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业绩考核承诺书范文

业绩考核承诺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业绩考核承诺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业绩考核承诺书范文

 

前 言

hse管理体系的组织、监督者是各级职能部门,在推行hse管理体系中,落实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对于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和《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出《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指南》,以指导各级职能部门落实hse职责,编制hse实施计划。本标准规定了职能部门编制hse实施计划的一般原则,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依据本指南编制的部门hse实施计划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在部门总体工作计划中体现,但要满足q/shs0001.1标准、企业hse规范和本指南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安全环保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齐  李正钰 李俊荣 何怀明  牟善军  辛平  杨春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直属企业及二级单位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直属企业和二级单位职能部门。

各基层单位职能部门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shs0001.1-XX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q/shs0001.2-XX油田企业安全 、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3-XX炼油化工企业安全 、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4-XX销售企业安全 、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q/shs0001.5-XX施工企业安全 、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

3  部门概述

    叙述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a) 部门名称及隶属关系;

b) 管理职能(包括对专业系统、直管及托管单位的管理职能);

c)机构设置与人员构成;

d) 工作特点描述。

    结合hse管理体系、规范对专业、部门的要求,写出工作特点。如:钻井工程设计hse要求、油气井修井hse要求、防井喷措施、海(水)上作业hse要求;工艺控制指标修订、大机组特护管理、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定期检测、防腐措施、仪表控制联锁管理要求、外电网停(晃)电的防范措施等。

4  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

   根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企业的hse工作目标,编制部门年度hse职责实施计划,确定部门年度hse工作任务、目标,通过落实部门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为企业hse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4.1     承诺和目标

4.1 .1 承诺 (1)

职能部门是推进hse体系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应通过落实职能部门的hse职责和每个管理人员的hse“一岗一责制”。

4.1.1.1承诺原则

a)    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进行hse承诺;

b)    部门负责人应代表部门向分管领导进行承诺;

c)    hse承诺应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

4.1.1.2承诺内容

部门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坚持hse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集团公司有关本专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工业卫生的法规、标准、规范、制度和要求,并落实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

b)    实现本专业年度hse目标,不发生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各类事故。

c)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d)    在部门、专业系统、直(托)管单位全面推行hse管理,并确保专业系统、直管单位hse目标的实现。

e)    采用先进的装备和手段,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

管理人员hse承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履行hse“一岗一责制”。

b)  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违纪行为。

c)  熟知hse职责和要求,承担相应的hse责任。

4.1.2 目标

部门的年度hse工作目标应根据企业的年度hse目标,结合本专业职能进行制定.。

a)    制定部门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b)    制定专业系统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c)  制定直(托)管单位的hse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如设备管理部门可制定:设备三率、仪表三率、压力容器安全阀的定检率、检维修及抢修及时到位率、检修质量保证、承包商的管理(包括外来施工队伍、外来施工人员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包括关键设备进厂监督)、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率、hse设备设施的完好率等。

4.2   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按照q/shs0001.1和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4、或q/shs0001.5)的要求,明确部门的hse职责,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制定所有管理人员的hse职责,开展hse培训,制定考核办法,将hse业绩与奖惩挂钩。

4.2.1   职责制定

a) 按照企业的hse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结合专业职能,编制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的一岗一责制。

b)  建立部门、专业系统hse管理制度,制定hse管理体系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并定期进行考核。

c)    督促直(托)管单位建立并实施hse管理制度,定期对其执行hse制度情况、hse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d)    进行年度hse工作总结,并向企业或二级单位hse管理委员会书面报告。

4.2.2   职责考核

各级部门的负责人、全体管理人员都负有hse责任,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负责什么工作,都有责任把hse工作做好。部门应根据企业hse考核制度,制定部门、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hse考核细则,通过考核,促进hse职责的落实。部门和管理人员的hse职责考核情况要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 (2)

主要考核内容:

a)    部门年度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

b)    部门和管理人员hse承诺兑现情况;

b)    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hse“一岗一责制”的履行情况;

c)    对专业系统履行hse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情况;

d)    对直(托)管理单位年度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 

e)    对未能履行hse职责,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

f)    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4.2.3  人力资源

4.2.2.1  能力要求

a) 根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确定各岗位管理人员应有的资格。

b)    管理人员应达到:

——具有hse意识;

——熟知相应专业的hse法规、标准、制度和要求;

——清楚本岗位hse职责和任务;

