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活动范文

老年人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活动

第1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关键字】老年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环境设计,心理需求,生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已于20世纪末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目前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后,老年人活动需求对城市公园绿地资源提出了新要求。与其它年龄段人群相比,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相对退化,行动及思维敏捷度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此,老年人对户外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建设者应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去考虑如何创造一个真正地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老有所乐。

二.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感官能力都会相应下降。老年人视力变差,对光线的感觉迟钝,因此在环境照明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一生理特征的改变。老年人听力衰退,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社交空间和尺度。老年人更喜欢有围合感,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进行交流。老年人容易跌倒,是因为平衡感迟钝,身体不易取得平衡所致。在环境设计上应该注意地面的防滑处理。

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失落感

老年人在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生活节奏一下子由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甚至无所事事的状况,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心理上就会出现失落感,甚至郁郁寡欢。多到户外活动,陶冶一下情操将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焦虑恐惧感

有的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担心中风瘫痪,顾虑心绞痛、心脏骤变猝死等,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通过人际交往空间的创造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活动空间,创造真正属于老年人活动的空间环境。

(三)消沉没落感

这类老年人常为体弱多病或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待这些老年人,一方面积极防治老年病,解除实际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复给予鼓励,减轻这种对健康有害的消沉没落情绪。通过合理的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和活动参与积极性,减轻或消除老年人的孤独与空虚感,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度过晚年生活。

(四)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间接触减少,社会活动和交往不多,以致消息闭塞,信息不灵。若是体力不佳,视听减弱,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间长久,会出现“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丧偶的老年人这种心境更为显著。创造一个舒适的人际交往空间对老年人的生活将会增添乐趣。

三.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

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是老人活动区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分析,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主要有5个特点

1、社会性 老年人社会责任心较强,渴望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

2、趣味性 返老还童,喜欢热闹,对各种文体活动兴趣较大

3、持久性 由于空闲时间多,对所喜爱的活动(运动)专注力较强,能长期坚持

4、选择性 由于文化修养、身体素质及爱好的不同,对娱乐活动有所选择。主动性游乐的意向强,不愿过多受人牵制

5、局限性 因年龄较大,精力体力不及年轻人,因此,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很多地区将收费性公园免费对外开放,这大大提高了公园利用率,使每个市民享受到在公园游乐休憩的机会。根据老年活动场所功能的特殊性以及景观与老年人身心状况的关系,总结归纳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3、易达性原则

4、可识别性原则

5、交往性原则

五.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构成空间的设计要点

1、步行空间

散步或慢跑是老年健身主要方式之一,步行空间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把握好道路的尺度,以便安全地集散人流。路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还应避免高差变化过急,如果有较大的高差变化,一般要设置台阶与无障碍坡道并存。在坡道的入口或醒目地段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坡道与铺装广场材料要求坚实、平整、防滑,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轮椅的老人。

2、坐息空间

通过观察发现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类型主要以体育锻炼、聊天、看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坐息空间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满足老年人交流等不同的活动需要。坐息空间设计时,座椅可以延长老年人的滞留时间。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座椅的平面构成,摆放方式以及所设置的位置。一般来讲,半封闭的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多凹型或凸凹两边形、弧形等形式的内向形空间可以形成一个使老人们使用的小空间,产生领域感,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其次,桌凳组合满足了老龄棋友、牌友的需求;对于一些多人参与的活动,常常有部分老人旁观, 这种主动式与协从式的活动,可以采用亭,廊,花架的设计来满足老年人的活动。座椅的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的特点制作,座具的材质以木质为好。

3、庭院空间

庭院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归属感,在公园中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庭院也是十分必要的,庭院可以由建筑、植物、地形及水体围合而成。庭院的布置设计上较为随意,功能上满足老年人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开展画展,书法展等活动。较为私密的空间也给老年人聊天交谈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六.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方法

1、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

对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创造不同的功能空间,足够大的活动场地对老年人开展社交和运动很重要,而小空间,小尺度的活动场所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围合、覆盖、下沉等手法创造相互连接渗透的有边界限定和细部处理的小空间,对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公园绿地的人性化细部设计

