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证券投资分析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不断创新以及开放环境下外来资金的不断冲击。同时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证券投资人才需求的热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高级金融顾问、高级投资分析师、高级服务管理师等招聘需求明显增加,专业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多年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以及具备横跨外汇、投资等领域的人才,均成为企业不惜高薪猎捕的对象。此外,理财顾问、证券经纪人、财务规划师、投资项目分析师等成为热门招聘职位。这些资本市场的变化影响着证券投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同时也对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的需求是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因此面对社会的需求,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教学应当满足以下几个目标。
1.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首先应具备的就是扎实的投资理论知识,包含了证券基本知识、证券投资工具基本知识、证券投资指数等,同时还包括了证券投资工具定价与估值、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等。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此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投资操作中。目前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风险管理人员就是能够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对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定价估值,并进行风险管理。
2.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实际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分析。证券投资学的操作性不仅包括对基本流程的操作,同时还必须能够独立、理性的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比如股票的选择能力,实际操盘能力等。证券公司的操盘手、分析师主要工作是要求灵活运用投资组合技巧,为客户进行增值服务,能娴熟使用各种分析软件,掌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拓展证券经济业务。因而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3.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具备把操作和分析能力具体化和理论化,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相应的分析、投资思路和投资理念,为自己客户服务,同时也为团队做出理性的决策提供支持。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则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达到这一目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会实现的。
1.案例教学法。证券投资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用实际案例导入教学,往往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构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尝试欲望;同时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技能必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辨力,实现理论———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2.参与式教学方式。证券市场时刻发生变化,同时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和证券的分析没有确定的标准,因而要想对证券市场有更深的理解,必须时时关心证券市场的动态与变化。老师要做到时时关注市场动态、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上穿行问题探讨。同时应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热点分析,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这种授课方法的持续,特别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模拟证券投资技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者是实验室证券投资软件,老师向每位学生提供一笔虚拟资金,建立虚拟证券账户,利用实验课时间,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证券投资。这一做法在大多数学校都得以采用,这一方法确实能够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教学实践基地法。结合证券投资学的特点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其目的是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证券公司的总体运作和各部门职能。在实地教学之前,做好理论知识预先准备,进行实习方案设计,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可以对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和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目标,运用多种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结合本科生教学特点,《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面向证券投资基础理论知识的案例教学环节。证券投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介绍、证券投资指数、证券投资工具定价理论及其投资组合管理理论等。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证券市场和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认识,可以通过上海和深圳等国内市场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概览,总结和比较中外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差别,对国内市场各类证券的市场特点和表现进行直观对比。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与要求下,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投资目标,选择投资品种组合,并计算证券投资品种的比例和风险程度,多大比例用于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股票、期权等,多大比例的资金用于无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国债等。大多数证券投资学的实践内容多强调操作股票方面,其实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对风险的控制是更为重要的实践内容,而目前的实践内容对此相对而言较为薄弱。由于此环节的实践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也可以放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结束之后开展。
2.面向证券投资分析的模拟操作教学环节。证券投资分析环节包括证券交易行情、证券交易程序、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术分析包含了k线分析、切线分析、指标分析、形态分析、波浪分析等。对此内容实践操作主要通过模拟证券交易。通过模拟交易,首先重建整个交易过程,从开户、委托、成交、清算交割等程序,直观化地掌握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二是,选择股票进入模拟交易的范围,熟练使用操作软件的各项功能,并读懂行情表,分时走势图和指数走势图。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进入模拟买卖,了解二级市场的运行与管理,比如竞价原则、清算、交割过户的手续费等。三是,运用基本分析方法自行选择证券并投资,四是,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分析研究判断市场行情和个股行情,选择买卖时机。同时此部分的实践教学也可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可组织一定范围内的讨论,发表自己对行情的判断,这对提高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完善投资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3.面向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结束之后,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情况,股票选择分析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最终完成的投资分析报告,确定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首先是案例分析教学法,用实际案例作为引导掌握分析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规范。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有证券价值分析报告,基本分析报告,报告当中应包括对宏观经济、证券发行公司的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证券发行公司的整体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同时也包含技术分析报告,包含买卖时机判断的标准等。详实的调查报告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以此来判断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1.现实问题。
(1)教学实践意识淡薄。各个培养单位在思想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教育部没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及要求,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在教学经费上的高投入要求,使各培养单位不能或不愿过多开展实践教学。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时间花费、教学条件准备等方面来说,课堂教学相对比实践教学比较容易开展;同时,教师晋升职称课堂教学时数及科研成果为依据的客观现实,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整体质量下滑。
(3)对实践教学管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教学计划中多数都是实践教学所占的教学比重偏少、偏低;社会调查实践未作教学计划要求或没有相应学时学分要求;毕业实习基本采用以提交书面实习报告为教学要求,缺乏实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学实践基地流于形式。
2.解决方案。
(1)强化实践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一定要坚决体现全程化的特点:第一是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既有理论讲授,又要有相应的实践体验;第二,要充分利用假期安排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锻炼,最好是将社会调查实践进行学分修学上的要求,以保证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足量。总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一定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我们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一)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完善教学内容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以股权分置改革取得成功为标志,我国证券市场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由海外市场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我国关于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证券市场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如股权分置改革及创业板的推出,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证券市场的影响等,生机勃勃的金融实践为证券投资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基本目标是阐述证券投资基本理论与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主要分析手段与工具,理解证券市场基本功能和作用,了解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学会运用证券投资分析及投资策略来解决现实投资决策问题,并通过实践教学检验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使学生初步具备扎实的证券投资理论功底,能够灵活运用理论进行证券投资决策,为其它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应立足于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投资理论,对证券投资基本知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注重反映该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新发展,并针对证券投资实务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指导、案例教学,以期将理论教育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二)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为了培养学生就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我们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理念。随之而来的是相应课时的压缩与教学内容增加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利用上课时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去板书和抄写例题,无疑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用大大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够把许多相关理论知识串联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把很多抽象的图表更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也避免了学生要一边听讲一边又要忙着记笔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花十五到二十分钟时间通过网络浏览搜狐财经、新浪财经及和讯网等相关的财经资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实施与变动,分析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使用,提升教学效果
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的搜集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清楚其理论的背景和意义,采用模拟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把很多复杂的例如股票上市程序、股票发行定价等很抽象的理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进行案例的搜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由其他小组成员针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质疑,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使得老师和同学及同学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去证券营业部去参观学习,一方面能够使同学们尽快熟悉证券交易的程序与交易规则,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证券交易的场景,其次通过与证券营业部从业人员与股民的交流,让同学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证券投资的直观感受。
