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1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下,也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平面设计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融入新的元素,就能有助于平面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和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促进其发展的措施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平面设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平面设计;艺术审美;特征

在各种平面设计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设计的形式有了相应的变化,在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意义也更加的广泛化。平面设计在实际的应用中是相对比较广泛的,在各种的商业广告以及插画设计当中,都有着应用。只有充分注重平面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才能有助于设计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呈现。

一、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和发展的现状分析

1、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分析

从当前的平面设计艺术审美的特征体现来看,在多个层面都有着体现,例如在审美的立体化特征方面就比较鲜明。平面艺术的发展从平面化向着立体化进行发展,从二维向着多维的方向发展,在当前表现的比较突出[1]。立体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空间性特征以及多媒体性特征和错觉性特征几个重要层面。从空间性特征方面的体现主要就是能够在立体化后的整体性方面比较强。再者,平面设计艺术审美的民族化特征也比较突出。在当前的平面化设计中,已经不局限于当地,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平面设计的民族化特征愈来愈明显,能够将传统的美和现代的美得到有机的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比较丰富多彩,通过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将民族性的内容加以融入,就能形成独特的审美特性。另外,对于平面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的人性化特征以及生态化特征也比较突出。生态化特征在当前的平面设计艺术中的融入比较重要,能够将当代人的思维观念以及对自然的认识得以展现[2]。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下,通过人性化的平面设计,要能在这一审美特征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现。

2、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平面设计艺术发展的现状来看,在技术方面的支持下,使得平面设计也比较多样化,能够在文字以及图形的灵活结合下,从而产生诸多的视觉效果,对不同的情感也能得到有效的表达。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市场的发展竞争也比较激烈,尤其是在商业的竞争方面比较突出,这些对平面设计者的素养以及水平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挑战。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广泛,在当前追求品牌化的时展环境下,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呈现就比较关键[3]。这也是当前的平面设计艺术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问题和问原因及促进其发展的措施

1、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问题分析

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存在,其中在传达信息方面比较模糊,没有和实用性得到有机结合,以及在审美性和创意性方面也相对比较缺乏。平面设计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从实际设计的作品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图形的辨认方面比较困难,在对传统的文化应用过程中有着盲目性,计算机设计比较泛滥等。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平面设计的效率得以提升,这就使得各个平面设计者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在对设计的审美以及观念创新上考虑的比较少,设计出的作品缺乏灵性[4]。除此之外,就是对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滞后,这些就对设计的实践发展有着诸多的不利。对这些问题就要能详细的分析探究,找到问题解决的实质,这样才能保障平面设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2、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平面设计艺术发展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体现在多个层面,在当前的平面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应用,没有注重理念的良好运用,在理念的运用和实际设计的作品不能得到有效的结合,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将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再有就是多元化所带来的问题,广告营销也是平面设计行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我国的平面设计多是处在低端的设计层面,在创意性以及审美性的结合方面没有得到统一。这些层面的原因就使得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3、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的措施探究

第一,对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进行发展就要能够采取有效的促进措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平面设计的作用价值发挥愈来愈重要。将当前的平面设计和传统文化能得到有机的结合,就要能够将艺术设计作品和大众的审美标准能相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就会带来比较强烈的文化冲击,平面艺术设计也不再是物品功能的实现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一种设计和再创造。第二,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能够促进全民参与,要能将整个社会的民族文化的整理以及保护等都要和实际发展相契合。从设计的技巧以及思想观念都要创新发展,将平面设计的民族性特征要能得到充分的呈现[5]。平面设计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应用中,要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得到充分重视,也就是要注重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将现代化的平面设计作品的构成规律要能得到熟悉化,将平面设计的特色以及文化灵魂在作品当中能充分的体现。第三,要想将平面设计艺术的水平得以提升,设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提升就比较重要。要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对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的修养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还要能够对我国的文化以及精神特质有详细的了解,注重设计语言的灵活化应用,还要能够将审美的责任能得到有效的普及。设计师的培训教育工作也要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评论界也要注重对平面设计师的提点以及监督得以注重,只有从多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的良好发展。第四,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创作要注重创新性和创意。艺术的发展是自由的,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也要需要进行余数的,而平面艺术设计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既有艺术发展的空间,也有着一定的约束性。在当前的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知识创新就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平面也似乎设计就要能充分的注重设计创造力,以及在设计的责任感方面也要能得以加强注重等。只有从这些基础性的内容上得到了加强重视,才能有利于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就要能按照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实施,只有从多方面得到充分重视,才能保障平面艺术在市场中的健康良好的发展。平面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通过此次对平面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就能对其实际的发展有着促进。

作者:马瑞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葛雨欣.平面设计的现代性与民族性[J].明日风尚.2016(05).

[2]路庆敏.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分析[J].大众文艺.2015(24).

[3]冉国强,吴勇.平面设计艺术与纸张特性[J].纸和造纸.2015(12).

