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服装设计;改革创新;现代服装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技工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
1 我国服装行业与技工学校服装教育的现状
培养适应服装行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是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各类成衣产品生产齐全,种类繁多,成衣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接近了国际的先进标准。但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品牌的附加值极低,产品缺乏必要的企划方案及连贯的品牌定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加入世贸后,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服装的出口量也会逐渐增大,有利于贸易与品牌经营为一体的企业形成和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营销手段的进入与渗透,必将使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岗位化发展;以此推动服装业在企划、设计、工艺、管理、营销等环节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技工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服装专业制图教学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先“弄懂”再“学会”的教学过程根深蒂固,即使师生都已经明确“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外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仍然纠缠在“弄懂为什么”这一要求中,纠缠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堆积中,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模式。
3、教学理念滞后。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4、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稳定,与社会、产业脱离。由于受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育,即使是与行业、企业紧密系着的教育,也缺乏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以“出口”牵动“进口”,以“出口”调节“生产”的观念,缺乏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经验,这往往导致了服装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几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3 服装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制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岗位职责。制定各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从严治教。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应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和企业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我们必须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参加实训的有利条件,既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针对性地为自己走向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3、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技工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服装,引导学生多思巧做。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激励、诱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
5、专业再选择工程的创建。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价格?于是相应产生了分工精细、各施其责的局面。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将课程设置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与形式能进一步多样化,大大提高就业率。
先进的教学改革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盲目、低效的教学模式甚至僵死的教学模式,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教学改革思想,创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柴伟民.谈服装一体化教学[M].中国教育报,2007,1.
一、对目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清,办学层次模糊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行单一的标准化培养规格,尽管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应用型人才,力求为生产实践服务,但这一目标却始终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和毕业生不能相互适应,许多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不久,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企业在屡屡引进人才不成的失望之余,也在连连叹息现今的学生太不扎实,太缺少应变能力。
(二)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模式单一
纸上谈兵,设计课等于画效果图,是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弊病。众所周知,同一服装造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结果会大相径庭。效果图与实物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同时,由于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课堂说教式为主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专业意识过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环节脱节,在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上力度不够,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甚至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在课程体系方面与人才培养定位产生偏离,教学计划的重心向理论教学偏移。
(三)课程设置欠佳,跟不上市场需求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太多,从课程设计上来说,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技术四大领域。短短的中职三年,能精通其中一域就已不易,即使有学生苦读三年,成绩优秀,虽各领域均有涉猎,却无特点,这种人充其量可称为通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服装设计是个时尚行业,与其他的专业相比,服装设计的风格和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实际上,在时尚界,服装设计一直是引领潮流的行业。服装的更新换代决定了服装设计在风格、材料、工艺上不停地变化中改进。而职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往往是数年前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市场的变化。教师往往使用过时的教材和理念来进行教学,造成学生毕业的时候无法跟上潮流的脚步。
(四)就业方向模糊,专业结构单一
