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个人银行理财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银行理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银行理财

第1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层次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内各家中资银行纷纷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但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些针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而大多数理财中心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提供较低层次的服务。一些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基本还停留在原来的存贷业务层面上,即使增加了,也只不过是如代买国债、金融业务咨询等简单的业务。银行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展示出来供客户选择,而并非是为客户量身裁衣,进行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

(二)金融产品(包括理财产品)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推出合规的金融产品只有几十种,与世界各大银行两万多种金融产品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根本不能满足广大个人的理财需求。同时,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很弱。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好的就一哄而上,缺少创新意识和特色,只是照搬照套,令顾客无所适从。

(三)个人理财服务对象门槛过高,缺乏适合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金融品种缺乏广泛的适应性。虽然近年来银行开拓的个人理财品种在不断增加,同时为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产品,但是能向大众普及的产品并不多,例如有些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需要达到5万元甚至10万元才能办理,个人通知存款的起存点也要在5万元以上,服务范围狭小,没有适用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四)商业银行提供的是金融产品,而不是金融服务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是把产品的宣传单分别展示在架子上供客户任意选择,而缺乏个性化服务。因为客户不能单凭自已对一些宣传单上的介绍而全面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效用,而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种摆出来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的理财人员在详细了解分析其需求后,再根据客户的特点来设计的个性化的理财方案。

(五)现有商业银行的普通员工和专业理财人员理财专业素质急需提高,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在目前商业银行中,很多银行的普通员工都不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又怎样去开展个人理财市场的营销?有些银行理财人员只是经过银行内部挑选,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学习就直接上岗。而对于一些资深的理财专业人员又缺乏行业规范管理和职业道德约束,例如一些客户资料保密、产品风险提示等风险管制等。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六)部分客户个人理财观念不正确,个人理财市场有待培育

由于国内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客户对风险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许多顾客在很大程度上把理财等同于发财,只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投资的风险;部分银行理财营销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预计(设计或宣传)收益率与顾客的实际收益率差距很远,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客户不在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

二、关于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

(一)加强对客户需求的调查研究,寻找和开发市场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26万亿元,储蓄余额达到14.23万亿元。在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四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曹文,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问题凸显)。这说明了我国目前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社会需求很广泛,越来越多的普通客户渴望得到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一站式”服务。但是现在中资商业银行一般都和外资银行一样,把着眼点放在20%的重点客户市场上,而把80%的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忽略掉。外资银行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他们所拥有的网点资源、经营金融业务品种范围等条件的限制,而这正是中资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优势。根据以上的调查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都有数额不等的储蓄存款。如何对这些存款进行保值、增值、投资和理财?这是客户和中资银行须共同考虑研究的。中资银行要实现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转变,就绝不能对中低端客户“一弃了之”。反而,更应该把它作为重点开发的市场。

(二)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对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

中资商业银行应加大在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力度,例如大力开发一些“基金定投”的业务,让更多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参与其中。而对于一些中高端客户还可以细分产品以供客户选择,比如银行传统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外汇理财区,基金区,保险区等几大板快。这样使所有的客户就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分类一目了然,便于选择。

(三)实行差异化服务,不同的客户配备不同类型的理财服务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来讲,太多的产品会导致其不能选择而失去兴趣。银行理财人员可以针对每一款产品做个标签。这个标签从六个指标来评定该产品的特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加入门槛和成本、接受服务的便捷性和提品商的背景。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具有复杂性、虚拟性、未来性和风险性,但通过上述6个评价指标,基本上”锁定”了理财产品的特性,当然还有一部分产品特性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如此一来,客户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可以对不同产品加以优、劣势比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理财群体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只需要购买一种或几种理财产品就可以,有的需要对自己大笔资金进行理财规划,这时我们就需要实行差异化服务。一些单一的,小额的理财服务可以由一线或大堂经理代为解答,而一些大额的、复杂的、多种理财产品组合的应由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等高级理财规划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了。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开发产品力度,增加理财产品种类,开拓理财渠道

1.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选择理财产品的开发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需要,市场才是风向标,因为没有市场的产品设计得再好也没用。2.设计和开发理财产品要全方位地运用风险判断技术和收益测算技巧,要求开发人员对所有金融产品,对各类金融市场了如指掌,并能够进行综合运用,测试的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应该长时间地大力投入。3.银行除了自行开发产品外也可以加大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从而增加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渠道。商业银行由于受金融、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一些业务,但却可以通过代销或的渠道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信托公司合作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放在银行代销代售,从而填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某些空白。由于现行的个人理财市场的格局是银行搭台、多家唱戏,但其主角仍然是银行,银行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以及快速的销售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其在个人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

(五)建设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理财品牌产品,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

1.各商业银行应开发和建设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产品,防止产品同质化现象,增加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顾客。2.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理财品牌将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新能力强、产品差异大、服务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成熟品牌,包括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中国银行“中银理财”等;第二层次是创新一般、产品差异较小、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品牌;第三层次是投入有限、创新差、服务能力差的品牌。商业银行应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吸引和服务多层次的顾客,扩大顾客群。3.在品牌建设中,商业银行应多运用公众媒体等资源传播和塑造品牌,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和营销。因为提供技术含量高、设计差异高、服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对于提高品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银行业务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六)提高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壮大理财专业资格人员的队伍