第2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关键词:建筑艺术 审美规律 审美特征

建筑以其丰富的表现语言,深刻地反映着当时当境人们的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探讨和分析建筑艺术审美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建筑艺术的审美规律

建筑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形式,不仅要满足建筑本身的实用,还要具备独特的建筑美感。在长期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们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创造建筑美感的客观规律,设计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作品。下面从现实生活中建筑的美学现象出发,探讨了建筑艺术中的审美规律。

1.1 效法自然

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本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效法自然的准绳而生存,是自人类起源之日就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任凭科技如何发展,尖端的科学技术、深奥的艺术形式等等被追溯到古代时期的雏形,都离不开效法自然。人类在自然中学习和模仿,获得启示,并将方法经验用于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是各个领域得以发展的源泉。自然的准绳好比这个世界的一种法则,从这些法则出发,在自然中获得启示,体会天地之间所蕴含的自然之美,是建筑艺术成功的必经之路。

1.2和谐有序

美由秩序而生,是秩序的外在表现。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比例合度的,美的本质在于和谐。所谓“和谐”,就是在遵循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使得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之间形成统一、共存的关系,当这种“和谐”表现在建筑艺术中,建筑形式中各个相关要素以及和其他相关内容之间,就形成了“多样统一”,“对立统一”或是“变化统一”的关系。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在体现欣赏者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时,建筑师常常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引入建筑整体布局之中,这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和谐有序的关系。实际上,“和谐有序”作为一条建筑的美学原则,普遍体现在各种建筑之中。

1.3 情形合一

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建筑师把自身的建筑理念、情感因素,以及人们的审美追求贯穿于建筑设计过程中,使得建筑本体完成从物质功能向精神层面的跨越,进而把人的“情”转移到建筑本体上,建筑因此有了不同的形式具象,也成为人们情感的一种物质载体。

2、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

(1)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规律,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造型,创造出一个既适宜居住和活动,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空间环境的实用艺术。它一方面具有实用功能,是一种技术活动,在适合物质材料的性质和规律的情况下,改变物质材料的面貌,使它适合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审美功能,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感受,物化着人类的精神体验。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一方面表现在建筑的内部空间适用于主体的活动需要,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建筑的外部形式适应于材料的结构功能。建筑艺术直观的形式美,往往都是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创造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常常直接表现在它自身所具有的造型美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建筑艺术虽然始终是适用于审美、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形式美和表现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建筑艺术通过综合运用空间、形体、比例、尺度、质地、色彩、装饰等建筑语言,根据对比、同一、均衡、节奏韵律等造型规律,创造出可视的三维空间艺术形象。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集中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而不同的建筑形式,又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或是形式美的愉悦,或是精神的震撼,或崇高、或优美、或独特、或怪诞。建筑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固定的工程形态,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环境集体的一个部件,因而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构成它的审美属性的重要条件。如果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就会拓展建筑的意境,增强它的审美特性。

(3)建筑艺术还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与音乐的确存在相类似和关联的地方,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以类似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建筑艺术与音乐的关联还表现在二者都运用数比率。所以我们说,建筑具有音乐的某些审美特性。

3、现代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探讨

3.1 审美主体基本的心理特征——求新、求奇

建筑语言是人们对形象所赋予的情感和比喻、象征等概念,并以图形化组合而成,以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为基础的。审美作为一种欲望在很重要的方面体现为求奇、求新的心理特征。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有一种激情和热心的气质,总是想着那些较为新鲜的东西,在物象的群体中,又总是爱着那些超乎凡俗、出类拔萃的东西,即具有特色或具有某种特定意味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能改变视觉原来的注意指向,都是为了适应主体审美的求奇、求新的认识结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在思想上、内容上不断更新,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力。

3.2 审美的形象思维形式——联想

建筑是造型艺术,对它的认知活动是通过对形象语言的理解和联想进行的,审美的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在审美认知中,联想的使用在于提高主体认识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联想是美感体现的主要途径。没有联想就没有对美的感受。欣赏者与艺术品之间情感上的共鸣,也是由一系列联想活动造成的。当欣赏者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回忆起来,并同作品中的某些情景相互联系加以比较时,就引起共鸣,产生美感。建筑师的想象同审美主体的联想构成建筑艺术的创作;建筑艺术的欣赏就是两者间心灵的沟通。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就是两者间默契合作的结果。

4、结语

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是人类一项独有的、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审美者才能对建筑艺术的美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3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思想情感

1 舞蹈艺术概述

舞蹈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人体的形体美,同时也成人们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蹈既可以是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也可以是由此而延伸出的审美意象,它融合了形象、意境等多种元素,形成最全面的艺术体系。在人类生命的延伸过程中,舞蹈不仅形象地展现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舞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展现了人类历史文明,从古代的祭祀舞,到封建社会的舞蹈,一直发展到如今的现代民间舞等多种舞蹈类型,舞蹈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对于舞蹈并不陌生,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舞蹈很常见,舞蹈能够表现人们一切的喜怒哀乐,当人们心中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能够在舞蹈中获得美的体验,并从中领悟艺术的魅力。舞蹈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令人产生别样的体验,使身心获得更多的愉悦。

