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音乐创新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创新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创新教育

第1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所开展的创新教育,在型课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文章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对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创新教育开展方式的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掌握新型学习方法愿望和运用现有的音乐知识对音乐学习的创造性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音乐教材本身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了原本学生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造成了教师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全面的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使课堂的教学氛围越发的单一无趣,长此以往,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原本应有的兴趣。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对这一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为,创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关系,学生回归了他们原本在课堂中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参与到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时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各行各业开始普及,尤其是在教育事业方面,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的音乐教育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工具在课堂的运用,可以使视频、图像和声音相结合,使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并给予了学生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爱玩的特性,充分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自己编一些舞蹈动作并表演出来,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而其他学科的融入也对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可以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美术、文学等也可以融入自然、生物、数学等,使音乐的教学真正做到多学科相融的创

(三)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尊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方式一直都是“教唱”的模式,使得音乐教育很难达到预计教学目标。小学生由于年龄段的问题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和基础通常会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感知能力以及艺术素养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保障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因此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音乐教育的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但传统的“教唱”音乐教学课堂往往会使学生感受到束缚,导致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不能完全的发挥。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师在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纪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挥属于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天马行空的思维,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拥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所做出的创新和大胆想象要给予支持和鼓励,使他们在这一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创新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教育也是为了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时还是一种为了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小学生的年纪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总会显得非常的活泼好动且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他们也正处于智力增长的阶段,认知能力在这一时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师要能充分发会学生的这些特点,并予以适当的利用,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想象能力,并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是他们的音乐素养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教唱”,是的音乐课堂明显会显得单一无聊,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消极心理。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创新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促进智力的开发,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

第2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教学情境的设计需要借助音乐、语言等途径,构建出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例如,笔者在在进行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教学中时,利用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构建特殊的教学环境,借助音乐情境的熏陶,营造出相应的音乐氛围,以此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走进音乐。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音乐情境中进行情感的碰撞,从而进一步获得情音乐情感的体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卡巴列夫斯基看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手段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带到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将静态的音乐画面转化为动态的、有声音的,以此来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辽阔的草原》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马儿奔腾、羊儿吃草的景象,再加上美妙的音乐伴奏,让学生有神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彰显音乐的独特性

开展多媒体音乐教学活动,是最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发挥音乐的感染作用。例如,在进行《动物狂欢节》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象、松鼠、狮子、老虎、狐狸”等动物狂欢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环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情绪,感染学生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此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丰富音乐内容,丰富音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创新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对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了恰当的调整,同时也对音乐教学课堂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新音乐教学课堂的结构时,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引入新的知识,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去。一堂有效的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要强调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由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创新音乐教学课堂的多样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茉莉花》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认真聆听,并在此基础之上想象茉莉花的外形特征。随后,教师可以根据歌曲中茉莉花的生长特征为学生作详细的讲解,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这首音乐作品。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或者学生之间进行对唱,借助动静结合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了音乐教学课堂的质量。

四、创新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发挥音歌曲的感染力,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切实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鼓励学生评价,开展创新教育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情感表达出来,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切实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二)采取互动式评价,进行创新教育

第3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音乐;创新教育;措施

社会越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就越大。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准确的说是创新型人才的争夺。高职院校更应紧跟时展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发挥高职在推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为此,高职音乐教育应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设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创新教育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念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整体进步离不开千万个个体的创新,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强烈程度直接关系到创新教育的开展,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对事物的敏感性等等,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二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之所在;三是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延展,主要包括责任感、使命感、意志力、勇往直前、不怕失败等个性特征。

二、高职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审美能力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想象力是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在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灵感,使学生学会享受音乐,学会用音乐丰富生活。高职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捕捉每一个细小的灵感,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二)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高职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好感和青睐,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用人单位聘用的重要标准,因此,学生和家长更加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更是积极寻求能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学校,而高职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

(三)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对于教育体系而言,高职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新理念;对于社会而言,高职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和谐社会、文明社会。

三、高职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传播和记忆并不是由传授得到的,大多数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外界条件,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高职音乐教师应主动“退居二线”,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课堂学习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探索音乐知识,启发学生对音乐规律的深层次的思考。

(二)创新教育方式,多种教学方式共促进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音乐的学科特性决定了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只要是有效的教学手段,都可以为音乐教学服务,开放式教学和互助式教学是音乐创新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

高职音乐创新教育倡导的是开放式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因此,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培养学生大胆思考、用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互助式教学也是音乐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基础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完成某项音乐课题。

