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精品活动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品活动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品活动申报材料

第1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档案工作;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任松芹(1974-),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教务处,馆员。(山东烟台26400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38-0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3~2010年,教育部已经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3862门,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实施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从上到下,形成三级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严格的教学管理与优秀的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构成了精品课程档案。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档案多是纸质材料,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运行、验收等整个过程,其材料主要以电子文件为主。[1]精品课程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在课程网站上与之有关的通知文件和课程共享资源,有效记录、保存精品课程档案,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重要意义。

一、精品课程档案的内容

1.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档案内涵相当广泛,有体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如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申报材料及批准、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总结等;有体现教学共性资料的,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听课情况记录、教学工作总结、重要教研活动记录、教材建设、考试大纲、试题库、学生成绩等;但更多的是教师个性化的资料,如典型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心得、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材料,以及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摘抄或剪辑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声像资料等。

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是为了了解哪些材料属于归档材料。精品课程在申报、评审、运行、验收整个过程中,其材料基本以电子文件为主。如申请书及其汇总表格直接通过网络报送电子版,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制作成网页形式,只需报送网址。产生的纸质归档材料主要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申报通知、正式公布年度精品课程函件以及学校签字盖章的精品课程申报表。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源和实体资料两种都要储存备份。

2.按项目建设过程分类产生的归档材料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归档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运行、检查验收等全部过程。

申报阶段的材料要求:“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申报学校在申报平台上,登录‘精品课程工作网站’,录入本年度推荐的精品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学校名称、课程网址等信息”。[2]

运行阶段的材料要求:“申报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并要求“每门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2]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3]有形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效果及特色、学校政策支持及辐射等指标,也就是说每项内容发生较大改变,其相应的材料也应做变更并归档。以师资队伍为例,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工作发生变动,所在学院应及时填写变更决定,上交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并报送精品课程授予单位。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有形资源正是这种无形资源应用于课程改革与实践产生的成果,如果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有所调整,其课程的教学理念也可能发生一些改变。

检查验收阶段的材料要求:“对于2003至2009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高教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2]

二、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现状

1.档案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

在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系到课程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申报阶段,由于时间紧,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比较重视申报材料的填报,材料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准备得比较完备,而对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精品课程档案的搜集以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为主,以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参与为辅,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档案训练,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规律缺乏了解,忽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资源规范制度等教学档案基础工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没有及时收集、归档,当需要查询和使用时,无处可找。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你交多少,我管多少,对课程档案工作缺乏责任意识。

2.精品课程档案建设规范性、系统性不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实践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档案建设也需从申报、评审、运行直至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建设周期,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文件中提出“荣誉称号有效期5年”,一些精品课程的运行过程中档案建设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且由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以网页的形式展现其教学资源,其档案资源以电子文件为主,传递过程中或因计算机网络等产生技术问题,一些课程的网站建设处于随意状态。

目前,高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主要限于校级,精品课程档案基本上是教学院部上交多少给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再移交多少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且教学院部的文件(档案)二级管理没有统一规范,各部门、各院部自行建设,自行管理本单位基础资料。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全部移交给学校,既给学校档案管理带来负担,也造成查阅不便;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移交学校时,由于从档案形成到归档时间过长,部分主要材料遗失,致使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完整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精品课程档案的构建

1.强化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将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增强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要注重收集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并及时上交;稳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明确管理职责

按照文件规定,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由申报学校存档。高校要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课程建设所在院部、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各司其责,按照工作流程,使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课程建设团队是精品课程档案建立和利用的最大主体,应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整理、申报、汇总及归档,并将课程档案管理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课程建设所在院部不仅要加强前期申报阶段的材料整理,而且要强化后期建设的检查、督促;教学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通知文件,对精品课程档案建设定期检查和验收,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档案宣传,拟定精品课程归档范围,明确归档材料要求,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研,档案人员要充分挖掘精品课程档案内容,并能根据教学人员需求,将收集的文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科学归纳、筛选、整理和集中,由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向三次文献加工发展,形成系统、权威、深层次的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时效性。

3.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强化全过程管理

精品课程档案管理规范与流程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与要求,以每门课程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进行归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内容上要保持连续性和成套性,教学过程和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考虑到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验收要求,则更应当注重过程材料的归档。重要批复文件作为事件的结果可以先行单独存档,[1]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重要的声像文件如课堂教学录像可以以光盘的形式备份,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应留有备份。

4.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将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与课程自身结合起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一个以共享、开放和立体化为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网络向校内外师生提供课程共享资源。一是对课程档案的文字、图片、录像等材料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教学系统平台运转,共同使用,把电子化归档和纸质材料归档保管相结合,提高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与效能。二是建立档案的实体资料库和网络资料库,实现实体资料库与网络资料库的双重储存。合理设计课程网络资料库的数据结构和界面,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环节和流程的特点,反映多形式教学档案资料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档案。[4]

5.增强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水平的检验。精品课程的实施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及其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就要求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目管理应和其他教学档案一样,按照教学类档案业务工作规范进行编目整理,有针对性地提炼加工课程档案信息,如可做成精品课程咨询服务和教学与研究档案库,放在学校档案室主页上,传递给教学人员和学生,拓宽服务领域。[5]及时为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提供服务,促使档案资源实现最大程度共享。

参考文献:

[1]高永青.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归档范围及要求[J].档案与建设,2011,(5).

[2]教育部.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EB/OL].省略/new/zhengce/Announces_detail.asp?Announces_ID=159.

