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技术范文

节能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能技术

第1篇:节能技术范文

关键词:轧钢工序;节能技术;能耗因素;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轧钢生产能耗现状

钢铁工业是能耗较大的行业,其能源消耗占据了我国能源消耗的13%,随着我国钢铁市场的不断扩大,其能源消耗量正在不断增大,而轧钢工序消耗的能源占据了我国钢铁行业总能耗的15%到20%。当前我国的钢铁产品质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其加工工序也逐渐的复杂化,其能量消耗也逐渐增大,通过调查显示我国的钢铁冷轧工序和热轧工序的能量消耗都高于国外现行的轧钢工艺。如果把多余消耗的能量都应用在轧钢工艺之中,则钢材产量则要多出17%左右。通过调查显示,我国的轧钢工艺的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每吨钢材的能量消耗高于国外的能耗40.4kgce,钢系统中的主要能耗设备是轧钢加热炉,其占据了轧钢系统中能好的70%左右,因此,我国的节能生产的潜力巨大。

二、影响轧钢工序能耗因素分析

1、加热温度的影响

轧钢工序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燃料能量消耗、电力设备能量消耗、氧化烧损三个方面,虽然在轧钢生产中,影响轧钢工序能耗的因素较多,但是,加热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显示,单位热量消耗和钢坯加热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当加热温度处于1150℃到1250℃范围之内,温度下降10℃其单位热量消耗则降低,因此,要适当的降低加热温度,既要保证钢坯的正常生产,也要降低能量的消耗。而钢坯加热温度和单位电量消耗呈现线性关系,但是对于电耗影响较小,但是降低加热温度依然能够有效的节省电能消耗。

2、轧钢炉子热效率

轧钢炉子的加热方式以及其内部结构也是影响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轧钢炉子加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单位燃料产生的热量较多。此外炉子的内部结构,尤其是良好的炉衬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炉子的保温效果,减少热量的流失。

3、钢种生产方式的影响

不同钢种的加热工艺、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各不相同,在生产的过程中,其燃料的消耗量也不同,如果对钢种的生产工艺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理想的轧钢效果,也造成了额外能量的消耗,这是轧钢生产工序中节能的关键之一。

三、轧钢系统节能

1、降低加热炉煤气消耗

加热炉的单位热耗是单位重量坯料在炉内的热焓增量与炉子热效率的比值。因此,降低加热炉燃耗的途径就是降低热焓增量和提高炉子热效率。

降低热焓增量:提高坯料的入炉温度热送热装是冶金行业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分三种形式:热装、直接热装、直接轧制。该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加热炉燃耗,缩短钢坯在炉时间,对于质量要求不高的钢种均可热装。目前,热送热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使用。

降低坯料的加热温度在保证加热质量、满足轧制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钢坯加热温度,降低燃耗。钢坯加热温度在1150~1250℃的范围内,温度平均每降低10℃时,燃料节约2.1%,电耗增加0.8%,综合能耗平均降低1.65%。加热温度降低40℃,综合节能率可达到4.2%。另外,对于轧机刚度和电力设备满足低温轧制要求的轧钢厂,可采用低温轧制技术。开轧温度从1000~1150℃降至850~950℃,综合节能率可达到10%~20%,氧化铁皮厚度可减少0.15~0.2mm。

2、电机节能技术

轧钢工序有轧机、辊道、风机、水泵等设备,驱动设备消耗的能源均为电耗,故电机选择是关键。在电机设计中应避免大马拉小车,进行电机优化设计。在运行过程中主要采用变频调速技术,通过应用电机节能技术,可实现节电20%~40%。采用动态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综合节能技术,降低电源侧电流谐波含量,调节三相不平衡,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路损耗。

3、钢铁企业煤气资源合理利用

随着低热值煤气利用技术的开发,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实现了工业炉窑燃用低热值煤气(高炉煤气)的可能,大量的焦炉煤气被置换出来。目前,一般是把这部分焦炉煤气送往自备发电厂发电。但是焦炉煤气发电成本较高,据一些企业利用焦炉煤气发电的成本核算结果表明,1m3焦炉煤气仅能产生1kWh电。殷瑞钰院士指出未来焦炉煤气的利用方式将是资源化利用,主要有焦炉煤气制取氢气、生产甲醇等化工产品,以及生产直接还原铁产品。

四、中板厂节能实践

该厂煤气消耗占工序能耗总量的88.8%,电量消耗占10.8%,两者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蒸汽回收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5%,对降低工序能耗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节能工作也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

1、提高热送坯料热装率和热装温度

热送热装在中板厂已经执行多年,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但要深入开展,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产销的平衡、产品质量的稳定、排产、生产计划的合理组织以及信息化的支撑等。(1)根据热送热装工作需要,建立信息化系统。首先,实现坯料温度的实时跟踪。一直以来,采用手工或定点在线测温的方式跟踪坯料温度,准确性不高、不具有实时性。为准确实时跟踪温度,通过回归分析,在不同坯料断面、季节、钢种条件下建立了坯料温度与其下连铸机后时间长短的关系。其次,完善订单管理系统,使装炉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订单的交付要求,以便根据节能原则组织生产。最后,热装温度与热装率是衡量热装水平的两个指标,但有些时候两者会有冲突,需要根据实际节能效果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极为重要的。

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热送坯料热量利用率。热装生产组织的约束条件主要有订单的品种、批量、交货时间,轧批次之间的厚度差,加热时间,冷、热坯料的衔接以及设备工况问题,只有对这些约束条件合理的考虑,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产顺序,发挥热装的节能效果。为此,根据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制定装炉基本原则。在基本原则基础上要做到:一、当料场的高等级热坯达到一定量时,马上安排装炉;二、装炉应使加热炉中冷、热坯连续的块数尽量大,尽量减少冷、热坯料混装;三、合理制定不同加热时间要求与不同等级热坯之间的衔接关系。综合以上原则,安排生产计划。2013年4-9月,中板厂94.4%的热送坯料能够热装进炉,热装比例71.8%,热装平均温度432℃,热坯料的平均温降损失144℃。

2、适当降低钢坯加热温度,节约燃料

钢坯加热必须满足轧制对温度的要求,包括钢坯加热温度、温度均匀性(断面温差)的要求。加热炉分三段控制,它们互相影响,钢坯出炉时的加热温度、断面温差是各段实际参数控制的耦合结果。为减少各段间难以预知的耦合影响,缩小了加热温度控制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钢种、不同规格轧制温度要求,将加热温度降低30~40℃。另外,对于入炉温度≥300℃的热装坯料,适当地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相对冷坯低20~30℃不等。通过适当降低加热温度,煤气消耗降低4.7%,综合能耗降低3.2%。

