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动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实践中,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是贷款购车人必须购买的保险,是指以借款合同所确定的贷款本息为标的,投保人(即借款人)根据被保险人(即提供消费贷款的银行)的要求,请求被保险人担保自己信用的一种保险。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因投保人未按借款合同按期履行还款义务,致使被保险人受到经济损失,由保险人负赔偿责任。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后,有权向投保人或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的第三方担保人追偿。综观此案,甲交了保费、投了保险,在遭遇不幸时却得不到保障;乙银行如保利益则失道义;丙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似充分,振振有词,实则陷银行于不义、置危难于不理。此案反映出现行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使保证保险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起到降低信用风险的保障作用,甚至造成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一、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先行处分贷款合同的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抵减欠款后不足部分由保险人赔偿”的规定不合理。保证保险作为一种保险形式,是以转嫁被保险人所面临的投保人不能履行债务的风险为目的的一种保险,以经营信用风险为主要内容。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在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均有不同,所以保证保险不能被视为由保险公司做保证人对贷款合同的保证担保,因此《担保法》第二十八条“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所体现的“先物保后保证”和原则不适用于保证保险。因此保证保险条款中要求被保险人先行处分抵(质)押物的条款没有法律的依据和理论的支持。同样,要求被保险人先向保证担保人追偿也没有法律根据,因为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是两个性质不同、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而且在通常由于保险人实力雄厚,先向保险人索赔更有利于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显然,如果保险人仅就先行处分抵(质)押物或向保证担保人追偿后抵减欠款后不足的部分(如果还有不足的部分的话)赔偿,在实际上减轻或免除了自己的赔偿责任,而这种责任的减免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另一方面,如上面的案例所述,强调被保险人先行处分抵押物,则银行陷入利益与道德的冲突。在实践中,被保险人应与保险人就担保和保险的实现顺序问题做出特别约定:被保险人同时享有担保物权和向保险人索赔的权利时,被保险人有权选择实施何种权利。
二、应限制保证保险中保险人代位权的行使。保险人的代位权是指由保险人取得被保险人赔偿请求权的权利,是基于第三人(包括投保人)的侵权或违约行为造成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证同时达到“维护第三人的损害赔偿义务”、“确定保险人的保险赔偿义务”和“防止被保险人不当得利”三种目的的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讲,在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中保险事故的发生即投保人未能按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欠款,可以视为第三人的违约行为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人当然在给付赔偿金后获得代位权。但是如遇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即投保人的违约行为并非由于其信用的缺失,而是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致使丧失履约能力,则此时保险人代位权应在投保人充分举证证明其丧失履约能力的情况下被禁止行使,以彰显保险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本质精神和法律正义的价值。当然,代位权的禁止行使应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以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防止投保人利用其逃避责任,损害保险人利益。保险人代位权的限制行使应在《保险法》中加以原则性规定,即能够举证证明自己是因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客观原因导致完全丧失履行还贷义务能力的被保证人(投保人),不受保险人的代位追索。同时在实践中允许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在保证保险合同中做出特别约定。因为代位权的禁止行使涉及到投保人的利益,也应允许保险人与投保人的特别约定条款做为保证保险合同的一部分。
关键词:体育消费,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1 前言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物质财富基本满足生存需要前提下形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类型。有关资料表明,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的30%一40%,而且大有继续扩展和多样化的趋势。在我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体育消费已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成了国民生活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经济的主流, 其体育消费行为, 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通过对湖南城市学院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两种群体的体育消费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体育设施,提高场馆设施的服务质量,并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促进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便更加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及其差别, 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 促使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湖南城市学院6个专业的360 名学生。样本分布:体育专业(体育系) 120名; 非体育专业包括外语专业50 名, 物理专业50名, 数计专业与化环专业65 名, 城市管理学院75名; 其中男性215 名, 占59.7 %; 女性145 名, 占40.3 %。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搜集及参阅了国内关于消费、体育消费、动机理论等资料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2.2.2 问卷调查法
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的问题进行筛选。共发放问卷360 份, 回收问卷315份, 回收率为87.5% , 其中有效问卷276 份(体育专业学生116 份, 非体育专业学生160 份) , 有效率76.7 %。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学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上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运用百分比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2.2.4 比较研究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比较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内在原因, 也就是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机。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 把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分为娱乐、身心健康、审美追求、社会交往、提高运动水平、攀比炫耀六类。见表1所示
表1 体育消费动机调查结果统计(%)
娱乐 身心健康 审美追求 社会交往 提高运动水平 攀比炫耀 体育专业 11.7 17.3 16.1 31.5 22.3 1.1 非体育专业 16.1