(三)创新音乐设备,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音乐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各种高科技教学仪器和教学工具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辅助教学,包括多媒体投影、各种音响、电脑等等,还应建立健全电脑多媒体音乐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等,为高职音乐教学创造现代化教学设施,为音乐教学发展创新教育提供基础条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各个领域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高职音乐更应该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深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何炫傧.让音乐教学因创新而更具活力[J].知识窗(教师版),2011(05)

[2]王彦林.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J].教育科研论坛,2011(06)

第4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新教育;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创新教育也越来越受关注。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出综合能力高、创造力强、具有个性风采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地位、潜能、利益、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也需要进行新的改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给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需要学生深入体会,才能深刻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呢?音乐教师应注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目标,提高其研究音乐的主动性。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聆听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是美好的享受。如何保持音乐课程的独特魅力呢?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改善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固有印象。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从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课堂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宽松的课堂气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相反,沉闷的教学课堂使人昏昏欲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如设置专门的“音乐剧赏析”单元、观看流行音乐视频等,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课堂上提问学生喜爱的歌手、歌曲名、歌曲流派等,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真正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消除对音乐课程的抵触情绪。例如,笔者在教授各个年级学生时,因为生活环境、地域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器乐方面也小有成就,有钢琴考级六级、古筝四级水平的;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音乐常识知识也没有,仅仅只是会唱歌,或者爱好唱歌。对于这样的情况,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学中笔者采用游戏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利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发挥创新主动性。

二、教师应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与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音乐授课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并施教,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唱“独角戏”,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单调无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作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成为学习的机器和知识的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音乐慢慢失去了兴趣,甚至丧失了自主学习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就要积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实现自我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导,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与展示,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为教学服务,对于创新教育的开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每个学生的水平与基础不同,为了使每一堂小学音乐教学课都能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探索和创新,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强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学生会慢慢地失去学习兴趣,致使音乐教学成为音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对音乐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广泛收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将更多受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引入教学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不能有不同的观念,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强调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和实践,将创新意识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并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体现这一教育思想。教师应将创新思维穿插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探索与发现。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创新思维,同时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此达到创新音乐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创新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改变了学生接受模仿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教师只有多为学生创设情境,把音乐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紧密联合起来,才能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作者:刘丽丽 单位:博爱县教师进修校学校

参考文献:

[1]俞莹.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64.

[2]金悦.探讨音乐教育的追求感悟——音乐教学模式创新对素质教育的提升作用[J].求知导刊,2015(19):147.

第5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创新教学幻想的翅膀

一、打开学习之门,架一座“兴趣之桥”

音乐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儿童,然而能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打开学生主动学习之门的钥匙。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诱发学生兴趣,在学生与音乐之间架一座“兴趣之桥”。

(一)围绕“兴趣”,选择教法。

围绕“兴趣”也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依据儿童的特点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容易被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切分节奏XXX,学生对切分节奏中“中间长,两边短”的节奏特点很难把握,容易读成X XX或XX X,如一味地领着学生反复进行机械地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酸奶,让他们念酸奶的广告词“甜甜的”、“酸酸的”多念几遍,然后再移到XXX上来,这样学生看到XXX出现,就会高兴地说:“酸奶型的节奏来了”,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切分节奏,就会觉得学习音乐也是乐趣无穷。

(二)诱发“兴趣”,贯穿始终。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始终保持积极主动,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诱发,并要贯穿始终。如:常用音符X 、X 、X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其时值,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我用火柴盒制作了“魔盒”教具,将一个彩色线团放在中间,并把钱头露在外面,上课时拿出教具,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神奇的盒子,它能测量X 、X 、X的长度,然后我请一位学生捏住线头,让他在我开始读时向外拉线,读音停,我就把盒子外面的线剪断,让学生在直观演示中,认识音符的时值,接着,我因势利导,运用体态律动来配合读节奏,指导学生准确认识X 、X 、X。因为学生很喜欢小动物,我让他们戴上小猫、小鸭、小老鼠的头饰,然后指导他们边做体态律动边学小动物的叫声来读

2/4 XX X XX X X X X XX X X X

喵 喵嘎嘎嘎嘎 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同学们始终兴致很高,也很开心,对X、X、X几个音符也牢牢记住了。因此,要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别忘了在学生和音乐之间架一座“兴趣”之桥!

