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适合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适合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适合教育论文

第1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一、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高中语文采用整合式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结构的创新,即语文在教学时,利用多篇文章进行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此外,整合式教学还能够有效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让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方法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文章进行整合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如文章风格、中心思想等。

整合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对美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操。

二、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整合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首先要注重教材的整合,在编写整合教材过程中,应从教材的重点、主线入手,让学生能够通过教材掌握知识点。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面面俱到,应注重文章的中心的讲解,并通过文章中心延伸至其他类似文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上课期间,语文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整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讨论中,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要注重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其可以通过开展室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整合

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作业练习的整合,作业练习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注重问题与内容的结合,通过设计相关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整合

第2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批外语教师出国深造,亲身体验到掌握语言不懂得对方文化很难顺利交际的问题;而且语言知识的逐渐普及促使教师更自觉地注意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场合。近十年来,外语教学的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在教学中增加了对文化差异、文化理论的研究。 

1文化差异问题 

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稍一留心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的不错,说话却往往不得体。例如:上课铃响,教师进教室,学生起立,齐声说:“Good morning,teacher.”这在汉语中可以说:“老师好!”“老师早!”,但在这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在英语中teacher却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只是一种职业。在英语国家,中、小学生称呼教师一般是在姓前冠以Mr.,Mrs.或Miss.。正如Woifson所说:“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和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的规则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语言学的相对性。”所以说,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之中,并且反映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深入推广文化教育呢?本文试图从文化教育方面做些探讨。 

2文化教育的范畴 

首先,不要将汉英词汇一一对等,认为英语词汇在文化内涵、外延上完全等同于汉语。汉英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词素和语意结构,分别表述不同的概念系统。然而这一点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学生尽管用英语同本族人交流,却存在着编码和译码的错位。其次,尽管大多数学生已不在用“No,no. It’s really bad.”来回赞扬之语,然而他们常误认为字表意义相同的汉英语言,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尤其对言外之意理解不够透彻。最后,应该给学生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学生没有适当相关的背景知识,常表现为阅读速度缓慢,复述时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歪曲原文。 

3几种具体的文化教育方法 

3.1 开展文化比较活动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的是否得当。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或场合的问题应该指出来,使学生逐渐获得“社会语言学方面的敏感”。在句型教学中学生容易只顾形式忽略内容,机械地操练,教师尤其需要不断地从旁提醒。

3.2 利用教具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例如,讲解house在英美一般指什么样的房子的时候,不如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其次,电影是了解西方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些是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电影,自然十分有用。好的故事片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提供丰富有用的材料。在美国,有的教师使用不同时期的电影使学生对各时期的社会习俗有所了解。电影《卖花女》是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语言特点和礼仪的一份绝妙教材。教师如能加以适当的指导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电影还是观察、研究姿态表情、动作等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的十分有用的材料。 

第3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型教育;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体现开发性、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话说,“素质教育的提法比较符合我们多年来对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愿望和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微观上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以后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宏观上起着传承中华文化和凝结民族感情的作用。小学语文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其教学效果不容小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型语文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字词语句这些“硬”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掌握自主探索创新的“软”实力。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型教育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创新型教育相比较于传统教育观念而言,重在“新”字,要想转“旧”为新,首先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入学开始每天便上演着教师“一字一句”的教,学生“一板一眼”的学,甚至是教师念一遍,学生跟着念一遍这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试教育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尤其是小学语文考试,只要把书本教材中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便可胸有成竹地坐享高分。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教育回归本质,力争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教师要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不要为了追求一时的高分而舍本逐末,忽视学生潜在的创新探索潜能。

二、将语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之中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思想、情趣、交际应用等方面,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语文基础素质即扎实的基础知识;语文智能素质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语文技能素质即听、说、读、写能力;语文道德素质与审美能力,也就是语文的情趣魅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技能只是素质教育这座冰山的一角,只是素质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仅仅将这些表面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还远远不够。

