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流行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行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行文化论文

第1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整体建设;推广使用

数字资源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信息资源不断更新增加的产物,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数字资源作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信息物资储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体现为易存取性、易检索性、易管理性、易更新性。海南省图书馆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公共省级图书馆,在建馆之初就较为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并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作为本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本文就如何建设好海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这一个课题加以分析、探讨。

一、海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概况

(一)海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现状

海南省图书馆现有数据库15个,年平均访问总量达70万次,可在馆内上检索、下载所需文献,其中部分数字资源还开通了馆外登录使用功能。本馆数字资源从资源功能上可将其分为学术型数据库、经济型数据库、多媒体型数据库、教育考试型数据库、电子图书型数据库等几大类别,其中电子图书型数据库与学术型数据库的读者年访问量为最高。读者可通过馆内的数字阅览室及其它阅览室的检索机免费使用本馆数字资源。

(二)海南省图书馆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1、年购置经费不足

与国内其他省级公共图书馆相比,海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购置经费相对较少,购置数据库数量较少,读者数字资源多样化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本馆数字资源年度采购经费预算中,已购置数据库的年度更新费用占据绝大比例,甚至是占用全部采购经费,而用于新增数据库的采购经费较少,甚至是没有经费预算比例。

2、数字资源使用率不高

与国内知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相比,海南省图书馆建馆时间较晚,读者人数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加上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了解和使用有一定的局限,造成读者对本馆数字资源使用率不高。OCLC于2005年出版的《对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看法,致OCLC成员的报告》结论部分指出:“自从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用户越来越少去图书馆;绝大多数信息用户没有意识到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也没有去使用这些资源”,与此同时,网上信息资源更丰富更便捷,相对本馆的数字资源更具有自身优势,也是造成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3、数字资源宣传力度不足

本馆数字资源对外宣传方式单一,手段不灵活,让社会公众对本馆数字资源的自身独有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另外,数字资源宣传周期过于短暂,未能达到应有社会影响力。

二、海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体建设建议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图书馆事业,使之开始了一场最为重大的变革。100年前基本成型的传统图书馆形态已经面目全非,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新的工作方式与服务方式”。而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媒介形式,也将由传统纸质馆藏文献为主过渡到传统纸质馆藏文献与数字信息文献并驾齐驱的阶段,更甚转变为以数字信息文献为主的媒介形式。为适应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与读者使用图书馆需要,需从海南省图书馆的实际出发,整体规划设计建设自身独具特色的数字资源馆藏,按对内整体建设与对外整体建设两种建设方式,对本馆数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

(一)图书馆数字资源对内建设

对内建设主要是针对图书馆自身数字资源建设的方式,主要包括有对数据库产品的采购与构建本馆特色数据库。数据库产品的采购是本馆数字资源量化建设的主要方式,可快速增加本馆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本馆数字资源建设质变的有效方式,可使本馆数字资源整体质量得到改观。

1、数据库产品的采购

本馆数据库产品的采购需遵循的原则:(1)读者需求至上的原则,满足读者的数字资源需求是本馆数字采购配置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本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立足点;(2)科学规划原则,目前国内有众多数据库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本馆应制定数字资源馆藏发展目标和体系结构标准,科学合理地挑选既能丰富本馆数字资源种类,又不超出本馆财政购置支出能力范围的数据库产品;(3)合理配置原则,在已开通数据库中存在部分数据库的子库重复采购的问题,需对现有的数据库的子库进行重新挑选,合理采购配置,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购置经费。

数据库购置的方式,目前数据库提供远程访问与镜像访问、个人用户访问等使用方式,其价格相差较大,为了更好的建立建全本馆外购数据库资源种类,可针对数据库产品分别采用不同购置方式,一些价格较高而利用率不高的数据库及外文文献数据库可采用个人用户访问方式予以采购,并通过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为读者提供库内数字文献;一些价格不高而利用率较高的数据库,则可通过采购远程访问与镜像访问两种方式相互补充;一些价格不高而体系严密的数据库,则可通过购置镜像访问方式。

2、特色数据库的构建

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特色馆藏之一,省内各家图书馆建立特色数据库的数量不多,为充分发挥省馆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联合其它省内图书馆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与数据库公司进行多种方式联合建库,

(二)图书馆数字资源对外建设

互联网信息资源规模日趋增大,图书馆在保持信息同步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为此需通过与外部合作建设数字资源。主要包括联合采购与信息资源导航建设两个方面。联合采购可以避免采购经费不足与数字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通过联合采购,资源共享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文献资源;信息资源导航建设,主要是通过图书馆馆员利用互联网上权威信息,构建网上信息分类整理与导航。

三、海南省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推广使用

(一)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途径

利用互联网及多种媒介宣传报道本馆数字资源,并在一定的周期有计划的强化宣传频率,提升本馆数字资源的知名度,并在图书馆首页内添加各数据库的简介和使用指南,方便读者使用。

(二)提高读者数字资源检索技能

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数据库检索技能培训班及各种数据库的检索讲座,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各个数据库的功能与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读者使用数据库的能力。

(三)定期举办检索技能大赛

与省内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赞助商或者与数据库公司合作,定期举办本馆检索技能大赛,这样不仅提高本馆数据库的知名度,也有利于读者更好的使用本馆数字资源。

(四)主动提供数字资源信息服务

图书馆馆员要转变传统信息咨询服务方式,由被动提供数字资源信息服务转变为主动出击,主动创新提供多种数字资源信息服务,抢占数字资源信息服务高地,使更多读者接受图书馆专业数字资源的服务。

第2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 流行音乐;歌手;传播

【中图分类号】 J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227-2

对文艺战线来说,以新的思路推动文艺的繁荣,以贴近群众的方式进一步服务好群众,这是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重要方面,也是包括流行音乐创作在内的所有的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对于从事文化传播工作来说,应用广泛的视角和各种传播方法对我国流行音乐创作、歌手品牌的创立进行宣传。

一、流行音乐的现场表现形式

现场音乐发展到现在为止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所谓的俱乐部文化,Club Culture,在酒吧,现场的这种小型的表演场所,非常典型的北京有一个星光现场。第二种表现音乐的形式就是歌手的巡回演唱会。所谓的巡回演唱会就是这个歌手到处去表演,我们叫做铁打的歌手,流水的地盘。最后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音乐节,我们叫做铁打的地方,流水的艺人。现在有雪山音乐节,北京有朝阳公园音乐节,有摩登天空音乐节等等很多的音乐节,这些都是现场音乐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二、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流行文化的建立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疑与争议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认可与探究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深化与超越的阶段。

(一)质疑与争议

从1979年到80年代中期,大陆的流行歌曲应该是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但是音乐批评与理论研究界没有趁机积极介入,他们与人民音乐研究、北京音乐周报以及中央音乐学报等这样的全国核心的音乐刊物、报纸为平台,就当时的音乐文化的思想意识和音乐实践的新动态展开了一系列的争论,他们质疑与政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就是对新兴流行音乐所持有的观念、态度以及流行音乐性质问题。