二、真诚交流,搭一座“心中的桥”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研究发现:如果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会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心理的感受,指出自己的看法,使师生之间有深刻的沟通。 “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那如何孕育这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呢?

(一)真诚的课堂对话。

陶行知先生说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在如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课堂上老师跟学生玩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表扬时信口开河,说某同学你真了不起,长大准能成为文学家,某同学这么聪明,将来当个科学家没问题,却并不是真心话……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也缺少了真诚,他们总是猜测说什么话才是老师喜欢的。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

我经常想起加里宁的一句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的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与学生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彼此有收获。

(二)真诚的课外交流。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往往是一种威严的、高高在上的形象。小学生很少会想到与老师进行交往,尤其是情感的交流。作为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与学生间轻松、自然的交流,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事实上,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感情交流,是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交流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古云:教师心不诚,教育则不灵。有了真诚,才能创造出教育的美好境界,有了真诚,才能搭起一座师生心中的桥……

三、因势利导,插一双“幻想的翅膀”

第6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在现今高师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都希望也正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富有创造性,但是由于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不自觉偏离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还是没有把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学生主体性仍没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似乎也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怎样教,自己就怎样接受,一味机械地模仿自己的老师(尤其是器乐、声乐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不够,长久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仍没从根本扭转过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创新教育?教师又该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在他们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审美、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在此,笔者想谈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音乐创新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不但从理论上认真探讨研究,在实践中也不断在摸索,高师音乐教育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教学中如何“解放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我们真正能在教学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一理念确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我,还需要教师真正深入理解、领会创新理念的本质,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总结,方能出成效。我们一再强调、提倡解放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动脑筋、愿意动脑筋、善于动脑筋,通过学习真正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创造等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一些理论课),一些教师苦于纪律的难以维持,仍然让学生置身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中规中矩仍是一些老师对课堂纪律要求的杠杆与标准,学生的一举一动必须在老师的“监视”之下,学生的“标新立异”仍不被老师“看好”。结果学生在学习中思想上仍存有顾虑,害怕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不能主动探索、大胆提问,确实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每个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确实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但这“关注”应该是理解、是鼓励、是引导,不是一些外表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做到解放了他们的头脑,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自由地”在学习的海洋中翱翔。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能上讲台的面向基础音乐教育的教育者、传授者,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科学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从事音乐教学的专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一是教师仍然没能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对于高师的教育培养目的认识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一些学校仍将教师培养的学生在比赛中,拿一个好名次,或者举办音乐会来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的硬指标,使得一些教师“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真正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我们音乐教育者自身是否从根本上理解、贯彻了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与方针。

二、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

教学具有艺术性是每个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只有那些有个性、能给学生以美感的教学才称得上教学艺术”,[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要创新、独特,有自己的风格,能吸引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才能进入教学艺术境界。

音乐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音乐是艺术重要的内容之一,由此决定音乐教学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知道,一般学科的教学也要讲究教学艺术。音乐教学,由于音乐艺术本身特殊性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它更要讲究艺术性,也决定它的教学审美性更强,更具美学价值,究竟如何使教学能新颖、富有创造性,即进入音乐教学上的艺术境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对教育科学方法的熟练掌握运用

教学讲究方法,讲究方法也就意味着需要掌握许多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善于根据不同情况来运用它们,使学生能积极地学习,最大限度获得所学知识,而音乐教学除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外,又必须熟知音乐教学方法,那么,这需要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热爱和钻研,要准确把握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方向,努力钻研普通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教育规律、教学原则等有关音乐教育学的所有知识,致力于普通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根据音乐的特殊性来选择教学方法,熟练地运用它们,表达音乐的美,给学生以美感。

转贴于

(二)对教学理论方法创造性的运用

掌握运用一定的科学教学方法,还不能说教学就一定具有艺术性,每个教师还必须经过长期的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改革、不断精益求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艺术,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之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2]由此看来,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现代化,带来教育不断现代化,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既能扩展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还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先决条件。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这样的高素质,自身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如果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能不断创新,从新的视角,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知识、基础,选择不同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就是根据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教学的特殊性决定语言在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教学活动中没有语言教学目的没法实现,因此,教师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并巧妙地运用它们,语言运用技巧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语言要客观、科学、准确、规范

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要求讲授语言一定要非常准确,千万不能出现模棱两可,或用词不恰当的情况。