与国内外的外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相比,国内中资银行的理财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具备专业理财资格的人员很少。要改善这种状况,应同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对目前在岗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2005年3月,我国的《金融理财师考试认证暂行办法》开始实施。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的课程开办,各商业银行可以对其在岗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第二,要求和支持鼓励理财经理层或业务骨干通过考试具备金融理财师(简称AFP)资格,少数优秀的已经具备金融理财师资格的,再去通过培训考试具备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FP)资格,使整个理财队伍具备专业从业资格人员从无到有不断增加。尤其是要注重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注重理财类高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只有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技能,才能令客户信服,让银行为其理财。

(七)应加强理财从业人员和理财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诚信

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行为或者说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和缺乏规管。因为个人理财产品严格来说是风险产品,而风险的承担者是客户,而现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一味强调收益保证,而在谈到风险时往往含混其辞,过多过高的承诺不符合金融产品的客观规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作出内部指引,从风险提示到产品设计再到收益说明,全面规范和引导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用规则和流程科学地防风控险。只有讲究理财的道德和诚信,才能令客户放心,并让其为自己理财。

(八)倡导正确的理财观念,追求收益风险均衡,不断培育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第2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居民理财意识、理财意愿日益增长,理财市场需求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景象。在2009年至2011年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数量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销售规模剧增。2011年,银行业销售理财产品数量为19176款,募集资金规模16.49万亿元以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反映出理财市场的繁荣,充分体现出我国居民对理财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目前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已相当成熟。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还很低,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分业经营政策限制了理财业务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采用的是混业经营,银行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时,可任意选择组合金融市场上的多种金融工具,推出各式各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我国由于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作为构成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即银行、保险、证券都在开展各自的理财业务,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妨碍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产品的能力。

(二)客户细分不够导致市场定位不准。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中对客户市场细分得不够,仅仅根据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资产余额来进行客户层级划分,将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当成揽储的一种形式,只注重客户数量的增加,忽略层次不同客户的需求差异和客户的满意度追踪,对理财市场的现状、发展前景、客户分类等认识模糊,造成进入市场盲目,收益有限,定位不准。

(三)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部分商业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甚至夸张预期收益率,一味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是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合适的理财产品,造成客户的损失;银行少部分营销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存在着只强调产品收益不强调风险的行为,引发了许多纠纷,对银行的声誉及个人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四)理财产品创新不足且同质性高。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事实上,个人理财业务的精髓和发展方向是个性化的服务。人在生命的不同周期阶段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阶段、不同偏好、不同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才是未来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方向。

(五)专业理财人才相对缺乏。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理财人员不仅需要了解银行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投资、期货、房地产等各方面综合金融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人员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很难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理财服务。

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

(一)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完善理财市场基础条件。一是银行在组织架构和业务分工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和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专门指定一个职权相对独立、职责明晰、专业结构综合的业务部门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二是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逐渐探索和实践金融控股公司的综合经营模式,逐步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三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增强资本市场功能,积极推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交易试点,探索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大力推进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合作,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二)准确市场定位,细分客户群体。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领域广泛,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很难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成功,只能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力水平、发展战略等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成功。对于不同层次的客户应有不同的分销渠道。一是直接营销,主要针对高端客户,即由客户经理与客户就理财需求进行沟通,了解和记录客户信息,为客户度身定做理财计划,并跟踪维护客户。二是间接营销,即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渠道进行营销。应增设个人理财中心,理财中心由现行的高柜服务模式转向高低柜业务相结合,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面对面的服务,使银行的服务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了解,进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三)强化风险披露和宣传能力,提高风险预警质量。首先,商业银行要提高风险信息披露能力,除了产品说明书中必不可少的风险揭示外,可以在实际销售中适当配有相对人性化、容易理解的风险提示。销售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针对不同客户的风险承受水平进行必要的风险说明和建议。其次,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宣传,除了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提示外,可以引入第三方的风险评测市场,一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做出综合评级,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提出相应购买建议,使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充分了解产品风险。第三,政府要加强对理财市场的风险监督。只有在三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真正提高风险揭示的质量。

第3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层次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内各家中资银行纷纷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但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些针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而大多数理财中心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提供较低层次的服务。一些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基本还停留在原来的存贷业务层面上,即使增加了,也只不过是如代买国债、金融业务咨询等简单的业务。银行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展示出来供客户选择,而并非是为客户量身裁衣,进行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

(二)金融产品(包括理财产品)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推出合规的金融产品只有几十种,与世界各大银行两万多种金融产品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根本不能满足广大个人的理财需求。同时,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很弱。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好的就一哄而上,缺少创新意识和特色,只是照搬照套,令顾客无所适从。

(三)个人理财服务对象门槛过高,缺乏适合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金融品种缺乏广泛的适应性。虽然近年来银行开拓的个人理财品种在不断增加,同时为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产品,但是能向大众普及的产品并不多,例如有些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需要达到5万元甚至10万元才能办理,个人通知存款的起存点也要在5万元以上,服务范围狭小,没有适用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四)商业银行提供的是金融产品,而不是金融服务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是把产品的宣传单分别展示在架子上供客户任意选择,而缺乏个性化服务。因为客户不能单凭自已对一些宣传单上的介绍而全面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效用,而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种摆出来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的理财人员在详细了解分析其需求后,再根据客户的特点来设计的个性化的理财方案。

(五)现有商业银行的普通员工和专业理财人员理财专业素质急需提高,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在目前商业银行中,很多银行的普通员工都不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又怎样去开展个人理财市场的营销?有些银行理财人员只是经过银行内部挑选,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学习就直接上岗。而对于一些资深的理财专业人员又缺乏行业规范管理和职业道德约束,例如一些客户资料保密、产品风险提示等风险管制等。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六)部分客户个人理财观念不正确, 个人理财市场有待培育

