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护理体会
胫腓骨骨折多因外伤所致。临床上,对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石膏外固定、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是首选的方法等[1]。其中外固定支架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对肢体伤害小、易于进行功能锻炼等优势。但其也有自身局限性,易出现孔道感染、肌肉骨骼粘连等不良现象[2]。细致全面的骨伤科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与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38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20-40岁26例,41-60岁12例,平均为(36±3.4)岁;伤口愈合等级Ⅰ期36例,Ⅱ期2例;左侧22例,右侧16例。所有病例均为开放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彻底清理伤口,在C臂机透视下拉伸小腿复位,置入外固定针,固定外固定支架。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尤其是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现象,及时上报异常体温情况;②鼓励患者定时利用骨科牵引床上拉手抬起上身,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避免长时间仰卧位,防止坠积性肺炎;③床单位要求整洁干燥,每天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并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其血液循环,避免压疮形成;④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等高维生素食物;⑤每天为患者腹部按摩一次,防止其发生便秘,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1.3.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3]。医护人员还应当认真向患者讲解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特点和优势,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了解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早日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1.3.3 患肢护理 ①术后保持患肢抬高20cm,以利其消除水肿;②严密观测患肢的温度、颜色以及运动、感觉状况,注意足背动脉搏动状态。若患肢出现温度下降、色泽变暗、感觉减退等,说明患肢远端血循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③必须高度重视防止钉道感染,重点加强局部护理。每天对针孔消毒2-3次,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针孔周围皮肤,再用无菌注射器吸取酒精点滴于针孔[4];④注意观察伤口及针孔处渗血、渗液情况,定时更换敷料;⑤注意检查外固定支架是否有松动、移位,钢针是否有弯曲,患肢活动时骨折处是否有骨擦音,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并请医生作相应的调整。
1.3.4 功能锻炼 注重指导和协助病人正确有序的功能锻炼。术后1天,可以先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趾伸屈运动,每次持续10秒,然后放松10秒,收缩10次为一组,重复10次,每天3-4次。术后3天,可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患肢髋、踝、趾的主动练习,如直腿抬高锻炼、床上蹬车训练等。每天3次,每次15分钟。术后1周,即可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刚开始时,以被动锻炼为主,幅度宜小,速度宜慢,随病情恢复,逐渐过渡到以主动锻炼为主,幅度加大,速度加快,以不疲劳为度,同时可指导患者扶拐杖患肢不负重下床活动,5周后即可指导患者逐渐增加负重练习。
2 结 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本组38例患者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且经摄X线片,骨折线消失或接近消失,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6个月,患肢功能基本恢复到受伤前水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3 讨 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简便,护理要求高,防止伤口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5]。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体质虚弱,需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由于长期卧床,应防范其形成坠积性肺炎、压疮及便秘;骨折患者多有悲伤、抑郁、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于病情的恢复很不利,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树立信心;外固定支架连通肢体内外,针道是伤口感染的易发部位,必须严格消毒,同时,要注意保持支架的稳定,防止其松动;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肢体水肿消退、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肢体由于长期卧床而容易产生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粘连,护理人员要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早期适度的功能锻炼。通过实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功能锻炼等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淑丽,毕金秀,于主花.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式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72-73.
[2] 王贻芳,范广丽,孙佳,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58-60.
[3] 杜丽鹏,张海燕.外固定支具在四肢骨折病人转运过程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4):110-112.
