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幼儿角色游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角色游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角色游戏

第1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一、充分发挥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主体作用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并提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也正是这样不断地给予,幼儿才会更爱角色游戏。我们的幼儿参加角色游戏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

二、幼儿参加角色游戏的几种情况

1.幼儿参加游戏是为了满足一个操作动作

比如:我曾经观察一个小朋友做游戏。他是个非常好动的孩子,但那天在游戏中却判若两人,原来他很喜欢玩针筒,他在角落里一直玩着针筒,针筒被拉出推进,他乐坏了。根据这一情况,我并不予以阻止,而是提问他:“你在干什么?”“练本领。“我怎么能阻止一个医生练本领呢?我再问:“要是有人来打针,怎么办呢?”“我给他打针,”他用手比划着。我故作吃惊:“就用你手上这个针吗?”“不,这针我是学本领的,我用这针。”他边说边指指盘中的针筒。“这针筒都消过毒的。”游戏中幼儿满足于操作一个动作并没错,通过一番引导为他制定一个游戏规则也必不可少,游戏变得完善了。

2.幼儿参加游戏是玩具的吸引

比如:一次一个小朋友很偶然地用一根圆圆的、细细、长长的积木当作香烟抽起来,结果所有的小朋友都仿效。我没有因此而生气,更没有因此没收这积木,但我知道这抽烟这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必然,而纯粹是这积木对幼儿的一种吸引所致。于是我装扮咳嗽咳得利害的样子让幼儿讲讲抽烟的不好,最后我还告诉幼儿世界上为了提倡少抽烟,还专门把一天定为“无烟日”。听我这么一说,孩子恍然大悟。第二天就再没人抽烟呢了。

3.幼儿参加游戏是游戏内容对他的吸引

这种现象在游戏中很多。如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售票员,他顺利地报出了一个个站名,还热情招呼乘客,结果老师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又来做售票员,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他研究出一个新的内容,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出些难题或丰富些有关知识,第二天第三天他又出现在这个主题之中。这里老师的引导、表杨辅助了幼儿情节不断地发展、稳定幼儿情绪、使游戏有了连续性。

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尊重幼儿五个“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

三、角色游戏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

(一)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应在游戏开展前做好指导幼儿确定主题的工作。为了确定游戏主题,教师要对幼儿具有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大小作一了解,尽量去满足每个幼儿的意愿。

(二)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着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十分投入,逼真的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征。

(三)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角色游戏中要进行角色的分配。为了培养幼儿的主导性,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角色游戏应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但这样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现象。

(四)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经济意识

在现今的社会中,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长辈特别宠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哭闹不止。为了让幼儿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我们在角色游戏中着重进行了对幼儿价值观念的培养:

1.让幼儿从小知道,只有劳动才能换来钱,只有劳动换来的钱才是光荣的。

2.培养幼儿从小节约用钱。我们开设了“小银行”的游戏,鼓励幼儿把节约的每一分钱和不用的钱存到银行里,使幼儿在玩中了解到钱的功能,知道存钱的好处。

第2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关键词】幼儿角色 游戏 幼儿生活

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总体上其主要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一、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因此幼儿所处的生活是角色游戏内容的直接来源。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如在同一个小班,男孩子都喜欢玩开汽车的游戏,因为现在家长经常带幼儿坐车外出旅游,幼儿目睹了汽车司机开车的动作,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和自豪感,梦想自己会开汽车多好,所以在玩开汽车游戏中,他们拿着模具型汽车方向盘左右摇动,嘴里不断发出“嘀嘀嘀、嘀嘀嘀、的响声,小司机带领小乘客愉快的郊游。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在工作表现的很认真、负责。总之,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爱护同伴、积极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主题内容丰富多彩

幼儿个体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不同而千差万别,所以幼儿角色游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日常生活的主题:常见的有“娃娃家”“幼儿园”等,是由幼儿平日经常遭遇到的经验所形成的。如在“娃娃家”他们扮演着爸爸、妈妈、洗衣做饭,爱护小娃娃。在音乐区内,扮演着音乐教师,认真的组织幼儿唱歌、跳舞、练习打击乐等。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着作爸爸、妈妈、老师的辛苦和快乐。