无障碍设计可以使老年人充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同时给老年人带来了安全感。因此,在进行空间组织和细部处理时要注意安全性的问题。如地面高差变化应尽量减少,台阶处设置坡道,配置扶手栏杆等。

3、植物景观的营造

植物景观可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搭配,活动场地可以用绿篱的形式对场地进行围和,静态坐息空间要以观赏植物为主,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活动空间。可以在植物配置上创造一些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的类型,构建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户外环境。

七.结束语

老人为城市公园利用率最高的群体,作为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创造一个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从而帮助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穆光宗 张 团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期刊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2]孙樱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期刊论文] 《资源科学》 -2003年3期

[3]郭子一 徐峰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研究综述[期刊论文] 《城市问题》-2009年8期

[4]王欢 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特征调查——以南京为例[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5]吴利敏 老年心理与环境设计[期刊论文] 《中国园林》-1989年2期

第2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关键词】合唱;老年人;音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79-01

一、合唱活动与老年合唱活动的概念

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组成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形式;它包括混声合唱和同声合唱两种类型;合唱形式既是通过众多人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利用合唱队各声部之间的长处来创作整体音响,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形式。合唱活动是以合唱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社会活动。而老年合唱活动即为老年群体的合唱集体活动。

在全球范围内,超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逐年递增,老年人成为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老化领域的学者称:“关注老年人可以引导一个新的科研方向”(科恩,1992)。老年合唱活动是当今老年群体中喜闻乐见的音乐团体活动之一,现阶段我国老年合唱活动主要包括混声合唱和同声合唱两种类型,依据地域不同各省老年合唱团数量不等,以吉林省为例截止到2016年全省在编老年合唱团体约为60个,且吉林省老年合唱的发展程度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二、合唱活动对老年人的益处

(一)参与合唱活动在老年人生理与心理方面产生的益处。有学者指出合唱在调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在情绪、记忆力、意志力、沟通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李红玲,2015)。合唱活动调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可以在合唱活动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减轻压力。合唱作为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在较大、较完整的合唱作品中,还包括除歌剧以外的所有声乐演唱形式;无论是从创作的技巧手段,还是从表现的复杂程度,都可以说它是声乐表演中最高级的形式。

合唱又是一种非常便于实施、易于接受、极具魅力的群体性音乐活动。歌唱的乐器就是每个人的嗓子,既不需要花钱购买,又可以“随身携带”;人数可多可少,场地可大可小;又因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会比乐器更直接、更细腻,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加上绝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所以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在进行音乐创作,在创作中使自己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人的多声部听觉和音乐思维能力;又是在进行音乐欣赏――让自己深入到音乐内部去找到审美的情感体验。

(二)参与合唱活动在老年人社会方面产生的益处。参与合唱活动对老年人社会环境方面产生影响,这一观点现今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被学者们认同。我国学者认为老年人参与合唱活动的内因是我国的集体主义集体生活养成的习惯(韦佳,2009),外国学者认为音乐是老年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关键工具,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获得社会交往的愿望(科夫曼,2002)。参与音乐活动可以提供一种与人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通过合唱活动老年人可以在音乐团体中发现友谊,追忆往昔;通过合唱活动建立老年群体沟通互动的社会平台,促进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减轻老年群体的社会交际压力。

(三)参与合唱活动对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上面提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许多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定义中已被证实。在这方面的整合研究多集中于国外,多篇实证研究中,学者通过总体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和未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是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在总体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呈现出更好的健康态势(尤伦,2016)。怀斯等人在(1992)调查养老村的合唱团中,得到参与合唱活动的老年人有近乎相同的生活满意度值。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参与合唱活动不仅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产生极大的益处,而且他们在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上的影响并非只是数理的简单相加。每个领域有多重的影响意义,这些意义可以作为一个提高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的集合存在,也可以说它们彼此放大了其本身的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者的启示

合唱将横向的旋律美与纵向的和声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最美的音乐。老人们参加合唱活动,他们不仅是这音乐美的表现者,自身也是这音乐美的受益者。参加合唱团是老年人群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幸福感的不二之选;合唱减轻了国家医疗保障的压力,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精神需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音反钤匕与希望,关注老年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革顺编.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谷玉梅编.合唱与指挥艺术[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LisaJ,Lehmberg.C,VictorFung.Benefits of Music Participation for Senior Citizen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Volume 4,2010:19-30.

