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量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供热单位面积耗热量热计量收费修正系数
1前言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指出:"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以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26-95(以下简称节能标准)规定:在各地1980~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的节能目标。而在现今购房的房价中只考虑楼层的高低、阳光、潮湿等因素的差别对居住条件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在同一建筑中各住房的单位面积耗热量存在差异而引起的住房在今后居住年限内支付的热费的差异。具体的说,由于山墙、顶、地面等公共建筑部分的耗热量客观存在而使具有山墙、顶、地面的房间的耗热量要比没有公共建筑部分的房间耗热量大,而这部分耗热量理应由建筑物内所有用户共同承担。
2计费修正的分析
各住房的实际耗热量包括太阳辐射和温差作用下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传热耗热量可根据节能标准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在节能标准中是对整栋楼的耗热量的估算,至今仍没有较成熟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各户的冷风渗透耗热量,且住户冷风渗透量大,室内得到的新鲜空气也多。所以,这里只讨论对传热耗热量的修正。
基于公共耗热量共担原则,每个住户的供热费用可表示成以下公式:
(1)
式中:hi----某住户的采暖费,元/a;
c----热价,元/kWh;
----该栋建筑的单位面积平均耗热量,kWh/m2;
si----某住户建筑面积m2。
其中(2)
在式(1)等号右边乘以,将其变型为:
(3)
式中:ωi----某住户单位面积耗热量,kWh/m2;
qi----某住户实际耗热量,即si*ωi,kWh;
βi----某住户传热耗热量修正系数,即。
这样,可根据节能标准计算出某栋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耗热量及各个住户的单位面积耗热量从而确定各住户耗热量修正系数,带入公式(3)既可得到各个住房应交的供热费用。
而城市供热是由热源、热网、热用户(室内采暖系统)组成的庞大、封闭、复杂的循环系统,无论用户是否用热或用热量多少,都要进行维修和管理。供热系统建设、维修、管理而投入的资金以用户热费中固定费用来收取。供热系统向用户供热,还要消耗一定量的燃料、电力、水和劳动力,供热部门为此投入资金以变动费用的形式向用户收取。这样,用户热费分为两部分:固定比例费用和变动比例费用。固定比例越大对供热企业保证运营有利,变动比例越大对用户节能有利。根据国外经验,固定比例一般取30%~50%,变动比例一般取70%~50%。那么,供热收费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4)
将公式(4)变型为:(5)
即(6)
式中:H----该栋楼总的采暖费,元/a;
----某住房按平均单位面积耗热量计算出的耗热量,kWh;
n----固定费用比例百分数,%。
从式(6)可看出:固定比例费用是某栋建筑n%的总供热费用按住户面积分摊得出的部分,而这部分费用不存在由于房间楼层、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单位面积耗热量差异的影响。变动比例费用则是某栋建筑1-n%的总供热费用按住户实际耗热量分摊而得出。显然,处于不利位置的住户与处于有利位置的住户保持相同室内温度时,单位面积耗热量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一差异是建筑本身的特点造成的。
与(3)式相比,固定比例费用部分是已修正了的住户实际耗热量,也就是说,固定比例费用的收取宏观而言是供热系统建设、维修、管理投入资金的回收,而对收费系统客观的充当了住房实际供热费的修正。但它仅是部分修正。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修正与否又如何取值?下面举个例子进行说明:
3实例分析
天津市某节能住宅,南北朝向,六层,三个单元,标准层平面图如图1。
图1某住宅标准层平面图
每户建筑面积为76.56m2,层高2.8m,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0.77,屋面传热系数为0.74,外窗采用的是塑钢单框双玻中空玻璃。固定比例假设位50%,则供热计量收费修正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供热计量收费修正系数表表1住户编号建筑面积
(m2)耗热量
(W)单位面积耗热量
(W/m2)平均单位面积耗热量
(W/m2)修正系数
βi计算耗热量
n=50%
10176.561764.512315.240.661465.8
10276.561258.7116.4415.240.931212.9
201~50176.561193.5115.5915.240.981180.3
202~50276.56787.2110.2815.241.48977.1
60176.562154.7128.1415.240.541660.9
60276.561748.4122.8415.240.671457.7
3.2根据节能标准,计算得出各住房的传热耗热量及单位面积耗热量。并带入公式(2)可算出整栋楼房平均单位面积耗热量。
3.3由βi的定义,计算各住户的修正系数。
当n=50%时,在不修正的前提下,根据公式(6)可得出各住户热费分两部分收取后实际计算的耗热量。将以上所得数据填入供热计量收费修正系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各个房间因所处建筑物位置的不同修正系数不同。有的房间修正系数接近1(如102、201~501),当用户热费分为两部分时,这类房间不需要再进行修正。有的房间修正系数并不接近1(如101、202~502、601、601),即使用户热费分固定热费和变动热费两部分,它与修正后的值仍会有一定的差距。然而,由于供热费用本身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便于实际操作可简化处理,统一不予修正。但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
4结论
(1)由于供热计费分为固定比例费用和变动比例费用两部分,n%的耗热量所交的费用相当于对实际耗热量按面积平均分析在各住户中。
(2)进行修正时,由于n的存在,房间耗热量大的住户比表计热量少计算了热量,而房间耗热量小的住房比表计热量多计算了热量,并趋于平均。
(3)在计量收费初级阶段,由于建筑物结构多样化,认识上也有很大的分歧,修正总是变得更加复杂,可以暂用固定热费部分来弥补并在特殊情况进采取减免等其他措施。
参考文献
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杨善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1995
4吴继承,采暖耗热量分户计量对房价影响的分析,《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
1.1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原则
电能计量管理部门应建设电能计量管理高效的信息系统,并与用电营业等相关部门实现工作联网,电力部门才能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其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要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电能计量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应保证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保证各功能模块的独立性,电力部门电能计量满足各业务功能的需要,各项业务处理有效实现独立性,实现连贯和统一的业务流程;第二,用电管理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础组成部分,还要预留数据接口为系统功能的扩展;第三,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以计量器具资产为辅线,以电能计量装置为主线,保证系统可以全程监控和管理整个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第四,保证系统设计中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一致性好、共享性高,便于用户查询,保证系统维护简单。