(二)认可与探究

第二个阶段是认可与探究的阶段。认可与探究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讨会的举办,1986-1997年这十年当中,全国各地和各文化部门举办了很多有关流行音乐的研讨会,我在这地举了几个代表性的,比如说1986年的通俗音乐理论研讨会、1987年11月河南郑州全国通俗音乐研讨会等等,这些音乐会的举办反映出理论批评与研究从第一个阶段,民间自发性的研讨上升到一个有组织的研讨,他们广泛地就过去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成败、得失、流行音乐所面临的局势问题进行讨论,对流行音乐的发展是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三)深化与超越

第三个阶段是深化与超越的阶段。深化与超越体现在专注专题性的研究非常的丰富,他们主要有史料的梳理。比如刚才付林老师的中国流行音乐20年,还有金兆钧老师的光天化日之下的流行,这些书籍都给我们研究者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史料资源。还有实践理论的研究,主要是歌词、歌曲的创作,还有演唱的方法等研究。这个阶段的特点可以说它比前面两个阶段来说,它的音乐批评与理论探讨不再只是现象的附属或者回应,而是更多的独立性,而且更加理性,广度和深度都在拓展,并且与其他学科广泛地接触。研究人员也相对的丰富起来,体系性的研究在开始逐步形成。

三、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一)我国流行音乐的传播形式变迁

传播的本质,就是一种复制。复制的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形态,经过技术手段,产生出一种新的、和原来艺术形态相同的形态。

过去,流行音乐的传播靠电视、广播、图书、唱片或者是盗版唱片等。但是,今天的音乐作品经过了数字化的技术处理,已经充满于全国的英特网管道之中,音乐网民的音乐复制已经形成了传统的音乐复制不可能具备的一些特质。这就是复制的海量性、自主性、多重性、和廉价性。相对于广播、报纸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目前对流行的定义是新媒体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条件下,对于流行音乐及其文化传播有三方面的改变:

第一,传播载体的改变。音乐需要载体进行传播,而新媒体给流行音乐带来最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过去传播音乐的载体,在口口相传的年代,空气是音乐进行传播的介质。后来的唱片、盒带、音乐录音带等都是音乐传播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的重要的媒介。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终端成为最具代表的载体。

第二,传播主体的改变。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创作的歌曲上传到互联网上供人下载,或用手机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发给别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自己的歌曲,每个人都是音乐家。近年来迅速走红的一批《那一夜》、《单车恋人》、《香水有毒》、《老鼠爱大米》等。

第三、传播效果的改变。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传播形式是一点对多点,广播对听众,电视对观众,音乐生产商对音乐购买者,使得音乐产品的生产缺乏针对性。而在新媒体时代,没有丰厚的宣传资源的独立音乐像获得了新生一样,在新媒体的点击下迅速地蔓延开来。同时,音乐用户对音乐的各种意见也可以反馈到网络上,促进歌手改进自己的作品。我们知道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新媒体给了流行音乐一个机会,让音乐更加贴近大众,让潮流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情感需要。同时,对于音乐生产者来说,可以无拘无束。歌手只需让听众挑选检验,对音乐发行者来说,用户互动能够记录下所有用户的全部行为轨迹,可以分析歌手总红的规律,降低音乐投资的成本,使投资收益最大化。

最后,传统的广电媒体面临新媒体的严峻挑战。新媒体的传播手段的便捷性、快速性形成了音乐消费群体的广泛性。新媒体的收费模式增加了音乐生产者的经济收入,新媒体信息的海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菜单。受众接触的音乐不再单一化,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带来了冲击,但并不能彻底取代传统的媒体。所以总体而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流行音乐市场上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由此,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传播学家叫做马谢尔说会出现任何一种全国都逃脱不过的电子传播形式。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过了光纤传输信息的全球性的英特尔网就产生了,英特网覆盖了全球。我们流行音乐的传播也搭上了这条网络信息的高速公路。

(二)流行音乐的传播对大众生活的影响

我国流行音乐在争议中崛起,在探索中前进,涌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还发挥着很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流行音乐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国社会所有宏大和细微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每一个重大的历史阶段,每一次重大的社会事件,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流行音乐的词曲当中。比如2008年,也就是今年,无论是年初的抗击冰冻灾害,还是5・12之后的抗震救灾,以及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中国流行音乐都迅速地在我们耳边唱响,并因其具有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巨大力量因其反映社会现实的公民心态而广为传播。

(三)流行音乐传播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我国流行音乐的传播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流行音乐的创作很多歌曲都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回报社会;幸福生活在这个美好国家以及对家人对朋友的美好生活相联系。我国的流行音乐自身的传播同时,也建立了流行音乐的交流平台,更紧密地将社会生活、大众文化紧紧的联系在一起。30年来,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中,中国的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奉献于社会。特别是今年,无论是年初的抗击冰雪灾害,还是四川的抗震救灾以及刚刚结束的奥运盛典,我们都真切地感到、看到、听到了流行音乐界的积极行动和有力声音。因此,展望中国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我们音乐人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理念投入到音乐创作中,谱写出更多更有特色、更有深度、更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四、结论

流行音乐以及文化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对大众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媒体融合的趋势里,传统媒体获得了建设新媒体平台的空间,从而使得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成为可能。所以,我们要在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同时,利用新媒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文化观念的价值体系。在音乐作品当中,融铸于人民,与大众共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弘扬共同的理想,培育和谐的精神,畅想时代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付林著.歌星成功之路[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 .

[2]金兆均.光天化日之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2.

[3]余明阳,梁锦瑞.名牌:在传播中诞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翟群,应妮,任姗姗.演出、推广、交流一个也不能少[J].中国演出,2010,(10).

第3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肝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患者;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肝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8.51±7.47)岁;循证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58.84±7.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和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介绍有关恶性肿瘤疾病的相关知识,按照医嘱给予用药指导,做好肝肾功能以及胃肠道的预防措施以及并发症的护理,按照常规的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循证组行循证护理。首先,成立循证小组。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医生、影像技术人员以及临床药师等构成循证护理小组;②提出循证问题。小组成员需要根据临床的工作经验,准确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以及不良的心理情绪,进行总结和分析,将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以及难以解决的护理问题筛选出来;③提出护理方法。通过网络技术和设备进行数据库的检索,并且由小组成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症状,对于所检索的护理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进行实施,具体的护理方法包括:①心理护理。利用语言以及肢体等方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到文艺活动当中,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②饮食护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确保饮食的清淡和营养,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食用适当的蛋白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进而确保维生素的充足。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对照组和循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

循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16.67%),显著高于对照组17例(35.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45例(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37例(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2,P=0.021<0.05)。

第4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reasons of frequent fluctuations and collapse of the vulcanizing machine vacuum system, and proposes various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ason, and selects the best organizing implementation, ultimately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vulcanizing machine vacuum system in vulcanizing process and greatly protect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stability of product quality.

