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极简主义海报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

第1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词】简约设计 海报设计 简洁明了 信息传递

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生产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一种彻底与绘画分离,简约形、色的设计开始被人们接受并喜欢。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再次把这种简约式设计推向了极致,包豪斯的建筑设计师斯密·凡得罗提出著名的“少就是多”的理论,精辟的概括了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之后简约主义开始在设计领域慢慢发展并成熟起来。

简约风格的海报设计主要通过图形、文字、色彩与版式设计之简来体现。这种追求信息单纯、视觉明了的设计,给今天视觉饱和、精神负荷超重的人们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以下就各元素的审美特征与创作方法分别述之。

图形之简

现代设计中图形已占据人们视野,成为传播领域重要的要素,承担着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交流的重担。我们知道人类的知觉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都一视同仁,而大脑对信息的选择则倾向于简化与秩序,而不是复杂和混乱。简约图形的精髓在于能以尽可能少的元素,最凝炼的语言达到表现最深刻的含义、最丰富的内涵,做到以少胜多,以简洁代替繁缛,以个性替代平庸。在简洁明澈与深沉多义之间体现设计的张力。著名设计师陈绍华海报《平面设计在中国》见图一,其鲜明的现代元素与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图形交替缠绕饶有兴趣地表现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互进,展现了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图形创意所焕发出的意蕴美、创造美,使得主题表现深刻而隽永。

简约不是简单与空洞,因此在设计中我们既要遵循简约之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简约图形不是完全地抛弃装饰,一味追求简而是注重设计功能本体的回归、追求简洁中的美,单纯中的变化以及细节的耐人寻味,造型特征的准确生动,以图形的创意美、视觉美为目标,求得表达意图与形式的完美。被誉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的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海报就是极简设计的代表,其简洁的表现手法、单纯的图形语言,醒目的色彩常常发人深思,令人回味。那张“子弹倒飞”的海报,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说“NO”的态度。简约图形追求的境界是形简而意不简,它的魅力在于能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深刻的设计内涵甚至是抽象的概念,用最简的元素成就最现代和最个性的设计,在形式与内涵表现上达到由内到外的美。图形之简往往通过同质异构、正负形变换、元素替代等手法来实现。

文字之简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得过度频繁、密集,从而导致人们接收的低效、麻木,我们知道过多的刺激与信息反而不利于我们的选择,于是那些叙事风格的文案就不再适应现代广告的传播需要,设计师正在试图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激发人们更丰富的想象,使文字更具煽动性、挑战性。如今完全依靠图形能说清楚的广告是少数的。文字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约定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迅速地理解图形的含义,升华主题。如图二,平安保险公司的一则广告通过百岁老人体现了“一辈子只有平安好”的宣传主题,试想如若没有这句简短而贴切的广告语,人们如何把一对健康、长寿而又乐观的老人与“平安”联系在一起?平安的内涵恐怕也难以如此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与升华。

海报设计中,文字已成为激发图形深层想象与深化概念不可缺的创意要素,如图三德国大众的“甲壳虫”车投放美国市场的广告,空旷的画面强化了车子的小,而一句“想一想小的”(THINK SMALL)的广告语再次将车子娇小的“弱势”转化为宣传的优势,其设计突破在于通过文字的力量改变了人们热衷于“大车”的传统观念。从此方便、灵活、省油的微型甲壳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仅1968年就卖出了42.2万辆。海报设计中,文字与图形的互渗共生使得信息传递得到完美释放。

视觉设计中,文字表现形式、手法的简约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些线条简洁、 棱角分明、可读性强的现代字体有着醒目的远视效果与时尚简洁的现代美,如目前非常流行的Helvetica ( 瑞士体)字体就是其中的一款。出于实用与现代审美的需求,现代无衬线字体被不断演变发展而经久不衰。在信息过度泛滥的今天,人们更喜欢和乐于接受简洁单纯的字体,因为简洁的字体更容易让人识别、记忆也容易给人明晰易辨的好感。

色彩之简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是直觉的,色彩能在第一时间很远的地方吸引我们的注意,如具有警示作用的环卫工人的橘黄色服装和发挥视觉传导功能的公共标示以及高速公路上的指示标牌,都是采用色彩对比强烈、醒目的纯色。海报设计中色彩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对感官的刺激,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激发人们内在情感、引发联想的特殊作用。如图四瑞士著名设计师尼古拉斯·特罗斯勒的海报《树》,重复、有序的树墩造型由大到小布满画面,给人以无限扩展与延伸之势。大胆地用色不仅使感官受到强烈刺激而且还具有了象征与移情作用,让观者深深领悟到砍伐树木就是在销毁人类自己性命!

