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展会计划范文

展会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展会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展会计划

第1篇:展会计划范文

会展活动在国际上主要有两个含义:(1)狭义的会展定义,认为会展是会议和展览的综合。在欧洲被称为C&E或者M&E。(2)广义的会展定义,就是通常说所的MICE(包括会晤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travel、会议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

会展产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展活动,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贸易达成,并利用会展业的扩散效应促进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酒店业、广告业等其他行业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一般涵盖四个层面的产业类型:核心行业、延伸行业、辅助行业与支持组织;按有关分析研究的一般看法,我国现有会展产业构成主要包括

核心行业: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会展展览设计和搭建公司;

延伸行业:会展策划、会展广告、会展物流、新闻出版;

辅助行业:会展社会服务业、公共公司、行销整合公司、媒体制造业、会展设备业等;

支持组织:旅游业、运输业、餐饮、会展信息、会展咨询等会展服务的周边厂家。

在本规划中,我们采取了广义的会展定义。我们认为会展产业是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综合,其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围绕一定的特定主题,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性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活动;其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会、展销会、大中型会议、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庙会活动等。由于奖励旅游和体育赛事、演艺的特殊性质,同时考虑到区和市的实际,为使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延续性,本规划所探讨的主要集中在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等方面。

二、区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我区作为市中心城区,会展业在全市会展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承载着会展业的角色作用;可以说会展业的发展史,就是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史。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年以来,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标志,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国际石材展等一批与本地产业紧密相关的展会应运而生,蓄势成长、展览的规模和数量连年增长,显示强劲的发展势头(详见附件一)。另一方面,近年来,等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商协会及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把各种工作会议、研讨会、订货会放到召开。年,在我区辖区内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68场,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外来会议1316场,参加会议总人数达23.1万人次。

(二)龙头企业

截止年底,我区涉及会展业务的公司有111家,总收入2.3亿元。按照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排名,会展业前5名的企业是:励诚会展有限公司,2553.6万元;会展金泓信展览有限公司,2252.6万元;契合展览服务有限公司,2064.3万元;市凤凰创意发展服务有限公司,1341.6万元;兴华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1219.1万元。此外,会展中心场租收入近1亿元。

(三)发展优势分析

1.地理区位优势。是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商务营运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区是市的政治、经济、商贸、金融、文化、教育的中心,辖区内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设施齐备,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相对密集,是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随着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深化及两岸“大三通”的全面启动,会展业与台湾互补合作空间巨大,完全可以在新一轮发展中“水涨船高”。同样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关系,我市与港澳及东南亚也有着长期的经贸往来。

2.旅游资源优势。是我国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优美,四季如春,拥有“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具有旅游度假、举办会展的良好城市环境。区集中了全市绝大多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资源的聚集地,接待功能齐全,旅游环境渐趋完善。

3.交通港口及通讯优势。是全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口岸、航空港和海港口岸、国际邮轮主要口岸,与港澳、东南亚、东亚的主要城市都有直接通航,空港海港的吞吐量名列前茅,铁路、高速公路发达,交通便利。同时,口岸具有外国人就地办理特区旅游签证或访问签证和台胞落地签证等较为宽松的出入境政策。信息港建设已初步完成,是国内首个3G无线城市。

4.经济实力及产业优势。在全国同类型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中的经济排位靠前;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光电、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商贸、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商务营运中心、区域性总部经济中心初步显现。

5.城区服务聚集优势。区正在着力增强城区辐射力和集聚力;辖区内会展专业队伍呈现多方位、多层次相结合的格局,已建立了一套包括招展、组展、展览工程、展场租赁、会议管理等在内的会展服务体系,可以为重大会展节庆活动提供完善、高效的综合协调保障。理工学院会展专业是省内唯一的本科会展专业,国际会展职业学院是全国最早的会展专业院校,可为会展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6.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优势。目前,我市拥有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人民会堂等15多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的会展设施。会展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会展设施之一;作为传统旅游城市和沿海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拥有69家星级酒店,可以为会展活动的举办提供完善的条件。其中90%以上的展览面积和酒店在我区辖区内(详见附件二)

7、经验保障及政策优势。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成功举办了“台交会”、“投洽会”、“中加论坛”、“国际马拉松”、“全国帆船冠军赛”等大型活动,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城市综合保障能力强。年市制订了鼓励展览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扶持政策和办展机制。区于年在省率先出台了12条扶持高端服务业的措施,加大对11个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高端旅游、品牌会展在内的扶持力度。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城市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限制了展览业发展的空间。虽然我市及周边大部分地区产业门类分布较广,但产业集群较小,支撑展览业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同时我市地处东南一隅,远离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中心,铁路、公路等内陆交通网络还不够顺畅,对内陆地区的产业带动性不足,对内经济辐射能力较弱。

2.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会展资源匮乏。工业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链短,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尚未完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弱,信息、咨询、会计、律师等中介服务的比重较低,造成了与会展业相关的服务中介力量严重不足;同时,会展专业人才和机构,尤其是高端会展专业人才的匮乏正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的一个主要因素,影响了会展组织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会展的国际化、社会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足。从展览上看,总体规模小,品牌会展少,展览公司的整体实力不足,市场化程度较低。现有办展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不强,难以承办大型会展活动。从会议上看,起步晚,知名度不高,比较少有大型国际性、专业性会议在(我区)举行。节庆活动零散,缺乏整合性发展,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较小。

4.城市知名度不高,缺乏与国际会展市场的互动。我市目前还没有策划组织面向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城市整体宣传推介;目的地营销工作、城区营销等都只是处于初始的阶段。城区国际知名度不高,缺乏有针对性的会议展览市场开拓。

5.周边地区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政府也开始重视会展业的集群效应,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会展软硬环境;同时,市内各区对于会展业的定位、客源市场同化明显,竞争日益激烈。

6.会展发展规划与管理不到位。长久以来,我市的会展业由市级统一管理,区一级会展发展情况归入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中,因此无法对全区会展产业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完整的统计,管理和规划上存在一定难度。

7.行业协作联动力度不够。行业间的各相关企业特别是与会展活动举办有关的航空公司、会展场馆单位、宾馆饭店、景区(点)和旅行社业之间无法在会展活动的招徕、承办中形成合力、发挥出整体联动效应。

三、区会展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为指导,以打造“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消费购物中心、商务营运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为目标,以适度优先发展会展业作为我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重点,以更准确的定位、更高的起点和更可行的目标,更强的执行力度,突出“”优势和特色,先行先试,适度超前,培育和完善会展服务产业链,不断拓展会展业发展的空间和规模,巩固并优化我区重要会展名城区和商务旅游会展中心的优势地位。

(二)基本原则

立足,服务周边,链接东岸,面向世界,突出“国际性、涉台性、消费性、商务性”特色,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为目标集约经营,以“品牌项目”加速会展市场培育,做大会议业,做强展览业。同时通过办展办会,宣传企业、宣传、宣传,引导投资,宣传企业产品,促进产品销售,使企业之间建立经济关系,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努力营造发展会展业的良好氛围,带动人气、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推动区经济快步发展。

(三)发展重点

1.会议业以申办招揽国际性会议、大型国内会议为主,自主培育举办为辅,以奖励旅游和国际性会议为重点;展览业以自主培育专业展览为主,招揽引进为辅,尽量扩大国际性和对台性的展览会规模,适度举办对内消费类的展览展销,以扩大内需。

