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

第1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至“十二五”期末,全市道路客运业集约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道路客运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模式基本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运转高效、安全便捷的现代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具体目标是:

集约化发展目标: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培育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道路客运企业和旅游包车客运企业。拥有100辆以上客车的班车客运企业占75%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有50辆以上客车的旅游包车企业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经营机制改造目标:市、县际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率保持在75%以上;农村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率保持在85%以上,镇村公交公司化经营率达100%;旅游包车客运公司化经营率提高到60%以上。实载率低于70%的班线不再新增运力,市、县际客运班车实载率控制在60%-80%,超过80%的及时增投运力。

运输组织目标:发展50公里以内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改造线路6—8条,市区到县城班线全部实现公交化运营;发展长途跨区域节点运输班线3—5条;开通衔接市内机场、铁路、公路枢纽站的道路客运班线;灵活组织提供商务快客、机场专线、校园专线等特色客运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目标:依托全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所有农村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实现网上实时动态监控;道路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全球定位系统装置(GPS)安装率达100%,省内市际客运班车全面使用IC卡报班,并逐步向城乡客运班线推广;依托全省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道路客运网上行政许可,实现网上调度指挥与监控、售票与结算以及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与决策等功能。

品牌战略目标:“快客”品牌班车质量和比重进一步提升,社会认知度进一步扩大,“快客”品牌班车和符合“快客”品牌服务标准的旅游包车数量占相应车辆总数的10%以上,分别达到150辆和30辆以上。

运输装备目标:所有营运车辆许可实行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必须达到国III以上排放标准要求。县际以上客运车辆中高级比率达80%,旅游包车车辆中高级比率100%;农村客运中发展适合农村市场的经济型客车,逐步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大流量、高速直达中短途公司化经营客运班线尝试使用特大型高级客车,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目标:全市除村外行政村的班车通达率达100%,全市50%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基本形成城市公交、县乡客运、镇村公交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城乡客运网络。

客运站场建设目标:建成新浦综合客运枢纽,建成东、、客运枢纽;对市区现有客运站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客运中心站、徐圩地区等级客运站,进一步完善客运站场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客运站、公交首末站、火车站紧密衔接,长短途运输、城市公交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围绕镇村公交发展,建设乡镇等级客运站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站亭,实现70%以上乡镇有等级客运站,行政村基本实现“一村一站(亭)”。

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目标:依托集约化经营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道路客运安全监管水平和重点时段、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充分发挥道路客运应急运输的兜底保障作用,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镇三级道路客运应急保障体系。

二、开展重点工作

(一)加快道路客运经营主体的整合改造

主要开展以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加快道路客运主体优化整合工作。以线路整合推动经营主体整合,对同一条班线多家经营主体的,通过采取收购、置换、重组等方式整合成一个经营主体,鼓励同一线路起讫点客运企业组建线路公司,整合线路统一经营,鼓励相互间影响较大的同向客运班线,经整合分工由同一经营主体经营,以此推进同一线路经营主体的整合,到2015年末,全市实现同一条客运班线由同一经营主体经营;按照城际客运、城乡客运、旅游包车客运三大经营领域分工要求,引导市域、县域范围内多家经营主体重组成立股份制经营主体,到2015年末,县域内经营县际以上客运班线的企业整合为一个经营主体,实现线路资源合理分工;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逐步将劣质旅游包车企业核销的运力指标向优质运输企业转移,市区经营旅游包车的企业不超过3家,县域经营旅游包车企业不超过2家,旅游包车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二)稳步推进道路客运经营机制的优化调整

一是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在市、县际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的基础上,结合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快县域内农村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步伐,积极推进条件成熟的省际道路客运班线的公司化经营改造。二是推进旅游包车客运公司化改造。通过实施旅游包车客运经营权使用合同制度、完善旅游包车客运运力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等工作的开展,引导旅游包车客运企业,对在营运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实施公司化经营改造,逐步推进旅游包车客运车辆更新后的公司化经营。鼓励旅游包车客运企业通过收购、重组、整合,扩大市场份额。新增旅游包车客运运力优先向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经营的道路客运企业投放。新设立旅游包车客运企业必须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三是规范承包经营行为。开展道路客运企业现行承包经营模式调查研究,统一规范承包经营的合同范本,明确客运企业与承包人权利与义务,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面规范尚不具备公司化改造条件客运线路的承包经营行为。

(三)努力推进道路客运营运组织方式创新

充分发挥道路客运的比较优势,一是重点围绕机场、大学城、工业园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旅游风景区等客流集中区,开行客运直达班车,减少中转换乘环节。二是瞄准铁路、民航客运盲点,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积极开发铁路、民航客运不能到达或到达不便的客运班线。三是积极开发节点运输班线,对客流不足的超长班线,依托联网售票网络,实行跨区联合经营,分工协作,节点配载。四是鼓励市、县间客流量大的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运作,在城区增设停靠站点,加密发班密度,以大容量、低票价、高密度的运营组织方式满足区间旅客的出行需求。五是强化道路客运与铁路、机场等枢纽、港站相衔接的集疏运功能,完善道路旅客集疏运服务网络,促进道路客运与铁路、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客运方式的有效对接。

引导道路客运企业审时度势,找准定位,要紧紧抓住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有利契机,积极参与城际、城乡客运以及镇村公交的改造与发展,扩大区域客运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支持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发挥农村客运站效用,增设中长途客运班车起讫地乡镇停靠、配客站,方便群众出行。

(四)加快道路客运业信息化、品牌化建设

充分借助现有全省联网售票网络平台,通过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优化联网售票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联网售票覆盖范围,将联网售票网点延伸至中心乡镇客运站,加快系统技术升级和功能扩展,为网上购票、手机订票、自助售票、银行、邮政局等代售点购票、出行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运费网上结算、运输组织、数据统计等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为行业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安装使用汽车行驶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确保营运客车按期按标准安装使用GPS监控设备,并按要求实现联网联通。同时加大研发力度,充分运用GPS数据实现运营调度、市场监管、效率分析等管理功能,提升管理效能。

推动道路客运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改造,着力搭建包括班线客运、旅游包车客运在内的集网上业务审理、应急保障、运营调度、实时监控以及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与决策等功能为一体的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道路客运业的应用。积极推进客运班车IC卡进站报班、出站检查等功能,以科技手段提升道路客运信息化水平。

大力实施道路客运品牌战略,完善“快客”品牌班车管理、考核、奖励和退出机制,提升“快客”品牌班车内在质量,扩大社会认知度。完善相关标准,在旅游包车客运中开展“快客”品牌创建活动,强化品牌客运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企业竞争向服务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化,切实提升道路客运行业服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道路客运业节能减排工作

加快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车型结构,积极鼓励采用高效低耗、节能环保车型。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新增营运客车必须达到国Ⅲ以上排放标准要求。加大节能环保车型的推广力度,在高速直达客运中鼓励使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客车,在农村支线客运中推广使用适合农村市场的经济型客车,在客源稳定、大流量、高速直达的中短途公司化班线中探索投放特大型客车,提高运输效率,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倡导和普及“绿色驾驶”的驾驶理念和环保理念,积极开展驾驶员节能技能竞赛和节能减排示范活动。

切实提高道路客运班车运营效率。严格执行实载率低于70%的班线原则上不再新增运力的规定。积极优化调整省、市际客运班线线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现有道路客运班车的公司化改造和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班车运行效率。实载率较低的同方向中长途客运班线,应通过整合,借助联网售票系统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分工协作,节点网络化运输。积极探索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或高速公路进出口附近区域设置简易客运站等方式配载,实现“零距离”换乘,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客运班线平均实载率达到80%时,经营企业应当增加运力和班次。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借助现有道路客运网络和其他客运资源,大力拓展客运小件快运业务,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企业效益。

(六)完善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安装使用汽车行驶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建立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按期按标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监控设备,实现联网联通,确保设备装置的正常使用,并建立和完善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动态监控管理。道路客运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企业生产标准规范,构建安全生产内控机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道路客运企业要充分运用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加强对营运客车行驶速度、载员状况、续驾驶时间等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控,确保道路客运安全。

加快道路客运应急保障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形成基本覆盖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路况信息网络。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健全应急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车队及应急运输征用补偿机制等,提高应对恶劣天气、节假日、重大事件及客流高峰下的快速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发挥道路客运机动灵活和兜底保障作用。

三、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

加大“快客”班车的品牌培育力度,对“快客”品牌班线的增班增车,在实载率达到增加运力条件的实行直接许可。在市场监管等方面,推行“快客”班车绿色通道制度。在周末、“黄金周”及院校开学放假等特殊时段组织开行至大学城、工业园区的临时直达班车时,优先考虑“快客”品牌班车参加营运,并简化行政许可操作办法。

对从事省、市际班线经营的专业道路客运企业,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按照企业公司化经营省、市际班车数的所占比例,允许其投放一定数量的机动运力,从事包车客运和节假日加班运输,提高优质道路客运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

继续加大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推进力度,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继续落实好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资金补助政策。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道路客运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加大对道路客运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研究制定营运车辆技改补助政策,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步伐。

(二)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

强化道路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的应用,凡上一年度质量信誉等级为B级或续两个年度考核为A级的道路客运企业,经整改仍不合格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按照规定吊销其相应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范围。不断完善道路客运经营权使用合同制度和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新增班线、旅游包车运力的原则上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方式。对经营期届满的线路和新增线路,探索捆绑集中许可经营,引导企业集约化发展。对违反经营权使用合同制度的班线和旅游车辆,到达取消经营权规定的坚决予以取消,引导道路客运企业整合,做强做优。