3、合理设计加热炉烧嘴

目前,中板厂加热炉使用焦炉煤气做燃料,但3座加热炉烧嘴均按照燃用混合煤气设计,型号偏大,实际生产只在10%~30%范围内调节使用,燃烧效果不好,调节性能差。2011年,利用1号加热炉改造的机会,对烧嘴进行了重新设计、选型,改造后炉温调节更加灵活,炉内火焰刚度更加合理,相对于未进行改造的2号、3号加热炉,煤气消耗减少6%。

4、加强余热余能回收,提高蒸汽外送能力

目前,加热炉产生的蒸汽全部外送公司管网,无放散,蒸汽外送达3.83kgce/t,比之前的2.67 kgce/t,增加回收1.16kgce/t。

5、管理节能

不同钢种的加热工艺(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不同,生产时,燃料消耗也不同。如何评价加热炉生产管理、控制水平,是精细管理的要求。为此,量化了不同钢种类别的能耗标准,根据当班品种结构,建立当班煤气消耗的动态计划指标,实现对各班操作、控制的合理评价,提高职工成本意识。

结束语

轧钢节能对于轧钢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我国是能源消耗巨大,急需提高生产工艺的节能技术。当前当前轧钢技术的发展也都是在节能基础上开展,轧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通过改变轧钢生产中的各道工序系数来调节其节能效果,降低工序能耗。

参考文献

[1].全国轧钢加热炉综合节能技术研讨会纪要[J].中国冶金,2013,06:55-56.

[2]金君.轧钢节能加热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J].机电信息,2013,27:154-155.

第2篇:节能技术范文

关键词:供热系统;节能潜力;节能技术

我国在当前社会中,成为经济飞速发展举足轻重的重要国家。然而我国为了发展经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能源过度浪费,从而导致我国本来人均数量偏居后位的能源数量大幅度的降低,迫使我国许多能源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这样不仅加大了我国生产成本,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导致我国与国外的发展依赖程度加深。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强调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讲究节能,将节能摆在重要的位置。而在我国所有行业中,建筑业的节能首当其冲,因为建筑物中的供热系统是一个主要的能源消耗点。

1 建筑物内供热系统节能潜力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无法置信的问题,在我国整体能源消耗中,建筑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占整个消耗的三分之一,甚至比得上我国整个第二产业。而在我国建筑工业系统的能耗中,供热能耗以及空调消耗又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因此,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能耗中,空调和供热是主要的能源消耗点。根据对一些建筑能耗的分析和总结,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物是否具有防寒层;其次,建筑物室内温度标准;再次,建筑物整体能耗系统水平;最后,建筑物能耗自由使用的具体情况。

针对一些建筑物设有防寒层,能够减少供热方面的能耗和空调的使用频率和次数。尤其是针对不同区域的建筑物,对外部的防寒层做出特定的规定,在北方,尤其是气候寒冷的偏北方区域,建筑物的防寒层的负荷能力一定要占近50%才能保证建筑物内部的整体保温能力。然而在我国开始普遍使用建筑物外修建防寒层之后,建筑物整体保温能力提高,能耗降低,但是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落后。

另外,建筑物室内的温度标准也与能源消耗有着密切地联系,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冬天如果室内温度提高1℃,能耗要增加近10%;夏天室内温度降低1℃,能耗也要增加近10%。然而我国人民在节能方面的意识十分落后,因此没有认识到控制室内温度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一方面我国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

最后,建筑物的自由能耗的使用情况中,我国主要在夏天使用更多。自由能耗主要指的是太阳能以及家电等自己配备的设备进行散热,这是我国建筑能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商品市场中,我国许多方面的供热并没有列入市场商品的范畴中,主要在冬天采用的是集中供暖的方式,因此无法自行进行能耗的调整和使用,从而使得我国建筑能耗大,浪费过多的资源。

综上所述,在这主要四个方面中蕴含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因此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针对这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出可以解决的方式和方法。

2 供热系统所使用的节能技术

跟对整个供热系统的综合观察和比较,不同环节对能源进行不同的消耗,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目前我国在能源消耗方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关键在于我国对于许多方面的能耗,尤其是建筑行业中的能耗采取这一种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方式所导致的。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国并没有将一些科学技术用于这一方面中,使得许多人认为在节约能源方面,技术并不是最主要的,甚至于说节能并不是最主要的。但是世界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发展,只有坚持使用科学技术,才能不断实现我国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能耗的减少。建筑节能也无法置身其外。

2.1 严格执行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标准

随着新的国家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陆续颁布,我国即将全面推行第三阶段建筑节能标准。有关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以1980年的现状为基准,以节约65%为目标,参照热源、热网效率,按照特定建筑物推算出来的。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由1.28~2.35W/(m2・k)下降为0.45~1.5W/(m2・k)(北方至南方),即保温性能提高了1.62至2.8倍。外窗的传热系数普遍降低了一半左右,即由3.26~6.45W/ (m2・k)下降为1.7~2.7W/(m2・k)。此外,对影响建筑物耗热量比较大的一些参数如体形系数,窗墙比等作了强制性规定。

对于外墙保温技术,我国经过多年研发,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现在市场上有各种不同品牌的产品,基本的发展趋势是保温性能更好,利于一体化组装,便于现场施工和延长使用寿命。对于节能型的建筑物围护结构,从设计标准到技术开发都已经完备。现在关键是如何贯彻执行,努力的目标是使新建建筑按新标准设计施工;对既有建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按新标准改造。

2.2 大力推广分时段变室温调节

为防止大量超标耗能现象的发生,全国各行业应该严格执行国务院规定的建筑物室温标准(冬季18℃,夏季26℃)。特别是各类公共建筑,包括火车、轮船等都毫无例外地不应该超出国家规定的室温控制标准;要区分上班、下班,工作日、节假日,白天、夜间,进行分时段变室温调节。目前国内外有比较成熟的分时变室温控制器。使用这种控制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设定上班、下班,白天、晚上,周末、节假日的室温标准和运行时段。设定一旦确认,控制器即可根据设定要求,进行自动调节与控制。这种调节、控制,对于热水供热系统,主要是靠改变循环流量来实现;对于空调系统,则是通过变风量来完成。

实现分时变室温调节,不但节能效益可观,还可以提高人的舒适度,有利于人的健康。长期实践证明,人在空调恒温下生活并不舒适,还容易得“空调病”。因此分时变室温调节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分时变室温调节技术能否大力推广,关键在于经营方式上必须体现双赢原则,使节能效益在供热的买卖双方都能得到落实。实践证明,凡是这样做的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2.3 实现多热源联网运行

对于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集中供热的规模常常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O供暖面积,其热源可能有多个热电厂和多个区域锅炉房。过去我们的习惯做法是一个热源、带一个区域的供热面积,形成一对一的单热源供热系统。实践证明,这种供热方式造成的主要问题是装机备份过多,大量的锅炉不能满负荷运行,进而导致热源效率不高。为克服上述弊端,在积极采用大容量热电联产、大容量热水锅炉的同时,将有计划地实施多热源联网运行这一理想的供热方案。

结束语

节能和环保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强供热系统的技能工作,才是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造福于子孙后代的有益事业,只要我们着眼于未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节能政策,重视供热系统从热源、热力管理导热用户的节能措施,并付之实施,供热系统节能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石兆玉.供热系统节能潜力与节能技术[J].供热制冷,2010(12):60-63.