[3]施晓秋.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第2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当前青年群体的新变化、新特点,把握青少年的思想脉搏和利益诉求;研究新形势下青年运动发展的新规律、新方向,团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探索新形势下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找准共青团工作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研究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创新;形成一批能够切实指导工作实践的调研成果,推动全校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的新发展。

二、调研形式

各学院团委可以依据《兰大共青团2010年度调研课题指南》,重点开展所列选题的子问题研究,也可以依据本学院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自行确定选题,深入开展调研,撰写调查报告,推出调研成果。调研活动可以采取座谈、访谈、调查问卷、个案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

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5月):各学院团委要根据校团委的统一部署,以列出的调研课题指南为参考,结合各自实际,确定调研项目。

2、调研阶段(6月至9月):各学院团委要成立专门的调研课题组,通过多种形式,集中力量开展好调研活动。期间,校团委机关工作人员应对自己的联系点学院的调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察指导,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3、评选阶段(10月):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审委员会,对确定的调研项目进行验收,对各学院团委选报的调研文章和成果进行评选表彰。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学院团委和广大团干部要充分认识调研工作对于推动团的理论建设和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深入基层和青年,认真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调研工作落到实处。

2、突出重点、体现特色。要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要结合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调研要突出重点,不搞面面俱到、大而化之的研究。

第3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办公室工作,我时常有一种危机感,甚至有一种本领恐慌。领导对我给与了许多关心与信任,同志们给了我许多支持与帮助,这既让我充满信心,也让我倍感压力。怎么才能为大局服务好,为同志们服务好,把任务完成好,成了我考虑最多的事情。我知道,自己到==部门工作晚,时间短,经验较少,业务不熟,要干好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此,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工商工作的职能定位;不断加强工商管理知识学习,熟悉工商业务,不求成为行家里手,但求业务熟悉精通;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立足自身岗位,认真抓好文字材料工作,不求过得去,但求过得硬,力求出精品,努力挖掘分局的特色和亮点,展现分局良好面貌和风采。通过一年的学习,自己基本上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当然,学无止境,要更好履行职能,更好干好工作,对于我来说,还需要多学业务,学透学深,还需提升本领,博采众长。

二、进一步推进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今年来,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完成综合文稿撰写任务。不论是领导讲话,还是汇报材料;不论是工作计划,还是阶段性总结,从接到任务起,我都坚持认真分析、研究,定出写作提纲,加班加点撰写。对文稿质量,不管个人水平如何,在态度上,我都坚持精益求精,坚决杜绝次品,争取多出精品。全年共完成综合材料80余篇,近30万字。

二是不断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广泛发动各单位信息联络员,动员他们重视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深入挖掘分局工作的亮点,加强包装与宣传;主动加强与各科室协调沟通,及时发现线索;积极参加分局组织的各种专项活动,把握工作动态。全年,处理各类信息357条,上报316条,被市简报采用159篇,省简报采用37篇,报送国家局2篇;编发《行政管理简报》24期、督查通报4期;分局全年在各级媒体上发表宣传工商形象稿件412篇,其中国家级12篇,省级48篇,市级280篇。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督查工作。针对基层工作实际,结合作风整训等全局性工作,配合监察室,深入基层,深入经营户,进行调研,较为准确把掌握了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为领导作决策提供了依据。就基层工作规范进行明察暗访,连续四周深入到=========等乡镇大小集市,全面调查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工作不规范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供领导参考。同时,加强督促检查,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大力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每周一、三、五报送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每月逢8报送项目推进进展情况,在招商引资重大活动期间报送工作计划、总结,每天报送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认真做好项目的包装、申报、验收等材料。

五是全面作好其他服务工作。每天向区政府报送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主要领导工作开展情况和次日工作计划;每月报送副科级领导工作实绩申报材料;每周报送当周重点工作总结和下周重点工作计划安排;每月向市局报送重点督查事项完成情况。同时,在分局领导和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的领导下,认真做好接待上级调研、检查,以及其他协调服务工作。

三、进一步改进作风,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我深知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来不得半点差错,来不得半点疏忽,因此,我特别注重自身的作风建设。在效能建设活动,以及作风整训活动中,我加强学习,时刻以“六条禁令”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将心思用在工作上,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领导指示及时落实,认真落实,快速落实,加班加点不抱怨,点灯熬油不抱怨。领导安排的工作,是我分内的事,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一年来,自己感觉,自己工作态度是积极的,工作作风较为扎实。

第4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供销大厦“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申报材料

***供销大厦于***年元月建成开业,现有营业面积***余平方米,员工***余人,下设**个商场,**个柜组,经营商品**万余种,为**县目前经营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商品最齐全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大厦员工始终秉着“商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购物顾客百分之百满意”的工作目标和“真情卖真品,真品换真情,真情真品出效益”的服务理念,以建设成为广大消费者理想的购物场所为己任,积极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切实做到质量求优,价格求廉,计量求准,管理求严,以规范的价格,诚信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赢得顾客的信赖。开业以来销售额以年均26%的幅度增长,多次被授予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诚信单位”、市级“AAA级信用企业”、“无假冒伪劣专利产品商场”等荣誉称号。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体员工正确的商品质量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竞争的核心,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企业的良好形象和效益。工作中,我们一是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念,将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程,成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商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商品质量管理制度,树立全员质量观;二是坚持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引一流精品,创一流名店”的目标,培养职工的精品意识和质量观念;三是严把进货关,努力做到“商品零缺憾”,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大厦对整个经营活动实行了“六统一”管理:即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定价,统一验收,统一收款,统一资金管理,制定了业务人员的“约法三章”,完善了“四不进货”制度,即人情面子货不进,假冒伪劣货不进,行贿回扣货不进。进货审批采取“逐级上报,四级会审”的办法,合同会签,每月抽查,跟踪审计。对于不合格产品做到了业务员不进,业务科不验,营业员不售,把住了商品入“口”关。并积极与厂家开展总经销、总业务,目前,大厦已建立各类名牌专厅40多个,与国内100余个厂家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名牌商品销售额已占总销售额的80%以上。