关键词:硫化机;抽真空系统;硫化工序

Key words: vulcanizing machine;vacuum system;vulcaniz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H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62-02

0引言

在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工艺中,硫化工序中硫化机应用的抽真空系统是保证生产安全及生产效率的非常重要的热工系统。相对于轮胎硫化工序所采用的饱和蒸汽、过热水等其它热工介质表压动辄1.5MPa,2.65MPa的工艺要求值来说,抽真空系统-0.02MPa的工艺要求值单从其数值上来说,就是一个很微弱的压力的等级,因此由抽真空动力系统故障、抽真空管路系统中的执行元器件的损坏、卡阻、泄漏及人为因素的不合理干预等极易造成的抽真空系统的真空度的波动,严重时产生正压,从而影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严重的甚至造成废次品及胶囊爆炸。本文分析了全钢轮胎生产线硫化机抽真空系统故障频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在几乎不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情况下的改善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极大的提高了轮胎硫化机抽真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停机时间、能源消耗,减少了由此造成的废次品。

1轮胎硫化机抽真空系统

全钢生产线硫化工序抽真空系统的配置通过三台水环式真空泵(型号:SK-30A,极限真空:8×10**3Pa;转速:740rpm;最大气量:30m**3/min;功率:55KW),采取两用一备的方式投入用行,三台泵交替备用。为生产现场约110台双模轮胎定型硫化机提供完成硫化过程清空定型胶囊内介质的负压。按生产满负荷投用120台硫化机核算,日产约5500条轮胎,由公司公用工程管理部门核算两台真空泵运转状况良好的能够满足日产5000条轮胎的生产负荷。核算方程式为:

计算总抽气量Q

Q=Q1+Q2+Q3

Q:总抽气量,kg/h

Q1:真空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量,kg/h

Q2:真空系统的放气量,kg/h

Q3:真空系统总泄漏量,kg/h

计算Se:

Se=QR(273+Ts)/PsM

R:通用气体常数 R=8.31kJ/(kmol*K)

Ts:抽出气体的温度,℃

Ps:真空系统的工作压力,kPa,G

M:抽出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Se:真空系统的抽气速率,m3/h

因现场所用硫化机全部为双模硫化机,且锅口65英寸硫化机占绝对多数,则平均每分钟的使用抽真空的机台有:5000/24/60=3.47台,考虑到其它因素,按每分钟4台计算。每台机两个定型胶囊,每个容积约0.2m3,介质为蒸气,则4台机总容积为4×2×0.2=1.6 m3,按2m3估算,因真空度为粗真空,忽略真空系统的放气量,真空系统总泄漏量按负荷的10%估算。现场实际硫化机实际运行中,硫化步序运行至泄压过程时抽真空抽真空启用时胶囊内蒸汽实际压力平均为0.08MPa即8×10**4Pa,抽出气体的温度按120℃估算,要求由此压力抽为0.02MPa以下的时间为60s,由此核算出Se≈50 m3/min,根据抽气速率和真空度要求,通常确定真空系统时要求真空泵的抽气速率S满足:S>(20%-30%)Se,故两用一备只能基本满足生产过程需求。

2抽真空系统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但生产实际过程却并非如此,根据长期对生产过程监控统计发现,当日产量超过3500条轮胎后抽真空系统真空度低,抽真空时间明显延长,甚至呈现正压的次数明显增多,最严重时甚至造成生产过程中断数小时,严重影响生产过过程的连续性。2009年年初随着产量从日产3000条逐步升至日产4500条以上,此方面故障逐渐增多,我们以3个月统计数据为例(见表1)。

由表1统计数据,核算出因抽真空系统故障可造成月平均欠产超过1000条轮胎,对部分正在出灶生产机台可能造成废次品,同时造成人员、能源等成本因素的巨大浪费。为此我们从装备系统能力、个体机台差异、生产现场机台故障、操作人员管理、等因素做了细致分析,从中找出造成此故障增多的主要因素,对策解决。

装备系统能力方面,前面已经介绍经过核算只能基本满足生产负荷,且真空系统装备方面的改善投入投资大,耗时长,并且工厂根据市场行情波动实时进行生产计划增减调整,经济可行性较差,还待后续逐步解决,因此我们转而从生产现场管理及机台改善方面着手解决。

生产现场方面存在的问题:①生产现场机台差异相对于动力及热工介质动辄2.2MPa、2.65MPa的标准压力来,抽真空工艺标准压力-0.02MPa表压值量值太小,管道阀门有些许泄漏都会急剧增大抽真空系统负荷。②因一些机台处管道末端或机台差异,导致硫化结束后胶囊内介质无法无法按要求时间抽为安全启模压力,操作工手动操作延长抽真空后未及时复位,造成下一硫化周期开始后,热工介质直接进入抽真空系统,造成整个抽真空系统瓦解甚至呈现正压。③当开产机台数量大,硫化开锅时间又相对集中时,抽真空系统可能会暂时超负荷,造成真空度低,无法法满足抽速要求的问题。④硫化机气路存在微漏问题,造成在正硫化过程中抽睁空切断阀不能完全封闭,导致实际增加抽真空系统负荷的问题。

按故障类型及其所占的比例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

①防止抽真空电磁阀未复位造成的热工介质直接进入抽真空系统。

②防止机械阀故障造成的热工介质直接进入抽真空系统。

③及时发现,减少抽真空系统故障持续时间。

④更换品质优良的切断阀

最终确定对策方案:

①在抽真空切断阀气路上增加一控制电磁阀,设定防护控制功能,主动防止手动拨电磁阀的操作事件的生切以及械阀串风及抽真空电磁阀未复位产生的控制风压,杜绝由此产生的抽真空系统问题。②增加抽真空串压的检测装置,准确检测切断阀状况,安装报警装置,一旦发生切断阀串压能准确报警及时发现,降低串压持续时间长对抽真空系统产生的影响。③拓展报警面,不合模、运行中故障等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故障进行报警,减少机台故障造成废次品。

在PLC中设定抽真空总控电磁阀只能在需要时打开,阻断非正常控制气源,同时在正硫化过程中及于质量密切相关的合模过程中设定串压及故障报警。

实现的报警功能如下:自动合模硫化过程中在二次定型结束后自动合模过程超过40s未进入硫化步序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未合模到位会自动报警,主机手动等人为操作时,报警自动解除。在合模后的硫化步序过程中,若步序开始40s后,蒸汽步序中蒸汽压力低于1.2MPa,一次水步序中一次水压力低于1.8MPa,二次水步序中二次水压力低于允许下限0.1MPa时会自动报警,在报警状态下,报警因素解除或置手动状态后,电笛及频闪灯警报停止。

3结束语

改造工作完成后,杜绝了电磁阀不复位和机械阀串风导致的抽真空系统故障,抽真空系统故障大幅下降,平均每月此部分故障在1小时以内,并且出现故障及时发现报警,在抽真空系统能力未增加、产量稳定在4500条轮胎的情况下使抽真空系统稳定运行,有力保证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及长周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SK系列水环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说明.

[2]双模定型硫化机使用说明书及热工原理图册.