1.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模式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整个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数据管理器的采用作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器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用户通过售电系统,可以在售电系统上购电,电力公司通过互联网数据交换,通过管理系统命令将电量输入到数据管理器,然后数据管理器再将电量通过控电机柜传输到用户区,实行李振中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湖北孝感432000电能用电的自动管理。同时,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用电信息在售电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之间相互传输,最后端口为电力管理部门中相关用电管理中心,监控系统由各用电管理区放置在相应位置,电能计量进行逐层管理,便于电力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
1.3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功能设计
正常情况下,电力部门要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应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使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有效管理整个电能计量工作,凭借信息处理技术达到计量系统信息共享;第二,利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现全程跟踪电能计量资产的状态,通过建设电能计量资产的各种台账,并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计量资产流转过程的跟踪管理。另外,电能计量信息系统为了对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信息系统利用口令以及权限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工作人员处理业务的权限;第三,用电业务管理的自动化操作可以利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逐步取代用电业务的传统手工管理方式;第四,要求电能计量系统能方便查询计量业务进展、各种统计数据、用户的相关信息资料、计量器具的信息资料等。
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建设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电量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资产档案、运行计量装置档案、标准设备、检测数据档案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实时抄录分析各种电量表、自动检测各种计量器等特征,还可以对系统中存在分散、混乱的抄表系统测量信息和静态测量进行技术计算,将分类为营销、管理等功能模块,将原来计量和抄表系统内的计量信息转换为动态、综合、有序的信息,实现现代化的计量管理。要充分利用计量和抄表系统功能,适应电网商业化运行的需要,核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实时提供各类电量信息,实时查出有疑点的计量装置,对不合理用电情况进行严格查处,对在线计量装置引起的误差电量进行计算分析,能够改进计量管理,为电力营销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2做好计量装置的维护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补偿器可以“补偿”计量TV二次回路的电压降,并且可以减少电能计量误差。同时,采用加大导线截面、电能表采用低功耗、缩短电压互感器和电能表之间的连线的有效解决方法,解决计量二次回路电压降过大的问题。在电能计量中采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补偿器,不但增加了计量装置的故障率,而且还影响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引起用户异议,造成不必要的争端,所以建议取消这种补偿方式。近年来,电量变送器代替电能表的现象逐渐出现,但是电量变送器因其用途、误差计算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不符合特殊的计量要求。所以,电量变送器不能代替电能表使用。
2.3优化计量工具
基于公路建设施工的特殊性,为了做好各个部门的管理,要对动态性施工模式引起重视。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必须对现有的设计形式和应用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直到满足实际建设需要为止。由于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在图纸设计、技术管理和材料管理等方面,做好计量和变更工作的管理,能为施工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管理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如何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做好计量变更工作的管理
针对公路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为了减少相关因素的干扰,要立足于实践,按照既定的发展模式和应用规范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以下将对如何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做好计量变更工作的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
2.1计量工作管理
2.1.1工程量清单管理
工程量清单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体发展形势,需要及时对图纸的应用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在一般情况下,工程量清单必须做好复核。其中涉及到技术管理规范、基本清单量管理及相关材料的管理等。为了保证其应用的可靠性,必须在原有的技术规范应用标准下,按照既定的计量管理形式和应用方式,符合合同计量管理规范,重视计量规则的本质性变化,对其进行合理化操作,进而满足实际发展要求[2]。
2.1.2计量程序管理
计量程序管理是提升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所谓计量程序指的是在原有计量工作的应用标准下,重视交工证书的签订以及中间计量表和计量报表的绘制。首先要由相关单位对其进行自主性检查,完成基本检查后要交由相关审计部门进行检查。根据证书应用标准和应用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计量软件,按照《中间计量表》的应用程序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进行下一步工序前,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对审计表进行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3]。2.1.3应用正确的计量方法计量方法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实地测量技术和防护段落测量技术。实地测量技术应用广泛,也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方式,例如以工程量设计为主,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测量出精准的数字。其次利用测量的数据,结合相关测量数据,计算出计量结果。防护段落计量则是要测量出防护段实际长度,并根据实际应用方式,明确工程量,绘制出正确的工程量清单[4]。
2.2变更工作管理
2.2.1了解实际情况
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出现设计和实际情况变化差距大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措施,会增加公路施工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对应用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包括项目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等,必要时可以将设计图纸和现场图纸进行比较分析,积极寻找存在较大出入的地方。很多道路施工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在部分路段要对其进行填充,填充面积和材料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项目申请过程中需要对其引起重视,按照规定的设计形式和应用规模对其进行变更,进而提升施工速度[5]。
