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艺术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色彩;图形;文字;艺术心理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并刺激其购买的饼干外包装让饼干包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艺术心理学方法在设计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艺术心理学方法就是从心灵事实的角度去研究文学艺术。在饼干包装的设计上就是以消费者心理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二、艺术心理学方法在国内饼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人的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审美的第一视觉以色彩为主,色彩与人反应的某种固定联系使其具有倾向性,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暗示,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波动。红,黄,橙这些暖色调,一般给人以热烈,兴奋的情感,表示热情,温暖;而青,蓝,绿这些冷色调,则给人以清爽,冷静的情感,比如,康师傅3+2饼干的包装设计以红色为主,给人幸福,欢快的感觉。而且红色很具有中国本土风味,中国人过节日都会有红色相伴。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
(二)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图形的应用
图形的设计能够直接的传达产品信息,艺术心理学方法中格式塔心理学能够很好的指导图形设计。为了充分发挥饼干外包装的情感作用,饼干包装中图形创意应从“美味”与“爱心”处着手,增强情感诉求的震撼力和冲击力。例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旺旺雪饼。深入人心的旺旺卡通图形的创意设计。可爱,呆萌。其永远合不拢嘴的大嘴巴的设计更是让消费者爱不释手。
(三)艺术心理学方法在饼干包装设计中文字的应用
情感的设计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依靠文字的排版。其与色彩与图形一样重要,文字设计在饼干包装设计中发挥的作用的也不可忽视。达利园旗下的好吃点饼干包装,“好吃点”这个名字就已经赢得市场了。第一,“好吃点”这三个字比较口语化,消费者比较容易记住。第二,“好吃点”三个字比较接地气,通俗易懂,也传达出该产品好吃的广告语。第三,“好吃点”的字体设计简单大方,黑色的字体上点缀了两点绿色和两点红色,红绿对比使字体看起来比较鲜活,尽管是红绿对比色,不仅没跳出画面,而且在整个包装中也格外的和谐,使该饼干包装富有灵气。
三、艺术心理学方法在国外饼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国外饼干以众所周知的卡夫品牌为例。奥利奥饼干包装从色彩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典的蓝色包装在消费者的心里已根深蒂固,蓝色的主导色给人带来一种清爽的感觉,加上白色的“奥利奥”字样使整个包装显得异常鲜活。给消费者带来清爽,活力之感。在图形的创意设计上。我发现在奥利奥饼干的周围总是流淌着白色的牛奶,而且这种白色正与“奥利奥”的白色字体呼应,形成视觉上的美感。在文字设计上,“奥利奥”三个字体运用了三层叠加法,即最上层为白色的“奥利奥”字样,第二层为蓝色的背景,最后一层为白色的背景,这样的字体设计不仅仅传达了夹心饼干的信息,而且字体设计看上去清新可爱,富有节奏感。闲趣饼干也是卡夫旗下销售较好的一款饼干。在色彩设计上,以黄色为主,当消费者饥饿在购买的时候,看到了醒目的黄色,就会产生兴奋的心理。另外,清新的黄色与醒目的八边形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抢夺消费者眼球。在黄色带来的兴奋背后,一点蓝色的点缀又给人带来冷静的心理。在图形的设计上,经典的蓝色八边形的图形设计,具有趣味性。这种带有棱角的八边形让消费者联想到包装内装的饼干造型,也是八边的形状,加深了消费者对该饼干的印象。在文字的设计上,闲趣饼干本身想传达的情感就是休闲与趣味。通过闲趣字体的设计,就将这种情感体现出来了,闲趣字体的笔锋就有轻松自在之感。加上“闲”字头上一颗麦穗的设计,仿佛带领消费者走进了金灿灿的麦田,感受休闲自在的田园风光。将消费者内心所有的烦杂琐事,统统抛在脑后,享受此时的静谧与愉悦。消费者每次看到闲趣饼干都会产生亲近感。
四、结语
运用艺术心理学方法恰当处理饼干外包装在色彩、图形、文字这三方面的视觉语言,拉进饼干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饼干包装更加具有亲切感与感染力。这样的饼干包装定会在市场站稳脚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2-33.