(三)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市场监督。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针对当前我市道路客运市场中非法营运、超范围经营、不规范经营等问题加大打击力度,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营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氛围,更好地促进全市道路客运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密切与相关省市联系沟通,研究制定区域内道路客运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毗邻省际短途客运线路的公交化改造,为我市道路客运企业在更大领域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2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柳州;多区域;合作;SWOT分析;策略

随着广西跨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柳州跨区域合作也紧跟步伐。柳州市积极融入北部湾,走进“珠三角”,对接港澳台,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东部发达地区合作项目230个,合作金额41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9.86%、61.73%。东部地区到位资金334.34亿元,占全市引资总量的79.87%。其中长三角地区新签项目78个,合作金额97.24亿元,到位资金(含续建)99.02亿元。珠三角地区(广东省)新签项目95个,合作金额210.48亿元,到位资金(含续建)152.27亿元。①然而,柳州跨区域合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缺少区域合作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缺乏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作为依据,与区域合作的联系紧密度不高、合作的规模与水平有限,合作项目单一等。因此,如何加强跨区域合作,展现柳州的独特产业优势,促进柳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内部优势分析

1.1 交通便利

柳州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在铁路方面,湘桂线、黔桂线、焦柳线交汇于此,可通往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福建、浙江、山东、陕西、山西等地方。在陆路方面,境内拥有桂柳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柳南高速公路(柳州至南宁)、宜柳高速公路(宜州至柳州)和柳州环城高速,可通往南宁、来宾、北海、桂林、金城江、湛江、广州等地。在航路方面,柳州白莲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深圳、厦门、武汉、西安、海口、三亚、温州等多条航线。在水路方面,可直达梧州、广州、珠海、香港和澳门等沿海重要港口。

1.2 工业优势明显

柳州是广西工业重镇,现已形成以汽车、冶金、机械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汽车工业是第一支柱产业。其中,零部件产业已形成车轿、车架、车身冲压件、车身饰件、座椅、车厢等基本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涌现出方盛实业等一批骨干零部件配套企业。冶金工业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为主。机械工业以工程机械、空压机、预应力锚具等产品为代表。另外,柳州还拥有两面针集团、柳钢、柳锌、“花红”药业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等一批闻名全国的产品。

1.3 产业结构优化

柳州工业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冶金、机械)优化升级,五大传统产业持续提升。产业结构正逐步由“354”(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建材、造纸、日化五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制药四个新兴产业)向“543”(汽车、冶金、机械、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制糖、建材、造纸、日化四个优势产业;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三个新兴产业)转变。

1.4 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柳州市工业园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阳和工业园区、柳东新区等十二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为主,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阳和工业园区以机械制造为主,重点发展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系列产品;汽车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高性能车用发动机、传动轴总成、减震器、消声器、汽车空调、刹车防抱死系统等产品。另外,造纸、制糖、建材、轻纺等工业基地也使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初显。

2.内部劣势分析

2.1 专业人才供应不足

柳州市的高等教育十分薄弱,资源不足,规模有限。根据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可知,柳州市普通高等学校只有七所(即广西工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而工科院校只有一所,没有综合性人文类大学,没有应用科学方面的高层次咨询研究机构(如社会科学研究院)。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学校难以担负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与柳州工业城市地位不相称。

2.2 融资渠道窄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大多数企业由于自身社会信用偏低、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支持力不够等因素造成融资困难。

2.3 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柳州从“九五”期以来开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拥有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它们拥有自主开发的品牌。如,两面针公司利用中医传统理论提出“中药护牙”和“中药护龈”;柳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2002年世界第一台高原型轮式装载机赢得青藏铁路工程的招标。但从整体看,柳州乃至广西大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数量不多、科技活动人员不足、科技活动经费缺乏等,这些都阻碍了柳州创新能力的发展。据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可知,2009年我国31个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科研活动情况中,广西在“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个数”中排名17;在“专利申请件数”中排名23;在“新产品研发项目数”中排名19。要促进柳州经济发展,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创新。

2.5 物流体系不健全

柳州市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共同构成了物流市场,包括:生产服务型物流企业、运输型服务物流企业、仓储型服务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柳州物流业存在许多问题:物流成本费用比例过高、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物流效率降低、货损率高、物流服务单一、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等,这些阻碍了区域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

3.外部机会分析

3.1 广西发展战略的实施

2009年12月,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明确指出打造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与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4个新兴产业。

3.2 经济区全面建设的形成

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为柳州开展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西部面向东盟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西江经济带前沿紧接经济发达的广东“珠江三角洲”,背靠桂西北和大西南,有利于主动接受港、澳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将更加密集,广西将建成以泛北部湾海上、南宁─新加坡陆路、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三大通道为主轴,以广西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大通道体系,成为连接中国泛珠三角洲、西南及中南半岛最为便捷的国际交通通道。

3.3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增长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产销第一,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②我国将逐渐走入汽车社会,迎来汽车消费大众化的时代。我国汽车产业将沿着自主品牌汽车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小排量汽车的重点发展等趋势进一步发展。同时,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它要求装备制造业高效、高精、可靠、集成和同步配合汽车产业的发展。

4.外部威胁分析

4.1 招商引资竞争剧烈

当前,全国招商引资的趋势快速上升,各地区为了获胜采取各种措施,如,成立驻外蹲点组,选拔有招商经验且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从事蹲点招商工作,拓宽招商网络。然而,柳州招商引资工作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参与竞争的能力还较弱,招商引资手段落后,再加上柳州投资环境不完善、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影响外商投资信心,这些都会对柳州跨区域合作造成威胁。

4.2 投资的风险性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企业投资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如,受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利率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投资企业的投资到期时所获现金的购买力下降;另外,政治因素的不同、劳工法律制度的差异、税收法律制度的变动等也会影响企业投资风险。

5.柳州加强跨区域合作策略

5.1 优势产业合作

近几年,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钢铁锰业、高新技术、建材等优势产业。柳州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承接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引进技术水平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大项目,引进高科技生产设备,吸收高科技生产技术,将合作着力点放在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上来,确保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持一致。

5.2 工业园区合作

加强园区跨区域合作、促进“百企入柳”、全方位打响各园区的招商品牌是第一要务。第一,加强园区硬件环境建设,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商”等方式引资吸引一批国内外民营企业来柳投资,解决融资难问题;第二,聘请专业人士对市场、成本、收益、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第三,选择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区,探索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西江经济带、东盟国家合作对接点,将重点放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装备制造业上,打造经济合作示范区。

5.3 物流产业合作

随着柳州工业物流需求的旺盛跨区域合作发展物流产业十分重要。首先,培育出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物流集团,形成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其次,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引进区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服务供给水平。第三,发展一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第三方先进物流企业的引进。第四,尽快建立在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国家以柳州为中转方的物流市场。

5.4 教育合作

为柳州制造业基地提供高级专业人才是加快柳州工业发展的前提。第一,联合区外专门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第二,通过访问、讲座等形式加强柳州高校与外省著名大学的科研项目交流,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第三,重视柳州高校和外省企业交流,引进优质技术人才,提供经验教育,建立直接服务于“汽车城”的“汽车学院”。

注释:

①资料来源:2010年招商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柳州市招商促进局).

②资料来源:顶点财经(2011-1-11).

参考文献

[1]孙代文.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柳州各级各类教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9):5.

[2]黄忠伟.柳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J].教育经济研究,2008(4):161-162.

第3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朝阳市朝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 该文首先对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实现步骤进行分析,再总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特点,最后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为提高其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打下基础。

[

关键词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计量认证;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81-0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需经计量认证后,才能获取合法检测的资质,而将质量管理体系当作大系统,对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过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计量认证的目的。通过“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起草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步骤,实现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同时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还需通过领导的重视,做到全员参与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更新老旧设备,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作等内容,实现质量的有效管理,提高疾控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该文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1 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

1.1概念

实验室质量认证指的是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实现提高疾控中心的实验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为客户服务的一种认证标准。同时还可按照《标准化法》《计量法》及《产品质量法》等法规,在质量检验机构的规范中增加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由众多的组织结构组成的,这些组织结构自身的职责、过程等即相互独立,有相互依存。质量管理体系包括4个层次,分别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其中质量手册指的是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质量方针、最终目标等的详细概述,并对质量体系内的文件进行描述,具体阐述实验室内的质量方针,将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明确;程序文件则是完成所有质量活动的方式或者方法;作业指导书为实验室采取的标准检验方法[1]。对实验室建立、保持和承担的检测内的工作范围、类型和工作量等质量体系进行明确,并将质量管理体系当作大系统,以详细理解计量认证过程中的运作方法和管理内容等,从而实现计量认证这一目的。

1.2实现步骤

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实现,主要分3步走,详情见图1。

1.2.1成立领导小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第一步就是成立领导小组,小组内的主管或者组长主要由疾病控制中心的领导担任,成员由疾病控制中心的各部门技术人员及其部门领导组成,将管理环节落实到位,共同构成联系紧密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成员网。

1.2.2制定工作计划依据领导小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制定出完善的工作计划,如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增强工作计划的可实施性和合理性。

1.2.3起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如金字塔,主要分为四层,最高层为制定出《质量手册》,将其当作体系管理中纲领文件;第二层为制定出《程序文件》,规范质量管理的管理者、内容、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等;第三层为制定出《作业指导书》,即对具体的实施作业项目进行详细指导;第四层为制定《记录》,采用表格、报告、签名等手段,对信息实时记录[2]。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特点

