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读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技术学生提高阅读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作,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和丰富的语言积累。
一.运用数字化教育技术 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的过程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学教学过程,而是一个内容和形式的辩证运行、语言和思想统一、语言和情感交融的过程。读的训练实际是训练学生怎样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辨认的思想感情。人得终身学习离不开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有趣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阅读量,需要我们大力改革目前唯课本教学的陈旧模式。专家们曾预言:现代媒体革命在语文教学两大基石之一的阅读教学中发生一场强大的裂变,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刻不容缓。数字化教育技术手段能克服教材文字呆板、教师教学枯燥的弊端,使教学信息呈现出多样化、情趣化。因此我们将在课堂内外合理运用数字化教育技术,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语文能力,并凭阅读教学为主体的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审美情趣,健康的个性、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可开拓能力都得到发展。
数字文化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读书阅读是落后的事了,而飞速发展的社会竞争中始终不败的力量是来自于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与阅读密切相关,没有成功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提高。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数字化教育技术,激发、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着重研究探索以下几点:
自读课、习作课。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迈进生活大课堂,有目的的指导阅读学习。如网上阅讯,参加所在地的广播、电视节目,到图书馆,书店等地搜集资料提高阅读量,开拓视野等。
二、有效引导网络阅读
(一)、网络阅读的特征和理论意义
对网络阅读一般都认为:是指借助数字化教育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一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阅读行为,与传统文体阅读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造特征:1、阅读过程的互动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阅读的革命,由于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的对象,是由一个个连接点连起来的信息集合,每一连接点就是一个浓缩的信息,网络的交互功能和这种发散的,非线性的超文本呈现方式使学生思路大开,阅读的内容丰富性与多元化,大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2、阅读环境的开放性。互联网是一本向着世界打开的书。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们可以不再受时空限制自由交往,随着阅读具有事实性,交互性和广域性的网络阅读时空,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在局限课本、课堂,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进行阅读。
(二)网络阅读对阅读教学的创新启示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阅读教学创新改革的目的所在,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阅读教学不可避免地网络时代人们了解世界、关注生活、提高文化水平和认识自我的的重要认识方式----网络阅读的影响和启示。
1、师生观:在网络阅读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阅读、对话。而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以“知识拥有者把学生视为无知无能者”,剥夺了学生的“自”和“话语权”,使得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很多。在阅读教学中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网络教学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传递着、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题精神、相互协作作用。
2、能力观: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在阅读中学会高度控制和合理分配注意力,快捷正确的处理信息,未来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产生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人。信息社会教育便可称为信息能力的教育。因此,网络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方法;激趣;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在教学战线奋斗多年的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喜欢读书,自主读书,学会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读书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为此,教师该如何让小学生喜欢阅读、自主读书,让阅读真正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呢?
一、引发小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致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晓这样的道理,兴致是小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小学生学习必须的前进推动力,我们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致的有效途径,我们所教的小学生才会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将“要学生读”彻彻底底转化为“学生要读”。
1.有效利用语文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你想要让你所教的学生都喜爱读书,那教师就应该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首先喜鄱潦椤U庋学生就会在你的带领下走进书籍的世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书的喜爱,真真正正地让书籍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必将成为小学生步入书籍世界的领路人。
2.将小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还给学生。师者要求学生去阅读就应该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小学生有自主选择阅读的权力,教师不应该干涉与阻挠,(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健康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才可)。让我们的小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喜悦与满足。因为我们明白,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推动力,他们热切希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就是满足小学生自己的兴趣需要,为此,教师一定要把阅读自还给小学生。
二、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兴趣还不够,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才能持久,才能坚持下去。我们知道,读书不仅能够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小学生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较为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形成一种心情愉悦、学习奋进、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和团结互助的良好文化学习氛围。
1.引导小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语文教师都希望他所教的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使小学生的阅读成为小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为,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坚持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2.引导小学生养成专心细致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专心细致阅读的好习惯,就是要求小学生在阅读时细心专注。阅读时,不溜号,不走神。所谓专心细致阅读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与行动合二为一,聚精会神。