第3篇:节能技术范文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环保节能的理念也渗透到各行各业。厂商越来越重视IT设备的环保节能。绿色存储技术成了当前的技术热点。

存储系统的节能方法多种多样,小至一个螺钉的节省,大到整个产品的应用规划,不下千种。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节能技术呢?方法论是关键。用户首先需要对节能技术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将节能技术进行归类,找到各类技术的共性,然后再根据这些共性开展节能设计和应用,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存储系统的节能效果。

存储系统节能可以划分成5个层次,包括电源结构、硬件、软件、解决方案和绿色服务。通过分析不同层面节能技术的共性,可以找到更佳的节能方法。

整机层面:从细节入手

电源节能的重点是从设备的工程特性入手,减少资源的耗费。设备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可以减少占地空间,节省材料耗费。噪音污染最容易被忽视。其实,噪音的释放也意味着无效能量的排放。减少噪音需要从噪音源和释放路径入手。系统最大的噪音源就是风扇。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尽量减少风扇的数量,增加风扇的直径和叶片面积,降低转速。存储设备尤其是硬盘属于精密机械部件。震动是机械硬盘的致命杀手,很容易导致硬盘的损坏。合理的硬盘框架及散热系统设计是降低硬盘能耗的关键。

存储系统的供电体系非常复杂。供电环境分为交流环境和直流环境。系统内部的器件很多,各器件对电压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确保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优化电源系统的架构设计,可以避免电源转换层级过多,减少架构损耗。

存储系统内部的器件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发热。所有器件都有一个合适的工作范围,过热的环境必然导致器件的损耗增加。优化系统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散热效率。

硬件:节能的基础

硬件的节能可以从减少存储介质本身的能耗以及附加介质的能耗入手。硬件节能有6种途径。

优化硬件架构 硬件架构是存储系统运行的基础,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功耗、电源等特性,是系统节能的重点。良好的硬件架构设计要做到既满足软件运行的性能要求,又要预留足够的可扩展空间。

利用硬件加速技术 系统中许多模块化的运算单元占用了CPU的大量资源,利用硬件将这些模块化的运算单元固化下来,可以极大地释放CPU资源,从而大大降低CPU的功耗,同时提升系统的性能。典型的如RAID运算,采用RAID硬件加速,可以释放大量CPU资源,从而显著提高系统的处理性能。

采用低功耗工艺器件 系统的功耗源于组成系统的各器件的功耗,包括CPU、内存等。在同等处理能力的前提下,采用低功耗的器件可以降低系统的功耗。

提高单板集成度 提高单板集成度,同样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器件,从而降低单位性能的体积占用。

处理器节能设计 处理器通常是系统内部器件中功耗最大的。在处理器未满负荷运行时,采用降低处理器主频或者降低核心供电电压的方式,可以显著地降低系统能耗。某些多核处理器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将未用的内核单独降频甚至关闭,降耗效果更为明显。

采用SSD SSD采用闪存(Flash)芯片,抛弃了传统硬盘的机械部件,不需要马达高速旋转来带动盘片读取数据,数据吞吐量是传统硬盘的5倍,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功耗。目前,300GB FC硬盘的功耗为17W左右,而SSD的功耗仅2W,待机功耗最低可达0.1W。

软件:容量优化

软件节能的核心思想是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减少资源占用。典型的软件节能方法有虚拟快照、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和自动精简配置。

虚拟快照 普通快照会在物理上生成源LUN在某个时间点的一份完整拷贝,要求实际存储空间与源LUN的容量相等。虚拟快照对外表现为一个完整的LUN,而实际的数据分为源LUN和资源LUN两部分,通过映射表保存快照数据的存放地址。虚拟快照创建时只会创建一份映射表,占用的存储空间非常小。虚拟快照在资源LUN中没有原始的数据,只有当源LUN的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才在资源LUN中写入变化的数据。因此,虚拟快照可以节省大量存储空间。

数据压缩数据压缩可以显著降低数据存储量。优秀的压缩算法可以将实际存储的数据压缩为原有数据量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从而大大减少系统对存储介质的需求。

重复数据删除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有60%是冗余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冗余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在备份和归档系统中更是如此,一份文件可能被重复备份几十次。使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系统只需要保存一份数据,重复的部分利用指针指向数据源即可,从而有效地降低系统的数据存储量。

自动精简配置传统磁盘资源的划分是固定式的划分。划分给不同应用的磁盘空间不能共享,而划分给特定应用的空间即使是闲置的(多数情况如此),也不能被其他应用所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自动精简配置可以根据应用需求以及设备的资源使用情况,动态地改变存储资源的划分,更加充分地利用磁盘阵列的有效存储空间,降低存储阵列的容量需求。

解决方案:资源优化

解决方案层节能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产品应用场景优化产品配置,合理调配存储资源。解决方案层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分级存储、存储虚拟化和大规模非活动磁盘阵列(MAID)。

分级存储系统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认为,不同的数据,其重要性和价值是不同的。数据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重要性和价值。把不重要和低价值的数据存放在高成本的存储设备上,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如何有效区分数据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以此为依据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是存储节能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简单说,就是将历史数据、长期不被访问的数据从高耗电、长期运转的硬盘上转移到低耗电甚至长期下电的硬盘或磁带上。

存储虚拟化 使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整合不同品牌的存储设备,形成统一的存储资源池,并将虚拟的存储资源分配给主机,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复杂度。

MAID系统 MAID技术的出发点和器件休眠的原理如出一辙。存储系统的许多部件并非每时每刻都是繁忙的,存储设备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要读写每一块硬盘。如果让空闲的硬盘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对空闲的硬盘实施休眠不仅可以节省能耗,还可减少硬盘的实际运行时间,从而延长硬盘的寿命。

绿色服务:重在规划

绿色服务是从全局角度出发,评估和衡量存储设备、与存储设备相关联的整个系统甚至是存储设备所在的机房的能耗情况,找出可以降低能耗的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方案,再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的行为。