2.积极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细化旅游市场,加强会展旅游产品促销和开发力度,完善会展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优化会展和旅游的关系,从战略高度强化会展和旅游、文化、商贸、体育等产业的互动,形成完善的有机集成体系。

3.充分利用我区现有会展平台,发展会展业。一是充分利用市里组织举办的各种会展活动,组织企业参与,扩大企业及产品知名度。同时积极引导参展人员,尽量在区完成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二是充分利用市会展中心文化艺术广场等设施,争取市政府的支持。积极引进全国性专业展,如糖、烟、酒类,副食品类、鞋类、体育用品类,医疗器械等。

4.充分利用我区总部经济资源优势,依托总部企业龙头及优势产业的带动效应,摸清现有总部企业每年办展办会需求,引导鼓励我区总部企业在我区举办各种产品订货会,展销会、研讨会、企业高层年会等活动,支持产业的各种行业会议、技术会议和培训会等。

四、区会展业发展目标

(一)规划期限

区会展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期限分近、中、远三期

(二)发展具体目标

1.近期发展目标:年底,全区举办展览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30.8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0.98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21.6亿元。

2.中期发展目标:2013年底,全区举办展览总面积达64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37.28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4.53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28.8亿元。

3.远期发展目标:2015年底,全区举办展览总面积达70.4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45.12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9.22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40亿元。

——争取在区定点举办的大型会展与节庆活动25个以上,其中全国性或国际性大型展会10个以上。

——争取举办全国性重大商务会议或国际专业会议10个以上,会议场次和与会者数量平均增加15%以上。

——争取会议收入占主要酒店、宾馆收入的比例提高25%。

(三)总体布局

以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大学及各星级酒店为基础,加大功能整合,做好规划提升,错位发展。不断完善这些区域在商务、通讯、展示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按照会展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对这些区域在宾馆、会议中心、商务楼、餐饮以及相关休闲娱乐业态等商务配套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规划引导。

1.会展中心区形成大型国际性综合会展集中区;

2.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区形成文化艺术展览、群众性互动性节庆活动集中区;

3.北路——轮渡——大学形成学术性、商务型会议集中带;

4.推进中山、富山、会展商圈的建设,使之成为商贸型展销活动的主要区域。

五、政策举措

根据区会展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在政府机制、项目培育、人才引进、配套设施、产业链打造等层面开展工作:

(一)协调领导,优化环境造氛围

1.加强组织领导。参照市政府鼓励会展业的组织体制,成立区发展会展产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促进会展产业的发展,包括会展集中区周边配套规划和土地控制、产业政策制定、会展业中长期行动计划拟定;同时完善与市级重大会展活动对接制度,专人对接市里重大会展项目,建立大型会展专题会议制度,对我市重大会展活动的保障、配合进行统一部署。

2.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在参照《市鼓励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适用管理办法》奖励标准基础上来制定操作性强、有力度的扶持会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新引进的会展项目、会展企业,新培育的会展品牌项目、企业、个人的扶持奖励,特别是大型国际国内展会和国际性会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专项资金和配套支持,与市里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局面。

3.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辖区内所有可提供会展服务的酒店、旅行社等场所的建设管理,完善各种硬件设施;继续发挥现有的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展酒店等专业场所作用,加大对其他大型文体场所、酒店的开发利用,作为举办小型会议、展览的重要补充;鼓励星级酒店对展览设施特别是会议设施的配备和升级,为我区会议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协助市政府加强会展集聚区业态配套研究和建设,加大会展商务区(含观音山商务区)的建设,如餐饮、娱乐、停车泊位、交通等与旅游、会展相关的配套。

4.完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1)建立会展统计指标和评估体系,加强会展业的统计和分析;将统计指标纳入区经济社会年鉴中,为品牌展会的培育、扩大宣传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政策、加强领导提供依据。(2)探索建立会展旅游商标注册、品牌认证体系、安全保障机制、评价会展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会展行业统计标准体系以及会展项目后置管理社会化的分工责任主体,规范市场运作管理规范和竞争秩序。(3)研究出台会展服务业集聚区域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会展相关配套企业(广告、公关、搭建、物流、咨询等)入驻,形成集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5.强化社会参与,提升会展人文环境。把会展活动作为节事来办,加强政府宣传引导,增加居民和群众对会展事件的关注和支持,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同时,通过“好客运动”、“志愿者活动”的形式,让市民更多地参与,培育良好的好客环境,从而全面提升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明确定位,差异发展求特色

1.大力发展国际性会议业。加强会议经济研究,建立完善制定发展会议经济的扶持政策、优惠措施及扶持体系;加强与国际会议组织和商务会议公司的沟通联系,申办、合办或自办国际性专业会议、商务会议,比如论坛、奖励会议、采购会议、产品推介会等,尤其是争取和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国际协会联盟(UIA)等国际会议组织机构建立联系,积极争取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落户我区。展览会期间,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策划举办相关的配套会议,带动会议业的专业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2.加强对接台湾会展业。一是加强现有展览的合作,重点加强“台交会”、“旅博会”、“文博会”、“图书展”、“食博会”、“汽博会”等现有项目合作办展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和台湾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广泛邀请参与“游艇展”、“素食养生展”等新展会的主办或协办,打造会展和相关产业合作的平台。二是利用大陆广阔市场和地缘优势及良好办展办会环境,争取和台湾相关机构合作举办新的展览或承接台湾品牌展会,吸引大企业来我区举办年会、论坛等会议活动。三是从更高层面上,加强与台湾展会的深层对接(-年仅台北国际专业展就有39个),充分挖掘和共享两岸会展资源。

3.整合培育特色节庆文化。一是整合辖区内现有节庆资源,形成品牌效应。目前区会、展、赛、演、节等资源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但是主题比较分散,缺乏强烈的特色,因此需要从更高的战略角度进行整合,以适当的主题、时间、文化等方式进行归口分类管理,呈现节庆主题化和活动系列化的发展格局,强化节庆包装和项目营销,形成品牌效应,如凤凰花旅游节、元宵灯会、博饼节、郑成功文化节等。二是创新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利用特色商业街举办商贸节、结合展览展示以及增加消费娱乐体验活动的项目等方式,做到“月月有活动,次次都精彩”,努力打造“到过节去”的会展旅游品牌形象。

4.积极拓展省外和国外市场,实施会展业“走出去”战略。倡导和扶持优势项目走出,如支持佛事展拓展港澳台、东南亚市场;办好两岸图书交流会等。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优秀会展企业走出,参与省内国内的竞争,不断提升我区会展业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其他地区同行业机构的沟通联系,透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互为或共同主办,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三)引育并举,凝聚力量铸品牌

1.支持各类会议机构积极申办、招揽各类会议前来我区举办。特别针对我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大力引进企业订货会、年会等,做大以服务我省各地优势产业发展为主的会议市场,增加会议数量和规模。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落户对当地会展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应大力鼓励引进。

2.加强与台湾知名会展机构的合作,特别是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全面启动,我区会展业与台湾有互补合作的大空间,通过台湾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联系,以申办、引进、合作等方式,联手创办一些可轮流在两岸举办的展览和会议,以“”主题挖掘会展题材,共同打造“”展会品牌。

3.培育新展览项目,选取省、尤其是南地区集聚度高的产业,集中力量举办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展览,为优势产业提供一个贸易洽谈、新产品开发、信息交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平台,促进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

