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建筑学研究生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学研究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建筑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科技查新;嵌入式教学

一、引言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1974年最早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时认为,“信息素养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涌现,信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素养也有了更为深广的内涵。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为,“包括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对信息如何产生和评价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习团体的一系列综合能力”[1]。如今信息素养不仅包含对信息的检索、获取、使用、传播、共享、评价等能力,也包含了对信息及知识内容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是无法达成的,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则能事半功倍。

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2019年3月1日至15日,通过网络调查和电话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省10所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8所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调研结果显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以文献检索课为主、以专题讲座和培训为辅的传统模式,还很少开展嵌入科研和教学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被调研的18个高校图书馆中,18个馆均有面向师生的关于数据库使用方面的专题讲座或培训,有17个馆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有12个馆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只有广州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基于科技查新的嵌入式信息素养的深度实践。

三、广州大学图书馆以研究生开题查新为载体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一)研究生论文开题查新工作的开展。科技查新是指以反映查新项目主题内容的查新点为依据,以计算机检索为主要手段,以获取密切相关文献为检索目标,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做出文献评价的情报咨询服务[2]。研究生在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对选题方向、实施方案等的修正调整都是以文献检索、获取、研读、综合分析对比为基础的,为研究生提供论文开题查新服务可以将信息素养各种能力的培养嵌入到学生的科研和学习中,是实施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广州大学图书馆研究生论文开题查新服务与一般的科技查新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生不仅仅是项目委托人,而是要参与到完成报告的每一个环节,是完成报告的主体,查新员的定位是指引和辅导,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二)研究生论文开题查新的成效。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广州大学图书馆先后为来自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学院和数学学院的506名研究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论文开题查新服务,指导研究生熟练使用检索工具、全面准确地收集文献、深度阅读并综合分析文献,进而调整选题方向、提炼创新点、优化研究方案,显著地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效率,得到了研究生院和相关院系的肯定和好评。(三)经验总结和方案优化。广州大学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两点:(1)采取了合作式教学,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是基于图书馆与相关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研究生导师之间的紧密合作。图书馆在开展研究生开题查新服务前,有针对性地推广普及科技查新服务,得到了研究生院和相关院系的支持,2012年10月,研究生处拟定了《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查新暂行规定》,要求理工类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开题前必须提交开题报告和科技查新报告,各相关院系也在研究生开题前积极配合图书馆安排学生参加开题查新培训,开题查新过程中查新员与研究生导师之间也有频繁的互动交流。(2)采取了体验式学习。不同于传统文献检索课与应用剥离的模式,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中检索、评估、使用等技能的学习是依托也贯穿于具体的研究任务(论文开题)中,老师的教学是问题导向式的,学生的学习是深度体验式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因而掌握得更全面而深刻。广州大学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也存在两个局限有待改进(图1虚线框部分):(1)因广州大学图书馆没有开设文件检索课,学生的检索技能较差,导致个性化辅导环节效率较低,存在很多重复性讲解,可充分利用图书馆既有资源,比如推送数据库使用培训、各种专题报告、微课资源、慕课资源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共性问题,从而提高辅导效率。(2)因人力资源有限,未能好好利用用户反馈系统。开题报告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结束,重视用户反馈,提供追踪服务可使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也能累积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指导优化现有流程和模式。

四、启示

第2篇:建筑学研究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盾构;开挖面;地表沉降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急剧增长a,地表土地资源越发紧张,人们开始注重地下空间的应用。地铁隧道作为一种有效的应用土地资源的手段很受重视。

我国目前隧道的修建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隧道的长度越来越长,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其次,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经历了从钢钎大锤施工到新奥法施工再到目前的盾构机施工,施工的工艺越来越精良,速度越来越快了,水平也越来越高[1]。因此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盾构施工法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有着比其他方法更加有力的竞争力,它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地面上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而且对地层性质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国内外隧道的施工中,人们首选盾构施工法,但是盾构法施工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和在隧道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对周围地层的扰动,严重时会导致地面的塌陷,建筑物的倒塌,所以采用盾构施工时要注意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

隧道盾构法是使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渣、并在盾构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不扰动围岩而修筑隧道的方法[2]。

人们通过多年来的研究探索,对隧道盾构施工时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以及与地表沉降量的关系,提出了很多可以借鉴的观点,但对于软粘土中的施工,研究的不是很充分,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

我国在盾构技术方面也在近几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在理论发展的同时,针对我国的一些特殊地形进行了特殊研究,对已经存在的公式进行修正,从而得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隧道盾构施工方法。

Peck在1969年提出了地表沉降量的横向沉降值的计算方法;Clough Schimidt Attwell等人在Peck的基础上,提出了盾构在含水塑性粘土的地表沉降槽的宽度计算公式以及地表沉降的经验公式[3]。在对前任研究的基础上为研究隧道在盾构过程之中地表沉降量的问题,为了更加联系工程实际纵向沉降量经常用Peck提出的另一个公式:

(式1)