舞蹈最初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人类用手势等肢体语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方式出现在口语之前。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参与到各种劳动生产活动中,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与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在此期间,人们的思想情感也得到了释放,由此,其中一些活动也逐渐演变为娱乐活动。舞蹈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结合,它不仅有节奏和时候的延续,同时也体现出优美的姿态与色彩。作为舞蹈,常常为音乐服务,但舞蹈本身仍然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舞蹈来源于生活,同时又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它集通俗与高雅于一体,运用肢体动作传达出人类的思想情感。舞蹈是一种由内而外,由心情去驾驭身体的艺术表现方式,舞蹈所体现的美,是一种心灵的外在表现,它用最直接的肢体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人们的生活。由此,舞蹈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生活中有着无限丰富的素材,为舞蹈提供了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舞蹈艺术的追求源自人们生活中对于真善美的体现与追求,生活也为舞蹈艺术凝聚了无限的美感。

2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

1、独特的动作性

舞蹈艺术是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体来展示人类思情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舞蹈是一种身体的语言艺术。舞蹈在声音的伴奏下展现各种身体动作,这是舞蹈独特的动作性特点。人的各种丰富优美的肢体动作是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在舞蹈艺术中,各种动作、姿态以及步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排练的,具有较高的艺术美感,这些充满美感的肢体动作中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美。舞蹈中的大部分动作都来源于生活,人生活中的许多自然动作都被编排进舞蹈动作中,这些动作既有人劳动时的动作,也有对动植物的模仿动作,生活中的动作更直接,有更强的目的性,而将这些动作经过艺术的加工,不仅形态更加优美,而且更具艺术气息。舞蹈艺术对动作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准确性、规范性,同时还要生动自然,并能够表现丰富的人物形象,传达更深刻的思想感情。在舞蹈表演中,需要人们在舞蹈中感受到丰富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这也对舞蹈的动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众能够在直观的舞蹈表演中,感受到表演情节的变化,人物事件的发展以及情感起伏,这一系列的表达和效果都需要从舞蹈的动作中获得。所以,动作性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舞蹈艺术的核心在于动,只有舞动的生命才能真正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2、特殊的韵律性

舞蹈艺术作为重要的艺术类别之一,有着很强的韵律性,这也是舞蹈的特征之一。特殊的韵律为舞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缺少韵律的舞蹈就仿佛少了翅膀的蝴蝶,纵使漂亮,却无法飞舞,少了灵动的色彩。舞蹈艺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动作、表情和节奏。舞蹈表情主要指舞蹈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节奏是舞蹈的基础,是舞者在进行舞蹈动作和表情的前提。舞蹈表情与节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先出现舞蹈节奏,才能够表达舞蹈表情,而舞蹈表情也需要通过舞蹈节奏来体现。因此,舞蹈通过动作和节奏,表现了丰富的韵律,也可以说,舞蹈的动作与韵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舞蹈艺术都无法真正实现。

3、丰富的抒情性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人类的思想情感,艺术与情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情感是艺术的延伸,是艺术价值的提升。人类情感是一个无形的却又充满魅力的空间。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也离不开人类情感的表达。因此,丰富的抒情性也是舞蹈艺术审美特征之一。在舞蹈艺术中,从肢体动作、到韵律节奏,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展现着人类心灵的感悟,传达着情感的共鸣。由此可见,舞蹈艺术不是单纯的动作展现,也不是一种直观的语言表达,而是具有强烈的感彩,这种感情是一种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发展,是一种情感的渗透与流淌。尽管舞蹈也以肢体语言作为表现形式,但是相比于其它体育动作或人类生活中的自然动作,舞蹈有着本质的区别。当肢体动作融合了更多的节奏与情感,舞蹈的艺术魅力也会自然流淌出来。

4、流动的时空性

舞蹈艺术为人们展现了优美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造型、姿态,这种动态的构成也体现了舞蹈艺术具有流动的时空性。时空性一般体现在立体的空间当中,正如舞蹈艺术一样,给人们呈现出更加立体的美感,在舞台上,舞蹈的表现空间如此之大,在时间的流动中完成自己对艺术的塑造。舞蹈艺术的时空性,给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观赏体验,从眼睛到耳朵,再到心灵,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思想,都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当舞蹈将这一切融合在一起时,对于欣赏者来说更容易获得感情的共鸣,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人说,舞蹈艺术是流动的艺术,这种流动也形象地体现在其时空性上,舞者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地舞动,陶醉于自己的世界,并将欣赏者一同带入了舞蹈的世界,使他们共同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来看,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时展的重要见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不同时代也出现了不同的舞蹈文化,这些舞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由此可见,舞蹈的审美特征也是在时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凝结。

3 结语

舞蹈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传达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不仅展现了人的形体和姿态,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舞蹈是融合了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内容,是人们思想情感的传达与体现。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舞蹈艺术在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也汲取了其它国家的舞蹈精髓,使舞蹈艺术的和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得到更完美的体现,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整体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宁.杨丽萍舞蹈艺术的大美还“俗”[J]. 教育现代化. 2016(18)

[2]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第4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关键词:摄影艺术;独特身体;具体表现

引言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审美,是因为面对各类不同的事物需要进行取舍,最终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就摄影艺术来说,很多人都会被其独特的审美性质所吸引,在摄影实践中,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表现体现在整个艺术形成过程中,使得很多人都会从中得到独特的身体体验。

