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点线面作业范文

点线面作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点线面作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点线面作业

第1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关键词】县级电网企业;全面预算;体系;方法

县级供电企业没有投资决定权、融资决定权,需要进行电网工程建设时县级电网企业对工程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向省级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县级电网企业的资金也统一由上级安排。县级电网企业的经营决定权也受上级企业的控制,电力销售和购买价格都由发改委决定,电量销售则受经贸委的指标限定。县级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则主要以执行上级指标为主,完成省级企业下达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并完成税收、核算、管理等工作,因此县级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以成本控制和电力销售预算管理为主,在年度预算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成本控制、线损控制等。

一、县级电网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县级电网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委员办公室,管理委员办公室下分为利润指标责任部门、成本责任部门,在成本责任部门下设立成本责任班组。

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对年度经营总目标进行审定、向上级企业汇报,对省级企业下达的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分解和执行,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审查、考核预算执行的情况。管理委员办公室负责全面的预算的组织和协调,对上下部门的工作进行沟通,下达上级的预算要求,上报预算执行的情况,对下级部门的预算进行分析、控制,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等。

利润指标责任部门具体分为七大部门:计划部对本企业的售电量、本地区用电量、电厂的基本数据、购电计划、预算项目数据、投资计划、本企业可控费用等进行预算编制,并做好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控制工作;生技部对年度大修计划、维修费用、本部可控费用等进行预算编制,并做好相关的执行、控制工作;基建部对基建、技改等项目资金的支持进行数据编制,并做好本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科信部对科技项目数据、项目计划、项目投资等编制预算;营销部对售点数据、峰谷电量和电价等进行预算编制,劳务部对企业员工的工资额增长率、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劳保费用进行预算编制;财务部对购电价、收账款周转率、购电费付款计划、资产折旧、税金、项目建设投资、现金流量等进行预算。

成本责任中心分为具体的责任班组,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预算指导编制各部门的可控费用和项目资金支出计划等。

监督部门主要指企业审计部,需要在预算编制到执行全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监督。在电网企业预算系统中由于部门众多,部门之间的职责容易混淆不清,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没有有效进行,导致预算系统运行困难,不利于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县级电网企业在进行预算系统编制时,需要结合企业的成本控制、销售预算等合理编制全面预算系统,对系统中的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保证预算顺利进行,发挥预算在企业经营中的导向、控制作用。

二、全面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电力企业的预算主要包括经营性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性业务预算主要有售电量收入预算、购电成本预算、材料费预算、修理维护费用预算、折旧费预算、人工成本预算以及其他费用的预算。财务预算主要包括对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的预算。

县级电网企业进行全面预算需要将其全部的经济活动纳入预算,例如对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科技投入等进行专门预算。在具体的预算内容编制上以财务预算为纲领,将各类预算前后进行连接,将投资预算与成本预算相结合,将全面预算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

县级电网企业预算编制方法需要不断改进,预算的编制不能局限于自上而下的单一模式,将自下而上的方法应用在预算编制中,提高下层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预算编制中的积极作用。预算的编制需要坚持目标性、合理性、完整性、稳健性、责任合理性原则,实现预算的成本控制目的,发挥预算在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预算控制、执行、考核

(一)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主要包括月度预算控制、资金控制、预算外项目工资、各部门的实施专业控制。县级电网企业需要强化预算控制的力度,严格授权审批程序,制定完整的业务流程体系,并实行相应的违规操作的惩罚制度。

(二)预算分析

企业定期对预案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把握企业经济运行态势,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利润目标顺利完成。预算分析主要以销售收入预算和购电成本预算为主,分析企业的损益状况、资本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

县级电网企业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严格监控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在预算内,对各部门、各业务按照预算进行约束,对需要增加或调整的项目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将预算调整的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主要是指对企业的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负债率、可控成本、应收电费余额、上缴的投资收益额等进行考核。县级电网企业需要根据上级电网企业制定的预算考核指标,定期对企业预算情况进行考核,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效绩考核。

为完善预算考核体系,县级电网企业预算考核不仅包含经济指标考核,还需要将产品的质量、客户的满意度、市场份额等纳入考核范围,将预算管理目标确定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员工发展四个方向。财务考核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预算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客户满意度、供电可靠率等进行考核,可以对企业的市场业绩进行衡量;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进行考核,如内控执行力度、线损率、预算准确率等,能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行状态,确保电网企业服务的质量;对员工的劳动效率、员工的培训、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等进行考核,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能有效发挥预算在企业运行各方面的管理作用。