社会关系的主题:常见的“超市”“医院”等,这类主题内容较之日常生活,社会关系扩大了,特别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等关系基本不存在了,医院里的医生病人,商店里售货员和顾客等形式的社会关系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关心。

社会现象和重大事件的主题:如“世界杯足球赛”,等主题,这类内容较之上述两种不太常见,但是由于新闻媒体的传播,比较容易传达给幼儿。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幼儿同家长一起看球赛,关心比赛情况。这类主题往往具有多样的社会关系和新闻性,会给予幼儿深刻的印象。

三、主题的内容具有年龄差异

在成人不加干预的自然情况下,幼儿景象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但有些主题内容是幼儿经常选择的,有的主题内容持续时间较长。观察发现,主题内容持续长短和幼儿兴趣关系密切,游戏时间持续最长的主题内容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幼儿的兴趣也随着身心发展而发生变化,和小年龄幼儿相比,较大年龄的幼儿不在注重日常生活的主题,而且更多地选择社会关系主题游戏,像“世界杯足球赛”这样的主题更容易吸引大班幼儿。

教师不能轻易地肯定和否定,而应当创造条件让幼儿尽情表达出他的构思和想法;当固执的孩子坚持要玩某种不太适合的游戏时,教师也不妨让他进行尝试。

两种策略:是指完善构思和充实内容。当幼儿的想法与游戏的主题不符合,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修改主题名称;当幼儿提出的主题比较简单或抽象,或者对这一主题其他幼儿不熟悉,难以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共同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充实内容,让这一主题内容丰富起来,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如果有些主题目前根本无法开展,也可以明确要求他以后注意观察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不断地使主题从不可行到可以玩起来。

在主题内容的指导方法上,依据与开展角色游戏的密切程度,可把具体的指导方法分为三种。

一是谈话讨论,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谈话讨论可以在游戏前进行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游戏前的谈话可以引起幼儿的回忆,再现他们生活经验的表现,有利于直接组织开展游戏。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主要就一些主题进行讨论,使教师比较了解幼儿的心理,同时也提出一些主题,引导幼儿在有主题的情况下讨论,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迷惘以后的游戏进行知识准备。如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教师用废旧纸盒制作了煤气灶,家具等家庭物品,还准备了一些半成品。并开展了“双休日你到那里去了?”“我家的晚上”“愉快的节日”等类似的主题谈话活动,充实了娃娃家的家庭活动内容。

第3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健康;困难与挫折;情感体验;成功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26-01

“幼儿期是游戏期”,幼儿之所以喜欢,不仅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其心理特点,而且还在于游戏能满足其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儿童对成人的行动会产生羡慕进而萌发“参与”的需求。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参与”活动,只是通过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来实现。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点的游戏,是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生活和交往,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的活动。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能力则是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发挥想象尽情体验各种感情和心境,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出生后第四到第六年是其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刻。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说过:“挫折未必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

孩子不可能在毫无困难和挫折中成长,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在玩角色游戏时,幼儿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游戏操作方式不对,会使游戏进行不下去,同伴之间也会因为意见不同而引起纠纷,生活中缺乏经验积累,使其不会操作游戏等。这时遇到个性强的孩子,就会有挫败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挫败感就越强。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从中发现其心理受挫情况,立即采用鼓励法、补偿法、升华法等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重拾自信。角色游戏是未经任何粉饰和掩盖的活动,孩子们在其中自然而然地会接触到一些困难,通过这些接触,他们会明白,生活本来就有顺有逆,有苦有乐,进而逐渐从中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二、角色游戏能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

