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内部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职责相近
事实上审计委员会应该是独立的董事构成,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董事的聘用及工资都是由董事会研究决定,董事或者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利益受多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够很好的展开工作,在我国现有的股份公司中,很多机构并不合理,有些大股东处在优势地位,决定公司的事物,掌握公司运行的权力,独立的董事并没有知情权和处理公司事物的能力,其监督作用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加之董事往往在多个部门任职,可见,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职责规定存在重复,难以进行独立工作,影响监督作用的发挥。
1.2国有上市公司投资主体缺乏,使得内部审计缺乏权威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大量国有资本的存在,国家享有资本的所有权,然而,国家在企业的人格化代表是国有资产委员会,这就形成了很长的链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管理难度较大,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1.3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上市公司的融资范围较广,设计利益体较多,现在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常常受到政府行政的干预,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因,导致企业管理层人员并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企业的利益得不到实际的保障。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缺乏完整的独立性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在国家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因此,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我国股份公司需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构成,然而,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机构都空有形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完整的独立性,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单位负责人支配,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受到自身利益的限制,内部审计经济上也缺乏完整的独立性,充足的经费保证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然而,对于内部审计的经费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使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工作得不到支持。
2.2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审计职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还没有真才实学,尽管从事审计多年,但是审计理论水平及业务技能都一般,不能胜任日益变化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中专业构成单一,只能开展财务审计和其他以企业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咨询服务,不能扩大业务范围,具有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师比较缺乏,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履行职责时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经常参与厉害冲突的工作,独立性遭到侵蚀且难以维持权威性,另外在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经常违反保密性原则。
2.3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业务无章可循,检查缺乏效率和诚信,外部检查滞后,工作不规范,内部审计重点和成效不突出,尽管人们对于审计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力度、广度和深度,其审计重点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没有项目的计划阶段,只是事后才报告,缺乏风险评估技术、内部审计控制等,这些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3上市公司审计状况改善的措施
3.1完善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审计委员会应该履行监督和审核外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因此,应该聘用拥有专业会计和财务技能的专业人士,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此外,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和披露以及协助和管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都是审计委员会应该开展的工作,因此,还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多聘用精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2加大公司的支持力度
公司的支持是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公司高管的态度影响审计工作的成效,公司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进展程度的外在因素,公司的资源是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总之,公司的支持就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司的规章制度给予审计委员会工作的支持,是其获得工作成效的保障。
3.3确定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构
在上市公司中,英美国家的内部审计比较分散,公司权力集中在董事会,经理人负责公司的运营,董事会严格保证审计机构的权威,因此,审计委员会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及权威性,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应该将其设置在权力较高的部门隶属下,以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权威性。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帮助上市公司更好的实现预期利益,提高审计部门在上市公司中的服务力度。此外,还应该根据公司的股本结构,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我国的股权较高,但是民营企业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经常购买国有股权,导致法人股比重上升。协调并且统一审计委员会、监事会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几项规定来规范各自的职责和功能,但是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各部门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并没有达到合理的标准,我国应该出台更多规定,来规范内部审计的程序集监督标准,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来增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责任,确保其在上市公司中作用的发挥,加快建设内部审计协会与制度的建设,尽快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标准,将行政强制管理向社团行业自律发展,将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3.4转换方法使其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已经有比较成熟、完整的体系,在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工作计划的开展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成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以资产运营为中心,开展内部审计管理的责任制度,将受托责任向多级化方向转变,对受托人提交的报告认真进行审核,重新认定,以此强化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资产的运行效果。
3.5优化审计工作团队整体结构
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条件,选聘优秀的工作人员,引进高素质的注册审计师,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高、工作经验充足的工作团队,可以将公司内部的审计水平提高一个层次,经济活动是不断发展的,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获得最新知识,满足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变化,增加审计人员统计、计算机、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方法,多渠道获取经济发展的最新消息,优化群体结构,有条件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工程技术专家等,形成公司发展的强大合力,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4结语
[关键词]信托;内部审计;优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05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托公司的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传统财务审计阶段到经营审计阶段,再到风险导向型审计阶段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进入21世纪,内部审计的内涵已经得到极大丰富,发展成为一个涵盖评价、监督、服务和咨询等多项领域的综合性控制评价管理体系。
1 目前信托公司传统的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1 尚未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的价值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对企业风险加以甄别,并确定内审规划。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过程强调全面性,然而当前大多数信托公司对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理解还不到位。尽管信托公司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但对内部审计的风险分析不足,不能作为风险审计依据,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没有细分,各环节审计资源平均分配,造成了有效审计资源不足、审计效率低下。当前,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及分析并没有被大多数信托公司重视,审计各阶段模糊不清,只是简单进行账表审计,并没有关注产生的财务结果,也没有形成全面的风险价值观,风险管理局限于部门管理,使内部审计脱离了核心理念,没有落实到实践中,使风险管理价值无法实现。
1.2 内部审计未贯穿于价值创造的整个流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重点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而当前大多数信托公司内审工作还停留于事后检查工作,这样的审计远远不够。如果事前及事中审计方面处于空白状态,信托公司经营中的风险不会被发现,特别是对于瞬息万变的资本业务及风险巨大的房地产业务,事后审计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1.3 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项价值增值的审查活动,它需要运用各种风险识别与评分方法对风险进行监测。因此,内部审计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要求较高,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精通财务知识,同时还需要他们对信托业务、法律法规、金融市场等多方面知识及计算机审计技术非常熟悉。先进的审计技术不能融入与专业的审计人员匮乏将导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无法被准确实施。
1.4 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无法满足新审计模式的需求