在经营工作中,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商品同等重要,不可分割,大厦始终坚持“每走一步,首先想到的是顾客”的服务宗旨,推行承诺服务和规范化服务。积极开展以“卖真品,标真价,换真情”为主题,“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为顾客着想,一切对顾客负责,一切让顾客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月活动,设立了顾客投诉办公室、举报箱和投诉电话,便于顾客监督;严格按照国家“三包”标准,对售出商品在规定期限出现问题的,一律给予调换,确属质量问题的给予退货,大厦所属三联家电**连锁店,郑重推出六项承诺,并保证价格全县最低,终生保修,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开业九年来,大厦未出现一次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顾客投诉。

第5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一、科学推进专业调整与建设,主动融入地方产业结构

1.开展专业市场调研活动。2013年1月,我处利用寒假组织全院各系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赴娄底及长株潭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开展专业市场调研,获取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人才市场资料与数据,为学院科学制定《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把与学院核心能力和服务面向相符合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制造类和以煤矿开采技术为主体的资源类两个重点建设大类调整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等三个专业及专业群。针对娄底提出的着力打造长株潭汽车制造和工程机械等产业的配套协作服务区的战略决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组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停止表演艺术、国际贸易等与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的专业招生。

3.加强专业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聘请区域内相关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参加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切实施行行业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会签培养制度。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依照各自特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三融合、三对接” (人才培养融合地方需求、专业紧密对接娄底主导产业;人才培养融合企业资源、课程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教学紧密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行“前校后矿”的免费订单培养,学生学费全部由地方政府和煤炭开采企业承担,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师资及教学、生源等教学资源,由企业提供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专业技能实训的部分师资,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及合格专业生的安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湖南湘丰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和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开展基于工学依次交替的“工作学期”环节模式改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实行“一接两融”的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公共事务管理系酒店管理等专业初步探索出了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共赢的“123160”订单培养新模式。实现“一批小订单、两年在校专业学习、三个月定向专业综合实习、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六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在企业零距离上岗”。

2.产学研平台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主动建设各类产学研基地,为学生零距离接受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平台。机电系与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年均加工能力为400台套,产值600万元,承担啤酒瓶贴标机、农机配件等产品的来料加工生产任务,既加强了以产品工艺路线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养训练,又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减轻了家庭负担;积极探索以“专业+系部+师生员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体的产学研实现形式,依托学院具备比较优势的会计专业,学院独资组建了娄底弘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该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3.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机电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四门课程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等三条途径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商务英语实用写作》立项为英语类教指委精品课程,《会计综合实训》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的推荐,在全省排名第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严格执行实践性教学任务。期初制定《学院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表,通过实施抽查等督促手段,保证实践性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全年累计完成实验实训课时8000多节,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

2.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实习工厂三期安装起动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测量实训室、新闻编辑与制作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改造和扩建了计算机房、语音室等。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调整力度,截止到2013年底,校外实习基地达199家。

3.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考核鉴定程序等举措,在全院各专业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全年共组织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助理营销师、秘书、电子商务、网络编辑师等十多个工种鉴定15场次,共计鉴定3748人次,学生合格率为95.2%。由于组织工作得力,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试站被省劳动厅评为优秀等级。

4.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抽查。教务处牵头、组织相关系部制定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组织会计、财务管理、数控技术、动漫设计等四个专业08级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强化实训,并于12月中旬带队赴有关院校参加了此次专业技能抽查。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全年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5个。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申琼良、刘光祥作为湖南分赛区预赛选手入围“众友杯”、“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分别获得“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总决赛一等奖、“电子组装与调试”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注重教研工作,夯实教学改革基础

1.创新常规教研活动。本年度共立项156个院级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出台新的资助标准,资助经费从300-500元提高到500-1000元,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高涨。全年共组织院级学术讲座27个,系级讲座58个。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论文评选活动,共有13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与省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3年XX省职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易爱良、邓海燕等两位教师送评的论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湘方言地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荣获一等奖。

2.规范教研课题管理。组织了11年立项的4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接受省教科院专家组的中期检查,组织立项了15个院级教研课题,组织对06、07年教研课题的结题评审,共有14个课题结题。组织教师申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四项,徐元俊老师申报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李和平老师申报的《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等两个课题通过省职成教学会初评,呈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终审。

3.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组织4名教师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竞赛。教务处承担了说课课件的审核、说课录像的制作及资料的上传。邱智鸿老师主讲的《导游实务》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二等奖;邹慧鹏老师主讲的《调酒技术》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三等奖。龙育才、梁艳丰两位老师主讲的《机械设计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网络预赛中获得三等奖。成功组织学院2013年度说专业、说课程比赛暨第六届教师教学比武决赛。参加决赛的20个团队在“说”的形式与内容上有创新,“说”的内涵与效果有进步,每一个团队能自觉地把高职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落实到课程层面,传递到教师实践,基本实现了诠释理念、探索规律、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推动改革、促进提高的活动预期。

4.教学简报发挥引导作用。本年度共编辑刊出7期简报,在宣传最新高职教育理论与政策,介绍人才培养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特色,传播校内外教学新闻、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参与学院项目建设,提炼教育教学品牌

1.参与学院国家骨干职业院校申报工作。承担了骨干校申报材料中申报表、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有关指标的材料撰写工作。具体指导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四个其他建设项目的论证与撰写。

