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思想政治表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表现

第1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1、音乐感化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渗透

音乐的感化教育,指的是音乐可以情感人、以“境”化人。以情感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歌曲、乐曲都是艺术家情感的体验,每一次音乐体验都是与艺术家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情感人通过欣赏高雅音乐作品来提升自己音乐基本素养和兴趣,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兴趣,就会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中去,这就进入到下一个层次——以“境”化人,以“境”化人又包括情境化人和境界化人。所谓情境化人,在音乐教学或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音乐情景,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把握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经过及包含的真理,使学生思想发生自然的内在转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谓境界化人,通过音乐的熏陶,学生具备了一定音乐素养,他们开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编、自导一些具有政治宣传性和思想性的音乐作品(如创作班歌、音乐小品、音乐情景剧等),通过演奏和演唱,不仅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同时用自身的歌唱、表演魅力来影响和感化周围的人。

2、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可以体现在品鉴形式、体味内容和崇尚和谐三个方面。

(1)品鉴形式美。音乐中包含着丰富的形式之美,例如:好的音乐活动往往音乐旋律起伏跌宕、语言优美曼妙;表演者举止得体大方;声音高亢嘹亮、独具个性。这种直观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着装的整齐之美、歌唱的语言之美、演员的举止、形象之美以及演唱的风格之美,在对形式美的品鉴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行为美、形象美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注重仪表形象的习惯。

(2)体味内容美。音乐的内容美,包含着音乐作品内容的真、善、美,也包含着音乐表演者自身美素质和修养,通称思想内涵美。学生在进行音乐活动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创作者的心路历程,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之美。例如:老师我总是把你想起这首歌中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歌唱语言的纯朴、真诚之美,歌唱旋律中孕育出的浓浓师生情谊之美,最后又转化为对所有帮助过自己、关心过自己人的感激之情,及感恩、博爱之美。有了这些情感体验还不够,还要进行音乐实践,让学生毕业典礼或毕业晚会上,面对着自己的老师演唱这首歌,有了对歌曲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再加上大学四年对师生情的切身身体验,演唱时,必能让观众为之动容,必能成为一次成功的感恩教育。

(3)崇尚和谐美。音乐中的和谐美是音乐的内容、力度、速度、音色、和声、调式、节拍、节奏、旋律、结构等各个要素的和谐统一;音乐表演者要与伴唱、伴舞、伴奏、以及主持人、灯光、道具的和谐统一。而合唱是最能体现和谐的歌唱艺术,排练过程中队员与指挥的和谐统一,各个队员音色、力度的和谐统一,以及队员之间表情、动作的和谐统一等等,总之,合唱能训练学生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以及对和谐的审美追求。在追求和谐美的同时也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小结

第2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效践行“三贴近”

2002年,提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当代高中生在校时间较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如何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而又蕴含教育性的事例,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苦苦思索、不断钻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讨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学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实际,也包括思想实际。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核心技术的优势从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切入到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中的“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我们抓住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社会实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背景和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便捷和高效,既扩充了信息量、增强了科学性,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新闻评述的铺垫,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把维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这个问题。有效培养了孩子们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的情怀,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理论与实效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仅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理论与实效的结合,更能突出政治学科的德育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了解世界上的中国、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中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很多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后,都能够从中受益,甚至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加强。

三、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一般而言,智育目标的实现相对较易,而德育目标的实现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程评价方面,评课教师也往往忽视这一点,或者认为此事确有难度,达不到德育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从负责任的角度来看,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德育目标是否实现。知识内容讲得再透彻,没有情感的启迪和共鸣,都是败笔。思想上的巨人,不应是行动上的矮子。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第3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一、在课程目标中凸显公民意识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素质良好的公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现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于2004年颁布,课程设置主要从国家角度出发,体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以实现政治社会化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其中,公民意识教育目标处于时隐时现状态或缺失状态。

当代公民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思想政治课程应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中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能力、公民德行的复合型公民。于时展和时代思想成果而言,现行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需要教师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在思想政治课程总目标中自觉提炼公民意识教育目标。此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分类目标要求,以公民意识教育的角度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公民知识和意识、公民德行、公民参与能力。因此,笔者建议在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中提炼并凸显公民意识教育目标,详见下表。