[2]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36.
“教学设计”是联系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数学教师的创新和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在现阶段,特别是使用新教材的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着重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使“教学设计”富有创新精神和使用价值呢?
一、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教学活动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成功。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些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出课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二、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比如给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怎么样让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的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要把原来的教学重点改为探索的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版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购物、电脑知识、扑克游戏等方面的数学问题,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文以多维实践平台为依托,针对其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设计实习等内容,浅析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思考,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形势与新途径,探索艺术设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
多维实践平台;艺术设计;实践性;创新能力
引言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以现实市场为依托,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专业。实践性是整个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多维实践平台通过以课程设计为基础,综合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内容,以导师工作室为跳板,结合项目引导,联系校外艺术设计研究所与实习实践基地等各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运作机制,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实现创新创造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课程教学与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相比有着它自身的独特性与特殊性,需要以实践教学为改革创新点,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在教育观念、教学制度、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创新。学校应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从设计基础课程开始,对课程的实践性进行分析和优化,研究每个教学单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层次引导,在整体规划中加入实践性内容,从创新思维训练开始,让培养目标到教学实践环节,都紧紧围绕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
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创新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根据设计基础教育的定位,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针对本学科专业课程实践内容进行分层设置,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实践内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中国美术学院的三大构成课程改革,对三大构成教学进行综合,以二维和三维实践内容为切入点,对课程重新定义和改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启迪学生的设计思维,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并在不同的课程单元由浅入深地加入系统的创新思维训练内容,如开设不同阶段的具有创新创意思维的课程,加强专业教学与创新实践的课程设计,制定好课程理论与创新实践内容比例的教学计划,训练学生的想象、思考、创新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自主、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更新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新知识论证新知识。
(二)实验教学
校内实践中心与实验室是学生开展设计创新的场所,是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服务的基础平台。加大校内实践中心与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是积极开展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育需要的硬件保障。通过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实践实验制度设置,不仅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创新实践空间,更能够整合设计教育创新资源,拓展学生创新活动能力,激励学生在课程教育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大胆交流和探索新思想、新认识、新发现,激发学生团体的创新热情和潜能。此外,校内实践中心与实验室也是进行艺术设计竞赛训练的有利场所,借助学科专业竞赛机制和竞赛平台作用的发挥,把学科竞赛内容融入到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赛训相结合。学生通过竞赛将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根据参赛要求、参赛时间、评选依据等,以创新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参赛中,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不断的实验实践探索,根据个体特长特点的差异也需要团队协作,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作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二、设计实习与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的最终成果将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现实社会的设计发展息息相关。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通过设计实习实践,直接参与到设计生产环节,解决实际问题,将在不同程度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以及学生对设计生产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导师工作室
以导师为指导,以工作室制度为规范的设计教育培养体系中,设计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特长特征和个性发展,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不同创新性能力,强调专门的项目引导,使设计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工作室在设计教学的同时,以制定的模拟现实项目或现实商业设计项目为依据,将社会课题引入,使普通课程教学转化为项目教学,教师依据课题项目分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项目分工分组,让学生明确方向、准确定位,做有实际价值的训练,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在大胆的创造与客观实际需要中不断磨练融合,并不断接受现实项目要求对设计作品的信息反馈与修正,达到符合现实项目要求的效果,最终使创新意识现实化,创新性得以实现真正的社会价值。
(二)艺术设计研究所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艺术设计研究所推动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的艺术设计资源,采取互惠互利合作模式,与行业交互,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使艺术设计创新实践教育与社会、经济、产业紧密相结合,使校企以及学生能够真正地在产、学、研过程中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强大整体。学生由此走出了校内的小圈子,在校内专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时,明确认识到创新设计是形成投入生产的实际设计项目。并在与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交流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将学到的设计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科研技术成果,一旦被认可还将获得一定的回报,如奖金、专利权的归属等,形成学习需求与工作需求相结合的状态。使校企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学校与企业、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的差距,学校也能够按照现实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教学进行反馈和合理的调整,也加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
(三)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实现学生与社会融合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完成基础设计课程、专业课程等之后,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推荐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到了社会与现实中,直接参与企业设计实践项目,从与企业沟通开始,到具体创新设计实践,以及设计生产实施全程跟进,了解最新的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和设计技术发展动态,把所学知识与真正的设计实践相结合。通过校外实践,学生可以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设计过程中对自身的设计创作也有更深刻的体会,并形成独特的切身感受和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
