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情感教育

1“幼儿”教育概述

1.1幼儿年龄界定

我们常常说的儿童时期实际上指的是从刚出生到15岁,儿童期又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等。婴儿期是从出生到满一年,这个时期婴儿的意识还不太明显,只会简单地通过哭来告知大人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幼儿期是指从1岁到6岁这个年龄段,他们已经有了更多的意识,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开始接受教育。而学龄期是从儿童6、7岁到15岁这一年龄段,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对人生、对未来都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儿童期中,最容易、最能快速受情感教育影响的就是幼儿期。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很不健全,容易受自己情绪波动的影响,经过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得出,在幼儿期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能促进脑神经的发展,使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2幼儿情感教育的内容

1.2.1道德观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用来规范人和事物和谐共生的一种准则,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不管它如何变化必须要遵循对社会、他人有益。在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对事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他们对善和恶没有明显的区分,思想和行为都易受到父母家人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孔老先生就教导弟子要把“仁、义、礼、智、信”作为待人接物的准则,在现在倡导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道德教育是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中处于重要的位置,需要从幼儿阶段抓起,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1.2.2审美观审美是一个人对美孜孜不断追求的精神状态,而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时能让我们感官上受到刺激,内心感到愉悦的,才可称为美。当然,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所在的环境、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对美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对美的评价、美的欣赏也不会相同。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处于对这个世界懵懂的状态,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眼里所看到的是不分美丑的,因为他们对美的事物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只能依靠父母来培养他们对美的意识。审美是教育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先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认知,才能让他们积极发现美、创造美。1.2.3是非观是非观是指用来辨别对错、明辨事理的一种立场、一种态度。而对于幼儿来说,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不分什么对错,这是因为自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用哭泣来和世界交流,用哭泣就可以让父母知道自己的需求,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却能感受到这样做是有效的。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是非观,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思维、培养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成长。

2情感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2.1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在3~6岁是培养智力的最好阶段,也正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使得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是靠兴趣培养起来的,趣味性是情感教育的特征之一,在幼儿阶段,他们获得知识的来源也都是靠模仿得来的。比如,家长会给他们讲一些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是充满趣味性的,最开始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感受故事里所带给他们的新奇和刺激,但他们不会满足于只听故事,故事里的角色所做的事情、说的话都能让他们产生问题,他们的问题会一个接着一个。在这个过程里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2.2培养幼儿的个性形成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个人没有什么特点,让人看一眼就忘了,这也就是在说这个人没有个性、没有存在感。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路子。对于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激起他们内心世界对美的认知,从外部世界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中来完善他们的人格特质。塑造他们的个性但不是让他们任由自己的性子胡来,而是让他们在情感教育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有特长。也只有不断地接受情感教育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愉快的情感,才能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

2.3帮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说,婴儿在刚出生时,他们的本性都是善的,还没有受外界环境的熏染,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干净和美好。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当人们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会回以微笑,父母也会告诉他们怎样和长辈相处,怎样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而这些都是家庭中的情感教育,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父母关系是否和谐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各方面的发展。也只有家庭和谐,幼儿接受到的情感教育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生活中体会到亲情、友情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帮助。

3家庭教育中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1帮助幼儿养成独立的人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显然不适应当今社会,但依然有许多家庭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至于很多孩子上大学了还需要家长陪着,甚至还有些家长每星期去学校整理孩子的衣物。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缺乏对孩子的磨练,没有让他们养成独立的好习惯,不懂得照顾自己,不会为父母分担家务。幼儿阶段是记忆东西最快、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家长一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不要依赖他人。比如,父母在打扫卫生时,幼儿处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阶段,作为父母在他们提出要亲自尝试时,要及时予以鼓励,在言传身教中教会他们要按时打扫自己的房间。3岁以后,幼儿到了上学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当天完成,不要拖拉、不要懒惰,养成独立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不要溺爱孩子,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但不是放任不管,也有很多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要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而不管这样做是否正确,以至于孩子长大后仍旧依靠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摇钱树、提款机,这样的家庭教育现状让人堪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因此,作为父母应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帮助他们养成独立的人格。

