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东南亚国家范文

东南亚国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东南亚国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东南亚国家

第1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力生产效率

制造业是一国繁荣富强的基石,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三种发展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制造业的比重正在稳步上升;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在国家之间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污染型产业纷纷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出现了研发、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全球化的趋势;三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制造业呈现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和网络分工并举的格局,产业链不断细分。

一、制造业发展总体情况的比较

亚洲作为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接受区,在过去的几十年,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接受了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首先成为亚洲工业化国家。接着亚洲“四小龙”接受了来自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迅速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目前,亚洲正处在第三轮产业转移中,即由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外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建厂、开拓市场,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中国制造业突飞猛进,总产值从1990年的6704亿元到2003年51860亿元,增长了6.7倍。2003年,中国GDP达到14170亿美元,制造业占39%。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四大制造强国。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仍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民用技术为主的发展路线的推行,使日本的制造业走向了巨大的成功,日本成为继英美之后的又一个世界制造中心。2003年,日本GDP达到43008亿美元,是中国2003年GDP的3倍还多,其中制造业的贡献率为21%。目前,日本在钢铁、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上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韩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推动了地区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从技术模仿到技术创新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如今,韩国无论在汽车、钢铁行业等重工业还是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拥有埔项、三星、LG等大型跨国企业。2003年,韩国GDP达到6053亿美元,制造业的贡献率为23%。韩国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2003年贸易额占GDP的61.6%,而高科技产品占出口总产品数量的32.1%。

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都具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独立后的40多年,印度的企业一直在半封闭状态下经营,缺少竞争机制,制造业发展缓慢。1991年的工业改革后,印度制造业逐渐显出活力,在软件、制药和汽车部件等行业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竞争者。2003年,印度GDP达到6006亿美元,为中国2003年GDP的42%,其中制造业的贡献率为16%。

二、行业竞争力的比较

研究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除了需要从制造业的总体情况宋分析,更需要从制造业的各个行业进行研究。本文以钢铁、汽车两大支柱产业为代表,在各国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的优势与差距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钢铁制造业

钢铁是构成现代化城市最主要的结构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大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2年,我国钢铁工业总产值为6492.36亿元,占制造业的7.6%:利润为294.77亿元,占制造业的7.19%,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中利润排名第三。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了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从1955年到2002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79亿吨,增加了近62倍,仍居世界首位,产量为居第二位的日本的1.66倍。

但是,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的根本改变。传统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品种在我国钢铁产品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条钢类产品比重超过53%,比日本高出15个百分点;而板材类产品比重为33%,比日本的26个百分点。差距尤为巨大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如表面处理板,在日本占板材产量的24%,但我国这一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我国高技术的钢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我国钢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1年这一值为104.13亿元。

就经济效益而言,中印钢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均较大,比最佳水平高出约14%;中印都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却比最佳比例高出近三四倍,可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为过低的生产效率所抵消,总体上出于竞争劣势。因此,提高升级生产设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是中印两国当前加强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装置型产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钢铁工业强国生产的集中度都很高。韩国埔项钢铁公司,一家的粗钢产量约占全国的64%,英国钢铁公司占英国钢铁产量94%,美国最大6家企业粗钢的集中度为50%,日本5家企业的集中度为80%。而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较低,2002年全国生产钢铁的企业有一二百家,生产钢材的企业上千家,但产钢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仅有宝钢一家,500万吨以上的也只有4家,由于低集中度和高分散度,大量的钢铁企业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工艺装备小型化,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汽车制造业

近年来,出于降低成本,抢占市场的考虑,世界汽车各大汽车制造商开始将生产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地之一,2002年产量占世界31.4%。

200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325万辆,同比增长39%;轿车产量增至109万辆,同比增长55%。从产量上看,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从发展情况看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速比其他几个国家遥遥领先,日本、韩国、印度的汽车总产量分别同比增加是5%、7%、2.8%;但总体规模上,我国汽车工业总体规模还不及日本的1/3,特别是轿车的产量,不到日本的1/8、韩国的1/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较发达工业国家比较仍然很分散。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我国企业也与世界级汽车公司存在巨大差距。2003年,中国最大两家汽车企业,一汽和上汽的生产能力分别为85.9万辆和79.7万辆,而在世界大汽车公司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即使在亚洲范围内,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公司相比仍然较低,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的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