从大多数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实践来看,相关规定内容比较空泛,缺少实际业务的指导,审计方法主要针对会计凭证的查阅、相关业务流程及数据控制等,无法满足信托公司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需求。多数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较为滞后,落后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无法与新型审计模式相适应。风险导向下审计工作不能仅以财务数据作为全部分析对象,而需要更加关注非财务数据的分析,这一问题形成了信托公司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难点。
2 信托公司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优化对策
2.1 加强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审计仍然以查找舞弊的真实性审计和进行制度检查的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信托公司还未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和增加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与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息息相关,而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则是通过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来评价与维护的。对此,信托公司应该树立风险审计的理念,强化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评估功能,通过对公司资产风险与管理行为的评估,全面把控被审计主体风险状况,合理确定审计的重点和频率,集中力量对高风险区域进行管控,全面实施风险管理。
2.2 将内部审计范围扩大至价值创造全流程
与传统审计不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集风险、内部治理及控制于一体的审计策略,更加强调风险管理,提倡增值服务,使内审贯穿于价值全流程,将传统审计的工作重心前移,不仅重视事后检查,更重视事前监督控制,扩大内审范围至价值创造全过程,使内部审计为服务于价值创造的目标。
对信托公司来说,事前审计主要是信托公司在对外进行融资及投资前,内部审计机构应对融资或投资主体的经营状况、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偿债能力、企业征信与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事前审计。通过事前审计,可以提前进行风险管控,防患于未然。例如:某信托公司(以下称“甲公司”)拟为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称“乙企业”)提供融资,乙企业提供的资料显示,该企业注册资金约10亿元,资产总额约40亿元,拿地成本低,资产质量优良。甲公司的风险管理较为全面,派出内审人员对乙企业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事前审计。甲公司的内审人员对报表等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乙公司资产质量较差、问题很多。在乙公司40亿元的资产中,关联企业占款就达25亿元之多,且利息为零。项目前期出现过延期支付土地出让金的风险并已缴纳罚金(滞纳金)2.59亿元,后续开发存在不能满足出让合同要求的建设进度而面临被大额罚款或被政府收回土地的风险。项目涉及大量的写字楼开发,在未来10年内现金流出将超过300亿元,而流动性好的住宅物业未来可实现的销售收入仅为100亿元,后续开发的商办物业可能因流动性不足而给项目带来巨大资金缺口,给信托公司带来还款来源无法保障的风险。通过事前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提出融资风险较大的建议。甲公司采纳了审计部门的建议,取消了该融资计划。实践证明,全面的事前审计让甲公司避免了相关损失。
2.3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存在内部审计资源较为缺乏的情况。首先,应根据企业业务的发展特点,将工作能力较强、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部门中去,同时要抓好审计人员的学习,特别是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确保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审计责任机制,促使审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2.4 利用信息技术,降低审计成本,为公司增加价值
S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托公司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使网络系统信息技术下的内部审计成为发展趋势。信托公司应加大技术投入,引入专家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将内部审计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完善风险信息预警反馈系统,扩大信息系统范围,使内审人员可以及时全面地认定风险。依托现代信息网络,公司内部审计完全有可能实现网络化,进行内外结合、上下结合、不定时与定时结合的立体式审计,并有效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的效益,将许多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主要参考文献
目前张裕已在全国建立了37个省级营销管理公司、496个城市营销部,拥有2600人的专业营销队伍和3300多家经销商,营销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发达的县级以上市场。产品在畅销国内的同时,还远销美国、法国、荷兰、马来西亚、香港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0多家国外商。
近年来,集团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平均每年以20%的幅度稳步递增,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利税30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利税36亿元,上缴税金19亿元。
随着张裕公司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早在1987年公司就成立了专职审计机构。近几年,内部审计工作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公司企审部主要负责:生产、销售系统各二级公司的经济效益审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经理离任审计、应收账款审计、异地仓库审计、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以及不良资产、可控成本费用、资金占用定额、运费、修理费使用、退回酒、原酒、葡萄加工成本等专项审计调查。2010-2011年,完成审计项目200多个,专项审计调查50多个,提出审计建议500余条,被公司采纳410余条,审核工程120多个,审减额8176万元,不良资产逐年缩减,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促进公司增收节支3000多万元,公司连续五年被国家、省、市评为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
企业的不断发展给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为此我们积极进行审计转型,不断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模式,积极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根据证监会的规定:2012年1月日在深交所、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开始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控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专门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年报一同公布,基于这一要求,我们内审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调整。下面是张裕公司内部审计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重点开展营销领域的审计工作
在营销领域,异地仓库、应收帐款、产品价格、广告费投入、销售人员差旅费及销售部门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协调等,是给公司带来风险的重点领域,也是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对象,因此,对这些风险大、收益高且对公司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领域,企审部进行了重点审计。审计关键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异地仓库重点关注:账实情况、出库手续、各产品库龄、产品龄情况、仓库分布格局、库存量、保管员管理等;二是应收账款重点关注:账账情况、账龄、可收回性、金额、呆坏账处理;三是产品价格关注:酒店渠道的专品,是否为本区域标识,商场专品,终端零售价格;双跨产品价格执行情况;四是广告费投入重点关注:广告费预算编制情况、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年终汇算结果、超支情况、广告费支出单据真实性等。
根据审计情况,建议公司出台了《异地仓库管理办法》、《广告费投入产出考核》、《关于对公司产品价格管理的规范意见》等公司规章。有效的控制了原来存在的:异地仓库账实不符、随意发货、库存产品滞销、破碎、过期、沉淀等问题;应收账款的呆坏帐和市场人员随意从应收账款中代垫坐支的问题;营销人员私调价格造成市场价格混乱、互相串货、导致丢失客户、丢失诚信等问题;广告费投入超过预算、市场人员私自从货款中垫支广告费、在客户处借用等问题;同时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为市场服务的意识等。
张裕公司除了在市场营销高风险领域广泛开展审计,还在生产、采购、筹资、投资等领域协助公司进行了相应风险的规避。
二、实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整合的工作流程
近年来,我们按照公司的风险管理方针和策略,以风险管理目标为标准,充分审核被审计单位在风险识别、评价、审核管理等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损失发生之前就作出最有效的安排,使损失额降至最低。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内部审计紧紧围绕企业风险管理的三个重要组成要素――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反应进行再监督,实行风险管理的审计程序,对于审计中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经公司研究通过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续审计工作,并形成后续审计专项报告,对于没有执行或是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并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
近几年,公司在做好市场管理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内部基础管理工作的考核,要求各二级公司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公司出台的管理制度,由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定完善的对部门副职和一般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其考评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职能部门的基础管理工作,强化了责任落实。
根据公司的要求,企审部及时调整工作重心,2010年6月,我们先后对二级公司内部责任制考核办法、原酒成本、葡萄加工成本、运费、修理费、加工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检查中主要关注:各二级公司对车间、部门管理人员及车间工人有无制定考核标准,是否组织考核,对考核结果有无奖惩制度,并对各项责任制的考核过程和各种费用考核条例是否有完善、合理,进行意见征询,并对检查中反映的问题形成了专项检查报告,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汇报,规范了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并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对节约费用、严格执行公司规定的个人和班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有效的提高了工人工作积极性和使命感。
通过反馈意见,修订了对生产系统重点费用的管理控制文件,对生产系统重点控制的加工费、修理费、运费、燃料动力费用的审批手续、核销原则、过程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明细的考核细则,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控制各项重点费用,定期检查,形成专项审计报告,为领导了解生产系统的费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中:对燃料动力的控制,一方面确定预算指标:根据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分别要求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20%、16%的幅度,2011年下降3.5%,结合国家的要求和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2011年公司吨酒耗能指标为:在2010年的基础上公司总体下降5%,生产系统各二级单位下降幅度要求同比不得低于5%。另一方面修订生产系统能耗费用管理考核细则,明确了考核范围和考核内容。
首先,规范管理制度建立。
要求各二级单位根据公司能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各自的能源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其次,加强能源消耗台账管理