3.2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未来的社会将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而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地方在开始实行先教育父母,教给父母一套培养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而去培养孩子。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是无可替代的,有很多伟人的成功无不来自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发现他们擅长的事情,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我们所熟知的才女冰心先生和杨绛先生,在文学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她们之所以能笔耕不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耀眼的明珠,与她们二位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冰心先生从小受舅舅杨子敬先生的熏陶,从小就喜欢说读书,读书带给她的快乐是无法言说的,也促成了她后来成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绛先生从小受父亲的熏陶,爱上了读书,她曾答父亲:“三日不读书,不好过;一周不读书,一周都白活了。”也正因为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她对书籍产生了兴趣,被丈夫钱钟书成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如此的重要,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激发自己的情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3.3提升幼儿道德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的话:“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是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的地方,而幸福的父母往往拥有最优秀的子女。”这就是在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子女内心的情感世界。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要从小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思维观念,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有辨别是非曲直的态度,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些都是与家庭教育分不开的,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孩子产生影响。还记得有一个公益广告,画面上显示的是孩子的妈妈为奶奶端了一盆洗脚水给奶奶洗脚,孩子看到了以后也去端了一盆水给自己的妈妈洗。虽说只是一个广告,却让我们看到了家庭中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因为它能交给孩子更多的道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勤俭节约、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家庭中的情感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一生的,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幼儿情感教育融为一体,才能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塑造他们的精神品质,提升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范艳梅.论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4(2).

[2]范菊仙.家庭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关键[J].新课程(教研版),2010(3).

[3]郭慧.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

第2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89-01

前言: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是一件较复杂的事情,单靠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无法胜任的,它的完成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成果。成功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沟通配合。学前儿童保健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使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1.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基础

语言帮助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语言存在于人类的言语活动中,言语的发生和发展大大丰富了儿童心理反映的内容,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而在学前儿童语言及言语发展过程中,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场所,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儿童模范的对象。

1.2 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净化心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1.3 家庭学前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2.学前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2.1 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科学进行智力开发

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幼河氤扇耸橇礁霾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很大,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对于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2.2 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艺术启蒙教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下,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语言、才艺、体能上共同发展,加强孩子各方面的应用能力,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教学中,应多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

2.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巩固,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

结语

构建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必须从小确立,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不难知道学前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要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作用,重视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这对个人终身教育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必须立足本职、与时俱进,重视学前教育、狠抓学前教育,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第3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单纯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有效的结合才能完成育人重任。用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聊天,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经常交流沟通。长期以来,农村很多家长一直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抱怨学校、埋怨老师,甚至还形成一定的社会呼应。事实上,在人生的三大驿站――“家庭、学校、社会”中,学校教育具有时段性,而家庭教育是终身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奏,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很多习惯、性格、品行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上学之前的家庭影响中形成了。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由于家庭环境、结构、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孩子性格、品行的多样性。 学校对家庭教育重“标”不重“本”。更未听到、见到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性家庭的指导活动。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教育现象增多。由于“隔代教育”日趋突出,引发孩子学习、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心理健康、人格发展障碍。首先,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农村学生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要注意形象,做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错认为孩子成绩很好,便自信大局已定,遂出门打工,孰不知,在小学阶段,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们精心的呵护。其次,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等教育意义重大,有助于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一种技巧、一种方法是不可能保证家庭教育“长治久安”的。家庭学习氛围的形成,亲子沟通的畅达,家庭环境的优化,才是根本之道,要长期地默默耕耘,而不能企求一时半日的速战神功。第三,家庭教育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缺点,能很好的弥补学校大班教育的不足。教师与家长以纸条、卡片的形式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反馈学生的各种信息,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指导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很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整日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认为全部教育交给老师,不懂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有时甚至比学校老师的教育更有力度、效果。第四,家庭教育有很好的感染力,家长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很好的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我们对孩子疏于管理、教育,则明天我们将第一个品尝由此酿成的不良后果。孩子有出息,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骄傲、自豪。这之间,孰轻孰重,要让我们做家长的多多掂量。希望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来改变农村的旧面貌。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素质。第五,同时农村教育赶不上城市教育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二是学校条件较差,比不上城里学校的条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城里家长们存在差距,许多家长认为:子女能否成才,是命中注定,先天遗传。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家长们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家长的素质才是决定孩子成人、成才的最关键因素。

三、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

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不但真实感人,而且可信易学。可以利用家长交流会的方式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且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介绍一些有效的做法,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对各种情况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籍,并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让孩子有自己学习的空间。随着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家庭教育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缺一不可,只要合理调整,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只要我们做好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共同努力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扬长补短,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联,2006(6).

