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农业技术员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员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技术员论文

第1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未能摆脱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工业化以来出现了资源高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制约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遵循科学发展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摈弃传统农业的掠夺性经营方式,把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较多,但对农业方面的关注尚显不足。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并且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面临着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农产品品质下降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因此,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当今高科技成果和手段,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它要求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物资的投入量和废物的排放量,通过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和过程后各层次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实现系统物质再生循环,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要追求农业经济内部的良性循环,而且还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统一,最终追求的是融入社会层面上的“大尺度循环”,即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实现工业、农业、生态之间共同发展和交叉利用。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特点

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农业循环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农业循环经济强调发挥农业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这样容易在集群区域内形成有特殊的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和多类别产业结构。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的资源与核心的产业,成为生态产业链中的主导链,并以此为基础将其他类别的产业与之连接,组成生态产业网络系统。

2.多样性。农业循环经济可以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农业循环经济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可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及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从而实现经济增值,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农业循环经济还拉长了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农业循环经济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使物质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一)土地资源短缺且利用不合理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人口众多、耕地相对短缺又处在高速工业化的我国来说,问题就更加突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人均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约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与1996年相比,不到10年时间,耕地净减少1.21亿亩;仅2005年一年,全国耕地净减少542.4万亩(《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上海、福建等地的人均耕地已接近或低于联合国规定的“0.053公顷/人”的危险点,而农业大省山东省人均耕地面积也仅为0.081公顷/人。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市场价值显现,许多违法占地、乱搭乱建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利用和田块的荒废。这些不仅造成土地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对短缺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冲击。

(二)水资源供求失衡且利用不合理

目前,由于农业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造成农业水资源质量持续下降,农业用水缺口逐年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污染严重,进一步成为可供利用水资源供求失衡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3)报告,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且全国各流域水资源状况南北方差异巨大,北方地多水少,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9.6%,而水资源量仅占14.5%,其中耕地占全国39.4%的黄淮海地区水资源量仅占7.6%;南方水多地少,耕地仅占全国的34.7%,而水资源占了80.9%。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0%,但北方多数区域已经超过50%,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亿元,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三)环境污染严重且生态系统退化

从20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为促进农业发展,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占全球的30%。据测算,化学杀虫剂中被真正有效利用的部分仅为10%-15%,其余大部分则逐渐散失在空气、土壤和水当中,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化肥、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成为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农业的粗放型经营,无序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和景观的破坏、湿地面积减少、调控功能明显降低,使洪涝灾害威胁依然严重。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表明,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资源环境将会承受巨大压力,这种“资源环境的稀缺性”一方面会引发资源价格和环境价值的提高,加大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将促使人们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在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使用总量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情况下,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经济需要和生态需求。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经济杠杆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现代经济学认为,微观经济主体往往只关心本身的利润最大化,而很少关心外部成本或社会成本,产生了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不一致的负外部效应,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将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比如征收环境税,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矫正外部负效应,实现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财政收入最大化政策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制度创新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增加农业的财政投入,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循环型农业推进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环境管理,为循环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家层次的循环经济立法相呼应,建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为此,我们要建立起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和收购、销售、运输、技术等服务组织,并制定出相适应的法规和政策,为农业循环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政府机制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其所需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政府来说责无旁贷,并且只有政府才能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任务。因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由政府出面组织生态经济领域专家对循环经济如何与农业发展实践结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并结合实践情况总结经验,制定出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干部考核指标,杜绝仅把经济增长的GDP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的现象。

(四)加强技术创新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生产技术范式的革命,它必须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点,重点组织开发资源节约和取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和“零排放”技术;加强研制和生产对环境温和的新型肥料,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发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开发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全面保护和改善环境,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能,逐步使其符合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标准,从而突破绿色壁垒,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倡导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五)加强法规机制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经营行为有利可图,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机制;另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机制。鉴于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较为缺乏和意识比较薄弱的状况,当地政府应强化责任意识,并通过立法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纳入地方基层政府的职责范围之内,加强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和引导。

参考文献:

第2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正当人们瞩目曾经的辉煌时,垦区的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10年,面对总局党委提出的“抓城提档、强工提速、带农提质”的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新思路,云山农场党委又以战胜一切的信心,无坚不摧的勇气,只争朝夕的干劲,团结带领全场一万二千人民,开始续写一段新的辉煌!

抓城提档厚积薄发定百年

云山农场按照总局党委提出的“四好”城镇的建设要求,确定了“一场一区”的发展新格局。在规划好、建设好城镇的同时,积极探索小城镇经营管理方面的新途径,提升城镇建设档次,打造安居乐园。

云山农场十分重视城镇规划,着眼于百年垦区建设目标,确保规划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优势,按照“环境园林化、功能现代化、风格特色化、管理社区化”的总体思路,把小城镇建设科学地定位在山、水、林、城相互和谐的基点上,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云山小城,思路确定后,农场根据自身实际,逐步构建起由旅游休闲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组成的职能分工明确,规模结构合理,空间分布协调的小城镇发展体系,力促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一个功能完善、靓丽宜居、充满活力的云山小城呈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农场不断加大管理区拆迁力度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快万人城镇的建设步伐。2009年,这个农场整体拆迁了4个居民点,并投资1 800多万元,建设综合住宅楼30 000多平方米,别墅住宅楼10栋3 200平方米,廉租房750平方米。为赢得拆迁工作的主动,农场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制定拆迁补贴政策,除上级规定的补贴政策外,农场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拆迁户经济补贴,职工可按工龄获得补贴,每年工龄200元,非职工身份的拆迁户可按在农场的种养年限获得和工龄补贴同等的补贴,退休职工可获得 5 000元的一次性经济补贴,拆迁户在场部购买楼房的,农场还给予10 000元的补贴。除此之外,农场还给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拆迁的住户每户1 500元至2 000元不等的补贴。2009年,这个农场用于拆迁补贴的资金达1 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农场有500多户拆迁户在场部购买了楼房。

2010年,农场将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农场将投资2 000余万元,完成第二、四、七、八、九、十二、二十作业站的整体拆迁工作,并多渠道筹资1.4亿元,重点实施6项民生工程:投资 1 200万元,实施40万平方米的场部供热中心扩建工程;大力实施康居工程,投资0.8亿元进行危房改造,新建场部住宅8万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建设廉租房3 000平方米,改善60户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完善公路畅通工程,投资1 425万元建设二十至二十二作业站通村公路及场部地区北外环公路;实施绿满云山工程;继续完善中小学校建设,投资320万元完成小学体育及图书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670万元,实施场部地区数字电视工程。