一、摄影艺术概述

(一)发展历史分析

摄影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方式最早是由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的,并且以发明者的名字将这一技术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术。人们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摄影的内容以及表现方式不断丰富,进而出现了艺术摄影,艺术摄影十分注重摄影的艺术感,使得摄影作品成为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在艺术摄影当中有着不同的艺术摄影流派,在不同的时期之内,各类艺术摄影流派都风靡一时,例如在艺术摄影发展早期,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以及抽象摄影艺术受到人们的追捧,后随着摄影艺术的不断进步,自然主义摄影艺术、印象摄影艺术等都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成为当时流行的摄影艺术风格[1]。在多年的发展之中,摄影的技术手段以及实践在不断拓展,摄影艺术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基本特点分析

摄影艺术主要是通过摄影画面来进行内容呈现思想的呈现,并且可以通过各类拍摄、图片制作技巧来实现对摄影画面的修饰,使得摄影作品更加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同时摄影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客观现实的呈现表达直观的情感。在艺术作品拍摄创作过程中,摄影者总是能够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将各类不同的视觉形象进程呈现,最终直接进行某种情感的传递与表达。作为摄影的主导者,摄影艺术家的艺术水平直接决定着摄影艺术作品的品质,通过艺术家的视角进行审美审视后,呈现给大众的摄影作品也会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二、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的表现

(一)摄影与绘画艺术相融合

摄影艺术在独特审美表现方面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摄影同绘画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受到很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在时代的发展中,摄影艺术吸收了很多绘画方面的内容,使得摄影艺术的审美逐渐独树一帜,具有独特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摄影作品中绘画结构方面的融入体现独特的艺术美感。很多摄影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都会注重作品画面的选定,确保摄影作品的整体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蕴。二是在情感传递方面,摄影者注重画面个体的突出与表现,这在绘画艺术中也十分常见。虽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充分运用了绘画艺术技巧但是最终摄影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画面不同于绘画作品,而是带有典型的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例如摄影艺术家杰夫沃尔的很多作品当中都融入了绘画的元素。在其作品《遭洗劫的房间》(如图一)中,整体画面在选取过程中依照的是绘画布局结构进行确定,然后在色彩选择以及光线掌控方面也融合了绘画艺术。《遭洗劫的房间》整体尺寸为2×3m,摄影家在拍摄中有意对房间进行场景设置,画面本身呈现出的是全景视野,体现了一个女孩子房间遭到破坏的画面,但是画面中也存在鲜明的对比,完整的舞女塑像依然伫立在房间当中,象征着希望,在破败的场景中存在着一丝鲜活的生命力,通过绘画艺术的融入,体现出摄影艺术作品的独特审美境界[2]。

(二)摄影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独特审美

一方面就摄影技术来说,通过现代摄影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拍摄出来的艺术作品,通常都会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视觉感受。在进行摄影设备的应用过程中,摄影师会通过聚焦、虚化等摄影技术手段,来进行作品呈现。具备高超摄影技术的摄影师,可以准确进行画面设定,而且会通过一定的图片处理技术,进行画面处理,展现出作品的独特审美特色。我国当代著名风光摄影师王建军在进行风景摄影作品拍摄中注重摄影技术的掌控,拍摄出很多摄影艺术作品(如图二)。在图二中,摄影师王建军将摄影机的光圈调整到F16,焦距调整到24mm,使用的镜头是SP24-70、F/2.8、DiVC、USD,并且在拍摄前期使用了HDR模式,最终运用广角镜头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美景展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在造型艺术上,摄影作品同样有着独特的审美特质,在摄影艺术当中,造型能够体现作品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角度。摄影作品通过不同造型的变换,具有造型美感,能够展现出拍摄主体的鲜明特色。结语总而言之,随着今后摄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摄影艺术审美的独特性特征会更加彰显出来。对于摄影师来说,正是由于摄影艺术本身审美的独特,才能够拍摄出各类具有鲜明特色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第5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所谓汉派喜剧小品,通俗一点说,就是指喜剧小品中的武汉流派,再具体一点说,就是指这种小品具有某种特定的地域性艺术审美特征。正是这种审美特征的独特性,使它与其它喜剧小品在审美上得以区别开来。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现在称之为汉派喜剧小品,但并不是说这种小品在艺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在审美特征上一成不变。恰恰相反,汉派喜剧小品目前还处于成长期,可塑性非常强,正在走向审美风格化的路上。

说到汉派喜剧小品,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相关的代表作品、代表演员、表演风格、审美特征以及这类小品的传承发展历史,只有综合考察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对形成流派现象的喜剧小品进行整体把握,基于这样的判断和分析,我认为,汉派喜剧小品目前正处于从萌芽期向发展期过渡并快速成长的阶段。毕竟,喜剧小品作为一个艺术种类在我国的舞台表演艺术实践中,其历史非常短暂,前后不过三十余年,汉派喜剧小品的历史就更短暂了。对汉派喜剧小品有了这样的定位和认识,分析其艺术审美特征才不会脱离艺术实践。

汉派喜剧小品作为一种年轻的、处于成长期的艺术种类,在审美上有哪些艺术特征呢?