通过几年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以及单位对本校服装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对择业单位的选择,对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都显得茫然和不自信。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职业与岗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的机会。进入择业单位后还需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重新学习一段时间才能走上工作岗位,这对择业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极少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所以很多单位在招聘牌上标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者优先”的条款,单单这一条就会把很多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同时,由于单一的人才结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导致结构型人才过剩,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教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许多中职服装院校没有强大的教学设施,实验室条件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服装院校都有工艺室,但大多仅有简单的缝纫机械和熨烫设备,有些甚至连包缝机、压衬机这些最起码的设施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高科技先进设施。同时,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活动半径有限———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不足。经过几年的教学活动以后,知识更新不足,急需补充。当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思想从各行各业各渠道,不断地渗透和补充到服装领域。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全面的、苍白的。所以,学校所缺乏的正是在服装企业第一线从事设计、管理和营销工作的师资力量。
二、对当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有效改变当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当前社会经济做出积极贡献,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确立与市场接轨的培养目标
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要,中职服装专业应立足于服装企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拓宽专业口径,创办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等具备现实性的、实效性的专业,着眼于培养服装企业急需的综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集知识技能于一身,既会设计、又懂工艺,兼通市场营销的人才。中职服装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应强化为企业生产服务的应用性意识,对培养目标和规格重新定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人才是为社会需求而培养的,面对这种尴尬的就业局面,教育者应瞄准企业需求,创新教育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做到企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打破让企业被动接受学校培养人才的单一局面。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
第一,要精选教学内容。服装专业的教材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对于偏离现有生产实际,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教学内容,必须适时地进行修订,做到推陈出新、跟踪前沿,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实用,使理论与实践在教材中有机结合。加强教材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第二,要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训和实习。应形成“教学实验—仿真实训—岗位实务”的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进行。首先,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在校内现有的服装实验室基础上,加快服装CAD设计室和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步伐,进行模拟实验工作。实行产销一体化,走以厂养学、以学促厂、共同发展的道路,进行设计、打样、裁剪、工艺制作、销售一体化的实践训练。其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在校外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实习基地,强化产教结合,争取产业界的支持和援助,本着互惠互利、学习服务的原则,同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应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直接为服装企业设计产品。最后,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能够了解服装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情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合理配置课程,加大改革力度
第一,要优化课程设置,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和修订,经常到先进服装企业实地考察职业岗位的要求,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保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同时,抓好专业教学的两个方面:一是主干专业课程,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生产与管理等;二是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设计、结构、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技能、绘制与修改服装生产图的技能、服装市场管理技能等。课程设置中,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服装企业的要求进行配比,突出实战性教学环节,改变以往的课程配置面面俱到,课时平均的局面。课程设置要立足现实,突出应用性。
第二,要制定合理而灵活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蓝图,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文件。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培养目标和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同时,要开设新鲜课程供学生选择。目前的服装设计教育中,更多地强调了基本功和技法训练,学生普遍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整体性思维,缺乏适应市场的能力,一旦进入企业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设计师的工作。主持好一个品牌设计,要靠设计师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艺术上的感性创造,还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市场,找准定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推广。因此,学校也应该开设一些与服装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课程。
第三,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中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树立正确理念,提升职业能力
第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要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同时,要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艺技术方面所表现的美,做到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价值;以得体的穿着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内涵,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服装设计,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不能认识美,就不能创造美。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等,在体现其设计意图的同时,应追求一定的艺术效果,形成服装设计中所特有的艺术倾向和艺术内涵。服装画中点、线、面、体的视觉语言蕴藏于生活环境,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流畅自如,处处充满着节奏感。服装中色彩的组合有着较高的艺术性,色彩的冷暖、动静、轻重、进退都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表情作用。它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丰富艺术表现,构成艺术美的服装色彩效应。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事物要多观察、多记录,深入大自然中写生,搜集素材,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第三,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把握市场与流行的能力。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目的,最终是为市场服务,为品牌服务。学校不应该仅仅将学生限于校园中进行书本教育,而是要引导学生到市场中去,培养学生把握市场与流行的能力。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设计最终是要推向市场的,设计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市场的时候做这样的练习,将每一个品牌中你认为最畅销的设计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其设计与流行的联系,看其是否真正流行,依此判断预测流行和把握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将所看到的东西默记于心的能力。
