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费用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建立财务分析报告指引
财务分析报告尽管没有固定格式,表现手法也不一致,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如果建立分析工作指引,将常规分析项目文字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诸如现金流量、销售回款、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变动等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指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文:
一、利润分析:
(一)集团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1、利润额增减变动水平分析
⑴净利润分析:
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05.3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5.16万元,减幅34%。净利润下降原因:一是由于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50.5万元,二是由于所得税税率增长,缴纳所得税同比增加4.65万元,其中利润总额减少是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⑵利润总额分析:利润总额140.48万元,同比上年同期190.98万元减少50.5万元,下降26%。影响利润总额的是营业利润同比减少67.24万元,补贴收入增加17万元。
⑶营业利润分析:营业利润123.18万元,较上年190.42万元大幅减少,减幅35%。主要是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同比都大幅减少所致,分别减少46.53万元和20.71万元。
⑷产品销售利润分析:产品销售利润82.95万元同比129.48万元,下降36%。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有利因素是销售毛利同比增加162.12万元,增长率27%;不利因素是三项期间费用686.41万元,同比增加208.65万元,增长率43.67%。期间费用增长是导致产品销售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今年一季度淡季不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销售运费、工资、广告及相应的贷款利息、汇兑损失也比上年大幅增长。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增加额分别是108.31万元、8.32万元和92.19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最快,分别增长98%和67%。
⑸产品销售毛利分析:一季度销售毛利769.36万元,销售毛利较上年增加162.12万元,增长率27%;销售毛利同比增加的原因是收入、成本两项相抵的结果。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600.20万元,增长53%;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加2438.07万元,增长57%。
2、利润增减变动结构分析及评价
从20xx年一季度各项财务成果的构成来看,产品销售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1%;比上年同期2.66%下降了1.55%;本期营业利润占收入结构比重1.65%,同比上年的3.91%下降了2.26%;利润总额构成1.88%,同比3.92%下降了2.04%;净利润构成为1.41%,比上年的3.30%下降1.89%。
从利润构成情况上看,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都有下降,各项财务成果结构下降原因:
①产品销售利润结构下降,主要是产品销售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结构增长所致。目前降低产品销售成本,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增长是提高产品销售利润的根本所在。
②营业利润结构下降的原因除受产品销售利润影响以外,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占结构比重下降也是不利因素之一。
③本期因补贴收入为利润总额结构增加0.25%,是利润总额增加的有利因素,而营业外收入结构比重下降,营业外支出比重增加及所得税率结构上升都给利润总额结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二)各生产分部利润分析
1、一季度生产本部(含QY分厂)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⑴本部利润总额129.91万元,同比减少48.94万元,下降27.36%。利润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减少44.77万元、20.89万元,补贴收入增加17万元,及营业外收入同比减少0.26万元增减相抵所致。
⑵本部产品销售利润72.58万元,较上年同期117.35万元减少44.77万元,减幅38.15%。其减少的原因是一季度销售收入的同比增加幅度抵消不了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增加幅度,造成产品销售毛利空间缩小。其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312..68万元,增长55.97%;而销售成本、费用增加2357.44万元,成本、费用率增长达58.72%。其中:产品销售成本增加1603.44万元,增长70.52%;期间费用增加214.46万元,47.61%。
2、一季度AY分公司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⑴AY分公司利润总额10.56万元,同比减少1.56万元,下降12.91%。利润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利润减少1.75万元、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增加0.19万元两项增减相抵所致。
⑵产品销售利润10.38万元,较上年同期12.13万元减少1.75万元,减幅14.48%。其减少的原因是: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因此产品销售毛利并未因业务量增大而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87.52万元,增长38.95%;而销售成本增加295.09万元,增长42.23%;产品销售毛利较上年减少7.57万元,减幅19%;期间费用21.53万元,同比减少5.81万元,费用率下降21.25%。
二、收入分析
(一)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一季度集团完成销售收入7470.4万元。出口NSB、国内销售NSB及PEX材等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按销售区域划分:
1.出口贸易创汇收入602.8万美元,同比增加258.8万美元,增长42.9%,折合人民币销售收入434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1%
2.国内销售收入(包括QY分厂)2104.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9.9%,同比增加649.7万元,增长44.6%。
3.AY分公司PEX材收入1025.7万元,与上期的738.20相比,增加287.5万元,增长了38.95%。
(二)销售收入的销售数量与销售价格分析
一季度集团销售收入中出口销售、国内销售、AY分公司在收入结构所占比重分别是 58.1%;28.2%;13.7%。其中以本部出口业务量最大,其对销售总额、成本总额的影响也最大。
1、本部一季度因销售业务量增加影响,销售收入(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2312.67万元(含QY分厂),增长55.97%;
2、尽管3月始上调了部分出口产品售价,但汇率由7.8元/1美元降到7.2元/1美元,因汇率损失影响,一季度(人民币)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价格仍然减少,因价格降低影响同比销售收入减少302.38万元;
3、本部由于一季度出口销售业务扩大,因销售量的变动影响同比增加销售收入1831.83万元。
(三)销售收入的赊销情况分析
20xx年一季度应收帐款期末余额3768.7万元;与上期的3337万元相比,增加了431.7万元,应收账款增长了12.9%。其中:应收账款账龄在三年以上的有253.7万元,占7.66%,1-2年的应收账款3058.3万元,占赊销总额的92.34%。说明销售收入中应收账款赊销比重在加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⑴各代表处赊销收入286.12万元,占发货累计的70.55%;超出可用资金限额644.44万元;
⑵商及办事处等赊销收入20xx.35万元,其不良及风险赊销款872.53万元,占其赊销收入的43%。(不良应收款占28%,风险应收款占16%)
三、成本费用分析
(一)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1.全部销售成本完成情况分析
集团全部产品销售成本6701.09万元,较上年同期2438.07万元增长57%。其中:
⑴出口产品销售成本3877.2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57.9%,同比增加1603.44万元,增长71%,其成本增长率大大高于全部产品销售成本总体增长水平(14%=71%-57%);
⑵本部国内产品销售成本1830.0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27.3%,同比上年增加539.54万元,增长42%;说明国内产品销售成本增长率低于全部产品销售成本增长率(15%=42%-57%);
⑶AY分公司产品销售成本993.81万元,同比698.72万元,增加295.08万元,增长42.23%,占成本总额的14.8%;其销售成本占收入结构的96.89%,同比上年增长0.22%
2、各销售区域产品销售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
① 出口产品销售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66%。
②国内销售产品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22%。
② AY分公司销售产品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12%。
一季度由于成本增长影响,出口产品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2%,这是销售毛利率下降的主因。国内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成本并没有同比例增加。
3、单位产品材料利用率同比下降对成本的影响
⑴0.5FC利用率只有78.62%成本,同比成本增加了16.4万元。其原因是PEX不合格70米,阿拉伯兰色KQ不良产生145.5870标准张降级。
⑵0.40FC板利用率有83.78%,同比成本增加了12万元。主要是XX不良、拉闸停电损失。
⑶0.30FC利用率有92.28%比上年的94.21%低约2个百分点,成本增加6.2万元。主要是XXXXXXXXXX试验调整。
⑷0.50FC比计划成本高4.5万元,因为2月有PEX材不合格220米,3月有X材不合格致使47.1468张BZB降级。
(二)各项费用完成情况分析
三项期间费用共计686.4万元,总费用水平9.19%,比上年同期的9.81%下降了0.62%; 其中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增加是费用总额增加的主要原因
⑴销售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218.5万元,占费用总额的32%;与上年同比增加108.3万元。销售费用变动的原因:一是运费、工资和其他项有较大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9.1万元、21.5万元、20.3万元,增长幅度分别为270.56%、110.75%、66.56%。由于公司销售业务量加大,其收入提成、运输费和包装材料等费用相应的增加,同时广告会务费、交际应酬费、差旅费等方面的开支也有一定的增加,但办公费比上年有所下降。