结语
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与运作,旨在有效保障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入,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更好地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上逐步开发实施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前进道路中,应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多层次、多元化的多维实践平台上,发挥艺术设计学科的艺术修养、创新思维和设计技能,以设计实践为实质,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准的人才。
作者:周鑫 严斌 汤小胤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注释:
*本文为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现》(批准文号:桂教高教[2013]28号)(项目编号:2013JGZ204)。
参考文献:
[1]胡显章,曹莉.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策略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进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时候,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多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才能够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所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必须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教学模式没有统一,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这也直接导致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差,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确定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实现一致,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原创能力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将其当成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1。并且,学校在专业内容选择和人才培养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需要和学校的特点,确保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具备本地的特征,能够满足当地市场对创造型应用人才的要求,这样高校在和其他高校竞争的时候,才可能有竞争优势。其次,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区域的特色,学校应该深入的研究当地的情况,深入的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将其整合并运用到人才培养中去。
二、重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该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我国现在创意产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还呈现出了综合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创意产品发展过程中也融合了文化、设计以及资本等一系列的生产要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应该和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便具有跨学科性和综合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不断的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性、综合性以及科学性,把艺术设计和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在其他学科中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的拓展2。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只是考虑到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学的时候,选择的还是以往绘画教学的方式,教师教学时仅仅进行形式美法则的讲解、进行设计原理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将艺术设计和工程学科结合在一起,这也导致了我国很多高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比较地下,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设计出来的相关作品功能、结构方面比较单一,实践性较差。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必须重视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结合在一起,有意识的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
三、重视办学风格的建立,坚持差异化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都非常相似,存在的差异较小,学校想要树立自己的优势,便必须进行办学特色的树立,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差异化的办学优势,从而给学校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奠定良好的基础,获得更多更优秀的生源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坚持大方向的情况下,进行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建立,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鼓励学生挑战惯性
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容易形成各种惯性,有些观念也会根深蒂固。虽然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时间已经比较场,但是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社会大环境都缺乏创新,这也导致了很多人都安于现状,不敢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也是教育创新面临的重要问题4。所以,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进行批判,不盲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看问题的时候将创新思维以及辩证方法运用进去,因为很多在以往是权威的观念或者理论,并不符合当前社会时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将新理念添加进去,并进行科学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得到发展。
五、做好实践教学
在高校的专业中,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就比较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可能真正的完成。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想要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便必须重视实践教学5。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项目或者课题来开展实践教学,等到学生的理论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进行市场的调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实践性强的课题来进行设计。并且,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去,通过课题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原创方面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能力提高都非常重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都是采用传统与的模式,过分的重视基础技法水平提高,而没有重视学生艺术修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也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对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创新,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更多的创新能力出色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注释:
1.尹乃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6):15-16.
2.孙波.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1):60-62.
3.闫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包装工业,2015(12):125.
4.于佳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舞台,2014(03):195-196.
作为数学老师,肩负着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如何依据教学内容恰当设计各种新颖的练习,有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练习设计上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练习,用猜想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好动、好想”是初中生共同具备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努力创设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发猜想的q情境练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教学中,笔者这样设计以下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最终作出结论:
1、请同学们分别求出下列三个方程① 、②
③ 的两根 、 ,并计算 、 、 、
的值。
2、请同学们观察在不同的方程中 、 、 、 这四个值之间的关系
3、猜想:不求方程 的根,猜想 、 的值?