由于国内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客户对风险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许多顾客在很大程度上把理财等同于发财,只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投资的风险;部分银行理财营销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预计(设计或宣传)收益率与顾客的实际收益率差距很远,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客户不在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

二、关于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

(一)加强对客户需求的调查研究,寻找和开发市场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26万亿元,储蓄余额达到14.23万亿元。在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四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曹文,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问题凸显)。这说明了我国目前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社会需求很广泛,越来越多的普通客户渴望得到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一站式”服务。但是现在中资商业银行一般都和外资银行一样,把着眼点放在20%的重点客户市场上,而把80%的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忽略掉。外资银行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他们所拥有的网点资源、经营金融业务品种范围等条件的限制,而这正是中资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优势。根据以上的调查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都有数额不等的储蓄存款。如何对这些存款进行保值、增值、投资和理财?这是客户和中资银行须共同考虑研究的。中资银行要实现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转变,就绝不能对中低端客户 “一弃了之”。反而,更应该把它作为重点开发的市场。

(二)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对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

中资商业银行应加大在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力度,例如大力开发一些“基金定投”的业务,让更多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参与其中。而对于一些中高端客户还可以细分产品以供客户选择,比如银行传统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外汇理财区,基金区,保险区等几大板快。这样使所有的客户就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分类一目了然,便于选择。

(三)实行差异化服务,不同的客户配备不同类型的理财服务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来讲,太多的产品会导致其不能选择而失去兴趣。银行理财人员可以针对每一款产品做个标签。这个标签从六个指标来评定该产品的特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加入门槛和成本、接受服务的便捷性和提品商的背景。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具有复杂性、虚拟性、未来性和风险性,但通过上述6个评价指标,基本上”锁定”了理财产品的特性,当然还有一部分产品特性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如此一来,客户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可以对不同产品加以优、劣势比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理财群体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只需要购买一种或几种理财产品就可以,有的需要对自己大笔资金进行理财规划,这时我们就需要实行差异化服务。一些单一的,小额的理财服务可以由一线或大堂经理代为解答,而一些大额的、复杂的、多种理财产品组合的应由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等高级理财规划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了。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开发产品力度,增加理财产品种类,开拓理财渠道

1.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选择理财产品的开发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需要,市场才是风向标,因为没有市场的产品设计得再好也没用。2.设计和开发理财产品要全方位地运用风险判断技术和收益测算技巧,要求开发人员对所有金融产品,对各类金融市场了如指掌,并能够进行综合运用,测试的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应该长时间地大力投入。3.银行除了自行开发产品外也可以加大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从而增加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渠道。商业银行由于受金融、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一些业务,但却可以通过代销或的渠道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信托公司合作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放在银行代销代售,从而填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某些空白。由于现行的个人理财市场的格局是银行搭台、多家唱戏,但其主角仍然是银行,银行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以及快速的销售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其在个人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

(五)建设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理财品牌产品,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

1.各商业银行应开发和建设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产品,防止产品同质化现象,增加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顾客。2.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理财品牌将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新能力强、产品差异大、服务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成熟品牌,包括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中国银行“中银理财”等;第二层次是创新一般、产品差异较小、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品牌;第三层次是投入有限、创新差、服务能力差的品牌。商业银行应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吸引和服务多层次的顾客,扩大顾客群。 3.在品牌建设中,商业银行应多运用公众媒体等资源传播和塑造品牌,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和营销。因为提供技术含量高、设计差异高、服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对于提高品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银行业务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六)提高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壮大理财专业资格人员的队伍

与国内外的外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相比,国内中资银行的理财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具备专业理财资格的人员很少。要改善这种状况,应同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对目前在岗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2005年3月,我国的《金融理财师考试认证暂行办法》开始实施。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的课程开办,各商业银行可以对其在岗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第二,要求和支持鼓励理财经理层或业务骨干通过考试具备金融理财师(简称AFP)资格,少数优秀的已经具备金融理财师资格的,再去通过培训考试具备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FP)资格,使整个理财队伍具备专业从业资格人员从无到有不断增加。尤其是要注重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注重理财类高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只有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技能,才能令客户信服,让银行为其理财。

(七)应加强理财从业人员和理财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诚信

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行为或者说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和缺乏规管。因为个人理财产品严格来说是风险产品,而风险的承担者是客户,而现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一味强调收益保证,而在谈到风险时往往含混其辞,过多过高的承诺不符合金融产品的客观规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作出内部指引,从风险提示到产品设计再到收益说明,全面规范和引导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用规则和流程科学地防风控险。只有讲究理财的道德和诚信,才能令客户放心,并让其为自己理财。

(八)倡导正确的理财观念,追求收益风险均衡,不断培育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目前很多客户的理财观念只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从而背离了理财的真正意义和作用;还有些客户只是求安全,任何投资都不参与,只会把金钱长期放在一些风险低收益低的产品上,缺乏有效的理财配置。理财的真正目的是合理地安排资金,使资金保值增值,从而达到人生的收支风险的平衡。

每个客户的理财目标不同,对收益和风险的追求都有不同。银行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不同的产品分配。对于一些保守型的客户应为他们提供一些存款型、保障型为主的理财产品,而对于一些投资型的可以为其配备一些基金、外汇或信托投资型的产品。对于一些长期投资的客户可以配一些中长线产品,对于一些短期投资型的客户则要为他们配些流动性强的产品,让客户各取所需。在此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坤.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J]. 中国金融, 2005,(24).

[2] 仲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细分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市场, 2005,(36).