(四)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际操作中接受有关投资理论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证券投资相关理论和投资实践。实践教学是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理论,也能够掌握相应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我院于2008年购买了世华财讯投资模拟软件及“大智慧”行情分析系统,并建立了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兴趣,熟悉证券交易规则和程序,掌握基本投资方法。我们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有意识浏览相关的财经资讯,并要求学生能够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归纳整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同时利用世华财讯的股票投资模拟系统进行股票投资模拟操作,其股票模拟操作系统完全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系统同步,在学生了解和熟悉投资模拟软件的交易程序和交易规则后,我们会给每位学生分配一定数量的资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股票投资交易,在课程结束后提交投资模拟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在校内外选聘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及讲座。近年来一直与国泰君安公司与证券营业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聘请相关人员来我院授课,开展讲座,并在每学期组织学生去证券营业部参观、学习,使学生对证券交易的流程有了清楚地了解。我们连续几年与宏源证券石河子营业部合作举办股票交易模拟大赛,并对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股票投资模拟大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证券投资学作为应用型高校的重点专业,应及时创新与改革才能担负起人才培养重责,促进证券投资人员提升爱国意识与担当意识,引导其积极为经济转型与优化贡献力量。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也应随之优化,才能打破传统发展弊端,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蓄力,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创新型发展。
二、教学梳理: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
强化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全方位剖析,有利于强化对教学改革的深入认知,更能为应用型高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革新推动了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优化,也使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首先,目前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重视理论阐述。重视理论阐述是指目前基础理论知识讲述比例较高,例如,教师会引导学生反复了解与学习证券投资工具、投资组合理论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大学生能利用基础知识全方位了解立体化的投资世界,并以此打开投资之门;其次,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证券投资学本身属于一门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的课程,切实培养学生投资分析能力,能助力学生早日实现独立投资,并为其操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最后,目前的证券投资学课程重视培养学生风控能力。这一专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出现盲目从众心理,必须提升敏感性,及时了解与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故此,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会在引导学生评估预期收益的基础上,评估风险等级以此及时预防与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尽量避免投资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损失。
三、改革难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有待创新,教学内容有待优化虽然证券投资学课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通过梳理现阶段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发现由于证券市场复杂性较高,因此相应的教学难度较大。虽然教育者会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方位提升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认为其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后,相关的实践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但实践证明,掌握多元化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学生的实践能力会随之提升,这也说明教学目标与模式有待创新。而且由于目前的证券投资学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并不深入,导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促进学生提升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怀。2.实践教学比例较低,教学方式有待改进虽然应用型高校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但如何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仍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育并不均衡,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并不完善,模拟教学多过实体教学,这也是导致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出现问题的主因,不可否认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助力。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这使得多元化教育方式并未发挥预期效果,而如何提升教学灵活性仍是教育者重点思考问题。3.考核方式有待完善,教师能力有待提升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会利用平时成绩测评与期末考核的形式,了解学生状态。而平时成绩多以考勤为依据,期末考核形式也相对单一。简单的考核方法具有较高的便捷性,但无法强化对学生的全方位认知与了解,也容易使学生出现重视考核、轻视学习的问题,与人才培养理念严重不符,更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虽然国家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但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应用型高校并没有过多资金投入教师培养,教师缺少关注与培养,不利于其专业能力提升。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关乎证券投资学课程发展,打破教师职业培养状态,提升教师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新生。
四、教育的新生:完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创新教学目标证券投资学课程旨在推动学生全方位了解证券相关知识,并以此确保学生加强对证券投资分析与操作的全方位掌握。而证券市场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强化对学生需求的深刻分析,以此创新教学目标,能推动证券投资学课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证券投资本身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受教育者既要全方面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又要经过多元化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稳定盈利。因此,应打破传统单一化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提升证券投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促进其进一步认知证券投资的风险性,并以此提升实践教学比例,引导其在模拟实践中提升从业能力。基于从业能力发展需要创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与前进,是构建“中国式”证券投资课程的重要前提。2.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交易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提升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使其积极成长为具有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人才。因此,可促进证券投资学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此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例如,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时,培养受教育者的家国情怀。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具有重要影响,而证券市场的动态化数据又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虽然疫情的爆发使世界经济受到影响,但我国为降低失业率,积极出台多元化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并应适当减免税收与租金,区域政府也通过购物券等多元化形式刺激消费,并以此确保快速恢复经济秩序,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关注国家战略既能提升学生政治修养,又能拓展其投资眼光,还能提升其制度自信,可谓一举多得。3.以社会需求为主导,加强实践教学基于证券投资市场的复杂性,提升实践教学比例,既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又能达到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目的,更能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借助实践教学优化契机,完善实践教学架构,可利用模拟实验及参与证券投资竞赛等方法,引导学生多元化践行理论知识,并以此提升其分析能力及实操能力。例如,利用校企合作机会定期派送学生实地了解金融机构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训与实习中拓宽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实训与实习机会毕竟有限,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全真模拟实践基地,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构建真实化模拟实验。实践教学比例提升后,学校与教育者应积极倡导学生“走出去”,可利用“走出去”的机会参加证券投资竞赛,学校内部也可举办多元化竞赛,以此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自我认知,促进其职业核心素养提升。4.以全面培养为中枢,改进教学方式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可基于学生个性特点改进教学方式,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形式相融合,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例如,学校可加强对线上教育模块的完善,基于学生发展需要上传多元化证券投资学相关内容,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加强对相应理论知识的具象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进一步利用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提升教育灵活性。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加强对复杂化知识的具体认知与理解,确保学生可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深入剖析证券市场形势,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5.以反思总结为目的,完善考核方式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相应考核模式与评价体系的优化,以此推动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新生,推动课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能以全新视野勾画新的教育蓝图。例如,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时,也要对学生实践成绩、平时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强化综合考量,提升实践成绩比重,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也能以此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督促其在考核中加强反思总结,确保加强对其薄弱点的针对性提升,以此为其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且,可引导学生参与证券投资学教学评价,促进师生与生生展开相互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后,学生可进行自我评价,以此确保展开过程性评价和诊断式评价,从而为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奠定良好基础。6.以职业培养为主旨,增强教师能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师须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也需要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才能提升学术敏感性,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学校应加强教师职业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到多元化金融机构挂职锻炼,以此开拓其实践教学视野,提升其证券投资能力,确保其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以此实现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发展与创新。并且,教师可积极参与证券投资学相关学术研究,并积极与相关专家及学者展开多元化交流,利用沟通交流机会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确保利用良好的专业能力为证券投资学教学质量提升做出努力。培养教师专业能力时,也应加强对职业培养的多元化考核,可积极利用考核契机选拔优秀教师,健全优秀教师晋升机制,以此切实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双重鼓励,确保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职业培训,提升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奠定人才基础。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培训与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优化息息相关,故此,在高校提升教师职业培训重视的基础上,政府也应加强对相关财政拨款的监督,才能尽量确保相关资金发挥最大价值。
五、结语
从多元化问题入手,提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能有效化解应用型高校的发展难题,积极构建国际一流大学。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十分迅猛,但不可否认我国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与先进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正视相关问题是消除差距的良好开端,应用型高校正确进行自我认知,积极与社会力量展开有效合作,可实现中国式教育的新生,促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飞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琴,陈菲,刘素丹,李巧玲.金融投资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3(02):100-103.
[2]余小阳.“金课”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训体系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7):185-188.
[3]张晓燕,胡正茂,刘硕.SPOC模式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1):101-103.
[4]张晓燕,贾颜君,王祁煊,朱湾湾.线上教学常态化下《证券投资学》翻转课堂再改革——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20-122.