⑵管理费用分析
管理费用239.3万元,占费用总额的35%;与上年同比增加8.3万元,增长4%。管理费用变动的原因是工资同比增加19.1万元,增长34.09%。水电费增加7.9万元,增长62.98%,其他项增加8.7万元,同比增长48.98%。办公费等同比减少的项目有: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比上年同期下降41%;差旅费、修理费两项均下降72%;办公费下降36%;税金下降27%;交际应酬费下降16%。其中无形资产摊销减少12.6万元是与上年摊销期限不一致形成的。
⑶财务费用分析
一季度财务费用支出228.6万元,同比增加92万元,增长67.35%。其中:手续费支出同比增加3.1万元,增长40.79%;利息支出152.7万元,同比上年增加55.1万元,增长55%;汇兑损失65.2万元,同比31.4万元增加33.82万元,增长108%;其中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支出增加是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增减变动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41万元,同比增加597.08万元,增长102%;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4.1万元,同比上年-175.92万元,净支出增加128.1万元;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7.38万元,同比上年621.6万元现金净支出增加 778.98;
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450.08万元,同比上年-853.24万元 净支出减少403.16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上升4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只有11.41万元,说明尚不足支付经营活动的存货支出,而投资活动未有回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负数说明目前正处在偿付贷款时期。整个现金流量是负数说明公司的现金流量很不乐观。
(二)现金流量数据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表明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能抵补有关支出。
2、现金购销比率92%,接近于商品销售成本率90%。这一比率表明生产销售运转正常,无积压库存。
3、销售收入回笼率91%,表明销售产品的资金赊销比例太高,此比率一般不能低于95%,低于90%则预示应收账款赊销现金收回风 险偏大。
五、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一) 获利能力分析
长期资产报酬率2.1%,与上年同期比下降20.3%;总资产报酬率0.6%,降55.5%;毛利率10.3%;降17.4%;销售净利润率1.4%;降57.2%;成本费用利润率1.1%,降72%;说明销售收入成倍增长,但获利能力呈下降趋势。
(二)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143.9%,与上年同期比增长29.3%;速动比率105.2%,增长79.1%;表明本期因贷款额的增加,用于流动的资金同比增长很快,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现金比率42.1%,超出安全比率的20%。表明偿还短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同时说明资金结构不太合理,流动资金未能充分用于生产经营。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与上年同期比总资产负债率53%,增长7.4%,尚在安全范围内;产权比率31.1%,一般应在50%为好,该比率过低,说明财务结构不尽合理,未能有效地利用贷款资金;利息保障倍数192%,下降35.1%;表明因利润减少利息支出增加,长期偿债能力较上年同期在下降。
六、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产品销售成本的增长率与上年同比大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具体表现在:成本增长率大于收入增长率;毛利及毛利率下降;集团公司一季度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上年增长34.15%,而其成本增长37.61%;AY分公司收入增长5.9%,而成本增长12.1%;只有国内产品销售呈良好发展态势收入增长大于成本增长。
(二)负债增加,获利能力降低,偿债风险加大。
1、对外负债总额一年内增长26.6%,其中以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形式占用的外部资金有明显上升。其应收账款严重高于应付账款1.9倍,全部应收款也高于全部应付款的1.4倍,表明 其对外融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获得的资金完全被外部资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占用。
2、赊销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大,造成营运资金紧张,严重影响了现金净流量。3月末应收账款余额2297.4万元,其中:各代表处、发展部不良或风险应收账款为872.53万元,占其赊销收入总额的43%;商及办事处赊销收入占发货总数的70%。销售收回的现金流量少,不足以支付经营现金支出,加重了财务利息支出的负担。
3、由于外汇比率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司产品盈利空间在缩小,同时由于负债增大,偿债风险也在增加,目前偿债能力日趋下降,极易产生财务危机。
七、意见和改进措施
(一)成本费用利润率低是目前制约公司盈利能力的瓶颈。建议在扩大销售业务的同时狠抓产品成本节能降耗,分析产品原材料利用率增减变化原因,向管理、生产要利润。
关键词:成本核算 提高认识 经济责任制 制度 绩效考核
医疗服务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已然是当今医疗市场竞争的重点,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增强质量和效益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目前我院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医院的成本核算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若不能及时地进行解决和完善,将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发展。只有探索适合医院的成本核算策略,才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下几点将对此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 提高对成本核算的认识,明确费用分配标准
强化医院组织机构对成本核算的认识,并且根据最新的发展情况明确成本核算中的费用分配标准,是成本核算工作获得理想中的成效的有力保障,而且为医院其他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典范说明。具体来说,首先,医院领导以及中层管理人员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要在为科室建设、财务进程等工作着想的前提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参与成本核算的员工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其次,在成本核算的进程中,切忌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唆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在重视医院法制建设以及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保证财务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透明度。再者,为了使得成本核算管理环节的质量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医院要加强对费用分配标准的明确力度,将诸如水电费、房屋折旧费、绿化建设费、对外宣传费以及保洁费等不同的费用的使用情况作一个科学合理的说明和划分,从而在减少浪费以及降低消耗的前提下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还有,这些费用标准的划分应当结合医院各个科室发展的不同情况以及实际需求,不可以偏概全的进行统一的划分。针对医院的整体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确定,并且多多征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制定的公平公正性,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创新提供强大的活力保障。
二、 将成本核算与医院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在成本责任上有“吃大锅饭”的倾向,责任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和清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通过将成本核算与医院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可以为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的不断完善提供更多的活力。详细一点来讲,医院以及院内各个部门要根据医院的经营组织形式、成本费用开支的责任和权力,在确定成本责任层次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责任成本体系,以计算各责任单位的成本费用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计算医院总成本,形成责任成本预算,促使各责任单位在明确各自的目标成本的前提下完成既定的任务,促进成本核算整个系统在顺利的轨道发展。还有,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以及成本核算的要求,尝试在医院财务部门设置“医疗费用差异”账户,并且将棋盘式二级账设立在该账户下,将各个责任单位的医疗费用差异数清晰明了的展示出来,使得责任单位在明确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各项工作细节,在对比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引领下促使责任单位的工作效率不断地提高。同时要加强对各责任单位的评价和考核,做到赏罚合理、奖惩有据。
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以及绩效考核体系
医院要想使得成本核算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以及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是重要的保障。
(一)将各项成本指标尽可能的纳入到成本核算体系
要想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善,就要尽可能的将各种成本指标纳入到核算成本中,如从房屋设备折旧、材料水电消耗、工资奖金以及药品试剂的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制度补充和完善入手,并且根据最新的工作动态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保证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科室多占房屋面积的现象,通过测量科室实际使用房屋面积,将房屋折旧纳入成本核算中去,从而有效改变多占房现象费。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制定出每月的水电消耗定额,并分阶段对低于定额的科室进行奖励,超定额的进行相应处罚,充分与经济核算指标相挂勾。