(五)全面建设教师队伍,改革教学评估内容
第一,要建立一支理论知识宽厚,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队伍。定期轮流到企业进行岗位的实践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训。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联合,参与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积极参加各级服装设计大赛等交流活动,提高业务能力。并从服装企业选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充实原有师资队伍,真正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雄厚、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更应进行重点培训。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派教师出国研修、考察或到对口重点院校进修、读研,以全面提高其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不断强化其创新意识、更新其知识结构。
第二,要抓好教材与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最基本的建设,是实施教学计划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伴随服装业的发展,服装专业也基本拥有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服装设计教材,可是如何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手段融合起来,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服装设计教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服装设计的教材是没有最完善的,也不可能是完善的,这就要求采用灵活的教材选用方式以弥补各种教材的缺陷。另外,加强教学文件资料的建设,把各种服装设计类型的图片资料通过处理成课件或是VCD加以保存,这样为以后的课程讲授提供形象的资料,可以获得多重功效。
关键词:服装设计 现状 设计观念 改革
服装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从学科性质上讲,它至少涉及艺术与工程、文学与历史、经济与管理,服装研究领域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也没有完全明确起来。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其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性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仅仅运用传
一、服装设计现状
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服装专业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它不但决定着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而且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创新意识、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的设计类人才;二是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然而学生的实际能力往往与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我们要从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着手,力图通过对服装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缩短学生和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的差距,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全面渗入,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这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搞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或搞染织的工艺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描绘技法,而服装设计所涵盖的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没被更多地意识到。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特别是对有变化的结构),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进入九十年代,服装教学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与反思,教学上有了较大改进,服装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仍然还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设计艺术不仅具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美学原理法则,更主要的它是以不同于绘画艺术的思维理念传达视觉形式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本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现代建筑设计学校提出“艺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首创包豪斯体系,翻开现代设计领域新的一页。由此,西方国家的设计艺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绘画艺术教育所左右,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式中。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三、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就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于他人式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3.就实践能力而言,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由学生单纯的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目前服装教学的设置偏于“重艺术”,注重工艺性而轻视工程技术性的现象,注重工艺性而轻视工程技术性,服装教学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在课程内容改革上,必须做到“两个充实”。在课程形式的改革上,要做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项目形式的课程设计与企业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引导市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服装与设计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初等、中等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下面笔者就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中的状况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为了真正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切实有效地改变因为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鼓励学生在中考后实现第一步分流,鼓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方面能使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存在困难和对继续读高中兴趣不大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选择,另一方面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本身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常说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当前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现实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发展不乐观。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等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从服装专业来看,女孩子居多,按道理来讲她们应该是喜欢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也没有努力方向,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前途渺茫,从上学伊始就进入“混日子”状态。学生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2.教学理念滞后