①全员参与性:实验室计量认证主要是由疾控中心的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并组织中心的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在设立疾控中心总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各部门也设立部门目标,从而将质量评审工作深入到疾控中心的每个环节中;②管理规范化:质量体系下计量认证让疾控中心的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程序更为规范,使其业指导书更为合理,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传统的强调检测报告审核的思想转变为“预防为主、加强环节把关”,并规范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使检验报告更合理;③强调服务性:实验室的计量认证需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并重点强调其服务性,从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3]。

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措施

3.1提高管理者的认识

在实验室计量认证的最初,疾控中心的领导就需要认识到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可通过学习、实践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全中心管理者或者部门领导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和质量管理的认识,同时提升管理者的思想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熟练操作的流程。领导者在提高其认识后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同时需合理安排和调配中心的工作人员,督促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计量认证的工作。

3.2强化计量认证人员的素质

计量认证工作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疾控中心需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及职位晋升空间,以减少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4]。需尽快完成主要职工的配备,并给予配备人员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机会,使其符合计量认证工作需求。人才引进可采取职称和考核两者结合的方式,确保能引入优质人才,并使其能在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具体方法为: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实施,从而提升全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其更符合疾控中心的人才需求。通过外出培训、学术交流、内部交流和讲座等培训方式,也可发动先进和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加强对中心内人员的培训工作[5]。

3.3增强各部门的相互协作能力

质量体系运行之初,疾控中心内各科室都需学习质量体系的管理内容,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并坚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全力与其他科室实施沟通合作,在制定质量管理文件的过程中,需增强各科室共同参与度,在执行中需明确共性问题,协商个别问题,从而完善质量体系的运行流程。

3.4更新仪器设备及实验环境

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人们对疾控中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经计量认证后,再进入市场,成为疾控中心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质量管理中,仪器设备的陈旧、老化问题,导致检验数据的误差增大;部分仪器存在操作不便的现象,也需要更新。因此,疾控中心需采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对部分老旧设备、故障多发设备实施更新换代,新购买的仪器设备,需安排人员进修学习,使其熟练新仪器的安装、校准和操作,并安排人员定期对其进行保养和检修[6]。

更新实验室的方法,主要是扩大原有实验室的房屋面积和操作场地,完善实验室的环境,并建立较好的实验室环境。对实验室的设施,如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照明和采暖条件及通风设施等实施维护,同时排除外周环境对实验室产生的干扰和不利影响,如微生物的菌种、电磁和灰尘干扰等,对于相领的实验室需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从而预防出现交叉污染。需为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具,实验室内还需配备应急设备,以保护实验室内检验人员的安全[7]。

4 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实验管理的水平和技能技术,并尽量降低实验室的检验误差,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现阶段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中需完善的内容有管理者对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认识、工作人员的素质、检验仪器设备的更新等,疾控中心部门做好相应的调整后,就能提高其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参考文献]

[1]何作凡,李汝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2):398-399.

[2]孙淑滨,陈秀荣.浅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5):134.

[3]刘静.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实验室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2,5(3):42-43.

[4]袁静.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26.

[5]吴红燕.计量认证对实验室工作的促进[J].水利技术监督,2012(1):369.

[6]贺冰.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1,1(5):172-175.

第4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为重点,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目标,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推进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确保农村环境优美、卫生清洁。

(二)工作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将农村清洁工程与重点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环保村建设等紧密结合,整合农村改水改厕、民居改造和圈厨改建等项目,实施统筹推进,发挥综合效益;三是坚持突出重点、规范建设、建管并重的的原则,分年度实施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池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环卫管理与作业人员,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联动的原则,区分重点镇、一般镇的不同特点,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五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引导长效的原则,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强化农民群众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整体提高。

二、目标任务

从2011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区集镇建成区、川道地区国、省沿线的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在各镇办同步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整治行动,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建立长效清扫保洁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五有”(即有机构、有人员、有设施、有经费、有考核)目标。到2013年底,在全区各镇办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卫基础设施,使环卫作业人员配备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公共秩序明显好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目标,使我区广大农村成为整洁美丽的生态宜居之地。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达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软硬件规范的标准。针对中心镇、重点镇和一般镇的不同情况,在有条件的镇办推广“村收集、镇办转运、区集中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在山区镇推广“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各镇办事处要严格按照“一书两图”(垃圾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说明书、现状图、规划图)要求,编制本辖区清洁工程建设规划,经区城管局初审同意后,报区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审定通过实施。区城管局要加强对在建环卫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管,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施工标准,把好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等关口,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和施工安全。

(二)强化日常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理顺乡镇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按标准基本配齐镇、村两级环卫保洁人员,建立完善区、镇(办)、村三级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服务网络,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经费,夯实执法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强化单位、住户的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广泛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参与卫生清扫工作。整合农村建设相关项目,统筹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村庄道路硬化绿化、民居建筑物整饰改造、民居房前屋后平整绿化、农村节能推广、镇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加强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建成洁化、硬化、绿化、美化的良好人居环境。

(三)突出抓好环境集中整治。各镇办事处要以“三线”(公路、河道、铁路沿线)为重点,加大卫生清扫保洁力度,及时清理垃圾,确保“三线”周边村组干净整洁。要大力开展集镇市容环境、村容村貌清理整治活动,彻底消除“乱泼乱倒”“乱贴乱画”“乱摆乱占”“乱搭乱建”等“四乱”现象及公路沿线集镇、村组、院落的柴草乱放、畜禽乱跑等问题,维护良好的村容、镇容环境。加大城乡集贸市场整顿力度,取缔马路市场,整治违规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现象,规范沿街门头牌匾、户外广告等管理,依法拆除乱搭乱建、有碍市容观瞻的棚罩,确保市容环境整洁、明亮、美观。

(四)开展卫生镇卫生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卫生集镇、卫生村创建工作,到2013年,恒口镇要达到国家级卫生镇标准,张滩、关庙、建民、吉河、瀛湖、五里、大同、县河、流水等镇要达到省级卫生镇标准;各镇办事处创建区级以上卫生村总数要占到辖区村总数的30%以上,进一步改善辖区环境卫生状况,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四、实施步骤

全区农村清洁工程从2011年启动到2013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5月底以前)。各级各部门进行调查摸底,制订工作计划,成立工作机构,启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各级各部门按照方案要求,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好环卫设施建设,加强日常保洁管理。爱卫办分年度组织检查考核。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11至12月)。区上对各镇办落实农村清洁工程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查漏补缺,落实整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区政府副区长李珺同志任组长,区卫生、城管、宣传、人事、编制、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环保、交通、水利、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爱卫办,具体负责全区农村清洁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各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及时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结合业务工作,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扎实开展工作,推动农村清洁工程在我区顺利实施。

(二)落实工作责任。全区农村清洁工程由区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按照“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推进。区卫生局、爱卫办要认真做好农村清洁工程的检查、指导、协调、评比考核等工作;区财政局要做好项目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监管工作;区城管局要做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标准制定、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各有关成员单位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加大对农村清洁工程的项目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各镇办事处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强辖区村(社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卫生集镇、卫生村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日常管理机制,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三)加大经费投入。从2011年起到2013年,区财政列支1500万元用于各镇办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补助,经费按年度考核情况拨付。同时,整合捆绑项目支持农村清洁工程。各镇办要积极探索筹措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资金的新方式、新方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对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投入。

(四)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在乡镇组建成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明确机构职责,合理核定编制,落实市容环卫管理执法权限。二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公益性岗位开发向农村倾斜,落实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人员。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目标管理体系,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实行双重考核,即对农村清洁实行单项考核奖励,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镇办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在各类先进评选中运用。四是建立农村清洁工程定期督查和工作通报制度,加大暗访抽查频次,促进工作顺利落实。

第5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一、现实基础

1.工业总量迅速扩张,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比2006年净增23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由2006年的10.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9.2亿元,年均增长40%;主营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34.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2.98亿元,年均增长38.5%。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37.5%提高到2009年的47.28%,年均提高3.26个百分点。

2.工业效益大幅攀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一是产销衔接较好。过去三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保持在95%以上。二是经济效益大幅攀升。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5.42亿元,比2006年净增2.4亿元。

3.产业集聚不断发展,工业结构更加优化。2009年,规模以上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68.7%降低到2009年的28.2%;规模以上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17.8%提高到2009年21.7%;规模以上食品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2.9%提高到2009年的14.5%。

4.骨干企业快速发展,“领头雁”作用明显。2009年,税收超千万元或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4户,占到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68%。亿元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7.6亿元,利税总额5.2亿元,分别占到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4%和96%。世瑞矿产品、远驰新材料、江钨钨合金3户企业入闱2009年企业100强,6户企业列入了市重点调度企业。华能瑞金电厂、世瑞矿产品等4户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市前20位,华能电厂、红金稀土等4户企业位居全市税金总额前20位。

5.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9年,中瑞材料一期、谱赛科新增3000吨甜菊糖甙生产线、新海洋电子、宝华山水泥厂一期等12个项目先后投产,菊隆实业、华瀚钨废碎料等2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或扩能改造。