三、教给小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1.专心阅读。指导学生正确科学地专心阅读。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于计划好的要读的书以及一些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书要用心去读;另外,有的书还要求学生提高速度去读,知道大概意思便可以;再者,有的书倡导学生挑选部分章节、内容进行自主选择性地阅读;至于如何去读,要求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要知道,只有运用合理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2.及时做笔记。我们除了专心阅读外,还要有及时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我们阅读书籍时,书中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好的修辞手法就可以及时摘记下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宝库。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小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3.大胆表达。在学生读与写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认真、大胆地去表达。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想到的、不明白的、不理解的表达出来,敢于和大家说。这样就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使我们的读书阅读活动得到不断有效地深化。
4.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了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以这种不断采用阶段读书交流活动和回顾小结的模式丰富小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对阅读资料中的精彩片断再现,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一、小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要受到尊重
在建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过程中,需要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要转化角色,把小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整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与小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交流的学习关系。小学生在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首先,要在自学的目标和提示下开展学习,然后在进行阅读、查资料和用小组的方式讨论,最后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这就使整个教学过程变为小学生自学的过程,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其次,在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改革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教学目标。转化师生之间的角色,能够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课堂,小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生与教师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下完成教学,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作用。最后,学习语文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强化,有针对的采取问题式教学方式,并且应用多种类型的工具书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使学习的范围更广,促进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语文的新知识。
二、小学生自律性的增强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生不能够自我管理和约束,学习时容易懈怠,因此,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的自律性能够得到培养。小学生的教育是关键的智力发展时期,也是完善心里年龄的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在初级阶段,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能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因年级的不同,所在年级的教学内容也各异,自主学习也应该因材施教。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综合性很强,对自主性的学习要非常重视。语文课程在实际应用中实用性很强,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有效提高,同时也能完善小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语文学习的过程比较慢长,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不断的探究,加强自主学习目标的建立,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不再监督和依靠的情况下完成自主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而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学生必须自己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基础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计划的制定需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在自律性的要求下加强自我约束力。
三、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
小学生除课堂学习外,小学生还应该习惯于课外读书。因为读书可以使人养气、清脑、益智和明心等,养气主要是修养自身的气质,陶冶情操;清脑是指读书过程中,能够使人的视野开阔和思路拓宽;益智是指读书可以使人的智慧和才干得到有效增长;明心是指读书过程中,可以使人的心胸开阔,也能使人的灵魂涤荡。当孩子开始上学时,就应该习惯每天阅读,而且要读经典的作品。在年龄较小的时候,也容易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能够让小学生终身受益。例如,孩子们可以先看一些动画杂志,逐渐地阅读经典文章,把阅读逐渐地融入到学习当中。
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当一个人对某一事情感兴趣的时候,就会主动地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因此,学校的老师需要探究教学内容,制定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计划,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出来,而且可以开展课堂兴趣小组竞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当中。例如,《夸父逐日》这篇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相关课件准备,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夸父逐日》通过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与此同时,也使小学生的视觉欣赏能力得到培养,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培养小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
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小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分析和讨论问题,进而使小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意识有效提高,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而且能够主动的研究不明白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扁鹊治病》这一教学内容,教师问学生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学生就会积极的回答:“讳病忌医”我已经理解,病人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存在的缺点应该多听取意见,积极的改正。有些学生会说,扁鹊不应该离开自己的国家,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即使无法医治蔡桓公的命,也可以使他的命延长,所有的生命都值得珍惜。然后在学生中开始讨论,一些学生就开始争论,应该去秦国,不然会丢掉性命。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争论,对问题进行灵活设计,让学生针对扁鹊去秦国的争论进行分析,然后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发散,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六、结语
一、巧设阅读阵地,形成课外阅读氛围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激发阅读欲望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还有一部分是我把自己孩子看过的一些读物也捐赠给为了班级图书角。为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班里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形成课外阅读氛围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们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教室、课堂成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利用这个学习阵地,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共同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的氛围。