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3.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很快上手。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多采用课程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当前综合性人才需求是差距较大的,特别是热门的服装管理和服装营销方面涉及的内容不多,无疑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二、现代服装专业教学发展方向
衣食住行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服装业更是如此。特别电商产业的兴起给服装业的生产带来更残酷的竞争现实,给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挑战。中职服装专业作为给社会培养一定专业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须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学校教学,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1.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中职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帮助,特别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开始大量应用到教学中,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呈现所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使复杂、烦琐的知识变得简单。这样使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其对象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体差异性,所以学校不应该成为一种模式产品的流水线,而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进而成为育人成才基地,这才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分层次学习和实践,给他们制定不同目标,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服装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33-02
一、“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产教融合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服装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校企双向参与,产教紧密合作,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技术人才必须以能力为本位,而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上,服装专业学生实习和实训环节是本专业技术培训的“重头戏”,如果不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服装专业教学将无“戏”可唱,可见唱好这台“戏”对于高质量地保证服装专业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教融合有利于实现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在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方面独具优势。学校根据服装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课程,使服装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教师在服装生产实践中锻炼,以加快教师向“双师型”转变,服装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课,学生在实践岗位学习锻炼,实现学用统一,在做中学,或先做后学,或学做交替的学习模式。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为服装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和输送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赢得社会广泛认同。
二、“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
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使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不仅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将促进服装专业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服装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所从事的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这是当前服装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坚持跟着市场走、围着企业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及时把握新兴产业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对服装专业职业岗位的新要求,科学调整专业技能发展方向,实现“五个对接”。一是服装专业设置与服装产业需求对接。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优化专业设置,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二是服装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三是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服装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合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1.实行专业实体化,产教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在新形势下开发学生能力的根本道路,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个主要内容。围绕专业办产业,就是要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运用市场机制,采用资本营运的办法,借助社会的力量,把原来的实习室、实训场所建成具有经济功能的专业实体。
我校通过引进企业管理和技术力量,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利用我校的服装设备、厂房、教师、学生等教学资源建立服装实训中心,承接服装加工、产品研发等业务,为学生实习创造了条件。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有机结合起来,车间各岗位学生轮流实习,使学生掌握服装生产工艺流程技能,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竞争能力。教师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
2.产教融合,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多赢目标。(1)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2)探索“教学―生产”模式,实现多赢。我校在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的过程中,正在探索采用教学―生产模式:结合教学组织生产,联系生产开展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部分教学过程直接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学校做好教育管理,企业加强现场指导,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顶岗工作,感受企业文化,参与企业管理及经营活动。学生通过工读结合、顶岗工作,提高了全面素质,掌握技术,培养技能,从而增强了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职业基础。
