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数学下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时间:90分钟满分:100+10分)
一、填空题。
(第1-3题每空2分,第4、5题每题8分,共28分)
1.汽车行驶的时候,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3.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
4.观察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5.下面的图形中,在是轴对称图形下面的(
)里画“√“,在不是轴对称图形下面
的(
)里画“╳”。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是三个国家的国旗,(
)是轴对称图形。
2.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
)。
A.平移
B旋转
C.既平移又旋转
3.长度为5厘米的线段向上平移10厘米,平移后,线段的长度是(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4.在对折好的纸上剪了两个正方形,打开后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旋转后图形的形状一定改变
B.平移后图形的位置一定不变
C.平移后图形的大小一定不变
三、判判断题题。
(对的画“V“,错的画“ד”)(10分)
1.物体旋转后,形状、方向都不会发生改变。
(
)
2.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钟表上的秒针做旋转运动。
(
)
5.电梯上升是平移现象。
(
)
四、下面的虚线是图形的对称轴的画“√“。
(8分)
(
)
(
)
(
)
(
)
五、把可以平移到位置的涂上颇色。
(6分)
六、移一移,填一填。
(12分)
1.向(
)平移了(
)格。
2.向(
)平移了(
)格。
3.向(
)平移了(
)格。
4.向(
)平移了(
)格。
七、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連一连。
(8分)
八、移一移,描一描。
(18分)
1.把①号图向下平移4格。
2.把②号图向左平移9格。
3.把③号图先向上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3格。
4.把④号图向左平移2格。
5.把⑤号图先向左平移1格,再向上平移2格。
附加题。(10分)
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剪出如图所示的小洞后,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62名学生,其中男生35人,女生2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1、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它们相差( )。
2、8405是由8个( )、4个( )和( )个一组成的。
3、3个千、8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
4、3158是( )位数,位是( )位,5在( )位上,表示( )个( ),8在( )位上,表示( )个( )。
5、用数字卡片2、0、5、8组成的四位数中,的是( ),最小的是( )。
6、写出五个百位上是7的三位数,并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
7、里最小填几?
(1)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千位是第( )位。
(2) 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3) 8603读作( ),其中8在( )位上。
(4) 9999这个数从右起第三个9表示9个( ),第四个9表示9个( ),这是一个( )位数。
(5) 体育馆可以容纳一万人。写数( )
天空中有五百八十个气球。写数( )
(6) 能填几
(7) 4个8是( )。56里面有7个( )
(8) 在里填上“ >、< 或 = ”。
4006 4060 8550 8505 7999 8000
(9) 收费站通过2897辆汽车,约是( )辆。
(10)有余数除法里,余数比除数( )。
(11)按规律写数字
1250、1260、1270、 、 、
397、398、 、 、 、402、403
二、判断题。 ( 5’ )
(1) 把18根小棒分成9份,每份有2根。 ( )
(2) 29÷4=6……5 ( )
(3) “8÷2=4” 读作:8除2等于4。 ( )
(4) 900是的三位数 ( )
(5) 7021大约是8000 ( )
三、选择题。 ( 10’ )
(1)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 )。
A. 3、2、1 B. 4、3、2、1 C. 4、3、2、1、0
(2) 看一看算盘上
面的数表示( )。
A. 9990
B. 5555
C. 9999
(3) 一支笔9元钱,小明有40元钱,最多能买( )支笔。
A. 6 B. 5 C. 4
(4) 56里面有多少个7 ? 列式是( )。
A. 56÷8=7 B. 56÷7=8 C. 7×8=56
(5) 最小的四位数是( )
A. 1000 B.1111 C.1999
四、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 12’)
49÷7= 44÷5= 36÷4= 22÷3=
34÷4= 80÷9= 18÷2= 64÷8=
4+4×3= 32÷4×2=
2.用竖式计算。( 12’)
64÷9= 49÷6= 70÷8= 63÷7=
3.认计数器 按要求读写,并给第三个计数器画上珠子。 ( 6’)
读作: 读作: 读作:两千七百
1、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具体分析班级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学困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2、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3、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5、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生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来源:文秘站 )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
课题
1吨有多重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观察、估计和推理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
建立1吨的概念。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上课开始我们先来玩个“我最快”的游戏,昨天我们认识了千克与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一会在大屏幕上会出示一些物体,看看谁能迅速地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知道的就自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如果既不选千克也不选克,咱们就喊“其它”来代替,准备好了吗?
2.猜谜语:
耳朵像蒲扇,
身子像小山,
鼻子长又长,
帮人把活干。
(二)揭示课题
师:在刚刚的游戏里,大象、飞机这两个物体为什么大家都不选千克或克作单位呢?
明确:是呀,这么重的物体,看来用千克做单位不是很方便,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质量家族的一位新成员,它就是“吨”。(幻灯片出示“吨”的定义)那么
1
吨有多重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将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
生1:一个苹果大约重100克
生2:
一个西瓜大约重6千克
生3:
一头大象大约重5?
……
生:因为它们很大、很重。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带领学生巩固了已有知识,并且通过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入“吨”的概念,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表象,为下面深入感受和体验1吨的重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讲授新课
(一)猜一猜
出示情境图:
你能讲一讲这个故事情节吗?