4、你能用文字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吗?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可以大胆作出猜想,并在未知领域得到突破,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二、设置操作性练习,通过动手激发创新意识
所谓操作性练习,就是根据知识的本质特征,设计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由此发现规律的练习。这种练习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它常常运用于几何教学之中。
如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扇形白纸,让学生猜想如何将这张纸站起来?老师演示,试着让它横站、竖站都不行,学生感到很有趣,都试着把自己手里的纸想办法站立更长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尝试都失败了。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发现有学生把纸弯一下再站立在桌子上,可是不多久它还是倒下了,小组成员感到非常惋惜;还有小组讨论说:"先把白纸沿圆心角的角平分线对折,然后半展开,使纸与桌子的接触面呈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就可成功地站立在桌面上了。"教师请这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其他学生进行演示,果然,白纸站起来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又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把这张纸卷成圆锥形粘好,它也能立起来,站立的时间更长,更不容易倒下。"教师让其他学生按照他的做法试试看。教室里立刻忙碌起来,连平时最不爱数学的学生也动起来了,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学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卷成圆锥再站起来更好。""那圆锥有什么特征?如何计算它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们展开一个完整圆锥,在操作中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形,同时也理解了圆锥的侧面积就是一个扇形面积,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的底面周长,扇形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增强创新意识。比从头到尾的死记硬背要强上千倍甚至万倍。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中的开放性练习,一般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练习,或条件不充分,或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开放性练习极具挑战性,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因而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在学《等腰三角形》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列长度为200米的火车在一条平直的铁轨上行驶,一个人站在道旁的C点观察火车,若记火车的尾部位A,头部位B,请问火车行驶过程中有几个时刻可以使点A、B、C构成等腰三角形,并画出相应的图形。此题是一道不错的开放性题目,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四、编选阶梯式练习,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说过:例子有时比定理还重要。可见,学生对定理、方法、技能的学习,一般都需要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具体题目的过程中才能充分理解、自觉地掌握。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有意设计阶梯式的练习,让学生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运用类比、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能探索出问题的发展变化,发现问题本质,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拓展,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并孕育着巨大的创新潜能。
如在复习平方差公式时,让学生练习这样一组题:
1. , 2. ,
3.
4.
在前三个小题解法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能将第4个小题变出如下的两种方法:
变形1: 原式=
变形2: 原式=
显然,变形2要将隐含"1"变为"2-1",过去常常是老师和盘托出教给学生,没有背景、没有过程,学生很快就会淡忘。而这里是在一定情景的启发下,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往往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同时,也可以看到,变形1跳出了常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五、巧用条件隐蔽型练习,挖掘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各种隐含条件的挖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隐含条件挖掘越多,学生对隐蔽条件的洞察能力就越强,从而选择、判断、创新等能力也就越强。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可以从条件、结论、图象及解题过程中入手,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巧妙应用,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如在学分式方程后,出这样一道解方程:
。学生按?惯把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去分母之后,学生发现出现四次方程,不会解,没学过。这时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方程,展开联想,用心去挖掘被掩盖的隐蔽特征,便能找到简捷的解法:
原方程变形为
解得
关键词: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 创新 素质培养
一、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素质现状分析
(一)缺乏生活体验,缺乏艺术感知力
当前,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对生活缺乏体验和感知,无法正确定义自己面临的社会关系和地位,无法较好地体会和实践艺术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欠缺社会责任感。而在艺术教学中,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假如无法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及艺术感知和体验,不能细致地观察生活,照搬书本,不加分析地去接受课本知识,那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是呆板的,难以加以灵活利用,难以清晰地感知到艺术对自身创作的影响,自身的艺术素质也无法提高。
(二)欠缺自主创新意识,思想滞后
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教师会注重美术与艺术设计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创新的再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受到了束缚。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注重艺术创新,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过于懈怠,难以对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与观察,因而无法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艺术创新最终沦为空想。同时,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钻研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指人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是人们通过发挥已有知识或科技的作用,不断进行想象和再创造,从而催生一种新的事物。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创新能力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教师的课堂讲解局限于知识的直接传授和灌输,所以学生要实现艺术创新就必须发挥自身想象,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总是忽视身边的事物,难以从更深层次研究和挖掘自身的创新能力,思想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有些学生自身产生过创新意识,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因而实践操作困难重重。长此以往,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思想上便愈加不重视。