教师通过实践训练,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等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也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技术前沿的信息,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师教学艺术和手段,加快了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步伐;企业通过学生顶岗工作和教师的智力支持,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四、“产教融合”的教学实效
校企合作下服装专业产教融合教学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作的形式,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服装成衣生产中的制版、裁剪、缝制、后整等四大流程生产实训。在生产实训过程中,由教师与技术人员对四大生产流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或示范,将专业教学中的制版、裁剪、缝制、后整等知识技能与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有效衔接,以岗位轮换的形式,通过流水线作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产实训机会,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磨炼和提升,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专业教师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教学质量的产教融合教学目的。
1.服装制版方面。在产教融合教学中,服装制版通过改变以往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某单一款成衣的讲解,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根据企业的生产进度,对某成衣款进行工业纸样制版讲解,讲解内容上涉及制订商品规划书、绘制款式图、制作纸样、试制样衣、绘制基样板、系列工业样板推板等整个制版生产流程。在制版流程过程中,会涉及款式设计(助理)师、制版(助理)师等岗位的讲解和岗位职责要求,从而可以实现知识技能与岗位的对接,增强授课的实效性,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性。
2.服装裁剪方面。服装裁剪的产教融合是指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根据生产货单号,组织学生完成制订裁剪方案、领样制样、排料、填写裁床铺料记录和裁床生产报表、运用现代电动设备进行裁剪、分包捆扎等裁剪生产流程。在整个裁剪过程中,明确裁剪师岗位要求和职责,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单色插色服装裁剪方案制订方法、样板领用细则、单排套排基本排料法、填写裁床记录和生产报表的方法和要求、电动工具使用、分包捆扎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对裁剪师岗位的认识,为今后从事裁剪师等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也更有针对性。
3.服装缝制方面。服装缝制在产教融合教学中,通过学生定期的流水线轮换作业形式,在车间班组长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制订流程工艺文件、设计和制作生产工序工艺卡、组织生产缝制流水线、流水线场地安排、前中期原辅材料收发等缝制生产流程。在生产实训中,学生通过与车间主任、技术员、班组长、检验员、机工、付工、设备维修人员等岗位人员的了解、接触、认识,不断地了解不同的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岗位能力,逐渐形成职业岗位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的缝制车间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服装实训;分层教学;分层推进
在进行服装实训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服装实训不感兴趣,不适应服装实训学习,一些学生只是慑于纪律的约束和应付考证的需要,不得不坚持听课,但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果不能使学生顺利过渡这一“入门”阶段,她们也许会在往后的学习中越来越被动,以致出现放弃的念头。本文将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技校生在服装实训学习方面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思维单一,接受能力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扩招带动了高中扩招,使得技校生源的总体素质发生变化;二是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较弱,接受知识能力较差;三是学生对服装实训课程定位不准,对本专业持观望态度,学习热情不高。
笔者对本校2012级服装专业的96位学生就现阶段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教学进度和难度方面,超过1/4的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太快,实训任务偏难,所学内容超出她们对服装的原有认知水平,对实训课感到吃力;约1/5的学生认为教学进度慢,实训任务偏易,觉得所学内容单一,缺乏思考余地,不能满足进一步的学习愿望。在实训时间把握方面,超过1/4的学生能超前完成,并始终保持兴致盎然的状态;但约有1/5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出现拖欠现象,对实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现象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实训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
(二)教师教学观念和授课方式不适应学生
面对目前的生源状况,一些老师感觉实训教学是费力不讨好,而且实训周期长,未能真正意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在授课方式上,进行批量化教学,没有探索出一套适用不同层次学生,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批量教学将严重打击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教学对策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如果都用一种固定标准或考核制度去衡量实训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热诚,基础薄弱的学生越学越没劲。因此,笔者认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摸清状况,分层教学
学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实训摸底测试,观察他们是否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训任务(如车缝直线、弧线等),根据测试,将班上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并为其制订相应目标。比如:A层,手脚协调能力好,接受能力强,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深化学习;B层,思维、接受能力可以,完成原有的教学任务即可;C层,思维单一,认知接受能力差,以完成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主,相应降低考核要求。
2.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
(1)备课分层
实训备课除了要面对水平一般的学生,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实训大多处于厌烦状态,常常感到课程枯燥无味。因此,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地分配教学任务并设定不同的预期目标。
(2)授课分层
授课的时候,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要有层次区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达到相应目标。例如,变化裙的教学,A层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图纸或者实物,结合所学知识(如合并、转移等)基型上作出相对应的变化,并要求举一反三;B层学生要掌握变化裙的变化规律以及款式变化的基本步骤;C层学生则要求了解基型与变化款之间的联系。
(3)考核分层
考核分层的目的是通过考核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定位,教师从学生存在问题中进行更好的反思,从而改进教学质量。因此,考核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层。如:实训考察分为两种考核方式,一是难度系数较大的实训项目,如男衬衣宝剑头袖衩与袖头的制作;二是难度系数相对较小的实训项目,如男衬衣贴袋门襟的制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训考查试卷。这样,既可确保考核内容在考证范畴之内,又可以使学生扬长避短,得到发展。
(二)转化实训中的学困生