二、在模块目标中提炼公民意识教育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过程中、多元文化的选择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公平、合作、判断、责任等公民素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能力,是课程四个模块的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每一个模块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每一课的内容目标。模块目标重在引导学生以国家视角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而较少从微观视角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教师可结合不同模块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模块目标中明晰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例如,培育公众现代化的科学精神、民主法制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实践理性、习惯平等竞争的主体人格、追求道德完善的价值取向、自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注重个人价值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实践理性、义利兼顾的人生追求等。下表是在模块目标中提炼公民意识教育要素的示例。

三、在单元目标中设计综合性公民意识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材在每一单元结束时,都单独设计了“综合探究”。其设置目的之一是通过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地梳理本单元知识,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教材中的单元综合探究重在知识探究,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笔者建议教师可从学情出发,和学生一起提炼公民意识教育目标,并以此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开发并实施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以《政治生活》为例,每一单元可以设计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建议如下表(见下页)。

在单元探究中设置的模拟听证会、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各自都具有比较规范的程序和格式。以模拟听证会为例,有“调查问题——选择课题——收集资料——解决方案——听证展示——总结经验”等六个步骤。常州市邹区中学学生在学习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之后,结合本地是全国灯具集散中心的实际,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建造一个以灯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并提炼出本镇的文化内涵。邹区中学师生邀请相关专家、官员参加了模拟听证会,并将听证会方案递交给镇政府。最终,镇政府采纳了同学们的意见,筹建了邹区灯文化广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各种公民意识教育活动虽然方式不同,但共同点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关注自己、关注社会、关注未来链接成一体,将自身与公共事务紧密联系起来,以公民身份关注、介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在亲历公共政策的产生、研制过程中,公民意识得以主动养成、公民道德得以主动建构、公民素养得以主动提升。同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独立、自主、富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人格不断内化为学生素养,并外显为学生行为。这也正是在单元目标中设计公民意识教育活动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四、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中突出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综合实现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能力与方法目标要经过长期培养才能达成。因此,教师在把握整体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须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例如,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是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目标,这一目标需要在不断践行中逐步达成,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将这一目标具体化,并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以《生活与哲学》中“辩证否定观”为例,本课的三维目标是: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公民意识教育资源。公民意识教育本身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社会现象,寻找公共政策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用辩证否定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要突出公民意识教育,但并不是要求每一节课都面面俱到,而是在相关教学内容中进行整合,并注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以本地、本校和本班学生实际和需求为依据,在公民意识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第4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忽视职工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但是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其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些固有的工作模式,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一成不变,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第二,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希望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实现对员工的掌控,从而凸显自我权威等等,这些都是忽视职工需求的重要表现。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了进一步调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得知,目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还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事业单位管理者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二,激励机制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虽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但是表现优秀的员工和表现差的员工获得的奖惩差距不大,无法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因此激励机制形同虚设。

二、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开展,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指导事业单位向着更好的方向进行发展,因此在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积极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了解,进而能够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第二,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重视,同时能够给予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和财政支持。

2.兼顾物质保障和精神教育。事业单位的职工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之前,需要满足职工最基本的需求。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过程中,需要兼顾物质保障和精神教育,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首先需要满足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生存需求,而且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维护好员工的自身利益,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第二,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员工进行一些精神教育,从而既能够保证员工的物质需求,也能够对员工进行精神教育。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讲,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每个个体,能够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符合每个员工的未来发展,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第二,充分尊重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人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从而使得人们更好地享受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4.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为了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实现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能够使得员工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成效,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增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财政投入,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得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能够符合现代化的需要,进而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5.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因此在提高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这一原则,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宣传和讲解,使得员工能够充分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可以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从而能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一些人员会表现的比较积极,但是另外一部分人可能表现的比较差,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批评与表扬相结合,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一些优秀员工能够为其他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因此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提高其他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对于一些表现差的员工,需要给予批评,从而能够促进其不断地学习,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第5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要矛盾人作为现实的人,是有现实需要的,会根据也有权利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来衡量和判断他周围的一切客观存在,包括实践活动本身。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正如马克思所界定的那样,这个实践活动是特殊的,不产生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产生人,更高层面上的劳动者。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属人的,更是为人的,也有义务被人去衡量和判断。思想政治教育依据人的需要和所做出的判断进行改进和完善,适应人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的发展。人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本身的意义。当人们的现实问题和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没有得到基本解决的时候,人们就会对这项活动产生怀疑。如果判断后得出的结果是否定的,那么这种否定的判断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项活动的态度,进而反映到人的行为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矛盾的表现事实上就是人的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要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利益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现实问题,不能在物质上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社会中一些民生问题的存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大打折扣。这样,内心对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期许在现实的反衬下显得有些无力。人们以自身的利益需求为标准,站在自身现实利益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衡量的结果是否定的,这样,矛盾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矛盾的具体表现也就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要矛盾是人的自身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这一利益的矛盾。找到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针对主要矛盾做出反应,采取行动,从而实现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求实原则求实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坚持求实原则,就是坚持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落到实处、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求实原则,没有从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而是盲目地凭借主观判断,分析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从而在这种缺乏科学的分析判断的指导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施教者力不从心,使受教育者无所适从,产生排斥和厌烦的情绪,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求实原则,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不畏劳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探寻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实际和生活问题实际,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求实原则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强调了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强调它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对其思想问题进行追本溯源,探寻其思想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而是一味地强调思想上的偏差,并狭隘地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思想上的说服教育和灌输,使其树立坚定的信仰,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接踵而至,人们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前所未有。在今天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下,更加要求我们坚持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受教育者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灌输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使实际问题解决、物质利益满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做到:面对一个需求,选择一种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实施一次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有现实支撑、有说服力的活动。