2.2.2满足群众需求
公路建设是以促进交通运输业为主,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其对周围居民的不良影响,需要尽量满足群众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如果和当地群众存在一定的出入,则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积极的协商,对工程设计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变更过程中会出现单价变动的情况,在确定变更前,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分别为约定优先原则和公平合理原则。对涉及到影响因素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保证变更工作的有序进行[6]。
2.2.3优化变更方案
在公路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工程的变更。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工程变更管理。包括人员管理、材料管理等,由于涉及到的管理因素比较多,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必须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为了减少工程变更因素的不良影响,要重视其变更因素对施工程序的影响[7]。由于变更批复时间比较漫长,每一项变更记录被审核通过后,要及时对其进行变更进行处理。为了对账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批复结束后必须重视变更因素的变化,根据变更图纸的要求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8]。
3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行政机关的工作量和任务也日渐增多,从而增加了机关车辆的使用,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车辆配备不合理,使用量激增。②机关车辆并没有根据任务的轻重来安排,造成车辆利用率低下。③季节性变化较大,缺乏足够的沟通,调度难度较大。④司机聘用标准与待遇等不一致。机关车辆的问题除了“硬件”方面之外,“软件”方面同样也存在着问题,“软件”指的就是对机关车辆的管理工作。由于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好,造成了车辆的使用和管理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二、机关车辆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车辆管理制度。
随着行政机关的任务和工作量越来越多,公务用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在对车辆的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仍然是使用旧的管理制度,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正是因为没有健全的车辆管理制度,导致车辆管理方式陈旧且单一。同时,在车辆运转方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让车辆管理非常的混乱,对车辆的综合利用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车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
在目前,机关车辆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在机关车辆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登记好使用的车辆,包括地点、出行任务以及行程等等,手续相对比较繁琐,但在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当中,很多人的工作积极程度并不高,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疏漏情况时有发生。同时,一些机关车辆管理人员并没有及时核对驾驶员提供的加油记录与加油站提供的记录,浪费现象严重。
3.车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
车辆管理属于机关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大多数属于编制人员,但待遇跟其他编制人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对车辆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造成了影响,随意性非常强。同时,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的思想态度并不端正,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另外,一些管理人员在安排车辆的时候并没有对任务的轻重进行考虑,而是只是根据谁的权力大谁优先的原则,对车辆的综合利用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驾驶员管理存在问题。
在机关车辆的管理工作当中,驾驶员对于维修和包养车辆方面的积极性不强,很少及时地对车辆进行检查和包养,增加了车辆出现故障的几率,严重的话还会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另外,在维修车辆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健全的审批和查验程序,导致车辆维修成本偏高,让车辆管理的成本增加。
三、如何增强机关车辆管理工作
1.提高机关车辆管理的认识。
机关车辆管理工作是为机关中心工作服务和保障的重要方面;机关车辆的管理水平也能够有效地让机关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体现;机关单位的车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机关单位的管理水平,提高机关的形象。机关车辆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机关单位的形象和日常工作,必须要记录好机关车辆的洗车费、油费以及维修费等等,然后机关车辆管理中心在财务部分做好成本预算的工作,并登记好每辆车的洗车费、油费以及维修费。车辆管理中心也应该对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核对工作,确定无误后再反馈给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制度,如车辆保养维修制度和车辆管理相关责任分配制度等等。在制定好制度之后,必须要严格的执行,让机关车辆管理的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做好机关车辆的管理工作。
2.建立规章制度。
要想提高机关车辆的综合利用率,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车辆管理制度。机关车辆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区别开个人用车和部门用车,遵循先领导、后科室,先急后缓的原则。在正常工作期间,由办公室安排车辆的调配工作,要想使用车辆就需要提前一天向办公室申请。在经过配车局的签字之后,再由办公室统一调配车辆。不仅要对车辆的使用管理制度进行加强,还要对道路安全行驶的要求进行深入的贯彻和落实,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都统一由办公室来对各个部门的车辆进行调配。必须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才能够让机关车辆的管理变得科学。在健全车辆管理制度之后,要对机关车辆编制审批的管理强度进行加强,严格规定好机关车辆的调配和编制,严格按照人员的安排来配车,服从办公室的调配。对于机关车辆的购置、加油、维修以及保险等方面也要积极的引进好的管理机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使用机关车辆,使相关规章制度的有效实行得到保证。