4.推动会展和旅游、商贸、体育、文化等相关行业的有机结合。精心策划和组织如元宵灯会、中秋博饼文化节、南文化艺术节、凤凰花旅游节、三角梅旅游节、全国帆船冠军赛等各类大型节庆、赛事等大型活动;发挥“”先行优势,创新对台旅游政策,争取以“特例个案”的形式,考虑开发“、金门、澎湖跨越之旅”、“金门一日游”等旅游产品,以此作为卖点,既可吸引内地会展机构来我区办展,又可使台湾参展商更方便参加大陆展会;拓展南文化旅游项目和品牌,推动有本地特色旅游纪念产品等衍生品的开发,提高旅游收益。

(四)内外兼修,市场竞争育主体

1.提升会展主体规模和质量。明确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做好会展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整体宣传推介工作,营造会展发展的软环境。政府主导型会展通过招标或评议方式交给会展企业承办,形成一批会展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等企业主体,增加会展主体数量,提高会展主体的策划、组织、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2.加大会展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在企业集团和有实力的旅游公司积极参与会展活动,通过入股、收购、合并等形式,组建大型会展企业,从政策扶持、项目培育、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和培育,提高会展企业的策划、组织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3.挖掘新的会展题材。宣传辖区创业导向,壮大产业基础,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引导会展企业挖掘新的会展题材。如近年来,在推进总部经济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鼓励企业参与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沙滩文化节,国际动漫节、全国帆船冠军邀请赛、论坛、郑成功文化节等。通过节庆展销活动,促进商品消费,带动相关行业消费,如国际食品展、房车展、养生素食展等关系民生的商贸型会展,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

4.精心策划和培育重大节事活动。包括“同根?同庆”春节系列节庆活动(元宵灯会、两岸同庆元宵晚会、两岸同放烟花节)、中秋博饼文化节、花车巡游、旅游购物节、南茶文化节、啤酒狂欢节、南文化艺术节、国际风筝节、七月流火摄影大赛、重大体育赛事(马拉松、全国沙滩排球)、论坛(论坛、南语论坛)等。鼓励辖区街道等部门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时机举办促销活动,开展独具特色的节庆展览活动,成为新的办展主体。延伸参会者消费范围,促进本地商贸业发展。继续支持“一街一节”活动,请专家进行评估,对于有特色、有潜力的节庆活动,也可享受与品牌会展同等的扶持政策。

5.共享资源,建立会展联盟。提高政府资源的透明度,如城区经济发展蓝图、支柱产业的量化诉求、未来投资的方向和规模、外来投资和国际合作的领域等。与市内周边城区紧密合作,在会展资源上共享,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与经济区周边的城市,甚至东岸地区的城区建立会展业的战略联盟,推进区间会展、会议的合作,共谋发展。

(五)整合营销,宣传推介展形象

1.积极参与市级相关部门开展的城市整体宣传推介。推动宣传部门在各级主流媒体进行整体宣传推介,提高城区的知名度,加大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力度,共同策划、组织会展与旅游的整体宣传推介,形成以旅游促进会展,以会展带动旅游的良好发展态势。

2.注重传播工具选择,拓展宣传平台。要充实和加大会展业宣传平台建设,整合建设会议展览专业网站,特别是加强对国内外著名会展机构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积极以申办、引进、合作等方式,招揽全国性、国际性巡回展览。

3.协助会展企业邀请买方组织。在政府招商引资、整体宣传城市品牌中,积极帮助会展企业邀请潜在顾客和买家,考虑以国外相关产业公、协会为对象,鼓励他们组团前来,特别是在“品牌会展项目发展扶持基金”上可以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卖家的邀请、组织和接待。

4.重视会展行业机构招商。重点引进专业会议服务公司(PC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广告及文化策划公司等。建立会展项目信息库,把会展业对外招商列入政府组织对外展商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主题招商。

5.盘活资源,整合营销传播。树立品牌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对每一个项目策划、整合与营销工作,从项目的定位、市场调研、配套服务、品牌促销、人员策略、发展策略、品牌移植策略到发展名牌组织者等入手,最大限度盘活专业协会、领导型企业、第三方认证机构、有影响力的媒体等资源,为展览项目运作和管理服务。

(六)多管齐下,合作共赢育人才

1.引进高层次会展人才。鼓励协助会展企业引进各种会展紧缺人才,尤其是要从城区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大高级会展策划人才与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行业队伍;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人才信息库,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

2.加强政产学研结合。从研究、政策、规划、建设等方面,推进政产学研的结合,加强对城市与会展经济及其管理方面的研究。积极扶持辖区内高等院校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建议与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会展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推进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策划应用能力。

3.强化专业培训。加强与境内外会展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借助会展协会、专业院校等专业机构力量,积极开展各类会展专业培训、交流与调研,推动会展策划等会展从业人员资格的培训和认证工作的开展,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七)促进融合,完善会展经济产业链条

1.加大会展业和旅游业合作,成立专门协调机构,统一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出台旅游会展扶持办法,强化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节事旅游等,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融合。

2.加强会议设施的建设、会议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会议、奖励旅游,形成以会议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会议的良性互动的模式。

3.积极鼓励大型旅行社或旅游企业成立专门的旅游会展公司,为壮大会议和展览业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4.从旅游产品、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相关服务行业协作等方面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提高社会化协作效率,进而推动会展业与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和信息服务业等其他服务行业的融合,推动产业链延伸。

说明:

一、会展产业定义

为行文方便,以“会展业”简称之。

二、数据来源

1.本文中所有涉及市会展数据主要从《市会展产业集群-2015年发展规划》中获得;

2.由于目前缺乏区辖区内会展产业相关数据的完整统计,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区级数据及发展目标阐述暂时按照相关市级数据乘以80%进行估算,待未来的统计评估体系建立后再作进一步修正;

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85场,展览面积62.67万平方米;外来会议1644场,参加会议总人数达28.9万人次。

会展产业发展总体目标:(1)年发展目标:年底,全市举办展览总面积达72.5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38.5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3.73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27亿元。(2)2013年发展目标:2013年底,全市举办展览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46.6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18.16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36亿元。(3)2015年发展目标:2015年底,全市举办展览总面积达88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56.4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24.02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50亿元。

三、认定国际会议的标准

第2篇:展会计划范文

一、广州市展会市场基本情况

(一)展会的发展情况

从近年情况来看,2007年以前,在广州市举办展会数量和展会举办规模均保持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但2008年,由于受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展会数量及规模有所萎缩。广州市展会发展呈以下特点:

一是展会品牌化。经过多年发展,除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外,广州市逐渐培育出广州博览会等综合性展会。以及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展等各类专业的品牌展会共46个。二是展会专业化。目前,广州市举办的专业展会主题涉及农业、轻工业、化工业、商业、服务业、文化、科技等各行各业。三是展会国际化。一方面是展会项目国际化,2008年,在广州市共举办涉外经济技术展会(国际展)共61场;另一方面是展览主体国际化,通过与国际知名展览企业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德国美沙展览集团等合作成立展览公司,成功举办了全球服装业采购交易会、广州国际旅游展等国际性展会。

(二)展会市场主体情况

截至2009年6月,根据我局从经济户口上最新的查询统计:广州市现有1017家名称中冠有“展览”字样的企业,6230家企业经营范围中载有“展览”的项目。目前,在广州市常年办展的市属企业共58个,其中,民营企业48个,国营企业7个,外资企业3个;其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有3家,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有17家,未达到100万元的有36家。