二、高校美术与设计学生艺术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艺术素质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艺术素质源于人们对美的原始的冲动和追求,它并非抽象的美学概念,而是集整体性、稳定性和综合性于一身,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美术与艺术设计生能达到什么样的艺术境界,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艺术素质有关。艺术素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它是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的统一体。艺术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植根于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来源于艺术实践、艺术欣赏和审美认知中。要从整体上提升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能力,就必须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其它的素质相比,艺术素质涵盖了更高层次的素质修养,它不仅是对美和客观规律的自发性的追求,更是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的必经阶段。
(二)创新能力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助推器。对于个人而言,创新能力是其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推动力。因此,培养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提高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生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各类学术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文艺术教育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不断丰富大学艺术教学内容,切实增强学科的实用性和内涵性。在设置艺术教学内容时,要实现心理艺术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鉴赏以及艺术美学等各学科的综合利用,强化学术交流和指导,将晦涩的艺术美学转变为通俗的白话,方便他们理解和掌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重视,现代教育要求切实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资源的实时共享。由此可见,要让美术与艺术设计生更好地掌握和领悟知识,高校就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类学术资源的交流,不断对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升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顺利实现就业。
(二)定期组织文化艺术沙龙活动,鼓励艺术生外出采风,开阔视野
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门的文化艺术沙龙活动,不断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修养,积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可以组织高水平的文化讲座,因为讲座教师对艺术和美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所以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积极开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身独到的艺术见解。同时,学校要为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外出采风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在采风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课堂以外的风土和人情,从而转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激发创作欲望和热情,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高校在发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创新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条件。当前,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需不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艺术素质是艺术生文化内涵和自身修养的集中体现,而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内涵、素质情操和综合能力的集中反映,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改革,高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方便艺术生就业,为艺术生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熊伟.浅析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华章,2013(17).
[2]李浩.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12(3).
[3]韩枫.新时期高校计算机动画美术教学体系初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6).
[4]曲琳.浅析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在新形势的不和谐现象[J].美术大观,2008(11).
[5]邹定家.浅谈高校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0(7).
[6]崔毅.当今高校美术教育的选择与走向[J].美术观察,2009(11).
[7]郭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4).
[8]左明.试论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变革[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3).
作者简介:
程浩,昆明人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我国经济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一定要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这就需要大批优秀的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更多出色的创造型设计人才,如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以创造性思维方式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才可以设计出更多新颖的艺术设计作品,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教学模式尚未统一,而且人才培养方式也比较单一,导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明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定要和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原创精神作为本专业的教育目标。而且,学校也应该结合学校办学特点以及当地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培养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创造型应用人才,这样才可以使高校获得相对竞争优势,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其次,应该建立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这就要求高校应该立足于本校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且高效整合各种资源。
2 进一步优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一定要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应该走在学科专业前沿,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目前创意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而且也有多元化、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技术、资本、文化等多个核心生产要素,这也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也应该有机融合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调整、优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内容,一定要注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性、交叉性,使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将艺术设计教育拓展到其他的学科领域中。
目前,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以及教学内容都只是参考国外教学模式,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绘画专业教学方法,教师仅仅讲授一些形式美的法则,讲解一些专业设计原理知识,并没有注重工程学科教学,导致设计基础课教学质量低下,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创作的产品功能单一、结构也比较简单,很难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提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性,应该进一步优化调整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以及教学内容,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和相关工程课程之间的相关性,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重点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3 建立特色办学风格,坚持差异化发展