在建设好城镇的同时,农场在城镇的绿化美化上大下工夫,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的安居指数,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同时,农场还坚持“裸地覆绿”的方针,利用边角隙地和居民的小开荒地进行绿化,共清理收回边角隙地和小开荒地1 400多亩。在收回小开荒地的同时,农场还对绿化造林进行市场化运作,本着谁造林谁拥有的原则,动员全场职工群众参与隙地造林。农场还投资20万元,建立150多亩的绿化苗木基地,按季节培育城镇绿化苗木,栽种在公园、住宅小区和街道两侧,目前,仅场部就有绿化花草100多种,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目前,农场场部绿化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40多平方米。

在突出生态特色的同时,农场注重城镇的文化底蕴,农场建场初期,著名作家丁玲、著名画家尹瘦石、著名戏剧家吴祖光,都曾经在云山农场工作和生活过,并参加了修建农场“五一水库”的劳动,今年,农场将对“五一水库”进行修缮,建设纪念馆,提升城镇的名人效应。为了让一些历史事件成为云山人民永远的回忆,这个农场还相继建设了文化馆、修缮了“四一八”烈士墓,提升了小城镇的文化品位。

云山农场还积极探索经营城镇的新途径,逐步将城镇作为一种资源和产业来经营。今年,农场在场部设立信息共享栏2块,为居民提供供求信息的平台,方便居民生活。农场还设立广告牌10块,用于有偿广告和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今后,这个农场还将大力发展和完善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让职工在城镇建设中得到更多更真的实惠。随着撤并居民点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场部集中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结合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农场还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努力抓好,加快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农场跨越发展开辟新路。2010年,农场将以“五一水库”坝堤、闸门改建工程为载体,借助“五一水库”的名人效应发展集观光旅游、餐饮为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区。

强工提速 只争朝夕谋大计

上世纪90年代初,云山农场曾经拥有量具厂、粮油厂、砖厂、腐竹厂等多个工业企业,这些企业隶属于农场,效益低下,增加了农场的负担,农场将这些企业推向市场,让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不但减轻了农场的负担,一些企业还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农场还不断加大对转制工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工艺改造步伐,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完善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促进转制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农场还大力发展“低碳”工业,打造“低碳”产业链。云山农场位于完达山南麓,三面环山,拥有耕地47.2万亩,其中,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20万亩,所辖山10多万亩,山上盛产刺五加、赤芍、百合、猴头、蘑菇、木耳、黄花菜等野生草药和山珍产品。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发展“低碳”工业的独特优势,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农场引资建设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投资回报率高的新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2010年,农场确定了包括水稻加工、发电、供热联产、山珍产品加工、中草药种植等13个招商引资项目。其中,水稻加工、发电、供热联产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加工水稻10万吨,年发电量达到250万千瓦时,可保证30万平方米的供热,项目固定资产将达到2 000万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1亿元。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一直是农场工业发展的瓶颈,在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农场十分重视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地厂商打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目前,农场已累计投资1亿多元,修建水泥路,使场内的白色硬化路面长度达到了100多公里,2010年,农场还将建设通村公路15.8公里,实现高等级硬化路面贯通全场。良好的交通条件,解决了外地厂商的后顾之忧。农场还着力破解用电价格、用地审批等制约发展的难题,努力创优发展环境,并用开放的理念与思路吸纳人才,集聚能量,推动了招商引资的进程。

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本着对落地企业负责的态度,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性、合理性和优越性,使和睦招商政策更具吸引力,同时,扎实推进“扶龙头带产业”工程,通过提供厂房、保证原料等措施,为龙头企业减轻负担,扶植企业的发展。农场为龙头企业宝兴亚麻厂提供厂房,免收3年的厂房租金,不仅如此,农场还为他们提供了6 000亩的亚麻生产基地,地租价格长期稳定,在农场的扶植下,宝兴亚麻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为扶持仁禾大米加工厂,农场每年为其垫付5 000吨优质水稻原料,待产品出售后偿还,大大减少了仁禾大米加工厂的资金支出,仁禾大米加工厂迅速发展壮大,每年实现利润总额700多万元。

为了提高对落地企业的服务水平。农场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企业做出了“五个一”的服务承诺,即服务行动一呼百应、服务承诺一诺千金、服务程序一路绿灯、服务政策一视同仁、服务措施一抓到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壮得大。农场还采取全方位“安商、亲商、富商”的主动服务措施,促成企业增资扩股,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此外,农场大力宣传和推介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引资项目,积极拓展客商市场,多方面扑捉商机,扩大招商引资面,寻找新客源,不断扩大招商引资领域。2010年,农场将实现招商引资额2 600万元,力争完成3 200万元。

带农提质 扬鞭催马奔跨越

近年来,云山农场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等措施,铺设一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农场力争实现粮豆总产24.27万吨。

农场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生产综合实力,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2010年,农场将利用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继续推进低产田整理改造工程,投资680万元建设标准粮田3万亩,投资985万元对中游新河Ⅰ区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投资180万元,进行水稻集中浸种催芽基地的建设;投资500万元进行水稻标准化育秧基地建设;投资600万元,进行管理区标准化农具场建设;投资290万元,完成农场配肥站建设项目;投资300万元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完成土方量50万方,水利建筑物45座。

近几年来,农场不断引进先进的大马力机械,让现代化的“宝马良驹”为绿色高效农业提供强大支持。2010年,农场用于农机更新补贴资金将达到3 500万元,将直接拉动农户直接向农机投入近 3 000万元。目前,凯斯等各类价格不菲的先进机械如今在农场已不是稀罕物,农忙时的田间地头,更是找不到100马力以下机械作业的身影。随着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云山农场的田间作业机械化率已由原来的93%提高到98%,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农场还将继续加大农机更新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快整地机械、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的更新速度,提高整地、插秧和收获的速度及质量。2010年,全场水稻割晒面积要达到50%,玉米机械下棒面积要达到50%,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节本增效提供保证。

在提高科技支撑力上,农场不断完善农业与科技相互支撑、经济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新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2010年,继续推广应用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叶龄诊断技术、大豆“大垄密”、 根瘤菌、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12项增产新技术,加快新技术的推广速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为加快科技推广速度,农场还在各个管理区都建设一个小型科技展示园,目前,在牡丹江分局率先实现了区区都有科技展示园,科技展示园是农业新技术实验、田间课堂的重要载体,每年,农场在展示园举办田间课堂、现场会30余次,培训农户7 000多人次。今年,农场还加强了展示园软件设施投入,为展示园配备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可为农户提供现代化的科技培训服务。