其一,生活的真实美。“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艺术具有生活美的重要原因。汉派喜剧小品具有一般小品的普遍特征,即生活美。但是,在生活美中,汉派小品又特别注重生活的真实性,与通过荒诞、扭曲、搞怪,甚至恶搞出丑的喜剧小品不同,真实性使汉派小品艺术与现实生活保持血脉联系,汉派小品不仅仅是纯粹的娱乐和逗笑,逗笑在汉派小品的表演中,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把小品故事中蕴含的生活真实显现出来,是汉派喜剧小品的艺术追求。

生活真实性是汉派喜剧小品的重要审美特征。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说在汉派小品中也有这样的“理念”,那么这个“理念”就是生活的真实,这种真实也就是生活本质,即我们平常说的生活的道理,汉派喜剧小品是用喜剧的方式讲道理的小品。具体分析,汉派喜剧小品呈现的生活真实美,主要是通过小品的题材、内容、人物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从题材上看,汉派喜剧小品主要是城市社会题材,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城市的社会问题,这与北方小品主要的农村、农民题材具有显著的区别。如《招聘》《五十块钱》《送奖》《走错门》《诊》等,均是取材城市社会问题。而且取材的视角以普通市民视角为主,解决小品戏剧矛盾的方式也是市民习惯或熟悉的方式。这种取材上的偏好与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联系,因为一个商业社会最直观、最真实的问题就是城市社会问题,而武汉自开埠以来,商贾云集,贸易繁华,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因此,汉派喜剧小品在取材上特别注重挖掘城市社会题材,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从内容来看,汉派喜剧小品十分关注商业生活,主要是抓住商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利益的矛盾或纠纷展开,其立意承载着某种社会道德意义。正如美学家康德所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汉派喜剧小品内容在商业矛盾的外表下,其实蕴含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具有显著的“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北方喜剧小品从内容上看,主要还是关注农民生活。当然,无论关注商业还是农业,从小品内容上讲,并没有高下优劣的分别,但艺术的内容与艺术的形式是相互辩证统一的,所以这一差异也导致了汉派小品在艺术形式上显著区别于北方小品的特点。

从小品人物形象上看,汉派小品中多为市民人物形象,多表现为聪明、机智、幽默、洒脱、世俗的人物性格特点,而以农民为主要人物形象的北方小品,则侧重于表现农民的憨厚、热情、真诚、胆小、怯懦的性格特点,甚至出现了丑化农民的不良艺术倾向。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北方小品中的农民人物,不是很傻就是很笨,不是智障就是残疾,这难道就是真实的农民吗?不是。农民在这类小品中成了一个被人们拿来消遣娱乐的概念,真实的农民形象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是,在汉派小品中的市民人物形象,不会出现极端的精明,也不会出现刻意的愚蠢,舞台上的市民和我们生活中的市民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市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汉派小品中的市民人物是真正接地气的,因此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从汉派小品的总体风格看,在题材、内容、人物形象上,围绕生活的真实性构建故事,使小品在审美上呈现出比较强烈的生活真实美。

其二,艺术的形式美。喜剧小品有文小品和武小品之分。所谓文小品,一般是指通过耍嘴皮子制造笑料的小品,和相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武小品主要是指强调喜剧结构,以结构的戏剧化来制造笑料的小品,与话剧具有类似之处。从总体特征看,汉派喜剧小品应该属于武小品。汉派小品艺术形式美集中表现在结构形式、人物语言中,这也是与表达特定的市民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

从结构形式上看,汉派小品比较强调营造一个首尾一贯的喜剧结构,也就是让故事本身具有戏剧化的喜剧结构,有开端、发展、、结局,结构上强调完整性。因为重视结构,所以在具体的结构手法上比较擅长利用意思的误会、人物关系的错位、性格的冲突、形象的对比等等,也就是说汉派小品的故事结构本身就具备了较好笑料,张三、李四、王五都能通过表演将小品故事的笑料抖出来,如果表演者具有更好的表演艺术功底,那喜剧效果就会更加显著。如果不强调小品的故事结构,那就只能主要依赖人物的表演,让演员把观众“演”笑、“逗”笑,而不是小品故事的戏剧化结构让观众发笑。同一个小品,可能张三演笑料百出,而李四演却让人笑不出来。北方小品的故事也具有结构特征,但不像汉派小品这样,对结构具有强烈的依赖,它更多是依赖演员的表演风格。所以,从结构形式上看,汉派小品与话剧具有更多相似之处,而北方小品与相声、二人转具有更多联系。

从人物语言看,汉派小品中的人物主要以方言形式表演,北方小品更多是以普通话或接近普通话的方言表演,在语言风格上,汉派小品中的人物比较擅长利用反讽、自嘲的语言进行交流以制造喜剧效果,而北方小品中人物比较习惯用夸张、讽刺的语言来交流。这种差异也体现出地域文化心理和习俗的不同,因此对小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也产生了影响。