不同色彩带给视觉与心理的感受完全不同,即便同一色彩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意义,海报色彩是依据主题内容,图形创意以及画面需要而订制的,以突出主题、强化概念、升华主题为基本原则,设计在遵循色彩共性原则的基础上应努力挖掘色彩的个性表现,突破色彩表现的疆界、打破传统固有观念,取得用色彩征服视觉乃至心灵。现代海报设计中单纯甚至夸张的色彩能够产生现代、时尚的个性美,起到以色感人、以少胜多的良好效果。

在色彩泛滥、视觉刺激过度,色污染极其严重的今天,极端凌乱毫无秩序的色彩则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而简洁、单纯有力的色彩则具有消除烦躁、隔离喧嚣与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很多黑白色、单色影像开始被广泛运用的原因。

版面之简

简洁的版面可以为观者营造轻松、优雅的阅读环境,让身心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静静地欣赏设计的美。简约版面是设计师通过统筹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达到视觉表现上的极端简练,是以无释放有,以有限表达无限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

版面的简洁往往是以背景的“留白”来凸显主体。空白是实现简约化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设计的一种语言,现代设计中空白往往不是简单的无,而是具有构成设计意境和想象空间等多元价值。简约正是摒弃了那些掩盖主体的多余装饰,让设计回归本质,透过设计体现时尚简洁、超凡脱俗的现代感的一种方法。在讲究元素尽可能少的现代版面设计中,设计师应更加注重细节表现上的耐人寻味,形式美的个性传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真正达到满足视觉与精神的双重需求。

海报设计中各创意元素虽各行其职,但当它们在为同一主题服务时,却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互为因果。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释放其语言特性设计的价值方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相反孤立地放大或夸大某一元素的作用,势必会造成我们对设计认识的偏颇,同样也会导致设计的失败与残缺。

简约设计的理念不仅适应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信息传播的要求,即高效快速,而且符合现代人渴望摆脱快节奏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寻求宁静和秩序的审美心理。在提倡环保绿色设计的今天,简约海报所追求的节俭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谋而合,简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审美追求,简约设计的出现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及精神需求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万翔.论“简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J].包装工程,2012,(02):89-91.

[2]航海.现代广告设计创意与表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第2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词:安德鲁怀斯;绘画;电影海报设计

1怀斯及其绘画风格简述

怀斯青年时期便开始学习画画,20岁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展览。怀斯不仅绘画,也经常写诗,所以在他的画面之中透露着诗的意味。怀斯的家庭艺术氛围浓厚,他的艺术生涯深受父亲影响。怀斯的绘画学习一直在父亲的工作室进行,并没有经过专业艺术院校的训练。1936年,怀斯的个展让他名声大振,他的画面富有诗意,描画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写实之中藏着伤感的韵味。怀斯出现后,美国的写实主义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画影响广泛,深受美国人命喜爱,同时他的画风也被多位中国画家所喜欢。

2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怀斯绘画特征应用

电影海报是海报家族的一个分支,它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随着电影产业的繁荣与兴盛,电影海报的收藏和欣赏热也在逐渐升温,尤其是一些艺术价值高、存世量较少的电影海报,价格更是一路攀升。优秀的电影海报除了能够提供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以及刺激电影票房收入之外。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它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与设计性。将怀斯的绘画与电影海报进行对比与总结,可以很好地发现其中的共通之处,以及看到怀斯的画面在电影海报中许多应用,可以为海报设计师提供许多借鉴与经验。

2.1构图形式的呈现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里安排处理人物的关系与位置,艺术家把眼前的真实的形,转化为艺术的形,用来表达自我的主观意思,增加艺术的感染力。纵观怀斯的绘画构图,其主要特点是对画面的提炼与构图的极简。善用使近景与远景对比,抽出基本的组成要素使画面纯化,巧妙地运用视角等方法也是他画作的构图特征。如这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中央车站》,描述了信件引发的一系列故事,这部电影的海报设计有着怀斯画面的深远意境,土黄色的西部背景,悠长的小道,这样的背景之下,女主与小男孩身处其中,仿佛在深切的交流,很好的契合了电影的主题。海报的背景将天空小路等一些意向做了统一的色调处理,突出了人物,借鉴了怀斯肖像画的构图处理,将背景统一提炼使得画面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增加了画面的稳定感,让女主与男孩的对视更加具有叙事性,手中的信封也暗示了电影中的信件元素。将怀斯的画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与《中央车站》的海报进行对比可以很好地发现,怀斯对背景简化与抽象,强化了人物的形象与画面的诗意,同样在海报中也能看到,背景的统一提升了海报的整体氛围,使海报有自然而纯粹的表现。

2.2色彩的搭配与运用

世界在人类的眼中是丰富多彩的,在情感丰沛的画家眼中更是如此。绘画的艺术不是简单地复制世界、图解社会,因而绘画所要传达的也不仅仅是客观世界本身,更多的是画家对世界的情感领悟与表现,掺杂着画家独特的个人情感。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色彩的艺术特点显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与独特的魅力,而在画家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开拓下,绘画的色彩语言更显多样化。在画面的色彩上怀斯运用的是他一贯所用的黄色与褐色为基调,画面整体的色调整体、统一、和谐。这幅画于1942年的《冬天的田野》很好的展现了怀斯的色彩表现力,偏绿灰的干草地,蓝灰天空带些许土黄,黑色的死去的乌鸦压住整个画面。通过对颜色的掌控怀斯塑造了一张氛围宁静肃穆的画面。怀斯运用双手进行艺术创作,借由自身对光与色的理解,用色彩表现艺术,诠释对生活的感悟,将丰富的情感注入艺术色彩当中,给人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视觉体验。这张电影海报《野梨树》与《冬天的田野》有着同样的画面色彩氛围。大面积的天空留白作为电影题目的背景,海报下方则是带着怀斯气息的空旷原野。土黄灰的草地上带着蓝色的投影,整个海报的下半部分偏冷黄,天空又使用偏冷紫红的颜色,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萧瑟感,怀斯的对色彩的排布在这张海报上有着很大的体现,冷调子的处理让画面的海报的氛围很好的契合了电影的主题。