3.科学且合理的调配机关车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关单位对于车辆的需求量也日渐增长,因此,必须要科学且合理地对车辆的行程进行安排。要做好合理调配车辆,就必须要把握好细节。机关单位的相关部门在安排每天的日常车辆时,必须要具有细节性和远见性。对于提前一天提出出车要求的,要对出车的任务和目的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对车辆进行统一的安排。在出车的地点和方向相同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增加车辆的综合利用率,可以让单位工作人员乘坐同一辆车。在对车辆进行安排时,也要对任务的轻重程度进行考虑,对于一些较为紧要的事情,要优先安排车辆;根据出车时间要求的不同合理调配不同性能的车辆。为了让出车任务能够及时完成,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调配车辆,提高车辆的灵活性。对于一些突发的紧急事件,要制定要相关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调配,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紧急事件处理不当的不良后果。必须要让车辆的状态得到保持,才能够在紧急的时候做到随传随到。除了让每天值班的车辆得到保证之外,必须要对空闲车辆的信息和特点进行随时的掌握,这样才能够做到快速、及时、安全出车,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4.提高驾驶员素养。
素质高且具有责任意识的驾驶员队伍是机关车辆管理工作的核心,驾驶员在机关车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非常高。驾驶工作看上去并不是很难,但在事业机关单位当中,由于经常会有紧急突发事件,常常会在道路崎岖、天气恶劣等环境下驾驶,因此驾驶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为了能够顺利完成驾驶任务,驾驶员必须要在驾驶的过程当中集中精力,克服种种困难,这对驾驶员的自身身体素质还是事业心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驾驶员必须要在车辆行驶的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驾驶的时间,让相关部门人员的任务能够及时完成。驾驶员除了驾驶技术要过关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技术素质。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协助工作人员。驾驶员必须要有很高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让机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5.对机关车辆进行保养。
在当前,不仅使用机关车辆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多,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于机关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非常有必要,这样在面对突发紧急时间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为了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制定好机关车辆的维修和保养制度,定期检查车辆状况,如果存在问题的话要及时进行维修,对车辆的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只有准确无误的掌握好车辆的基础情况,对车型、使用性能以及定期保养等进行充分了解,才能够让车辆的调配工作正常进行,具体表现在办公室对车的调度以及驾驶员对车辆的全局把握等等。要保证机关车辆调配的准确性以及车辆运行的流畅性,就必须要让车辆的不利因素全部消除。对于车辆出行的天气变化以及出行的实时路线等等,都要积极与机关单位的相应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要对用车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让车辆的程序性问题和使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遇到突发状况时要及时做好补救措施,让用车任务的顺利进行得到有效保证。对于机关车辆的保养制度和维修制度,必须要严格贯彻落实,对车辆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进一步加强,全面维护保养机关车辆的车身和零部件,对车辆各个部分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让车辆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为了能够对机关车辆的管理工作进行有序的安排和调配,要对车辆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善,将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以及不同需求的车辆调配,对现有的方案进行创新。驾驶员也要定期的检查自己驾驶的车辆,及时保养和维修车辆,让车辆的安全性得到保证。驾驶员也需要学习一些比较基础的汽车维修知识,在遇到一些小故障时能够自己及时动手解决,让部门的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四、结言
关键词:高层结构连梁计算
1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
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使连梁产生转角,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同时连梁端部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变形,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可分两种,即脆性破坏(剪切破坏)和延性破坏(弯曲破坏)。连梁在发生脆性破坏时就丧失了承载力,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各墙肢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将成为单片的独立梁。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变形加大,墙肢弯矩加大,并且进一步增加P—Δ效应(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并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并形成塑性绞,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地震反复作用下,连梁的裂缝会不断发展、加宽,直到混凝土受压破坏。
2设计的建议
在墙肢和连梁的协同工作中,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不应该产生塑性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进入弹塑性状态,连梁可以产生塑性铰。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总则的要求,建筑物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复仍可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因此,剪力墙的设计应该保证不发生剪切破坏,也就是要求墙肢和连梁的设计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要求连梁的屈服要早于墙肢的屈服,而且要求墙肢和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要使连梁设计满足强剪弱弯的原则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关于连梁刚度的折减。连梁由于跨高比小,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往往很大,连梁屈服时表现为梁端出现裂缝,刚度减弱,内力重分布。因此在开始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就需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第417条规定:“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所有构件均可采用弹性刚度,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5。”一般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在055—1之间取值,以符合截面设计的要求.