四、预算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提高预算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是电网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电网企业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其他业务管理系统为支撑,加强财务管理与各业务管理的连接,保障预算管理的整体性、全面性。全面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预算,还能将财务预算与各业务预算相结合,通过预算对企业各项进行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准确的预算执行信息。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减少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避免人工预算的误差,提高预算的精确度,提高预算的质量;信息系统的高效性、便捷性将促进预算管理高效化。

五、结束语

县级电网企业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改进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加大预算分析、执行、考核力度,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预算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改善预算管理模式,实现预算在电网企业中的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荣昌.加强电网企业全面预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1(08)

[2]申益平.宜春市供电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

[3]刘钊,田秦荣.电网企业预算目标确定的方法探讨[J].陕西电力,2011(39)

第2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关键词:中职美术 课堂教学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36-01

中职美术课程应该依据新颁布的中职美术教学大纲为依据,打破以美术学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美术技能为核心,切合学生实际,务实而又灵活的为学生的专业服务。落实“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实用,兼顾体系”的原则,灵活调整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更好的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美术专门人才。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 主旨,以工作场景为实习基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美术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动手、动口的实践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主动地参与设计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美术知识、获取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侧重培养应用性较广的商业美术和装饰美工的专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运用电脑辅助美术设计,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中职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职业发展角度下美术的应用性教育。

1 中职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教师准备不充分,学生缺乏积极性

中职学校忽视了师资,教学资源及教学理论的不足,把课程片面地设计为素描、水粉加电脑。教师从事相关美术实践的机会较少,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不统一,对用人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专业岗位人才培养的能力。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没有按照美术的应用性教育进行认真备课,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备课只是照参考书随便抄抄,没有深入细致地探究文本。课前教具准备不足,疏于对课件的制作,即使运用电教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教师也没有具体的研究课题,学生也没实例可做,与毕业后的工作没有根本联系。有的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尽心课堂教学。由于中职美术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比较差,又习惯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对美术学习缺乏探究,不爱动脑思考,更不用说进行创新设计了,学习主动性极差,对作业采取消极态度,应付了事。[1]

1.2 课堂教学效率低,与实际应用脱节

中职美术课堂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校企合作,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教育方针。而许多中职美术教师对职业岗位上的工作流程知之不多,对工学结合认识还不全面,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会照着书本的进度讲课,缺少创新设计,学生不感兴趣,只是机械地听从老师的指令去完成美术作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缺乏效果,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 提高中职美术应用性教育的方法

2.1 教师要精心备课,打造“双师型”教师

中职美术教师应加强对中职美术课程性质和任务的理解。只有充分认识,才能足够重视。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求,使学生在各自专业内掌握相应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教师要要认真备课,深入研读美术教材,挖掘其应用性内涵,积极准备课件,选择讲授式、学导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自学、讨论和作业等环节,以美术教材为逻辑导向,实施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转变自身角色,让学生在运用中主动寻求未来岗位对美术知识能力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强化其今后就业时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如:在教学“构成―― 点线面”的内容时,教师身穿用点线面、黑白灰构成设计制作的衣服站在讲台上,从衣服上的形状和颜色导入课题。运用学生扎小辫分析对称与均衡、从舞蹈里的人物排列看出有规律的组合和一定轨迹以及方向变化等讲解点线面黑白灰构成中的排列方法,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感,展现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衣服,造型宜简不宜繁,要求画面工整,突出表现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组合效果,富有创意。通过时装秀表演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进行点评,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就越来越丰富了,而且兴趣盎然。课后拓展时,让学生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美术书的封面。在创作上要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把自己打造成“双师型”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树立美术学习的应用意识。[2]

2.2 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应用型人才

多媒体把形、声、光、色、动、静溶于一体,打破了时空限制,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参与美术设计活动,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美术学习方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多媒体设计美术作品,是每位教师面对的课题.力求将“应用性教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利用美术资源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图片、FLASH、现成的模具库、名家作品……提取丰富的美术素材,丰富自己的创作思维,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如:教学《中国民间美术》时,教师把民间美术作品、各地方风俗和服装饮食等做成课件,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把美术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结合起来。主动感受美术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在欣赏优秀作品和美妙音乐的同时,产生生动的想象,如身临其境一般,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提高。让学生运用多媒体自行为企业设计广告,向企业和社会充分展示个人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为毕业生的就业开拓了一条绿色通道。