第3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活动名称:奉献爱心 点燃夕阳

主办单位:资源学院团委学生会科技实践部

活动对象:大一新生16人,科技实践部人员8人和部分大二老生10人

活动目的:慰问敬老院老人,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

增强同学们的尊老爱老意识

活动时间:10月29日(周三) 2:30-5:30(方案一)

11月1日(周六)2:30-5:30(方案二)(见备注)

活动地点:二十八里铺镇敬老院

经费预算:60元

准备工作:1. 10月22日,先由我部人院去敬老院进行第一次慰问,熟悉环境,确定行车路线并与院长进行沟通,向他介绍我部下周六的活动安排,达成共识。

2. 10月27给大一各班班长开会,向其通知本次活动,并作动员工作,每班限定2人(1男1女,女生自带抹布)报名参加,自备自行车。

3 与外联部进行协商,申请经费50元,为老人买一些水果。

4 10月27与宣传部进行沟通,制作一些宣传海报(2张)

活动流程: 1 2:15 主楼广场集合准备出发。

2

将参与同学分组,每两人一组,一男一女。

3

由科技实践部人负责组织大家骑车去敬老院。

4

到达敬老院以后(3点左右),先与老人们打招呼,进行简单的慰问,然后为老人们收拾房间,女生负责擦桌子,擦玻璃等,男生负责扫地,清理垃圾。

5

打扫卫生工作在4:00前完成,4点左右与老人谈谈家常,聊聊天,了解老人们的一些日常生活,和过去的一些生活阅历等,女生帮老人清洗水果,男生与老人们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下象棋等

6

同时对院长进行采访,表达我们对老人的关心,了解老人们在敬老院生活的基本情况。

7 5;20大家一起为老人们唱团歌,一起合影,向老人们别。

8 5:30大家骑车回学校。

备注: 1 由于敬老院院长周六周日不办公,所以建议我们周一

至周五工作去,但因我们工作日有课,所以时间待定, 我们会再与院长再进行沟通,争取达成一致。

2

所有同学统一穿校服。

3

活动期间,一名同学负责全程的照相,影音资料收集工作;两名同学负责院旗,和宣传海报。

4

在往返敬老院和学校的途中,务必注意交通安全,由科技实践部人员负责。

第4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关键词】社区体育 血脂代谢 老年人

一、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社会人口正逐步转向老年型,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体力劳动的减少,老年人出现了许多的健康问题。本文对合理的社区体育活动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表1 不经常与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老年人数

组别 男性 女性

不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 32人 8人

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 32人 8人

在广灵县的老年人中,以健康检查和调查问卷的方式筛选出61-65岁的健康老年人80人(男64人,女16人)作为受试者(如表1所示),其中,40人是经常从事社区体育活动的老年人(男32人,女8人),40人是不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老年人(男32人,女8人),经常从事社区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必须有一年以上的社区体育活动经历,不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老年人的标准是每星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不到3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到30分钟,中等强度以下(心率在100-120次每分钟)。受试者的身体基本健康,无严重性疾病,未服用影响测试指标的任何药物或补品。将筛选出的80人分为两组,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40名老年人为一组(男32人,女8人),不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40名老年人为一组(男32人,女8人)进行测试研究。