[关键词]石家庄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欢愉和健康。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本文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发展学生体育消费的策略选择,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六所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本、专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级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1.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四项。而把体育成就和攀比炫耀作为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生运动队成员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以社会交往为消费动机的人数居首位,占36.3%,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和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居首位,占38.2%,明显高于男生。通过访谈得知,女生主要是为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而进行体育消费的。强身健体、精神娱乐这两种最直接、外在的体育锻炼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的男、女生作为体育消费动机,其中强身健体动机居于次要地位。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学习、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2.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内容调查与分析。本文在调查问卷时,把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书报、体育音像制品、运动饮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费归为实物消费,把体育健身咨询与培训、体育彩票、医疗康复、体育旅游、观看体育比赛等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归位劳务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内容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非常认同,少数学生较为认同;对于“你是否赞成在校园内有偿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一项的访谈中,表示赞成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省会石家庄市高校学生,受当地经济、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已普遍具有了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虽然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仍以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为主,但无形消费也有所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劳务消费中的观看比赛一项的消费水平已超过了实物消费中的购买器材和饮料一项的消费水平。
3.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从众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是一个极易具有从众心理的社会群体,他们常常结伴购买体育用品或观看比赛等,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相互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此外,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个性心理也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表现自我,这特别表现在选购体育商品时。(2)大学生面对体育消费时“求实”与“求名”的双重心理。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能够提高月消费支出,那么无论是体育实物消费水平还是体育劳务消费水平,都会相应提高,并且他们的劳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会更快。调查结果说明,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另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业太忙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体育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1.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费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石家庄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已透露向劳务型发展的端倪,并且消费方式也将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并对以“攀比”、“炫耀”为消费动机的学生加以教育引导。
4.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加强高校内的有偿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学生的体育消费。大学生对体育实物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根据大学生就近消费的特点,可在校园附近加强有偿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用品的销售。
一、前言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上来看历史并不久远,高等职业教育自19世纪80年代初兴起,此为其发展的初期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持续蓬勃发展时期,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学生的人数,皆与普通高校旗鼓相当,由此便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带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在此形势下,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市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各种外显及内隐的体育消费特质,势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改革,以及对未来*市体育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第二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立信会计学院以及*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第二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立信会计学院,以及*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20*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四、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一、市场定位
现在众多学者赞成的观点是进行消费者市场细分以后确定目标市场。Kotler和Keller认为(2006),目标营销包括三个活动:市场细分,市场目标化和市场定位。易磊(2008)认为,企业应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顾客感知为导向进行品牌定位。白焰认为,定位源于产品。要在目标顾客头脑中为自己的产品找位置。袁武林(2009)赞成用四维定位法来进行市场定位。即从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四个方面出发,树立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上的独特形象,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能力。根据Frances等人从英国特许营销协会(CIM,2001)寻找的定义:市场营销是负责区分,预测和满足顾客需要的营利性的管理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定位就是预测顾客需要。而HarriLorentz认为,为了保持和创造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把他们的需求供应网络的有效性提高,并且变成顾客导向式。而在YuHenryXie等人的文章中,引用了Caroll等人的言论:对于公司企业来说,考虑不同顾客的偏好是其最重要的资源。通俗的话说,就是要知道你的顾客是哪些人,他们想要什么。
二、顾客真识
首先,顾客真识(insight)的意思是要对顾客进行深入了解。从Merlin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从真识(insight)的定义出发,就是“看清、看深的能力”,因此顾客真识就是获得关于顾客及市场的深度知识,从而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能力。不是简简单单的市场调查就可以,而是通过各个方面各个手段来调查客户群的“片段”,大量片段拼凑起来,最终形成一幅大型图画,展现在企业的面前。
顾客真识的了解与管理应该是属于市场定位的范畴,不仅如此,还应该是市场定位所应该进行的主要工作任务,也是市场定位科学化的基础。从Merlin等人的著作可以看出,顾客真识与消费者行为研究有很大的联系。包括要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包括要研究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甚至两者都要进行消费者描述。因此,在顾客真识文献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消费者行为研究和顾客真识相统一的方面目前的研究成果。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顾客真识更多的需要了解群体消费者行为的特征。目标市场的顾客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Leon说“一个群体可以被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联系去完成个人的或共同的目标。”,我们可以从顾客群体分析中看到潜在顾客应该是什么样子,非潜在顾客又有哪些特征,修改关系条款,还是拒绝建立关系。