各二级单位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建立各自的水、电、煤(汽)消耗台帐,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水、电、煤(汽)的消耗情况。
再次,定期检查,着重生产现场管理力度。
1、要求二级单位应该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分清各级的职责,分别制定管理考核办法,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2、要求各二级单位应严格生产现场的管理,制定能源使用规范,杜绝各种跑冒滴漏现象。
3、各二级单位应该按照国家规定及时更新高耗低效的设备设施,淘汰落后的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最后,对能耗统计上报情况进行分析。
要求各二级单位要在每月5日前,及时上报上月各种能源消耗报表,每季度过后5日内提交本单位的能源使用分析报告,查找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
三、根据审计发现问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调整审计重点。
从2007年起,我公司提出加强生产系统可控成本费用的审查,由企审部按季度进行审计检查。
通过近3年的实践,内部审计部门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系统的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回报、分析,对于考核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新的考核办法,使张裕公司可控成本费用的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有效的防范在成本管理中个别单位利用管理漏洞,投机取巧,使公司的费用考核结果不准确,增加不可控风险。
针对以往只考核可比产品的吨酒包装材料成本,部分单位存在将可比产品成本超过定额部分转入不可比产品,致使考核结果不准确。针对此方面的漏洞,2010年张裕内部审计部门提出:
1、除了延续对可比产品的考核外,新增对不可比产品包装材料消耗率的考核。将所有产品都纳入考核范围,实现了包装材料成本考核的全覆盖。其中:
(1)包装材料包装材料消耗率=(使用量-产量)/产量。
(2)对不可比产品的包装材料,分别按瓶、盒、箱、盖等不同材料,与可比产品的平均消耗率比较,要求其不高于可比产品的平均消耗率。
2、针对以前年度对配成酒过程消耗分别考核贮酒损失率、配成损失率、装酒损失率,在考核中,发现因计量工具的限制,很多单位的数据提报流于形式。2010年提出考核配成酒自投料至产成品全过程的投入产出率,使配成酒消耗率指标的考核更加科学、合理。
3、2010年增加吨酒变动费用的考核,在往年单项考核吨酒运费、接待费等费用的基础上,考虑近年外加工的数额较大,仅2009年外加工费发生2000多万元,本年又增加了对吨酒加工费用的考核,从而使张裕公司对各项变动费用的考核更加全面。
根据我们在成本审计和管理的经验,撰写的论文《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一文获省现代化成果特等奖,并于2011年获得省第二届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
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审计为公司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张裕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发挥了互动效应。
四、根据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大型工程的基建审计力度,规避投资风险。
近几年,随着张裕公司的迅速扩张,大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加强技建工程的预、决算审计,对公司规避投资风险、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基建审计的监督管理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严格选择中介审计机构。
要求选择具有建设部认可的甲级、乙级资质(甲级资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执业,乙级资质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执业);具有较好的工作业绩,并在审计质量、工作服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第二,严格审计程序。
一是采取穿插审计。为防止施工方同审计机构串通,也为了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机构能够更严格把关,对工程项目进行穿插审计,如北京爱斐堡酒庄工程有三家审计机构穿行,分别是正源和信、通元和中瑞岳华。
二是加大内审力度。对于烟台本地的工程,每项工程完工后,先由施工单位把工程结算资料报工程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审查,审查无误后,再报企审部,由企审部对工程结算进行初审,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结算资料退回重做,初审后,经领导批准转交审计机构。在外地的工程完工后,报经领导批准由企审部汇同中介机构直接对项目进行审计。
三是三方共同参入,确保审计质量。工程量现场测量工作、工程量核对工作及定额套项工作都是由甲、乙和审计机构三方共同进行,这样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避免了弄虚作假。
四是对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对葡萄酒城之窗、博物馆改造装修、爱斐堡小镇装修等大而复杂且工期紧的工程项目同审计机构一起进行施工过程跟踪,现场拍下照片,做好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对工程施工过程有一个全面了解,为工程项目的结算审计提供了完整详细的资料,确保了审计工作质量。
第三、对公司技改基建工程管理起到监督作用。
公司技改部门负责工程的建设,工程完工后,审计部门负责工程造价的审计,对技改部门提报的工程结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校对图纸及有关资料是否相符,勘察现场,了解工程概况,实行量、价分离,在工程管理上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
五、根据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中应用取得的积极效果,谈几点体会。
根据张裕公司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实践和探索,可以欣喜地看到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尝试按照一定的规程服务于公司的风险管理,为规避公司面临的综合风险,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将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结合,尽管这种结合不够系统和规范,但明显提高了内审的效率和效果。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利于把审计重心前移,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
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有重点的选择关键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组织需要,利用内部审计充分熟悉组织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利条件,准确的识别风险、将风险水平进行量化,将审计力量合理分配高风险领域,由事后监督,转为事前防范,给高层管理人员及时提出合理的规避风险建议,提高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对经营风险的科学预测,完善内部控制,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通过近年的工作实践可以看出,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通过风险审计评价,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调整经营方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有效的保证。
(三)更新审计理念,更好的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水平。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它内含价值增值等新的审计理念,能促进内部审计实现增加价值、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不断学习,更新思路,用新的理念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水平,促进风险导向审计更好的服务于组织发展。
关键词:跨国集团公司;境外子公司;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从目前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现状来看,很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建设存在内部控制流程标准有待完善、内部审计环境建设滞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几方面不足,不仅会影响到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对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造成直接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要想促进集团公司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于一些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来说,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以往内部审计的问题,努力提升内审工作质量。
一、集团公司加强内部审计建设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作为集团公司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应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发展趋势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全球化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跨国集团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而通过内部审计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为集团公司的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1]。另外,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已逐渐成为跨国性集团企业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在集团公司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防范与化解各种可能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有效内部控制流程的支持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保证各个集团公司有序运行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一些跨国集团公司来说,内部控制是集团公司运行的核心,需要根据集团公司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发展情况来完善集团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流程,及时有效的规避各类风险因素,以此来保证集团公司的顺利发展[2]。在内部控制流程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也会对集团公司各项业务流程梳理、风险评估分析等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不利于集团公司的稳定发展。然而,就当前的一些集团公司发展情况来看,内部控制流程标准不够完善,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的情况下,也将会对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无法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特别是在跨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流程标准不规范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对集团内部规章制度、文件等内部控制制度多头制定甚至相互矛盾。一些跨国性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习惯性将审计的重点放在集团公司经营管理方面,当内部控制制度没能有效地实施风险评估时,这种只关注经营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并不能有效地防范内部控制缺陷及舞弊问题。因此,这种缺乏有效内部控制流程支持的内部审计不仅会影响到集团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出现一些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出现舞弊的现象,无法及时的规避一些风险因素。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环境建设滞后