(三)展会场馆情况

目前,广州市专业的展会场馆有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一、二、三期)、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中洲国际商务展示中心、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广州琶洲国际采购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7家专业展览馆,专业展馆总面积达566240平方米,其中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一、二、三期)面积达33万平方米。此外,广州体育馆、保利国际广场等,也作为场馆承办了我市的部分展会,这些可用作展览的场地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上述场馆分属商务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有,场馆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二、广州市展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现状

(一)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目前工商部门对展会市场进行管理所依据的法规、规章从公布到现在已经10年了。随着展会市场的迅速发展,行业内竞争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我局依据这些法规、规章对展会市场出现的准入门槛低、名称使用缺乏规范、重复办展、使用非商用场地办展、举办单位责任不明确等新问题进行监管,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二)展览主体存在违法经营行为

广州市展览场馆之间竞争激烈,展馆为了自身的生存,往往放松对展会举办单位的办展资质审查,更缺乏对展会举办单位的监督,给展会管理留下漏洞。加之部分不法企业为了从举办展会中谋取暴利,或未经登记则擅自广告进行招商活动。或在招商招展过程中,利用广告随意更改名称、举办单位等展会登记事项,从事各种“骗展”行为。而参展商也仅仅通过展会招商广告对展会进行了解,往往到了展会现场才发现“货不对板”,甚至展会举办单位“人走楼空”。又由于展会为一临时性的商贸活动,举办时间短,参展商的经济损失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补偿。从而导致参展商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部分展览主办单位为了赢利,放松了对参展商资质的审查,也导致了展会市场秩序的混乱,造成商标侵权、合同纠纷、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投诉时有发生。

(三)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

广州市展会参展商品类别普遍集中于综合类、机电产品类、化妆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等几种行业,展会主题和内容比较狭窄,再加上在现阶段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在同一时期举办同一内容的展会,从而导致重复办展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展会或地点相邻,或名称雷同,或举办时间相近甚至同天,不但使参展商产生混淆,而且容易引发展会举办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扰乱展会市场秩序,既不利于展览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影响了广州会展业声誉。

三、广州市展会市场发展与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会展市场日常监管

1 完善立法,加强过程监管。广州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而言,在展会市场管理方面已具备了先行一步的良好法制基础,制定了全国唯一一部关于展会市场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举办展销会管理条例》。该条例实施10年来,为规范广州市展会举办行为,加强展会市场管理,促进广州市展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广州市展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但随着广州市展会市场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春秋两季交易会带动形成的广州特有的馆外展经济,让广州市展会市场情况更为复杂,迫切需要一部更为完善的法规对广州市的展会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对此,我局积极行政,就《广州市举办展销会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向广州市法制办提出如下意见:

一是提高举办展会的门槛,要求展会举办单位具有相当的注册资本,限定展会举办应当选用具有商业用途以及具备卫生、消防和安全等条件的场所。

二是规范展会名称的使用,防止乱用名称,规定在展会名称中使用“国际”,“中国”、“全国”等字词,应当经有关政府行政部门的批准。

三是建立品牌展会保护机制,对于规模大、影响广、具有良好信誉、成功举办多届的品牌展会,可以申请名称保护,对已予以名称保护的展会优先登记。

四是把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等全部纳入举办者的范畴,明确展会场地提供者、举办者和参展者等展会相关各单位,在展会招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连带责任。

五是调整相关罚则,对未经核准登记举办展会或从事广告、招商及布展等经营活动的行为加大处罚幅度。

2 强化服务职能。加强行政指导。一是强化企业信用机制,建立办展企业信用电子档案,以诚信度为标准将企业进行分类,对展会举办单位进行分类监管,对于信用度高的企业,给予支持和保护,对诚信度低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重点监督,严格

把关。

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展会网上申请预受理的机制,允许展会举办单位在未签订场地租赁协议前。将其举办展会的意向进行备案,方便展会排期,将监管关口前移。

三是加强展馆之间联系,强化行政指导职能,建立展会举办信息互通的长效机制,对存在“撞车”可能的展会。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减少重复办展事件发生,避免展会资源的浪费。

四是强化展会举办后续监管工作,对广州市所有大型品牌展会的规模和效果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展会的面积、参展商数量、专业观众数量等数据,以及参展商的经营行为,做好对展会市场全方位的监管工作。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扶持展会市场发展

营造良好的展会市场环境,离不开工商、公安、外经贸、海关、知识产权等各政府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各部门应当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与协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展会市场的健康发展。

1 加强资金扶持,促进品牌展会发展。为促进我市品牌展会发展,激励展会举办单位举办更多国际化、专业化的展会,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成立资助资金评审专家组,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资金,对在广州市举办、符合资助标准的品牌展会项目进行资助。同时,市政府还应加强与国内外各大会展城市的联系与交流,增进相互间资源共享,学习其他城市对会展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2 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加强市场自律。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除了完善的法制体系和高效的行政管理外,离不开市场各类主体的自律,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作为广州市会展企业实行自我管理的自律性组织,应当积极引导组织成员规范经营。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并履行好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建立展会评估体系、组织展会数据统计、展会信息和培训专业人才等方面的职责。

第3篇:展会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策略

1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多方位、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信息化的全面性、独立性认识不足

企业要建立会计信息化,需要做到哪些工作呢?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对这此问题的认识不足,将导致整个会计信息化工作不能正确、顺利地进行。目前,在我国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员对上述问题持有种种片面的认识。

一是会计信息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就完成了。他们有时也认为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错误地认为,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信息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会计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信息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二是会计信息化必须是一次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化系统。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忽略了会计信息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他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2.2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2.2.1数据保密性 安全性的隐患

不管是哪家企业,财务上的数据都是企业的绝对秘密,但却没有几家软件厂商认真地研究过数据的保密性问题,由于许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或者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甚至导致单位会计信息的泄密等问题。

2.2.2电脑黑客破坏会计信息

电脑黑客是指非法侵入计算机的用户或程序(尤以网络环境为甚)。在会计工作中的电脑黑客指竞争对手和专门进行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或组织。通过捕获、查卡、消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业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

2.2.3电脑病毒

电脑病毒是一个人们并不陌生的名词,除了可以通过软盘、光盘等途径进行传播外,现在又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在网络环境下隐蔽性更强、破坏力更大、传播速度更快。计算机病毒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还可以对正确的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删除、修改、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

3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培养专业导向的符合应用型人才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且使会计人员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从而也对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随着会计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边缘化,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会计学科的相关知识,结构化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将更多的由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来完成,会计人员应当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企业的综合管理决策当中,会计人员不仅能提供信息,而且能与企业管理者交换信息,并且通过技术角度的分析提出高质量的建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规划。同时,会计人员要综合利用会计和信息技术,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规则,推动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的不断深化。

3.2规范软件系统开发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集成化管理,财务软件也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各部门应将其业务信息也纳入软件管理当中,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就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及开发技术,以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与共享,财务软件的信息控制必须向企业级应用扩展,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接口,达成共享,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提供全面、优质的决策信息。

