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印发《2019年中医药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科室、各村卫生室:
为切实做好旬阳县2019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的各项迎验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复审,我院继续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
根据《旬阳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评分表(2016年版)》的要求,完善本院中医药特色服务,顺利通过复审验收。
二、在深化医改中发展中医药事业
1、加快医联体建设,与县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2、做实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推进中医药参与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团队中有中医师,服务内容应有
中医基本服务和个性化中医健康服务。
3、建立中医药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及费用监测控制等机制;全面启动卫生院临床医师综合绩效考核。
三、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认真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
划。组织开展卫生院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全员培训。巩固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成果,将中医馆建设向村卫生室延伸,更好满足群众看中医、用中药需求。
2、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实施中西医临床协作创新。
3、发挥中医药在应急和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主动参与健康扶贫“行动”。
4、充实完善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中医药、中药饮片等质量控制中心,全面加强中医药服务质控工作。
四、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康复、医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上的核心作用。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力度招录引进中医类别医学生,抓好中医类别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统筹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确有专长考核和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六、宣传贯彻中医药法规政策,弘扬中医药文化
1、广泛宣传《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实施细则》等法规政策,掀起普法用法热潮。
2、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加强中医文化建设,营造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就医环境。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合,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全面开展大病救治
从2017年正式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以来,国家和省市先后5次调整大病救治病种,由最初的9种扩大到34种(目前国家30种),区人民医院作为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按照大病病种特点和病程阶段,根据临床实际,为每位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建立贫困患者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为全区农村贫困大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建立专门的大病专项救治台账,每位患者有救治档案,动态追踪管理,2017-2020年以来区人民医院收治贫困人口门诊28387人次、住院患者8360例,全区34种大病患者1574人,已救治1574人,救治率达100%。随着病种的增加,使更多贫困患者受益,为保证贫困人员医疗质量,有效合理使用医疗费用,区人民医院对所有收治病种临床路径全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全部自动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二、严格落实慢病签约服务管理
(一)深入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6年8月31日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家庭医生与居民签订签约服务协议,当好健康“守门人”和政策“引路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讲清医疗报销政策和流程,同步宣传健康知识、健康脱贫政策,并对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季度进行1次履约服务。印发《市区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服务“1+1+1”管理模式试点工作方案》,引导区级专家资源参与基层健康服务,确保每位贫困人口均能享受到“1+1+1”健康服务,即:“有一名家庭医生签约,一个全科医生团队服务,一位区级专家指导”。为患病贫困人口提供有效救治和康复随访服务;为一般贫困人口提供完善的预防保健服务,有效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发生,贫困群众健康素养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将2014年和2015年已脱贫贫困人口也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签约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2020年底贫困人口共签约14718人,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分别签约4930人、1227人、13人、545人,实现应签尽签,履约率达99.38%。
(二)开展送药上门服务。印发《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常见慢性病药品配送管理工作的通知》(叶卫计〔2018〕95号),聚焦特定贫困群众,为行动不便贫困慢性病患者在14个慢性病病种推行“长处方”,依托签约服务团队开展送药上门服务,加强村卫生室药品配送管理,按照医供体建设要求,由区医供体中心药房统一配送管理,方便贫困群众取药报销,累计完成上门送药服务198人次。开通了贫困人口慢性病鉴定绿色通道,简化了慢性病申报流程。
(三)大力实施公共卫生项目。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加强对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开展专项活动,优先为老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分别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0812份、9225份、1050份,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92.13%、92.78%、93.05%。截止2020年底全区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75%以上;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和测血糖分别达到50%和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达到88.79%、88.97%。
(四)抓好贫困人口地方病和重点疾病防控。开展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攻坚行动,实施预防、筛查、治疗、康复、管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治,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持续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各项指标达到消除标准。做好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全区上报疟疾血检1005人,无疟疾病例报告。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网络报告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目标,全区各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正常,疫情网络直报及时、准确,全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5963例,其中乙类传染病2691例,丙类传染病327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及时率、审核率100%,全区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监测检测力度和对全区艾滋病人规范化管理、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先后发现报告居住我区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5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死亡9例,5年来累计完成医疗救助159人次,总计17.42万元。认真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年初制定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明确了各医院的职责和任务。全区新增报告结核病468例,累计救治贫困肺结核患者218人次,救治金额18.15万元。我区共报告和治疗手足口病995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沟通,认真做好全区秋季入学新生体检结核病筛查工作,筛查结果异常的,需经进一步检查排除,全区各学校没有聚集性结核病发生。加大对各乡镇街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转诊及治疗管理工作督导,指导乡村医生按公共卫生管理要求,对治疗病人及时随访,规范做好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每年采集200份8-10岁儿童及100份孕妇家中食用盐样、尿样分别进行盐碘、尿碘含量检测以及学生甲状腺B超检查甲状腺肿大。
(五)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优先实施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和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2017年8月区政府办印发《市区2017年农村贫困户家庭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市区2017年农村贫困户家庭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案》,于2017年9月,正式全面启动,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几率,保障了妇女健康权益,逐步改善了贫困儿童营养状况,降低了儿童发病率。贫困家庭新生儿筛查累计63人;贫困人口家庭6-24月龄婴幼儿共发放儿童营养包237人;贫困家庭妇女“两癌”筛查累积完成乳腺癌筛查2140人,宫颈癌筛查2201人。切实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完成疫苗追溯系统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接种效率,保障接种安全。全区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90%以上,建卡率达95%以上,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为进一步强化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技能,对全区预防接种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接种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利用预防接种宣传日契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妈妈课堂、乡村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新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增强了宣传氛围,有效提高了家长的认识度和满意率。
(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我区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2020年市顺利完成国家验收。新建、改建的城区公厕累计12所。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严格按照《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进行科学监测,超额完成年度水样监测任务。2020年每季度对全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出厂水、末稍水和城市水龙头水开展监测工作,共检测水样40份,检测结果及时在区政府网站公示。同时对全区19个贫困村的饮用水开展水质检测,为每个行政村采集1份集中供水和1份分散供水,共计38份水样,检测结果均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