第5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思想对文化产业和音乐产业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无可争议的,政治经济框架对于分析流行音乐业务的逻辑和动态及其复制的全球所有权和控制模式是不可或缺的。资本驱动的逻辑首先显示在巩固民族音乐市场上,通过战后美国的横向和纵向一体化战略,到了70年代中期已经国际化。2000年以后各大公司已经将生产和消费与流行音乐进行对接。但这远远不够。文化商品消费的波动和不可预知性,如音乐CD或专辑下载,必须采用各种生产策略,试图塑造和控制消费环境。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价值在于它试图表明生产制度如何产生消费并塑造它。这意味着他们还将消费者的账户作为该控制系统的支持。但音乐消费者的文化中介,人们实际购买的品位的选择和变化在文化生产方面已经非常大的转变。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认为,生产完全控制了音乐类型、消费者的品味以及产品被聆听的方式。因此,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已经完全商品化了。这个过程是成熟的资本主义将文化商品化的战略的一部分,从而通过将文化生产与制度的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休闲与工作。结果是,流行音乐变得越来越标准化,一个产品和下一个产品之间只有微小的变化。阿多诺在这里强调非常可预测的音乐类型的微小变化可以确保核心标准化,同时满足在音乐消费者中寻求新奇的欲望。

阿多诺甚至认为流行音乐的形式是预先消化的,他们对消费者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就是产品生产的消费者的可预测性。他们也会对消费者进行不注意的倾听,这样的结果是一个可预测的核心的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变化。因此,阿多诺认为听众被婴儿化,即品位降低到儿童的水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严肃的音乐几乎没有机会。这种观点认为,音乐不仅完全商品化,而且还成为社会控制、舒缓和安抚普通听众的人。所有这些都表明生产能够控制消费,品位的模式将由音乐事业决定。但是,数据也表明青少年流行市场非常不稳定,远远超过了命中率。这表明,流行音乐的制作与消费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而音乐商品化却使得广泛定义的音乐消费类型的发展不可能将消费完全整合到首选的生产设计中。

二、文化生产:从过滤到文化中介

虽然将音乐作为主导结构的重点放在生产上是非常有道理的,但音乐业界对于唱片公司等组织的分析显示,这些组织允许对可变、复杂的文化制作进行描述,在消费时甚至可以有争议。這种模式的文化生产集中于了解音乐中的象征性物品如何在特定的商业和制度环境中产生,这些环境会影响到受欢迎度和可销售的趋势,文化组织(如唱片公司)将根据消费趋势和风格来解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它演示了音乐及其商业交换的象征价值往往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发生在组织中,成功取决于他们能够控制业务的程度并将音乐作为商品而不是消费者的口味。实际上,音乐风格的模式和趋势不仅仅是消费者需求的结果,更多的是生产者决策的结果,有时候能够成功地与观众和其他因素连接。这种观点表明,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相当的距离,生产者在面对不可预测性的情况下,通过开发其控制音乐市场(水平和垂直整合,过度生产,差异选择和推广)的实践来面对音乐消费者的不可预测性。产品输出的边界是媒体,它可以选择性地覆盖新的风格和标题。由于唱片公司依靠广播电视引进新艺人和创造新纪录,所以宣传活动的目标受众是媒体守门人或消费者,例如DJ,唱片评论家和作品编辑。媒体构成了文化产业的制度性子系统,因为这个战略检查点阻止或促进了时尚潮流。这是因为消费者的意识的存在和可用性取决于报纸和杂志的特色故事、评论栏和广播电台的播放。唱片公司对这些媒体看门人的反馈非常敏感。

第6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流行文化;高校学生管理;个性化;开架式引导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3

高校学生管理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来丰富高校校园生活,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加以正确指导,对学生起到指导、教育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信念及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信息化环境下,流行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深入人心的感染力、追求时尚、具有很强的亲民效应以及审美的多元化等优势包容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流行文化在高校校园中主要包括网络文化、QQ文化、博客文化、论坛文化、手机上网等方面。作为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可以以流行文化为突破口,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流行文化,以学生的思维来思考流行文化,用学生的语言来转变理念,亲其身而近其道,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可以在和谐的交流氛围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应用流行文化,学会欣赏学生不愿受陈规束缚,追求新奇,乐于创造的可贵一面,而不应一味地扼杀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困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摄取、品格的陶冶、个性的发展。随着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与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

(一)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以封闭式管理为主,以各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如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学分管理制度、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体现学校管理者的权威,在新时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高校以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和各项奖惩细则来规范学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以德育理论教育为主,而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出现新变化,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忽视学生心理教育、个性发展需要,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不足。再次,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只停留在授受环节,学生被迫接受各种理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同时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尚未将学生就业居于重要位置,随着当今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最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交流[1],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缺乏了解。

(二)流行文化的冲击

流行文化以其独特的亲民效应和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流行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流行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广为流传,主要包括校园网络文化、QQ文化、博客文化、腾讯校友、高校论坛贴吧、手机3G上网等。这些流行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流行元素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不断发展[2],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巨大影响。流行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大学生的现代观念,加快了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并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3],同时大学生作为流行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创造者,追求流行文化时尚,这使得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信念及道德观念等方面,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想做好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工作,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教育引导的实际效果。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优秀流行文化的必要性

(一)流行文化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隐性资源,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

流行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结合能更好地使学生接受教育。高校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流行文化元素,不断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更能够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流行文化可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修养,有利于校园文明建设。大学生可以从流行文化中及时得到各种知识、信息,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能力。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要求,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不断与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有机联系[5],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流行文化作为社会生活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可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隐性资源,将优秀流行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让学生接触和合理吸收优秀流行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视野和思维的拓展,同时还起到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实现高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

(二)流行文化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流行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可以作为师生们交流感情、表情达意的桥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优秀流行文化有助于在接触中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优秀的流行文化应视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同学生建立良好交流的契机,架起互信之桥。面对流行文化向校园文化的渗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对流行文化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流行文化中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有融人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学生也才可能更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导。

(三)流行文化是高校学生个性化展示的平台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将流行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中,选择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育管理方法,在教育管理中给学生提供发展和创造思维空间,使其个性化得以充分的发挥,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流行文化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学生们的表达提供了个性化的平台。

三、流行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举措

(一)高校学生管理者应亲其身而近其道,正确引导流行文化,建立健全校园文化信息导向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者对流行文化应持宽容态度,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评判和鉴别能力,使他们在运用流行文化时能够去粗取精。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有效地引导流行文化就需要对流行文化的熟悉、了解和研究,能够用学术眼光来看待流行文化[6]。首先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要用心随时关注当代流行文化的变化,选择一些健康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并加以巧妙利用、取其精华、在雅处升华,使高校校园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引领学生传承优秀文化,重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其次,高校学生管理者通过摸准流行文化的脉搏,对学生需要的分析,找准其中的闪亮点,找准优秀流行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结合点,扣紧有益于学生心智成长,活跃他们思维,训练表达能力,教会学生正确地应用价值观、人生观。再次,从教育层面上,借助课堂和校园媒介等教育平台正确引导大学生流行文化,将大学生流行文化正确引导融合到校园文化中,发挥其积极影响并使其成为丰富校园文化主旋律之一,将大学生的流行文化心理走向引入正规的发展渠道;最后,借助网络技术对流行文化中不健康的项目进行屏蔽及严格审查,规避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时不断提升大学生流行文化的责任感[7],将流行文化中大学生参与社会团体活动、组织活动、创建活动等进行渗透,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得以正确树立,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及校园文化新空间。