第6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本质;功能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174―04

植根于社会与人的发展诉求之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是对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现实回应,也为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能之路,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如概念、本质、功能、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制的贯彻落实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活动的方式、本质、功能和价值又必然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本质、功能和价值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有认识并积极适应这种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方式应从单子式主体向交互式主体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活动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

从人的活动的视角来看,由于人们有更好地生存并发展自己的需要,尤其是有德行修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刚好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于是就成为人们发展自己,尤其是发展思想品德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本身的一个业已形成的、特有的生存发展方式”“是人们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需要和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德育功能之所以能够展现和实现,根本在于人有德行修养的需求”。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文化为共同的活动客体结成了“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的交互式主体关系,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构建活动的动力系统、导向系统和调控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引导受教育者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发展由自发状态转变为自觉的思想品德构建活动。而且,当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完成后,教育者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知识和经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与意义也能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对教师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思想品德构建的活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在与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文化相互作用中不断构建其精神世界和价值生活的过程,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将外在的思想道德文化、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自身思想品德发展并创造新的思想道德文化的过程。

因此,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再也不能以单子式主体开展活动,而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和自己的一种生存和活动方式,在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教育共同体中与学生进行合作、沟通、交流、对话、竞赛等交往教育实践,关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并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单一的主体观都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主体一客体”的模式中,使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成一种“工艺性”的工作流程而产生机械化模式倾向。为什么以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欢迎,实效性不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只知道“我打你通”式地单向灌输,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本质应从工具性向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活动本质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意识形态的宣扬满足了阶级统治的需要而成为工具。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认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也就是说,统治阶级为了确保本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就要像支配物质生产资料一样,支配精神生产资料,也就是发展与一定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出于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地位的需要,任何阶级社会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具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的政治功能就认为它的本质只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或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才是最根本的事情。这种以人为目的,为人的发展和完善服务的内在价值,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所在。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为社会服务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建设人自身”的根本属性。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以及它对人实行精神引导,促进人的发展,才使其具有根本目的性。也就是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既需要考察其满足阶级与社会需要的一面,更需要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去追求它的属人性,既要看到它的工具性本质,也应该看到其目的性本质。

表面上看,工具性与目的性是对立的,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在实质上,两者是统一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具性是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表现,目的性本身就包含有工具性的成分。两者的区分只不过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角度与层次不同而已,“相较而言,工具性是低层次的属性,目的性是其终极属性”。强调工具性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所表现的阶级实质,不会因为全球化、社会化的趋势而消失;而以人为本、建设人自身的目的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之使然,是其教育职能的深层应用,这不仅没有违背工具的效能,相反却使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放置于目的性基础之上。工具性正因为有了目的性而有了发展的根基,目的性正因为有了工具性而有了社会的支撑。

综上所述,只有工具性(维护阶级统治需要)与目的性(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或忽视、淡化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本质上是疏离社会生活,只是满足政治需要、服务政治要求的工具的“传声筒”、“社会代言人”角色,转而从“现实的个人”的需要出发,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站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高度,向受教育者宣讲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理论的宣讲者;同时也要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做他们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从“传声筒”角色向“宣讲者与引导者”角色的发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新要求。

三、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活动的功能和价值应从侧重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向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其活动的功能和价值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决定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定义,揭示了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