2.3人物眼神的表现力

怀斯对于画面的眼神塑造是展现画风的一个方法,迷离、深情、或是困倦、或是精神,人物的眼神好似一潭深泉将观者带入画面之中,在画面中感受独到艺术熏陶。这幅画怀斯用的模特是他的妻子,他将背景处理为深暗的黑色,通过自己写实的造型能力塑造人物,而在眼神的刻画上,怀斯对人物的眼神进行了深入且精确的刻画,模特眼神直视前方,但眼睛又微微地注视着下方,平淡纯真传达了一种孤寂的情怀感。眼神刻画的重要性在这幅画中显得尤为明显,他的妻子面部在暗色调中眼神显得尤为明亮,透着忧郁的气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眼神的方向并不是盯着观赏者,而是看向别处,这样的处理与一般的肖像画的眼神不同,更加凸显画面氛围的重要性,眼神则透露着人物的内在心情。通过对怀斯肖像画眼神的分析可以看到,人物的眼神能够体现他的精神状态以及内心的活动,将怀斯的肖像绘画与电影海报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绘画与设计的共通之处,怀斯对于眼神的塑造精准且充分让观者被深深的吸引,不自觉开始幻想人物的心境,内心的思维,这是怀斯肖像画的魅力。在电影《寒战》的海报中可以很好的看出人物的眼神对于电影海报气质的提升,设计师将几位主要演员同时放入海报之中,每个人物的眼神体现了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有的坚毅,有的狡诈等等,或看向前方或看向一边,配上冷蓝色的光影效果,提升了整幅海报的戏剧性,增加了电影的内涵,很好契合了电影中的警匪悬疑气质,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人物的眼神承载了电影的文化内涵与内心情感,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怀斯的肖像画的眼神塑造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怀斯肖像绘画的眼神塑造都有应用,独特的眼神视觉符号的象征性和隐喻性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通过对怀斯肖像画眼神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升电影海报的艺术感染力与艺术张力。

2.4意境情绪与想象

一个精明的艺术家具有将身边的环境素材转化为一个新的事物展现在画面的能力,让技艺提升达到仙风道骨的创造力的地步。乡土、心灵、记忆、情感这四个字可以用来概括安德鲁怀斯的整个艺术创作生涯中的核心主题。怀斯的画面意境深远,他用画面的中的具体意象,背景、人物的布局再通过颜色的调和来达到画面的悠远意境。在海报的设计之中通过对意境的运用来达到电影氛围的抽象表象,能够让观众产生内心的思考来提升海报的魅力。怀斯曾说过:“我的作品是与我生活中的乡土深深结合在一起的。但我并非描绘这些風景,而是通过它来表现我心灵深处的情感与记忆”。怀斯的绘画非常静谧,静谧得仿佛一场肃穆的梦境。怀斯的抽象性是抛去和其他艺术家相似的东西后剩下的内核,这是艺术家本身的风格,是剥不去的。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影》的海报设计,总体风格写意潇洒,设计师黄海以太极元素与主人公一人分饰两角的设定遥相呼应连地板上的竹子纹路和光影明暗都处理得特别用心。仿佛怀斯对画面意象情绪的处理,《影》这张海报同样通过整体的黑白灰色调,加上中国风的意象处理来达到海报的整体情绪,同时让观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3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要知道,那些真正精美的电影海报,完全可以称得上我们的映画记忆中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电影携手并进

最早的电影海报在人们开始公开在放映厅里播放电影之后就很快应运而生了。那是用油漆在木板上注明的放映信息,由绳子连接起两块广告板挂在广告员身上,看起来非常像夹着肉饼的三明治,所以它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三明治板”。这种笨重的海报很快就被淘汰掉了,法国招贴画家朱尔斯・查尔特率先把新艺术风格引入到商业招贴画之中,成为了被广告界公认的现代海报之父。那时的文盲率很高,因此电影海报几乎都由很少的词语和尽量活跃的色彩组成。

由于海报促进了电影的销售,于是电影公司也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海报上。1900年,美国娱乐公司开始生产电影海报,他们制作的海报规格为28 x 42英寸。为了补充电影海报的单一和不足,电影人们又推出了更多新类型的电影海报。一种型号比较大的海报也开始出现,叫做“三开海报”,从这个名子你就可以知道它的规格刚好是一开海报的三倍大小,这样推算的话我们也就知道了另外一种六开海报的大小。这些比较大的海报得以诞生是为了方便在更大的区域进行电影宣传和展示。