绿色服务又包括绿色技术咨询和绿色规划咨询两部分。

第4篇:节能技术范文

伴随“低碳经济”这一的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主流思想。油气储运作为支撑整个社会和全球不断发展的重要行业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来自于“低碳经济”理念的相关要求。因此,本文以油气储运系统为立足点,通过对在该系统中推行节能理念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节能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

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要点

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深,以及世界范围内各项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得推动工业行业自动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提出的首要要求。油气行业作为工业产业的重要组成,其自动化存储和运输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在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油气储运行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以便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前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良,提升其节能性十分必要。

1在油气储运系统中推行节能技术的原因

1.1是油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石油企业的油气储运这一系统中运用节能技术,不仅是相关企业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一种主要手段,还是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和油气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项必然要求。虽然国内油气资源总存储量相对较高,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明显不足,使得工业企业和人民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性较强。与此同时,受相关技术影响,使得油气企业在开采和利用石油的过程中浪费情况相对较为严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大量的浪费必然会使得原本就不充足的石油能源变得更加的紧缺。然而,石油能源在现代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应用的范围较大,上到化工、航空和造船等大型工业产业,下到电子、照明、医疗等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产业,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需要应用到油气产品。

1.2有利于油气使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从目前来看,储运石油和天然气等已经不仅是维护世界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国进行城市化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人身安全等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截至到日前,国内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然气,百分之七十的石油都是利用油气管道被运输到了各个需要使用油气的地区,其建设的油气管道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八万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油气储运系统中管道的安全性和运输的稳定性以及成为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国计民生,确保能源供应量的基础性因素。

2油气储运系统中的节能技要点

2.1不加热集输节能技术

不加热集输技术又称为“常温输送技术”。一般稀油由于油品粘度低,凝固点低的特点,大多可采用常温输送。该输送方式能耗小、工艺流程简单,投资低。如果原油粘度大、凝固点高,常温输送难以实现,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凝或降粘措施。这里该项技术指的主要是原油在井下采用技术,可以将油井产液以及其含水的温度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从而使得井口实际出油的温度可以降低液体流动阻力,并高出凝固点以及保证正常输送,从而节约能耗量的作用[2]。与此同时,该技术不仅具有十分明显的节能性,其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减少相关的工程投资,节约开采成本;并且,该项技术还能够降低输送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管理的难度。此外,从类别上来看,该技术主要包括单管输送、井口加药、双管掺水这三种常温集油方式。

2.2降低加热过程中的能耗节能技术

油气储运系统主要在热能、电和水这三方面会有能源消耗,其中,热能部分消耗的能源占据总能源消耗量的百分之八十,所以,要想提高储运系统的节能性,降低热能部分的能源消耗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储运系统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选择合适的加热设备,是节约能耗的关键。目前原油加热炉一般有水套炉、热管路及相变加热炉等几种形式。相变加热炉是将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给原油加热,具有传热快、效率高、体积小及安全性强等优点,目前常做为原油管道的主要加热设施,比较节省能源。第二,加强对油罐设施、管道设施的保温。需要按照相关的保温原则以及系统实际的工作情况来选择对应的保温措施,降低热损失。第三,严格控制原油加热温度[3]。受油气自身性质影响,无论其存储的温度是偏高还是偏低,都会对油气储运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储运油气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控制好存储的温度,严格按照相关生产要求进行。

2.3油气混输节能技术

同以上两种技术相比,油气混输是一项新兴的节能技术,也是当前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原油从井口开采出来,将油气井物流中包含的水、天然气和石油这三种主要介质,利用混输泵将其直接泵到联合站或转油脱水站,进行油气水有效分离处理[4]。从类型上来看,该项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油气储运节能技术。此外,由于整个泵输的过程中只需要一条混输管线就能够完成,所以其经济性较强。这里混输泵是关键,必须向选择合适可靠的混输泵进行输送,才可能实现。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资源愈发紧缺的今天,转变当前经济增长的方式,建立起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未来社会和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目标。因此,加大对其油气储运系统中有关节能技术应用和开发的力度,不断提高其生产过程中能源节约水平,对于推动该系统实现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渤 单位: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

第5篇:节能技术范文

关键词:循环水泵;节能技术;途径

中图分类号: S210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火力发电厂中,厂用电约占总发电量的8%~10%,泵与风机的耗电量约占厂用电的70%~80%,因此,降低泵与风机的功耗对于提高电厂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循环水泵的耗电量与季节和负荷都有关系,对其进行变频改造,既可以保证其有效地工作,又可以保证其在低负荷和不同季节的最低功耗,运用灵活、节能效果明显。

一、水泵节能技术在我国发展的趋势

目前,国内外许多电力拖动场合已将矢量控制的变频器广泛应用于通用机械、纺织、印染、造纸、轧钢、化工等行业中交流电动机的无级调速,已明显取得节能效果并满足工艺和自动调速要求。但在风机、水泵应用领域仍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其主要原因是对风机、水泵类负载可大量节能了解不够。故此,我们将风机、水泵的节能原理和应用状况向客户介绍。全国风机、水泵用电量占工业用电的60%以上,如果能在这个领域充分使用变频器进行变频无级调速,对我们发展加工制造业又严重缺电的国家,是兴国之策。风机,是传送气体装置。水泵,是传送水或其它液体的装置。就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而言,两者基本相同。现先以风机为例加以说明。自然通风冷却塔、循环水泵、循环水管道及管道附件是电厂循环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厂初步设计中研究系统方案确定最优化系统配置,对于降低工程建设造价具有积极意义。循环水系统设计中最核心部分就是自然通风冷却塔、循环水泵的合理选择配置,在循环水系统建设中它们的投资费用最多、施工最复杂,对电厂总投资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单位造价与电厂投资回收年限。供水系统优化设计是系统方案选择的基础,其中对方案设计影响最大的是循环水泵电动机的年费用。在保证汽轮机运行安全满负荷发电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电动机的年费用,值得每一位工程设计人员思考。

二、水泵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1、水泵本身设计技术含量不高

现阶段我国水泵设计主要是沿袭传统的模型换算法和速度系数法,这些设计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过时,因为这是建立在旧的水泵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的,在设计过程中无法超越过去的设计水平,无法在效率提升上有所突破。再加上水泵设计单位对技术的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不足,水泵设计人员的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从而导致了水泵产品的技术含量得不到一个质的提升,水泵本身的技术含量无法提升,节能工作自然也做不到。再加上水泵制造企业片面着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水泵的节能工作,国家也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财政优惠,造成了水泵制造企业对水泵节能、提高水泵效率也没有积极性。