(二)灵活运用流行文化和网络技术,塑造管理特色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

面对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不断渗透与影响,流行文化促进校园文化进入多元化格局,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在流行文化背景下已呈现了众多问题,因此,流行文化促进高校学生教育模式的更新。在流行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快乐型学习,这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学习机制,需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授受为主方式,要求以学生互动型管理模式为主导,逐步转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型模式[8],借助优秀流行文化先进元素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借助网络时代所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学生所掌握的网络技术,运用学生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网络交流活动,如网上论坛、网络教学和网络评价、网上知识竞赛等,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良师益友,进而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将传统价值观慢慢渗透到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网络中感受社会发展程度,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身看法,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需求,并逐步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塑造管理特色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

(三)探寻优秀流行文化元素,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构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

高校校园文化资源丰富,流行文化成为必不可少的特色资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中,应摆脱传统校园文化资源,寻找优秀流行文化元素,将这些典型元素与高校校园主流文化进行整合,用学生多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授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突破口,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有形、无形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全面成长[9]。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学生社团、宣传栏等途径对大学生优秀流行文化进行引导与熏陶,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还应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传统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吸收优秀流行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对校园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起覆盖面广、层次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

(四)引入优秀流行文化,运用开架式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能力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优秀流行文化实现开架式教育是相对于传统高校学生教育理念而言的。在传统以“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高校学生管理中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的发挥,忽略了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开发,扼杀了学生创造力[10]。相反的,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优秀流行文化,尊重高校学生的自,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根据自身的特长采取各自的学习方法,结合优秀流行文化激发高校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个性化教育是旨在提升学生的优良个性的教育。为了尽量开拓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必须给他们发挥个性的余地。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对待。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借助优秀流行文化实现开架式教育,共同奏出高校学生管理个性化深沉激越的旋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11]。我们要重视将优秀流行文化引进高校校园文化,充分认识优秀流行文化引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策略,实行开放式的学生管理模式,让优秀的流行文化给高校学生管理搭建一个展示个性平台。

在新时期流行文化背景下,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个性化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呈现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探寻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与服务并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借助流行文化的有益方面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充分整合校园文化资源,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展示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2003,(5).

[2]张玲玲,傅新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流行文化关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3]王俊.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

[4]彭思雅,李江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5]饶伟芳.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5).

[6]石晓岚,黄淑贞.浅析高校流行文化[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1).

[7]黎哲.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研究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8]顾洪英.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08,(11).

[9]殷托.流行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选择成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

第7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纪录片不是枯燥的填鸭,也不是教条式的灌输,它只是让一个魅力十足的主持人用他迷人的一举一动告诉观众:科学,到底有多美。

这就是英国科普工作的成功之处,也是一个科普纪录片可以拥有几百万狂热观众的原因。它甚至还会让很多上了年纪的女性突然对粒子物理感兴趣,打开电视只是为了听主持人用性感的奥德汉姆口音热情洋溢地讲解她们之前根本不关心的物理问题。或许,这就是我国科普工作应该借鉴的东西。

纪录片的主持人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如果你以为科学家只能许身学术、只会做实验搞科研、只是一些戴着眼镜的糟老头,那么你就错了。考克斯会颠覆你脑海中对科学家形象的任何主观描述。

他曾经是西方世界尽人皆知的摇滚乐队D:Ream的键盘手,乐队的单曲《情况只会越来越好》(Things can only get better)曾荣登英国单曲排行榜第一名,还成为了1997年工党大选的主题曲;他也是BBC纪录片的主持人,曾荣获“年度最佳主持人”的称号。他外形帅气、举止性感,有一大批粉丝,曾在《人物》杂志的“年度百大性感男士”中排名70,只比哈里王子低一名。他坚信情况只会越来越好,他说“科学太重要,必须要流行”。

看科学与流行如何完美结合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里,一个美妙而复杂的世界。我们有广阔的海洋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气,巨大的高山和壮观的风景。如果你觉得所有的这些宏伟景观,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星球上,那么你就错了……”

如果你不看纪录片,你便不会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一个搞物理的科学家。纪录片里的考克斯,是一个完全沉醉在物理世界和自然奥秘中的大男孩。他带着我们上天入地,用诙谐、感性、甚至几乎孩童般天真而陶醉的口吻,向大众展示着宇宙的伟大、物理的美感以及世界的奇妙。他的举手投足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是源于帅气的外表和性感的口音,而是源自一个平凡的人对于宇宙的崇拜好奇和对科学的诚挚热爱。“再没有人能像他那样让人陶醉地、激情四溢和通俗易懂地将宇宙的奥秘呈现在大众面前。”

感性优美的语言配上宏伟壮阔的画面――这样的科普纪录片,实在太美。正如有些观众评价的那样:“他的电视节目,有一种纯真之气,不但养脑,也很养眼。”

曾经的摇滚明星,如今的帅哥教授,流行文化与自然科学的二元性在考克斯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让科学成为流行文化,这是考克斯努力奋斗的目标。“科学太重要了,它必须、也不得不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学术教授,还有艺术界人士来参与流行文化……我们希望科学家可以进入喜剧电视,进入肥皂剧,进入所有流行领域,有各种不同的形象,同时又希望他们都很酷,很聪明。就像《生活大爆炸》一样。”

无论在什么领域,名人效应都不容忽视。而考克斯则用实际行动证明,想把大众领进科学之门,“帅”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引子。如今,他是英国妇孺皆知的“科学化身”。英国喜剧演员维奇・斯通(Vikki Stone)甚至公开在《镜报》上称:“考克斯教授非常性感……我深深地被他吸引。”2013年,曼彻斯特大学宣布其物理系入学成绩大幅度提高,成为英国大学入学要求最高的物理学科,超过剑桥、牛津、帝国理工等著名大学。学校承认,考克斯的光环对此不无帮助。很多报道也称,许多孩子都是因为考克斯的魅力才到曼大学习物理的。

和他当摇滚明星时相比,如今考克斯的粉丝更加狂热,文化程度也更高。在英国,他有成千上万的Twitter粉丝,有专门成立的粉丝网站,甚至在中国,也有很多人对他着迷。他正在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对科学产生兴趣。

“我小时候,对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Eduard Sagan)关于行星的科学片着迷并感到鼓舞,现在我想为下一代做同样的事情……这是我们国家和文明的未来所在,如果我能在其中发挥一点小作用,我就很开心了。”2010年,考克斯以其出色的科普工作,获得了英国的至高荣誉――大英帝国勋章。他与家人一起进入白金汉宫,会见了伊丽莎白女王,并接受了女王赐予的勋章。如今,他依旧在为科学的“流行化”而努力。他说:“如果人们能像享受音乐及其他流行文化一样,享受科学知识与探索知识的乐趣,我们生活的社会将更加美好。”

