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瑜伽课程范文

瑜伽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瑜伽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瑜伽课程

第1篇:瑜伽课程范文

1前言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瑜伽平衡、协调、洁净,而且强化练习者的身体和思想。瑜伽的练习法能把人散乱的精神集中并使之平静下来。瑜伽练习首先着眼于身体的强健,然后要求身心融合为一,长期练习瑜伽可使人身心达到平衡,使心灵和身体得到放松,从而消除疲惫、减轻压力。瑜伽练习舒缓、暖和,不透支心肺功能和体力[1],从塑形、健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给练习者带来了很多益处,它是一项有着高效锻炼价值意义的运动项目,是所有健身项目中最适合终身运动的方式。随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已普遍展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健身瑜伽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功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健身喜好者;它正逐步走入大学校园,成为一项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健身瑜伽课程在高校体育课堂的开展和《纲要》的精神是一致的,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2探究对象和方法

2.1探究对象

北京师范大学2004届、2005届、2006届女大学生共计150人。

2.2探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和此相关的书籍和学术论文。

2.2.2访谈法对北京市15所高等院校进行走访调查,并和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面谈,就健身瑜伽课程的开展进行了咨询和调研。

2.2.3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师范大学2004届、2005届和2006届女大学生共计150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进行了“最感喜好的体育项目”调查,要求她们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游泳、健美操、形体练习、健身瑜伽等10个项目中选择3个自己喜欢的项目,并注明自己最感喜好的一项。对上述的喜好选择进行累加统计,求出喜欢每项人次的百分数

3分析和讨论

3.1高校传统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高校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她们追求美,对新技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而对传统的体育课喜好不高,教学中总是有“怕吃苦”、“怕受伤”的现象,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而出现了站课、混课、溜课的不良现象。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针对高校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将体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创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好和热情。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和《纲要》的精神是一致的,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3.2健身瑜伽深受女大学生的喜爱

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2004届、2005届和2006届女大学生共计150人进行的“最感喜好的体育项目”调查,从调查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女大学生运动项目喜好的趋向为摘要:健身瑜伽占29.4%、健美操占25.3%、形体练习占21.3%,很明显,能够塑造形体美、对抗性低的运动项目都很受女大学生的喜爱,而健身瑜伽名列第一,这就充分说明了健身瑜伽受到了越来越多女大学生的喜爱。另外在对北京市15所高等院校中已开展健身瑜伽课程的5所高校进行的调查中,通过亲身体验、观察以及课后和学生的交谈得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练习时很认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想学”,课后对健身瑜伽课程的评价也很好,都觉得练习后全身很舒适,心情很愉悦,紧张的大脑也随之得到了放松,这也充分说明了健身瑜伽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教学内容,已受到了越来越多女大学生的青睐,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是可行的。

3.3瑜伽的健身功效有助于女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瑜伽练习时通过瑜伽呼吸法、法、冥想和松弛功的练习,可达到伸展筋骨、轻松身心、健美形体、通畅经络的效果,从而使练习者在健身的同时消除疲惫、缓解压力[2]。在健身瑜伽课上,学生在恬静的环境中,聆听着柔和的音乐和教师轻柔的语音来进行瑜伽姿势和瑜伽冥想练习,慢慢集中注重力,调整呼吸,使呼吸变得均匀缓慢,排除杂念,敞开心扉,释放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从而养成一种积极乐观、良好健康的生活态度,最终达到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健康,这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瑜伽最大的功效在于调心,练习瑜伽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自然自主神经所引发的不就会消失无踪,而且原先焦躁的性格也会有所改善,从而促进身心平衡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强,科学文化高速发展,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越来越大,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的学习生活,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非凡是女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需求。心理学探究表明,高校出现心理新问题的女生人数高于男生,而患精神疾病的各院系女生又远远高出体育院系和艺术院系。有相关探究表明,女大学生由于在大学里缺乏经验,加之高校课程设置的局限,以及心理新问题的封闭性,所引发的各种困惑和烦恼不能及时排解,从而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健身瑜伽针对女性身体柔软的生理特征,通过练习可分解压力,使身心平衡发展,教学内容和理念迎合了女大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是必要的。

