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加工工艺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工工艺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工工艺实训总结

第1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电专业;数控实训;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优化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20-02

一、引言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工艺性和实操性要求极高,因此,一般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安排有3周的数控实训环节。数控实训通常是以编程和实操训练为主,教学流程一般按照安全教育、仿真教学、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面板操作练习、试切对刀和确定工件坐标系训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实训等步骤来完成。按照这一教学流程,大部分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并提高数控编程能力。从这一教学环节实施结果来看,尽管学生在该实训之前学习了通识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机电工程实践技能及计算机应用软件,但之前课程实践环节完成的是对应课程的教学任务,巩固的是知识点,缺乏交叉综合训练,因此,学生经过数控实训后,其能力处在数控操作的层面,其工程意识不强,工程素质培养有限,达不到既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对原有的数控实训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实训规划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实训计划基于项目(校教研课题:“数控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展开,按照典型零件的实际制造程序规划实训流程,在教学内容上改变单纯编程和操作训练,增加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体验,充分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生产加工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此,将原实训过程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数控实训,目的是强化数控实训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训练,时间占比60%;第二阶段:工程训练,也为机械创新设计环节,学生按班分组,利用各种基本的构件及组合,设计出能够实现某种运动功能的机械机构或装置,并在数控设备上完成该设计的实物产品加工制作,时间占比40%。这两个阶段的运作流程见图1。

三、项目实施

1.数控实训阶段。此环节对于机电专业本科生掌握数控技术至关重要,必须扎实训练,打好这个基础。项目按照图1所示的数控实训流程进行实施,重点强化数控加工工艺的综合训练。学生首先通过仿真软件学习及车削、铣削加工练习,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在此基础上能顺利完成典型零件的车削和铣削加工。学生在完成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削和铣削后,需对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同时做出评价,并把加工精度检测纳入到评价指标中。

2.工程训练阶段。工程训练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学生能设计出能够实现某种运动功能的机械机构或装置,并通过数控加工,把构思变成实物,实现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升华。其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1)学生按小组提出构思,经分析和讨论,确定机械机构设计方案;(2)按目标进行机构的分析与计算,验证可行性;(3)绘制工作图,并仿真,进一步确认机构的可行性;(4)制定各构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并编制数控程序,为零件加工做准备;(5)零件加工及检验,进一步巩固数控实训的操作技能;(6)组装及功能测试,完成实物制作;(7)撰写说明书。通过工程训练过程,使学生对以前学习过的机械设计理论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槽轮机构和棘轮机构等)、螺旋机构及其组合机构等。通过设计和制作,学生们懂得了专业理论是创新的基础,工程应用是创新的目的,构想和实现融为一体则是创新的保障,同时也是本项目所追求的目标。在工程训练阶段所分配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加班自发延长实训时间,确保机构的设计和制作完成。图2、图3为学生在工程训练阶段完成的作品。当他们看到装配好的机构,经测试运转顺畅,达到了设计要求后,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实实在在有了获得感,也切身体会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答辩是这个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答辩现场,学生详细介绍了从方案的拟定到制作出实物等各个技术环节,并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做了比较深度的技术交流。答辩现场生动活泼,在交流中互受启发。在轻松的互动环境中,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得到了锻炼提高。同时,学生的严谨态度从侧面上反映出本项目的实施――改革教学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结论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引入工程训练内容,并做合理地延伸,实践证明实训效果明显优于原来的教学方式。最为突出的是把学生被动接受训练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把原来只是为了掌握工具,变为使用工具去实现自己的设计。尽管拓展了实训内容,增加了实训难度,但是学生独立操作的空间更大了。学生通过应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理论,大胆创新,拟定机械机构方案、生产工艺设计、绘制工程图、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机械零件、参与精度检测、按设计要求组装和调试机构、撰写技术说明书等环节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工程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养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和良好的学风。在实践中我们深感数控实训教学改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指导教师只要本着对学生的强烈责任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断追求,一定能够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基于协同模式的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对该体系及其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实践教学;协同实训;岗位协同;专业协同

为了顺应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竞相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旨在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协同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协同实训模式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具有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应对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客观事实,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协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

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环节的安排与实施,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知识理论、科学技术转变为能力;在专业教学计划上没有系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成效的评价上,也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案。鉴于此,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以农产品加工理论与工程技术为专业核心内容,本着将知识、技术转化为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应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试行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在众多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打破原来单纯地以各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资源协同、岗位协同和专业协同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提出一套将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迫不及待的重要课题。

2 食品类专业协同实训模式的构成

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从食品科学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为目的,构建形成由资源协同、专业协同、岗位协同三要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深入调整与改革,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后领域科技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表1 协同实训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容