在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农场按照“扩稻玉、强经特、上品质、增效益”的原则,积极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及高效经济作物的面积,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水稻面积达到23.5万亩。

云山农场还通过提高农时标准、农业技术标准、农机作业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等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依靠标准化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大力推进农产品储放区、农机装备区、集中浸种催芽区和集中育秧区的标准化建设,抓好各项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同时,农场通过高产创建活动,推行农业全程标准化作业。农场每年在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的种植户中筛选出200户文化素质高、服从管理、种植规模大、种植水平高的农户作为高产创建户。高产创建户可享受农场多项优惠政策,农场选择优秀的农业技术员20人专门负责对高产创建户的技术指导,1名技术员负责10户高产创建户,除此之外,农场还对高产创建户进行物化补贴,每年为高产创建户种植的全面积作物免除一次航化作业的费用,高产创建户的产量达到分局级以上高产攻关确定的产量标准,还可获得5 000元的奖励。今年,农场还对20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授牌,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进行挂牌管理,根据科技示范户在全年各个生产阶段的表现评分,不达标的科技示范户将被摘牌,其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也随之取消。

第3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大家好!

我叫wxszjg,大专学历,现年**岁,199*年参加工作,200*年入党,200*年被聘为农业技术员。

我本是一个“只知埋头工作、一向与世无争”的基层农技员,今天我站在这里竞编竞岗,既是对我多年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一个检验,更是对我献身农技推广事业理想的一次考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业、热爱农民,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护在我身边的,都是辛勤的农技工作者,在他们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对农技推广工作有关了浓厚的感情,我立志要把“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作为毕生孜孜以求的事业,做一名优秀的农技员。96年高考结束,我毅然选择了农业院校,并参加了华农农学专业的进修。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至今已有六年。版权所有

我认为自己竞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岗位,我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我有专业优势,我毕业于农业院校,所学的是农学专业,干农技推广工作是我的正业,与“隔行如隔山”的门外汉相比,我专业对口,工作起来自然“如鱼得水”,我具有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必备的基础条件。

第二,我有实践经验,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我先后实践过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种作物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共计参与新品种试验示范30余项次、参与实施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余项次,其中:多项优质新品种、增产新技术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积应用,多项项目课题通过了相关专家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践探索,使我对全市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都有了新的领悟和提高,让我积累了大量的农技推广和基层工作经验,并于2004年被评为全局先进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能力,即使在灾害频发的今年,我所负责指导的20个水稻科技示范户,仍然实现增产12.4%。

第三,我有年龄优势,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岁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干事效率最高的时期。我将近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头脑灵活,思想成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从容应对。

第四,我有技能优势,一方面,在多年来的工作中,我养成了勤于学习的习惯,对新事物接受快、掌握好;另一方面,为了能与现代农技推广工作接轨,我自学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办公工具进行远程技术学习和信息交流;另外,我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基层工作期间,我先后数十次参加了局、乡镇和农技站等各级组织的各项农情调研和科技攻关活动,撰写了数十篇调研报告和技术文章,其中参与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这些能力,对我今后推广农技、宣传农情、服务农民,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第4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执着奉献黑土情

1983年,他手捧延边农学院农学系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来到了梨树县农业局农业科任技术员。初出茅庐,他大胆试验了水稻旱床育苗法,经过试验成功后在全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与应用。

1986年,省科委实施的“丰收计划”项目全面启动,王贵满和课题组的同志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方式,把实用有效的技术送到农户家中。推广面积2.1万公顷,为农民增收752万元,获得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

三十余年兢兢业业,王贵满从技术员到副站长再到总站站长,变化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他对奉献黑土地的那份执着情。

创新机制促发展

梨树县是农业大县,王贵满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必须大力应用农业新技术,搭建农技推广平台乃当务之急。因此,他率先提出并构建“示范基地网络-村级服务站点-科技示范户”三位一体农技推广运行机制,“21231”工程,在全县建立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建立10个专业性试验示范基地,建立20个乡级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立300个覆盖全县的村级示范推广基地,建立1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形成功能各有侧重、层次鲜明的国家、县、乡、村四级试验示范基地网络,使先进技术得到集成应用,真正地把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田中,实现了梨树县粮食总产的新突破。

在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发面,王贵满多次召开农技系统协调会,开办了《农技直通车》农业科普电视栏目,引导农民靠科技创效益;开设了中国移动农技短信平台,及时快捷地向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信息;组建开通了梨树农技推广网站,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入数字信息阶段,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技术服务。

合作推广破难题

梨树县“十年九春旱”。不仅如此,由于铧式犁的长期使用,加上频繁翻耕土壤以及施肥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土壤偏离了自然状态,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成为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症结所在。

王贵满早在2003年就组织梨树农民开始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宽窄行栽培、秸秆全覆盖、垄侧栽培为主要内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体系。2010年3月,王贵满牵头承办了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北方玉米带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攻关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揭牌仪式”,来自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5家科研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4家农机开发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共70余人参加。2014年12月在王贵满和中科院专家张旭东等共同倡议下,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机构共14个理事单位参加的“黑土区免耕农作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成立,开展联合攻关。

内外兼修塑团队

自2000年以来,王贵满带领他的同事们一直与各科研院所保持合作,引进农业新技术,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梨树指导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与梨树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有20多位教授、农业顶尖人才深入梨树开展科研。

在他的努力下,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梨树县政府在梨树镇泉眼沟村共建具有东北特色、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示范推广基地DD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同时在重点乡镇建立了3个工作站。目前,常年在梨树工作的知名专家学者有10人,在梨树实施的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等国级重点科研攻关课题有16项,每年有近2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在梨树完成。