3.4健身瑜伽有助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瑜伽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项目,它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养生、治病、消除疲惫及紧张情绪等,它简单易学,练习时不受场地、时间和人数的限制,既适宜于集体练习,也适宜于个体的自我练习;既适宜于在课堂上练习,也适宜于在宿舍、家中、办公室、以及室外练习等,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练习内容、练习方式和练习难度。瑜伽从塑形、健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给练习者带来了很多益处,它是一项有着高效锻炼价值意义的运动项目,是所有健身项目中最适合终身锻炼的运动方式,这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结论和建议

健身瑜伽课程深受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的喜爱,它适宜于在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有助于女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奠定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摘要:

[1]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和冥想[M].北京摘要: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摘要:1-28.

[2]李晓钟.瑜伽练习摘要:从初学到精进[M].北京摘要: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摘要:1-52.

第2篇:瑜伽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健身瑜伽 体育教学

过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延续了中小学开设的内容。近年来,这种“炒冷饭”式的内容设置有所调整,但学生的兴趣爱好仍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运动参与程度仍比较低。2002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性依据。《纲要》对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具体的项目分类及课程模式的构建未作硬性要求,这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地方化和趣味化成为可能,也给瑜伽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设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健身瑜伽摒弃了传统瑜伽的某些特殊要求,保留了传统瑜伽的精髓,如:道德修炼法、法、呼吸法、松弛法,让人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获得身心的放松,预防和缓解许多的身心疾病。健身瑜伽还融入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理念与时尚健身的新内涵,它是时尚健身、传统医学和古老瑜伽的巧妙结合,适合于现代人对美、对健康的强求。

一、健身瑜伽的作用

健身瑜伽在动作的选择上注重安全性、有效性,是一种中低强度的运动,能有效地调节身心的压力。

1.健身瑜伽可以有效地增强生理机能。

瑜伽的独特姿势能促使肌肉、韧带产生张力,从紧张到放松,同时配合呼吸调节以适度刺激脑、脏器、神经、腺体等组织;强调缓慢深长的呼吸,能增强心肺功能。

2.健身瑜伽可以塑造优美的体型。

健身瑜伽能促进脂肪的分解,排除毒素,进而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瑜伽很多姿势是模仿动物的动作,经常练习这些动作能提高肌肉的弹性与关节的灵活性,使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得以改善,让体型变得匀称。

3.健身瑜伽可以改善心理素质。

瑜伽练习讲究在宁静的心境下舒缓伸展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动作所产生的感觉上,加之美妙的音乐,练习者能净化心灵,调整情绪。

学生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容易感到疲劳、紧张、焦虑。学生通过瑜伽的呼吸和伸展的练习,可以消除不良情绪,使心理得到放松。另外,健身瑜伽对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健身瑜伽的可行性

就项目自身特点来看,瑜伽融合了舞蹈、体操、太极等健身理念,强调修身养性,内外兼修;从练习效果来看,它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体型、减轻不适和缓解压力;从运动负荷来看,它属于有氧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强度不大,练习时间可长可短;从运动器械的角度来看,它所需器械设备简易,对场所要求也不高;从已开设该课的学校来看,学生选修瑜伽目的明确,开课效果好,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瑜伽能把健身和心理调整有效地融为一体,为学生掌握一种有用的体育锻炼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健身瑜伽具有“健身、美体、调节身心”的特点,符合现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2.吸引并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健身瑜伽可与其他运动项目融会贯通,如在练习中穿插体操的拉伸、平衡,舞蹈的柔美动作,趣味游戏等,可更好地充实教学内容。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可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根据力量、柔韧等不同的学生,可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姿势。在教学中,采用双人瑜伽、自编动作、小组比赛等方式,创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逐渐受到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视。

伴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发展,瑜伽作为一个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走进高校体育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赢得了任课老师的肯定,还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和喜爱,受到一些高校领导的重视。