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当薄弱,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2002年,中国汽车新产品开发中,属于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占所有新品种的32%,其中轿车仅占10.5%。大部分轿车都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汽车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本国企业发动和驱使的;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外商直接投资来带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的。韩国最大汽车生产商现代公司,1967年只是一家福特组装厂,在缺乏技术能力的情况下,现代一直坚持引进非成套技术,以确保独立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不受其束缚,很快现代公司就能够自行设计发动机和整个汽车。1994年,现代公司汽车总产量占到全国的49%,出口量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53%,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当前,我国几大汽车企业均与外商合资生产,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这将成为我国汽车发展壮大的隐患。

通过以上两个行业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钢铁、汽车等国民支柱产业在世界上已占有较大份额。“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有利的地位,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

三、中国走向“世界制造中心”的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我国制造业结构偏轻,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装备制造业占的比重偏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品牌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将发展装备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实现成套设备国产化。

2.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升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在我国,无论是钢铁还是汽车,产业集中度都较低。但制造业的集群现象以初步形成,出现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三大制造中心。产业集聚地的形成需要依靠民间创新,市场引导。政府则应该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保证公平的竞争市场。

第2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关键词]东南亚国家;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外语教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89-03

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一是了解外国,使中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二是了解自己,改变“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现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把我们的文化教育和东盟国家的文化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知识,使我们能够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特性和规律,学习外国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教训。[1]

东南亚教育改革与发展表现出其多元性的特点,其中包括民族多元性,语言多元性、宗教多元性和政体与管理多元性。[1]这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教育特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学生来自广西世居的11个少数民族,具有民族多元性,很多少数民族拥有其本身的语言,如壮语、瑶语等,语言多元性;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思想各有特点,广西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谐共处。所以比较东南亚教育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的教育,可以发现教育的规律性,促进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

语言的习得有一定的共通性,其学习的语言即使是各不相同,但其习得的规律和方法却是大同小异。笔者有幸于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进行为期差不多一年的对外汉语的教学,所以对该所学院的外语(对外汉语)教学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川登喜皇家大学的很多学生的汉语基础为零,而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也比较差,两个学校的外语学习情况有很多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把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的外语教学与广西预科的外语教学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东南亚外语教学的特点,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试图为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外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外语(对外汉语)教学与广西预科外语(英语)教学的比较调查

两所院校的外语教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外语培养目标和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该门语言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其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教师队伍、教学活动这两个差异比较明显的方面来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表1 教师队伍

川登喜皇家大学的汉语组属于人文科学系。除4名专职的专任教师外还有2名来自中国的外教。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那位教师是中国国籍。他们都有在中国留学一年以上的留学经历,而且是回国教学几年后又会再次来中国再学习进修,再回国进行教学,是一个教学―出国留学进修―回国教学―再进修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表2 教学环节

注*任务型教学的几个要素:1.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2.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学习者所做的事情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有联系;4.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5.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2]

二、川登喜皇家大学外语教学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基地的外语教学的比较分析讨论

(一) 教师队伍的比较分析

语言的学习就是文化的学习。川登喜皇家大学汉语教研室的教师有到目的语国留学进修的经历,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目的语使用娴熟,对目的语国家文化习俗等有具体实在的了解和接触。由于学习、生活在目的语国,他们对目的语了解透彻,使用目的语地道自如,这样他们在教学中可得心应手,从容应对。因为他们对目的语国非常熟悉,包括目的语国的最新发展,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所以他们能深入浅出地教学生这门语言,把这门语言的真正的内涵――文化轻松地传输给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语言的音、形、义等,而是把语言实质的东西教给学生,为学生的语言习得提供了良好的输入准备条件。

预科外语教学由于条件因素制约,10名专职教师没有任何人有机会到目的语(英语)国家进行学习和进修。教师本身习得的语言也是纸上谈兵。教师对真正地道的语言使用并不透彻。而且预科外语教师除了课堂英语外,其他使用英语的机会也非常少。教师没机会在真实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语言,又怎能教好学生?