二、巧妙利用课堂教学,把课内阅读引申到课外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设计了“每课一问”。即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做课前预习阅读,在阅读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让他们读课文,读课外书、读课外资料,让他们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笔者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三国”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前的阅读预习,渐渐知道了三国形成、对峙、衰败的过程,了解了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继而产生了对“三国”故事的浓厚兴趣,全班掀起了一股“看三国热”。这样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孩子们每每自己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1.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文学名著什么时间读,报刊杂志什么时间读;要有长计划、短安排。制定长计划,是为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短安排,是为了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情况。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指导选择读物,注重读物质量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如学童话时,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教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每月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
3.引导学生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可让学生进行圈圈点点,完成读书札记。笔记中“本书内容概括”“佳句摘抄”“优美片段欣赏”“我的感悟或体会”等栏目,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再通过读书笔记的互相点评、借鉴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落实课外阅读效果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课本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及读书札记等。
2.开展评选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我校每个班都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札记,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读书能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阅读之星”,并将这些“阅读之星”的照片张贴在展示栏里,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综上所述,“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可见,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大事!因此,教师、学校,家长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并给孩子做恰当的引导,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一、充分宣传,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这是课外阅读体现价值的前提保障。“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便是笔者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时提出的口号。此外,现在的小学生喜欢直观地信息接受,喜欢看电视、上网,却很少愿意拿起一本书去读。对此,以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阅读书籍至关重要。如中央台少儿频道播出的《智慧树》在我班学生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就适时地推荐《十万个为什么》,不少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阅读起了科普书籍。
因此,只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心理,适当的引导便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
二、优化环境,培养阅读习惯
(一)优化阅读环境
笔者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为了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笔者提出的图书室、阅览室、教室等重要学习场所要布置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建议,均被学校领导采纳。此外,笔者除在教室内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号召踊跃捐献图书,培养他们浓厚的读书氛围。另外,笔者还结合学校开展了“读书节”、“读书心得”、“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来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
毋庸置疑,在阅读指导中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如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曾利用小学生头脑中的名人效应、“偶像崇拜”,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课文的学习,介绍优秀的作家成长之路和以及成长之路上所著的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笔者还积极结合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给小学生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并组织一些读书笔记评比、读书报告会、作文竞赛等活动,调动小学生的表现欲。
三、推荐好书,指导选择书籍
书籍的选择,决定了阅读的质量。作为教师,笔者经常给小学生推荐一些有益健康的读物,把握“趣”、“广”、“适”的原则。要让小学生选择有兴趣的读物,这样他们才乐于读、才爱读。同时笔者还指导小学生要广泛阅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
四、多种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笔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多种阅读方式的综合运用,尤其是鼓励他们多思考、多领悟,提高阅读效率。
(一)定期收阅读笔记
笔记内容可包括很多方面,如摘录精彩文段、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经典事例,读后感想,对作品内容及写作技巧的分析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灵感被激发后信笔所写的片段。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得非常仔细,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全面了解他们的阅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出阅读误区,表扬阅读质量高的学生。总之,要针对每位小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做具体到位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质量。
(二)选讲优秀文学作品
由笔者或小学生来分析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力。如一个小学生在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发表了一段评论:“看太阳东升西落.看大雁南迁北移,看花开花落.听潮来潮去,朋友,你意识到时间在一去不返吗?把每一个早晨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当作生命的终结,在每一个这样短暂的生命里,我们难道不应该留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吗?”可见,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小学生们大有潜力可挖。
(三)将阅读运用于实践
笔者曾让小学生们把阅读所获得的知识用于演讲、辩论、投稿等实践活动,成功的喜悦激励着他们积极的去阅读,并把阅读变成一种积极自主的行为。
五、收放有度,确保阅读质量
教学研究不同于产品开发,它的工作对象是有能动性的学生,因此凡教学研究,在管理上就都有一个“收”与“放”的问题,都需要处理好“收”与“放”的矛盾。那么,小学生课外阅读应如何处理“收”与“放”的关系呢?
(一)多放少收
“放”重于“收”,这是由课外阅读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读成册的书是“放”,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更是“放”。“放”是主要的,“放”的时间必定要大于“收”。“放”,才能充分体现小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才能充分开发小学生自主研究的个性潜质,才能真正促进其自身发展,让他们养成终生读书的好习惯。
(二)精收粗放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培养 指导
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和训练,阅读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和强化。针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就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以说学生是否喜欢阅读、是否会阅读不仅体现出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和良好的语感,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恰恰能从广泛的阅读中获得。所以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尤其是小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受益终身的。