[2]周敏.新课改中的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2008(21).

[3]吴佳玮.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方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4]孟繁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149.

第4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园互补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两者都有其优势也有其缺失,本文主要从幼儿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幼儿家庭教育应该从三个发面来实现与幼儿教育的结合互补:第一是幼儿家庭教育应该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第二是幼儿家庭教育应该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第三是幼儿家庭教育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时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其教育目标,是要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

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如何互补

(一)家庭教育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

幼儿园教育尽管以游戏为主,但毕竟与家庭环境有了很大的差别,幼儿面对骤然陌生的环境大多会产生抗拒心里,如家庭教育能提前为幼儿入园教育做一些准备,会大大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缩短幼儿入园后的适应时间,对很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让幼儿在园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二)家庭教育如何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生活中总怕孩子受到伤害而不让孩子放手去玩耍。幼儿园教育较提倡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表现大相径庭,容易使幼儿生活自理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习惯的依赖性强,日久天长,幼儿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怯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

总之家庭教育并不能代替幼儿园教育,只有家园合作,一致要求,才能达到教育同步促进幼儿最全面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如何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专业性更强,更具计划性。两者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失,只有两者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实现健康成长。

1.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幼儿品格的形成举足轻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行为的指导者。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形成幼儿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尽管幼儿园在教育内容上追求尽量接近幼儿生活,但毕竟局限于幼儿园之内,能够呈现给幼儿的通常只有图片和视频而已,与幼儿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幼儿园无法把幼儿带入真实的情景之中,而家庭教育却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3.家庭教育要明确孩子的学习特点、特长,因势利导

学前教育专家莫里逊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最佳学习方式,家长只有予以重视,因势利导,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而学前儿童不能离开成人单独接触社会,所以与学前儿童关系最亲密的莫过于家长与教师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双方面的努力,家庭方面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对幼儿园教育的缺失进行补充,才能实现幼儿最科学、最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怎样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的幼儿教育其实就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它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环境下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其主要包括在思想道德上与言行上的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关系简述

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所以想要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幼儿开始抓起。所谓的幼儿园教育其实就是结合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与学习任务,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上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区。而正规的幼儿园具有开放性与整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我国制定的《幼儿园规章制度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并对幼儿实现全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发展目标,并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园教育不仅要以幼儿自身的特点为基础,还应当在教育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任务。随着年龄的不断上升,幼儿所遵守的规矩也就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也就更长,对于这些,需要幼儿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这样才能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

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影响决定着这个人的未来发展,家庭教育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同时也是在家庭互动的过程中长辈对子女的未来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仅包括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还包含了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单向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在幼儿教育中,所讲述的家庭教育更倾向于第二种,也就是比较狭义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高、连续性好等特点。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不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等外在条件的影响,教育内容也可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而幼儿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时,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与具体。且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结合幼儿已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无法达到的。且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幼儿不需要适应期,就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巩固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言行,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互补

想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让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让幼儿园教育辅助家庭教育。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片面性,所以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的性质上,呈现出了较强的目的性与系统性。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家长对孩子的不听话常常无计可施,这是由于家长对教育的理念与概念不了解,也就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育。虽然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伴随在整个发展阶段,但是也应当借助幼儿园教育的指导,这样才会真正确保家庭教育具有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的教育目标能够反映出社会的需求。