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对生活充满爱和希望。美好的情感体验是幼儿人生道路的基石,而角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则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和延伸。如,在“过家家”游戏中,一幼儿担任“爸爸”,一大早他就去菜场买了很多菜,回来洗净,装盆放于冰箱冷冻柜,回头对“妈妈”说:“我去上班了,待会儿你做好早点,叫爸爸妈妈来吃。”说完,他假装拿起包去上班了。然后他来到“医院”说:“我是医生,来看病吧。”他帮病人东看看,西摸摸。过了一会儿,他回到家说:“儿子,叫爷爷奶奶吃饭喽!”一系列的行为语言,“爸爸”扮演得非常形象逼真,自觉地关心照顾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这就充分体现了幼儿对亲情、家庭的理解。在“幼儿园”游戏中,充当小老师角色的孩子会模仿老师为小朋友讲故事、系鞋带、擦鼻涕等,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师生情。在“医院”游戏中,充当医生和护士的幼儿会耐心、细心地为病人看病,嘘寒问暖、悉心照顾,他们认为医生和护士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些都体现了孩子对社会情感的初步理解。这些美好感情的自然表露,体现了幼儿纯洁、善良的心灵和品格。幼儿在玩游戏时的情感表现正是平时自己对感情的理解,说明他们感受到了父母、老师和社会的爱。这些足以促进和激励孩子们按照正确轨迹创造人生之路。

三、角色游戏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4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角色游戏充满童心、童趣、童态,她为孩子们插上天使的翅膀,在儿童的天空快乐地飞翔。

儿童生活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角色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它成为儿童快乐的本质。作为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如何在角色游戏的教学实践中来体现这种快乐理念呢?

一、立足童心,内容上追求童趣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角色游戏作品之所以能对儿童产生影响,是通过儿童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来发生作用的,是建立于儿童的内心体验。如果不是构筑在童心之上,不是用儿童的眼光来发现真善美,就会缺乏吸引力,不能使儿童感兴趣,当然也就无法达到编导预期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有情趣,有儿童的特点。

角色游戏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它是儿童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也是儿童最喜欢、最符合儿童意愿的一种游戏。他们可以在角色游戏中感知社会、体验自我、享受快乐。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儿童们以角色为中介,模仿成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来再造各种生活的情景和现象。为了使游戏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为了确立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只有做到了尊重儿童,才能激发起儿童对角色游戏的积极兴趣和情感。许多幼儿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往往按自己的意愿选定主题,指定角色,确定游戏规则。这种方法,时常束缚儿童的手脚,使他们被“定”在一个地方,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作性,这与我们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相违背。作为一名儿童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到儿童才是游戏的主人。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要让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人。

【活动望】――快乐之花如期开放

案例:角色游戏《串串烧》

课前准备:幼儿老师准备好各种烧烤的食品和工具。事先让家长带儿童去看人家串串烧的工作情况。

游戏指导:主要是角色分配,请儿童讲玩法。然后是引导儿童选择岗位,守住岗位,老师加以指导,最后请幼儿评评游戏的情况。

【策略启示】――植根在先进的理念中

儿童玩角色游戏的能力较强,对于新主题“串串烧”已有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在游戏中大家也都想去“串串烧”玩,都是通过划拳的方式进入,初次玩很新鲜,因为“串串烧”很热闹,活动中遇到矛盾也能和平地解决。

在活动中儿童的岗位意识较强,大部分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如什么岗位上缺人,他们就会马上反映。而且在轻声说话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活动应是儿童“生长”的沃土,“成长”的摇篮。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完美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所以,在活动课中,教师就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

二、童态独具,形式上个性新颖

(一)了解型

教师可帮助儿童布置游戏的场景,创设游戏的情节,让儿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儿童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如娃娃家、公园、餐厅、理发店、自选商场等,都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情景。在这些游戏中,还可让孩子们互相交换角色,使他们了解不同的情感,互相协作,互相帮助。

(二)情感型

我所指的积极情绪,既可以是对他人的关心、友爱之情,也可以是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崇敬之情。当孩子们在娃娃家里“洗衣、做饭、照顾生病的孩子时”,他体会到的是妈妈无时无刻真切地爱;当孩子们执起“教鞭”给“学生”们上课,他们体会到的是对“学生”的关怀。最近,我们又创造地开设了新的角色游戏叫――“天宫接神八”,孩子玩的是不亦乐乎,这个游戏激发了儿童心目中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繁荣昌盛感到欢欣愉悦。