协同要素

主要内容

资源协同

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主要为实验产品)

专业协同

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实训(主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岗位协同

同一专业不同岗位之间的协同实训(如食品工艺加工岗位、质量分析与检测岗位、营销岗位等)

2.1 资源协同

资源协同解决专业间实训资源的优化协同使用问题,降低实验成本。主要为实验产品的协同使用。包括同一专业的不同实验课程间的资源协同(如食品科学专业内的水产品加工、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验等课程)及具有相关性的不同专业间的资源协同(如食品科学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协同实训的具体方法详见3.1,实现了实验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2.2 专业协同

专业协同主要解决不同专业间的实训协调问题。是一种扩大(或广义)的岗位协同。专业是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而人为划分的,而事实上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因此,不同专业的协同实训与同一专业不同岗位的协同实训具有相同的必要性。为此,食品类专业尽可能对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采取不同专业间联动、专业内协同的方式,不断完善《食品工艺学实验》、《农产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等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具体实验内容,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有机衔接上,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集成,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丰富实验内容,使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协同性更加突出。

2.3 岗位协同

岗位协同主要解决角色模拟的问题。职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是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教育的鲜明特色,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体现“岗位”。

为此,实训教学的岗位协同,首先要明确参训学生的业务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其次要协调好不同岗位间的业务关系,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不同业务岗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原理。为了使学生尽可能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必须实行定期轮岗实训。多角色协同实训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学习实践氛围。

3 协同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协同实训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整体优化原则,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构建了主要以岗位和专业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通过搭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平台、采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该体系的设计目标是打破现有的“学科型”体系,建立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大的框架,提出实施举要,制定保障机制。按照“重在素质、面向应用、系统发展”的建设思路,最终实现 “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良好发展局面。对学生而言,弥补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对教师而言,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专业本身而言,优化学科建设,改善实用性较差等缺陷。

3.1 资源协同方法

以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为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设课程《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实训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即可完成各工艺实验的生产任务,又可用于《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艺产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同时实验所得产成品满足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等实验课程的实训任务。资源的协同使用减少了原料及产成品的浪费,实现了实验资源在同一专业内部及不同专业间的优化使用。

3.2 专业协同方法

专业协同实训方法包括不同专业间联动和专业内协同两种方式。立足现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尽可能对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时间上,培养方案将相互协同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时段,把握好课程间的时间衔接。如:食科专业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学》(共3周)的第三周开始安排《食品分析与检测》和《食品质量管理》,对工艺课程的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及质量评判;《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结束后即开始食安专业的《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以对其产品进行评价、检测。两个专业间则相互联动,如图1所示。食科专业的产品接受食安专业的质量检测,同时后者对前者实施全程质量控制,通过综合实验报告以达到不断反馈提高的效果。持续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具体实验内容,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有机衔接上,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集成,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丰富实验内容,使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协同性更加突出。

3.3 岗位协同方法

岗位协同是基于一种行为引导的教学观。即:实践问题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这一过程模式。

食品类专业应从实际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出发,以仿真工厂化结合生产实习、实训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按照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环节,主要围绕着三部分内容设计实验和岗位实践内容(如图2),即食品产品的开发(模拟企业研发部门)、食品加工(模拟食品生产车间)、食品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模拟企业质量控制部门)。每个部门再选择设置具体的岗位,明确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开展实验、实习等活动,岗位之间互相协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实战性,以农产品加工生产实验为核心,实验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可行性分析、质量检验、经济核算等内容的食品开发的全过程。它的综合性、设计性体现在知识的综合与交叉和实验方法、操作技能的集成等方面,涉及到人文社科、管理学、生物学、化学、营养学、工程学、工艺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把《食品工艺学》、《实验设计与统计》、《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管理学》、《企业管理》等课程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在实训过程中,由实训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明晰不同岗位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训者的综合实践能力,定期实行轮岗实训。

4 结语

建立基于协同模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更提高了学生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和技术集成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基础宽厚、知识面广、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淑萍,任福战.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192-193

[2]邱晓文.基于协同模式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09(7):30

[3]江英,陈国刚,童军茂,刘娅.对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4):150-151

第3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产教结合,教学改革,实训教学

一、 结合生产实际,急需加强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从目前“电子教学工厂”生产情况来看,5.5'小型电视机的开发、定型、到小批量投产工作已经告捷,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工艺先进,投放市场后受到用户好评。目前十几名专业生产工人经我院培训,工作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现已上岗操作,并且正在紧锣密鼓地投入大批量生产的准备工作。约计年产量可达3万台。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一旦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生产管理确定完备,生产工人的技术素质就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在产品优质高产的生产要求下,如何把实训教学有机给合进去,的确是一个突出的实际问题。为此在理顺产教关系的前提下可如下安排:

根据产品要求的难易程度,将实训学生分为二个层次(即分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

1、低年级组学生在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和示范的带动下,参加产品的辅助加工。例如掌握和完成各种导线加工工艺,元件引线折弯加工工艺和另部件的加工。使学生从生产实践中了解生产加工过程和掌握加工工艺方法以及提高对元器件的感性认识。

2、高年级学生,为迅速达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熟练操作水平,以适应在批量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上岗前要进行严格的短期培训,经焊接、装配工艺考核合后方可上岗操作。从而使学生从生产实践中了解和掌握电子产品整机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学习和掌握整机调试、故障修理和整机检验等关键生产工序的操作。

3、关于产品质量攻关、电路改进、新品开发、生产工艺设备改进、生产专用仪器设备的设计等若干课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与毕业班的毕业设计相结合进行统筹安排。

二、 适当延长学期实训周数是确保“产教结合”的必要条件。

“产教结合”的生产实训教学过程不同于短暂的参观见习,实训学生人数要求相对稳定,参加生产实训的时间应基本与生产实际相适应。并且每个实训学生应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通过生产实训教学活动,使其真正体现出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指学院通过教学活动,把自然的人转变成生产力要素——创造价值的人,从而体现出生产性)。因此,适当延长学期实训周数是达到“产教结合”预期效果的基本保证。

1、建议责成教务部门,根据“产教结合”的教改特点,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在编排全年实训计划时予以考虑适当延长学期实训周数,或进一步合理调整全年的实训计划。

2、通过不断探索,初步设想:能否利用第二课堂形式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勤工俭学之路,勤工俭学人员可组织参加生产或承接外来加工业务。从而使“产教结合”更趋完善。

三、关于教学实训与生产实训并举的考虑。

考虑到高质量严要求的生产实际,参加生产实训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参加人数受到生产车间的局限,不可能全班出动。因此,教学实训与生产实训并举的考虑值得探讨。具体做法是,尽管不是直接参加生产实训,但可与生产的产品直接挂钓。向车间申请一定数量的产品套件进行常规的“电子教学工厂”实训教学,但实训产品的成本费用必须自理。

第4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数控加工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在企业单位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编程及加工等工作能力,掌握数控加工的方法,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目前国内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出现严重短缺,数控加工技术已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需求热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这门技术,强化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轻松学好《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是每个数控专业教师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我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在课程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手段、方式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强化本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制作 

1.应根据所任教学校的数控加工实训室中机床配备的数控系统型号,选择配套教材,以实现理论与实操内容的一致。任课教师还要根据学校的机床编程说明书和操作说明书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抓住重点和难点,将数控加工的实用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编程的学习,快速学会相应数控系统编程的指令代码及格式,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的方法,理论编程知识与实训设备操作要求匹配,防止不同系统指令代码及格式的混淆,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惑。 

2.可通过网络下载视频教程,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感受企业中技术工人规范化的数控加工操作要领和流程。 

3.根据学校配备的数控设备型号,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用于加工仿真和实操,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数控设备价值较高,难于配套齐全,不能达到每个学生一台进行练习,从而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可以采用计算机数控仿真加工软件辅助教学,制作实验实训指导书将有助于学生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手段、方式的采用 

1.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课件、视频、图片、录像、动画。实践证明,这些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数控专业知识,入门快,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模拟仿真与动画教学,通过模拟软件系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模拟仿真是重点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2.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集体答疑、仿真教学、实训室实操加工示范,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对比演练多种形式交叉并用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课程灵活运用下列多种教学方法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1.仿真教学法。数控仿真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将数控加工技术通过计算机再现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交互式参与的方法将数控加工的每一个步骤或每个指令的各自含义,在计算机屏幕上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给学生。 

2.知识成组教学、对比教学法。将含义相近的编程指令编为一组,进行教学演示,便于学生分清层次,归纳共性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群;将数控指令功能相近,实际生产中使用条件不同的指令,采用对比法讲授,在总结出共性的基础上,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不同,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编程指令具体应用方法,可以通过对指令动作过程的仿真演示,比较出各自指令的不同之处和适用场合。 