目前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大同小异,缺乏差异化发展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办学风格,获得差异化办学优势,是高校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争取更多生源的主要途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在遵循艺术设计专业大方向的前提下不断创建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非常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可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想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题项目进行实践教学,当学生已经接受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然后选择一些可操作性的课题进行设计活动,而且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创新性”课题活动。以课题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们进行自主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原创精神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一个艺术设计作品都是创作者智慧的结晶,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创作者创造的过程,因此想要创造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广告设计;设计心理;消费者
一、设计心理学含义
以往的学者对设计心理学的定义不多,最先对其有研究的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他对设计心理学的定义是: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用途的基本性能。如今,对其更多的定义是: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的心里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广告往往是一个企业或者商品打开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很多成功的广告案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打赢了心理战,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至关重要,所以在对于广告设计中,必须正确把握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二、广告设计的创意方法和诉求心理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学习,形成了很多广告设计的创意方法和诉求心理,包括形象诉求、情感诉求、理性诉求和潜意识诉求。消费者通过广告形象可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对产品的整体感知,例如很多广告都是采用明星来代言,借助于明星的信赖度和知名度使产品的整体度提升,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使消费者对其产品有较深的印象。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一件商品时,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消费者的情感过程,首先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使其考虑是否要购买,当消费者有了购买的欲望,到决定购买几时先购买的时候,广告的情感诉求便成功了。理性诉求中,便是需要让消费者知道购买此商品可以获得到何种利益,以及不使用此商品会损失或者收到什么影响,从而使其理性的决定是否要购买此商品。人的意识有的时候会影响人的决定,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某种欲望,广告中传达的信息如果满足了人们的某种潜意识,那么消费者自然而然就会接受,从而达到了广告的目的。广告的创意心里,最先考虑的应该是让消费者注意到,设计出的广告如果没有人注意到,等同于没有设计,所以消费者注意到了,就成功了一半。一则广告,可以通过消费者知觉与理解进行辨识,依附于消费者的了解,使其自发的对广告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某种设计手段,将广告进行记忆加强。好的广告应该能激发人的想象,通过广告的设计,使消费者能够产生再造想象,使广告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设计心理学在板式与色彩中的作用
一则广告中,板式和色彩的选择也尤为重要。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舒适度的关注逐渐提升,所以深入了解、充分把握版面设计中的视觉心理问题因素对消费者产生的心理作用是优秀的版面设计产生的重要条件。一份广告信息,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视觉焦点,也就是广告中最突出的地方,之后随着元素强弱产生视觉变化,使其阅读完整个信息内容,这也就是所说的视觉张力引发视觉流程的变化,所谓视觉张力,就是通过视觉元素形式的差异对比产生心理的刺激作用,差异越大,视觉张力越大。当在版面上增加一个素材时,竞争的局面便造成了,而视线的流动自然也不可避免。如果两个素材的重量相等,那么视觉元素的对比就不够明显,无法产生视觉张力,这样的版面设计使视线流动产生不确定性,明显不符合视觉心理学的原理。而在重量不等的素材之间,张力的存在使读者的视线能清晰,即目光先投至较大的素材上,然后流动至较小的素材中。注重图片的指向作用。版面可利用图片趣味中心的指向作用,对读者产生心理暗示,将视线从照片中转移出来,突破画面限制,将注意力凝结在照片邻近的版面上。比如在版面上放置一幅人物图片,人物的手指指向版面的左上方的标志处,这样一来就会将读者的视线引至报纸版面的左上方。留白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运用留白空间产生适度心理调节作用在版式设计中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办法,给读者喘息之处,使读者的视觉和心理紧张度都得到调节和松弛。同时也要注意留白的适度性,不能因为留白而割裂了版面的整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广告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载体,人们要求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版面设计中应格外重视其形式美。色彩是广告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告色彩的功能是向消费者传递某一种商品信息、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因此广告的色彩与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色彩对广告所展示的环境、消费者的感情活动都具有深刻影响。同时,广告色彩对商品具有象征意义,通过不同商品独具特色的色彩语言,使消费者更易识别和产生亲近感,商品的色彩效果对人们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不同颜色的使用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红色视觉刺激强,让人觉得活跃、热烈、有朝气。在人们的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喜庆相联系,它便自然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的常用色,同时红色又易联想到血液的安全,有一种生命感、危险的联想。灭火器、消防车都是红颜色的,而作为酒店、旅馆等服务性场所,红色是要尽可能避忌的。黄色是明亮和娇美的颜色,明度高有很强的光明感,使人感到明快和纯洁。植物的枯萎也与黄色相关联。因此,黄色又使人感到空虚、贫乏和不健康,因此在药品的外包装设计中,要避免使用黄色。橙色兼有红与黄的优点,明度柔和,使人感到温暖又明快。一些成熟的果实往往呈现橙色,富于营养的食品,也多是橙色。因此,橙色又易引起营养、香甜的联想,是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颜色。蓝色是极端的冷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恰好与红色相对应。而这种色彩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名贵品,可以产生高贵、神秘感。绿色是人与自然的生命相一致相吻合,给人以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效果。紫色具有优美高雅、雍容华贵的气度。这种色彩在服装设计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于女性晚装的设计中。白色白色给人以洁净、光明、朴素、等感觉,在它的衬托下,其它色彩会显得更鲜艳、亮丽。但过多的白色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之感。在广告设计中的用色,需要把握住消费者心理,运用特定的色彩关系,发挥也色彩特有的个性,使广告的效果更好的表达出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设计心理学对于广告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从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对广告设计的心理学研究要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不断提高整个广告设计行业的设计水平,不断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里需要、适应时展的优秀的广告作品。