4.高校体育师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师资质量的高低是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总体来说,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稳定,教师的职称、学历等综合素质也在稳步提升。全国高校瑜伽师资比较紧缺,但满足学生瑜伽课开设的现时需求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高校体育师资具有以下优势:第一,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发展稳定,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也相对要高。第二,高校体育教师进修机会多,可以参加各种类型的瑜伽知识讲座和瑜伽师资培训班等。第三,瑜伽师资还可以从其它的相近或相似专业中转过来,能基本满足学生选修瑜伽的现时需求,这从开课学校学生选修瑜伽后的练习效果、学生对瑜伽课老师上课的满意度等问卷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5.场馆设施要求低,较容易满足教学需求。

瑜伽的场地要求不高,室内室外都可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天气情况自行选择。

第3篇:瑜伽课程范文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瑜伽热 功效

一、前言

瑜伽,是起源于印度,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东方古老的强身术。古代瑜伽注重心灵与肉体的超越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洗涤,现代瑜伽已经发展为一项富有时尚气息的更适合全民参与的健身项目。当代瑜伽追求身心平衡与健康优雅;主要由呼吸法、法、冥想组成;一种在自然健康的环境当中,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由意念指引躯体舒缓流畅地练习各种动作,以期达到内外兼修的一项健身项目。瑜伽同时也可以消除人们潜意识当中的垃圾,消除烦恼,使得练习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均衡修养。

二、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作了详细的规定,其总体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育修养。不难看出,增强体质依然是我国高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与学习,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仅仅是传统的课程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拥有求新存异心态的大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设置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合适的新课程则需要各高校认真遴选,既是不同以往的传统课程,同时还需要拥有符合《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能够指导并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被喻为“白领的运动”的瑜伽,无疑很符合成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的一门新的课程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它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瑜伽课程

(一)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意义。

作为当今流行于全球的一项健身项目,瑜伽拥有很全面的调理功效,涉及身、心等各个方面。

1.瑜伽练习的养生功效。瑜伽是最安全、最富有成效的健身术之一。瑜伽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通过最基础的动作一步一步地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瑜伽的独特姿势,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练习者肌肉的弹性、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在无形当中保持了形体的匀称。

瑜伽将呼吸作为练习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不同于我们生活当中习惯的胸式呼吸,瑜伽练习中要求腹式呼吸;学生在练习当中,呼吸变得缓慢、均匀而且悠长,吸进更多的氧气,充分呼出二氧化碳,净化血液。当然,作为有氧运动的一种,瑜伽也能够起到减肥的功效。2.瑜伽练习的健心功效。瑜伽是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展开的,练习者在安详宁静的状态下舒缓地呼吸与运动,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排除一切杂念,放下工作生活当中的负担与烦恼。当代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通教育的环境中,承受着无形的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感觉,瑜伽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瑜伽的冥想术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练习者在冥想时会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回归平静。与此同时,瑜伽冥想术能够帮助练习者控制自身的意识,调节身心,逐步开阔练习者的胸襟,使得练习者比之前更为沉着、冷静。

(二)有效地开展瑜伽教学。

1.硬件设施。瑜伽练习的场所没有太多的限制,但是练习场地必须通风顺畅、空气清新,瑜伽的呼吸法要求空气的质量不能低,否则对于练习者不利反有害,这违背了瑜伽练习的养生与健心的初衷;此外,练习的场所能够保证练习者自己足够的私人空间,瑜伽是一项较为安静且独立的健身项目,全神贯注方能达到练习的功效,旁人不小心的打扰很有可能影响练习者之前的境界。所以,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需要为该课程设置合适的教学以及练习场所。瑜伽练习过程中背景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练习者进入忘我、安详的状态,因此,背景音乐的选择和播放就需要高校以及任课老师的认真对待。

2.师资要求。由于瑜伽的综合性,瑜伽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例如:瑜伽课初级阶段主要是体法的传授,教师的动作必须标准无误才能引导初学者进入真正的瑜伽的王国。另外瑜伽派别众多,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动作以用于教学与学生课余的练习。而目前的瑜伽教师并不是全部为专业的瑜伽师,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没能拿到瑜伽师资格证书。为了对学生负责,各高校最好在招聘到合格的教师之后再开设瑜伽课程。瑜伽背景音乐是否合适同样取决于教师的选择。瑜伽不仅仅是动作的练习,瑜伽的精髓是呼吸法和冥想。瑜伽教师随着课程的进行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进步程度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与练习进度。瑜伽的伤害是不可见的,这就要求瑜伽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正确引导,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练习伤害……当然,各高校也应该为教师的素质的提升给予支持: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来校培训或授课,派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等。