总之,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新教学方法,及时掌握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熟悉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改革教学内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中职学生能力素质。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参考文献

第3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关键词 点线面 理性 空间表情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设计史的开端主要是源于艺术的发展,特别体现在绘画里的构成等理性思维部分。设计,与艺术有关,与技术和生产有关,与解决问题有关,与创新有关,也与市场有关。正是因为最后一个因素,设计将所有的“有关”的矛头指向了人类本身。因此艺术与设计有了本质的区别:艺术作品源于艺术家本身,流露了艺术家自己那份独特的感情;而设计作品则大多以多数人的感受和需求为标准进行一系列理性的思考和推断,不断地解决各个流程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审美,生产,运输,市场等。因此设计作品往往相对具有一些共性,而这些共性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设计师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他们的智慧解决的是一个体系各个方面的问题,而这种智慧层面是艺术家们远远无法触及的高度。

设计的开端是逐渐地从艺术作品的小演变成建筑和城市的大,然后又回到生活的小。如今的建筑外形设计由于各种原因已经远不及室内空间规划对于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因此更多的设计师将自己的设计融入生活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的丰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可能。

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共性莫过于运用点、线、面来塑造不同层面上空间的不同表情的。也许多数人会质疑设计里的表情,然而事实证明设计里的语言是更加丰富的。

在许多的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点材具有活泼、跳跃的感觉;线材具有长度和方向,在空间能产生轻盈、锐利和运动感。由于线材与线材之间的空隙所产生的空间虚实对比关系,可以造成空间的节奏感和流动感,因此,给人以轻快、通透、紧张的感觉;面材的表面有扩展感、充实感;侧面有轻和空间感;块材是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体。它具有连续的表面,能表现出很强的量感,给人以厚重、稳定的感觉。因此,同一材料的不同形态的表现会产生风格迥异的效果。以线材表现轻巧空灵;以块材表现厚重有力;以面材表现单纯舒展。我们可以从设计的目的出发,正确选择材料的形态。

在就本次文本内容的实地调研过程完成后,最终总结出几个立体元素(点、线、面)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主要有一下几个空间表情特点:

1点

点在装饰空间的过程中会相对而言以不同的大小(体积和面积)、颜色、疏密、形态、材质等表现出一种秩序美,错觉美,空间美,凌乱美等美感,而颜色和材质在灯光的协同作业下会更多的以冷暖的刺激来勾起观赏者不同的视觉感受。点其实是一个可以存在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内的数位,确切来讲是没有大小和体积的。但是人们往往会将很多的线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下概念为点。面也是如此,很多的小的面,我们也称之为点。

2线

线的粗细、长短、方向也很大程度上从一些方面反映了它独有的表情特征。比如一面干净的四米高的墙,如果不加修饰,视觉上一定没有加了几根坚挺垂直的线条装饰的墙看上去更高耸。当然,换作横向的直线组合,自然会造成墙面变低的错觉。要是出现倾斜的线条,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导向或者不安的紧张感。因此,线条也并非完全像现代主义设计时期所代表的社会危机感之下的功能至上的“少就是多”的思想,而是更多地结合了设计本身的最大一个特点――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面

面则是由线围合而成的封闭的二维形体,有一定的大小和形态,当然也存在立体空间中的曲面等2.5维的空间形态。但面的存在其实也是与点和线没有明确的划分界线的。其实点线面都没有太确切的区分界限,因为它们都是构成立体形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但是人们为了更加准确地表明自己的想法所以才将其以大概的形态定义为点线面的。面的本质其实也正是无数的点组成的。因此在立体空间的构成过程中其实最本质的构成元素是点。但通过线和面的穿插,可以更加丰富地展现空间的不同形式,这也是纯艺术作品很难达到的层面。

如今发展形成的商业展示设计思维和方向仍然继承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功能至上,但更多的也从表现手法上突出了设计过程中对于观众本身的思考,从而引申出了设计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不断创新的设计发展过程中,结合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更多的是将空间的设计和艺术的形式相结合,有机地演变成了一种生活之上一种感官与思想和精神上的自我提升。这也是商业与展示相结合所必然产生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第4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一、重视水彩语言的表现