认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作为人与社会中介的教育,其基本功能在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一致性决定了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这两个功能和价值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教育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素质;教育为促进人的发展,就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社会能提供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这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而且两者是统一的。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实现或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服务的同时,也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与精神引导,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这基本上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时呈现出来的“维系社会生存、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管理”等功能和价值。的确,从‘‘社会哲学的视野来看,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且在社会大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维持现存社会正常运转,支持社会良性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其“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和“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独立的和不可替代的。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与目的性时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社会的人、满足人的政治文化需要,固然有维护一个阶级政治统治的现实,但对人的发展与完善的推动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所在。“提升人性、促进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合统一。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有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其目的性本质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引导个体思想和行为、激发个体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规范调控个体思想和行为等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只能是通过其个体功能来实现。“德育的个体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的意义和最直接的、个体的、本体的功能就在于人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是要通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来推动社会进步。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和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教育实践上,人们却总是更加侧重其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相对忽视了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片面性,必然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事实上,尽管侧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是历史地形成的,但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只有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相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能持久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要求来讲,还是从借鉴历史经验来讲,或是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来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必须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社会哲学范式中走出来,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和个体价值,实现角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以人为本,通过引导、规范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受教育者的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涵盖了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旨归。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实现其活动的方式从单子式主体向交互式主体发展,活动的本质从工具性向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发展,活动的功能和价值从侧重社会功能、社会价值向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发展,就是要与受教育者一起,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受教育者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信、行均衡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

[参考文献]

[1]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起源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鲁洁,等,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第7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一、正视现实,客观分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存在着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相对滞后的内容的矛盾。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上存在着全方位、多层次的辐射影响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相对狭窄的矛盾

(三)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上,存在着多元化、世俗化社会生活目标与理想教育目标的矛盾。

(四)在教育者的形象上,存在着说与做不一致的矛盾。

二、更新观念,科学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

(一)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统一。

(二)潜在性和直接性的统一。

(三)稳定性与突变性的统一。

(四)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三、注重实际,积极探索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途径

(一)追求效益,必须“远”“近”共图,“标”“本”兼治。

(二)评估效益,必须定性定量,系统分析。

(三)激发效益,必须形成合力,综合治理。

(四)扩大效益,必须面向社会,善“借东风”。

正文

在不少单位,经常听到一些同志反映,近些年来,各级电信企业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倾注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带着这个问题,本人在一些单位进行了调查了解,总的感到,当前,江西电信正大力推行企业转型和精确化管理,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这种趋势,不断提高工作效益,的确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正视现实,客观分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效益,原是经济学的一个槪念,后来运用到其它学科。经济工作要讲效益,其他工作也要讲效益,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生产,既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有精神成果和相应的物质成果的产出,也必须遵守以较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成果和效益这一原则。如果效益不高,人们就有理由怀疑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地位和价值作用。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投入大而效益差呢?我认为应当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去查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存在着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相对滞后的内容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使其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电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却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在内容的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旧、空、杂”的现象。一些单位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中,照抄照搬的现象比较突出,上面有什么要求,下面“照葫芦画瓢”;有的脱离本单位实际,把主要心思用在天数,人数,次数上,敷衍了事,空洞说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有的受形式主义的影响,把政治部门本身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开了多少会,搞了多少教育,推广了多少经验等,也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主要内容,误入“自我服务、自我衡量”的谜途。凡此种种,与员工求新、求实、求精的要求极不合拍,离政治工作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规范性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上存在着全方位、多层次的辐射影响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相对狭窄的矛盾。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封闭,员工的社会交往大都局限于同志和亲友之间,一般来说员工的思想问题容易掌握,也比较容易解决。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员工社会交往的范围和內容不断扩大,与社会交往的渠道不断增多,社会影响员工思想的信息越来越强,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仍停留在过去时间、空间的传统模式之中。比如一直沿用的会议精神传达方式,本来新闻媒体已作了宣传,但单位还要重复进行。教育的实施过程,也是一贯采取上课、笔记、作业“三步曲”的传统做法,没有任何变化,尤其是那种“我教你听,我打你动”的“灌输式”、“填鸭式”、封闭式的教育方法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形势极不适应。

