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微波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波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波技术论文

第1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1.1广播电视系统的多功能化以及数字化

数字化的方式取代模拟方式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通过研究广播电视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电视在不断的向DVB、HDTV过渡,广播在向DVB的形式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传输系统、播控系统以及发射系统都会逐步的完成数字化的转换,这三大系统设备也将不断的进行改造和更换。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新时期,高效率的数字压缩技术、信道信息传输技术也在迅速发展,这就增加了传输信息的容量。

1.2广播电视技术的播控、传输系统越来越复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播出的频道和频率都在不断的增加,单频道播出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复杂的、调度灵活的综合性播出系统被科研人员研究出来。这种系统,不仅功能齐全、具有制式转切换器,具有规模庞大的初音频切换矩阵系统。

1.3广播电视播出的频道、频率以及播放的时间在不断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有线广播电视以及卫星广播电视出现以后,广播电视频率得到了优化和利用,从而增加了广播电视播出的频道,由原来的几个频道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甚至多达一百多个频道,播出的时间也从原来的几个小时增加到二十多个小时。

1.4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容量不断增加、传输手段更加的多样化

随着广播电视播出容量的快速增加,单一的和同轴电缆的传输方式,在内容和质量方面远远落后于现在科技的发展。目前卫星传输、光缆传输、数字压缩等高科技手段的引进,解决了以前传输容量小、覆盖面积窄的问题,高科技传输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输运行缓慢,无线电资源频率不足的问题。

1.5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固体化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发射覆盖采用的手段是:中短波、调频以及电视广播的发射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固体化器件的使用趋于成熟,这项新技术不仅节能而且低维护。目前,发射机房也在不断的变小,设备的能耗量也在不断的减少,而科技含量以及可靠性都在不断的提高。

2广播电视维护工作的目标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知识和技术的老化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旧知识体系的矛盾也日益增加。为了使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技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目标以及方法。

2.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目标

2.1.1降低广播电视播出的技术性人为责任事故在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就是技术性人为责任事故。现在的设备安全可靠性越来越高,设备自身出故障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所以技术性人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在保证设备低故障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的规范,严格要求操作人员。2.1.2降低广播电视播出的非技术性事故广播电视播出的最终目标是要把电视节目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传送到每一个家庭中。广播电视播出之前的工序非常复杂,关键问题是编播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交接口。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设备的运行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做好交接口的工作,把事故遏制在节目播出之前是广播电视播出的维护目标之一。2.1.3降低设备本身的故障,减少大型设备事故为了降低设备本身的故障,减少大型设备事故,可以制定以下几点计划:首先,制定具体的设备维护计划。其次,设立设备的维护档案,在设备维护后进行严格的复查。最后,明确设备的维护责任人员。

2.2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措施

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时期广播电视的需求,在了解三大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措施。2.2.1要有正规化得管理意识几十年的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表明,实现广播电视播出的高质量,就必须有一套正规化得管理操作规则。不论是机器的维护还是设备的操作步骤都要有一个严格、有序的工作环境。首先,有一套正规的播出制度;其次,有一套严密的应急措施方案;再次,一套完整的抢修器材;最后就是有一套合理的奖惩考核方案。2.2.2熟悉设备的故障现象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广播电视维修部门要完整的保存设备的出场报告,设备的维修都要以此作为依据,同时认真的做好设备的维修备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

3结论

第2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一道新颖务实的“家电”题

 

题目 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向食物发射微波,进而将以微波形式从在的电磁能转换为内能来对食物加热的厨具。因为微波可以深入食物表面内约5cm,因此与蒸烤类厨具比较,具有加热更加迅速的特点。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个微波炉,他听人们讲利用微波炉对食物加热,不仅加热时间短还具备加热效率高的特点。为了验证后一种说法,他决定借助电能表、手表、温度计等器材实际测量一下微波炉在高挡烧水时的效率。

为此他查看了家中微波炉后面的铭牌,上面注明额定输入功率为1200W,他又查看了他家的单向电子电能表,上面注明3200imp/kw﹒h(它表示每消耗电能1kw﹒h,该电能表上面的发光二极管闪烁3200次)。之后他关闭其他所有家用电器,将体积为1L、温度为20℃的水放入微波炉并用高火开始加热,同时用钟表开始计时并记录电能表面的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次数,历史4min,电能表面的发光二极管闪烁了256次,此时取出并测得水温为72℃,请你帮小明计算微波炉烧水时的效率。

微波炉中发射微波的器件叫微波管,若某微波炉内的微波管只有一只,且该微波管只能在额定电压下以额定功率工作初中物理论文,请回答这个微波炉是如何仅仅利用这只微波管实现在不同挡位工作的呢?