6.产业集聚平台更加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09年,工业园更名为经济开发区,成功申报了台商创业园、省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台湾产业基地,新增入园企业22家,总数达到122家。2009年,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达到4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06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红金工业小区三期路网、洋塘工业小区“七字型”路网逐渐成型,拉大了开发区发展框架。本着“政策有限、服务无限”的服务理念,对所有入区企业实行“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办事程序,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和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以扩大工业总量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业占GDP的比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技术含量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提高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经济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以提高发展质量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发展层次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强企业;以减少单位产出排放量为手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三年工业强攻战略,到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7%以上,突破21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以上,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突破70亿元;利税总额年均增长26%以上,突破12亿元。

2.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钨产业:以中瑞材料、江钨钨合金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培育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元以上企业1户、5亿元以上企业2户、3亿元以上企业3户。

稀土产业:以红金稀土、永源稀土等企业为龙头,力争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培育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元以上企业1户、5亿元以上企业2户、3亿元以上企业2户。

食品产业:以谱赛科、菊隆实业等企业为龙头,力争到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培育30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元以上企业1户。

铝产业:规划建设好铝产业基地,以铝业为龙头,力争形成以铝板带材为核心的铝深加工产业群。铝业投资6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高精铝合金板材项目,力争2011年竣工投产。力争2012年铝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

3.六大新兴产业及其他产业发展目标。培育电子信息材料、LED、再生资源、模具和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大用电等六大新兴产业和其他产业,力争到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培育20亿元以上企业1户、5亿元以上企业2户。

四、机构保障和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业三年强攻的组织领导

建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年强攻工业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部署和协调全县工业三年强攻战略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坚持“三为主”战略,“质”、“量”并举,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

1.坚持以“重”为主,突出重大项目和产业链项目,推动集聚发展。按照“跟踪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的要求推进项目建设。2010年全力以赴抓好中端材料一期、谱赛科新增3000吨高纯度甜菊糖甙生产线、红金稀土重稀土分离、华瀚钨废碎料等11个新投产项目的达产达标;加快铝业20万吨铝合金板带、菊隆实业1800吨甜菊糖甙生产线、鞋业产业基地、国能生物发电厂等11个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中瑞材料二期、宝华山水泥二期等11个项目尽快开工建设。2011年力争开工20个项目,竣工20个项目;2012年力争开工20个项目,竣工20个项目。

2.坚持以“新”为主,突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牌,推动创新发展。加大创新创牌力度,力争全县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2%以上,每个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产品都注册自己的商标,每年至少开发1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创1个省名牌产品。重点培育中瑞材料等一批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力争2012年前有1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以“三新”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值达到7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0%以上。力争1家以上企业上市,储备上市后备企业2家以上。

3.坚持以“优”为主,突出产业规模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中瑞材料、红金稀土、谱赛科、铝业为龙头,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钨、稀土、食品、铝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集中力量培育钨新材料、稀土新材料、食品、LED、电子信息等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构筑工业发展平台

1.打造一批产业基地

实施好台湾产业基地、钨和稀土产业基地、铝产业基地、鞋业产业基地、针织服装产业基地、食品产业基地、电子产业基地、全民创业基地等产业基地。

2.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重点抓好红金工业小区、红金4S汽车城、红金工业小区三期标准厂房、工业污水处理厂、红金工业小区三期110KV变电站、红金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洋塘工业小区标准厂房及其配套设施、洋塘工业小区二期、洋塘限价商品房、洋塘市政路网及其配套设施、储潭扩园及配套设施、东田物流园、春欣物流园。启动红金工业小区四期、五期、六期规划建设工作。

3.建立健全一批管理机构

在经济开发区设立企业服务局、规划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公安分局、国土分局等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4.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平台

以亿元企业为载体,充分利用与理工大学、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多年来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和研发力量,每年新建各类研发平台5个,到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全部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利益一体化的紧密型联合体。

(四)加大四大产业集群和六大新兴产业的培植力度

1.完善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定位、产业导向、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我县重点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等。

2.重点做好项目包装和推广。按照“服务大企业、对接产业链、发展产业群”的原则,将已包装的项目积极向外推介,并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发展做好新项目包装,适时通过座谈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3.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创新招商途径、拓宽引资引智渠道。一是开展驻外招商活动,加大产业组与招商小分队的协作,强化驻外招商小分队的招商职能。二是开展招商推介活动。重点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开展经常性招商推介活动,重点推介已包装好的四大产业集群和六大新兴产业项目。三是积极完善网络招商平台,大力开展网络招商,为投资者提供信息交换平台和窗口,四是以商招商,主攻大企业、大财团、发挥重点产业的集聚效应和龙头企业联动带动作用。

4.进一步落实扶持和培植四大产业集群和六大新兴产业政策。对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及服务措施等情况加强跟踪落实和监督力度,竭力打造项目落地的一流软硬环境。

(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加强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基础通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覆盖;全面开展数字园区建设工作,构建园区信息平台,实现园区管理信息化;加强园区网站建设,红金工业小区、洋塘工业小区、储潭工业小区全部建立门户网站。

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在产品研发、生产设备、组织管理、过程控制和产品销售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骨干企业逐步建立信息、交易、结算、物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

(六)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以提升“三化”水平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高效低耗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

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提取;抓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余热余压发电。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有色、水泥、化工等重点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目标考核。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重点抓好省重点耗能企业世瑞矿产品、远驰新材料、谱赛科生物、腾远钴业,市重点耗能企业铝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强化对耗能大户节能监察、节能审计,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七)推进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1.完善创业平台。在红金工业小区三期规划建设占地200亩县级全民创业基地。同时加快中心乡镇创业基地建设,实现5个中心乡镇规划建设全民创业基地,规划建设达到500亩。

2.推进“一乡一品”工作。做好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做大做强本地特色加工业和服务业品牌,提升知名度。

3.开展创业项目推介。进一步加大全民创业项目开发力度,充分挖掘一批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项目,在做好项目储备的基础上充分做好项目推介工作,以吸引各类能人参与自主创业。

4.政策扶持到位。对有关创业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细化、修订和完善,使各项创业政策落实到位。

5.优化融资服务。县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创业户提供创业信贷扶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县担保机构要完善担保程序,简化担保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担保服务。对新创办的个体户实行优先放贷,并从县有关专项资金中提供贴息扶持。

6.积极宣传创业典型。通过大力宣传表彰活动,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氛围,使我县全民创业工作取得新一轮突破。

(八)强力推进“四大机制”建设,把服务与落实体现在发展成效上

1.重大项目推进机制

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对龙头型、旗舰型、高新技术型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在建项目,落实专门班子,帮助解决项目洽谈、手续办理、要素供给、矛盾协调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工作计划,定期不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现场观摩会和进度督查会,形成分管领导挂帅,具体班子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的有效推进机制,确保不因服务不周而延迟进度,不因落实不力而影响竣工。

2.要素保障机制

信贷支持。搭建企业项目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工业经济倾斜,使金融机构工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存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投放的增速。将金融机构对工业信贷业绩考核纳入县政府对金融系统的统一考核奖励,工业信贷业绩从中单列考核,由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县十大体系办公室共同负责。

用地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用地指标向上申报,争取列入市重点调度工业项目,用地指标纳入市统一调度;对投资10亿元以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给予优惠;对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的省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

人力资源。落实上级部门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完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企业员工培训资助力度,支持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库,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用工难问题。

矿产资源。继续深入推进钨、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整合,严格控制钨、稀土等战略性资源的开采总量;科学合理地配置矿产资源,充分发挥县矿产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对资金、技术、市场和品牌等方面实力强的深加工应用产品生产企业优先配置矿产资源;推动建立稀土和钨贴息和储备体系,积极争取稀土、钨资源储备上升为国家战略储备,提高优势产业的资源保障能力。

电力运输保障。强化电力平衡和需求管理,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有序供应,满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用电需求;强化与铁路、交通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调,确保重点企业的运输需求。

3.政策保障机制

税收政策。用足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鼓励类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免征关税;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当年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行即征即退或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奖励政策。制定出台工业三年强攻战略专项考核奖励政策,对贡献突出的企业予以奖励。

对三年内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的企业,奖励2万元;首次突破1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首次突破20亿元的企业,奖励10万元。依此类推,每增长5亿元奖励5万元。

对已按原规定享受税收奖励政策并且已到期的规模以上企业,三年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额比上年度增加100万元以上的,将地方所得部分的3%奖励给企业。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属国家级的由市政府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后,县政府再奖励10万元;属省级的由市政府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后,县政府再奖励5万元。经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从被认定之日起3年内所缴纳增值税的地方所得部分由县财政补贴给企业。

资金政策。重点支持钨、稀土、食品优势产业集群,对工业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的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给予优先申报国家专项奖金支持,支持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关键与共性技术开发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

4.责任考核机制

严格按照县绩效考核办法执行,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把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将工业工作考核办法、市级指标考核办法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有机结合,有效保证全县年度各项指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6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西江经济带”;财税政策;研究

目前,在我国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对称、地方债务普遍沉重与经济快速发展态势相矛盾以及“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如何既不违反国家现行财税法律法规,又充分凸显后发展区域的政策优势,借鉴西部大开发等区域财税优惠政策,研究设计促进“西江经济带”快速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已成为“西江经济带”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酝酿编制《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课题。

一、我国区域经济财税优惠政策体系概述及其作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采取实行减征企业所得税、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财政贴息、设立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等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利用财税经济杠杆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区域经济财税优惠政策基本体系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财税优惠政策主要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等几大类,其中:

1.西部大开发主要的财税优惠政策。除了财政贴息、设立重大产业发展资金、财政转移支付等财政优惠政策外,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一是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从2001年起10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经省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企业所得税。三是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四是对西部地区公路国道、省道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五是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