3.3 建立数据的保密备份制度和预防病毒的安全保障措施

备份就是对计算机系统内的相关数据进行备用拷贝,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随时用备份恢复系统,一般情况下不予使用,因此良好的备份制度是充分保证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有效保障;在解决软件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必须相应的加强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尤其是在共享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中,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方式,并且也应考虑到一些人为的网络安全隐患,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3.4 加强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治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治理制度,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着眼点应放在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信息化后基层单位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以及会计信息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上,有计划、有目的得寻找突破口,逐步规范和完善对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指导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能有序的运作,逐步引导会计信息化步入规范化和法制轨道上来。

3.5实现内部控制基础下的网络化管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会计信息化也在不断得深化和成长。这些变化不仅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对传统的内部控制体制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信息时代中,内部控制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失去了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控制内容、手段和技术。而实现网络化管理又是企业的大势所趋,其中就包括网络财务,它能够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调,远程报表、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集团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因此,实现网络财务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创新内控体制,建立一套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内控系统,例如系统日常操作管理控制、网络管理权限、防火墙技术、开发网络环境下的审计系统等。

3.6企业的正确引导

企业是会计信息化过程的直接推动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因此,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企业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企业应当扮演好自身在推动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引导和探索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从而也能从中获得实际的利益,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当中,必须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原则,这不仅要体现在依据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同时也必须体现在实际的会计操作当中,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但是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直观效益;二是间接的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信息化而推动的企业现代化所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从表面上看没有直观的经济效益,但它却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因此在实施之前,应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一般来说,评估信息化系统的经济效益,应着眼于会计信息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是否能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必要信息,是否能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决策的水平等因素,也就是说,应从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的辅助工具这个角度来评估其效益。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另一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也是密切联系着的,因此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时,应当将会计纳入整个企业的信息化体系当中,让会计信息化成为信息化当中的重要一环,使企业中不相容职能部门的信息实现共享,并设计管理好各自的权限,体现数据结构的完整性,使整个系统高效运作。

4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是管理现代化经济模式下的企业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至上的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在未来的经济管理中实现会计信息化,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把全世界联成了一个“地球村”。企业如果想继续生存和发展,赶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而未来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竞争;而管理的竞争,归根结蒂就是信息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张莉.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关系协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第4篇:展会计划范文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的

会计电算化,是机在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等新兴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开发等因素综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197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第一阶段是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单位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此阶段,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使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普及与提高阶段。此阶段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1998年8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第四阶段为1997年以后,属制度化与创新阶段。随着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到来,管理型会计软件大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1]

我国会计电算技术的特点:

1、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

2、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3、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也有一些企业干脆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

4、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致使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投入高,运行成本高和效率低的所谓“两高一低”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启用会计电算软件的热情和主动性。[2]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形势看好,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理论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2、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3、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有许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各家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由于用户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薄弱,会计软件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负担起对用户单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初始建账等方面的责任。也就是说,销售的数量和范围越大,需要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也就随之提高。这种“谁销售谁负责”模式的结果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此外,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部分单位热衷于自己开发会计软件,不顾现实需要和自身技术力量,盲目开发出的会计软件模块少、功能低,版本升级无保障,软件更新和提高无从谈起。

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3]

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一般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6、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7、匆忙甩掉手工账。甩账是指会计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直接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停止手工记账。甩账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达到一定基础之上的,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并行一段时间以后,从人员素质及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情况进行的。有些地方的财政部门为了防止出现匆忙甩账曾明文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甩账,需经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验收确认后方可。但是,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就立即不用手工记帐了。[4]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给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种种管理与控制风险。

1、系统故障风险。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系统的身躯,软件是系统的灵魂。由于机械故障、零配件损坏、突然断电、操作人员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导致硬件系统失灵,由于非法调用和修改,软件系统因此受到破坏。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虚拟性导致系统的一致性和可控性降低,一旦遭遇系统阻塞、病毒侵入或黑客袭击,将导致系统的混乱甚至瘫痪。

2、人员职责集中带来的风险。手工会计系统强调组织内部人员职责分明,相互牵制,每一步作业步骤都留有原始记录,如:制单、稽核、收付款、会计主管签章等。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管理员和操作员常常被赋予一定的访问权限,在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里,有可能掌握重要的财务信息,窃取企业商业机密,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数据输入输出错误风险。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一旦输入错误的数据,计算机接受这部分数据并进行自动化处理,将引发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造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信息输出错误,给投资人、债权人及其关联单位等信息的使用者带来重大损失,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在网络环境中,会计数据通过通讯线路传输,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使得其面临着被未授权人员的非法截取或修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4、信息存储无纸化风险。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大致分为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三个基本环节,虽然交易伙伴间的信息传递仍可以通过纸面文件的形式来完成,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可能导致可视性审计线索逐渐消失,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输出的报表外,大多数会计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储在各种磁介质中,这种数据存储方式有可能给系统带来许多风险,由此产生的大量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网络数据的共享性使得电子数据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安全威胁。[5]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将转向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控制。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人员和各种操作规程构成的复杂系统。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最快捷有效的工具在会计领域中运用,使会计信息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发展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Internet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行开放,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网络环境下会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系统有着不同于单机环境下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传统手段不再存在,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确难以保证了,财务信息易被截取,给网络会计带来一定的风险。电子商务是网络环境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步普及,网上交易越来越普遍。电子商务给企业经营带来无限的生机,又给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看到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因此要使用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只有从企业的内部稽核与外部审计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控制,才能达到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有效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控制下有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网络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会计电算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核心,其内涵和外延都已扩大,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控制,将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6]

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将向以下方面发展:

1、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即ERP.所以,将现有的财务账务系统、成本分销系统、报表、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要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商业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应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2、网络财务。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发言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

所谓的“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财务”的提出和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1)“网络财务”改变了财会工作空间和模式,使得各项业务能在广阔的网域范围内进行实时处理,标志着一个新的财务管理时代——网络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2)由于采用了Intranet技术,为财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并最终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上无限的空间;(3)“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方式,财务数据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磁盘数据发展到网页数据,有利于信息多元化的利用;(4)“网络财务”全面支持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紧跟时代潮流,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进行业务重整,有利于保持和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5)“网络财务”将对传统的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的影响。[7]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处理的规范化,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化。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发展的已不算太短,那么为何迟迟解决不了成本核算的通用性问题呢?原因就在于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别。只靠提高编程能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核算软件通用化问题。那么,为什么账务处理与报表生成软件可以不受行业、工艺流程等因素的限制而产生共同语言呢?众所周知,无论何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在凭证的填制、日记账的登记、过账以及报表生成等方面都相差无几,业务流程比较稳定。这就给我们以启示:会计应用软件通用化的关键不在于程序编制本身,而是取决于业务流程是否稳定、规范,应该是业务流程去适应应用软件,而不是应用软件来满足“千姿百态”的业务流程。因此,要使成本核算软件做到通用化,首先要解决成本核算业务处理的规范化问题。

2、向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分析手段的落后。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的,面向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归类,还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因此,许多企业往往主观上希望通过管理会计解决一些决策与控制问题,但客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会计的许多资料来源于成本会计。因此,如能解决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性问题,将有助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向知识处理、智能型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经历了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知识处理的新阶段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这门新兴学科,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和发展其自身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有四种模式电子数据处理EDPS、会计信息系统A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如何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8]