(三)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上,存在着多元化、世俗化社会生活目标与理想教育目标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表现出多样化的倾向。然而,企业在确定和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时明显的脱离实际。一方面在强调目标要求先进性的同时,往往对员工个人的生活目标缺乏关照,有时甚至超越社会现实和员工的思想实际,不分层次,不看对象,提出一些过高的目标要求,造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直接损害了政治工作的效益。另一方面在检查、评估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把完成时间、内容的多与少、教案有没有、心得体会写没写作为衡量的标准,而基层往往采用背题目、应付考试、抄写心得体会等办法应付,这样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在教育者的形象上,存在着说与做不一致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形象直接影响政治工作的效益。为什么同一件事,同样一个道理,有些人讲出来,人家就信服,而另一些人讲出来却被任为是“唱高调”?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人格力量的差异。我们一些单位之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效益低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些领导,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做不到,这样不仅在员工中降低形象,丧失威信,还会使人反感。“台上他说,台下说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就无从谈起。

二、更新观念,科学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

经济效益可以运用公式来计算,通过货币来表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如何评估?长期以来存在一些误区。不少同志一提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总感到“看不见,摸不着”、“效益高低,全凭领导一张嘴,秀才一支笔”。其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并不是“虚无缥缈,随意评说”,而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其表现方式有特殊性罢了。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我们首先必须用辩证的、发展的和普通联系的观点科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的特殊性。

(一)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统一。能够象经济工作一样,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劳动量和成果量化为各项比例、数据,对于反映、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固然简单明了。但实践证明,仅以我们目前一些单位在工作中所量化的指标,若想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全部量化,那是不切实际的。美国控制论专家查理所创立模糊集合论认为,任何事物在状态和属性上,既有界限的分明性,又具有界限的不分明性,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表现也不例外。例如,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四有”员工,可是在评价这一任务完成情况时,我们就不能说某单位“四有”员工已达到百分之多少,因为这样说反而不精确。我们只能分析员工与“四有”要求的接近程度,来评价“四有”教育的效果,这个“接近程度”是难以量化的,一般呈模糊性。但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可以量化的,如违法违纪有多少人次,某个时期先进人物出现了多少,这一人数的多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四有”教育的成效,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又呈现出精确性。

(二)潜在性和直接性的统一。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投入产出的比率直接表现。如果把投入产出的概念借用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那么其投入产出的过程要比经济效益复杂的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种思想问题的形成和解决,又受周围环境的制约。还由于政治工作的效果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会象工人将铁丝送进制钉机就能造出钉子那样必然和直接,它往往带有很大的潜在性和渐进性。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说(作报告、讲课、对话、谈心)、做(具体的组织工作)、行(自身的模范行动),投入即灌输到受教育对象的脑子里,所投入的一系列劳动是否有效还很难说。这一阶段的劳动效益只具有可能性,不具有必然性。要将这种潜在的效益转化为直接效益,需要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劳动成果进行鉴别、吸收、消化之后,再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受教育者所吸收的内容,不是全部可以转化为外在表现,只能是一部分被吸收转化为外在表现。这个被受教育者吸收并转化为外在表现的部分,体现直接性,未被吸收或未被转化为外在表现的部分,体现潜在性。

(三)稳定性与突变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两种现象:一类是表现一贯很好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他们,好比“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一次思想工作之后,很快就能产生正确的认识,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较快地表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在这部分员工身上,能够持续、稳定地释放。当然,如果觉得“响鼓不用重锤敲”,放松对这部分员工的教育与管理,也可能“大爆冷门”,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很微弱,看不出明显变化。可是到了紧急关头,他们便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令人们“大吃一惊”。分析上述两部分员工的表现,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突变性。稳定性和突变性,随着思想政治工作量的变化和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交叉出现,如同物理现象那样,稳定的输入会带来稳定的输出,一旦输入和输出不成比例,就会带来突然的变化。

(四)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一般地说,经济工作的效益,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性,劳动成果与投入的劳动量成正比例,并在直接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上相对固定地表现出来。可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往往超出原来设想的范围、时限、影响,涉及到教育对象周围的群体,变得无法估量。如教育、挽救一名后进的员工,会使许多人幡然醒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挽救一个人,教育一大片”。一场好的报告,不仅能使直接的听众受益,还会通过各种媒体在社会各阶层中广泛传播,引起连锁反应,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无限性。可是从另一方面说,思想政治工作又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效益的发挥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同样一次教育,有的人感觉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有的人却毫无反应,无动于衷。有的人受教育后可长久起作用,有的人教育时有所触动,过后仍如往常,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限性。