1临床资料
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院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19例,其中单膝关节18例,双膝关节1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56~72岁。患老年性严重退行性骨关节病8例,创伤性膝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病程10~25年,均伴不同程度疼痛。19例患者在行术后功能锻炼之前都采用了中药敷()疗。
2术后辩证施护
2.1早期护理
术后48小时,临床上一般会让病人借助下肢关节功能训练仪(CPM)进行膝关节申屈活动锻炼。此期由于手术创伤,肢体经脉受损,气血受阻,气血淤滞,表现为肢体局部肿胀、疼痛,病人往往因疼痛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我们采用外敷1号(参三七、琥珀、红花等)药液外敷,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方法:取无菌外敷1号药液适量充分渗湿于无菌纱布上,贴敷于离手术切口敷料约5~7cm周围处皮肤,贴敷面积的大小可根据肢体局部肿胀面积而定,然后用保鲜膜覆盖,以防止药液过快挥发,保证药物充分吸收。待纱布干燥后撤除,清洁皮肤。每天1~2次,连做5~7天。
2.2中期护理
术后2~3周,术肢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但病人气血不足,脾虚肾亏,不利于创伤之处愈合。此期可应用外敷2号(自然酮、土虫、蛋壳粉、篦子王、鸡血藤、川仲等)进行术肢局部烫疗,有疏通腠里,益气生血,和营生新,接筋续骨之功效。做法是:取外敷2号药粉200g,加水适量拌匀后装入小布袋中成一小药包,装锅隔水蒸1.5~2小时,待出锅前往药包内浇入约50ml跌打酒后取出置于术肢膝关节周围(距离皮肤10cm左右),上面覆盖一次性中单,天气凉时可加盖被子,先让蒸汽疗,待药包温度适宜病人耐受时,将药包置于皮肤上,来回挪动烫疗,至药包温度变凉为止。在整个烫疗过程中,护士须加强巡视,观察并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并调整药包距离,防止烫伤。
2.3后期护理
术后3~4周,术肢功能尚未恢复,气血亏虚,筋骨不得濡养,筋骨欠强,关节不得滑利,故有麻、冷、热不适之感。此时适宜用洗四方(香芳、石南藤、大力王、三叉苦、艾叶、穿破石、宽筋藤等)薰洗,以温经通络,通利关节。具体方法:将温热的洗四方药液半桶置于床边,病人坐于床沿,术肢平伸跨过桶的上方(膝关节对准桶的位置)足部用椅子支撑,再用一条浴巾覆盖住术肢和桶,充分的让药液蒸汽薰蒸一段时间,待药液温度适宜病人后再把术肢浸泡于桶内,不断用毛巾取药液温洗膝部,并不断活动膝及踝关节。
3体会
中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疾病的认识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观点[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性疾病的成功,少不了全程的护理贯穿,术后功能康复锻练是一个重要的护理环节。为了能让病人更好的配合功能锻练,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适当辩证施护,局部外用中药,减轻了因手术创伤及早期锻炼所致的疼痛,能够顺利的配合各阶段的功能锻炼,对疾病的康复起着促进性的作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 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成为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4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7~63岁,平均45.3岁。手术前均行CT扫描或MRI检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手术证实。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冷光源、监视器、摄像系统、内镜头、光纤及双极电凝仪器性能,并根据仪器特点作相关灭菌处理。备16 G 150 mm静脉留置针。
1.2.2 特殊器械:椎间盘镜器械一套,包括定位导针、扩张管、通道管、自由臂、枪状咬骨钳、髓核钳、骨刀、微型剪刀、解剖器;神经根拉钩、球形探头、神经剥离子、拉钩型吸引头、刮匙等。
1.2.3 麻醉与: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将患者置于拱形轨脊柱手术支架上,可使腰部平直、椎间隙增宽,以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和定位)。同时护士准备椎间镜物品,连接、检查、调节好内窥镜手术系统。
1.2.4 手术配合:主要是洗手护士配合。常规消毒皮肤贴手术薄膜,在C臂透镜下,以L4~5椎间隙为准做中线切口,长约2.5 cm[2]。用5级扩张器依次插入至椎板,建立工作通道管,使自由臂与通道管连接到手术床轨道上。然后(借助于自由臂固定通道管)将内镜套入,深达椎板,剥离组织暴露右侧L4~5椎间隙。用椎板咬骨钳咬开椎板入黄韧带,可见脂肪及硬脊膜。扩大右侧窗,拨开硬脊膜,用髓核钳将突出的椎间组织钳出,并用神经剥离子上下探察椎管及神经根孔,畅通无阻后,盐水冲洗。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无硬脊膜及神经跟损伤后,退出椎间盘镜,拔出通道管,放胶片引流,4号线缝合皮肤。
1.2.5 巡回护士配合:密切观察病情,由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并注意出血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反应(靠近神经根时感觉),多关心患者,保障患者舒适(脚、胸、腰部必要时放置软垫)。
检查术中所需设备摆好到位,并调试设备功能到正常状态,准备好器械及麻醉物品。按术者要求摆放患者呈俯卧位,垫腰桥架摇低床头和床尾,使床略呈弧形,并瞩患者双上肢伸展于托手架,以利于手术操作。连接各种仪器导线、电凝器、冷光机、视转换器及吸引器,最后打开仪器开关。术后过床和护送时,妥善保护伤口,身体贴近手术床边缘,将患者从手术床经转,并注意患者的保暖。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根性疼痛很快消失。术后随访8~45个月,平均24个月,42例患者中优2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良11例(下肢仍有麻木区),6例临床症状较术前减轻,优良率为85.71%。10例术后神经支配区有不适感,主要出现感觉异常,如酸胀麻木,但直腿抬高(-),经治疗得以改善。2例出现腰部不适,考虑为合并侧椎管狭窄,术中减压时上关节突切除过多所致,经腰背肌锻炼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椎间盘炎,经保守治疗好转。
3 讨论
腰椎间盘是人体组织中最易发生退行性变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后破坏了原来脊柱及椎间力的平衡,造成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腰椎间盘手术的成功和预防术后复发,有赖于优质的护理配合[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治疗的成功与否和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但在护理方面,术中的护理与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应适当、适时地改变护理模式,突出患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护理内容[4]。
腰椎间盘镜手术由于其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引流量少,因此手术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后的不适症状的产生亦相应减少。随着微创手术在骨科的发展,后路镜椎间盘镜手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术式之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2天可抬高下肢30°~70°,戴腰围可下床活动,5~7 d痊愈出院。手术护士做好配合工作,作到配合熟练,才能保证手术成功,则更有利于病患的痊愈。
参 考 文 献
[1] 刘健,高伟,武玉玲,等.骨科手术后创口内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中医正骨,2004,16(2):62.