2.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主要的税收优惠政策。除了享受西部大开发财税优惠政策外,国家给予北部湾经济区最重要的优惠政策――产业支持政策,自治区也给予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产业项目的经费支持,一是凡属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对符合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优先列入申报中央预算内(国债)投资项目年度计划,优先列入自治区财政预算内投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优先列入自治区前期工作计划,并在前期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二是2009年起4年内,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落户经济区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给予项目业主及招商引资者一次性奖励。三是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支持:2008年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每年预算安排10亿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享受如下财税优惠政策:一是2008年起3年内,经济区内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15%税率以及“两免三减半”中减半征收期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企业外,免征属于地方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二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内经批准实行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减半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的软件及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其减半征收部分,均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三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新办的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电子信息工业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项目外,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第一年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随后年度减半征收的税收政策。四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内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轻工食品、高新技术、海洋等工业企业,以及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文化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服务企业,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自用房产的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五是经济区内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5 年,第6年至第10年减半征收。六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2009年起4年内,以2008年经济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专项上解为基数,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经济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逐年有所增长。七是外商投资企业到位资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可给予贷款贴息或以奖代补扶持。

(二)区域经济财税优惠政策作用分析

1.西部地区跨越发展。1999―2008年10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GDP由1998年的14 647.3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8 256.58亿元,年均增长率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挑战,西部地区各省经济社会发展仍持续向好趋势回升,GDP平均增速超过1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7%的3.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48 204.13亿元,增长34.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30.1%快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15.5%的水平,达到18.71%;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全部为正增长,平均增幅达到19.7%。自2001年以来,西部12省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 244.46亿元,极大地支持了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发挥了积极的效应,实现税收由2000年的1 360.83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5 242.87亿元。①

2.北部湾经济区风生水起。2008年1月国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区域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08年,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四市的经济总量占广西的32.1%,增加400多亿元。2009年经济区生产总值达2 45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增幅比全区高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33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增幅比全区高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增幅比全区高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 994.51亿元,比上年增长54.8%,增幅比全区高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04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比全区高0.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6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2008―2009年减免企业所得税7亿多元。②

上述经济区域实施区域财税优惠政策的作用分析显示,我国现行财税优惠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研究背景与现状

西江流域,被称为联通大西南的“黄金水道”,贯穿云、贵、桂、粤四个省会城市,沿岸五十多个地级市,直达港澳,涉及GDP上万亿。正因为西江流域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西江经济带”概念,把打造“西江经济带”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相提而论,确立了江海互动的发展思路。“西江经济带”流域沿岸各省市迅速行动起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广西发展大局,通观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作出“打造亿吨西江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目前,正在抓紧酝酿编制《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力争把“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的建设重点,争取更多更好的财税金融政策,带动整个西江流域的开发与利用。

实践证明,区域财税政策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和价值杠杆。对比分析西部大开发地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显示,目前“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现状不容乐观,除了享受西部大开发部分财税优惠政策外,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或争取“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三、构建“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的建议与路途

围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和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区域财税金融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互关系,根据“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与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的要求,坚持区别对待、分类引导的原则,既要考虑财税、投融资、产业、土地、工商、城建、环保、绿化、生态、旅游、人口、资源等多种政策手段的有机结合,更要突出“西江经济带”与其他经济区域的财税政策重点差异,研究设计一套推动“西江经济带”港区、保税区、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产业一体化进程、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带、沿江第二产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促进“西江经济带”快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

(一)“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政优惠政策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控制区域差距扩大、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问题主要来自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政府政策的选择。区域财政金融政策是针对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领域进行调节与引导,优先发展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刺激和帮助落后地区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财政产业投入和科技投入,还是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性金融等措施,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制定“西江经济带”财政优惠政策也离不开这些因子。

1.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极,扩增财源。借助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以及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立足地方特色,发挥区位优势,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狠抓“西江经济带”财源建设项目的筛选论证、上报、评审、立项、筹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以争取国家、省级更多资金的投入,来加速“西江经济带” 内河港口体系以及产业一体化、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带、沿江第二产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培植主体财源;通过发展西江航道交通、旅游、物流、加工制造及外向型经济,加大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努力培育经济新增长极,不断开辟新财源;加大对亏损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扭亏为盈,挖掘潜力财源,扩增财源。

2.设立“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发展资金,实行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提升“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起跑力。参照北部湾经济区,国家应给予“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优惠政策――产业支持政策,争取“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内河港口体系以及现代物流、加工制造等一系列重要产业布局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争取一批央企的重大项目落户“西江经济带”,同时自治区在经费上也应给予“西江经济带”发展产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1)凡属符合使用政府性资金的“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申报中央预算内(国债)投资项目年度计划,优先列入自治区财政预算内投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优先列入自治区前期工作计划,并在前期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2)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落户经济区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给予项目业主及招商引资者一次性奖励。

(3)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支持。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10亿元“西江经济带”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用于支持经济带重点产业园区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4)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10亿元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内河港口体系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用于支持“西江经济带” 内河港口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以2010年经济带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专项上解为基数,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经济带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并逐年有所增长。

(6)中央和自治区应分别设立“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基金,共建财政生态补偿机制。“西江经济带”建设,会使西江沿江尤其是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产生西江流域地方政府区域利益博弈及矛盾纠纷。为了协调区际利益主体关系,防止狭隘的地方利益膨胀,有效纠正外部性,高效引导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最大限度实现区域利益博弈均衡,确保“西江经济带”持续协调发展,中央和自治区应设立“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基金,以弥补西江沿江尤其是西江中下游生态保护支出及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7)特定项目的融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位资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以及现代物流、加工制造项目,所在地政府可以给予贷款贴息或以奖代补扶持。

3.加大政府对“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投入力度。

(1)切实保证政府的产业投入。充分利用“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争取国家、自治区给予“西江经济带”建设更多的产业投入支持政策。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分类引导,分类支持”的原则,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投资导向,加大对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引导资金合理布局,不断增强“西江经济带”自我保障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调节资源增量,来聚集现有的存量资源,激发“西江经济带”依托单位和参与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开放、共享的积极性,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效应,驱动产业结构整合协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培育强优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力度,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自型”企业,增加一批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名优产品,不断提升“西江经济带”综合竞争力。

(2)切实保证政府的科技投入。“西江经济带”产业群聚集园区、高新技术生产线、循环经济示范带、环保节能高效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须靠科技创新带动。增加财政对“西江经济带”科研的直接投入,调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结构,强化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培育前沿优势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型创新;采取投资补贴、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大力支持高新技术园区和行业技术中心;运用BOT、TOT信用担保等手段,加大对科技风险项目的财政投入,采取财政科技周转金方式提供项目启动资金;政府财力支持建立企业孵化器,为处于雏形阶段的企业及持有科技成果拟创办企业的科技人员提供场所、解决资金,辅以技术、营销、人员培训和管理支持,以加速成果产业化过程。

(3)加大对高级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投入力度。政府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人才基金,营造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财税政策环境,鼓励各类高级人才积极参与“西江经济带”建设。

4.发挥财政融资功能,构筑融资平台,创造良好的“西江经济带”建设投融资环境。针对“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经济带地方政府既要注重用好政府投资、财政补助、政府采购、财政贴息、支付设备使用费、政府租赁等传统方式,也要根据不同情况运用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创新方式,实施以政府为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金融政策,积极为“西江经济带”建设构筑融资平台,创造良好的“西江经济带”建设投融资环境。

(1)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到“西江经济带”设立分支机构;设立西江银行。

(2)政府引导,通过建立“政府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银企合作”的信贷担保体系以及政府资助的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提供和支持信贷担保,搭建企业与国内外银行融资的舞台,解决“西江经济带”龙头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而资金紧张的企业贷款难问题。

(3)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充分利用经济带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对“西江经济带”现有产业进行资产重组、新旧兼容、资源共享、资金增值。通过采取政府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珠三角产业和资本进入“西江经济带”。此外,政府引导,通过地方债券、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投资基金和增资扩股等方式扩大“西江经济带”的融资渠道。

5.建立健全“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政配套政策。“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政政策是一个系统体系,需要综合制定市场准入、项目用地、环保审批、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外贸服务、劳动力支持、安全服务等更加优惠的措施或配套政策。比如,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激励“西江经济带”企业加大R&D的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减免城建配套费和土地出让金、转让土地优先使用权和参与开发利用权等直接或间接优惠措施以及风险投资鼓励、政府采购等其他财税政策,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风险投资、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以及工资分配制度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激励机制。

(二)“西江经济带”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等,都在利用税收优惠措施引进外资,但做法和侧重点以及所实施的政策方案不尽相同,最终实施效果也不同。结合“西江经济带”底子薄、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等特点,要有效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建议合理运用各种税收手段,实行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在现有的税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优化税制,做到“大局稳定,适当调整、总体增长”,实行“完善税制、适当减税”,充分发挥税收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1.制定能够充分体现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税收政策。税收支持“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制定比先行的东部沿海开发区、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经济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甚至以“西江经济带”为试验田,创办税收特区或“西江经济带”保税区和物流保税业务。因为与东部沿海开发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相比,“西江经济带”存在许多先天不足。从开发时间看,起步晚;从地理位置看,交通、基础设施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属于落后地区;从经济基础看,经济总量小、实力薄弱。因此,要促进“西江经济带”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要凸显“西江经济带”后发展区域的政策优势,以加快“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程。