第6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关键词:汉族 秧歌 民间舞蹈 审美特征

一、秧歌概述

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类型,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如: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据史料记载,秧歌最早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就已经流行于民间了,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一般表现为自娱性与表演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秧歌是一种民族性的集体舞蹈,表演者通常扮作生活中或历史神话中的人物并组成方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出各种队形或图案。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基本动作较单纯,仿佛是民间劳作时基本动作的移植,为增加场面的生动和演出效果,秧歌队一般要配备扇、帕、伞、棒之类的简单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虽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但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共同的审美特征。

二、汉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汉族舞蹈的形式美

舞蹈的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体形、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舞蹈的形式美在舞蹈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只有和生活的精髓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时代的精品。在构思萌动的开始,舞蹈编导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寻找恰当的形式,来完美体现舞蹈的思想和内容。舞蹈的形式美在舞蹈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和思想情感的体现。

舞蹈的形式美是一种直观可感的动态美。因此,创造舞蹈的形式美,除了必须具备作为物质材料的人体外,还要使人体按照艺术规律活动起来,创造出美的感性形态。那么人体凭借什么来创造出美的感性形态呢?凭借人体本身的动作、姿态造型、面部表情、手势和步伐,凭借各种线条、各种形状、各种色彩、各种节律、各种态势、各种质量的动作、造型、手势、步伐和技巧的组合,构成了变化万端的舞蹈形式美。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在中国各民族中,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秧歌。由此“扭”在汉族舞中处处皆是,一个“扭”字,把汉族民间舞势态形象地勾勒出来。各种各样的扭,各个地方的扭,都有不同。“线”的移动.“圆”的表象。妙用“道具”使用道具和歌舞结合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突出特点。使用道具,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舞蹈的内容和抒发舞者的情感。这充分说明汉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它的表现手段道具使用的方法很多,有的拿在手中,有的挎在腰间,有的担在肩头,有的戴在头上等等,无论那种道具,都来自生活,经过艺术加工, 对表达思想情绪、塑造人物性格、并起美化舞蹈形象的作用。

(二)汉族舞蹈的内容美

舞蹈的内容美是指舞蹈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真与善的统一,是舞蹈作者审美理想的形象体现。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作为表演艺术的舞蹈,不仅要求编导创造的形象有真情舞感,同时也要求演员的表演要真挚而富有激情。舞蹈是人们挤思想感情在高度激动时的形象表现,作为表演艺术的舞蹈,其主要特征就是凭借人体在有节律而富有美感的运动中所产生的强烈情绪和情感的直接动觉传感,使观众获得审美感受并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舞蹈表演家必须情动于衷—注情入舞一一以舞传情,求得情与舞合、神与形合。

再如由曲立君创作,海燕、成森联袂表演的一台名为“记忆的风帆”的舞蹈表演会,在用舞蹈来表现人生旅途中一段最值得怀念的时刻—童年中的几个片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台晚会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两颗天真无邪的童心。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真实地表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表现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是构成舞蹈内容美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一部舞蹈作品美学价值高低的重要依据。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在论述舞蹈美时是,很重视舞蹈思想—即舞蹈的内容美的。他认为:“我们舞蹈创作都是为了反映和表现我们的社会中生动的人物和内容,在舞蹈家的创作下人物必须栩栩如生。通过作品要人们去认识出什么是可敬的、可爱的,什么是可笑的、可怜的和可憎的种种人物形象和思想。要具有无私无畏地去塑造出真和善的形象,来表演我们当前的生活,那时美就像光芒一样通过事物的表象来深入我们各部感官中去,也即感动了我们。”①以上论述是这位老舞蹈家数十年艺术经验的总结,深刻而精辟地论述了舞蹈的内容美在整体舞蹈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汉族舞蹈的表演美

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舞蹈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蹈表演艺术的提高和深化。舞蹈是情感的“极致”,而情感的“极致”需要舞蹈表演。舞蹈与舞蹈表演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重视舞蹈表演的培养,提高舞者的表演水平和艺术鉴赏力,舞蹈本身才有意义,其生命力才会更强。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借着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构成各种舞蹈形象的。舞蹈中的人体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表演是属于舞蹈艺术的,是舞蹈艺术第二个层次上的艺术,是舞蹈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分支。舞蹈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蹈表演艺术的提高和深化。

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的身体,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从群众自娱性、社交性、礼仪性的抒发单一情绪的生活舞蹈,到表现繁复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形成多种舞蹈形式和体裁的艺术舞蹈,是舞蹈艺术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舞蹈的自娱性和表演性高度统一。对表演者来说,既是为了自娱,抒发个人感情,也是为了表演,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特点。拿东北秧歌来说,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具有泼辣、幽默、文静、稳重的风格特点。如《欢天喜地秧歌情》②这一舞蹈作品,就属于典型的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表现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汉族舞蹈是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汉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汉族舞蹈在历史上已形成了比较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体系,但这一理论体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对汉族舞蹈的探索,也不能停留于此,而应通过对汉族舞蹈的认识与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汉族舞蹈。

注释:

①吴晓邦,著名舞蹈家,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奇梦》、《中庸者的悲伤》、《和平的憧憬》等11部作品,是他创作生涯探索阶段的作品。

②第八届桃李杯群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群舞《欢天喜地秧歌情》表演二等奖、剧目创作三等奖、音乐创作三等奖。

参考文献:

[1]王卫东.中国汉族舞蹈发展脉络概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

[2]冯百跃.舞蹈的形式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3).