[2] 李淑霞.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医正骨,2005,17(8):78.
[3] 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6.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长。65岁以上老年人中,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79%[1]。骨折后由于局部肿胀,下肢活动受限,静脉血流多处于缓慢状态,老年患者的高脂状态、外伤及手术后组织释放凝血致活酶等都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原因,从而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筛选出1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设为试验组。分组方式采用随机均分的方式,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在60~89岁,平均为71.5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20例,股骨颈骨折30例,合并高血压26例,心脏病14例,糖尿病10例。试验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在61~90岁,平均为72.92岁,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股骨颈骨折29例,合并高血压2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办法,在手术后护理人员给予下肢按摩,抬高患肢20°~30°,每日测双下肢大/小腿周径差,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遵医嘱给予机械或药物预防措施。一旦发现下肢肿胀 疼痛,皮温升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1.2.2试验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术前健康教育 ①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后果,提高患者警惕性;②劝患者戒烟,进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防止便秘;③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若频繁地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导致局部皮肤淤血,静脉痉挛血液循环不佳;④积极控制血糖,纠正心脏功能,血糖高者体内微炎症状态严重,会加重其高凝状态,本身的血小板具有高聚集性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释放增加,后者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栓发生率增加[3];⑤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活动方法,提高患者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1.2.2.2术中护理 2009年SIGN指南提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要尽早(入院当天或第2 d手术)手术,早期手术可减轻患者疼痛,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发生。在我院已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列入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中,为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手术室均采用专科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巡回护士前1 d去病房访视患者,态度和蔼,主动沟通,简单介绍第2 d手术相关注意事项,询问患者需求,并予以合理化满足。手术当日巡回护士接患者入手术间,再次交流。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稳定血压,减少血液滞留;②备好合适的垫,以柔软,舒适又能暴露手术野为佳;③术中维持温度在24~25 ℃,以免低温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和供血不足,增加患者氧耗和心脏负担[4];④实行专科护士,熟练配合手术操作,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鲁宁报道:手术时间60 min,DVT发生率为68.1%。
1.2.2.3术后护理 DVT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1~4 d是DVT的高峰期。术后48 h应严密观察患者末梢血液循环,并给予以下护理措施:①创造一个无烟,温暖舒适的病房环境。术后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尽可能使髂静脉松弛,髋关节禁止屈曲;②麻醉未完全恢复前持续被动按摩比目鱼肌和腓肠肌1 次/h,20min/次,患者行双下肢空气压力泵按摩 2次/d,30 min/次,促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静脉窦内的血液向心脏回流,防止血流瘀滞;③麻醉恢复后即可行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同时行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锻炼。在镇痛充足和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术后第3 d)即在助行器协助下非负重步行,由小距离逐渐过度到远距离,运动量逐步增加;④每日常规测量双下肢大/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的测量部位为髌骨上缘15 cm,小腿周径测量部位为踝上2 cm及髌骨下10 cm),做好标记,进行比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⑤避免在患肢做静脉穿刺,如穿刺部位出现炎症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不宜点滴高渗溶液;⑥遵医嘱给予药物预防措施,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钠、磺达肝癸钠、华法令等。严格把握药物应用的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权衡利弊,用药途径严格把关,确保每例患者得到最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②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使用自然数(n)和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t进行组间对比,当P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48例,满意率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41例,满意率为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发生率为2.0%,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例,发生率为1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极大,是肺栓塞形成的主要原因,二者已成为仅次于冠状动脉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避免DVT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术前健康教育,g中专科化护理、术后针对性护理把这一高危人群DVT发生率降到最低,既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又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说明这一护理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英泽.临床创伤骨科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0-170.