(二)系统的编制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并根据实际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安排专业人员对各个科室的成本进行归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及时地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找寻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要想使得绩效考核体系具有实际性的意义,还要对有关成本资料是否满足相应指标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然后利用成本核算的结果,提出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强化医院科室人员的经济意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医院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大家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的勤俭持家的意识。
(三)成本核算制度以及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要根据时代以及医院的发展实际进行及时性的内容补充和形式完善
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和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完善和调整。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中制定出适合医院经济发展的核算方案和考核体系。将医院职工的各项日常工作按照指标分解量化,纳入绩效考核,如将月工作量完成百分比和工作质量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并与奖金挂勾,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在同类工作岗位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如实行末位淘汰制,每月按照定制的考核表对职工按岗位进行考核,对考核分数较高者嘉奖,分数较低者处以经济处罚,末位待岗。通过竞争激发出职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大家积极投身到医院的发展中去,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医院经济改革不断的深入,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大多数医院都得到了实行和强化,在医疗机构进入市场程度逐渐深化的最新历史形势下,成本核算在促进医院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医院相关负责人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地利于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得以创新的良好途径,使得医院的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潘文珍,王路.《关于医院成本核算的再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
关键词: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管理;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发展突飞猛进,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然而在我国铁路面临大发展的同时,铁路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弊端却一直未得到根本消除。因此,探索铁路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变革,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 铁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目标
在铁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人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基本的目标,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金、劳动力、设备材料等资源条件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尽可能低的成本圆满完成工程任务。根据英国建设学会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认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最主要的方面:专业目标(功能、质量、生产能力等),工期目标和费用(成本、投资)目标,它们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2 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为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阶段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施工阶段是将业主的意图和设计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全部工程满足设计时速要求,达到现行铁路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为保证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施工单位应时刻遵守上道工序不检查或检验不合格,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以及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的质量保证原则,全面实行质量管理。制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规划,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从原材料的进场验收到各道工序,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以员工自检为基础,专检骨干为主导,互检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质量三检制度和施工前试验、施工中检查、施工后检验的工作制度;坚持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施工、试验未达到标准不施工、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未确定不施工、设计图纸没有自审和会审不施工、现场没有进行技术交底及重、难点项目没有《作业指导书》不施工;遵守进度服从计划、计量支付服从工程质量、质量坚决服从监理工程师,坚持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行返工等制度要求;实施技术人员、质检员质量责任制,奖优罚劣;认真落实原材料实验保证措施,全权负责本工程的试验和各项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工作,并派专人看管,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检验程序;加强成品保护的保证措施和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内部监督制度、碰头会制度、总结制度等,并做好反馈、记录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 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
工程的进度管理是指对工程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程程序、持续时间和逻辑关系编制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进度管理的前提是制定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进度安排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内容,确定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和重点工程,根据控制性工程及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指标安排总体的施工安排,确定关键线路及相应的指标。铁路工程在制定施工进度安排时,必须按照该工程的施工经验、能力、分部工程施工环节及作业要求确定每个分部工程单体的施工工期。在确定指标时必须分清工序、工艺中无法压缩的时间和通过优化组织或增加设备、人立刻压缩的时间,可采用单项工序、工艺分析法,按照常用设备、合理的人员安排,参照劳动定额进行确定,确定的每个分部工程进度指标必须合理。工程总体进度目标实现的主要管理环节是实现铁路工程的关键控制节点,因此确定工程的关键线路是实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的必要保证。关键控制性节点选择的依据主要是影响工程顺利实施的项目,影响工程实现功能化的项目等。
在这些项目中间必须进行筛选,以最先开工或最晚结束的项目相结合确定关键线路。
4 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铁路工程成本管理分为开工前的成本预测,施工中的成本分析、持续改进和过程控制,见图2所示。
成本预测是铁路工程成本管理的起点,它为制定目标成本提供准确的数据。所谓成本预测,就是按照客观条件,遵循一定的运算规律,对成本进行测算,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成本分析报告包含成本的收入、支出、分析、对比、原因等,可按照时限划分为月、季、年成本分析报告和工程终结成本分析报告。成本分析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收入和支出,成本收入根据成本预测的费用按照建造合同的收入确定方法进行确定;支出按照与成本收入相同的项目、时限、节点、费用进行分汇总,计算出当期的所有发生费用。之后依据收入情况,参照成本预测报告完成当期的预算成本费用分解报告,并与实际发生的支出费用逐项进行对比,查找出费用结余、超支的项目及原因。最后按照工程项目的类别结合财务报表进行综合编制完成分析报告。成本分析完成后,必须依照成本分析的结果,根据工程成本的超支、结余的原因,详细制定改进工程成本管理的意见和办法,提出具体措施。在制定持续改进意见时首先必须针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然后提出下一阶段成本管理的重点、难点以及增效方案;最后根据制定的办法、方案制定责任目标,并将其落实到人,以确保实施。成本分析、持续改进意见编制完成后,必须对改进意见进行过程控制,认真落实改进意见,并制定过程控制的奖罚措施,将过程控制落到实处,确保成本改进意见和方法的顺利实施。
5 结语
铁路工程不同与其他的建设工程,不仅具体有一般建设工程的特点,还具有工程线路长、工序复杂、施工人员多、受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在铁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从全局出发,考虑工程的方方面面,通过不同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加强工程的规范化及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铁路工程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内容;标准成本优缺点
一、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以标准成本为依据,通过成本差异的分析与报告,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控制成本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标准成本是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记录成本生产,经过努力有能力达到的成本,是通过对成本形成整个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来实现的。它是企业通过考查市场和生产情况制定标准成本,将其与现实成本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进行因素分析,从而达到加强成本控制目的的一种成本控制体系。即在成本发生时将实际成本分为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两部分,汇集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报告给有关部门,以便控制成本;于期末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分配和结转成本差异,计算产品成本。