但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我们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所做的仍然不够。很多研究都表明小学生现在的阅读兴趣、阅读量以及阅读的时间和广度都还是远远不够。此外,在小学生身上还明显表现出缺乏阅读的目的性和明确性的趋势,他们一般是有什么书看什么书,所以就导致学生看卡通、漫画类的书籍所占的比重过大,而科普类、名著类的书籍所占比重较小。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和实践中,我针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那阅读量的增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的努力和合作。首先,学校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图书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不仅有正规的、成规模的图书室,同时也可以鼓励各个班级设立自己的图书角,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阅读。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联合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英国图书馆学会“法吉恩奖”获得者钱伯斯曾经提出“阅读循环圈理论”,认为“通过环境与活动的整合,可以帮助少儿亲近图书,进而鼓励少儿自主而愉快的阅读;也可以通过设计、组织阅读讨论活动,帮助少儿领会一本书各个层面的含义,从而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1]所以我们可以每周在晨读期间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书的阅读,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组织学生组成读书爱好兴趣小组,或者是组织各种读书的讲座和演讲比赛、知识游戏、诗歌朗诵、故事秀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学生阅读的大量时间其实都在课余,因此,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一方面要让家长体会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课下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学校和家长互相联系的有效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家长可以更好地促成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养成。
二.课堂教学的引导
1.阅读广度的培养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时,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学生阅读数量的提高上,同时也要注意学生阅读的广度。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阅读不同方面的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不仅要推荐学生一些叙事类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涉猎一些科普类的书籍,这样有益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所学课文,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式阅读,例如在讲到《七颗钻石》这篇由托尔斯泰所创作的童话故事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查阅和阅读一些有关于天文学的科普知识,或者是让学生进一步阅读一些有关于北斗七星的神话、传说故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北斗七星有了天文学的了解,同时神话和传说也可以使学生对北斗七星有更为感性的情感体验。
2.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静中先生,曾经应邀做过《台湾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的讲座,在讲座中他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变,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提升阅读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去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不仅仅要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讲解和课文内容的分析,改变过去拆解式的教学方式,还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重点放在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因为概括和分析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概括和分析,阅读就成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建立“阅读计划”和“阅读档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具体的分为天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然后通过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使学生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阅读档案”上记录阅读书籍或文章的名称、作者、主要内容、阅读时间,甚至是阅读次数和简短的阅读收获等基本信息,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性格、爱好、阅读兴趣,甚至是成长过程中阅读品位的蜕变。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此外,“阅读档案”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整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有利提高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
2.指导学生将各种阅读方法相结合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端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2]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作品的精读,所谓的精读就是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读,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说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所以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的精读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教会学生一些精读的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之中,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采取“圈点勾画法”,用自己设定好的一系列符号在文章中做出标记,记录下自己阅读的感受;或者可以用“批注法”,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写出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文章精彩语句、段落的摘抄,也包括自己的阅读成果的记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与精读相对的就是作品的泛读,泛读即是大略的读。略读并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粗略浏览,它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相对于精读来说,泛读可用较少的时间浏览更多的书籍和文章,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此外,还可以选取的阅读方法有“复读”,有目的和侧重点的“复读”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获得新的感受和内容,取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默读”也是小学生在阅读中尤其要培养的一种阅读习惯,默读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内容的记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
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变上,较少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据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阅读中的困惑和问题与家长、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可以起到分享快乐、分享经验的作用。同时这样也可以间接地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的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应该努力去进行的一项事业,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有利于营造学生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 释
[1]朱淑华.从战略高度推进儿童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75-79.
关键词:江苏省 农村小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