二、促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的策略

要想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就必须充分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要积极开展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且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让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加深对彼此的理解与认识,家长通过参加亲子活动,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实际成长情况,并了解幼儿园教育,从而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学目标。这样还可确保将幼儿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最终让幼儿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总之,想要真正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就需要幼儿园与家长联合起来,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 雯.关于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作用的点滴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

第6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家庭教育的无可取代性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三者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环境都不能比拟的。

    (一)新生儿的启蒙教育大多是在家庭之中,刚刚出生时只接触父母,所以家庭生活几乎是其生活的全部,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教育,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以后发展的基础,因此父母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天生铸就的亲和性。父母与子女是以血缘关是为基础的,是天然联系的纽带。这种关系使其父母对子女无私的保护和爱成为可能,也使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对父母产生一种天生的信赖和崇敬之情,这样子女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更加自然的亲和性,如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社会发生冲突时,子女从感情上更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并在父母的影响下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共同生活产生的熟知性。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生活能够反映出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所谓知子莫若父母也,长期的共同生活使得子女的能力、智趣、性格等都在父母的视野之中,这样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父母教育便具有针对性,能够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育更加有效。

    二、家庭教育缺陷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因素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结构有关,尤其是父母离异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的变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和家庭功能的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因此,呼吁父母为子女考虑,主张维持家庭稳定,以保证家庭结构不变,并希望因此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家庭不和谐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主要不是父母一方缺失,而是父母感情不和、争吵,乃至离异的过程中的伤害。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没有发挥应有的教育、情感沟通、保护的功能,孩子看到的不是父母亲社会的行为,相反却向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反映社会的典型,从而使青少年社会化。

    三、家庭功能缺陷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着手点

    (一)行为上。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还不知道社会的行为准则,父母作为青少年的初任教师,其言行对青少年有很大影响。若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获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对子女的教育与自己的行为不一致,孩子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难以辨别是非的情况下,沾染恶习,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父母对孩子起着身教的作用,父母反社会的行为也是青少年行为出现差异的一个来源。

    (二)情感上。满足情感需要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家庭不仅为青少年提供物质条件,而且是满足情感需要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否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得是否融洽,关键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良好与否,青少年有爱的需要,父母子女良好的感情互动是满足青少年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一旦爱的需要在家庭中无法满足,青少年就会向家庭外扩张。在父母子女间充满深沉而纯洁的爱,青少年也只是基于这种爱才得以健康成长、发展,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好的父母子女关系能加强心理联系,使父母子女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青少年和谐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青少年人格的形成。

    四、以法律规范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所产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现在的不少家庭正在“生产”着问题青少年,从父母入手,规范父母的行为,是治本之举。而现在对父母进行家庭法制培训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家庭工作凭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而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必须明确父母不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深入家庭,发挥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势在必行。

    五、增强家庭教育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家庭保护具体表现为父母对教育、保护青少年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中的主要责任。为了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社会形形的诱惑面前不致走向歧途,父母必须行使法律赋予的某些保护青少年的权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履行监护和抚养职能。在家庭中,父母不能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也不能实行家庭暴力,而应保护好其人身与财产权利不受侵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

    2.保证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让青少年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预防体系。青少年的人生起点在家庭,知识基础在学校,健康成长在社会,家庭的作用只是一方面。要真正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力量,帮助青少年树立法制观念,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建立起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防范体系,构筑起“三道”防线,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和互动,各方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职,保证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呵护,而且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关注,随时处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监控之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青少年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使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落到实处。