2.采取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方式。一是实行直接税收优惠,从“十二五”规划起10年内,定期减免所得税、适用低税率、税额扣除等,鼓励招商引资和东部产业转移。二是实行间接税收优惠,如加速折旧、投资抵扣,即对资本投资按其投入额依照规定比例计算的金额抵扣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享受期限为5年;亏损结转,“西江经济带”企业亏损可以通过以后年度的盈利抵补等,享受期限为5年。三是对“西江经济带”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国有企业,在处置不良资产、技术改造升级方面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四是建立更加合理的税收返还财政架构。建议对中央税以及共享税的分成和返还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加大中央财政对“西江经济带”的税收返还力度。可考虑将现有的增值税地方分享的比例由25%适当提高至50%,享受期限为10年。另外,消费税属于中央税,可考虑将消费税改为中央占75%与地方占25%的比例分成共享,享受期限为10年。五是对经济带内技术转让、无形资产、不动产转让收入给予税收优惠,尤其是对循环经济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转让实行免征营业税。六是参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条件豁免历史欠税。

3.中央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限。建议从“十二五”规划起10年内,将资源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的税收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治区政府,以促进地区企业改革和发展。

4.实行差异性税收优惠期限。一是从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做优做强区域经济的角度考虑,对在经济带内新办企业按照投资额的大小,除在用水、用电、用地、环保、金融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外,设定减免征收所得税优惠年限,投资额越大优惠年限越长。参照北部湾经济区,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新办的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电子信息工业企业以及物流业和金融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项目外,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自用房产的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并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第一年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随后年度减半征收;对超过一定数目的大额投资或与经济有重大关系的投资,给予更大的免税优惠。二是适当延长所得税的优惠期限为6年。

5.突出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要充分体现国家在促进后发展区域中的政策导向,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产业优惠,尤其是对加快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知识经济发展要实行全方位税收优惠。如对软件及集成电路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和科技发展支出,可选择作递延资产处理或选择即期全额扣除;对研究人员的工资、材料费等可直接抵免应纳税额;有效利用能源、废物利用等方面的专项支出,按一定比例抵免税额。

6.进一步完善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建议完善具有区域调节功能的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一是调整现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对“西江经济带”优势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增值税上对返还部分实行“只报不征”。二是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选择上适当放宽,除允许企业将新增固定资产中的机器设备抵扣外,对非机器设备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按一定比例准予抵扣。三是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将营业税中的建筑安装、交通运输改为征收增值税,以扩大税基并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交叉征收、税收负担不平衡的问题。四是提高出口退税率。提高经济区内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如将松香产品退税率恢复至5%,松香深加工产品退税率恢复至13%等。

7.进一步扩大所得税优惠。对在“西江经济带”内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其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由现在的15%降低为7.5%,并将其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例由现在的70%以上调整为50%以上,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税收实惠;对“西江经济带”内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新办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5年,引导各类资本到“西江经济带”城市投资兴业。

四、研究设计促进“西江经济带” 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利益博弈均衡问题。中央与地方因制度设计而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区域生产要素差异,导致区域市场竞争,引发区域利益博弈:增加或外溢。“西江经济带”省际、城际间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尤其是当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发生矛盾时。研究设计和执行“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时,应积极协调利益主体关系,改变博弈参数,引导博弈方向,推进政策体系创新,实现有利于政策执行的利益博弈均衡。

2.绩效评价机制问题。建立和完善“西江经济带”建设投融资尤其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对于绩效评价,越来越重视财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福利(公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绩效评价内容为5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公平equity、环保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绩效评价对象和范围包括国家投资、银行贷款、业主自筹以及社会引资共同支持的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绩效评价路径从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尤其是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功能、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等全过程进行评估。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将为全面实行“西江经济带”财税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和奖惩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3.“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西江经济带” 建设的财税政策影响问题。“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从各级政府资源存量、权力结构、利益博弈“罅隙”中实现“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创新,它明确要求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与区域财税政策坚持的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引导、差异化财税原则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研究设计“西江经济带”财税政策,必须充分考虑2012年在全国全面实施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影响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魏乾梅.承接产业转移的财政政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8(8):14.

第7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人才是关键,只有高水准的人才队伍,工作才能出效率、出好业绩。就目前来说,我们采购部的人员结构尚不尽合理、采购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我觉得在我们采购部内部需进一步加强新老员工间的“传、帮、带”的工作,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采购部所有员工的工作能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董事长发言讲话,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董事长发言讲话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界同仁、泰富家人们:

大家好!

紧张而富有收获的猪年过去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首先感谢各位同仁在过去的一年的辛勤劳动,感谢大家为公司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泰富集团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在各界同仁的帮助下,妥善应对市场变幻的大环境,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方略,在工作头绪多、任务相当繁重的特殊情况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紧抓发展机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这里,我要衷心的对大家道一句:辛苦了!谢谢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年,是泰富集团成立的第一年,也是压力与动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我们的汗水换来了丰收,我们的拼搏换来了喜悦,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们的希望得到了实现。动工建设的20万立方米物流基地为公司夯实了基础;80万吨/年汽油提升项目的正式投产大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成功召开的第三届成品油贸易洽谈会让公司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石油化工检测中心的建立增强了企业的权威性;即将挂牌的黄河三角洲石油交易中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铁路专用线项目让我们看到了企业灿烂的明天!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项目名称,一个个焦急等待的夜晚,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泰富人更加自豪,更加骄傲!

但是,一个公司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的长久繁荣昌盛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来不得半点掉以轻心。战略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公司要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每天每月每年兢兢业业,同心同德,创新进取。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三个字:

第一个字---品:品就是品德、品质、品牌。

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它就是指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好的品德。古人说:“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品格如同树木,名利如同树荫。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却忽略树木才是根本。的确,学会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人格是谋事之基。我们既然以“人”的身份在人世间生活,首先从本质上讲是“人”,所以一个人若要成功,首要问题就是学会做人,如果连做人都不会,怎么能把事做好呢?我把人品排在人所有素质的第一位,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激情等,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人品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我们用人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打个比方说,品德就像火车的方向、路轨,才能就像马力。如果轨道偏了,马力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我相信,没有好的人品,是难以生产出好的产品的。

当然,我们公司绝大多数人都有好的品格。你们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互谅互让,懂得爱护集体,懂得勤奋努力。不因小事而毁誉,不因私利而废公。我们公司需要这样的人,欢迎这样的人,我们要造就更多的这样的人!能力固然重要,人品同样不可或缺。品德好的人总是能赢得人缘和信任。有了人品做航标,你的人生之舟就能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们常说人品即产品,有了好人品就不怕生产不出好品质的产品。零缺点的品质目标是我们想要的,但是,要达到零缺点目标,靠的是大家齐心协力、认真负责,也就是说品质是靠各位员工做出来的。我们要做到: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千古不变的商海准则。这样才能实现“泰富产品通天下”的目标。

没有好品质,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过硬的产品,我们就要全力创品牌、创名牌。现在,公司的客户已遍布全国各地,但这还未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下一步目标是把我们的品牌做强做大,让泰富的品牌响彻神州大地,乃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第二个字---赢

赢,是指双赢。我赢你输,我输你赢,都不是赢。真正的赢就是双赢,是皆大欢喜,大家都获益。这里包括三层意思:

1.企业与客户双赢。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客户的利益就是企业的利益,让客户赚到钱,我们才能赚到钱。你的工资不是会计发的,不是总经理发的,也不是董事长发的,是谁发的呢?是客户!我们的客户越多,我们的收入就越多。

2.企业与员工双赢。

企业要发展,靠的是员工,仅有几个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目的,就是增加社会就业,让更多的人都赚到钱。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我们才能都有钱赚。

3.企业与社会双赢。

社会要发展,企业的贡献不可或缺。企业要对区域发展献一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主动参与公益事业,积极相应政府的各项政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最终使更多的人拥护我们、支持我们,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三个字---和

和,就是和睦和谐。有一首歌唱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至今是许多企业的座右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任何对手都可以战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出社会活力。一个集体如果不团结就是一盘散沙。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俗语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合力,经济社会才会持续快速和谐健康发展。另外,要和睦,必须讲纪律,必须有纪律。我们的纪律表现就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和,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1.家庭要和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你使你安心愉快的工作,和睦的家庭是我们成功的基础,和睦的家庭让我们对工作更有热情、对生活更有激情。

2.公司要和睦。

同事之间若有良好的关系,决对有利于你的工作和健康。我建议有些员工用心处理好同事关系。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在和同事相处的过程中,要始终以此为准则。

3.社会要和睦。

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我们要和继续保持和各级政府、各兄弟企业之间的和睦关系。让我们在新的一年,牢记品、赢、和三个字,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我希望每一个泰富人都谨记诚信、敬业、团队、创新的企业精神,,继续保持认真、快捷、坚守承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为泰富的美好明天而奋斗!泰富集团这棵幼苗,正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茁壮成长,我坚信:在各界同仁的呵护、支持下,我们的泰富定能成长为参天巨树,为政府、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界同仁、全体员工及家属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生活美满!