教师要时刻将素质教育作为自己的教学要求,以情动人,以情来打动学生,将语文课的内在精髓透过课堂源源不断的传达给学生。比如讲《穷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阅读示范,感受故事的整体氛围,让学生进入状态之后我再进行讲解,带着那份淡淡的哀愁,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的过程,而且懂得善良的桑娜对不幸的西蒙的那种牵挂与同情,从而理解人物在特殊心情中的特殊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快和光明的教学环境途径之一。小学生还处于人生当中的“儿童”阶段,多动、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训、骂、惩”,以“严厉”强制学生认真听讲,只能适得其反。虽然碍于老师的“威严”每个学生都正襟危坐,专心致志,但是在学生的内心却对语文课程产生了抗拒,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疏远了,更不要说产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兴趣了。兴趣引发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他们被兴趣的光环所笼罩,产生良好的情绪,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点燃他们探索的思想火花。

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从课前导入开始。以《地球爷爷的手》为例,我一上课就问学生:“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玩纸飞机的时候心里的愿望是什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飞机飞得比别人的高比别人的远?可不可以让飞机一直翱翔天空?”面对如此贴近生活的问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各抒己见,一下子有了兴趣。之后,我又说:“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高、多远,它们总会掉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急切地想知道答案,继而整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以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的切入点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前“填鸭式”的满堂灌教育模式把学生当作了一个“容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久而久之,学生思想僵化,思维定势,提到语文就自然过渡到死记硬背,毫无创新可言。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如果训练得当,创新思维的培养将事半功倍。尤其是小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有意识地让他们自由想象自主发挥,多给予他们一些展示空间,少一些责骂遏制,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再想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第4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一、丰富课堂形式 活跃课堂气氛

赞可夫说:课堂上应该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呆板枯燥,学生有的噤若寒蝉,一言不发;有的昏昏欲睡,兴趣索然。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这时老师每一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从而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二、创设情景,增加学习的新奇感受

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是人们活动的特定舞台。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一系列心智活动。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谜语法(适用于生字教 学)、歇后语法(适用于词语教学)、故事法(适用于导入新课与新课简介)、图画法(适用于领会课文主要内容)、多媒体操作法(适用于较系统理解课文)、表 演法(适用于对文章思想、人物感情的理解)、直观法(适用于作文教学),以及教师的形体动作设计、变换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形式和手段,刺激学生的感觉器 官,增加新奇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熏陶,进行素质教育。

三、改变学习方法,开放语文课堂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还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自拟学习的过程与步骤,并注意提供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课堂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方法和步骤是学生的自我需要,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 选择的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主发展。

同时,还可开展学生间的多种合作交流,如:小组内的讨论式、任务分工式、评价式、观点辩论 式、竞赛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习惯、技能的培养,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去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5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本质是校企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学生进厂式、企业进校式以及校企合一式。校企合一是工学结合的最高阶段,该阶段的形成经过了主动外置、耦合互动以及合一共鸣三个时期。

1.主动外置

主动外置就是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由校方派出代表,与当地正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主动提出将教师、课堂以及学生外置到企业中,共同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并建立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机制。

2.耦合互动

耦合互动开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冠名学院,并在学校内组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学院,校企双方可根据学校专业特长、企业主营业务,设置相关专业,并配备师资以及实训设备,编写相应教材,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并在招聘方面有限考虑合作学校的毕业生。

②学校与校企共同打造校内实训基地,结合学校设置专业,配备相应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企业实体服务中心,定期由企业优质人才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学习。

③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教育与实训计划,企业专家以及学院教师共同商讨,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聘请企业专家任职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组织骨干,参与审定教学计划。

3.合一共鸣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校内开展授课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其次,由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教学基地包括厂房与教室,专门用于完成实训教学活动。同时,企业有义务接受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等,与学校共同培养训练学生。另外,学校教师可前往企业,与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实践,增加自身实践经历,并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为企业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最后,企业要向实训学生支付相应的酬劳以及其他待遇,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在企业有招聘需求时,有限考虑合作学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