——在推行hse工作中起表率作用。

4.2.2.2 培训要求

a)    部门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参加企业(或单位)组织的hse培训。

b)    组织对专业系统的岗位培训时,应有hse培训考核的内容。

4.2.4  物力资源

    职能部门(如计划、财务、设备、基建、供应、技术等部门)应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hse管理体系的推行提供物力资源。

a)    提供符合hse标准的生产运行设备、设施。

b)    提供生产所需的hse设备设施。

c)    提供隐患整改所需资金。

d)    提供抢险救灾等应急所需的设备设施。

e)    提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职工hse防护用品。

4.2.5  文件控制

a)  依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部门hse管理相关文件的记录、审批、发放、更改和归档管理措施。

b)  建立文件修订制度。在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后,及时修订相关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4.3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部门应在所管辖专业和直(托)管单位中,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4.3.1    风险评价

有关部门要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

a)明确项目、过程和作业管理人员是风险评价工作的负责人。

b)对现有装置和设施在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下、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下和生产的全过程中,明确界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项目、工程和作业等。 

c)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合适方式进行风

险评价。

d)监督检查风险评价的进行情况。

e)检查风险削减措施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f)总结风险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g)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风险评价及风险削减措施档案。

4.3.2 隐患治理

a) 建立项目、工程和作业的风险评价及削减措施档案。

b) 部门应按隐患治理“四落实”的原则,对企业的隐患治理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

c) 组织对专业系统和直(托)管单位隐患的治理。 (3)

d)    对已立项或已实施的隐患治理项目进行跟踪检查,监督项目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4.4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部门应认真选择承包商和供应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对其hse表现进行评估。

4.4.1   承包商管理

a)    落实各项目、工程和作业承包商的管理人员和责任。

b)    按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4、或q/shs0001.5)要求,根据承包商的hse表现,选择承包商。

c)    承包商管理人员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hse培训人员,对承包商进行hse教育培训、考核发证,建立培训档案。

d)    承包商管理人员应在承包商作业的全过程中对其进行检查监督。

e)    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建立可选择承包商档案。

4.4.2   供应商管理

a)    落实部门内对供应商管理的人员和责任。

b)    按q/shs0001.2(q/shs0001.3、q/shs0001.4、或q/shs0001.5)要求,根据供应商提品和售后服务的情况,选择供应商。

c)    供应商管理人员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对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的生产过程应编制检查监督要点,进行有效监督,并将检查监督情况记录存档。

4.5   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新建、改建 、扩建装置(设施)时,要按照“三同时”的原则,采用国家、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设备采购、安装和试车,确保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a)    根据部门职责,组织或者参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预评价,未进行预评价不得进行初步设计;

b)    设计部门要落实设计负责人和设计者的hse责任。设计时应按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安全环保设计,初步设计的安全环保篇应有hse相关部门会签批复。设计图纸应有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对由于设计失误造成的事故应追究有关设计人员的责任;

c)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单位和人员的选择实行“谁选择谁负责”的原则,对由于设计失误造成的事故应追究选择人员的责任。

d)    供应部门应落实采购人员的责任。新、改、扩建装置(设施)建设中的采购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对采购质量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对装置(设施)投产后由于采购质量差引起的事故,应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并给予行政处理;

e)    建设主管部门应落实建设施工管理人员责任。新、改、扩建装置(设施)的建设安装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管理人员应对安装质量组织检查,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情况应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f)    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竣工后,项目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项目的试运行程序,组织对装置(设施)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装置(设施)的hse防范措施、员工培训、规章制度建立等进行审查,并记录存档。 [4]

4.6   运行和维修

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运行和维修、施工作业管理程序,并监督实施,保障运行与施工作业正常进行。

a)    组织或者参加新安装和改造设备的开车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

b) 按照法规、标准、规范或制度要求,制定操作、维修检验或腐蚀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编制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监督实施;

d) 按照有关法规、制度要求,落实人员对直接作业进行检查监督;

e)  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进行安全监控管理;

f)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4.7   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部门应对所管辖专业系统发生的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进行研究,组织制订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7.1 变更管理

a)  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程序;

b)  对所管辖专业系统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组织审查确定;

c)  监督变更程序的实施;

d)    组织变更实施后的验收。

4.7.2  应急管理

a)  组织或参加制定应急预案;

b)  落实部门管理人员和所管辖专业系统应急处理的责任;

c)  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检查和演练;

e)    组织或参加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

4.8.    检查和监督

a)  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检查考核制度;

b)    组织对专业管理情况(如工艺操作指标的执行、设备管理状况等)检查和考核;

c)    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落实项目负责人、整改期限、整改要求和整改资金;

d)    组织对整改情况的检查验收。

4.9.    事故处理和预防

a)    制定所管辖专业系统的事故管理程序和处理办法;