由于班上存在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的认知接受水平有限,且相关联的专业知识结构薄弱,因此,想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训水平,学困生的转化就显得相当必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1.耐心讲解,重复示范
学困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慢,教师实训时可进行手把手教学,也可在巡回指导时针对其薄弱环节做多次示范。
2.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上长期不被认可,潜意识中普遍存在“我是失败者”的心态。教师应充分鼓励,在其实训作品中寻找闪光点,使其慢慢找到前行动力及目标。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帮助学困生分析其后进的症结所在
知识点的不衔接、实训基础不扎实、动作不利索等都是导致学困生作品不佳的原因。教师应深入细致地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并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他们能较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
(三)激发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创造,品尝劳动成果
我校实训周期长,学生的热情容易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懈怠。众所周知,实训课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产生一种满足感,进而得到自我认可。为了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致,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实训环境的创设。实训操作是提高学生技能的必要手段,可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促使学生更快地进行角色投入。如:在变化裙的教学过程中,将各式各样的变化裙晾挂于实训室,先引起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关注,然后再适当地引入制图方法,结合实物进行工艺讲解,使变化裙的教学开展得更直观。②实训前确定最终目标。教师应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发挥“闻道在先”的作用,预先展示实训最终成果。例如,在学生制作男衬衣时,必须让学生亲自观察男衬衣成品的款式、工艺。教师的明确指引会加深学生对实训任务的理解。③在实训过程中展示实训的阶段性目标,即展示实训过程各阶段的半成品。服装实训,必须通过制图、打板、修样、裁剪、缝纫、整烫等步骤,最后制成成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探讨、评价,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令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实训每一阶段的劳动成果得以展示,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精神鼓励。学生品尝过成功,便会有动力继续愉悦并充实地学习。
综上所述,在服装实训的过程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具体的目标,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实施不同的改进策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努力创造,体验获取成果的充实。
参考文献:
一、服装企业与服装市场的最新情况
由于缺乏信息,导致部分同学简单的认为服装就是做衣服,不能正确的认识服装行业,网络上有许多知名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介绍,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参观这些服装企业以及服装市场的最新状况,了解这些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于学生服装工业化生产意识的形成和学习目标的建立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根据自己本身的优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掌握服装流行趋势
服装流行趋势,是指那些被人们视为新颖、美观、并充满时尚风格的服装,在一段时间内被消费者接受,并被广泛地模仿的社会着装走向。它可以包括款式的流行、色彩的流行等。一种服装的价值取决于时间性。处于流行趋势的服装不仅价格倍增,而且被人们视为时尚的象征。因此,建立服装流行趋势的观念是推动服装业发展的关键。由于我们所处的地区不是属于服装比较发达的城市,而服装时尚会一般都在服装比较发达的城市,所以整整因素制约了学生对于服装流行趋势的了解,在这时网络就可以给帮助学生建立服装流行趋势的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流行趋势的能力。
1、了解服装流行趋势的情况
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服装流行趋势,这些内容主要强调服装设计的主题、灵感来源、面料的使用、色彩的搭配等,对于今后的服装发展起导向性影响和作用。例如A.Y.K2013年春夏女装新款纯粹基调、流动的边缘、浮华炫彩、夏日海岸线和跃动的恋曲的组合凝聚为美幻的蝶宴,如彩蝶般的灵动,炫丽,婉约飞舞,是A.Y.K2013年春夏的设计灵魂。新时代的都市,低调与出彩并存,前卫与雅致的交替,A.Y.K这次的春夏新品加入了亮丽的幻彩色系,释放无限激情。延续了以往简约风格,并加入了网格、雪纺透视元素,让女性显得更加优雅性感,突出了“舞蝶之美”的主旨。飘逸的雪纺,精致的蕾丝,以往这些风尘仆仆的女装霸气配饰,在2013年似乎不再能够足以表达女性内心对美的强势。2013年早春季节,COCOON主设计师应翠剑大师,洞悉世间万变,运用雪纺、蕾丝、丝绸等基础打底,加上惟妙惟肖的动物图案和立体感较强的折叠装饰,将女性美的雄心,爱的智慧,完美以及不够完美的身材诠释的更加淋漓尽致,让每一位女性都能成为春季最独特的主角。
同学们如果能经常关注网上的服装流行趋势情况,对于同学们建立服装流行趋势的观念很有帮助。而且对于同学们以后的服装学习有很大帮助。
2、分析服装情况,判断流行趋势的走向
现在许多的服装设计师都会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随时展示自己的最新作品,比如巴黎服装会,许多有名的服装设计师都会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们现实中无法亲自到秀场,但是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了解一些信息,从而从这些的信息中判断流行趋势的走向, 特别是对于处于远离时尚城市的同学来说,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服装的最新动态,很大方面可以减少环境给同学们带来的差异,例如以前服装的流行一般都是上海,大连等经济发达地区先流行然后在到经济发展中等的城市,经过接近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到一些小城市,这对于学习服装专业的同学来说是很大的局限。而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期刊,影视等获得流行元素,并可以随时应用于服装设计与制作中来。例如去年流行的韩服几乎是每个城市先后开始的,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间隔。
三、搜集服装素材
1、教师下载图片资料作为上课的素材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知识的保持将大大加强。实践也证明,老师在讲解服装知识时,如果能出具与服装知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既听到又看到,则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提高。而做为教师手中的资料由于种种因素不会很全,而这些丰富的服装图片可以到网络上去下载,并且可以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搜集相应的材料。
2、学生下载图片作为学习的资料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专业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位置转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克服了学习专业课的畏难情。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在教学中,教师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同学自己搜集整理所需材料,这样同学们可以根据作业以及自身的情况去搜集整理材料,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像与创造能力。从而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裙装的款式变化这节课中,光让同学们凭空想像,他们很难从自己的生活小圈子中跳出来,而等他们上网查询了相应的材料之后,很多同学的思维空间开阔了,设计出了
许多比较新颖的服装款式。
四、交流的平台
在网络中有学多很好的服装论坛,里面有许多优秀的服装专业人员,同学们可以通过登陆论坛去查看一些最新的服装信息、图片,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与别人交流。这样既可以搜集到学多好资料,又可以根服装专业人员交流, 效果非常明显。