2. 认真做好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按照我院省级示范校年度建设目标,稳步推进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承担省级示范校建设年度检查准备工作。负责14个二级指标(其中9个为关键指标)和2个主要建设项目年度发建设的综述材料撰写与佐证材料的装盒工作。

3.组织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软件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教学团队申报2013年XX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以吴莲贵教授为带头人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 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以湖南职教新干线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学信息、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料上传,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全年共编写校本教材6本,正式出版26本,发行量大28000册以上。

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建设。

1.组织学院首次系部教学工作评估。组织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于10月中旬对各系部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专家组通过看、查、访等方式,对系部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风与学风、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按照评估工作方案,电子信息工程系获一等奖,机电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获二等奖,财经贸易系、外语系获三等奖,以上五个系部荣获2012-2013学年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我处还组织进行了教学工作评估经验交流会。此举既是对各系部既往工作的检查,给各系部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促进各系部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规范日常教务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等日常教务工作有序运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有序。每学期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深入系部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每逢期末,出台学院考风考纪建设工作方案,加大考风考纪与诚信考试教育。

第6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生物技术研究所面对新发展形式下的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该所发展的科研管理制度。

1.1立题程序及课题管理

组织生物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对申报者撰写项目申请书进行论证评议,经审核同意方可申报,并将申请书、可研报告提交给业务秘书备案。由主持人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学术委员会随时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于年终召开总结报告会,总结经验教训,并从中发现新的研究亮点,同时确定下一年的工作方案。因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科研课题者,课题负责人要写出理由。在项目申报中,该所积极支持和鼓励年轻人申报课题,设立所级课题,鼓励年轻人积极探索和创新,并允许失败。

1.2科技成果的申报

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写出课题科研总结报告、课题工作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组织鉴定,并申报相应渠道的科研成果。成果申报按规定填写各种申报表、鉴定证书,并提前查阅检索,材料完备方可申报,同时将申报材料报所科研秘书备案。

1.3科技档案归档

科技档案由课题负责人按时立卷归档。获奖的科研课题,公布获奖等级后,整理立卷后移交所科研秘书保存,同时上交电子版材料。

1.4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到位后,课题负责人应将计划任务书及批准经费的详细预算交所财务,项目单独立账,并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使用经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并由课题主持人、室主任、使用人、所长签字后方可报销。

1.5科研工作奖励制度

发表的论文被SCI等四大检索收录,按院奖励办法执行;在国家一级、二级和三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所里将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00元的奖励。由学术委员会及科研管理秘书对当年的论文进行核实确认,于年终总结及下一年科研计划安排的工作会议上进行奖励。

2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与成效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奖罚分明,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承担项目

“十一五”以来共承担了30余项研究项目,科研经费计500多万元。既有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农业部948重大项目,又有国际合作项目、黑龙江省攻关项目、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地方项目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既有理论基础性研究,也有应用研究。

2.2获得奖励情况

坚持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力求多出精品。在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奖励和好评。获得国家级、省级成果19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其它奖8项。

2.3获得专利情况

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3项。

2.4及著作情况

近5a百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2篇,国家一级刊物10篇。

2.5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

2.5.1马铃薯脱毒种薯气雾栽培生产技术该技术来源于农业部“948”项目“一种新型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的引进”。从1999年起开始在省内外转让和推广该项技术,省内外共转让5家,转让收益为59.5万元。截止到目前,推广该技术的生产面积已经达到12.3万m2,年生产脱毒核心种薯787万粒,推广脱毒种薯2万hm2以上,产值增加6800多万元。

2.5.2黑生101产业化情况黑生10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具有自主产权的花粉管导入技术培养的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自1997年推广以来因其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参加了省长创新工程的招标,中标后在建三江地区开发示范,与建三江垦区的4个农场对接,签署了协议。经过3a的实施圆满完成预定指标。其中,高蛋白大豆黑生101的示范推广,实现了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包括建三江农场、吉林敦化大豆加工企业)的结合。仅此一项使建三江七星农场及种植单位年收入增加了近10万余元。

2.6开放联合

2.6.1对外开放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

投资700万元建设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购进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199台套,从根本上改善科研条件。2006年11月被科技厅批准为分子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功能是为全院30个研究所提供生物技术实验平台;为在读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提供研究和实验平台;对全省乃至全国全面开放,吸引和培养一流的农业生物技术人才;目标是在省级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国内一流的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加速争创全国创新型一流农科院的步伐,推动黑龙江省作物分子育种快速发展。仅近2a中,来实验室工作的有30人次、16个项目,他们分别来自经济作物研究所、耕作栽培研究所、育种研究所、玉米研究所、苗木脱毒中心、谷物检测中心等10余个研究所和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蚕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另外,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与国家级及省内大学等实验室的对外合作关系。其中有北京大学生命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所、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验所、中科院上海植生所及省内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黑龙江大学生命学院等单位。

2.6.2人才培养情况鼓励本学科青年科研人员

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青年科研人员积极创造科研条件,采取“老中青结对”的形式,按不同研究方向和学术特长,以老带新。目前有2名青年科研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其中1名已获得博士学位;5名青年科研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其中2名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的过程中,提倡学术创新,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成果优秀的青年人才在职称评审和学术骨干选拔方面予以优先考虑。2006年新晋升助理研究员1人;2007年新晋升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1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2008年晋升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3人。2a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8名,为生物技术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2.6.3共建情况该所积极遵循“开放办院、开放办园”方针,通过“走下去、返回来,派出去、引进来”

面向“三农”开放,面向国际开放。积极响应省政府和院党组的科技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帮扶10弱县,派出3名优秀科技人员到经济发展较弱的贫困县担当科技副县长。