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竞赛考试,“家电”题都层出不穷,如电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等等,但一般题目都是有家电之名,而无家电之实,没有什么新意,而本题却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

一、试题注重考察基础知识,知识点覆盖面广,体现了命题的公平、公正原则。

首先,该题的背景是家庭常用厨具微波炉、家庭用电能表、温度计等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这样的情景在城市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见过,而且考生在阅读题目之后不但了解了微波炉的工作原理而且会对所提的疑问产生好奇,所以肯定会积极的主动的去探究。

其次,该题不但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包括:电磁波基本知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家用电能表的一些功能、物理量单位的换算、质量的计算、温度的测量、水吸收热量的计算、电能的计算、用电器效率的计算等等。这些知识点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不偏不难,没有脱离教学双基的要求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所以从以上两点讲,这道试题的命制是公平、公正的。

二、试题突出体现了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小明对别人的说法并没有盲目的信从而是提出了质疑,这说明小明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且还能根据自己已经具备的物理知识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验证方法:对效率高提出质疑——制定验证计划(查看微波炉和电能表的铭牌,准备温度计、水等实验器材,制定测定微波炉效率的试验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并得出结论。验证过程完整的体现出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三、试题充分体现了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该题从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高科技厨具入手,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微波炉的基本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物理,高科技产品并不神秘。在经过实验探究之后,亲自验证了他人的说法是否正确,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四、试题最后的问题打破了学生的定式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题目最后的问题是所有家电题都会问到的一个常规问题,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按照已往的定式思维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来实现微波炉高低挡位的工作,二殊不知串联电阻后微波炉再不能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了初中物理论文,而题目里说的非常清楚要在额定功率下如何实现高低档工作,所以需要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换角度来解答问题,这也是本题的新颖之处。

试题缺憾 如今节能环保依然是我们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以后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如果本题在设计时能从环保的角度适当的拓宽问题面,如微波炉在使用时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在制造和使用微波炉时注意哪些问题,这样试卷的层次和区分度会更加明显和完整,而且能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的去使用它才能造福于我们人类。

题目解析

4分钟微波炉消耗电能: E=×256=0.08kw·h=2.88×105J

(这一步还有些同学是这样做的:W=P×t=1200×240=2.88×105J,虽然结果与上面是相同的,但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现在是测实际消耗的电能,还不知道微波炉的工作是否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水的质量:m=ρV=1.0×103×1×10-3Kg=1Kg

水吸收的热量:Q=cm(t-t0)=4.2×103×1×(72-20)J=2.18×105J

微波炉的效率: η===75.8%

当然微波炉效率的计算还有其他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第3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复合材料微波工程金红石陶瓷一玻璃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地球上原有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复合材料通过将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融合而产生出一种新型的可以被人类运用的材料。伴随着复合材料性能的不断改善以及功能的不断变化,一部分复合材料已经可以被运用到微波工程领域之中,并对微波工程起到巨大的作用。

一、微波及微波的特性

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微波的波长在1毫米到1米之间,微波的频率为300MHz―300GHz。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相较于其它波段的电磁波,微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一)微波的穿透性。区别于其它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微波的波长更长,具有更强的穿透性。微波透入物体时,能与物体分子相互作用使分子产生震动,当微波频率为2450兆赫兹时,可使物体的分子每秒产生24亿次以上的震动。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物体的温度达到整体上的同时升温,避免了物体在进行热传导时的热量损耗。同时,由于物体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出现热传导现象,从而大大缩短了物体的加热时间。(二)微波对不同的物体体现出不同的加热效果。由于微波穿越不同物质时,微波对于不同物质的震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使得了微波在加热过程中具备了加热选择性的特征。当微波穿越玻璃、塑料和瓷器等物体时,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当微波穿越水和食物等物体时,这些物体会受到微波的影响而自身产生热量;当微波穿越金属类物体时,微波则会被完整的反射回来。家中常用的微波炉加热物体正是利用了这种原理。微波炉的外壳采用金属类物体,避免了微波炉加热时,微波穿透微波炉外壁对周围的物体产生影响;加热的物体大多含有丰富的水分子,保证了物体整体的热量;盛放物体的容器大都为塑料和瓷器类物体,当微波穿越这些物体是,几乎不会被吸收。可见,微波对不同的物体体现出不同的加热效果。(三)微波的信息性。相比较于低频无线电波,由于微波具有非常高的频率,这就使得在狭小的相对带宽下,微波可用的频带非常广,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兆赫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的条件下,微波可以携带的信息容量要远远大于低频无线电波。因此,目前国际上所使用的现代多路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几乎无例外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同时,微波信号还可以提供相位信息、极化信息以及多普勒频率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对目标进行检测和对遥感目标的特征进行分析。