2、语言讲演的技巧性

根据不同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语言,譬如、开场白的设计、导言的设计就十分重要,设计的成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深化。就拿课堂导入来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对课堂有利开展和引导学生兴趣起着很大作用。因此,我们要把这个“开场白”设计好,设计妙。课堂导入切记不要呆板单调,要具有一定的诱导性、新颖而巧妙,要多样化。

3、语言精练,讲究逻辑性

在教学中,语言要精练,不要讲废话,口嗦,拖泥带水,特别是不要有口头禅;注重语言逻辑性,注重所讲知识的关联、内在的联系。正确表达其因果关系等,不能思维一片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前后互相矛盾,影响知识的传达。

4、语言表现艺术它包括教师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态等,也就是说教师要有一定的讲演技巧,并且要有饱满的热情与激情,才能很好地感染、打动学生,吸引学生。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讲究艺术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选择的好,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既要紧扣教材,又要站在教材之上,灵活地加以运用,但这又必须根据不同班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来选择,笔者认为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钻研教材

在教学中出现的比较多的现象就是照本宣科,教师依赖教科书,没有对教材理解透,深入去挖掘教材,使得学生产生更多的依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获取的信息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因此,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在此基础上再搜集相关的学习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

2、根据不同水平层次来选择

学生进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所教学生予以全面了解,对音乐教材状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应立足本民族音乐文化,兼收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文化精品,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对多种形式音乐作品进行选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比较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品位与审美判断力。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现有的音乐基础,逐渐扩展,如: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作品,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注意作品的现实性,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于不同时代的音乐艺术作品有整体的理解把握,争取在音乐教育时间内,通过精选的、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扩大学生音乐视野,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看出,真正达到教学艺术境界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比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相关的其他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众所周知,教法技法和教学艺术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譬如: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同样的学生,可有的教师确能在课堂上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学生愿听,想学,可有的却相反。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教师有了完善均衡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能运用自如,将之融入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变成实际可操作教学行为,让学生的思维围绕着所学知识紧张而又灵活的转动,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也就是说教师要拥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包括专业、教育理论、文学、语言等方方面面,特别是一口流利标准的富有艺术性语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时游刃自如,从容面对,进入教学的艺术境界。

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如果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能不断创新,能从新的视角,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知识、基础,选择不同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就是根据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正确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使教学能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多方面、多方位地去探讨研究,共同努力不懈追求,使音乐教育在新世纪有新的发展与创造。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教学细则一百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第177页

[2]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第四版第138页

第7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作为小音乐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育 创新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第8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得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教育者必须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去实施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富于创意的教育模式,发现、挖掘和形成适合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甚至建立起新的教育理论。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 音乐形象

2002年11月,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

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其特点是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

重大的改革,规模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结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逐步提高,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正是由于高等教育体制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改革与创新,才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全新局面,并为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新的高教管理体制的框架已经形成,为了完善这一新的体制,不仅需要进一步理顺其体系结

构和布局调整,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等,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教蓬勃发展,一个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摆在了每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面前,而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又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一、我们应从培育创新性思维做起

一般地说,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已有认识和做法的强烈意识,包括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开拓

精神、勇担风险精神、科学求实精神等。有了创新精神,才有创新行为,进而获得创新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创新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获得,既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也离不开个人的创新性思维。培育创新性思维,往往是创新的起点。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创新性思维则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

前瞻性等特点。所谓首创性,就是想前人所未想、想别人所未想;所谓独立性,就是勇于和善于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唯上唯书,随大流、跟风走;所谓前瞻性,就是既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又能看到未来的发展,就像高手下棋,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四步甚至更多。创新性思维活动的产物,往往是过去没有或超越了前人的东西。

培育创新性思维,还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注意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重视

直觉和灵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善于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多种逻辑思维方式,等等。实践表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具有不同的作用。把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运用逻辑思维得出正确答案或寻找解决方案,这是聚合思维的作用;就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方案或在多种解决方案中寻求最佳选择,这是发散思维的用处。而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认为,直觉和灵感都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在人类创造性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至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更是人们普遍运用、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真正把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运用好,实质上也就形成了创新性思维。具有了创新性思维,才能获得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

二、培养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就社会发展的本质而言,它是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人的客观外在世界和主观内心世界的创造性的发