(三)习惯型

儿童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道德行为的关键期。此阶段的儿童,模仿力强,易接受各类行为刺激,有意识地从正面给予正确、规范的行为刺激,将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玩坐公共汽车的游戏时,有的小朋友想乘车不买票,引起大家的一致批评,使他认识到“上车要买票”是人人都要遵守的社会规范。在游戏中让孩子们自己讨论简单的道德问题,比起大人的说教灌输,更能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并可在游戏中得到实践和巩固。

(四)提高型

第5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角色游戏是一种假想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并能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的游戏形式,孩子们经常通过角色扮演来再现现实生活,并加以想象和创造,从中获得发展。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虽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调动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从而将这种创造力运用到需要创造精神的工作中,有所成就。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不变的重要主张,就是“创造教育”,他一生都在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能发挥创造力的学习环境。不管是他热衷的“生活教育”,还是他所崇尚的“平民教育”,他都将“创造教育”视为目标。他还热情讴歌“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创造!”他一心想实现他“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愿望。幼儿创造力的发生和发展起源于幼儿期,每个孩子都有着创造的潜能,以角色游戏的形式使创造力获得充分发挥,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创造力强的人往往也有着较好的性格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自信、独立、爱好广泛、善于探索、情感丰富等,这些特质将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质量、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幼儿成为创造型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我得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获得的生活体验越丰富,角色游戏中的创造表现就越多。幼儿的生活体验主要源于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为了使幼儿在游戏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教师应多注重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生活经验。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如怎样照顾宝宝、怎么做家务等;其次,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如菜场有哪几个种类的区域,医院里护士怎么照顾病人,医生如何向病人询问病情、点心店的营业员怎么服务客人、超市的商品如何摆放等。幼儿将这些从生活中观察、体验、积累下来的经验运用到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复演现实社会生活,模仿中孩子想象创造的本能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角色游戏情节也得以丰富。

二、关注游戏进程,适时增减游戏材料

教师应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需要和幼儿游戏水平适时增减游戏材料,如教师不能抓准游戏材料投放的正确时机,随意、盲目地投放,便会局限幼儿的思维,使幼儿逐渐失去创造的热情。对于低年龄段的幼儿,我们通常提供一些颜色明亮、外形逼真、制作精美的仿真材料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到了中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经验逐步丰富,角色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创造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可以更多地选择替代材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开放性特征,加强孩子与材料之间的互动,在这过程中,孩子的创造潜能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教师在“甜蜜蛋糕屋”里投放了精心制作的各种蛋糕、甜甜圈、面包等,这些成品刚开始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一长,幼儿便失去兴趣,游戏进入停滞状态。这时,教师撤走部分现成材料,提供许多可操作材料,如彩纸、胶水、剪刀、种子、橡皮泥等,蛋糕“师傅”用这些材料制作不同花色、口味的糕点供客人选择,蛋糕店“老板”还想到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些小礼品进行促销。可见,孩子们的创造潜能是无穷的,在材料的指引下,就能被充分激发。

三、减少教师干预,让幼儿成为游戏主角

幼儿往往在一个主题的游戏过程中产生新的联想,拓展出新的主题,使游戏自然流畅地衔接延续,各个主题之间能相互联系,角色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教师应避免在角色游戏中过多干预,应为幼儿提供更自由的空间,使创造力得以发展,如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娃娃”生病了,“妈妈”带他上医院,于是衍生出“小医院”游戏;治好了“娃娃”的病,“娃娃”饿了,“妈妈”带“娃娃”去餐厅吃饭,于是拓展出“餐厅”游戏;“餐厅”里厨师要做菜给客人吃,要去买菜,又衍生出“菜场”游戏。游戏主题在孩子们创造力的推动下不断拓展,游戏情节不断丰富,孩子的创造力又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提供“隐性指导”