关键词:小股民;证券投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小股民是证券投资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不仅数量多而且交易较为活跃,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实践来看,虽然小股民资金实力有限,但小股民亏多赢少、一买就亏等现象较为普遍的存在,因此,对小股民争取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小股民证券投资的基本现状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个人素质的上升,居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小股民的数量不断增多。
1.账户总数不断上升表明小股民投资热情依然存在
1992年,我国投资者账户数量仅216.65万户,但到2000年则达到6123.24万户,2008年更是突破亿户整数关达到10449.69万户,2011年达到14050.37万户,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账户数量不断增加,这其中就有大量的中小股民,可见小股民投资热情较高。
2.新增开户数持续减少表明小股民对证券市场并不乐观
此外,从新增开户数这一被视为“散户风向标”的指标来看,近年来我国中小股民态度趋于谨慎,2012年新增开户数为552.45万户,新增开户数连续3年下降,比2011年为1077.03万户减少了524.58万户,新增开户数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新低,这一方面表明经过前期扩张小股民增量趋于减缓,另一方面也表明部分小股民开始趋于谨慎。
3.持仓比重的降低表明小股民对证券市场观望明显
从持仓账户来看,2012年末为5514.49万户,持仓A股账户占全部有效账户的比重仅39.98%,比年初减少179.69万户,这表明在经历了长时期的亏损后,部分小股民开始离场,或者采取观望的态度对待证券市场投资。
二、小股民证券投资的三大影响因素
小股民证券投资资金总量有限,股民主要将证券投资作为一种辅助理财手段而并非专业性的投入其中,其投资过程中表现出证券投资知识相对缺乏、投资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不足、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等特征。
1.证券投资知识的影响
证券投资知识相对缺乏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证券投资专业知识缺乏,我国大多数小股民都没有接受过证券专业知识培训,甚至对证券投资相当陌生,没有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获取专业知识,从而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对业务领域不熟悉等问题。其次,证券投资基本常识缺乏,部分小股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常识不了解,如股票投资资金要次日才能转出,st、*st类股票风险较大等,由于不了解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小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差错。再次,证券投资操作软件等相关知识缺乏,部分小股民虽然知道利用操作软件购买和出售股票,但对操作软件中各种技术指标无法识别,或者没有完全了解和把握其中的涵义,无法利用这些技术指标进行决策分析,更难以根据股票的基本情况以及自身的需求对技术指标进行调整。
2.证券投资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部分小股民由于工作繁忙,加上投资金额不多,因而对各种影响证券市场的信息关注不够,部分小股民甚至长期性的忽视了证券市场消息,没有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也没用收集网络信息,从而难以及时有效的获取各种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消息。其次,证券投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小股东在获取有关信息后,难以分析出这种信息将带来何种影响,如某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停牌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正推进重大重组事项,部分小股民不知这种信息会对股价带来何种影响,因而内心可能会抵抗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管理还不规范,部分证券市场研究人员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一些有关上市公司的消息,小股民无法有效的辨别信息的真假,容易遭受资金损失。
3.小股民个的影响
首先,决策的随意性带来的影响,部分小股民在投资证券市场时,本着“玩一玩”、一点点钱无所谓等态度,因而在购买股票时没有对目标上市公司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更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而是根据个人喜好、购买股票时上市公司的价格、上市公司股票涨幅情况等决策,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其次,小投资者从众等行为带来的影响,部分小股民在投资决策时缺乏自主决策意识,容易出现跟风等问题,什么板块热买什么板块股票、什么股票涨幅大买什么股票,这些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三、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的思考
小股民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参与力量,如果缺乏小股民的参与,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而要将小股民留在市场当中,除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外,更为重要的是从小股民自身因素入手,引导小股民更为理性的投资,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小股民投资体系。
1.加强证券投资知识宣讲
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的前提是帮助其掌握一些基础性的证券投资知识,首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证券投资知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高校、证券投资行业从业人员编写通俗易懂、不带有偏向性的证券投资资料,同时邀请编写人员开展讲座,通过这种大范围的宣传帮助小股民特别是刚进入股市的小股民全面、客观的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信息。其次,要选拔和培养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证券投资宣讲人才,由于证券知识宣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且国家会不断的出台各种制度法规,这都需要有权威的解读,此外,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使得证券投资知识不断更新,在此背景下,建议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独立客观的宣讲人员,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帮助小股民了解、更新证券投资基础知识。
2.多策并举降低各种虚假信息对小股民的影响
首先,要加大对各种虚假信息者处罚力度,针对现实中充斥着各种影响小股民决策的信息,甚至部分人员还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一些影响小股民决策的信息,如推荐某一股票、暗示某一股票会有较大一波行情等等,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前,利用网络各种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影响更加深远,这就要求加大对各种违规虚假信息者的处罚力度,采取行业进入禁止、罚款乃至于追究责任等方式进行处罚。其次,要完善各种虚假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建专门的监督网络,供小股民对各种虚假信息单位进行举报,便于社会公众参与到监督当中,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真正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反馈一例,避免有举报没处理、有处理没反馈等问题。
3.创新方式引导小股民理性投资于证券市场
首先,要创新性的设立各种小股民模拟证券投资渠道,如可以开发贴近实际甚至于实况同步的模拟投资工具,并进行广泛的推广,甚至鼓励小投资者在正式进入证券市场之前要模拟投资一段时间,同时在这种模拟系统中嵌入各种证券投资基础知识,通过寓知识与实践帮助小股民了解投资知识。其次,要创新性的帮助小股民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倡导良好的投资习惯,如要求证券投资公司在小股民开户时提供相关的资料甚至组织培训,再如利用各种公益渠道对一些良好的投资行为进行宣传,以此影响小股民的投资行为。
四、结语
小股民投资证券市场既对于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帮助小股民应对通货膨胀压力、拓宽收入来源也具有重要价值,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科学的对小股民进行引导,帮助其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此外,还要按照有益于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目标,积极规范资本市场各种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保护好小股东的利益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不仅能够让小股东从资本市场获益,而且可以留住小股民,实现小股民与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振乾.我国证券市场高投机性的思想根源——源于证券投资分析教材的问题[J].特区经济,2013(05):61-63.