二、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1.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制定是运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提及关键。其成本项目与会计核算的成本项目一致,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项目,其中制造费用按固定性、变动性制造费用分列标准;然后将各项目的标准成本予以加总,即为产品标准成本。
制定标准成本,一般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然后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某个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数量标准*价格标准。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数/(工时定额*计划产量)
制造费用预算数一般按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分别确定。因固定性制造费用的预算数是按总额来确定的,所以,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性制造费用+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
2.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用标准成本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归集,关键就是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每个会计期初财务部门编制差异分析报告,各级管理人员通过阅读报告,从而发现导致差异的作业,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成本考核的基本目标、控制资源消耗的数量差、改进成本作业中的技术产业水平,降低作业量差以及资源价差。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即为标准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和变动制造费用为变动成本,其数额由价格和耗用数量二因素决定。固定制造费用是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变动成本差异,按形成的原因,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成本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效用差异。
3.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实际中,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设不同差异账户进行归集,以便对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
(1)记账时 ,“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等账户的借贷双方应全部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余数反映作业发生的标准成本。
(2)当企业的财务会计根据需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以及“产成品”账户时,企业应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产生的差异。将实际成本记录到“材料采购”账户,标准成本记录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这些差异账户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3)会计期末各成本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即为当期成本控制的结果。在月末或者年终,将全部的成本差异额分别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之后将已经销售的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到“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在会计期末将所有账户发生的成本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当标准成本不符合实际或者成本差异额过大,会导致标准存货成本脱离现实的实际成本,扭曲当期的经营成果,适宜在标准成本合理的情况下运用。
三、标准成本法优缺点
1.优点。一是制定标准成本要考虑很多因素和企业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的,因此,标准成本有其科学性,它能够使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二是通过分解标准成本,可以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管理人员的效能;三是通过编制和分解标准成本能使各项预算指标与生产实际结合,避免人为浪费,并可为产品定价、估算未来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提供原始数据资料,使成本管理的重点由事后分析转到过程控制。
2.缺点。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的发展,企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制造环境也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在新的环境下,产品的成本中的间接费用所占比重不断加大,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受到了挑战。企业经营管理也面临着更多的财务风险。企业不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和化解这些财务风险,将会引起严重的财务危机。
一是企业标准成本法的体系缺陷。采用标准成本法会消耗大量资源,不利于降低管理费用、开发新的科技产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时间推移,需对其进行修订,实际中却很难做到;二是标准成本法强化管理人员对局部不利差异降低的追求,易偏离企业长期计划目标,使管理者不能从战略角度看整体利益的得失,由此造成企业预防性成本或其他方面成本的增加。
现代化大生产环境下,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加快了固定资产更新率;职工素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单位产品承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相对减少,导致制造费用比例增加,固定成本比重增大,成本构成多样化、复杂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分担较多的制造费用,有较高技术含量,自动化程度高的产品却因较少的直接人工耗费负担了不符合实际相对较少的制造费用,如此造成产品成本信息失真,对管理者造成误导。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趋向的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间接费用在企业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标准成本制度在对间接成本分配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成本扭曲”。企业在控制成本的方法选择上应有考量。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经过实践的检验方能定论。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成本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向明.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35).
价格竞争力的实质是单位产品成本的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成本核算分析过程,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作业耗费情况真实反映的过程,只有明确产品成本在各个作业链上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及控制,只有降低成本,才可能降低价格,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胜利。因此,成本核算分析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水平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企业成本核算分析体系
2.1财务人员要熟悉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懂得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核算与分析过程中对重要环节,进行重点核算分析,合理的归集和分配产品的成本,这是做好成本核算及分析的前提。由于A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基本相同,但主壳体有自己加工制作的,也有直接采购的,我们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即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各项生产费用,先计算出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2.2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各类产品的共同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对应科目,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或分配标准在各产品间进行分配,如电费应按照各车间分电表中的耗电量为标准实行分配等。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或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产品产量等进行分配。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具体要视生产实际情况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A企业制造费用按成本中心进行归集,再按该成本中心本期完工产品的数量进行分摊,最终分配到具体的产品型号中。
2.3按时间节点,清点车间在制品,正确划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制品成本。A企业车间人员每月要按规定的时间节点要及时进行在制品的清点,盘点已领用尚未完工的原料数量,为保证在制品核算的准确性,要求车间人员在盘点过程中要做到细心,全面,准确,避免出现多盘与漏盘现象,材料核算员再根据车间盘点各材料进行核算,计算出该部份材料的金额。对所有完工的产成品或半成品每月25号必须在ERP系统进行入库处理,由于A企业产品的生产特点:产成品主要对各种零件进行装配,在产品数量少,金额小,所以在产品的核算主要就是对材料成本的核算。所以当月产品对应成本是不包括已领但尚未使用的原材料部分。