二、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三、复合材料在微波工程中的应用

(一)金红石陶瓷一玻璃复合介质

金红石陶瓷结构作为应用的最广泛的微波介质正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微波工程之中。金红石陶瓷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相对介电常数大、微波插人损耗小以及温度稳定性好等特性也是微波工程选用此类结构的主要因素。但是单组分金红石陶瓷结构本身较为疏松,其机械强度较差,基本上不能对其进行机械加工,因此以前该结构的运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新型的可以提高金红石陶瓷结构致密度,同时可以改善其机械强度,使其能进行机械加工的复合材料被研发出来。其基本指导思想如下:由于微波具有穿透性的特点,当微波遇到玻璃、塑料和瓷器的物体时,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如果能将金红石陶瓷与玻璃进行复合,则可以在不降低金红石陶瓷结构本身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提高金红石陶瓷结构致密度并改善其机械强度,其达到能进行机械加工的目的。

首先,将CaO, B2O3和SiO2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料、球磨后,在1320℃的高温下烧结后制成玻璃粉;然后把制成的玻璃粉与由ZnO和SiO2在1320℃的高温下生成的硅酸锌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球磨、过筛,生成玻璃相;最后将玻璃相与TiO2、ZnO、CaF2、BaCO3以及ZrO2等按配方配制,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球磨、成型以及在940℃的温度下烧结,生成金红石陶瓷一玻璃复合介质。这种复合介质既保留了金红石陶瓷的特征,又有好的机械强度和硬度。这种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约为100,当部分填充工作在米波波段的高功率微波终端时,能使高功率微波终端沿传输方向300mm的几何长度就能获得约2.5m的电长度,有效地缩小了体积,满足了微波工程的实际应用需要。

(二)铁氧体-陶瓷复合材料。雷达作为现代最重要的通信工具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工作原理是:雷达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信息。

为确保雷达在某一时点向某一方向发射电磁波时,不会同时向其它方向发射电磁波,这就需要在发射电磁波方向的反方向具有很强的吸收微波作用的物质。在雷达运用的早期,通常选用锰锌软磁铁氧体和镍锌软磁铁氧体作为吸波材料。两种材料在雷达工作时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损耗等特点,且成本低廉。

然而,由于锰锌和镍锌都属于金属类产品,对微波具有反射作用,而影响到微波吸收率,从而干扰到雷达电波的准确程度。

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如果能够使用几乎对微波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陶瓷取代传统的铁氧体材料,这种局面也许能打破,一种新型的铁氧体-陶瓷复合材料应运而生。这种复合材料的微波阻抗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使用这种新型材料设计制造的天线和微波类传输线等器材在实际应用中都产生了非常好的使用效果。

(三)选择性透波复合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及军工事业也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于透波材料的需求,尤其是选择性透波复合材料的需求也不断上升。透波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航空航天器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外部材料。当航空飞行器在遇到恶劣飞行气候或是在通信环境非常恶劣的条件时,透波材料可以保证航空飞行器的通讯、遥测等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在运载火箭、宇宙飞船等领域也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的选择性透波复合材料正成为业界所关注的重点。选择性透波复合材料是对频率选择表面技术同复合材料相结合,从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材料工艺。选择性透波复合材料对行器的隐形技术有着重大的贡献,它可以在保证飞行器自身通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屏蔽其他外来电磁波对飞行器的侦查和干扰等。结论: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穿透性好、透波性能好的复合材料相继问世。由于纳米材料的研制成功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新型功能剂不断出现,,透波、吸波性能越来越高。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在微波工程中的使用范围,增强了微波工程的使用效果。相信在不就的将来,复合材料在微波工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复合材料所起到的效果也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昌天,李晶晶,江大志,肖加余.二维点阵复合材料圆筒结构软模辅助缠绕成型及轴向压缩性能研究.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 2010

[2]刘时风,王勇,陶雪荣,陈显锋. AU2000声-超声复合材料检测系统研制.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

[3]孟凡颢,陈绍杰,童小燕.缝合/RTM复合材料及其计算分析的工程方法.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

第4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茶多酚,溶剂提取,沉淀法,超临界流体微波萃取

 

0.引言

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其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价高10 ~20 倍,而且无毒, 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学名Camelliasinensis)。日本千叶大学山下泰德教授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1.茶多酚提取方法

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粗品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方法、微波浸提法等6种方法. 此外,还有低温纯化酶提取法,和盐吸法等。

1.1有机溶剂萃取法

这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该法比较简单,对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0 %~15 %。但是有机溶剂用量多,溶剂回收设备及所消耗的能量比较大。

溶剂提取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用水提取,茶多酚提取率低(一般提取率为5%~6%) ,产品纯度低,产品易氧化,且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如植物多糖、茶棕色素、色素、咖啡碱、树脂等) .而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率虽可有所提高(可达到10% ~15%) ,但由于浸提液中不但含有茶多酚,而且还含有茶色素、咖啡碱等杂质,要得到精品,还须反复除杂精制,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萃取工序一般需经3 级错流萃取;需多次蒸馏,加热时间长;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