第4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关键词:理财业务;制约;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6-0043-04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客户在面临着更多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困惑。客户迫切需要专业理财机构进行帮助,个人理财本身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也需要根据客户的资产情况和发展要求进行金融产品组合。近几年,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受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最早推出“私人理财中心”,伴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和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个人理财市场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国内各银行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和尝试,试图以自己的优势和经营特色,来争得更大的市场分额,个人理财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我国,个人金融资产已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近几年,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都陆续开通了个人理财服务,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较典型的如2002年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各分支机构全面推出的针对个人高端客户理财的零售金融产品――“金葵花”理财品牌及服务体系。“金葵花”理财品牌及服务体系一经推出,即在国内银行业界掀起波澜,实施客户分层服务策略、争夺高端客户迅速成为国内金融服务的竞争热点。“金葵花”贵宾客户的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例提高到28.9%,对存款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9.9%,“金葵花”贵宾客户的交易占整个零售业务交易的比例超过了60%,“金葵花”理财成为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理财业务重要性的提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深发、浦发、光大、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相继不同程度地推出了个人理财业务。

2006 年以来,以预期收益率明显提高、产品的流动性明显增强、结构型产品明显主导市场和资金投向明显有突破混业经营限制趋势为主要特点的人民币理财业务再次升温。

目前来看,国内各商业银行已经对个人理财业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陆续在产品设计、服务体系完善、理财顾问队伍建设、同业合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所规划和投入。

二、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一是公众对理财的风险意识不强。商业银行在理财营销过程中过分侧重对收益的宣传,不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致使大多数公众对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公众更多认同银行传统的存款类业务,对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更偏好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则少有偏好,更鲜有通过资产组合规避风险的需要,导致现阶段市场需求只能是一些低风险的简单理财产品。

二是理财资金运用渠道狭窄。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少、市场容量小,加之外汇市场开放程度较低,所以国内货币市场一直以人民币理财资金为主要投资渠道。理财产品收益率往往伴随着货币市场收益率走高而走高,伴随着货币市场收益率走低而走低。

三是分业经营模式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欧美等国许多国际大银行由于实行混业经营,加上背靠综合性的金融控股集团,银行可以从事证券、保险和信托业务,个人理财业务资金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法律法规禁止商业银行开展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筹集的资金只能在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运用,对保险、基金、证券等产品,只能采取推荐或部分的形式,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财。

四是其他机构分流理财业务。首先是证券公司。证监会于2004 年12 月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支持规范创新类证券公司开展集合理财业务。券商还在管理费率、风险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些都吸引了原有和潜在的、最具投资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高端投资者。2005 年,国信、国泰君安等11 家创新试点券商发行了13 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145 亿元。2006 年初,证监会又下发《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进一步支持券商开展集合理财业务。其次是信托投资公司。目前信托是唯一可以跨越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实业市场的金融机构,投资标的广泛,其经营范围广、投资组合选择大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谋求投资者收益来源的多样化。再次是基金公司。基金在理财业务上起步较早,专业性也较强,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大业务规模,拥有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等较为完整和成熟的产品群,能够投资于除期货、外汇外的大部分国内金融产品。还有就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最早进入个人理财市场的金融主体,90 年代初就开发了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国内保险公司主要以分红险的形式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分红险既有理财功能,同时又具备一定的保险功能,这也是保险公司理财最大的优势。

(二)银行内部制约因素

一是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较为滞后。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系统方面的建设投入在金融领域起步较早,投入较大,但是从个人理财业务角度来讲,商业银行尚须在原有客户服务部门、组织架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理念、优化流程、调整组织架构、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内部营销。

二是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个人理财业务涉及诸多个人投资领域,仅在金融领域就涉及到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几大类产品。仅仅依靠银行自身的产品显然不能满足个人理财需求。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名目众多,但各家银行推出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营销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也基本一致,投资组合局限性大,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

三是人力资源的瓶颈。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一般都对理财业务人员资格有明确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财经理多是由个人业务部门客户经理兼职。由于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资产管理业务,且仅停留在产品上,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

四是对理财业务认识不足。由于理财产品的研发、定价、风险管理、资金管理和运用等环节都集中在各商业银行总行,分支机构无权推出产品,只负责销售理财产品,对产品设计的背景、资金运用渠道知之甚少,个别机构零售业务部门负责人对理财业务知识较为缺乏。

五是客户信息没有有效整合。对于个人理财服务来说,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理财建议和规划的前提就是要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有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商业银行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是以业务和账户为中心的建设模式。这种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在新的竞争模式下,最大的弊端在于商业银行无法得到针对一个特定客户的全面信息视图。

六是理财绩效的评估和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还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服务,缺乏对理财绩效的动态评估和跟踪机制,以及根据理财方案的绩效,随时调整资产分布的策略。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个人理财业务的战略定位

一是发展培育金融市场,引导金融理财消费。与银行以往提供的个人产品相比,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在营销方式、服务方式方面进行的一种创新。虽然目前受制于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管理,但新组建的金融集团通过控股公司已经相对涉足混业经营,而从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来看,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加快混业经营政策的研究和产品的预先开发储备。此外要切实转换思维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地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体现自己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向客户传输正确的理财观念,推介适宜的理财产品,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设顾问式营销组织架构,实现个人理财网络化。商业银行建设顾问式营销,要在客户营销过程中,通过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中将银行的产品销售出去,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同时,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顾问式营销是银行从粗放式经营走向集约式经营的重要步骤。商业银行都要积极适应客户理财业务需求,建立起顾问式营销的业务发展平台。首先要建立统一的金融服务平台,对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资源实施整合,以商业银行为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核心,构建各类金融机构理财服务的深层次合作;其次是建立内部客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客户进行理财需求的深层次分析,根据客户的需求差异提供不同的理财方案,并利用零售客户综合账户以及理财品种的分账户实现服务差异;再次是建立理财业务支持系统,该系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经济、金融及政策信息和理财建议,根据理财顾问的理财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财方案和计划,并通过金融平台进行集合金融业务交易;最终是发展网上自助理财,使客户通过单一的网站完成所有的金融投资交易。