[3]于红.简论舞蹈艺术的动律美.剧作家.2006(1).

第7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一、艺术的审美特征

审美就是对美的欣赏。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自然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自然界的美是无限丰富、千姿百态的。凡是对感官知觉或想象力,具有个性表现力,同时又具有抽象的表现力的东西就是美。

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虽然,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是人们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然而,我们又必须注意到,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我们经常说艺术美高于生活美,就是因为真正的艺术品,必须对生活进行提炼、概括,把分散、隐蔽在生活中的自然形态的美集中起来,突现出来。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之为艺术品。艺术家如果没有进步的审美观,就不可能对生活中美的和丑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

其实,从审美活动开始,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情感的作用,整个审美的过程最终也凝结为情感的享受和重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愿意把审美关系看成情感关系。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人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应。但是,人在认知不同对象的时候,他所经历的心理过程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贯穿在审美特征里的主要是人们的审美心理,这些心理与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息息相关,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它是以感知为基础的,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情感,从而为人们所理解,并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换句话说,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它具有精神愉悦性、强烈的主体性和鲜活的情感性等特征。审美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是人的心理潜能得到自由释放的情感体验,是人的感性生命力的自由表现。当人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审美形式感逐渐走向成熟,并与人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相统一时,便标志着审美意识成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时,审美活动得以从人类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开始以其独立形式审视和指导人的生活与生产劳动。

所以,审美活动是一种体验式的高级精神活动,它必然摆脱不了情绪因素的参与,尤其是情绪具有的对人类心理活动的驱使、调配作用,以及情绪本身所具有的肯定或否定性质,它能左右审美活动的效果。审美活动不仅能导致审美评价和审美欲望,而且通过审美活动还会产生更深远的效果,即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人的审美鉴赏能力作为一种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在多次审美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的。

总之,从艺术的审美特征这个角度来说,艺术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判断的集中表现,也是美的集中表现。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应当体现他本人的审美理想和个性风格,并能给群众以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作品没有审美意义,也就丧失了艺术价值。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艺术家塑造形象时,离不开审美活动,而人的审美活动,又总是和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审美活动中,美的客观对象作用于人这个审美主体,引起美感,这美感就是美的具体形象所唤起的一种情感反应,所以富有情感是美感最显著最突出的特征。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但生活不等于艺术。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最终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艺术家贯注于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是一种再创造。没有自己的个性情感的发挥,单纯从形象等来演绎情感,是不能获得很高的欣赏趣味的,艺术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长期以来,有人把形象性当作艺术的根本特征,并把“艺术形象”规定为一种具体的、客观实体性的、能反映某种生活本质的东西。这种理论忽视了情感因素在艺术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它简单地认为,用形象还是用概念来反映生活,是艺术与科学的根本区别,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形象性确实是再现艺术中一个普遍的、重要的外部特征,但它不是艺术的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特征是情感的传达,而形象性则是情感传达的一个重要媒介。是否能具体、有效地传达人的情感,是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科学活动虽然有时也有某种情感的激动,但这些情感没有通过其创造物传达出来。艺术活动以情感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遵循着情感的逻辑,以情感为生命的支撑点,其创造品必然传达着人的某种情感。任何不同类型的情感,只要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独特、具体、有效地传达出来,就能构成艺术品。较浅露、简单的情感的传达,构成低级艺术,如原始艺术;较深邃复杂的情感的传达,构成高级艺术,如贝多芬的交响乐曲。

情感的产生,又取决于人的生理基础、社会环境及其主观的意志和愿望。它根源于人类对极其多样的自然和文化的需要,并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任何情感都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发展的,完全离开社会生活的情感是不存在的。情感是个人的,但它离不开社会,离开客观的人类社会,一切主观个人情感都会枯萎。

第8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一)人性化理念

传统的环境设计受到科学技术滞后以及落后观念的制约,人们难以真切享受艺术之美,而今随着人类进入到高科技的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的枢纽日益显现,人们的环境意识与生活方式也随之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改革,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也使得人们真正步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之中。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需要设计师在追求审美理想的同时更应尊重地方历史背景、文化风俗以及人文环境。因此,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于传统的、纯粹单调的人机工程之中,而应引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人类本身的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及其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共享关系置于重要的位置上。

(二)集思广益理念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活动,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依靠雕塑、建筑、环境设计以及规划等各相关行业人员的共同合作,因此,组织多学科的团结协作进行集思广益是环境艺术设计在实际操作之中的重点之一。环境艺术设计中集思广益理念的进步性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变了以往传统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以及环境设计师各行其是的想法与行为。在为环境设计集思广益的过程中,通过多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差异较大而混乱不堪、鱼龙混杂的艺术设计作品,并且可以实现去糙取精、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生态化、绿色化设计的表现之一,其内涵是对自然环境中资源的加以关注以及加强对环境环保问题的重视,它是新时代背景之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环境观。人文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存质量水平的全面优化需要将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主要的依托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五项原则分别是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制定生态保护战略、将自然融入城市、重建居民生活标准以及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环境艺术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目标是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身体健康的质量水平,其要求科学合理地将阳光、气候、植物、动物、水体、土壤等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相互融合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界生物学的原理来设计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一)风格美