二、实施“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1.主要问题

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开展最早可追溯到之前的半工半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相关经验,在“八五”“九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试点,最终取得不错反响。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工作期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有专家学者提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更适合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学知识较为高深,工学结合并不利于学生钻研高深学问。另外,企业对这一类型的合作模式普遍兴趣不高,学校处于弱势地位,比较被动。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训活动时,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势必会减少,长此以往并不利于积累理论知识。

2.新时期“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路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优质人才。传统的教学过于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并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探索与教学、科研类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双赢局面,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将自身从传统、封闭的高校教育情境中解脱出来,并通过教学、实训与社会实际嵌入式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索理论知识,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专业节能,理论实践两不误。

三、结束语

第6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优势可归纳为:①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的特点,能强化学生的认知活动,便于学生理解、领会主旨;②能激活学生思维;③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怡情养性和得到审美享受,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与发展;④网络教学能使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为宽广,学习的内容更广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导课时播放描绘春天的风景片,让学生在欣赏美景中,从视觉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接受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文章描写春的三个阶段,分别设计不同的图片和音乐,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样,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形象变得生动,富于感染力,能给学生创设种种情境,进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我在板书课题后,就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见过冰封雪冻的雪地吗?特别是茫茫苍苍的北国雪原的奇观吗?”接着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从网络中搜集的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顿时高涨,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这时学生的表答足以说明他们有高昂的学习热情。

2.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增添教学活动情趣。

在学生智力活动中,紧张压抑的情绪是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教学中设置情境,通过环境的布置、烘托、角色状态的转换,气氛的调节变化来诱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学中借助计算机输出媒体网络把音、像、情、景与听、说、读、写诸方面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多方位的教学形式,发挥了计算机媒体网络生动、形象、灵活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街市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作者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诗段。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吸收美感信息,感受逼真的情景,引起心理的共鸣,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

3.运用多媒体技术增添学生的美感熏陶

文学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物态化的特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教师首先应有以上的主导意识,利用计算机媒体调控自如灵活的优势,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搭配结合的立体平面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的情境,叩击学生心灵,营造心境,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

例如,教学《荔枝蜜》一课,在设计课件时,抓住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线索,先是以平面连环图式再现作者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不小心被蜜蜂蜇的经过,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不大喜欢蜜蜂”的情感疙瘩;接着以“参观养蜂大厦”的录像播放,让学生认识小蜜蜂的生活特征;最后以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蜜蜂采花酿蜜图,农民勤劳插秧图,配以重点文段呈现,让学生领悟小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在语气语调、节奏轻重等方面点拨学生目接口诵,再点拨学生体味小蜜蜂的崇高精神气质。尤其是对那段“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的课文重点段,用以画面、文字、背景音乐集合而形成的特殊情境氛围,在这种震撼心灵的情感辐射下,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颤动”,自觉地随同作者一同地进行对人、事、物的体验、思索和感悟,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释放活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第7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 糅合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在新形势下该怎样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应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点在“糅合”二字上下功夫。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在此,我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作者简介,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问式启发。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教师可采用提问启发式,让学生共同回忆作者生平中的突出事迹,并从中得到启迪。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作者是大家熟悉的鲁迅,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过他的有关文章。于是,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问学生:鲁迅年轻时本是学医的,可为什么后来要弃医从文,终于成为我国一大文豪?通过共同回忆,教师补充,学生明白,他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发挥:作为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也应该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把为社会进步、国富民强而献身作为自己的理想。

2.比式启发。一个作家在其一生中往往写过不少作品,在讲授作者简介时,教师可以利用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从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育讲授龚自珍《病梅馆记》一文时,可以先在黑板上板书他的另一首有名的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简析本诗后,点明本诗是作者直抒胸臆,大声疾呼要爱才,用才。而课文《病梅馆记》则用的是曲笔,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则一样――珍惜人才。在此,老师可以作进一步的发挥: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有勇气这样振臂高呼,几次反复地表明心迹,他那种渴望人才的精神不正是他关心国家兴亡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吗?