3国际合作

先后邀请俄方专家20人次,接待俄罗斯、独联体、东欧国家的专家80余人次。派出科技人员8人次。双方进行科技合作,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80份,经过评价筛选,育成新品种龙引薯1号;引进小麦、小黑麦、大麦种质资源200余份。先后与俄罗斯(亚麻、小麦方面)、美国(生物质能)、波兰(小麦生物技术)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

4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面对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农业科研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审视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同国内生物技术同行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要有长远目标,发挥自己的优势,得到同行的认可;二是缺少国家级项目支持,要积极做好储备,争取国家级课题的立项;三是缺乏能在全国占领一席之地的优势研究领域,能得到国家高层次奖励的成果少,发表的高质量论文不多;四是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转资金不足,制约了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和运转;五是能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物化成果匮乏;六是尚未建立起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管理创新机制和科技创新体系。

5对科技管理机制创新的几点建议

5.1从观念上创新

实施科技管理机制创新,就要在观念上创新。应该注重管理者的思维创新,包括对科研的策略、地位、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认识创新。科研单位应立足科技服务经济、科技服务基层,开展科技诚信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改掉过去等靠要的因循守旧思想,出谋划策,为科研单位争取大量的科技项目和资金。

5.2从服务方式上创新

实施科技管理机制创新,就要在服务方式上创新。要注重调动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两方面的积极性,就科研人员而言要鼓励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就科研管理人员而言应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5.3从管理上创新

实施科技管理机制创新,就要在管理上创新。要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要注重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突出好项目、大项目,大力培植出新技术产业。

5.4健全科研机构,加强科研制度建设

要有效开展科学研究,必须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负责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科研考核、科研档案整理、科研信息公布等。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协调本学科领域与国内相关的重大学术活动;对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人才培养、研究工作的进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进行评估。科研工作要有专门的领导主管。

第7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后奥运经济走势与园区产业发展

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办的第二届“海淀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论坛•2008――后奥运经济走势与园区产业发展”于2008年10月8日在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海淀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于军出席论坛并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园区创新发展面临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下,园区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态势,1-8月园区实现总收入2711.51亿元,同比增长27%;出口创汇24.7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本次论坛还对外了《2008年海淀科技园区三季度经济发展报告》和《海淀区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暂行办法》。

网络传递更多爱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手搜狐共同启动“绿色电脑扶贫行动”

10月12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村络工程办公室联合搜狐公司共同举办的“网络传递更多爱――绿色电脑扶贫行动”仪式在京启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林嘉与搜狐公司首席运营官龚宇共同启动了由搜狐承建的“绿色电脑扶贫行动”官方网站。林嘉介绍说,“绿色电脑扶贫行动”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村络工程为解决农村信息化中的“能用”环节而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龚宇说,搜狐公司已率先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签订长期捐赠电脑协议。2008年7月份捐赠的第一批230台电脑中,已经有20台电脑捐赠给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小学,并建成了第一座搜狐电脑教室,400余名孩子可以在这里接受电脑教育。据悉,自中国村络工程办公室3月份推出绿色电脑扶贫行动以来,行动已经取得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海淀品牌消费节圆满闭幕

10月15日,幸福海淀・2008“中国移动”海淀品牌消费节闭幕式在第三极书局北广场举行,标志着历时22天的消费节圆满画上了句号。闭幕式上,消费节的两项重要活动“奥运服务标兵”、“奥运安全标兵”和“购物中大奖”获奖名单揭晓。本届消费节9月24日开幕,持续22天。据不完全统计,“十一”期间,区内20家重点商业企业共实现销售4.3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38%。其中,海淀图书城作为消费节的分会场,借助消费节搭建平台,图书销售取得明显成效。

天极传媒集团推出了“IT分众”广告跨媒体资源平台

10月16日,天极传媒集团推出了全新IT广告跨媒体资源平台“IT分众”。IT分众即IT CPN,是英文Channel-Oriented Publisher Network的缩写,是IT广告跨媒体资源平台。IT分众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以接近200家的庞大的媒体联盟、以超过300个共建频道为平台,为客户提供精确的定向投放。合作媒体囊括MSN、互联星空、新华网、凤凰网等全国顶级门户网站,以及上海东方网、上海热线、东北新闻网、荆楚网等省级门户,还有遍布全国的地方政府和信息港类网站、行业网站、校园电视媒体等,合作媒体类型跨越网媒、无线、视频媒体等,总覆盖受众超过1亿人。

百度网络交易平台内测版“有啊”正式上线

百度10月20日宣布,百度网络交易平台“有啊”内测版正式上线,“有啊”的支付平台“百付宝”也同步上线。百度Hi作为客服系统,与物流、营销等支援体系也已启动。这标志着百度正式打响和淘宝网争夺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之战。和一般网站上线不同,百度此次内测平台只对百度邀请的6万名核心用户开放。其中有一万名是前期招商挑选的优质卖家,其余5万名均来自百度旗下贴吧、知道等社区平台的活跃用户。 百度“有啊”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刚刚上线,百度“有啊”已经为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购物选择空间。首批入驻的一万名商户上传商品数量累计已经超过100万件,涵盖数码、时尚、生活等多项门类。 百度并未透露此次内测持续的时间,但此前其CEO李彦宏表示,“百度电子商务平台将在年底前上线”。

石景山园“三个到位”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国家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及工作指引已经出台,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即将启动,石景山区现有经认定的355家高新技术企业将接受重新认定。园区全力做好“三个到位“,使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尽早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1.宣传到位。组织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培训会,使企业充分提高对高新企业认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拓宽宣传面,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2.组织到位。对全区现有355家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摸底,根据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组织企业进行自我评价,“推荐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3.服务到位。召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战辅导讲座,邀请专家详细讲解申报各个环节和内容,并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单个辅导,使企业能够把握新办法的测定尺度,及时筹划和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企业申报成功率。