三、注重实际,积极探索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途径

既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和经济工作效益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地、恰当地把握这些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来抑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案,不断校正思想政治工作的偏差,科学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积极探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途经。

(一)追求效益,必须“远”“近”共图,“标”“本”兼治。根据潜在性和直接性并存的特点,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谋长远”,又要“图现实”,既要“治本”,又要“治标”,把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政治觉悟,打牢思想基础与解决现实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灌输科学理论,旗帜鲜明地讲好大道理,帮助员工不断丰富“思想库”,把思想基础打牢,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潜在性”。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把思想工作与员工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利益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引发的思想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变化的频率越来越快。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变化对员工思想的影响,切实摸清员工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积极跟踪热点,关注焦点,诠释疑点,解决难点,努力创造条件,把道理讲到员工的心坎上,把工作做到细微处,把满意送到家门口,促使“潜在性”变为“直接性”,将效益发挥出来。

(二)评估效益,必须定性定量,系统分析。必须明确,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有效,最基本的标志就是看员工的思想觉悟有没有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激发,对企业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每一项思想政治工作之前,必须对此项工作所产生的效益进行估量,如同经济工作中的“可行性论证”那样。在每一项思想政治工作结束之后,必须对此项工作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价,无论是效益估量还是效益评价,都必须根据精确性和模糊性并存的特点,坚持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性评估,能定量的定量,不能定量的就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第8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双主体” 互动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张的是让受教育者在活动与交往中,自主地去接受教育者传递的信息,并通过自身思辨的过程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意识。然而,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仍存在着许多争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单一主体说。它指的是教师单一主体说与学生单一主体说。教师单一主体说认为教育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塑造的过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者,是主体,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而学生单一主体说则是这样认为,教育过程其实是学生认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过程。第二,双主体说。该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与个人。”按照这个定义,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则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也具有主动教育功能,因此,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第三,多主体说。该理论认为除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个体、群体甚至介体与教育环境等因素也具有主体的性质,也是可以成为主体的。以上几类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单一主体说否认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而陷入到片面中,双主体说与多主体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泛化了主体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内涵和表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在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行为者,是具备主动的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人。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内涵便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定义演变而来的,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将其视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实体。教育者,当其被认为是主体时,其主体地位体现在实施主导性。受教育者,当其也被认为是主体时,他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接受主导性上。受教育者是有主见、有思想、有实践能力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能动地接受教育。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实体都视为主体,使这两个主体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是“双主体”思想核心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要实现和谐互动必须研究其主体性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必须要全面地理解教育目标,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熟练掌握教育内容,合理、科学地选择教育手段或方式,设计教育环节。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协调者。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其过程客观存在着一种序差,这样的序差便是从成熟的教育者指向正在不断发展的教育对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协调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应协调受教育者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激发者。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发展阶段与思想状况的基础上,然后将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同社会规范结合起来,并且启发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再将社会规范内化、践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和谐互动的实现途径

(1)平等交往。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和谐互动是一种交往行为。交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有效途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功能。然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表现出强势的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以有经验的“过来人”自居,因此,给教育对象盛气凌人之感。从交往的角度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如果处于平等交往关系中,双方就必须遵守交往的各种规范与准则,相互履行相应的义务与责任,而且在人格上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在话语权上应相互承认,相互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

第9篇:思想政治表现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

在我国现阶段中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特别是其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弊端,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乐观的局面。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的表现概念以及相关意义

通过我国相关专家领域对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相关探究成果的研究,来对其中的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对其中有待完善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探索、改善。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概念

1.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涵义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和相应任务进行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借助对教育对象所具备的思想理念以及政治看法、道德素养等具备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把握,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得到更加灵活化的改革创新,则是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涵义。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得以表现的主要内容则在于其方法艺术中的基础性,例如,语言的方法形式以及疏通性的方法艺术,还有其艺术中的职能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能对相应的决策进行最为高效的判断,并且可以准确的把握住合适的良机,能够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以及活跃性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相对的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能对教学时间进行充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存在对效果进行全面的强化。另一方面要对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表现的内涵进行全面的掌握,其中有两方面必须具备的要素。第一,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方式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教学方式以及艺术的前提条件下,中学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则相应的缺失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其科学中的方式及艺术性都不能得到相应精确化;因而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相应开拓和艺术性都能够将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呈现。所以要求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模式来对艺术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的集合,从而进一步的将教学的成效性进一步的提升。第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艺术性与文学创作性质下的艺术性有着本质意义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艺术性质将抽象的理论全面的具象化,使受教育的人员能够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认知;其中理论性的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在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对艺术性教学进行应用要要针对相应的原则进行全面的贯彻遵循,要将其中的科学意义和价值意义进行高效的整合,能充分满足人们相应的需求,能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有着积极意义的引导,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可以最高效的将人们对于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进一步的加强;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新课堂中,教师要对理论中的科学意义进行全面的展现,从而将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性质进行表达;从其实质意义方面来看,在中学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技巧性的将其中的创新意义和活跃度进行淋漓尽致的体现,实际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模式相应的提升至艺术的高度,使得其教学的成效性能够得到全面整体的提高。