第7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家庭和谐 早期教育 重要性

大量事实证明,儿童早期教育的水平决定了未来人生发展的高度,儿童早期教育的轨迹决定了人生未来发展的轨迹,简而言之,早期教育具有定位、定势的功用和价值。对此,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经有过精彩的论述:“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的任何阶段……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性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零至三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三岁以后直至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三年看作是人的一生。”[1]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有发展眼光的父母来说,都不会忽视孩子早期的教育,都会“慎之初”,都会“教儿婴孩”。把握好这个时期,就很容易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儿童。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出生到三岁,是人整个一生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期间,婴儿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革命性转变:首先,他学会了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初步形成了人生最为核心的能力――注意、想象、记忆、思维等智力内容;其次,他初步建立了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心理要素――好奇、兴趣、快乐、痛苦、排斥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现象;再次,他初步学会了人生存的基本技能――爬、坐、走、拿等肢体协调运作能力,养成了基本的生活习惯――吃、拉、撒、睡、玩等。正常儿童到了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具有了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2]。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教育好孩子,为了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识之士都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他们也十分重视和睦家庭氛围的营造,深谙爱护家园才会有幸福人生可言的至上明理。家庭和谐的根本在于夫妻的恩爱。夫妻双方相识相知、相亲相爱,志同道合、同舟共济。“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婚姻家庭生活一以贯之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家庭和谐是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里十分讲究“道”和“德”,所谓“道”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其表现形式就是太极之阴阳;所谓“德”就是按“道”的规律去做。对一个家庭而言,夫是阳,妇是阴,夫妇各正本位,才合道。阴阳和,而后万物生。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健康还是羸弱,是乐观还是消极,是聪明还是愚笨,在父本和母本两种染色体电石火光相遇的一瞬就注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原始信息,其阴阳之道都发端于父母,所以就有人说阴阳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夫妇的问题,如果夫妇和谐,家道祥和,孩子自然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反之,男无阳刚,女无阴柔,家道不宁,就没有好儿孙。道理很简单,这就是中医所讲的道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经气乃决。”[3]为人父母者,如果明白了阴阳的道理,符合天与地的定位,阴阳和顺,则他们所生的孩子必然健康和睿智。所以,有人说:无论到何时,女有阴柔之美,男有阳刚之气,顺阴阳之道,阴阳调和,在家庭中就会产生一种温馨的气场,生活在这种良好气氛中的孩子,不但聪明,而且身体健康。

但是现在的很多家庭,夫妻双方不是相互理解和爱护,而是相互埋怨、相互猜忌,以致相互怨恨,甚至是夫妻不和、同床异梦,尤其是在贫穷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贫穷夫妻百事哀”,相互之间争吵不休、战斗不止,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家破人亡。在这样一个阴阳不和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可能是不健康的,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或多或少地铭刻下终其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痕。这些伤痕就像可怕的幽灵,随时都会扼住无辜者的咽喉;这些伤痕就像潜伏的炸弹,随时都会拉响浮躁的引信;这些伤痕就像罪恶的罂粟,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不可遏制地疯长……追根溯源,病根都在父母身上,都在家庭氛围里,――即便是一个只有几个月大小的婴儿,听到父母相互之间的责骂和争吵也会吓得哇哇大哭,烦躁得手脚乱动,更不要说其他的家庭成员了。普天之下,没有孩子不对紧张的家庭气氛深恶痛绝,没有孩子不对充满温情和爱的家庭望穿秋水、心向往之。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位家长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父母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人并不真正知道夫妻关系的好坏、家庭氛围的优劣会影响到子女的身心的健康与否。家庭不和,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继而导致身体上的疾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病”是孩子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青少年时代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心病很有可能伴随其一生,现代医学的大量临床病例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2003年春晚上的一首《让爱住我家》的歌曲让千千万万的人唏嘘不止、感动莫名,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赵明一家四口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爱”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魅力和风范:有爱的家庭,就是人间的天堂。爱是什么?爱就是我爱我的家,爱就是夫妻相互尊敬、相互包容、相互体贴;爱就是疼爱子女经常陪他玩耍,爱就是“不嫉妒,弟弟有啥我有啥”;爱就是“没有哭泣不会惧怕”,爱就是“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家庭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生活目标和人生境界。敞开心扉对话,彼此理解尊重,充满温情、温馨、温暖的家庭,是最适宜早期教育的家庭,也是最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家庭。

参考文献:

[1]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网易博客圈:.