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之中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审美观念,因此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富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环境艺术设计中风格个性化的审美特征要求设计师们重视人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针对不同的环境背景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环境艺术作品。例如,在城市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北京、青岛、西安等城市是我国境内富有典型特色的城市代表,而巴黎、威尼斯、罗马、雅典等则是欧美城市之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代表,其各自的风格都以浓厚的自然风情与人文内涵作为铺垫,从此可看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主要建立于人类历史背景、文化风俗的基础之上。

(二)动态美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来源于人类日常的生活环境,因此环境艺术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之中,而并非孤立静止的,设计师则需要根据特定环境与人群的生活特征、审美心理来进行符合动态审美的艺术设计。由于受到审美角度与审美观念的制约,环境艺术设计动态美的审美特征在主观以及客观之中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首先,随着空间与时间的逐渐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审美看法;其次,即便处于相同的空间、时间与地点之中,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艺术作品也会有着一定程度上差异的审美观念;再者,同一个人若通过不同角度来观赏同一件艺术作品也会有着不同的审美效果。

(三)和谐美

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无法脱离整体的意识,设计素材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艺术设计表现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无论是一个大城市还是一个小型的艺术馆,其环境艺术的设计都需要建立在实现整体和谐美的基础之上,尽量避免混乱无章、差异冲突艺术设计作品的出现。例如,在广场的设计之中需要考虑到草坪、树木、座椅、花坛以及周围建筑等各个个体与广场整体之间相互的审美协调以及相得益彰,从而使得每个个体都能成为整体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和谐美的审美特征,可以进一步地使人们体会到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美,从而赋予现代环境艺术作品更具审美特征的表现力。

三、结语

第9篇: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范文

摄影艺术是广阔的视觉艺术中的一名新成员,在审美特征方面摄影与绘画等其他视觉艺术具有很多共同之处。美,几乎是所有艺术的共通之处。但并不能说所有美的事物都是艺术品一样,有很多照片,只是具备了我们对美的一些要求。人们珍藏一些照片并不是因为它是艺术品或是很美,更多的是为了怀念某个人或事,是人们的情感和记忆促使他们珍藏一些照片,但这些照片并不能称之为艺术品。正如我们普遍认为的生命是美的,但并不是我们看到所有有生命特征的东西时都会产生美感。即便是产生了美感,也未必会成为艺术品。因此,摄影作品若要成为摄影艺术品,必须要满足艺术的审美特征。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一部分是作为视觉艺术所共有的特征,即形象性、人文性、情感性和形式美。另一部分是由摄影的本质属性所产生的,包括纪实性、科技性和瞬间性。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基本特性,是指通过摄影独有的技术手段,逼真地再现镜头前的客观景物,形成画面影像外观和细节的真实,使摄影艺术独特的美感展现出来。科技性是摄影的基础,摄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建立在光学、化学、机械学、电子学和数码科技等许多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综合科技手段。高科技不仅能把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真实影像固定为可视画面,同时还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激发了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各种新的科技成果使摄影创造出与人眼视觉感不同的空间透视、形态结构、光色效果,既有真实的现实影像,也可虚拟出想象中的美好形象。瞬间性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从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层面来讲,摄影艺术既属于空间艺术又是具有时间艺术的特点。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变化过程,那么这个瞬间要如何界定呢?对于人类历史长河来说,一秒钟,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乃至一百年都可以视为一个瞬间,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摄影来讲,这个瞬间是相对的。因此我认为摄影艺术也是选择艺术。我们不仅要选择拍摄的场景、拍摄的对象、拍摄的主题,还要选择事物运动的瞬间,而这一瞬间的选择对于摄影艺术来讲又是至关重要的。也就要求摄影师在拍摄时抓住“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相统一的那个决定性瞬间。

二、摄影中的美感表现语言

自摄影术诞生之日起,摄影就具备了它技术上的基本技巧,即对客观事物的复制功能。但这种复制并不是简单的对事物的复原,它具有更丰富的外延和深远的内涵。这也是使众多艺术家和理论家为摄影而痴迷的重要原因。从造型语言角度讲,摄影艺术主要通过光线、影调、色调、线条和拍摄角度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从表现内容来讲,摄影的被摄对象是客观的存在物,或是对客观存在的再现、再造和加工。以寻求真实的美,瞬间的美。创作者和欣赏者都希望在其中寻求美,体验审美的愉悦。这种美即包含了形式的美,也包括内容的美。

1.现当代摄影中的美感表现语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于1918—1959之间出现抽象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被称为现代摄影。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器材和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电子全自动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相继问世,开创了数字视像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必然会出现纠缠、碰撞、磨察。有些陷入了认识危机之中表现为滞后、不解、困惑、反感等;有些则积极奋然反思,适应时代潮流,去寻求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这两种思潮也将当代艺术家推向了探索自已新的思想情感,反映和表达的新的方式。从摄影的基本风格来看即表现为在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的进一步发展,超现实主义摄影也应运诞生。

2.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美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