22加连梁跨度减少高度。在连梁设计中,刚度折减后,仍可能发生连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够的情况,这时可以增加洞口的宽度,以减少连梁刚度。减少了结构的整体刚度,也就减少了地震作用的影响,使连梁的承载力有可能不超限。如果只是部分连梁超筋或超限,则可采取调整连梁内力来解决。调整的幅度不宜大于20%,且连梁必须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23增加剪力墙厚度。亦即增加连梁的截面宽度,其结果一方面由于结构整体刚度加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增加,另一方面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与宽度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该片墙厚增加以后,地震所产生的内力并不按墙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给该片剪力墙,而是小于这个比例,因此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24提高混凝土等级。混凝土等级提高后,结构的地震作用影响增加的比例远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载力提高的比例,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25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剪力墙连梁,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仍有部分不符合承载力要求时,可取连梁截面的最大剪压比限值确定剪力。然后按“强剪弱弯”的要求,配置相应的纵向钢筋。此时,如果不能保证连梁在大震时的延性要求,应重新计算整个结构,必要时调整结构布置,使连梁的承载力符合要求。
上述各种措施中,在能满足整体刚度的情况下,可先采用刚度折减,如仍超限可采用其余各种措施。
3连梁的配筋计算
31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规程》,在连梁设计方面,对于连梁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时跨高比大于25及小于25两种情况,在截面受剪承载力及配筋方面均有不同规定。
在结构计算时这类连梁往往发生受剪承载力的超限,这时可以将受力筋均匀布置,同时考虑到连梁以承载水平荷载为主,支座弯矩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在反复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上、下受拉筋面积相近,可以采用截面对称配筋。在连梁配筋中,配置平行筋往往导致斜向受拉破坏或由于箍筋过量而发生剪切滑移破坏,这些破坏将导致连梁的滞回曲线变坏,耗能能力下降。若采用菱形配筋方式,可以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会计现金流量;持续经营;经营业绩
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提出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义和计算公式,那么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那么企业的价值的大小是由自由现金流量还是会计现金流量来衡量呢?二者中哪一个更能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从目前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作为主表部分提供给信息的需要者,而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多少就不能提供了。因此,本文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含义和计算公式的比较,可以得出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管理上的指标比会计现金流量具有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和作用。
1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的含义比较
自由现金流量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美国的石油行业从60年代的繁荣到80年代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会带来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并给企业带来成本。石油行业的这次失败被认为是研究企业成本、研究内部现金运用低效率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1986年哈佛大学詹森(Jensen)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FreeCashFlowHypothesis):自由现金流量指满足所有具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后多余的那部分现金流量,这些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按相关资本成本贴现计算出来〔1〕。詹森所定义的自由现金流量概念不像其他偏重于会计现金流量的概念,会计上现金流量概念大多过于注重概念的内涵,而詹森则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现金流量,他看中的是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外延。所谓外延指的是,詹森所重视的不是何为自由现金流量,他关心的是如何支配自由现金流量。〔2〕
詹森提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后,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如:“自由现金流量等于公司的税后营业利润加上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业流动资金,物业、厂房月设备及其它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未纳入任何与筹资有关的现金流量,如利息费用或者利息。……实际上,自由现金流量也等于向所有资本供应者支付或者收取的现金流量总额(利息、股息、新的借款、偿还债务等)”(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1998)。“这是经过从预计受益减去预期经营成本和为了提高现金流而花的费用之后剩下的现金流。换个角度说,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为所有经内部收益折现后有净现值的项目支付后剩下的现金流。”(詹姆斯。范霍恩,1998):“自由现金流量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严格地讲,它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除了在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所需投入外,企业能够拥有的额外现金流量。(肯尼斯。汉克尔,尤西。李凡特,2001)……。但一般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自由现金流量最基本的定义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维持公司现有生产能力所需的资本支出额后,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如果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拥有正的额外现金流量,就可以把它自由地提供给公司的所有资本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或者将这些现金流量留在企业中产生更多的自由现金流量,这也就是所谓”自由“的真正含义。
会计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反映现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强调的是现金流动。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
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产生或运用的现金流量进行分类,通常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从二者的含义中可以看到,会计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而自由现金流量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在扣除了计划中维持企业经营、分发股利、资本扩张后剩余的可动用部分,也就是相当于计算机内存中的未占用空间,它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持续经营或必要的投资增长对现金流量的要求,作为一种现金“剩余”,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对债权人实施还本付息和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财务基础。
2自由现金流量和会计现金流量计算的比较
2.1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目前,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认识不同,对其计算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如TomCopeland教授于1990年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BradfordCornell教授于1993年给出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与TomCopeland类似:
自由现金流量=(营业利润+股利收入+利息收入)×(1-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增加+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AswashDamodaran教授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也是参照了TomCopeland的观点:
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肯尼斯。汉克尔和尤西。李凡特在2001年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总资本性支出+随意性资本支出
其中,随意性资本支出主要是指企业的日常管理费用,而不是企业增长所必需的那一部分,因为这部分现金可以分配给投资者,而对企业的增长不产生任何影响。〔4〕
本文比较赞同TomCopeland教授给出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即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将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之后的数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如果能够得到正数即正的自由现金流量就可以把它提供给公司的所有资本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或者将这些现金流量留在企业中待以后产生更多的自由现金流量。
2.2会计现金流量的计算
2.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受到的税费返还等;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包括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交纳税款等。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2.2.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与企业的长期资产项目有关,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购买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买与处置,无形资产的购买与处置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2.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是指从投资者和债权人那里筹集到开办和维持企业经营所需的现金从而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6〕
从上述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计算公式的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自由现金流量可以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资本性支出调整而得出,这可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找到原因。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列报采用间接法时以本期净收益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非常项目收支及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具体的项目调整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收益+折旧及摊销-非常项目引起的收入(减:损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递延所得税-经营性资产的增加+经营性负债的减少
则,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利息收入-利息费用+股利收入+非常项目导致的收入(减:损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所得税税率〔5〕因此,自由现金流量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本性支出的差额。可以看出,只有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才能增加自由现金流量的数值。通过向股东增发新股、向银行等债权人发新债所获得的资金是不属于自由现金流量的。
3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存在差异的本质
那么,为什么自由现金流量可以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不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呢?