第四种观点认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会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报帐型会计,即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事后的核算和监督,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属于经营型会计,即是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采用多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不仅反映过去,而且要能生动地利用历史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一切经济活动。事实上,会计产生以来就是为了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仅局限于会计核算而已。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消除了手工会计环境下诸多处理环节,如平行登记、结帐、对帐、试算平衡、编制报表等,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核算转向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会计工作由单纯报帐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由此可以预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将趋于统一,两者之间“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的界限将重新消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所需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会计核算,同样,电算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其中所需数据可以从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转换获得,亦可以与会计信息系统共享,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向企业内部各部门开放,也有控制地向企业外部开放,把企业各部门及各项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使财务会计工作从桌面环境走向互联网平台,从而消失桌面系统中财务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换不畅的“信息孤岛”现象。因此,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系统或“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即是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9]

第五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我国会计电算化将面临巨大的变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自实施《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以来,随着软件评审工作和以机代账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开展工作。

2、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企业会计信息作为一种进入全球经济的资源,将不受国界的限制。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由有关权威机构统一制定出来以解决各种软件之间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更为充分和广泛的利用会计信息。

3、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将逐步与其他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由单纯的会计业务工作的电算化向形成本单位的财务信息、统计信息、其他业务信息、综合数据库的综合利用方面发展。

4、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由核算型到管理型最终到预测决策型。会计决策是指根据会计资料,使用会计模型,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优选,从而达到事前决策的目的。会计专家系统就是指能模仿专家,并发挥同样作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5、逐步建立为宏观管理现代化服务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会计电算化从主要的微观经济服务,逐步转向为宏观经济服务。为了使会计信息在宏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开始建立以微观会计信息为基础,计算机为手段,收集、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

结论: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0]

第六种观点认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第二,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三是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11]

第七种观点认为,我国信息产业这些年的高速增长,除了厂商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的财政制度和财政部门。财政部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时必须使用合法的管理软件。这就对国外的财务软件商形成比较难突破的市场堡垒。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无形中削弱了国产软件遵循现有会计制度、符合财务会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优势。

加入WTO以后,国外软件会抢占市场,包括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外资也会在中国软件行业中大量投资,国外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和重组也是在所难免。

对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国外软件一直很难适应,这是国外软件在我国无法打开市场局面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的会计制度也不能在国际上得到认同。因此,要适应会计国际化,我国的会计制度要逐步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中国的会计信息产业才能高速。

加入WTO以后,我国已迅速参与世界经济体系中,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进程产生新的推动力,管理和商务软件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竞争的国际化会促进软件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化市场将摆脱原有的行政干预的阴影,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新秩序。在,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从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12]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选择

建议之一认为,应根据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提出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针对各种风险因素,制定严格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以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将给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1、硬件的内部控制措施。机及其相关设备等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硬件设备控制管理。(1)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2)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2、软件的内部控制措施。会计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的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1)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2)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3)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4)加强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3、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措施。为有效防止会计数据泄密、丢失,防止发生计算机舞弊行为,必须建立健全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制度。(1)采取不相容职责分离的措施,严格岗位责任制。(2)建立会计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度。(3)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是电算化会计行业巫待解决的。由于引起会计风险的各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除了上述内部控制措施之外,还应通过其他制度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13]

建议之二认为,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做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2、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环境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的保证。(1)数据采集规范性。数据采集是指将计算机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手工准备的过程。要确保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道德、规范。( 2)数据处理规范性。首先要加强接触控制,杜绝未经授权人员进行越权操作,严格密码权限管理。其次应设置必要的稽核检查。再次做好工作日志,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3)会计信息输出规范性。应制定备份制度,对数据文件进行日备份、月备份,并按财政部规定的档案管理办法由专人负责归档,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防止磁性介质损失,保证各种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档案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3、建立健全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兼容权限分离原则。即对会计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非计算机操作人员不允许任意进入机房,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3)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使用侦测装置、防伪措施和系统监控等。( 4)内部防范原则。主要解决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4.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进行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4]

建议之三认为,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1、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强化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将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

2、建立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这样,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做处理,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而且,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有自己的版权产品,能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支持。

3、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与,将手工与电算化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为适应计算机处理,又需增加哪些环节。

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数据,而对非相关人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给予查看数据的权利。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

5、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我们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6、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主要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5)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规定各职能组及各成员的责任制。[15]

建议之四认为,财务管理问题并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问题,非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也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沟通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形成齐抓共管的财务管理局面至关重要。

机关财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机关财务部门和机关各部门关于财务管理信息相互沟通的网络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1)信息公告,用于机关重要财务事项的;(2)信息查询,用于机关各部门年度预算和经费使用情况的查询;(3)用款计划管理,用于机关各部门按季分月用款计划提交,保证正常用款需要;(4)留言簿,用于机关各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问题的意见交流;(5)事项提醒,就机关各部门未报销或还款事项(借现金和支票情况)进行提醒,督促有关财务事项的及时办理;(6)工资查询,用于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工资查询;(7)系统维护,用于用户管理和基本信息维护。

通过登录机关财务信息管理网站,机关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有关财务信息、办理相关事项,如:经费使用情况查询、未报销和还款情况、个人工资情况、报送用款计划等。财务部门负责有关财务信息的及时更新、用款计划的接收和汇总以及有关财务工作布置和答疑。这种互动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了机关经费使用的监管,机关各部门对其部门和项目经费的收、支、余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机关各部门更好地统筹安排经费使用;同时,财务部门的理财活动也得到了机关各部门的监督,有利于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加强。

从信息化的动态演进和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看,机关财务信息化仅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实践。只要立足实际,踏实工作,开拓进取,就能不断推动机关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16]

建议之五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应该是一个由各标准所构成的一个标准体系。按照标准化理论,所谓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的有机整体。“一定范围”,是指标准所覆盖的范围。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是要定义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标准,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界定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即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和接口。“内在联系”,是指上下层次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联系和左右之间的联系,即相互统一协调,衔接配套的联系。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需要我们对会计信息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功能给出标准,同时给出各子系统间的接口。“科学的有机整体”,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整体,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标准的基本要素和内在联系所组成的,具有一定集合程度和水平的整体结构。对会计信息系统而言,就需要我们对会计信息系统内各子系统进行整合,以便于会计信息互访的畅通无阻。[17]

建议之六指出,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事业单位的巨大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是会计电算化快速普及提高的前提。

2、拓宽渠道,培养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的人才。

3、突出特点,注重推广。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列入本单位管理自动化和办公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效益,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在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中,要突破为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而一味强调通用性的作法。依据不同的会计制度分别设计开发有行业部门业务特色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

4、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般来讲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评比、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效地发展。[18]

建议之七认为,财务管理系统对软件设计的要求主要有:

1、高起点、高规格开发高质量的软件。财务系统对企业很重要,准确程度要求高,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因而必须从高起点出发,聘请高水平、有资格、有财务软件开发经验的公司和工程人员负责开发。否则,会影响系统的质量、进度,甚至半途而废。

2、做好系统分析工作。软件设计首先要从系统分析着手,其目的在于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广泛收集必要数据,对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细致、完整透彻,体现了设计人员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基础工作准备是否充分,这关系到未来系统的成败,因而必须充分重视系统分析工作。

3、在程序设计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不同的多个部分,各个子模块均有独立功能,可以单独运行,而把各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又能方便地搭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会计电脑系统设计要预计到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业务高层次、多元化发展。会计系统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需要,设计有扩展性、多功能的软件。财务电脑系统应有处理特殊业务的设计,要考虑到特殊业务的需要。