b)    组织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情况调查和分析;

c)    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d)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负责考核;

e)    对所管辖专业系统事故进行通报。

4.10.     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部门应对本部门、所管辖专业、直(托)管单位的hse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和评审。

a) 依据q/shs0001.1和q/shs0001.2(或3.4.5)的要求,建立部门和个人的hse业绩考核办法;

b) 在本系统上级、同级及下属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对照本年度的hse目标,对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形成记录并予以保存;

c)    将hse业绩考核与岗位经济责任制挂钩;

d)    对部门hse管理工作和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写出年度hse工作报告。

hse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l    hse承诺与目标的实现程度;

l    实施计划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l    对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l    hse工作建议与意见。

b)hse年度总结应有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进行;

第2篇:业绩考核承诺书范文

一、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西南分公司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以“2335”工作思路统领全局,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快速夯实安全基础,网络开发稳步推进,两种资源协调发展,安全生产平稳运行,三基工作扎实开展,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累计销售液化气XXX万吨,完成年度预算的60%;终端销量XXX万吨,完成年度预算的67%;累计销售天然气XXX万方,完成年度预算的66%。实现销售收入XXX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6%;实现考核利润XXX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1%。各项费用指标均控制在预算进度内。

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适时调整策略,提升营销能力

强化资源衔接,创造和谐发展环境。理顺了沟通机制,加强与上游资源单位的沟通协调,领导定期拜访,部门每日对接,确保资源稳定供应;重点细化了月度计划,坚持月安排、周计划、日落实的工作流程,做到均衡发运,使资源流向、流量可控,资源兑现率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节假日或油田、炼厂憋罐时,加强衔接,顾全大局,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上游生产后路畅通。

加强市场分析,提高市场掌控能力。通过综合市场信息分析,科学决策资源投放总量和投放进度,实现不同区域价格联动。密切关注国际原油、进口液化气成本走势及cp价格变化,结合库存、在途资源情况,根据价格变化,控制销售节奏;特别在今冬明春及“两会”期间,采取多种措施提前降库,保持库存低位,实现了“保畅通、保安全、保供应”,得到了总部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同时加大与中油运输公司协调力度,通过物流规范市场,避免内部无序竞争,掌控资源流向,稳步扩大市场份额。建立了价格联动机制,内部单位梯次定价,实现资源有序分流;外部单位共同推价,提高液化气价格水平。

开展营销攻坚,确保完成年度指标。面对二季度经济形势下滑,经营效果不佳的局面,公司在7月份开展了“营销攻坚月”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各单位积极响应、细化指标、压力逐级传递,抓住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采用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科学定价、平衡资源、把握节奏,实现销量XXX万吨,利润XXX万元,日毛利最高达到XXX万元。其中广西分公司在价格策略和优化客户结构上大做文章,根据销售结构主动调整价格,不断优化资源流向,加大工业用户销售,量效成果显著;南充分公司通过购进成本和配送盈利能力的对比分析,合理调整自提、配送比例,加大南充炼厂自提销售,增效明显;重庆分公司拓展贵州销售网络,销量上了新台阶;云南分公司、成都公司加紧置换高价资源,加大自有库站终端销售,有效提高自有库周转速度;海南分公司、西南驻油气田分公司根据液化气品质和需求分析,实现优质优价,量效水平不断提高。

多项措施并举,千方百计扭亏为盈。认真研究成都公司亏损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扭转亏损局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公司领导班子调整,由公司主要领导兼任成都公司董事长,充实调整经营班子,对其所属11个液化气站逐一梳理,限时整改问题;实施差异化营销定价,开展点对点竞争;开展零售上量奖励,扩大终端盈利能力,最高单日零售量达到XXX吨以上;改进零瓶批发销售定价,重新制定客户分类定价政策,零瓶批发销售价格环比上涨XXX元/吨;建立零瓶配套服务,规范气瓶充装管理;加强液化气安全使用常识宣传,引导客户理念,打造品牌形象。5-7月份共减亏XXX万元,8月份实现扭亏为盈,成都公司正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加大市场开发,提高投资回报

完善网络规划,明确公司整体发展目标。修订完善《“十二五”业务发展规划》、《2012-2015年液化气专项规划》以及《天然气业务发展规划》,明确了二级网络重点项目,制定了三级网络发展规划;制定了市场开发新项目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执行有力。