二、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列,渗透道德教育

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第二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现在的学生,大都有一种自我推销的欲望,参与意识较浓,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作为语文教师,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为何不可以因势利导呢?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读和说的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在娱乐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实现老师寓德于教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究竟怎样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开展影视欣赏活动。影视把科技与艺术巧妙结合,利用可变的距离,可变的摄影摄像角度、场景的分割,以及从整体中抽出细节、特写镜头,有意识地变换多种手段,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是异于众艺而又博采众艺的综合性艺术。它从诗中学得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汲取了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里借来了音响流动;从画师处获得了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摹得了结构。它吸取了上述各种艺术的精华,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影视画面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表现性。再现性是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来自于对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的记录,比任何其它艺术载体更为逼真。而在表现性中,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现实的重新表现,影视画面记录的物像是影视制作者赋予了一定认识、理解和阐释的,既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又是主观心智的表现。通过开展影视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2.举办小型故事会,将读和说的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形成相结合。语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故事会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说。要做到言之有物、会说,必须多读。开卷有益,只有多读,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1840年,英国向我国发动了。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中国的第一次侵略战争。虽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在战争中失败了,签定了不平等的中英《》,割让了香港,赔了大批钱款。但是广大爱国官兵和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侵略者所到之处,都碰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虎门之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将士日夜守卫在炮台上,孤军奋战。关天培说:“我们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关天培身负重伤,仍挥剑与敌人搏斗,直到中弹倒下。定海之战中,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率部下用简陋的武器阻止敌人进攻,打到最后一刻,全都为国献身。英国侵略军进攻上海吴淞口,老将陈化成面对敌强我弱、内部又人心不齐的不利局面,对将士们说:“为国战死疆场,死也值得!”在战斗中,他亲自操炮发射和敌人决一死战。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血流不止,扑倒在地,又顽强地站起来,挥刀迎战,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爱国官兵的奋勇反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我们在启发、引导学生讲述类似爱国故事时,一定要结合读和说的能力培养,寓德于乐,寓德于教,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

前面已经谈到了结合听、说、读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这里则针对“写”来谈谈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

1.抓好写作前的作文指导。作文指导中教师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另外,教师还要指出,作文必须符合事实的要求,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要先“调查”后“报告”,反对说大话、空话、套话。

第8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区域内合作区域间合作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分流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培养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是与经济发展结合最为密切的一种特殊教育。当前,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转化,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上移.而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显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高效、优质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高职教育区域合作作为经济环境催生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必将给高职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空间的区域性特点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区又存在着地理位置、历史、资源、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区域特点,这必然使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特征,为高职教育的区域合作,特别是横向联合提供了可能性。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如本地区的自然地域、资源优势、经济内在联系、商品走向、民族文化传统等经济社会特点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形成不同特点的产业门类来确定高职教育的总体结构、办学形式、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修业年限.办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从而为区域间高职教育的共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国外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借鉴

国外在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方面的发展比我国早.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以欧洲发达国家为例,他们鼓励开发教育市场,到国外办学,允许外国机构在所在国家颁发证书和资证,鼓励国与国之间学历互认,支持专业人才合理流动。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合力打造的欧洲高等教育区,鼓励跨国流动、推进合作.具体做法是采用学分制与学期制相结合,推广可在欧洲转换的学分制或与之互认的学分制,使学分可以跨校、跨国转换。欧洲各高校在互动中优势互补,吸收了大量自身所需的养分,通过区域强强联合,打造出了欧洲优质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舰。‘锇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发展尚处于年幼期,而欧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对我国便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因而,我国在探求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更开放、更大胆地打破各种限制,寻求一切可能的条件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我国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新探

高职教育致力于区域合作是一种新的发展动向,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既极为有效又充满生命力的方式。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国外职业教育区域合作的经验与成果对我国探寻高职教育区域合作的启示在于,我国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应该有新的发展模式。我将从高职教育的区域内合作与区域间合作两方面来探究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

(一)区域内有效合作,强化本地区高职教育发展。

1.建立职教中心。每一个区域都可设立职教中心(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由专门部门分别负责),其基本职能是协调、监督和强化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职教中心要制定短期(年度)和长远(五年)计划,明确个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协助各院校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定期督导评价各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协助各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比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鼓励教师学习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