[2]林定坤,杨海韵,刘金文.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6-117.
方法:回顾性总结17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结果:治疗后本组患儿平均住院46天,最短22天,最长71天。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结论:做好基本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及康复指导,有利于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康复及预后。
关键词:儿童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8-01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小儿骨科常见创伤之一,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随着对儿童股骨干骨折的认识不断加深及内固定器械的改进,儿童股骨干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1]。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儿童股骨干骨折17例,均采用股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或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17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2岁,平均(7.27±4.16)岁。包括新鲜性骨折3例,陈旧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2例;横断性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1例,斜型骨折1例;上段骨折7例,中上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3例,下段骨折1例。
2治疗
对于合并有复合伤者首先抢救伤者生命,后根据受伤情况、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其中髓内钉固定6例,钢板固定11例。治疗后本组患儿平均住46天,最短22天,最长71天。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一般护理。①入院后首先快速的评估患儿的病情,由于小儿全身血容量较少,失血后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要准确评估患儿情况,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积极输血、输液治疗,挽救患儿生命。②密切关注患儿局部伤情。在做好患儿生命体征的检测基础上,记录好患儿骨折部位的血运、皮温、肌力等情况,防止发生其它合并症。③待患儿伤情稳定后要做好预防感冒、指导正确饮食等工作。患儿抵抗力低于成人,在遭受外伤后,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要协助家属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注意肢体保暖。
3.1.2情志护理。由于初到陌生环境及对患儿病情的担忧,家长多表现为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患儿受伤后家长承受的痛苦最为深切,有报道,家长的这种表现是一种对抗压力的反应[2],现在提倡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应在患儿入院时就开始做家长的心理安抚工作,在日常护理中随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优势,增强家长的信心,取得他们的主动配合。同时做好患儿安抚工作,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分布,提供他们喜爱的图书、图片等。儿科护理人员要掌握熟悉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帮助患儿将痛苦减少至最低程度。
3.1.3术前准备。协助家长做好患儿禁食、禁水的工作,切忌因患儿哭闹而无原则给小儿进食。术前做好手术相关检查的采样及送检工作,提前一日备血,保证手术足够用血。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温度、湿度适宜的病房,减少探视频次,定期进行室内消毒。术后患儿取去枕平卧位,提高患肢5~10cm。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命体征的变化。保护静脉通道通畅,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尿量、伤口渗血准确计算补液量,输液微量泵严格控制速度,发生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术后应密切关注患儿的整体状况,例如,我们护理的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烦躁不安现象,在发现异常后,我们及时邀请儿科会诊,妥善处理,患儿情绪很快稳定,病情趋于好转。
3.2.2疼痛护理。正确评估患儿的疼痛,婴幼儿的哭声是显著的信号,应仔细鉴别;其次家长对病情的观察也很重要。教会学龄前儿童用语言描述疼痛的性质、程度等,以便准确评估。嘱家属多安抚患儿,多与患儿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痛苦,指导患儿学习应用控制疼痛的呼吸技巧及放松技术等,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药。
3.2.3伤口护理。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切口情况,观察体温变化,局部可行理疗。防止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做好患儿大小便护理工作,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敷料。
3.2.4功能锻炼。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肿胀消退、促进血液循环及骨痂的生长;协助患儿加强关节活动,可增强肌力,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3]。此时护理人员应协助家长争取及早开始功能锻炼,患儿在术后当日就可做足趾的屈伸锻炼,次日增加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和股四头肌的收缩活动。锻炼时注意力量要轻柔,有计划地进行,做到循序渐进,以患儿能耐受为度。外固定解除后,前2周应在床上活动,后下地活动,患肢先不负重,逐渐过渡到患肢。
3.2.5饮食护理。由于骨折的影响,手术后患儿会出现食欲差,饮食减少情况,此时,宜进清淡易消化食物,食物应富含营养易、高热能、含铁、钙丰富。每日蛋白质、微量元素等的摄入应多于正常同龄儿童,适当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或水果,防治患儿便秘,为增加患儿食欲可以不断变换菜品的花样。有报道,脂肪酸可与钙结合而影响钙的吸收利用[4],因此,严重骨折的患儿应限制脂肪的摄入。
3.2.6心理护理。受创伤及手术的影响,患儿手术后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等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病情检测及心理安抚工作。患儿的心理承受力较成人差,创伤及疼痛耐受性也较差。在日常治疗中,为使患儿协助治疗,护理人员应当在配合家长多安抚患儿。例如,用手轻抚患儿头部,言语轻柔等,以稳定其情绪。