第5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1人才培养困境形成的原因

    造成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个人利益的考虑,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重工轻农政策实施的结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曾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行推进工业化,这种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战略反过来又造成了农业的严重滞后。目前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存在着“重工轻农”的冒进思想;或者认为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必然伴随农业产出绝对量的减少,在实际工作中,不注重保护农业的发展,反而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盲目追求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或者急功近利,认为发展农业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不如发展非农产业见效快,而且发展非农产业更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政绩,因此表面上做“三农”文章,实际上把大量的人、财、物和精力用在发展非农产业上等等。所有这些“轻农”思想,必然会削弱政府在农业科技发展及成果推广中的主导作用。然而,由于农业仍处于弱势地位,农业资金的积累还非常有限,农户经营的分散化和对农业科技需求的不足,使得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只能作为公共物品由政府来提供。其次,农民趋利行为发展的结果。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期落后,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农村劳动力自主自觉地大量向外转移。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高素质劳动力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根据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公布的信息,农村外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于流出地农村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截至2011年末,全省农村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1798.9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64.4%,女劳动力35.7%;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占92.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5.3%,59%的人具有初级工以上技能[10]。显然,由于流出农村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具有男性化、高素质和青壮年的特征,必然使得留在农村本土的劳动力形成女性化、老龄化和低素质的特征,因而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十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11]。农民较低的文化、技术素质,加上传统习惯的阻碍、怕冒风险等原因,造成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极其低下。再次,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抑制的结果。当前江苏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家庭承包制为主,土地经营规模较小。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户均人口3.68人,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4亩,户均耕地面积只有4.74亩[5]106-107。面对如此小的农户生产规模,新技术的采用会引起家庭农业生产成本的激增,而技术具有规模效益递增的特征,规模越小,技术带来的效益就越不显着,只有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才能使农业效益大幅度地增加。因此,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使得农户不具备承担技术创新主体的重任。一般的农业工作者无需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就能实现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活动,采用技术的主动性差,必然导致其技术需求的减少。以往研究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户均耕地面积等因素与农户技术服务需求有明显的正相关[12]。同时,因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农民并不将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的增收来源,而只是将其作为经济窘迫时可以退守的保障。由于江苏农业在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方面不发达,其科技创新主体长期局限于国家科研教学单位,由此连带形成单一创新目标(粮猪增产为主);且因政府投入十分有限,也只能局限于单一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当然是无法加快的。最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目前,江苏省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其工作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大专院校、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户等。上述这些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有机地构成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但是,这些单位均各自依托于一定的培养机构和教育资源,在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方面相互之间缺乏沟通,配合能力差,造成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缺乏统一的长远规划、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一致的任务,保障措施不够明确,培养资金和资源难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到位。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农协性质的自助组织,自下而上的信息渠道是不通畅的;又因政府和科研人员对农民的实际生产问题了解不够细致或了解不到位,农民对新技术的要求很难客观反映到研究计划中去,农业技术创新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农户不能有效地参与农业技术创新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过程,由此导致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与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不相适应,人才评价机制常常表现在理论层面,农业类课题结项成果多数以论文形式表现出来,未能真正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这就难以确保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符合农民的需要。

    2培养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手段

    鉴于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及其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准公共品的属性,政府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并积极引导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快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多渠道筹集人才培养资金。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是为了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继续增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农业技术创新成果从研发到推广再到生产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样,政府财政也是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资金来源,其规模与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各地受地域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省地方财政应根据工业在所有产业中所占比重,相应地制定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扶持政策。对工业欠发达、资金较薄弱、农业比重较高的苏北和苏中地区应做出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弥补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另一方面,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按照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要求,总结省内外部分地区、部门和企业以工哺农的经验,从江苏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探索向企业、经济组织征集专项资金的办法和措施,恢复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筹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专项资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并用规范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二是实行农户家庭规模化经营,把农户收入增长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熊彼特认为,足够大的企业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因此,为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需要改革和完善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以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为中心,推动土地的适度集中,以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在土地等农业资源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土地进行合理流转集聚的过程中,将农民增收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农业科研机构的经费支出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业务费支出,对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有显着影响[13]。因此,培育农村土地经营的产权主体———农户,使其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从利益上驱动农户采纳新技术,激励农户把不断使用新技术作为获得新收入的手段,合理引导农民的趋利行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三是夯实农村人力资本基础,重视乡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发明、开发、推广和生产应用的进程。一方面,要以激励机制为切入点,培养一批“草木才子”。

    有效整合全省科技培训资源,建立以农林院校、研究所等为依托,以科技、人事、农牧、蔬菜、劳务、林业、科协等单位为管理主体,以乡村农业科普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网络,通过定期举办农业科技专家讲座,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等有效的培训方法,培养一批具有农村根基的乡土科技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和管理使用考评制度。鼓励和支持学有专长的乡土科技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承包、科技培训和科技项目实施工作,并一视同仁地纳入地方科技进步奖励基金范围给予表彰奖励。与此同时,可以每年评选十大农民科技能手,单独给予表彰奖励,并将特别优秀的农民技术员特聘技术职称,享受相关政治和工资待遇。四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培养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符合农业实践的需要。“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政府可以采取行动来矫正制度供给不足。”[14]传统农业科技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做法,将农业研究与推广、农民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和政策制度的供给者,应从总体上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一个适宜的、有利的外在环境。第二,提倡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大专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者,承担着国家基础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任务。特别是农业科研机构,在现阶段及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因此,既要打破科研与教育之间的行政性分割,发展横向联系;又要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进行合理分工,建立纵向协调。第三,重视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户的诉求。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者和使用者,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户也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主体。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可以由政府从整体上进行安排,而应用性人才应由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诱导科研机构进行培养,使培养的人才切实符合农业发展的需要。

第6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与城市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其原因在于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提供责任主体的缺失,其结果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其供给制度,改变政策导向和政策思路,创新供给模式。实施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有益探索。

“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扩大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供给。目前,农村公共产品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严重障碍。因此,着力扩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仅以石家庄市为例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作一调查和思考。

一、石家庄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的是两套政策,一套政策是城市所需要的水、电、道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由各地财政来提供:另一套政策是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仅给予适当补助。由于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主要由政府提供,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因此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发达的交通、完善的医疗服务以及优美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农村居民不仅与此无缘。而且在公共产品供给条件远低于城市的状况下。还要为享用这些公共产品交费。石家庄市与全国情况一样,一边是市政府在经营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激励下为民办实事,迅速地提高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使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锦上添花”,让市民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一边却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与城市极为悬殊的态势,农民要为增加的大多数公共产品供给全部或部分“埋单”。这种供给主体的差异和政策待遇的不同,直接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巨大差异。