1.2离子沉淀提取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有些金属离子能够沉淀茶多酚而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法的特点是减少了有机溶液的用量,所得产品茶多酚含量较高,可达95%以上,但是工艺操作比较严格,废渣、废液处理量较大。

沉淀法的优点是: ①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安全性好; ②工艺比较简单:茶叶经浸泡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结晶性沉淀物,不必浓缩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成本低; ③选择性强,因而产品的纯度较好, 可达95%以上, 有的高达99.5 %; ④产品色泽好,水溶性好. 缺点是: ①无机盐沉淀剂沉淀转溶时p H 值波动大,而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影响产品品质; ②过滤和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的损失较大; ③溶液中咖啡碱等干扰物质因与茶多酚配合物的吸附产生共沉淀作用而被带入沉淀中,影响茶多酚的纯度. 此外,有些金属盐残留对产品安全性也构成隐患; ④工艺操作控制比较严格,废渣、废液处理量大。

1.3吸附分离法

此法是将绿茶叶(或茶叶末) 加热水浸提3 次,合并提取液。茶叶提取液通过高分子吸附剂进行吸附,然后用90 %乙醇溶液洗脱,使吸附剂吸附的茶多酚脱附于乙醇中,经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浓缩液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得到茶多酚。该法工艺、技术简单,能量低,但需要对茶多酚选择性强的高吸附量的吸附剂。免费论文参考网。

1.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与一般的萃取分离技术相比,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优良的传递性能, 较强的渗透力, 良好的选择性, 对有机物溶解度大, 萃取率高, 产品质量好, 操作条件温和, 特别适用于分离热敏性物质等优点。国内外已有专利用超临界气体脱除咖啡碱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其工艺要点为: 茶叶末经SFE萃取→茶多酚粗品→纯化→高纯度茶多酚。

就目前已报道的研究成果看,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茶多酚仍然有一定的技术障碍。主要表现在提取率较低, 可能与茶多酚在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有关。

1.5超声波浸提法

超声提取法是对提取过程进行超声波强化处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作用,加速茶多酚浸提物从茶叶中向溶剂扩散的速度,缩短浸提时间,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再用传统工艺相同的过程从提取液得到茶多酚,然后纯化. 超声波提取茶多酚具有工艺简单,提取温度低、回收率高、氧化损耗小,节时、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有毒溶剂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工业推广价值。

1.6微波浸提法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是指使用适合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微波场中分子发生高频的运动,扩散速率增大,因此茶多酚等浸提物在微波的辐射作用下可快速浸取出来. 影响微波提取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微波加热功率;提取溶剂的种类,萃取时间;溶剂用量以及润湿水量等.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比目前常规使用的工艺有以下特点:1.处理时间快,微波方法仅用数分钟乃至数十秒即可,具有高效节能的作用; 2.提取率高,节约了溶剂,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3.避免使用有毒溶剂、产品安全; 4.热效率高,控制容易,便于自动化和提高生产率。

2.茶多酚的主要用途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VE的6-7 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而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在医药方面,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功效;茶多酚对血清胆固醇的效应主要表现为通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来清除动脉血管壁上胆固醇的蓄积,同时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摄取,从而实现降低血脂,预防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目的。免费论文参考网。并且能够降血压、降血糖、防止脑中风、抗血栓、提高人体综合免疫力等功效。免费论文参考网。

3.结语:

近年来, 茶多酚提取分离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产品亦呈多样化, 即每个工艺都能对茶多酚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离纯化, 进而获得纯度不一的茶多酚系列产品, 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容易忽略一些工艺条件对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如提取温度、pH值对产品成分组成、含量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出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除了具有良好的保鲜、抗氧化性, 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致癌物引起的突变,还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等, 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抗癌药物。

参考文献:

[1]黄丽凤,刘友平,黎代余. 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中国食品添加剂.

[2]王小梅,黄少烈,李俊华.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广州化工.2001-4

[3]王玉春.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

[4]熊何建,胡慰望,谢笔钧. 茶多酚分离制备的新工艺[J]. 食品工业科技,1997 (6) :32234.

[5]尹莲. 茶多酚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J] . 食品科技,1998 (6) :33234.

第5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Acta Electron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732-2112

国内刊号:11-2087/TN

邮发代号:2-89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高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电子学报》(月刊)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 刊登电子与信息科学及相邻领域的原始(original)科研成果。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

本刊设有:学术论文,科研通信,综述评论等栏目。凡以电子与信息科学为主体(交叉学科论文必须侧重电子与信息领域),在理论与应用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的技术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以及属于前沿学科,并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展望评论性文稿,均可向本刊投稿。

由于本刊覆盖的学科专业较广,出版时有意识地将相关学科和专业集中:第1、4、7、10期主要是通信与信号处理;第2、5、8、11期主要是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相邻学科;第3、6、9、 12期主要是电子物理、真空电子学、微波与电磁场及相邻学科。