(二)算一算(体验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①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称了一下自己的体重,谁来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②
假设咱们班每个同学的体重大约为25千克,40位同学约重1吨。
引导学生算一算:40×25=1000(千克)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40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介绍:1000千克就是1吨,反过来,1吨就是1000千克(板书)我们都知道,千克和克用字母kg和g表示,那么吨用什么来表示呢?可以用字母t,把字母代到公式中,1t=1000kg,男生读一遍,女生反读
(三)估一估(巩固1吨有多重的印象)
同学们,见过大熊猫吗?咱们的国宝大熊猫有多重你知道吗?一只成年大熊猫大约重100千克,想一想,多少只为1吨?
100×10=1000千克。
10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为1吨。
(四)抱一抱(再次体验1吨有多重)
①
同学们,要研究吨,咱们先从熟悉的千克开始。知道这袋大米有多重吗?10kg。同学们抱过大米吗?想体验一下吗?
②
以小组为单位,从前到后,每个人轮流抱一抱一袋大米,边抱边体会,体验完请最后一位同学把大米放在讲台前面,注意安全。
③
体验完询问学生的感受,接着请一位大力士同学来挑战2袋、3袋、4袋、5袋大米,说说自己的感受。看来30千克就是咱们小朋友的极限了。
④
5袋是多少千克?你搬得动吗?10袋是多少千克?10×10=100千克
⑤
100袋呢?怎么想的?10×100=1000千克,想象一下1吨大米有多重?咱们搬得动吗?怎么办?生:用大卡车来装。真会想办法!现在咱们把1000千克大米装上卡车,同学们帮老师数一数好吗?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四)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见到“吨”
结合课件出示图片。
(五)拓展延伸
学习“你知道吗?”。
指名说一说。
生1:40×25=1000(千克)
生齐读。
小组合作。
感受和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吨”是一个离学生生活经验比较远的概念,如果只用语言来叙述是很空洞的,只有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这里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搬一搬10千克的大米获得丰富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算同学体重、猜老师体重、计算大熊猫的体重等活动中,充分感知想象1吨的重量。
课堂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3(
)
2(
)
50(
)
250(
)
2、填一填。
3000千克=(
)吨
5000克
=(
)千克
6吨=(
)千克
8000kg=(
)t
40000千克=(
)吨
1000千克
+
1000千克=
(
)吨
3、一头奶牛的重量约是500千克,8头奶牛的重量是多少吨?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拓展提高
7头小狮子要过桥去玩,它们每只大约重400千克,桥最多能够承受3吨的重物,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练习题从简单的竖式计算到解决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最后的思考题,也让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得到提高。分层次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在这节课都有收货。在批改环节中,学生互相批改,互相帮助,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锻炼了学生。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与同学交流。
小结:
(1)计量较大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2)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
(3)1吨=1000千克
学生自由说一说。
总结细化到某一个知识点,训练学生抓知识点进行总结新知识的方法。
板书
1吨有多重
课题: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主备人:
课时:1
审核人:
课型:新授课
审核日期: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探索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初步掌握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用横式和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
1、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
教师观察
一、复习引入
1、算一算
34×26
方法1:分拆法
方法2:竖式计算
34×26
34×26
34
=34×20+34×6
=34×30-34×4
×
26
=680+204
=1020-136
204
=884
=884
68
884
小结:
(1)利用分拆把一个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个数或整十数减一个数。
(2)在两位数与三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用哪一位去乘,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
二、自主学习
1、PPT出示18页主题图。
(1)
说说主题图提供了什么信息?
(2)
列式:28×112
(3)估算小松鼠为运动员们一共送来了多少袋牛奶?
28×112的结果在(2240)和(3360
)之间,接近(
3360)。
小结:可以把一个因数看作整十数,进行估算结果。
2、尝试计算。
3、揭示课题: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三、合作学习
1、观察比较
方法1:28×112
方法2:28×112
方法3:28×112
=20×112+8×112
=30×112-2×112
=4×7×112
=2240+896
=3360-224
=4×112×7
=3136
=3136
=448×7
=3136
小结:
(1)两位数乘三位数,仍旧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进行分拆,把用两位数的问题转化成用一位数和用整十数乘。
(2)因数利用分拆法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方法4:
112
28
×
28
×
112
896
56
224
28
3136
28
3136
观察交流:(1)哪个竖式在计算的时候比较简便?为什么?
(2)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3)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在两位数与三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用哪一位去乘,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
2、试一试;(18页练习)三人板演,全班批改。
124×12=
376×34=
25×333=
124
376
333
×
12
×
34
×
25
3、练一练;
54×807=
807
54
×
54
×
807
3228
378
4035
432
43578
43578
小结:
(1)在两位数与三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用哪一位去乘,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
(2)进行竖式计算时,位数高的数写在上面计算会更方便。
4、应用题:小丁丁去超市买15箱牛奶,每箱牛奶223元计算,带4000元钱够吗?
15×223=3345(元)
3345(元)<4000(元)
答:带4000元钱够。
四、课堂小结
小结:
1、两位数乘三位数,仍旧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进行分拆,把用两位数的问题转化成用一位数和用整十数乘。
因数利用分拆法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5、在两位数与三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用哪一位去乘,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
五、当堂检测
1、填空
3
6
4
4
8
1
×
2
8
×
5
6
……(
)×(
)
……(
)×(
)
……(
)×(
)
……(
)×(
)
2、试一试:54×807
3、竖式计算:
213×21=
15×465=
435×36=
4、小丁丁去超市买15箱牛奶,每箱牛奶223元计算,带4000元钱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