2.4制定各部门成本核算流程和各项成本考核指标。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一直都被误认为是由财务和管理人员考虑的事,且管理的过程往往局限在生产环节,造成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狭隘与环节单一,企业的成本管理自然难以取得成效。通过制定各部门成本核算流程和各项成本考核指标,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加强了企业各部门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将企业生产成本及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更加直观化,将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实际情况量化和指标化,用以分析各项因素对企业成本的影响程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重点材料要进行重点核算与控制,确定该成本控制点的衡量指标。例A企业通过建立《全过程数据统计表》对研发环节的投入,采购环节每月材料的采购价格及采购量、生产部门生产环节材料辅料及低值易耗品的领用、质量检验部门不合格品的统计、销售部门在销售环节发生的成本、人力部门对人力投入的统计,核算各个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再将这些成本与产值,销售等进行配比,是否达到制定的考核指标,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找出未达标的原因,来服务于管理、服务于生产,服务于销售。由于A企业金属封装外壳电镀主要材料是氯化亚金钾,原料价值高,并且是产品成本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将氯化亚金钾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情况的进行重点核算,严格进行投入与产出的配比,监控生产是否出现问题。另外在制定各门成本考核指标时一定要注意指标的合理性、相关性和可比性,A企业指标的制定是根据本企业历年的数据和经验,以及同行业水平计算确定的。
2.5推行ERP管理与核算,不断将成本核算工作细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数据量大,过程繁锁,单个产品的成本核算往往不够准确,实行ERP系统管理,使成本核算自动化,且能够快速的提供各种成本数据,准确的计算单个产品的成品,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将产品物料结构管理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如A企业,在ERP系统上线前,成本核算是按产品系列和批次进行的,而ERP上线后,由技术部门设计并搭建每种产品型号的BOM表,BOM表对应该产品所需的零件、机加工件等类别,相应的所需材料唯一化,这样就可以准确计算每批产品中各种型号产品的成本。为成本分析提供准确细致的基础数据。
2.6进行成本分析,编制成本分析报告。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成本分析,将当期数据与同期或上期的数据进行对比,抓住要点,分析成本水平及变动情况,找出变动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本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且要有数据做支撑,加上图表形式,让分析报告的使用者更直观了解本期企业成本。例A企业每月对采购成本总额,与产值是否配比,看其指标是否正常,若异常再对期采购材料单价数量进行分析,分析引起其变动的根本因素。
3结束语
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施工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结算与收款、分包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成本费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
一个较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步骤是研究分析企业内部会计业务存在的风险可能,并对风险进行识别,采取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加以控制。风险防范控制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企业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各施工企业也在不断建立并优化面向业务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从核算分析、监督评价、决策支持等方面,增强与业务的融合共享,以提高财务创造价值的能力。现就施工企业内部特别是基层项目处理最频繁的经济业务存在的风险与会计控制进行简要分析。
一、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控制
(一)风险分析。建造合同收入确认不准确,可能人为地多确认或者少确认,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决策。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涉及的相关因素有: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成本、开累实际成本。
(二)控制措施。预计总收入组成资料必须齐全。合同内已施工未计价部分计算准确,上报审批资料齐全;合同外工程量、设计变更、洽商、索赔等资料施工方计算准确,项目设计、监理、业主等各方签字手续齐全;暂定款实际施作时才计入预计合同总收入,否则应从预计合同总收入内减除;奖励确实有明确文件或者奖励款确实已经收到。项目财务人员在确认项目预计总收入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在初始的合同价上进行增减确定项目预计总收入。
预计总成本为项目开工至预计完工所需发生的成本,包括开工至决算期末开累成本和预计至完工还需要发生的成本。
开工至决算期末开累成本核算必须真实、及时、准确。为了实现成本真实、及时、准确,企业必须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结算制度:详细分析各种成本费用结算周期,严格按周期结算,保证各种成本入账核算及时,超过结算周期结算的应给予惩罚;明确各种成本费用票据资料及结算资料、证实人、审批人;明确成本费用科目归集范围,避免核算对象成本统计不真实。
预计至完工还需要发生的成本取决于诸多因素,要与工程施工水平匹配、估计依据充足合理,避免人为估计波动幅度大;预计基础资料表格及编制依据齐全,一般每季度预计一次,重新对已发生成本统计,并估计预计还需发生成本;每次预计应与上次预计总成本进行比对,查找变动数据、分析变动原因并予以记录,以便日后查询分析。
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成本、开累成本确定之后,正确计算工程完工百分比,根据工程完工百分比计算开累应确认收入、进而确定本期应确认收入。确认的开累收入要和开累施工产值比较,分析差异原因,检查是否多计、少计收入可能;确认的开累收入还应与开累验工计价相比较,分析差异说明已完工未结算、已结算未完工形成原因,分析存在潜在的风险,提醒相关部门及时跟进相关工作。
二、收款控制
(一)风险分析。收款人有可能侵吞现金收入并注销相关应收款项;对应收款项的注销即会计软件中的贷项记录没有审批文件;无清收制度易形成坏账风险。
(二)控制措施。现金记录和账款核销岗位分离,如果同一个人已能记录现金收入又能核销应收款项余额,那么他就可能侵吞收入的现金并注销相关应收账款。
记录应收账款的扣除应该取得公司领导的认可批准。特别还款计划应经批准,如返还汇票、货物、延缓还款期限等。
明确清收责任人,工程项目一般是项目经理、总工、经营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明确收款责任,否则可能根本不会有人去收款,这会导致严重的延迟付款。定期对清收责任人进行重新明确,收款人员可能会与长期客户联系过于紧密,这会造成他们对客户问题产生高度的认同,从而放松对坏账风险的关注,特别是完工项目的清收,长期关系还会增加客户与收款人员串谋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应该定期重新明确清收责任人,实行收款人员轮岗,不需要一次进行大量人员轮岗,这可能会严重影响收款的效率,可以考虑进行持续、滚动式的轮岗。
为了加强清收力度,可以采取委托商收款,委托商收款应该经批准,并验证收账商的担保,减少商上收账后不付款风险。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行动,采取法律行动前对客户进行事先审查,减少即使法庭判决大额偿付及补偿金,对方公司可能没有足够的资产予以支付风险。避免花钱去起诉一个没有足够财力的客户。
所有收款方法都失败后,公司同意批准注销账户账目,注销逾期账户,须保持注销记录并对坏账进行事后检查,总结经验,减少再次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三、发票管理
(一)风险分析。接受虚假发票,增加税务风险,纳税调增企业所得税,减少企业利益。接受不规范发票:发票两章不全、抬头不是企业全称,发票要素不全,发票与业务性质不一致等增加纳税调增风险。企业发票管理不善,丢失、重开造成漏缴、重复纳税等税务风险。
(二)控制措施。严格报销制度,报销岗位严格审查发票,要对接收的发票认真进行真伪鉴别,对发票不规范要素不全的情况不予报销。严格发票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发票,建立发票领用、开具台账,按月及时进行纳税申报、缴税工作,申报税收财务主管应复核,经办税务人员对已开具发票缴税情况进行登记。
四、专业分包结算及付款控制
(一)风险分析。先入场后签订合同,造成分包合同条款谈判很难,降低分包单价很难,分包队入场后谈判不成要清退很难,结算付款无合同依据结算很难。分包合同工程款支付条款签订太松,与主合同工程款支付比例不相匹配,造成项目资金紧张、支付困难。分包结算不及时,账面分包成本不真实,结算入账迟造成账面预付分包账款,超付风险大。分包单位不正规,无发票或者开具假发票,扰乱正常结算且造成我方审计、税务风险加大。分包合同条款研究不足,费用承担界定核算不正确。
(二)控制措施。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招投标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严禁先进场后签合同情况发生。财务人员必须参与合同评审,评审时主要关注与合同的结算条款、支付条款、惩罚条款等,并对这些条款严格把关,上述条款应比主合同条款更加严格。注意比对主合同分包单价与分包合同单价,了解合同分包盈亏情况。严格分包结算制度,认真研究分包合同条款,明确双方责任义务,特别是相关费用承担主体,避免为分包方承担不应该承担的成本费用。开展月责任成本核算分析,月度、季度及时检查分包结算与否,结算资料是否齐全,及时督促结算负责部门结算。分包入账会计科目、辅助科目使用正确,正确归集核算,既便于核算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又能正确核算与分包单位往来,对所欠分包工程款、质保金、履约保证金等进行分类核算,并登记相关分包台账。对形成预付款的分包单位要对照合同支付条款检查,对不正常的提醒项目经理,通知相关部门整改。付款要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资料齐全,付款同时索要工程款发票,做好税款抵缴工作。
五、工资薪金控制
(一)风险分析。工资薪金领域是欺诈活动的“重灾区”,通常欺诈活动运用以下几种手段:通过虚报工作时间造假;通过篡改工资项目公式造假;通过人为增加工资项金额;通过编制“幽灵员工”(不存在的员工)把钱汇入欺诈者的账户,编造“幽灵员工”付出的代价要昂贵的多,几乎是伪造虚假工作时间的十倍。
(二)控制措施。保证上交的考勤表的完整、准确和经过授权,由工薪计算人根据现有员工名单检查并证实所有员工的考勤卡已经全部收到并复核考勤表,对于没有收到考勤表的个别遗漏的考勤表,联系各工作点的负责人索取,复核所有的考勤表是否附有主管签名,主管必须标记所有的加班时间以表明授权,如果考勤表没有经主管批准,将被返还给主管直接进行审查和批准。该员工需要获得批准来保证所有考勤卡上的时间是正确和经过授权的,这样超时申报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复核各种假期是否附有请假条,请假条批准部门领导批示同意授权。获得对工薪变动和特殊工薪申请的批准,如岗位晋升、职称评定、人事调动令等。禁止工薪计算人员单独修改工薪数据库中的档案数据,工薪数据库人员档案修改要有主管审批。由独立人员来复核工资计算人员计算的工资金额,与社保中心、住房公积金中心复核五险一金,与税务主管复核个人所得税计算是否正确,复核当月工资总额与上月工资总额分项及汇总的变动情况并找出原因;抽查部分员工工资条应发、实发计算是否正确、收入变动情况查问原因。由管人事档案独立于工薪岗位的员工不定期复核工资计算,如果员工档案不存在,那么可能工薪支付给了“幽灵员工”。比较工资总额预算与年度工资总额可以解释工薪计算的合理。工资记账前,会计人员应检查对比工薪登记簿和各种支持性凭证齐全,主管复核。不允许同一名员工同时兼任工薪处理和工薪发放两项职责,保证适当的职责分离,使工薪处理人员不能签发支票、发放现金、记录支票并将这些资金装入自己的口袋。将现金直接交给收款人或者打入收款人账号,要求收款人出具工作身份证领取并要求签字,如果有员工未能领取,在工资单上注明,工资主管保留无人领取的现金,防止员工离职后公司继续支付工薪情况或者工资计算人将其占为己有。