阅读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举足轻重的,阅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阅读的时候人的大脑就会去思考,所以在新世纪里,加强阅读训练对于少年儿童是不可或缺的。现今科技迅速发展,网络的普及让更多人愿意选择更快捷的方式汲取知识。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本团队成员系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11级语文教育师范生,为了提高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得到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支持。我们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之下开展了这次调查活动。小组成员抽取了江苏省苏南(主要是苏州地区为例),苏中(主要以泰州地区为例),苏北(主要以连云港地区为例)三个地区合计30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当面提问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以下几种比较严重的现象:①没兴趣读。书本相对于旖旎的电视网络画面相对枯燥,没有立体感。学生若是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理解透彻。只是电视改编的剧本相对而言比较夸张,结构也不缜密。而一些网络快餐文化更是荼毒着青少年不谙世事的健康身心。由此,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昭然若揭。②没方法读。拿起书来,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读,不知道如何去吸收知识,不知道如何去消化知识,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太大的收获。③没条件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据初步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拥有的书量太少。通过小组成员对100个家庭的藏书统计,结果如下: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50册以上占44%,63%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买练习册又买课外书,这其中还不乏一些漫画书。二是没有时间读,这大部分是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大部分空余时间。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一些问题:①你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每天做完作业后,你都阅读吗?你周围流行哪一类的书籍?②你阅读过哪些名著?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在哪些场所?③你是自己想阅读还是别人让你阅读的?你的老师和家长支持你进行课外阅读吗?④你认为怎样的课外阅读形式最适合你?父母对你的阅读的看法?
我们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分别抽取了50个农村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①对于每天是否自主阅读的情况:苏南:每天自主阅读的占39.7%,有时阅读的占60.3%。苏中:每天自主阅读的占28.9%,有时阅读的占71.1%。苏北:每天自主阅读的占31.2%,有时阅读的占68.8%。②对于课外阅读的态度的情况:苏南:喜欢38.8%,一般49.5%,不喜欢11.7%。苏中:喜欢80.4%,一般14.6%,不喜欢5%。苏北:喜欢0%,一般80%,不喜欢20%。③对于阅读时间的情况:苏南:20~30分钟42.5%,一小时18%,一小时以上49.5%。苏中:20~30分钟60%,一小时20%,一小时以上20%。苏北:20~30分钟75.7%,从不阅读24.3%。④农村是否有专门的阅览室或图书室:苏南:大部分农村都有村民阅览室,少部分地区没有。苏中:有一部分地方有阅读场所。苏北:较少的地方有阅读场所。
对于“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喜欢课外阅读的小学生占得比例不大,大部分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这说明学生自身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够充分。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家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学校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实施手法。苏南和苏中地区的农村小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一般来说还是可以的,而在我们调查的苏北小学生中没有一个人是喜欢课外阅读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苏北地区的教育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低,学生的家长和教育部门要及时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加以实施的办法。对于阅读时间这个问题苏南,苏中,苏北这三个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调查显示,苏南地区50%的小学生每天课后有1小时以上的时间用来阅读课外书籍,苏中地区有20%,苏北地区80%的是每天阅读半小时左右,还有2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量为0,由此看来苏北地区的小学生的阅读时间较苏南苏中地区是十分缺乏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量。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苏南地区的农村阅读条件较苏中苏北要发达一点,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些图书资料。
对于影响小学生读课外书的最大原因这个问题,选择“功课太多”的占50%,选择“没什么书读”的占10%,选择“不知道看什么书”的占40%。对于“你是怎样的阅读态度”这个问题,选择“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的占10%,选择“好玩消磨时间”的占20%,选择“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提高成绩”的占40%,而还有10%的则选择了“不清楚”。对于“老师有上过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吗”这个问题选择“有的”占30%,选择“只是上语文课时附带指导过”的占10%,选择“没有”的竟然占50%。
从上面的这三个问题小学生做出的回答来看,如今的农村小学大部分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有的只是少部分学校开设和老师上语文课时一笔带过,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小学生认为不知道看什么书,读课外书只是消磨时间的直接原因,如果学校开设关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课程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知道怎样进行课外阅读?读怎样的书?这都能直接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有50%的学生选择了功课太多,在我们调查的小学生中有一半都认为课后的功课比较多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图书,从侧面反映出有些老师盲目布置作业,追求课内知识的巩固学习,却似乎忘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导致了小学生也担负起了一个“沉重”的书包,却没时间来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
由此看来,如果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在课外阅读上加以引导。
首先,对于教育部门来说,狠抓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抓教育的同时要适当的为小学生减负,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且切实的落实,确保小学生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其次,学校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而对于“怎样读”这个问题,则不强求一律,只是介绍几种读书方法,比如自己的书可以采取圈点、评注法;而借来的书,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是略读,可以是详读,甚至可以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法,可在班级里组织进行学习交流方面的主题班会,每有好的读书方法,就向同学们介绍。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互相交流所读的文章,读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荐,有好的片断,就在课堂上朗读,做到奇文共赏,疑义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渗透其中,读书的氛围形成,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教师能够组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再次,对于家长来说,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应该多花点时间来指导孩子的学习。家长自身也要经常阅读书籍,从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家长可以经常与自己的孩子交流读书经验,进一步的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最后,对于小学生自身来说,他们是进行课外阅读的主体。作为小学生要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回家后可以在做完作业后适当地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读书以后做好摘抄,读书笔记,或者定期写一些读后感。还可以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想,读书经验,这样可以集思广益更加能增长读书的兴趣,当然能和自己的父母,老师去交流更好。
总之,如果社会,学校,家长,还有小学生自身能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其中的话,孩子的学习生活将更加精彩。农村小学生能够多阅读课外书籍,增长知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益处,让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充实我们的生活,阅读要从小抓起。关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刻不容缓,让社会,学校,家长一起来支持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3]李如齐,王德才.《教育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8.