五、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创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把教学的内容,学习的资料、测试试卷等内容做成网页到Internet上然后把网址告诉学生,让学生在Internet上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开放了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第二、开放了学习的时间,学生除了在课堂中进行学习以外,还可以在课外、在家里、甚至在旅途中进行学习;第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发电子邮件、开网络会议等),获得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第四、可以随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公布出来,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成绩。
六、供求平台
现在网络上有许多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信息,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相关信息,并提前作好相应的准备。
可以这样说,当Internet融入到服装专业教学中后,给服装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网上自主地查找学习的资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又增强了使用网络的能力,所以说网络是我们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参考资料:
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较短的周期性,因此要对服装潮流趋势进行正确的分析与预测,为服装美术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分析
在现代服装潮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主要指的是人类生活态度、内在需求等。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服饰潮流发展趋势不断变化。外部因素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生态等方面,对服装潮流趋势的影响较为固定。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习俗、法律等。其中的政治因素是影响服装潮流趋势的主要因素,社会的动荡、变革或者发展都会对服装风格等产生影响。经济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又影响着审美观念,对服装风格、材质、搭配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技术水平对服装流行则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纺织技术的先进与否决定着服装的款式、颜色、面料等,纺织技术越发达,服装设计越新颖。在内部因素中,生活态度指的是人们对美的需求与期望。当前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发展,其生活态度与性格特点直接影响着服饰的选择。内在需求主要包括生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两个方面:生理需求指的是防寒保暖、保护身体等,社会追求指的是自我表现、张扬个性等。
(二)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预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消费逐渐趋于饱和状态,服装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对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非常重要,一方面它能够对消费者的服装购买行为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它能够促进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流行实际上就是一种现象、一种反应和一种观念。流行体现了时代风貌,而流行服装是流行中的重要内容。对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实际上就是依据客观现象对流行趋势进行预想与推测。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预测依据包括社会调查、生活园区、演变规律等,预测的内容包括服装色彩、服装面料、服装款式等。现代消费者的自我意识与审美观念更加个性化,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依旧会选择跟随大众潮流,也正因为如此流行才成为了流行。大部分情况下,流行是通过人为行动创造出来的,但是这种“创造”出来的流行并不代表其不好,这是服装设计师在了解服装发展方向与趋势的基础上推出的。
二、服装美术教学中把握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措施
(一)强化教师对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理解与把握
教师在服装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相关观点的掌握与运用,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人才。而在现实中,大部分从事服装美术教学的教师都是长期在教学岗位上工作,较长的时间内都没有与市场进行接触,缺乏对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把握和了解,便导致了服装美术教学知识与实践的脱节。而服装行业的竞争又非常激烈,因而只有将流行趋势及概念传授给学生,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对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因此,在服装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时刻关注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将其中的精华传输给学生,促进服装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二)在服装美术教学中突破教材的限制
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瞬息万变,而服装美术教学的教材却相对比较固定,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在进行服装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服装打板、制样技术,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流行的服装配色、图案、面料等方面的知识。各种时尚杂志、美术报刊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服装美术信息,应该将这些资源充分地运用到服装美术课堂教学中,同时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讨论会的形式对服装的风格、款式、色彩等特点进行讨论,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了解精巧的设计、新型的面料、和谐的配色等,鼓励学生对服装美术设计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创作灵感。此外,学生应该从多个渠道对服装相关资料进行累积,随时随地对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材料等进行记录,同时对服装、首饰、鞋帽之间的搭配进行记录,建立自己的服装信息资料库,为未来的服装美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与素材。如果有条件的话学校或者学生个人也可以参加各种时装周活动,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服装潮流的最前端,感受与掌握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服装美术学习与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运用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
一线城市处于流行的前端,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在一线城市更为显著。服装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去一线城市调研的方式了解与掌握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局限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服装专业学生了解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演变与发展等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首先,教师在服装美术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对时尚网站进行浏览,通过网站了解各大时装周及相关的服装流行趋势,掌握服装设计未来的流行走向与时尚元素,为服装美术教学提供指导。其次,教师在服装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网络中的服装流行款式作为教学案例,实现教学的生动化与时尚化。网络中的服装款式发展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比课堂教学中的基础款式更加丰富与具有时尚气息,教师可以在网络中选取能够代表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服装款式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依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对其进行制作与再设计,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准确把握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将市场融入到服装美术教学中