到了20世纪的默片黄金时期,雄伟的电影放映厅替代了老式的影戏院,粗糙的老海报也开始走向第一次辉煌。在纽约,大部分的电影制片厂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广告部门。

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海报的颜色开始从一种颜色进化到三色(黄、红和蓝)。随着电影魅力的进一步发挥,人们对电影海报的需求唤来它在技术上的革新,一种新的彩色胶印印刷技术被当时的摩根石印公司发明,这种技术通过屏幕颜色分离,使得翻拍由制片厂提供的艺术作品成为可能!可以说,那时的电影海报和电影是携手并进的。

手绘装饰艺术到滑滑的照片

30年代,美国人陷入了“装饰艺术”的狂热之中,好莱坞电影海报也逐渐展现出“装饰艺术”的外观风格。厚重的背景被删去,代之以更多的留白,字母和字体风格被广泛地使用,字母的放置位置更加创新。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40年代的电影工业不得不首先在海报等广告方面调整预算,再加上战时世界范围的纸张缺乏,许多电影制片厂只能利用非常紧张的纸张资源来印刷电影海报,甚至还有一些公司将电影海报印在旧的战争地图的背面。

随着从二战归来的美国兵的军靴再次踏上美国国土,电影制片厂又把银幕从炸弹和鲜血之地变成了充满幻想的乐园。电影公司开始用流行明星塞满电影,而不久电影海报看上去也就越来越像这些花里胡哨的照片了。

到了60年代,手绘海报越来越多地被照片取代。这时的电影海报是被印在粘土涂布纸上的,印刷的最后一个工序是上膜,上了膜的海报摸起来滑滑的。

随后,电影制作厂发现了另外一条牟取利润的康庄大道,录像海报。它是专门放在租赁录像带的店面来展示的。许多电影制片厂专门为录像发行海报产品,以便赚取更多的利润。

从90年代开始到如今,电影录像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电影行业仍然继续着利润神话,而电影海报也仍然在闪现着身影。电影人们虔诚地相信,无论是从前的手绘作品还是如今“摸起来滑滑的”精致照片,电影海报将仍然演绎自己的历史,为商业和艺术,或是为我们这些电影爱好者。

何止是爱屋及乌

有人说当我们欣赏电影海报的时候,总是会忽略它的商业本质,而只把它当成一种爱屋及乌的爱好。可是,狂热的电影粉丝会说,我们对海报何止是爱屋及乌呢?海报这件精妙的艺术品,有时候甚至比电影本身更令人着迷好吗?瞧瞧那些限量发行的海报,再瞧瞧那些珍贵海报被拍卖出的天价,你就会明白了,海报这件艺术品是如何像璀璨明珠一样镶嵌在一部电影中并且闪耀着它自己的光芒了。

正因为这闪耀光芒,电影海报产生商业功能就是理所当然且轻而易举的事情。电影海报的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供广告促销用的,主要用做电影公司的广告、影院招贴、观众的赠品。不过这种功能的电影海报是不能用作销售的。而另外一种则是可以销售的,比如在很多影院的周边产品店里我们常常看到的电影海报,以及明信片、钥匙圈、纪念卡、马克杯、T恤等都属于电影的衍生产品。电影和电影的衍生产品,比如海报,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走进千千万万人的生活。正如粉丝们说的那样,这何止是爱屋及乌呢。

从隐形到独创:内地电影海报的逆袭

当国内影迷的眼球被好莱坞大片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电影海报吸引时,恐怕你也曾诟病过华语片海报一度跟“山寨”、“抄袭”为伴,但现在这个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很少有人知道很多写着英文字母的海外版电影海报,其实都是国内小黑屋里的宅男影迷们琢磨出来的。他们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从隐形人走向独立者,正展示着国产海报原创力量从无到有的过程。

概念海报的无限遐想

代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

《太阳照常升起》威尼斯版海报:血色天地中,周韵伸出的那一只光脚,够自在。

《让子弹飞》“羽毛子弹”版概念海报:极简到这种程度,海报设计者的功力可见一斑。

一片羽毛、一粒子弹、一只气球,姜文的几款“极简”海报跟他的电影一样酷劲儿十足,似乎什么也没说,却任你联想到爱、自由……它可能让你摸不着头脑,但你确实被下了钩……

从2007年的《太阳照常升起》开始,姜文电影的海报都由国内远山公司的一些“影迷设计师”设计。2010年的《让子弹飞》“羽毛和子弹”海报、2013年威尼斯纪念版《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气球”海报,寥寥几笔却勾起无限联想,噱头十足。

极简创意也都不是灵光一闪的结果,而是基于对导演、作品的足够认知上完成的。事实证明,这几款“特立独行”的海报获得了影迷的极大肯定,也为姜文的电影增添了新话题。

特立独行+流行元素

代表影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听风者》《窃听风云3》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威尼斯版海报:东方式的鬼魅。

《听风者》正式海报:女主角竟然被隐没在背景人群中。

《窃听风云3》“土豪金”版海报:谁说海报不能放“大坏蛋”?