科学家也有摇滚范儿

考克斯走上物理的道路颇为曲折。小时候的他是个书呆子,学习成绩也并不出众。家人甚至都没有对他的学业抱太大希望。小时候,考克斯喜欢在路边数公交车,然后把它们的号码都记录下来,这种爱好后来被他自嘲为“挺谢尔顿的”。

那时候,他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做梦都想去火星。但这种狂热的梦想,很快就被摇滚乐而取代。15岁的时候,姐姐带他去听了一场DuranDuran的演唱会,于是他开始对摇滚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学起了键盘。他甚至还与同住一条街的朋友们建立了一个摇滚乐队。

16岁时,爱尔兰摇滚乐队Thin Lizzy的成员之一达伦・沃顿(Darren Wharton)搬到了考克斯的家乡奥尔德姆,考克斯激动地给他发去了自己的录音小样。这一举动为他的音乐道路打开了大门。达伦・沃顿后来组建摇滚乐队Dare时,考克斯收到了邀请。

一心沉迷音乐的考克斯决定延缓入学,于是,本应该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的他加入了Dare乐队,在专辑制作人的指导下录起了音乐专辑,并且随同乐队到欧洲各处巡演。他甚至还有机会与巨星吉他手吉米・佩姬(Jimmy Page)同台,在英国著名剧院伦敦汉默史密斯・阿波罗剧院(Hammersmith Apollo)进行演出。17岁的考克斯如同许多80年代的摇滚少年一样,穿着黑夹克,露着不羁的眼神,长发飘飘地出现在舞台和专辑封面上。

摇滚之路并不好走,Dare乐队没有逃脱类似的摇滚乐队解散的命运。因为乐队中几个“热血青年”的打架,Dare最终宣布散伙。失去了乐队的考克斯随后回到了家乡,进入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位。他这才正式进入了物理世界。23岁时,他以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业,被导师们称为“一股新风”。考克斯留在了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的博士学位,而这期间他也没闲着。1993年,他加入了D:Ream乐队继续当键盘手,白天在实验室,晚上则出去演出。

D:Ream乐队比Dare走得更远,发过好几首畅销单曲,也让作为键盘手的考克斯开始小有名气。“实验室的同学觉得能上流行歌曲榜特别酷”,他也因此获得了“摇滚明星物理学家”的称号。然而,乐队为考克斯带来名声与荣耀的同时,也让他远离书本,他开始为学业所困扰。他不得不从头重新学习数学与物理,以赶上学校的课程。后来,D:Ream得到一个全球巡演的机会,即将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进行一年的巡回演出。考克斯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决定:留在大学里完成学业。

最后,D:Ream乐队以解散告终。一年后,考克斯获得了博士学位。

对于考克斯来说,探索宇宙的奥秘比唱流行音乐更激动人心。或者说,没有什么比物理更能吸引他。甚至在入围“年度百大性感男士”的时候他也说,“那确实是件令人激动的事,但我更喜欢讨论飞机,这才让我更激动。”

如今,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粒子物理学教授,至今已发表过600多篇研究论文,科研之余,他还教授一年级物理系的《量子物理与相对论》课程。将美学和深刻奥义、宇宙和平凡的事物相结合是他授课方法的核心。“我的课程是印象派的,我们希望将宇宙的美用情感的信息表达出来,你不能仅仅依靠纪录片来表达这种美,我想呈现给人们一种简洁易记的图像。”

他还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研究强子对撞项目,负责为巨人阿特拉斯和CMS探测器的大型对撞机(LHC)进行升级。对于考克斯来说,CERN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地方。“未来20年的物理学教科书的内容都和这里的研究发现有关。这里大概是世界上唯一能让俄罗斯、伊朗、中国、巴基斯坦、美国和欧洲各国通力合作的地方。”

作为一个科学家,考克斯时刻都很酷。甚至有人说“科学家不应该长成考克斯那样。”人们把他评价为“秀发柔顺、肤质细腻,牙齿好得令人嫉妒”。在考克斯看来,“扮酷和当个科学家并不冲突”。他反感别人把科学家和书呆子划等号。“科学界被老男人统治――我正在努力打破这个偏见,因为它是阻碍人们热爱科学的最大障碍。我的博士课程里,一半的学生是女生。在CERN,有很多充满活力的年轻男女科学家。”

Things can only get better

2010年,考克斯参与制作并主持的五集纪录片《太阳系的奇迹》在BBC上映,大获好评。2011年,四集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上映,获得超过600万的观众。2013年1月,他于BBC放映的新作《生命的奇迹》再次获得成功,第一集便得到超过300万的观众,他的另一个纪录片《直播仰望星空》也获得超过400万的观众。他写的科普书籍《量子宇宙》和《为什么E=mc2》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他恰当地运用简短的语言,并且使用简单的类比来巧妙地呈现复杂的观点。他还令人钦佩地避免了沉闷的叙述,作者对于学科的热爱跃然纸上。”

现在的考克斯非常忙碌,教课、写论文、写书、主持节目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妻子吉雅・米利诺维奇也是个成功的科学主持人,可在家里却得帮他洗袜子。他和吉雅的初次约会是9月11日,“所以我绝不会忘记我们的纪念日。”

考克斯在曼彻斯特大学有一份全职工作,他很享受曼大的生活,“我只需要在秋季学期教课,剩下的半年我可以制作纪录片等用于科学传播的工作,而且这也是我的未来。我可能会在曼大呆到我70岁的时候,我在这里也呆了20多年了。”

他会一直在科普这条路上走下去,直到科学变得更加流行。他认为科普是科学家的工作职责之一,科学家有责任为公众传播科学,因为大部分科学工作都是由纳税人支撑的,纳税人应该有权利知道科学家在做什么。“我一直在寻求着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的平衡,让我可以继续做研究、教书,也可以离开去做科学纪录片。我也一直努力去影响大学,使其他科学家也可以像我这样去做科学传播。”