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指导时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以游戏伙伴身份提供“隐性指导”,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游戏情节。如:“医院”刚刚开张的时候很受欢迎,可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吸引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宝宝来看病,告诉“医生”最近幼儿园里很多小朋友都感冒了,宝宝也被传染了,真怕其他小朋友也被传染。新的游戏情节“打预防针”便产生了。教师巧妙设计的诱节,推动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丰富了游戏内容。教师还可设置困难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如教师以顾客身份到“超市”里买缺货的“海带”,孩子想到自制海带卖,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想象力、创造力被充分挖掘。

五、进行开放性讲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第6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游戏活动,游戏的主题、角色、材料、动作、情节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

一、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动脑筋,出主意,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快乐的、忧郁的。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了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

(2)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通过与人交往,扮演角色,模仿生活中的人们的文明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产生道德行为。幼儿在无拘无束,潜移默化地认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通过对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判断,掌握文明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

(3)在游戏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进行讲评,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游戏活动中,同伴间的冲突常常不可避免,每一次冲突的产生以及解决为幼儿经验的积累,心理的发育都提供了机会,正是在一点一滴的交往中,幼儿明白了怎样与人相处,也慢慢地开始习惯于遵循一些行为规范,同时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

二、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知识越多,生活经验越丰富,就越能了解不同角色的动作和语言,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幼儿园的生活,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参观水果店时,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店里的摆设,理货员的工作,收银员又是怎样称水果和收款等。幼儿对生活观察得越仔细,游戏的情节越丰富,幼儿扮演角色就越逼真,同时帮助家长安排好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经验,为开展角色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准备游戏材料,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一起创设游戏环境。 游戏材料,场所,设备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意愿,并据此为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提供充足的物质准备。固定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幼儿进行游戏,也便于幼儿开展游戏,因而,教师应在活动室或户外设置固定的游戏场所,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如,“理发店”中的设备要齐全,可以让幼儿进行洗发,烫发,剪发等游戏。

(3)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观察幼儿,与幼儿展开互动,积极进行评价。《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然而在游戏中幼儿有时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充分地表现着自我。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的想法,能力和行为特点,给幼儿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是一种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游戏,幼儿通过扮演社会角色,与周围环境、人物建立和谐积极的关系,从而发展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性、情感的健康和谐发展。这些能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 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第7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关键词: 尊重; 适时; 发掘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102-02

爱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因为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也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历年来,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儿童,在幼儿一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1. 不了解幼儿的游戏心理,对孩子的游戏更多的时候是采取的放任自流或干涉太多;2. 没有掌握角色游戏的特点,指导上不得法,失去了指导意义;3. 指导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整体性;4. 在指导策略上没有加以推敲、斟酌,没有保证指导行之有效。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注重游戏前游戏经验内容的丰富

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支持他们的角色游戏的开展。

《新纲要》强调: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宝贝医院”,焦希雯小朋友不论是当医生、护士,自主性都很强,并能将情节深入,当医生时她会像模像样的摸病人的头、看嗓子、量体温、用听诊器听,程序一样都不少;会根据情况说出相应的诊断:发烧了、扁桃体化脓了;会根据诊断出治疗方案:吃消炎药、打青霉素针。因为焦希雯的爸爸在医院工作,经常的耳濡目染使她熟悉医院的工作,那也成为她生活经验的一部分,而其他小朋友在扮演医生时就显得很生疏,为此我决定: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医院”,了解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观察“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护士又是怎样给病人打针的……通过观察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有了初步的感性经验;其次,回园后组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的感性经验。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再让幼儿说说医务人员是怎么工作的?(医生怎么看病、护士怎么打针等)最后将医生看病、护士打针的工作流程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张贴在角色区,供幼儿学习模仿。

二、注重游戏中角色分配和扮演的方法

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的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幼儿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小班幼儿在游戏中,还时常忘记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需要我们及时给予提醒。如在一次游戏中,当一个娃娃家的爸爸抱着娃娃去散步时,看到别人在玩恐龙,他就把娃娃放在桌上,自己去玩了。这时由老师就抱起娃娃大声喊:“咦,这是谁的孩子?谁家丢了孩子?”当幼儿走过来抱娃娃时,老师们适时提醒他:“娃娃家的爸爸应照顾好孩子,不能让孩子走丢了。”