2、水泵节能存在误区

我们过去对水泵节能的理解主要是提高水泵的各项效率指标,其实这是对水泵节能理解的一个误区,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我们所说的节能范围不只是一个效率指标,而且也包含水泵的性能的稳定性、水泵的寿命、对材料的节省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再就是具体到水泵的使用环境中,我们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节能设计,比如水泵的密封性能、水泵的水力性能、水泵的耐高温性能等,这些都要针对不同的环境,不用的用途进行设计。因此水泵的节能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对节能概念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片面,而要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理解。

3、使用单位和个人的因素

使用单位和人人在采购水泵时,往往关注的是水泵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价格是不是比较便宜,而对水泵的节能技术指标,却并不是很在意。消费者的这种需求也打消了水泵设计单位和制造单位进行节能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并且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在选择水泵时,要选用流量和扬程裕量过大的水泵,以确保可以满足自己的使用需要,这样的后果就直接造成水泵在使用过程中,实际运行效率远低于水泵的最高效率,一直不能在高效区运转。另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单位的管理和检查不严格,操作和养护不适当,维修的不及时等,使水泵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造成很多的能源浪费。

三、水泵节能技术途径

1、水泵本身的节能

水泵设计和制造单位在设计和制造水泵的过程中,设计和制造人员头脑中要有节能意识,作为水泵的设计和制造单位,有责任向广大的消费者提供高效节能的水泵产品。水泵的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要选用优秀的水力模型,研究科学高效的水力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水泵的可靠性试验,产品的材料选择试验,从而提高水泵产品的使用效率。水泵制造单位在制造过程中要制订高于国家机械标准的自己的企业标准,想方设法减少水力损失。在制造过程中对各流程严格控制,尽量减小过流部件的粗糙程度,精心处理缝隙处,适当减小间隙值,以提高水泵的使用效率,达到水泵节能的目的。

2、提高水泵系统节能

除了要关注水泵产品自身的节能外,我们还要重视对整个系统的节能技术进行开发研究,水泵的使用效率和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有很大的关系,系统节能技术甚至比水泵自身的节能技术还要重要。对系统的节能技术研究,要着力于从节能的角度去开展系统工程设计,使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够达到最佳的匹配效果,在水泵的运行过程中,整个水泵系统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使用效率。在这方面主要包括水泵和电机的连接、管网的设计、相关附件的连接和配合等,使它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作用,从而提高水泵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3、水泵运行中的节能

水泵本身的效率提高了,整个水泵系统也进行了节能的设计,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水泵运行这一环节。在实际中经常由于对水泵的使用不当造成水泵不能高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再加上水泵的使用环境非常复杂,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在使用过程中对这些方面都要灵活地进行调节。比如在调节水泵系统时,要注意尽量降低能量的损耗,少用节流调节方式,可以从变角、变速、车削等角度去解决问题,以保证电机和水泵都能高效率地工作。在对水泵蚝安装时,要根据具体使用环境所需,调整消耗叶轮的角度进行变角调节,合理确定叶片安装角,以便水泵可以高效率地工作。车削调节指通过车削叶轮直径来对水泵的性进行调节,这是消耗伯节能措施中最简单、方面的一种,在车削调节中有一个常识就是车削叶轮前后的流量、扬程、轴功率与车削前后的叶轮直径、直径平方、直径三次方成正比。在运用车削调节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调节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调节,而不能无限制地进行调节。变速调节是日常使用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调节方式,它不会产生功率的损耗,直接通过水泵转速的变化来改变水泵的性能。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实现方式有通过齿轮变速箱实现、通过皮带传动实现、通过变频实现、通过电动机实现等等。在这些方式中最理想的方式是变频调速,优点是效率高、无级调整速、调速范围广,但在应用的缺点是投资较高。

4、使用单位和个人在水泵使用中的节能

在具体的使用环境中,选择了合理的水泵系统,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和个人也要注意树立节能意识,进行严格管理,以便使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节能。同时在作用过程中要经常对水泵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水泵系统能处在最佳的运行状态,并通过平常的检修发现水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养护,既延长了水泵系统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收到良好的节能效益。

结束语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设计方法、先进的铸造、加工工艺也在生产中得以应用,这都很好的提高了水泵的效率,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我们当前水泵的节能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技术的进步,相信一定要得到解决,水泵节能工作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参考文献

[1]安立忠,浅谈给水系统中水泵的节能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0.(2).

第6篇:节能技术范文

建筑工程设计及实践阶段中,应采用有效的动力能耗节约策略,可提升暖通空调冷冻水体系与冷却塔水体系的实践运行温差,也就是水系统应用大温差方式,进而降低水量,节约输送耗能,并降低管径,实现良好的投资节约目标。

由于风机与水泵的能量消耗同管路体系流速立方为正比例关系,因此可利用低流速实现良好节能目标,并利于水力工况实现良好的稳定性水平。通常来讲,利用水输送热量以及冷量的消耗能量水平较空气输送低,同时传送等量热量以及冷量应用水管管径较风管低,占据空间也不大,为此应科学利用高效率传送载能介质实现良好的节能目标。暖通节能系统运行阶段中,还应强化监督管控,做好节能管理,实现管控模式缺陷、能源设计自身不合理等环节的良好弥补。只有强化对各类运行设备的管理控制,方能令能源应用更为节约并精确消耗。

楼宇自控体系功能在于对建筑物之中包含的各类设备,例如机电设施等做好有效测控监督与综合管理,进而实现安全、高效、可靠、节能与省力的科学目标。暖通系统管控运行阶段中主体节能手段,最为理想的便是借助优质完善的楼宇自控体系实现经济目标,做好节能运行管理。然而,当前较多既有建筑工程却呈现出低水平智能化运行效果,暖通体系运行管控水平不高,欠缺自控体系,且包含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为此我们应继续探究智能化节能技术的科学应用,构建自动化楼宇暖通节能体系,创设良好的应用效益。

4 做好暖通节能应用技术优化,明晰其科学发展趋势

4.1 科学应用蓄冷技术,提升节能水平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其用电量在该季节迅猛提升,因此令较多区域在用电高峰阶段中进行限电拉闸成为常见现象。为此,为有效减少用电峰谷阶段差异,一类节能有效的蓄冷空调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蓄冷技术是我们在应对能源危机阶段中促进资源良好配置,做好生态环境优化保护的技术革新,可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技术原理不是较为复杂,主体应用夜间使用电能的低谷阶段进行制冷,将冷量基于水或者冰模式位于蓄冷装置中进行储存。当电力离峰时,则可将事先存储的冷量予以释放并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应用,进而实现电网移风谷、降低能源消耗,节约电费、环保高效的目标。