第8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成长

一、案例背景

2015级学生XXX,男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和同学几乎无接触。大一第一学期没有一次旷课或迟到的现象,但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突然请假一周没有参加英语和思修考试,这个时候才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沟通后才知道他一直有失眠和头疼的困扰,返校后他参加了其他科目的考试,期间和其宿舍人沟通后知道,他性格孤僻,不喜欢和人沟通,独来独往。单独安排了他一个平时表现优秀的室友,让室友观察他平时动向,有问题及时联系我。到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发现他开始有旷课现象出现,叫到办公室聊天发现他不善与人沟通、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笑,再次和同宿舍人沟通后又得知他没有朋友、晚上休息不好会在宿舍来回踱步、从不参与宿舍人讨论、戴着耳机却没有声音。叮嘱宿舍人吃饭、上课和其他活动都带着他。之后几天侧面了解到他情况一直没有好转,没几天他主动找到我表示想要休学,和家长打电话沟通后让家长带回家中先开导,周一返校后家长也来到我办公室说他回家后一直情绪不佳、几乎不和爸妈沟通、寒假期间几乎天天在家也不参加同学聚会、周六晚上半夜起床哭两三点才睡着。经过和其他辅导员的沟通交流决定邀请我校“心理健康小屋”的专业老师来帮助我分析他的情况,在办公室只有我的情况下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和他,专业心理老师坐在其它办公桌前听一听看一看他的情况。在我和他的沟通当中,专业心理老师和我发现在沟通中他存在一下问题:1.没有理想、信念和信仰对生活没有积极性;2.问的所有问题都没有正面回答;3.没有朋友,觉得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理解他;4.对所有事情都没有积极性,就喜欢睡觉,甚至不喜欢玩手机、玩游戏;之前想要退学,但是家里人不理解暴力威胁,所以他现在选择返校只是想要逃避家长;5.父亲一直不和他交流,最多的交流方式就是打骂,母亲只会不停给他钱,但是他却几乎不怎么花钱;专业心理老师的结论是疑似有轻微自卑和抑郁倾向,建议休学尽快就医,若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问题严重。将其母亲邀请到学校,将详细情况和专家意见告知她,希望家人能够尽快到专业部门进行检查治疗,帮助他尽快好转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目前该学生已经办理休学回家,家长开始慢慢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案例分析

父母相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来自农村的90独生子女,他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成长起来的他,在性格、思想、心理和价值观念中出现了问题,在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甚至身心健康方面有障碍。1.家庭情况概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对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个性的形成等最初是在家庭中得到熏陶和启迪[2]。在该案例中,学生是一位独生子,小的时候是外公外婆带大到上初中,比较少和父母接触,母亲是一位个体经营户,父亲是一位长途货车司机,父亲母亲经常在他面前吵架,母亲对他最多的关心是问他是不是缺钱,父亲对他最多的关心是随意的打骂和对他的否定。这些成长中的因素导致他如此的性格和行为习惯。2.家庭关系分析。家庭关系主要由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而在此案列中父母之间经常吵架,没有能够给孩子充分的家庭环境,孩子不喜欢像父母这样的生活,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使他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中产生障碍。父母吵架越频繁,他的幸福感越少,消极情绪越多,对生活越不满意,使他长期焦虑、抑郁、没有安全感。3.家庭教育方式分析。父母是每个人最初的老师,他的一言一行在子女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案列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属于专制型(authoritarianstyle),对他从来都是打骂,不愿意听取他内心的想法,而母亲对他的关爱方式更多的是给他钱花,青春期以后也不再愿意和母亲交流。久而久之他焦虑、抑郁、没有自信心,影响他人格的发展,自尊心很强,无法融入社会。只有通过耐心的、温暖的、肯定的教育方式,他才能够逐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才能够逐渐的走向朋友、走向人群,最后走向社会。家庭对他的影响是长久的,在父母的耐心陪伴和认可中学生的状况或许会逐渐好转。