4结论
儿童股骨干骨折后会受到生理及心理的重大创伤,家长及患儿本身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且骨折后需要较长时间愈合。所以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护理工作应当在做好基本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及康复指导,可促进骨折早日愈合,防止并发症出现,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林邵艺.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选择[M].广东医学,2002,23(1)106
[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1~491
【关键词】 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骨折发生移位较难整复和固定。目前国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及后期功能康复锻炼,但由于大多为保守治疗导致不良反应较多或愈合时间较长[1]。随着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的发展 [2],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于20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 其中男27名,女12名,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6岁,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0名, 其中男26名,女14名,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8岁,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均以畸形、活动受限及尺桡骨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且均经正位、穿胸位 X片明确诊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检验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C型臂 x线机透视下或直视下进 钉,待弹性钉钉尖到达骨折端时,通过闭合复位, 旋转调整弹性钉钉尖方向, 穿过骨折线进入近端髓腔,直至遇到较大阻力时停止进钉。在 c型臂x线机监视下于初次进针点上方内侧处以同样的方法置人第 2枚弹性钉并调整位置,骨折端位置满意后继续进入弹性钉直至其近端贴近皮质骨,折弯尾部剪断,将钉尾留于皮下。术后并鼓励患者慢慢加强患肢功能练习,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功能锻转。对照组所有患者行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治疗后,可实施早期康复常规锻炼。术后随访1月-3月,统计采用本院指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①无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基本无改变,患者关节伸展活动受限或恶化;②有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好转,患者关节伸展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或轻微受限;③显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消失,患者关节伸展活动恢复到正常,其余各项监测指标亦恢复至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定为P≤0.05,比较均采用χ 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的显效率共38例和总有效率95%(包括显效和有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复杂性,骨折移位情况有可能不能被单方向尺桡骨干x线片准确地呈现。故建议行多角度投照及MRI检查,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合并损伤和骨折移位程度。据文献报道[4],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在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中已开始广泛应用,其具有切口小、疤痕小、损伤小、不破坏血供,骨折愈合后只需要切开小口拔出髓内钉等优点。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大,骨膜剥离破坏骨折端血供,影响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慢,骨折愈合后需第二次手术切开取出钢板螺钉等缺点。因此,尺桡骨干双骨折早期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术后效果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显效率共22例和总有效率92.8%(包括显效和有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均与文献报道相符。
总之,随着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的不断发展,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也日趋成熟,具有有效、简便、安全、快捷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应注意正确的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治疗经验及术后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君; 侯新芳. 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73例, 山东中医杂志[J], 2010; (7) : 462-463
[2] 樊勤学(1); 郭海青.尺桡骨干双骨折夹板石膏双重固定疗效观察, 中国骨伤[J], 2008; 21(7) : 558-559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 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06-0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小儿骨科最常见的严重影响患儿足部形态和功能的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前足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位及胫骨内旋。其发病率约为1%,男孩为女孩的2倍,单侧稍多于双侧[1]。由于致病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其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目前在治疗方法上存有争议[2]。我科于2005年-2008年采用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术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6例38足,并对疗效进行了随访分析,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本科2005年-2008年治疗并获随访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26例38足,男性16例24足,女性10例14足。年龄最大7岁,最小1岁3个月,平均3.7岁。随访时间最短1.6年,最长5年,平均3.2年。