展,这种创造性是人类生生不息、永往直前的本质所在。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富有生机和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标志。在新世纪里,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融合一体高速发展的崭新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和人类认识自身、发展自身带来的精神文明,要求社会的每一个受教育者除了要熟练地掌握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高新科技与先进手段,必须还要能够创造性运用这一切,更好地推动自身并融入整个社会的发展。这种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教育的角度而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主体性创造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只有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和培养,人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力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整体发展。教育者必须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去实施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富于创意的教育模式,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与创造的社会主体。

三、培养创新精神的可能性

艺术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提炼和创造出来的产物,而音乐则是一切艺术是最自由的艺术。它采用

的物质材料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转瞬即逝的声音,它的表现既不受造型艺术那种具有形象的限制,亦不受语言文字概念的约束,所以,这种自由的艺术为人们提供的创造空间最为广阔。

特别表现为它的情态空筐结构――可以容纳不同时代与不同民族的人们心中最微妙、最细致的各种

情感变化,以及理解的模糊性――某些听觉印象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使得人在音乐的审美中,所产生的想象与思索是最大限度和多向辐射的。具体论之,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的这种艺术特征,对学生主体分行能力的培养的可能性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声波做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理能量,它能对人体的生理结构直接产生

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而人的听觉器官,从进化论角度看,在奉行与特征上相适应于外界声音的存在并受其影响的。当它受到外界声音的物质刺激时,必然要产生各种鲜活的、经过不断汇合和交织的主观感受。把二者统一起来看,音乐的有选择、有组织声音的存在和人的耳朵对这种声音的反映是一种必然的互动关系。

2.在现代音乐美学的理论中,人们都接受这么一种看法,即认为音乐的运动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

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在这方面,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就认为有物理世界、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三种力气结构中,人在进行音乐的各种活动的时候,除了物理能量与生理反应对应关系之外,更本质的是对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运动形式的自主把握和独特理解,就是音乐形象。

身处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师在音乐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还应具有不

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当前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兴起一股教育科学研究热潮,涌现出大批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先进典型,在这样的一个新形式下,面对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科研已不应再是科研院所和专业技术专业的专利。我们广大的高校音乐教师不仅需要与时进俱进,全面的开拓进取。面向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应用性研究、实证性研究,研究解决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挖掘和形成适合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甚至建立起新的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大讨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人民日报》,2005.11。

第9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

创新教育,指的是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它是在迎接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教育产物。”创新教育“是在以往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概念。创新教育所倡导的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建立,旨在使学生具有自我创新的意识和相应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要时时刻刻地处在一个发明创造的阶段中。创新教育与所谓的创造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够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判断和大脑思维活动的加工,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改造,以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而创造教育指的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前所未有的事物的发明创造,其难度要比创新教育要大很多。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创新教育的应用要比创造教育所具有的可操作性更强。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的音乐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明显存在滞后,部分音乐教育的教材比较陈旧,理论研究不够系统深入,课堂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音乐教学设备也不够先进,因而导致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后劲不足,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改变学生的音乐思维模式。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乐于参与教学,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给学生对于音乐和对艺术形式本身的感受,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自觉地寻求音乐学习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高校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途径

高校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实践,应该在多个教学方面同时进行,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创新,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一)教学理念上的创新

创新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理念上的更新,这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所进行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整个教学。在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思维,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调整总体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思路。教师应该坚持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围绕学生进行,自身只是辅助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这样就避免的以往课堂上主次不分局面的出现。还要树立“有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在没有课程的情况下,自己多到图书馆去借阅一些音乐相关方面的书籍来学习,多去探索,多问几个问什么,要能够从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来请教教师,才算真正是学到了知识。教师要使用询问、亲和的语气,多了解学生自身的需求,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身的想法。

(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

对于高校的音乐教学,应该多注意结合现代音乐发展的特点,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前提,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相应灵活的调整,应该注重多选取一些学生们都感兴趣的,或者大众学习意愿比较高的音乐曲目进行欣赏。例如传统高校的音乐教材上,多半都是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鉴赏和学习,通常来说都比较的单调枯燥而且晦涩难懂,学生往往对作品的掌握程度不够,甚至是出现对教师不知所云的尴尬教学情况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实际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根据曲目的难易程度与曲目本身的影响力,来适当地进行删减和调整,可以增加一些乐坛上的流行曲目和乐器的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对音乐教学本身的热情。

(三)教学手段上的创新

在高校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改变传统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是整个教学内容显得更加丰富生动。可以多搜集一些和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合理地进行加工和处理,可以利用投影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通过录音设备现场自身示范曲目,然后通过设备反复地播放给学生听,这样也可以带动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更加方便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