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能力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热身――“阅读与梦想”北京夏令营开营
2016年7月30日晚,“阅读与梦想”夏令营在北京大学顺利开营,正式拉开了总决赛的帷幕。
开营第一天,12个小分队的成员群策群力,为本队队名、队旗的设计大开脑洞,自诩见识广博的小编也不得不惊叹现在“00后”的鬼马思维:有“不为”“哲瀚”“锋芒”这样寓意深刻的队名,也有“燕园圆梦”“初荷”“青谷@(mài mù)”这样清新的队名……队名如此,口号就更是五花八门了――
“不为”队口号:不为不为,有所作为,事在人为,大有可为!
“燕园圆梦”队口号:燕园圆梦,梦圆燕园!
“初荷”队口号:未名湖十里好烟波,巧笑倩兮,往事如烟,湖水湖船渡十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营员们体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夏令营活动:在北京大学的教室里聆听《如何战胜拖延症》《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等名师名家带来的课程;与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女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沿着不同的路线来了一次北大校园的“深度游”;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大展……
当夏令营圆满闭营后,营员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张老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在这堂课中,我懂得了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住自己,更懂得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张”与“弛”的重要联系。我学会了掌控时间的方法,我不会让自己变成焦躁的“当代时间狂人”。(蓝队:郭 潇)
博物馆的每一件古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它们不会说话,因为所守候的人已经离去,而守护人的精神全都留在了它身上。(绿队:李杰琳)
北京大学校园之大,历史之悠久,让人触目即入心。(黄队:田行健)
开赛――让人捉摸不透的命题
8月4日,初中组和小学组的总决赛率先开赛。经过全国初赛、复赛,2 000余名选手从200多万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其中小初组共有184人参加了总决赛。
本次大赛的阅读部分计10分,作文计90分。选手们要在两个半小时之内读完2 0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完成两道阅读题目,还要进行作文的构思和写作。对小学生来说,这可真是不小的考验呢。
关于阅读能力测试,命题组专家说:语文素养集中体现在作文能力方面。要写一手好文章,从字、词、句等最基础的能力至听、说、读、写,再到思维、逻辑、识辨、分析与创新等能力,缺一不可,而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今后,大赛还会加大阅读分数的比重,以彰显阅读的重要性。
今年小学组的阅读材料是关于前些年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开设“国学启蒙”课程的采访报道,要求学生回答两个问题:1.大明湖路小学是如何开展阅读古代经典活动的?试总结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以及访谈所述阅读经典的得失。2.你读过哪些古代经典?试举例说明。如果没有读过,试说明原因。
第一道题并不难,就看参赛者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阅读采访稿,并从中择出相应的关键点。大部分参赛者都能做到基本准确,但回答全面准确的极少。第二个问题就是试图让孩子们说点儿实话,从大家的回答来看,也基本能做到读或不读都能说出一些理由。但也暴露出两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一是即便没读过,也要做出读过且读得不少的样子,回答虚浮而不诚实;二是关于“经典”,固定地认为就是“四书五经”。其实,只要读过古代诗词散文等,都可以算是经典,不必如此拘泥。
小学组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朋友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都是“太常见、太普通了吧”。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漆永祥教授是这样解读的――
从近些年创新作文大赛的作文考题来看,我们在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方面曾挑战过高难度的题目。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奇险与怪异,也并不是说一味加大难度与挑战性。所以今年我们的考虑是“回归基础”,就是想“逼着孩子们写自己的故事”,希望参赛者们写自己、写生活、写所思所想、写生活所见。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中,“我的朋友”却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可以是英雄好汉、武侠仙客,可以是阿猫阿狗、草木虫鱼,还可以是童话精灵、卡通人物等。虽然我们强调写现实生活,写自己的故事,但如果小朋友们想象力丰富,写成童话故事甚至科幻故事也未尝不可。
意外――从未有过的一幕:初中组两个特等奖
8月5日上午,小学组和初中组的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漆永祥教授、著名作家杨红樱等专家学者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在颁奖时,出现了一个大赛史上“史无前例”的意外――初中组竟然评出了两个特等奖!这可不是随便决定的,而是经过评审专家和大赛组委会反复讨论,最终拍板的。对此,漆永祥教授慎重地给出了解释――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小组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围绕《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村情、校情和社情调查。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评选出获奖作品,进行表彰。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对社会调查进行总结,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因素
“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组织大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参与社会调查,让大学生们了解校情、民情、社情,一方面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洞察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提升了教学、科研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包括五个关键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1](P.36)其中,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操作程序包括: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和调查总结阶段。实现条件是指能使社会调查活动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水平,调查的方案、内容和方法,调查的体制保障等等。目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三方面入手。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所谓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是指大学生正确、全面使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选择调查题目,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分析资料,获得理性认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1.调查准备阶段,有些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过大的题目学生难以把握,有的过小的题目而又没有实际意义。2.调查实施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不能熟练应用,表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访谈的技巧,无法深入展开访谈;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把握观察点;不能正确设计问卷,难以把所要考察的问题转化为问卷中的调研指标。3.调查研究阶段: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调查资料进行有效地审核、分类、汇总;多数学生不会使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甚至有些学生使用最为机械的笔算方法进行统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调查总结阶段:部分学生对调查报告的撰写缺乏清晰地认识,他们不知道如何规范地撰写调查报告。对报告的结构、报告的语言、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内涵、类型、程序、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程序:(1)确定调查课题;(2)设计调查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对每一项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观察法。[2](P.67)在选择课题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和兴趣爱好,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课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二是可行性原则,所选主题能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有发挥的余地和自由度。三是社会调查的内容既要紧扣教学重点,又要贴近客观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选题过于宽泛,大而无当。要“小题目做大文章”,专谈一、二个问题,便于剖析。