(二)研究方法

取两组老年人清晨肘静脉血5ml,分别测定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指标。

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出两组老年人血脂指标是否具有明显差异,进行分析。

三、广灵县老年人血脂各指标的结果与分析

表2 不经常与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老年人血脂个

指标对比(n=30) mmol/L

组别 TC HDL-C LDL-C TG

不经常参加 1.97±0.41 0.52±0.11 1.14±0.16 1.33±0.22

经常参加 1.88±0.33 0.61±0.13 1.02±0.19 1.15±0.29

(一)广灵县老年人血脂各指标的测试结果

通过对两组老年人血浆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血脂的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结果P

(二)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增高就是高血脂症,是引起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比较容易患有的疾病。

合理的社区体育活动能够增加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代谢能力。所以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老年人能有效的提高其体内HDL-C含量,降低血浆TG、LDL-C、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由于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的硬化而有所增加,尤其是收缩压增高比较明显,而坚持每天的适度运动正是延缓血管老化的良策。可使人体中的HDL-C升高、TC、LDL-C、TG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改善血脂代谢,从而减少血管壁胆固醇沉积,延缓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

(二)建议

老年人在选择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时,必须要从每位老年人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同时,体育活动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老年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坚持经常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社区体育活动的运动内容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和慢慢的加大也应有合理的安排,并按合理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提高。由于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身体锻炼需要有专业的人士来指导,所以,希望相关部门要尽快成立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正确的健身娱乐指导,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3]马志君.有氧运动对老年人血脂影响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4).

[4]马志君,董兵.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血脂的影响分析[J].体育世界,2011,(9).

[5]周小青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中老年热血脂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6]林恬,张秀华.合理的运动及营养处方对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

第5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 体育活动 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即环境、资源问题之后21世纪世界面临的又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国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在家庭功能弱,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到来的。日本和美国虽然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是高比例的老年人口与社会保障矛盾仍很突出。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日本和美国都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1.中、日、美老年人体育生活现状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最为喜爱且普遍接受的运动项目主要有散步、太极拳(剑)、秧歌舞、门球等。日本老年人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排名依次为:步行、健身操、高尔夫、登山、门球等。美国体育数据公司(ASD)调查发现,美国老年人最热衷的运动项目包括娱乐性散步、跑步机运动、普拉提和瑜伽运动、娱乐性游泳等。

此外中西方国家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中国的太极拳(剑)和美国流行的瑜伽运动虽然都属于有氧运动,但对人体产生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近年来美国针对80岁以上老年人设计的“座上瑜伽”很好的解决了高龄老人的运动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对中西方老年人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对比研究,创造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多种运动项目。

2.中、日、美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动机

三个国家老年人参加体育的首要动机都是为了锻炼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其次是把体育当作一个社交平台结交朋友,愉悦身心。促使三个国家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并不是某一单一的动机,而是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表现为生理特征和社会―心理特征。这也体现出来了体育运动对于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性。

3.三国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

(1)老年人体育社会组织

中国老年体育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大学协会。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是为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进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同时我国也建立了地方各级老年体育协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是组织全国老年大学之间协作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组织,全国共有32700余所老年大学(学校)。体育健身课是老年大学的主干课程。日本没有正式的老年体育组织,但日本也建有多所老人大学,并且老人大学是日本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接受运动技能的主要组织。隶属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Go4 Life是美国老年人体育的专门性国家组织,该组织涉及到老年体育的各个方面。

(2)老年人主要赛事

我国于2009年开始举行全国老年体育健身大会,这是全国最高级别的老年体育赛事。参加者为男性60-77,女性55-70的健康公民,比赛的项目包括门球、乒乓球、网球、气排球、柔力球、太极拳(剑)、象棋、健身气功、健身球操、健身秧歌(腰鼓)、钓鱼、台球共12项。同时我国各地方还定期组织地方老年运动会或单项比赛等。

日本于2001年开始举办中老年人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足球、网球、排球、篮球、垒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12个项目。

美国于1987年开始举办全美老年人运动会,参赛资格为50岁以上的所有在住者。目前老年人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射箭、羽毛球、篮球、保龄球、自行车、高尔夫球、竞走、壁球、沙弧球、垒球、游泳、乒乓球、网球、田径、铁人三项和排球等,共包含了800多个运动项目,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老年人运动会。其参赛年龄最高者达到109岁,可见老年人参与积极性之高。