宅男王宁原本学视频后期制作,尤其对香港电影如数家珍,于是成立工作室。他的第一款“正式海报”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威尼斯电影节版,幽深的鬼市水景中央,小小的狄仁杰侧面身影屹立船上,很难辨认出是由刘德华所扮演,两边的龙爪和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侧脸剪影则若隐若现,整个海报充满神秘气息。

在海报的“创意方面”,王宁也做了很多突破,比如《听风者》周迅和其他特工隐藏在人群中,成为梁朝伟的“背景”;《窃听风云3》首张海报更是“大坏蛋”的集合,该系列还结合了荒诞夸张的“土豪金”流行元素。

特立独行的设计思路加上流行元素,深深打动了导演的心。

精益求精的“黄金时代”

代表影片:《武侠》《寒战》《一代宗师》《黄金时代》

《寒战》“冰封”版海报:“冰封”的概念完美诠释“寒战”的酷劲。

《一代宗师》海外版海报:什么是大师?就是这个味儿。

《黄金时代》“泼墨”版海报:白雪黑墨,乱世佳人。

2011年,陈可辛的《武侠》海报上并没有突出主演甄子丹、金城武,其主角是两个毛笔书法大字 “武侠”。这两个字写得形神兼备,仿佛两个伸臂弹腿的拳师拉开架势准备对打,准确地传达出了这部电影最主要的精神。

电影《寒战》的“冰封”版海报因为素材受限,难以平衡四位主演的站位,一度受到雪藏。但设计师坚持不改设计,最终这款海报因为“冰封”的概念与片名“寒战”的高度契合,得到片方的认可,得以推出,也成为影片诸多海报中最亮眼的一款。

《黄金时代》“泼墨”版首款海报中的“泼墨”象征乱世,而主角汤唯的表情准确地透露出与乱世形成鲜明对比的“淡定”。最终,“泼墨”版海报受到肯定。

由以上这些影片海报可见,华语片电影海报如今已做得精益求精,设计师们表示希望在未来的创作中,尽可能体现中国的美学特色,为影迷们创作出值得收藏的有艺术价值的海报。

Mondo:让手绘海报复活

本文开头说,海报在Photoshop出现后就已死去。这让念旧的人感到伤感。好在, “复古”是这几年的风尚,手绘海报也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引领这股潮流的,就是Mondo。

Mondo是美国Alamo Drafthouse电影院旗下的艺术收藏精品店,因为每年举办的奇幻电影节、僵尸电影节等著名。他们的手绘海报有的简洁复古、有的繁复怪诞,因片而异,却都能精准地抓住电影的神髓。

繁复美与极简主义

插画家泰勒・斯图特的作品几乎是Mondo海报的代名词。他偏爱用细腻的线条勾绘尽可能多的经典角色,构图复杂、空间多层、细节繁复,令人百看不厌。而同样作为Mondo的代表艺术家,英国的年轻画家奥利・摩斯却处在另一个极端――他是极简主义海报风潮的缔造者之一。他总离不开剪影(通常为片中角色或关键道具的轮廓),他的海报如同高明的智力游戏,总能准确搔到铁杆影迷心底的痒处。

抢手的艺术收藏品

第4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关键词】少即是多;UI设计;扁平化

0 前言

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中,界面设计工作一点点的被重视起来。拥有美观的界面的电子产品会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拉近人与商品的距离,使交互过程更加人性化,这也是建立在科学性之上的艺术设计。坚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原则,界面直观、简洁,操作方便快捷,用户接触软件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不需要太多培训就可以方便使用应用系统。因此简约高效的设计风格是非常必要的。

1 “less is more”的来源

这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少即多"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这一理念符合当时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萧条的境况,得到人们的一致推崇。这一理论在当时一经提出,广泛的应用到海报设计、工业设计、家居设计、建筑设计甚至服装设计等众多领域。受到大众的欢迎。

“少即是多“在中西方的艺术领域中,都有体现。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留白手法与之不谋而合。但在当今环境中“少就是多”不但包含东方人的静谧,还有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使其更加多元化。

很多设计产品都受到了“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的影响,从北欧的家居设计到德国的工业设计,从日本的服装设计到欧美的平面设计,可见这个理念应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一个优秀的作品简约但附有意蕴,简约的生活方式,表面看上去非常质朴,却静水流深,简朴之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质素。

2 “ less is more”的UI界面设计的必然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繁冗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让人眼花缭乱,lessismore的流行趋势,源于极简风格的设计受到了设计领域的追捧。极简风格“少即是多”的理念,符合当代快节奏的发展,表现了人们渴望简单的生活。简约的界面设计,一目了然的信息概览,高效的信息传达及简单的操作,这都是快节奏信息时代的必然需求。过于繁杂的处理过程,会让大众失去对产品的使用耐心及其所表现的自身价值。

“少即是多”推崇的是“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在当今压力的生活环境下,“减法设计”会让受众体会到更多的是心理精神的释放。因此“少即是多”的设计风格在信息传达领域是很有必要的。