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着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不能与其他部门牵连,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其他职能部门及子公司(公司)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造成影响[3]。然而,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集团公司在内部审计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问题,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联过密,导致审计部门的工作经常会受到其他职能部门、子公司(分公司)的影响。从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整体视角上看,集团公司的整体内控框架设计如果缺乏合理性,内部审计环境建设过于滞后,对内审工作效率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在内部审计环境建设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一些跨国性集团公司,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把握不准,误认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只是履行内部监督职能,这种理理念往往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及工作人员站到了其他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对应面,容易在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成形一种工作上的对立局面,加深了各个部门及境内外子公司(分公司)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矛盾,继而影响到整个集团公司的内部团结与可持续发展。
(三)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内审人员作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与业务水平情况将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如果审计人员业务知识体系不全面、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不仅会影响到内审工作的效率,甚至会制约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审工作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应地对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只有高素质高水准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确保跨国性集团公司在未来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足[4]。目前一些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没能做到与时俱进,提升水平幅度极小,内审人员以往所掌握的单一审计技能与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需求。特别是境内外都有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跨国性集团公司,与传统集团公司相比,其财务管理、组织管理、经营管理等各个业务流程在“互联网+”时代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领域与内审人员的业务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也都是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涉及的业务领域。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与综合素质才能有效的提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与效果。
三、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标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当前一些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标准不够完善,对集团公司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跨国集团公司,由于涉及到的流程业务比较繁杂,内部控制流程标准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到各个流程业务的顺利进行,甚至会给集团企业的发展带来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因此,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流程与控制标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5]。为此,集团公司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寻找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每个集团公司的规模不同、业务数量以及业务类型的不同,也使得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寻找关键控制点时,应根据集团公司的自身情况确定;②在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找到关键控制点之外,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还应确保其他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关键控制点只是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薄弱的环节进行,而要保证集团公司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内控审计过程中,要避免的将精力刻意全部集中在关键控制点上,以免其他内审环节出现误差。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具体的内审工作过程中,应认真对待审计调查工作,积极做好各个审计环节的风险控制、业务流程再造等工作,为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③由于跨国性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国内外经营环境差异较大,其所要面对的是多个国家的市场及国际市场行情。因此,内审工作人员也要及时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特别要关注境外子公司(分公司)所面临的市场行情,努力结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密切关注境外子公司(分公司)业务流程规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完善与改进,进一步建立健全境外子公司(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协同发展。
(二)提升内审独立性,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正如以上所提到,每个集团公司的经营发展、业务管理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内审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集团公司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缺乏内审的独立性,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6]。对此,跨国性集团公司应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为集团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审环境: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集团公司应努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及人员的独立性,将内部审计工作放到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的高度上,确保内部审计建设工作的规范、有序,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建设工作的有效性运行,为内部审计工作建设一个良好的内审环境;②为了降低其他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对立程度,应加强集团公司的文化建设,特别要重视跨国性集团公司境外子公司或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努力通过企业文化来保证集团公司自上而下都能充分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也要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努力通过客观公正公平的专业形象和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树立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独立性等。在这方面,作为跨国公司的海尔集团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很多国家,彻底打开了国际化市场。海尔集团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其管理层将内部审计纳入到了集团的整体管理流程中,海尔集团严格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的运行分开,内部审计报告最终会向海尔集团总裁递交,对内审报告的审核极为严格,一旦发现某个部门在经营管理或是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及时有效的实时改进措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小问题的存在给集团的发展带来大的风险,这也是推动海尔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夯实内审工作的人才基础
通过以上对当前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认为: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审人员作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基础对跨国性集团公司的战略管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集团公司就是因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不高。因此,跨国性集团公司应重视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为集团公司内审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①完善与改进内审工作人员的知识架构,打破传统掌握审计技能的单一理念,不断的更新更多与审计工作有关的诸如信息技术、经营管理、“互联网+”等新知识。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并不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专家,但为了集团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要求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对集团公司本部及境外子公司(分公司)的管理方法、业务流程以及常规的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熟悉。因此,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除需要不断完善内审工作人员的知识架构外,还应加强对内审人员职业洞察力、境外风险的敏感性培养。这样内审人员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集团公司本部及境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问题改进的建议,确保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也不能满与现状,应积极梳理与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各种流程,充分运用成本审计、经营审计、效益审计等多种先进审计手段,切实有效的提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水平;②集团公司应培养内审人员终身学习的观念。内部审计人员应善于结合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及时掌握现代化审计技术,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确保自身的综合能力达到内部审计的岗位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跨国性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范围与职能工也在不断演变,内审工作的内涵以及外延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变化,更重要的是跨国性集团公司的审计工作也突破了传统的专业限制,它不仅需要内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内审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管理等知识,并有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些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终身学习方式来不断地提升与更新自已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跨国性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③集团公司应为内审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培训机会,及时更新内审人员的知识体系,并加强最前沿的内部控制知识以及内部审计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为实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高素质人员配置打下夯实的基础。另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下,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内审工作中。内审工作人员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在新计算机审计软件投入下,相关工作人员应组织好内审人员的培训,帮助集团公司内审人员更好的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从而有效的提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