4.中、日、美老年人体育政策法规

我国关于老年人体育的政策法规较为完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全民健身条例》等都对老年人体育做出了相关规定。其中国务院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时期老年人体育指明了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为中国老年人体协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日本制定“健康日本21世纪”的国民健康计划,推进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针对严重的老龄化现状制定了专门的老年人身体锻炼对策。《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也明确指出体育对于老年人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以老年人自主参与体育为基础,切实回答老年人的需要和期待,不断完备使每个老人都能持续进行体育活。

美国是第一个专门为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而制定规划的国家。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美国老年病学会、国家老龄研究所、美国退休者协会和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RWJF)等6个组织共同发表《国家计划:促进中老年人身体活动》(以下简称《计划》) 。这一“活动计划”将极大的提高老年群体的体育活动水平。

总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高老年人体育活动水平,实现老年人和谐生活是三个国家急需解决的难题。“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经被国外很多老年人意识到,并且在运动健身方面的投入较高,实物体育消费和非实物体育消费协调发展。而我国老年人体育消费观念还很淡薄,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观赏型体育消费和信息接受型体育消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育老年体育健身市场,研制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产品和服务项目,引导老年人进行自我健康投资和健身消费,推动老年体育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国际老年体育对策及日本老年体育现状―日本专家谈老年体育之一[J].中国群众体育信息,2003, (2): 26

第6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各地的门券收藏协会中,会员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在与我通信来往的券友中, 有三、四十岁的,五、六十岁的居多,有的已经八十多岁。为什么中老年人喜欢收藏门券呢?

门券能牵动人的回忆 ,中老年人尤其爱回忆。经历越丰富,记忆越充实。中老年人已经有相当的经历、阅历,回忆起来有滋有味。欣赏门券而回忆人生的旅程,使老年人心理温馨甜蜜、幸福、快乐。很多人曾经有过到各地旅行的愿望,但因条件、机会等因素,不可能游遍所有想去的地方,而旅游门券的收集与欣赏恰恰是旅游心理愿望的补充。不出家门而畅游天下,这也是门券集藏的功能。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些老年人喜欢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但是毕竟身体精力限制,不能过于劳累,最适宜寻找一种既轻松又有趣味地增长知识形式。由于门券发行将近十万套,远远超过邮票的发行种类和数量,门券的票面图案比邮票大,蕴涵的内容多,大部分门券的背面还印有说明介绍词,门券就有了能带给人快乐的趣味图书、简易图书、配画图书的作用。每一枚门券在人们眼前都会展现许多知识,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

门券收藏能陶冶人的情操,许多门券制作精良,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小工艺品,让人欣赏不够,把玩不已。在比较中,鉴赏中使人的艺术修养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收藏是种文化活动,收藏的过程就是文化熏陶的过程。

门券的积累要靠交流,收藏需要广交朋友。小小的门券可以联结天下各地的情趣相同者,增进人与人的友谊。在交往中讲究礼尚往来,讲究诚信守诺,使人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我结识的一些老收藏家虽然是只闻其声,只见其字,未见其面。但是他们慷慨地赠券、赠言,热情地引导集券的后学,深深地教育着我、鼓舞着我。我们家乡承德的曹涵良先生已经七十三岁了,谈起门券收藏来,兴趣盎然。他乐观旷达,身轻体健,仍然在参加单位的关心下一代工作。

简单易行,容易操作,花钱少,也是重要的原因。在所有的收藏中。门券收藏是投资最低的,可以少花钱或者不花钱。无论经济收入处于什么状况,都可以参加这项活动。

还有,中老年人要多方面以高雅的活动影响教育后代子孙。门券收藏这项活动会对后代子孙的心理健康、智力思维、生活情趣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7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文/赵月芹

夏季里不少老年人容易出现困乏、疲惫的现象,因此专家提醒老年人要身强体健,必须做到以下“四戒”:

1.戒性情懒惰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慢跑、散步、打拳、跳舞、做操等健身活动,在家时也可多干些家务活,多活动身体,不可久坐。

2.戒过于疲劳

在锻炼、家务等方面要安排得当、劳逸适度,这样才能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得到适当的休息。

3.戒饱餐多食

饱食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肥胖会造成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等“四高”症。

4.戒遇事发怒

老年人情绪上波动,遇上不顺心的事发怒,会使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容易诱发胃肠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应尽力克制自己冷静处之。

帕金森病人可在室内活动

文/褚玉楠

病情较重、不能外出的帕金森病人,应尽量在室内做一些肢体活动。通过练习简单的动作(如用手抓东西)到复杂的动作(开水龙头、穿衣等),可以帮助病人减少肢体强直和少动。

如在地上画一条白线,让病人沿着它反复练习走路,对他们的行走姿势、僵化现象有很大帮助。经常锻炼的病人将获益匪浅,运动缓慢、肢体不稳、肢体强直等症状会比缺乏锻炼的病人明显减轻。

每天有计划地进行原地站立以及高抬腿踏步,站立位、坐位做左右的交替踝关节活动,向前、向后跨步移动重心等运动练习。行走时,步幅及宽度控制可通过地板上加设标记,如行走线路标记、转移线路标记或足印标记等,按标记指示行走以得到步态控制。也可在前面设置5.0-7.5厘米高的障碍物,让病人行走时跨越。如有小碎步,可穿鞋底摩擦力较大的鞋,使走步不易滑溜。前冲步态时,避免穿有跟或坡跟的鞋,平跟鞋可减慢前冲步态。手杖可帮助病人限制前冲步态及维持平衡。

另外,夏季日长夜短,睡眠以迟睡早起为佳,并每天安排30-40分钟午休,以帮助患者恢复精力和体力,这样有利于患者坚持锻炼,对疾病康复很有帮助。

肩周炎患者的医疗体操

除了物理、药物等治疗方法外,运动治疗对肩周炎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介绍一套肩周炎的医疗体操,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练习。

1.上肢下垂摆动练习。在桌子或椅子旁分腿站立,上体前倾,健手扶住桌子,患肩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臂练习。随着病情的好转,摆动幅度可逐渐加大,也可以让患臂适当负重,持哑铃做同样练习。

2.取站立位,两只手持体操棒,做两只直臂同时上举练习。

3.取站立位,两只手持体操棒,做两只直臂左右摆动练习。

4.取站立位,两只手在身后持体操棒,做双臂后屈伸运动。

5.肩梯(爬墙)练习。患者站立,面向肩梯(若没有肩梯,可以面向墙壁),以患手爬梯,逐级爬上。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增大肩关节上举幅度,必要时可以用健手托住患肘作扶持。

第8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一、我愿意遵守(通知)本次活动所有规定,如果本人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或注意到任何风险和潜在危险,本人将立刻终止这次活动或报告单位老年组织有关负责人。

二、我充分了解到本次活动期间有潜在风险,以及可能由此而导致的受伤或事故,我会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三、我完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确认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任何身体不适或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肌炎、其他心脏病、冠状动脉病、严重心律不齐、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糖尿病、以及其他不适合运动的疾病)。因此我郑重声明:我可以正常参加本次活动。

四、我同意接受主办方在活动期间提供的现场急救性质的治疗,但在医院救治过程中等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本人负担。

五、本责任书(只要报名参加)长期有效。

本人签字:

第9篇:老年人活动范文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jhlt.net.cn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ACYC2013001)

作者简介:马倩(1988―),女,浙江嘉兴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 张术松(1963―),安徽太湖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公共政策。

据统计,2013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超过2亿,[1]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老龄人口的知识结构、生活背景、文化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年人的需求增多了,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加大了抚养负担、照料护理需求增加、劳动力资源老化等,有关养老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一情况下,社会期望老年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经济建设活动中来。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参与活动,对老年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有意义的。然而现阶段,老年人对社会参与的意愿还不充足,与此同时,在老年人社会参与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参与水平。