3.科学地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需要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设计,全方位考虑教学过程,使得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与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较为优质的学习环境与练习场所;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灵活地教授合适的,同时结合呼吸与冥想,使得整堂课舒缓但不松散,丰富但不繁缛。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教师做好示范,之后可以一对一地指导,力求每位同学的姿势正确,在呼吸与冥想时,教师最好运用合适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瑜伽的奥妙。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慢慢地突破自己的极限,不能够不顾及个人身体素质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以免瑜伽伤害的出现。

4.合理地评价。鉴于瑜伽的综合性,瑜伽的考核不能仅仅依据最终的期末考试,可以以平时上课的情况以及小组互相督促,共同练习,共同进步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而且最后期末考试时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加上瑜伽的精华——呼吸与冥想,尽管二者不能够直接检测,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改变判断学生心境的改变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

四、瑜伽课程的长远影响

学校开设一门合适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个人以及整个带来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瑜伽课程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正如我们都知道的瑜伽的功效当中有一项,即经常练习瑜伽有助于帮助练习者缓解生活工作当中的紧张状态,降低以致驱散练习者的失败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复归于静,调节心理稳定平衡,相对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这是最直接的道德方面的提升。而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气质,激发了学生内在美的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学生更有信心步入社会,发挥他们的潜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在主要的瑜伽体系当中,有两种瑜伽体系值得我们关注:实践瑜伽和爱心服务瑜伽。在中国瑜伽之母张蕙兰女士所著的《瑜伽的赐予》一书中,其恩师柏忠言这样写道“树根供应养分,使果树挂满甘甜的果实,却不求回报;要知道,人们无偿的付出,会换来无穷的快乐。”这就是蕙兰瑜伽的奉献精神。当一个人真正融入到瑜伽的世界中之后,他们会以为他人服务而快乐,这就是瑜伽的精神,将快乐传递。高校瑜伽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瑜伽,并且逐步进入瑜伽的世界,得到自我的提升,同时也为他人带来幸福。

瑜伽课程的开设有助于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兴起。综合性的健身项目——瑜伽集运动、娱乐与健身于一体,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学生乐于在课余时间练习,无形当中影响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锻炼的队列当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使得学校的整体氛围更加活跃,更加健康。

瑜伽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瑜伽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能够解除疲劳和紧张情绪,还能够调养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提升练习者的气质,因此被大多数人所喜欢。另外,瑜伽的练习场所要求并不苛刻,只要是空气清新,通风顺畅就行了。学生在自己往后的生活当中可以自由练习,自由度足够就利于瑜伽的持续发展,避免了因场所、设施等的限制而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被迫放弃在学校养成的锻炼习惯。

五、小结

瑜伽因其自身的特点流行于世界,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下,瑜伽也能够凭借自身的魅力而进入各大高校。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但是,瑜伽在高校的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整个课程的兴与衰。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新开设,脚踏实地地使其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史艳莉.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适性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6,33(6):799-800.

[2]柏忠言,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第4篇:瑜伽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中体育;女生;瑜伽课程;可行性分析

瑜伽起源于印度,是一项通过身体操作、身心调和及心理意念的引导而达到身心整和的运动,瑜伽运动在国外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已经非常普及,然而在中国,作为大众健身运动项目,瑜伽在近几年才兴起。目前,国内大多数普通高级中学都采用选项课上课模式,但是所选项目有限,大多数项目比较适合男生而女生所选的项目比较少,针对以上情况学校把“瑜伽”这一新兴项目引进体育选项教学中,经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就瑜伽进入高中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作进一步的探讨,为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10年高一、高二年级的所有女生共1078人,高一、高二年级瑜伽选项班的女生共276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