证券行业高端人才指的是:一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具有扎实广博的经济和金融理论知识;三是熟悉现代金融业务和技能,善于从事资本运作;四是掌握外语、现代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懂法律;五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有风险防范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和效益观念。但是具备这种复合素质的“证券人才”在整个队伍中的比例还很小。全国证券行业从业人员中拥有硕士学历的不足1%,这说明较高层次人才比例明显偏低,至于熟悉国际惯例、法律,具有丰富的国际金融知识和业务经验的国际证券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证券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人才结构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型,从业人员的数量庞大和高端人才匮乏并存。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从而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也具有其迫切性。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业,大批的外国金融企业占领中国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机构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做大做强,必须加强高端金融人才的培养。再次,我国的金融市场要走向国际化,也需要培养一批高端的人才去熟悉和了解国外金融市场,借鉴和提高我国的证券市场。
近几年,我国的证券业发展很快,但证券行业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的。主要是由证券行业本身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证券行业是人力资本最密集的行业之一,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不长,大多数证券人才来自银行业,从其他行业来的也不少,人员错综复杂,无统一的思想理念,也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在市场快速发展前进的时候,人才培养未能跟上,导致证券高端人才的供需出现了脱节现象。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金融新形势的证券高端人才供不应求,而大量由学校培养出来的却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要,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为此,必须对传统的证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证券人才培养模式。
高端人才培养问题是证券市场逐步开放中的战略问题。资本市场的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人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资金、机构都不成问题,所缺的恰恰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改革的步伐。目前我国证券高端人才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相对规模较小。证券行业人员队伍的发展与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是相适应的,但在相对规模和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证券行业人员与世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绝对数量不少,但是相对于我国证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规模仍然偏小。
二是我国证券行业人才结构虽然不断改善,但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匮乏。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今只有20多年时间。因此我国证券行业实践累积时间较短,行业人才队伍虽然迅速发展,但有关体系建设仍需探索和完善。目前,在我国证券行业人才队伍中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一般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操作性人才多,创新性人才少;单一行业人才多,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少;产品营销人才多,研发和风险管理的人才少;熟悉国内资本市场和业务的人才多,熟悉国际资本市场和业务的人才少。
三是行业内各机构对证券人才培训方面投入不小,但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明显。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没有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同时,没有建立普遍的培训评估机制,培训效果运用不足。各机构专业人才培训成绩与职务晋升薪酬福利脱节,不利于调动专业人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一部分证券高端人才得不到重用或流失也加剧了人才的匮乏。中国人讲人情,在诸多的人情关系下,难以做到排除各种压力重用和提拔人才。很难通过专业标准,把握原则,独立判断事务,这是中国专业人才选拔、晋升与国外相比差异巨大的地方。美国几家著名的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跨国公司都是按照市场的要求,坚持原则、规范行事、选贤用能,有很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所以这些企业蓬勃发展,得到了市场的肯定。这些企业中坚持原则与规范的高端人才在市场上千金难求也是明证,而安然等则是最好的反证。
国外对于证券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从大学到就业后都有一套系统的培养方案。以美国、加拿大的高职教育为代表,以能力为基础,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主。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织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并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该模式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以形成性评估为主,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元”为企业,另“一元”为高职学院,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企业、工厂和学院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学员要先向有资格招收学徒的企业、工厂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订合同,当工厂、企业的学徒工,同时又在教育机构进行学习。
通过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能够发现:一是定位都比较准确,与普通教育有鲜明的差别,主要以培养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二是重视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十分紧密;三是打破了直达车式教育的传统模式,建立了一种交互的多轨式的可分段选择的升学渠道,架设了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增加了灵活性;四是重视课程建设,强调以就业市场为向导;五是坚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学生毕业时能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这些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启示。
在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同样给予他们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美国券商对证券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基于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培养内容、时间计划、培训深造安排上都会有不同的侧重。就整体而言,表现卓越的券商不仅长期、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投资分析与服务方面的培训,还会聘请各种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分析金融行业问题、提升员工能力等,并据此融合现有手段或技术开发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应用工具,然后应用到培训内容中。人才培养的另一个特点是整个培训体系和其职业生涯紧密结合,从新进入公司开始就会有不断的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实习安排,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并配以一系列的考核。美国券商能够有卓著的声誉,是庞大而严密的培训与考核体系进行长期培训和淘汰的结果。
对于我国证券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我认为应该从高职教育和工作实践两方面共同努力。
一、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1.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紧靠市场。
在培养目标上,必须使办学方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与市场、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相结合,使之成为主要从事应用和操作的高级管理和专业人员,毕业后能很快顶岗工作。在教学内容上,实践教学应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职业定位,着眼于不同行业发展的技能要求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精练,重点须突出,紧扣专项能力培养的需要;知识结构应服从能力结构,明确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过硬的技能,理论知识重在学以致用;文化、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打基础,理论课要为实训课提供知识支撑,并与之紧密结合。
证券投资专业课程重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要系统化。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开设财政与金融、证券投资原理、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在应用理论方面, 应开设证券投资分析、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其次,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要微观化。一方面是对现有课程进行微观化处理, 去掉那些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或者已经过时的知识, 补充一些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 并使这些知识更具有操作意义,如股指期货知识、融资融券知识等;另一方面是根据证券投资微观运行的需要,增设一些新的微观证券课程,如网络证券、证券电子化、证券会计等。第三,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要国际化。这方面的课程应该包括外汇操作、国际结算、国际惯例、国际谈判等课程。
2.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国外的高职教育模式有可借鉴的经验,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体制、政策、经费等原因,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应与用人单位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应与证券、期货、基金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联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长期稳定实习实训场所得到企业指导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有机会在企业定岗实习,能够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缩短毕业后岗位适应期限。校企在合作中可将各自收集到的情报和信息进行交流与共享,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同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3. 高职院校应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
国外高职教育具有专业能力教育、补偿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诞生至今,多数学校都把90%以上的精力放在学历教育上,这是缺乏竞争力及社会认同的根本原因。必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学校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计划,不拘形式、主动适应、优化结构,才能使学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从而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
二、就业以后的人才持续培养
(1)为了满足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需要,需要学习国外金融业的业务状况及管理方式,安排员工到国外培训,是一种比较直接的获得方式。就公司财务管理、贷款项目评估、资产负债管理及金融创新等银行风险管理内容进行培训。了解美国证券从业人员对宏观经济、市场动态的认识和判断方法。
(2)证券行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高风险性,这就要求证券人才不但熟悉相关业务知识,还必须具备驾驭高风险金融市场经营的能力。因此,需要对现有高层次管理人才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金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证券行业需要具备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混业经营的逐步开展,要求证券人才掌握证券、银行、保险、信托等多种专业知识和运作技术,能胜任为客户提供多途径、多方位理财咨询和策划,跨行业进行运作。除了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还应根据情况提供计算机、英语、法律等知识的课程培训,以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4)员工培训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培训可分为基本、高级、扩展及后续等四个类别,各类别培训方式对培训对象及培训目标都要有具体的规定。每年,每位员工要与上司讨论下一年的培训计划,确定自己的“培训路径”。选择参加何种培训项目和课程,取决于目前工作的需要,以及本人现有的知识和能力。
(5)我国可以试行建立提高金融理论与技能发展基金,通过资助金融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技能。