(四)结合跨国集团公司特性,提升内部审计建设工作的针对性
跨国性集团公司由于境内外都有分支机构,所涉及的内部审计建设工作一定有别于纯境内的集团公司。正如笔者所在公司是一家集大、中、轻型客车整车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设有销售公司、海外销售公司、技术中心、轻型车技术中心、售后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20多个职能部门以及海外分、子公司。笔者自到内控与审计部门工作后接触对境外的俄罗斯子公司内部审计事宜,深刻体会到跨国性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工作一定要针对性:①机构设置方面要以集团公司总部的内部审计部为主形成一个内部审计网络体系,根据需要分设若干个审计小组或独立审计科(室)从而负责起集团公司全球的内部审计业务。跨国性集团公司应在各个地区性市场中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当地审计和控制等业务。为了满足集团公司监管的需要,要针对内部审计部单独成立一个管理培训基地,为境内外内部审计相关人员提供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对提升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②明确跨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使命和职能。跨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主要负责评价财务和经营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主要包括集团的所有资产、程序、信息系统的适应性,以及对政策、计划、程序的遵循性等。因此它的职能主要如下:对资产保护情况的检查;对资产存在性的证实;对运营和计划情况的检查;对财务和运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检查;对内部核算和运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充分性的确定;向集团董事会、董事长、审计委员会等提交年度审计计划等;③提升跨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流程的灵活性,努力使得内部审计流程不仅适应国内机构的内部审计需要,更能自动外延到境外分支机构。为此,跨国集团内部审计流程主要以一个循环的形式进行:风险评估初步调查审计方案外勤工作审计发现审计报告审计评分后续跟踪风险评估。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循环的内部流程形式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提高境内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集团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规避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确保集团公司的稳步发展。对于跨国性集团公司应结合跨国集团公司的业务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工作,为帮助集团公司境内外分支机构适应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远红.完善内部审计促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2014,14(01): 134-135.
[2] 姚清云,黄业德.加强理论研讨服务内部审计实践――易仁萍在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 中国内部审计, 2009,10(11):334-335.
[3] 李章,张承军,魏贤达,孙昊D.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内部审计价值创造――首创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之道[J]. 中国内部审计,2015,01(06):225-226.
[4] 谢志华,陶玉侠.内部审计质量及其特征因素对外部审计费用的影响――来自深市主板的经验证据[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4(03):118-119.
[5] 欧阳朔.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证据效力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201412(05):139-140.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模式 改革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简介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模式是指企业集团公司设计内部审计网络框架,确定审计范围及内容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的一系列工作活动后所形成的公司内部审计组成。目前,根据集团公司自身的内部结构的不同,以及各自的需要,审计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类:
1.在董事会主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该模式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高,基本可以深入到管理的各层面,确保了董事会对生产管理风险的了解与控制。但该种模式太依赖于董事会,对自身无法监督,就会出现决策、执行、监督三种职能于一体的现象,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很容易发生舞弊,信息不真实,无法满足经理层对审计信息的需求等情况。
2.经营者主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主要的审计机构由经营层的经理负责,对公司的相关事项进行审计,向经理汇报。这种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是这种模式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而且一旦经营层出现错误或舞弊行为,企业将无法控制,股东权益将受到威胁。
3.监事会主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观点,企业组织中的决策、经营和监督分别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对董事、经理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
要想正确选择确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所要采取的模式,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要足够了解集团公司核算管理的特点。
二、集团公司内部核算管理特点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观点,企业组织中的决策、经营和监督分别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集团公司也正是这样的。
1.组织经营形式。它的组织形式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类工业类企业,从事一些生产制作性经营活动,它主要通过控股形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控制着旗下的子公司,并且持股方式不单一。
2.管理目标。它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双重性,作为一个集团,一个整体,集团公司不仅是股东权益的经营者,而且也是其子公司的投资者,所以在其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使得其子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更多的是通过控股等方式推动子公司发展。集团公司的目标可谓有着双重的意义。
3.管理活动。它的财务管理内容要以决策为主,通过战略,指标,管理,监督等方面进行决策,从而控制影响整体和个体的经营活动,决策占主导地位,并且管理活动高度层次化,系统化。
4.涉及领域。集团公司往往资金雄厚,所以往往生产经营会涉及多个市场领域。了解了集团公司内部的核算管理的基本特点,可以更好的为公司优化内部机审计模式提供帮助。
三、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模式优化策略
1.明确内部审计的任务。要优化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模式,首先就要明确内部审计的任务。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对本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的审查,它还包含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质量的策划与披露监督,并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意见,监督对企业社会中介审计等机构的聘用、更换、报酬支付情况以及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这些都是一个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应有的基本任务。
2.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中之重。成立的审计机构要赋予它可以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的权限。这样才能不仅可以减少舞弊现象的出现,还会避免公司由于盲目而出现的问题。
其次要做到权威性,要提高员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审计力度,有了权威,审计工作才能有效落实,其他部门才能认真对待审计工作提出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改进工作中存在的漏洞。
内部审计机构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这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对经营活动最好非常了解,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公司的需要来灵活改变审计管理模式。如果对公司所面临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审查报告,那样的审计工作是没有效用的,是滞后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决定成败。
3.内部审计模式。对于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单一模式的审计工作恐怕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本文建议集团公司应在其监事会下设立总的审计部,作为集团公司总部的审计部,对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总体监督。最后在经理层设立审计部,附属于董事审计部,监督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给予经理层审计部人员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紧急作出决策的权利,但事后必须及时向上层汇报。
4.人员配置。要求合理调整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结构。对集团公司总部的审计部,应按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合理比例配有高级、中级和初级审计人员,对于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审计部只要中级和初级的审计人员即可;并且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技能,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合理调整审计人员技术结构,集团公司总审计部下的审计人员专业技术结构应至少由会计师、审计师、经济使、工程师和律师这五种人员构成,下属审计部可不需要工程师和律师;对于审计人员年龄结构,要分配合理,既要有经验老道的老员工,也不能少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员工。做到了人员的合理配置。如此看来,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模式才算是基本合理健全,并能发挥审计工作的基本工作职能。这样公司可以做到“三省其身”的工作。
本文系北京市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北方工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建设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孙清娟.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研究.审计工作《经济师》.2008.