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前的色彩训练中都是画水粉画,很少有人画水彩画,更别说水彩风景画了。他们的水彩作业根本不够理想,除了存在画面结构松散,色彩关系不正确等造型基础问题外,还出现画面脏、焦、粉、燥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熟练掌握水彩画的技法,难以驾驭水彩风景写生语言的表达,这对于以后手绘效果图的训练将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环艺专业水彩风景画教学过程中,保持水彩语言是基本要求。

1、保持水彩艺术本体语言

所谓水彩画,并不单单指用水调和颜料这一点而言,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具有―套完整的、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的技法,它充分利用水色的作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水彩工具自身所体现的水色交融的意味,也是水彩画本体语言的首要因素。其表现方法主要有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淡彩法、沉淀法、接染法、重迭法等等。掌握这些水彩的表现技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手绘效果图和环境艺术表现之中,是水彩风景画在环艺设计专业中的主要目的所在。

当我们开始画一幅水彩风景画时,整个作画过程要控制好水分和时间,完成一幅画胜似打一场仗。取好景后开始构图,要求底稿图形准确、清晰,忌擦伤纸面,如有大的改动最好另用纸起稿。上色时要注意水分的把握,即画面色彩的浓淡、空间的虚实、笔触的趣味都有赖于对水分的把握。上色程序一般是由浅到深,由远及近,亮部与高光要预先留出。大面积的铺色时,最好一次性多调颜料,一次成形,少修改。由于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多次重复容易变脏、变焦,那么画面就会失去水彩独有的水润、明快的效果。

2、拓展水彩艺术语言新形式

水彩语言的突破,离不开技法创新。具体到水彩风景画课程的教学中,平时除了强调运用传统的干、湿技法,使画面保持水彩本体语言表现特征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材料、新技巧,利用综合材料,这样可以加强画面视觉感受和肌理效果,实践创新和变革。目前室内外表现图中钢笔淡彩的效果图较为普遍,它是将水彩技法与钢笔技法相结合,发挥各自优点,颇具简捷、明快、生动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水彩风景画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钢笔淡彩的教学,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速写能力,又能使学生以快速的方法感受水彩语言的表现;其次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弥补水彩难以驾驭、不够厚重等弱点,如给纸做底,吸收国画和油画的长处等。在技法使用中,“干画法”和“湿画法”交替使用,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建立新的技法表现与创造。但是,无论怎么变革和创新,都不能丢掉水彩画应有的严格的造型感、色彩感、厚实感、空间感和透明感等技法要求,不能失去水彩画巨大的形式魅力,不能背离对该画种背后文化规定性、媒材、技法所组成的本体语言。

如何在保持水彩风景画本体语言的同时又能开拓创新,展示出舒畅宜人的形式魅力,是水彩风景画课程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注重画面形式的构成

当学生逐渐了解、重视水彩语言所独有的表现魅力,相对熟练水彩技法,掌握了水彩风景写生的特点之后,解决其画面的表现形式问题就成为环艺设计水彩风景画教学的重中之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强调画面分割和色块对比

在取景构图时,首先要端正观察方法,不能照搬景物及场景,要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莫奈说过:当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记你面前的物体,一颗树,一片田野……这是一小块蓝色,那是一块黄色,远处是一长条粉红色,然后准确地画下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最深的印象为止。也就是说可以把眼前的一切景物都省略掉物象生理的小细节及凹凸,用点线面来概括成平面图形和色块。这样我们就会从关注物象的具体结构变为关注造型元素和色块结构,把自然物象转化为构成画面基本图形的思维方式。在这些基础造型上再注意主观调整画面点线面的布局,把握画面的虚实变化,锻炼学生对画面形式及构成的能力。

如:以水彩风景画享誉世界的华裔水彩大师曾景文先生,在画面形式及色彩构成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他善于主观归纳,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作为写生对象,用点线面等抽象的绘画元素来组织画面,将明快、鲜艳的色块用并置法平涂,轻松地表达他内心的大自然美景。《黄色天空的香港》(图1),是他描绘儿时学习居住的故乡美景,他用平面归纳的手法把天空、远山、高低错落建筑群以及海面穿梭不停的船只,概括成点线面等抽象造型元素,画面主题突出,生动有趣,色彩对比鲜明而清新,赏心悦目,仿佛看到了画家儿时美好的童年时光。