服装美术设计与市场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一方面要注重自身服装美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要使设计的作品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与消费者的审美要求。首先,学校应该与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创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学生到服装市场、面料市场、服装企业等地方进行参观与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市场,为学生创造课堂以外的教学平台。服装市场上处于流行前线的面料、款式、素材等,能够充分代表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实现服装美术教学与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的相互结合,实现服装产品的多元化,符合市场规律。只有对服装市场的规律进行把握,才能够紧跟现代服装潮流发展趋势,创作出更多受消费者喜欢的服装作品。其次,要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推向市场,尤其是学生的课题设计与毕业设计,设计、裁剪、制作有创意的服装系列成品,这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测试。如果能和企事业单位的设计项目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与市场的实际接触提高应变能力,使设计适合市场需要,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把自己的设计思想通过沟通推荐给客户,提高社交能力,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创作热情。
三、结语
关键词:服装CAD课程 办学层次 高素质劳动者 教法 学法 适用 够用 实践
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Garment Computer AidedDesign,以下简称服装CAD)技术是服装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思,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完成服装设计的一项专用技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该课程尚在起步。今年我院参加了全国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福建选拔赛,了解选手们驾驭软件的能力以及我省各地、市职业学校开展该学科的教学状况,笔者结合多年服装CAD教学,谈几点体会。
1、开设服装CAD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今年我省是首次将传统的手工业与高新技术嫁接的一次技能竞赛,要求用日升或富怡CAD完成夏季女式裙套装(如图1)的打板和制作。参赛的24名选手来自8所学校,部分学校的教学计划没有该课程。为应对本次竞赛教师和选手们一起学习急训的。这次竞赛让同行们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开设服装CAD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1.1 提升服装专业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服装生产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熟练掌握常规职业技能以外,还要求学习计算机在服装生产中应用的知识。服装CAD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技术。如果只教给学生制作服装的基本方法,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国家教育部纺织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中指出: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技术技能训练不全面的问题,只教给学生常用款式的制作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提升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办学层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教会学生借助服装CAD系统学习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并把这些技能融为一体,真正了解服装企业的构成和整个生产过程。这将大大充实服装专业的教学内容,提高办学层次,提高劳动者素质。
1.2 改变服装专业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传统的服装专业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室中借助黑板、粉笔和尺子,一边讲一边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教学直观性差、课程之间的衔接不畅、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等问题。开设服装CAD课程,可以实现服装专业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教师的教法突破单一的讲和画。教师可以在电子阅览室中收集各类教学素材:在多媒体教室中利用服装CAD系统进行教学示范、演示及设计,并布置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室中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学生的学法不再是被动地听和记。他们在多媒体教室中观看教师的教学演示和示范并接受学习任务;在教师的辅导下,在电子阅览室中收集各类学习资料;在网络教室中借助服装CAD系统处理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表明,通过开设服装CAD课程,可以改变服装专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服装CAD课程的教学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此次竞赛要求1小时完成款式图绘制,3小时完成打板。并用自己设计的样板裁剪制作。结果所有的选手都无法在4小时内完成设计部分,经大赛主委会讨论,沿长了1.5小时才得以提交。评委们在阅卷时对无法成衣的样片和不合理的排板犯难,只好将五花八门的样板重新排料,输出来给各校领队老师看,以便改进教学。最终用统一样板给选手们裁剪制作,只得将CAD制板和裁剪制作隔裂开来,分别计分。从真正意义上说这次高新技术与传统工艺嫁接的目的并未能达到,从中看出了我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亟待改进。
2.1 服装CAD课程的教学以实用为原则。打板的教学是重中之重,打板的常用工具与快捷键的配合使用是非常实用、非常高效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要求学生用快捷键,这是造成慢速度的重要原因。打板中工具频繁转换,会用快捷键者,左手能派上用处,比仅靠鼠标操作者快速得多,富怡软件更显优势,假设从智能笔转换到圆规,用快捷键者只需按C键,一般的学生都是先点击等分规右下角的三角形,在弹出的三个工具中选择圆规(如图2),有的学生一时想不到圆规工具是藏在等分规的后面,误在CR圆工具下找,在转换工具中浪费时间。企业面试时,双手并用者(左手管快捷键、右手用鼠标)能先给用人单位良好的印象,在样板打出来之前已胜人一筹。
2.2 服装CAD课程的教学应以够用为度。目前服装CAD课程的教学,几乎是一一介绍各个工具或菜单的功用,大多数的课时用在讲解每一个工具的功能,教师们编制的练习是针对挖掘工具功用而设计的,其实很多工具在平时的打板设计中几乎用不上,只需简单介绍即可,应把课时用在具体的款式设计应用中。例如,在学生实践或企业生产中都是以点放码来完成样片放码,CAD中的规则放码、量体放码、切开线放码等章节只要简单介绍,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点放码。同样排料系统通常只是把设计的样板通过该系统出图。而不是出唛架,如果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研究排料方案,试图通过零部件切割或样片缝份适当交叠来提高用布率,或研究对条对格的排料方法等等,用去了大量的课时,而看款式图或效果图进行快速打板的能力并未能达到要求。试想,给没有质量的样板排出利用率高的唛架是没有意义的。教学中常用的工具要精讲多练,不常用的内容少讲甚至不讲。
3、服装CAD课程应加强实践环节。我院于2003年在03服装班初次开设该课程,在校期间先后学习日升、富怡2套软件,学生都是在学习版软件中练习,从未出图,不知道自己设计的样片是否合理,能否成衣。教师在电脑上进行作业讲评的效果不佳。久而久之,形成了手工制作是一回事,电脑制板是另一回事。裤子的侧缝线是一条较长的光滑曲线,在电脑中很少有学生画得好。就上题吊带裙24名选手来说吧,学生在手工制作中都知道要形成大的裙摆,裙片是扇形的斜裙裁法,可是放在电脑中仅1人的裙片有点象扇形,23人作成直角梯形,其中3人还算懂得将梯形边角适当起翘。(如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