第8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移居美国后便将重心转向了流行文化批判,教育人们在流行文化面前保持理性思考与文化尊严。他们在流行文化批判方面的开创性努力为教育学者分析媒体文化的内涵与影响提供了第一笔理论遗产。事实也是如此,吉鲁(H.A.Giroux)、凯尔纳、麦克拉伦(P.McLaren)等人八十年代起在教育学界发展媒体文化教育学时,都曾到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寻求理论基础,并将法兰克福学派视为媒体文化教育先驱。如马丁•杰伊(M.Jay)所示,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许多知识创造都是为了分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膜拜”起工业社会新出现的外在“权威”尤其是“法西斯主义”,以及这种膜拜引发的人格与心灵扭曲,进而教导人们在非理性的权威膜拜社会氛围中,保持“康德式的理性自主与尊严”。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美国四十年代崛起的流行文化正是另一种新的“集权主义”形式,它同样可以摧毁人的理性,因此必须发展一种流行文化批判,防止个体被其中隐含的低俗意图吞没,丧失文化上的高贵尊严。[6]言外之意,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其一贯的高贵与低俗、自主与盲从、理性与非理性等两元对立架构,为媒体文化教育预设了合理的价值追求,如果教育学者采纳他们的理论架构,自然会将教师培养成理性自主及高贵文化的捍卫者,激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流行文化的“集权主义”本质。而法兰克福学派恰好还为教育学者及教师分析流行文化的“集权主义”本质及其危害提供了一副理论工具。在著名的《论文化工业》中,霍克海姆和阿多诺联手设计了一套“文化工业”理论,意在批判流行文化的企业化生产体系及其“商业化”属性,揭示其生产低俗的“文化商品”来刺激、支配大众,使大众成为低俗的流行文化消费者,从而获取“利润”。这正是法兰克福学派为教育学者发展媒体文化教育提供的基本理论。虽然“文化工业”或“文化商品”理论并不能全面透视成分复杂的媒体世界,但却有助于教育学者针对“商业化”的媒体文化发展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育力量,从而启发教师深入分析这类媒体文化的生产机制及意图。如果将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流行文化批判著作,如《现代音乐哲学》、《单向度的人》等,引入教师教育领域,教师除了掌握法兰克福学派的流行文化理论外,还可能在教育信仰方面被熏陶成高贵文化与独立人格的捍卫者、塑造者,乃至像法兰克福学派那样坚信,教育、文化或艺术“必须超越大众的流行意识”和“单向度”的“市场取向”。[7]

二、伯明翰学派:教师作为大众与青少年亚文化的同情者

继法兰克福学派之后,伯明翰学派贡献了另一种影响广泛的媒体文化教育模式。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总是坚持“高高在上的态度”,[8]自创始人霍加特(R.Hoggart)起,伯明翰学派就对贵族与精英阶层从文化上歧视大众感到不平。在他们看来,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在于是否来自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例如底层人表达自我的爵士乐,就丝毫不比古典音乐逊色,[9]但大众自身的文化及其内涵在学术及教育界几乎从未得到正视,因此他们试图发展一种以同情、理解为本的大众文化研究,并向中学英语教师推广。伯明翰学派选择这条路径,有其经验基础。即如霍加特,便是成长于二十世纪初期和谐安详的英国工人社区。在其中,朴实的工人群体创造了健康、道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经验基础,促使霍加特后来决心将工人生活与文化引入历来被精英文化垄断的课堂里,其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教师认识工人阶层创造的诸多美好、有意义的大众文化。然而,这种工人文化其实仅存在于美好的童年记忆中,以之为基础的教育常常只是在培养一种文化怀旧感。连霍加特本人都忧伤地意识到,现实中的工人社区早已被商业化的流行大众文化俘虏和侵蚀了,他的大众文化教育因此陷入困境。[10]后期伯明翰学派(如P.Willis)因此特别关注大众的“抵抗”力,并引入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转向研究中下层青少年如何以自己的“亚文化”,来抵抗或颠覆种种凌驾在他们之上的“文化霸权”,以此建构自我风格和获得。这一转向为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同时有利于教师深入当代中下层青少年的“叛逆”精神世界。不过一味尊重、理解这类青少年为彰显自我、获得而建构的“亚文化”,如雷鬼乐、朋克摇滚乐等,也会引发教育冲突与危机:在这个以理解为本的过程中,“叛逆”青少年的“抵抗”力得到了尽情释放,乃至能让“正派人士气得哑口无言”,但教师的教育责任乃是将他们引向真正“算得上艺术”的文化,而不是姑息他们沉迷于“娱乐”与“堕落”。[11]综上所述,早期伯明翰学派为媒体文化时代的教育学者开辟了一条颇具社会公平和美学意义的大众文化教育途径,由此途径,教育学者即可引导教师走入被商业流行文化淹没的真正的大众文化,反抗精英阶层对于大众的不公文化歧视,而且在理解昔日大众生活及其“情感结构”的过程中,心中还会泛起一种久久难以释怀的美感。后期伯明翰学派依靠“文化霸权”、“抵制”、“自我风格”、“”建构起来的新理论,则为教育学者及教师理解青少年为何“叛逆”、热衷于嬉皮士、摇滚乐等“亚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分析工具,尽管这套理论并未解决怎样让推崇“亚文化”的青少年接受“真正的艺术”和进步的教育。