伴随蓄冷技术的应用发展,目前我们却发现,其并没有实现全范围的推广普及。冰蓄冷以及区域供冷不仅可实现环保节能目标,还对社会资源的整体优化应用极为有利。目前,我国主体通过火力发电满足能源应用需求,其发电机调配水平不强,因此较难对其发电总量进行自由随意的管控与变更。倘若应用冰蓄冷技术,便可令电厂发电设备机组利用夜间时段进行高效服务运行,进而节约单位煤量消耗,提升电厂发电机整体工作效率。另外,冰蓄冷以及区域供冷应用技术规避高峰用电,其占用电力资源总体范围有所下降,进而全面释放社会资源,可基于相同电力资源水平条件,供给服务更丰富项目,并缓解我国电力建设发展投入的相对紧张状况。基于蓄冷技术诸多优势,我国政府单位、电力企业应对该项技术应用研发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与技术倾斜,做好全面推广应用,提升经济支持,进而实现良好的节约能源目标,实现可持续的电力生产运行与全面发展。

4.2 借助太阳能优质暖通节能策略技术,实现节能目标

太阳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不存在地域条件限制,无论在海洋地区或是陆地、岛屿或是山地,均能享受阳光普照。因此对于太阳光能进行广泛开发应用尤为重要。太阳能具有显著的洁净能源特征,对于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可体现良好的抑制作用。传递到地球表面总体太阳辐射能源则同130万亿t煤量能源相当,足以见得太阳能源的庞大性。

为此,在暖通系统开发应用阶段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太阳能,令其合理转变为热能,借助即热设施做好太阳光中的热量采集,并利用热导循环体系令热量传至换热中心,而后令热水再传人地板采热体系之中,在电子调控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实现室温调节目标。该体系还可在雨雪天气执行切换为燃气锅炉加热模式,进而实现寒冷冬季太阳能的科学供暖服务。我们还可借助太阳能即热设施形成较多免费热水,节约水能源应用。通过实践验证,太阳能供暖节能工程其平均寿命高于20年,而在5年便可收回成本,因此体现了显著的节能经济效益。我们应在建筑工程暖通系统中,科学开发应用太阳能收集技术,做好循环控制、集热装置、温度调控系统的科学设计,令其引入地热、生活用热水体系中,实现节能目标。

4.3 地源热泵规范应用

针对我国当前能源应用逐步严峻的客观形势,在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手段阶段中,应科学慎重,全面做好各类技术经济标准的科学论证,不应盲目规模化应用,否则会令原先可节约能源的手段技术与工程项目反而加大能源消耗。例如,在地源热泵处理技术实践应用阶段中,应树立合理、节约、规范节能目标。倘若不区分应用场合、地点,不做好项目调研论证,不注重其特性规模,而是盲目应用该类技术,便会形成负面效果。地源热泵策略技术,涵盖的空气源及水源热泵手段均有其适用范畴,并非各个区域地点、各类项目工程均适用,而是包含一定条件限定。

简单来讲,地源热源节能技术,将土壤视为蓄热体,通过其实现热能的存储与释放应用。倘若项目工程规模过大,则需较大空间的地下场所进行蓄能。同时当冷热存取不完全平衡时,其消耗的电力能源则会变相提升。为此,我们应制定规范应用策略,做好全面考察衡量与研究,才能令该项节能技术体现优质效果,创设显著应用效益。

第7篇:节能技术范文

尤其是近两年,全国用电量及电负荷增长较快,去年以来已有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电甚至拉闸限电现象,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据统计,我国照明用电量已占总用量的10%~12%.按照我国提出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照明节电已成为节能的重要方面。目前的照明节能潜力很大,一般节能方案均能达到节约20~35%,按保守的数量采取20%的计算,全国节约的电能价值可观,可想而知在国民经济中该有多大的作用。提倡照明节能,不等于降低对视觉作业的要求和降低照明质量,因为这样会降低劳动生产率,非但不能达到照明节能的目的,反而影响工作人员的视觉要求,而且还有所提高,在保证照度标准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而且还有所提高,在保证不降低工作场所的视觉要求,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的能量损失,最有效地利用电能。以单位照度及单位面积所需用电量(W/m2.lx)作为照明节能指标,力求提高照度而降低用电量。

2.照明节能的办法和潜力

⑴选择优质的电光源科学的选用电光源是照明节电的首要工作。节能的电光源发光效率要高,使得每瓦电(W)发出更多光通量(Lm)。白炽灯泡发光效率一般为7~20Lm/W,其寿命一般为1000h,特殊的为2000h;单端的紧凑型荧光灯(俗称节能灯)其光通量一般为50Lm/W,采用一只9W寿命3000~5000h的节能灯完全可以替代40W的白炽灯泡;双端直管荧光灯T12型的光通量为55Lm/W,寿命为3000~5000h,而现在的T5型则达到90~110Lm/W,寿命可达8000~10000h.所以T12,T10甚至T8型的荧光灯都应该淘汰,不但可以节约大约50%的电能,还会改善灯光的显色性。除以上光源外,还有高强气体放电灯,如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微波硫灯、无极灯、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照明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光源也层出不穷,现代的灯可以达到薄如纸,细如丝,总是叫人惊喜,现在还在应用那些落后的费电的灯的场所,应该尽快实行照明工程节能改造。当然了,在选择发光较高的光源时要考虑应用场所,根据场所的特点和电光源的特性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照明改造。

⑵选择节电的照明电器配件在各种气体放电光源中均需要有电器配件。例如镇流器,旧的T12荧光灯其电感镇流器要消耗其20%的电能,40W灯,其镇流器耗电约8W;而节能的电感镇流器则耗电小于10%,更节能的电子镇流器,则只耗电其2~3%,也是一笔不小的节电措施。

⑶安装照明系统节电器目前国内外都大力推广照明节电器,在现在照明系统上加装节电控制设备。国内市场上的照明节能设备很多,其中照明控制节电装置所占比例最大。从工作原理上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控硅斩波型照明节能装置;

②自耦降压式节电装置;

③智能照明调控器。

①由于是斩波所以存在大量谐波,对电网危害很大。

②由于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多抽头的变压器,变压比固定,存在无法实时稳压输出的技术缺陷,无法起到对电光源的保护作用。

③可实现智能照明调控,有效保护电光源,降低电能消耗的功能,使用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远远好于前两种产品,因此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照明控制方案,在国内也有厂家研制出此类产品,并开始推向市场。加装照明节电器使所有的照明光源(气体放电灯或卤钨灯),都是要标准的电压条件下才能保持其寿命,当夜间电压偏高或白天电压不稳定,均会影响光源的寿命。加装照明节电器,除保持电压的稳定或略有所降,即节约用电又能延长光源的寿命,同时由于照明初设计时考虑维护系数的计算往往又20%左右的照度余量,所以不会影响照度标准值的维护,更不会对视觉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加装照明节电器对于气体放电光源还可以利用微机进行智能控制,通过内置的专用优化控制软件,可以随时采集、分析和计算,控制内部的综合滤波电路,控制电流波形,补偿功率因数,吸收内部失真电流并循环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提高整体电源效率,随负荷变化动态调整运行状态下所需的电流和电压,对功率进行自动调整,达到智能节电的目的,照明节电器大多数节电率在25%以上。照明节电器的优点是接入方便,自动调节无需专人维护,减少有功功率消耗,降低无功功率,多重保护安全可靠,降低启动电流延长光源寿命1倍以上。有些节电器还可以采用先进的防雷技术,经过集成优化设计防止照明电路受到雷电损害而引起事故。