在师资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聘请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并在课时与经费上给予保证。并使这一做法制度化、常规化。
在学校方面。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证。在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能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这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为这一举措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005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 “05方案”中规定,要从本科《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制定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实施方案。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从社会调查的内容、时间,调查报告的要求、题目、评分标准、会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可以说方案为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报告会提供了有效指导。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发现,在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和任务、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过程要求、考核方式方法与评分要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务处、学工部、思政部、教学小组以及任课教师应该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调查的目的;2.社会调查的计划安排;3.社会调查基本要求;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原则;5.社会调查活动成绩考核标准;6.社会调查理论知识学习提纲;7.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的基本程序;8.社会调查活动选题指导;9.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10.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等等,一个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将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社会调查更加有序进行,并产生积极效果和有效作用。
四、进一步丰富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作为一个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一个平台,可以使大学生在总结自身社会调查经历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而在这个平台上,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从而能够使大学生彼此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视角,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多维度的社会经验,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潜力得以发掘!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比赛的经验。在比赛中,教师和学生分工协作,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有非任课教师组成的专家和评委,有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有对获奖学生的表彰和鼓励,最重要的是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每一次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但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报告比赛,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中,评委人选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思政部,可以打开视野,聘请其他院系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这样一方面充实了评委队伍,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社会调查活动教学模式的影响力,重要的是在不同部门的支持下、参与下也可以使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逐步完善。
政治理论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当然,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还有很多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长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其具体环节,加大对其实施的支持力度,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价值观;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2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12 [本刊网址]http:∥
一、课题的提出
早有专家预言: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国内外学者对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颇多。但是目前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且多为理论性研究,与大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够,实用性不强。大学生价值观是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大量有关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研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分析,旨在较全面地探明男女大学生价值观差异及原因,从而密切联系男女大学生实际,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依据性别差异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探求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恋爱婚姻方面的差异现状,分析男女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差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反思我们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性别差异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育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问题的理论成果,并对现有研究进行反思。根据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二)实施阶段
本着重点研究的思路,主要针对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恋爱婚姻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以泰安市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回收后形成可供分析利用的材料,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以求探明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三)总结、结题阶段
明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针对大学生性别差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总结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召开结题工作安排会,就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进展,并进行反思和探讨。为本课题的研究宝贵的参考借鉴资源和启发。
(二)调查法。随机选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科学手段对调查结果作客观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科学地开展课题研究,探求教育的方法。
(三)经验总结法。总结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教育的经验。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重点,积极倡导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男女生性别差异,因性施教,探寻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