5、强调面向用户。财务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及其一线业务人员,所以要特别强调操作简单、方便用户,要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具体操作应尽可能易于掌握。在屏幕显示方式上,最好只显示与业务相关的资料,对可有可无的资料,如性、辅的资料则能省则省。在目前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管理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面向用户性”很值得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

6、试运行。系统完成开发后必须反复测试,证明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交付使用,不能边检测、边使用、边补救。

7、制定应急计划。系统设计完成后,开发方应编制与系统相关的运行文件,并提出有关注意事项,以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应措施,使用单位也应制订自己的应急计划,以备急需。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单位恰恰忽视了这一关键步骤,没有起码的应急计划,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将是巨大的。

8、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息安全。一方面制订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授权人员上机操作,禁止连接互联网及其它与业务无关的终端,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并安装“病毒防火墙”,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

9、加强对财务系统使用前的审计。财务系统必须确保正确,才能投入使用,这是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关键。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严格审计、从严检测,并实地模拟运行,证明正确无误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系统才具有可靠性。[19]

资料来源:

[1]会计电算化的转向研究侯光仁《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3期

[2]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普及现状、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刘亦陈、陈维良《企业经济》2005年第2期

[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黎《辽宁经济》2005年第1期

[4]当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杜秀英《农业经济》2005年第4期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的探讨李翔《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第1期

[6]不同环境中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刘艳芬《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第1期

[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刘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之我所见杨道策《市场周刊》2005年3月刊

[9]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任晓红《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0]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王冬梅《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年第2期

[11]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钱冰玉《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2]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董金艳《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第2期

[1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徐俊晖《渤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4]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丛彪、宋秀芬《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15]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黎大均《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2期

[16]以信息化推进机关财务管理现代化陆光杰《中国水利》2005年第2期

[17]论我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瓶颈——会计信息标准化刘群望《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4期

第5篇:展会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工机械 技术 发展 展望 新材料 新型制造技术 高科技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06-01

化工机械是化工行业的基础,在经济发展需要效率和质量的时代背景下,化工机械技术必须要做到适应性的改变和新进步,以此来确保整个化学工业自身的发展,实现对整个经济的促进。传统的化工机械主要应用流体力学、动力学、化工工程等基础知识,参与到化工生产进行过程,做到对化工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新时期,这样的发展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该从新材料、新型制造技术和高科技工程等方面入手,把握化工机械技术发展的要点,实现化工行业整体的提升。

1 化工机械技术发展的历程回顾

化工机械技术在我国的100发展历史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在民国时期化工机械技术就已经开始在上海、武汉、南京等城市出现了雏形,建国后,国家一直将化工行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行业,化工机械技术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经过30多年的积累,到了70年代末期已经初步建立起化工机械技术的科研、设计和应用体系,化工机械的制造、运用成为化工产业的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家以引进的方式获得了现代化的化工机械,同时也得到了化工机械技术,在建立起尿素合成塔、高压洗涤器、一氧化碳压缩机等大刑尿素装置关键设备;80年代后半期研制成功轻灰锻烧炉、换热装各,煤化工―电石、乙炔化工设备达到国产化;1993年前后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氮成套装各研制已可做到仅购国外专利,30万t/a大型合成氮,52万t/a,尿素装置中的离心压缩机组井自行设计制造了人然气压缩机组、氮冷冻压缩机组合一氧化碳压缩机组;1995年到2000年之间研制成功了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同时实现了10万t/a聚酷成套设备国产化。21世纪后化工机械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化工机械技术的上升势头呈现指数型增长的态势,2004年迎来了化工机械产销两旺的火爆行情。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明显,国际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更为国内化工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良机,当前化工机械技术正在面临差异化和系统化发展的双重目标,这就需要化工产业要有系统性的发展目标,要加速化工机械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化工机械技术更好地推进化工领域的发展,实现对化工产业综合性整体性的拓展和提升。

2 化工机械技术21世纪的发展趋势

化工机械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为化工行业的进步提供了可能,当前化工机械技术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调整,把握化工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效地推进化工机械技术的实际应用是提高整个化工行业发展潜力和发展质量的基础。21世纪的今天,化工机械技术在如下几个环节有重点发展的趋势。

2.1 新材料应用基础上的化工机械技术发展

材料的创新和革命是化工机械技术的持续进步的基础,在21世纪各种新材料在化工机械的系统上和部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不但解决了化工机械传统材料的固有弱点,而且也形成了化工机械的特殊性能,在促进化工机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化工产业的效能和质量。在化工机械的金属材料中科技正在探讨加入新型添加材料而形成新型合金,进而来加强化工机械的防腐蚀、耐高温的特性,使化工机械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做到对化工机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保证。当前较为典型的是在化工机械金属镍基合金材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铝元素,使化工机械能够在金属结构表层形成保护膜,在有效提高耐热性能的同时,提升材料和机械的耐腐蚀性。此外,在化工机械的重要结构部位正在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碳纤维、硼纤维、树脂纤维等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不但控制了化工机械的结构和稳定性,而且大幅度提升了化工机械的性能,使化工机械的相关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新材料给化工机械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对化工机械克服临界问题和解决系统性缺陷提供了基础,并成为化工机械技术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2.2 新型制造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化工机械技术发展

科技的发展使制造的工艺不断优化,制造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在数字技术不断应用的背景下,化工机械技术领域也出现了显著的改变和创新,形成了以新型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化工机械技术体系。当前化工机械技术从市场、设计、研发环节入手,将化工机械的制造、应用和维护等重要工作整合起来,在更为全面地应用新型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地将计算机辅助技术、专家决策系统以系统化和工程化的方式应用到化工机械技术的提升和改进过程之中,做到对化工机械设计、制造、应用的全面控制,做到对化工机械技术发展的有效保障。

2.3 高科技工程应用基础上的化工机械技术发展

化工机械领域应用高科技元素,打造高科技工程体系是当前整个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于化工行业来讲一直是主动追求的核心目标。从系统上看,化工机械技术的发展需要高科技工程的放大效应,这样才能实现化工机械技术发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将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化工机械技术体系之中,突破传统化工机械技术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上的瓶颈效应,将高科技工程中的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结构体系引入到化工机械技术之中,使化工机械技术的发展更加具有高科技元素的支撑,做到对化工机械技术发展的持续提升和有效规范。

3 结语

化工机械技术既是化工行业的基础性技术,同时也是化工生产的基本性保障,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化工机械技术在范围和外延得到了扩大和丰满,把握化工机械技术的关键,成为促进化工行业发展的保障。化工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把握化工机械技术的核心,以系统而科学的观点审视化工机械技术,在化工机械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探寻规律性和必然性的东西,形成对化工机械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进而为化工机械技术的现代化、系统化发展找到支撑。

参考文献

第6篇:展会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精准度;安全性;网络平台

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对于评价企业部门的经济运作状况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财务核算、业绩考评、缴纳税款、投资分析等大量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国家、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效考核和监管的重要工具,因而会计长期以来都受到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会计活动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以大量的科技化和人性化软件为载体渗透到预算、财务、设计等诸多领域,会计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国会计电算化,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会计电算化的概念,30年来,电算化技术经历了以下一系列发展阶段:

第一,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以毕马威(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开始频繁接触,电算化模式对中国本土会计事务产生冲击,中国会计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些辅助的计算以应付日渐增多的会计事物。

第二,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随着前期会计电算化的积累,中国会计的电算化开始由简单的辅助向专业会计软件使用转变,并出现了一大批专业会计、审计和财务类软件。