董事长发言讲话2近日我们一起学习了董事长讲话的内容,全体科级会议上董事长回顾了20年的成绩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20年的工作部署。通过学习会议纪要感受颇多。

董事长在会议上强调现在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安全形势、劳动纪律、执行力等等,讲话中分析了20年的经济形势,确定了20年的工作目标,同时提出了对各级管理干部的“十项能力”的要求。这给我们明确了方向,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及错误,做为车间主任我将严格按照董事长的讲话精神及工作部署对各方面工作做好安排,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积极转变个人思想,改变工作思路,严格管理,人本管理,真正做到董事长提出的“十项能力”,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针对董事长讲话我对20年工作思路如下:

1、加强自我管理,加强执行力

个人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回头看看自己的工作诸多地方做的很不到位,例如:一、对重要设备的缺陷重视不足,警惕性不高,跟踪检查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公司的缺陷管理规定,没有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从而导致现场重要设备缺陷不能及时进行消除,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二、对的异常参数敏感性不强,查找问题的能力较差,工作浮于表面。三、对公司安排的重要工作落实不到位,各类上报工作不及时。四、分厂各类文件发放不及时,不能及时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到位。五、整改工作存在问题较多,整改上报工作不严不细。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必须反思,必须加强自己的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能力,使工作能良好稳定开展。。

2、加强车间的劳动纪律管理

公司已将劳动纪律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车间将进一步加强职工劳动纪律管理,要严查各种行为性违章,从“两票三制”、安全工器具、劳动纪律、巡检质量、检修工艺等方面加强检查。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到举一反三,及时整改,从根本上杜绝了违章行为的发生。

3、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

要对员工思想不断进行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谈话及做思想工作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尊从员工的主体意识,满足合理需求,提升自我价值,激发创业精神。倾听员工的呼声,把员工的事当自己的事,把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传递“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统一思想、缓解压力增强企业归属感和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职工良好沟通平台,让其有建议和意见有地方可以说,可以及时反映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反馈意见和落实跟踪,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采纳和征求职工的意见,特别是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东西,一定要达到公平、公正。思想工作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工作,做一流的思想工作,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干出一流的事业。做思想工作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态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反映、理解和处置,心态不同,对问题的看法都会不同,所以要注意心态建设,把握好我们职工的思想状态,关注职工的心态。我们的工作主体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变化快,动荡频繁。我们要言行一致,关爱职工,实事求是,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4、杜绝重大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

要严格执行落实公司、分公司、分厂下发的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从生产、基建两方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现场装置性违章的查处力度,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设备治理力度,及时发现设备隐患。落实好设备维修保养及检修治度,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董事长讲话中提出了很多任务和目标,我将会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去投入到公司的建设中去,为实现公司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董事长发言讲话3公司的各位同仁、同志们:

大家好!20年新春佳节正在款款地向我们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1111公司,向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各位同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下面,我代表公司向大家报告公司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对20年进行工作展望与安排。

一、过去一年重点工作简要回顾

20年,是1111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总量大幅度提升的一年,也是公司内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一年。一年来,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战下,公司全体员工紧紧围绕年初董事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产品订货、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教育培训、节能降耗和6S管理为工作重点,超额完成了年初董事会决议确定的各项经营指标,将公司跳跃式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推向了一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值得肯定的成绩主要有:

1、生产经营成绩斐然。

20年完成总销售额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20年生产总量和经营规模呈现出高速递增的运营态势,公司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1111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产品订货业绩突出。

20年,公司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了主攻方向和营销策略,将新能源市场做为主攻方向,完善了经销信息网络体系。全年完成产品订货3.5亿元,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有这样的成绩,确是与大家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3、产品研发成效显著。

公司为了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年成立了新产品专项研发小组,对空压机配套设备备件进行了设计、制造。其中电车控制器、无油机、永磁电机、离心机等等,已有多项通过权威部门立项及成果鉴定,并申请专利。它们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们1111公司的研发能力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4、技术创新成绩突显。

20年,公司的各类技术改进明显,具有代表性的有:一是针对乳化问题的生产制造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践,最终掌握并克服了相应的技术难题;二是电机的研发生产,优化了公司的产品结构,扩大了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公司的发展鼓足了后劲。

5、人才引进初具规模。

公司20年持续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及实训生上百名。近两年累计引进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二,使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向着年轻化、知识化和高学历的层次迈进,保证了公司高速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6、教育培训新颖扎实。

20年,公司围绕“为需所学、为用所学”的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如:组织公司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去市东开发区众多企业参观学习、召开经验交流会、针对性的对大专生进行培训等。

7、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20年,公司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因返修、返工等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等,特制定了《质量奖惩办法》。在对每个车间每道工序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监督把关,使我们产品的质量较之前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8、设备管理、定置管理和安全文明生产稳步推进。

20年在重新完善设备管理、定置管理和安全文明生产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设备管理和6S管理,使公司的基础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20年公司各项工作成绩凸显,有许多好经验和好做法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比如:公司班组建设稳步推进,员工收入不断增长,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突出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广大员工的辛勤努力,都包含了大家的心血与汗水。在这里,我再次向公司每一位员工表示真挚的感谢!

20年,虽然我们超额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但是我们有些方面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在看到成绩和荣誉的同时,更要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失,才能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之路。

客观的讲,公司在长远发展方面,目前还只是一个具有一定实力和一定规模的企业,离我们追求卓越品质的企业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横向来看,按经济指标,公司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利润在同行业中尚处于中下游水平;按装备资源、技术工艺手段,虽然目前部分装备瓶颈有所改善,但设备、技术条件仍然偏下,特别是在研发设计方面与各先进公司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不容忽视。

1、产品质量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如产品返厂、装配缺件等小小的问题,造成我们公司既增加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又损失了公司形象。

充分反映出公司员工产品质量意识淡薄,专业水平不高,以及质量目标管理停留在纸面上,质量检验追溯性、真实性、完整性存在较大缺失。

2、节能降耗和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定置管理较为落后。

全年累计发生工伤事故多起,生产车间时常出现长明灯、物品乱拿乱放等现象,主要是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不强,中高层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到位,不能妥善解决各类大小问题,或不具备处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3、设备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一些设备维修周期较长,各类小设备经常停产维修,给生产制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除了设备的正常损耗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人员使用不当造成的,不会操作、违章操作。

4、易犯各类低级错误。

如产品设计元件选择错误、工艺尺寸标错、装配缺件、标识不全或者贴倒了等等,反映出员工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存在应付差事的思想。

5、生产流程不通畅,产品生产中的上下工序之间的衔接不紧密,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够,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

6、员工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青年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与当前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凡此种种,都说明我们在管理、员工品质提升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失和不足。为此,我们要正视困难、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使公司更有生机活力,才能更加成熟强盛。

二、经营形势分析

1、国内装备制造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年均增长速度为17.6%左右。但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等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且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近几年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甚至出现亏损、减产、裁员现象,但部分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多晶硅行业和核电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又属于新能源领域,发展前景看好,但又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2、公司发展中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因素

① 部分原材料和外协工件的降价,有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②20、20年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③ 20年,公司投资购置、新建了一批生产设备,已全部投入运行,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④ 引进了大量的人才,他们在技术、管理、生产岗位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⑤ 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能力突显,各项管理日益规范化。

(2)劣势因素

①生产场地狭小,公司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限制;

② 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减小以及部分企业转型等,将会导致产品订货形势严峻,甚至现有订单有遭遇暂缓、撤单的风险。③由于总量膨胀式的扩张,公司的资金链紧张、货款回收难度增大,资产负债率较高。

④ 部分设备陈旧,使用年限过长,装备能力尚需加强。

⑤公司基础管理薄弱,管理工作粗放等。

根据以上的经营形势分析,结合公司的发展现状,我们提出用3-5年的时间来实现从根本上提升品质的构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把持续改进、求真务实的思路贯穿于公司的整体工作之中。

20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并存,因此,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逐步拓展市场,加快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优化再造生产流程,加大投资力度,实现经济总量与经营规模平稳较快发展。

三、20年工作思路、奋斗目标与工作重点

20年,公司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努力实现经营总量平稳较快发展。

整体规划,就是要求我们高瞻远瞩,从全局、大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来规划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构建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宏伟蓝图。在未来的3-5年内,我们要完成公司品质的提升,以一流的资源、一流的员工、一流的管理来实现一流的产品和卓越的品质,着力打造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中流砥柱。

分步实施,就是将公司的整体规划进行分割成若干个步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将各项计划付诸实施,最终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重点突破,就是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项调研论证,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组织相关人员攻关解决。

循序渐进,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既定的目标,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求真务实,持续改进,用自己突出的工作业绩来实现公司品质的提升。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20年公司的奋斗目标是:

销售突破7亿元!