(6)加快现有人员存量的“盘活”和培养,建立自己的“造血”功能。面对国外券商大举入境的挑战,要提高竞争能力,从国外聘用大批人才不太现实。首先要通盘考虑,合理规划。根据证券行业发展战略,确定各类人员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经费、教材等相关措施。要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按照既定目标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并跟踪比较、分析核算培训成本及效益,防止零打碎敲和资源浪费。第二,要把高端证券人才作为培训重点,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多渠道地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第三,实施各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立上岗资格,使基层员工精通岗位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并鼓励员工掌握多种业务知识,具备多项上岗资格,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员工岗位轮换和交流的力度,为培训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7)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证券人才的同时,注重鼓励和吸引海外证券相关人才回国效力,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吸纳国外证券机构的人才。
(8)开展多种形式的证券培训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外一些着名的培训组织合作办学,聘请国际金融、证券领域的外国专家来华讲学,举办国际性的研讨会等。
从企业方面来说:
1.建立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好的文化氛围要建立明确的组织目标,激发工作热情,有计划地提供工作轮换、授权、更富挑战性地工作机会,赋予职业成就感,鼓励参与与创新。
2.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建立证券行业人才后备库。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为证券行业人才提供应应聘、培训、提升的机会。
3.加强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我国证券行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首先,要求所有专业人才每年都参加一定工作日的学习,通过培训加快本行业人才的知识更新,适应世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其次,在培养方式上,应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金融专业、国际金融组织或行业内其他市场主体的合作培养。
4.健全用人机制。首先应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使用原则,重视高端专业人才;其次要完善考核聘任制度,根据不同部门将考核内容相对量化、公开化,使考核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使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必须建立起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队伍,适应日益发展的证券行业的要求。
同时,应建立证券业务及时咨询支持系统。当证券人员遇到业务难题时,有时在学过的理论或现有的资料中找不到满意的解决办法。建议能够建立一个由国内外专家为主体的咨询库,依靠在理论分析研究、监管部门和证券机构工作过的专家,及时为证券从业提供咨询服务。必要时给予专家论证服务。还可以建立金融证券典型案例库。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出现了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但至今为止没有哪一家学院或金融机构进行过系统的收集和分析。如果能够建立一套金融典型案例系统,不仅可以丰富并深化现有的金融教育内容,而且可以为从业人员提供真实生动、说服力强的咨询服务。
关键词:证券投资;理财;财富
一、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证券专业知识,缺乏证券投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家长注重孩子理财能力的发展
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为主,而没有涉及金融相关的课程,来源于《证券投资与理财》公选课程上一项调查的结果是:有91.5%的学生家长询问他们念大学的孩子是否懂得股票,且认为大学生无论就读什么专业,都应该掌握这一重要的基本理财工具,并在这一领域超越他们的父辈。另一项的调查是:95%学生家长投资股票的同时所从事的职业与证券无关,他们几乎没有在没有任何知识和学习的情况下进入市场交易,最终的结果是赔钱。
以上的调查表明国民追求财富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但是所掌握的投资理财相关知识不够,再加上通胀高企的外部环境,自身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令许多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财富焦虑症”,大家都想让自己的财富保值与增值,与此同时,家长们也认识到:下一代人在人生的学习阶段培养理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的证券知识水平尚处在粗浅认知的阶段
学生可能是未来的交易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就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亲友、家庭、个人的积蓄需要进行理财,如何管理手中的财富?这是家长和学生都迫切希望在校期间能补上所缺的一课。调查显示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家长们的交谈;二是高中时历史课上的金融危机“美国大萧条”、“东南亚金融危机”;三是在广播报纸和网络财经新闻。学生们所具有的知识水平特点是:证券知识是贫乏、零乱,大多数人没有股票交易的经验,可以视为不具有证券专业知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选择勤学操练。
二、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提高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
在本校的公选课程中,《证券投资与理财》是最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网络开放选课10分钟后,即被选完,也有学生建议在他们的专业上增加一个证券投资的课程,或在周末课开设与证券投资相关的金融课程,即使是收费也可以接受。
这种状况与我国的经济日益强大,伴随着国民财富迅速增加有关,家庭经济状况的逐渐改善,国民享受到了财富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乐趣的增加,追求金钱被看成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理智追逐财富的热情对年青的下一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投资手段的丰富,储蓄、保险、股票、基金等各种投资项目的出现,国民愿意为丰富财富知识支付学费,注重财富性格的培养,加强投资风险意识,财富是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
三、财富效应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理财主要指一个人对财富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能力。财富效应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进而促进消费增长,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这一概念是C・哈伯勒提出来的。
班上有一位2009级工业材料专业同学,他的家长把家里闲置的钱交给在银行工作的亲戚,到了年底家里拿到了几倍银行利息的分红,全家人欣喜之余,赞叹这位亲戚的投资才干:通过银行投资理财获得高于银行的利息收益,主要是投资了股票和基金。成功的投资收益,打破他的家庭所有成员已经秉承了千百年来农村依赖农耕为收入来源的传统价值观,深深触动了该同学,这些事情成为他渴望在证券市场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动力,信息和专业知识可以用于做股票赚钱,资金投资不同领域的收益不同,正确进行投资使财富增值等各种新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使他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到证券知识的学习。
四、利用自己本专业知识在证券市场中实现自我价值,专业课与选修课相得益彰,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证券投资与理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运用。每堂课必有的市场分析,每讲到一种分析方法,都用市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如技术指标中的MACD,讲完其顶背离运用法则后,马上给出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MACD指标的应用法则,接下来学生自己上机,在行情软件中寻找股价顶背离的案例,提高对MACD指标的识别能力,讲完所有技术分析方法后,再给出一只股票,让学生用学过的各种技术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层层推进的实训,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要点,也掌握了所学理论如何在实际中运用。
在《证券投资与理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初步掌握证券投资所需的基本能力。整个的教学过程分成几个步骤进行:一是学生需要收集分析所需的各种信息,然后依次完成宏观、行业、公司、技术分析;二是根据自己的分析成果进行短线模拟交易;三是阐述自己的分析成果和操作成果。该项实训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完成,通过短时间的集中综合训练,学生能够提高信息的综合收集整理能力;提高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选股能力;提高交易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在证券投资实践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投资项目,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经验,这是投资投资界大师们坚持倡导的,稳定成功、安全获益的有利因素。如对于股票投资,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行业的上市公司、运用自己便于掌握的方法来决定操作手段,提高成功获利的几率。通过这样综合训练,学生体会到:自己变得更加专注本专业的学习了,以及追求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特别是对于枯燥工科专业课的学有裨益。
在投资股票的同时,可以不断认识自己投资的股票所在行业发展趋势,不断的了解国内外各种因素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开扩了眼界,知识更丰富,在证券市场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五、结论
通过对我校高职学生证券投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调查研究,我们看到了《证券投资与理财》课程有效地帮助了各专业学生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财能力,拓宽学生专业实践、实习内容,使他们专业知识领域与金融知识领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对国内外经济分析能力,信息意识与信息处理能力,沟通意识与交流交际能力等。这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探索职业教育向职业培训转型的道路之一,希望能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进一步证明了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和“窄基础”知识的灌输方式,应该转向“综合技能”与“宽基础”的职业教育模式发展,才能使学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复杂形势。
参考文献:
1、(美)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这样的一幕也许你不会觉得陌生,是的,他就是占领华尔街活动的一员,是对于投资学专业的我们,华尔街发生的一切都是心旷神怡的梦想。别误会,我们想做的不是脱裤子的人,我们想做的是清晨一睁眼便被五六台宽屏电脑环绕,右手不停转着笔,左手按坏无数个计算器的那类人。
我记得在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系的第一天,我的教授便告诉我们,投资学是一门综合的独立专业,把投资与金融混淆,甚至干脆把投资归为金融,是完全的错误。尝试理解一下,金融是资金的融通,如何从别人手里拿钱;投资是如何用钱,让用了的钱生钱。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投资不是投机,它是运用科学先进的估值手段判断对象的投资价值(回报)以作出相应决策的过程。
投资按照客体分,有实体投资和虚拟投资。任何你能见到的有形工程的建造都属于实体投资的范畴,修桥、修路、建造房屋、盖工厂……而虚拟投资就更接近你心中的投资概念了,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外汇等等成百上千种的金融产品。没有人能够逃离投资,把钱存在银行是投资,用钱买房当然属于投资(哪怕你是用来居住)。只要你多花一天的钱,你便多投资一天。
紧贴“实战”的课程设置
投资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功底和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投资、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管理、投资项目管理、风险投资等。同时还得精通法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和企业管理原理。
可以看见,我们课业负担一点也不轻松。虽然本科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但实际上我们学的知识非常专业,有一定的难度。举几个例子吧:
会计学。要成为优秀的投资人才,必须完全读懂公司财务报表,要从中看到公司赚钱的能力,持续经营的能力,总资产里有多少是借来的,公司老板现在到底是谁等等,绝不能被公司的财务会计忽悠了。
数学:金融数学,高等数学,大学数学。想必对于很多文科生而言,最恐惧的就是数学了。现实点,投资学数学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第一个“非常”是因为,投资学专业的学生对数字要相当敏感。如果当别人提到9000点和2400点,你脑海一片空白,那么你out了。第二个“非常”是数学的功能决定的,学习投资学,需要把数学的思想无形地结合在操作中,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三个“非常”是因为环境,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院校,无论是人大,厦大都是偏文科性院校,大家所处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暗示自己,你的数学很弱,这不是你的强项。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同学选择逃避而不是努力克服它。但事实上,错失很多不错的投资方法。
经济学。有一个在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实习的同学在经验分享中告诉我,他师傅认为投资大师其实都是宏观经济师。的确,若预测06年宏观经济体会发展如此之好,每个人都愿意投不少的一笔吧。但能够像宋鸿兵在《货币战争》里预测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又有几个呢?现在的欧债危机波及亚洲边缘地带,又有多少位宏观经济分析师能够看得懂呢?