(二)细分理财市场,找准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要通过运用市场细分策略,根据自身的实力、特长和对市场的判断确立相应的营销目标市场,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推出个人金融业务而占领市场、拥有客户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要从地理角度进行市场细分。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全方位地发展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的个人金融业务。沿海发达地区可以引进国外较为成熟的个人金融产品,如代客户进行各类金融衍生品交易、投资咨询、代客户管理金融资产、网上银行服务等,以跟上国际个人金融市场的发展潮流,缩小两者间差距;经济落后或较不发达的地区,则要在巩固和完善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收付、代保管、信用卡、代保险、个人信贷等业务。

二是根据客户收入高低进行市场细分。对中低收入提供低费用、低保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型金融业务;对高收入阶层提供高费用、高收益、多样化的金融业务。

三是根据客户的知识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进行市场细分。不同知识阶层具有不同的理财意识,对金融业务有着个性化和选择性需求,银行应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和贴身化的金融业务;对一般客户的金融业务则应体现大众化和便利性。

(三)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理顺创新思路。在产品创新方面,从客户需要出发,认真了解客户需求。既要满足低端客户服务的一般需求,又要重视差别化地为高端客户提供特殊安排,推出不同的业务产品,摆脱过去银行产品彼此效仿的创新模式,实现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的转变。建立内容较为充足的产品创新库,还要形成健全的产品创新激励机制,结合自身优势,推出有差异性的同业产品。

二是加强理财产品建设。加速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质上还停留在追求发卡规模和市场份额上,这在银行卡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合适的,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信用卡市场仍然滞后,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机制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银行卡业务的拓展应树立更新的经营理念,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完善信用卡功能的同时,增强信用卡的附加功能和增值功能。还要充分利用网点发达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便捷迅速的服务通道,加强信用卡业务的后援服务和应急便利。适时调整银行卡产品的结构,加大贷记卡的营销力度。促进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发展的同时,推介个人融资,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确保理财安全

个人理财业务虽然利润丰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政策和经营管理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完善市场定位,实行多层次的准入“门槛”,针对不同客户,设置不同的资金准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第5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210-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强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居民个人财富水平的迅速提高。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经突破31万亿元人民币。随着个人财富水平的增长和个人财富意识的觉醒,近年来个人理财在我国成为一个相当流行的概念。个人理财业务也随之成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咨询等金融机构的竞争焦点。市场上出现了“理财”“个人理财”“理财规划”“财务规划”“财务策划”“金融策划”“财富管理”“财务顾问”等等称谓的个人金融理财服务。

一、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含义及现状

(一)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由于许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对个人金融理财服务的称谓,国内业界和消费者一直对“个人理财”的称谓、定义和内涵缺乏统一的、清晰的认识。这种状况不仅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客观上也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对个人理财业务范围和内容的界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第一章第二条中对个人理财业务做出了如下定义:“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商业银行以特定目标客户和客户群为对象,推介销售投资产品、理财计划,并客户进行投资操作或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oard,FPSB)将个人理财服务称为金融理财,认为个人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士收集客户家庭状况、财务状况和生涯目标等资料,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风险属性,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理财方案并及时执行、监控和调整,最终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使其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

标准的金融理财应该包括以下6个步骤:建立和界定与客户的关系、收集客户信息并帮助客户确定理财目标、分析和评估客户当前财务状况、制定并向客户提交理财规划方案、执行个人理财规划方案和监督个人理财规划方案执行。

(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 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非常迅速,金融创新不断。随着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理财业务正在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国内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个人理财市场需求日渐突显的情况下, 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和专有品牌, 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等。其中,部分地区的一些国内银行已经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掌握了有效的市场营销宣传手段,并组建起了拥有相关业务技能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居民财富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理财的产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居民个人财富不断积累,中等收入个人和家庭数量大幅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居民家庭平均年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43.4元增加到2010年的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突破31万亿元。在国民收入总量高速发展和财富水平上升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的结构性调整,出现了贫富差距加大和财富集中度提高的现象。2002年国家统计局《中国首次城市家庭财产调查》显示,我国金融资产出现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资产最多的20%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约为66.4%,从事经营活动的家庭户均资产为非经营家庭的3.5倍。调查表明,中国社会出现了富裕和较富裕的群体。2005年美林证券和凯捷咨询发表的《2005中国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富裕人口呈现区域集中趋势,大部分的中国富裕人群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居民整体财富水平的提高和富裕人群的出现奠定了理财服务的市场需求基础,成为金融理财最重要的推动力。另一方面,金融理财恰恰满足了居民财富水平大幅提高后理财的需要,体现了金融理财对于个人和家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其次,支出结构的变化巩固了理财服务的市场需求。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反映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1978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35.7%。1978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67.7%,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43.2%。这一方面说明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则客观上对人们合理安排和规划食物以外的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得支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教育体制等改革相继推出,使以上各项支出中个人或者家庭承担部分不断加大。福利的货币化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另一方面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支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习惯于自己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和自己承担部分医疗费用,需要自己运筹帷幄,安排一生。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认真面对。简言之,居民支出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个人和家庭在收入成长的同时,还要面对迅速增长的各项支出,必须未雨绸缪,人们对于理财服务的需求自然迅速成长。因此,理财是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的自然产物。反言之,理财有助于人们更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消费支出,前瞻性地提高储蓄,加强财富的积累和管理以用于未来。