[4]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定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的同时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二、丰富书源,提供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保障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我希望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想查的资料。”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古诗文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应该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
1.开放学校图书室。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曾提出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核心思想为“读者第一”。而调查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图书室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甚至无人服务;加上图书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图书室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因此,学校应设法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安排专人负责,让小学生可以天天借到书,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建设班级图书角。由学生自带图书,并订阅包含古典文学作品的报、刊,班级进行集中管理、借阅。学生在课间就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各班同时在班报开辟“读书角”“每周一诗”等栏目。学校还可以制定细则,评选“书香班级”,激励各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3.鼓励家庭购书、藏书。学校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分别向家长发放《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争取家长配合,将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学校定期组织家校共读交流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读书的热情,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读书活动。
三、循序渐进,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方法
1.制订计划。调查显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往往逮着一本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来引导,对小学六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2.指导选择。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不知如何选择读物。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各种节日及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的书:如古诗词,尽量选有注释和译文的;长篇古典名著,选青少年版或儿童版的;更要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掌握方法。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由于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不到位,仅有20.3%的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能认真抄录,偶尔写点感受与体会”,28.5%的学生“偶尔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19.5%的学生“只是在书上写点字,划划线”,竟有31.7%的学生不做任何记录或圈点勾画。可见,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学校可以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安排半小时,并长期坚持下去。
(2)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就查工具书,边读边想,适当圈划,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大部头的书,教材中节选了部分古典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不应提过高要注,只要学生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了解故事的大意即可。
②品味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古诗词,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感悟,并通过背诵、摘抄来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指导做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可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可摘录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可摘录整篇文章,同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2)指导记录的方法。
①批注笔记。
②提纲笔记。
③摘录笔记。摘录好词好句。
④心得笔记(读后感)。
⑤撰写古诗句研究报告(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就有此要求)。
(3)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例如低年级以积累词语为准,中年级已欣赏好句为主,高级年则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
四、讲究策略,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1.自我效能的策略: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及坚持性。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自我要求、自我激励,更能使习惯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做法一:帮助学生建立一本自我评价本,主要是对自己所用读书方法以及对阅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在摘录本上进行自我评价。做法二:指导学生明确竞争对手,并制定简单可行的竞争计划及奋斗目标。做法三:要求学生每天围绕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给自己一句表扬或批评的话。
2.及时强化的策略:心理学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连接的形成,其中强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法一:竞赛。形式可以是:
①古诗文诵读比赛。
②古诗词接力赛。
③“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专题作文比赛,作文形式有读后感、诗歌改为记叙文(包括“文包诗”的形式)、续写、读书生活日记、古诗句研究报告等。做法二:榜样,这是一种正强化。综合每一位同学在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评选“读书大王”或“古典文学作品阅读积极分子”,并及时进行全校性的表扬。做法三:奖励,是对人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其中,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通过以上两个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内因与外因的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促进,展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成果
1.诗文表演。诗文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
①诗配乐朗诵,教师播放与古诗词有联系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配乐。
②演唱古诗词,可以唱岳飞的《满江红》等已经有人谱曲的,也可以由教师配乐,指导学生演唱。
③古诗词名句应用表演。古诗词不是古董,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名句盛传不衰,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恰当运用古典名句,一定会为口语交际和文章增色。
2.诗文图展。利用学校橱窗展览师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词的诵读。诗配画活动可以由每个班级定期组织。
3.古典文学作品故事会。让学生把平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寓言、古典名著、古典通俗小说中读到的故事,以及与古诗词有关的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
4.读书心得交流会。学生们交流读书方法、体会、感受,互相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
六、改革评价,促使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良性循环
为了了解学生的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测评价。评价时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1.制作整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小小的袋中有他们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相关的录音带、照片,有自制的古典文学作品手抄报,有学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和获得的奖状等。