(二)教学活动的比较分析

川登喜皇家大学汉语教学以语言为载体,强调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语言学习,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在教学活动中,川登喜皇家大学的外语教学活动的展_令笔者深刻,他们的语言习得强调的是在“使用”中“学”。教师在上课时先教学生语言的音、形、意以及用法,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语言。例如,在学习“旅游”的单元里,教师带学生去到某一个真正的旅游景点,要求学生逐一轮流当其他学生的导游,用中文进行景区介绍和为其他同学服务。介绍“餐饮”时,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会像是在中国家庭吃饭一样煮饭做菜,边吃边聊边学,真实、自然。在吃饭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到有关餐桌的语言外,也学到中国的餐桌礼仪和文化。教师会在活动过程和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和改进的意见。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把外语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是川登喜皇家大学汉语教学的特点。遇到中国传统的节日,例如中国的春节,汉语组的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会在这一天穿上中国喜庆的红色服装,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跟中国人过春节一样隆重而热闹。教师由于对中国文化非常熟悉,他们能在语言教学中真实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把目的语的真实使用的情况和环境展示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参加到这种学习,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得体使用语言,并在使用这种语言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因为学生的学习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所以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学生学习了语言的音、形、义等,同时把语言真正的文化内涵也掌握了。这样的语言学习真实,有效。川登喜皇家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往往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汉语学习后就能够用简单的汉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日常学习生活中语言交际的需要。

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外语教学开设综合英语(读写)和听说训练。综合英语强调读写,教师会围绕一定的词、短语和句型进行操练;根据每单元所涉及的语法,进行语法的讲练。预科外语教学这几年也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试图找出适合预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也使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受环境和条件制约,预科学生的语言学习还是停留在课堂的语言学习。没有使用机会的语言学习就如学游泳,只在教室学习游泳的规则和动作,而永远没机会到游泳池进行实践练习,游泳规则学得再好和在教室里动作学得再优美,也不可能学会游泳。这种学习方法又怎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由于语言的学习环境是创设出来的生硬的课堂环境,语言的学习是为了“学”而“学”,僵硬而无交际意义,学生学习就会缺乏兴趣。尽管广西预科的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教师、学生把英语学习仅仅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学生学外语的目的是完成课业,其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就会不明确。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外语的结果往往是:尽管大多数预科学生学习英语都至少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但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中介语现象严重,无法用英语进行交际,没有真正习得语言。

三、川登喜皇家大学外语教学对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使得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变得很重要。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发展。为提高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外语习得水平,使学生真正能达到外语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与川登喜皇家大学外语学习比较,我们得到的启示如下:

首先,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增加教师学习、交流和进修的机会,使教师的外语水平上一个台阶。倡导“知识基础”对教学专业重要性的盖奇(Gage)和伯利纳(Berlinker)强调,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一要有专业知识,二要有专业技能。尽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元的,比如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发展,在课程开发中发展,在行动研究中发展还有在实践中发展等[3],但作为语言的习得,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如能在目的语国进行学习进修,在真正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浸泡,其专业知识的提高可能更有效。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的高度决定了该专业的知识传授的水平。教师的英语文化知识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选择和对知识教授的质量。所以提示提高教师的英语学科知识水平是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有效保障。

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语言是一种工具,语言的习得是在使用过程中完成。比较川登喜皇家大学学生的成功的语言学习,创设真实、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具有良好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创设语言使用环境,开展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 “用”。在教学中彰显语言的文化性和交际性,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目的、有意义,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成效,满足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最后,增加学生接触、使用英语的机会,学习了解英语文化。川登喜皇家大学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来进行语言文化学习。如上面所列举的中国节假日,教师就会组织学生仿照中国传统方式来过节。通过比较川登喜皇家大学的学习方式可知,少数民族预科教学除加强课堂学习外,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把语言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英语的机会,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语言和了解英语文化。

四、结语

教师的个人知识的建构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就影响到学生的语言习得。学生知识的获得除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动机等影响外,教为学生个人知识的构建也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良好的语言输入,让学生有运用语言的机会,并在必要时给予学生帮助。[4]总结学习川登喜皇家大学外(汉)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能促进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育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强海燕. 中国――东盟(预科)教育比较研究[A].中国――东盟预科教育比较研究文集[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0-12.