(2)调查法。对本校的高一、高二女生共1078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78份回收1078份,回收率100%,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3) 实验法。对瑜伽选项班的276名女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瑜伽教学,并要求在上课前2小时不进食,课后1小时后才能进食,期间可以喝水;

(4)数理统计法.将调查、实验的数据统计。

二、调研结果数据统计

1、在学校所开设的体育项目中你最想参加哪个项目的学习

统计结果如下(单选)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校的高一、高二女生参加篮球、足球选项的同学较少,说明高中女学生对身体对抗性很强的项目的兴趣不浓。参加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的人数较多,主要是这些项目对抗性不强而且大部分女中学生主要是怕晒太阳,参加瑜伽课的同学人数最多,她们主要是认为瑜伽课的运动强度不大,又不晒太阳,还可以塑造形体。

2、瑜伽选项班的上课效果

表2显示瑜伽选项班6个月上课前后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过6个月的瑜伽术练习之后,学生们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

三、分析与讨论

1、高中女学生的健身现状与身心特点分析

(1)高中女学生的健身现状分析。走访了珠海市7所高中,发现课外活动时间,体育活动的场所大部分是男生的身影,而很少见女生,而大部分的女生主要是在看书、聊天、看学校组织的比赛。只有一少部分同学在打羽毛球、乒乓球、即便是比较适合高中女生活动的健美操也由于场地、音乐、运动强度和难度等因素使高中女生而拒之。

(2)高中女学生身心特点分析。高中女生正处于十七八岁,发育普遍接近成熟,她们对参加体育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多数女生较害羞,好静不好动。同时,又爱面子、自尊心强、易闹情绪、爱使小性子,与初中、小学阶段的女生比较,高中女生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外貌,体型变化,爱美之心显得更加突出。四肢较短、重心较低、肌肉力量差等是女生的不利条件,但是,高中女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好,艺术感、韵律感比男生强。

(3)瑜伽课符合高中女生的身心健康要求。现在的高中女生好静不好动,爱美之心更为突出。瑜伽课的艺术性正体现在一个“美”字,不仅音乐美而且练习动作美放松术更是一种身心的享受[1]。瑜伽课为学生实现美的追求创造了条件,正如学生们所说:“瑜伽课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而且唤起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和感受,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自身修养,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这是其他运动所无法代替的。而且练习瑜伽不受场地、器材、音乐等因素的影响,什么时候想锻炼都可以做一两组动作。

2、瑜伽课对高中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比较分析

瑜伽是一项对饮食、呼吸、法、放松术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2];通过6个月的瑜伽学习,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瑜伽呼吸法的练习,学生的肺活量有明显的提高。瑜伽法通过大量拉、伸、弯、扭、叠、倒立、挤压等独特的姿势,并强调每个姿势要保持一定的时间,在配合深度呼吸,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消耗大量的热量和脂肪。使肌肉变的匀称而富有弹性,腰腹肌力量增强,臀围减小臀部肌肉上提,有很好的塑身效果。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3、瑜伽对高中女生心理的影响

高中女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普遍存在失眠、头痛、压抑、恐慌、郁闷、浮躁、冲动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而瑜伽注重身心合一,具有稳定自主神经,减低压力与消除精神紧张、松弛肌肉,并有稳定情绪,调节内分泌之功效[3]。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通过分析当代高中女学生的健身现状、身心特点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中女生对身体对抗性很强的项目的兴趣不浓而对具有瑜伽的兴趣和需求还是比较浓厚的。

(2)高中女生在练习瑜伽后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提高。

(3)瑜伽课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通过优美的音乐和舒展的动作及健康的呼吸,激发出高中女生青春活力与朝气,有效的调动了高中女生参加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2、建议

(1)将瑜伽教学列入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任务中,为高中女学生开设新的健身途径。

(2)在其他体育选项课及体育训练上可以尝试加入瑜伽的一些动作和放松术,可以更好的减轻压力、释放能量、让大脑皮质得到放松,从而增加自信,提高上课的效率和训练的质量。