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以成本为其理论背景的,詹森认为在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方面,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越是当公司产生出巨额的自由现金流量,股东与管理者在股利支付政策上的利益冲突就越严重”。(詹森,1989年)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表明其内部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大,其可自由运用的内源资金也越多,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愿意掌握更多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增加对公司资源的控制,而管理者需要通过对公司资源的控制来实现公司的增长。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不断的持续经营而创造出来的财富,能够被管理者控制支配,而投资活动与企业的长期资产项目有关,筹资活动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从而这两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管理者而言不是“自由”的,管理者无法控制和支配。因此,自由现金流量只能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不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自由现金流量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从上面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自由现金流量的大小及变化情况较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潜力,与会计现金流量相比较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自由现金流量可以把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很好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企业在得到正的自由现金流量后把它们分配给资本供应者(债权人和股东)还是留在企业用来以后生产发展的需要?如果又分配给资本供应者还要留在企业,那么各自占的比例为多少才是合适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对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筹资、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的整体考虑。正是自由现金流量把它们贯穿起来,使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来解决财务问题。〔3〕
其次,使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考虑财务问题。会计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反映现金在过去一段时期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强调的是现金在过去一段时期的流动情况。而自由现金流量不但考虑的过去某一段时期企业的获现能力还考虑了在未来的投资、筹资决策等,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一个非常合适的评价,把未来的创现能力纳入了财务考核内。
最后,自由现金流量比会计现金流量更能合理地衡量企业的价值、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由于自由现金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计算的,企业可以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来增加利润,但是没有现金流入,自由现金流量没有增加;相对净收益指标而言,自由现金流量不受企业管理层的控制,如折旧和摊销方法的选择对利润的高低有调节作用,但它对自由现金流量没有影响;再者自由现金流量认为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的主要业务产生的利润才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而非经常性业务带来的现金流量是不计入自由现金流量的,因此自由现金流量相对于会计现金流量更能合理地衡量企业的价值、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Jensen,MichaelC.Agencycosts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s.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6.
[2]沈艺峰,沈洪涛。公司财务理论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8)。
[3]汤古良,朱蕾。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运行体系。会计研究,2002(4)。
[4]汪平。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4)。
[5]赵英杰。自由现金流量之我见。四川会计,2001(4)。
1.1金属感应磁场对标签的影响
金属内部的涡流效应,可以使金属自身产生感应磁场,该感应磁场的磁力线与金属表面垂直,而射频场强的方向相反。射频场强的分布由于受到金属自身产生的感应磁场对原有的射频磁场的阻碍效果,所以射频场强在金属表面上“失真”,靠近金属表面附近的磁力曲线逐渐趋于平缓,在距离很近的区域内,甚至平行于金属表面。当标签附着在金属表面上或非常接近的时候,在金属表面附近的空间内实际上已经没有射频场分布,因此标签天线不能切割磁力线,从而无法获得电磁场的能量来驱动标签,这时标签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对于标签的影响将达到最大值,使得标签根本无法正常的工作。
1.2能量转换对标签的影响
当金属靠近天线时,依据电磁感应原理,金属因为切割磁感线而使其金属内部产生涡流效应,同时金属介质吸收阅读器发射在空前场区的射频能量,并将其转换为金属自身的电场能,从而削弱了原有射频场强的总能量。在UHFRFID中,因金属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使金属自身产出电场能,当该电场恰好与原有电场位相相同时,那么该电场相对电子标签的感应强度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起到了增强的作用,当然标签在金属表面的读取率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因此,金属表面对电磁波的二次反射,如果使金属产生的电场位相与原始电场位相相同,这便可以使得标签的读取率得到提高。
2UHFRFID系统硬件设计
读写器总体结构系统设计本读写器遵循ISO/IEC18000-6C标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射频识别协议-第1类第2代UHFRFID860兆赫-960兆赫通讯协议》征求意见稿进行设计,读写器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中心频率定为915MHz,频率范围是902MHz~928MHz,通信方式为跳频通信。为了使设计相对简单,且可靠性更高,本读写器的硬件设计大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读写器主要由3部分组成:主控制模块、射频模块和天线。1)主控制模块由MCU、电路和接口组成,其核心为MCU;2)射频模块包括载波信号合成模块、ASK调制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信号隔离装置、包络检波电路、对数放大电路和信号整形电路等;3)天线部分由天线及其匹配电路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1)主控制模块•与上层应用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软件发来的命令;•控制与标签的通信;•信号的编码与解码。对于部分特定系统还有以下附加功能:•执行防冲突算法,包括标签密集型和读写器密集型两种情况;•对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进行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双向的身份验证。2)射频模块•产生UHF频段的信号,以激活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标签;•接收并解调来自标签返回的射频信号。为了处理往来于标签的两个方向上的数据流,射频模块有两个不同的信号通道,传送到标签的数据通过发送单元处理,而来自于标签的数据通过接收单元处理。