3.案例教学法。在数控编程指令学习的基础上,程序编制部分的教学,可采取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讲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加工工艺进行制定及程序编制,对工、夹、量、刀具等选择,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化数控编程理论,综合运用所学的刀具知识、工艺知识、切削原理知识等分析出工程案例的加工工艺,切削参数,最后编制其加工程序,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针对工件所采取的不同工艺措施和编程方法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分组准备并派出代表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争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如果答案不统一,则不同的观点可以允许存在,比较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用渐进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分阶段、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采用渐进式教学法,逐步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6.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环节训练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教学,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7.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企业实践,积极参加数控大赛学习培训,能熟练利用自动编程软件编制程序加工工件,让学生专业水平得以提升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教学内容要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实践各种有效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加工的能力,那么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极大强化。 

参考文献: 

第5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控精雕;校企共建;数控加工;《CAM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43-02

近些年来,各省市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实训基地等建设,方方面面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进行大量成功的探索实践改革,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开展项目式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突出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用项目教学穿插理论知识。校企共建数控精雕实训室就是通过数控专业学生在实训室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由于实训课程教学对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至关重要,实训室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加强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动手能力非常有必要。

一、建立数控精雕实训室的主要意义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室项目2011年立项后逐步开展各项工作,现均已按计划完成,且完成情况良好。我院模具数控实训基地项目实训室的确立,广泛征求专业教师意见,并根据本专业的设置进行认真全面的研究,在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形式上进行必要的改革。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是《数控工艺与编程》和《CAM技术应用》,都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数控加工工艺包括G指令和工艺方法,而学生只能抽象的图纸,且缺乏实际生产经验,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工艺要求,工艺方法在课堂上也很难讲清楚。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走进数控精雕实训室,通过亲自编排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加工程序,加工出合格零件。

二、精雕实训室的主要建设规划

数控精雕实训室在设计方向上,要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模拟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借鉴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引进企业产品的同时,吸纳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学员着装、工具摆放、车间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兼顾美观和实用。这样,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岗前培训。因此,将现有的教室进行改造成为首选,本着节约建设费用、满足教学需要的原则。对实训室作如下设计:精雕实训室共有三间,中间用玻璃门隔开,布局见下图。左边设置为学生作品和企业产品的展示区,展示柜上放置学生和企业的作品,用玻璃隔开,下面放置工具和材料。右间作为教学区域,学生可在6张讨论桌上制订工艺设计,形成完整的加工方案。中间为加工区,学生在机床上完成加工,并进行检测。

数控精雕实训室布局图

三、实训教学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

在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形式上进行改革。总的指导思路是以产学研为核心,以企业生产模式为样板,以培养新型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广泛学习和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方面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堂里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也很容易忘掉,学生编出的程序正确与否也不能直接验证。针对上述问题,将课堂直接搬到机床旁边,边讲授边实践,动静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很容易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对切削用量参数的确定也有直观认识。

2. 实训考核与技能鉴定一体化。在数控实训教学考核时,采用实训科目考核与工种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考核方式,让技能鉴定部门来检验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水平,鉴定通过即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新训练,重新鉴定,直到通过为止。为了让学生高质、高效地操作现有实训设备,我们组织编写了全套的校本实训教材,教材的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规范化。

3. 实训与生产一体化。在毕业实习阶段开展校内顶岗实习,积极开拓校企合作领域,真正做到与企业零接触。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学员的产品质量意识、生产效率及合同工期意识,还体会了企业生产的氛围。目前,我院已与宁海产学研基地的相关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完成2000多件产品。

四、预期效益

1. 取得的成绩与效果。数控精雕专业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实际效果显著:①充分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要,大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操作技能的水平,促进该专业的招生与就业;②推动课程改革,实施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质量明显提高;③开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局面;④为数控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⑤学校交流成果显著,为学校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2. 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师的提升和培训、在校学生的数控技能培训,等等,都可为地方经济服务。

3. 开展技术服务。教学工厂的建立,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训基地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齐全的实训教学设备,完善的各种规范和实训教学制度,是建立先进模具数控实训基地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此才能营造真实的实训教学环境。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强数控实训室和工厂车间建设,为师生的科研转换创造条件,并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开展对外社会服务,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距。

通过这种实训模式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正确选择工艺路线、加工参数、工艺基准和工件的正确装夹方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学生的综合加工能力得到提升,数控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钟江静.模具拆装实验室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1,(3).