六、存货原材料采购及付款控制
(一)风险分析。缺少用料计划造成采购无计划;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验收水平低,验收不严、不正确、不准确,以次充好,超验;接受虚假发票,采购人与供应商勾结串通超开发票,虚领材料款;材料已入库发票未到,不进行材料入库登记;不盘点盘存,账账不定期核对;材料领用无计划,领用无授权批准;采购人、保管人、领用人同一人或者都为同一部门人,易串通;领用人责任考核缺失,分包方领用材料节超缺少考核依据,缺少考核;材料领用发放单不标明工程使用部位,落实不到具体的分布分项下,不利于核算对象成本核算。
(二)控制措施。采购和付款控制,企业应当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履行预算调整程序,项目经理审批后再办理请购手续。严格进行未提账单核算,发票未到材料已入库需要预点,待正式发票来后再进行红字冲销,然后按正确的发票金额入库。收集市场价,采购发票和市场价做比对,查找价差原因。对大额的采购入库,财务人员有条件的应会同材料验收人员监督材料验收入库,防治虚假欺诈行为。材料入库后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建立定期盘点制度,通常可采用先盘点实物,再核对账册来防止盘盈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相关制度。对重要资产进行财产保险,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保护实物的安全。在工程中标后就应按照成本核算明细程度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核算对象一经确定不允许擅自变动,并须让项目所有部门熟知成本核算对象,并要求所有人在发生成本时严格区分成本受益对象,严格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区别各部门发成成本,以便正确核算成本对象成本。材料收发料单特别要规范填写,领用材料必须按照事先确定的核算对象进行发料,以便正确按照分部分项核算对象归集成本,准确核算各分部分项成本。认真研究分包合同条款,对分包领用材料要按照合同约定,不该由我方承担的,应该提请相关部门注意完善分包方签认手续,以便从工程结算款中扣除,如由我方承担的,也要对分包方领用料消耗使用材料情况进行节超考核。
七、固定资产控制
(一)风险分析。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造成浪费,占用资金;资产保管、使用、维修、保养不善,造成设备丢失、毁损、维修费用增加;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处置、可用设备已好充次低价变相卖给相关方,个人获取非法利益;固定资产租赁缺少授权审批;租赁结算不及时,业务人员与出租方勾结串通,虚假结算谋取非法利益。
(二)控制措施。管理层应该通过正式的审批程序来审批所有的固定资产购置,包括进行现金流分析和按投资规模由相应级别管理层审批。资产购置的总体战略是评价支出的必要性。首先,投资项目应考虑是否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生产率和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识别考虑解决企业运营的瓶颈(制约)业务的需要。固定资产采购所需的资金应通过年度预算的批准,在实际购置之前,购置申请也需要获得批准,使用与现编好的购置和处置表格,对于预算外的购置项目,要求进行额外评价。之后还应当将投资的实际结果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数据进行事后比较和分析。给所有的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明确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责任人,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时,转入转出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书面批准,财务准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处理。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需定期进行处置检查,从而保证处置之前这些资产仍具有一定变现能力,处置应获得证实批准,确定资产确实无修理价值,处置资产取得的现金得到正确处理,恰当跟踪相关处置收入,如要求员工提供每项已处置资产的档案中附有资产报废公司的收据或销售单。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审计,将现有固定资产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复核固定资产的分类、原值及折旧的计算是否正确,因为这些方面不正确的记录会对财务结构的报告水平产生极大的歪曲。租赁的固定资产应该报上级机关审批其必要性,如果企业固定资产充足,应该加强设备调配减少租赁,租赁后要严格按合同执行,结算时设备主管应复核签字确认。
八、业务招待费控制
(一)风险分析。业务招待费金额巨大,40%调增企业所得税;招待礼品等金额大,去向不明,缺乏监督;业务招待费缺乏标准,或标准太高,招待无节制;招待费发票不合规不合法,全额调增企业所得税;报销手续不全,科目列支不正确,报表披露不准确。
(二)控制措施。制定业务招待费开支制度,严格招待费审批手续,严控招待费支出,实行招待费事前审批程序,大型招待费集体协商讨论,花小钱办大事。会计核算报销资料齐全,党政会签审批齐全,会计核算、报表披露准确。熟悉掌握税法标准,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九、科研费用控制
(一)风险分析。缺少科研立项,科研费用归集不足,达不到高科技企业应达到的标准。立项不科学,科研人员、科研费用界定不清造成科研费用多列少列,科研费用归集不完整、不准确。科研费用审批手续不全,依据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审批审计风险较大。
(二)控制措施。严格科研立项管理,确保有书面科研合同,合同中应明确科研负责人与科研人员。原则上科研费用总额应达到企业当年收入的3%以上。科研费用应由科研负责人签字确认,各种票据资料齐全并能明确归属于科研项目。科研费用应在一级专项科目核算归集,区别费用化、资本化进行会计核算,费用化应该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科研费用应在财务报表单独表中准确披露。
十、资金预算(计划)控制
(一)风险分析。资金预算编制不准确不科学,预算与实际脱节,资金预算编完后束之高阁,不按预算执行,不进行预算执行分析,预算执行无考核,资金支付还停留在听项目经理说了算的管理阶段。预算偏离调整不及时,偏离考核不兑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预算支出控制不均衡、预算收入受外部环境影响进度不达标等状况,如果到预算期末才发现,就来不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了。
(二)控制措施。完整的预算流程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四个阶段。资金计划应以“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确保必付、略有节余”的原则编制;资金计划由单位财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拟订,经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审议、行政第一负责人签字批准后确定。计划一经形成就必须严格执行,更不能随意修改。凡未纳入计划的支出款项均不得支付,突发性事件等除外,通过编制资金计划加强对资金运营的事前控制。采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分析、预警,加强对资金运营的事中控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企业计划目标的达成。期末必须对当期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对资金账户信息的统计分析,加强对资金运营的事后监控,并进行总结和考核兑现。分析要客观、全面、透彻,总结要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找出原因,还必须有保证计划顺利执行的措施。
十一、财务报告控制
(一)风险分析。没有形成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缺少企业账表流程管理,编制违反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可能导致企业担责;没有建立相应的分析制度监控企业整体风险;报告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报告频次太频繁,花费巨大精力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频次太少影响决策。
(二)控制措施。健全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是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重要的事后控制手段之一。常用的内部报告有:①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等;②经营分析报告;③费用分析报告;④资产分析报告;⑤投资分析报告;⑥财务分析报告等。健全企业账表流程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表表,正确合并抵消。企业财务报告应当符合例外管理的要求,内部报告要根据管理层次设计报告频率和内容,统筹规划、避免重复。通常,高层管理者报告时间间隔长,内容从重、从简;中下层管理者报告时间间隔短,内容从全、从详。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通过与相关目标、标准对照分析明确责任、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财务分析报告结果应当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
十二、内部审计控制
(一)风险分析。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再健全、再严密,如果执行力度不够,文件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贯彻执行,成为一纸空文也起不到控制的作用。内部管理权限失控,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滥用职权、贪污舞弊以可乘之机。
[关键词] 企业战略 全面预算 信息化管理
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改善目前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的现状,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战略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考虑其自身,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客户需求及竞争者实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市场观念的核心是以变应变,在确定的战略目标要求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要适应动态市场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预算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分析中的诸多静态假设,积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以适应变动的外部环境。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所具有的开放性,缩小了企业经营管理和实际环境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一、全面预算管理工具与应用