关键词:内部审计;集团公司;风险管理
集团公司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在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基建项目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与内部审计都息息相关,都需要内部审计的服务、支持。集团公司运用合法、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审查、评价经营活动来促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但是,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风险的重要性往往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过程中被忽略掉,这与我国集团公司特殊的形成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概述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意义
1.确保集团公司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集团公司规模庞大,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形成了多层次管理经营,为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有效有序进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对每个环节的生产和管理进行审查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为企业实施审查评价提供了平台,内审部门每次审查评价的过程,就是确保集团公司各组成部分按计划和要求执行任务的过程,促进了部门之间的有机配合,有效保证了集团公司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2.助力集团公司实现经济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通过对集团公司各组成部门进行审查、评价,从集团高度来判断是否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执行各项经济活动,通过查找经济活动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反馈给集团公司管理层,为管理层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决策建议提供基础,通过节约成本、改善管理,助力集团公司实现经济价值增值。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原则
1.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体现其科学性,内审机构一般不应参与经营管理,主要行使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机构需独立于集团公司经营决策过程,不受被审计单位管理,若内审人员参与公司某项经营决策,在审计相关工作过程中,此人需回避,不能参与其中。这既是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2.目标增值性原则。目标增值性原则是指集团公司应当将内审创造企业价值作为目标,而不应当将成本降低幅度、效率增值幅度等作为衡量内审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企业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企业内部审计的协助,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内部审计提供咨询、确认服务,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之一。3.合规性原则。审计本身需要获得授权才能执行工作,在立项授权范围内,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向相关人员取证。如若涉及到部门内部数据,且公司已经就某些数据的提供设定了相应权限,不能私下获取,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获取数据。
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一)内审实施力度不足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以及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受其负责高管职位特点影响,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内审实施力度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归属董事会领导。相对来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整体组织架构中地位越低,其独立性越差,相反,其地位越高,独立性就越强。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地位很低,一些公司甚至将内部审计附属于财务机构,实施力度不足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审计问题处理速度和程度不高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向董事会报告,向总经理报告,向副总经理报告,直接报告的对象与审计部门独立性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向总经理报告有利于审计问题的整改,向董事会报告最有利于监督管理层工作,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因而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向母公司报告的途径,若是只向高级管理层进行行政性报告,很有可能会造成重大审计问题的掩盖。
(三)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弱
目前我国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超脱,不够独立,内审职能常与纪检监察职能、法律只能、财务职能等统一赋予一个部门,或是直接隶属于高管层,内审经费、内审人员均由管理层决定,这就导致了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均处于同一利益链条上,内审工作容易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内审人员的执业不容乐观。
(四)内审作用发挥不彻底
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方式不当,直接弱化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若是集团公司属于强控制型企业,内审机构却被母子公司分级管理,缺少垂直型内部审计机构,则可能会造成内部审计资源的分散,有项目时临时集中人员,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若是集团公司属于中控制型企业,则应当选择内部审计机构双重管理方式,子公司内审机构如只受子公司领导会导致整个集团公司的内审监督体系不完整,信息沟通不顺畅,子公司内审机构如只受母公司领导则会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受托经济关系消失,内审类似与外审,若子公司完全没有内审机构,则会导致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子公司的日常审计资料,不能对其经营管理情况全面、准确了解。
(五)内审质量不高
内审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引起的,知情权、参与权有限,影响了内审机构所需信息的获取;内审活动质量控制机制、内审部门及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落后,持续审计、后续审计缺乏,导致了内部审计质量不高。
三、集团公司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建议与对策
(一)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集团公司必须设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仅在必要时借助外部技术支持。在内部审计机构内设置以董事会为主的职能领导,以总经理为主的行政领导,还需要设置一个总审计师岗位,此职位应当由公司党组成员或者内部审计专家来担任,母公司董事会应当作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最高领导,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审计机构及人员设置应仿照母公司设立。对于审计部门来说,指导下级公司业务,负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是其主要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致力于不断优化公司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和服务咨询职能。另外,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选聘及培养方面,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招聘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人员。集团公司还应当为内审人员设计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给员工增加学习、发展机会。
(二)加强内部审计沟通与协调
内部审计应当确保集团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内审人员、外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为了促进审计问题整改,为了获得更多人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得到更多重要信息,这就需要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顺畅,加强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设专人来负责处理部门之间的冲突,不断促进协调。在此基础上,在外部利益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建立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各种机制促进协调作用的发挥。
(三)应用先进内部审计工具
集团公司应对经营、管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审计,为此应当构建非现场审计系统,嵌入公司ERP系统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内部审计转为全数据审计,以建设和应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为目标。
(四)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内容范围广,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应当进行综合审计,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具体方法为:在制定年度审计和中长期审计计划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判断,充分利用全面风险管理成果;在制订项目审计实施方案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在应用审计结果时,将发现的问题、事项区分为“违规问题”、“风险提示”、“管理问题”等,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五)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当能够覆盖整个内部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前的调查与制定方案、审计的现场实施阶段、报告阶段、整改追踪阶段等,都需要建立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红星.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建设研究[J].中国商贸,2014(29).
