿的理解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幼儿个性的自由发展,避免在呆板的教育中将孩子们的个性泯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