突出重点开发,推进重大项目的硬落地。为“实现自有库站建设新突破”,分路加快推进贵阳气库项目,已取得项目可研批复,完成项目初设;开展气库项目铁路行政许可办理,完成“项目运输通道论证”;各项前期手续办理稳步推进,为项目年内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两气并举”,着力开拓天然气市场。为“实现天然气项目开发新突破”,加大天然气项目开发,实现了梧州再生铜过渡气源项目顺利投产;开发了梧州监狱小区天然气项目,实现天然气扩销增量;通过对辖区内新建规划区域、大型能耗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主攻目标,南宁、桂林、柳州CNG项目及藤县和横县六景工业园项目开发相关资料已上报昆仑燃气,天然气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突出投资收益,加大工业项目开发力度。为“实现工业项目开发新突破”,针对工业项目用量大、供给平稳、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通过市场调研,重点对广西瑞阳液化气综合利用、广州天恒、四川中腾和南充石达化工液化气深加工四个工业项目进行开发,与工业项目建设单位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掌握项目工艺、原料需求量等信息,专人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做好资源协调,为实现项目落地、获得投资回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安全环保,确保平稳运行

强化安全环保责任,构建安全环保责任体系。全员逐级签订《员工安全生产合同书》、《员工安全承诺书》《安全环保责任书》、《驾驶员安全承诺书》634份;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安委会,及时总结并安排部署各个时期安全工作;及时调整安委会成员和领导安全挂点要害部位,明确领导安全承包挂点职责和义务。

扎实开展“六化一配套”,提高库站硬件水平。将“六化一配套”建设持续推向深入,针对成都、重庆、梨树湾两库一站重点开展安全隐患治理,进一步完善应急设施。为保障库站安全运行,重新修订了各地区分公司、控股公司“六化一配套”建设方案,在彻底整改和消除库站安全隐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硬件水平。

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实行“四级安全检查工作机制”,通过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安全大检查,库站月检查,安全员周检查,班组日检查,特别加强节假日和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安全专项检查,1-7月公司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和不定期抽检17次,查处各类问题及隐患407个,并限时加以整改。

大力推进HSE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综合水平。将HSE管理贯穿到储运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到作业指导书、HSE检查表科学、全面、实用、操作性强,实现管理有依据、检查有标准、操作有规程;通过委托专业咨询单位配合开展HSE体系内审,4月份完成了第一次内审工作。

加强车辆交通管理,确保行车安全。严格执行内部准驾证制度,定期举办交通安全培训;狠抓车辆车况管理,指定专人定期开展例行检查,杜绝车辆带病行驶;坚持长途车审批制度和专职司机驾车制度,禁止私自长途行车,保障行车安全。 

(四)突出“三基”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平稳高效完成昆仑利用重组工作。按照昆仑燃气对昆仑利用重组整合工作的整体部署,公司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奔赴广西开展工作,通过对昆仑利用广西分公司的管理制度、管理现状、组织机构、人员岗位、薪酬待遇等情况及7个项目的实地摸底、对接和调研,顺利完成了昆仑利用广西分公司重组工作和37名员工的平稳划转,并及时建立文件、通讯等日常管理机制,及时向昆仑燃气提报了昆仑利用广西天然气项目推进情况,提出了清晰明了的项目实施意见,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强化财务管理。加强预算管理,按照“利润换费用”的原则,核定各单位月度费用预算,确保业绩指标的完成;通过严格审批环节,强化四项费用的管控,1-7月发生四项费用XXX万元,比预算进度节约138.34万元;组织开展公司内控自测和年度财务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并限期整改;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管理,制定考评细则,对基层单位财务工作每月考评并通报。

加强人事及员工综合素质提升。进一步强化三级培训,1-7月共举办各级培训61期,培训625人次,其中操作员工218人次;各单位定期开展“小培训”,推行一日一题、一周一课、一月一考、一季一赛、一年一评的“五个一”岗位练兵活动,建立岗位练兵台,加强应知应会学习,强化操作标准和规范;6月份举办了公司首届操作工技术比武,达到了以赛带练、以赛促学、以赛检验培训效果的目的;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责任区建设工作;通过“每周一品”、“书香西南”活动,提升员工文化内涵。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了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二次业绩考核实施细则,新增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二次分配权,加大了部门负责人、基层领导对员工的直接管理权;通过月考核、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业绩考核指标、管理效率评分等严格考核,对连续3个月保持前三名和位于后三名的部门或单位,分别给予适度奖励和惩罚,有效发挥了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规范股权及合同管理。组织召开了所属六家控股公司年度“三会”,实现了规范行权;开展了股权管理系统操作和应用培训,建立了公司股权系统维护机制。严格执行合同系统三项审查制度,规范合同报送和归档管理;坚持“一事一授”原则,规范了公司授权管理。