3 “少即是多”在界面中的应用与延伸――扁平化设计

当今的备受关注的话题“扁平化设计“则是简约风格”less is more”的延续。扁平化设计在数字终端界面设计中很受欢迎,它提倡极简的人性化设计,运用抽象化的视觉语言,摒弃多余的装饰元素,使交互流程更加简洁。它具有符合界面设计的发展规律,也是未来界面设计转变的开始。

在我们讨论扁平化设计发展必然性的时候不得不提一个视觉理论,就是差别阈限(J.N.D just noticeable diffrernce)。人的神经系统对于任何刺激都能做出反应,但人明确感觉到刺激, 不仅如传统理解的那样,需要超出感觉阈限;并且通常刺激只有超出一般规律的变化,才能作为外界信号被接受,这种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阈限,就叫做差别阈限。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直觉有一种“简化”的倾向。所谓简化并非仅指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它是一种将任何物体,以尽可能简单的机构组织起来的倾向,是能够体现物体最本质的形态表达。

因此,综上所述,简约设计在UI界面设计中的趋势是必然的,也受到了大众和设计师们的喜爱。

4 阐述扁平化设计

扁平化设计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放弃一切装饰效果,诸如阴影、透视、纹理、渐变等等能做出 3D 效果的元素纷纷摒弃。所有的元素的边界都干净俐落,没有任何修饰、渐变或者阴影。尤其在手机上,因为屏幕的限制,使得这一风格在用户体验上更有优势,更少的按钮和选项使得界面干净整齐,使用起来格外简单。

在Win8 Metro界面中,扁平化用户界面设计开始浮出水面,2013年当在苹果IOS7系统正式问世,扁平化风格作为设计潮流已经开始在界面设计领域迅速蔓延。在Google中,我们也同样看到了准扁平化设计模式,越来越多的UI设计中走上扁平式设计的路线。国内许多手机和互联网也受到扁平化的洗礼,淘宝、优酷、京东等到小米、锤子、华为等国产手机,都纷纷效举。无论是一个网站还是一个应用程序尤其是移动端的UI界面,扁平化和极简的设计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扁平化设计在设计领域并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而是包含了许多风格、具备多种不同设计更多的集合体。目前扁平化设计被广泛应用于O计领域,并且与简约的视觉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运用,由于移动端设计发展趋势,扁平化设计大多数取代了拟物化的设计风格。扁平化设计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影响着许多设计领域。今天的扁平化设计已经成了网页和UI设计中的主流设计方向,甚至用户已习惯了扁平化设计的存在。并且开始影响我们生活,并且具备高效传播的能力。

5 适度的结合,杜绝性冷淡设计

事物都是有其正反两面,在简约设计带来清新、利落的设计风格之中,不免会落入性冷淡的设计风格。有些设计走入了简约设计的极端,整套设计更缺乏人情味,过于简约的符号更加让受众不明所以。过于单调的界面设计让大众感觉到更冷漠,甚至出现误导传播的信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把握适度原则。

6 结束语

如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购物、学习、工作、旅游等等生活的林林总总都离不开数字终端设备。人们对于终端界面的要求更高,并希望更直接的高效传播信息,拟物化设计风格多余的修饰,不仅没有起到传达的作用,反而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去修饰。在未来,移动终端会更加多元化和更普及,高效的引导和传达是电子产品的基本要求。因此少即是多的适度设计风格,将会在设计领域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杨声丹.论极简主义设计的社会意义[J].艺术教育.2016(09).

第5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那么,信息技术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改变一个人,使其变得更有力量和精神涵养?笔者认为,人本主义的核心指向人,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的肯定。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关心人的发展,关注人文资源的开发,让人文的阳光洒满信息技术课堂。

本研究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为立足点,从信息技术教育被遮蔽的精神财富中梳理出人文素养培养的丰富资源,进而提出“四维空间发散法”人文资源开发策略。该策略强调从纵、横、明、暗四个维度进行人文资源的开发。横向维度,一是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改造,二是对非文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纵向维度,一是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二是要体现信息文化的因素。

图1为人文资源开发模型图,四个维度即信息文化、生活、教材文本、非文本资源将模型图划分为四个区域。Ⅰ区、Ⅱ区、Ⅲ区、Ⅳ区是渐变的过程。从隐性到显性,从显性到隐性,进行人文资源的开发。Ⅰ区Ⅱ区Ⅲ区Ⅳ区,资源的开发从明到暗,对教师资源开发意识和资源生成智慧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向信息文化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要超越信息技术工具操作的层面,追问技术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文化。信息文化类人文资源可以从信息技术发展史、历史人物、信息类热点话题的课堂辩论、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高新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开发(如图2)。

信息技术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史,更是一部思想史,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维度。因此,教师要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关注历史人物的介绍、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关注与信息文化相关的热点话题。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了解重要历史事件,显现信息技术富有人性的一面,进而激发学生对信息科学的热爱。还要积极挖掘“思辨”素材,通过课堂讨论学习、辩论的形式进行信息文化内化。比如“随着电子报刊的出现,纸质的报纸是否会消失”、“网络与传统文化”、“龙芯电脑的意义”等。类似的辩论对学生思辨素养的养成,对信息文化的内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堂实录】课堂辩论在信息技术课堂的移植