1.2 手术方式简介:首先对跟腱进行“Z”型延长,在保持一定的张力下缝合跟腱,再外移胫前肌腱,使两者张力都不能太大,以此,在保持肌力平衡的情况下,又保证了踝关节的活动,使足踝背屈、适度外翻后,用石膏固定4周。
2 护理
2.1 术前康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本组患儿均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分散在福利院和寄养家庭生活。失去父母的关爱,使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受到严重打击,表现为恐惧、焦虑、自卑、消极。为此,我们设立专门的康复训练室,营造一个和谐、愉快、宽松的环境,墙上贴着儿童漫画,在治疗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康复护士运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鼓励赞扬的话语,使患儿感到温暖和自信。在训练前护士根据个体差异先和患儿交朋友,让他们对护士产生友谊和信任,使患儿在情绪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配合完成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并使康复效果达到最佳。同时我们向陪护人员讲解该手术的重要性、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使其对本病的治疗过程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配合我们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
2.1.2 术前准备:(1)作好各项常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待各项指标正常后方可考虑手术治疗。(2)防止感冒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嘱咐陪护人员看护好患儿,尤其在为患儿沐浴更衣时避免着凉,不要感冒、发烧,以免延误手术。(3)皮肤护理因患儿学会走路后,就用足外缘走路并可发展为足背着地,负重部位皮肤角化增厚,形成滑囊,不易洗净,故术前三天每日用温水泡洗患儿足部,每天三次,每次30分钟,泡洗时注意保持足部皮肤完好无破损,以防术后发生感染。(4)术前一天作好皮试,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因该手术为全麻,故术前12h患儿禁食、禁水,以防术中发生呕吐、误吸致窒息,术日晨留置尿管。
2.1.3 手法按摩:手法按摩对手术后矫正畸形有很直接的意义,其治疗作用是通过牵拉刺激使异常挛缩的软组织细胞生长,使肌肉、肌腱延长,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3]。手法按摩自患儿入院即开始进行,每天三次。其方法是;用左手掌指握住患肢,用右手拇指指腹在跟腱、跨腱膜内侧副韧带处按摩10分(钟,使缩短的软组织舒展松解,再以左手拇指中指轻轻保护固定住小腿,右手拇指按压向背外突出的距骨头,其余四指托住脚底使其外展、外翻、背伸。
2.2 术后康复护理
2.2.1 患儿回病房后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给予氧气吸入,并作好护理记录。实施专人守护,床边加护拦,防止患儿麻醉恢复前躁动坠床。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妥善固定导尿管等引流装置。下肢垫枕抬高患肢20度,以减轻伤口肿胀或渗血,促进静脉回流。
2.2.2 石膏固定期护理术后患肢采用管型石膏固定,足趾暴露在外,便于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和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第一天开始指导陪护人员教小儿锻炼股四头肌,做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同时牵拉按摩足趾,做足趾的伸屈锻炼,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每天4次,每次5-10分钟。随着患儿耐受力的增强,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可适当增加和延长。
2.2.3 石膏拆除后护理4周后拆除石膏,小儿平卧,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康复护士指导陪护人员双手拇指放在足底,余双手四指握住足背及踝部,两手拇指在第一跖骨头向两侧、向前滑动,并适度牵拉足趾,同时部分力量用于外翻和背伸,逐渐加大力量使踝关节背伸和外翻;接着按摩跟腱,拇指和食指放在跟腱两侧,从上至下沿跟腱滑动至足跟,同时背伸外翻踝关节;最后按摩足趾,一只手活动踝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足趾,牵拉同时背伸运动,逐个进行,动作要轻柔,勿弄破皮肤,开始时每天两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以后根据患儿情况逐步增加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以患儿能忍受疼痛为准。
2.2.4 步态训练步态的训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由于6个月后,小儿逐渐形成自己的步态,习惯了原来畸形的行走方式,手术只能解决外型的畸形,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步态,所以要根据小儿的恢复情况制定步态训练。拆除石膏后当天即可进行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时间安排在按摩训练之后进行,此时,经过按摩后的足部肌肉已得到放松,较容易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康复治疗时间根据康复情况决定,一般为6月到1年。坚持按计划和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否则达不到手术治疗的目的。
3 结果