1.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从卫生经费上看,2003年石家庄市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为4.91亿元,其中3.32亿元投向石家庄市区,占卫生投入总额的67.3%,而用于县城及农村的只有1.59亿元,占卫生投入总额的32.7%,直接投入到农村的卫生资源大概在20%左右,这足以表明,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合理。目前,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职能的乡镇卫生院,由于投入不足。公共服务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一些乡镇卫生院名存实亡,甚至已不复存在。2003年石家庄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有4858人,农村平均每万人拥有8.5人:市区和县城拥有23798人.每万人拥有72人,城市是农村的近9倍。农村乡镇卫生院有病床5320张,平均每万人拥有9张:市区和县城为20019张,每万人拥有60张。城市是农村的6倍多。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早已不复存在,有些地方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医疗体制也还在探索和完善中,农民成为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民不愿看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大量存在。

2.农村社会保障像蜻蜓点水。目前,石家庄市市区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企业和职工个人要缴纳社会保险费外,市财政每年还要给予大量补助。2003年市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补助4.3亿元,其中3.54亿元用于石家庄市区,占社会保障补助总额的82.3%,0.76亿元用于县城及农村,仅占社会保障补助总额的17.7%。城市人均161元,农村人均11元(其中还包括农村特困户救济和优抚军烈属等),相差将近15倍。石家庄市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主要限于城市,基本上还没有延伸到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7万,仅占农村人口的9.2%,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区周边县、市,其他县、市特别是贫困县,农村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几乎为零。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4.4万人,失业保险覆盖率为95%:农村根本就没有失业保险。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市财政为向低保和下岗职工发放补助和生活费共支出2.2亿元。其中95%以上都用在城镇,全市有7.65万人接受城镇最低保障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率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都是由县、乡、村三级负担,由于资金来源的拮据而使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也大打折扣。在保障标准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石家庄市的低保标准为205元,而灵寿、赞皇、行唐、元氏、井陉仅为125元。这也只限于县城的职工.许多县市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约有34%的农村贫困人口得到了救济,但人均救济款不足百元。

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捉襟见肘。2003年的资料显示,石家庄市辖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440.91元,而最低的一个县仅为560.89元.市辖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该县的6倍:市辖区生均公用经费额为1470.98元,而最低的两个县分别为0.4元、2.27元.市辖区生均公用经费额分别是这两个县的3677倍和648倍。全市有相当部分的中小学是完全依靠学生的学杂费在支撑运转。在农村教育经费较低的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教学设施及其他条件与城市无法相提并论。城市小学的升学率100%,而农村小学的升学率为98%;初中的升学率,城市98%,农村仅为68%,农村比城市低30个百分点。由于农村教育落后,使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占1.9%,小学文化程度占24.1%,初中文化程度占44.6%,高中文化程度占19.6%,中专文化程度仅占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8%。劳动者素质低下必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进程。

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无能为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石家庄市农业推广系统长时间处于“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尴尬境地,乡镇的一些农业技术员早已挪做他用。农业技术推广、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已成为纸上谈兵,不得不靠上级部门的“科技下乡”活动来推动。据调查,2003年石家庄市财政支出79.7亿元,支农资金约为2.4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3%。低于全国4.7%的水平,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更是少的可怜,据调查资料显示,石家庄市近60%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业务经费。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石家庄市农村的广大农民无法及时得到有关的信息和技术。因而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仍然采取传统的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不计成本、不考虑投入,这也正是造成石家庄市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低、农村地区生产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陷的负面影响

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对于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生产力增长缓慢,农民增收幅度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业投资效益降低,农业不能获得平均利润率造成的。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给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城乡差异,是“三农”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公共产品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实现社会利益公平分配的一个重要途径。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所反映的是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这实质是制度设计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重城市轻农村”,规避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责任。在现行公共品供给体制下,政府把大量的公共资源投到了城市,农村中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却完全由农民承担。本来应该由上级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却通过上级政府转移事权交由下级政府提供,最终落到乡镇政府和农民头上。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提供责任主体的缺失,通过供给责任的层层推卸,农民自己不得不充当公共品的提供主体,在农民收入水平很低、收入增长缓慢且在承担了各类隐性和显性负担后,还要用其有限的收入支付公共产品的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使农村贫困人口终年处于贫困状态。公共产品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构成了私人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的供给水平及获得的难易程度决定着私人生产成本的高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恶化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所以,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陷不仅使农民的负担加重,进一步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造成恶性循环。当前,“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政府、学界及业界的难题。其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就是要以人为本,优先解决广大农民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城乡协调发展制度,让农民同城市居民在权利与义务方面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 转贴于

2.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城乡差异,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首先,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由于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个方面,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更加依赖于公共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公共消费明显要高于农村居民,如加上可支配收入巨大差距,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显着高于农村居民。在这种状况下,农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然要求政府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其次,对城乡居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医疗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直接决定人力资本的积累。在受教育程度与医疗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主要受收入水平约束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在这些方面公共消费的显着差异会使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而个人收入又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所以。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又决定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收入差距又直接决定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再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公共产品供给差异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增加生产成本。比如,没有良好的水利设施,就会增加灌溉成本;没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就会增加运输成本。二是减少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比如,对农民不合理的制度,不仅直接加重农民负担,而且会降低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直接减少对农业的投入。三是降低农民抗风险的能力。比如,气象与市场信息等服务差就会降低农民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能力。总之,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存在降低农民私人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资本、人才的外流,形成农村经济活动的高成本运行,农业竞争力下降,农村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能力,妨碍了农民的增收、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将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路

1.把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居民生存、发展、健康、文化娱乐等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的满足,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综合质量的提高。甚至在不少地区,“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基本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因缺少基础设施,仍不能消费现代家用电器,使用现代通讯手段,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新生活。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因为公共品供给不足,而不得不以私人品替代,从而造成生产生活中的高成本的情况十分普遍和严重。改革开放后,大多数集体经济已日趋弱化,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补贴农民的思路恰恰又是直补到户,所以,靠集体经济无法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应该是立足农村,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来打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找到有效的供给公共产品的办法,为农民提供廉价公共品,使农民在受教育、医疗、保障、文化娱乐、衣食住行等方面切实得到实惠,这是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改变农民生存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2.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农村公共品供给必须实行两个改变,一是尽快改变公共品供给“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导向,二是改变农村公共品供给“以农民为主”的政策思路。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应该承担的责任。政府必须着眼于全体公民、全部社区,而不是仅仅把目光放在更容易关注的城市居民和城市地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拥有相同的发展权和生存权,政府应该承担起农村最起码的公共产品供给责任,把公共产品真正的、公平的、合理的分配给城市和乡村。使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第7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农业科技推广战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同志是市农业科技推广战线的老兵。30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地辛勤工作在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先后从事过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农业环保、绿色食品管理和农业执法等多项专业,是***市屈指可数的农业专家之一。她从事植保20多年,和同志们一起为广大农民虫口挽回损失10亿公斤;她在农业环保拼打多年,将***市创建为湖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市;她主持植物检疫工作,在襄阳市开创烟叶、水果检疫的先河;她入行绿色食品管理,为***市争得第一个绿色食品品牌。几十年的耕耘和奉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全国农技推广工作先进者、湖北省农业先进工作者、襄阳市植保工作先进个人、***市科技推广特等奖、***市人大代表、***市党代表等殊荣。