全面预算编制紧紧围绕资金收支两条线,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将产供销、人财物全部纳入预算范围,每个环节疏而不漏。具体细化到销售收入、税金、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产品产量、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预算;材料、物资、设备采购预算;工资及奖金支出预算等。预算编制过程中,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得依据充分确实的材料,并总结出规律,进行严密的计算,不能随意编造。确定后,层层分解到各分厂、车间、部门、处室,各部门再落实到每个人,从而使每个人都紧紧围绕预算目标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内容
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如何保持原有高效的集中管理与监控,将战略目标的执行力和绩效考核作为内部管理变革的重心。而突出的动作就是在推行集中财务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和实施实际上是对预期的财务经营状况的一个全面的估价,但这样的一种预期毕竟是一种静态的过程。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为了能够达到控制的目的,则需要对预算执行实际状况不断地同原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监督预算执行状况。为了达到此项目的,企业可以依靠电脑联网的先进的软件系统,通过专门的财务预算执行分析,定期地提供各类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公司所有的经营信息。例如,每天的报告有产品销售分析、资金状况报告,每月的报告有利润分析、费用分析、存货分析、应收账款分析等等;及时、准确、详尽的分析报告为公司高层人员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全面预算控制制度的实施,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将企业各项经济行为都纳入了科学的管理轨道,基本上在物资和货币资金及经营等方面实现了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的同步控制,为企业进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打下了基础。
三、预算管理实施的思考
预算目标从属于、服从于企业目标,但在企业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严格按预算规定,始终围绕预算目标,而忘却了首要职责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恰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二是预算指标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或是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预算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偏离。为了防止预算控制中出现目标置换,对现有的预算编制模型进行了细化和改进,如对收入、成本、费用等预算增加了预算编制维度,使预算反映的信息得到了较大的扩展,提高了预算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持能力;对烟台万华的预算成本计算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核算口径与实际成本核算的口径保持一致,提高了预算分析的准确性。在预算指标体系方面,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行业竞争趋势,建议采用以现金流为核心的预算指标体系。将各责任中心的关键职责转化为可核算和控制的量化指标。预算指标既包括业务指标也包括财务指标,并建立了指标间的联动关系,体现由业务指标变化而引起的财务指标变动的影响,从而支持深层的预算执行及差异分析,同时将这些指标按照公司各预算责任中心所承担的责任和所拥有的权利进行了分配。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次,避免过繁过细。预算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余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所以预算并非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化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对职能部门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过细过繁的预算等于让授权名存实亡。再次,避免因循守旧。预算制定通常采用基数法,即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如职能部门用以前年度的日常支出作为预算编制标准,职能部门就有可能故意扩大日常支出,以便在以后年度获得较大的预算支出标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算控制措施来避免这一现象,如通过详尽报表内容,健全报表体系等方法减少人为因素,提高精确性和科学性。
四、建立多种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在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中,预算考评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预算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通常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仅靠财务指标不能全面衡量企业的整体绩效,无法反映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战略性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在平衡记分卡的基础上,将财务(包括企业风险)、质量、顾客、核心能力、流程、人力资源以及制度(下转第297页)这几个方面衡量指标结合起来,用一种全面的观点来代替任何具体的、短期的衡量尺度,从而描述了战略在公司各个层面的具体体现。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在4M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适合的预算指标。
此外,还应确立“严格考核与有效奖惩’的理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企业管理,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以便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以提高效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根据表述清晰的预算目标,使员工能够清楚了解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使其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和士气,在经营期末,企业管理者可用此来评价实际经营成果的业绩,并通过依据预算经行考核、奖励来激励员工。努力实现预算目标。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餐饮业也是竞争较为激烈,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十几年来餐饮行业一直处于增长率低谷时代,背后隐藏着不可小觑的经济危机。所以,国内餐饮行业需要成本控制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国内餐饮业的竞争能力。
二、餐饮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餐饮行业的现状
仅在十几年前,2002年,我国餐饮业营业额达到3700多亿,在整个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中占有10%以上的比重,居民年均消费200元左右,餐点40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到千万人。从整个行业的总体发展来讲,营业额连续18年都以两位数增长,有关部门预计,未来会以17%以上的速度飞快发展,潜力无穷,前景很好。从2010年到2014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加上媒体报道出的食品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增多,整个行业的营业收入较前几年较高增速相比,出现明显的瓶颈时代,换句话来说,餐饮业现状步入“十年低谷”。中国烹饪协会曾针对2012年餐饮面临的种种成本上升及管理不景气的情况下进行了上半年的形势分析。仅仅上半年,企业月倒闭率竟超过10%。次年3月初,烹饪协会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餐饮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同比增长8.4%,比去年下降4.8%,部分企业收入1280亿,同比下降3.2%,比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局面。
(二)餐饮行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墨守成规,缺乏有效性控制由于一些酒店开业时间较早,属于老字号,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不愿创新,也不愿接受现代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以至于在管理过程中耗用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都比年轻的企业和勇于创新的企业要差上一大截,最终导致成本管理模式过于单一,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巨大压力竞争下,乱了阵脚。
2、制度执行力度较弱,有关步骤纰漏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只注重实际效益,遵循经验和传统管理方法,创新力度较小甚至缺乏,在制度方面也不能配备完善,对现代的科学管理法运用度不高,常常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例如,在仓库的进货、查货、存货、出货方面,都尚未形成较系统全面的制度,经常出现库存的材料和商品因为管理不当、控制环节薄弱而导致的积货、烂货等现象,进而影响菜品出成率、原料成本核算等指标,这种情况的企业在应对激烈多变的全球化经济流中,往往不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面对自然灾害引起的一系列成本上升问题,同样会显得束手无策,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3、运营费用不受重视控制意识薄弱餐饮业运营过程中,各部门日常工作中所用到的水、电等主要能源,都会受到国内能源战略影响。国家发改委及各省物价局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市场的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高低。而面对如今竞争压力过大,避免不了的低息时代,迫使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合并、暂停营业甚至宣告破产。而造成这些局面的除了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有形无形成本外,这些价格低用量大的运营费用也是企业不能低估的成本,否则,企业经营状况将会是进退维谷。
三、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政府的改革措施
政府方面,应结合实际,创新改革措施,支持大众化餐饮发展。不仅要将大众化餐饮网点纳入社区商业网点配置的内容,健全大众化餐饮服务网络,还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支持大众化餐饮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完善本地餐饮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切实选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发展大众化餐饮、培育品牌企业、发展节约型餐饮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日益多样的餐饮需求。