2、注重以线造型

以线造型为骨架的水彩画,其线的运用可以吸收中国画用线的特点,突出用线来标示物象的轮廓,注意线的粗细、虚实变化,强调色彩冷暖、明暗、远近透视层次,高光留白,亮部稀薄透明,暗部色彩的重叠亦不混淆线条的痕迹,画面结构紧凑。王维新就是善于用线表现水彩风景画的画家之一,他把中国传线描与西方艺术巧妙结合,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每当在生活中发现令他激动的感人景物时,他总能迅捷地以速写形式随心勾勒下来,之后再敷上轻快的色彩,于是便创造了他自己的“随形赋彩”的画法(如图2)。

3、重视画面黑白灰关系

画面构成因素还与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息息相关。在动手作画前,应该思考一下画面的黑白灰层次结构,甚至可以画出小的黑白灰分关系分布图。虽然水彩风景画是由不同色相的色彩组成的画面,但是实质上它的素描关系,也就是画面整体的明度关系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一幅水彩风景作品无论画面色彩多么斑斓丰富,形式多么跳跃复杂,但是只要大的黑白灰关系明确,层次分明,画面就会乱中有序。

4、注重空间意识培养

水彩风景画写生是面对空间景物直接将空间形式表现在画面中,它在空间描述上给人以心理和生理的不同感受,这一特性正好符合环艺设计对空间训练的要求(如图3)。把握好透视和色彩规律,是组织画面空间的有力手段。写实风格的写生作品,要求通过形体的大小、虚实,色彩的冷暖等变化来表达景物深远的空间感,如近、中、远景等,一旦出现透视错误,就会导致画面空间的失真。平面抽象风格的作品,可以通过画面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虚实等关系来建构画面的空间关系,也许这种空间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空间关系,但仍然能够表达出相应的心理空间,也就是说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概念,即“精神空间”,如 马蒂斯的色块前进后退空间。我们还可以从色彩大师的多种空间效果学习经验,如杜飞的透明空间、籍里柯的冷漠深渊空间、达利的幻觉空间、埃舍尔的矛盾空间等。

康定斯基说过: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而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相适应。因此,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在符合风景写生的精神内涵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好画面的点线面及黑白灰的节奏和韵律,注重画面的色块明度对比关系以及空间意识,就能形成和谐以及个性鲜明的画面构成形式。

第5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艺术的构成理论认为,艺术从业者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应当从事物的结构、成分、关系等方面去分析。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造新形态,研究视觉要素比例、质感、动态,研究图形的视觉引导作用等,这些知识对学生今后设计课程的学习极为重要。造型和设计领域的创新思维一般有两个参考标准,一个是独特的、无法预测的、崭新的,另一个是具体的、有意义的、满足条件的、有价值的。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在高校艺术基础教育中却常常受到忽视,需要得到更多重视。

二、平面构成教学的创新思维目标与内容

(一)观察与鉴赏

任何的艺术形式最初都是从临摹和借鉴开始的,一切创造都源于观察和积累。在平面构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在设计活动中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首先,学生需要学会深入、仔细地观察自然界中的设计元素,认真剖析优秀的设计作品并化为己用。也就是说,善于观察和鉴赏,是平面构成创新思维建立的基础。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或想象,如树叶的形状、纹络、微观、宏观的各类形态,分辨声音,解构优秀作品中点、线、面的作用,以及各类小元素和设计手法的使用。

(二)形式美的发现与运用

形式美是指各种形式元素,如色彩、线条、块面、声音、形体等规律组合时具有的美。统一对比、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都是形式美的基本准则。帮助学生理解和利用形式美,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利用基本形的变化、重复来构成具有视觉效果的纹样;另一方面,可以练习形与形的组合和重叠,组合方式有覆盖、透叠、差叠、减缺、联合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就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手法进行命题创作训练。

(三)点线面要素及构成的训练

点线面要素和构成训练是帮助学生提高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提取物体和形象的主要特征,利用简单的点线面做简洁化、条理化处理,这是培养造型意识的重要方法。形的简化与创新需要提炼,既有要客观形的本质特征,也要有设计者自身的独特感受与想法。所以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物体,绘写微观脉络,模糊对物体的常规认知。之后,用抽象图形组合来表达自己对这些物体的认知和感受。