五、本课题研究成果及认识:
(一)成果:
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心理健康方面:女生学习就业压力高于男生;女生交谈、待人接物、与异往方面处理能力较强,而男生比女生理智成熟;女生因失恋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男生更大;女生自我认同感低,对自己相貌的满意度低于男生;情绪易于“烦躁”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情绪疏导方面,男生多选择找“发泄”进行情绪疏导,女生则倾向于“找人倾诉”。
学业学习方面:学习内容上:女生更多的是学习教材,做相关题目或配套练习册,且更擅长语言类学习。男生总是应付书面作业,更多精力用于扩大阅读面,在理科方面的兴趣比女生更浓,更喜欢尝试动手实践。学习方式上:女生多是机械记忆,短时记忆能力强。而男生多是理解记忆。学习能力上:女生的记忆能力优于男生,而男性的空间认知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优于女性。女生模仿能力强,而男生创新意识、质疑精神、创新能力显著高于女生。学业成绩上:女生面临考试感受到的压力和紧张度小于男生,更能适应当前的教育考核方式。文科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成绩高于男生。男生理科学习能力强于女性,在理科学习中更占优势,成绩也普遍好于女生。
恋爱婚姻方面:在选择恋爱时机时,男生更主张打下一定的学业基础后再谈恋爱;女生的恋爱动机更倾向于通过恋爱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走向婚姻,共度一生;在择偶标准上,男生更注重女生的外在形象,而女生更注重男生的品质和能力;失恋时,女生感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而男生则更容易摆脱失恋所带来的伤痛;在婚前方面,男生表现的更为冲动和主动,女生则普遍较为谨慎和矜持。
(二)认识:
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重视性别差异,关注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前提。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趋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阶段。所以对大学生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为此,大学生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主动学习心理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我,男生应着重提高自我认同感;注重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学会排遣不良情绪,加强受挫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方面,要帮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调整好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及时有效地解决心理冲突。在恋爱方面,尤其注意女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女生情感化更严重,对失恋问题的调查表明,女生承受的打击更大,更难摆脱失恋的痛苦。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建立有效的情绪疏通渠道。学校不仅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通过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打消对心理咨询的顾虑,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营造大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事业奠基的时期。大学生理应以学业为重。但是当前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使许多大学生虚度了年华。为此,我们首先要对大学新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尤其是男生。通过进行自我认知和分析,所学专业认知分析,帮助他们尽快确立新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每天的任务,今日事,今日毕。其次,加强学业、就业指导。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且是自己应当做好的最重要的事情。引导他们了解大学教育的特点,尽快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最后,要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班风学风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勤奋刻苦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也能制止不良风气的产生。但是不少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尽早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
3.针对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现状,正视大学生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为男女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恋爱导向。首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大学生的身体已经长成,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却又未达到真正的成熟,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一致,所以要正视这一点,促进其心理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其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问题,消除传统性别观念对他们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性别压力。对于男女性别差异的形成,生理差异的影响是很小的,主要是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造成的差异。男女生理方面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等手段,使生理上的差异通过心理和社会原因而日趋减小。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别差异,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从而建立和发展和谐的两性关系。再次,为男女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恋爱导向。恋爱已经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女生谈恋爱的意愿也在明显增强,而且女生更倾向于通过大学期间的恋爱来找到合适的终身伴侣。对待恋爱问题,女生比男生的态度更真诚,女生付出的精力和心思也更多。由于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缺乏,对恋爱对象的认知缺乏,导致失恋的高频率发生,需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不因失恋自暴自弃,努力做到失恋不失志,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的态度女生更为慎重。但近些年,有趋向轻率的趋势,同居者人数逐渐上升。这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恋爱引向不健康的道路。为此更需要教育者的关心和引导,从而保证大学生恋爱的纯洁与美好。
4.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男女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其学习的特点及差异提出因性施教的教学策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探明了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因性别而制定适合的教育模式,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进行解答,提高教育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能起到较强的实际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受挫能力;培养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就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求职是每个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必经之路。在这个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过程中,大学生遭受被用人单位拒绝、被竞争者排挤等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试图探讨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增强受挫能力,从而实现成功就业目标的方法。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挫的原因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面临更为激烈的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理挫折感,尤其是长线专业或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心理反应更为强烈。大学生求职受挫,是指大学生在成功就业这一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求职行为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与障碍。“就业难”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挫的根本原因。