一、老年社会参与困境及需求

(一)老年人在社会接触中的信任危机

老年人社会参与中的信任危机源于老年人社会形象的逐渐恶化。老年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定的群体形象。老年人良好的社会形象是老年人有效参与社会的前提之一。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们总是贬低老年人,赞美年轻人以及强壮的、美貌的人,衰弱、顽固、保守、阻挠新事物等成了老年人的标签。”[2]来自于《都市报中的老年人形象》一文对《楚天都市报》的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得出:关于老年人报道的负面新闻和消极形象占主导地位,老年人以正面积极形象出现的仅占30.6%,而有关负面消极形象的报道竟然高达64%。[3]这正是因为媒体总倾向于把老年人的缺陷特征展现出来,导致老年人群的社会角色被边缘化。

1.影响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

米德认为,人们通过角色借用过程,站在互动对象的角度思考自身。[4]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某类范围,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的划分对自己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自我概念。由此可见,老年人自我的消极态度以及社会对老年人的消极印象其实是相互影响的。

2.直接限制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

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不言而喻,虽然敬老的思想时时宣传,但实际生活中对老年人的各项限制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招聘中对于年龄的歧视和限制几乎无人问津,这是对老年人能力的否认,正是社会撤退理论[5]观点的反映。

媒体的负面报道又加深了这一偏见,导致老年人消极刻板印象的形成,因为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即是“赋予社会真实以意义,从而使其合法化和合理化。”[6]这种印象不以直接经验或事实材料为根据,而是根据偏见或传闻形成的。但是,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便不易消除,刻板印象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又将进一步加深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产生对老年人的不信任,从而对他们的行为活动制定更多限制,这将对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极大困扰和威胁。

(二)老年社会参与过程中的代际矛盾

良好的社会关系是老年正常参与社会的前提,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社会事件,却表现出较为严重的问题。首先,广场舞的争议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2014年6月13日,绍兴市出台了浙江省首个广场舞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市区广场舞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并于7月15日起试行。虽然有部分人认为广场舞反映了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也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网络和媒体上的批评言论却不胜枚举,甚至直接将“广场舞”与扰民联系起来。其次,除了“广场舞”,是否该给老年人让座的这一问题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事实上,广场舞是老年人社会参与权利的体现,乘坐公交出行也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正常途径。“广场舞”与“让座”等社会事件只是表面现象,老年文化与青年文化之间的碰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不同年龄人的观念不同所导致的。亚文化群论认为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中,超出与其他群体的交往,形成老年亚文化群,是老年人再次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7],参与同龄群体活动有利于人们顺利向老年阶段过渡。而年轻人处在更加开放的年代,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相对薄弱,判断标准与上一辈截然不同。代际群体间心理世界的内在结构差异与不同的亚文化生活方式,导致了代沟的产生。

在前喻文化时期,老一代将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方式、是非观念等传递给年轻一代,并严格控制年轻人的社会化,使其完全沿袭长辈的生活道路。正如米德所说“只能是长辈的肉体和精神的延续,只能是他们赖以生息的土地和传统的产儿”[8]。在这种文化中,老年人有着无比的威望,尊敬老人因此成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在后喻文化中,年轻一代摆脱了对前辈的依赖,文化反哺现象逐渐出现,老一代坚持的权威与青年人的反叛发生碰撞,产生了代沟。[9]

代际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代际矛盾的负面影响却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激发代际矛盾的导火索在于活动场所资源的有限性,老年人之所以在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活动,正是因为老年人缺少自己的专业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从代际矛盾的产生本身来看,需要青年人与老年人进行平等的交流,这一矛盾也会有所缓和。