⑷科学的节能照明设计

(a)合理的选择照明线路:照明线路的损耗约占输入电能的4%左右,影响照明线路损耗的主要因素是供电方式和导线截面积。大多数照明电压为220V,照明系统可由单相二线、两相三线、三相四线三种方式供电。三相四线式供电比其它供电方式线路损耗小得多。因此,照明系统应尽可能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

(b)合理的选择控制开关和充分利用天然光:天然光是免费的光源,要充分的利用,因此就要合理的设计照明开关。充分利用自然光,正确选择自然采光,也能改善工作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有利于健康。充分利用室内受光面的反射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如白色的墙面的反射系数可达70~80%,同样能起到节电的作用。

(c)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在满足标准度的条件下,为节约电力,应恰当地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例如工厂高大的机械加工车间,只用一般照明的方式,用很多灯也很难达到精细视觉作业所要求的照度值,如果每个车床上安装一个局部照明光源,用电很少就可以达到很高的照度。

第8篇:节能技术范文

【关键词】炼焦技术节能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焦炭第一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第一焦炭消费大国。近些年来,我国的炼焦技术得到了较大进步,炼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炼焦行业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二.炼焦技术的工艺特点。

1.回收炼焦工艺流程简述。

热回收炼焦工艺技术包括备煤、炼焦、筛焦、余热锅炉、废气脱硫等主要生产设施。炼焦煤由备煤车间制备好后送到炼焦车间,炼焦煤在装煤推焦车上由捣固机捣成煤饼送入炼焦炉,成熟的焦炭由接熄焦车送到熄焦塔内进行熄焦。熄焦后的焦炭由筛焦车间进行粒度筛分和储存。炼焦炉为负压操作,炼焦煤炼焦时产生的挥发份在焦炉内全部燃烧,高温废气经焦炉集气管道送到余热锅炉回收其热量产生蒸汽。回收热量后的低温废气脱除二氧化硫后经烟囱排放。蒸汽送到工业、公共设施,或用于余热发电车间发电。

2.回收炼焦工艺主要特点。

(1).炼焦炉负压操作,基本消除了炼焦炉对大气的污染。回收炼焦产生的挥发份燃烧为高温废气的热量,并回收其热量,彻底消除了化学污水的产生。实现了炼焦工业的清洁生产。

(2). 炼焦炉内煤饼和炉顶空间形成惰性气体保护层,取代耐火砖作为高温干馏炼焦煤和空气的隔离物。教好的解决了炼焦煤表面在高温干馏时的燃烧现象。

(3). 炼焦炉炼焦时挥发性的物质在焦炭层中的流程较长,二次裂解产生的具有活性键的碳充分和焦饼上的活性键起架桥作用,能改善和提高焦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冷热强度。结合捣固炼焦,对于扩大炼焦用煤的范围和提高焦炭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热回收炼焦技术工艺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捣固,在国内首次使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接熄焦,充分体现了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技的创新能力。

三.发展清洁生产的大型捣固炼焦。

大力研发和推广具有完善环保设施、能够实现清洁生产的大型捣固炼焦技术。标定、调试和总结我国已投产的6.25米大型捣固焦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建成6.25米大型捣固焦炉示范工程。

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6.7米捣固焦炉,其每孔年产焦炭1.443万吨,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捣固焦炉,2×52孔年产焦炭150万吨,填补我国年产150万吨级焦炭规模的大型捣固焦炉空白,并建成能起样板作用的示范工程,推动我国大型捣固炼焦技术的发展,使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发国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6.25米和6.7米大型捣固焦炉使用的捣固一装煤一推焦一体车(SCP机),使其机械化、自动化、安全性能和环保水平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逐步接受和采用捣固炼焦技术,应推动焦化和炼铁工作者共同研究捣固焦炭的冶炼性能、适宜的焦炭质量标准、相应的高炉生产操作工艺和参数,推动大中型高炉使用捣固焦炭。

1.大力推广的节能技术。

(1). 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焦油加工装置。

淘汰耗能高、污染严重、装备水平落后的间歇蒸馏、间歇酸碱洗涤、间歇结晶和污染大的沥青成型工艺。

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焦油加工的集中处理,建设规模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世界一流煤焦油加工厂。同时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品品种和品级,配合化工、医药、材料等市场要求,开发出附加值高的洗油深加工产品、蒽油深加工产品和沥青深加工产品等。对附加值低的残油,在满足炭黑生产的同时,可采用加氢催化裂化、加氢裂解等技术,使其转化成为高附加值的汽油调和油、柴油调和油。

(2).推荐采用高效节能的脱硫脱氰技术。

新建焦化厂应该首选脱硫脱氰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操作可靠的脱硫脱氰工艺,如利用荒煤气余热再生的真空碳酸钾法脱硫工艺等。

推进我国第一套HPF法氧化脱硫工艺废液与低纯度硫磺焚烧制取硫酸的工业装置投产,并建成示范装置,解决全国已有的HPF法氧化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推动其更新换代。

推荐采用间接法蒸氨,以减少焦化废水,有利于实现焦化废水的近零排放。

(3)积极研发焦炉煤气资源化利用技术。

COG含有54%-59%H2和24%-28%CH4。COG燃料化利用不如资源化利用效益高,因此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作燃料和发电。高质量地利用COG不仅有利于降低钢铁企业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和排放负荷,甚至能开发出大量最清洁能源—氢气,从而引发钢铁制造流程能量流新的供需平衡关系,甚至会引发整个社会新的供需关系。

(4)开发新型焦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焦化厂必须使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因为生产1吨焦炭通常产生0.48吨焦化污水和0.42吨循环水排污水(采用CDQ时循环水排污水为0.53吨)。我国已开发出成熟可靠的焦化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对钢铁企业焦化厂来说,焦化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可全部回用于焦化厂和钢铁厂的浊循环水系统。对采用湿法熄焦的独立焦化厂,生化处理时,可减少或不加稀释水,减少生化处理水量,使处理后废水全部作为湿法熄焦补充水,在焦化厂内消耗掉。但是,随着我国独立焦化厂逐渐采用干法熄焦,处理后废水无路可去,只能回用于净循环水系统。而净循环水系统对水质要求严格,对其补充水的水质要求更严。若将生化处理后焦化废水用作净循环水系统补充水,必须进行降低有机物和脱盐的深度处理。