英语。谁也不能阻挡英语的重要性了。连世纪佳缘网站都跑到美国NASDAQ上市,你想你还能看不懂一份英文的公告么?如果你用一个统计软件比如最简单的Eviews,连file都open不了,拿什么数据来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几乎没有在教室上过,全程都在实验室进行模拟炒股,期中考试和平时成绩的考核也是写实验报告。我记得我们教授曾说过,你们不来上课没问题,但得在寝室干正经事。是的,正经事指的是炒股。教课过程中,主要是讲解一些指标、图形和高级软件,以及它们的高级操作和运用。很多证券投资相关的课程都会安排时间让在模拟炒股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分享经验。
投资银行学。本课程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它紧密地联系实际,讲解的是最风云最高端的投行故事。摩根大通帮助某公司并购,被收购公司联合高盛反并购,关键时刻“白衣骑士”出现,事态突然急转,并购公司反被其他公司联合抵制,逼上绝路的某某公司把自身制成“毒丸”……如果你是个爱好风险的家伙,一定不能错过本课。也许,你的投资梦,正是从这里出发。
讲解了这么多关于课程设置内容的,只为告诉你,虽然我们课程很多,但正迎合渴望不断提升自己的你。投资学专业的学生不存在逼迫自己用交叉专业去寻找出路的问题,除非你真的志向不在于此。但反过来任何交叉专业都可以很好的服务投资学的学习,它非常广泛,同时它又非常精深。摆在你面前的选择非常的多,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个最适合你的方向才是你未来所在。一个四人间的寝室,一人选择进军房地产,一人选择去银行,一人选择风险投资公司,还有一人宅在家里炒股!
通往“金元帝国”的绿色通道
我喜欢这个专业,不仅因为它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更现实的是它有份体面的工作。毫不夸张地讲,我们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如果想安稳地过一生,不用赚大钱,只要吃饱穿好,娶媳妇养孩子就行,可以去银行、国企、证券公司,交易所做投资顾问、教师、培训师、政府投资人员、基金公司人员等。如果渴望光鲜亮丽的生活,像笔者一样有点小野心,大可以向风险投资公司靠拢,向外资银行,外资公司,房地产公司等等发展。这个社会,个人需要投资,公司需要投资,政府需要投资,哪里需要投资,哪里就需要投资人才。虽然后者表面上看来比前者更具诱惑性,但要求也更高。它要求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坚韧的毅力、细致耐心的脾气,最重要的是,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所以只要你知识学扎实了,就业根本不成问题。
与强大的投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人才非常短缺。用人单位不得不双倍高薪聘请海归。国内院校开设投资学专业数量较少,投资学本身学习起来难度大,大众对投资与投机的误解,以及对金融与投资的混淆,国内投资市场处于不完善的萌芽期,这些原因都导致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当下的考研热也影响到了本专业学生。投资讲究概率,基于概率,本科毕业我并不会直接升研究生,但我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投入考研的准备中,为的是能够系统全面地将所学的知识巩固一遍。投资学,在旁人眼中,考的成绩高,评了几等奖学金,远没有实际的盈利指标重要。我们不是为了学而学,是为了用而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最后提一点关于考证的问题,中国大学生已经习惯用证来衡量大学学习能力。对投资学来说,比较重要的证有:SAC证券从业资格证。这是基础的入门考试,考试较细但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把5门全过,拿到一级资格证(过2门为取得资格,3门为二级)。CFA金融分析师。主战场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同学在大四12月将参加CFA金融分析师Level1的考试,该证件认可度高,对投资专业学生吸引力不小。CPA注册会计分析师。风险投资公司,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对获取此证的投资人员有不少的加分项。CIIA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需要通过SAC5门考试的才能考。国内引入较晚,认可度没有CFA高。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 内部人控制 公司治理 “用脚投票”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102-03
一、机构投资者的界定
机构投资者指在金融市场上从事证券投资的法人机构,在中国主要是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和银行等。跟机构投资者概念相对的是个人投资者,他们以自然人的身份参与有价证券的买卖,而之所以要将机构投资者跟个人投资者区分开来,是因为相对于他们机构投资者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专业化的投资管理。跟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信息的搜集与分析,上市公司的研究,投资者理财的方式,投资决策的运作过程等方面都有完善的部门,因此他们的投资行为更加地理性化。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远远比不上机构投资者,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当狭窄,专业程度上更是有天渊之别(殊不知有时间成天徘徊在证券交易所的大多数都是老头老太),他们即使有足够的时间也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析走势,判断行情,对于上市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也缺乏足够专业的判断。而当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规模扩大以后,他们也肯定会委托机构投资者管理他们的资产,以更加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投资的成本。
2.规范化的投资行为。作为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时刻受到多方面的监管,他们的投资行为在内外两方面的约束下显得更加规范。外部方面,处于维护证券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保障社会的稳定,保证资金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3.合理化的投资组合。资金的规模越大,投资的风险也越大。在资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合理规避风险的方法就是投资组合化。中国在外汇政策上就曾经有过参考“一篮子货币”从而降低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风险的做法。而投资组合化对成本方面拥有较高的要求,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处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就不同,他们有的是雄厚的资金,有的是专业的人才,有的是多角度的研究,因而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投资组合,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二、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现状
机构投资者的历史从1868年英国建立的海外殖民地信托起萌芽,经历了美国股灾,渡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逐步走向成熟,而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起步比较晚,但是也在三个阶段的发展中逐步壮大。
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以1993年8月20日山东淄博基金在上交所的上市为标志,中国机构投资者正式进入证券市场。在这一阶段,基金主要是一般投资基金而不是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中只有很小的比例投资证券市场,而大部分都是资金1亿元以下的小投资公司。由于他们的资产规模小,无法进行有效地投资组合,再加上受到法规尚未健全等条件的制约,整个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时间段是从1997―2003年。1997年11月4日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基金管理法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8年3月23日发行了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与基金开元。1999年,国家批准保险公司以及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入市,放宽了对于入市主体的限制。2000年10月8日,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拉开了开放式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序幕。2001年12月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打开了中国养老基金发展的第一页。2002年11月7日又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由此正式引入了QFII机制。在这一阶段,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中国已初步形成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以QFII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较为完整的机构投资者格局。
第三个阶段是壮大阶段,从2004年至今。2004年10月,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的施行从法律上赋予了保险机构投资者直接买卖股票的权利,标志着中国机构投资者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9月1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2007年6月20日公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证明了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日趋国际化。
三、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1.缓解内部人控制的需要。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委托经理层管理公司造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经营者(内部人)逐步掌握了公司的筹资、投资、融资、人事等实际权利,这种权利的过分集中就是内部人实际控制公司的表现。在内部人控制的前提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股东很难对经营者实施很好的监督,因此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在经营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作出损害股东利益的决策。个人投资者往往资金有限而高度分散,没有精力和实力去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而且即使参与了,也往往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2.“用脚投票”弊端重重。在股市中“用脚投票”具体是指股东在持有某个公司的股票后,并不积极参与其公司治理,相反,当其公司出现问题,股票出现下跌时,以抛售股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发展,“用脚投票”的弊端暴露的越来越严重。由于机构投资者规模庞大,持有的股票份额巨大,假如将手中的股票同时抛出,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买主。
3.实现本身价值的需要。机构投资者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企业,而追求利润是实现其企业价值的最终途径。机构投资者通过其充足的资金,专业的知识,完善的制度参与和改善目标公司的公司治理,所能带来的因为目标公司市值增加的利润远远大于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参考国外经验,美国的Gillan和Starks在研究中发现,CalPERS在未介入42家目标公司的公司治理前,这些公司的业绩普遍低于市场上平均水平的50%,但是当他介入以后的五年内,这些公司高出了市场平均业绩的41.3%。也就是说,参与公司治理所带来的高额回报完全是可以预期的,此外,规模产生效益,在得到参与公司治理的经验之后,今后再进入同类公司的时候就能有效地减少治理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和问题