【注 释】

[1] 王韵.减肥瑜伽[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杜熙茹.瑜伽健身术对大学生身体技能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第5篇:瑜伽课程范文

目前抚州市部分高校已将瑜伽列为大学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为了使瑜伽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断推广和发展,笔者对抚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各高校瑜伽教学的现况,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发挥瑜伽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发挥瑜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使瑜伽更好地融入大众健身,为此新兴项目能够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医学分院、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二)主要研究方法

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瑜伽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1.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4所高校中,所有的学校都有教案、音像教材;4所学校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分别占总数的75%;有图解或文字教材的学校2所,占25%,这种教材有的学校是自编的,有的是选用瑜伽导师编写的配套教材。有的学校教师认为:瑜伽课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本人决定,学校没有具体要求,这种随意性的、无计划的教学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文字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较系统的健身常识、锻炼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运用的体验,将文字教材真正地与动作实践融为一体,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锻炼的教科书”。

2.瑜伽课的教学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是用“瑜伽法”和“自编瑜伽套路”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师通常是根据各校制定的瑜伽教学的目的任务来选择的,尤其是“自编瑜伽套路”,它的针对性较强,但“自编套路”动作选择的差异性较大。“瑜伽法”是经过锤炼总结出的一百多个动作,在选用基本姿势的同时,教师把它纳入了自编套路,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垫上肌力练习、形体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其他”等部分。多数学校选用“垫上肌力练习”作为技术部分的辅助教学内容,是因为这种利用身体自抗力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局部的肌肉力量,还方便运用而不受器材的限制;部分学校选用“形体练习”,形体训练和瑜伽属于两种不同的锻炼手段,且有各自的项目特色;还有部分学校在瑜伽教学中配合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瑜伽课场地状况。经过调查,抚州州市4所高校中,其中2所设施齐全,2所设施稍简单。参照国内一些体育院校场地标准、一些瑜伽健身场馆的场地状况,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瑜伽场地的最低标准应该是:场地设在室内,面积至少80平方米,地面铺地砖或地板,有音响、镜子、瑜伽垫等。

(二)高校瑜伽课任课教师的现状

调查可知,抚州市4所学校中,75%的瑜伽教师年龄在24―35岁之间,这说明瑜伽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部分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吸收了瑜伽知识的多种新鲜因素,但相对经验不足,有待继续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36―40岁的瑜伽教师占18.75%,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上这部分教师是各大院校推广瑜伽的主力军。瑜伽是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师的瑜伽教学年限都不长,在学习新兴项目的同时配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这部分教师推动瑜伽在高校发展的原因。因此,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年龄优势,老教师要发挥传授经验的纽带作用,为高校瑜伽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学历集中在本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学历层次较低。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高,应该说这种分布与瑜伽教师队伍年轻化有关。对于瑜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不断加强瑜伽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瑜伽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情况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抚州市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活动动机中,强身健体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把瑜伽作为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放在首位。审美动机占26.96%,说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审美主体,瑜伽特有的美感和魅力吸引着她们。而娱乐、调节心智、培养精神意志、增进友谊等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需要和追求心理需要。由此表明了大学生从事瑜伽运动是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多元化需求。

第6篇:瑜伽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 传统课程评价 基本理念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评价的理念能充分体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它直接支配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整个教育发展的方向。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是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施全人教育。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应运而生。

综观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思想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古代科举制度下的“学而优则仕”,到当今正在推行的“3+X”考试模式中强调综合素质及“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和巨变。但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比,当前我国课程评价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其结果是选拔了少数“适合教育的人才”,而不是发现和发展适合人才的教育;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定,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其结果是培育了一批长于死记硬背,懒于思考探究的“考试机器”;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结果造就了一批只知学生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真正意义上的“教书匠”;评价内容过于注意学业成绩,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的评价,从而选拔了一批既无实践能力又无创新精神、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等等。可见,现行的课程评价制度已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发展,阻滞了社会的进步。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提出,正是为了有效地克服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理念。还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和新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评价不是完成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1](P303)这就是说,评价不应该是教学活动阶段性的总结,而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学生的每一次书面作业,每一次课堂讨论中的陈述,每一次不同观点的展示,教师都应该给予关注并做好认真、系统的记录,这不仅能发现和掌握学生成长的过程,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进行因材施教,还为教师的反思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与之相比,传统的课程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任务,它只依据学生的几次考试成绩来甄别出学生的优劣,来判断教学的成败;它重结论、轻过程,排斥学生思考的个性;它把教学过程庸俗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它是极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因此也是不利于教育和人才发展的。