“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大量污水回用深度处理技术的开发工作。深度处理一般采用膜分离技术。即:生物处理(A-A/O)+超滤(UF)+纳滤(NF)(或反渗透(RO));或生物处理(A-A/O)+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或反渗透(RO))。深度处理的产水率可达到70%以上,产水水质可达到循环水补充水的要求,用作循环水补充水。膜深度处理产出占原料水量30%左右的浓缩液。浓缩液不但含有较高的有机物,而且浓缩了大量的盐。浓缩液可以深度处理回用,也可以蒸发提盐,但这些手段成本太高,因此,浓缩液处理将是下一步重点开发的课题。

(5)研发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及利用技术。

离开焦炉炭化室的650-700℃荒煤气所带出的显热占焦炉输出热的36%,与红焦带出的显热相当,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巨大。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许多焦化企业积极研发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及利用技术,如:济钢将5个上升管做成夹套管,导热油通过夹套管与荒煤气间接换热,被加热的高温导热油可以去蒸氨、去煤焦油蒸馏、去干燥入炉煤等;宝钢梅山钢铁公司炼焦厂在其4.3米焦炉上升管采用热管回收荒煤气带出热的试验;济钢和中冶焦耐正在进行用锅炉回收荒煤气带出热的试验;无锡焦化厂在其4.3米焦炉上进行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回收上升管余热的试验;平煤武钢焦化进行了高效微流态传热材料作换热介质的上升管余热回收试验;日本已在1个上升管和正在3个上升管上进行用荒煤气带出热对焦炉煤气进行无催化高温热裂解和重整试验,得到了主要含H2和CO的合成气体;中冶焦耐在初冷器一段用82℃-85℃的荒煤气加热真空碳酸钾法脱硫废液,用热废液闪蒸的蒸汽再生脱硫液;有的焦化厂拟用初冷器一段热循环水制冷,所得的低温水直接用于初冷器三段制冷。

“十二五”期间,应当支持荒煤气余热回收和利用技术的研发调试、改进完善、总结比较,选择最优方法;推动最优方法尽快工业化,总结经验,建立示范装置,加以推广普及。

五.结束语

炼焦,要做好能源生产和节能处理的两手抓,在确保生产的同时,要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最终有效产出。

参考文献:

[1] 曹海霞CAO Hai-xia. 山西焦化工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期刊论文].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7年5期

[2] 曾子平刘应隆. 应用氨肥法一体化工艺烟气脱硫促进高能耗产业节能减排——煤化钢铁企业炼焦废氨水脱硫产业链建设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热工节能减排技术交流会

[3] 武荣成 许光文. 焦化过程煤调湿技术发展与应用 [会议论文]. 2012 - 中国化工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三届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论坛

第9篇:节能技术范文

我个人保守估计,按照每年6%的增长,中国汽车保有量到2020年达到3000万辆。抛开其他因素,生产规模将使中国成为造汽车最便宜的国家,成为“中国制造,世界销售”的主流生产模式,预计仅自主品牌的出口将达到500万辆。

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夜之间进入汽车社会,这期间遇到的问题应该变化地去看。如果国家能在2004年预测到现在的汽车问题,那么汽车政策一定不是现在的产业政策。中国人应该有智慧解决西方国家用百年时间解决的进入汽车社会问题。

汽车产业是正常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汽车产业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未来要以国家为主,全民为辅来解决进入汽车社会的面临的问题,打造节能环保的社会。

由于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对整车厂和配套厂面临新的技术战略挑战非常高:一是能源安全: 58%的油靠进口,油价很敏感;二是排放法规的急剧升级,2 015年实施百公里6 . 9升油耗。2020年可能实施百公里5升油耗的法规,国家已经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新的国Ⅵ标准也许不再参考欧洲的法规,可能参考美国的法规,这对大多数企业都是挑战。

有油但是不节油也不可行。法规实施的落地比新法规更加重要,现有很多法规已经很严格,但是落地实施不佳。

三是愈加挑剔的消费者,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中国卖车,消费者选择极多。

针对这些问题,开源节流作为能源问题的解决通道。首先要系统的看待能源问题,企业应该注重节流,国家及研发机构应该注重开源,比如新技术的使用。另外,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新能源不断成熟赢得时间。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发动机在特殊应用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两者之间的互补,才能保证汽车产业本身动力源可持续发展。汽油机、柴油机等传统石油发动机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将是多元化的,会依据区域的特点和某种技术的特点去发展。

节油技术

节油技术在三个方面可以有可开发的空间。在传统动力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上还有15%的上升空间,才能与国外的竞争对手持平。加入可变的电控技术和其他技术的优化,还可再有15%的上升空间。另外,替代燃料的涌现和经济规模的提升可延长传统发动机的寿命。柴油机的推广虽然遇到阻力,节油的先天优势,中国轿车的柴油化仍然是个趋势。内燃机仍旧可以使用30、40年。

在变速箱技术上,以前开发注重两点:实现自动换档和成本控制,但实际上新一轮的技术应该更注重节能。变速箱比发动机和整车更加需要规模效应,中国目前变速箱市场百花齐放的现状并不合理,最终会面临整合。中国关于变速箱方案的选择,更应该注重油耗和经济性轿车的自动换档,同时考虑中国的技术基础。中国的产业基础是手动挡,而消费者对自动换档的关注,促使DCT有天然的成本优势,在中国更有前景。

总成零部件的节能方面来看,很多节流技术并不因为开源而失去作用。传统车的技术都很重要,比如车重轻量化,车重降10%,车重1吨半的车油耗下降6-7%;增加300公斤电池的时候,车重一吨半油耗又能下降多少呢?节油的轮胎、空调智能,电动助力转向,减少连接环节提升摩擦符的效率都能达到节能的效果。未来技术选择就是不能忽略任何节能技术,10%的节能效果就是100个0.1%的节能技术实现的。产业决策者要思考消费者要花多少钱买油耗的改善,最终消费者要买的是油耗的降低,而不是用某种技术的宣传。

还应该考虑系统的集成作用,发动机和变速箱有机的结合,动力总成和整车的标定匹配,整车在各种工况下的使用,不同的速比,相同的速比,详细地标定,是强调动力性的标定,还是强调燃油经济性的标定。个人认为市场需要节油的技术,每一个零部件的节能技术提高都能改变节能的效果。

新能源突破

中国以插电式电动车和纯电动作为新能源,但是制约新能源向前发展的耐久问题,成本的问题都没解决。据我估计,未来20-30年新能源不能替代传统动力能源,单一原料的传统动力发展了120年之久,新能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