[2]周明康.柔性综合实训车间: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训室建设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第6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Laser marking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s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xperience of laser marking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eaching goal,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关键词: 激光打标;实训教学;高职教育

Key words: laser marking;practical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54-02

0 引言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方面具有其它课程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激光打标技术综合了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在工件表面留下永久性标记的打标方法。围绕激光打标机使用和维护,总结一下在激光打标实训教学中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供给大家参考。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激光打标机操作及工艺参数对激光产品加工的影响,理解激光激光打标机上采用的有关技术,掌握从事激光加工工艺的基本思想。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激光打标机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的能力、熟练运用激光打标软件的能力、掌握激光打标工艺参数的应用及其调整的能力、判断打标制品的质量。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应对工作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 教学设计

2.1 设计思路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6个典型产品为载体,以打标制品制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激光打标机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安排(见表1) 这里的重点是讲练结合环节:首先详细介绍激光打标机的打标原理、总体结构,示范操作步骤、软件的使用,并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次展示上届学生的相应的一些优秀作品,接着会演示制作其中一件作品的制作过程来结束讲解。最后是学生动手操作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起到巡视指导的作用。

2.3 考核设计 考核激励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三个方面:考勤(劳动纪律素质考核)、书面作业(归纳总结分析问题能力考核)、实践操作(职业核心能力考核)。教师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考勤占20%以考核学生个人的劳动纪律。书面作业占30%,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加深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实践操作占50%,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和小组在整个项目创建过程的表现和贡献,包括职业操守、主动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

3 教学步骤

激光打标实训以激光打标机的操作为主,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设置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实施学习情境的过程中,能结合课程教授的知识,形成和加强激光打标机的操作能力。可采用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组织实施教学:

第一步,任务布置。首先,针对这一环节的岗位培养目标,分别设置了金属名片、不锈钢、竹简、亚克力、皮革、玻璃的打标,材料共分为二大类:金属和非金属打标。任务要求从简单到复杂,能力培养从单项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激光打标机的操作技能和对工艺参数的理解能力,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第二步,角色分配:工艺员、设备操作员、产品检验员、设备维护员。角色扮演法:学生在实训中扮演企业里不同岗位角色,进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打标任务。针对工艺员或操作员这一未来的工作岗位,每组有工艺员、设备操作员、产品检验员和设备维护员的岗位设置,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小组成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循环轮换的。这样学生每人都有事情要做,不会有学生空闲没事做。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完成任务。

第三步,工艺分析。小组成员分析任务,根据激光打标机选择打标材料,讨论需要调整的工艺参数。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本小组使用的设备是属于何种激光器,目前实训室用于打标的激光器主要有Nd:YAG激光器和CO2激光器。其次,学生拿到相应的打标材料需要做工艺试验,即用不同的功率和切割速度来加工同一个工件,从而找到最佳的加工工艺,让学生认识到控制激光功率和激光辐照时间就可以实现不同激光加工方法和不同的加工效果。

第四步,实施打标。首先进行加工前的准备,设备维护员和工艺员对激光打标机进行调试和检查,检查激光光束的质量、焦点的位置、振镜扫描参数是否合理等,如有问题需进行调试。其次,设备操作员对加工的图文进行处理。最后,工艺员调整声光频率和脉宽,设备操作员开启激光进行打标。产品检验员对打标试样的质量进行分析,工艺员再次调整工艺参数,直至制作出合格的打标作品。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维护设备,清理工作场所。

第五步,任务评价。各小组对打标作品自评,进行加工质量分析,总结产生废品的原因,学习和讨论提高加工质量的工艺方法。最后,教师给予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性分析。

4 特色与创新

特色:按企业真实的加工任务为项目载体,构建6个学习任务,教学围绕6个学习任务展开,以任务驱动法教学。任务要求从简单到复杂,能力培养从单项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激光打标机的操作技能和对工艺参数的理解能力。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力求使学生通过我们的实训教学,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转换为未来岗位要求。创新:分组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布置相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其中专门安排小组长进行负责,锻炼学生的领导协调组织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从而巩固课堂学习环节。教师结合本课程的实践性,提出一些实践课题让学生去研究,如激光彩色打标技术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到实训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5 教学效果

学生对本实训课程的总体评价是:课堂结构设计合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永康主编.周建忠,叶云霞,副主编.激光加工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7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而钳工技能实训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分散性和复杂性。如何组织这一实训教学,是决定钳工技能实训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本文就钳工技能实训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钳工实训 有效教学 探究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钳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钳工实训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欠佳。钳工实习指导老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制订合理的实习训练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的实习训练方法,才能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组织这一有效的实训课教学呢?经实践证明一个有效的钳工技能实训教学课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在钳工技能实训课前

1、进行实训前的考勤与分组

在钳工实训课教学中,当学生进入实训场地,教师首先要进行考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小、且程序化的过程,但由于钳工训练场地比较分散,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应根据考勤情况,及时确定或调整分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指导教师应对自己所带的实训人员了如指掌。