宏观因素:高校教学滞后于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选才标准失衡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以四年为一个周期,而企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很快,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就会变成滞销专业。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岗工作后,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学过的知识不能转化成岗位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需经1~1.5年才能独立工作,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是在2~3个月。由此形成的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同时,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落后,许多中小企业基本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聘什么人,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的科学设定、岗位需求计划多属空白。因此,很多用人单位走入了招聘人才的误区,往往过分注重文凭,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并存在性别歧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等,从而导致就业难的局面。
微观因素:学生自我认知产生偏差,对待挫折缺乏心理预期与调适措施大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考上大学就视为终极目标已经实现,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决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仅凭经验)。60%的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临到毕业时才“临时抱佛脚”,导致大批毕业生产生就业恐慌的心理症状。规划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的成功率,直接导致大学生求职受挫,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求职过程中困难的估计与应对。
大学生受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受挫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必经历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大多经过多次尝试与选择,即使是一次性求职成功也包含着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与不断磨合。因而遭受挫折、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求职过程中大学生的必经之路,关键在于如何增强自身对于挫折打击的耐受力,从而在新一轮挑战中赢得主动。
受挫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程求职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成长过程,一个要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先经历种种痛苦、磨难、挫折,才能有所作为。当代大学生很少经历父辈那样的艰辛生活,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对优裕,而且长辈不想让儿女受累吃苦,经常有意无意地保护子女免受磨难与挫折,这在为大学生提供较好成长机遇的同时,又在客观上减少了他们面对挫折、承受挫折考验的机会。另外,当代大学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不少学生的心理成长缓慢,进入大学学习,而后走向社会,他们必须独自面对复杂的环境,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与认知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判断。心理成长缓慢的大学生往往稍遇挫折就消极逃避,推卸责任。因此,能够忍受挫折的打击,既是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大学生成才成人的关键。
受挫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必需过程现代意义上的人才不再是高分低能的“高材生”,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与21世纪中国的面貌,如果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挫折承受能力,就不可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与相对稳定的校园环境相比,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将是充满竞争、风险与挑战的市场经济环境,他们如果连求职过程中的挫折都不能克服,就难于在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寻求发展。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转贴于
培养大学生受挫能力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教育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把求职过程中的挫折看作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首先,挫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之后,大学生总会反省自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探究失败的原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经历挫折的过程就是学会反省、思考、总结、探索、创造的过程。其次,挫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求职过程中挫折的洗礼,会启发大学生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掌握经纬世事之术,不断深化与提高对自我的认识,特别是对自我错误与缺点的认识,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向成熟。再次,挫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耐受力。在求职过程中经历挫折,能使大学生去掉傲气,汲取他人的长处,变得谦逊一些、谨慎一些,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点虚心诚恳。
调整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要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从而在求职过程中避免职业选择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尤其是在遭受求职挫折之后,更应摆正自我位置,要对自我做出进一步分析:自己就读学校的声望如何?自己的精神气质属于何种类型,适合干什么工作?自己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自己的能力怎样?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与自己能从事的职业之间有无矛盾,怎样协调解决?等等。要对自身具备的“硬件”与“软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从“我想干什么”的一厢情愿转变为“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自我评价有利于合理定位,最终建立起清晰的择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尽可能地减少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冲突。
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在求职过程中受挫的种类多种多样,原因可能比较简单,也可能比较复杂,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及时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如果在求职的初级阶段就被拒之门外,应该考虑是否了解和掌握了求职的最基本情况,如企业的用人特点等;是否全面收集、认真分析了招聘信息;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是否简明而有特色,有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精心组织文字、全力介绍自己的优势与个性。如果在求职的考察阶段遭到拒绝,应该考虑是否做好了面试前的准备;有没有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负责人等情况;有没有对可能要问到的问题做好应答准备;对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自如地应答的程度;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自我介绍是否全面、准确、简要,回答问题是否语言精炼、重点突出,仪容、仪表、穿着是否得体大方等等。