着力开展审计监察。实行招投标和物资采购集中统一管理。编制完成了2012年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和合同签约前标底审计、2012年工程建设项目结算和竣工决算审计、对公司所属单位液化气损耗效能监察、财务管理效能监察等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监察的目的、范围、审计内容及重点;以有效控制成本,降低投资管理风险为目的,对工程项目的合同签定、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结算审查和规定执行进行核查,有效防控投资管理风险。

加快信息化建设进度。成立调控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对各库站生产运行、危险作业、维抢修24小时监控和应急响应工作;完成了SCADA生产指挥系统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对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对公司门户网站进行改版设计,增强了网站的导向性、生动性和实用性,及时企业动态,充分展示员工风采。

(五)深化党建工作,确保和谐稳定

完善机制,增强了领导班子凝聚力。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解决基层和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防范决策风险,严格决策执行,强化决策监督,提高了公司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能力。

注重实效,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五型”班组建设,建立健全了“五型”班组年度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编制了“五型”班组应知应会系列丛书,应知应会100问卡片,员工知识题库,制作了应急处置卡;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位,把HSE管理体系各项制度要求细化到班组、明确到个人;把生产经营中的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活动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结合起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营造班组员工互相帮助、共创和谐的良好氛围。

齐心协力,确保了“两会”圆满召开。7月份,公司机关和成都气库紧密配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困难,在做好气库标准化完善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应知应会等软实力建设,赵总在报告中提出“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期间,廖永远副总经理等领导检阅了成都气库,对公司‘六化一配套’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经过公司上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力协作,既圆满完成了昆仑燃气2012年领导干部会议承办工作,又充分展示了公司整体形象和员工精神风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服务中心,发挥了工团组织作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根据员工不同年龄结构、不同业余爱好,成立文体兴趣活动小组;组织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员工健身活动,举办了羽毛球比赛等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同志们,1-7月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昆仑燃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上游及兄弟单位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公司和公司党委向全体干部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对公司贯彻落实昆仑燃气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了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正确把握。

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呈现,欧债危机恶化蔓延,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际油价剧烈震荡,高位波动后大幅下挫。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GDP增速连续回落,今年上半年为7.8%,三年来首次跌破8%,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齐减速。中央企业经营形势严峻,效益出现明显下滑,油气消费市场需求减缓。

第3篇:业绩考核承诺书范文

    1主要思路

    1.1以战略管理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战略管理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命运。特别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要求得生存并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立足全局高瞻远瞩,才能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1.2让“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念成为共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规范人的行为首先要解决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通过宣传、引导和强化员工的效益观念,使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的任何时候都能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营造人人关心效益、人人关注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内部各系统能自觉以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起效益的观念,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认真的执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3加强管理的关键在于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保持发展活力。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保证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必须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和生产经营等条件的变化,在建立和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只有把管理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管理的神奇力量,使企业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具体做法

    2.1始终以战略为导向统领指导全局工作要始终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开展战略研讨,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完善,并加大战略的执行力度。一方面将长期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产品市场,由专人负责;另一方面,将目标细化分解到年度、直至月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保证措施。企业要始终把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第一位的管理来组织、来实施,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使战略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2完善成本内控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毛利率水平。1)要建立起降本增效的长效运行机制,对物资采购、设备基建等大宗项目实施招议标,避免独家供货,同时对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开展效能监察。2)是实施目标毛利率管理。根据市场战略需要、行业毛利率及产品成熟与否、批量大小等情况,分别设定目标毛利率,要求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就要确保必要的利润空间。3)是从产品设计源头入手,实施全寿命周期的产品成本控制。

    2.3实施管理创新根据企业特点,重点从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和物流管理等3个方面推进管理创新。

    2.3.1创新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产品质量的保障,企业势必会失去竞争力,被市场所淘汰。1)要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激励员工变被动为主动,由“要好”向“我要干好”转变,2)实施生产质量一体化管理,加强生产管理人员质量知识培训,并将质量生产挂钩考核,牢固树立“没有质量的生产进度等于零”的管理理念,解决生产质量两层皮的问题。3)建立领导干部质量问责制度,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质量责任意识,要将质量的好坏与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相挂钩。4)加强供应商管理。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程序和标准。制定供应商质量责任考核办法,签订供应商质量承诺书,提高合同履约率,保证其质量状态处于受控水平。

    2.3.2创新供应链管理当前市场竞争不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要重点对上游原材料和外协供应商进行培育和管理,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1)对关键供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产品研发、价格、服务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2)与供应商签署大宗材料直供协议,确保供货进度,并享受优惠的加工费。对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锁定。3)建立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和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实行分级管理,对关键供方的管理延伸到其生产制造环节,培养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