2、布置实训技能的具体内容

教材中实训课题内容的设置,只是考虑到学习的需要,除了錾口榔头,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的课题内容不多。因此我在实习每过一段时期后,就会安排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而又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课题。那么在学生进入技能练习之前,教师要先对每位学生布置任务。任务一般以书面形式为好,并做到分工到人、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学生技能训练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小组协作或2人配合或1人独立完成等,必要时可对每位学生的训练进行时间上的限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以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训练。

3、强调实训时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在工艺分析和技能示范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指导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对实训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思考,这是实训课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部分。指导教师介绍实训所用工量具、刀具和设备的名称、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使用注意事项,并通过示范技能再次强调安全技能规范。此过程以指导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可以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纠正。

二、在钳工技能实训课中

1、对实训内容进行工艺分析和技能示范

钳工的实训内容,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一个具体的零件,此时,就要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能每次实训都亲自给学生进行加工工艺的分析,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技能示范并讲解实训内容,以使每位学生清楚地了解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指导教师在示范技能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况,穿插说明技能要领。实习课不但要教给学生技术,更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与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个别学生的手把手辅导

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技能训练后,即进入个别辅导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通过训练,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对技能要领的掌握程度。对个别学生技能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后要立即进行教育,并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技能示范,以强化教学效果。对极个别后进学生的散漫表现要给予批评,督促其完成任务。这一阶段对于品质优秀的学生来讲是让其全方面感受专业氛围的最好机会,而对于后进学生来讲则是可以放松、散漫的好机会,对指导教师来说也是对后进生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所以指导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批评教育。

3、在实训场室中作到巡回指导

在巡回指导中教师必须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巡回指导中腿勤、眼勤、脑勤主要在于发现问题;嘴勤、手勤就是对问题不但要细致的讲解,而且还要进行动作要领的反复示范,使学生对规范动作得到充分理解,并能根据动作要领熟练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巡视检查学生的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规范,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加以总结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要领,从而加快技能的巩固和掌握。“五勤”在实习教学基本功训练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实习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在钳工技能实训课后

1、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每一位学生主动完成了所要求的实训内容后指导教师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点评。指导教师应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重点对本次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特别是对表现好的后进生。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严肃、教条,尽量做到轻松、活跃,要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下次实训教学。同时,应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避免学生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2、安排学生整理清扫实训工位

在点评结束后,指导教师应立即安排学生对实训设备和场地进行维护、整理和清扫。具体要求是学生在教师安排、监督下进行设备(台虎钳、台钻)的维护和保养,对工量具进行整理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对场地进行清扫。

3、进行实训小结及布置实训作业

这一阶段是指导教师就当天的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作业的过程。指导教师重点就本次实训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说明。这也是学生回顾总结本次实训的重要环节。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中职学校有效钳工技能实训的课堂教学环节可归纳如下:

一、在钳工技能实训课前

1、进行实训前的考勤与分组

2、布置实训技能的具体内容

3、强调实训时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二、在钳工技能实训课中

1、对实训内容进行工艺分析和技能示范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对个别学生的手把手辅导

3、在实训场室中作到巡回指导

三、在钳工技能实训课后

1、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2、安排学生整理清扫实训工位

3、进行实训小结及布置实训作业

总之中职学校钳工技能实训的课堂教学既有一般课堂教学过程的共同点,又具有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中职学校钳工技能实训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对提高中职学校钳工技能教学的教学质量,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2005年出版

第8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综合实训 实训内容

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ystem Design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Food Factories

MA Lizhen, LIANG Peng, HUANG Zongha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lant design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ncept, idea, purpose and content of the framework as well as specific training, etc., and through our specific practice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practical exercises skill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embark on a new path.

Key word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raining content

食品工厂综合实训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通常是以食品工厂实习、食品新产品科学研发或食品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实现的,食品工厂实训是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取得生产知识的重要阶段。实训者通过对食品工厂的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的检验与开发、企业管理模式与营销战略、工厂设计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巩固和丰富课本知识,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了解专业及行业特点,掌握专业工程技术及相关产业知识。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理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建系以来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分“四步走”的战略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考验,并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先进综合实训教学理念:(1)综合的实训理念。构建多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实现由技能训练向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2)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3)三个课堂相结合的理念。把校内实验教学的第一课堂、校内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学科竞赛、创新实验等教育活动的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训活动的第三课堂有机结合,互补互动,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和学生工程素质。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思路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学校制定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16字方针,着实在“质量、人才、特色、文化”8个字上下功夫。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实行三个课堂的结合,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训项目方案思路:(1)构建综合背景下的实训教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从最初的实验室验证性试验到以食品工艺学实验的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从课内理论教学扩展到课外实训实践,包括创新大赛、课堂兴趣小组、研发基地科研课题项目、毕业实习和其它创新实践训练以至同校外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的实践训练的三个课堂的扩展;从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到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四个层面的层次扩展,注重学生在实训中工程素质的训练和养成。(2)推动三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为教学计划之内的实训任务,第二课堂为在校内的课外实训,第三课堂为校外综合实训。三个课堂结合,在原有的第一课堂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到第二课堂更多地体现创新实践,在教学方式上也由以教师紧密型指导为主转为教师松散型指导为主,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3)提升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等方式,结合计算机模拟工厂岗位的仿真技术,教学网络化管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研学,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教学平台。(4)食品工厂面向学生开放。食品车间进一步实行全面开放政策,为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教学要求和较大发展空间的实践性教学实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教学计划,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训练层次,改变学生长期以来被动、刻板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构架体系