正1:因为网络开始普及,而且报纸会浪费许多纸张,所以说报纸会消失。

正2:因为在报纸上看到的在网络上也能看,网络上看到的东西,报纸上不一定有,而且报纸会被人撕掉。

正3:报纸如果每天买,日积月累,买报纸的钱始终会超过电脑费用;报纸上只有文字和图片,而网络有图像、有声音,而且让我们更生动、更具体地了解事件。

……

反1:老年人不会用电脑,不会在电脑上看报纸。

反2:报纸比电脑更便宜、划算、经济。

反3:报纸比电脑权威,健康,可再利用。

反4:看报纸对自己身体有好处,电脑辐射有害健康。

反5:报纸可随身携带,方便、快捷,电脑不可随身携带,在特殊的场合使用不合适。

……

教师总结:技术的进步让电子报刊走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阅读电子报刊,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们仍然提倡简约,重精神,少电磁干扰,回归生态的、绿色的低碳生活,回归生命本真。所以,我相信在一段时间里,纸质报纸不会消失。其实,这还涉及人的心理问题,静态阅读和动态阅读的质量和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一定还有一部分喜欢传统阅读的读者,而交互性更强、内容更丰富的电子报刊也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因此,纸质报纸的生存将面临新的挑战。

【讨论学习】

主题:分析阅读材料,阐述“龙芯”CPU诞生的意义。

【阅读材料】“世界工厂”的困惑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到过“珠三角”、“长三角”的读者应该有切身感受。众多外资企业将生产过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组装环节转移到中国,这些低端环节耗费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但附加值低。

……

对PC产业来讲,包括联想、方正这样的大企业利润也是相当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买别人的芯片来组装,只是一个组装工厂而已。而且,在国际CPU巨头AMD与英特尔的明争暗斗中,中国PC厂商无论怎样都掩盖不了“看他人脸色”的尴尬处境,既要哄着占有份额优势的英特尔,又不敢得罪价格占优的AMD,而这一切都缘于我们无“芯”可以挑大梁,缘于中国PC业长期以来没有占据技术的制高点。

“龙芯”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

【讨论结论】第一,“龙芯”的市场前景。据统计,仅进口芯片这一项,国外大公司每年就能从中国赚走一百多亿美元。如果“龙芯”可以成为替代品,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第二,从政治看“龙芯”。“龙芯”最为独特的优势,不是性能,也不是价格,而是它的安全性。采用“龙芯”CPU,将有助于消除我国在电子政务、国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改变在信息安全领域的被动局面。

第三,“龙芯”的未来。

这几个主题的辩论效果非常好,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素养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类似的人文资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事实上,信息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例如,在汉字输入部分,介绍民族产业家王选的故事,通过对科学家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同时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技术进步背后人类的智慧和付出。在学习网络的时候,不忘对网络发展史的学习。人脑与电脑谁更聪明、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的关系……这些资源的开发,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语言,更从课堂教学的实质让我们看到教学目标的多元、课堂立意的深远、教学结构的精巧、课堂进程的丰富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面向生活

面向生活是现代课程内容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实践后的个性化体验。突出实践一方面是迎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过程性体验,面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个性化体验,促进其对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理解,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一般的课堂也关注学生的过程性体验,但对过程中具体操作步骤的处理,一直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将所有的步骤直接呈现,让学生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地“操练”,这种缺乏探索性的经历是没有思考空间的过程,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步骤本身,而无暇顾及过程中蕴涵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这种做法也常常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者斥之为“软件说明书式的教材”;另一种倾向是将过程步骤完全略去不谈,留下过多的操作性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这种教材虽然不多,但也时而出现。这又可能使学生陷入探索一些基本操作过程的陷阱,由此浪费大量的时间,使本就非常有限的课时捉襟见肘,反而失去高层次能力的锻炼机会,比如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规划、组织、协调、思维、方法,以及对信息社会和信息文化的感悟和体验,等等,这样的教材我们称之为“探究庸俗化的教材”。

教材中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内容,我们通常照本宣科,学生学完便忘。这部分的学习,其实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市场进行调研,以“配置计算机”为任务来学习。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将生成许多新的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攒机的过程,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情况,对技术的发展有更切身的体验(如图3),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规划能力。

【课堂实录】

我 们 攒 机 去

——虚拟配机

【项目设计】社会调查

国庆快到了,学校想利用假期为阅览室配置一批计算机,价位在3000~3500元之间。请你利用国庆假期,和本实践小组的同学对附近的电脑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运用课本中介绍的软硬件知识,列出一份合理的计算机配件清单,设计一套合理的购置方案。

【课堂小剧场】

剧本内容:甲乙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电脑公司老板、顾客,谈电脑配置。教师点评。

【实践活动】我们攒机去

学生通过http://.cn等网站进行虚拟配机活动。同时,学习软件的安装,感受硬件、软件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