2. 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1](P303)在这里,“发展”是评价的目的,它包括学习的进步、学习态度的改进、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整个教育的发展。而传统的课程评价的出发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管、卡、压。评价的结果常常用来作为评价学生和奖惩教师的依据。评价的意义在于评判学生是否适合教育,而不是反思教育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这显然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

3.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1](P303)新课程评价要求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它承认个人智力多元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它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的认可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而传统的课程评价是按考卷上的成绩,即通常是一元的智力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排名,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长处,它使学生看不到自身的价值,给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这样,考试不能成为动力的源泉,只能成为包袱和负担,因此影响了学生健康和全面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不仅为全国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理念的最终实践,不仅需要对国家现行的考试制度做出重大的改革,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广大教师及早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尽快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知识本位到发展本位的转移。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通过教学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才能保持较好的学习兴趣,积极努力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只有这样,振兴民族教育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第7篇:瑜伽课程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预设”和“生成”这对互相对立的概念已不断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对话与沟通,教学过程是“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如何通过“生成”去升华“预设”的问题。

二、课堂再现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的第二课第二框“文明与野蛮相交织”时,我们预设的问题是:整体世界的形成给印度社会带来了什么?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得出:19世纪中期,印度从英国“引进”了近代工业文明――铁路、统一邮政、电报等,印度所付出的代价是: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的丧失,经济的被掠夺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紧接着授课老师又问:整体世界的形成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什么?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得出:19世纪的日本也“引进”了欧洲的近代工业文明,他们积极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举办工业企业,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这使得日本不仅摆脱了民族危机,而且成为了亚洲强国。

授课老师不失时机地请问同学们:为什么同样是引进文明,结果却不同呢?学生们通过自由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印度是被动的,是被英国压迫下的学习,没有自己的主动权。而日本是独立的,是主动向西方学习,不仅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工业,而且还在日常生活领域吸收工业文明的成果,所以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授课老师又轻松愉快地请同学们来了个脑筋急转弯:这两种引进文明的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甲说:“我们应积极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能被动地学习。”老师说:“对,那么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与过去的八国联军进到中国相比,你觉得我们哪一次是主动的呢?”学生甲说:“这还不简单?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主动的。”老师说:“何以见得?能否举个例子说明?”学生甲接着说:“比如八国联军过去我们不让他们进来,他们是强行进来的,抢占我们土地,掠夺我们资源,我们是被动的。今天我们改革开放,主动邀请西方国家进来,但他们首先要遵守我国的法律,双方是平等的,并且我们是主动的。”老师说:“对,因此我们经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里是指国家要积极主动地改革开放,主动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那么对我们个人来说是不是同样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呢?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一些同学就是被动地、被老师或父母推着、拉着、压着去学习的?大家说有没有?”学生丙说:“有,”我说:“举个实例。”学生丙不好意思地说:“比如在学校我们上课时喜欢吵闹,不想学习,总是被老师批评;在家里我们做事总是慢悠悠,心不在焉,即使吃饭也是这样,父母总是催我们快吃,吃完了去学习。”授课老师问:“那你们被催促时的心情怎么样?”丙说:“不爽。”“为什么不爽?”我问。丙说:“被别人催着、压着学还能爽吗?”老师又问:“那学习效果呢?”丙说:“人虽然坐在那儿在学,但根本没有学进去。”老师说:“原来如此,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是不是也要如同我们今天上的历史课《文明与野蛮相交织》一样,要自己主动地去学,而不要让老师和父母推着、拉着、压着去学?”同学们齐声说:“是。”

三、几点感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课堂上师生参与互动,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智慧、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体验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成功的快乐。