二、我国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难点

第一,受到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从银行理财服务的宣传资料看,似乎涵盖了生活理财与投资理财的全部概念,但实质上它们更像是一种传统服务的延伸。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领域,除了存贷业务,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

第二,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严重。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经过初期的激烈竞争,工资、代扣缴水电费、自助转账、刷卡消费等多项服务已成为各银行开设的最初级的个人理财产品。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在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而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证券、外汇、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不仅种类少,而且没有体现银行自己的特色,对个人客户来说也缺少实际吸引力。这种现象在国外极为少见。国外的理财产品种类非常多,银行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份非常个性化的理财计划。

第三,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监管体系发展严重滞后,造成银行开拓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很大,也束缚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为了确保资金安全,银行在向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自己需首先调查确认该客户的信用状况,这样在人力和时间上的投入都相当大,效率难以提高,可获得的利润也大大减少了。同时银行对个人客户设定的准入条件也较为严格,需要其完成繁杂的业务手续,由此也使得客户产生抱怨和抵触情绪。以上这些都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四,高素质的理财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理财从业人员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现有的理财师一般是从银行、证券、保险等营销人员或者会计师、分析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员当中发展起来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许多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布时间跨度长,且缺乏透明性、无详细解释,理财从业人员对QDII的海外投资经验不足,是商业银行产品的一大缺陷。

第五,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能力不足。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投资主要是依托国内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没有自己独立经营资金的能力。由于受制于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的投资运作,银行的资金运用能力难以提高。另外,有一部分理财产品的期权投资部分,都是交由国际投行到国际市场上运作,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对这种理财产品中的期权结构不甚了解,也难以判断其中风险,因此国际市场部分的资金运作过程和结果无法完全掌控。

此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还受到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动荡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业务没有发展前途。相反,随着居民财富快速增长,人民币不断升值,个人理财业务一定会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认真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银行自身特点的个人理财业务。

第一,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混业经营是当今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后,可以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融为一体,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因此,一旦政策壁垒拆除,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第二,加强产品创新,努力推出高质量、个性化的特色理财产品。只有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的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才能保持理财市场的持久繁荣。因此,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对现有产品进行组合和纵深发展的同时,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开发出具有明显个性化特色的理财产品。二是积极探索与保险、证券和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途径,通过业务外包或互补等形式,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三,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目标进行服务创新。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服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选择有条件的分行,推出针对高端客户的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银行业务服务,全力竞争富裕人群。重视对客户的跟踪服务,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使推出的理财产品或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的理财方案具有核心竞争力。

第四,积极推动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刚起步,在个人信用信息开放、个人信用管理体制、个人信用征信服务以及消费者保护方面都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国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个人隐私为目的,加大信用。

第6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个人理财业务在发达国家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金融服务,美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被商业银行视为取之不尽的“金矿”,美国商业银行过去三年内个人理财业务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赢利增长率在12%~15%,远远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居民个人财富也迅速增长,相应的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呼声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商业银行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鉴于此,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作为竞争优质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并在短短几年里在个人理财市场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不惜重金打造自主理财品牌,如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民生银行的“民生财”、农业银行的“金钥匙金融超市”、建设银行的“乐当家”、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等,许多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品牌现已深入人心。另外,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品种也逐渐丰富,除了向客户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之外,商业银行还通过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向客户提供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甚至黄金买卖等金融服务,服务范围不断拓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处处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各商业银行如火如荼地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了出来:理财产品本身设计的缺憾、人才的稀缺,以及因配套设施不完善产生的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要发展,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及本行行情的发展道路。

(一)大力进行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使服务朝个性化、分层化、纵深化发展。即要做好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个性化需求的研究,根据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人理财方案。同时,增强该措施的现实操作性,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以客户为中心,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加大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为客户度身定做金融产品,使客户实现最大化的保值和增值。同时,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不能再重复以推销为核心的产品导向型老路,不能仅仅将储蓄存款、个人贷款、银行贷款、电子银行、理财产品等个人金融产品简单地推向客户,与客户之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一次性产品交换关系,而是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各种现实需求、潜在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方案,不仅提供金融产品增值服务,还应扩大到有关居家生活、保健、退休、旅行等方面的便利。个性化服务对理财人员综合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一站式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型关系,培养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并为银行带来长久的利润。

(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一方面加强和完善个人理财业务授权制度,特别是涉及到有关个人贷款方面的操作,要充分考虑其审批、发放、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法规性要求;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缺乏个人信用登记体系以及个人破产方面法律的现实情况,完善行内个人征信系统,适当降低个人信用的借款标准进行补充和匹配。此外,在研究个人理财业务的各类风险时,应科学制定与之相配套的风险评估标准及控制措施,如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可以选择多项指标,如个人资产总量指标、个人资产结构指标、个人资产增量指标、个人资产增量结构指标、个人资产质量指标、个人资产规范管理指标等。

(三)培养高素质的理财人才。人才的竞争是业务竞争的实质与核心,拥有一批有竞争力的高端理财精英才是制胜的关键。而个人理财业务对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知识无疑提出了巨大挑战,可以说是专业人才和“通才”的结合体。拥有资深理财专业人才的银行将占尽先机,因此商业银行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尤其要熟悉我国当前特殊的金融运行环境,以便争取客户资源,同时也能维护银行的品牌形象。