[2] 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

第3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东南亚内陆国家是老挝,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越南、老挝、缅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陆上接壤,仅东帝汶不是东盟成员,东南亚面积约243万平方千米。

东南亚(SEA)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关键词]东南亚;非洲;历史;交往

一、东南亚与非洲交往的历史

(一)古代

东南亚与非洲在古代同属于印度洋贸易圈的一部分,海洋贸易是双方交往的基础。贸易交往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亚非两洲在长达20个世纪的交往过程中,农作物的品种交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东非的豇豆、葫芦、咖啡和蓖麻等作物传入了亚洲。亚洲的橘子、柠檬、石榴、蜜果、香蕉和水稻等引入了非洲。

在古代非洲和亚洲的交通与文化交流中,一个独特而又争论纷纭的问题便是印度尼西亚人移居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人分两批,即公元3~5世纪和公元8~13世纪移入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语从马来―玻利尼西亚文化中吸收了94%的基本词汇,形成了马儿加什语,马达加斯加人吸取了印度尼西亚人修筑梯田的经验,种植了水稻、芋头、香蕉、椰子和甘蔗等,还引进了建筑住宅的样式、舷外有桨托架的独木舟、有两个活塞的风箱、可以转动的方钻和带有支架的锉刀等。

东南亚与非洲的交往的具体时间与事件已无从考察,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文物和碑刻发现东南亚与非洲的联系应该是从古代开始的。其中最主要的证据是13世纪素可泰国王兰甘亨(Ramkhamhaeng)出现在埃及的历史记录中。其次,素可泰王国因高超的制陶技术而闻名世界的陶制品可能传播到了非洲,但确凿的证据已无从考证,只有通过对两个地区所发现的文物的对比研究而得到的大概结论。

(二)冷战时期

二战结束初期东南亚国家与非洲国家的交往并不活跃,在北非地区只有八个国家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撒哈拉以南基本没有政府间的交流。只有埃及、塞内加尔和尼日利亚等少数非洲国家与东南亚主要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种情况到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后有所改善,出席此次会议的东南亚国家有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越南,非洲国家赴会的有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和叙利亚。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在第三世界国家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并确定第二次亚非会议于1965年在非洲召开。在亚非会议团结反帝精神的鼓舞下,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于1957年在埃及召开,并于1960年在第二届大会上将这一组织定名为亚非人民团结组织。

(四)后冷战时期

进入90年代以后,东南亚国家与非洲国家的交往有所发展,东盟与非盟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双方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在非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非洲积极寻求与东盟的合作。南非总统姆贝基在参加2002年在柬埔寨举行的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就曾指出,双方可以通过南南合作来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召开了第一届亚非地区域组织会议(AASORC),会上就如何加强双方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和交流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确定在南非召开第二次会议。2005年由南非和印度尼西亚共同发起的第二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以经济合作为主调,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探讨并且回顾了五十年前万隆会议的精神。通过这次会议,加强了东南亚国家与非洲国家的联系,为东南亚国家与非洲开展贸易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2008年第八届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会议在印度举办,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公正、民主、合理的多极世界新秩序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东南亚与非洲的联系。

二、展望东南亚与非洲未来的合作

(一)政治领域加强合作

东南亚国家与非洲国家大部分都受到过比如英、法等欧洲强国的殖民统治,在二战以后这些国家相继独立,但殖民统治所留下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们的发展。有些国家较为成功的解决了这些困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比如新加坡和南非。但另一些国家则依然受困于殖民统治的后遗症。因此,在治国理政、国家发展模式等问题上,双方有加强政治合作与交流资源与动力。

(二)经济领域互帮互助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比较缺乏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如何借鉴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经验,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自然资源的出口带动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是目前非洲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东南亚国家确实需要非洲的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来保证国家的正常发展。

(三)地区组织间交流频繁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比非洲国家联盟的前身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晚四年,但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发展上好于非盟。由于东盟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中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促进了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非盟也做过类似的努力,但由于非洲国家众多,所以在一体化的脚步上要慢于东盟,这也是非盟需要向东盟借鉴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艾周昌、舒运国:《非洲黑人文明》[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刘鸿武、暴明莹:《蔚蓝色的非洲―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3]王中人、景成庶:《胎死腹中的第二次亚非会议》[J],世纪行杂志编辑部,2001。

第5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2、转换插头。手机需要充电,在东南亚国家的插头和大陆的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时就需要带转换插头以便于充电。

3、凉拖鞋。东南亚国家比较热,所以拖鞋必带,同时可以上街穿,还可以去海边穿,这样一穿两用。

4、兑换货币。去东南亚国家需要在国内兑换好充足的钱,这样总比在东南亚当地国家兑换要划算得多。

第6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关键词:海南港航物流;发展目标;基本思路;建议

中图分类号:U6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海南港航物流发展目标

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契机,依托海南自身区位、港口和政策等优势,以洋浦港保税港区为龙头,积极开展与东南亚各国的中转贸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力争成为中国西南沿海地区面向东南亚地区的航运和物流枢纽,带动整个海南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2、发展海南港航物流的基本思路