    2.3.3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和物流管理探索实施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以物流配送为中心实施精益生产管理,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现场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水平的全面提升。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全面设计推进生产过程的精益管理,实施“5S管理”、“红牌作战”战略。生产计划按销售合同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按生产进度编制,并将作业计划细化到天。按作业计划在生产车间实施物流配送,减少原材料在产品及库存资金占用,提高生产的正点率和均衡率,确保按时兑现订单及新产品推出进程。建立现代化配送中心,构建适应工序和工位需求的配送信息平台,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实现物料转序的查询追踪,使信息化扩展到每个零部件。

第4篇:业绩考核承诺书范文

【基金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Y13034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2-02

工业设计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促进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是,这种欲速则不达的发展状况也给工业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瓶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出现了盲目性和模糊性,甚至抛开本国国情,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工业设计人才与企业的要求不相符,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工业发展模式脱节。从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来看,教育决定成败,如果在学科教育上存在盲目性和模糊性,将阻碍国家前进的步伐。如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工业设计人才,为区域和地方经济更好的服务呢?这就需要院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走向“中国设计”培养出更多可用的适时设计人才。

一、我国当今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可嘉,在参加的国际上的设计大赛上屡获佳绩,但是从国际的角度对比,我国的工业设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只有个别院校的设计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上。国内大多数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依附院系,国内的普遍现象是将工业设计教育分为两类:“工科型”和“艺术型”。一般而言,“工科型”工业设计教学计划中的工科课程和艺术类课程学时分配基本平衡,如: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再设置一定学时数的美术课程,如:素描、色彩、平面与立体构成等;同时再开设一些诸如表现技法、人机工程、课程设计、产品设计方法学、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课程,形成所谓“具有工科特征”的工业设计教学计划。将“机械知识”和“艺术知识”盲目地结合,“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毕业之后从事设计工作经验不足,从事机械更像是“盲人摸象”。而且很多知识的学习学生也基本是应付考试。这种局面造成学生学习心理上的不自信,有的学生因此而对本专业产生逆反心态。四年下来,学生只学会了画效果图。

2.教学资源不能共享

很多综合性的高校将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在机械学院,机械专业是国内较成熟的专业,其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实验室;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师生的一些设计成果需要通过机械的知识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设置诸如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基础之类的课程,但是涉及到实际课题项目的设计开发中却不能将设计理念和机械知识结合应用,并通过机械实验平台展示设计成果,这就导致工业设计专业在机械学院显得比较另类,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这一集体。

3.教育与产业脱钩

工业设计是跟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学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而我们在工业设计教育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建设购买的设备在教学中却闲置不用。设计与制造业的不对接,造成高校中设计教育脱离实践、纸上谈兵。教师无法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靡。由于缺乏实践的支撑和引导,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成为教学重点,造成学生自我封闭、主观臆断,缺乏市场意识、人因意识、工程意识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差,培养出的学生不具备实际的设计能力[1]。

4.部分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发展不够完善

工作室是在包豪斯“作坊”的思想上演变而来的,是欧洲国家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我国部分艺术院校率先效仿引入了“工作室”的教学机制,即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由教师牵头管理工作室并建立项目小组进行实践教学,这一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室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由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2]。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建设参照相近学科,重视学科平台建设,教学体系严谨、管理规范,人员、设备、场地配置有序,具备设置工作室的条件但尚未引入“工作室”制。

上述问题表明,用传统集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适应当今产业升级背景下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对国内外对设计教学方式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把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引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或许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导师制的教学机制特点

导师制是工业设计教学的新机制,是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有别于传统的集中教与学的封闭式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今新时代产业转型背景下已经完全不适应,甚至可以说它埋没了学生学习设计的才华。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打开了设计教育的新局面,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导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进行理论的系统性知识传授之后,学生随之投入到课题项目之中检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2.术业有专攻:学生可以根据的兴趣特长,选择某导师的课题项目,系统性的完成实践任务,为学生就业和工作选定方向。

3.学习目标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有充实感: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四年下来他们感到迷茫,认为学无所获;而导师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带来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加学习过程中的充实感。

4.能够因材施教,提供一对一辅导: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班级形式集中教学,不容易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以同一种模式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耽误学生的“成长”;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可以完全避免上述情况,因导师在教学、科研中带的学生较少,导师在每个学生上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辅导,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导师制的运作模式

导师制的运作模式在教学的形式上采用开放式,将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立若干模块,由课程负责人管理某一课程模块,并负责组建课程研究资料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撰写及实施。课题来源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企业当前的生产问题,提出课题解决的要求,以课题为中心展开的专业教学。