第6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微波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波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了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如无线通信、全球定位系统、雷达以及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科中。因此对于电子与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微波技术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

一、微波技术课程特点

《微波技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电子信息以及微波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在学习了《电路基础》和《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基础上深入研究微波领域的重要科目,其内容丰富、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对数学方法的依赖性强,教与学都有难度。微波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传输线理论和圆图的应用;微波网络基本理论、S矩阵及其特性等方面。在讲解波导理论时以简正波理论为线索介绍矩形波导的物理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其场结构在三维空间分布,因而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课程涉及到的多由理论均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理论依据,其中重要的结论推导都离不开高等数学和复变函数的知识。由此可见,微波技术课程教学难点主要表现为课程理论性更强、内容复杂而抽象、分析方法多样、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1-3]。

二、微波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结合本专业特点,发现《微波技术》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小;仅是按照课本简单设计教学计划,将基本的、重要的概念、原理、方法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教授给学生,而缺少介绍微波技术的发展前沿,因而学生课程学习意义不明确。

(二)由于该课程需要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而有限的学科建设及科研经费造成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相对匮乏,导致学生缺少开放式教学环境。

(三)教学方法相对于其它课程比较传统,网上教学辅导与课堂教学难以有效结合;对学生的考核仅限于分数的高低;在课程建设过程上未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材,未能及时更新配套的实验教材,使学生不能在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学习。

三、微波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波技术》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注重合理利用教材,配套实验教材。以教材更好地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为目的,对教材在保留原有经典基础理论的同时,增加新的理论和实用技术;结合当前微波技术的发展,增加的新型微波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介绍。

(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微波技术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中不易建立概念,也会因怀疑课程的实用性从而减少学习的动力。因此,应多注重对于课程内容实际应用背景的介绍,比如介绍未来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射频技术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将实践性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本课程紧密结合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为节省设备经费,采取硬件平台与软件辅助相结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基于仿真实验平台的实验内容,从测量微波的基本参量入手,将“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与“微波技术”实验有机结合,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四)积极改革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基础理论教学方面,教学内容以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主,使学生了解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重点、难点问题,在讲授该课程时,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解释上;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结合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典型的实验范例,利用实验室拥有的微波仪器设备,进行微波系统基本参数的测量;实践环节教学方面,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开展互动式教学与研究式教学。开展互动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每一章结束后都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研究式的讨论,使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用一条龙“串”起来,写出“小论文”形式的学习笔记。这些措施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提高,帮助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增强了对自己将来从事微波科研工作的兴趣和信心。

(六)坚持推进优师建设,加强教学经验与资源的总结、研究与推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任课教师水平。

(七)积极进行网上教学改革试验。充分利用利用网络教学来补充课堂教育,将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

(八)设计教学信息调查表和听课记录表。调查表在课程结束时使用,听课记录表由课程教学负责人教学过程中随机听课时填写。对负责人每学期听课次数定量化,并要求分别对相关教学环节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表和负责人填写的听课记录,分析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效果,为教学研讨和教改指明方向。

第7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国联通;承载网;传输技术;PTN;MSTP;微波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093-02

1 PTN不适合联通“综合业务”承载

当前,联通呈现出多业务综合承载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三大业务为固网宽带业务、移动通信、大客户专线;IPTV业务、NGN业务以及其他经济附加值比较高的承载业务在未来的几年将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当前基站采用E1/FE混合出口,最适合采用MSTP技术。集合了固定语音业务、2G TDM业务以及3G的TDM和IP混合业务的MSTP网络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之一。同时,PTN业务由于采用了PWE3技术,使得该项业务完成了多项业务(TDM、ATM、Ethernet等)的统一和集合。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技术的本质是端口对端口的双层承载业务技术,属于L2VPN方式的一种。在网络中,两台PE(Provider Edge)采用LDP信令对PW(Pseudo Wire)标签进行自动分发,同时采用RSVP-TE信令对LSP标签进行自动分发。

与SDH技术采用刚性VC通道利用宽带相比,PTN技术通过采用高效统计复用功能、分组化的管道,以“消峰填谷”的方式实现了带宽多重利用,能很好地提升带宽利用率。

但PTN技术存在的缺点使其不适合联通综合业务的承载,只能作为过渡性的解决方案:PTN与当前网络不能完全兼容与连接;不能完全实现VPN规划部署的端口对端口的业务;PTN无法完成动态PW分配业务;PTN技术存在着灵活性、预留量不足的问题;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

2 如何实现MSTP的平滑演进

随着3G数据业务的发展,3G数据的呼唤成本更低,带宽能力更强的网络承载技术,其中,PTN技术是最佳技术备选之一。

目前,联通在新建的接入层上主要使用的是622M环,而之前的155M环也逐步升级为622M环。如果上述升级全部完成,基本可以实现单基站50M带宽的需求,极大的推动了3G网业务中长期跨越式发展。同时,随着接入层带宽的扩容,将导致汇聚层的带宽也需要进行全面扩容,这就需要同时对汇聚层的扩容改造。当然,如果在当前的条件,如果采用分组环和SDH环,那么汇聚层就可以实现分组环的统计复用,这样,及时不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扩容改造,也就是在原有的SDH业务不改变的情况下,实现汇聚层的扩容改造,也就是实现了整个带宽的统计复用。