通州园重点项目对接会成功举行

“2008北京新城.通州商务年会”专场活动――通州园区重点项目对接会10月24日上午举行,通州区领导王云峰、邓乃平等出席会议,并与应邀出席的通州各产业园区27家企业60余人就园区和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困难进行沟通、交流。通州区领导表示,环渤海经济圈的规划与北京城市的战略东移,作为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的重要基地,通州坚持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鼓励高端商务、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当天,与会的10家企业与通州园区顺利签约,投资总额119亿元。另有14家企业表示,对通州园区的发展环境和潜力非常关注,需要同园区进一步洽谈。

5家中关村科技企业今日集中挂牌代办系统

10月28日,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5家非上市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集中挂牌,在该系统挂牌的中关村科技型企业达到36家。这5家公司分别是北京凯英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彩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兴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鼎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人士表示,挂牌后企业的资产总量增加,资产营运效率提高,偿债能力有所增强,盈利能力则显著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28家挂牌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45亿元,平均每家收入5875万元,同比增长40.03%;实现净利润1.48亿元,平均每家净利润530万元,同比增长22.28%;平均每股收益0.10元,同比提高11.11%;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10%,略低于中小板2008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6.75%。

成都高新区:百亿投资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高新区要以创新为源头,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工作,抓好软件、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世界一流园区的建设步伐,在中西部地区起到试点带动和辐射作用。”这是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对成都高新区的最新要求。始建于1988年的成都高新区,历经20年艰苦创业,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2008年,在科技部54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考评中,成都高新区排名由2005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数十家企业超过百亿元的投资,显示出企业界对高新区的信心没有改变,而成都高新区也将保持其西部科技创新领跑者的地位。

长沙高新区:百日行动助园区快速发展

自今年7月份以来,长沙高新区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企业融资为突破,以配套服务为基础,深入开展“服务经济建设百日大行动”,助推园区经济快速增长。今年1-8月,长沙高新区岳麓山高科技园完成总收入475.5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总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5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财政总收入125726万元,同比增长35.6%;地方财政收入86006万元,同比增长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389万元,同比增长35.4%。

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在京召开

为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了解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倡导和组织下,作为归国留学生创业企业集中展示企业创新、创业风采和与社会各界相互了解、沟通的交流平台,“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简称‘三三会’)”于2008年10月15日(周三)下午在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大厦二层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精品项目现场展示;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重点推介及交流;交流酒会及记者采访等。会议的亮点表现在:与知名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面对面;中央财大科技园企业法律服务平台、会计税务服务平台为参会企业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弥足珍贵的“创业导师”专家组全体成员现场点评,一对一跟踪指导;知名门户网站专题企业项目宣传,相关行业媒体的持续报道;为期一年的免费人才招聘服务等。

第8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的基本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创建于1957年,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学校坚持“素质为先、技能为本、医技为主、全面发展”的培养宗旨,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学校聚焦国际先进标杆,引入国际行业标准,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芬兰、澳大利亚、挪威、荷兰、新西兰等国的院校开展护理教育教学合作项目,形成了国际化合作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凸现办学特色与品牌效应,成为上海一流、国内知名的卫生相关类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学校。

学校目前专职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占84%,拥有教学经验和临床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达40%。学校目前拥有数十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常驻外籍教师。建立了一批权威的专业发展指导专家和一支高素质的实习、实训带教队伍,分布在医疗设施齐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其他三级甲等医院及相关行业内

(一) 专业设置:护理专业;护理(中英合作)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药剂专业。

(二) 校训:秉学厚德 擎术济生

(三) 教学环境

学校设校本部、嘉定校区、临床一分部(瑞金医院内)、临床二分部(市九院医院内)、临床三分部(新华医院内)等校区,设有浦东新区、金山、宝山等分校。校本部位于周浦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占地面积29.46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名学生。建造了计算机教室、数码互动形态学实训室、多媒体语音室、报告厅、图书馆、运动场地以及5万余平方米的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现代化生活和学习环境。新校区采用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无纸化办公的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形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控制体系。拥有国家财政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的4个中等职业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上海现代护理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医学检验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口腔医学技术公共实训中心;

上海市现代药学公共实训中心。

(四) 升学就业

学校各专业教学基地广泛分布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各附属医院及其他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区中心医院及市区各牙防所和齿科制作所等,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就业机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各级医院和医药企事业单位等。

2010年,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校和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衔接载体,开展护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实行自主招生,包括中外合作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年限为6年,毕业后颁发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双毕业证。

(五)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与国外医学教育界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和教材,教育合作项目达37个,初步显现国际标准融入教学过程的办学特色,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长期聘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外籍教师执教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拥有国际化的智囊团——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成员是来自美国、英国、芬兰、挪威、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学护理系主任和专家。作为本市职业教育单位代表,与鹿特丹ROC 教育集团签订了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

已与9个国家的19个院校实行学制互通、学分互认。通过选拔资助优秀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及教学实习单位学习进修,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外交流学习能力,并获得护理专业国外临床经验和相应学分。此外,学校每年接受多批次国外留学生来临床教学基地参加见习和实习、撰写实习报告和论文,获得学分。

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教改的基本情况

1.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师、事业、行业共同发展,教学和临床向结合,教学工作进医院,外聘医护工作者进学校。实现学校老师和医院老师1:1。