食品车间的综合实训体系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食品工厂认识层次。包括实训课程多媒体展示、食品机械设备运行原理、食品产品生产过程、食品检验与检测4个模块。第二层:食品工厂基本实训层次。包括产品食品加工的工艺条件控制、食品机械设备实际运行过程、食品产品质量检验、生产组织管理4个模块。第三层:食品工厂综合实训层次。包括食品研发技术方案、食品工厂建厂设计、模拟岗位职责实训3个模块。第四层:食品工厂高级实训层次。包括工程创新综合平台模块,含各类竞赛和大型的工程创新课题。

在以上四个层次中,第一层次为基础,第二层次为主体,第三层次为扩展,第四层次为提高。

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综合实训设计内容

4.1 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

学生在进行食品工厂实训时应多方面了解食品生产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食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期间让学生掌握食品工厂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了解各道工序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效果,从技术原理、产品质量、设备投资、成本、安全、卫生等方面综合分析工艺的特点、合理性及先进性。学习和掌握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操作与检验方法,了解和分析常见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尝试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2)让学生了解主要生产设备的型号、结构特点、技术参数、适用范围、生产厂家及购置费用,收集有关设备的技术图纸或绘制草图。分析设备性能与产量、质量的关系,学习主要设备的操作要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3)还要让学生了解生产车间、冷库、锅炉房(蒸汽发生器)、工厂内各车间相互走向、辅助部门、实验室、生产设施、排水系统、换气系统等主体建筑和辅助设施的整体分布、面积分配及各个建筑特点。

4.2 生产卫生防范措施

实训期间培养学生的卫生安全意识尤其重要。相对其他行业的工厂,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要求就相对较高。食品专业的学生是食品行业的继承者,是未来食品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减少与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卫生要求、卫生现状及卫生防范措施。

(1)食品工厂卫生要求。让学生明确国家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对食品工厂的生产卫生做了要求。要求食品在“原料―加工―成品―包装―贮运―市场”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安全卫生和不被污染的环境之中。

(2)卫生防范措施。实训期间,为模拟真实的工厂环境,让学生了解采取各种卫生防范措施。首先,实训期间在学生中建立卫生管理机构,设立卫生督导员,并有指导老师监督,对过程中所有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其次,实训前动员会上让学生了解和贯彻食品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并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卫生防范意识。最后,从食品工厂环境、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学生个人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卫生消毒方法,以便保证食品工厂卫生。

通过多方面让学生了解实训工厂的卫生现状,结合对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在实训结束后应达到掌握食品工厂卫生防范措施的目的。

4.3 产品开发及产品检验及

(1)产品开发。实训期间食品工厂要为学生安排产品研发工作,具体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原有产品品质的优化、产品加工工艺的技术提升等内容。

新产品的开发是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型产品的研制,包括新产品加工工艺研究、配方研究、设备选型、批量生产技术研究等。产品品质优化是让学生对他们生产的产品品质的改良,通过配方调整、工艺改进等方法改善产品的色泽、口感、质地、稳定性等质量指标,如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延长产品保质期等等。加工工艺技术提升是要求学生对工厂现有生产出的产品工艺进行改良,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品质、节约原辅材料、减少生产能耗以及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实训工厂的产品研发背景、研发思路、研发能力等方面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产品检验。产品检验是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对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并将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感官检验主要是产品色泽、形态、组织、滋味及气味、杂质等的检验;理化检验主要涉及的是产品的营养成分、有害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量、中药物残留量、食品添加剂含量、化学致癌物质含量等的检测;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方面的检测。对于不同类的食品,因加工工艺不同,所选用的原辅材料不同,其检测项目也有所不同。

4.4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的管理模式

实训期间,食品工厂管理模式尽可能地效仿对食品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并且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并加以指挥和控制。为了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目标,有必要模拟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实训行为,以促进发展。

学生在实训前应对当今企业几种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在实训过程中,应对所在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解,并根据企业现状和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企业现有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及具体可行的修改意见,以加深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4.5 实训期间的营销战略

实训期间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战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遇及内部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目标,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并采取有效实施和控制的举措。

为了使食品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有正确的认识,能对企业的营销战略做出精确的把握,在工厂实训过程中就应对所在企业的营销战略有一定的了解,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试销售,让学生实地策划销售方式,试销售前进行销售预算,试销售之后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马俪珍,刘金福,梁鹏,等.食品工艺学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何维泽.基础实验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31).