随访结果参照Garceau的标准评价。优:足外形正常,无跟骨内翻及前足内收畸形,足能踏平,步态正常;良:畸形基本纠正,踝关节活动好,足能踏平,步态尚好,遗有轻度内翻、非固定性前足内收畸形;中:较术前有进步,步态尚可,遗有中度足跟内翻及跖屈畸形;差:仍有马蹄内翻畸形,跛行明显。本组优23例(31足),占81.5%;良3例(4足)占10.5%;优良率为92%,效果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4 讨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人数已经继脑瘫、唇腭裂和先心病之后,占第四位。由于其患病率高,又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等功能,且进一步限制了患儿的社交活动空间,缩小了其学习认知的范畴,所以早期的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 6个月)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主要通过手法矫正、 石膏固定、佩戴足外展矫形支柱矫正,或行跟腱滑动延长术等方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优良率(4,5)。6个月后患儿足部畸形将逐渐加重,可由松软型转为僵硬型,此时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满意,需要手术治疗。本组病例主要来自本地儿童福利院,都超过了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时期,所以采用了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手术。手术治疗可以纠正畸形,为后期功能恢复提供基础,但小儿配合意识差,如果不锻炼就可能导致肌腱粘连,达不到手术的目的[2],所以,我们根据患儿情况制定严密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即开始进行相关护理和功能锻练,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术后早期给予正确及时康复护理,确保了手术成功和患儿顺利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马瑞雪,王伟,赵群,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5):253-255
[2] 周建林,刘世清,明江华 等.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术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足.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3):47-48
关键词:骨折;健康教育;处方;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92-02 骨折患者由于康复期较长,且术中所采用的多种固定方法,容易给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本研究将对56例应用健康教育处方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骨折患者112例,按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26,年龄20-70岁,平均(35.28±10.2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8:28,年龄22-77岁,平均(39.58±11.74)岁;骨折因素:交通事故41例,高处摔伤21例,重物砸伤30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因素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对照组患者包括出入院健康宣教,指导正确规范的饮食、运动及休息计划;对患者说明各项标本采集方法及检测目的,解除患者心理疑虑,并耐心讲解专科疾病知识及骨折围术期指导等常规教育[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康教育处方:护士将每位患者不同骨折类型对应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独立处方,并分阶段循序渐进的使用。同时根据患者体征、病程等情况予及时更换合理的健康教育处方,待患者出院时,以书面形式将健康教育处方给患者及家属阅读,进而加深印象。
1.3 观察指标: 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 两组患者出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入院时,组内比较差异明显(P
表1 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n(%)]
项目对照组(n=56)研究组(n=56)入院时出院时入院时出院时疾病预防知识22(39.29)41(73.21)25(44.64)53(96.64)相应治疗方案11(19.64)43(76.78)11(19.64)54(96.43)饮食运动方案19(33.93)40(71.43)18(32.14)52(92.86)药物知识9(16.07)37(66.07)9(16.07)48(85.71)检查时注意事项10(17.86)31(55.36)12(21.43)42(75.00)围术期注意事项7(12.50)39(69.64)9(16.07)50(89.29)出院后注意事项15(26.79)41(73.21)14(25.00)53(96.64)预后术后并发症17(30.36)38(67.86)19(33.93)49(87.50)2.2 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发生常见并发症有便秘、疮、关节脱位、术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其中研究组发生常见并发症3(5.36%)例与对照组的12(21.43%)例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出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提高,说明予骨折患者合理的教育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从而增强治疗依从性,以达到理想治疗目的。其中研究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处方较常规教育的应用效果更佳,其通过针对性分阶段的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处方,利于患者身体在合理、科学的情境下行有效康复。同时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36%较对照组的21.43%有显著差别。说明健康教育处方不仅应用效果较佳,而且在临床应用中可有效减少骨折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引发的多种并发症(便秘、疮、手术感染、关节脱位等),安全性较高。健康教育处方是根据患者实际骨折情况,予适当改变添加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应用灵活性较高。另外,待患者即将出院时,护士将书面记录的健康教育处方给患者及家属阅读,以便加深对健康教育处方的印象,利于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的有效实施。关于骨折患者由于年龄的差别对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效果有一定影响,该问题本研究尚未对此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有待进一步实验探索。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处方在骨折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较佳,且可有效减少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莉.骨科手术前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11.