  1978年***同志被分配到市植保站工作,从最基础最辛苦的病虫测报干起,点点滴滴的工作漫长而枯燥:晚上打着手电到田间开灯诱蛾,早上趁着田间露水未干赶数蛾子,顶着烈日查找虫卵,冒着风雨拍查害虫,浸入泥水调查病害。蚂蟥叮咬腿部,稻叶划破手臂,田中砖头瓦块扎伤双脚,这些都是常有的事。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辛勤的劳动换了了丰厚的回报,几十年她在田间泥里共调查集累数据达3万多个,整理卷宗450套,病虫预报420期,准确率在95%以上,在科学指导当时当前农作物病虫防治的同时,为植保科技推广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夯实了基础。

***同志不仅有扎实吃苦的精神,更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制定全市农作物病虫方案指导大田防治时,她从来都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集体讨论和科学分析,不唯官、不从众、不凭老经验。既要“从早从小”将病虫控制在萌芽时期,为农民获得最大的效益,又不能草木皆兵盲目加大农民的投入,她一直在最佳的切入点上制定防治方案。在指导大田防治时,她力求跑遍全市的各个村庄,不留死角,耐心地给农民讲解防治技术,检查防治效果,即使看到一个农民的防治方法不对头,她也要停下来讲半天。2006年全市稻飞虱特大发生,防治的关键时刻,正赶上乡镇换届,部分地区防治工作赶不上趟,形势非常严峻。她怀着十分焦急的心情逐级汇报情况,并把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请到田间查看反面典型,以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一些被点了名的乡镇对她的作法不理解,有意见,认为是有意出他们的洋像。当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这些乡镇的干部对她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多次邀请她到当地检查指导病虫防治工作。当年,周边县市的不少水稻受害严重,大面积“窜顶”,而***市则基本无灾,挽回水稻损失40000公斤,在襄阳市组织的检查评比中摘得桂冠。

***同志坚持农民利益之上的原则,一切为农民着想,一切为农民办事,不唯上,不徇情,不贪财,不耍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各乡镇大办企业,部分企业处污措施不当,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使农民利益蒙受损失,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良知促使她站出来为农民呼吁,要为我们的后代留住蓝天、青山和绿水。造纸厂、磷肥厂、化肥厂、铅厂,她游说于各个排污严重的企业,恶臭的污水旁,刺鼻的废气中,弥漫的粉尘下,枯死的禾苗前,她认真取证着一个个详实的数据。一家小型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使大片葱绿的稻苗和莲耦枯死,厂主托熟人拎着礼品找到她,要求出俱不是污染是病菌危害所致的证明,以逃脱对农民应负的经济责任。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准确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告诉厂主,土地不仅仅隶属于某一农户,她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大家都应自觉爱护。厂主听从了她的劝告,向农户赔偿了损失并及时进行了整改。多年来,她参与处理农业污染事故十六起,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许多农民由衷地称赞她是敢于为农民说话的技术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环境污染的问题,她于1996年起草了《***市农业环境保护暂行办法》,同年***市人大通过并颁布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环境问题。

敢于开拓,勇于创新是***同志的又一大特点。近年来农民工大量外出进城,导致农村劳动力年龄老化知识低下,给植保技术推广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她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多方挖潜,借鉴外地经验,争取省市支持,组建了襄阳市第一家植保合作社,目前全市创建植保机合作社和防服务队210个,普及先进植保器械5200台,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机防面积达7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近年来,***同志又在“绿色植保”上做起了文章。她和全站同志一道创办水稻、玉米、蔬菜和水果等作物综合防治示范样板田,推行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合理的化学防治等方法,使用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使用有机肥、频振杀灯虫、生物农药、低残留或无残留农药、交替用药等技术进行病虫的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示范区内水稻农药残留控制在5%以下。

第8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阶段,提高,烟叶质量

 

1.改良土壤,为烟叶生产创造条件

当前,由于人多地少,烟田(地)难以推广轮作、换茬等耕作方式,复种指数较高,致使烟地土壤生物活性降低。若想解决土壤活性、肥力与复种的矛盾,提高烟叶品质,就要从改良土壤和完善施肥的角度造就烟叶的优良品质。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搭配肥料种类,实现肥料的经济合理利用和烟草生长营养的改善。对部分耕层浅、养分贫瘠的植烟土壤,通过实行轮作、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深耕冬翻、扩大垄体以及烟田水利配套等措施,调节土壤营养,这样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整碳氮比,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和保水供肥能力。植烟土壤的轮作和改良等措施有力于土壤营养平衡,进而可促进烟株营养平衡,生产出香气品质好、内在成分协调、可用性高的烟叶。

烟农可以利用烟草与前茬作物的空闲期,对烟田进行冻、晒结合,实施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或增施饼肥,这样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提高烟叶品质的目的。生产中还应努力推广使用复合肥料,增加烟田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可保证烟株对土壤营养的平衡吸收,促进根系发育,增进烟叶的油份和弹性,烟叶的香气量必然能提高。此外,烟叶生产应选择适宜烟区,发展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根据生态条件以及烟叶生长的需要,合理安排适宜的轮作作物。注重微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肥的使用,改善烟叶生长环境,提高烟叶田间耐熟度,真正做到以优良土壤环境养烟叶成熟度。

2.利用生态多样性,种植优良烤烟品种

植烟生态环境多种多样,在不同生态区应该栽植适应不同生态型的烟草品种,以便更好的发挥生态条件的优势,为生产各种风格的烤烟提供基础,生产出多种类型的优质烟叶,满足配方的需要。要积极引进最新研究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步伐,靠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及选择适宜烤烟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来保证烟叶生产质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