三、平面构成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途径和方法

(一)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

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强调独立意识和人格。因此,教师作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者,其本身应当对平面构成具有深刻的了解,并有相当丰富的创新设计经验。此外,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人格,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不同的创造力给予足够的自由,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讲授练习综合式和讨论启发式课堂教学

平面构成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简单模式化的授课方式讲授基本概念和手法,但如果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创新能力,将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改变为多样化的、指点式、互动式的模式尤为必要。其中,讲授练习综合式课堂教学是笔者在长期试验下,取得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取用理论引导、实践实训练习辅导相互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教学内容。讨论启发式课堂教学是另一种卓见成效的平面构成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思维发散空间,也可以针对一定教学目标,适当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还需要及时完成收尾工作,对课堂收获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内化。

(三)课外活动

高校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在课内的实践活动之外,也不能忽视课外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塑造作用。因为在轻松无拘束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发散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使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发展其他兴趣爱好,一方面让课堂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评价体系的更新

第6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地位及作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设备也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相应的设施农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工业的进步,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农作物不减产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保护环境,这就需要有效的对环境和农业进行调控,进而使设施农业持续有效发展。

1设施农业的概念

及类型设施农业就是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力条件,使农作物抗病增产的新兴农业。从另一方面讲,设施农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植物的栽培和水生鱼类植物类的养殖等设施类;二是包括温室、植物工厂等技术类设施工业。因为我国南北跨距较大,气候差距较为显著,所以不同地区,常用的设施农业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气候较为寒冷,天气较为干燥的北方,普遍用地膜覆盖农作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简易覆盖型。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昼夜温差较大,一般采用塑料大棚、温室以及微滴灌等一般设施型。而对于距离城镇较近的蔬菜、水果基地,为保证蔬果的新鲜,通常使用塑料薄膜等简易设施对其进行低空覆盖。复杂设施型是最为复杂的一类设施型,同时,也是效益最高的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现代科技进行农作物的栽培,其包括如无土栽培、育种工厂化等,另外整个设施也包括通风、加热、降温等多个系统。综上所述,以上四种设施类型为我国各个地区最为常见的设施农业。

2生态环境建设中,设施农业具有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设施农业既满足了农作物的增量增产,又促进环境的生态平衡,在此基础上,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相应的应用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面积增加主要包括蔬果和花卉)。据相关统计,采用设施农业种植蔬菜已成为蔬菜种植的一种种植趋势,设施蔬菜的栽植面积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随其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也一跃成为设施农业的龙头产业。而这一现象在我国大力提倡退耕还林的西北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现阶段而言,农村人口仍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一些政策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做出调整。

例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疆阿克苏地区等都在积极相应号召,开展设施农业,进而取代其他农业类型,据调查,近几年,设施农业已一跃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型产业。随着相应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技术的普及,其投资成本逐年降低,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产也形成一定得规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综合以上因素,以温室大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从另一方面讲,其也成为农业经济的一个主要组成成分,其发展也极大的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新疆阿克苏为例,从2008年~2014年,六年间温室的数量快速增长(其中蔬果的生产面积最多),农村经济也快速发展,环境也得到相应的改善,真正将持续发展彻底落实。

3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有效措

施设施农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其在技术上以及环节还没完全成熟,在某些环节中的细节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设施农业得到持久性发展,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是首要任务,当地政府可以用点线面的方式对设施农业进行推广。所谓的点线面,就是在当地划分出一定的土地当做示范田进行示范,然后由小及大,进行推广。当然,以上方式都是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完成的,为此,政府应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对其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进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3.2增强科研力度

科技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要想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应加大科研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在优良品种的培育及推广方面应加以重视,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此之外,要对农民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进而使农民能熟练的应用科技进行作业。

4结语

本文对设施农业的概念进行解释及对设施农业的主要类型进行分类,并对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详尽的阐明,在此基础上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3,05(01):52-55.