1 预设要精心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生成”的起点,对教学的展开和推进有促进作用。我们鼓励教学过程中生成,并不是反对预设、追求随意生成,而是追求有效生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我们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我们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我们的教学预案中。同时这种预设应该是有弹性、有留白的。教学的提前预设体现教师的匠心,即通过预设去促生成,通过生成完成升华目标。

2 生成需引导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预设”不一定能有效地生成。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景色,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予预设的教案不放,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即时引领、引导,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也让其他学生对其所说的有一个理解与评价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有效生成,摈弃无效生成,把握好方向,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有经验的教师虽然不能预知课堂在何时、何处会有生成,但他们能在生长点出现时,敏锐地把生长点催生为生成,做到引导促生成。

3 重在预设,责在生成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知识、思考、见解和价值取向上多向交流和碰撞的过程。“预设”和“生成”便是这次交流和碰撞过程中的一对辩证对立的统一体,两者相依相存。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同时,真正的新课程又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我们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自主建构,既要有课前的巧于“预设”,也要有课堂的妙于“生成”,不遗余力智慧地去演绎这精彩的教学篇章,去关注这共同的生命历程,去焕发这激情的生命活力。

第8篇:瑜伽课程范文

    机械加工专业的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表达,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对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生却缺少空间想象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对于教师的讲解很快就能吸纳,并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于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需要练习和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安排课外的作业,还要保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一定比例的课堂练习,那么,针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练习题一定要精挑细选,同时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要求相结合,题目不仅要有针对性和思考性,还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更要有利于帮助学生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教学内容,把抽象化为具体,尽量减少一些问题的难度。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机械加工的各个环节有所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学习与应用的距离缩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传授能力和动手实践训练的培养来讲,比较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满足不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机械加工专业的课程比较复杂,他涉及的问题多而且难点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有很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在专业的基础知识中,很多的知识点要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通过用眼睛的观察才能够理解,这些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没有太多的实践实训经验,光凭教师的讲解和简单的演练,根本就达不到学生的实践培养能力,所以,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没有兴趣,对于学习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

    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推出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带入课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第9篇:瑜伽课程范文

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才能最有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活力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初步探索。

1、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目标

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必须首先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1种综合性评估。这1综合性评估,既可以是针对学生某1学期或某1学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状况的阶段性测查,也可以是针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层次等状况的总结性测查;这1综合性评估,是对学生某1学期、某1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情况等的显示,因而也是1种目标参照性测查,即主要词查学生在1学期、1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因而可以说,没有评价的目标也就无法进行评价。我们所构建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目标体系,既应包含每1课、每1单元的目标,更应着力构建好每1学期、每1学年和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使之包含小学阶段各学期、各学年直至整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全面反映小学阶段各个时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要求,成为1个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完备型整体系统。

2、评价应建立在尊重学生,重在鼓励的基础上。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在教学中没必要吹毛求疵,而应细心呵护学生幼稚、脆弱的心。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语文的学习与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差别。数学的结果往往是唯1的,而语文则不然。它的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弹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比比皆是。正所谓“1千个人眼里有1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的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当然每1个人所获得的都不同了。过分的强调统1只能是扼杀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意识。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教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1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

教育艺术的本质应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故而诸多名师都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剂。课堂上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1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1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无疑能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1种满足,1种驱动。

3、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是过程评价的途径。

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多元化、立体化。教师的评价只是过程性评价的1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成为了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其手段有如下几点冒号

平时与阶段相结合。仅凭1两次测试,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语文能力。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调查,1方面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发展情况,另1方面也可淡化学生对阶段性考查的“恐惧意识”,增加测查的可信度。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部分测查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但某些测查则可在课外实施,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如成语接龙、传话、即兴演说、辩论赛等等)进行,寓测查于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准确性高,但亦较“武断”,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结合采用,从而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4、评价个性化、动情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1个少儿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他们渴望父母的赞扬,鼓励,渴望教师的肯定、欣赏,渴望同学们的羡慕、赶超。他们需要感受成功,成功后的喜悦、自豪,会促使他们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1步。可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甚至于有的表扬成了贴标签。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冒号“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古人云冒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若能做到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那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