3.走集约化烟叶发展模式

烤烟栽培技术应向集约化、模式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要普遍推广规模种植、种植专业户、烟草农场等形式,通过集约化育苗、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烘烤等方式,有效地解决烤烟栽培技术、烘烤技术不到位的问题,保证技术到位率,以提高烟叶的香气量和降低有害成分,从而提高种烟收益。

4.发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

烟草每年受病虫害损失的量很大,应采取措施加强建设烟田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加大对烟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力度。提高对烟草病虫害监控水平,在规范化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加大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及害虫化学诱杀技术的应用,以尽可能减少残留,提高烟叶安全性。使用高效低毒、光谱、低残留、无公害的农药。以综合防治为基础,生物、化学防治为辅助,开展烟叶统防统治工作。

5.优化烟水配套工程

各植烟区要制定节水灌溉发展规划,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提高烟田灌溉水利用率,对资源性缺水的烟区,尽可能避免水的浪费,灌溉技术也不断体现出节水、高效的功能。要积极推广地膜覆盖节水保墒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采用管网配套,有条件的烟区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要因地制宜,搞好烟田水源设施建设。要结合水资源特点,兴建集水、蓄水、引水工程;完善烟叶生产的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设施“烟水配套工程”。在山区烟区可多建设一些蓄水池、拦水坝等水利工程,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从应用烟田耕作蓄水、覆盖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入手,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全面推广各类节水技术措施。

6.提高采收质量,确保烟叶调制水平

烤烟的成熟度是优质烟的首要因素。要把握好成熟度,使烟叶体现出其优良品质必须把握好采收时机,以成熟度为烘烤质量的核心,以适宜正确的烘烤工艺,经过科学采收把烟叶烤出最佳品质。。田间烟叶含青而达不到成熟度,烤出的烟叶必定杂气重、品质差,而过熟烟叶,烤出的烟叶又必定是枯焦味大而失去甜感,所以说把握烟叶成熟度采摘是体现烟叶优良品质的关键。坚持成熟采收是获得烟叶优良品质的关键。采收时要根据不同品种、叶龄、长势、落黄等因素灵活掌握:下部烟适时早采;中部叶成熟采收,叶面落黄明显即可;上部叶要充分成熟采收,叶面黄斑显著才可采收。顶部叶4—5片成熟后一次性采收。做到恰到好处,要从成熟采摘和烘制上科学的造就它优良的品质。要大力推广,灵活运用“三段式”烘烤工艺,大力发展半堆积式密集烤房。强调变黄后期的凋萎作用,延长变黄后期时间,促进物质转化,降低淀粉含量,提高烘烤成熟度,通过正确的烘烤措施,使烟叶真正达到调制后熟。

为烤出优质烟叶,当前要进行烤房群建设,以烤房群为中心促进烟叶技术员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和集中烘烤的集约化模式,带动烟农逐步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此外,较大型的、半密集式的、自动控制烤房的研究和推广也要加快进展。总之,就是要建造适合烟叶生产实际情况的烤房;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热能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推行三段式烘烤工艺技术,通过科学的烤制,使烟叶的质量特点更进一步的体现出来。尤其是在烘烤过程中把握变黄后期和定色初期的时间,不仅能促进烟叶质量高分子物质的充分转化,促进烟叶质量的物质积累,烘烤后更能促进烟叶颜色橘黄,组织结构疏松,油润丰满、弹性好、香气量足的优质烟叶特性。

7.优化布局,稳定烟叶生产

按照优化布局、相对集中、隔年轮作的原则和生产优质烟叶的能力,进行烤烟种植,最大限度的划片轮作,压缩多年连作面积。。以“优化布局、强化科技、主攻质量、适应市场”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烟叶种植地域环境着手,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和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烟叶生产逐步向最适宜生态区转移,增加烟叶品质优良产区的种植面积,靠宏观调控来优化烟叶质量,逐步构筑起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平台,建立完善的生产技术体系,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名优烟叶产品,形成强大的烟叶市场竞争力,建立起系统的烟田保护制度,将烟叶生产纳入烟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8.烟叶收购过程中体现优质优价,充分体现烟叶成熟度,引导烟农生产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也决定了烟叶质量的年纪波动性,这更需要在烟叶生产中进行沟通和交流,需要在烟叶质量方面达成共识。。只要加强沟通,增强对烟叶质量的认识,就可以通过合作、生产措施减少烟叶质量的波动性。在优质烟叶生产与收购中一定要体现出优质优价,以调动烟农的积极性,获得等级纯度高的优质烟叶。

9.科技兴烟,提高烟叶科研水平

利用现有的烟草科研力量,重点开展土壤PH、矿质营养含量、有机质含量测量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为烟叶致香物形成奠定生态条件基础,通过水肥耬合互作,实现土壤营养与烟株营养的平衡,进行成熟机理和调制增香技术研究,为烟叶致香物行成建造系统技术路线。积极开展品种区域化、品质区域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配套建设。

第9篇:农业技术员论文范文

家贫出孝子穷人孩子早当家

高阳出生在鄂西汉江南岸的柳林镇浪桥村,从小他就是个苦命人。1984年3月,父亲因脑溢血暴死在田头,留给母亲周凤莲的是4岁的他和8000多元的欠款。从此,母亲走上了既当妈又当爹、东边风西边雨、八灾九难的艰辛之路。

见他们母子太苦,乡亲们不少给周凤莲提亲,想让她再成个家,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担心年幼的儿子受委屈。为了还债,为了让孩子吃好点、穿好点,周凤莲简直是拼了命。除耕种6亩责任田外,她还喂了2头老母猪、8只羊、60多只鸡、1头牛。村里人都说她的日子不是在过,是在熬。即使这样,她也没有动摇过不再成家的念头。

7岁那年,高阳如愿地上学了。他深知母亲的艰辛,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小学到初中,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在县中学读书时,家里缺钱,买不起课外书,他就到废品站购买,从不挑吃挑穿。每逢假期,他总是起早摸黑同母亲一道忙了地里忙家里,洗衣、做饭、喂猪,样样都干。谁见了谁说:“苦水里泡大的孩子就是有出息。”

1998年8月,高阳捧着武汉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蹦蹦跳跳回到了家。周凤莲接过通知书,激动得泪流满面。但每年少说也得七八千元的学费、生活费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与上大学相比,高阳更心疼母亲。他把不想上大学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流着泪对他说:“娘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

在母亲的坚持和众亲友的资助下,高阳顺利地走进了大学校门。为了报答亲朋好友的如海深情和母亲的养育之恩,高阳2002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许多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小镇当了一名农业技术员。