(一)导师制必须有完整的执行条件

导师制的实行必须具备充足的生源、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固定的设计业务来源以及完善的设计实验设备和场所。这些是实施该机制模式的必要前提,并且与学校的实验室相互融合,实现资源平台共享,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运作。

导师制模式的执行前提必须具备充分的资源:

1.完善的实验室,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操作员:这一硬件的建立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必备条件,只学习设计理论,没有实践的检验和应用就违背了教育原则,也与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经验和指导性的法则相悖。

2.较强的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这一“软件”的建设是设计教育质量提升的法宝,可以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需要将这种“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的教师给予企业培训或者提供深造的机会,或者实行国内院校之间合作,聘请优秀教师来校任教或作为学科带头人。

3.明确的研究方向,才能与市场衔接,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建设具有特色的设计研究方向,可以结合当地的产业,如广州花都是皮具和汽车产业基地,可以将皮具设计和汽车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尽量做到与这些企业搭建开发平台。

4.持续充足的项目支持:项目的来源需要教师有广阔的人脉关系和对外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专业建设中不能急于求成的过程,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外交”能力才能打通校企合作的通道。

5.对导师量身制定课程:除了给所有学生设置通选的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还要按导师自身的研究方向进行模块化设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专攻的方向。如设计美学这一课程可以让所有方向的学生必修,学习设计与艺术之美及美的塑造法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及艺术美感的表现能力等;如产品设计这种课程限定专攻研究产品的学生修读,学习产品设计的原理、方法、产品的结构设计等知识。这种课程的设置方法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而且又易于与市场企业对接。

四、导师制教学管理体制

传统式的高等教育方式是以集中制形式授课,学生学好学坏老师很难一一照顾得到。这种方式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效,只有让学生跟从导师参与到实际的课题项目之中,并由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才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检验。

工作室导师制模式的授课方式决定了其自身的管理机制,执行过程如下几点:

1.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每位导师设立1-2名学生为导师助理,协助导师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和课题项目研究。

2.设立导师业绩考核标准。以课题项目作为支持的教学模式会给导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和唯一途径。教学质量提高了,师生才有能力承接课题项目。如此形式就要求导师在课题项目和教学质量上要取得双丰收。对业绩考核较好的工作室给予经济奖励,用于学术经费资助。

3.导师经济创收开放性管理。因需要实践项目的支持,所以在经济方面的管理可以由院系行政部门与导师签订保证书,主要是在教学成果,科研课题等方面的承诺,获得科研项目的大部分经费由导师自由支配,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项目成本费;

②项目和教学所需的设备购置费;

③参与设计比赛及各种奖励费;

④开展学术交流费;

⑤成果转化及专利申请费;

⑥参与项目的师生酬劳;

⑦师生参与专业培训费;

⑧学术论文及作品发表费。

第5篇:业绩考核承诺书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27-02

近年来,高职生通过顶岗实习,高职教育实现了教学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零对接,为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综合能力等融会贯通创造了机会,为培养我国产业升级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实习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为学生、家长、学校、实习单位和社会带来了大量不确定性,易产生各种风险,严重阻碍实习的有序开展和预期效果的达成。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类型

(一)人身财产风险

实习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是学生本人的人身财产风险,特别是人身意外伤亡。近年来,武汉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多起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被设备伤害、在轮休时与人冲突致死等事件,还有学生所持有的手机、电脑、首饰等钱物品被盗、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风险

顶岗实习学生的本质依然是学生,“学”应是其基本属性,实习只是“学”的手段和途径。如果在实习过程中单纯地将为企业提供服务,或将实习生个人物质收益最大化作为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就无法达到教学设计的初衷,更谈不上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另外,由于有的专业因专业、行业特性,实习安排难度较大,在实习中存在专业与岗位错位和不匹配的情况,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专业技能,也使得实习环节形式化,不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荐者,有的专业只适合分散安排顶岗实习,实习学生较为分散,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过于薄弱,也降低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三)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权益保障风险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需要完成与实习单位正式员工基本相同的工作内容,有的还要接受同等水平的业绩考核,但除了少数情况,难以实现同工同酬,有的甚至连最低生活保障也无法实现,更有实习单位反过来要求实习生交纳实习费用的情况。有些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实习单位范围较为狭窄,校方在实习安排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来源

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于顶岗实习的规范性国家文件仅有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领域的法律法规仍为空白。一般情况下,实习单位在实习生毕业前不会与其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双方之间不构成《劳动法》承认的劳动合同关系,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有效界定和调节实习中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实习生享受应有的劳动保障和正常合法权益处于无法可依的囧境。