三、洛杉矶学派:教师作为批判的媒体文化研究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媒体文化教育一大引人注目的进展是,吉鲁、麦克拉伦等一批教育学者加入了探索队伍,专业的教育研究与教师教育领域因此出现大众文化或媒体文化转向。在这一理论运动中,表现最突出的乃是洛杉矶地区的教育学者,这得益于洛杉矶特殊的地理文化条件:好莱坞所在地,同时,该地区的两所世界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拥有全美最强的媒体文化研究与教育实力。就洛杉矶学派的媒体文化教育探索而言,代表人物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育哲学教授凯尔纳。在近三十年的努力过程中,凯尔纳曾因其杰出成就,被美国文化界誉为“杜威式的公共知识分子”,[12]“媒体政治学批判的领军人物”。[13]中国人文思想界也从十年前开始陆续引进凯尔纳的著作,如《后现论》、《媒体文化》、《媒体奇观》等,近年国内人文学界还推出了研究凯尔纳“重建批判理论”的专著。[14]但这些评价与研究都未从教育学的角度展开,来分析凯尔纳的媒体文化教育学贡献。简单地说,除了在专业的教师教育领域发展法兰克福学派以来的当代文化理论及媒体文化等课程外,凯尔纳最主要的教育学贡献便是以批判的媒体文化研究重建了杜威以来的民主主义教育学传统,其专业使命是将教师培养成批判的媒体文化研究者。由此,向教师及公众示范什么样的媒体文化批判研究,就成了其媒体文化教育学的核心问题。凯尔纳的媒体文化教育学即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从凯尔纳的媒体文化研究著作及教师教育实践来看,凯尔纳的媒体文化教育学主要由以下四块内容构成。首先,凯尔纳深切关注当代美国的种种社会“苦难”,进而转向貌似自由、民主,实际总是对“苦难”避而不谈或持某种偏见的主流媒体文化,充斥着投资、收视率、名利的争夺。正是这种深切的社会关注,促使凯尔纳确立了希望通过媒体文化批判和教育来追求民主的坚定专业决心及志向。[15]其次,在理论基础建构方面,凯尔纳是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的追随者,同时也超越了两派的局限,并从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影响广泛的社会文化理论中,吸收合适的理论资源,为发展批判的媒体文化研究与教育奠定知识基础。[16]再次便是对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系列重大影响的“媒体文化文本”展开批判性的研究,这构成了凯尔纳媒体文化教育学的主要内容。自八十年代好莱坞与右翼政治势力结成合作以来,凯尔纳一直非常重视研究右翼政治势力及其利益同盟在媒体生产中的作用。从1992年推出《波斯湾电视战》,揭示布什政府通过独家授权覆盖全球的电视网(CNN),将一般公众无法知道的真实的海湾战争,精心制作成对自己有利的“海湾战争报道”,以动员全世界的民众支持其侵略行动;到2010年在《电影战争》中考察小布什政府如何与好莱坞合作,制作对其有利的政治电影,诱使民众支持其战争、反恐等计划,[17]这些研究都显示了凯尔纳执着的专业志向,同时也让他成了为数不多的能自己开发媒体文化课程的教育学家。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示范如何透过电影、电视节目认识美国政治权力的同时,凯尔纳还十分重视研究各种能向美国右翼及主流势力发起挑战的媒体文化,发展有益推进自由、民主的媒体文化。例如,考察麦当娜怎样自由解构、加工美国主流文化、商业文化在女性外表、形象和时尚等层面刻意设置的“本质”或“标准”,创造颠覆意味十足的“主体形式”;分析美国黑人艺术家如何制作媒体文化,表达自己对于美国社会的看法,抵制种族压迫。此外,由于凯尔纳本人有过十多年的独立纪录片制作经历,并因此被誉为“杜威式的知识分子”,所以在他的媒体文化教育学中,还注重选择独立制片人创造的媒体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和课程资源。最后,关于确立基本教学方法,凯尔纳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做法无法认识媒体文化的丰富内涵;伯明翰学派的方式可以深入媒体文化,但容易“一味赞美”,因此需要加以融合。此外,凯尔纳还在媒体教育实践领域发现了三种模式:一是欣赏模式,试图让学生以欣赏“高雅文化”来抵制“媒体的负面影响”;二是创作模式,引导学生理解美学意义丰富的媒体文化,同时向学生传授自我表达的媒体技术;三是批判模式,教育学生对媒体话语保持批判态度,培养批判的媒体解读能力(criticalmedialiteracy),也强调学会通过媒体表达自我,形成社会行动。凯尔纳向教师推荐的是第三种模式,强调媒体文化教学必须坚持两点原则:一是“传授批判的技巧”;二是引导学生“把媒体当作社会变革的工具”,创造有益社会进步的媒体文化。[18]在大学教育学院进行媒体文化教育时,凯尔纳主要通过课堂发言、话题交流、媒体文本研究、课程论文以及戏剧的应用等,培养未来的“准”教师们在媒体文化教学中形成批判的媒体思考与创造。应该说,能否形成批判的媒体思考和民主的媒体行动,正是凯尔纳评价媒体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总之,凯尔纳不仅在媒体文化研究与教育理论方面贡献卓著,而且依靠从事教师教育培养了许多能对媒体文化做出有力批判、甚至还能通过创造媒体文化推动社会民主的教师。而这一切都首先缘于凯尔纳本人是一位杰出的媒体文化批判者和民主媒体文化创造者。

四、中国本土的媒体文化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9篇: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南方公园;俚语;字幕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12-0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外国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实践却缺乏相关理论指导。与口笔译不同,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原声口语浓缩的书面译文”(Nedergaard-Larsen,李运兴)。此外,字幕翻译设计范围很广,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受众对字幕的感觉及接受度、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异同及处理方法、翻译理论技巧等。字幕本身还有处理好合理阅读时间和尽量表达内容的平衡。本文以纽马克等人的翻译理论为基础,探索字幕翻译的文本类型,整理出其最佳策略。

二、《南》及译者简介

《南方公园》(以下简称为《南》)是一部美国著名卡通剧集,经常通过歪曲式的摹仿来讽刺和嘲弄美国文化和社会时事,挑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禁忌并因其中的粗口、黑色幽默和超现实幽默而著名。该剧充斥着美国流行文化,观众若没有美国当今文化的知识背景,往往无法领会到其幽默或讽刺。然而,很多人一接触就成为该片的死忠,作者认为,这应该是中文翻译自然,译者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所以才会广受好评。《南》第一季字幕由人人影视字幕组翻译。

三、俚语翻译/研究方法

在汇集资料及阅读先行研究时,发现现存的俚语相关资料非常少,俚语字幕翻译的文献更是寥寥无几;查到的少数资料的研究相对分散,没有从整体上对俚语作系统探讨。有鉴于此,本论文尽可能对俚语字幕翻译作全面的归纳整理,为其他俚语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字幕翻译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俚语翻译策略。

根据纽马克的语言功能分类法,可以得知《南》剧在“抒发”“资讯”和“呼唤”功能中,偏重“呼唤”功能。而针对“呼唤”文本,纽马克建议采用“意译”, 而非“语义翻译”。因此,《南》剧的字幕翻译应以译语观众为中心,可以适度改写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或词语,甚至可改用译语中的对等词汇。同时,本文参考了Reiss和李运兴的观点,针对字幕翻译文化词语的处理,“源语与偏重会有许多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语,他们为译语文化所不知或不熟悉,甚至难于理解和接受。”处理这类文化词语有五种常见模式,分别是直译法,阻断法,诠释法,融合法和归化法。

基于以上理论,本文归纳出俚语翻译的四大处理模式,也是本文俚语语料的分类依据,分别是直译式,源语文化不能在译语文化中找到对等语汇,即采用直译方式;诠释融合式,即将李运兴的“诠释法”和“融合法”合二为一,结合源语和译语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阻断法,即省略不译,节省字幕空间;归化式,以译语文化为主,改用译语文化代替源于文化。

四、俚语字幕翻译模式研究

在进行完《南》剧第一季俚语语料整理后,大致上认为人人字幕组的翻译版本还是将俚语处理得不错。接下来本章研究其翻译策略的运用。

根据语料整理,可以发现采用归化法的俚语数量最多,有67个,阻断法次之,继而是直译法和诠释融合法。显而易见,《南》剧第一季的字幕翻译倾向于归化法的翻译模式。首先,本文认为人人字幕组采用的翻译策略得当,尤其是”归化法”的使用。其中偶有误译和欠额翻译,以及“阻断法”的不当使用,总体上没有影响第一季的整体翻译表现。接下来参考《南》剧的翻译策略,归纳整理出俚语字幕翻译的策略。

1、弹性运用翻译策略。俚语翻译应该随机应变,不应固守特定翻译模式。《南》剧翻译者成功运用了“归化法”翻译策略,保证了译语观众的快速理解,同时忠实转述各个俚语的主要信息,但这不能说明所有的俚语字幕翻译都适用“归化法”。2、译语语汇选用宜多变,有创造力。根据俚语的最大特性“创造力”,俚语字幕翻译应相应具有创造力,富有变化,充分体现俚语的创造力特性。这就要求译者平时积累的双语文化修养来建立丰富的流行预料库。3、译者必须熟悉剧中所有角色的性格与特性,方能翻译出符合该人物风格的语汇。

五、小结

本文以《南》剧第一季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整理出俚语翻译策略,并归纳出字幕翻译的策略,将俚语字幕翻译处理模式归纳成四类。在分析俚语字母语料后,得出结论: 《南》剧第一季的字幕翻译倾向于归化法作为俚语字幕翻译的首要策略,偶用其他三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