式中主要参数含义:为沿隧道方向的地表沉降;L为盾构机的长度;为地层损失。

2两种开挖面平衡模型

隧道在开挖的过程之中开挖面的破坏形式有三种:第一种破坏形式土体的锥形体在滑动中沿着圆弧路线滑动,第二种是两个锥形块产生沿着圆弧形路线滑动从而产生破坏,这两个锥形体是相交的关系。第三种破坏情况是在圆弧路径上两个并排位置关系的锥形块产生运动,最终发生破坏[4]。

为了研究开挖面稳定性问题针对以上三种破坏形式提出两种模型,中心平衡模型和合力平衡模型。

中心点平衡模型,取盾构机开挖面的中心点作为参考点,来研究两侧土压力的平衡,来确定最终施加力的大小。并且还能够得到开挖面上的力的分布,进而可以求出开挖面两侧压力差值的分布情况。

盾构机前面产生的土的压力:

(式2)

盾构机应用土压平衡盾构方法在开挖面中心处产生的土压力:

(式3)

施加在开挖面上的支护力的值:

(式4)

合力作用点平衡模式,参考点的位置是合力作用点,在这个参考点上建立平衡方程,来确定所要施加的力的大小,从而可以确定开挖面两侧压力差值分布的情况。

假设在开挖面上的合力的作用点的埋置深度为H(即合力作用点距地表之间的距离)则:

H=(式5)

由于要在开挖面保持压力相平衡,则:

(式6)

盾构机在刀盘附近的支撑力为:(式7)

假定隧道所处的地点是一个土质较软,土层性质较单一的地区,具体数据如下:土的重度为20,,埋置深度为20m,所选用隧道的直径分别为:5m, 10m, 15m。应用以上两种模型研究不同隧道直径的压力值。

图1图2

根据上面的两个坐标图,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1、应用两种方法在相同的埋置深度的条件下,三个不同直径的压力差值是不同的,具体关系是:直径越大压力差值的绝对值就越大。

2、心点平衡模式所绘制出来的图形为中心对称的,合力平衡模式却是非对称形式的,因此,如果采用合力点平衡模式有可能会出现超挖或者是欠挖的现象。可得结论对于同一性质地层中进行开挖的过程中,采用中心平衡模式对于隧道的开挖很有利。

3 稳定性系数

由于伴着盾构隧道直径的增大,隧道开挖表面积也会随着增大,开挖面两侧的压力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5]。为了判断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是否是处于稳定的状态,并在判断在开挖后使用何种支护措施,我们有必要用一个数值来表示隧道的稳定性,即开挖面土体稳定系数:

=(式8)

;为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土压平衡方法或者是其他方法施在开挖面上的支护力;。

稳定系数的大小会影响到地层的稳定性,稳定系数愈大,土体的稳定性就越差[6],土体就越容易发生剪切破坏,会增大地层的损失,增大地表的沉降量。如果,稳定系数很小,说明支护力相当大,支护力大于土体产生的土压力这就导致了,地表土体会产生隆起。所以,稳定系数大小的控制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工程师经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得出下面的结论

4地表沉降和稳定性系数之间的关系

为研究地表沉降量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将1式和8式联立可以得到:科洛夫推导在低塑性粘土中稳定性系数和地层损失之间的关系式[7]:

(式9)

,; m为,取值在0.002-0.006之间。

在施工过程之中,要开挖面上方安放大量的监测设备,用来监测地表的变形情况,其中稳定性系数就是一个重要的监测项目。当盾构机逐渐接近并来到放置监控设备的地区时,要紧密观察仪器的数据变化。如果发生数据变化过大,那么就要进行施工的调整,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所施加的推进力要大于土的侧向压力所以在地表一般会产生轻微的隆起。如果地表隆起严重则说明施加的推力过大或者是推进时速度太快,导致地面隆起。如果地面产生严重的塌陷,很可能就是因为推进的速度过慢,土压平衡盾构时所施加的土压力过小。

研究开挖面稳定性与地表沉降量之间关系时选取盾构法施工条件下直径为5m,10m,15m的隧道分别作为研究。分别取隧道开挖面正上方和隧道边缘处做研究总结成下表:

表1隧道中心点上方地表沉降量和开挖面稳定性的关系

(m)

D=5m 0.55

D=10m 1.60

D=15m 3.21

开挖面所处的状态 弹性变形,较稳定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开挖面不是很稳定 开挖面失去稳定性

表2 隧道边缘地表沉降量和开挖面稳定性的关系

D=5 0.62

D=10 0.93

D=15 0.73

开挖面所处的状态 稳定,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稳定性破坏 破坏,失去稳定

通过研究以上两个表格可得到以下结论:根据隧道中轴线上方土体沉降量的数值,来对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进行判断。应用两种方法在相同的埋置深度的条件下,三个不同直径的压力差值是不同的,具体关系是:直径越大压力差值的绝对值就越大。可以说,直径越大,盾构时开挖面上的压力就越不平衡,施工难度就越大。

参考文献

[1] 孙小明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PLC应用分析[J] 软件 2008(3)

[2] 刘建航,侯学渊。盾构法隧道[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1

[3] 高俊强,胡灿.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关系探讨[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4]高立群 直径盾构正面稳定性研究[D]. 上海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3

[5] 许春彦 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 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蒋严,蒋欣.土体渗透稳定性的填充系数分析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章慧健,仇,王庆.城市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 铁道建筑 2009年09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