2.1 大仓储、大集散

海南发展港航物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土地储备相对充足,可以提供大型的堆存场地,因此可以考虑借鉴安特卫普港的经验,大力发展仓储和分拨业务。从海南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以及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角度来看,在海南应当着重发展大宗商品,如石油化工类等的仓储、集散业务。

(1)建立石油储备、集散中心。海南背靠广阔的南海,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南海油气储量居估算达300多亿吨,中国南海油气开发势在必行。海南处于南海油气开发最前沿,应当抓住这一有利地理位置,迎合国家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战略意图,积极申请,在海南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此外,海南还可以还鼓励海南炼化积极扩大石油商业储备,进而在海南发展石油化工产品交易中心进一步巩固海南作为石油储备基地的地位。除了海南离南海待开发的油气田距离更近的区位优势,目前洋浦港已拥有靠泊30万吨级油船的能力,今后还能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更多的深水原油码头,这是泛北部湾其他港口所不能与之相媲美的比较优势。海南有80%的原油来自中东国家,与广西相比,海南明显更靠近东南亚国家,处于地区运油的主航线上。如今,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都已进入海南,形成了年产800万吨炼油、年产30万吨合成氮、140万吨尿素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链。经过加工后,除小部分留给岛内自用,大部分成品油、液化气、化工产品都销往临近的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随着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增长,对石油、天然气和化工品类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海南省政府可以鼓励海南炼化等企业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建立油气化工品类的商业储备集散中心,进行油气化工类产品的现货和期货交易,然后根据周边地区的实际需要,使用泊船或小型运油船向东南亚国家和华东华南沿海省份提供分拨服务。这不仅能促进海南省港航物流的极大发展,也能拉动海南当地的经济民生增长。

(2)其他大宗商品的仓储、集散业务。对于橡胶制品、粮食、木材、化肥等商品,海南都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都可以发展其仓储、分拣与集散业务。

2.2 大企业、大航线

由国内外先进的港航物流发展经验中得知,一般大企业和大的航运公司的进驻能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不仅对港口货物吞吐量具有促进作用,还能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辐射作用。目前国家对海南的定位是面向东南亚的区域航运枢纽,给了海南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南近年实施了“大企业进入、大项目拉动”的战略,效果显著。由于海南本身经济总量小,因此必须依靠外部力量。海南省政府应当根据本省港口资源和产业布局的特点,积极依托港口开发和扩大临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将吸引的对象企业重点放在国内外大型的制造业、加工业企业,尤其是国内500强的企业;以及吸引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挂靠海南。如可吸引中铁集团、中钢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华能集团等来海南依海建厂、依厂建港;吸引长荣、马士基、东方海外、现代商船等来海南设立办事机构、开辟航线。 把国内外大型企业作为引进重点,原因是它们都具有投资大、水平高、带动性强的特点。这些企业资产规模大、资金实力比较雄厚,一旦确定投资,基本上都是大手笔、大规模。以洋浦经济开发区引进的第一家大型企业金海浆纸为例,除其自身对洋浦经济、港口吞吐量有突出贡献外,还能吸引一大批印刷包装企业、再造纸企业进驻洋浦经济开发区,形成产业链条;而进驻海口市的海马汽车2010年也将投资3.285亿建设海马海口基地第三工厂涂装车间,围绕着海马汽车发展起来的海口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达30多家,涵盖汽车扳金件、仪表板、密封件、减振器、排气管、汽车空调、电子转向系统、线束等在内的零部件或材料等,产业链条增值效应显著。吸引大企业进入后,将大大扩充海南的货源,对于拉升海南的港口吞吐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的运送货物进出海南,还应吸引更多航运企业进驻海南,开辟新航线。目前环北部湾各港口发展的态势来看,该区域只能有一个枢纽港,海南在与广西北部湾港口群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因此想要有所突破,必须利用自己深水岸线以及更接近国际海运主航线等优势,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海南现有的航运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海南本土的民营航运企业壮大实力,吸引更多航运企业来海南开启新的航线,带动港口航运联动发展。目前国际航运市场正在逐步复苏,各大船公司纷纷“解冻”运力,投入航线,以期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一艘国际远洋船舶造价动辄上亿美元,增加运力就意味着需要大笔资金,而这正是海南的航运企业所急缺的。能不能为社会资本参与航运业提供更好投融资的平台,这不仅关系到海南的航运业在与广西竞争区域航运枢纽中的地位,也是将来海南的港航物流从单纯货量增加转向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7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没有卡巴林军区,只有卡林巴地区,属于东南亚的菲律宾。