[3] 毕建杰,常安瑛,等.科研与实验室建设有机结合 探索实验室开放管理新思路[J].高等农业教育,2002(82).

[4] 赵成军,石志标,等.实验室开放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3(145).

第9篇:加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完成的项目可大可小,主要通过项目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并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自主行为能力,最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应用学习知识。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完成零件的加工机电一体化论文,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绘图软件操作能力和机床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1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简单来说,项目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和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要集促进师、示范者、评论家于一身。在项目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老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在项目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示范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图1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2 任务的引入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而线切割加工的工艺分析是加工合格产品的关键,只有工艺合理,才能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零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操作层面上讲,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机电一体化论文,还要求学生会穿丝、上丝。最后针对模具加工中经常用的跳步加工操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

在模具零件的加工中,尤其是级进模凹模型孔的加工,型孔与型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用电火花线切割分别加工型孔很难保证精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使用电火花线切割跳步加工这种加工方法。

3 任务的分配

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图2为零件的二维图。机床为泰州三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K7732A型号机床。零件毛坯为60mm×80mm×δ3mm的45号钢。对学生的要求:

(1)每组学生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三个零件;

(2)记录每个零件完成的时间;

(3)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记录误差。

图2 加工的零件

3 教师讲解

在对零件进行线切割加工时,必须正确地确定工艺路线和切割程序,包括对图纸的审核及分析,加工前的工艺准备和工件的装夹,程序的编制,加工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以及检验等。加工步骤一般如下:1.凹模加工工艺处理方法,2.工件的装夹与定位方法;3.钼丝垂直校准方法与定中心的方法;4.电参数的选择;5.跳步加工方法和操作要领。

对于本次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方面,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线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机床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件装夹、找正,基本的机床加工操作以及软件绘图等方法。我们此次项目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线切割加工的跳步加工,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考虑到单纯在黑板上讲解跳步加工过程以及操作步骤,学生很难掌握,也很枯燥。所以在教师讲解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机电一体化论文,通过Flash软件的仿真运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机床加工工件时的跳步过程。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画图和写加工步骤的时间。图3是运用Flash软件钼丝走丝轨迹。具体跳步加工步骤如下:

图3 钼丝走丝轨迹路线

(1)第1步加工内孔,钼丝运行轨迹如图①所示。加工完钼丝将停止运动,关闭工作液和走丝机构,拆下钼丝,再按电脑屏幕上的“继续”键,机床工作台将沿虚红线方向移动到第2个传丝孔的位置(加工前穿丝孔已经用钻床加工);

(2)将钼丝从第二个穿丝孔穿过,重新固定在储丝筒上,开走丝按钮和工作液按钮,再次按“继续”键,机床开始加工外轮廓;

(3)切割完成后,关闭走丝机构和工作液泵、关闭总电源、取下工件。

4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讲解演示完加工过程后,学生分组练习。机电工程系08模具-1班学生共有36人,实训地点机电工程系实训中心模具制造车间,共有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6台,钻床1台,钳工工作台1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分为6组,一组6人。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每组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工件的装夹、电参数的选择等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需帮学生指出机电一体化论文,让组内其他同学思考错误的原因、怎么解决。这样提高组内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5 点评和总结

在点评和总结环节,主要有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组成。组内自评由每组组长对该组加工的工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出勤等发表意见。组件互评主要是指6组之间相互指出工件的优缺点、测量尺寸并选出最佳的一组。最终由教师点评,跟踪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 扩展与思考

最后,可以扩展知识和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比如:

1.工件定位:以此工件为例,若工件定位不准,对加工的工件有何影响?

2.钼丝定位:开始加工前,若钼丝不在穿丝孔的中心,对加工工件有何影响?

3.钼丝引入处位置怎么最佳选择?

扩展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提高以后再遇到类似难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芸,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教程,国防下业出版社,2006.

[2]杨晓伟.启发式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6-14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1-52.

[4]蒋建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实例[J].职业圈,2007(1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