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人遭遇挫折与冲突的情境时,在内心具有的自觉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正视挫折,承认挫折,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以积极的行为方式战胜挫折。
1.坚持。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坚定必胜的信念。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求职与就业成功的三个要素是“能力、体力、耐力”。大学生在多次求职、多次失败面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精神,坚信“天无绝人之路”,“瓦片也有翻身的日子”。成功就业的目标一时难以达到,就应该要求自己做出加倍努力,最终实现目标。
2.表同。当大学生求职遭遇挫折后,要将自己想象为某一成功者,效仿其优良品质与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要求,增强自信心,减少挫折感。
3.补偿。在原定的求职目标无法实现时,应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以其他方面的成功来补偿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升华。要用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与建设性的目标代替暂时无法实现的就业目的,借以弥补因受挫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减轻痛苦。升华能使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将不为社会认可的动机与不良的情绪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并被他人认可的行为。升华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积极的行为反应。
总之,大学生求职受挫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教育机构、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影响,也需要学生内在思想认识的转变。只有不断探索大学生受挫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并付诸实践,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健康向上、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金庆昕,王希永.大学生心理保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玉华.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国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在国内外经济严峻及其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校推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1.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工作
1.1 参与项目人员的选择
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下半年开始组织申报工作,每年3月份公示通过评审的结果。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科学研究机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优秀的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
一般选有一些专业基础的大二大三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中了解和发现自学能力强、有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强的一些学生。通过与这些学生的交流,让他们学生了解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具体工作和教师的研究方向,权衡自身的专业方向、兴趣志向、以及业余时间个人计划,确定是否参与项目研究。最后,挑选3-5人组成创新团队,选出一名学生做项目主持人。
1.2 项目选题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选题、撰写申请书。项目申请书里有院系、人员、名称、金额、等级等信息,学生通过项目申请对创新项目有全面的理解。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项目,和教师一起讨论自己的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选题要有创新性、专业性、实用性,并且工作量适中。讨论过程要明确目标,确定具有创新性的申报内容和题目。
如果学生选的题目不可行,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学生项目选题的参考意见。指导学生通过查找文献或者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问题,找到可创新的亮点。
确定项目题目后,学生撰写申请书。从一开始的表述不清,到最后清晰的表述了项目的背景、研究意义,制定了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确定了研究中需要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并确定研究目标、分析项目可行性、估算经费,明确规划出了研究进度和成员分工。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反复的修改讨论。修改项目申请书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做过的的科研项目申请书给学生参考。直到最后项目组成员共同确定了研究思路,写出合格的申请书。
1.3 项目实施
项目运行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师定期组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学生前期做的工作给予肯定,总结研究成果,布置后期工作,并且指出研究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使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及纠正,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这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放手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更好的开展和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如果教师对学生指导过多,就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师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探索创新工作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2.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科学研究机会,通过科研和实践,理论与实际结合,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接受科学研究的训练,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因而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
2.1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是一个以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出发点,希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的新型大学生培养方式。从实践中发现,成员参与度与团队工作质量成正比。对于一个团队,项目的各个阶段需要所有成员的一齐参与,团队要时刻拥有一定的凝聚力。只有团队成员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学生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同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处理协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才会为自己未来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2.2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
在项目研究活动中,教师的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实施、结题,能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处理分析科学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如何整理与总结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是项目实施和创新的主体。学生在兴趣驱动的基础上,自主进行创新项目实践,学生自主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让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活动,才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我们发现那些工作上手快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综合素质好的毕业生,往往就是在校时参加过老师的科研工作或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
3.总结
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开阔了思维,得到了科学研究与创造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文轩,腾召胜.运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6).