卡林巴位于北吕宋中部地带,东部连接卡加延和伊莎贝拉两省,其南部是高山省,西与阿布拉省交界,北部是阿巴尧省。

卡林巴高山多,海拔在1500至2500米之间,境内有芝科河,水流湍急,瀑布较多,松树成林且高大。卡林巴只有部分土地得以开发,用于农业生产,农业和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马铃薯、香蕉和各种蔬菜。该省矿产资源有黄金。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以自主品牌出征

早在两三年前,东南亚市场已成为泉州几大运动品牌海外角逐的热门。进入21世纪以后,泉州运动品牌在国内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的高速成长时代,并牢牢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国内市场的成功让这些品牌对海外市场有了新的企图。目前,以专卖店形式在东南亚开拓市场的泉州运动鞋品牌,已有安踏、特步、亚礼得、361度、匹克、鸿星尔克等,其中安踏、特步、亚礼得、鸿星尔克已在东南亚部分国家设立了分公司。

不难看出,相对发达的欧美中高端市场,东南亚地区更受本土鞋业品牌的青睐。安踏未来的战略方向是扎根中国、布局亚太,逐步推进品牌国际化进程。目前,安踏在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均设有专卖店;另一家泉州运动上市鞋企特步,对东南亚的侧重也很明显,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开店。由于东南亚国家的人民与中国人的形体基本相同,所以产品型款与风格大致无异,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地区是华人华侨的集中区,该地区受华人文化影响很深,在感情及品牌文化传播方面,容易找到共同点,再加上地缘接近,便于管理。这些因素决定了东南亚地区成为本土鞋业品牌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据点。

据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泉州产的旅游鞋、运动鞋占世界鞋业市场的不少份额,然而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国内生产成本的日益高涨,鞋企的出口利润不断被压缩,泉州越来越多的鞋企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而处于发展中状态的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则在市场需求、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方面呈现出较大优势。往这些国家拓展,直接在当地投资设厂,然后再在当地市场进行销售,甚至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有利于企业应对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走出一条国际化道路。

他建议,由于单家企业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显得势单力薄,在诸多方面与当地相对方谈判的筹码不多,所以单兵作战的效果并不好,过去之后往往受到不少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要形成“联合走出去”的思路。一方面,企业抱团后实力将更强大,对那些发展中国家更具吸引力,对方为了能招商成功,可能会给出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企业联合起来之后,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出面和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并签署有关合作协议,双方都在预先商谈好的框架下进行合作。如此一来,可减少出国设厂的企业进驻之后可能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

新兴市场的机遇

为何东南亚成泉州运动品牌热衷的市场?地缘接近及人文相似的优势是这些品牌的共识。

安踏相关人员在解析选择新加坡时表示,拓展东南亚初选新加坡是出于其是一个华人国度,流行汉语,华人的审美取向、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在新加坡都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

对于重点立足东南亚,丁志忠认为:“东南亚国家的人跟我们形体一样,华人影响也大,地缘也离我们近。安踏未来的战略方向是扎根中国,布局亚太,把全球市场当作练兵场。”在东南亚各国开设更多的分公司,是安踏布局亚太的重要步骤。

“东南亚历来是华人华侨的集中生活地方,该地区很多地方受华人文化的影响很深,除了受地缘的接近以及体形相近等因素的影响,在感情及品牌文化传播上,可以找到共性的地方会更多。”丁水波说。

361度云南分公司总经理王泽胜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有相同的认识。他认为,东南亚地缘上跟我国比较接近,加上东南亚华侨、华裔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消费习惯和品牌的认同上容易找到共同点。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自有的运动品牌较少,像缅甸、老挝就没有自己的运动品牌,而马来西亚和泰国虽然有,却并不成熟、不强势,给了泉州的运动品牌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拓展思路:产业链输出

企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整体支撑。鞋企抱团到发展中国家设厂拓展,如果在当地没有完善的产业上游供应链支持,如鞋材、皮革等原辅料以及鞋机等生产设备的供应,对企业而言,虽然土地、劳动力等成本降低了,采购成本却反而大幅上升。