3 综合承载的新方式:微波

近几年,随着微波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综合承载有了更多方式进行选择。其中,微波技术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空间传输能力强大,能够在适用各种传播介质;第二,投资回报率较高;第三,后期运行维护较低;第四,可以适用多种环境;第五,可以满足多种业务对传输质量的要求,组网选择余地较大。同时,随着微波技术的广泛使用,也暴露出如下一些问题:第一,传输时,受天气等外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第二,容量较小,难以满足海量传输需求;第三,目前市场微波厂家良莠不齐,导致质量难以保证。正是由于上述客观缺点的存在,微波技术还无法广泛使用,只是集中在无法铺设光钎、传输量较少的地点和客户。

目前市场比较流行的微波技术主要有两种(按接口类型的不同):TDM微波技术、IP微波技术:传统2G业务和固网业务的固定传送管道;IP微波:3G和宽带业务的最佳选择,它采用自适应调制(AM)技术,提供弹性传送管道,容量最高提升4倍。IP微波又可细分为Hybrid微波和Packet微波等。

相较于传统微波,IP微波具有多种传统微波不具备的优势:统一承载性:网络更具弹性;后期维护简单。由于上述原因,采用IP技术的微波技术是联通综合传输承载的新方式。

4 Optical Transport Hierarchy技术广泛使用

由于ALL IP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Optical Transport Hierarchy 统一了整个传输网。

OTN,新一代“数字传送体系”和“光传送体系”,也叫做OTH(Optical Transport Hierarchy),由G.872系列、G.709系列、G.798系列等ITU-T规范所要求。

OTH技术的处理对象(基础)主要是长波。该项技术既不同于光电传输技术(电域)也不同于数字传送技术(光域),它成为了新时期传送领域的新标准、新规划,使得能够更好地对电域和光域进行统一管理。

4.1电域管理部分

OTN通过保留SDH技术的优势方面,例如:多进程分配、进程监视管理以及进程缺陷定位等,适应电域管理。与此同时,它还通过支持2.5G、10G、40G等大数据的传输,对原有电域管理领域和能力进行了扩展。满足了FEC以及多层次网络连接进程监视的需求,如同步传输映射和定时传送功能等。

4.2光域管理部分

OTN通过将光域进行分层,使波分系统第一次实现了多级复用的标准物理接口,极大的提高了目前市场,不同运营商之间网络连接、兼容的问题。OTN主要将光域一次性地划分为:光复用段层(OMS)、光传送段层(OTS)以及光信道层(OCH)三个层次。通过分层,使得在波长层面实现了网络多进程的管理,同时也满足了光层运行、管理、维护(OAM)的多层次的需求。如何解决管理多层次网络管理的弊端?OTN主用通过实现了带内、带外两个层面的控制管理。

4.3基于ALL IP的BTN宽带网的必然趋势

OTN在对电域和光域进行统一管理时,需要构筑新一代网络基础,创建新的传送技术,比如WDM、ROADM、100G海量传输等,而OTN可以兼容上述技术,成为基于ALL IP的BTN宽带网的必然趋势。

OTH集合了WDM的容量,具有传输距离长、灵活性大和便于管理的优势。其中,OTN支持80个通道,单个通道支持的最大波长宽带为40G,所以整个OTN标准系统的传输量为3200G。OTN系统整合了多维系统、通道无阻塞ODU以及控制平面。OTN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ROADM技术的广泛运用

由于采用WDM技术,OTN技术由于将光域一次性地划分为:光复用段层(OMS)、光传送段层(OTS)以及光信道层(OCH)三个层次。其中,光层的ROADM技术实现了端口到端口的迅速接入。对于电层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交叉矩阵完成本地业务交叉使用以及波长的自动变换。LAN SWITCH技术可以完成亿态业务的汇合,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利用率。

2)基于ALL IP的ADM技术

OTN技术中的ADM技术是在原GE ADM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采用4路协议。其中,实际速率业务汇聚到2.5G波长上,可以实现网络所有IP服务的接入。ADM技术具有网络带宽和灵活性的接入要求,通常将OTN设备扩展到城域汇聚接入层。

3)光层智能化管理

OTN技术采用ASON控制面板,实现了光层和电层业务的统一管理,比如可以自动识别波长、自动建立波长、自动完成相关网络的运营和维护及系统恢复。与此同时,OTH网络,可以兼容leased wavelength、SLA、BOD及OVPN业务,提高了运营商的利润率。