依据上述奋斗目标,20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开拓市场,创造一流营销业绩。

20年订货形势比较严峻,因此我们要更加努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耐力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市场资源支持和产业支撑。一是要巩固已有的合作关系;二是要做好回访和售后服务工作,建立长久合作机制,为经销的长远战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要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和主攻方向,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之路,主动出击,抢占先机,努力开拓新市场,不断向生产制造高端方向发展和延伸,为公司不断取得一流的经营业绩创造有利的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

2、调整组织架构,优化再造工作流程。

一是重新设立以计划引领为中枢的组织架构。二是针对各单位、各车间工作流程不规范、物品错拿乱放、遇事相互推诿、生产效率不高的现象,我们要以“简洁”为原则,以“形成完整密闭的回路”为指导思想,以“重点工作”为对象,重新界定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修改重申工作流程。三是以工作流程为依据,严格执行考核办法。这样做,一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二是为了使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尽快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块式生产道路。

3、强化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教育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坚持培训,不断地创新培训方式,才能跟上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多渠道、多形式的储备各类专业技术力量和管理人才。20年重点培训工作:一是要对全体员工在年内集中培训一次,每周一期,培训内容包括员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着重解决员工最基础的应知应会问题;二是要提高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的专业操作技能;三是对管理层进行提高执行力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抓好新生后备力量的培养。

4、大力宣传引导,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和6S管理。

节能降耗和6S现场管理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很大的开展空间。所以,20年,我们仍然要继续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各单位要制定详实的整改项目和实施措施,持久有效的将节能降耗和6S现场管理工作开展下去,全面提升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

5、持续改进创新是1111公司的动力之源。

在20年,我们首先要不断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辩证唯物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我们要不断的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新型能源、绿色能源需要的新设备,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争取在20年新产品和新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再次,通过管理创新走一条可持续、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节能环保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6、弘扬“1111”精神,打造特色企业文化。1111公司的发展与“不断持续改进创新”的企业精神息息相关。20年,一是我们要用企业文化激活生产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打造强势企业文化;二是要利用培训、宣传等方法,积极倡导文化管理理念,坚持开展养成教育,提高员工职业素养;三是广泛开展技术能力竞赛,通过总结推广各类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树新风、立标兵,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引导员工奋发努力、多做贡献;四是组织各类小型娱乐活动,活跃员工生活,陶冶员工情操,使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同志们:

昨日的成功带来今日的欣喜,今日的努力昭示明日的辉煌。20年,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放大已有优势、凸显潜在优势、营造不具备的优势。让我们团结一心,加倍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1111公司实现装备制造业中流砥柱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董事长发言讲话4尊敬的公司董事会:

年是公司成立后开局的重要一年,经过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积极开拓,并一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科学化民主化市场化的运作,采取了精心革新,细致调整,转机建制等一系列得力的举措,赢得了新公司开门红,顺利进行了新旧交接平稳过渡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新公司按照全新体制下运行的开局关键之年,我有幸亲历并承蒙董事会的信任,作为公司的董事长,现就一年来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及时调整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新体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1、树立好“角色”意识,当好上级“配角”、演好公司“主角”。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严格按照董事会的授权与经营管理范围,带领员工队伍围绕总公司下达的年度工作计划指标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规章为支撑,积极谋划公司的营销策略与发展蓝图,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与奖惩机制,并想方设法地开动脑筋,锐意进取,拓展市场,完善服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工作,并积极向董事会报告与负责。

2、加强自身建设,贯彻“以德治企”的人本管理理念。

做好人,才能做好做强企业。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一面旗帜,起着领头羊的指引作用。一年来,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严要求自己,坚持以企业“经理人”向出资人负责任的积极态度,矢志不渝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努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用积极、健康、饱满的热情与工作态度来引领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对公司一起事务我们坚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平常讲人格,以此树立公平、公正,平等的管理氛围,让一切有用人为公司所用,为公司奋斗。

二、以人为本,身体力行,致力培育团结、和谐、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工作团队

1、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着力提高员工素质。

“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管理和发展水平。按照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单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培训方式,使在岗位人员经过培训人人持证上岗,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员工愿学乐学好学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企业整体文化水平与业务素质得到全面的快速的提升,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坚持“以德为之,以情动之,以行导之”的管理原则,不断提升自身及班子的标竿作用。

在企业中,我们积极寻求建立科学的人际工作关系和处事方法,要求管理层在对待员工时,要用“德”立身,用“情”沟通,用“行”示范,让员工们时时处处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从而有效及时地化解工作出现的矛盾与隔阂,并积极培育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纯洁员工队伍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合力地完成公司的计划与任务。

三、务实创新,科学规划,着力构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新机制

1、按照“简捷、高效、适用”的原则,科学设置管理层次和职能,完善逐级责任管理建制,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强化的部门职能作用。

2、采取用多种方式,重视人才,发挥能人作用。

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部门岗位(职务)职数,对每一个岗位(职务)都制定了相应的岗位条件、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基本完善了部门负责人、职工在新体制下的“双向选择”聘(任)用机制,月度、年终考核,优胜劣汰。

3、完善考核办法及薪酬制度。

根据全年的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人人细化,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方案,按照技术含量、劳逸程度、责任大小、工作贡献等系数指标适当地拉开岗位(职务)分配差距,绩效工资细化考核到每一个岗位。同时强化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奖勤罚懒,激发企业内在活力,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整合企业各项工作,做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1、加速企业标准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加强供气区域管理,调整发展思路,

3、围绕董事会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改进工作作风,全司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创新实干、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理顺企业外部关系,努力营造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

2、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企业工作需要。

3、科学、合理、完善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总之,一年来,总结过去,经全体员工的辛勤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成绩是可喜的。展望未来,在其位谋其政,我当尽心尽职,勤勉工作,为公司下一年度的宏伟发展,早谋划早打算早运筹。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加强各项工作的学习,与董事会成员一起,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们积极深化企业改革,以促进公司健康长远的发展。

董事长发言讲话5各位同仁:

猪年即将过去,猪年正大踏步向我们奔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畅谈成绩,总结经验,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快马加鞭,马到成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代表公司向全体员工在这一年里付出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致以深深的谢意,并通过你们,向一直在背后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家人、亲属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过去的一年,我们有成绩也有不足,有欢乐也有苦恼,但是成绩是主要的,让我们发扬成绩,纠正不足,保持欢乐,丢掉苦恼,满怀信心的迈入新的一年。其他的刚才何经理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重复。我主要强调一下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

首先是凭诚信立足。

人无信不立,诚信方能达天下。对企业外部来说,诚信是立足市场的基石,是品牌,是信誉,更是竞争力;对企业内部来说,诚实是道德之基;守信是和谐之源。为此,我们对外要处处树立和维护公司的诚信形象,办事要实实在在,说话一言九鼎。(但也不是啥都能说,商业机密、内部隐私千万不能说。)而对内我们的员工必须诚实守信,树立好的品德。我们公司绝大多数人都有好的品格。他们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不因小事而毁誉,不因私利而废公。比如:????。我们公司需要这样的人,欢迎这样的人,我们要造就更多的这样的人!能力固然重要,人品同样不可或缺。诚实守信的人总是能赢得人缘和信任。有了诚信做航标,你的人生之舟就能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靠质量树名

社会上很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无一不是靠质量而取得成功的。“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千古不变的商海准则。质量是建造出来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是高品质的团队建造出来的。建设高品质团队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一项从领导到基层、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作,而高素质的员工,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

从前有一父子俩,各背着一袋大米在沙路上行走,父亲因年迈被路边的石子磕绊了一下摔倒,大米淌在了沙路上,儿子急忙将带沙子的大米装进口袋,回到家后,儿媳把大米里的沙子捡了一遍,大米下锅了,儿媳把第一碗米饭盛给父亲,父亲吃了第一口就吃出沙子,父亲很不满意,让儿子又重新捡了一遍沙子,下锅后仍然吃出了沙子。无奈,父亲亲自捡了一遍沙子,结果还是同样吃出了沙子。从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如果品质出了问题,你就是费再大的劲,也不能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从而说明了质量事前控制的重要性。

靠质量树名,就是用优秀的品质,让业主满意,替我们传名,我们才能承接更多的工程,才能赚到钱。你的工资不是会计发的,不是总经理发的,也不是董事长发的,是谁发的呢?是业主、是建设方!我们只有建造出优质精品工程,把企业品牌闯出来,把企业形象树起来,才能有活干、有钱挣。

凭科技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企业只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在企业中实科技施创新的手段,企业才会不断产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展现新的面貌。

有人说科技创新是技术人员的事,与我无关。这你就错了,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要求大家都要具有科技创新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一切工作,实行科学管理、经营创新、技术革新等,这样我们企业的发展才能获得永恒的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靠人才致胜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有一位企业家列出了企业人才致胜的四大机制,即赛马机制、梯队机制、舞台机制和分享机制。

赛马机制就是说我们的用人机制要改相马为赛马,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够让人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因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结果。

第二个是梯队机制。我们经常讲人才缺乏、一将难求,就想招一个人过来,但招来的人或者不管用,或者是用处很大,但是他一旦离开,就是企业的危机。企业里不能只依靠某一个人,德鲁克说,如果一个企业离开了某一个人不行的化,就是说一个企业不能离开某一个人的话,则无论如何都是管理者管理的失败。反之,企业如果建立起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这个企业就能够形成稳定,人才也会不断涌现,企业就不会出问题。

第三是舞台机制。筑巢才能引凤,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平台,让每一个优秀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舞台机制实际上是就是授权、放权,让优秀的人才有自己的空间舞台。

最后一个是分享机制。这与我们的经营理念“与员工双赢”是一致的,就是经营成果大家分享。

为社会造福

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是无法生存的。社会要发展,企业的贡献不可或缺。企业要对区域发展献一份力,要热心公益事业,支持环境保护,多提供就业岗位,造福一方百姓,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最终会使社会上更多的人宣传我们、支持我们,从而提高我们公司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发展。

与员工双赢。

企业要发展,靠的是员工。我们是一个团队,团队赢,个人才能赢!只有公司赢利大家才有钱赚,才能够有奖金发,公司发展的好,信誉度高,我们出去一说自己是“玉润人”,才会觉得更自豪!这是其一,另外为了增加大家的收入,充分体现与员工双赢的理念,我们把部分项目拿出来让员工入股,实行单独核算,利润共享,风险公司扛大头。今年是息县中州大道工程,以后还会这样做。总之,我刘金玉一个人赢,不是赢,公司员工都赢,那才是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