(一)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新问题
1.大量内部审计资源耗费在查错纠弊,增值作用效果不明显
从IIA对内审职能的最新定义来看,咨询职能的确立实际上为内审人员创造了一个管理顾问的角色。然而这种咨询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对下属公司的查错纠弊审计往往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公司高层对内审的战略性定位不高,内审在改善集团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等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2.内部审计组织层级不高,限制了其改善治理程序效果的作用发挥
IIA指出,内部审计要“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改善治理程序的效果”。而内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进入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这一层次。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集团公司并未建立起承担超越公司管理层监管职能的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大多隶属于公司管理层。这种管理方式导致内审的组织层级不高,管理权限受限,严格意义上看并未进入公司治理范畴,无法全方位覆盖集团公司治理活动。
3.审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作用发挥有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力推行信息化运营管理方式,已成为大型集团公司一体化、集约化管控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虽然大部分企业集团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但其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转型与升级的新机遇
1.宏观环境的变化,为内部审计角色转变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支持
内部审计作为集团受托责任系统中重要的控制机制,定位于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趋势下,公司高层对内部审计的增值需求将越来越大,内审部门必将成为协助公司高层做出快速反应的“左膀右臂”,并逐渐成为公司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基地。此外,法律环境的日趋完善和内审外包业务的管理逐渐规范,也为内审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的改善上提供支持。
2.集团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扩大,推动了内部审计服务范围的拓展
组织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产生了对内审更多服务项目的需求。集团公司为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增值需求,所提供的内审服务多种多样。伴随着集团公司社会责任意识和公众权利意识增强,服务范围也不只局限于集团内部传统内审业务,还拓展到风险管理咨询、顾客关系改善等咨询服务,并开始涉及社会责任审计、节能减排审计等领域。
3.信息技术的推广,成为推动内部审计流程再造的强有力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集团运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高度统一的信息化体系下,传统内审管理方式将发生显著改变。伴随着企业集团集中化管理趋势,企业集团公司对改变传统内部审计运行弊端、再造内部审计流程的诉求将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引入和推广,无疑为内审流程再造提供了动力支持。
二、理论框架:基于价值视角的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一)企业集团公司价值特性
1.企业集团公司的价值创造具有战略性
作为产权关系最上层的集团总部本身不从事具体的经营活动,主要职能是投资管理和行政管理。集团母公司管控机制是影响公司整体收益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集团总部的价值创造是战略性的,如公司战略方针、总公司的资金和资产负债结构、公司特殊资源和核心竞争能力等。这些因素也决定了集团公司在战略风险形成、表现和来源方面的特殊性。
2.企业集团公司的价值目标呈现一致性
集团公司处于企业集团最高层次,对集团统一的资本运营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不同于单一企业,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控制,是为了使单一企业的行动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一致。无论是委托关系的存在,还是资本关系的存在,母公司都必须使子公司的利益目标与母公司趋于一致,保证母公司投资的保值增值。努力使下属业务单位成为集团整体战略组成部分,以战略指导企业创造更大的整体价值和竞争优势,往往是集团公司成功的重要基础。
3.企业集团公司的价值导向体现整体性
不同于单一企业,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是从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出发实证研究表明,集团利益具有集团范围内的共享性利益关系。各经营单位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战略框架下,面向市场竞争,创造协同价值,反映公司的价值、信誉和理念。
4.企业集团公司的价值管控对象具有层次性
与一般企业相比,企业集团是多级法人结构的复合体,其特点表现为治理结构横向的完整性和纵向的层次性。按照与核心企业紧密程度的不同,应将企业集团划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分层次地展开集团内部审计。
(二)基于价值视角构建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理论框架
1.战略提升:以价值创造为起点
从我国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实践上看,高管层对内部审计战略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单一的阶段性目标制定上,并未建立起系统性的内审发展战略。由于缺乏较高层次的总体性战略谋划,集团公司内审项目的开展,往往很少关注内审项目持续的价值增值,使得目前企业集团公司内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作用不明显。内审战略作为内审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内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集团公司内审管理的转型,必须从内审战略提升开始。提升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层次,是为了从源头上将集团公司的内审工作锁定在与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相匹配的战略管控重点上,使总部层面开展的内审业务紧紧围绕着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结合企业集团公司的价值驱动要素分析,本文认为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的提升应该以价值创造为起点。
2.功能拓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增值需求
根据IIA2011年对内审“为组织价值增值”的解释,“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或者使组织的所有者、其他股东、消费者以及客户受益”。从企业管理实际来看,内审增值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仍需进一步拓展。实证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有效保护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本文认为,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方向,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增值服务,满足不同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增值需求。在受托管理责任系统中,内审已经成为高管层的“左臂右膀”、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为满足其增值需求,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应该站在总部层面,对集团整体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提供持续评价,并为其改善提供咨询服务。伴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内审部门应积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等活动,加强对社会公众权益的保护,提升集团的整体形象。同时,为满足公司员工对提升自身价值的需求,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开展风险控制、经营改善等管理培训,把内审部门打造成为组织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摇篮。此外,强调内审部门对监管机构以及外部审计师的配合等,都是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促进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
3.组织变革:内部审计机构价值提升
在企业集团公司管理实践中,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管理组织架构,能够确保企业集团公司内部的良好监督管理和复杂层级间的有效沟通。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对于其在公司治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具有重大影响。内部审计为了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标,必须在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这一层级的受托责任关系发挥重要作用。结合IIA的最新定义,本文认为,通过集团公司内审组织的变革实现内审机构价值提升,进而助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优化及价值增值甚为可行。旨在实现内审机构价值提升的组织变革,要求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战略层级和服务层次,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提升内部审计管理层级,维护其独立性,扩大审计职能的覆盖面,使内部审计能参与到企业集团公司最高层面的战略决策中;其次,扩大授权,使总审计师有足够的独立性保障以适应其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发挥作用,使总审师在评价和改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有充分的话语权;最后,提高内审部门的工作汇报层级,内审部门直接向企业集团公司董事会汇报或通过审计委员会实现同集团董事会之间的沟通,确保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4.流程再造:内部审计业务流与价值流相互集成
信息系统的引入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在收集形成和评估战略、风险评估、控制和组织治理决策等信息时提供了便利。但目前以手工审计为主的传统内部审计业务流程,无法适应信息系统环境,使得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受阻。因此,内部审计流程再造成为推动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有效转型的关键。集团公司经营范围广、环境复杂、管理层级多,内部审计流程的创新变革应满足企业集团公司一体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并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在多层级、多元化管控背景下带来更多便利。本文认为,将内部审计业务流与价值流相互集成,是推动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流程再造的核心路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转变。第一,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性;第二,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控制、事前预防相结合,关注内部审计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增值;第三,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满足企业集团公司一体化、集约化、全方位的管控需求;第四,从无序的指令性工作安排转变为有序的审计目标规划,使内部审计工作在把握目标制定、跟踪实施、反馈结果上形成联动。
5.保障优化:全面支撑增值目标实现
关键词: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措施
一、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21世纪以来,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公司管理中更加凸显。内部审计在管理中必不可少,它监督着企业的运行,担任着管理和反馈的角色,是管理层着手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公司的内部审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让内部审计跟随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去解决企业中显现的问题,则必须借助于国家的政策、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的监督指导。公司内部有积极改革的动力,外部有国家社会的扶持,良性的审计管理体系的建成也就指日可待了,接下来公司企业的管理也就有了保障。