记者了解到,此次福建鞋业谋划抱团出击时,已将产业上游供应的问题考虑在其中。据介绍,由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不少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不仅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也还很不完善,因此在此次计划中,鞋材、鞋机等上游供应企业的同步“走出去”也被纳为重点。如果计划实施成功,未来一起到海外设厂的不仅有泉州的龙头鞋企,还会有不少中小鞋企,以及一些较有实力的鞋材、鞋机企业。

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如果能成功抱团打开拓展国际市场的新通道,那么其所有产品的研发中心仍将留在本地,因为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福建尤其是泉州鞋业的产业集群效应已经非常明显,设计人才比较多。“以后,我们可能也会考虑从泉州出口半成品到国外的分厂。”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专家观点:海外拓展应谨慎

对于泉州鞋企大举进军东南亚市场,专家分析认为,泉州鞋企设厂海外应谨慎,要围绕是否有利于减少成本、有利于辐射其他地区、投资环境是否稳定、用工成本是否低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专家认为,泉州鞋企抱团到海外设厂是一种不错的国际市场拓展方法,一方面可在国际市场打响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之间的相互照应,形成团体协作的优势。有专家认为,“人才缺乏将是目前泉州品牌海外拓展的最大难题。”此外,产品如何适应当地市场,把品牌的塑造“本土化”也是一个问题。泉州企业的国际化,必须拥有国际化的管理、国际化的人才和国际化的产品。而对于品牌企业来说,先实现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才能够谈国际化的问题。

不过,对于到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一些企业老板也坦言没有做好准备。“当地的政策环境不太熟悉,而且在中国有效的管理办法,到外面不一定行得通。”一服装企业人士说,虽然海外的确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劳动效率方面并不一定很高,所以不会贸然尝试。

第9篇:东南亚国家范文

[摘 要] 本文在把握中国学者对西南地区东南亚影视传播问题域的当下缺失基础上,尝试全景式总结此问题域的各方面:影像社会的文化意义传播,对抗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去蔽,多元化中国形象的建构,跨文化认同的践行,影像文化交往理性的实现,强调文化间性和跨文化共通性的文化话语,可有效避免西南地区的东南亚影视传播的文化折扣困境,在“地方性—国家性”普适主题下推进跨文化传播的影视文化交往理性。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南亚;影视传播

中国地方性媒体如何持续有效地进行国际影视传播,清理其要旨、基点、进路、结构等的系统性运作,至今仍是一个有待深入勘察的问题地带。而居于“中国西南—东盟经济合作圈建设”的现实背景下,西南地区的东南亚影视传播的问题域研究,则成为同时勘察区域性国际传播学理性问题和西南地区影视传播实践性问题的双重问题的必经之途。

 

但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匮于扎实学术关注,更匮于切中肯綮之论。有限几篇言之有物的论作中:严功军和张田小总结,“我国区域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发展进程中……‘碎片化’特征明显……对外传播方式欠灵活”①,指出“广西卫视……特别注重‘东盟的’这个概念”,建议区域媒体“制作电视剧、电影等”。蔡尚伟指出,东盟国家历史上对中国心存芥蒂,现仍存戒心,省域电视节目存在“电视政治、省域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共振”,“通过《看东盟》这样的电视栏目对东盟诸国的电视形象进行积极预设,变传统的‘外宣节目’为‘宣外节目’”②,叶虎则提醒,中国“对东南亚电视外宣的针对性不强……忽视了华人政治效忠对象的变化”③。如上论述颇多发人警醒之处,但相较于西南地区东南亚影视传播的问题存在而言,当下研究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基于此现实境况,本文尝试勘察全景式研究这一问题域的系统性通道。

 

诚然,对东南亚的影视传播可归属于文化产业问题,然其精神层面的价值维度远远超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④的产业界限,处于当前数字网络新媒体的技术语境中,须警醒:“在一个技术时代里精神上的问题并没有消失。……作为最后一招,起决定作用的,总是价值体系、观念体系和思想体系。”⑤因此,同时,关注数字影像传播的文化精神乃至观念体系的对峙问题,并不等于忽视乃至无视技术语境的关键性变革——亨利·布雷切斯提醒,数字影像时代的电影和电视趋于合一,“电影和电视的演进是趋向合一的”。由此,单一的东南亚电视传播问题,则更新为东南亚的影视传播问题。同时,还有必要认识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称——影视取代语言而成为文化的中心,当今大众文化的社会实乃“影像社会”。故而,对东南亚文化传播的核心在于对东南亚的影视传播,而本文所勘察的问题域在某种意义上即:西南地区的东南亚文化传播问题域。