三、注重个别幼儿表现及适当的教育引导

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等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无论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表现、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同时角色游戏是按幼儿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地、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根据了解的情况给幼儿以帮助或指导,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表现,通过游戏教育来培养他们。

有的孩子胆小,性格孤僻,很少参加游戏,只是自己拿个玩具,时而摆弄玩具,时而看别人玩,我们在观察到这些表现后,会带领他去参加其他幼儿的游戏活动,和她一起当顾客到“商店”买东西、当客人到“娃娃家”里去做客,渐渐地她能和其他幼儿接近了。通过参加集体幼儿,该幼儿的胆子变大了,情绪积极了。

四、注重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小难题

角色游戏中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效果和游戏顺利进行,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正确指导,使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地发展。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幼儿发展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关键。那么教师何时以何身份何方式对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最合适呢?

(一)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延续的时候

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例如在小吃店游戏中,丫丫不停地用橡皮泥做着小丸子,但是“丸子”却没人来买,教师就以顾客身份介入,问:“咦,这些丸子颜色真多,它们一定很好吃吧?”丫丫想了想说:“特别好吃。”老师又问:“你能介绍一下吗?”丫丫指着不同颜色的丸子说:“这是草莓味的,这是香蕉味的……”老师听了很高兴得说:“哇,有这么多口味啊,真不错!”老师与丫丫的对话引来了很多“顾客”,他们都感到很新奇,争着来买不同口味的丸子,这样“丸子”店的生意好起来了。

(二)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良因素的时候也是消极的

幼儿如果在游戏中玩消极内容,会强化其负面效应,教师必须介入予以指导。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吵、打架等行为,需要老师的介入调节,使游戏顺利进行。如:娃娃家游戏中,丁丁和哲哲为争角色吵了起来,老师及时介入调解,引导他们角色可以互换,使得游戏可以顺利的进行。

(三)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的时候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任、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这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推进游戏的进程,教师就要介入游戏。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如:在玩具店购买玩具时,幼儿发现没钱了,他们会向老师求助。“老师,银行没有钱了。”作为我们老师会和小朋友一起来想办法,收集或者制作钱,让游戏继续发展。

五、注重根据游戏内容进行适当游戏介入

(一)语言提示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或是遇到问题无法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的一两句简单的建设性语言就能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从而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仔仔、“妈妈”彤彤对塑料地板显得比较新奇兴奋,只顾自己在地板上打闹。这时教师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理由为探望“宝宝”,目的是把“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吸引到“宝宝”上面,进行语言提示,问:“宝宝肚子饿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准备什么好吃的给宝宝呀?”仔仔当即就表示马上去买菜,彤彤开始哄“宝宝”。这时幼儿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保证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二)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即利用教师的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及提供材料、布置场地、动作示范等方式来对幼儿游戏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良好塑造。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在理发店游戏中,负责人旺旺、轩轩没有认真工作,把理发工具胡乱往桌上一摊。老师就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一进“店”中,老师就开始“忙”了起来,整理起桌上的瓶瓶罐罐,并说了句:“干干净净的客人才感到舒服啊!”这时旺旺和轩轩也跟着整理起来。可见,在上述的游戏中,教师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行为示范就起到了一个暗示作用,使原本单调无序的主题进入了情节,使游戏得以深化和发展。

(三)环境的隐性介入

环境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对幼儿来说,环境就是一种隐性的“指示牌”,符合幼儿经验的,幼儿看得懂,就会朝指示的方向前进,然后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反之,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释“指示牌”的意思,往往这种解释是一种曲解。在角色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创设游戏环境,并不断改进游戏环境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还可以创设一些环境“警示牌”。例如在“医院”设置一个“保持安静”标示;在小超市设置“请您排队”的标示等。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言语与行动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规范自己的游戏行为。