2 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目前,高职学生主要仍来自高考生源,经历的主要学习过程是较为纯粹的课堂讲授,在高职教学中即便有一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训内容,对行业、岗位的认知也仍显不足。且当前独生子女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整体心智成熟度和个人自理能力出现下降态势,在进入社会化的实习岗位后,其生理、心理均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一旦在某一方面出现不适应,就会埋下各种问题爆发的潜在诱因。

3 岗位本身的风险

部分特定专业的特定岗位本身存在着特定的岗位风险,是实习岗位选择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工程施工岗位的现场安全事故率较高;收银、票务等岗位易出现短款;服务窗口型岗位容易与服务对象发生纠纷等。

4 实习环境因素

从生活环境看,有的实习单位周边环境不佳,条件有限,从食、宿上难以达到学生的期望,与学生在校条件差异过大;学生对精神生活充实度的期望值在多数实习过程中也难以得到满足。

从工作环境看,实习单位在岗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实习单位员工保有中国传统的师徒关系思想,主观上不愿意倾囊相授;更有员工不尊重实习生或将不良习气传授学生的情况。

5 管理不够完备

除了少数实现校中厂的院校,顶岗实习一般需安排在校外,跨省、出境的顶岗实习现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体系从心理上容易产生管理的距离感,造成管理的延伸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波动监控较难,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容易滞后。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的教师在各高职院校现有的师生比状态下一般无法实现专职化,兼顾指导实习的同时还有其他繁重的教科研任务,对在外实习的学生关注不足。

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防范机制

在实践中,实习风险的管控表现为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阶段管理的一个闭环管理过程。

(一)实习前置管理

1 在顶岗实习前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着手,通过职业指导、行业认知等教学引导学生认同高职教学模式,变等着教师传授为自主搜寻、汲取知识,实现学习理念的转变。专业课程有条件的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技能训练、情境教学、现场见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

2 在顶岗实习前要让学生对实习有充分的了解,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在校期间可组织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课余活动、技能竞赛、校外兼职、企业见习、短期实习,使学生对实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充分地将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生活和工作事项、顶岗实习单位的真实情况、过去实习中发生的突出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向学生说明,使学生对可能遭遇的困惑与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3 在顶岗实习前需有完备的前置程序。一般需包括实习动员、实习前与家长的沟通(征求家长意见)、签订实习协议(包括与企业的实习协议、与学生的实习协议)、签订实习承诺书(明确学生的实习义务)、安全教育、对实习岗位有特指性的实习教学计划、组织与实习相关的保险等。通过完备的实习组织措施,在出发前确保建立由家长、学生、指导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构成的“四位一体”实习管理体系。

4 需建立合理有效的实习企业选择机制。在院校层面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适当的实习单位资源库,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发展校中厂模式。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时,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对不同单位的实习岗位、同一单位的不同岗位均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实习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实习、怎么实习。

(二)实习状态控制

正式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包括到岗组织、过程监控和结束实习等三个状态环节。

到岗组织是顶岗实习过程的开端,涉及交通组织、食宿安排与单位对接等多方面的工作,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初体验,直接形成学生对实习单位和实习本身的基本映像,是实习顺利开展的前提。这一环节需要校方的全程跟踪。直至学生达到稳定的实习状态为止。

过程监控的最佳方式是派指导教师全天候随岗指导学生,在条件不具备时,主要依赖学生的相互管理及企业的综合管理。在学生中,应以党、团员及学生干部为核心,成立实习管理小组,既可解决实习中党团活动的真空,又便于与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共同实现管理的对接,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必须定期巡视、检查实习点,不间断地与学生保持远程联系;家长应配合教学管理,与学生多联系;辅导员(或班主任)也要定期对实习进行巡视、监督;系部的管理与监控和学校职能部门的检查与督导也是必不可少的顶岗实习管理环节。在这一顶岗实习阶段还需要与实习单位形成稳定的日常实习管理机制、反应及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结束实习有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脱岗”或被“开除”;二是因故或正常结束实习。对于“脱岗”或被“开除”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把握学生去向,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按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做出处理。对于因故或正常结束实习的,要办好宿舍、工作的交接,落实劳动报酬的结算,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返校或安排学生直接返家,对直接返家的学生还要有确定是否安全抵达的程序。

(三)实习结果反馈

这一过程包括对学生的考核、企业的反馈和教学管理的改进。

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即实习教学效果要进行全面的检验,除了查阅实习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还可对应其每个实习生的实习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的考评和评价,检测学生实习后的技能是否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