2.模块化课程设置

主要有:人文素质模块、基础模块、 临床模块、护理基础模块、核心课程模块和实验实训模块。

加强人文突出素质;加强专业基础突出课程综合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动手能力;体现“够用、实用原则”。

3.对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观点;对课程如何设置提出了“贴近临床,贴近学生”。

4.实践教学模式

实行了操作流程“规范化”,自己学校老师编写了一本关于操作流程的书本;“实训、见习、实习”一体化,有大量的医院支持保证了教学改革的实行。

5.如何做到“工学结合、定岗实习”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6.对怎样以能力为本质量观、推动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做了探索;对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也做了工作。

三、亮点

(一)教学实验一体化

很多理论课在实验室上,上完了理论课,学生马上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习理论更加具体化,效果较好。

(二)学生知识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对中专层次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少,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老师反映比如问学生量血压的具体步骤,同学可以根据操作来回忆具体过程。如果只上理论课,同学一点印象也没有。

(三)三位一体化培养,即:“顶岗实习、院校结合、订单培养”

院校结合:学校内部的结合

与医院的结合:聘请师资

合作教学(把教学任务下达到医院。如果学校的标准和医院的标准不一致,采取:制定专业操作考核规程,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或者教师去临床一个月进行培训)

订单培养:在实习之前,针对各个医院、科室的标准来培训,强化训练2周,自己老师来做(自己老师先去医院学习,学习后回来培训学生)。

以上是在陈标校长和张荣军老师的带领下,以及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领导和数名老师的介绍下,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所了解和学习到的。通过数十天的学习,我对我校示范校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合适的定位,

四. 我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 在教学方面:

1.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教学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挺好,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2. 订单培养,对实习学生帮助应该会很大。能够缩短学生适应医院环境的时间,使学生一下到实习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3. 人文素质方面训练, 参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校实训基地的时候,正好遇上几名同学在一楼值班,我们进去后,同学很有礼貌的问候了我们,总体感觉同学们的形象气质很好,还有就是他们的实训室都是由同学轮流管理, 这样也发动了同学们的自主自觉性.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二) 对毕业学生的考核方式:

我认为如果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需要对学生实行三个阶段的考核:

1. 课程实施后理论和技能考试

2. 实习前验收考核

3. 毕业前技能考核

经过以上层层把关验收,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走上社会也能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三) 应职业化人才要求,深度开展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

以典型医技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三不缺。让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早期认识专业,早期规划职为发展。让学生在校学业,临床见习,顶岗实习。

(四) 教学和临床结合, 双师型队伍建设:

这个方面我们学校今年已经实行了,就是医学教师有机会必须进医院,熟悉岗位,培养好的学生前提就是先培养好的老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实还可以请行业兼职教师,就是医院里有经验的医护工作者进入学校教学或带教。实现医

院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五) 结合我校和我地区实际:

我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于2000年8月,是由原日喀则地区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合并而成。十年来,我日喀则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多种形式办学,不拘一格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为西藏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教育方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农牧区,面向现代化。

随着西藏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西藏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们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式和要求,真正培养出适用型,素质型,创新型护理人才,实验实训教学是基础,良好的实验室实训室条件是前提。

鉴于以上原因,结合我校实际我对我校示范校建设有以下两点见解:

1. 全力建设实验和实训室:

我认为我校本身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执教人员,在这次示范校建设中进一步建设我们的护理实验和实训室显的尤为重要。我希望通过两年的努力,大幅度提升我校护理专业整体水平,形成以护理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医学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形成以创新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鲜明特色的护理专业示范点. 在这里我希望学校能发动各专科任教老师根据需要申报所需设备以避免我们项目组老师在采购设备方面出现遗漏。

2. 全力打造精品课程:

邀请专家组成校内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每年度的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并对课程建设提出宝贵建议。组织专家与负责教师就推进新一轮的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研讨与总结。针对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各专业系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合理分工,重点建设薄弱之处;

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和验收,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打造优质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和推广应用,为申报国家和市级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第9篇:精品活动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 教学名师 课堂教学录像带片 制作方法

高校教学名师队伍工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家要求,教学名师申报材料中都要求附有教师的课堂录像。教师在录像片中的授课质量一方面取决于教师讲课的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课堂视频录像制作的技术,两方面缺一不可。我校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名师的建设,目前有四川省省级名师两人,校级名师多人。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名师建设,我们认为教学名师的录像片不仅要客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展现出来。因此,研究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制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拍摄的准备工作

(一)了解拍摄场地。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录像多在多媒体教室拍摄,这时既要考虑根据屏幕所在的位置,又要考虑到教师的所处讲台的位置,并以此来确定摄像机的拍摄位置。

(二)器材准备。要准备符合要求的空白带,并事先走带一个来回,防止录制过程中走带不灵活。测试用交流电电源,同时准备至少一块待机1小时的电池。在进行课堂教学拍摄前把所有要用到的器材如摄像机、电池、录像带、三脚架、话筒准备好。拍摄人员应提前20分钟到达拍摄现场(教室),在已经确定好的位置上,架好三角架和摄像机,做好拍摄教师上课的准备。

(三)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制作好课堂录像,需要授课教师和摄像人员双方共同的努力,仅仅靠单方面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因此,在拍摄之前,摄像人员和教师要进行较好的沟通,包括授课内容是哪些,授课有哪些环节,是否需要幻灯片的辅助,有没有课堂提问,教师的着装,衣服颜色,授课有没有一些特殊习惯,课堂板书多不多,摄像人员对教师有什么要求等,这些内容如果不在拍摄之前沟通好,很难保证能拍摄出高质量的精品。然后进行策划,确定方案。