六、注重在幼儿活动顺利时及时退出游戏

当幼儿通过教师对游戏的介入使游戏主题得以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应当立即退出游戏了。过多的介入便会适得其反,可能会阻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而不是帮助幼儿完成游戏。游戏的主体还是幼儿,教师的介入只是让幼儿可以更好更自主地延续活动。如:在肯德基游戏中,两位厨师吴冠桥和邓雁翔为如何做汉堡发生了争论,并相互指责对方的汉堡做的不好,做的不对,互相不让,僵持不下。老师及时走过去看了看他们的汉堡说:“你们两个的汉堡做的都不错,很有创新嘛”,他们俩都笑了,老师马上就离开了,并没有教他们如何做汉堡,而是把如何做汉堡的问题留给他们去探索。

第8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尤其是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情绪的机会。例如:幼儿的愤怒、厌烦、紧张等不愉快情绪,在游戏中能得以发泄、缓和,它是幼儿消除忧虑和紧张感,向自信和愉快情绪过渡的方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自由、大胆地与人交往,互相协商,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角色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的探索,我认为:目前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存在以下问题和现象。

1.游戏主题的选择,忽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角色游戏应该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感兴趣的,是要根据幼儿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主题的。而在实践中,教师设计的游戏,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总是以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从而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

2.游戏材料的投放,忽视幼儿的接受能力

在投放游戏材料时,不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发展的特点;角色区游戏材料投放往往五花八门。游戏材料的随意性不仅造成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玩”各种材料上,从而难以投入游戏情节,而且阻碍了他们的接受能力的发展。

3.游戏角色定位的模糊,缺乏对幼儿组织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角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只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不要过多关注他们玩得怎么样,这就导致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缺乏组织,角色分工不清,无法完成游戏的要求等后果。

角色游戏中,教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角色游戏的推动者、游戏新玩法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还是常规要求的监督者和命令者……教师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行为会带给角色游戏不同的影响,效果差异在哪里,不言而喻。

三、角色游戏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策略

1.巧妙创设游戏主题,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首先,让幼儿知道怎样开展游戏。比如:要开展“医院”这个游戏的主题,首先就应该先让孩子了解医院一些部门的名称及其职能和分工等等,让幼儿心中有数了,才能选择角色,扮演角色,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其次,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了能让幼儿有一个安静和谐、逼真丰富的游戏环境,我们可以把游戏区域划分为娃娃家、小菜场、理发店、书店和超市等种类,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可以将娃娃家和生活区结合,让孩子们除了抱娃娃,给娃娃喂奶、烧饭等等,还可以准备衣架让孩子学会如何挂放衣裤,如何夹夹子,怎么来剥花生;将理发店、小菜场游戏和手工区相结合,孩子们在理发的同时自己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发套、蝴蝶结、发型参考图片;在小菜场把菜加工成半成品卖,自己制作称等等都会让孩子们有东西可玩,自己愿意玩,玩起来还很有成就感。

2.力求游戏材料多样化,有效发挥幼儿主动性

教师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不仅要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玩具材料供幼儿选择,允许幼儿扮演各种角色,也要提醒有始有终,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了解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材料。

我班走廊里就放着一些大的纸箱,孩子们称它为“材料大超市”,里面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盒子、纸管、布、纸盘,还有一些家里坏了的电水壶、锅等等。当孩子在游戏中有需要时,他们就会到材料箱里去找。你们看过用一次性勺子做的汽车反光镜吗?你们见过浴帽做的发套吗?你们见过牛奶盒做的小鸟吗……这样,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材料,获得游戏快乐的同时有效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3.细心当好游戏的观察者,努力培养幼儿能动性