三、教育转化

作为辅导员的我针对学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对他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转化。1.了解学生日常状况。在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中,更多的是重视两头的学生,也就是差生不上课的学生,以及优秀热爱学习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对于中间的表现正常的学生关注的相对较少。而在此案例中他第一学期就属于中间类学生,因此对他的关注和重视相对有一些晚。当发现他的异常状况时开始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每门课的学习情况、参加学校活动情况、和室友相处状况等,也在和他的初次谈话中了解他的性格,初步发现他的异常,并私底下请一位室友多多陪伴和关心,有任何情况及时向我汇报。2.深入谈话,了解内心想法。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多次和他进行谈话,大多数谈话都选在没有人在场的之处,希望他能够相信我敞开心扉。更多的不是以一位老师的身份、而是姐姐、朋友的身份,了解他内心,发现在每一次的谈话中他都有一点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蔑视,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懂他,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愿意出来。他不缺吃、不缺穿,但是缺少爱、缺少肯定、缺少理解。发现他的行为异常,会在和我聊天时突然发笑、对生活的态度很是消极、会一次次的拒绝交流甚至说一些假话;通过室友了解到他会一个人消失、会失眠在宿舍踱步、会半夜哭泣。担心他情况恶化,决定寻求帮助。3.寻求家长和专业人士支持。在专业人士的初步诊断后发现他疑似有轻微自卑和抑郁倾向,建议休学尽快就医,若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问题严重。告知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以及步入社会的重要性,告诉父母如果有心理疾病不及时就医的危害性,希望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理解,并且高度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将更多的期望、责任和负面情绪都让孩子去承担。4.后续跟踪。定期的给父母打电话,了解学生的近况,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仍然不愿意正视,觉得去看心理医生很丢人,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到看医生的程度。我认为应该去医院做正规的检查,必要的时候借助药物和专业医生的心理疏导来帮助他,同时也在网上了解相关知识、专家和医院,给予他们意愿选择的的建议,给他们讲述一些其他类似案列。目前了解到,他们还没有去医院,但是他们开始去慢慢理解孩子,开始重视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孩子的说话态度,开始更多的陪伴孩子。

四、结语

第9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1. 家庭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每天从早到晚都会伴随家长左右,接受着长辈们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一定是有意或有计划地进行的,往往是一种自觉和不自觉的行动,无论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进行,家长的言行举止、思维观念都会时刻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子女。一些教育家称:家长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教育通常会反映一个家庭的家风、学风,而每个家庭家风和学风的好坏一般要延续好多代。如,古代“梨园之家”、“教育世家”,同门父子、兄弟、叔侄累中科第不绝,近代同一家庭中也曾屡屡出现各方面的佼佼者,尽管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受到表彰获嘉奖、成功成名。相反,也有的家庭全家人碌碌无为,甚至接连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形。可见,连续的家庭教育对家庭成员荣辱的重要影响。即使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了,家庭教育的使命也远远没有完结,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由,要重视家庭教育的连续性问题,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社会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国民教育。

2. 家庭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说家庭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感染性和及时性。

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养育和感情等关系,这些天然的父(母)子(女)关系决定了子女在精神、物质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性,家庭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权力和威力,有着较强的制约作用,因而家庭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父母对子女具有威严和权利是每个家庭的一大特点,家长合理、恰当地使用这一特点,则会极大地有益于孩子良好品行、习惯的养成,甚至对孩子以后进托、入园、上学、接受社会教育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第一要协调一致、搞好配合。在孩子面前展现一个正确导向的统一体。第二,要宽严结合、恩威并举。既要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教,又要执行严格、严厉的家规、家法,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以便孩子更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效果。第三,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与孩子间的血缘、亲缘关系是天然密切的关系,父母的情绪变化和言行举止往往能使孩子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常言道:知子莫如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随时随地的家庭教育与纠偏远,比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来得及时、快捷。

3. 良好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终究要跨出小家庭步入大社会之中,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群及事物。当今社会改革开放、通讯发达,报刊、影视、手机、电脑、网络等信息量非常大,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展现得淋漓致尽,充斥孩子们的视野;面对诸多社会现实问题,孩子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家长应妥善利用这一特点,给孩子以诱导,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对社会事物的辨别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净化幼小心灵。通过对社会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滤,剔除其糟泊,吸取其精华,让孩子健康成长。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长的正面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是优化孩子心灵的重要催化剂。

4.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必须从儿童抓起”。“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项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从国内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1世纪的重任,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从国际看,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和人才培养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树立为民教子、替国施教的思想,完成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