第7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

“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

[2]黄刚.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第8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关键词】 机械制图 钳工专业 技术工人

加强演示,立体化教学

首先,机械制图是一门需要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科。在教学开始阶段,根据学生们的基础及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实际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举例,还有合理利用课堂中能利用到的一切资源,一个粉笔盒、一个板擦、一个水杯,都可以成为教师教学中随手拿来的教具,随着视角的变化让同学们了解到物体在空间内不同方位的不同形态。还有可以用简单的材料,例如泡沫塑料、橡皮泥等做一些课本以及习题册上比较重要题目的模型,联系着黑板上画出的图形进行讲解,边画图边演示,使课本上讲到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简单化,这样不仅便于教学,更能使学生们的思路开阔,易于掌握。另外,同学们在车间实习的时候会做出很多工件,那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用前面几届学生做出的优秀工件拿到课堂上讲解,让同学们作图,在以后的时间有机会可以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画的图样来加工零件。

2 加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了解,应用到制图课程中

机械制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画图,它包括投影,点线面的绘制,各种角度等等,所以与物理学、几何学都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图样就是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那么投影的形成过程以及投影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和光学密不可分的,那么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复习物理学中光学投影的一些知识。

而在讲解制图的时候,可以知道,复杂的机械设备都是由小的零部件组成的,而小的零部件又是由简单的基本形体通过切割、叠加、钻孔等等操作制作而成的,所以只有把基础作图掌握牢固,面对复杂的图形才会有信心、有能力去完成。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的作图对制图尤为重要。直线与圆相切、圆与圆的内切与外切直接联系到机械图样中的圆弧连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先对这方面的几何知识先行讲解、复习的话,那么对制图的教学有着相当大的帮助。而针对于钳工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对钳工工艺学也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可以在制图的教学中将钳工的知识引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兴趣。在作业上不应该一成不变,习题册只是一个基础,留作业的时候可以同钳工工艺或者钳工实习教师一起出题目,使几门学科联系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贴于

3 深入生产实践,认识看图制图的重要性

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高考的落榜生,基础较差,如果教学仅仅限于理论教学的话,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在课堂上兴致不高的学生,在实习车间实习的时候往往却更加活跃,掌握学生这个心理后,我经常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车间实习,接触一线的钳工工人、钳工技师和钳工工程师,让学生们认识到制图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掌握丰富的实际工件,以利于他们的绘图制作。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但可以利用电脑绘图软件来绘图,还可以做出3D动画图像,来加强直观性,还有可以放一些实际生产的录像让学生们观看,那么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非常集中,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灌输知识,效果是最好的。对于钳工专业的学生来说,画图不是目的,学会识图、读图才是最终要做的,因为钳工工种都是遵循图纸来进行零件的加工制作,所以,我经常寻找一些工件及图纸,让学生进行识读,如果学生在识读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拿着工件一对一的进行讲解示范,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只有通过贴近于实际的图例、模型,从难到易、由浅入深,形成自己独有的想象空间,才能使学生的思路清晰、作图及看图的能力得到提高。

4 严格要求,规范化教学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首先按照国家标准制图的基本规则进行教学,容不得一点马虎,只有自己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去做。图样要确保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配置选择恰当,图线绘制的粗细分明,尺寸标注正确、清晰、完整,字迹工整,图纸整洁没有污迹,幅面和格式符合国标,在绘图过程中,要树立标准化观念,力求绘图的正确性。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学生以后在生产中的严谨性,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才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第9篇:点线面作业范文

关键词:非机械类 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71-02

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运用正投影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以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工科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投影理论和绘图技术来构思、分析和表达问题的能力。依据学科专业与机械工程的相关程度一般分为三类:机械类、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区别体现在授课学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时数和教学内容。其中,面向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图包含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最多,而非机类机械制图的学时数最少,但是同样要求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除此之外,非机类机械制图的授课专业多、学生基数大,在强调具备全面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研究非机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

机械制图课程通常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新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阶段,很多还是习惯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对于这么课程的特点如“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转换的能力掌握较差,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不都理想。此外,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与专业体系的关系不大,对其在后续课程和将来工作中的作用了解甚少,甚至还有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开设持有怀疑态度,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1.2 教材的选择问题

教材选择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各专业大多没有针对本专业的适用教材,而是不同的非机类专业使用相同的一种或两种教材;二是不同教材的章节安排顺序也不尽相同,如“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这部分内容,有的教材安排在点线面投影之前,而有的教材安排在之后,这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非机类学生如果实用机械类制图教材,教材的学时要求、难点内容也会增加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