(二)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最有效的成本控制就是使每一位员工在使用企业资源时,就像从自己兜里掏钱一样。各部门、小组需要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积极召开工作大会,要求每位员工立足于本岗位,对于如何做好成本管理控制提出自己的看法,严格遵循执行操作规定,抓住每一个可以降低成本的关键点。
(三)完善各种成本管理制度
【关键词】医院;经济运行;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医院在经济运营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我国医院借鉴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对医院的经营进行成本核算。医院在开展成本核算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方法与流程,并取得了较大发展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医院与其他企业存在诸多差异性,其经济运营中成本核算的复杂性与变化性较为明显,因此在经济运行中务必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期能推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完善与发展。
二、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与流程
医院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并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实施成本核算,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方法与流程:(1)设立财务部门领导下的成本核算机构,核算部门内部安排成本管理员,成本核算工作整体由财务部门统一指导;(2)规定核算单元,核算中将经济独立或者专业性独立的科室部门作为独立核算单元处理;(3)收入分成比例科学化处理,各科室共同完成的收入,要在根据其贡献值,换算成贡献比例,以此为基础计算各核算单元的实际收入;(4)直接、间接成本的划分,其中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各项津贴补助,固定资产折旧,物品耗损、各项费用及进修等费用报销,其直接划分至各核算单元;间接成本主要指管理费及行政职能费用,由核算单元分摊;(5)绩效工资核算,核算中提成收入应减去相应支出,再按一定比率折算;(6)财务部门与各核算单元管理员协调合作制定成本核算分析报告,上交备份;(7)成本管理实施条款手册的编制,发放至各成本核算单元,并在具体工作中及时调整改正。
三、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缺乏系统指导
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主要遵循财务部门相关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但是医院经营过程中由于患者差异、病种差异及治疗差异导致其成本核算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如果只按照固定的条款实施核算工作,很难形成系统化的指导,进而导致核算工作脱离实际,具体工作开展受阻等问题出现。
2.成本核算方法单一
大部分医院在成本核算中单纯根据各科室绩效考核进行分配,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工作情况和收支考核,但并未规范化地划分核算单元,直接成本核算标准不健全且间接成本分摊中存在一定的纰漏,分摊比例设置不完善,各科室与核算单元之间存在混淆现象,并且收支结余再分配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局面。
3.成本控制环节薄弱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大部分医院缺乏合理的目标与规划,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员工成本及各项费用成本,并未对其他要素进行考虑,但是实际情况中费用成本较为复杂,单纯对上述部分进行控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同时,费用分摊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混乱情况,分摊标准不合理,实际分摊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并且很多大规模成本并未进行合理的分摊清算。
四、医院成本核算方法改善措施
1.划清成本核算范围
医院成本中既包括活劳动也包括物化劳动,其成本核算则是对各项活动统计资料及各类劳动消耗进行收集、计算、控制分析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手段能够有效地分配各项资源,提升医院综合效益,从而促进其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划清成本核算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就现阶段而言,由于成本核算缺乏系统指导,其成本核算范围划分标准多以财务制度为主,但是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由于核算的复杂性,其产生诸多弊病。因此,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核算范围划分标准中的不合理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合理的成本划分标准,进而实现核算划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例如医院在经济运行中可根据自身经营特点与具体状况,在分析各类财务报表和相关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范围划分标准。由于当今医疗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可将医疗事故处理费用、违规罚款和滞纳金等费用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内,并注重其对其他成本要素要成的影响,综合考量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再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2.规范药品、材料的计价方法
物资储备是医院医疗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储备物资中尤以药物及卫生材料最为重要。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速度的提升,物资储备过程中会出现购入价格与使用成本发生变化的现象,按购入价格还是按当前价格核算成本具有较大差异,均会对消费者和医院本身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本着医疗消费价值真实性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药品及卫生材料的计价方法。例如医院在规范药品、卫生材料计价方法时,要以消费者为核心,当所储存的物资在使用时出现价格下降现象,医院应及时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并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方案,监督抵制将亏损部分转移至消费者的行为。如果出现上涨情况,按照经济运营目的和市场经济原则,其上涨部分由医院获得。这样就要求医院在储备物资计价时应以购进价格为准,医院应做好有效的市场调研活动,成立调研小组,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并根据调研结果与数据分析市场发展动态,以价格波动的趋势为导向,合理制定采购计划。
3.合理规划间接费用分摊工作
间接费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般包含在固定费用或者混合费用之中,其主要来源为医院的管理费用,即医院中非医疗部门在医院发展中提供的相关服务,这些服务所产生的成本。现有管理费用分摊主要以人数为标准分摊到各部门,但是管理费用中包含一定的固定资产耗损费用,如果某部门固定资产耗损比例较高但是人员数量较少,其劳动价格会高于人员密集型部门,因此出现不公平现象,影响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因此,医院在间接费用分摊方面应制定合理的分摊标准。例如医院关注人员密集型科室的工作积极性,在分配过程中避免单纯按人数整体划分,可以根据各科室的贡献情况和管理费用消耗等情况综合考量每个科室的成本,最后实行科室内部间接费用分摊政策,可有效避免科室间的差异性,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医院在间接费用分摊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管理服务满意度进行相关调查,以满意率为标注制定管理费用价值。
4.间接费用分摊中其他注意事项
间接费用的分摊是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医院必须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保证其公平性与有效性。除上述间接费用分摊措施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如下注意事项:首先,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影响因素,注重人员数量,设备使用情况、业务情况、新旧设备折损情况等因素对医院成本效益的影响;其次,理清成本因素之间的关系,尤其弄清楚间接费用的增加与科室人员数量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比如由于贷款购入设备的利息导致间接费用的增加,其属于变动费用,在分摊至各科室时,不能按人员数量进行分摊处,会造成人员密集型科室负担增重的现象;最后,要充分考察成本因素对实际成本的影响情况,在间接费用分摊中,管理费用具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固定形式,其二为变动形式。前者无论科室业务量大小都要必须要支付,比如基础设施管理服务费用;后者则会根据业务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在这类费用的分摊时务必要考虑业务量增加因素,并换算出分摊比重,进行合理分摊工作。因此,在间接费用分摊过程中,要切实利用好医院的相关统计资料,以此为依据考量成本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考量各因素之间关系,以此提高分摊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经济运营中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其有利于规范医院发展进程,并为资源的优化整合提供良好的指导。但是,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支出与收入相对比例具有变化性,对应成本核算方法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划清核算成本,规范计价方法,并对间接费用分摊问题作出有效的调整,以此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为广大医疗消费者提供优惠的同时提升医院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兰娜.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全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4,(22):89-91.
[2]石嫱,刘海涛,庆格乐,等.医疗机构自制制剂成本核算方法分析[J].中国药业,2015,(8):77-78.
[3]汪丹梅,刘立善,奚晓鸣,等.基于绩效管理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