2.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产学结合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或以上,原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充分肯定了2003年“大力推动订单培养、产学结合,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并强调今后要进一步搞好产学结合,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发展历史不长,普遍存在实验操作培训设施与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果与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既能解决学校缺乏实训条件的问题.又能为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这种合作模式在我国已提出多年,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的参与度并不高,所以,高职院校要着力于这一合作模式的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上,可以将校企合作的规模扩大到全国范围的企业:学校一方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制定还是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的确定上都要兼顾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促进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校校之间实现强强联合。各高职院校之间要大力开展区域内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比如,有些专业.虽然行业性很强,有社会需求.但需求量不大.这就可以通过区域间协调、统一布局,实行交换培养或委托培养的方式进行;有些学校有一些相对较差的专业,可以通过与该专业较强的学校进行合并,从而各院校都要致力于专业合理优化建设,各自发挥专业优势,体现院校特色,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竞争力,又能使资源得以合理有效利用。

(二)区域间开放合作.促进全国高职共同发展。

区域间高职院校要实现有效合作,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合作平台,比如建立一个全国职教协调中心,通过这个平台,协调各方关系,统筹各方资源,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远程教育手段共建教育资源库,汇集各区域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与各个区域的职业院校,这是保证高职教育区域间合作畅通无阻的前提和关键所在,从而保证高职教育区域合作不会流于形式或造成资源浪费。

1.突破区域界限,加强横向联合。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一般我国被分成三类地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发展中地区(欠发达地区)、西部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受制于区域发展水平和状况,所以,各区域高职教育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如果各高职院校孤立发展、孤军奋战就必将导致地区差距的增大和不平衡性的加剧,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突破区域界限,本着因地制宜、专业分工、扬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来优化职业教育.既要体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要加强区域合作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综合效益。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区域间合作实现地区间(如发达、欠发达、不发达地区间)的互补,实现富余劳动力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互补,实现办学条件互补等。cv.比如,中西部学生进人到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学习.然后在经济发达地区生产一线岗位就业,这就为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奇迹。在合作中,中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很快地提高办学水平,拓宽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超级秘书网

第9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意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324-01

在我从事语文教学过程中,记不清指导、研究和倾听多少节语文课了。我也看到了形形的语文教师和课堂教学,见证了语文教师的感叹、困惑、迷惘、惊喜、顿悟。我说不清一个语文教师从不懂语文到懂语文,从不会教到会教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滋味。在课堂大赛的评比中,我曾看到了教师失败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真的在教育的旅途中成长起来,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恐怕不行。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说不清语文教学怎么教,更不能把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奉献给学生。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年轻,但是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课堂教学。于是,我就想,怎样做一个语文教师呢?

语文是诗意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诗意的语文教师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了解到一些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他们可以说出诸多了理由。尤其在小学,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

1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生命的基本要需要是物质与精神。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输入给孩子的精神就显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2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等。我听到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把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我认为不完全是。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告诉的要告诉。把一切问题推卸给学生,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从另一角度来看,不得不怀疑,这位教师也回答不了。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那么我们的教师真是个“大老爷”了。这个“大老爷”谁都能做。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我的小学经历了几位教师,我暂且不责怪那个年代,但是,教师素质各有高低。有一个教师,整天的骂骂咧咧,说话冷嘲热讽,土话、粗话口不遮拦。学生几乎是在驯养中成长的,那么,谁还能喜欢老师,谁还能喜欢语文。有一个教师,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在日常的用语中,就能透出他的文学素养,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都成为我们课下效仿的经典。这个老师看起来有点“文皱”,可是在他的熏染下,我们确实受益很多。我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最大的乐趣。

3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鲜。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儿童的兴趣与认知出发,让儿童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生的,一个方法艺术再好,但反复的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艺术也不能称为艺术了。我读师范的时候,有一位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很会用词,什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们起初感到校长很有文采,可是后来发现,每次报告都少不了这几句。于是,成了我们笑谈时的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