从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来看,许多研究通过研究个人特质和环境影响来提出消费者的消费动机理论。根据Jeffrey的动机形成过程模型,可以看出,没有实现的需要、需求与欲望导致了紧张,而这一紧张情绪导致了动力。消费就是满足欲望。现在的国外动机理论研究已经细分化。研究网络产品,绿色产品等很多产品的不同动机,研究不同人群的动机等等。Angeline(2010)研究了网上购买动机。作为动机旅游和在线顾客行为研究的建议,这些协同的动机和有时反对在线行为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顾客真识管理的时候,我们应当对顾客采取不同分类的研究,从而得到不同的信息。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调查与分析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对体育的各方面需求也在增加,体育消费作为人们追求享受和发展阶段的一种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成为我国人民消费的一部分,山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现拥有在校大学生133.8万,研究生4.2万,其大学生的生源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研究他们的体育消费对整个国民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发展都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在研究对象上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的高校中抽取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财政学院、济宁学院、枣庄学院等九所高校,然后在抽取的学校中随机抽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此调查对象主要为在校的专科和本科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专著6篇,并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系统检索核心期刊中有关的论文12篇进行研究。
(2)问卷调查法。笔者根据山东省体育消费方面的专家指导下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设计了“山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问卷”,此次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卷1479份,回收率98.6%有效问卷1548份,有效率97.2%,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社会学分析和统计学样本量的基本要求。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在进行问卷设计时对专家的访谈,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数理性的检验,并对调查问卷的原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
(4)逻辑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问卷所得结果进行归纳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调查分析
笔者根据以下几个观点来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即“进行体育消费有价值、对体育消费投入重要、现在实际对体育消费的需求程度和喜欢体育的程度等几方面加以考察。结果显示:人们普遍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的仅占总人数的5.2%,而对进行体育消费有价值肯定的人数比例较高,为45.12%。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体育和体育消费的认识要高于对体育的实际需求的认识,说明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体育和体育消费的意义,但要具体实际的实施体育消费行为上还有许多限制性的因素。
2.大学生余暇时间及支配方式调查分析
由于体育消费属于人们享受和发展阶段的消费, 属于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的消费,因此,体育消费的弹性很大,而有无足够的余暇时间也是进行体育消费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余暇时间为平均3.2个小时。这为进行体育运动或体育消费提供了可能。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余暇时间里进行消费性活动由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逐渐减少,而参加体育活动和阅读专业书籍和图书报刊的时间逐渐增多,但到大学四年级时参加体育活动与阅读专业书籍和图书报刊的时间大量减少,而进行勤工俭学和参加舞会唱卡拉的人数增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随着他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在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也在提高,他们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但到了大学四年级随着他们接触社会时间增多勤工俭学和参加舞会唱卡拉等社会性活动逐渐增多。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应有针对性的引导其兴趣爱好,使他们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调查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体育认识的加深,体育娱乐的功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进一步的促进了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掌握运动技能和上课要求也是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一方面,这为终身体育和终身体育消费提供了基础。山东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调查结果见图1。
4.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类消费为主,其中用于体育服装鞋帽类的占总人数的37.20%,体育劳务类消费成为第二大消费类型,其中租用体育场地场馆和参加俱乐部培训班两项比较接近,这两项占总人数的30.31%,购买体育书籍、报刊、杂志占总人数的10.3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体育实物类消费远高于体育劳务类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出现这种结果首先是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的,我国2006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100美元,居世界的第109位,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己达到43940美元,约是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的39.95倍。二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学生经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主要以家庭供给为主,而且体育实物类消费品从消费的价格,以及一次投入可使用的时间等方面都要比参与性和信息类的体育消费便宜,因此决定了大多数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性为主。三是由于体育服装鞋帽等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使用,而且是大学体育课必备使用的,所以实物类消费成为他们的首选。四是传统的消费习惯对体育消费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影响。
5.影响大学生进行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1)经济基础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家庭供给,其消费能力亦随着家庭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体育消费属于享受和发展性的消费,由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还不高,恩格尔系数仍较高,人们的消费性支出处于转型时期,因此经济基础成为现时期影响和制约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2)体育消费品价格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大学生具备一定体育消费能力的人群体育消费水平为100元~200元,对其体育消费影响因素最大的为体育消费品的价格,对体育消费品价格高低的认定取决两方面:一是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质量。
(3)体育兴趣爱好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山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在200元以上的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成为影响他们的主要因素。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同,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将逐步成为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进行比较时,体育消费水平在250元以上的群体,男生所占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女生。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即是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4)体育氛围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促进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客观方面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受同学、朋友的影响,占总人数的71.31%,大学生本身是一个以学校集体生活为主的群体,彼此间具有较为相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所以很容易接受同学或朋友的一些观点或建议;其次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其选择比例为40.51%;有充足的时间占39.69%;家庭成员对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排列第四位,占38.15%。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山东省大学生大部分都对体育消费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同时也对体育消费持认同的态度,认为体育消费是有价值的。