2.一个公司的内部审计若疲软无力、效率低下,很难想象它内部管理制度的可靠性能有多强。内部审计是工具,工具存在问题,使用起来不得力,要想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是不可能的。经济社会在发展,在与国际接轨,不断倡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对内部审计也提出新要求,要求其与时俱进,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只有当内部审计改进后,才能推动企业转换相应的经营机制;只有当内部审计加强后,才能保证公司的规范管理;只有当内部审计完善后,才能确保公司的竞争力,促使其快速发展。同时,保护其他小股东等利益相关着的权益免受损害的有效途径。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控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股权结构不合理,相应的监控机制也不完善。我国公司制改革有着特殊的背景,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很众多公司企业在股份制改革时,没有吸收更多的投资者。中小股东势力单薄,往往没有话语权,“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股东大会也只是一种摆设,导致大股东频频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同时,政府代表管理的国有资产,其具体负责人却不明确,监督和约束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2.有关内部审计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审计不仅仅是查账和财务会计的监督,而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在财务中设置审计岗位形成“财审合一”的局面,使内部审计工作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查过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真实性、客观性难免受到影响,质量也大打折扣。
3.缺乏内部审计人才。公司在发展,与之配套的内部审计体系也要随之前行。工作的执行在人员配备,人员业务素质良好对于职责履行状况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这里要说的就是,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是极其重要的,他们的存在能够为公司内部管理系统的良好运行提供基本保障。而现实是有关部门的人员稂莠不齐,要求的业务素质也难以达到,更何况新的更高要求?此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4.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狭窄。大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尚停留在对事后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缺少事前了解经济活动、事中参与经济活动,难以从经济层面上发现问题。而且当涉经济单位的绩效考核等切身利益时,易淡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5.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现行有的关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法规大多只停留在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方面,笼统且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缺少政府的指导及必要的法律支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上的缺位以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的不规范也就在所难免。
6.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冲击。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实现网络化。网络技术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而我国大多数公司还让它仅仅停留在书面理论上,依然抱残守缺,牢牢守着手工操作这块阵地。好的理论应当积极向实际工作中推行,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手工操作的时代要过去了,不能因为困难的存在而囿于原地不去前行。要知道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对顺应时势者的最好奖励。
三、内部审计的完善
1.实现股权多元化,促进内部审计观念的转变。股权多元化被视为公司治理的整个制度的产权基础,它首先决定了股权结构和股东大会,进而影响整个内部监控机制体系。我们应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形成相互制约的利益群体,促使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进而使得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转能够督促和激励委托人,让他们以主动的姿态投身到管理工作中,努力追求股东及相关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也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内部审计的作用形式是反馈信息,高层的决策必须有大量的高质量信息支持才能引导公司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确定了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公司治理所处理的核心问题在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安排协调,内部审计的重要可见一斑。
2.转型理念的植入。公司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分层地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首先是审计理念的转变,由检查系统向控制机制的认识转变;其次是内部审计的方向由过去的查询错误到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等;再次,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应提升到同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再次,审计的着眼点要放在全过程;最后,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审计手段。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国家来说,尽快制定详尽的、可实施的内部审计法律细则,为公司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引、保障和支持。
对于公司,业务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同样,内部控制也需要建立这样一套可以指导工作的体系。
4.相关人员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工作中的相关人员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同时,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时俱进地学习以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些都需要公司积极提供条件,做到与工作人员的互动。内部审计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政策的学习同步进行,不断敦促自身能力的提高,是确保优秀业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严晖.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一基于风险管理目标的整合[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2):56
[2]吴海.探讨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8).
【关键词】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也逐渐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尤为重要的。本文简单分析和概述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相关情况,并探讨强化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和推动企业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一、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概述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含义
内部审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在项目计划、操作流程、风险评价等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的运营发展目标。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
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能够有效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二是能够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企业审计数据信息库,有利于企业领导层对实际经营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三是能够有效提高审计证据、信息等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四是能够更好的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进行确定。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在当前信息化经济背景下,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具有强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全面经营发展的必然需求;二是内部审计改革以及社会经济时展的迫切要求;三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四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五是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在推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先进的内部审计观念。许多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先进、系统的内部审计观念,从而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改革的工作开展;二是缺乏高水平的内部审计系统软件。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时所使用的软件系统是从市场上直接购得的,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规划的开发和完善,导致有些模块功能不适用于自身企业实情,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三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大部分企业的在职审计人员是由其他财务人员或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的,他们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知识,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应用不熟练,这些都导致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二、加强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和创新内部审计观念
企业要结合当前时代经济大环境,积极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树立现代化的先进内部审计理念。通过组织宣传和学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意识,真正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去,从而更好地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时,必须要首先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标准,规范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步骤,设置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具体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职责,从而更好地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系统软件的开发
企业在购买内部审计系统软件时,要尽可能的挑选那些符合本企业实情的应用系统。同时,在购进通用软件后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在确保软件通用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情以及内部审计需求对软件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切实的开发,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从而更好的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要加强对在职审计人员在现代企业内审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操作水平等方面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定期进行专家讲座、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内审人员熟练掌握内部审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应用方法,增强他们在软件开发、管理、应用、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从而更好的培养复合型的综合性企业内审人才。
三、结语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要求,因此,企业要关注和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和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保障企业的高效、科技、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内部审计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8):93-94.
[2]张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新会计.2014(01):55-57+26.
[3]韩萍.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41-43.
[4]张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