总之,采用OTN技术的新一代宽带网络实现了端口到端口的快速传输,极大拓展了网络服务功能及市场化的能力,极大改善了传统WDM网络速度慢、容量小的问题。采用OTN技术的新一代网络极大拓展了光纤网络上相关业务的适用范围,从而减少了对网络相关设施的数量。通过OTN技术,改善了传统WDM网络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增值服务少的问题,使得提供网络服务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了,极大改善了运营商的投资回报率,也为OTN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许多机会。

5 GMPLS/ASON技术逐渐广泛使用

如果实现传统光网络中引入动态交换的概念是传送网络和传送技术的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自动交换光网络(GMPLS/ASON)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概念,能够自动完成网络连接,它是由内外因双重因素推动产生:一方面当前的数据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作为外部因素;传统传输网络自身的缺陷作为内部因素。智能光网络将会是运营商运用的下一代网络基础,它作为自动交换光网络具有高度融合型,能够实现将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同步发挥作用。其中,主要有:SONET/SDH技术的功能特性、高效的IP高效率技术、大容量的WDM/OTN的海量存贮以及具有跨时代的网路集中控制软件。同时,智能光网具有可弹性,可伸缩性,可扩展性等优点,从而在降低维护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网络的运营管理能力。最后,由于自动交换光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宽带数据传输网络实现了实际运用阶段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鲁义轩.ALLIP数据通信领域显现国产力量学术期刊.通信世界,2009.

第8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数字微波传输;AGC-自动增益控制;GaAsFET-砷化镓场效应晶体管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195-02

微波中继通信作为一种先进的通信方式,它是通过电波空间来传送各种信息的,而且还能够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再生中继。建立在微波通信和数字通信基础上的数字微波通信,同时具有数字通信和微波通信的优点,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微波的射频带宽很宽,一个微波信道允许同时传送若干毫不相关的信息,所以数字微波通信能够有效地进行大容量数字信息传送,并且与铺设电缆、光纤以及卫星等其他的通信手段相比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抗干扰能力强、设备可靠稳定等诸多优点。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如SDH传输技术,IP微波技术),相信数字微波通信将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

数字微波传输链路的组成形式可以是一条主干线,中间不间断地向四周辐射形成许多分支,也可以是一个枢纽站向各个方向分支。微波站的基本功能是传输数字信息,微波站的主要设备包括数字微波发信设备,数字微波收信设备,天线馈线,铁塔以及保障线路正常运行和无人维护所需的监控设备,电源设备等。下面仅对设置在微波站的数字微波收信和发信设备进行讨论。

发信设备是把处理过的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变成该发射信道所要求频率的微波信号经功率放大并发送出去。微波发信设备通常有两种组成方案:1)微波直接调制发射机,它是把来自数字终端机的信码经过码型变换后直接对微波载频进行调制,然后经过微波功放和微波滤波器馈送到天线,由天线发射出去。这种方案的发射机结构简单,但当发射频率处在较高频率时,其关键设备微波功放比中频调制发射机的中频功放设备制作难度大,而且在一系列产品多种设备的场合下,这种发射机的通用性差;2)中频调制发射机,它是把经过码型变换处理过的数字信号在中频调制器中对中频载频进行调制,获得中频调制信号,再经过功率中放,把这个已调信号放大到上变频器要求的功率电平,跟本振信号进行混频把它变换为微波调制信号,再经微波功率放大器放大到所需的输出功率电平,最后经微波滤波器输出馈送到天线,由发射天线将此信号送出。可见,中频调制发射机与一般调频的模拟微波机相似,只要更换调制、解调单元,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模拟微波信道传输数字信息。因此,在多波道传输时,在不同容量的数字微波中继设备系列中,更改传输容量一般只需要更换中频调制单元,微波发送单元可以保持通用。

收信设备是把天线接收到的微弱的微波信号经过馈线、微波滤波器、微波低噪声放大器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变成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放大器放大、滤波后送解调系统实现信码解调和再生。

福州鼓岭微波站作为中继站,担负着承上启下的接力任务。它的微波发信设备是中频调制发射机,所以这次数字化改造方案就是利用原来的微波机柜,采用高集成化的模块,发信机机箱内由电源转换模块,中频的自动电平控制器,混频器、本振、微波滤波器、微波高线性功放模块,监测告警模块组成;收信机机箱内由电源转换模块、中频放大器(带AGC)、混频器、本振、微波滤波器、微波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组成。该微波收发信机的功能是,将由调制机送来的1 000MHz中频信号上变频到微波频段,经微波功率放大器放大到额定电平之后由天馈线系统发射出去,下一站的收信机接收到的微波信号再下变频为1 000MHz的中频信号,经滤波放大后,送给电视解调机解出所需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并同时可将上述中频信号转送给发信机,再向下一站传输。该微波收发信机按其电路组成可分为收信机和发信机二部分,其电路组成框图如下所示:

1)收信机

收信机中的信号流程为:由前一微波站送来的多路宽带数字调制信号被本站高方向性接收天线接收后,通过极化分离器和馈线系统到达收信分路系统,由波导环形器和波导分路滤波器选择出本波道的射频信号,经同轴波导转换进入微波噪声放大器,对接收信号进行35dB的放大,以提高信号电平,改善收信机的信噪比,放大后的射频信号通过微波滤波器除带外杂波,然后进入收信混频器。采用无源混频器,具有大的动态范围和好的三阶特性。本振源采用介质振荡器加锁相环,具有很好的相位噪声和高的频率稳定度。收信混频器将接收信号和锁相环介质振荡器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其变频损耗为10dB,所产生的1 000MHz的中频信号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到+1dBm中频输出。中频放大器对信号进行可变增益放大,以补偿射频信号在大气中传输时,因地形、气候等因素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衰落,使该放大器的二个输出端口均维持一个恒定的输出电平。为此,该中频放大器具有一个自动增益控制能力为42dB的AGC电路。为了实时监测收信机的工作情况,面板的液晶显示有电源电压、电流、微波功率指示、中频功率指示、本振的失锁状态。

2)发信机

3)液晶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9篇:微波技术论文范文

在发端输人的信息先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可见,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3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扩频通信应具备如下特征:(1)数字传输方式;(2)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被传信息带宽;(3)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的信元重新进行调制实现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函数进行相关解调(解扩),求解出被传信息的数据。用扩频函数(也称伪随机码)调制和对信号相关处理是扩频通信有别于其他通信的两大特点。

二、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带宽,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性强

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干扰者很难通过观察进行干扰,干扰起不了太大作用。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扩展的频谱越宽,其抗干扰性越强。

2.低截获性

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侦察接收机很难监测到,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截获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多路径干扰是电波传播过程中因遇到各种非期望反射体(如电离层、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端的这些反射或散射信号与直达路径信号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干扰。多路径干扰会严重影响通信。扩频通信系统中增加了扩频调制和解扩过程,利用扩频码序列间的相关特性,在接收端解扩时,从多径信号中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将多径信号中的相同码序列信号叠加,这样就可有效消除无线通信中因多径干扰造成的信号衰落现象,使扩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无线信道中有用信号功率谱密度极低,这样信号可以在强噪声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进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难截获传送的信息,要想进一步检测出信号的特征参数就更难了.所以扩频系统可实现隐蔽通信。同时,对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码,旁人无法窃听通信,因而扩频系统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实现码分多址

在通信系统中,可充分利用在扩频调制中使用的扩频码序列之间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在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码型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这样同一频带上许多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三、扩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一直在走增加信号功率,减少噪声,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伪码技术已经出现,但作为相关器的“码环”的钟频只能做到几千赫兹也无助于事.近几年,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几十兆赫兹,甚至几百兆赫兹的伪码发生器及其相关部件都已成为现实,扩频通信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史又到了一个转折点,由用信噪比换带宽的年代进入了用宽带换信噪比的年代.从最佳通信系统的角度看扩频通信.最佳通信系统一最佳发射机+最佳接收机.几十年来,最佳接收理论已经很成熟,但最佳发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伪码扩频是一种最佳的信号形式和调制制度,构成了最佳发射机.因此,有了最佳通信系统一伪码扩频+相关接收这种认识,人们就不难预测扩频通信的未来前景.从9O年代无线通信开始步人扩频通信和自适应通信的年代.扩频通信的热浪已经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码分多址(CDMA)已开始广泛用于未来的峰窝通信、无绳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各种无线本地环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接入网是由传统的用户线、用户环路和用户接入系统,逐步发展、演变和升级而形成的.现代电信网络分为3部分: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由于接入网发展较晚,往往成为电信发展的“瓶颈”,各国都很重视接入网的发展,因此各类接人技术和系统应运而生.由于ISM(IndustryScientificMedica1)频段的开放性,经营者和用户不需申请授权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频段,而无线扩频技术所使用的频段(2.400~2.483)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频段,包括IEEE802.11协议架构的无线局域网也大部分选用此频段.在无线接人系统中,扩频微波与常规微波相比有着3个显著的优点:抗干扰性强、频点问题容易处理、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扩频微波接入技术相对有线接入技术来说,有成本低、使用灵活、建设快捷的优势,在接入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扩频微波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语音接入(点对点);数据接入;视频接入;多媒体接入;因特网(Internet)接入。

四、结语

扩频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发展方向,是扩频技术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论述了扩频通信的特点、理论可行性及典型的工作方式。扩频通信的强抗干扰性、低截获性、良好的抗多路径干扰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它的应用迅速从军用扩展到民用通信中,它的易于实现码分多址的特点,使它能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完美结合,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曾兴雯等.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查光明,熊贤祚.扩频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慎山,万霞,吴东芳.扩频通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