本系统读写器进行射频识别的工作流程如下:1)发送读卡命令(1)MCU接收来自后台控制系统的读卡命令,启动读卡程序。(2)MCU对传来的读卡命令进行编码,输出相应的串行基带信号送至ASK调制模块。(3)载波信号合成模块输出稳定的载波信号,通过匹配网络后,送至ASK调制模块。(4)ASK调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通过匹配网络后,送至功率放大模块。(5)信号隔离装置将放大模块传来的已调幅信号送至天线,发送给标签。2)接收标签返回信号(1)标签接收到读写器发来的射频信号后,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开始执行读写器发来的命令,而后以反向散射调制方式将应答信息传送回读写器天线(对于Kill和Lock等命令,标签不返回任何信息)。(2)信号隔离装置将标签返回的射频信号传给接收单元进行解调。(3)检波管对接收到的已调信号进行检波,低通滤波电路去除检波管解调后输出信号的高频部分,并送入对数放大电路。(4)对数放大电路根据输入的信号的能量判断放大的级数,最少进行一级放大,最多可进行3级放大,信号经过对数放大后送入整形电路进行整形,最终得到正规、平稳的脉冲。(5)MCU将接收的基带信号进行奇偶校验与CRC校验,通过解码后形成标签的识别码等信息。(6)MCU将标签识别码等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传给后台处理系统。
3集装箱车辆管理系统设计
该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构成的好坏不仅影响自己使用,直接关系到检测人员在河线海关的日常工作,系统也将对进一步促进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根据执法经验和集装箱监管海关官员多年来的实际需求,将以实用方便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进行设计。
网络体系结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因素决定了整个系统开发的成败。通常情况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的设计之前,必须首先考虑系统的整个网络架构。基于物联网的海关集装箱车辆监管系统是传统有线网络传输系统,它是以RFID系统为主的数据采集层。电子车牌阅读器当发出一个查询的微波信号,电子车牌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内置贴片天线的容器接收查询的微波信号,微波能量的一部分变成自己的工作电电路,后在电子车牌后的自身微波调制的另一部分,微波炉反射回来与自己的信息。同时间安装在汽车内部的中继器,把微波能量转发给集装箱内部的电子标签,并同时读取电子标签把集装箱内部的信息及时收集反馈给外部读写器。微波信号信息和具体的数据转发器接收由解调过程反映了电子车牌读者的反馈信息,识别码的信息,并得到里面存储在包含容器检测沟道区,入口后进入车辆的电子车牌的集装箱货物信息传感器检测拴激活读取器,读写器可在有效测距内读取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和汽车内部的中继设备,并同时对车辆的合法身份进行有效性检验,核对识别记录,检测车辆的进出口时间,进出情况查询,车辆装贼货物信息统计等。
车外读取装置与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联网,通过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信息交换。当出现黑名单内车辆时,禁止车辆通行。外读写设备可以脱机工作无需联网,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读写器内使用黑名单的存在进行检查,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当离开被监视的区域中,出口感应线圈检测到车辆时,led显示车辆所在货物需要装卸的码头位置,车辆在开出检查站时清除当前车辆在led显示器上的信息,打开自动道阀,让车辆驶出检测通道,并将出入车辆数据提交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心。在数据采集层,每片含携带RFID标签的容器车辆,标签,详细记录了有关内部集装箱装箱时间,货物信息,获取相关信息,车辆信息等,进出货柜通关或内部传输时间相应的RFID读写器底座(固定),该标签将读取内部存储的重要信息,并准备把这些信息反馈到数据处理中心转发。中间层充当手柄,存储和转发数据。当对应于集装箱和车辆数据传输了数据采集层,将通过有线LAN的内部客户数据被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在数据处理中心,所有的数据将来自另外的处理进行传输,如冗余数据压缩,融合相关的信息,然后把处理的信息将被存储在指定的数据库服务器,因此作为一个层的Web访问数据服务。应当指出的是,中间层是最关键的层,它直接关系到集装箱和车辆监管数据保护,以提供海关官员是否正常工作的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这层仅局限于海关内部网络,一般设置严格的硬件和软件防火墙,外部未经授权的访问是禁止的。Web应用程序层是传统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集合,连接到外面的世界,提供互联网,主要负责日常办公海关官员。其实,这层是开放的,它通常是连接与海关门户网站,普通用户可以通过适当的公共网络访问。由浏览器或海关人员指定的访问地址类型,外部用户发送一个请求到Web服务器的访问,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在Web服务器上的请求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并及时结果页面将返回到该用户。Web应用程序层相对于其它两个独立的,并且所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使用有线网络传输模式,将有助于保护容器从基本的监管数据采集,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胜任的存储过程。它提供对有线网络,同时消除传统的数据传输模式“盲区”的存在,使得数据可被传递到数据处理中心。该系统结合RFID数据采集的方法来自动,快速,可靠地识别和收集容器和车辆信息,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全程追溯和海关集装箱和车辆的监管。
4结束语
在桥梁工程正式开工前,要遵循图纸的设计,选好地点和其布局的格式,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的环境、施工设备和经验等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以上因素来确立桥梁建设工程的具体施工措施,认真做好检查工作,排除危险因素,确保一切准备工作的完成,这样才能使桥梁工程的施工更加顺利的开展,建设出高质量的安全通道。
2桥梁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
2.1施工的基础技术
测量放样是桥梁工程施工的一项基础的施工技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桥梁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测量放样技术出现误差,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测量放样技术使用是否正确。首先在使用测量放样技术施工前应对整个施工的现场进行平面整合,以方便现场进行测量和放样,然后按照合格的测量水准点和导线点放样,同时在放样时,使用先进的、精密度高的仪器,在放样技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其精确度,严格检查其所选精确度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这样才会使放样结果更加准确,达到所要求的目标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施工当中,方便下一阶段施工的进行。
2.2施工的基坑开挖技术