[关键词] 股骨骨折;功能锻炼;指导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b)-146-02
Instruction to functional exercise of senile femoral fracture
MA Jun, NING Xianming, SHAO Daho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functional training methods to senile femoral fractures. Methods: The age of 60 femo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of 52 c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by surgery or surgery after the fracture of the early, mid-late different in a planned and targeted functional exercise guidance. Results: All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as 32.3 d. By 1 year-3 year follow-up, fracture healing, a good rehabilitation. Conclusion: Planned and the correct guidance to help exercise the functions of femo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Femoral fractures; Functional training; Directions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出现,老年骨折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处于各器官系统的退变阶段,骨骼也不例外,老年人的骨质韧性减小脆性增加,且骨质疏松,在受到轻微外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骨折。在临床上股骨骨折较为多见,其中又以股骨干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1]。骨折后由于要长期的卧床,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手术的成败有很重要的关系[2]。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52例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并给予早期的功能锻炼指导,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60~85岁,平均71.3岁;受伤原因:摔伤21例,车祸伤27例,高处坠落伤4例;骨折部位:上段20例,中段18例,下段12例,多段骨折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39例;合并症:糖尿病31例,慢性支气管炎27例,冠心病16例,肺气肿12例,其中有些患者合并有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3例开放性骨折均急诊手术,11例行进行清创及骨折内固定术,2例患者由于创面比较大,伴有部分的皮肤缺损,给予行清创加外固定术,二期行缺损皮肤植皮术。39例闭合性骨折,入院后给予行骨牵引,给予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本组合并有其他器官慢性疾病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给予合并症的对症治疗,如抗感染、血糖的调理等。
1.3 功能恢复指导[3]
老年患者由于处于年龄的特殊阶段,机体各器官功能处于退变期,机体的功能减退,再加上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慢性疾病 ,大大增加了术后的风险。因此,术后给予尽早及全面的康复训练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起到关键的作用。我科针对老年患者制订了一套术后三阶段功能锻炼方案及护理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3.1 锻炼方法
1.3.1.1 第一阶段:骨折后1~2周,主要形式是肌肉的舒缩锻炼,其中主要是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这阶段的联系从术后第一天就开始锻炼,指导患者主动活动患肢,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足的伸屈运动,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每次持续10 min左右。这样由于肌肉的收缩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对于预防术后的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不断的增加活动的幅度,逐渐开始练习直腿抬高练习,每次锻炼的标准以患者不感到过度疲劳及疼痛为止,不断的增加活动的幅度及时间,这样对于减少关节周围组织或关节腔渗血渗液、防止肌萎缩和关节粘连、消除肿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3.1.2 第二阶段:骨折后3~4周。此阶段患者伤口已基本愈合,大多患者伤口已拆线,肿胀消退,活动对伤口的影响很小,此阶段进行继髋膝关节屈伸及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首先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视患者的情况决定下床活动练习时间。下床后患肢初始站立一般不要太长,3~5 min为宜,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适当延长时间,不要急于求成。一般本期膝屈曲应达到90°~30°,髋屈角度一般不>90°。
1.3.1.3 第三阶段:骨折后5~12周,此阶段主要是在下床站立的基础上,在双拐的协助下练习步行。在练习时要保持两腿分开站立的姿势,先活动健肢,再活动患肢,这样可以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造成对骨折部位的影响。接下来重点练习髋关节伸展和踝关节屈伸运动。在拐杖帮助下,练习患肢直腿抬高,但是要注意在练习时要保持患侧外展中立位,屈髋不能>90°。
1.3.2护理指导[4]
在患者功能锻炼期间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上给予护理指导。由于骨折后生活状态的急剧改变,再加之术后功能锻炼带来的疼痛感觉,常常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意志消沉等心理变化,这对于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治疗的配合影响很大,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消除恐惧,稳定情绪,提高自身心理抗病能力。术后给予及时的止痛,并给予指导,使患者消除顾虑,增加治疗的信心,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其次,患者的饮食护理也很重要,老年患者本身机体的胃肠功能处于退变阶段,加上长期的卧床,胃肠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指导患者多进食一些易消化、无刺激、高蛋白、高钙质、粗纤维食物,嘱患者少食多餐,以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此外,还要注重并发症的预防,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环境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差,而且怕痛而活动少,长时间卧床等原因,再加之大多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统的慢性疾病,比较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应针对性的给予一定的护理指导,避免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本组52例,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32.3 d,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术后没有1例出现骨折错位行二次手术复位的,未出现任何的并发症。经1~3年随访,X线提示骨痂生长良好,未见骨折错位。
3 讨论
患者骨折后失去了原有的正常活动,需要术后不断的功能锻炼才能使原有的功能得以恢复,并且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术后防止并发症发生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骨折术后功能锻炼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康复练习不能急于求成,要本着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5]。对于伴有严重肿胀或关节积液积血者应减缓训练强度或暂停训练,并积极对症处理,争取尽早恢复训练。在康复训练阶段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主动锻炼还是被动锻炼,必须妥善保护好骨折和切口部位,以免引起骨折的错位和伤口的裂开感染。在康复练习期间还要注重患者心理及饮食的护理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这对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本组护理病例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早期的功能锻炼及加强护士正确的指导,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压疮、深静脉血栓、患者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
[参考文献]
[1]谢法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75.
[2]谭远超.特色骨伤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8-649.
[3]李京红.老年股骨骨折功能康复的指导[J].泰山卫生.2008,32(4):9.
[4]钟国辉.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J].亚太传统医药,2009,5(6):172
[5]焦绪美,查玉梅,李慧芳,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自我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护理[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