第三,高速发展期。21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会计电算化进入高速发展期,除了会计软件更加精准和人性化,国家行业也出台了大批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保证会计电算化向着健康得方向良性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一)大大提高会计工作的精准性

会计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大量的报表和台账,重复的数字操作很容易使人疲惫,传统模式下很容易出现数据计算或是填写的错误,而由于会计工作的连续性,这些错误还很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尤其是一些细节错误,即使发现寻找和纠正错误源也十分困难。在电算化模式下,大量的数据处理将由计算机完成,操作人员从繁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计算的设置、监控和检查,精度大大提高。

(二)有助于提升会计工作的透明性和共享性

会计工作中的数据不仅是完成会计工作的载体,也可以为后续的工作和同行之间、企业部门之间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支持,电算化下的会计工作可以为之带来很大的便利。传统的会计模式,资料和账本的查询都比较困难,尤其是年代较为久远的资料,由于缺乏副本,一旦损毁,往往无据可查,数据的分享更是无从谈起。而电算模式下,会计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和专业平台在跨企业、跨地区之间实现共享,加强会计工作的交流互动。同时会计结果可以在网站公布,方便社会的查询与监督。

(三)有利于安全性

通过数字化的密码,电算模式下的会计资料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防止泄露和被篡改,同时摆脱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更加容易保管,亦不会因为气候和意外等造成不可逆转的丢失或损毁,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保存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会计电算化推进的途径

企业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是大势所趋,广泛采用电算化会计体系,更有助于简化会计程序,加强与大型企业和外部机构的衔接。为此,我们既要加强专业软件的开发应用,更要加强网络平台的开发,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在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开发运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电子信息的安全防护和数据的防泄漏。由于企业资金有限,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动量有一定的限制,因而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大型企业会计电算系统的直接引用会导致大量系统和功能的限制,同时维护和运营成本偏高,对企业并不划算,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电算化系统。首先应该在会计制度的约束下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其次在会计科目设置的编码问题上更应该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一级总账科目之下,设置一定数量的子科目,可以为二级、三级,乃至四级。而会计科目的编码,不仅要简洁,还应该尽量采用数字编码,以符合软件操作的需要。

此外,企业的会计系统还应该接入网络平台,建立自身的会计数据库,一方面加强与外部机构的衔接,同时便于自身的经济分析,为以后的经济行为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当然也应该与企业合作或者开户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数字化的会计业务共享平台,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和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很好的互相影射”。

会计电算化具有巨大的优势,其发展和完善将大大推动我国会计事业规范化和效率化发展,相信随着相关规范的完善以及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事业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黄远震.会计电算化[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现代企业的构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展会计划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创建省、市文明单位为目标,以解决当前校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大打一场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将校园打造成为“洁化、美化、序化”的“三化”校园。通过城管会战,力争在今年全市社区管理检查评比中进入前列。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师生的文明素质有一个质的提升,并实现校园管理工作全面覆盖和长效管理。

二、工作重点

(一)整治环境卫生,全力实施“洁化”工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由政教室牵头督办,每天每班开展教室、卫生区卫生打扫、保洁活动;每周五进行卫生大扫除活动。

2、增添环卫设施。着力解决校园环卫设施不足的问题,更新和添置果皮箱、封闭式垃圾桶及不锈钢垃圾箱等必要的环卫设备。 

(二)整治校容校貌,全力实施“美化”工程

1、户外广告治理。按照“减量、提质、外扩”的原则,整治户外广告。对门店招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审批,配合社区进行整改规范。拆除未经许可的墙面悬挂广告和户外广告。

2、管线治理。对校内零星散乱的电源线、电话线、网络连接线、有线电视线,按照“捆扎、管装、贴墙、入地”的要求进行整治,包装、美化弱电交接箱。

3、绿化亮化建设。对本单位临街楼房进行整治和亮化,并加快庭院绿化建设。 

(三)整治校园门通秩序,全力实施“序化”工程

第8篇:展会计划范文

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下一步。抓住全市“三北”开发的发展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努力把海化区建设成为我区北部的一条经济隆起带,为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受鼓舞和启发,刚才听了李书记、张区长的讲话。更加坚定了加快海化区及央子镇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和过去比较,虽然海化区、央子镇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通过进一段时间,兄弟乡镇和其他县市区的观摩学习,感到同先进地区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项目投资强度低,项目质量不高。二是缺少具有拉动效应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引进项目没有做足优势文章,没有充分体现出资源的优势,拉长产业链条上还需狠下功夫。四是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少,建设档次低,而且在热、电供应方面存在缺项,承担大项目的能力尚有待加强。五是居住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围绕这个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海化区的细布规划,打好经济发展基础。以现有的“寒北”开发框架规划为基础,聘请天津科技大学、潍坊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院所的教授、专家,通过充分考察论证,做出切合海化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诸项细布规划。这项工作在最近一、两个月内完成。

二、抓好小城镇建设,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在现有的城镇建设基础上,按照城镇建设规划,迅速掀起新一轮的城镇建设。一方面抓好旧镇区改造。重点抓好鸢飞路、央赣路、青年路、幸福路等镇区主要道路两侧平房改楼房和街道绿化、净化工作。另一方面加快新城区的开发建设。重点抓好繁华路北侧的别墅区建设工程、工业加工区与河北岭子沿街商用楼的建设,以及崔家央子、横里路等中心村的村庄规划建设工作。通过新一轮的城镇建设,力求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增强承载力和吸纳力。从而适应发展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配合城镇建设,按照工业加工区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和突出重化工业基地特色,进一步抓好工业加工区建设。依托在建的北海路,完成央赣路以东、新海路以北区域内的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抓好工业加工区建成区内的绿化和亮化工程;协调海龙集团加快海龙工业园,特别是园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抓住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投向调整的发展机遇,立足引进一批投资大、强度高、有拉动效应的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05年底,工业加工区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招商引资合同利用资金突破10亿元,其中有5个以上投资过亿元的项目。

第9篇:展会计划范文

新会员是商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在下半年,省()商会将积极吸纳新会员入驻,以扩大商会影响力。

2、与多个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会员企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半年,省()商会将积极与政府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展开一系列合作事宜。如中小企业局、经贸局等。

3、进一步增进会员企业间的交流与发展

在下半年,我商会将每月组织会员企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意在加强会员企业交流及社会各界联系,促进资源共享。

4、加强与银行间的紧密联系

进一步加强与银行间的紧密联系,打造融资平台,解决会员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商会先后与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九江银行、农业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了融资渠道。努力为会员企业“借鸡下蛋”、“借船下海”创造条件。

5、继续完善消费一卡通服务

为了会员可以享受到更多加盟商家带来的优惠,为了更多的赣商知道我商会,我们将继续寻求优质商家,完善消费一卡通的服务功能。

6、制作商会宣传片及电子企业形象名录、会刊

下半年,我商会将通过制作商会宣传片、户外LED屏及电子企业形象名录、会刊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商会形象。

7、拟成立专业委员会

商会开设多个专业委员会,分行业功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通过的方式,达到拓展商机、资源共享。以多层次、多内容的丰富了商会的活动。

8、拟成立重点地区联络点

成立重点地区联系点,是为更好的联系沟通广大会员,了解会员需求,帮助会员解决问题;及时传达商会工作动向,积极发展新会员,让更多赣商加入商会,扩大会员队伍,提高商会影响力。

9、积极推动“赣商大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