由于天气原因,在建筑工程上施工的过程中会因为多雨季节的影响而不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多雨季节河流湖泊水势会上涨,不利于桥梁基坑的开挖,因此就要选择合适的季节来开展挖坑的施工工作,减少天气因素的影响。在开挖之前,应对施工地点的地理地势进行研究调查,提前设计好开挖计划,根据基坑开挖技术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以及劳动力做好充分的安排,在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进度有效地分配和控制施工的时间,有效的利用设备与人工配合,做好排水工作,做好实时检查的工作,排除施工中存在的危险问题,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注重人身安全。
2.3施工中的浇灌技术
浇灌技术也是桥梁工程施工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挖好基坑之后,就应来进行浇灌,它是支撑桥梁的主要工具,支撑着整个桥面,承载着全部的重量,因此,浇灌技术也是工程施工的主要目标。首先在确保桥梁工程浇灌技术所需的钢筋、水泥、碎石等材料准备好后,应当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浇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麻面和蜂窝的状况,按照测量放样的精度严格进行。浇灌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桥梁的质量,因此在浇灌技术方面是一种高技术要求的,这对施工者来说就应该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施工中的缺漏,做好施工工作。
3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
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飞速的提高和创新,并且非常迅速的投入到了桥梁工程的各项生产活动中。因此,认真做好对桥梁技术的全方面研究,将有利于在桥梁工程方面的重大突破,为人类带来更美观、更安全、更方便的交通枢纽,所以,认真学习桥梁工程方面的前沿学科,进行施工技术的全方位研究对管理好桥梁工程是有非常大的作用。另外,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管理(上接第271页)制度且严格遵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规范及技术标准的学习,两点相辅相成。桥梁的施工建设主要是靠规范和技术标准来约束的,想要加强桥梁的施工质量就应该首先遵循各项管理制度及对规范、技术标准的学习,这样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标准、高安全性的桥梁,桥梁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保障。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环节之一,好的管理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经济利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对策,以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表现在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也只仅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主要是以节约的方式,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
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来降低产品成本:一是规模效益,二是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以期由此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由于其规模的大小受需求大小的制约,更何况现在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差异正在加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有缩小的趋势。企业成本简单的从核心企业转移到供应商或分销商,非但不能降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而且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从而减少了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增值。尤其是在当今日趋公开的市场环境下,过分的成本转移将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
(二)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虽然我国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据调查,57.1%的企业使用品种法,41.5%的企业使用分步法,其中使用平行结转法的有22.9%,使用逐步结转法的有16.8%。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我国现在只有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表明我国的生产组织还比较粗放,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从被调查企业的情况看,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但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中未得到推广。
(三)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确立失误。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因而缺乏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浪费现象极其严重,于是企业的成本管理因失去很大的管理群体而难以取得成效。
(四)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在我国,有相当多企业管理者因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的驱动,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导致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的交通和效能的降低,给企业造成相当的损失。当然成本信息失真也可能是由于成本信息与成本管理的相关性较差引起的,这也是成本管理所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将视野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及产品的设计,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由此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二)引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现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多变,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企业开始重视制定竞争战略,并依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随时调整举措,这样就进入了战略成本管理阶段。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对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三)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目前,由于大多企业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所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及采取的措施,会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无以估量。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他们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并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