(四)适当降低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门槛。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还处于不太活跃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与银行的服务范围过窄以及居民对银行的认同度和满意度有关。目前,我国民间拥有的金融资本总量超过11亿元,要挖掘这一“金矿”,适当降低个人理财的服务门槛非常重要。

(五)提高理财业务战略规划能力,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理财业务。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必须和银行的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如中国银行过去是外汇方面的专业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它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自然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个人理财对银行的整体发展意义巨大,需要结合银行的市场定位、银行未来发展战略和银行的资源优势,从整体上规划个人理财的发展战略。在这里,近来发生的代表性事件是花旗银行放手个人理财业务而将主要力量集中于加强证券经纪业务,与巴耳的摩置换了高达37亿美元的证券经纪业务。

第7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一、A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A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简称为“中银理财”,它是为个人高端客户推出的理财品牌,以“百年品牌、全球网络、专业智慧、尊贵服务”品牌主题形象的定位。针对具有较多的存量资产、较高的收入、较好的资信的客户群体。A银行将战略目标确定为“以客户群建设为基础”,对业务发展的落实和产品的创新,以及理财业务的外部宣传上,努力把“中银理财"产品品牌的社会影响提升上来,把专业信息的支持提供给客户。目前,A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2014年12月31日,A银行该个人理财业务以发展客户数72242人,全年个人网银金额达到2.27万亿元人民币,为A银行创造的利润达108万元,占A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56%。但是,理性分析A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A银行该个人理财业务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需要A银行积极开发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理财产品发展策略,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群体的需求。

二、A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营销模式单一

A银行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较为落后。在A银行的投资理财产品的宣传中,很大部分的A银行仅仅使用零星的广告和宣传单,把营销当推销,缺乏开拓新市场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客户的重要性,没有确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仅仅片面停留在坐在办公室等客上门的做法,而向理财客户提供优质上门服务很少,直接或者间接忽视了对潜在理财客户的研究和开发。营销模式的单一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对银行的长远和总和利益考虑较少,银行更浅显的只看到了投资者对银行的眼前和直接利益,忽视了潜在客户,只注重对眼前客户和市场的争取,对当前的市场营销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的全面规划认识较为片面。

2、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能力较弱

由于我国金融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并且还在实行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目前A银行投资渠道不广泛,我国国内的A银行开发和设计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这些都影响了A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升级和创新。目前,我国A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大多数建立在银行原有的银行存、贷款产品和中间业务简单包装与组合上,实质性与其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没有什么区别。

3、客户划分程度简单单一

目前,A银行的理财种类繁多,但是从客户定位上来看,大多数的理财服务产品还是停留于少数的优质高端客户,对于占大多数的普通客户所提供的理财服务产品较少,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服务门槛拔高,忽视了很大一部分的潜在客户。另外,我国现阶段A银行的个人客户,都是按照单一的综合金融资产余额作为标准来进行划分的,划分方式过于一刀切、片面化。A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初期,对于大部分理财产品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和整理,只是简单的产品整合,在期间推出新理财产品时,给理财投资者所营销的只是金融产品的套餐组合。由于客户划分不够细致,A银行在客户定位方面缺乏差别,也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客户群体。

三、A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策略

1、拓宽销售渠道 增加营销方式

目前,在A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过程中,A银行还仅仅停留于采用银行内广告和宣传单,这种方式宣传范围较小,宣传方式也相对较为被动。目前,我们处于科技社会,我们要好好利用好各种新媒体宣传手段,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投资者认识理财新产品,并且让投资者理性、明确清楚的认识到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和利益性,让投资者理性购买、自由选择。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传统的宣传方式,要充分利用银行网点的宣传,吸引住银行长期固定优质客户,发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作用,提高理财服务产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提高服务质量。

2、提高个人理财产品自主创新性

A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一直是A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软肋,面对这一情况,A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产品的创新仅仅依靠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小组、科技部门远远是不够的,这需要科技部门、各个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这一巨大任务。对于直接接触个人理财投资者的客户经理,应充分挖掘客户需求,了解真正的客户所想,加快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速度。

3、量身定做差别对待实行个性化服务

A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要想在国内金融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实行差别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是其扩大市场占有的一条捷径。个人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个性化的服务。直接接触投资者的客户经理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的特殊性,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直接沟通和专业的金融投资知识,尽可能的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同时,客户经理要及时与后台的专业设计团队沟通联系,为客户提供一对一、专业量身定做的理财服务产品,推动理财业务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合作,通过交叉销售的方式为客户及其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第8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

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述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而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发掘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制定个人财务管理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自然人(或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包括投资理财、代收代付、保管、转账汇兑结算、资金融通、信息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金融理财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可是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以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财中心”为开始至今的10年期间,在以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基础上,各家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和服务。2001年6月,上海出现了以杨韶敏等6位理财员命名的理财工作室,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服务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在纷纷设立,新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地推出,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将该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品牌,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品牌,工行的“理财金账户”等。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个人信贷、代收代付、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理财产品上,关于投资类理财产品相对较少,更谈不上结合客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同时,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趋同现象严重,一家能做的业务,别人可以很快“复制”,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立刻就能跟进,尽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各行间的差异就主要表现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体制,限制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三)专业理财人员的缺乏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业务,涉及到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银行个人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资本、证券、保险、投资、期货、房地产等相关金融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涉及面广等特点。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多是原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对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文化素质也普遍不高,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而未能真正为客户提供适当的理财建议,不能让客户了解理财的核心和含义,只会让客户感到自己离理财服务越来越远。