(2)山东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单一,主要以实物类消费为主,参与性消费比例较小,但有非常大的发展趋势。
2.建议
(1)通过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增强体育及体育消费的意识,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打下基础,使其形成终身体育习惯,并为体育消费提供可能。
(2)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消费。应做好市场调查预测,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足球、篮球和羽毛球等项目,而且大学生整体的消费水平不高仍以实物为主,因此商家可以根据高校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制定合理的价格和销售类型和营销策略。
(3)积极发挥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作用并确保实施。国家的政策法规对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为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则是保证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能够得到具体执行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何学敏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5):29-31
[2]庞兰霞: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6,7
[3]刘霞: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中医药高专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体育学习状况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借鉴国内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相关论文及研究报告,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作用,着重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额度和动机等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健身理念和生活习惯提供理论依据,为烟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100名。男生45名、女生55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94%。其中女生问卷回收54份,回收率98.2%,男生问卷回收40份,回收率88.9%,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2.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参阅国内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分析、大学生消费意识和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月平均体育消费额度调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会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整体上得不到满足。其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装鞋帽之类的低级消费上。当被问到条件允许时是否会增加体育消费投入时,80.8%的同学表示会增加。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十分强烈。其中,有66%的同学对其当前的体育消费状况并不满意。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大学生对体育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同时上课需要也占据一定份额,反映出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一大特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也是其体育消费的一大动力。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直接影响其体育意识的形成。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较成熟的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终身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从而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即使毕业以后,也能自觉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工作与职业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独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使体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具有科学体育素养的人。
(三)大学生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不仅是金钱的消费,还包括时间的消费。时间消费是其他各种消费的表现和基础。从调查可以看出,70%以上的大学生每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不足4小时。女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普遍少于男生。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压力大、课后作业多、升本及找工作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又一重要原因。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极为不利。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是个人学业生涯中最后阶段的教育,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它对高校生将来能否成为符合国家建设要求、能否被社会所接受、能否成为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就教育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应当是终身体育观的促成,因此,大学阶段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必须保持的,这是实现我国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体育教学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出大学生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不满,和对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视。可见,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取得的效果还不明显。同时也说明体育社团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与此同时,体育选课和课外体育指导方面还存在不能满足同学体育需求的地方。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动作美、心灵美和行为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丰富精神、强健身体、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时间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动机大致相同。
2.大学生体育消费虽以实物型为主,但消费方式也正趋于多样化、多层次。
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选课制度等教育因素还存在不满。
(一)建议:
1.增开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提高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能力,是提高其体育能力的首要条件。
2.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
3.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一、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年平均购买水平多集中在300元以下,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体育实物消费与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以沈阳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为例:在沈阳市大学生中,有38.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以下的体育消费;34.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300元之间的体育消费;仅有14.5%和10.6%的大学生分别进行过300元~500元之间和5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沈阳市大学生参加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运动服装、健身器材、体育图书)的总支出明显高于参加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的总支出。在体育实物消费过程中,运动服装的消费占总支出的43.5%、体育健身器材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5.3%、体育图书音像制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9.07%。然而,在非实物型体育消费过程中,观看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花费占总支出的7.81%,体育健身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8.42%。这说明高校学生对体育的投入以购买实物型消费资料为主。