本课的设计面向生活,关注实践探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配置计算机的任务做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规划能力。计算机配置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取适当的机型,然后引导学生从功能、技术等层面分析案例任务的需求。在设计中,还提出了性价比的概念,最后还介绍由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于1965年首次提出的摩尔定律。摩尔先生当时预言,芯片上集成电路原件的数量每18个月就要翻一番。这些人文素材的准备,无疑对学生综合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信息文化内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面向教材文本内容的改造

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更要善于对教材文本进行改造(如图4)。苏教版《声音的加工和处理》一课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录音软件及GoldWave软件对声音的录制、编辑、加工和合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完全照搬信息技术教材的文本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等特点,适当地拓展教材内容。笔者最终以《魅力人声》为主题介绍了声音的魅力,进而通过“配乐诗歌”朗诵为主题进行声音的录制、加工和学习,既丰富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所有学生体会到了声音的魅力,了解了诗歌的朗诵技巧及声音加工、处理的技术。

【课堂实录】

同学们,你们相信——声音是有温度的吗?声音是有色彩的吗?声音是有磁性的吗?声音是有光亮的吗?亲切的抚慰,美好的祝愿,母亲温柔的呼唤,难道不像冬天里的一抹阳光,是温暖的、黄色的、动感的、光亮的?好,今天,第一项任务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感受魅力人声……

怀旧篇——倾听魅力人声

1.听中央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录音

《小喇叭》这样的广播节目成了我们那代人童年的公共记忆。每当听到它,我们这代人便变成了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因为这些声音曾经记录了我们那代人一段相似的经历,共同的情感,记录了我们童年相似的生命密码。就像有一天,当你们长大了,回忆今天的周杰伦……

2.听电影《简·爱》

在那个精神极度贫乏的时代,异域文化的译制经典,一代影人的声音传奇,滋润着无数人们干涸的心灵。如今,社会变迁,各种媒体纷繁复杂,以邱岳峰、毕克、尚华等配音大师为代表的译制片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以刘广宁、乔臻等配音艺术家为代表的译制片的白银时代也已远去。如今,译制片将成为昨日黄花,他们也大多老了,有的走了。然而,仍然有人坚守“人声的艺术”。

3.听诗歌:《四月的纪念》

师:请你说说成功的诗歌朗诵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总结:语言美、感情美、音乐美。

实践篇——使用GoldWave软件进行声音的录制、编辑,集体完成诗歌朗诵创作

[师生集体演示诗歌朗诵作品的录制过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朗诵要求:语言准确;情感表达到位;节奏美感。

[小组自行录制诗歌朗诵作品]分组选择诗歌,完成作品录制、编辑。

欣赏篇——分享成功喜悦

教师总结:配音艺术包含的内容很多,可惜一节课我们仅能窥其一角,不能穷其所有。课后如果有空的话,浏览中国配音网、中国播客网。声音的温度体现的是感情;声音的色彩体现的是理解;声音的磁性体现的是本色;声音的光亮体现的是精神。声音是父母给我们印刷的天然名片,让我们好好使用,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它一定会帮助你体现魅力的你!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当爱之、惜之,用眼睛发现美,用耳朵倾听情,用嘴巴表达爱。

【教学分析】

学生在学习声音的录制、编辑的过程中完成了作品的创作。本课人文素材的挖掘还体现在对诗歌的选取上,教师准备了18首诗歌供小组选用,并且为每一首诗歌准备了配音的素材。这些人文素材不是简单地、随意地选用,选取合适的素材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方面的素养。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是技术的,还应该是人文的。当然,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该立足于技术的学习,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关照人文素养的培育,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完整的人。

面向非文本资源的课程内容的开发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课时所限和考试要求,课堂教学偏重基础性和技术性,较为关注发展性,少有课程整合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几乎没有关联,因而难以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非文本资源的开发恰好可以补充课标不足的内容。如图5所示,非文本资源可以分为实物层面、活动层面、信息层面等几方面。例如,调整与整合汉字字形码和图形编码原理,我们开展TrueType造字及造型设计比赛。再如,将画图软件的综合运用与美术整合起来,开展海报设计活动。还可以将搜索技巧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整合起来,开展搜索大比拼活动。将文字信息整理加工与语文整合起来,撰写研究报告,开展电子小报、电子杂志制作等活动。当然,将问题解决与数学学科整合起来,开展程序设计活动也是非常好的选择。非文本资源的开发使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具生成性,是对预设课程文本的补充和调适。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充分融合的资源才能接近理想状态的课程标准,特别体现课程的“综合性”。

【案例】活动设计:“TrueType造字造型设计”课堂友谊赛

主题:低碳·创新·成长

软件:TrueType

要求:在64×64的点阵图中,可手绘或参照现有汉字,设计制作符合主题的文字或图形,并在“画图”软件中以300磅的字号输入并保存下来。作品的存放格式为“.BMP”。作品要美观有创意,要附作品创意说明文字。

这些非文本资源的开发延伸了课堂,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将信息技术学习放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大环境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