为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游戏中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细心当好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游戏的细心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顺应幼儿需要。当孩子们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时,老师可以参与游戏,引导幼儿如何继续游戏。如娃娃家游戏,老师可以当小客人,然后提问:娃娃好像发烧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进行看医生游戏,继续进行游戏。在超市游戏中有顾客需要买冷饮可是超市没有,那老师就要在游戏结束后和孩子们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9篇:幼儿角色游戏范文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48-01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何开展好角色游戏?如何使幼儿在每一次的游戏中汲取养料?如何使每一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角色游戏中,做好每一次角色游戏的讲评,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作为角色游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讲评,受到幼儿欢迎的同时,也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新中班的第一次角色游戏时,我们在教室里放置许多玩具,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去告诉他们“哦,你是理发师,你会帮我理发。谢谢。” “你替我看病,你是好医生。”“我能打电话吗?”...游戏结束讲评的时候,我把小朋友一个个请出来用满腔的热情向小朋友介绍我这个老奶奶认识XX是个医生、XX是理发师、XX是“娃娃家”的妈妈。小朋友可喜欢这种称呼了,他们笑嘻嘻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仿佛这一切都是真的,有的小朋友还兴奋地拍拍手。由此,我知道幼儿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评价自己的游戏,他们觉得自己被充分肯定了。

随着幼儿游戏次数增多,幼儿喜欢讲评已不再停留于让老师夸张地称呼一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老师能把他游戏中了不起的事告诉大家。以下是我在角色游戏讲评中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目标,是角色游戏讲评成功的基础

角色游戏是幼儿扮演角色,模仿成人劳动的一种意愿性游戏。我们在尊重意愿的基础上追求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思维发展。因此我们提出的目标必须适度。因为老师的目的性太强,就会把角色游戏变成是“老师的游戏”;而目的性太弱,老师针对幼儿游戏指导的有效性就会削弱。比如,有一次,幼儿在游戏中造地铁,他一改以往用立体积木,而是用一块块扁平的长方型积木造地铁。他边造边自言自语地说:“哈哈,这下地铁不会坏啦!”发现我在旁,便拍拍我说:“我的新发明。”讲评的时候我分享了孩子的兴趣与快乐,但我不忘记顺水推舟,故意问他:“你在这里造这么好的地铁,你是谁呀?” “我是中国人。”他很认真很响亮地回答。于是,我感慨道 “原来,我们中国人有时候也能造很了不起的东西来!”这番话无形之中激发了幼儿心中那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其实,老师在讲评中的作用就是如此。我们把游戏中幼儿无意识流露的精华有目的地加以肯定、加以宣扬;使它变得更善、更美、更真;使它真正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养料,促进幼儿发展。

二、教师要以恰当的身份进行讲评

1、观察者身份 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在观察幼儿的表现时,应以不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为原则,要尽量保持幼儿游戏的自然状态,注意对每个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全体幼儿对角色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其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进行观察记录。

2、参与者身份 教师是观察者,同时,也是角色游戏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来进行评价。如,当我发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抱娃娃时,无意间经常拎娃娃的一条手臂或倒抱娃娃,这时我马上提醒:“哎呀,你的娃娃怎么哭的那么厉害,为什么呢?小娃娃哪里不舒服了呢?”经这么一说幼儿就马上意识到要好好抱娃娃。教师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身份来评价游戏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师要灵活地面对讲评中的点滴

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是自由选择的,这对于老师的指导是一种挑战。比如,有一次,在游戏中我很惊讶地发现医院里一个病人都没有,小医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忙看开会和看书。刚走过去,就听到他们中的一个说:“我们要多学本领。”讲评的时候,我叫出一个小医生,他不慌不忙地说:“今天我们医院关门,我们都在好好地学本领!” 我一听大吃一惊“医院关门?” “对,我们今天通知了娃娃家、戏院、商店、餐厅,叫他们都不要来看病。”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我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叮铃铃”便对孩子们说:你们等我一会儿,让我接一个电话。“喂,你好呀,老奶奶!什么?今天你乘火车到这里来看病。可是医院关门。你肚子很疼很疼,你还很生气。什么?你让我问问小朋友医院关门,对不对?”听我接电话这么一说,小朋友的神态变了:如果说游戏中他们每个人觉得医院关门是正常的,那么此刻他们之中有的已经怀疑,有的甚至找到了答案。再经过讨论明白:原来医院是不能关门的,因为医院里医生要快快地给病人治病。不能把病人拒之门外;医生要学本领可以等到下班以后或者是没有病人的时候。

四、教师评价应体现幼儿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