[2]杜新强,冶雪艳.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良好氛围,推动全省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决定2021年继续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竞赛项目及承办单位
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由湖北工业大学承办。
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竞赛,由武汉大学承办。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竞赛,由武汉大学承办。
4.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赛区竞赛,由江汉大学承办。
5.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竞赛,由武汉大学承办。
6.“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湖北赛区竞赛,由三峡大学承办。
7.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
8.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由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承办。
9.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由湖北民族大学承办。
10.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
11.武汉时尚艺术季暨高校服装设计展览,由湖北美术学院承办。
12.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竞赛,由湖北工程学院承办。
13.2021年第八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
14.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由湖北民族大学承办。
二、组织领导
全省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负责指导管理和协调。各竞赛项目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牵头高校、承办单位等成立相关竞赛组委会,负责各项赛事的具体组织工作。竞赛组委会须由牵头高校(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相关院校负责同志参加。
竞赛组委会要制订详细的比赛规程、评判标准、评委聘请标准、应急预案等工作方案或竞赛章程;要参加赛事筹备、部署、评议等工作会议,审核赛事组织实施方案,检查落实竞赛安排部署,指导承办单位完善竞赛组织工作;要加大赛事宣传力度,协调全省高校积极参加竞赛,扩大赛事的参与面和影响力;要切实提升竞赛整体质量,以全省高校大学生系列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有关要求
1、强化赛事组织实施。各竞赛相关单位要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高度重视、加强赛事组织实施。竞赛承办高校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落实竞赛各环节责任分工,要统筹协调后勤接待、安全保卫、疫情防控等工作,做到细致高效、规范有序地开展竞赛活动。
2、强化质量立赛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参赛学生利益,保障竞赛运行质量,确保竞赛公平公正、平稳有序、安全进行,提升竞赛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竞赛项目评审遴选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杜绝徇私舞弊、违规评分、伪造材料、盗用抄袭等行为。该项赛事的评委专家应具广泛性,其中来自牵头或承办高校(单位)的评委不超过评委总数的20%。规范各项赛事的获奖等级、数量设置,各赛事设个人奖项,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级别,个人奖项数量不突破参赛项目总数的50%,其中一等奖不突破10%,二等奖不突破20%,三等奖不突破20%;设优秀组织奖,数量不突破参赛高校数的20%。
3、化赛事管理。各项赛事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湖北省赛获奖名单和获奖证书由省教育厅发文公布和颁发;其他赛事由各竞赛湖北省组委会负责对获奖名单进行公示,获奖名单和获奖证书由竞赛湖北省组委会公布和颁发,盖组委会章。各竞赛组委会需在赛后认真总结,将竞赛总结报告一式一份于赛事全部结束1个月内以正式公文形式报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备案。竞赛总结报告内容主要是竞赛组织过程、参赛规模、现场比赛、评审、比赛结果等基本情况,实施竞赛的创新特色做法、基本成效或示范带动作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或意见建议,同时附上获奖名单、竞赛规则、组委会及评审专家名单、评审细则、有无异议及异议处理等附件材料。我厅将把竞赛总结情况、完成质量作为纳入下一年度全省大学生系列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计划的重要参考。
4、疫情防控要求。各高校要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和防控措施,完善应对突发疫情工作机制,做好疫情防控预案,加强校园管控,做好物资储备、比赛场所环境消杀,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竞赛流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做好竞赛工作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比赛。
请各高校根据本通知和各竞赛组委会有关竞赛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活动。有关竞赛活动通知及安排可在各竞赛专门网站或承办高校校园网查阅。
2021年度全省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
活动承办单位联系方式
序
号
竞赛项目
组委会牵头
高校
承办高校
承办高校具体联系人
手机及办公电话
1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吕栋
15623988969, 027-59750117
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竞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朱英
18971042100, 027-68756866
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竞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朱英
18971042100, 027-68756866
4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赛区竞赛
湖北工业大学
江汉大学
宋广峰
15327126, 027-84212505
5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竞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王晔
18995641371, 027-68754233
6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湖北赛区竞赛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杨超
15997601292,0717-6392287
7
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原弘
13986080018, 027-67867230
8
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华中 师范大学
谢志雄
李兵
车靖
13212766195, 13377880988
13349890855
9
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
刘显明
13972406099, 0718-8437881
10
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金新利
027-67867108, 13871239693
11
武汉时尚艺术季暨高校服装设计展览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黎老师
18602743583, 027-81317210
12
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竞赛
湖北第二师范 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
孙平
13871889258
13
2021年第八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张美霞
15527896867, 027-67883124
14
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