关键词:农村小学 德育管理 阅读习惯培养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阅读习惯对小学生成长至关重要。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孩子形成拼搏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有助于形成互助的精神和奉献给与的品质;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积极性。笔者发现,国内外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大多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或注重于兴趣培养,或侧重于方法指导,又或者是阅读媒介推荐。本文拟从学校层面对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学校德育管理的维度探索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现实状况和改进策略。
为更好地提出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改进策略,本人参考已有文献资料和结合个人的工作与管理实践,编制了《番禺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之培养阅读习惯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共53道选择题。第一部分是对农村小学阅读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目的、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来源、阅读的时间和数量、阅读的方式和习惯、阅读的环境和障碍等方面。第二部分是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中的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调查学校对阅读习惯培养的组织与管理是否到位,其中包括物质资源、教师资源、阅读指导、活动推广和阅读评价等。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番禺区10所农村小学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8份,其中有效问卷9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
1.阅读功利性、娱乐化
相对学生而言,浓厚的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前提条件。本次调查显示,非常喜欢阅读的学生占41.3%,比较喜欢阅读的学生占55.3%,不喜欢的只有3.4%,这个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是通过调查我们遗憾地发现,大多数小学生进行阅读以功利性、娱乐化为主。
表1 学生阅读的动机
小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娱乐化还表现在所喜欢阅读的书籍中。表2显示,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是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等浅层次的书籍,这些快餐式休闲类的书籍的确能为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减压,但是这类阅读毫无思想深度,大多只需走马观花就能读懂,学生追求的不过是暂时的和愉悦,根本无法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学生阅读具有盲目性,功利性和娱乐化大行其道,学校与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表2 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别
2.阅读时间短、数量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按照这样的规定,小学生每天应至少阅读半小时以上,每学年阅读三部以上名著才能保障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阅读量。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能够保证阅读时间平均每天达到半个小时以上的有26.7%,其余73.3%的学生阅读时间达不到半小时或无法保证阅读时间或根本不进行任何阅读活动,小学低年级“零阅读”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有39.3%的学生一年阅读不到3本书,甚至有14.2%的学生一本书都没阅读。
3.阅读习惯差、效果低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不良,主要表现为不懂得制定阅读计划、不会综合运用阅读方法、不主动做读书笔记等。
调查显示,只有22.3%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候制定计划;只有17.5%的学生懂得综合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学生阅读时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的方式是均等的,一方面说明学生掌握了不同的阅读方式,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阅读的方式单一、内容浅薄。尤其是略读与浏览的比率都比较高,与前面小学生选择娱乐类的读物是吻合的;能够自觉坚持做好读书笔记的只有10.5%的学生,接近81%的学生不能持之以恒,更有8.4%的学生完全不做读书笔记。不良的阅读习惯必然导致课外阅读效果的低下与无效。
三、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四不”问题
1.硬件设施利用不到位
笔者调查了解,番禺区大部分农村小学对阅读设施利用不到位,大多数学校校内固有资源都未能很好地利用,如图书馆、班级读书角等,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外阅读所受限制较多。
1.1校园整体读书氛围不浓郁
笔者走访了17所农村小学校,其中校园显眼位置悬挂永久性读书标语的只有4所,占24%;有专门的读书橱窗并配备桌椅的只有3所,只占18%,读书橱窗里大多张贴报纸,且报纸未能及时更新,有些橱窗只是张贴宣传喷画,只能作美化校园之用,没有具备供学生阅读的功能,直接导致德育管理中的培养阅读习惯的管理行为缺失。
1.2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利用率偏低
对于“图书馆在什么时候开放?”,调查显示,实行全天开放的只有6.5%,放学开放的有24.7%,课间开放却高达56.6%,也就是说教师上班时,图书管理者就上班,教师下班时图书管理者也跟着下班。课间十分钟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借阅程序,学生放学时图书馆就关门了,学生也借书无门,所以导致借书率极低。更为严重的是,全番禺区122所农村小学(注:番禺区现有145所小学,部分学校位于市桥城区,不属于农村学校)居然没有一位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大多是教师兼任或者由工勤人员、后勤人员负责图书馆管理。
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情况更加不理想。开放时间短,可供阅读的书籍涉及面狭窄,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引是使用率低下的原因。电子阅览室往往被学校管理者看作是消耗人力物力的场所,既需要安排人员值班,又浪费了电力,计算机还要经常维护,所以大多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都是处于半休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阅读也不再局限于书本阅读。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部分学生都趋向于电脑阅读和手机阅读,他们直接从网上下载阅读资料,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但是从阅读内容来看,小学生喜欢阅读的大多是娱乐消遣类书籍,魔幻、灵异、穿越等是他们的喜好,这些书籍的知识性、教育性都不高,如果缺乏引导,学生容易白白浪费时间。学校网站大多建有读书网页,但几乎无人问津,据调查,70%以上的小学生不知道学校有没有创建书香校园网页,即使知道存在这一网页,也无法激起学生的登录欲望。
1.3课室读书角使用不理想
作为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外延和补充的班级读书角应发挥一定作用。在读书角建设和使用方面,农村小学普遍不尽人意,小学低年级做得比较到位,一是家长支持,捐书热情比较高,二是孩子们自主意识比较弱,更容易听从教师的安排。但是据了解,目前番禺区很多学校都把阅读当作了管理学生的工具,随意挤占学生课余时间,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利用起来,学生在憋闷中完成阅读任务,久而久之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有的班级图书馆只是一种摆设,书本数量少,阅读频率很低,未能发挥其育人功能。
2.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
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金钥匙。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叩开阅读之门,才能发掘阅读宝藏。对于“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吗?”,反映教师对学生有进行阅读指导的只占32.9%,从不指导的占了67.1%,指导的力度相当不足。据笔者进一步了解,几乎所有的阅读方法指导都是由语文老师进行,有的是在阅读课中作零散的介绍,有的是在语文课中结合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加以讲解。现实中,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心理需求非常强烈,但是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严重滞后,有些教师甚至漠视学生阅读,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做法,学生更应该钻研课本知识,完成布置的作业,为考试做准备。因此,阅读方法指导乃至阅读的德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从调查可以看出,教师读书的意识比较薄弱,阅读量偏少,阅读成为任务和装点门面的功夫,真正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的老师就屈指可数了。因此,教师队伍建设中加强阅读方法的学习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重点。