考选爱妻弄假成真酿悲剧

高阳在柳林镇当技术员期间,他所指导的农业生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国家级科研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这不仅赢得赞誉声一片,还赢得了姑娘们的青睐,有3个姑娘大胆地向他表白了爱慕之情。为了尽早选中意中人,他心生一计。

他分别问这三个姑娘:“假如我妈和你同时跌落水中,你说我先救谁?”其中当干部的姑娘说:“先救我,再救你妈。”当教师的姑娘说:“先救你妈,然后咱俩再一起殉情。”农民姑娘陈秋英却说:“先救你妈,然后再救我。”高阳问她为什么,她回答道:“娘死了就再也没有亲娘了,可妻子死了还可以再找……”高阳对这个答案很满意。

经过半年的相互了解,在2005年一个既收稻谷也收爱情的日子里,高阳和陈秋英幸福地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婚后,陈秋英对婆母很是孝顺,周凤莲也非常满意这个儿媳妇。

2007年12月17日,周凤莲干完活回到家后,感到胸闷气喘,咳嗽不止,话也说不出来了。夫妻俩连忙把母亲送到了医院,从此周凤莲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

久病脾气长,周凤莲就是这样。得病以后,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尽管秋英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她,她还是轻则骂,重则摔。但秋英都没放在心里,仍一如既往地用心照顾婆婆。

2008年5月2日,高阳“五一”放长假,在家休息。他听说隔江相望的荆门市有家医院治好过像母亲这样的病,便和妻子商量撑船送母亲去看病。谁知,刚划进江中没多久,船底就破了一个大洞,江水一涌而入,小木船很快下沉,母亲和妻子同时落入水中,眼看着就沉了下去。

情急之下,高阳一个猛子扎进水中,用力抓住了一只脚,是穿凉鞋的秋英。就在高阳好不容易将秋英拽出水面,换手调位之际,重心朝下的秋英双腿本能地一挣,再次落入水中。高阳再次潜入水中,这次,他抓住了一把头发,他揪住头发带上水面,还是秋英。由于时间拖得太长,等母亲被救上岸时,已经没气了。

“娘,娘……”精疲力竭的高阳哭叫几声,泥一般瘫在地上。渐渐恢复元气的秋英一边搂住婆婆的尸体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对着高阳哭喊:“你为啥不先救咱娘呀?先救我,往后咱俩还咋做人!”果真,乡亲们说啥的都有。有人说,高阳救怀孕的妻子,等于救活了两条命,值得;也有人说,高阳不先救母亲,是缺德坏良心;甚至还有人说,是他俩嫌母亲累赘,怕为母亲看病花钱,故意把母亲推进江中淹死的。此事不但是死者的不幸,也是生者的不幸。

娘家人闹丧死人逼疯活人

后来,高阳的舅舅、姨妈和表哥表嫂们也一口咬定是高阳夫妇故意把母亲推进江里的。高阳的大舅边打高阳耳光边质问他问什么这样做。高阳跪在舅舅面前哭着说:“当时的情景不容我想太多,我只想能救活一个是一个……”在众人的劝说下,舅舅、姨妈等人总算原谅了高阳,可没想到,他们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让火葬。

眼看着母亲的尸体要腐烂,而舅舅这帮人却闹个不休,高阳欲哭无泪。最后谈判的结果是:尸体火化之日,酒席、仪式、下葬用品都要按照当地办白事的最高标准去办,唢呐队要三班。

2008年5月9日,高家门前是格外热闹,三班唢呐乐队呜咽着,配合着鞭炮的喧嚣,把周凤莲娘家人所需要的热闹,百分之二百地体现了出来。七里八乡的人像赶集一样向浪桥村拥来。

但这还不算完,舅舅等人在葬礼中处处刁难高阳和陈秋英。看热闹的人都在一边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不知情的人真以为两口子多么缺德,对老人多么不好,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陈秋英既悲愤又委屈,她一屁股蹲坐在灵前的土地上,号啕大哭起来。伤心欲绝的她,本想哭喊“我的婆婆呀”,却因思绪紊乱,哭成了“我是婆婆”。

这还了得。“打她个不知羞耻的!”娘舅这帮人本来就是找事的,几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陈秋英也上了性子,一边抡着哀杖和他们对打,一边顺手把灵前的供品和纸人纸马“呼啦啦”地捅了个满天飞。

这边陈秋英的娘家人也不甘示弱,一哄而上,两班人就这样扭打在一起。直到村干部和镇派出所民警赶来调解,才算勉强收场。一行人重穿孝衣,哭哭啼啼,吹吹打打,把周凤莲的尸体送到火葬场火化。

孝子变疯子恶果谁人承担

在这场闹剧中,高阳神情恍惚,什么也没说。陈秋英因挨打受气,于当天夜里早产生下一男婴,不一会儿孩子就死了。陈秋英哭得死去活来,高阳痴呆呆坐在地上,暗自流泪。好端端一个家,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有名的大孝子,怎么会成为众人眼中的逆子?高阳想不通。

打这以后,高阳整天呆头呆脑,无缘无故地发笑,无缘无故地害怕,无缘无故地哭泣。到后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经武汉一家医院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

为了能彻底治好丈夫的病,陈秋英该想的法子都想了,但高阳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从疯疯癫癫,胡言乱语,到砸东西,打人,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不该先救她,应该先救我娘……”如果遇到年长的人出面劝阻,他就马上跪在地上乞求:“舅舅,别打我,我应该先救我娘……”

2009年5月底,高阳失踪了。

2009年6月初,陈秋英把家略作安排后,便拿着高阳的照片,四处寻找,可找遍了襄樊市的大街小巷,也没有找到。后来,经过好心人的帮助,陈秋英在河南南阳市西郊某菜市场找到了蓬头垢面、正在被一群人追打的高阳。陈秋英疯一样扑过去护住高阳,但高阳见到陈秋英拔腿就跑,边跑边胡言乱语:“我不回去,回去他们打我……”最后,她无奈地找人帮忙用绳子捆住高阳,租车把高阳拉回了家。

回家后,为防止高阳再次乱跑,她不得不用麻绳将高阳绑在床头上。可是很快,高阳便将麻绳挣开,更加疯狂地乱跑乱叫,见人就打,甚至有人被他打得要住院治疗。可怜的秋英,只得东挪西借筹钱医治,并给人家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