1.法律上的障碍。从法律上来说,可能是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中国对基金持股比例有严格的限制,比如说1997年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一只基金持有同一只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其资产净值的10%,同一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的单独一家公司的证券超过该证券的10%。在这项规定的开始阶段无疑是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2.双重模式的障碍。在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实际上既不是资金的持有者,也不是投资对象,他们实际上是一个投资理财的中介,在他们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多重委托的关系。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基金的发起人根据相关法律和证监会的有关规定筹建基金,将筹集的资金交给基金托管人进行保管,由基金经理人管理和使用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最终向基金受益凭证的持有者分发投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基金的持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另外,基金管理者在资本市场上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与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又形成了一层委托关系。双重模式的存在,对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来说又是一层障碍,因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将无时无刻受到最终委托人的约束,即使基金管理者认为可行的投资方案,只要委托人不认可,他们也只能作罢。另外基金的委托人,一方面希望所投资的基金能够获得长期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却会以短期绩效来衡量基金管理者。
3.资本市场的问题。就整体来说,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品种类别上讲比较单一,功能比较单一。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证券公司、银行等,而相比较之下,美国种类繁多,有私人年金基金、银行信托、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大学和捐赠基金、公共年金基金等,关键在于,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其不同的性质,在规模、运作方式、风险偏好等各不相同,因此同为机构投资者,他们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反观中国,几种性质的机构投资者性质相似,功能单一,因此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就会相对片面,因而对实际的治理效果产生影响。
4.“搭便车”的问题。“搭便车”用另一个时髦的词语来形容就是“囚徒困境”。当机构投资者参与了公司的公司治理而产生了对公司的正面效用,这种正面效用可能被其他人免费享用。也就是说,其他人不用花费一分一毫就能完全享受机构投资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所带来的效益。这就是搭便车的现象。
5.机构投资者自身机制的问题。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者一般都长于资本运营,但是对于具体的公司治理则不擅长。即使机构投资者有相应的专业人员,但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种类繁多,投资的公司遍布各个行业,很难保证管理者对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都具有相关的知识。再加上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大多数具有被动性,他们仅仅是被动地披露监管机构强制要求披露的内容,这种情况加剧了机构投资者和经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再者,机构投资者本身也是企业,也存在着内部治理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追求的也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不是资金的所有者,而只是一个客户理财的机构,他们不参与目标公司的利润分配,仅仅按照固定比例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和期权报酬。
五、加快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之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立法部门应该参考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结合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现状制定适合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切实加强法律的监督和执行工作,使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有法可依。要逐步放宽各类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准入,适当放松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持股比例的限制,进而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建立和完善关于机构投资者内部治理的法律制度,进而逐步规范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2.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机构投资者在未进入董事会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完整真实的信息,以确保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能及时有效,从而进一步增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强化独立董事的作用,确保独立董事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权,提高上市公司的运作透明度,改变过去独立董事不懂事的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首先要做的是增加机构投资者的种类,鼓励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都参与到公司治理上来;要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在发展和规范主板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让机构投资者等拥有更多更完善的规避风险的手段;规范中国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完善做空机制,引导广大投资者的投资趋向,减少投机行为。
4.建立机构投资者的自治组织。机构投资者之间的搭便车以及投机心理的问题,总结到一点就是他们的无序性和自发性。建立了机构投资者的自治组织,通过机构投资者组织内部的集体协商,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流通的速率,降低收集信息的成本,不仅如此,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议,可以根据各个机构投资者所擅长的领域决定相应的治理目标,这样做能有效地避免搭便车的问题,防止盲目投机,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
5.完善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培养,对外部人才的选聘和内部人才的内部培训上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要培训和大力引进产业经营人才,这样就加强了机构投资者对相关投资对象行业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另一个是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从人才的来源上杜绝那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现象,将机构投资者自身塑造成一个值得信任的伙伴。其次是投资战略的选择方面,在参与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以后,不能把眼光仅仅集中在对政策的揣摩等方面,而应该对投资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长期的规划,引导公司长期经营的经营方向。最后要加强机构投资者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特别加强对资金管理人以及机构内部高层的监管,创建合理的奖惩机制。
六、结论
要解决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机构投资者的长远健康发展,从而保证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需要机构投资者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共同的努力。在这过程中,要善于吸取国外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结合国内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克服各种障碍,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曼琴.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障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4):26-28.
[2]王建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分析[J].企业经济,2009,(10):143-145.
[3]李善民,王彩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决策的模型分析[J].管理学报,2009,(4).
[4]钱露,李世宗.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研究――基于绝对净收益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4):48-52.
[5]刘星,胡伟.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基于关联方占用的角度[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6):42-47.
[6]秦志敏,马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分析及其应对[J].会计之友,2009,(3):92-95.
[7]罗栋梁.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途径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9):121-125.
[8]杨成,潘魏灵.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11):47-48.
[9]傅强,邱建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0,(2):169-173.
[10]何本芳,聂晶,何冬阳.机构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9,(9):44-45.
[11]范海峰.论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J].会计之友,2010,(4):66-67.
[12]蒋欣文.试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治理[J].经济师,2010,(3):79-80.
[13]孙喜平.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现状与改进[J].财会月刊,2009,(10):32-33.
[14]曾德明,刘袁,汪忠.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及障碍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6,(9):66-69.
[15]孔玉生,陶明.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8,(1):107-108.
[16]杨世勇.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41-42.
[17]祝婧然,朱洪远,杨世勇.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分析[J].投资分析,2009,(5):162-163.
[18]宋丽萍,黄惠青.中国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J].辽宁财专学报,2002,(6):41-43.
[19]傅强,邱建华.影响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因素分析[J].投资分析,2009,(1):179.