就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而言,目前我国大学生进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形体健美、社会交往、缓解压力;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的动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动机并存的特点。近些年,尽管“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已经基本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个人消费心理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多数大学生仍然不愿意把更多的钱投资在体育上。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1.通过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体育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实物型产品与体育劳务型产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基于态度、动机和购后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从大学生心理层面研究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1)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体育消费态度的对策
消费态度改变的意义在于增强消费者的积极态度,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为此,我们需要调动大学生积极的消费态度。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充分条件,所以在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态度的转变与引导上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多视角,从整体上改变其对体育消费的看法。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本文认为,要促进大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必须从实际入手做好以工作:第一,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确定大学生对特定体育产品的态度,从而使广告的产品信息能够创造一种“心情”,与大学生共同分享,以提高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个人的态度是概念、信息、习惯及动机的组合,受实际经验而改变,广告推销的目的正是要使这种组合发生改变。在行销时,体育产业部门必须确定大学生消费群体对特定体育产品的态度;若他们对体育产品产生不良印象时,则应致力于怎样使他们改变原来的态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希望认识及感觉因素能够保持一致,只要改变个人的认识或感觉因素,则个人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所以,能够与大学生消费者“心情”产生共鸣的体育产品信息就会提高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第二,向大学生宣传“健康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强壮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体育锻炼的生理功效和心理功效恰恰能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要。第三,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投资”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劳务消费水平,缓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的现象。第四,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鼓励大学生参与、尝试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或产品,为进一步扩大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
根据动机的定义我们可知,动机可以引起个人的行为,并且使得该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标。本文主要以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认知理论为依据,提出一些对应的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这一理论用诱发力、期望和力的概念构成人类动机作用模式。弗洛姆认为,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的力是一切成果的诱发力及由于完成这些成果而同时产生的期望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Fi表示进行i行为活动的力;Vj表示j成果所具有的诱发力;Eij表示i行为是由j成果所产生的期望强度。这里诱发力V是对特定成果的情绪指向,意味着个人对特定成果爱好的强度,期望E是预测特定行为在形成特定结果时的信念。运用这一理论来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的行为。据此,在大学生产生体育行为之前,应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来诱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进而促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第一,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适度定价。满足大学生消费者的求实、求廉的动机。第二,针对大学生消遣娱乐的动机,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第三,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做好新兴体育项目与产品的宣传与开发工作。
(3)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满意度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顾客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让渡价值,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改进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员工价值和形象价值,来提高产品的总价值。二是通过服务与销售网络系统,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精神与体力消耗,从而降低总成本。
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体育消费者满意度的实现,只有不断地满足大学生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满意程度:第一,对体育产业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既能提高体育产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逐步建立体育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二,通过科技创新、丰富体育产品的品种、提高体育产品的质量,以及提供服务等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第三,逐步完善销售与服务网络系统,减少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以及精力的消耗,从而降低总成本,增加顾客的让渡价值。
2.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外部环境与消费者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外部环境同样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或阻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从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1)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根据消费行为学理论,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是指不占主流的或某一局部的文化现象。一种亚文化可以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与主体文化共通的价值观念,还包括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每个亚文化群体都有自身的某些生活行为方式,成员往往与其发生认同。一般认为,亚文化对其成员的影响比主流文化还要强,它赋予个人一种可以辨别出来的身份。因此,在对文化与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主要是研究亚文化对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据调查,校园体育文化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提出下面一些对策,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第一,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摄影展览会以及体育论坛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文化建设。第二,针对大学生喜欢户外活动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第三,组织大学生观看大型的体育赛事,并且定期的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