 

值得指出的是,宽泛意义的文化如泰勒所言,“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而涵盖政治,政治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亦如彼得·穆迪所觉察的,“政治文化在中国研究中应该有着很特别的重要性”⑥,此外,对东南亚影视文化传播的探究,无法绕过作为一种政治合作方式乃至“作为一种‘防务共同体’”的东南亚国家联盟运作及中国与东南亚的地缘政治。故而,对东南亚传播的学术勘察不可回避政治文化观念及其实践。与此同时,亦须防范将此问题泛政治化的误区,防范肯尼思·米诺格所提醒的“鼓吹‘个人的一切都是政治’是普世真理的伎俩”。

 

对中国学者而言,本问题域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的地方性传媒主体对于非西方的东南亚国家的影视文化国际传播。这一区域性国际传播,始终处于西方国家“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阴影下所进行——阿基拉·伊拉尔总结,“一些人用文化帝国主义概念指西方文明对世界各地的思想、行为和生活的主要影响。这个概念不仅在第三世界而且在工业国家获得了支持者。”⑦西方“文化帝国主义作为‘媒介帝国主义’的一种话语”,同时笼罩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空间上面。倘若缺乏反省,那么中国的东南亚影视传播,则极其易于陷进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刻意塑造的“症候中国符号体系”里,或“中国”,或“中国崩溃论”,或“中国制造妖魔化”。当前国内某些报道“政治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浓厚……给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造成‘中国’的不良印象”。换言之,单一的自我正面颂扬和自我悲情渲染,实质上都是无意识印证“症候中国符号体系”,必须进行持续不断的立体话语呈现,才有望跳出“非红即黑”的二元对立形象窠臼。

 

在此意义上,多元化中国形象的话语叙述不可或缺,与之紧密相连的中国地方性形象的丰富叙述必不可少,但这也是当下中国国家影视传媒主体国际传播的突出问题。央视“缺乏对地方特色的把握……有的栏目甚至内容交叉,令人不明所以”⑧。相较之下,地方性影视传媒更有意识地进行地方性形象和国家整体形象的双重传播。地处西南的广西电视台打造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寻找金花》栏目,发掘和沟通当地民族文化和东南亚国家民族文化,开设《连线东盟》栏目,乃至开播立足东盟传播的国际频道;云南电视台直播《欢乐泼水节》,展示当地民族特色和泰国及老挝泼水祝福的文化相通性,开设《看东盟》栏目,主办面向东盟的春节晚会《东南亚的微笑》,都相当程度上填补央视东南亚传播的薄弱和空白地带,有效推进中国的东南亚影视传播实践。

 

在确知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黑幕基础上,还有必要切实清理对东南亚影视传播的官方窠臼和民族误区。基于“中国对东南亚外宣”进行影视传播,则相当程度上易于把中国“官方”腔调强加于东南亚诸国,从而产生接受心理的负面感知。与此则须采用新闻传播理论的“平衡原则”,兼容不同的意见表述,而不刻意呈现媒体主体自身的价值立场。换言之,“以‘没有宣传者的传播’理念弱化媒体的‘官方’色彩……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尽力去淡化媒体本身的官方色彩,把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内容’的关注,而不是对媒体背后的‘宣传者’的关注。”与之相应,则须防范对东南亚影视传播的“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当前的东南亚影视传播中,中国媒体的“我族中心主义”的“文化排他”问题突出。如在广西电视台的中国—东盟新闻报道中,近年的媒介表述存在显著不对等。如中国自我表述是:发展、强劲,迷人、长袖善舞,给成员国带来巨大利益;对东盟各国表述是:柬埔寨和老挝落后、战乱,文莱和马来西亚奇异,越南的中方来投资是越来越多,东盟没有南宁这么大会场。⑨

固守我族中心主义的单一话语,渲染自身文化优越性,往往导致在他国的传播效果的失效。在此,有必要坚持认同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相对主义”,强调在对比中体现文化的价值,否定非此即彼的教条思维,而强调对于如多民族聚集的东南亚各国民族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及中国民族文化和东南亚各国民族文化的共通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