[20]耿志民.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业绩下滑
12月30日,上证指数上涨25.86点,涨幅超过1%,最终以红盘告别了寒冷的2011年。从年线上看,全年成交22360.8万手,成交金额为238537.8亿元。相比去年下滑22.70%,与09年相比,下滑幅度更是达到32.35%,这是自次贷危机发生以来成交量第三年持续大幅度下滑。成交量反映的是投资者全年的交易规模,交易规模下滑直接作用于券商的财务收入。据WIND资讯统计,上市券商中除光大证券净利润同比下降1.13%外,其它均出现接近或超过四成的业绩下滑。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作为券商收入支柱的经纪业务受到巨大冲击。在券商收入结构中,客户交易佣金贡献了绝大部分,成交低迷,券商的财务状况,尤其是中小券商的财务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哀叹“天要亡我”之时,各大券商对市场份额的“渴望”却从未止息。以往券商主要是按照传统营销模式来获取客户资源,即通过银行渠道开拓市场、开发客户。银行是社会财富的集聚地,资源丰富,且公信力是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所以一直以来被视为券商眼中的一块肥肉。由于银行渠道营销模式可复制性较强,因此在国内迅速普及开来,随着竞争的加剧,行情导致市场信心不足,财富效应不振,传统的营销模式给券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效果也受到质疑。
为应对市场和竞争带来的不利局面,从此次走访的情况来看,券商们最普遍的做法是在巩固银行渠道营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有的券商在市场部另辟一块资源成立电话、网络营销小组;也有券商直接从市场部分离人员组建新的部门,其规模甚至与市场部相当。这方面,大型券商大多蠢蠢欲动,中小券商尤为积极。
证券业内网络营销算是一个新概念,由于网络营销合规问题难以合理回避,当前试水的券商不多。以某券商成都营业部为例,该营业部成立了专门的网络营销部,利用QQ、论坛作为与广大股民的交流平台,每一个小组由公司配备一名投资顾问,随时解答网友的专业问题,并以此争夺客户资源。
除此之外,产品创新也成为了券商之间差异化竞争应对业绩下滑的又一“法宝”。产品销售历来是券商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特定市场环境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品创新解决客户资金投资出路的问题。今年行情持续走软,客户保证金账户积淀了万亿的闲置资金,为盘活这些资金给客户创造利润,券商顺势推出了相关的理财产品,如受到市场追捧的现金管理工具。券商自行开发的股权投资和套利类产品在今年的弱市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另外,券商与其它金融机构实施产品合作策略。如某券商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合作,将券商客户资源优势与这些金融机构的产品研发优势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鼓励客户购买基金公司风险系数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率产品,以及信托公司开发的信托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率基金大多配置于国债、企业债和其他一些利率类产品,收益稳定,赢得了客户的青睐。股市阴跌不止,但信托公司似乎并未受到大势的影响,其产品火爆异常。比如上半年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下本年发行的投资于一级市场的股权类信托产品,都是客户竞相追逐的热门产品。虽然这类产品起点高,一般最低参与资金为100万,但这并不影响高端客户的投资热情。信托产品几乎成了券商营销人员的主打产品,成交一单,营销人员可拿到1至2万的提成,收入可观。
服务升级
为获得客户资源,行内竞争已近“白热化”,行情持续走软,券商大打“价格战”,下调佣金互挖墙脚的恶性竞争现象愈演愈烈。某券商一理财顾问坦言,“目前国内证券经纪业务已经被‘做滥’了。”优质的服务对客户的吸引能力远远不如低佣金带来的实惠,客户资源在市场无形之手的引导之下流向服务水平并不占优势的券商,严重破坏证券行业的激励制度。为抑制当前证券业内恶性竞争的继续蔓延,证监会出台政策,明确券商对客户开户佣金率不得低于0.08%,从2011年12月22日起正式实施。采访过程中,各券商管理层对证监会“万八”政策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期而言,对整个证券业健康发展是有利的;短期来说,对很多券商的阵痛将不可避免。统一佣金本质上对大券商有利,其客户资源、研究团队规模、服务支持力量这些都是中小券商无法比拟的。没有价格优势,中小券商面临转型的阵痛期,倘若支撑不过去,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甚至被兼并、收购。
统一佣金,券商之间的“价格战”难以为继,加之股市持续低迷,股民参与热情降低,部分激进的客户更是损失惨重。大量投资者将股票账户中的资金撤走,投资其它产品。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在寒冷的资本市场冬天里一支独秀,很大程度上是股市资金转移的推动结果。设立佣金下限将国内100多家券商置于同一起跑线上,未来一家券商能否在国内这种证券公司林立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乃至脱颖而出将更加依赖于服务质量,以客户所能享受到的服务价值决定。以服务铸就品牌和实力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某种程度上,别无选择。
证券行业全面“入冬”,各大券商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可谓做足了功夫,行情冷淡却并未冷却客户,相反加大了与客户的沟通频率,与老客户保持联系几乎成为了每个营销人员每日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增量客户难觅的2011年,对存量客户的保有就显得非常重要,加强客户关系维护成了券商共同的选择。以拥有庞大存量客户资源的某券商总部为例,该营业部市场部团队相比年初大幅收缩,但客服团队规模却在不断壮大,该团队以电话为主要手段加强客户在艰难时期的维护服务,走上了“以存量促增量”的发展模式,力求公司存量客户的流失降到最低水平。
投顾业务也是今年国内证券业服务创新一大亮点。随着《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实行,行内期盼已久的券商投顾业务正式拉开帷幕,一系列有关投顾业务的制度框架、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持等也在紧急的筹备当中。实际上,投顾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是经纪业务的服务延伸。一直以来,券商营销人员的服务专业度和后续跟进方面都是一个软肋,投顾业务的出现将券商客户经理的营销优势与公司后续专业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营销提升增量,投顾巩固存量,两者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市场行情越是下跌,投资者越是迷茫,不知市场的方向在哪里,此时投资顾问的价值就体现得更加明显,股民需要营销人员的服务,但更需要专业的投资顾问为其指点迷津,以解心中之疑惑。
投资顾问对券商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设置,对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选拔投顾方面,各大券商可是一点都不马虎。以A券商为例,该公司注重内部培养,从一线营销人员中择优录取,学历要求,本科即可,但对工作年限却是严格把关的,至少两年。倘若对外招聘,一般要求硕士学历,其中不乏“海归”的高素质人员。B券商也不含糊,该公司投资顾问要求几近苛刻,硕士以上学历,两年以上从业经验,除此之外,必须是财经专业背景,确保投顾人员的专业能力。该公司每家营业部配备5名投资顾问,客户经理或者客户自己选择其中一名作为其开发客户的后续专业服务人员。
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券商对投资顾问要求相对宽松,如此次调研的C券商,该券商仅要求本科学历,但须通过证券投资分析考试,且在公司工作2年以上,由公司为其申请证券投资咨询资格(分析师)之后即有机会升任投资顾问。
制度重建
市场走势极不“给力”,营销人员的收入急剧下降,2011年来证券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此次走访的某大型券商最为明显,年初营销团队人员达80人之多,年底只剩下20多人,减员幅度达三分之二,行情低迷导致的收入急剧下滑是营销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证券业营销人员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三大块:一是券商提供的入职底薪;二是名下客户交易佣金提成收入;三是金融产品销售提成收入。市场行情持续不振,客户交易活跃度下降,营销人员佣金收入急剧下滑,产品销售同样不理想,致使行内人才频繁流动,有的直接选择转行。
为挽留人才,吸引人才,减轻营销人员的压力,基本上各大券商都大幅下调了业绩考核指标。目前大多数券商都采取月度考核制,考核指标主要有三个:一、开户数;二、新增资产量;三、产品销售。市场萎靡不振,营销人员对三大指标的完成难度加大,虽然也有券商并未降低考核标准,但三大指标其实已经被大大弱化,很多券商对其中一些指标甚至不再做“硬性”规定。同时,为提高从业人员收入,也为了鼓励他们开发新客户,拓展市场,有的券商大幅提升新开有效户的奖励收入,甚至降低有效户的标准,一些券商营业部甚至对新开“空户”也有所奖励。这些措施在中小券商尤为常见。对于新入行的员工,延长其无责任底薪期限,让新手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缓冲期,以适应行业的挑战性,在缓冲期内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某券商将无责任底薪期限延长至4个月,即在4个月无任何业绩考核指标,入行人员可利用这段时间充分调整自己,认识这个行业与自己本身。当然,在此次调研的证券公司中,也有一些券商在对待一线营销人员考核方面依旧严厉,采取半年考核制,考核不达标,直接裁人,并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