作者:初婧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医疗设备;管理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医院的规模越大,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就越多。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越来越好,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为了实现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大多数的医院开始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然而,我国大多数的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而使得在进行医疗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设备的高效性,除了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之外,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而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这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了资源消耗的数量,同时也给医院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1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
随着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基于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医院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而医疗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这不仅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医疗和管理水平。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规模较大的医院中都具备了一定的先进医疗设备,这不仅给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上提供便利,同时也给医院的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人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帮助。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医院也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来,这不仅给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利带来了提高,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但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进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多,下面。我
们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1)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医院来说,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再加上没有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院的医疗管理工作中来,进而导致管理模式存在混乱的现象。
(2)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或者没有对所采购的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使得医疗设备的质量或者型号存在问题,这些设备不但不能应用到医院中,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在进行设备统计表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不仅给设备统计表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工作效率。
(4)如果在进行医疗设备消毒的过程中,处理不严谨,而有的医院没有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监控系统中,一旦病人使用了存在一定病菌的医疗设备,就会导致病人出现个严重的并发症。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1医疗设备招标购置模块
由于医疗设备的型号和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在进行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这就给在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上加大了难度。因此,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设备招标购置模块中,各个招标小组可以借助医疗设备招标购置模块,通过网络系统查询证件,根据医院的相关要求来将选购的设备材料进行统一整理,并将整理后的单据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传送给供货商,进而保证医疗设备采购的合理性。
2.2整理模块
当供货商接收到医院的设备采购单据之后,根据医院的相关要求,来对医疗设备进行核实和检验,进而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当设备的各项信息验收合格之后,将医疗设备进行组装,调试。运行无误后才能应用到医院中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制定整理模块,它不仅可以随着对没有送到的医疗设备进行督促之外,同时还能对医疗设备质量进行监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该模块可以及时提醒管理人员,并在第一时间内和供货商进行沟通,进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2.3账务管理统计模块
将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的验收,验收合格之后,需要根据发货的时间,对设备的型号、名称。单据号、支付的金额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统一的记录在账务管理统计模块中,这给日后的对账、查找、以及维护工作提供了数据上的支持。该模块除了可以对设备的各项财务信息进行记录之外,还可以给医院的后续设备的购买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而保证医院财务的合理性。
2.4医疗设备维护管理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来,这给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医疗设备的故障次数进行记录,同时也能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维修时间以及维修人员的信息情况进行记录,进而保证再出现故障时,尅及时查明原因和维修人员,并将责任落实在个人身上。②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各项信息的记录情况,利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对医疗设备的故障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寻找合适的维修厂家,进而节省了一大笔的维修费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一些淘汰的设备进行及时的处理,进而保证医疗的安全性。
3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应用中的意义
3.1提高工作效率
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它可以将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好,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在进行各项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时,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医疗设备的购买、管理、安装等一系列信息的记录,并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把相关的数据展现在管理人员的面前。这样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3.2促进管理方式智能化
为了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就要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来,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来,可以提高医疗设备适应效率,进而保证医疗设备的自身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院中来,医院可以借助计算机设备可各个科室进行及时的交流,并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诊断,进而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来,这不仅可以保障医疗设备的应用安全性,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由此可知,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进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这些问题,并对医疗设备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要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宋铁石,王冠.浅析医疗设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3,07:208~209.
[2]卢荣斌,许耀良,张连强.基于信息技术基础的医疗设备高效管理模式[J].中国医学装备,2013,05:27~30.
[3]李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5,0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