武汉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
姚爱华
吴龙胜
13477919153, 13972406677
[关键词]大学生 数学 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 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文发(1968-),男,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及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陕西 延安 71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重点教改项目“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BZ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15-01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无不与数学紧密相关,正如伽利略所说:自然这本大书,是用数学来写的。数学作为人类理性思维的高度结晶,在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所提供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是21世纪每一个社会成员必备的素养,它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数学作为本科生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数学能力培养,尤其是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本科教育最根本目的之一。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十分关注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和论述,对促进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1)针对于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较少,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轻视数学知识的背景分析,没有很好地将实证研究和思辨方法结合起来;(2)注重数学实践,但针对性不强,许多实验仅在研究者自己所关注的小范围进行,缺乏大型的、开放性和研究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改革方法可推广性不强;(3)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数学教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4)对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只是理论性、原则性的,不具备可操作性,实践性较差;(5)对于数学建模竞赛研究很多,但针对第二课堂的研究很少,受益的只是少数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意义不太。
二、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我们在近几年按照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对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两个认识,从教的环节下工夫,改变传统太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不能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21世纪,数学作为一门技术,现已成为一门普遍实施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转变传统数学教育理念,在保证牢固掌握基础的同时,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创新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和最高形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实施。
第二,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大学数学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大学数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演算能力,而今天的数学教育是把数学作为一门普遍实施的技术,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对原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注重数学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环境、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开拓学生思路,巩固所学数学知识;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完成具有一定数学背景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通过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接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组织实验、撰写总结报告等环节,获取新知识和新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创新能力。
第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注重数学竞赛,从学的环节下工夫,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意识,提高数学能力。在教学时数少、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思考、消化、吸收时间匮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他们周围时刻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通过大作业、小论文、科技创新项目、横向项目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新和自我表现的创新素质,形成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通过竞赛实战,学生可以充分发现自己、检验自己、提高自己,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针对大学数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轻知识、轻能力,忽略数学知识的背景分析,没有很好地将实证研究和思辨方法结合起来的问题,分析、整理大学数学中典型问题,收集、整理相关问题的知识背景,深刻提示知识背后的精神世界,构建大学数学知识背景数据库,使实证研究和思辨方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应用于生活,并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例如17世纪牛顿、莱布尼茨创立了微积分,许多数学家在微积分所提供的思维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阔步前进,迅速创立许多数学分支,诸如微分方程、无穷级数、变分法等,以及与之相关数学分支,如复变函数、微分几何、数论、概率论等,同时有了微积分,使得整个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都必须和微积分打交道。通过知识背景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五,针对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只是理论性、原则性的,不具备可操作性,实践性较差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模型,实现对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科学、规范评价。
第六,针对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数学教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的问题,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建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和教师教学规范,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的数学素质,为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 复习内容 设定疑问 展示自我 课后总结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的教学手段如教师、教材等,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精心安排课堂内容,不仅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且要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抓住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让学生进行说课