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目产生厌恶感。调查显示,60%以上的教师会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但大多局限于上级教育部门推荐的数目,多以中外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正统文学”为主,鲜有推荐学生喜爱的读物。
3.阅读时间管理不到位
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一种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既然要崇尚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悟,就要给学生安排自主阅读的时间。按照规定,小学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应该控制在6小时以内,初中生控制在7小时以内,高中生控制在8小时以内。番禺区还提出了当天没有体育课的要进行课后锻炼一小时。按此安排,学校实在无法腾出时间安排学生进行阅读。
课堂阅读是自主阅读的最佳时段。40分钟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一个安静和谐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据笔者调查、访谈获悉,阅读课的开展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调查显示,69.4%的小学生反映学校每周有开设阅读课,40.3%的学校仅开设1节,15.4%的学校开设2节,13.7%的学校开设2节以上。学校对于阅读课的监控也大多缺失,很少学校领导会拿着课表去巡视,只要看见有教师在上课就坦然了。这是阅读课程管理缺失的主要表现之一。
4.活动平台搭建不到位
活动是阅读的最佳载体。阅读属于活动课程范畴,学校要在硬件设施配置完善的前提下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例如征文比赛、诗歌创作大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校刊学报发行会、亲子共读报告会、读书成果沙龙、模拟书市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赛、交流、展示中体验读书带来的乐趣和感受,也可以在校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因此,活动平台的搭建显得势在必行。
据笔者调查,只有35%的学校能够定期开展各项阅读活动,活动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农村小学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心理需求很大,因为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地域,校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转而把注意力投放到校园,他们参与活动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调查发现,番禺区农村学校的阅读活动开展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
笔者调查了解得知,很多学校开展阅读活动都存在这些问题:一是活动开展缺乏计划性,往往随意开展,没有完整的统筹安排,更没有写入到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二是阅读活动缺乏主题,往往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活动主题不鲜明导致活动内容杂乱;三是活动组织安排低档,大多由科组甚至几位老师承担,学校只是投入有限的财力物力,没有指导,也没有充分关注,活动成为小团体行为或者个人行为;四是阅读活动效果缺乏评价,只是注重活动的过程性成果,对结果缺乏评价、分析、反馈和激励。这些都是阅读活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 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问题的“四缺”成因
面对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对学生而言的开展课后阅读的巨大价值,学校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学生阅读的重要作用以及本校开展的状况。课后阅读就是要崇尚人性,崇尚自由,臻于至善,促进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村学校德育管理中的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学校管理者完全有必要认识到德育管理中阅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造成阅读习惯培养隐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观念缺失是阅读习惯培养滞后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管理观念缺失源于应试教育的阴霾。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肩负着为考试“打稳地基”的局面,依然处于“争分夺秒”的境地,农村小学由于城区小学的挤压背负的压力更大。办学绩效评估、奖教奖学考评制度、阶段性学业考评等压得老师们直不起腰身。为了应付考试,学校不得不放弃很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转而狠抓教学成绩,把学生在校的非常有限的时间统一起来。
管理观念缺失的另一个表现是对课程定位的偏差。一直以来,学校管理者以及部分教师认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属于语文学科的范畴,与其他学科毫无关系。甚至有些科任老师把学生审题不清、答题语句不同、书写马虎等归因为语文老师的能力低下或者不作为。其实,阅读是综合课程,任何一位教师都有义务去实施、指导、监督和评价。而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多的应该是德育管理的范畴,阅读属于教学管理,习惯培养属于德育管理。
观念的陈旧还表现学校管理者对书香校园建设认识不到位。书香校园建设不只是一个学校建设问题,是一个构建全民阅读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应该是国家层面的伟大举措。
2.管理指导缺失是阅读习惯培养失范的主要原因
德育管理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理念才能落实到日常办学行为上,引领师生积极向上;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校管理文化。
阅读习惯培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之一,但不被重视。虽然阅读活动本身具有间断不连续性、方式不规则性、不完全可控性等特点,但是管理的基本要义依然不会脱离学校常规管理。然而据笔者专访了解,部分农村小学并没有把阅读管理纳入学校管理常规,在德育计划、德育总结等文献中都没有独立呈现,缺乏周全的整体规划。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很多农村学校并没有把学生阅读管理纳入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对阅读习惯培养的管理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没有明确学校的阅读目标和定位,也没有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阅读方案和计划,更没有阅读的监督检查评价体系。
3.管理方式缺失是阅读习惯培养低效的直接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农村小学阅读的开展相对常态化,但依然有不少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要求,不少学校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学校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但是缺乏具体实施的步骤和阶段性的定位,缺乏逐层深入、逐步深化的方案和计划,因此每学年的学生阅读开展,目标指向性并不强。目标的不明确必然导致管理的疏漏。
第一是课外阅读硬件投入不足。硬件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标语横幅数量少,更新慢;二是读书橱窗内容陈旧;三是图书馆开放时间短,使用率低。
第二是阅读时间缺乏保障。调查得知,学生在校阅读时间没有保障,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与阅读速度,折算出学生必须每天至少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才能完成阅读任务。但是很多学校的阅读课如同虚设,既没有提供足够的阅读素材,也没有制定阅读目标和指导阅读方法。
第三是阅读教师缺乏培训。教师是阅读习惯培养的直接参与者和引领者,学校阅读活动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训。但是很多学校都忽略了这一要素,对教师的阅读没有作出合理引导,也没有组织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培训项目,教师在自身阅读中往往不得法,连略读、精读等的基本要求都没有掌握,更无法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4.管理评价缺失是阅读习惯培养缺位的终极原因
读评价是阅读习惯培养的终端管理要素,直接影响到管理过程的阶段性总结成果的生成。阅读教学是学校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也是学业评价之一,其评价结果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阅读评价主体严重缺位,大多只是采取“教师评学生”这一单线评价形式,多数教师采用分数或等级方式,部分教师使用简单的评语,难以全面客观地对学生作出中肯的评价。
从上述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呈现阅读功利性、娱乐化,阅读时间短、数量少,阅读习惯差、效果低的特点,这说明小学生阅读水平较低,阅读习惯畸形,情况不容乐观。
阅读习惯培养因长期不被重视而存在着教育管理疏漏,课程改革标准以及现实教育实践都表明小学生阅读这一范畴不可轻视,它是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大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学校应该根据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改进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覃金玉.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问题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2] 秦光.新课程下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阅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0).
[3] 崔素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