2.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特征

首先是其表现方面的审美特征。和其他方面的艺术模式有着同样的特性,具备着过于生动形象化的语言,都能使读者产生感情方面的心理共鸣,并深陷其中将相应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在另一方面也是内在美以及外在美这两者最为高效的整合,全面的将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进行最完美的呈现。其次在于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利用最为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主体思想加以掌握,对其中的情感美加以体会,其中渗透性是展现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通常表现在现代的生活中以及现代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将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将人们的创新意识以及主体意识、自由倾向进一步的最大化拓展,将我国相应的社会意识发展形态以及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化的呈现。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中所存在的复杂特征,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有着相应的复杂特征;虽然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能将其内容进一步的具象化,将其成效性最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尽管如此,对某一部分的个体来说,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个体审美能力以及鉴赏水平的不同,使得其教学进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

(二)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呈现的意义

首先是中学思想政治其课程性质的主要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的强调在中学生接受思想以及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必然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有一定性的关键地位以及意义。是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德育课程以及其他很多因素的有效集合,其核心部分的价值意义在于能够将思想进行基础性的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特性和特殊性质都能得到全面化的展现,将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性以及高效性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次在中学生的思想特性以及接受程度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有着必然性的意义存在。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针对思想政治教学这一门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则是强烈的渴望更深刻的对思想政治展开学习,第二则是采取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第一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坚持认为在自身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社会因素的辨识水平进行培养提升;但是第二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对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保持着敬而远之的心情,认为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太过于枯燥乏味,不能对自身有过高的帮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都是采取应付且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中学生普遍思维运转都过于灵活,且其思想动态化并且都充斥着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现阶段中科学技术手段都日趋先进发达,使其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学生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以及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方法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应的教学艺术特征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成效性方面能够充分的展现其教学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方式以及生活水平都得以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等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因素下,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能够使得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能在正确的轨道下发展,将教师本身的教学价值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都能得到全面整体的展现。

二、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提出的相应发展战略措施

(一)将课堂的有效性渠道进一步加强

在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得以加强培养的实效性渠道主要就在于将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加强,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渠道中,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有着核心意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努力才将教学课堂进一步的打造,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本身的主置,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将学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无论是从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式方面、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模式等都加以重视,使得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学实效性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提升。

(二)将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改革创新

通过对教学途径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发现,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过于将教学过程中的严谨性以及系统性、逻辑性思维注重强调,失去了对学生本身性格特点的探讨以及对时代性特征的研究。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有着一定程度的实践性意义以及开放性意义,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因而很容易导致知识的教学和时代的发展轨道有所偏离。在这一背景因素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全面的提高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充分意识到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因而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准则进行全面的贯彻落实,注重学习中的技巧方式。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全面的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意识。同时教师还有注重对课堂稳定因素的有效控制,使学生能身处于稳定的课堂下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拓展,来增强教学课堂中的高效率以及高质量。

(三)针对教学方式的改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有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引导性的作用,同时还有着营造活跃性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这一课程内容中,虽然有着相应的严谨性以及逻辑思维的理论知识,但是活跃积极的内容转换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改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负面教学氛围,将课本的讲解性相应的减弱,使中学生能拥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自主能力,使学生的社会人文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意识都能够得到加强。教师应该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元化意义,坚持对每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转换应用。首先要善于对教学的课堂情境进行构建,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其积极性;其次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学习准则进行贯彻落实,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时代特征的影响作用,使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于当下发生的时事政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能得到加强;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意义提高,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都能够进一步的具象化,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应的加强,将思想政治的主要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完美的完成,推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三、结语

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尽管在现阶段中部分的教学成效依然差强人意,但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以及相关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增添了现实意义,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大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探讨[J].考试周刊,2012(66).

[2]皮芬.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