在一项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权益问题的调查中,有近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受过侵害,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市场比较混乱。这就需要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的管理,规范体育市场的秩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好下面几个工作。第一,必须加强依法治体的实施力度,营造一个具有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体育市场。第二,要提高现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引进新型管理人才。第三,建立体育健身评价、调整、创新与服务体系。第四,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言,落在实处。
(3)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现象。校内体育场馆的缺乏是阻碍大学生进行劳务型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就必不可少地要扫除场馆设施不足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下面几个对策:第一,提高高校有关领导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体育场馆不仅仅是一种福利设施,通过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它也可以为学校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高校应该把体育场馆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力度。第三,加大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参考文献:
[1]张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王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3]黄各非: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4]冯丽云:营销心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5]程士安:消费者洞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6]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
[7]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8]李萍等: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9]李朝晖等:四川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结构的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9
[10]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
[11]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2]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关键词:奢侈品;效用;效用函数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奢侈品的概念及特殊性介绍
奢侈品一般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惜等特点的消费品。以尼尔.菲斯克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奢侈品指的是这样的一些产品或服务,它们比同类商品中的其他产品或服务质量更好,品位更高,也更让消费者们心驰神往,这些商品价格不菲,但是还不至于昂贵得让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奢侈品具有以下特征:高价格和高品质特征、稀有性特征、炫耀性特征、地域性特征、文化特征。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包括炫耀性动机、领先动机、从众动机、社交动机、追求品质精致动机、自我享乐动机、自我赠礼动机、表现内在动机。正是由于奢侈品的种种特征,造就了各种消费动机,同时使得奢侈品的价格远远大于其实际生产价格,使得奢侈品成为经济市场中一种特殊商品。
二、奢侈品的特点
综观奢侈品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可以看出,奢侈品消费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需求收入弹性。与日常生活所需必需品不同,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即其需求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EX=(dX/dL)*(L/X)>1,EX为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X表示奢侈品;L表示收入。二是特殊的效用函数。对于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而言,其效用函数不仅与购买数量有关,同时受到奢侈品价格影响。用U=UX(Y,PX)(其中X、Y指两种奢侈品,P是奢侈品X的价格)表示奢侈品的效用函数。本文将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奢侈品进行分析。
三、相关经济概念
在消费者理论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消费者面临市场如何选择商品,为此引入了消费者偏好和效用的概念。简单地说,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喜好程度。效用是衡量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偏好程度,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消费者认为某商品的效用高即该商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高程度的满足感。效用函数,为定义在n维商品空间上的实函数,U=U(x),其中U(x)表示消费者对商品x的效用值。
四、奢侈品与普通商品
经济学中讲求效用最大化原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就有人们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的假设。理性人对商品的选择是在能够拥有的信息条件下对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但是奢侈品市场中,消费者在同样的实用价值的情况下会选择比普通商品价格高出几十倍的奢侈品,这在表面上看来是不符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的。但是在实际生活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奢侈品市场日益繁荣,究其原因是消费者通过奢侈品消费可以获得消费普通产品无法获得的效用。
运用数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加入奢侈品,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公式变为MaxU(X1,X2);s.t.P1X1+P2X2
五、奢侈品的精神利益
效用是一个与消费者的内心主观感受相联系的概念,可以说内在心理机制是效用形成的根本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与消费者心理相联系的,重点分析偏好的效用模型,将商品产生的效用分解为物质层面的效用和精神层面的效用。由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和人格构成存在差异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商品物质层面的效用与精神层面的效用所占效用比重大小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效用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为了描述商品对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效用差异,定义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精神利益的心理敏感程度为精神指数,用θ表示。以此为基础,我们来分析,关于奢侈品的消费选择模型。
为了简化问题,同时使问题的分析更具有针对性,我们作出如下假设:一是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产品价格以及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利益点为外生变量。二是假设理性经济人追求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总和的最大化。
根据以上假设与分析,构建基于精神偏好的消费选择模型。
物质层面的效用受到商品数量q的影响,且效用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物质效用函数为:u1=u(q)且du1/dp≥0
精神利益通过精神指数的强度来影响消费者效用的大小,且精神指数与精神效用是单调增函数关系,强度为零时,精神效用为零,精神效用函数为:
u2=u(θ)且du2/dθ≥0,u2(0)=0
现有两种同类商品i和j,消费者偏好取决于i、j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和的效用的大小。所以i和j的总效用差为:
ΔU=[u1(qi)+u2(θi)]-[u1(qj)+u2(θj)]
其中,ΔU为商品i与j的总效用差,qi、qj分别为i、j商品的数量,θiθj分别为i、j商品的精神指数。
假设u1(qi)=u1(qj),则:ΔU=u1(θi)-u1(θj)
由上式可知,消费者偏好取决于精神指数的大小。根据消费者对商品i和j的精神利益敏感度的不同,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可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第一,两种商品仅满足消费者物质利益的需求,消费者对i、j的精神利益均不敏感或者完全感受不到,精神指数为零。
第二,商品i满足消费者精神利益需求且消费者对精神利益敏感,消费者对商品j的精神利益完全不敏感,即θi0,θj=0,则有ΔU=u2(θi)。偏好完全取决于商品i的精神指数。
第三,当商品i和j的精神指数均不为零时,即θi≠0,θj≠0,消费者选择取决于二者精神指数的大小。
六、结束语
奢侈品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数学的相关方法我们能够对奢侈品市场进行深度的剖析,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高敏.自我损耗对品牌标识炫耀性选择的影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刘松柏,于力.消费者精神偏好视角下消费选择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