(三)经济发展类活动参与度低

1.老年人参加经济发展类活动的意义

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现实情况下,高社会抚养比,社会养老压力巨大,社会期盼老年人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经济发展活动中来。老年人口的社会参类型与包括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家务劳动、社会文化活动、人际交往、旅游活动和在家庭范围内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杨宗传认为可以将社会参与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家庭范围内参与的文娱活动,这是对于身体条件比较差的老年人所进行的有限的活动;第二层次包括家务劳动、社会文化活动、人际交往以及旅游活动,这部分活动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可以参与;最高层次的老年社会参与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再就业和义务的公益活动,只有身体比较健康或有一定专长的老年人可以参加。[10]能够给社会带来最大效益的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动,这一类活动可以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效用。

2.老年人社会经济活动参与意愿低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进和老年人的素质提升,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以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大多乐于参与第二、三层次的活动,从中获得乐趣。特别是第二层次的活动发展势头良好,这类活动的参与者与活动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老年旅游活动的兴起。老年人参加经济发展类活动有很大的意义,社会更加希望老年人可以加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来,有关于延迟退休方案的探讨正是表现了这种期待,然而支持者甚寡。

3.老年人经济发展活动遇阻原因

首先,经济发展活动对老年人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年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或一技之长。我国老年人口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虽然与过去比已经大大提高了,但离经济活动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率为43%左右。而根据《中国人口》2011年的统计分析,201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受教育程度依然偏低,73.4%的老年人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有3.04%。

其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看,人的需求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类,虽然这种次序不是固定的,但一般来说,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显现出来。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活动主要是一种满足自身成就、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第四层次,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对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我国的养老金水平总体较低,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而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老年人的家庭归属感更是淡化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对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大弱化了。

(四)老年人对社会参与的需求

老年人更加热衷于参与社会,这是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从客观方面来看,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正经历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一系列变化。

(1)社会环境。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开放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面对的社会环境已不同往日,生活条件、交流渠道以及出行方式的改善,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到新事物,也更加方便进行社会参与。

(2)家庭环境。受上世纪70年末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老年人口家庭日益呈现出“421”家庭模式,并且在未来的30年间,这类家庭的数量将会急剧上升。另外,由于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很多年轻人去异地工作,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尤其在精神慰藉方面,家庭的给予十分有限。

从主观方面来看,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1)健康状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老人的健康有了保障,生活状态寿命相对延长。据世界卫生组织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6岁。

(2)文化水平。据《中国人口》2011年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城镇老人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依次为43.27%、24.46%、10.58%、6.38%。老年人也乐于获取新知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和学习增长自己的各项技能。文化水平的变化对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容选择、方向选择以及类型选择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3)思想观念。新老年的生活年代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传统与流行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融合。一方面,对于中国民俗文化,他们依然重视并遵守,另一方面,他们的心态又相对年轻,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依然充满活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认为自己还未老去。

二、保障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权利路径选择

1.改变老年人日益恶化的社会形象。一方面,要加强对媒体道德的监管,重塑老年人正面的社会形象,为其社会交往的有序进行创造前提条件。通过社会形象改变老年人自己的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抵御消极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的侵蚀,培养乐于参与的老年文化。

2.减缓代际矛盾的发生。一方面,要拓宽老年群体与非老年群体的沟通渠道,希尔斯认为,尽管代与代之间存在区别,但没有一代人能创造出完全独立的信仰和行为规范。[11]因此,代与代之间是存在共同点与连续性的,加强沟通可以消除代际间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误解。另一方面,应意识到空间资源的缺乏是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更加重视老年人社会参与情况,改善他们的活动环境,社会投资兴建老年人专门的活动场所,完善基础建设,减少矛盾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3.增加老年人口收入渠道,加大政府对老年参与事业的投入力度。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GDP发展的三驾马车。老年人口大多依靠基本的养老金维持生计,是社会中的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较低。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更有利于刺激消费,更何况老年人已没有供养家庭的压力,更注重享受。因此,增加老年人群的收入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加大对老年社会参与事业的投资,带动经济水平整体提升。

4.实行政策优惠,推动私人资本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过程和成果进行投资。并非只有老年人直接加入生产活动才能带来社会效益,事实上,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参与也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举办老年人演出活动,寻求广告商赞助。另外,很多老年人拥有一技之长,可以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推进老年人特色产业,开发民俗工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