(四)机位安排。多媒体教室中有计算机、视频投影系统、教师控制台、黑板等设备。考虑到拍摄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对名师申报录像的高要求性,一般采用双机位进行拍摄。主机位固定架设于教室后方,镜头正对讲台,主要拍摄教师授课、投影银幕显示,随着教师授课的位置的变动而调整镜头的方向。副机位为活动机位,通常架设在教室讲台的一侧,主要是负责拍摄学生上课情景,如学生听课状态、做练习、记笔记、回答问题及与教师互动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同时抓拍个别学生的瞬间动态,如脸部神态、表情等。

二、拍摄过程中的技巧

(一)景别的选择。主机位的拍摄景别一般选择中近景。教师授课的语言、神态和手势,对于这些画面的呈现,宜于选择中近景别。如果教师授课时候移动范围很小,主要是靠语言体现教学特色,可选择近景;如果教师的手势较多,有一定移动范围,则可选择中景。这里所说的中近景别,是针对主机位的摄像。副机位的景别选择则相对比较自由,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

(二)拍摄光线的选择。为了使拍摄出的电视画面明亮,视觉效果好,录像的教室必须光线充足,如果室外光线不足或者是有窗帘,则需要打开教室灯光,只有光线充足,才能有比较好的画面效果。否则,光线不足很容易导致教师面部发暗,观众看不清人物的表情和神态。

(三)拍摄中光圈的调整技巧。整个多媒体教室,讲台处为了满足投影银幕显示内容清晰的需要,光度较弱。而学生座位处增加了日光灯照明,光度较强。为给师生保留一个与平常教学一致、更为真实的教学环境,应采用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相结合的拍摄方式。近景拍摄教师讲授活动及屏幕内容时,采用手动光圈,开大光圈增加曝光量;当转至拍摄全景时,则采用自动光圈。

(四)镜头的应用与选择。在拍摄过程中尽量少用运动的镜头,多用固定静止的画面,使整个拍摄体现完整与真实性。有些运动的镜头要有目的地运用。教学名师录像片进行录制时常采用的镜头运动有推、拉、摇、跟四种方式。推:在拍摄过程中,画面的构图由大范围向小范围连续过渡的拍摄方法。一般是用来进行强调。如学生回答问题时,为了突出表现这个学生,一般从学生的全景推到这个学生的近景。拉:拉镜头是画面构图范围由小范围连续过渡到大范围的拍摄方法。如开始是教师,慢慢拉开到教师与学生在交谈,最后是学生激烈讨论的全景。摇:摇镜头是保持摄像机机位固定不变、景别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像机拍摄的轴线方向。如教师讲课时,交代学生的听课氛围的时候可用摇。跟:摄像机镜头紧随物体或人拍摄,使运动主体始终保持在画面中相对固定的位置。如拍摄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时,画面始终跟随着运动着的教师,只有背景和环境在变。

后期编辑就是将拍摄的录像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和剪接,最终制作成一部连贯流畅、主题明确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录像片。教学名师课堂录像片的编辑原则上应该尽量保持教师进行课程授课时的原貌与完整,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宜过多进行特技处理和剪辑。名师申报录像的后期编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素材的采集。视频采集时,是用视频捕捉卡配合相应的软件(如Ulead公司的Video Studio,Adobe公司的Premiere,Avid公司的Avid liquid等)采集录像带上的素材。

(二)采集素材的编辑。当素材采集工作完成后,开始进入制作教学录像的编辑。其主要目的是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加以精简,对同一时刻的内容,如学生听讲、动手操作、课堂中讨论等,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去掉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课堂录像一般应该做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处理:

1.片头、片尾的制作。片头一般包括有:教学名师的瞬间讲课精彩画面(大概三四秒左右),片头字幕应包括学校名称、教师姓名、主讲科目。片头一般持续五六秒。同时,片头应该配上一个背景音乐,该音乐应能烘托主题。片尾一般包括有:制作单位、摄制日期等。片尾的背景可采用蓝色背景或者选择学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2.画面的剪切。由于录像一般采用的是多机位进行录制,既有教师授课画面,同时又有学生回答问题、听课的画面。采用非线编时,一般对素材实行多轨道的编辑。编辑时,应该锁住主机位的音频轨道,保证音画对位。课程录像比较长,若主机位的固定画面长于7分钟后,就应考虑切入教师、屏幕或学生画面的变化景别,以缓解视觉疲劳。在技术上可用覆叠轨技术、删掉不要的画面,如教师不自然的画面、口头禅等。要注意适合蒙太奇的剪接原理与心理原理、镜头剪接的要领、画面的过渡效果的运用。

3.字幕的制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表现教师上课的结构安排,可以适当加上一些字幕说明。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也可以适当加上一些字幕,突出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视频文件的输出。生成的视频文件应该输出为流媒体格式,便于在网络上进行播放。根据名师申报录像的技术标准,将视频文件生成RM格式,同时大小应控制在30M以内。

四、结语

教学名师课堂教学录像片的制作是教学名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制作出优秀的录像,不仅要有扎实的影视艺术功底,而且要有效地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在录像的前、后期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教学名师课堂教学录像片的精品。

参考文献:

[1]黄著诚.实用电视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李运.电视教材的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曹熙斌.讲授型电视教材的整体设计[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6,(9):22-23.

[4]赵万宏.网络教育视频课件制作中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06,(8):12-14.

[5]王国珍.重视电视教育片的片头设计艺术[J].中国有线电视,2006,(8):795-796.

[6]Kenneth.A.Feldman.Effective College Teaching From The Student’s and Faculty’s View M atchedo rM ismatchedP rioritie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Vol.28.1988,(4):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