(四)营销宣传渠道单一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经营管理上基本上都将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分开,在对外营销中,还是个人归个人的,公司归公司的,没有形成联动营销,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推介,仅限于柜台、少数的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室,分销渠道建设落后,未能将客户经理、物理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有形无形的营销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难以形成交互式、立体式的营销网络。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所做的宣传,也极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广告,也是零打碎敲,没有很好地策划。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一)理财产品以及服务多样化原则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不同年龄、职业客户,其理财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设计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并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提供银行结算、授信、咨询、业务等“一揽子”服务,还要提供保险、税务等银行的社会综合,以满足客户要求的多样性。

(二)做好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为客户“量身定做”个人理财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客户收入高低进行市场细分,还可通过客户的年龄层次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中,抓住目标客户群,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加强复合型个人理财人才的培养

个人理财服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品,从业人员若没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他们具有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和财务分析知识,具有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投资技巧,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能够为顾客提出详尽具体的规划,并根据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个人目标等因素,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和投资的回报率做出详尽的分析说明,使理财服务能真正立足于理财。

(四)加强横向联合,降低分业限制影响

当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应积极参与,加强与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产商、汽车商等高档消费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设计更多适应理财业务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优势,依托信用资源,拓展基金业务,推进保险,加强银企合作,从而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新兴阶段,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的银行业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宋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

第9篇:个人银行理财范文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自个人理财业务开始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视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种类也日益丰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近日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总结了2015年国内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呈持续上涨态势。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60879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了56.46%,并预期2016年也必将维持上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很难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成功,只能根据自身的行业地位和能力,找准目标,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到最擅长的领域,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利润。

一、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和创新

(一)明确市场定位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外资银行进入,竞争者越来越多,金融产品差异小,银行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在考虑如何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上,使个人理财业务成为银行的战略重点和利润来源。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比较晚,只能先通过学习国外银行成熟的理财理财经验,这样才有利于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方式、改善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完善我国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深化个人理财客户的细分

长久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秉承着“一视同仁”的经营理念,但是针对个人理财业务而言,无差别服务就代表着客户的流失。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深入进行市场细分,根据有商业价值的客户群设计适合的经营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发挥自身的优势应对激烈的竞争。

1、根据个人财富细分

重视基础客户。年轻人或低收入者虽然资金有限但具有良好的理财意识且潜力巨大,未来可能成为优质或贵宾客户,对这类客户银行可以为其提供大众化理财产品。留住优质客户。优质客户主要是中等收入群体或工薪阶层,这一阶层家庭年收入稳定,对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需求。银行应当依据客户的情况制定完整的、合理的理财产品组合,尽可能将他们留住成为长期客户。抢夺贵宾客户。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人士越来越多,这些人对银行利润的贡献远远大于基础客户。对这类客户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私人订制理财产品。

2、客户对客户年龄和风险承担能力细分

25-35岁的年轻人具有承担风险能力强但收入不稳定的特点,银行可着重向他们推荐各类消费信贷、信用卡、基金定投、等金融业务;35-60岁的中年人虽然收入稳定,但工作压力大的同时还承担着赡养老人、子女教育、房贷车贷等责任,银行可以向他们推荐投资组合产品。例如将股票、债券、基金进行组合,通过调整组合里的股票和债券比重,使其适应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需求;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收入固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低,同时对资产的流动性有一定的要求,银行可以向他们推荐投资理财、低风险投资组合及固定收益投资产品。

(三)产品创新告别同质化

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定位相同、门槛接近,产品类似度很高。因此,在政策面没有作出调整的情况下,银行应主动求变,从客户需要出发,既要满足基础客户服务的大众化需求,又要重视贵宾客户的差别化需求,推陈出新,告别同质化。

二、转变理财产品营销方式

做好理财业务必须加强理财产品的营销力度,由产品营销向服务营销转变,有意识地组织市场营销策划活动,在活动中注入知识和文化内涵,让客户了解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特色,吸引目标客户与潜在客户的关注。

(一)主题营销策略

银行可以通过与目标客户的交流和互动,向客户提品演示和推介服务,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产品和适当的主题促销活动满足人们内心的愿望和需要,使消费者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二)合作营销策略

银行可与证券、基金公司联合举办投资理财报告会;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利用信托方式为客户开发理财产品和提供理财服务。避免了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恶性竞争。

(三)立体营销策略

银行应建立理财营销顾问团队,专门负责理财产品的营销,制定营销策略、安排营销活动等。重视媒体宣传,加大新闻报道、专栏文章、电视节目以及媒体广告的宣传力度,同时利用理财中心、网上银行、自助设备、客户经理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开展立体营销,使个人理财业务走出柜台和网点、走入百姓生活。

三、改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措施

(一)加强立法使监管有法可依

实现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领域的依法监管,首要途径就是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我国立法机关应在银监会颁布的《办法》和《指引》的基础上,根据功能监管的原则,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体系,统一监管标准。立法机构在修改法律时应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完善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转变监管理念,履行好监管权

依据个人理财业务本身的特点和我国分业监管的实际,把握好对商业银行鼓励产品创新和实行监管的尺度,积极推进法律制度政策创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保证整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稳健运行。

(三)发挥自律监管的作用

银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监管机构,应确立其法律定位,规范其监管职能,达到全面发挥自律监管优势的目的,实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监管,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银行的内控监管

内控监管是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第一道防线,银行首先确立内控监管的总体目标,重视理财业务各环节的风险因素,建立动态内控监管的有机整体,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要强调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

(五)保障网上个人理财的安全与稳定

政府应建立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银行监管体系,规范信息披露制度,解决网络全球化可能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确保网上银行的运作安全,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安全的网上银行平台和后台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天琪.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知识经济,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