1.3 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手绘教学的矛盾

采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必可不少的教学手段,由于课件的信息量大立体图多、且通常具有动画视频,因此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的,由于多媒体授课的节奏较快,但是缺乏了黑板手绘教学的示范,可能会引起学生接受和理解重点难点内容的障碍,甚至陷入“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困境。

1.4 考核方式与教学目标的冲突

机械制图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是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考核方式以统一考试为主,并且着重考察制图的基本技能,对于综合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较少,显然与课程的培养目标有所差异。此外,非机械类由于学时压缩,基本不考核甚至不讲授计算机绘图部分,但这却是机械制图的一个主要培养目标。

2 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2.1 提高学生认知程度,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侧重知识的系统性,把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放在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上,但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耗费较多时间,还不易掌握;而且制图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上学期,相对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还意识不到制图课程是很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如果学生一旦失去兴趣,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甚至下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可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启发学生:例如通过教师的切身体会说明这门课程的知识对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强调看不懂工程图样的技术人员无异于技术文盲;通过参加各类制图竞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加历年的全国先进成图技术大赛前,我校都会组织校内的选拔赛,通过各级比赛的举办,学生的学习热情大为提高,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2 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非机类机械制图的授课对象是化工、能源、电力、冶金等专业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这些领域的设计、生产等环节都得到了广泛普及。因此,非机类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应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各模块知识相互渗透和整合。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实用精炼为原则,并适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的制图课程由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构成,其中画法几何模块是理论基础,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重要的教学环节,应优化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加强点线面投影和组合体投影的学习,能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转换,但是其中部分内容枯燥、理论性强、难度较大,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务必要将点的投影特性讲清讲透,因为点的投影是线面和组合体投影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难度较大、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如线面、面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删去不讲;简化截交线、相贯线难点内容的讲授,如两圆柱正交相贯线画法采用近似画法取代立体表面取点法作图;对于常用件与标准件章节,简单介绍国标的规定画法和标记,培养学生查阅国标和手册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增加计算机绘图基本内容的讲授,逐渐使传统教学内容与先进计算机绘图技术相融合,如在零部件测绘学习环节,通过手工草绘和计算机绘图,使得学生既巩固了零部件图样的画法,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绘图技术。

2.3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课件的引入改善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课堂上的听课兴趣和听课效率,例如在讲授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这一章时,可充分利用动画视频展示全剖、半剖画法的原理和过程,以及讲授零件图、装配图等章节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得课堂教学直观清晰、易于理解。但是,若将机械制图课程改为完全多媒体教学也是有待商榷甚至是不可取的,因为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截交线和相贯线画法,由于板书的重点突出、过程清楚,因此其教学效果要好于多媒体教学。此外,模型教学同样需要保留,让学生学会根据模型总结不同的形状特征和投影特点,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总之,课件、模型、板书等手段要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2.4 加强课后练习,巩固教学效果

非机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学时数有限,而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针对学习有困难的这部分同学应辅以课后适当的答疑环节。答疑过程中可利用与课堂典型例题或课后作业相关的实物模型,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到平面、平面到空间相互转换的思维能力,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如今的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电脑、网络等硬件设备,以及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学生对于课堂上尚未完全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可再进行加深理解,避免难点内容不断累积,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还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沟通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2.5 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

传统的机械制图考核方式通常是以期末考试作为评定标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很少,这就使得最终成绩对学生掌握实际制图能力的反映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试卷中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核较多,如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三视图以及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等,但是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考察要求比较低,而这正是对学生是否掌握熟练制图能力的综合检验。因此,在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应改变传统的以一张试卷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定方式,应将学生学习态度和表现、平时作业、图纸大作业和期末考试等综合起来给出最终成绩。具体的实施方式比如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采用闭卷考试,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大作业可采用简单的答辩模式,而学生的出勤率、平时作业完成质量可在平时成绩中体现,三部分所占比例可定为5∶3∶2,以达到较为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3 结语

非机类各工科专业的机械制图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学时数较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学手段不够丰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都为制图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安排,对教学方法的加强丰富,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完善,以及对其他环节做出合理的改进,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好的为后续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浩,李卫宏,刘达,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1,38(7):218-219.

[2] 安蔚瑾,林孟霞.面向工程素质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65-67.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