在大学体育课基本部分复习内容由教师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用自己的语言,对上节课的体育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在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复习内容往往由老师带领复习,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体育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依赖性,久而久之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上课的兴趣,形成懒惰思想,认为体育课是简单并且容易完成的课堂内容。
如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中加入由学生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复习课的内容练习,学生们会主动地参与设计,同时会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活跃上课的气氛。教师应当认真地聆听内容,对学生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稍加指导。这样促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上节课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也为即将开始的新授课内容奠定学习基础,达到复习并巩固的目的。
虽然学生们将来不是从事教育行业,不存在课堂内容的说课,但是通过说课的形式,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归纳、总结、组织、胆量等诸方面的能力,在体育课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对于腼腆的学生,由老师积极地干预并鼓励,使得这类学生也能够成为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激发潜能,提高兴趣,多方面地提高学生能力,通过课堂多方面的教育方式渗透素质教育。
二、教师巧妙设定疑问
在大学生的诸多能力当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首要地位,实践证明,激活大学生思维良好的方式是恰到好处地设定疑问。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上课时间长、内容多,很容易忽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挖掘大学生思维的深度。
在体育课程中,大学生们的思维往往没有深度,不爱动脑,依赖性强。因此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发展大学生们的思维,使其深入地思考。例如: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挺胸收腹,面带微笑?在太极拳的24式教学过程中,第二式为何叫野马分鬃?在排球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为什么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中的垫球部位在离手腕关节10cm处,而不是在其他部位等类似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同时也高于教材,教授学生们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挖掘大学生们的思维深度。
其次注重拓展大学生们的思维广度。在体育课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总是狭隘单一的,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分解、组合、前后的对比,以及适当的时候提出疑问,来拓展学生们思维的广度。例如:体育课中经常玩的游戏“贴人”,怎样才能找到小伙伴,而不被落单,这个游戏的作用和意义?在太极拳的24式教学过程中,每一式的作用和击战意义?我们大学生为何要学习太极拳教学?等此类问题,拓展大学生们的思维空间,使得对学习体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首先注重大学生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健美操的基本步法,由教师分组,每组学生编排4*8拍的健美操动作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学生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迅速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如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争辩,创造出自己小组编排的动作,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技术动作,展示大家一起创造的成果。
三、敢于展示自我
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在体育课中,应更多地敢于展示自我,通过学生们自己组织,掌握练习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尊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大学体育课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并且一同实现的课堂教学,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中畅所欲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教师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表示尊重,并且被其他同学和老师尊重与采纳,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个性和创造性。
(二)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鼓励并增加体育活动的参与机会,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使教师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并且实现双赢。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整堂课的关键。教师应善于把握学院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多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越容易理解并掌握新授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需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挖掘有利于教学并可融入教学内容的素材。例如选择一些对于当地学生比较熟悉,地域性很强的体育活动内容运用到课堂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显示出很强的自信心。同时教师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可多采用新兴的运动项目等作为教学内容。
四、学生课后总结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在课堂结束部分,由体育教师总结一堂课的内容,并且评价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如今体育课的结束部分由学生自行总结与评价,实践证明,一堂新授课内容由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加以分析总结,经过长期的总结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促使学生在体育课授课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各方面能力。
五、结语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对高校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的迫切需要。因此在体育授课过程中,发展大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教师应创造各种体育活动机会,给予充裕的时间,发展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盂昭澄.培养体育能力,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J].中国学校体育,1989(3).
[2]王峰.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与途径[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